市場萎縮 超低端手機面臨洗牌
低廉的價格可靠的配置曾經是互聯網手機廠商最熱衷的營銷口號,但如今,越來越多的廠商試圖撕去“低價”標簽,朝中高端市場轉型。
從2017年開始,各大互聯網手機廠商開始集體“喊漲”,先是華為榮耀品牌V9將高配版定為3499元,低配版本也去到2599元。緊接著網上關於小米6的金色標準版“吹風價”到了3999元,還有接下來的各種互聯網手機旗艦產品,都將定價向中高端靠齊。
漲價背後,一方面是消費升級下互聯網模式需要調整,另一方面元器件采購成本上漲和匯率波動影響也在讓互聯網廠商不願意再在低端市場“周旋”。此外,根據市場調研機構的數據,千元市場的滯漲也成為互聯網手機廠商眼前的最大挑戰。賽諾2月份最新的數據顯示,999元以下的超低端市場銷量同比去年有將近20%左右的降幅,1000元至2499元檔位則出現滯漲,銷售總量維持在一個水平線上。
“超低端手機的銷售量確實一直在萎縮,這個是一個趨勢,1000元到2000元檔位表現還比較穩定。”賽諾分析師李睿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雖然中國市場仍處於消費升級的階段,國產手機廠商向中高端市場靠攏,但從數據看,高端市場銷量增長並不明顯,千元檔的份額仍表明這是核心檔位。

超低端市場是“不要命”的打法
千元機市場不再是互聯網廠商依賴的重點市場。
根據賽諾的數據顯示,2017年2月份,國內智能手機市場線上線下的銷量中,999元以下檔位銷售總量相比2016年2月份將近20%左右的回落。2月份,400元以下超低端檔位以及699元檔位、999元檔位每月的銷售量都在四五百萬之間。
同時,在1000元到2499元的中端市場,銷量數據和去年並無明顯變化,但可以看到2500元到2999元檔位,銷量同比去年2月份有一倍的增長。
“低端市場的競爭已經非常充分了,並且玩家聚集,今年也會面臨一定的洗牌期。”李睿對記者說。
他認為隨著白牌等手機廠商的逐漸退出,消費者面臨的選擇更加多。但這也意味著超低端市場的競爭將日益白熱化,李睿預計,今年該市場的玩家將從目前的三十多家逐漸縮減至五家左右。
互聯網廠商在過去是這一市場價格的推動者,但隨著成本等各種壓力,保存利潤成為大家的共識。
努比亞智能手機總經理倪飛在Z17 mini發布會上對記者表示,超低端路線是一種不要命的打法,是不可持續的。努比亞對團隊的考核也很簡單,就是要有健康的財務指標和財務數據。他表示,未來將堅持定位在中高端,以高端為主,同時努比亞今年的重點會在1500-3000元的價格段。
華為榮耀總裁趙明則在過往的采訪中對記者表示,廠商不應該再單純追求所謂的高性價比,而是以高品質、大技術產品滿足消費升級,補齊線下渠道、供應鏈能力等短板。
互聯網手機何去何從
2017-2022年《中國手機數碼行業市場需求與投資咨詢報告數據》顯示,2016年二季度,中國智能手機的平均售價已從2015年同期的1256.11元上漲到了2016年Q2的1714元,將近500元的漲幅。其中互聯網手機廠商的漲價更為明顯。
但可以看到,互聯網手機廠商目前正處於市場的尷尬期。
手機中國秘書長王艷輝對記者表示,互聯網手機廠商將產品定價定在3000元以上,已經直接打碎過去人們對於互聯網手機的傳統認知,而創新和品質的品牌輸出也和過去強調互聯網性價比的宣傳方式漸行漸遠。
“但消費者對互聯網品牌的認知仍然需要改變。”王艷輝對記者表示,過去,當上百品牌都在加入互聯網手機營銷大軍的同時,羅列手機配置、簡單對比跑分的形式更是直接造成了用戶的認知混亂,產品的實際體驗是在下降的,這就造成了互聯網手機今天遇到進一步擴大市場份額的瓶頸,用戶重新回到線下的選擇。
但從線下來看,OPPO和vivo組合形成了2500到3500元檔位的高墻,而在4000元以上的市場,市場增量並不明顯。所以對於互聯網廠商來說,也許轉戰中高端市場,也並不容易。
還有一個壓力來源於資本。
“互聯網渠道目前已經遇到了天花板,過往的營銷方式一定意義上也是金融資本的助推造成的,但互聯網思維是對的,是符合未來發展需求的。”李睿對記者表示,市場對於性價比的需求仍然存在,互聯網手機的定價需要找尋市場規律。
倪飛則對記者表示,未來也許將不會存在互聯網手機的概念,“肯定是全渠道運作,線上線下和運營商都集體為品牌和產品銷售,共同造勢,品牌才有可能成功。”
新規下分級市場萎縮 合並贖回市場面臨拋壓
五一後,分級基金新規正式實施,由於B份額的供給量不足,造成幾乎所有的分級基金處於折價狀態。同時,分級基金總體規模較新規前有所下降,成交額也大幅下降。新規威力顯現。
同時,國防B成為新規後第一只下折的分級B份額。不過需要看到的是,國防B的下折與新規並無關系,而是與跟蹤指數的較大波動有關。
“發生下折,持有A份額作為類固收產品的機構為了防止A份額變成母基金承受市場波動,有可能會合並贖回賣出,從而對跟蹤行業產生影響。”上海一位公募分級基金經理分析稱。
分級萎縮
2015年“股災”後,暫停了杠桿產品之一的分級基金的審批,去年9月開始監管部門對此也出臺了《征求意見稿》,之後,去年11月文件正式發布。從今年5月1日起,滬深交易所下發的《分級基金業務管理指引》正式實施,分級基金加強投資者準入管理與風險揭示,並設立投資者30萬的證券類資產門檻,即對分級基金進行“限購”。
本報註意到,分級基金兩大子份額的持有人呈現結構分化的特點,作為穩健份額的A份額機構占比高企,杠桿份額的B份額大部分為散戶持有。數據顯示,截至去年年底,機構投資者持有A份額的比例超過90%,分級B類份額則主要由個人投資者持有,持有比例高達85%。
分級新規實行的第一周,滬深兩市均下跌,其中滬指下跌1.64%,深證成指下跌2.05%,創業板指下跌1.76%,這也導致分級B類份額也多數下跌,其中國防B、泰信400B、煤炭B的跌幅均超過15%。
截至上周五收盤,分級基金場內子份額總計637.05億份,相比前一周減少28.33億份,上周分級規模為1055.54億元,相比前一周減少6.79%,交易額總計82.16億元,日均成交額比前一周大幅減少。
成交量來看,分級A日均成交額約8.8億元較之前大幅下降,分級B也從五一節前平均成交額的20億銳減至約11億,跌幅近半。分級規模持續縮減,更為嚴峻的是,零成交的分級有可能將面臨清盤。
“整體贖回情況及成交額對比顯示,比大家此前預期要好一些,沒有太多超預期。政策出來後,門檻提高可交易的投資者數量減少。原來可交易的占比在20%,B份額的交易金額比例少了50%,沒有想象的那麽多。”深圳一位資深分級基金經理王超(化名)對第一財經表示。
分析人士指出,新規下,分級B由於交易權限和門檻的限制,使得場內的流動性大為下降;同時可能導致分級基金整體出現較大折價,引發折價套利,分級基金場內規模也進一步收縮。
“大家還是比較擔心新規後的贖回,新規後B份額賣的人多,買的人少從而導致折價。現在很多的套利資金通過把A、B買來贖回賺錢差價。只要比交易成本高,就可以通過贖回賺錢。”王超進一步表示。
不過,需要看到的是,如果A、B遭到合並母基金贖回後,分級基金就可能會賣出股票,從而對市場造成影響。甚至需要看到的是,新規後由於造成了資金供給量的下降,有可能導致投資者將手中的籌碼拋售,甚至進而引發連鎖反映。
另外,需要看到的是,目前分級基金的品種呈現出萎縮之勢,約130只分級B中,規模在10億份以上的只有13只,還有大概80只分級B的份額不到1億份,成交額趨於邊緣。在2015年的大牛市中,分級基金規模達到千億規模,發展迅速,一些主打分級基金的基金公司得益,規模也排到前十。不過,隨著新規的出臺,這種局面恐怕難以再現。
可能導致減倉
新規後,第一只下折的分級基金B份額也出現。
2017年5月8日,國防B的基金份額參考凈值為0.226元,觸發0.250元的向下不定期折算閾值,即發生下折。這也是五一新規後,第一只下折的分級B。
截至5月8日,國防B的收盤價為0.226元,溢價率為17.7%。下折後,國防B杠桿倍數大幅下降,恢複到初始杠桿水平,溢價率降低。
集思錄數據顯示,截至5月9日收盤,共有12只分級B面臨下折風險,分別是轉債B級、互聯網B、創業股B、可轉債B、體育B、網金融B、券商B、煤炭B級、成長B級、軍工股B、金融地B和傳媒業B。
具體來看,轉債B級、互聯網B及創業股B下折母基金需要的跌幅在2%以內,下折的風險較高。
業內人士也指出,國防B的下折和新規沒有關系,而新規只是針對於分級B份額的限購,下折主要還是由於跟蹤指數的大幅下跌。
第一財經也了解到,分級基金重倉股較多集中在國防軍工板塊,航天電子、航天通信、海特高新、振芯科技等均是分級基金的重倉股。
而市場的一個擔心是,如果分級A、B合並贖回後,對重倉的股票或板塊會造成一定的影響。由於A份額多由低風險偏好的投資機構持有,若發生下折,多於出來的A份額轉換成母基金後,就要面臨市場的短期波動,可能會賣出持倉股票。
“下折後,如要面臨賣出贖回比例占到跟蹤指數比例較大的話,很多人可能會提前賣出,甚至有可能加劇了下折,形成負反饋。尤其是市場弱勢的環境中,分級B的下折會帶來負面情緒的傳導。”上述滬上公募基金經理也表示。
另外,在折價率較高時,可通過買入配對的A、B份額合並為母基金贖回來進行折價套利。
需要看的是,由於溢價套利一般需要T+3,折價套利是T+2,因此套利面臨一定的市場波動風險,特別是市場行情不明朗之際;加上套利存在的一定交易成本,業內人士建議,一般折溢價率較高時才適合套利,通常是在0.8%及以上,並且對流動性有較高要求。
“折價套利雖然是有利可圖,但其實也沒有特別大的體量,實際上能賺到的錢不是特別多。再加上T+1凈值的系統性風險也還是蠻大的。”王超也表示。
中國消費無人機遭遇雙擊:市場規模萎縮,“黑飛”誤傷
大疆急了。
因為近期的幾起機場“黑飛”事故,“無人機”三個字成為眾矢之的。
在最近的記者通氣會上,大疆表達了對於無人機政策監管的表態。“大疆呼籲科學管理、疏堵結合,一方面引導99.9%以上的守法的用戶,一方面更有效地管理好那0.1%的非合作目標。”
這並不是大疆第一次因為無人機安全問題,站出來發聲。在去年里約奧運會期間,大疆曾將里約主場館附近劃為無人機禁飛區域,在該區域內,大疆品牌的所有無人機無法起飛。
同時對於因此而生的將考慮退出國內市場的說法,大疆也予以澄清,“我司從未考慮過退出中國市場,現在沒有,未來也不會有。” 大疆創新副總裁邵建夥對包括第一財經在內媒體再次申明。
有數據表明,目前國內消費無人機的銷量正在逐步下滑,在通氣會上,大疆也承認了這個事實。在監管力度加大的情況下,消費無人機的增長受到一定波及,走過市場狂熱期,在規範監管的圍墻之下,無人機發展何去何從?
“黑飛”傷害
惡意或無意的“黑飛”事件愈發頻繁。
根據記者不完全統計,今年還未過半,已經有12起影響機場航班正常起飛的“黑飛”事故。其中以上月,成都雙流機場連續發生的9起擾航事故最為嚴重。9起事件共造成近百個航班備降、多個航班受到延誤、超1萬旅客出行受阻被滯留機場。
除了對公共安全造成極大影響之外,這些“黑飛”事件也讓正常飛行的無人機玩家躺槍,在正常飛行情況下,受到治安拘留。
大疆方面對記者表示,此次“黑飛”事件大疆產品並無涉及其中,幹擾成都機場的飛行物是固定翼,幹擾重慶機場的飛行物是是固定翼和風箏。
盡管如此,這些“黑飛”事件一旦與無人機劃上等號,對於無人機品牌是不小的傷害。
“這是一個非常規的行為,不符合正常邏輯,至於背後的動機,我們無法揣測。”大疆創新公關總監王帆對記者說道。
事實上,目前市面上大部分的無人機都受到有關部門監管,而像大疆、昊翔等這類市占率較高的無人機品牌在機場附近都會劃有相應的禁飛區域,方便玩家識別危險飛行區域。
然而,市面上的不少非正規商品不受國家監管,同時,部分開源套件降低了組裝航空飛行器的門檻。
記者登陸淘寶、京東電商平臺,搜索“飛行器零件”,相關商品從旋翼、接收板處理器等小零部件到全套配件教程應有盡有,而組裝一臺遙控四軸無人機只要不到200元。
“不同於正規廠商的產品,這些產品不設電子圍欄、可以任意編寫航跡規劃,產品容易改裝、不支持實時監視、飛行性能沒有約束,因而存在較大的安全隱患。”邵建夥對記者說道。而對於監管部門來說,對於這些開源配件的監管難度更大。
緊密的監管步伐
5月17日民航局公布了國內155個民用機場的障礙物限制面的數據,規範機場附近的“黑飛”現象。
根據這些數據,市面上受到監管的無人機品牌必須更新電子圍欄信息。這些數據能夠幫助飛手判斷當下環境是否符合飛行標準,“用戶在禁飛區域是沒有辦法完成起飛的。除非是個別用戶通過其他非正常手段的操作以達到這樣的目的。這種情況目前也非廠商方面所能實現完全控制的。在飛行監管方面我們也會繼續配合民航局 。”YUNEEC昊翔中國區公關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
這些禁飛區域信息除了配合相關部門劃分出來的禁飛區域之外,還包括品牌方自己設置的禁飛區域。
從第一代產品開始,大疆在品牌所有的飛行器匯總內置了全球6800多個機場的禁飛區數據,並在實際運行中不斷改進自身的限飛區技術。從2015年開始,大疆將北京市六環以內以及其他一些敏感區域設置為永久禁飛區。
監管的步伐愈加嚴密,無人機品牌在多方面受制。不久前,民航局表示從6月1日起,將正式對質量在250克以上的民用無人機實施實名登記註冊。這將包括市面上大部分的無人機,大疆無人機更是全線被納入實名登機名列。
極飛聯合創始人龔槚欽告訴第一財經記者,實名制登機在行業無人機中是普遍做法,但未在消費級無人機中推行。
“在使用行業無人機過程中,因為涉及到保險、操作員許可證等,本身需要對用戶身份進行驗證,而在消費級無人機當中,實名制會影響到這些用戶對於隱私的擔憂 。這些信息如果要實時反饋給沒有執法能力的部門,那用戶肯定會有顧忌,所以實名制能由具有執法能力的部門來監控會更好。” 龔槚欽說道。
市場打擊
一面“黑飛”亂象,一面監管緊迫。消費級無人機銷量普遍遭遇下滑,這其中也包括占據絕對市場份額的大疆。
大疆承認了銷量下滑的情況,“最近這段時間,國內銷量的確是有小幅度下滑。”王帆對記者表示。
根據大疆提供的數據,去年國內該品牌無人機的保有量已達50萬以上,一年的飛行量為1400萬架次以上。
2015年之後,隨著無人機成為熱詞,國內無人機銷量大幅上漲。在那之後,大疆在國內的銷量穩步提升,去年開始占據國內的銷量占據全球20%左右的份額。
“消費級領域里面,之前缺乏監管和自律的情況下,發展得有點泛濫,那麽現在正是在一個規範和調整過程中,會有收緊,是自然現象。” 龔槚欽對第一財經記者說道。
“降低銷量的玩家應來自於非剛性消費,僅僅是用於娛樂,嫌麻煩的玩家;真正用來作業的,致力於專業領域的,會遵照國家規定辦理手續,應不會受到影響。絕大多數無人機廠家的客戶群正在這一領域,應該說專業玩家的市場不會再大幅增長,而消費娛樂玩家的市場大幅受控。”億航無人機相關負責人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
藝術品乏焦點 秋拍成交意外萎縮 德勤:反映內地市場投機減 健康現象
1 :
GS(14)@2014-12-31 01:33:59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41229/news/ec_eca1.htm
【明報專訊】中國藝術品市場近年歷盡起起跌跌,3年前才剛超越美國晉升為世界上第一大藝術市場,2012年就因打貪腐和查稅門即刻跌倒谷底,成交額縮水近一半。去年一度回暖重拾增長,惟今年四大拍賣行秋拍成交額卻意外「縮水」,按年跌近四分一。惟有業界人士指,成交下跌與缺乏「天價」拍賣品有關,並指市場正逐漸「正常化」。
業內普遍反映,今年拍品匱乏的問題尤為明顯,估價過億藝術品更是一品難求。
過去2個月,一直被視為來年市場風向標的秋季拍賣會陸續落錘,中港四大拍賣行蘇富比、佳士得、保利(北京)及嘉德(中國)成交額同比全線下跌,合共成交約111億港元,較去年同期跌24%。除早前豪擲2.8億元拍下明成化「雞缸杯」的上海富豪劉益謙以創中國藝術品拍賣世界紀錄的3.48億元拍下明永樂御製「刺繡唐卡」搶盡風頭外,其他天價藏品寥寥無幾,難以延續2013年增長勢頭。
四大行成交按年跌24%
德勤藝術與金融全球主管Adriano Picinati Di Torcello認為,今年各大拍賣行出現的秋拍縮水現象,是中國藝術品市場走向健康的跡象。他稱,「現在中國藝術品市場慢慢鞏固,開始淘汰一些投機的因素,買家們更具有分辨藏品的能力,而不是像2009至2011年時盲目地一擁而上。」
他亦表示,隨藝術品作為一種資產類別被越來越多投資者接受,尤其在現時全球經濟不明朗、投資選擇有限的情況下,2015年對藝術品投資的需求會繼續增加。儘管中國藝術品走向成熟,他亦提醒投資者警惕投機因素,根據德勤2014年藝術與金融報告調查,有78%的藝術專家認為現時中國藝術市場的投機水平在7以上(1至10,10為最高)。
畫廊:中國藝術保雙位增長
專做中國現代藝術畫廊Art Futures總經理Jon Reade(圖)亦看好中國藝術品市場前景。他指,現半數客人為投資者,藝術愛好者僅佔三成,並指中國現代藝術增長每年都保持雙位數,是世界範圍內表現最好的藝術類別,越來越多投資者用購買藝術品作為分散投資風險的方式。
雖然中國經濟增長持續放緩,但對藝術品市場未必是壞事,「當經濟下滑,人們傾向於將資金投入固定資產,如黃金、藝術品等,對藝術品市場會有一個短期的積極作用。」
2 :
GS(14)@2014-12-31 01:34:13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41229/news/ec_eca2.htm
【明報專訊】有「內地蘇富比」之稱的保利文化(3636)今年初才在香港聯交所上市,不過,保利在香港舉行春秋拍賣會已有兩年時間。今年保利(香港)秋拍總成交8.22億元,較去年的9.89億元有小幅下跌。執行董事張益修表示, 市場有波動並不是壞事,雖然天價拍賣品數量減少,但客戶數量仍穩步增長,未來亞洲藝術的潛力會被發掘出來,甚至10年內可與歐美市場比肩。
雖然在香港舉行拍賣,但具國企背景的保利掌握了大批內地收藏家的人脈,客人有6成來自內地。不過,他透露,隨著亞洲藝術在國際市場上獲得越來越高的聲譽,在過往的4次拍賣中,海外買家數量錄得180%的增長。
中國藝術市場漸成熟
張益修坦言,中國藝術市場初期上升太快,市場不健全,投機者居多而真正懂藝術的人少。不過,他認為「一個階段的小插曲並不影響市場總體走勢」,經過兩年調整,藝術品的美學和歷史價值逐步得到買家肯定,不再金融獨大。
雖然中國市場仍未成熟,但張益修指,近年「流拍在減少」,投機者亦被慢慢被過濾出市場,保利亦加強了對買家信用記錄的審核,反映市場近年在逐步走向規範。
花旗:人幣資金池萎縮屬短期
1 :
GS(14)@2015-09-19 19:46:30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50918/news/eb_ebb2.htm
【明報專訊】市場擔心本港人民幣存款總額,因人民幣貶值關係而繼續萎縮,但花旗集團香港及澳門區行長盧韋柏相信,市場基本上已預期IMF將於11月宣布將人民幣納入SDR,料存款總額不會大跌,將維持在9000億以上。
就銀行體系方面,盧韋柏相信,受上半年牛市帶挈,即使下半年市場動盪,全年的表現也不會太差。
盧韋柏相信,人民幣資金池萎縮僅屬短期現象,因IMF罕有地將執行時間推遲至明年9月,反映IMF有意將人民幣納入SDR,預料資金將會再次流入人民幣。
人幣料超越日圓 成全球第四支付貨幣
雖然本港人民幣資金池短期或會再有輕微下跌,但仍會維持在9000億元以上。
除此之外,盧韋柏亦指,由於現時人民幣較以往廉宜,促使更多企業以人民幣進行支付,預期人民幣將於短期內,超越日圓成為全球第四大支付貨幣。
另外,在樓市方面,雖然本港樓價仍然高企,不過盧韋柏指,由於市場的負擔能力仍然足夠,樓價不會大跌;租金方面則有下調空間,其中街舖跌幅最勁,跌約5至10%,商場舖租則跌0至5%,甲級寫字樓反而因需求關係有可能繼續上升。
明報記者 徐寶文 印尼雅加達報道
黃金周旺丁不旺財 消費萎縮 周生生銷售跌逾一成 周大福上季同店續挫
1 :
GS(14)@2015-10-10 01:24:20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51009/news/eb_eba1.htm
【明報專訊】「旺丁不旺財」成為今年黃金周關鍵字,今年黃金周長假期內地旅客入境人數仍按年升2.3%,但零售業表現卻普遍出現下滑,其中珠寶商周生生(0116)期間銷售錄雙位數下滑,香港零售管理協會主席麥瑞垰表示,香港太習慣每年十數個百分點的入境旅客增長,但現實是來港旅客的消費力已在下滑。
蘇錦樑:黃金周實際旅客微增1.5%
據入境處數字顯示,今年10月1日至7日入境人數下跌逾5%,惟其中內地旅客仍增長2.3%,不過,商務及經濟發展局長蘇錦樑昨日表示,撇除入境處數字計入的出入境本土居民,今年黃金周整體旅客人數實際仍微升1.5%,惟他指出,即使黃金周旅客人數上升,但今年首9個月整體旅客人數下跌,零售業情亦比往年差。
本港珠寶商周生生大中華營運總經理劉克斌表示,今年黃金周生意較去年有雙位數跌幅,他稱,雖然人流及購買件數可與去年持平,但平均單價由去年的6000元以上,下跌至今年5500元左右的水平,拖累總體銷售額跌雙位數。
周生生:單價下滑 生意跌雙位數
香港零售管理協會主席麥瑞垰亦稱,從會員反映看「今年不是一個很好的黃金周」, 雖然人流與去年相若,惟今年遊客購買力較去年有明顯下降,故總體生意應仍為下跌狀態。對於今年黃金周內地旅客僅微增2.3%,她表示,香港過去太習慣十幾個百分點的增長,惟今年遊客消費能力下跌是關鍵。
相對珠寶行業,一向較不受自由行影響的日式百貨一田,今年黃金周銷售亦微跌2.1%,一田百貨總經理(市場部)謝素嫻表示,下跌主要由於觀塘店銷售大跌逾兩成,不過她指觀塘店於去年9月底開幕,新店效應令去年黃金周銷售急增,至於集團其他店舖表現平穩,其中沙田店微跌1%,但旺角店銷售則勁升兩成,因此與今年可比性其實不大。
周大福上季港澳同店銷售跌13%
周大福(1929)昨日公布截至今年9月底的第二季度營運數據,公司指自7月中起黃金價格下跌引發「小搶金潮」,帶動總體零售值按年增4%,同店銷售雖仍然下跌,但跌幅已按季收窄至3%,惟公司指金價下跌影響已因9月金價回穩而減退。
期內內地銷售則明顯改善,同店銷售及零售值雙雙恢復正增長,分別升6%及9%,港澳方面銷售仍維持疲弱,期內同店增長跌13%, 但亦較一季度24%的跌幅明顯改善。
明報記者 孫娜
病人手術後腎失蹤醫生:萎縮了
1 :
GS(14)@2016-05-08 01:43:56■劉永偉到醫院接受胸腔手術後,右腎居然離奇消失。
內地發生離奇醫療糾紛。安徽居民劉永偉去年因車禍重傷,被送到徐州醫學院附屬醫院做胸腔手術。他兩個月後到其他醫院覆診,卻被告知右腎消失;涉事醫院聲稱劉的腎臟是「萎縮不見」。失腎案昨日經媒體報道後,隨即引發社會爭議,大批網民將矛頭指向涉事醫生,質疑有不良醫生割病人腎變賣。劉永偉住在宿州市埇橋區,去年6月,他駕車外出遇車禍,被送往皖北醫院急救,證實右側多根肋骨骨折,右肺、肝、右腎挫傷,胸腰椎棘突等。劉隨後送到徐州醫學院附屬醫院救治,他憶述醫生曾說:「右腎等器官在車禍中,都擠到胸腔裏了,必須要立即手術,把器官復位。」手術由胸心外科醫生胡波負責,劉覺得手術成功,對右腎取出來再放回去並不在意。去年8月,劉永偉出院後到山東省立醫院覆診,卻被告知其右腎失蹤,醫生說:「如果右腎還在,哪怕是變得像芝麻粒,我都能給你照出來,可是你的右腎的確沒了!」事件令劉大受打擊,於是半年內轉往多家醫院檢查,但檢驗結果一樣,他因傷口化膿,病情雪上加霜。
港醫生︰無可能突萎縮
為弄清事件,他近日與當地記者再到涉事醫院,醫院負責人指:「當時胡波醫生拿出腎來,發現腎從外表上看,都是好的,所以又放回腹腔裏。」醫院又引述胡醫生指,腎臟或沒有安置好就萎縮不見。涉事醫院昨發聲明指病人散佈不實言論,稱手術方式合理,但聲明隻字不提腎臟失蹤。腎科專科醫生黃煜向《蘋果》表示,腎萎縮分兩種:一是腎發育不良,先天只有一顆腎,二是腎血管收窄,令養分及血液吸收不足。腎科專科醫生李富強認為,一般成年人的腎臟約10厘米長,腎臟要由正常萎縮到「消失」需時兩年至20年不等,故腎臟無可能在兩個月內突然萎縮不見。他又認為,除了複雜的肝、腎移植手術才會將內臟取出,否則就算肝臟或腎臟有損傷,都不會貿然取出檢查再放入體內,對於該醫院的手術做法聞所未聞。《新安晚報》/《蘋果》記者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0506/19599856
CEO Neway銅鑼灣舖縮一半開業13載不敵市道萎縮月租慳180萬
1 :
GS(14)@2016-05-19 02:29:58■銅鑼灣地標之一糖街CEO Neway將放棄租用地下及1樓兩層樓面。 潘浩欣攝
【本報訊】曾經風光一時的連鎖式卡拉OK持續走下坡。消費市道疲弱,本地樂壇不景及娛樂活動多元化影響下,業界龍頭Neway過去一年兩度收縮規模。當中全港首間CEO Neway、名人聚集地糖街旗艦店(即糖街CEO)將放棄一半舖位,每月租金開支減少逾180萬元,至於Neway放棄的舖位更要間細出租。記者:程俊華 陳東陽
陪伴80後長大的連鎖式卡拉OK於上世紀九十年代發展最為蓬勃,成為港人消遣熱門地方。不過,隨着樂壇變化,非法下載音樂盛行及科技進步,年輕人消遣減壓方式有變,令卡拉OK日趨式微,遇上經濟前景轉差,卡拉OK所需的分店數目或舖面規模都要縮減。
棄租地下及1樓兩層
銅鑼灣地標之一糖街CEO開業至今13載,但不敵市道萎縮而要縮舖。據知,現時糖街CEO租用怡和街19至31號樂聲大廈地下5至20號舖、1至3樓,合共4層,總樓面7.8萬方呎。不過Neway確認,將放棄租用地下及1樓兩層,只會租用2及3樓兩層,面積合共2.8萬方呎,樓面減少一半。估計月租支出低過100萬元,較現時少超過六成。糖街CEO在2003年開始租用上址,月租220萬元,近年已加租至285萬元,呎租37元。據了解,租約尚有一年才到期,但已率先要求業主華潤集團減租樓面。現時舖位甚具氣勢、面積逾4,000方呎的大堂及門面招牌將消失。而面積達1,200方呎王牌K房,亦會變成尋常大小的K房,漸告別卡拉OK蓬勃的年代。該店料暑假後開始裝修,望12月旺季前重開,屆時房間數目亦將由現時147間減少至約100間,正門入口改為面向怡和街。
4萬呎樓面間細放租
而Neway放棄租用的兩層樓面,合共有近4萬方呎,由於零售市道差,業主不打算全部樓面租予一個租客,將其分成3個部份放租,面積由4,892方呎至2.6萬方呎,叫租由42萬至210萬元,全部租出月租可達300萬元。惟暫時市場反應一般,租戶出價較業主意向價低三至四成。
Neway近一年兩度縮舖,除糖街CEO面積減半,旺角瓊華中心3層舖位更於去年中結業。Neway競爭對手RedMR執行董事羅雪儀回應指,目前整體香港經濟情況欠佳,人人都面對生意壓力,以及租金、人工、食材三高等問題。現有5間分店的經營狀況良好,公司趁現時租金回落,物色8,000呎以上大舖位,希望可以擴充營業。
■阿Wing
【消費者心聲】
阿Wing:「其實成班朋友可以選擇去Party room,可唱K之餘又有其他嘢玩,價錢比K房平,甚至乎去朋友屋企開YouTube唱歌都得,所以近年去K房次數已經減少。Neway以會員制形式運作,手續比較麻煩。」
■郭同學
郭同學:「一年會到K房數次,每次消費大約200蚊。CEO Neway近年粵語新歌選擇比較少,同區RedMR價錢相對較平,所以多數選擇後者。再加上而家又有好多新嘢比年輕人玩,好似密室逃難咁,唱K會變得無聊。」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0517/19615008
港股反彈200點 成交萎縮
1 :
GS(14)@2016-07-08 08:07:22【明報專訊】港股兩日挫逾500點後,昨日反彈逾200點,不過成交明顯萎縮,按日跌18%至496億元,是近一個半月首次少於500億元成交。
昨晚歐洲股市全線上揚約1%,不過恒指夜期輕微下挫,接近收市報20620點,較日間期指跌56點。
外儲回升 人幣結束4連跌
昨日刺激恒指上揚的因素,一方面是歐美股市靠穩,以及油價回穩,紐約原油期貨升1.27%,倫敦布蘭特期油升1.21%。
另外,內地上月外匯儲備意外回升,因此令人民幣兌美元結束4連跌,下午在岸價收報6.6900,上升70點子(1元等如10,000點子),較周三晚最後成交價回升129點子。昨日中間價6.6820,按日上升37點子。
恒指昨日高開111點,見20606點,之後升幅擴大,最多曾升235點,高見20731點,重上10天、20天及50天平均線之上。歐洲股市早段反彈,帶動恒指收市升211點,報20706點。國企指數收報8600點,升1.1%。
鐵塔公司料明年上市 中資電訊股做好
大和發表報告,預期鐵塔公司將在明年上市,可帶動中資電訊股上升,上調聯通(0762)及中電信(0728)評級至「買入」。昨日中移動(0941)升2%,貢獻恒指32點升幅;聯通升3.2%,中電信升3.8%。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9358&issue=20160708
港人幣存款減三成 馮孝忠﹕業務沒萎縮
1 :
GS(14)@2016-08-16 06:18:16【明報專訊】在811匯改之前,人民幣對港人來說賺息賺價的投資產品,但突然的貶值嚇跑了不少投資者,一年之間本港人民幣存款總額由接近1萬億元人民幣,減至最新6月份公布的7115億元人民幣(見圖)。但恒生銀行(0011)執行董事馮孝忠指出,這不代表本港的人民幣業務縮減,只是市場對人民幣走勢的預期有變,令投資的方法有所不同而已。他指出,這一年來人民幣的外匯現貨市場持續活躍,遠期交易量亦保持匯改前的水平。境外銀行現時可參與境內的外匯交易,更令境外的存款數字不能全面反映市場的規模。他表示,隨着資本帳開放,點心債等過渡產品亦會減少,但同樣不代表人民幣業務「縮水」,因為內地已開放銀行間債市予外資參與。
內地企債風險高 歐洲投資者多選國債
今年初人行進一步開放境內債市,容許境外長期機構投資者進入銀行間債券市場,中銀香港(2388)稱,6月份境外機構持有人民幣債券餘額達6635億元人民幣,按月增401億元人民幣,銀行間債市的境外機構數量達到328個。景順亞太區固定收益首席投資總監胡嘉林表示,歐央行甚至英倫銀行都減息,導致「資產荒」出現,歐洲投資者湧往亞洲尋找高收益資產,中國國債是其中一個選擇,因為在岸10年期國債,年息仍有約2.7厘,另一方面人民幣相對歐元、英鎊等波動較低。但他稱,海外投資者主要對國債感興趣,因為內地企業債的風險較高,違約率有上升趨勢。
另外,G20峰會將於9月4日至5日在杭州舉行,人行副行長易綱稱,金融業改革將是G20的主要議題,而世銀於中國發行的SDR計價債券,易綱預計首期會在G20前發行。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0901&issue=20160816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