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車險改革二十年 保費還是這麽貴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03417

2013年的中國汽車銷量超過2000萬輛,保費超過4000億元。 (CFP/圖)

收權、放權,二十年來,中國車險一直搖擺於價格管制和市場化之間。在幾乎沒有競爭的車險市場,三家大公司坐地收金,小公司普遍虧損。新一輪車險改革再度釋放出了市場化的信號,“如果你的風險記錄良好,保費會明顯下調”。

“我都好幾年沒發生事故了,怎麽保費還這麽貴?為什麽不能便宜一半或者打三折呢?”2014年8月,車險無憂網站CEO帥勇說,這是他創辦網站兩年以來被客戶問得最多的問題。

中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一汽車大國,2013年的汽車銷量就超過兩千萬輛。但奇怪的是,商業車險卻長期處於非市場化的狀態,定價權牢牢掌握在保監會手里。在這個無法競爭的市場上,大公司(如人保財險、平安財險、太保財險)盈利無虞,而大批小公司則掙紮在虧損線上。

不過,業界呼籲多年的商業車險改革最近有望重新啟動。7月底,中國保監會向各保險公司下發了《關於深化商業車險條款費率管理制度改革的指導意見(征求意見稿)》(下簡稱“征求意見稿”)。緊接著,8月,中國保險行業協會草擬了《機動車綜合商業保險示範條款》,在內部征求意見。

8月13日,時隔八年,國務院推出了保險業發展的新“國十條”(《關於加快發展現代保險服務業的若幹意見》),明確提出了“市場主導,政策引導”的發展方向。

事實上,過去20年來,商業車險的費率經歷了收緊、放松、再收緊的改革歷程。此次強調“市場主導”的新一輪改革,是否真能讓保險公司展開競爭,把定價權還給市場?

核心是費率改革

新一輪車險市場化改革其實發端於2012年。

“當時保監會的通知很快就掛出來了,但是後來發現這個事兒越商量、越研究,越是不敢放開。”首都經濟貿易大學金融系教授庹國柱還記得當時的一個規定,達到四條要求(資本、償付能力、車輛承保數額、經營時間)以上的公司可以自主定價,“結果大家算了一下,全國就那麽兩三家可以達到標準”。

又耗了兩年時間,2014年6月27日,在長沙召開的中國車險承保人聯席會議上,中國保監會再度宣布了車險費率自由化的改革方案。一位參會者在會後記錄,“這是一次勢必將記入史冊的會議,很可能將徹底改變未來3-5年中國財產險的市場格局。”

征求意見稿目前只在保險業內流傳,尚未對社會公眾公開。但南方周末記者采訪的多位保險業內人士均表示,改革的方向主要集中於條款和費率兩個部分。

條款以通俗化、標準化為方向。就內容來說,附加條款大量減少,由過去的38個減少為11個;第三者責任險中“誤撞自家人,不予賠償”的免責條款被刪除;車險生效時間由“次日零時”變為“即時”。

“如果說條款改革是豎立拳擊臺邊上的柵欄、搭好比賽的同一平臺,那麽費率改革則是放開了拳擊手的手腳,允許保險公司在改革的櫃架內逐步實現自由競爭。這次改革幅度最大的就是費率改革,這也是我們最能體會監管思路和決心的地方。”一位與會人士說。

費率改革的變化體現在保費計算公式的三個基本變量上:基準純風險保費,附加費用率,費率調整系數。

在以往的計算中,純風險保費和附加費用並未截然分開。保險的產品定價由兩部分構成。一部分是損失的概率,比如這個車未來一年內發生碰撞的概率有多大,業內叫它純保費;還有一部分是附加保費,就是管理成本,比如廣告營銷,給4S店等中介機構的費用。

在基準純風險保費之外,附加費用率是保險公司可以自主控制的部分。它主要指經營成本,尤其是渠道的變化,電話銷售、網絡銷售、4S店等中介機構銷售,成本各自不同。

費率調整系數也發生了變化:過去的費率系數有14個,而根據最新的信息,改革之後只有4個:NCD模型、交通違法系數、渠道系數和自主定價系數。後兩個系數是保險公司自己做主,是可以充分競爭的部分。

車險無憂網CEO帥勇對南方周末記者表示,改革後,保險公司大約60%的保費都是要基於風險定價,對消費者來說,保費會有明顯的變化。如果你的風險記錄良好,保費會明顯下調。

改革的另一個方面是加強保險業與汽車4S店博弈的能力。一位上述聯席會的與會人士寫到,“保監會勾勒的方向是車型定價,雖然實現起來非常艱難,但是可以從根本上解決奇葩的‘汽車零整比’問題,讓保險公司的人在汽修行業人的面前多一點反制的手段,多一些尊嚴,保護整個行業的利潤。”

“零整比”是指汽車所有零配件價格之和與其售價之比。中國保險行業協會與中國汽車維修協會4月發布的“零整比”報告顯示,每輛車的全部配件費用都至少能夠再買兩輛新車。系數最高的是北京奔馳C級某車型,高達1273%,也就是說更換這款車的全部零配件費用可以買12輛新車。

據帥勇透露,中國保監會下屬的中國信息技術管理有限公司已於2014年1月成立,其目的就是要調查整個行業數據,幫各家保險公司整合零整比數據。零整比經過測算以後,保險公司會有一個基於各個車型零部件價格的指導保費、基礎保費。在保險事故的維修成本中,汽車零配件占比約為70%。

對於此次的征集意見稿,一位保險學教授對南方周末記者稱,“以行業示範條款為主導,創新性條款為補充,費率和條款的改革基本上都是這個原則。沒有完全放開,應該說是一種比較穩妥的做法,漸進式的。不像我們2003年的市場化改革,步子邁得快了一點,狠了一點。”

放開競爭,但不能倒

中國保監會副主席陳文輝在8月發表的一篇文章中列出:今年前5月,車險占整個財產保險保費收入的比重達到72.60%。截至2013年底,全國民用汽車保有量為1.37億輛,全行業共承保汽車1.2億輛,汽車投保率從2007年的64.40%提高到87.34%。

也就是說,在汽車年產銷量世界第一的中國市場上,有近90%的汽車都購買了車險,車險已經與停車費、加油費一同計入了購車者的剛性支出。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的數據,2013年汽車保險行業實現保費收入4300億元左右,同比增長7.8%。

在汽車保險中,分為交強險(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強制保險)和商業車險。交強險須強制繳納,商業車險則是自願購買,後者是前者的補充。例如,交強險可覆蓋的保險金額約為12.2萬元,然而發生交通事故甚至威脅生命安全時,這些金額可能遠遠不夠,那就需要通過商業車險來彌補損失。

“交強險就像防護堤,在最前面擋著,把最初的責任承擔了,如果‘洪水’超過了這個‘壩’,再到商業車險,特別是第三者責任保險里面來。”庹國柱介紹。

在保監會副主席陳文輝的文章中,梳理了我國車險改革“從收緊到放開又收緊的螺旋式發展過程”。

1995至2002年間,車險費率條款由監管部門統一制定。保險公司在虧損時可以要求監管部門提高費率,因此“旱澇保收”,彼此之間缺乏競爭意識,管理粗放,產品單一。

2001年,隨著中國加入WTO的步伐,市場化的呼聲也進入了車險領域。同年,車險費率的自由化在廣東省率先試點,深圳更是成了全國車險改革的試驗田。

兩年後,費率市場化推廣至全國。“一下子就放開了,各個公司你就自己幹吧,願意定多高價格,只要你能承受得了就去幹。”今年70歲的庹國柱說。

價格放開後,市場活力被激發,各公司積極推出風險細分的新產品,市場上的險種由原來的兩個基本險和九個附加險激增到數十個險種。與此同時,價格戰也悄然打響。華泰保險公司率先降價,整體平均價格下降30%以上,其中黨政機關公務車費率甚至下降55%。之後,各個公司開始降低費率,爭搶業務,平均降價幅度在30%以上。

庹國柱說,“有的公司一下就把費率降到了原來的一半,有的按兵不動。結果當年的經營水平和效果急劇下降,甚至虧損。一年之後,就有公司開始提高保險費,我印象很深的是,有的公司一年就漲了四次價。”

價格戰直接導致的結果是保險公司追求保費,缺乏風險評估和準備,出現財務問題。他還記得,“後來保監會就介入了,說不讓這麽幹,大概是2005年。”

2009年,新中國成立後的第二家保險公司中華聯合財險因連續三年巨額虧損,被保監會正式接管。在中華聯合當年的網站上顯示,該公司2006年的全國保費收入為150.6億元,相當於2002年6.28億元的20多倍。在他們“強攻”的保費中,車險正是大頭。2006年、2007年,車險保費收入占其整個保費收入的八九成。

就那輪市場化失敗的原因,在南方周末記者的采訪中,得到的普遍答案是:市場環境還沒有準備好。在費率完全放開後,車險市場缺乏細分市場的數據準備,保險公司的成本沒有分類,盲目下調費率,甚至不顧及自身的償付能力。

一個自由競爭的市場,有人進場,就有人退場。不過,如果保險公司破產而引發社會事件,卻是監管者不願看到的。最簡單的解決方法,就是再把定價權管起來。

收回定價權之後

2006年,市場化費率被叫停。監管機構再次推出行業內統一標準:由中國保險行業協會制定商業車險A、B、C條款費率,供各保險公司選擇使用。這三類條款分別以中國人保、中國平安、太平洋財險為主導。

這三類標準,實際上差別並不大。南方周末記者以新車車主身份逐一詢問了人保、平安、大地保險三家公司客服,以15萬左右的車型為例,商業保險的保費幾無差別,均在4000元左右。據客服人員介紹,三類標準的主要差異在於“前後大燈,倒車鏡和天窗”的理賠條款不同。

庹國柱介紹,當時三類條款的產生也是平衡考量的結果:“保監會制定標準,開始就找了中國人保一家,後來別人說不行,只找一家公司不公平,就把平安和太平洋也拉進來了,就等於制定了略有差異的三款產品。”

然而,在費率統一後,2003年前出現過的問題再度發生,保險公司主動提升管理水平的內在動力不足,車險費率條款的主動調整機制缺失。保監會副主席陳文輝在文章中說,“由於經營者的市場主體地位不明確、法律責任不明晰,一旦消費者提出意見,保險公司就以條款費率制定與己無關為由故意推諉。以至於一些社會公眾誤以為監管部門是保險公司的保護傘或者是代言人。”

消費者對於統一定價也有怨言。2008年,中國反壟斷法出臺後,最早的案件之一就發生在車險行業。一位重慶市民因私家車享受的車險折扣與其他地區不同,狀告重慶市保險行業協會。而後該協會修改了條例措辭,這位市民在開庭前一天撤訴。

目前的車險市場,大小險企的盈利差異很大。在此前公布2013年度車險承保利潤的49家保險公司中,除人保、平安、太平洋三家上市險企實現承保獲利外,其余46家公司全線虧損。

在車險無憂網站6月底做的一次覆蓋32萬人次的調查中顯示,79%的人選擇了中國人保、中國平安和太平洋財產保險三家公司。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9566

車保匯:告別營業廳 微信也能買車險

來源: http://www.iheima.com/news/2015/0928/152182.shtml

車輛保險一直是車主頭疼的問題。除了國家硬性要求的交強險外,94.7%的車主都會繼續購買商業保險,但車險品種繁多且條款複雜,加上信息不對稱以及保險市場分散等原因,用戶查詢與購買車險的體驗難稱上乘。

而在向正勇看來,一個能夠接入各家保險公司,並進行車險比價的平臺能夠解決這個問題,這正是向正勇創業努力的方向。

2009年,向正勇來到深圳,負責華康保險深圳地區的工作。華康保險是一家全國性保險中介服務機構。而在此之前,向正勇已在泰康保險做了7年的培訓和銷售團隊管理,離職後又在福建、廣東等地做了多年的省級分公司總經理。

2012年,向正勇第一次接觸到車聯網,他被迷住了。在他看來,車聯網能夠將內部信息與外部信息進行連接,而這可以產生許多商業價值。車聯網數據互通的觀念徹底顛覆了他的思維,他認為這可以應用在保險業中,尤其是自己熟悉的汽車保險。

車險是強需求。除了國家硬性要求的交強險外,94.7%的車主都會繼續購買商業保險,但車險品種繁多且條款複雜,需要比價。而目前普通人買車險,除了一家家公司電話咨詢、營業廳咨詢以外,並無其他靠譜的比價方法。

造成這一現象的一個主要原因,是保險行業還沒有將車險數據與外部互聯網進行深度融合,車險信息被割裂在各家保險公司的數據孤島中,無法統一。

在保險行業工作多年的向正勇看到了這一機會,便想到做一個車險比價購買平臺。

一切從0開始。2014年4月,向正勇從公司辭職,拉上技術合夥人陳鴻雁,開始做底層技術開發,對接保險公司的業務系統,並建立數據模型、風控等體系。為此,公司還申請了全套的計算機知識產權。

經過1年的開發,5月12日,車保匯第一代產品上線測試,但由於保監會開始進行商業車險改革,並將黑龍江、山東、青島、廣西、陜西、重慶等6個地區設為商業車險改革試點地區,車保匯不得不在6月1日暫停下來進行調整,並開始進行新一輪的研發。據向正勇預計,第二代產品將於10月20日正式上線。

向正勇向i黑馬記者介紹,由於與各家保險公司的業務系統進行了對接,車保匯上的價格是100%精準的,並且已經可以同時比價12家保險公司。而在用戶端,保險價格為5分鐘顯示3家報價,並以公司資質進行排名。目前,車保匯與40家保險公司建立起緊密合作關系,第一期上線的有人保、平安、太平洋等12家品牌的車險。

對於C端用戶來說,車保匯的比價購買形式與其他互聯網金融產品類似。輸入車牌號等資料,選擇經濟、豪華等類型的保險方案,之後選擇保險公司的報價,並展現提供該價格的公司資質與評價。其產品將以微信公眾號商城的模式展現給C端用戶,相較於傳統的保險購買方式更為便捷。

對於B端車險銷售人員,尤其是個人車險售賣者來說,提高銷售業績和效率將會帶來很大的收入。在全國,保險代理人有330萬人,並且普遍收入不高。因此,有一套線上車險比價交易平臺能夠直接提高銷售人員的成交量和交易速度,有極大的想象空間。據向正勇介紹,其平臺上已匯聚了5000家B端商戶,包含4S店、車行、個人保險推銷員以及保險經銷商,而這一平臺將免費提供給B端商戶使用。

在向正勇看來,這些B端商戶對於車保匯平臺非常重要,他們不僅有大量的用戶來源,還能夠為車主提供保險服務,這也將成為平臺以及車險銷售商的增值收入來源。向正勇向i黑馬記者表示,未來車保匯還會進行新業務的研發銷售,例如將車險與服務進行掛鉤,向用戶提供增值服務。據向正勇預計,新業務的盈利空間將達到40%,而平臺方能夠大幅度讓利。

向正勇的夢想還不止於車險的比價交易,車聯網的夢想仍縈繞在他的腦海中。他認為,車聯網完全可以和比價交易平臺相結合,創造出新的商業價值。“車聯網連接了每一輛車的數據,這些數據包括車的地理位置、車況、行為記錄等,在與外在發生聯系、組網之後可以產生更多的商業利用價值。”

向正勇向i黑馬記者舉例:傳統的保險業沒法對移動物體進行風險把控,只能根據人的經驗進行揣測,或在事件發生後對其進行勘測、理賠。但連入車聯網後,通過對車輛數據的分析,保險公司能夠預測、判斷未來車輛情況,並對車輛的風險進行預警,甚至提前進行幹預。而這樣的未來,將是向正勇努力的方向。


版權聲明:本文作者汪晨,i黑馬原創。如需轉載請聯系微信號zzyyanan授權,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2225

車聯網引發車險變革:3000億UBI車險市場待挖掘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11/4708042.html

車聯網引發車險變革:3000億UBI車險市場待挖掘

第一財經日報 楊海艷 2015-11-06 06:00:00

在汽車保險領域,一種結合了車聯網的創新定價和運營模式——UBI車險,已經開始興起。所謂UBI,即是UsageBasedInsurance縮寫,即基於使用量的保險。

車聯網正逐漸給汽車後市場帶來變化。

在汽車保險領域,一種結合了車聯網的創新定價和運營模式——UBI車險,已經開始興起。所謂UBI,即是UsageBasedInsurance縮寫,即基於使用量的保險。這種模式旨在通過監控駕駛員行車過程中的種種使用數據,例如連續駕車時間、急剎車頻率等來掌握車主的駕駛行為,從而按照實際的風險進行相應的車險定價。基於UBI的數據和定價,保險公司能夠將產品進一步細分,滿足更多消費者的需求並保證自身的償付成本在一個相對較低的水平。

眼下,這種模式在國外已經成為一種相對主流的定價方式。以美國為例,最大的車險提供商Progressive就推出了UBI車險產品,選擇加入UBI車險計劃的用戶會收到一個Snapshot硬件——即一個OBD(On-BoardDiagnostic,車載診斷系統)盒子。然後將其插到車上實時記錄數據,以30天為一個觀察期,使用6個月後,保險公司會收回硬件,然後制定一個更新的保險優惠政策,最高優惠可以達到30%。現在,Snapshot已經擁有了超過200萬車險用戶。

銷售為王向精細化轉變

在國內,長期以來,車險最大的定價因素為新車購置價。在業內人士看來,這一定價模式極為不合理。首先是過度強調車價而忽略了車型,而隨著“汽車零整比報告”的披露,同等車價、不同車型之間零部件差異懸殊,但在車險價格上,這一價格差異並未得到合理的展示。另外,現有模型過於關註車本身,而忽視了一個事實,那就是70%的交通事故是人為引起。

車險定價模型在科學和精準度方面的欠缺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車險行業綜合成本率的居高不下。據2014年險企年報,我國產險業全年實現承保利潤47.8億元。其中,市場份額超七成的車險,整體承保虧損超10億元;經營車險的公司中,虧損的超過八成。人保、平安、太保等“老七家”中也有4家公司車險的綜合成本率超過100%,其中太保財險的車險承保虧損最嚴重,綜合成本率為102%。

“在過去20年,國內的車險本身並沒有產品方面的大創新,更多的只是渠道的改變。”里程保董事長、總裁兼首席執行官帥勇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不過,隨著費率市場化的範圍逐漸鋪開,傳統保險公司如果僅僅依靠渠道的變革和價格戰的方式,顯然難以應對競爭日漸激烈的市場。也正因如此,越來越多的保險公司逐漸從銷售為王向精細化管理的方式轉變,而基於使用量和車主使用習慣的UBI車險定價模式成為保險公司關註的主要方向。據了解,目前眾多的保險公司都新設立了UBI車險事業部。

參照上述Progressive的做法,保險公司能否實現更加合理和精準的定價,取決於其背後是否有一個有效且龐大的可供分析的數據。只有基於對這些數據的分析,才會產生合理的定價模型。帥勇告訴記者,雖然傳統的保險公司有大量的車主信息和數據,但這些數據並不能實現對車主進行精準的行為畫像。

因此,雖然從2013年開始,創新的UBI模式就已經廣受業內關註,而直至現在,也並沒有太多的保險公司推出相關產品。由於大數據的缺乏,更多公司對於產品的推出依然持有一種相對謹慎的態度。不過,也有更大膽的險企希望率先邁出第一步,搶占先機。與互聯網數據公司的合作成為他們破題“駕駛行為數據”缺乏的重要方式。

掘金3000億市場

近期,都邦保險和南京人人保網絡技術有限公司就宣布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推出按照駕駛里程付費的“里程保”產品。據記者了解,未來具有良好駕駛習慣、年行駛里程在10000公里以內的車主,選擇“里程保”產品,年度商業險的價格將有望低至1000元以下。

在“里程保”誕生的過程中,人人保下屬的車寶公司所累積的車主駕駛行為數據,是一個十分關鍵的基礎。“通過與車寶的深度合作,都邦可以獲得更為豐富的駕駛數據,這些數據將在未來幫助都邦保險制定出更科學、更人性也更細分的車險價格。”都邦保險首席精算執行官彭喜峰坦言。

在帥勇看來,車險的細分不僅將讓保險公司獲益,同時也會讓車主受益。因為在眼下,只有約17.5%的車主是經常出險的,而剩下超過80%的車主只是偶爾才會出險。“但是,在保費上,所有的車主保費標準上並沒有差異,這本身對車主來說就是不公平的”。如果費率能夠全面市場化、定制化,這些不公平的因素會逐漸被降低。

今年,國家保監會啟動了對於商業車險的費率市場化改革試點。數據顯示,前期參與費率市場化試點的6個城市和地區,6~8月,有約77%的消費者保費同比下降。與此同時,2015年6月的數據顯示,6個試點地區共承保商業車險保單和保費收入同比增長,而綜合成本以及賠付率則出現下降的趨勢。這讓業內人士看到了基於大數據的UBI車險模式所具有的廣闊的發展空間。按照興業證券的預估,如果車險費率市場化全面放開,UBI的滲透率在2020年將達到25%,市場規模接近3000億元。

雖然如此,在短時間內,UBI車險模式要大規模鋪開還並不容易。制約的關鍵因素在於數據,中國的汽車保有量超過1.5億,即便是車寶這樣的專註於OBD數據的公司,能掌握的數據規模也還不夠大。更何況,目前市面上的OBD產品,更多的只是用來提供故障碼的診斷和油耗讀取,收集到的數據並不能和保險公司需要的行為數據進行有效匹配,對後者來說利用價值不夠。

編輯:一財小編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8494

商業車險費率改革將在全國鋪開 承保及理賠實務要點首次浮出水面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6-04-23/1000262.html

本周內,多份涉及車險費率市場化改革的文件已下發至保險公司,其中全國推廣版的商業車險基準費率方案、承保及理賠實務要點等首次浮出水面。這意味著,在前期兩批試點之後,商業車險費率改革即將在全國鋪開,保險行業費率市場化進程加速。

____.thumb_head

記者從相關渠道獨家獲悉,本周內,多份涉及車險費率市場化改革的文件已下發至保險公司,其中全國推廣版的商業車險基準費率方案、承保及理賠實務要點等首次浮出水面。

這意味著,在前期兩批試點之後,商業車險費率改革即將在全國鋪開,保險行業費率市場化進程加速。

有望上半年全面啟動

我國車險費率市場化改革始於2015年,為避免減少激進式改革所帶來的市場沖擊,率先選擇了監管基礎好、市場有代表性的地區開展試點,分步驟、漸進式進行改革。2015年6月1日,黑龍江等6個省市啟動試點;2016年1月1日,試點推廣到天津等12個省市。

根據監管部門近期在內部會議上的表態:“爭取2016年上半年在全國範圍內全面施行新的商業車險條款費率管理制度。”而根據收到上述文件的財險公司人士透露,《商業車險基準費率方案(全國推廣版)》主要是在兩批試點的基礎上,制定了剩余18個地區的商業車險基準費率方案。

按照改革方案,商業車險保費=基準保費×費率調整系數。也就是說,費率調整系數是影響商業車險保費高低的最關鍵因素,該系數下主要包括無賠款優待及上年賠款記錄(NCD)系數、交通違法系數、自主核保系數和自主渠道系數等4個細分系數。

站在消費者的角度而言,NCD系數是決定他們車險續期保費上浮或下滑幅度的關鍵因子。對比改革前後NCD系數後發現,改革後,駕駛行為良好、以往賠款次數少或零賠款的車主,可以享受到更大幅度的保費折扣優惠;而賠款次數超過1次以上,保費上浮的幅度就會大於以往。

此舉改革,意在通過將過往賠付記錄與續期保費折扣相掛鉤,並細化“獎優罰劣”等級劃分,來遏制出險率、降低理賠成本,同時激勵車主主動控制風險、提高社會安全駕駛水平。

北京深圳廈門三地微調

值得註意的是,記者在對比後發現,在全國推廣版方案中,北京、深圳和廈門三地的方案與總體方案略有差異。這主要源於上述三個地區早期就開始了商業車險改革的探索,因此基準費率方案在整體框架與全國一致的基礎上,對“NCD系數”和“自主系數”進行了微調。

微調之處體現在北京、廈門的NCD系數在全國基礎上向兩端延伸與細化。即對低風險客戶而言,全國推廣版方案中最優惠的一檔是“連續3年沒有發生賠款”,相對應的優惠系數是0.6,但在北京和廈門的方案中還增加了連續4年、5年沒有發生賠款,相對應的優惠系數分別是0.5、0.4;反之,對高風險客戶而言,在全國版“上年發生5次及以上賠款”的下限基礎上,又增加了上年發生6次、7次、8次、9次、10次和10次以上賠款的檔級,相對應的懲罰系數分別為2.15、2.3、2.45、2.6、2.75和3倍。

而深圳地區車險費率改革方案所調整的主要內容,一是放寬自主核保系數和自主渠道系數的浮動範圍,兩個浮動範圍均由0.85-1.15放寬到0.75-1.25;二是繼續保留沿用深圳地區原有的交通違法系數。

在業內人士看來,車險費率改革向全國鋪開,有望實現消費者與保險公司雙贏局面,這從試點地區改革成效中可窺一二。

記者從相關渠道獲悉的數據顯示,一方面,改革使消費者普遍獲益、投保積極,大多數消費者支付的商業車險保費同比有明顯下降,試點地區車險保費增速在改革後呈逐月上升趨勢。截至2015年底,首批6個試點地區商業車險單均保費為3439元,平均為每位車險消費者節省7.70%的保費支出;車險續保業務中,約77%的消費者保費同比下降,只有約23%的消費者保費同比上升。

另一方面,改革促使保險公司經營水平提升,試點地區車險綜合成本率較改革前下降明顯。上述數據顯示,2015年末,首批6個試點地區車險綜合成本率為93.55%,同比下降1.83個百分點,較改革啟動前下降2.71個百分點。

  • 上海證券報
  • 陳星
  • 黃蕾

每經網客戶端推薦下載

每經網首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3431

眾誠保險成國內首家掛牌新三板車險公司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28116.html

6月16日,眾誠汽車保險股份有限公司的股票將在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以協議轉讓方式正式掛牌公開轉讓,由此成為國內首家掛牌新三板的專業汽車保險公司。

據了解,眾誠保險掛牌股票總量15億股,全國股轉系統掛牌當日可公開轉讓的股份數量為9億股。

除了掛牌新三板外,今年以來,眾誠保險一改過往低調作風,動作頻頻。6月12日,眾誠保險參股設立的上海保險交易所正式揭幕開業。其中,眾誠保險出資3000萬元。6月8日,眾誠保險宣布以15%的股比與廣汽集團、樂視控股合資成立大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全面擁抱互聯網,運用互聯網平臺的資源,降低客戶的用車風險及風險發生時所造成的損失,為汽車客戶提供全方位的互聯網金融保險服務。

而更早前的5月,眾誠保險宣布出資1億元以15%的股比與恒生電子等4家企業共同設立粵財信用保證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暫名,以工商註冊為準)。設立信保公司,眾誠保險瞄準的是汽車消費金融,尤其是汽車融資租賃所帶來的巨大市場潛力。

另外,其母公司廣汽集團也發布公告稱,同意眾誠保險設立壽險公司,目前該計劃還處於內部探討階段。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0881

UBI車險還有多遠?

車聯網技術和商業車險費率改革全面鋪開使得我國的車險離“按使用定價”的UBI時代似乎漸行漸近。而事實上,多家保險公司對於UBI車險已經摩拳擦掌,並進行了一些實質性的探索,但UBI車險何時才能真正實現?

UBI車險是什麽?

“車聯網是在數字化時代,利用移動互聯技術實現人、車、物以及相關信息互通互聯的技術的總稱。從保險的角度來看,車聯網技術的應用,能夠提升保險主體的風險識別和篩選能力,為實現更為精準的定價創造了條件。目前,國內商業車險費率改革的啟動,以及車聯網、雲計算、大數據等新技術的發展和成熟,為車聯網在保險領域的應用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太平洋產險發展企劃總監王飈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

而UBI保險也正是“大熱”的車聯網在車險上的重要具體應用。

所謂UBI(Usage Based Insurance),是一種基於駕駛行為的保險,通過車聯網、智能手機和OBD等聯網設備將駕駛者的駕駛習慣、駕駛技術、車輛信息和周圍環境等數據綜合起來,建立人、車、路(環境)多維度模型進行定價。其中,OBD接口為車載監控系統的通訊接口,不僅可以讀取故障碼以供修車,還可以提供車輛的各種工況數據,是汽車內部唯一一個數據端口,也被認為是車聯網普及的一大基礎。

以美國車險提供商Progressive為例,車主在Progressive購買車險,可以選擇加入UBI車險並安裝車載信息終端Snapshot。它會自動記載車主駕駛時間、駕駛習慣,包括急剎車等一系列信息,采集3個月的數據,按照數據給駕駛員評分,折扣率最高可達30%。根據普華永道旗下咨詢機構思略特研究數據顯示,經過過去5年發展後,Progressive在全美43個州開展了UBI業務,UBI的客戶占比已經達到18%。

而國內保險公司也已摩拳擦掌,為UBI車險鋪路。

在中國太保•華為新技術應用實驗室里,《第一財經日報》記者看到了UBI模擬駕駛系統,通過對車主駕車行為的監測,來對其車險定價。

據悉,太平洋產險已於2015年對凹凸租車進行戰略投資,並通過數據采集設備對承租人在駕車時的駕駛數據進行采集,由此完善UBI保險風險定價能力。

2015年1月,平安向通過百度地圖購買保險的車主贈送OBD接口產品Golo,車主可以享受到平安道路救援、一站式理賠等服務,Golo也可以幫助平安定位事故車,收集客戶駕駛數據,獲得客戶聯系方式和實施救援。

除此之外,泛華保險集團、眾誠保險和車網互聯簽訂戰略合作,後者的產品樂乘盒子可以傳輸駕駛數據、車況診斷,同時可以實時提醒車主改變駕駛習慣降低風險。

UBI車險還有多遠?

眾多險企爭相在UBI車險領域進行嘗試,背後也折射出了對於UBI車險將成為大勢所趨的共識。

思略特表示,基於UBI概念,可以開發多樣化、針對不同人群的車險產品滿足不同客戶的需求,也為中國車險行業長期虧損的現狀帶來轉機。未來五年,車險市場規模由於新車銷量增長放緩將保持10%的增速,到2020年,思略特預測整個中國車險市場規模約為9420億元。若車險費率市場化完全放開,同時伴隨著車聯網50%的新車滲透率預期,保守估計UBI的滲透率在2020年可以達到10%-15%,UBI保險面臨著1400億元的市場空間。

更有券商將UBI在2020年的市場規模預計數字定格在了3000億元左右。

思略特認為,保險“新國十條”以及本月全面鋪開的商業車險改革將成為UBI車險在我國發展的政策驅動。尤其是商業車險改革,讓原本以保額定價的車險轉向車型定價,並與零整比掛鉤,這為車險進一步向UBI這種以駕駛行為來定價的方式奠定了基礎。

王飈表示,商業車險改革第一階段已經落地,接下來預計將“分兩步走”:首先監管部門將逐步放寬保險公司中自主定價的車險核保費率與渠道費率定價彈性區間;待市場穩定之後,再逐步推行車聯網保險產品。

互聯網的發展、數據隱私的關註度、保險行業內在需求也被認為是UBI車險在我國具有廣泛市場前景的主要驅動力。

思略特分析認為,智能硬件設備 、大數據、車聯網為UBI市場發展提供了技術支持(預計2020年車載前裝率達到50%)。而在思略特2016年進行的客戶小組保險訪談研究中發現,若UBI保費能便宜20%-30%,客戶極願意購買UBI產品,且並不關心隱私問題。另外,車險業務盈利能力低下,亟需改革。基於車載大數據的UBI可以有效地防止車主及汽車修理店的“道德風險”,並可以選擇更優質、出險更少的客戶。

盡管多個險企已往UBI車險方向做出嘗試,但業內人士坦言,目前為止國內還沒有嚴格意義上的UBI產品出現。

事實上,在我國尚處於起步階段的UBI產品實則在海外成熟市場已發展了多年。思略特數據表示,目前的UBI用戶主要集中在歐洲和美國,2015年底UBI用戶大約在1200萬左右。在UBI最發達的意大利,UBI的滲透率達到14%,其他國家均低於5%。歐洲OBD端口的非標準化、車主對於數據隱私的訴求以及一些地區的監管機構並不允許開展UBI都成為了UBI在國外市場過去發展緩慢的原因。但從長期而言趨勢將越來越好,思略特分析稱,目前美國一半以上的州有超過4個以上的UBI產品。

而在國內,UBI車險發展現階段也不可避免地面臨著一些挑戰。

“基於駕駛行為和模型測算的UBI是否可以在短時間內高歌猛進還有賴於政策放寬的程度,在五年之內會逐漸發展起來,但完全取代傳統產品的可能性不大。”思略特表示。

另外,缺少公認的駕駛行為評價標準;客戶數據隱私保護;風險畫像能力;以及電動車、無人駕駛等新型的出行革新也為傳統的UBI產品設計及風險評估帶來了挑戰。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5489

惠開車i保養獲1億元融資,將從車險開拓後市場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6/0719/157520.shtml

惠開車i保養獲1億元融資,將從車險開拓後市場
王琳 王琳

惠開車i保養獲1億元融資,將從車險開拓後市場

同時,i保養正式宣布與全球潤滑油銷量冠軍殼牌達成戰略合作夥伴協議。

i黑馬訊 7月19日消息,“惠開車i保養”宣布已於日前完成由領沨資本投資的1億元Pre-A輪融資,估值4億美金。同時,i保養正式宣布與全球潤滑油銷量冠軍殼牌達成戰略合作夥伴協議。合作後,殼牌將為i保養渠道提供專供潤滑油。

“惠開車i保養”是由人保、騰訊路寶攜手惠保在2014年底聯手打造的汽車互聯網服務平臺。據i保養透露,經過一年多的運營,它的平臺目前擁有20000家合作網點、100多萬簽約用戶,覆蓋全國341個地級行政區域和70%的縣級行政單位。

據了解,i保養商業模式得到投資方認可的原因主要有四。

第一,惠保數據擁有一支資深銀行、保險業背景的風控團隊。第二,一般互聯網平臺難以得到品牌商支持,而i保養平臺作為終端用戶,一直堅持品牌商直供。第三,惠開車i保養和嘉實多、殼牌、曼、馬勒和博世等國際知名品牌廠商直接合作,在采購成本上擁有優勢。第四,平臺現在擁有超過125萬車主,機油、機濾的采購量已經非常大。

汽車後 保養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5798

太保UBI車險再布局 5000萬美元戰略投資Metromile

面對UBI車險未來的巨大市場和不可阻擋的趨勢,國內保險機構正在緊鑼密鼓地加速布局。

9月22日,中國太平洋保險集團旗下子公司太平洋產險和美國UBI車險服務商Metromile聯合宣布,太平洋產險完成對Metromile5000萬美元的投資,並成為Metromile戰略投資者和戰略合作夥伴。

業內人士表示,這是在新技術層出不窮、車險既有商業模式面臨挑戰的市場格局下,太平洋保險加速布局UBI車險領域的重要舉措,將對其車險業務發展產生重要影響。

所謂UBI(Usage Based Insurance),是一種基於駕駛行為的保險,通過車聯網、智能手機和OBD等聯網設備將駕駛者的駕駛習慣、駕駛技術、車輛信息和周圍環境等數據綜合起來,建立人、車、路(環境)多維度模型進行定價。其中,OBD接口為車載監控系統的通訊接口,不僅可以讀取故障碼以供修車,還可以提供車輛的各種工況數據,是汽車內部唯一一個數據端口,也被認為是車聯網普及的一大基礎。

據了解,Metromile成立於2011年,總部位於舊金山,目前其按里程計價的車險業務已覆蓋美國七個州,成為美國該領域的標誌性領先企業。

Metromile先後獲得了美國、日本、加拿大、中國多家著名投資機構近2億美元投資,並於近期獲得了保險經營牌照。這意味著Metromile可以簽發自己的保單,並對理賠進行全流程管理,同時也標誌著Metromile將從為保險公司提供UBI車險技術服務的供應商,轉變為直接為客戶提供UBI車險產品的保險機構。

而太平洋產險在車險領域積累了豐富的客戶資源和專業管理經驗,建立了覆蓋全國的服務網絡。

太平洋產險相關負責人表示:“Metromile是UBI車險技術領域的領先者,我們期待通過此次戰略合作,充分借鑒Metromile在車聯網技術、風險定價、互聯網運營等領域的領先實踐和經驗積累,積極探索按里程計費的車險商業新模式。”

Metromile首席執行官Dan Preston表示:“本輪融資不僅為Metromile在美國全境的業務加速發展及向提供全流程服務的保險公司轉型提供了資本支撐,也為未來Metromile多種形式的全球化進程開辟了通道。Metromile非常高興能夠和太平洋產險攜手,在全球最具潛力的保險市場中共同打造新的商業模式、拓展新的商業版圖。”

據悉,未來雙方將攜手共同打造車險領域的創新型產品,提升服務質量,並將充分利用UBI車險新技術、大數據分析以及數字化服務來引導整個行業的變革。

這無疑是太保產險在UBI車險領域的又一布局。據悉,太保產險已於2015年對凹凸租車進行戰略投資,並通過數據采集設備對承租人在駕車時的駕駛數據進行采集,由此完善UBI保險風險定價能力。

事實上,包括太保在內,國內已有多家保險機構開始UBI車險方面的嘗試,這也是源於對UBI車險未來的趨勢和廣大市場的判斷。

普華永道旗下咨詢機構思略特表示,基於UBI概念,可以開發多樣化、針對不同人群的車險產品滿足不同客戶的需求,也為中國車險行業長期虧損的現狀帶來轉機。

未來五年,車險市場規模由於新車銷量增長放緩將保持10%的增速,到2020年,思略特預測整個中國車險市場規模約為9420億元。若車險費率市場化完全放開,同時伴隨著車聯網50%的新車滲透率預期,保守估計UBI的滲透率在2020年可以達到10%-15%,UBI保險面臨著1400億元的市場空間。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6259

去年消費者投訴產險公司 車險理賠糾紛成焦點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8-02-04/1190007.html

57a7821a5b8042cb949fa5103d903c9420180120093138thumb_head.thumb_head

天津保監局近日公布了2017年保險消費投訴情況,統計數據顯示,針對產險公司的投訴,主要集中在理賠、給付糾紛方面,尤其是車險理賠糾紛;針對人身險公司的投訴中,滿期給付金額爭議等保全糾紛占比最大。

統計顯示,2017年,天津保監局共接收有效投訴件2724件,同比減少8.50%,辦結率100%。

在消費者投訴涉及財產險的事項中,合同糾紛類投訴是焦點,共1388件。主要表現為,理賠、給付糾紛923件,占合同糾紛投訴總量的66.50%,其中車險理賠糾紛847件,包括理賠定損金額爭議、責任爭議及理賠時效等問題。

人身險投訴方面,保險公司合同糾紛類投訴1300件。其中,保全糾紛數量最多,共446件,占合同糾紛投訴總量的34.31%,主要是滿期給付金額爭議、退保爭議等;理賠、給付糾紛273件,占合同糾紛投訴總量的21%,主要表現為理賠金額爭議、理賠時效爭議等。

此外,人身險保險公司涉嫌違法違規類投訴方面,誤導銷售問題成了重災區。集中表現為銀保渠道產品在銷售過程中隱瞞現金價值、篡改保險合同,代理人在銷售保險產品過程中誇大收益導致滿期給付糾紛、隱瞞被保險人病史導致理賠糾紛、未經投保人同意投退保、業務員代簽字,投保人因個人信息安全問題對公司服務不滿等。涉及渠道主要為個險渠道和銀郵渠道。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0723

自行定損、無感理賠,五年內車險商業模式將重構

“技術變革如此之快,我們甚至已經預見到了‘定損寶’被取代的那一天。”螞蟻金服保險事業群總裁尹銘表示,未來五年內,車險的商業模式將會因汽車行業的智能化變革而徹底重構。

近日,國內首個車險圖像定損的AI技術“定損寶”正式對外發布2.0技術版本。根據螞蟻金服介紹,在過去的一年里,“定損寶”為車險業節省超20億元的理賠成本。

百度與埃森哲聯合發布的《智能金融聯合報告》顯示,物聯網技術的應用和普及拓展了保險公司的數據廣度和厚度,更多基於用戶數據的保險產品創新成為可能。

AI賦能定損理賠

去年6月,螞蟻金服對車險行業定制上線“定損寶”,成為圖像定損技術在車險領域實現的一款商業應用,將過去由人工肉眼判定車損的環節升級成用人工智能做標準化統一定損。

此次2.0版本的升級內容包括將圖像識別升級成準確率更高的視頻識別,將開放技術平臺,從與保險公司一對一理賠系統對接升級成未來保險公司可自助接入“定損寶”。螞蟻金服保險事業群李冠如透露,未來很快,“定損寶”使用人群會從定損員擴展至普通車主。

據了解,車險合同雖然雙方同意,約定在某一獨立事件發生後,保險公司支付一筆費用,但實際操作過程中,保險公司與投保人常常因為對保險條款的理解分歧、潛在騙保、拒賠等問題產生矛盾或不信任。

“定損寶”從圖片識別升級成視頻識別後,增強版的反欺詐技術甚至能夠識別是本次事故損傷還是舊損傷,更進一步幫助行業減少虛假騙保案件。

由於保險產品標準化程度低且複雜,保險線上化進程較緩,目前線上滲透率僅為5%。險企開始嘗試改變被動等待用戶上門的情況,積極運用智能技術,加強獲客環節的主動性。

據了解,已經有越來越多保險公司將AI應用到了定損理賠的環節,比如去年8月底,中國保信推出“事故車定損雲平臺”;去年9月,平安旗下金融壹賬通發布“智能閃賠”等。

而除了車險方面,基於大數據驅動的產品創新也成為可能。例如,眾安保險聯合騰訊、丁香園,以糖大夫智能血糖儀的血糖數據為基礎,推出“糖小貝”糖尿病並發癥保險產品等。

重構車險商業模式

根據公開數據,2016年全國有1.5億私家車主,涉及54%的家庭,但車險行業虧損比例卻達到75%。車險公司面臨困境的重要原因便是在承保時對風險進行精算篩選能力的缺失。

利用智能金融在數據建模等方面的技術,可以讓保險公司在承保業務上達到精確識別客戶風險、更合理定價、更高效服務消費者的效果。

尹銘認為,未來車險商業模式的重構將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基於現有車險模式,技術讓車險從定價到理賠各環節更透明、公平,擠掉騙保欺詐等灰色地帶的“水分”;第二階段則是汽車行業的智能化變革,徹底改變車險的商業模式。比如,未來由於駕駛風險轉移至自動駕駛,責任險的買單者不再是車主而是汽車廠商,也許未來車主根本不會感知到定損理賠的環節,車輛傳感器自動與保險系統對接等。

尹銘表示,車險模式重構主要體現為三大趨勢:定價重構、風險因子重構與理賠重構。

例如,在定價方面,基於現在能越來越多地記錄之前因技術所限不能記錄的信息,未來的車險定價將更加精準。比如車輛行駛次數與時間不同、同樣次數但不同路況行程、同樣行程但駕駛習慣不同等因素,定價都將不一樣,對於選擇更安全路況、駕駛行為持續良好的司機,應該享受到更公平、更低保費的鼓勵。

隨著車聯網技術的出現和普及,以車載OBD數據采集硬件所獲取的車主駕駛行為數據為基礎,百度正在研發UBI車險(駕駛行為保險)產品。

在產品本身推陳出的新基礎上,基於風險的個性化定價和動態定價也成為保險科技帶來的產品新特色。通過大量複雜數據的加工與處理,保險公司能夠精確識別客戶風險,改變傳統同一保險統一定價模式,實現基於風險的個性和動態定價。

記者了解到,UBI車險基於用戶駕駛行為數據,包括行駛里程、累計駕駛年份、損耗率、速度等,區別不同風險級別的駕駛人,實現車險的個性化定價。

尹銘還表示,未來的車險將更註重事前防範,以及相應的衍生風險。每一次保險事故都是一次經驗,未來車險不只是事後的補償,更將基於大量的事故經驗,運用AI人工智能和雲計算等技術找到對出行風險有影響的關鍵場景和關鍵行為,精準和適時地為用戶提示風險,防範事故發生。

此外,特斯拉等多家智能汽車品牌正在大規模應用“無人駕駛”技術和智能系統,未來因人為駕駛帶來的事故風險會減少,但黑客攻擊、智能系統故障等新型風險將誕生,車險的保障範圍也會隨之改變。

理賠的無感體驗也是未來車險的一大趨勢。尹銘認為,隨著物聯網的應用普及,車輛的傳感設備將極大地簡化事故後車輛損失數據的收集過程,通過傳感設備自動識別車輛和周圍物品損失。

以“定損寶”為例,從去年推出以來,已經為行業節省案例處理成本逾10億元,減少定損人員工作量約75萬小時,減少理賠滲漏約10億元。據了解,目前該產品已經服務太平、大地、陽光、安盛天平等多家保險公司,未來開放計劃繼續實施後,將有更多保險公司應用這一智能在線理賠解決方案。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378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