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中環在線:港鐵小股東轟陳家強、鄭汝樺唔做好份工 李華華

2009-06-05  AppleDaily






 

香港上市公司嘅小股東真係越嚟越識得維護本身權益,除咗投票反對作價唔合理嘅私有化建議,仲會做足功課,喺每年一次嘅股東大會上,向管理層提出質詢,港鐵(066)小股東就係一個好例子。

港 鐵過去幾年喺九龍灣展貿舉行股東會,今年74歲嘅陳婆婆每年都出席,替所有長者追問有關長者乘車優惠事宜(優惠到8月底完,港鐵話會考慮延長)。佢噚日仲 鬼咁心水清,發現政府兩位局長董事──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陳家強同運輸及房屋局局長鄭汝樺都冇到,陳婆婆好嬲咁話:「點解一年一次都唔嚟開會?」

不時請槍開會

陳 婆婆翻閱港鐵年報,發現港鐵舊年召開9次董事局會議,陳家強出席8次,但有兩次請槍,由替代董事出席;鄭汝樺雖然開齊會,但當中有4次由替代董事出席。陳 婆婆即時向主席錢果豐大興問罪之師,質疑兩位局長董事係咪「唔重視呢份工」?錢主席硬住頭皮幫局長講好話,話佢哋公務繁忙,而上市公司有機制容許董事派代 表出席會議,而且行之有效,每位董事都相當盡責咁話!陳婆婆咁留意兩位局長董事,係咪準備好問題向佢哋查詢,兩人no show自然令佢非常失望。李華華[email protected]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442

中環在線:顧明均請自助餐股東投票 李華華


2009-06-15  AppleDaily





 

私 有化兜兜轉轉嘅南太電子(2633)噚日喺中環四季酒店筵開10席,邀請約80名小股東食自助餐,講解私有化計劃,大會仲奉上一份投票表格,又叫股東留個 電話方便日後聯絡。大股東兼非執行主席顧明均(圖)喺開餐前,搞咗個問答環節,重申提出私有化係因業務前景麻麻,自己年紀又大,只能維持守勢,除咗牌兼完 成系內重組,一年可以慳番200萬美金嘅上市行政費用。佢呼籲小股東記住投票,唔表態就等同投反對票,總之贊成同否決都最好出聲。

有小股東問佢,股市最近 升番咁多,但南太04年招股價係3.88元,要求提高私有化作價。顧老就企硬話,南太嘅私有化作價已經較其他公司高,喺金融海嘯己經好好咁話。顧老之後滿 場飛,仲同記者講,上次私有化只係相差1.54%股權,有信心今次重提會成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832

天誉小股东不赞成 奥园广州买地告吹


From


http://www.nbd.com.cn/newshtml/20090714/2009071402473083.html


每经记者  李凌霞

        中国奥园与天誉置业的买卖告吹,因为天誉置业小股东不同意,中国奥园广州天河城项目“煮熟的鸭子”飞了。武捷思出任中国奥园董事局副主席后,力主的并购战略首次遭到了打击。

        近两个月来全国土地市场回暖,各地“地王”频现,此前此笔交易被媒体称为今年“最冤大头的赔本买卖”,或许这就是中小股东否决的主要原因。

        买卖告吹之后,天誉置业用什么钱偿还雷曼兄弟的巨额债务?另寻买家以更高的价格将这块地皮出售,或许就是公司正在筹备的所谓新融资方案。  

        中国奥园(03883,HK)与天誉置业(00059,HK)广州土地买卖告吹,奥园及天誉的股价均受打压,昨天分别下跌了14.21%及3.125%,报收1.69港元及0.62港元。

天誉反悔  不想做冤大头?

        据悉,中国奥园计划以并购形式向天誉置业购买的这块土地,地处广州市地标性建筑中信广场的东侧,拥有巨大的发展潜力。中国奥园此前曾表示,在收购完成后,集团将在此兴建集高端商业及写字楼于一体的大型商业项目,并在广州中心商业圈打造新一代地标。

        中 国奥园的计划  “看上去很美”,不过,该项收购达成的先决条件之一就是要获得天誉置业除其单一大股东之外的股东同意。2009年7月10日,天誉置业召 开了一次特别股东大会,在此次特别股东大会上,与会的天誉置业中小股东的反对,令奥园收购天河城项目这只“煮熟的鸭子”飞走了。据天誉公布的投票结果,对 于上述收购事项,参与投票的股东中有96.83%的投了反对票,因此此前公布的收购事项宣布失效。

        虽然天誉置业投资者关 系部相关人士昨天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查询时也表示,上述并购事项告吹主要是受到公司中小股东的反对。但是,记者发现,近两个月来全国土地市场回暖, 各地“地王”频现,在此情形下,天誉置业不愿做“赔本买卖”,这或许才是背后的根本原因。

        合富辉煌房地产市场研究部首席市场分析师黎文江,昨天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此次中国奥园准备通过并购而拿下的那块地处于广州的CBD地段,商业价值非常高,而天誉置业也完全可能另寻买家以更高的价格将这块资产出售。

        据了解,早前奥园与天誉达成的协议,奥园收购持有天河城项目开发权的友邦70%权益的总代价为3.52亿港元及1200万元人民币,该价格远远低于天河城项目现今市场价。同时也有媒体将此次并购称为今年“最冤大头的赔本买卖”。

天誉如何还雷曼的巨额债务?

        据悉,在2007年中期,天誉置业向雷曼兄弟借贷2.2亿港元,用作收购广州天河项目的友邦公司的51%的股权。也就因天河项目天誉置业欠下了雷曼兄弟的巨额贷款。

        本来,天誉置业大股东已经做出了“壮士断臂”之举,同意以远低于市场价格的代价将天河城项目及其贷款低价转让给近期正在大肆买地的中国奥园,以此筹集资金偿还雷曼的巨额债务。不过,现在出售事项告吹,天誉置业不得不又重新面临着去“找钱还债”的问题。

        昨 天《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致电天誉置业,该公司投资者关系部相关人士表示,虽然广州天河城出售事项告吹,但是公司正在筹备新的融资方案以偿还雷曼债务。不 过,该人士拒绝透露具体融资方案的内容,只称方案一旦落定,公司会尽快发布公告。另外,对于记者有关天誉是否会寻找出价更高的买家来买这部分资产的询问, 该人士也表示不便透露。

        另外,天誉置业副主席刘日东在日前被问及公司债务重组进展时表示,公司资产能够应付债务,现正就出售公司资产寻找适当的买家。他还指出,广州市场已经好转,资产价格已有所上升。至于出售多少资产,仍要与债权人商讨,但希望能够避免贱卖资产。

        据 了解,自2008年武捷思出任中国奥园董事局副主席后,奥园就确定了尽量以并购方式来扩大土地储备的策略,而与天誉置业的并购案则是武捷思上任后的首笔大 型收购,也被外界看作是武捷思2009年并购大戏的开幕之作。虽然到目前为止,该项并购已经告吹,但是中国奥园的其他并购案却还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563

MAN为何愿做中国重汽小股东?


From


http://www.caijing.com.cn/templates/inc/webcontent.jsp?id=110199826&time=2009-07-19&cl=100&page=all


 【《财经网》北京专稿/记者 梁冬梅 吴莹 王紫雾 于宁】退出中国市场半年之后,全球第三大重型卡车制造商MAN SE(下称MAN)再度与中国汽车厂商合作。与此前不同的是,此次它选择了以小股东的方式参股中国重汽。

  七年前MAN与宇通客车的合作,采用的是50:50的股权比例。今年1月,它将一直亏损的合资公司50%的股权,以1欧元的象征性价格转让后,退出中国市场。

  此次卷土重来,MAN以60亿港元的高价,获得中国重汽(香港)有限公司(香港交易所代码:03808,下称中国重汽)25%股本加1股的股权。

  MAN为何愿做中国重汽小股东?参与交易的中金公司重汽项目负责人向《财经》记者透露,过去几年的合资经历,让外方认识到,中国本土公司对于商用车市场和产品的理解更加深入,“认可中国重汽的行业领导地位,是谈判开始的前提”。

  他表示,坚持控股地位是中国重汽的原则,而德方也认可这一选择。之所以能够达成共识,与双方在以往合资公司中积累的经验教训有关。

  由于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政策》规定,汽车整车中外合资生产企业,中方股份比例不得低于50%。而占据技术等核心优势的外方在股权上亦不肯让步, 因此,自1985年中国第一家合资公司上海大众成立以来,中外合资公司采取的合资模式,绝大多数为50:50的比例,合资公司在中国建立生产线,直接将国 外的车型引入。

  但是,这一在乘用车领域取得成功的模式,并未成功复制到大中型商用车领域。MAN公司与宇通客车的合资,以及中国重汽与沃尔沃的合资,均以失败告终。其中原因,除了双方管理权的争夺,外方对于中国商用车市场理解的偏差,也是主要因素。

  中信证券资深汽车分析师李春波表示,以往的合资公司,外方在股权上与中方相当,在引入新产品、定价等问题上也强调自己的强势地位。但事实上,他 们对于中国商用车的理解并不准确,引入的车型及价格在中国市场竞争力并不强,最终导致合资公司失败。以重卡为例,德国MAN公司的重卡需要10万欧元,但 在中国,同类的产品仅需30万元左右。

  太平洋证券分析师谈际佳表示,与作为消费品的乘用车不同,商用车作为生产资料,中国消费者对于价格的敏感性,要远高于对舒适性的要求。因此,在 欧美国家畅销的车型,很可能因为价格过高而在中国没有市场。乘用车则不同,中外消费者对车型的需求、舒适性和安全性的要求差别不大。因此,直接引入车型的 模式就比较容易获得成功。

  上述中金公司参与交易人士向《财经》记者表示,在此次中国重汽的交易中,中方保持绝对控股地位,使得企业可以按照历史上惯性的模式进行经营,充 分发挥中方管理层对本土化、市场、产品的理解。外方在充分尊重中方意见的前提下引进技术,有利于更好的把这些技术带到一个新的平台、新的层次,做好现有的 市场。

  另一方面,中国重汽也充分考虑到了MAN的需求与利益。上述人士称,为确保MAN能够在总共17名董事会成员中,拥有4名董事的提名权,中国重汽专门向香港联交所申请首次豁免公众持股比例低于25%这一规定,并获得香港联交所的同意。

  “这是对德国方面经济利益和股东利益的最大保护。”上述参与交易人士称。根据双方的协议,在董事会全部17名董事中,MAN有权提名4名董事, 其1名为执行董事,负责合作项目,其余3名为非执行董事。如果MAN的股权低于25%加1股,就必须撤回MAN所委任的全部董事。

  同时,在有关合作项目的营运有重大关系的事项方面,MAN拥有否决权。其中包括修改章程,主要业务性质的重大变动,以及对合作项目产生重大不利影响的合伙经营、收购事项及合营项目等。

  李春波认为,中国重汽与MAN的这种合作,由于中方股权优势明显,一方面避免了在管理上的内耗,另一方面也避免了外方由于不熟悉中国商业车市场而导致决策失败,这对双方来说都是有利的。

  “过去的合作经验告诉外方,商用车领域不能生搬硬套乘用车的模式。”李春波称,中方控股模式可能是未来中外商用车合资领域的一个发展趋势。■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707

對股東權益回報率冇用論的回應


http://hk.myblog.yahoo.com/lgaim-foolman/article?mid=2241


這個理論是非常認同,通常上市公司的資產愈少愈好,盈利愈多愈好,盈利增長愈快愈好,權利較實體資產注入更好。

一來獲利權利如代理權、貿易公司等等等這樣東西盈利較不穩定,但實體資產的盈利較為穩定,且價值不會隨時消滅,所以實體資產的注入上市是較少的。

二盈利愈多,價值就愈大,增長概念更值高P/E,又可以賣貴一點,集資更多錢,使大股東受益大。

三資產少的話,ROE/ROA愈高,這可以用特別股息處理,而特別股息的用途,相信都是用來股東自肥吧,上市以高資產回報,可以賣得貴些。另外,一方面,以低資產價值可以賣到高價,大股東就大賺錢。

四如果大股東有太多錢,真的會有可能像一個小朋友由踏單車變駕汽車一樣,可能會左搖右擺,甚至反車。所以錢多,真的會可能會害了他。又想起「韓信點兵」的 一個故事,各位可以參考看看,劉備只能用十萬兵,用得太多就亂,但只要懂用韓信,應該千千萬萬的兵馬都可以,所以一定要有一個懂做財務控管的人,看住大股 東,但當然不要用太多財技分子啦。

五的話,如果你說適當負債可令公司的回報較好的話,李x楷可是精於此道的,我近來在做他本人的公司的研究,哈哈。

六的話,上面的日之出案例的話,「股東回報率」一詞,應用「資產回報率」,因始終你是用盈利/資產去算的。

七的話,要七年業績不是沒有,港交所可以提供1999-2009年的資料,不要就要辛苦一點逐年逐年找出來,但是新上市業績肯定不能看到七年。

八的話,其實中小企借錢都幾難,一般都需要有實體資產擔保才可以借,所以借錢的資產回報率一般很低。如果不用借錢的公司,經常都是賺大把大把的錢,因為大股東經常都喜歡把資產轉移到自己個袋,所以資產回報率一般都很高。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387

股東權益回報率冇用論 味皇


From


http://hk.myblog.yahoo.com/lgaim-foolman/article?mid=2241


基本上我現正否定巴菲特的其中一個核心理論

巴菲特選股的重要標準之一----企業的長期股東權益回報率要有15%

我想讀者讀太多巴菲特的投資書中毒了,"企業的長期股東權益回報率要有15%"有個限制條件書上並沒有重點強調--"長期",所謂長期,是至7-10年,而在香港,我們基本上只能找到5年以內的數字,有7-10年資料的股票並不多,港交所亦不提供

為甚麼一定要7-10年呢?

目的是為了避開財技處理

比如說陽光能源,這幾年股東權益回報率如下:

                                      08(上市)    07          06         05          04

股東權益回報率   6.6           46.19    58.09     24.40     10.29

首先,如果看07年以年的數字,一定合乎甚至超乎股東權益回報率要有15%的要求,但是08年卻只有6.6%,原因是甚麼呢?財技上要進行什麼作業呢?

讓我用日之出食堂說明,假設主席味吉陽一唔派息,財務如下:

                 第一年          第二年          第三年

資產         100                   115                  132.25

盈利           15                 17.25                   19.84

以上的股東權益回報率為15%,現在改一改條件,現在假設,陽一打爛值50碗碟,於是問味皇集團借錢50,利息1分,唔打算還

                 第一年          第二年          第三年

資產          50                    60                     71.5

欠債          50                    50                        50

盈利          15                 16.5                    18.23  

利息            5                      5                          5

純利          10                  11.5                   13.23

以上的股東權益回報率為20%,19.2%,18.5%,唔好同我講佢更有投資價值,現在又假設味皇集團送左一批金器比陽一做店中裝飾,價值100,現在財務如下:

                 第一年          第二年          第三年

資產         200                   215                  232.25

盈利           15                 17.25                   19.84

以上的股東權益回報率不足7.5%,但是因為日之出食堂資產多左,實際價值更高,現在又假設陽一想提高股東權益回報率,因為在發放業績前老笠左批金,財務又變返如下:

                 第一年          第二年          第三年

資產         100                   115                  132.25

盈利           15                 17.25                   19.84

股東權益回報率為15%....

對於新集資的公司,上市前就好似老笠左批金咁,在發放業績前強力派息,減少資產,又或者瘋狂借錢,扮好有效率,令股東權益回報率上升,笠得越多,借得愈多,回報率上升得更快,上市後又好似多左咁金咁,資產多左,股東權益回報率下降,抽水越多,跌得越甘

我想香港流行的股票,大多是新股同半新股,就算唔係都好多有再次集資或派特別息,投行叫人買新股都是別有用心的,巴菲特本人應該冇試過買新股

所謂長期股東權益回報率,比如7年:

                 1            2*         3*       4(上市)  5            6         7

資產      100          60         68        78         190      164     164

集資          0            0           0          0         100          0         0 

派息          0          50           5          0             0          0         0

借款          0            0         10        30             0      -40         0

盈利         10           7           9        12           14      -24       17

如果係新上市股票,7年數字就可以現形

                 1      2(集資)       3          4            5            6         7

資產      100        110       221      236         256      270     280

集資          0        100           0          0             0          0         0 

派息          0            0           0          0             0        12       17

盈利         10         11         15        20           26        27       29

如果係新集資股票,7年數字就可以見到其工作效率,第2年集資的完全閒置,第3年運用了一部分,第5年先完全運用所有資產,雖然第3-4年的股東權 益回報率少於10%,但公司的資產利用率很明顯是10%,時間越長就可以看到管理層對資金的利用效率,以上情況係冇濫用的情況,如果濫用的情況會類似下 面:

                 1      2(集資)       3          4            5            6         7

資產      100        110       221      238         257      278     302

集資          0        100           0          0             0          0         0 

盈利         10         11         17        19           21        24       27

第3年有錢身癢,全部錢收購左利潤低的垃圾,或高價收購了商譽,利潤雖然一口氣提高很多,股價急升,但大量資源用在垃圾上,結果不能投資在其他地方,不利股東長期利益,管理層一d都唔憨豆,因為第3年投行同佢都要出貨

企業的長期股東權益回報率有15%,咁長時間,其間應該有機會看到管理層的智慧,如果一直都可以保持極高效率,咁先代表行業好或者管理層叻

香港或者叫做價值投資者的沙漠?基本上只能找到5年以內的數字,唔細心d好易踩屎,你知中國人有幾咁精叻架啦,股票通過財技而不是通過實務去吸資的投巧比鬼佬熟練得多了

另外巴菲特選股仲有一個條件---冇乜借貸

我認為15%同冇借貸兩點應該要合併作為一點,原因很簡單,好似下面例子:

           味皇集團            味將軍集團           

資產       150                        100                        

借貸           0                        120                                                                                  

盈利         23                          26      

味將軍集團的股東權益回報率有26%,而味皇集團只有15%,理論上投資味將軍集團會優於味皇集團,但是巴菲特不是傻子,他很可能買味皇而不睬味將 軍,原因很簡單,味皇用150的錢賺23盈利,效率15%,味將軍用220的錢賺26盈利,效率12%,味將軍的營運規式不能令巴菲特放心,再且,巴菲特 是可以在收購味皇集團後建議佢借少少錢,例如50,令味皇集團在合適的負債比率下營運,用200的錢賺30盈利

所有人在太多錢的時候都會身痕,很可能亂用,如果可以一直保持在充足水平,投資時會理性d,公司習慣用自己的錢投資時,利用效率是最高的,如果靠集資或大量借貸時,公司主管肯定非常在意公司短期的業績同股價表現而作出大量短期決定

有時公司會有閒錢太多的問題,公司的股東權益回報率會超低,如果是長期問題,巴菲特可能會冇興趣,因為老巴可能會覺得好難開口去逼人派錢,但是巴菲 特的老師葛拉罕可能很有興趣,他會進入董事會玩六國大封相,逼董事會將閒錢嘔清光,股東權益回報率會高返,之後巴菲特先可能有興趣 買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389

鱷兄說黃河實業(318)購入之天路大股東之謎


我早時已經想寫這家公司,但太忙沒寫。今日,鱷兄寄信給筆者,稱黃河實業購入的新電池概念的天路的大股東非常出名,所以我特地貼出此文,以讓各位讀者研究。





黃河實業(318)較早前斥資一億二千萬元入股鋰電池生產企業天路控股約百分之二十股權。蘋果日報刊登了吉可為的相片。


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mplate/apple/art_main.php?iss_id=20090824&sec_id=15307&subsec_id=15320&art_id=13131130


--------------------------------------
天路控股公告: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90706/LTN20090706914_C.pdf


--------------------------------------

有一間百利達金融集團,創辦人及集團主席也是吉可為,從相片可見,二人是同一個人。
http://www.pelicanfinancials.com/c/founder_Ji.php

吉可為的履歷並不簡單。
「90年代初在中國創立了第一間城市商業銀行—深圳商業銀行(
現已更名為平安銀行),吉先生以其董事長兼行長的卓越領導才能,為中國城市金融改革,特別是組織創新、體制創新、機制創新、管理與經營模式創新提供了成功經驗,成為當時中國設立城市商業銀行的典範。隨後,他被調往中國光大銀行總行,擔任副行長及常務副行長,中國光大集團董事、投資部總經理,期間,組織、領導了中國銀行業歷史上最大規模商業化倂購案,即中國光大銀行收購中國投資銀行事件,在國內外產生了重大而深遠的影響。

2001年初,在香港政府實施第一批輸入內地專業人才計劃中,
吉先生以其中三名頂尖候選人之一的身份獲得批准,開始移居到香港發展。他在香港成立了自己的投資公司,在香港和中國內地參與多項上市及非上市公司的投資項目,並取得巨大成功。 吉先生擁有工商管理碩士學位和經濟學(金融專業)博士學位,也曾被中國政府授予多項卓越成就獎。」

吉可為有另一個身份,他是上市公司連發國際(875)
的副主席及行政總裁。連發國際以前叫做第一龍浩農業策略控股有限公司,自從2005年4月開始停牌至今,未曾聽過這公司絕不出奇,原因是無法如期發表業績,帳目也受到核數師質疑。吉可為是後來才加入的,停牌的責任不在他身上。

看2004年年報的董事簡歷,
雖然875停牌前的董事們在香港沒多大知名度,但身份絕不簡單。對於迷信名人效應的人,這個是一個很好的反面教材,現在以名人效應吸引股民追入的上市公司,有幾多間的陣容能夠及得上875當年?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40505/00875/CWF104.pdf

雖然875當年的帳目問題並非吉可為的過錯,
他卻因為權益披露問題曾經被證監會檢控。吉可為以往還有其他身份,亞洲證券、泰盛投資的吉可為也是他。
http://www.sfc.hk/sfcPressRelease/TC/sfcOpenDocServlet?docno=07PR96

---------------------------------


 

875故事如下: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allenxu/3/1262365606/20051220231531/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allenxu/3/1262365521/2005122023141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548

富士康国际向控股股东出售亏损业务


From


http://www.nbd.com.cn/newshtml/20090902/2009090202514614.html


每经实习记者  杨可瞻

        富士康国际(02038,HK)日前宣布,其全资附属公司伟运同意以现金约2.24亿元(人民 币,下同),向控股股东鸿海出售其持有100%股权的富士康精密烟台。不过该交易必须在今年年底前,取得中国大陆及中国台湾监管机关的批准。富士康国际主 要业务为向客户提供有关生产手机的全套制造服务。昨日,市场却并未理会公司出售亏损业务的利好,公司股票逆市下跌1.26%至4.7港元。

        据 披露,富士康精密烟台为伟运全资附属公司,主要在中国内地从事手机制造,注册资本4100万美元。该公司已连续两年净亏损,2007年富士康精密烟台净亏 损1840.3万元,2008年净亏损扩大至3479.9万元。截至2009年6月,公司2009年中期业绩亏损1870万美元,而去年同期则为盈利 1.42亿美元,期间每股基本盈利为亏损0.26美分。另外公司综合营业额更是较上期锐减近34%至31.62亿美元。

        辉 立证券通信行业分析师邓亚锋昨日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相信该交易符合富士康国际简化营运链等企业策略发展,交易完成后,交易资产将在鸿海的综合财 务报表中反映出来。邓亚锋随后还指出,因为此次以现金剥离亏损资产,一定程度上将有助于改善富士康国际的财务状况。

        富士康国际则表示,交易的主要原因是富士康集团位于廊坊及太原的两大制造基地已开始转迁运营,并能为富士康集团提供足够的产能。本次出售富士康精密烟台股权可简化该集团营运链,同时改善生产设施管理效率,所得2.24亿元款项将用作一般营运资金。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745

陈发树豪掷22亿元成云南白药二股东


From


http://www.nbd.com.cn/newshtml/20090912/20090912025605820.html



        近一个月的时间后,云南白药(000538,收盘价44.02元)新的二股东终于现身。

        今年在资本市场掀起颇多风浪的福建首富、新华都集团董事长陈发树,以22.07亿元的价格受让6581.39万股云南白药股份,成为其第二大股东。

22亿元入驻云南白药

        8月15日,云南白药宣布其第二大股东云南红塔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红塔集团)拟将所持6581.39万股公司股份全数转让,该部分股份占云南白药总股本的12.32%。

        云南白药对受让方提出了详尽的条件,其中包括受让方需整体接手6581.39万股股权,同时受让方需承诺自取得股份之日起18个月内不得通过证券交易系统或其他方式转让所持股权。

        如 今这6581万股股份的接盘方终于浮出水面。云南白药今日公告称,红塔集团通过公开征集和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确定自然人陈发树为这批国有股份的受让方。 转让价格为33.543元/股,转让总价款为22.07亿元。公告显示,陈发树将自《股份转让协议》生效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向红塔集团一次性支付全部股 份转让款。

陈发树浮盈近7亿元

        尽管需要一次性拿出22.07亿元的真金白银,然而陈发树这笔交易并未吃亏。以昨日云南白药44.02元的收盘价计算,陈发树受让的这6581.39万股股份市值达到28.97亿元,目前账面盈利已接近7亿元。

        作 为A股市场典型的  “白马股”,云南白药今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35.5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0.11%;实现净利润2.66亿元,同比增长 33.21%,每股收益为0.50元,增长势头良好。此外,公司控股股东云南云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云药公司)将持有的上市公司全部股权无偿划转至白药控 股有限公司,由于云药公司是白药控股的全资子公司,故实际上减少了股东层面的管理层级,从而使大股东与上市公司的互动更加有效率;而云南白药高层此前对媒 体表示,公司下一步将会采取整合的战略规划,未来将会考虑一定程度的外延式发展模式。从各个方面来说,公司未来的成长都值得市场期待。

        另 一方面,作为福建首富的陈发树,今年在资本市场上动作颇大,备受外界侧目。今年4月到5月期间,他通过大宗交易和二级市场减持约1.47亿股紫金矿业 (601899,收盘价9.49元),套现约13亿元;通过此次减持,陈发树筹集到了接手青岛啤酒(600600,收盘价29.70元)7.01%股份的 资金,以2.35亿美元的价格从世界第一大啤酒公司百威英博手中接过青岛啤酒9164.13万股H股,成为其第三大股东。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989

“茂业系”再出手渤海物流第一大股东待定


From


http://www.nbd.com.cn/newshtml/20090918/20090918030528287.html


每经记者  魏玉卿

        对于渤海物流(000889,收盘价6.92元)的控制权,“茂业系”可以说是势在必得。

        继9月初增持渤海物流达到15%以后,“茂业系”近期再次出手,增持89.84万股。就现有持股数来看,已经高出第一大股东安徽新长江投资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安徽新长江)48股。双方关于控制权的争夺战很可能一触即发。

        渤海物流今日公告称,第二大股东深圳茂业集团旗下的中兆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兆公司)近期再次增持89.84万股,累计持股已达 5170.4566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15.265%。目前,公司第一大股东安徽新长江截至2009年9月17日持有公司股份5170.4518万股, 由于安徽新长江还有在2006年股权分置改革时为两家股东代垫支付对价及孳生股份5万多股目前尚未收回。因此安徽新长江和中兆公司谁是第一大股东尚在确认 之中。

        “茂业系”对渤海物流的青睐由来已久。2008年10月,中兆公司首次举牌渤海物流,当时,该公司通过二级市场买入渤海物流 2263.21万股,占总股本的6.68%。同年10月15日至12月31日,中兆公司又陆续买入1118.48万股,占比为3.3%,同时使得该公司的 持股比例上升至9.98%。渤海物流2009年半年报显示,截至2009年6月30日,中兆公司持有3381.69万股位列二大股东。

        对于持持行为,中兆公司称是看好渤海物流的发展前景,拟进行战略投资。

        沉寂大半年后,中兆公司从今年8月份又开始大量买入,8月26日渤海物流公告显示,2009年8月25日,中兆公司通过深交所买入5.39万股,交易价格区为5.02元/股~5.09元/股。

        9月5日的公告显示,9月1日到9月4日,中兆公司通过深交所买入1693.5348万股,交易价格区为5.08元/股-6.25元/股。而在9月17日再度增持89.84万股后,中兆公司现有的持股数已超过安徽新长江48股。

        渤海物流公布2009年半年报显示,公司上半年营业收入为5.32亿元,亏损709.05万元,每股收益为-0.021元。同时,渤海物流还预计,今年1月~9月将出现亏损,且亏损额较上半年大。

        尽管渤海物流的业绩并不令人满意,但是有业内人士认为,渤海物流拥有大量黄金地段土地,无论是地产价值还是经营改善价值都潜力巨大,或许这是引得茂业系觊觎的地方。

        资料显示,渤海物流是秦皇岛市目前最大的商贸流通企业,旗下的华联商场、商城商场、天华大酒店、金原商厦、金原超市、金原家居装饰城连成一片,经营面积约16万平方米。房地产方面,则以商铺开发为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13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