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澳洲華人住宅區殘酷殺嬰案

澳洲華人住宅區殘酷殺嬰案

澳洲布里斯本華人聚居的住宅區,發生殘酷持刀傷人殺嬰案。

被拘男子52歲,與妻子由大陸來澳不久,住在女兒和女婿家。女兒是銀行僱員,女婿從事炸魚薯條快餐店。兩老是特地前來,幫女兒照顧女嬰。

前日該男子狂性大發,用刀刺傷妻子和女兒,刺死三個月大的外孫女。

女兒披血向鄰居逐一拍門求救,警方奉召到場,制服拘捕兇手。

鄰居說兇手平日斯文安靜,表現疼愛外孫女,並無異常行為。

報道說兇手有情緒病,並在服用大陸帶過來的抗憂鬱症藥物。

唉,都不知道講什麼好。

本地報章新聞報道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3128

全球最有權勢運動經紀人,創華人合約紀錄陳偉殷27億合約推手「三敢」談判術

2016-01-25  TCW

為了談判,他曾特地去學房地產語言……,他,是波拉斯,為陳偉殷談成的價碼連姚明都比不上。

五年八千萬美元(約合新台幣二十七億元)!這是台灣旅美棒球好手陳偉殷最新拿到的薪資價碼。

他的這份薪水,不只超越全盛時期的王建民、林書豪,連中國籃球明星姚明也比不上,成了華人運動員最高價合約。甚至,陳偉殷一人的平均年薪,就比中華職棒四隊所有球員的薪資加總還高。

「這張合約,簽得很漂亮!」球評曾文誠觀察,市場之前預估陳偉殷一年薪水區間會在一千兩百到一千五百萬美元間,沒想到三十一歲的陳偉殷生涯最後一張大合約價碼實際更高,除了他自己有實力,經紀人的談判技巧更是最重要的關鍵。

陳偉殷的經紀人、美國SBC運動經紀公司總裁波拉斯(Scott Boras),正是這華人史上最大張運動員合約的關鍵推手。

事實上,波拉斯是簽過最多破億美元合約的棒球經紀人,二○一五年,手中球員的合約總價達二十三億美元,光薪資抽佣就逾一億美元。這讓他過去不只曾被《美國 棒球》雜誌評選為過去二十五年來,對棒球影響力最大的非球員,也曾連三年獲《富比世》雜誌選為「全球最有權勢運動經紀人」,甚至評論說,「人生有三件事是 確定的:死亡、繳稅,以及波拉斯主宰了整個體育經紀產業。」除了擁有一票大咖球星運動經紀約,甚至能讓旗下球員簽下遠高於市場價值的合約,他究竟如何做 到?

敢開價

聞高價仍上門,更易談成早在近二十年前,他就簽下職業運動史上第一個五千萬美元合約,以及第一個破億、破兩億美元的合約,並打破高中生選秀簽約金、業餘球員大聯盟合約簽約金等合約紀錄高達數十次。

華盛頓國民隊前總經理Jim Bowden就曾對美國媒體透露,波拉斯會直接跟出手較為保守,從未超過大聯盟建議球員簽約金的球隊挑明,建議這支球隊直接跳過他旗下的球員,因為他的球 員可能不會跟他們簽約,「他希望,你如果準備好選他的球員,就要出得起代價。」這次波拉斯替陳偉殷談新合約時,一開始便喊出五年一億美元價碼,儘管最後以 八千萬美元成交,但先開出高價,可以在前期直接過濾掉無意爭取球隊,縮小合作對象範圍。另一方面,聽到高價還願意上門的對象,合作機率更高,談判空間也更 大,這也是一種高明的策略。

果然,他除了替陳偉殷爭取到高薪,還要到「逃脫條款」。也就是,合約滿兩年後,若陳偉殷這段期間表現佳,便有權不走完五年合約,可自行逃脫重新進入自由市 場,到其他比馬林魚更有競爭力的球隊,有機會替自己取得更好合約,讓收入再增加。「一般來說要是個咖,才能談到這種待遇。」曾文誠觀察。

敢破局

選手賣相不佳,寧隔年再談接著,「敢破局」,是這位美國大聯盟最強經紀人幾乎立於不敗的第二招談判心法。

曾文誠觀察,當波拉斯覺得手中選手選秀順位不漂亮,或合約不如預期,甚至不惜破局,寧可要選手休息一年,等第二年取得身價更高合約。如果球員是一項商品,就要在賣相最佳的時候再拿到市場上賣,絕不勉強出手。

例如,高中畢業球員有上大學的本錢,波拉斯會建議他們先就讀,再回來選秀。他看準每年球員的組合等條件不同,如客戶是游擊手,今年自由市場游擊手多,明年有高機率出缺,就請球員先休息,如此一來,醞釀奇貨可居的氛圍,讓這些球員未來幾乎都能在選秀中拿到更好報價。

去年,他讓旗下賽揚獎巨投謝爾澤(Max Scherzer)拒絕了老虎隊提出六年一億四千四百萬美元的合約,這是一招險棋。要知道這份年平均二千 四百萬美元的合約價碼,已是全大聯盟前六高的先發投手年薪,對一個年過三十歲的投手來說幾乎達頂標,但他卻敢說「不」,當時市場也一片罵他笨。

最後,謝爾澤卻投入自由市場,和國民隊簽下一張七年二億一千萬美元的史上最貴右投手合約,其中五千萬美元的簽約金,也是史上最高。

波拉斯敢拒絕第一份大約,是因為他會用各種統計數據去預測分析,手中大咖球員在各種不同球場和防守團隊下可能取得的成績,結合每位老闆的球隊與市場進行統計數據和經濟效益分析,藉此精準尋求銷售對象。

敢破格

跳過球團經理直攻球隊老闆跳脫既有市場規則大膽另闢蹊徑,是波拉斯談判心法第三招。

「頂級球員對各隊老闆來說,就像一個香氣四溢的米其林餐廳廚房,每個人都想大快朵頤,但只有少數人最後會坐到餐桌旁。」對破億美元的大約,他的方式是跳過 球團經理,直接找上球隊老闆談判,他先後和五個球隊老闆對談,才替謝爾澤爭取到大約,波拉斯接受彭博(Bloomberg)採訪時形容。

不只如此,一般運動經紀人談的是棒球,做為一個由律師轉行的運動經紀人,他卻懂得用不同語言和對手談判。

「我所要學習的是找到能打動每個老闆的模式,」波拉斯深知國民隊老闆是身價上百億美元的地產大亨,他逼自己去學房地產,學習用房地產語言談判,他透露, 「如果我去那裡談棒球,我可能一無所獲。我必須學習房地產,我要知道這些大老闆們是怎麼成功的,我得讓他們相信,這項投資對他是值得的。」波拉斯說,「我 的工作就是找到足夠的枕頭在床上,並且去找看誰想在上面躺下!」他的精算是,謝爾澤在防守差的底特律都能贏七○%的比賽,到防守一流的國民隊勝率會更高, 且該球隊觀眾人數低,有了謝爾澤能因此增加三○%球迷,吸引更多球迷也代表能提高電視轉播權利金,「球票將會銷售一空……,當你分析市場經濟因素後,難道 謝爾澤不能幫你賺錢嗎?」運用截止時間心理拉高價碼運用截止時間的心理同樣是波拉斯談判時的武器。一般來說,經紀人會希望球員未來的東家與合約越早確定越 好,他卻懂得大玩心理戰,讓球團頂著可能簽不下球員的壓力,最好的報價往往能在選秀截止前十五分鐘內獲得,所以他有耐心,也沉得住氣,最後一刻替球員簽下 大約,這招雖然高風險但也帶來高報酬。

一般來說,大咖自由球員大多在球季結束的十一至十二月完成簽約,但攤開波拉斯過去幫旗下自由球員談判新合約的歷史,往往拖到過完年甚至隔年三、四月開季前也屢見不鮮。

以陳偉殷來說,他這次的合約消息在一月中公開前,眼看自由市場表現優秀的其他大牌投手都一一和不同球隊簽下新約,有機會網羅他的球隊也越來越少,離新球季 開始只剩不到四十天,陳偉殷明明已是自由市場最好的先發投手,合約卻遲未確認,外界便開始擔憂陳偉殷合約動向,質疑波拉斯這次是否「玩過頭」了,最後優渥 合約到手,也讓外界又一次對波拉斯的手腕感到嘆服。

只不過,慣用拖延戰術的波拉斯不是沒踢過鐵板。他過去曾替手中球員拒絕球隊合格報價,試圖用時間換取理想報價,卻也發生過球季開打兩個月後該球員仍乏人問津,只好回頭和原球隊簽約的錯估形勢案例,但這些失敗經驗,在他三十六年運動經紀資歷中僅發生過數次。

「三敢」談判心法,讓波拉斯三十六年來幾乎立於不敗,成了全球最有權勢運動經紀人,這也促成了陳偉殷這張華人運動員史上最大合約的誕生。

【延伸閱讀】他,簽過最多破紀錄合約—波拉斯經手知名合約

球員:陳偉殷

簽約金(美元):5年8,000萬

時間:2016年

地位:華人運動員最高價合約

球員:馬克思•謝爾澤

簽約金(美元):7年2.1億

時間:2015年

地位:史上最貴右投手合約

球員:秋信守

簽約金(美元):7年1.3億

時間:2013年

地位:當時亞洲史上最高,現仍為韓國史上最高球員:史蒂芬•史特拉斯堡簽約金(美元):4年1,567萬

時間:2009年

地位:美國本土選秀球員最高合約,簽約完成離截止時間僅77秒,史上第一球員:艾力士•羅德里奎茲簽約金(美元):10年2.75億

時間:2007年

地位:當時史上最高價合約球員:艾力士•羅德里奎茲簽約金(美元):10年2.52億

時間:2000年

地位:史上第一份破2億合約

球員:凱文•布朗

簽約金(美元):7年1億500萬

時間:1998年

地位:史上第一份破1億合約

球員:葛瑞格•麥達克斯

簽約金(美元):5年5,750萬

時間:1997年

地位:史上第一份破5,000萬合約

球員:班•麥當諾

簽約金(美元):2年200萬

時間:1990年

地位:史上第一份選秀球員複數年約

球員:安迪•貝奈斯

簽約金(美元):23.5萬簽約金

時間:1989年

地位:當時史上最高選秀球員簽約金

整理:萬年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3422

剛當上華人首富的王健林,對全世界說“中國人要出海了”

來源: http://www.iheima.com/news/2016/0225/154408.shtml

導讀 : 王健林作為首位登上牛津大學公開課講臺的中國企業家,現場開講“萬達國際化”,向世界傳播中國管理思想。

當地時間2月23日下午,王健林作為首位登上牛津大學公開課講臺的中國企業家,現場開講“萬達國際化”,向世界傳播中國管理思想。萬達國際化分為四點,分別為國際化理由、國際化戰略、國際化進展和目標。

以下為王健林演講口述,i黑馬編輯:

非常榮幸能有機會在牛津大學講公開課,發表我自己的一點體會感受。我今天演講的題目是萬達國際化,分四點:國際化的理由、戰略、進展和目標。

一、“世界那麽大,我也考慮考慮” 

萬達為什麽要國際化?

第一,壯大企業規模。不完全是企業盈利,而是為了把產業的規模做大。現在講國際化很重要的一點,就是企業要進一步擴大收入規模。

第二,成為國際企業。2015年,中國有一封最牛辭職信火遍全國,一個女教師辭職了,寫了一封信,號稱“世界那麽大,我想去看看”,我就想到萬達,世界那麽大,我也考慮考慮。

最早創立公司時,我就提出來企業文化核心:老實做人,精明做事。現在你們都覺得這個有些土,但在那時中國剛剛改革開放,做生意騙子很多。所以我用歐洲的一句話講:騙我一次,是你的錯,騙我兩次,就是我的錯。

老實做人,精明做事,不要被騙到。那時很簡單,就這八個字。後來又過了一段時間,發點小財,企業過得不錯,我們提出了新的核心:大家共同創造財富,享受財富,我們希望能夠對社會有一點貢獻。

2004年,我們對萬達企業文化又做出新的提升,全面梳理了我們的發展目標,對此,我又重新提出“國際萬達,百年企業”。“百年企業”是做長久的企業,但“國際萬達”究竟是什麽還不太清楚。地產,大家要知道,是不成熟的企業,所以這個口號提出後,國際化並沒有馬上實施,直到2012年萬達開始收購企業時,才真正開始國際化。

1992年時,公司進行設計企業標識設計,開始招標。最早我們不叫萬達,叫西崗開發公司。有人說這個名字做房地產開發太土了,那就改改名吧。後來我們便開始從社會征集,後來便有了現在的名稱和LOGO。大家可以看下現在的LOGO,字母WANDA變形為海浪和航船。為什麽用藍色呢?因為萬達是海邊誕生的企業,外面為什麽要畫一個圓圈?設計者說是走向世界,我們覺得這個寓意好,就采用了,那時萬達還沒有“走遍中國”。萬達剛開始就有誌於成為國際企業,沒有這種誌向和目標是不可能走到今天這一步的。這是講的第二點。

第三,規避金融風險。有句俗話講,不要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企業跨國發展意味著減小企業經營風險。

一個國家,發展再好,經濟可能也有調整的時期。全世界的經濟,也會出現大的蕭條。而且,從我們國家的政策上,也鼓勵中國企業配置全球資源,利用全球市場。

二、首富的公司,打算出海幹點什麽?

1.並購為主,投資為輔  請你告訴我,不買做什麽?

國際化戰略第一場,並購為主,投資為輔。為什麽說並購為主?很簡單,從英國工業革命開始到現在,世界上的市場,尤其是主要的資源,基本上都被瓜分了。如果你想進入某個領域,不是通過並購,而想重新闖蕩,那基本沒有機會了。

現在萬達說進軍體育產業,但現在體育產業資源基本上都被瓜分掉了,娛樂產業,也被很多大公司、跨國公司給瓜分掉,所以我們要走出去。

有人在中國的媒體上說“萬達就知道買買買”,我就問他,如果不買,你告訴我,我怎麽辦?所以這是第一輪,就是並購為主。

2.並購也要買對:我有這兩個標準

有人講中國企業是不買對的,只買貴的,這是一個觀點。但萬達國際化重點在於買得對,什麽叫買得對?我們有兩個標準:

第一,與萬達現有產業有關聯,不管是地產,娛樂產業,體育產業等。現在萬達進入這些產業,最大的好處是有一定的知識系統和人才儲備,起碼對這個行業知根知底。

第二,不管是並購還是投資,這種產業都能移植到中國,在中國能夠獲得更快發展。舉一個體育產業並購的例子,今年萬達並購了世界上最大的鐵人三項公司——美國WTC。並購後不到半年,我們便把鐵人三項,在中國推鋪開了。

這在過去是一個盲區,完全沒有推廣。在並購的過程中才知道,這個鐵人三項是什麽樣,而中國在這些運動上的人數也少得極其可憐。全世界只有一兩百萬的鐵人三項運動愛好者,在中國是更是少之又少,為什麽?因為沒有人推廣。我相信隨著我們收購這家公司,在中國推廣這個運動,我們有信心。

所以剛才講,並購什麽產業,要麽就是收購完這個行業以後,先是我們沒有做,但是這個行業很快能夠在中國擴大業務。為什麽呢?只有在中國,進入服務時代,進入健康時代,進入全民運動時代,進入一個娛樂業時代。中國現在經濟正在轉型,由制造業轉向服務,產業有著巨大機會,在中國才能獲得更快增長。

3.註重本土人才:管理層流失意味著並購失敗

我們的國際化戰略很有腔調,用文明的人才。我記得我在並購美國AMC公司時,因為美國政府對於電影的終端渠道這類公司的並購有一定限制,因此必須通過美國外部投資委員會去審查,於是我找到美國駐華大使駱家輝先生,請他為我們向美國政府寫一封推薦信,我說因為中國政府限制外部投資變現,雖然美國不限制,但會不會因為中國限制著美國,美國也限制呢?

他首先問,萬達買AMC,是不是準備把大批中國電影賣到美國去?我說這不太可能,就算我想把中國電影賣到美國,也要看是不是有那麽多人來看,電影不好觀眾是會用腳來投票的。然後他又問,萬達是不是打算派中國人到美國去管理?我說這不會,並購後如果公司管理層全走了,其實意味著並購失敗。駱先生挺高興,給我們寫了推薦信,再加上其它因素,最終萬達並購AMC獲得了美國政府批準。

實際上,萬達並購AMC後,只派了一個聯絡員。重獲經驗後我們發現,最好的辦法是並購企業留在原來的管理層,使之更好地工作。我們並購的對象原來的股東都來自大型跨國企業,別人搞不好,我們憑什麽就能搞好?

如今,萬達並購美國AMC已被哈佛大學商學院作為教學案例,做這個案例的教授到我們公司調研,說了兩句話,非常經典。首先,一切都沒變。還是AMC這家公司,名字沒變,管理層沒變,經營地點也沒變;其次,一切都變了,公司發生了深刻改變。不愧是搞研究的教授,總結得不錯。我說,過去中國企業那點管理學思想,基本都是從西方學來的,但我們也應當有自己的優勢。管理學最核心的是什麽呢?簡單地說叫“調動積極性”。把積極性調動起來,這是最重要的,管理最基本的是“制度設計”,其中最核心的是調動人的積極性,而不是把制度設計成對待管理層就像防賊。

萬達並購AMC時,全球金融危機影響還在,工作崗位不像現在這麽穩定,我們就跟管理層簽訂五年工作合同,而且規定,對於超出經營目標的利潤,管理層和萬達一九分成,一下就把他們的積極性調動起來,使公司一年就發生變化,第二年就實現上市。

從中我也悟出一條:到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去並購和投資,都要盡可能用本土人才,留住原來的管理團隊,想辦法調動他們的積極性,不要想著走哪都派中國人過去,那是肯定就完蛋,首先要講English。

三、國際化進展:剛剛開始,但挺快的

現在萬達國際化有多種,萬達已經成為民營企業國際化的一個代表企業。從2012年到現在,我們在全球十多個國家投資,投資額超過150億美元,其中在美國就投了100億美元。

2012年並購AMC時,我說了一句話,承諾十年之內至少在美國投資100億美元,第二天,一家美國媒體刊登了一篇文章,標題是“王先生,希望你遵守承諾”。我的話說完三年,2015年萬達已在美投了100億美元。我讓我的助手去跟他們說,希望再登一篇文章,“王先生提前兌現承諾”。

目前萬達在英國投資12億英鎊,有2000多名員工。昨天在《萬達哲學》英文版全球發布儀式上,我們和英國政府還洽談了一個大的投資項目,希望能盡快落實。

所以在程序化經營方面,雖然時間不長,但總體進展比較順利。但我時刻理應從辯證法的角度去看:沒有失敗就意味著離失敗越近,這不排除會摔跟頭。但我們有一個原則,只要不發生顛覆性的風險,依然要去做。

其實,勇敢邁出這一步,沒有什麽了不起。

四、目標:資產、收入、凈利潤

一是海外收入大幅增長。萬達在去年底提出了5年的新戰略目標,到2020年之前,企業資產要突破2000億,企業市值也要超過2000億美金,我們的收入至少要超過1000億元,凈利潤超過100億。衡量一家企業是不是跨國企業,其中一項核心指標就是要有30%的收入來自海外。國際業務性的企業,可能會有幾個國家在投資,但占比較小。

真正的跨國企業,首先是企業規模足夠大,至少100億美元。其次就是它企業的收入,至少30%來自海外。還有它企業本身自己的海外總的發展需求。所以,萬達給自己定了一個目標,今年萬達海外收入將達到100億美元左右,距離2020年目標還有不小差距,還需要持續努力才能實現。

二是成為一流跨國企業。不僅是萬達要成為一流的企業,我們還給自己加了一個限制詞,要成為一流的跨國企業。如果真的實現了“2211”目標,又實現了海外所有的目標,那麽,我們的企業資產、收入、凈利潤排名,一定是在世界中靠前的。

因此這個目標,也在激勵我們的公司,包括我個人的持續努力。

有人形容我是中國最成功的企業家,很多人問我為什麽成功,我講了很多原因,其實最核心的一點是勤奮,所謂天道酬勤,如果不勤奮,所有的條件都不可能變為現實。2015年萬達實現收入、資產、利潤同比2014年增長20%,大家覺得增速很快,但對萬達來講,這是多年來,增速第一次掉到30%以下。在此之前,我們每一年都保持30%以上的增長,隨著全球經濟的重大調整,中國經濟的持續放緩,我們的發展速度也降了一點,但依然保持較快速度增長,這也是萬達最終成為一流跨國企業的保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6970

聲援華裔警察梁彼得的華人們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15454

當地時間2016年2月20日,美國紐約,華人舉行遊行,聲援被指控槍殺非裔男子Akai Gurley的華裔警察梁彼得,要求公正對待。 (CFP/圖)

2016年2月19日,周五晚上,田納西州納什維爾市。40歲的阿超下班歸來,開始了另一場工作——這一周,每天晚上他都活躍於社交媒體,有時睡眠時間低至4個小時。今晚,是他最後一次在黑夜戰鬥,陪伴他的是坎伯蘭河畔的夜空。

正在此時,北方1000公里外,一輛車從威斯康辛州麥迪遜市駛出。車里坐著同樣中年的蔣勇,作為三家公司的老板,他也剛剛結束一天的奔忙。前方還有三個小時的車程,他才能夠抵達芝加哥。

東北1400公里外的紐約,此刻華燈初上。28歲的鄧麗儀走過西班牙人群居的社區。她對黑夜里的西班牙人並沒有太多好印象,然而此刻快速的心跳,卻不是因為隨時潛在的危險。

他們都在為第二天的一場活動做著準備。這場在美國華人圈被稱為“220全國大遊行”的活動,2月20日席卷了美國40多個城市,從東海岸到西海岸,從五大湖到墨西哥灣。

一場裁定的是與非

十天前的2月11日,是中國農歷大年初四。居住於康涅狄格州的燕女士微信上跳出一個消息,令她新年的喜慶心情消失全無。消息來自一個名為“凝聚華人力量挺梁過春節”的群,這個群的首創者是被她稱為“挺梁四君子”之一的在美華人吳一平,而消息的內容,是梁彼得被大陪審團裁定為過失殺人罪、瀆職等5項罪名成立,最高將面臨15年監禁。

梁彼得是一個美國華裔警察。2014年11月,擔任警察不到兩年的他在巡邏一棟紐約布魯克林危險建築時,在黑暗且騷亂的環境下扣動了手槍扳機,子彈經墻壁反彈後意外擊中一名非裔男子,致其死亡。

裁定5項罪名成立的消息引起了群里一片激憤。而燕女士看到消息的第一感覺,是“很不平、覺得不可思議”。她此前聽聞過數起反響相當大的警民沖突事件,很多白人警察掐死、甚至當面打死黑人都沒有被警察局起訴,尚在實習期、因為意外殺人就要承擔如此後果的梁彼得顯得“太不一樣、太不公平了”。很快,她為這種不公平找到了原因,此前出現過的數起警察槍擊黑人事件已經引發了警民關系緊張,梁彼得被認為不過是一只消弭危機的“替罪羊”。

與她有同樣想法的人不在少數。生活在紐約的鄧麗儀在同一時間關註到這個消息,當聽聞梁彼得最高面臨15年監禁的重刑時,她的反應不僅是吃驚,更多是氣憤。“之前其他的警察更暴力對待疑犯,但是從警察局拍拍屁股沒事就走出來……為什麽?因為是個中國人警察(註:梁彼得應為華裔警察)!所以夠膽這樣不公正地判罪。”

鄧麗儀決定用行動為梁彼得鼓呼,她開始著手準備請願信,征集簽名,並計劃將信寄給法官和律師,爭取“公正的審判”。同時,“凝聚華人力量挺梁過春節群”里的激憤很快傳遞到各個華人群體,並在社交媒體上不斷發酵。

也有人抱著不一樣的看法。在華爾街工作的Jim,此時在微信上看到了與梁彼得相關的文章。他的第一反應也是覺得非常不公平。在他看來,既然梁彼得不是故意殺人,就不該承受如此裁定。但是,當他仔細閱讀了相關報道之後,有了不一樣的想法。“我覺得梁警官是個阿鬥。”

Jim這樣解釋了他的“阿鬥”說。他覺得梁警官是一個無能的警察,沒有受到威脅的情況下就在住宅區里亂開槍,以至於直接奪走了一個無辜平民的寶貴生命。更令Jim感到遺憾的,是梁警官在法庭上“很差很差的表現”。在他看來,那簡直是華人的恥辱。“他從來沒有向黑人受害者道歉,而且可能說假話,陪審團也不信任他,肯定把他當壞蛋。”

改變看法的,不僅僅是Jim一人。第一時間知道消息的燕女士,開始深入思考這樁案件背後的原因,之前未考慮過的因素一一閃現——為什麽讓一個技術不過關的警察上崗?為什麽要派兩個新警官去危險地帶?這些系統缺陷該由誰來埋單?

鄧麗儀卻一直堅持了當初的看法。她關註了一個叫“Civil Rights”的公眾號,因為那里可以得到最新的關於梁警官事件的資訊。這個公眾號,是一個海外華人的微信維權平臺,梁警官事件發酵之後,它開始組建各地的微信群。與此同時, “凝聚華人力量挺梁過春節”群也發展出了2群、3群……在這些新建的微信群里,人們開始討論如何組織遊行。最終的“220全美大遊行”計劃就在這一個個微信群里被醞釀了出來。

開始質疑的燕女士,改變觀點的Jim和熱心維權的鄧麗儀,帶著各自的想法,在2月20日這天齊聚在了紐約的華人集會現場。

“會哭的孩子有奶喝”

家在威斯康辛州麥迪遜市的蔣勇是當地一個僑團的領袖,在他的描述里,麥迪遜是一個“很小的大學城”。27萬人口的小城市里居住著1萬余華人,此次卻沒有組織出聲援梁彼得(下文簡稱“援梁”)的活動。

蔣勇覺得這是一個“意外”的遺憾,他原本已經在計劃組織一場本地活動,卻被告知2月20日那天要去芝加哥開兩場會。他曾試圖過聯系其他僑團,促成當地援梁活動,然而其他僑團的反應確是“淡淡的”。於是他只得報名參加了芝加哥的集會。

對這種淡漠,蔣勇表示理解,“這兒的華人普遍生活不太穩定,他們更加著眼於自己的小日子過得是不是順手,其他事情沒有能力顧及,所以這個事情不怎麽熱心。”

在美多年的蔣勇,對中國有很深的感情。2008年聽聞汶川地震,他著手組織義賣和捐款,把母親珍藏的剪紙都變賣捐獻了。提起在美華人,蔣勇的情緒又很複雜。他痛心於華人的隱忍和不團結,但有人從中國新到麥迪遜,他會不遺余力地提供各種幫助,就像自己剛到美國時老一輩華人幫助自已一樣。在他看來,這次全國性的集會遊行活動,最大的意義是給了美國華人聚在一起統一行動的機會,讓美國知道“我們不是可以隨便捏的族群”。

結束集會後從芝加哥驅車趕回家,已經是淩晨兩點多,蔣勇的聲音沙啞又疲憊,卻似還帶著白天的高昂和激動。他說過去黑人經常搶劫華人,因為華人“有現金、不帶槍、也不危險”。後來幾個華人“奮起反抗用槍擊斃幾個黑人”,整個華人圈生活都安穩多了。“不是說贊成暴力,在美國這樣一個社會,必須按它的準則和情況進行運動,不然只能被不停地壓榨,不停地壓榨……”

“美國這里就是會哭的孩子有奶喝”,此時,田納西州納什維爾市的阿超,也剛剛在微信上講述完屬於他的援梁故事。40歲的阿超是納什維爾集會活動的組織者,白天的集會是他近一個星期以來夙興夜寐的勞動成果。在他看來,集會援梁是行使作為公民的言論自由權利。只有從自己做起,努力發聲,才可能改善華人“乖乖仔,一貫容易被欺負”的狀況。

“權益”一詞,是2月20日參加援梁活動的在美華人常常提到的字眼。對這個詞的解讀,卻有著微妙的不同。在蔣勇和阿超看來,“權益”反映為華人的形象;在燕女士看來,“權益”更多是一種平等與地位;而在Jim看來,這個詞的意義要具象得多。

“從來沒有過華人總統、副總統、國務卿、最高法院法官等等。這是明顯的種族岐視。按人口比例,早應該有華人最高法官了。”Jim很在意華人是否能占據這些社會最上層的席位,因為這樣才會有人“幫著我們說話,爭取利益”。Jim在華爾街從事金融工作,他的朋友圈里滿是分析稅改、資本管制、收入差距等概念的長文章。

28歲的鄧麗儀精力充沛,工作之外還要兼顧兩份兼職和義工活動。喜歡做義工的她常常說維權,但想法卻簡單得多。援梁活動對於她來說就是一種打抱不平,“我為人比較熱血,比如在地鐵上看到別人欺負婦女,我會站出來那種。”而這次她最強烈的動力是“愛國”,這個國在她心目中指中國——盡管她10年前高中畢業就到了美國,如今已經是美國公民。“這時代美國對華人不公平,我是最看不過眼。我盡管入了美國國籍,護照永遠不會改英文名,因為我覺得我是中國人。是真的。”

“幾萬人的集會,竟然能不留垃圾”

2月20日的紐約,天陰無雨。這一天有數萬華人聚集於這座城市的布魯克林區——梁彼得誤殺事件的發生地。

這些華人中很多從附近的州趕來,比如從新澤西州矮山鎮租大巴前來的May。May到達布魯克林的時候,已經是11點,那時布魯克林的公園已經聚集了上萬人,還有不斷的人潮湧入。“我都擔心是不是地方不夠要炸”。但是擁擠並沒有讓May感到過多不適,相反,她覺得“特別振奮”。因為過去從來沒有見過那麽多人參加集會,也沒見過那麽多標語,是“排山倒海的感覺”。

鄧麗儀同樣覺得“特別振奮”。梁彼得的媽媽發言時,她甚至有想哭的感覺。那一天的鄧麗儀是現場義工中的一員,這群義工維持秩序、發放標語、收拾垃圾,獲得了很多人的好評。

阿超來到美國是在2005年。之前,他曾參加過中國國內的反日大遊行。“具體抗議什麽我記不清了。後來看報道說我們國人把很多日本汽車,店鋪給打砸了。”此次援梁集會前,他也曾參與過其他的美國集會遊行活動,在他的印象里,美國的活動還有一個特征是“相對平靜得多。”

為什麽會有這樣的平靜?他覺得,這是法治社會的結果。任何人觸犯法律都會得到應有的懲罰,所以集會活動大家自然要按照規矩辦事。“法治健全,大家都習慣了,也就沒有過多問題。”

May在回憶集會現場時,對其高度的組織性印象深刻。“武裝得很專業,總動員很清楚,包括告訴大家喊什麽話,訴求是什麽。強調不能把黑人放在對立面,他們也是受害者,我們反映的應該是美國體制問題。”

而人群離去後會場的整潔,更是令她感慨不已。當日從康涅狄格州趕往紐約集會現場的燕女士也同樣對會場的整潔印象深刻。盡管素昧平生,她們二人卻有一個共同經歷——1999年北約轟炸中國駐南聯盟大使館後,尚未赴美的她們都參與了國內的遊行。May已經不太記得當時的細節,只是感慨“因為中國人比較隨便嘛。這次中午吃飯時段,幾萬人的集會,竟然能不留垃圾,素質真是高啊。”

作為義工忙碌一整天的鄧麗儀,對當天的集會非常滿意。此前她所在的紐約地區義工微信群就一直在討論集會相關的具體事宜:如何派發簽名信、如何配合各單位、如何印標語牌等。有的熱心人自己建了微信群來動員大家加群並參與集會,義工們與這些群主保持溝通,如果群主同意他們的方案,就會把這些行動的詳細方案告訴群里的參與者。

盡管有這樣較為有序的組織架構,鄧麗儀卻更願意將這次的良好面貌歸於大家“做個優秀好榜樣”的意識,因為“之前國人在國際印象中不太好,我們都知道要改善這些問題”。此前,吳一平曾經號召大家“在世人面前呈現最優素質和最佳狀態”。在鄧麗儀看來,這句號召被踐行得非常好。

相比於“意識”,燕女士更傾向於相信這種成果來自良好的前期組織。“口號標語都再三斟酌過”,燕女士在她所在的微信群里旁觀了整個前期準備過程,她說,吳一平為此還成立了好幾個小群,包括媒體宣傳群、社區領導人群、義工群等,大家在群里都有過爭論,最後做到了求同存異。而伊始的“凝聚華人力量挺梁過春節群”也發展到了10個,匯集了紐約集會的一些積極人士。

2月20日當天,除了事發地的紐約,美國還有40多個城市出現了華人的集會遊行活動。無論是芝加哥的蔣勇,還是納什維爾的阿超,對活動的印象里,都有“秩序”、“整潔”這些詞。

阿超是納什維爾地區集會的組織者。他加入了“2·20”全國遊行組織者總群,這個群的成員是各個城市的遊行集會活動組織者,有的之前就組織過類似活動,他們的經驗通過這個微信群傳播給了各地的組織者們。“大家互相討論,一些大城市還有律師幫助他們核對文字及方法”,阿超介紹說,從全國看,微信群分兩級結構,總群和地區群。總群聚集各地組織者,而地區群則有一定自主性。納什維爾的地區群分兩種,一種只有組織者和義工,主要討論具體細節工作;另一種群除了組織者和義工之外,還包括所有願意參加活動的人。阿超所說的微信群,首創者是天天,他對天天的描述是一名“全國負責人”。

正是因為這個“全國負責人”,阿超與援梁活動結下初緣。“天天開始建立微信群召集全國各大城市開展活動時,我被朋友拉入了這個群。然後,開始了解這個活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7226

獨家:華人科學家首次證明寨卡與小頭癥潛在關聯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6/03/4761075.html

獨家:華人科學家首次證明寨卡與小頭癥潛在關聯

一財網 錢童心 2016-03-13 17:30:00

在最近一期“Cell Stem Cell”《細胞-幹細胞》雜誌發表的一篇文章第一次用科學實驗證明了寨卡病毒與小頭癥有非常大的關聯性:它可以通過直接感染人類神經前體細胞,影響它們的生長雕亡,從而可能影響到胎兒大腦的發育。

寨卡病毒與小頭癥的關系一直被醫學界深深懷疑,但還從未被證實。在最近一期“Cell Stem Cell”《細胞-幹細胞》雜誌發表的一篇文章第一次用科學實驗證明了寨卡病毒與小頭癥有非常大的關聯性:它可以通過直接感染人類神經前體細胞,影響它們的生長雕亡,從而可能影響到胎兒大腦的發育。

盡管這一研究結果不足以確認寨卡病毒就是小頭癥的直接誘因,但是仍然足以為今後的科學實驗提供重要基礎,尤其是為短期內研制出抗寨卡病毒療法奠定了關鍵一步。

中國團隊主導的實驗

這項研究由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明國莉和宋洪軍教授領導的實驗室與弗羅里達州立大學唐恒立教授領導的實驗室主導完成,並由埃默里大學醫學院金鵬教授實驗室提供基因表達測序技術。這支研究團隊中有三分之二研究人員來自中國。《第一財經日報》日前獨家采訪到參與此項研究的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研究員,也是文章的作者之一的溫哲钘博士。他向記者詳細介紹了整個實驗的過程。

神經前體細胞是正在發育的大腦中的一種幹細胞,它可以分化成多種神經細胞而參與人類大腦的組成。研究人員發現,當神經前體細胞被暴露在寨卡病毒中,它們不但會被感染,而且可以大量複制寨卡病毒。同時,寨卡病毒會殺死這些受感染的神經前體細胞,或限制它們的生長,從而可能引發我們所看到的“小頭癥”。

“我們把人體皮膚細胞‘重新編程’,讓它們變為誘導多能幹細胞(iPSCs),並分化成大腦皮層神經前體細胞(NPCs),這類細胞類似發育中胎兒的大腦皮層神經幹細胞,也是小頭癥患者欠發育的細胞。研究結果顯示,當此類細胞暴露在寨卡病毒中56小時後,高達90%的細胞被感染。這就說明寨卡病毒能夠直接感染神經前體細胞。”溫哲钘對記者表示。

此前,寨卡病毒已經被發現能夠感染很多種類的人體細胞,不過這項最新的研究揭示了神經前體細胞對寨卡病毒尤其敏感。“我們也想知道產生這種現象的原因,在未來的測試中,我們會獲取更多證據。” 溫哲钘對記者表示。

另一方面,該項研究還揭示了寨卡病毒能夠多大程度損害大腦的發育。這是通過基因表達測序(RNA-seq)來證明的。研究人員把寨卡病毒放入幹細胞中,基因表達測序結果顯示,與細胞周期(cell cycle)有關的基因表達都下調了,但與細胞死亡有關的基因表達則是上調的。這些控制細胞生長的基因表達被破壞,意味著細胞無法生長形成正常的腦組織。

盡管這些體外培養的細胞模型的表現缺陷目前還不能直接和小頭癥聯系起來,但是這個研究結果提供了一個人類細胞的模型,能夠更加便於科學家研究寨卡病毒的機理,特別是對胚胎大腦發育影響的機理。此外,研究還提供了一個藥物篩選的平臺,為抗寨卡藥物的研制鋪平道路。溫哲钘說:“我們會繼續以這個模型深入研究寨卡病毒的作用機理,也會用一個體外大腦三維模型(mini-brain)來進一步研究寨卡病毒和小頭癥更直接的關聯,同時我們會用神經前體細胞作為平臺進行藥物篩選。”

所謂藥物篩選,就是對可能作為藥物使用的物質(采樣)進行生物活性、藥理作用及藥用價值的評估。研究人員將向暴露在寨卡病毒中的幹細胞里面添加不同的藥物成份,從而來判斷哪種藥物對於阻止細胞感染或雕亡最有效。

下一階段的研究中,科學家還要試圖解釋更多問題,比如寨卡病毒的特異性問題。不同種類的寨卡病毒對人體會產生不同的作用嗎?而全球不同地區的人對同一種寨卡病毒的反應也會不同嗎?這些問題都有待於今後的研究中得到答案。

國際社會積極響應

國際社會攜手共同抗擊全球突發性緊急公共衛生事件的努力也在此次寨卡疫情中達到高潮。截止今年2月,全球有15個企業參與了Zika疫苗的研發,20家公司參與了寨卡病毒的診斷測試。上個月世界衛生組織在華盛頓和日內瓦的通報會上對全球學界商界對寨卡病毒的重視提出表揚,稱此次各方行動速度要比應對埃博拉疫情迅速得多。

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下屬傳染病和過敏性疾病研究所所長Anthony Fauci博士說:“埃博拉疫苗我們研制了10年,但是醫藥行業對此毫無興趣。我們幾年前還研發出西尼羅疫苗,然而同樣找不到合作的藥企。”

而抗擊寨卡完全是另一個故事。Fauci博士說:“我們已經有了很多主動找上門來的人,其中既有生物醫藥公司,也有大的制藥企業。”世界衛生組織寨卡研究項目負責人Marie-Paule Kieny博士在上個月的發布會上介紹稱,NIH目前已經擁有兩支正在研發的全球最先進的寨卡疫苗。她表示:“寨卡疫苗的進展非常迅速,幾乎每天都是一番不同的景象,數量與日俱增。這是鼓舞人心的,我們相信這樣下去,未來18個月內,大規模的寨卡疫苗臨床試驗就將全面鋪開。”

中國也在積極投身寨卡病毒的研究。中國科學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在數月前就成立了由八個課題組組成的寨卡攻關團隊,通過與國際巴斯德網絡系統的全面合作,正在診斷、疫苗和抗體研發、病毒至病的細胞、分子和免疫機制等多方面開展研究工作,力爭在短期內有突破性的進展。”

18個月或是18年?

鑒於寨卡疫情是全球緊急公共衛生事件,業內樂觀預期抗寨卡藥物或疫苗有望今年年內就能進入臨床試驗階段。不過按以往經驗來看,開發一種有效優質的疫苗通常所需要花費的時間為15至20年。比如,賽諾菲研制出與寨卡病毒同科的登革熱病毒疫苗就花費了長達20年的時間。賽諾菲亞太研發中心總裁江寧軍表示:“Fauci博士稱NIH的疫苗最快將於今年年底前進入第一階段臨床試驗,但是他沒有預測何時能夠大規模啟用寨卡疫苗。沒有大規模的臨床試驗,是很難知道疫苗是否真的有用。”

上海巴斯德研究所科研聯合所長安瑞璋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專訪時表示:“研究病毒可能是非常漫長的過程,每一種病毒都有其特殊性,目前我們還無法預測寨卡病毒疫苗的研制需要多長時間。不過隨著信息的不斷積累,會推動研究的進程。上海巴斯德所也將加強對寨卡病毒的研究。”世界衛生組織的Kieny博士也表示:“現在還很難預測寨卡疫苗何時能夠商業化,也很難預測驗證測試需要多久。”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數據,自去年3月,寨卡疫情在南美洲爆發以來,僅巴西感染寨卡病毒的人群就達到150萬人。去年10月以來,巴西小頭癥病例增至583例,是往年任何時候的四倍還多。上周五,哥倫比亞出現了首例疑似與寨卡病毒有關的小頭癥病例。除了被懷疑與小頭癥有關之外,寨卡還被懷疑與吉林-巴雷綜合癥(Guillain-Barré)有關,病毒會通過侵襲人的神經系統從而引發癱瘓。

編輯:陳姍姍

更多精彩內容
請關註第一財經網、第一財經日報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8837

矽谷華人工程師:回國創業or留下?

來源: http://www.iheima.com/space/2016/0412/155155.shtml

導讀 : 不管你是回國創業,還是留美工作,還是在美國創業,你都一定要去了解中國。

一個是為數不多能在美國盈利的中國上市公司獵豹移動的CEO-傅盛,他對國內外互聯網的格局深有體會;他帶著獵豹移動在美國和Facebook,Google玩著你畫我猜的遊戲。另一個是已經投資了近百家初創公司的威基金創始人-郭威,他對矽谷高新創業行業有著獨到的見解;他帶著國內的投資人一起為矽谷的華人創業者們助威助力。當這兩股力量聚在一起,會有什麽樣的火花呢。

眾多的矽谷華人創業明星一起來和你探討互聯網行業的未來

桑文是MIT機械工程學博士,Smarking 的創始人。作為第一個給停車行業提供SaaS數據分析的企業,Smarking瞄準了100億美元的美國市場以及400億美元全球市場。

黃何現於舊金山創立MailTime簡信,致力於顛覆傳統電子郵件冗長複雜的通信形式,將簡潔的即時通信體驗引入開放的電子郵件協議。

Mike Xu 在自家車庫創始了GrubMarket 並在兩年內擁有了1900萬美元的營業額。

Teck Chia是矽谷知名移動端軟件開發者, 他曾帶領Facebook移動團隊開發了社交功能的開放式平臺,並成功幫助超過700萬款第三方應用加入Facebook社交功能,此項目占了早期 Facebook營業額很重要的一部分。

Robert是Kosmix的早期成員之一,Kosmix於2011年被零售巨頭沃爾瑪以超過3億美金價格收購,並最終成為沃爾瑪電子商務戰略中心Walmartlabs的前身。

本期討論話題-(回國還是留下)

中國的優勢

已經睜開了一只眼的沈睡雄獅

“Time to Copy China”——雷軍。細細想來,不無道理。

中國技術層面的火速跟進矽谷是全世界有目共睹的。中國作為互聯網兵家必爭之地,各大公司都想來分一杯羹。同樣的公司,放在中國盈利就能翻五倍。但是把如今的中國本土互聯網公司和國際互聯網公司相對比後,你會發現中國的公司還真是有很多優勢。如今論互聯網技術,美國的優勢已經不那麽的明顯了。今天的中國也到了“路上一塊廣告牌子打死10人在地,其中9個軟件工程師”時代。從行業成熟度來說,互聯網已經成為了傳統行業

“移動互聯網行業已經沒有了技術神秘和戰略神秘”。-傅盛

大家技術一樣的時候,我們就比誰人多嘛,那你自己想想誰家工程師會比較多啊?誰寫代碼會比較快啊?中國人自古刻苦勤奮,一天12小時的工作優勢就盡顯無疑了呀。一個禮拜一個新產品也是分分鐘的事情。

傅盛說:“一個成熟的行業要靠執行和效應,而這一點中國人擅長。東方行業一直都是輕思考,重執行。美國擅長於尋找新的產業機會,但是說到成熟行業的執行力,美國則一直都是弱項。”

汽車做得好的是德國日本,彩電做得好的是日本韓國,冰箱中國做的也不錯。在成熟行業中你真的很難找到美國品牌不是麽?在互聯網世界成熟的今天,必須靠執行力取勝。中國執行力的優勢體現才剛剛開始。

中國以前輸在技術不如人家,什麽高端機器啊,高級人才啊都要靠外聘。雖然現在這樣的現象還存在,雖然當你還在創新手機的時候,人家美國已經在搞火箭回收和人工智能了,但是互聯網行業的技術已經和美國平起平坐了。那麽在互聯網這個行業里面,大家就比比戰略吧。在戰略層面,中國是豪不遜色的,甚至很多方面都可以甩外企好幾條街。這個不難理解,你看看孫子兵法就懂了,畢竟老外看不懂。

回國創業

大家最感興趣的問題是留下矽谷繼續做高薪工程師,還是回國做個創業者,希望有一天也可以力挽狂瀾。RedCube知道所有矽谷的工程師都在今天這個世界創業熱潮的勢頭中蠢蠢欲動。誰不想自己做自己的老板。但同時,RedCube相信所有工程師朋友們也知道創業其中存在的風險,都怕竹籃打水一場空,兩頭都沒抓住。這也就是為什麽郭威和RedCube合作舉辦了這一次講座,我們希望能夠為大家揭開心中的顧慮。

傅盛覺得“什麽樣的人適合創業”

首先你要明白一點:創業是在看不清的霧里找機會,想要找到機會需要勇氣。

1.創業是一種堅韌的態度和極端的工作和生活方式

2.創業需要放下很多的已經擁有的東西,去賭一個未來

3.創業是一種極致的意誌力

4.創業是在不成熟的領域去尋找更大的未來

5.創業心態(全力以赴)+簡單文化

6.創業就必須經常去北京,就要走出門去跟進消息

7.創業本質就是自信得在不確定中尋找機會

8.創業者需要有理由的堅信自己

9.創業者對中國的市場要有敬畏之心,中國市場不是你看幾條朋友圈就能了解的,它太過於獨特

10.創業者要有獨立思考的能力

11.創業者要找個好的partner

12.創業者要學會面對失敗

13.永遠沒有更好的創業時機

傅盛創業那會兒,08年,創業環境遠不如現在。但是人家照樣一天30元一杯咖啡,咖啡館從早坐到晚的把業給創了。創業沒有固定的模式,沒有固定的生活方式,創業整件事情就像是打太極一樣,無形卻非常有力量,非常的智慧。同時恰恰是這無形讓你無法教科書般的系統學習,讓你覺得恐慌。是的創業有風險,但是你又拒絕不了它的魅力。

創業了你就自由了麽?

郭威做為近百個初創公司的投資人,他看到的創業者的真實生活狀態是最客觀的。千萬不要因為你覺得工作太沒有自由,想要體現人生價值而去創業。郭威想告訴你,最沒有自由的是創業者。你上班還可以朝九晚五,等你創業了你就真的是朝五晚十二了,什麽個人興趣愛好,你就更別提了。創業者需要頂著的壓力是巨大的。工作的時候你擔心最多的是你會不會丟工作,創業了你擔心的就是別讓你的員工們丟工作了。“當CEO的1000多天,只有3天是開心的”這一句流傳於矽谷的金句是最能表達創業者的真實狀態的。

在文章的最後,傅盛希望你們記住

“不管你是回國創業,還是留美工作,還是在美國創業,你都一定要去了解中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2313

華人文化入股環球影城幕後公司Cityneon 加速布局現場娛樂業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13177.html

5月13日,華人文化控股集團(簡稱“華人文化”或“CMC”)宣布,華人文化已於近日入股新加坡上市公司CityneonHoldingsLimited(簡稱“城貿控股”或“Cityneon”)。此次增發及配售仍有待新加坡證券交易所最終審批通過。華人文化此次投資背後是看好現場娛樂未來發展,並計劃打造國內最大現場娛樂綜合集團。

華人文化入股Cityneon

華人文化提供的資料顯示,Cityneon成立於1956年,是文化旅遊、現場主題娛樂創意概念開發及建造公司,此外在產業鏈上下遊擁有環境體驗,室內建築工程、活動策劃管理、會展服務等綜合協同業務。Cityneon2005年在新加坡證券交易所上市,VictoryHillExhibitions(簡稱“VHE”)為其全資子公司。Cityneon/VHE目前已成功為包括環球影城(UniversalStudio)、漫威(Marvel)、三星(Samsung)、孩之寶(Hasbro)、拉斯維加斯金銀島酒店(TreasureIslandLasVegas)、F1世界一級方程式錦標賽、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等全球合作夥伴提供了包括創意、設計、開發和建造等在內的現場主題娛樂領域的服務;同時,Cityneon/VHE還擁有多個全球多個知名IP的獨家現場展覽娛樂體驗授權,其中包括《變形金剛(Transformers)》和《複仇者聯盟》等,在紐約、巴黎、首爾等成功舉辦過多個主題娛樂互動展覽,即將在中國推出《變形金剛》等互動主題娛樂體驗項目。

華人文化董事長黎瑞剛

華人文化董事長黎瑞剛表示:“消費升級和互聯網正在推動中國的現場娛樂產業經歷一場深刻的變革,中國消費者對於產品、服務和體驗都有著越來越高的要求,這個領域有著驚人的發展潛力,也將有世界級的公司誕生在中國。近年來,通過戰略性的綜合娛樂布局,華人文化旗下已經積累了大量優質的影視、動畫、演藝、音樂、藝人經紀、粉絲經濟、體育、遊戲、潮流生活方式等娛樂內容和IP,這些內容和IP向現場主題娛樂的轉化擁有巨大的想象空間,華人文化旗下眾多具有廣泛影響力的線上線下媒體娛樂平臺和用戶入口也將為現象級現場主題娛樂產品的誕生提供更多支持。我們相信內容是包括現場娛樂在內的所有娛樂的核心價值環節之一,我們也是國內最早關註主題娛樂內容最前端創意設計領域的公司。Cityneon/VHE在上述領域占據世界領先地位,在文化旅遊、主題娛樂各類產品的創意開發和建造方面擁有豐富的經驗,此次對CityNeon/VHE的投資是華人文化在這一領域布局的加強,對華人文化在現場娛樂領域戰略性綜合實力的提高具有積極意義。雙方將攜手為中國、乃至亞洲及全球的消費者帶來更多充滿創新創意的現場主題娛樂體驗。”

Cityneon執行總裁兼VHE公司首席執行官RonTan表示:“中國市場是Cityneon各項業務的戰略高地,我們一直非常重視中國市場。隨著中國休閑娛樂消費市場增長迅速,Cityneon會打造更多創新互動娛樂產品面向中國市場。”

加速布局現場娛樂產業

近年來,華人文化在電影、電視、動畫、演藝、音樂、體育、遊戲、互聯網、藝人經紀、粉絲經濟、智能終端、虛擬現實、電子票務、廣告營銷、現場娛樂等領域投資和運營了一大批知名企業,如星空傳媒/燦星制作、正午陽光、無線電視TVB、體奧動力、東方夢工廠、旗艦影業、IMAX中國等,組成了貫通上下遊並具備產品和運營核心競爭力的投資平臺和產業生態系統。

特別在在現場演藝娛樂領域,華人文化是國內最早發力並直接切入產業最上遊內容創意制作環節的公司之一。華人文化旗下“百老匯環球”(BroadwayGlobalVentures)創始人為著名音樂人、多次獲得托尼獎的KevinMcCollum,被譽為“百老匯教父”。2015年,百老匯環球出品的百老匯音樂劇《貴圈那點事兒》和話劇《瘋狂的左手》獲得15項托尼獎獎項及提名,華人文化也因此成為當年托尼獎獲得提名數量最多的制作公司。華人文化旗下“七幕人生”是國內音樂劇引進及原創的先行者,與來自百老匯、倫敦西區的專業制作團隊長期合作,引進西方經典音樂劇進行本土化制作,並探索本土原創劇目,獲得業界高度關註及肯定。

近日,華人文化宣布入股絲芭傳媒。起步於上海的絲芭傳媒是互聯網社交時代中國新生代偶像文化和粉絲經濟領域獨樹一幟的現象級創新標桿,在短短三年內打造了大型女子偶像團體“SNH48”,目前擁有超過170名成員,在上海、北京、廣州三地運營,全年演出超過300場,核心粉絲數量年增長達400%以上,並將通過全國各地分團落地,迅速實現覆蓋全國的生態化和聯盟化運營。

華人文化方面透露,未來,華人文化還將繼續在音樂劇、話劇、演唱會、音樂盛典/頒獎禮、劇場運營管理等深入布局,並進入精品酒店、文化旅遊等領域,打造國內最大的內容、平臺、服務、技術全面貫通聯動的現場娛樂及生活方式綜合業務集團。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6083

漲姿勢了,華人科學家造出了透明木頭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15094.html

木漿能造紙,精巧的技藝甚至能讓紙張薄如蟬翼,但是,最近的一項研究找到了直接讓木頭變透明的方法,而且,領導該研究團隊的,是美國馬里蘭大學的一名華人科學家。

在5月4日出版的《先進材料》期刊上發表的一篇題為《高各向異性,高透明度木質複合材料(Highly Anisotropic, Highly Transparent Wood Composites)》的論文指出,通過一系列簡單的方法就能夠把木頭中的色素分離出來,經過處理的木板,透光率竟然高達90%。

“我們還在繼續優化透明木頭的制造工藝,離生活應該不會太遠。現在在想辦法把木頭做大。”該研究團隊的帶頭人,來自美國馬里蘭大學能源研究中心的終身教授胡良兵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

右邊是一塊經過透明處理的木頭

把木頭變透明總共分幾步

這項研究的重要意義在於,處理後變得透明的木材本質上仍然是木頭,但是絕緣度和硬度遠超過玻璃,相比塑料又更容易降解,還具有一些常用透明材料不具備的獨特光學特性。

上述論文的核心,介紹了把木頭變成窗玻璃般透明的幾個步驟。

首先,研究人員把一段木頭放進處於沸騰狀態的含有水、氫氧化鈉和其他化學物質的化學劑中浸泡兩個小時,這個過程可以將木質素從木頭的細胞壁中溶出。木質素是非常複雜的天然聚合物,在木質組織中起抗壓作用,通過形成交織網來硬化細胞壁。

而且,木質素的另一個重要的化學性質就是顯色反應,通過內含的特殊基團使木材產生顏色。換句話說,該物質一旦脫離木材,木材立刻轉而變白。

隨後,研究人員把已褪成白色的木材浸入環氧樹脂中,這個步驟既強化了木材的硬度,又立刻令木材變得透明。其中的原理跟木材本身的物質結構有關,也與環氧樹脂的特性有關。因為,即便顏色褪去,木材的內部結構仍保持不變,最主要的是,通過浸泡,木材里用於輸送養分的細小導管可以把環氧樹脂充分吸收進去,便能使光線從其中通過,利用環氧樹脂接近光學玻璃的折射率造成透明的效果。

比起玻璃,這種透明木材在受到一般程度的擠壓時不會碎裂。但是,這種新材料離實際運用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目前,研究人員最多只能處理1厘米厚的小木塊。

期待該技術用於中國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從材料行業業內人士處了解到,一個新材料從研發初期到最終投入商用,一般要經過可行性調查、設計與研發、工藝驗證、生產驗證、產品投放這幾個階段。而且每個階段中都會有技術評審,以確認技術路線是否可行。兩個階段中間還會有管理評審,決定是否要返回上一階段或進入下一階段,或者直接取消項目。材料研發要求一次到位,符合所有性能指標,一個環節不行,將會全盤皆輸。

胡良兵向《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透明木頭這項技術,“建築、汽車、日用品都有可能(運用)”。

此前,胡良兵在接受新華社采訪時表示:“透明木頭是一種新的材料,集美觀和實用於一體,因此其應用前景比較看好。”而且,由於工藝沒有用到昂貴的試劑和儀器,這項研究的成本並不高,隨著技術的成熟,未來還會進一步降低。

論文第一作者,來自中國南京大學的訪問學者祝名偉舉例稱,透明木頭可以做桌子和書架等家具,也可以開發成透光、結實又防水的建築材料,還可以成為藝術家的創作原料。

對於是否考慮將這項技術與中國的科研團隊或者中國企業合作研究和開發,最終在中國實踐這項技術,胡良兵向《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這是肯定的,我們期待和中國的合作。”

據《第一財經日報》記者了解,胡良兵教授目前帶領著一個名為“The Bing”的科研團隊,專註於以納米材料為基礎的能源器件和柔性電子器件的技術和基礎科學。目前的項目包括高性能、低成本的可擴展能源器件(包括柔性和可穿戴存儲設備),納米功能紙等。據媒體報道,2011年,胡良兵曾參與透明電池項目,成功開發出外形如“透明紗窗”的透明鋰離子電池。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7130

德老牌船廠迎華人老板 欲為中國市場“量身定制”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15298.html

德國北部城市不萊梅哈芬,位於德國西北部威悉河的入海口,屬於德國最小的州,卻是德國歷史上重要的港口和造船基地。從去年開始小城的寧靜被一群頻繁出現的亞洲人打破,他們的目標是當地一家造船廠。

去年9月,雲頂香港有限公司宣布收購不萊梅哈芬的Lloyd Werft船廠。Lloyd Werft船廠成立於1857年,有159年歷史,聯同今年雲頂香港收購的另外三家位於德國北部的造船廠,組成Lloyd Werft 造船集團。完成合並後,Lloyd Werft 造船集團成為德國第二大造船集團,平均每年每間船廠的有兩艘超級巨輪和一艘中型郵輪的制造能力。

日前雲頂香港集團主席林國泰宣布,與Lloyd Werft造船集團簽訂10艘新船建造協議。根據協議,Lloyd Werft 將分別為雲頂旗下的麗星郵輪及水晶郵輪打造兩艘超級巨輪及八艘全新郵輪,訂單價值高達35億歐元。進取的商業決定背後,是中國市場的強大需求。

根據國際郵輪協會報告,今年全球郵輪乘客將達到2400萬人次,亞洲市場占比9.2%,而亞洲有一半乘客來自中國市場。預計未來中國乘客數量將繼續以超過30%的速度快速增長。“中國郵輪業很有吸引力,你看到所有的主要郵輪公司都把船放到中國 ,這是現在最大的市場,”Lloyd Werft造船集團董事總經理Rudiger Pallentin告訴第一財經記者。這次為麗星郵輪打造的兩艘郵輪將為中國市場量身定制,預計在2019年和2020年交付,每艘載客量達到5000人,在食物丶表演丶服務等方面都添加“中國特色”,更加配合中國客的需求。

經濟危機後,全球造船業面臨嚴重產能過剩,其中中國作為全球第二大造船國,產能利用率只有50%,然而在郵輪制造這一特殊行業,卻供不應求。“現在的訂單都排到10年後了,我們唯一確保新船建造的方式,就是自己造,”林國泰表示。這樣,雲頂香港也成為全球唯一一家擁有自己造船廠的遊輪公司。

Llord Werft 造船集團高級銷售經理Volker Schlemminger表示,在普通船舶制造上,德國公司的很多訂單被亞洲搶走,目前中國和韓國是全球造船產能的前兩名,但在郵輪制造方面幾乎沒有面對競爭。“我認為我們有傳統和很多經驗,因為這種船的特點是複雜,相當於一座漂浮的城市,例如里面有餐廳丶浴室,因此你需要去凈化水,產出飲用水。里面還有很多系統,需要很多工程方面的技術。還有你要有特別的設計去滿足郵輪高端的定位,把這些要求放在一起,有很多工作要做。”

此外,制造郵輪的高端設備也來自德國公司,從上遊形成的產業鏈令這一行業始終由歐洲壟斷。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7136

華人文化與 IMAX 中國共同成立首期 5000 萬美元電影基金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6/0616/156623.shtml

華人文化與 IMAX 中國共同成立首期 5000 萬美元電影基金
石慧 石慧

華人文化與 IMAX 中國共同成立首期 5000 萬美元電影基金

中國電影基金將在未來三年時間里投資近 15 部華語大片。

i黑馬訊(石慧)6月16日消息,今日,華人文化控股集團和IMAX公司以及IMAX中國共同宣布設立中國電影基金。新成立的中國電影基金首期總額5000萬美元,雙方各占50%,將在未來三年時間里投資近 15 部華語大片,為每部影片提供300至700萬美元不等的資金支持。

華人文化由黎瑞剛創立並擔任董事長。2009年4月,華人文化產業投資基金通過國家發展改革委備案審批,基金規模50億元人民幣,成為第一個在國家發改委獲得備案通過的文化產業私募股權基金。

IMAX進入中國市場已經有十多年。IMAX中國是IMAX公司於開曼群島法律註冊成立的子公司,主要管理IMAX在大中華區的業務。

中國電影基金的成立目的主要為投資將於中國及其他國家上映的IMAX及非IMAX格式華語電影。預期基金將會成為電影的非主動投資者,不會積極參與電影制作。

投資決策將由華人文化與 IMAX 共同組成的綠燈委員會來實施,並在未來引入包括國內著名傳媒娛樂機構在內的新的投資者,進一步擴大基金的規模。

電影基金 華人文化 IMAX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054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