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熱點】馬云:要賺窮人的錢,先讓他們有錢。

http://new.iheima.com/detail/2013/1211/57062.html

馬云也提到,讓自己對未來具有信心的秘密是:相信未來。「10年前我只想能夠生存下來,我只想可以有錢付工資給員工。14年前我的月薪只是92塊人民幣,即15美元一個月,而我希望拿到30美元。但我對未來有期望。

以下是馬云演講實錄摘選:

馬云:很榮幸來到這裡。我從來沒想過有機會來首爾大學演講。

阿里巴巴為什麼發展到現在這種規模?因為我們相信未來。10年前,我告訴人家我堅信互聯網就是未來。即使成功的不是我們,也會有其他人成功,所以我們必須要努力。直到今天,我仍然相信未來。

在中國,有淘寶、百度騰訊,我們已經沒有機會了?我想在韓國情況相同,每個人都會覺得,已經有這家公司了,我們該如何生存?10年前,我對比爾•蓋茨也有同樣想法,因為微軟,我沒有機會了;因為Google,我沒有機會了。不是,機遇無處不在。因為互聯網,因為云計算,因為大數據,這個世界上每個人都有機會。

機會在哪裡?我告訴自己,也告訴年輕人,機會就在有人抱怨的地方。當有人抱怨時,機遇也同時存在。尤其是在中國,每個人都在表達不滿。當每個人都在抱怨的時候,機會就出現了。處理不滿,解決存在的問題,如果你跟其他人一樣抱怨,你也沒什麼希望了。所以當我聽到別人埋怨時,我就會覺得很興奮,因為我看到了機會,會想我可以為這做些什麼。

我們時常問自己一個問題,如何跟未來競爭?我們成長到如今的規模,我覺得最好的時候不是今天,今天的阿里巴巴集團、支付寶和菜鳥都太大了,如今的規模,每天都會出現許多讓人頭疼的問題。

年輕時,我告訴自己有一天要成為一家大公司的CEO,那樣我的生活會變得輕鬆很多。絕對不是這樣,當公司越來越大,生活絕對不可能變得輕鬆,每天都會有新的問題。

生活真不容易啊,但是我們要去面對它。所以,當你人不多的時候,你知道自己的定位;當你規模變大的時候,如果察覺到有什麼不妥的地方,你需要提前六個月做變動。因為當你意識到要改變的時候,通常都遲了,就像泰坦尼克號撞冰山那樣,會很快沉掉。我今天的問題就是,時常問自己,如何才能讓這艘船安全航行,因為這不容易,我們在中國創造了1,200萬個直接及間接就業機會,如果我們這艘船沉了,1200萬個就業機會就命懸一線。

所以我們問自己,我們應該往哪走?上個世紀,如果想成為一個偉大的公司,通常需要抓住1、2或3個機遇;而這個世紀,如果想成為偉大的公司,必須要解決社會問題。中國的社會問題很多,我相信像我們這樣的公司可以解決的社會問題,首先就是創造就業;其次就是擴大內需,讓農村和農民都富裕起來;第三,讓中國的經濟更好。

創造就業是非常重要,有人說,創造就業不是你的問題,是政府的問題。我認為這就是我的問題,1999年成立公司的那天,我們有自己的使命,我對我們18個創始人說,我們在這裡是因為我們想要幫助小企業成長。小企業是創造就業機會的主要群體,他們有無限的創造力,這是我們的使命。雖然我們今天壯大了,但是我們不能忘記第一天就開始的使命,就像初戀通常是最美好的。

最初的愛往往是最美麗的愛。我對自己說,我們在這14年來走過的艱苦日子,我們常常記著我們服務的是誰? 是小企業。即使後來我們做淘寶,仍是在幫助小企業的,因為淘寶上有900萬小賣家。所以,這是我們要記住最初的愛,並要持續下去,直到今日,我們都還在創造就業。

第二是內需。在中國,上海、北京、廣東,這些沿海城市很富裕,從富人身上賺錢容易,每個人都想從有錢人身上賺錢。但如何從窮人身上賺錢? 就是令窮人先富起來,然後才賺錢。

在廣州,若公交車上有21個人在上面,通常其中20個人都是銷售員,每人都想跟你推銷東西。若你是其中一個銷售員,你會怎樣做? 我的工作是幫助其他人致富,如果你看到別人口袋中有5元,一個成功的銷售員會想如何把那5元弄到自己口袋,但若是一個好的企業家,他會想如何將那人的5元變成50元,然後取得2元,這是最好的辦法。

我想未來在中國,有很多人想致富,幫助他人致富,然後你可以從中分到一杯羹。為何淘寶、阿里巴巴增長得那麼快? 我們的理念之一是,永遠不要嘗試改變及說服一個成功的人,嘗試改變及說服那些希望以更容易的方式成功的人。

10年前開始做淘寶時,我們去找了很多成功的人,他們說﹕」不不不,忘記它吧,我永遠不會網上購物,這太愚蠢了。」因為他們是成功的人,去改變成功的人是不可能的,但改變渴望成功的人卻很有趣。

所以,我們相信,中國的潛力不在廣東、北京、上海,而是在中西部,這些地區的人想要致富,想成功,有上億的農民希望能獲得成功,若我們能幫助他們成功,我們便有了機遇。

第三,如何讓中國的經濟更好? 我們看到今日的環境,有霧霾、水、食品的問題,我們都很沮喪,我們怎樣可以做得更好? 我相信互聯網不是一個賺錢的工具,而是改善社會的工具,改變人們的思考方式。我有一個很大的願望,而我相信它會成真,就是中國會因互聯網而改變。未來永遠比今日更好,人類經歷了很多艱辛的日子,戰爭、災難、饑荒,而我們今天也面對挑戰,這些挑戰並非最困難的,我們將會生存下來,中國將會生存下來。為何中國可以生存下來? 因為我們這代人是在互聯網下成長的,我們開放、透明,我們學習如何享受自由,我們知道全世界各地發生什麼事。

我相信,我們年輕的一代,肯定比我們更聰明。你們勤奮、有更好的機遇,怎會解決不了這些問題?5年前在中國,人們說﹕」JACK,你是生意人,為何談水、空氣和樹?」 我說﹕」水、空氣和樹,如果我們什麼也不做,中國將會有麻煩。」今日,每個人都在抱怨水、空氣、環境。停止抱怨吧,已經太遲了,這是給你們和我們這一代的機遇,這是我的感受。人們說中國這裡有這問題、那裡有問題。那些只會抱怨的人永遠不會成功,那些在抱怨中抓緊機會的人才會在未來20年有機遇。

我親兄弟,他常抱怨,我不抱怨。他30年來沒有多大改變,而我一直在變。所以我想和在場的年輕人說,永遠對未來保持高的期望,每天嘗試改變自己一點,只要一點。人們問我,」jack,你10年前已有這樣遠大的目光嗎? 你知道自己會有今天嗎?有淘寶、支付寶?」 不。我告訴你實情,我從來沒有想過自己會這麼成功。10年前我只想能夠生存下來,我只想可以有錢付工資給員工,有足夠錢付工資給我自己。14年前我的月薪只是92塊人民幣,即15美元一個月,而我希望拿到30美元。

但我對未來有期望,我知道終有一天,若我不努力工作,我不會有機會。過去14年給我一個深刻的感觸,我希望與所有認識的年輕人分享,今日很艱辛,明天會更困難,但後天會很美好,但是大部分人會在明天的晚上死去。 所以你今日要努力,明天才能活下來。明天往往只會比今天更艱辛,但後天一定是美好的,無論有那麼多人抱怨,無論你喜歡與否,我告訴你們,20年後,在這世上會有比今天更多更富有的人、更成功的人、更大的公司,這是肯定的。你喜歡與否,這是現實。但這會否是你,抑或其他人,則視乎你有多勤奮、做事有多聰明、怎麼不計較去幫助別人。

今天,當你還是」小」時,想法要」大」,做事要」細微」。當你變得」大」時,要想到」小」的,多做點事。我們的規模,阿里巴巴這麼大,要想到創造就業,幫助貧窮地區富起來,改變中國的環境。這是三項抱怨,也是三個機遇,就是在這裡,任何人能解決這些問題,便可以長久活下來,簡單又容易。但這些問題不可能一日解決,問題和機遇一樣長期存在。這是我想說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4464

財務智商(24):有錢人同窮人的分別 笨發

http://notcomment.com/wp/?p=1635

睇財經雜誌,引述一段「深圳新聞網」的內容,頗堪玩味:

富人與窮人的五大經典差異

1. 窮人很少人想到如何去賺錢和如何才能賺到錢,認為一輩子就是這樣
富人深信自己生下來要做富人,他有強烈的賺錢意識,盡一切辦法致富

2. 窮人在家看電視,為肥皂刻的劇情感動得痛苦流淚,還仿效電視劇裡的時尚
富人在外跑市場,即使打 golf 時也不會忘記帶著項目合同

3. 窮人走窮親戚,排斥與富人來往,久而久之形成窮人心態、窮人思維、窮人行為模式,每天談論著打折商品,交流節約技巧
富人則結交比自己有成就的人,從中獲益

4. 窮人學手藝,富人學管理

5. 窮人享受充裕的時間,時間對他們來說不值錢,他會因為多花一分錢買一斤白菜而氣惱不已,但不會因為虛度一天而心痛;富人不斷用時間去累積財富

因此,窮人手腳忙,腦袋閒;富人身體閒,腦袋忙。

這裡不想加入個人意見,不置可否,請自己反思。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7292

美國國會議員半數為百萬富翁,誰為窮人說話?!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71700

OpenSecrets blog披露美國國會成員的平均個人資產超過了100萬美元。現任的534位國會成員中,至少有268人2012年的平均個人資產至少達100萬美元。而2011年,只有257位國會成員的個人凈資產中值超過100萬美元。OpenSecrets blog的數據來自於國會成員和國會成員候選人。 OpenSecrets 寫道: 國會議員一直都比普通美國人要有錢的多。但是當有超過一半的國會議員躋身百萬富翁之列的時候,這一事實便具有了分水嶺意義。因為是這些百萬富翁國會議員在掌控著與普通美國人生活息息相關的話題的話語權。比如失業救濟,食品券,最低工資以及稅收制度的改革。 民主黨認為一個被貧困問題困擾的國家需要的是了解民生疾苦的政治家。可下面的數據會告訴你民主黨比共和黨有錢。民主黨成員個人財富的中值是110萬美元,比2011年增加了11.6%。 OpenScrets援引了來自Center for Responsive Politics.的兩黨成員財富數據: 民主黨國會議員2012年的資產中值為104萬美元,而共和黨國會議員的是接近100萬美元。2011年,這兩項數字分別為99萬美元和90萬美元。 再看看兩院中民主黨和共和黨成員的財富對比狀況。 眾議院議員的個人資產中值為89萬美元,2011年該數值為85萬美元。在2011年,眾議院民主黨議員的個人財富中值是92萬美元,比眾議院共和黨議員的個人財富中值88萬美元要高的多。眾議院中兩黨成員的財富都比2011年有所增長。 參議院議員個人財富中值從250萬美元增加到了270萬美元。不過在參議院,民主黨的風頭被共和黨搶去了。民主黨參議員的個人財富中值為170萬美元,比2011年的240萬有所減少。而共和黨參議員的個人財富中值為290萬美元,比2011年的250萬增加了40萬美元。 現任美國國務卿克里是2011年最富有的參議員,個人資產為2.48億美元。Darell Issa,眾議院監督和政府改革委員會主席,是2012年的最有錢議員。在2012年,Issa的汽車警報生意價值4.64億美元。 百萬富翁議員們擁有的資產集中在哪些領域呢?總體來說,房地產是他們最喜歡的投資領域。在2012年,他們對房地產的投資在4.42億美元到14億美元之間。 由於百萬富翁議員們的投資也有很大部分集中在金融機構,Zerohedge認為由此可以看出美國金融系統和國會的共生關系。而對於伯南克和國會來說,抑制房市泡沫是首要之急。 對於一個被百萬富翁占據半數席位的美國國會, Zerohedge評論道:恭喜這些大款政治家!只要美國經濟還健康,願他們盡興享受。 Center for Responsive Politics的主席Sheila Krumhoz說 雖然民意調查顯示了民眾對國會牢騷不少,但是美國愛選舉有錢政客的癖好卻沒有改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8172

圖解全球貧富差距:富人更富,窮人更窮

http://wallstreetcn.com/node/73795

世界銀行首席經濟學家Branko Milanovic教授在一篇論文中總結了世界近20年來人們收入的變化情況,如下圖所示,這張圖表現了1988年至2008年間的人們收入情況的變化,縱軸代表剔除通脹(基於2005年的美元價值)及按各國生活成本差異調整過後的收入增長百分比,橫軸代表世界人口的收入水平分佈。

贫富差距

從圖中我們可以看到收入增速的兩大「贏家」階層:

一、世界上佔總人口1%最富裕階層,人數約6000萬,這其中有半數在美國,其餘的人主要分佈在英、法、日、德,還有少量分佈在俄羅斯、巴西、南非等國。

二、我們可以看到更大的「贏家」其實屬於全世界正在崛起的新中產階級,特別是在中國和印度。中國1988年時的一個中產階級的收入只能排在世界倒數10%之前,而20年後全體中國人的平均收入已經邁入了世界前50%的行列。

當然,從圖中我們也可以看到收入增速的兩大「輸家」階層:

一、最貧窮的5%人口,這部分人的收入20年裡幾乎沒有增長。

二、收入在總排名70%~90%之間的人口,也被Milanovic教授稱為「上中產階級(a global upper middle class)」,這其中包含很多來自於前共產主義國家的較富裕人群以及富裕國家的收入停滯不前的中產人群。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9976

財富金字塔:85位富豪的身家等同於35億窮人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73519

我們假想一下,如果有一個機會,全世界身家最高的富豪們坐滿了一輛雙層大巴,那麼僅僅這一車人所掌控的資產就可以和全球最貧窮的35億人的所有家當相匹敵。

全球援助與發展組織樂施會20日公佈了一份題為《為少數人努力》的報告,其中就提到,全球最富有的85人所擁有的總資產,總價值約為1萬億美元,這與世界最貧窮的35億人口擁有的全部財產相當。

該報告稱,世界上1%的頂級富豪坐擁全球一半的財富。在調查的26個國家中,有24個國家的1%頂級富豪所掌握的國民財富,自1980年後大幅增長。

下圖顯示國民收入中的多少最終進了最富有的1%的人的口袋,其中棕色為1980年的比重,綠色為2008年至2012年的比重。

收入不平等贫富差距

此外,該報告還提到:

1,1%的最富有的人的財富接近110萬億美元,相當於貧困的全球半數人口財富總和的65倍。

2,在過去的30年間,10個人中有7個人所在的國家經濟不平等加劇。

3,在美國,這些最富有的1%的豪富中,有95%的人的財富在金融危機後有所增加,而最貧窮的人中90%變得更加貧窮。

該報告發佈之時,正是達沃斯論壇召開之際,全球的精英都齊聚這個瑞士小鎮,達沃斯論壇請來了不少頂級富翁,但是討論的重要議題之一便是收入不平等問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9998

印度央行行長:撥款公共事業 不如直接給窮人現金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104110

印度央行 rajan

印度央行行長Raghuram Rajan稱,因中間人和政客太腐敗,敦促政府直接把現金給窮人,而不是投入公共事業。

“現金給予窮人選擇在哪里買東西的權力,提供了國有壟斷企業之外的選擇,也給私營企業創造競爭。”

Rajan表示,因權貴資本主義產生的寡頭政治拖累增長,發展中國家經濟增長的最大危害在於中等收入陷阱。要避免該陷阱,並加強獨立民主,我們必須改善公共服務,特別是針對窮人的公共服務。

全球咨詢顧問機構麥肯錫今年稍早公布的報告顯示,過去十年里,翻了五倍的政府補貼幫助總理莫迪縮窄印度預算赤字,也幫助Rajan對抗印度高通脹。但因管理和執行效率低下,僅一半的基礎服務公共支出發放到百姓手中。

瑞銀集團分析師Manik Narain表示,Rajan的建議若得以實施,將改善全球投資者對印度的印象。因每個著力於改革的政府,都將面對保護現狀的既得利益集團。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8564

週末書介:《窮人一出世就係輸家? 從唐樓劏房走到投資銀行》 投資之旅 TRENDALYSIS

http://trendalysis.blogspot.hk/2014/08/blog-post_3.html
我一口氣看完。心想:那些希望幫助基層子女脫貧的善長仁翁和慈善機構,應大量買入此書送贈給基層子女。這也許是最簡單直接,並能帶來即時改變和長遠效果的方法。


這本書好好睇。即使我幸運地在小康家庭成長,對書中不少內容也感同身受,尤其作者提到視野和思維的重要性。

「很多時候,眼界被局限才是貧窮『遺傳』的原因...  在窮人家庭長大,基層子女耳濡目染,很容易會『遺傳』父母的價值觀和思維。我記得中學臨畢業前,跟一個坐在旁邊的中產同學談起,畢業後想做什麼工作,他說他的目標是要進入投資銀行,賺大錢。而我那個時候,根本連投資銀行是甚麼都不知道。」

中六之前,我不認識外國名校,只知道本地大學。回頭看,如果我早知道世界有這些一流學府等著我報名,中學時會努力些讀書。又或我早知道李寶椿書院,也會申請入讀預科。中學高峯期我曾同時參加7項課外活動。會考期間,溫書之外還會去卡拉OK和逛街。父母從不期望我考第一,只要成績優異就好。升學計劃是在香港完成學士,再到外國唸1年碩士,以慳錢慳力的方式獲得亮麗學歷。所以,中學時代我並不注重英文-中六之前沒完整看過一本英文書。閱讀報告都是看頭幾頁,中間翻幾頁,再直接跳到最後看結局,然後隨便寫個讀後感搪塞過去。

當作者寫道如何努力練習英文口語,融入『世界公民』的圈子,聽不懂澳洲英國的十多個口音,再每天聆聽英文財經台苦練,我真的感同身受。

原本碩士才到外國進修的計劃,因為親戚勸說父母,若負擔得起,應早點送我出國讀書。所以,中六我才開始認真看英文書和英語劇集。初到外國升學,頭兩星期真的聽不懂各式各樣的口音,明明懂得英語,就是溝通不到。我較作者幸運一點,大學就有機會在『世界公民』的環境生活,他則是大學第二年 summer intern 面試之後,才發現社交英語能力的重要性,並要入職投行後才感受到那種環境。

「在溫室長大的人,永遠不會明白,點解有人會為節省幾塊錢不去搭車,而要花大半個小時走路到目的地。...  為了很少數目的錢,去浪費寶貴的時間或錯過些人生中重要的事情。同樣是一天假期的時間,窮人的孩子往往不捨得用錢,或付不起錢,而把時間花在沒什麼效益的事情上。小康家庭的子女可能會花一天去旅行見識,又或看書充實自己,但窮人家庭的子女可能會花一天去幫家人撿紙皮、汽水罐。」

我確實幸運。父親是生意人,母親是訂閱《信報》的師奶。他們深信知識能創造財富,所以從小培養我看書的愛好。我的知識大部分都不是來自教科書,而是課外書和校外體驗。他們的時間觀念重,讓我明白要珍惜和善用時間。至於理財,則是應花得花。購買名牌產品嗎?實用和質素重要,但如果是為了虛榮就不必。有料之人,本身就是名牌,不需要名牌產品裝身。再說,要是和別人比較,我們不可能像很富有的人般,從裡到外連內衣褲都是名牌。一山還有一山高,我們眼中的名牌,在有錢人眼裡普通不過。要不落人後,是時間和知識的運用,它們的價值都大過金錢。

「傳統名校除了入大學率高外,他們教育出來的學生還較有自信,領導才能,團隊精神,而且校友網絡也很廣。精英學生之間的競爭,也帶來進步。這些優勢是普通中學未必能提供的。」

我認同。由於父母不追求名牌,我就讀區內中學。那不是傳統名校,但校風純樸兼入大學率高。學校只要求學生參加1-2項課外活動,很少同學像我般貪玩,參加多項課外活動。後來,我才發現傳統名校的學生,個個都玩音樂體育,兼且學業成績 & 英語能力一流 。同時兼顧讀書玩樂,在傳統名校是常態。我相信在那種環境,每個學生都會越來越進步。傳統名校的確有其獨特優勢。

「我從此明白到一個簡單的道理- 做人應該選擇自己感到最舒服,最有絕對優勢的戰場。不把米高佐敦放在籃球場上,而把他放到足球場上,結果會如何?」

作者大學畢業後,全職工作兼「全職」讀碩士(只修晚上的課)。由於碩士課程是他熟悉的學科,較學士同時修讀非本科課程,更感輕鬆。自此他明白個人優勢和選擇戰場的重要性。這道理簡單易懂,但年輕人總愛嘗試新事物,而steep learning curve 是很吸引的事,未必將「選擇有優勢的戰場」這道理時刻記在心。 我是工作數年後才真切明瞭的。

「我也想邊工作邊找工作。但現今世代,稍為好的工作都要面試或者考核四、五次,那時在『全職工作』同時以『全職』模式讀碩士的我,真的分身不暇。」

作者為了準備報入投行,儲了半年使費,便辭去穩定收入的工作。對於需要錢的他而言,真的有勇有謀。我都試過「裸辭」,而父母是支持的。尤其是剛畢業那段日子,他們知道申請好的工作,準備和參加面試都需要時間。若有全職工作困身,難以專注,也可能會影響入職機會。

「返工來回車程兩個半小時...  我的生命比他們(住市區的人)每天少了兩個多小時。難道我天生就要比他們短命?...我開始計算,不論環境如何惡劣,也要搬到市區中心。...  他們(父母)認為每月交$2000 租金也很昂貴,責備我『唔捱得』,還說很多人上班也經常要每天花三小時去搭車,但我一於好少理。我不想學他們般,幾十年來,願意每天浪費大量時間在無謂事情上,但『忙』得連時事新聞也很少看,與世界脫節...小時候的我,寧願花半小時走路,也不願花幾塊錢去搭車。你可以說節儉是美德,如果真的窮得很,幾塊錢當然也很重要。但現在看來,這其實是窮人思維、窮人心態,是不理性的,以節儉為名,去掩飾自己懶惰不作分析和思考,為省下幾塊錢而感到自我良好。」

很真。我不夠膽評論基層子女小時候應否節省交通費。但工作之後搬往市區,減省交通時間,我認為是明智的。時間很寶貴。大前研一曾說過,選擇居住地點,甚至購買房子,別因為價格便宜或面積較大而選擇住在偏遠地區,寧願選擇細小的市區戶,節省每天上下班的時間,週末才到郊外渡假放鬆身心。

「基層家庭上一代的朋友,親戚圈子也很可能都是基層,在見識較狹窄的情況下,他們眼中的選擇就少得多了...  社會之所以進步,是因為下一代沒有遵從上一代的步伐。」

作者很真實細緻地分享了自身經歷和學習進程,包括遇到的難處和思考盲點,發現筍工和準備面試,兼計算機會率等的過程,還有那些在中產和富有家庭眼中理所當然,但基層子女從不知道的事。 作者認為基層家庭除了硬件不足(沒寧靜環境讀書、沒有錢去上補習班、畢業後要還貸款等的弱勢), 『遺傳』父母的價值觀、思維和視野,更影響下一代的成長。

既然起跑線不一樣,更突顯時間的重要性 - 越早擴闊視野,基層子女便能早一點拉近起跑線之間的距離。

作者亦在書中詳述他的思維方式、衡量重要性的方法、以及工作和行事態度。此外,更介紹了投行front end technology 和trading floor 的不同產品和交易模式,有部分我都是第一次聽。這書內容踏實,真的幫讀者增廣見聞。

真心相信送贈此書給基層子女,可能是脫貧的第一步。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9107

窮人家的流水宴:記得坐在離出口近一點的地方 作者:格隆

http://www.gelonghui.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740&extra=page%3D1
窮人家擺流水宴

巴西狂歡節以其激情澎湃、參與者眾、性感美女如雲而聞名於世,每年都會吸引世界各地數百萬人參加,每個人都肆意揮灑激情,素有「地球上最偉大的表演」之稱。但也正因為如此,幾乎每年狂歡節都會有有火災、擁擠踩踏等悲劇事件發生,於是就有了這句經典的官方溫馨提示:狂歡吧,但記得坐在離出口近一點的地方!

最近有不少市場大佬加入大牛市唱多陣營,只是表述上多少有些留有餘地的取巧。然後就有不少朋友問格隆:你的沒有大牛市的觀點,是不是要做一些修正了?我的回答就是這句巴西官方提示:好吧,你可以接著玩,但一定記得離出口近一點。


格隆知道在人心思漲的大環境下,堅持「小牛市」論,多少會有些不受人待見。格隆之所以堅持闡述這個判斷,是因為大牛市與小牛市性質完全不同,也決定了你的操作模式與最終操作結果完全不一樣。目前的上漲行情,但凡客觀一點,都不難發現有非常醒目的窮人顯擺和鋪張色彩——你不能否認,在美國人確定收縮,中國經濟確定會繼續下台階的雙殺背景下,中國經濟現狀的拮据、困頓、進退兩難顯而易見(相關數據恆河沙數,格隆不列舉了),至少絕對算不上大戶富人家。如果說富人揮霍是因為地主家有餘糧,可以理解的話,坐吃山空的窮人鋪張則多少有些無視家底,自欺欺人的味道:家裡幾乎都揭不開鍋,還大擺流水宴,誰來買單?明天吃什麼?


伊拉克是典型估值提升的小牛市,ISIS戳破了這個幻覺
格隆一再強調了,任何一隻股票、一個公司,乃至一個國家,評估價值的增長都不外乎兩個條件:一是真實盈利水平(社會財富)的增長,二是估值水平的提升(這完全是個情緒和心態的變化,主要受制於對整個社會制度層面的不確定性的評估以及由此形成的風險溢價。在情緒好的時候,原來願意給你10倍市盈率,現在可以給到15倍乃至更多)。其中盈利水平的提升是主動輪,估值水平提升是從動輪。盈利水平的持續提升幾乎必然帶來估值水平的抬升,此時兩者共振基本代表著大牛市的到來,也即所謂的「戴維斯雙擊」。但暫時情緒改善,引致單純估值水平抬升而促發的行情,由於缺乏盈利支撐,基本都只能喧囂一時,最終會現出原形。


很多人會狡辯牛市與否與GDP沒有必然關係。格隆覺得這是沒弄懂經濟學中速度與加速度關係的原因。GDPGross Domestic Product,簡稱GDP)是指在一定時期內(一個季度或一年),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經濟中所生產出的全部最終產品和勞務的價值總和——它大概類似你當年獲得的收入。GDP表面看是個財富總和,但實際是個增量概念,類似物理學中的速度。而GDP增速則表明你當年獲得的收入比去年收入增加的比率,這類似物理學中的加速度——GDP絕對額中會有很多會在當期就被消耗掉,與微觀企業盈利關係不大,但GDP增速則與微觀企業盈利息息相關:對於美國這樣相對高效的經濟體而言,一個點的GDP增速能支撐微觀企業3個點以上的盈利增長,但對於中國這種粗放型經濟體系而言,長期以來,歷史上8個點的GDP增長,只能維持企業盈利勉強達到正增長:換句話說,牛市確實與GDP沒有必然關係,但與GDP增速息息相關。沒有GDP增速支撐,牛市基本是緣木求魚的無源之水。放眼全球,在GDP增速持續下台階的情況下,基本沒有任何一個國家股市有過持續性的大牛市


我們不妨以國家為例來看看評估價值的變化邏輯。

學過高等數學排列組合的能輕鬆看出不同組合裡的差別。如果把盈利水平標記為A,估值水平標記為B,則有意義的不外乎以下幾種組合:

1A上,B也上。這就是戴維斯雙擊,長期大牛市的經典組合。美國是典型代表:美國3%GDP增速,足以支撐實體企業8-9個百分點的盈利增長。教育、科技創新、產權保護、政府治理等制度層面的合理與穩定則保證了美國國家風險溢價在全球始終是最低的——結果就是道指過去百年不斷創新高的走勢。客觀說,巴菲特用他那一套投資方式與邏輯,如果不是在美國,要創造出這麼炫目的投資成績基本就是個奇蹟。


2A有改善,但不醒目,B明顯改善。典型代表是南非、印度、越南、柬埔寨和緬甸。這些國家共同的特徵都是國家制度架構層面持續而明顯的改善,國家風險溢價的走低帶來估值水平的抬升,其股市也給予了典型「小牛市」特徵的回饋;


3A不改善,甚至惡化,單純B抬升。典型案例是伊拉克。伊拉克政治制度的改革與民選政府的執政曾一度令全球資金對其寄予厚望並慷慨給予短期估值的大幅提升:但很明顯,什葉派和遜尼派的教義之爭,民主和平與戰亂之爭,前者對伊拉克人的影響力和重要性要遠大過後者。短暫的政治美好藍圖絲毫不能掩蓋基本面的蒼白乏力乃至惡化。最後戳破這個美麗童話幻覺的是一個叫ISIS的奇葩極端組織——最近美國人實在受不了,派去了自己的F22ISIS直接空襲。



A股、港股會在三季度見頂嗎

既然只是一場窮人家的流水宴,你就肯定不能指望大魚大肉,觥籌交錯能一直延續下去,找個時間離席是需要的,一般最後離席的都不好意思不買單的。至於何時離席,這涉及對7月以來這波行情性質的判斷,以及對下半年趨勢的預判。格隆斗膽談談看法。


7月以來,滬港兩地市場聯袂走出一波行情。未來,尤其下半年怎麼看,格隆幾點看法:

1.A股與港股7月以來的這波行情,性質都一樣,本質上是一波追落後行情。
所謂追落後,是指今年上半年主要盈利市場在歐美股市(也包括一些國家基本面有明顯改善的新興市場國家),全球資金也是在這幾個市場流動。經過今年半年多上漲,歐美市場估值水平均已在歷史均值水平以上,隨著歐洲經濟復甦開始顯露疲態,美國開始收縮貨幣,歐美股市吸引力確定在下降。在美國,歐洲,甚至印度這樣的主要發展中市場都已大漲一波後,國際資金需要尋找一個風險收益配比更合適的去處,而整體估值更有吸引力(貌似全球主要市場,只有俄羅斯這個奇葩的估值比大中華要低),今年基本沒有上漲的中港兩地股市較好地滿足了這個要求;


2.中港兩地估值這兩年一直都很低,為什麼追落後發生在這個時點?
原因也不複雜:除了歐美股市高高在上,中港市場趴在地上這個原因外,中國經濟下台階後貌似基本企穩,資金對中國經濟硬著陸的擔憂減輕甚至消除,外加上反腐改革,讓政治不確定性有所消除,所以資金殺到中港追落後。恰好又有滬港通推波助瀾,這些因素的共振導致這波追落後行情得以成為現實;


3.沒有大牛市。或者說大牛市概率很小。
格隆前面說了,這波追落後行情是好幾個因素共振達致的,是一個暫時的脆弱平衡,任何一項因素變化,都可能導致行情掉頭,我們看到的大量外資申購A股ETF的情況也可能逆轉(這批海外資金比猴都精,通過買ETF入場,就是做好了隨時開溜的準備)。最關鍵的是,中國經濟確定向下的趨勢不改,明年大概率會再下一個台階,外加美聯儲開始收緊,內外交困,A股大牛市幾率很低。如不出意外,三季度可能就是上述諸項利好因素共振的最後蜜月期;


4.之所以說中國經濟向下趨勢不改,是因為各項數據都表示中國經濟目前只是暫時企穩 PMIPPI這些軟數據的暫時回暖,絲毫沒有掩蓋水泥,工程機械,用電量與發電量,火車貨運這些硬數據的全面下降,多數人寄予期望的經濟復甦被證偽的概率很大,所謂的經濟復甦極可能只是個「偽復甦」,幻覺居多。隨著美聯儲寬鬆貨幣政策的退出,中國目前為了維持經濟下降有一個平緩斜率而採取的局部給力的溫和去槓桿政策,未來的騰挪空間與時間窗會越來越狹窄和侷促,格隆完全不排除明年上半年在美聯儲擠壓下,中國經濟快速下一個斷層的可能。換句話說,A股,包括港股明年的日子,大概率不會好過今年:因為明年是美聯儲收緊與中國經濟再下台階的雙殺組合


5,既然是偽復甦的可能性偏大,那在下半年策略上,三季度很可能就是最後蜜月期。
三季度之後,投資風險大概率會增加。當然,如果你能拋棄大牛市思維,現在就開始去看看一些類似消費這樣趴在地下的,與牛市沒什麼關係的的行業,你的風險權重可能會有改善。



Any surprise?

就沒有一點驚喜的可能嗎?當然也不是。


在格隆看來,一方面我們要對目前內外交困的經濟大環境有一個清醒而客觀的認識,另一方面也要對新一屆政府的改革決心、全局把握與局部調控能力有足夠信心。區別只在於,前者是現在時,在6-9個月內都很難實質改善,這直接決定我們當前的投資戰術。後者是將來時,需要大膽假設,小心求證,且行且觀察。


格隆個人意見,未來最有可能帶來驚喜的是法治改革與國企混合所有制改革這兩個領域。前者將在10月的四中全會上討論,如果超預期,將直接降低中國的國家風險係數,估值水平再上台階也不是沒有可能。而後者如果有效推進,將直接提升中國最大存量資產的經營效率,帶來整個社會財富的增加——但這個涉及所有制和壟斷利益的破除這些敏感項,道阻且長。


目前看來,四個事件指向同一個時間點:「九月底十月初」——四中全會召開、滬港通啟動、地產金九銀十驗證、上市公司三季報業績公佈。這些因素都一致向好的概率很低,支撐當前「估值抬升式」牛市的平衡被打破的可能性很高。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9250

窮人家的流水宴:記得坐在離出口近一點的地方 作者:格隆

http://www.gelonghui.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740&extra=page%3D1
窮人家擺流水宴

巴西狂歡節以其激情澎湃、參與者眾、性感美女如雲而聞名於世,每年都會吸引世界各地數百萬人參加,每個人都肆意揮灑激情,素有「地球上最偉大的表演」之稱。但也正因為如此,幾乎每年狂歡節都會有有火災、擁擠踩踏等悲劇事件發生,於是就有了這句經典的官方溫馨提示:狂歡吧,但記得坐在離出口近一點的地方!

最近有不少市場大佬加入大牛市唱多陣營,只是表述上多少有些留有餘地的取巧。然後就有不少朋友問格隆:你的沒有大牛市的觀點,是不是要做一些修正了?我的回答就是這句巴西官方提示:好吧,你可以接著玩,但一定記得離出口近一點。


格隆知道在人心思漲的大環境下,堅持「小牛市」論,多少會有些不受人待見。格隆之所以堅持闡述這個判斷,是因為大牛市與小牛市性質完全不同,也決定了你的操作模式與最終操作結果完全不一樣。目前的上漲行情,但凡客觀一點,都不難發現有非常醒目的窮人顯擺和鋪張色彩——你不能否認,在美國人確定收縮,中國經濟確定會繼續下台階的雙殺背景下,中國經濟現狀的拮据、困頓、進退兩難顯而易見(相關數據恆河沙數,格隆不列舉了),至少絕對算不上大戶富人家。如果說富人揮霍是因為地主家有餘糧,可以理解的話,坐吃山空的窮人鋪張則多少有些無視家底,自欺欺人的味道:家裡幾乎都揭不開鍋,還大擺流水宴,誰來買單?明天吃什麼?


伊拉克是典型估值提升的小牛市,ISIS戳破了這個幻覺
格隆一再強調了,任何一隻股票、一個公司,乃至一個國家,評估價值的增長都不外乎兩個條件:一是真實盈利水平(社會財富)的增長,二是估值水平的提升(這完全是個情緒和心態的變化,主要受制於對整個社會制度層面的不確定性的評估以及由此形成的風險溢價。在情緒好的時候,原來願意給你10倍市盈率,現在可以給到15倍乃至更多)。其中盈利水平的提升是主動輪,估值水平提升是從動輪。盈利水平的持續提升幾乎必然帶來估值水平的抬升,此時兩者共振基本代表著大牛市的到來,也即所謂的「戴維斯雙擊」。但暫時情緒改善,引致單純估值水平抬升而促發的行情,由於缺乏盈利支撐,基本都只能喧囂一時,最終會現出原形。


很多人會狡辯牛市與否與GDP沒有必然關係。格隆覺得這是沒弄懂經濟學中速度與加速度關係的原因。GDPGross Domestic Product,簡稱GDP)是指在一定時期內(一個季度或一年),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經濟中所生產出的全部最終產品和勞務的價值總和——它大概類似你當年獲得的收入。GDP表面看是個財富總和,但實際是個增量概念,類似物理學中的速度。而GDP增速則表明你當年獲得的收入比去年收入增加的比率,這類似物理學中的加速度——GDP絕對額中會有很多會在當期就被消耗掉,與微觀企業盈利關係不大,但GDP增速則與微觀企業盈利息息相關:對於美國這樣相對高效的經濟體而言,一個點的GDP增速能支撐微觀企業3個點以上的盈利增長,但對於中國這種粗放型經濟體系而言,長期以來,歷史上8個點的GDP增長,只能維持企業盈利勉強達到正增長:換句話說,牛市確實與GDP沒有必然關係,但與GDP增速息息相關。沒有GDP增速支撐,牛市基本是緣木求魚的無源之水。放眼全球,在GDP增速持續下台階的情況下,基本沒有任何一個國家股市有過持續性的大牛市


我們不妨以國家為例來看看評估價值的變化邏輯。

學過高等數學排列組合的能輕鬆看出不同組合裡的差別。如果把盈利水平標記為A,估值水平標記為B,則有意義的不外乎以下幾種組合:

1A上,B也上。這就是戴維斯雙擊,長期大牛市的經典組合。美國是典型代表:美國3%GDP增速,足以支撐實體企業8-9個百分點的盈利增長。教育、科技創新、產權保護、政府治理等制度層面的合理與穩定則保證了美國國家風險溢價在全球始終是最低的——結果就是道指過去百年不斷創新高的走勢。客觀說,巴菲特用他那一套投資方式與邏輯,如果不是在美國,要創造出這麼炫目的投資成績基本就是個奇蹟。


2A有改善,但不醒目,B明顯改善。典型代表是南非、印度、越南、柬埔寨和緬甸。這些國家共同的特徵都是國家制度架構層面持續而明顯的改善,國家風險溢價的走低帶來估值水平的抬升,其股市也給予了典型「小牛市」特徵的回饋;


3A不改善,甚至惡化,單純B抬升。典型案例是伊拉克。伊拉克政治制度的改革與民選政府的執政曾一度令全球資金對其寄予厚望並慷慨給予短期估值的大幅提升:但很明顯,什葉派和遜尼派的教義之爭,民主和平與戰亂之爭,前者對伊拉克人的影響力和重要性要遠大過後者。短暫的政治美好藍圖絲毫不能掩蓋基本面的蒼白乏力乃至惡化。最後戳破這個美麗童話幻覺的是一個叫ISIS的奇葩極端組織——最近美國人實在受不了,派去了自己的F22ISIS直接空襲。



A股、港股會在三季度見頂嗎

既然只是一場窮人家的流水宴,你就肯定不能指望大魚大肉,觥籌交錯能一直延續下去,找個時間離席是需要的,一般最後離席的都不好意思不買單的。至於何時離席,這涉及對7月以來這波行情性質的判斷,以及對下半年趨勢的預判。格隆斗膽談談看法。


7月以來,滬港兩地市場聯袂走出一波行情。未來,尤其下半年怎麼看,格隆幾點看法:

1.A股與港股7月以來的這波行情,性質都一樣,本質上是一波追落後行情。
所謂追落後,是指今年上半年主要盈利市場在歐美股市(也包括一些國家基本面有明顯改善的新興市場國家),全球資金也是在這幾個市場流動。經過今年半年多上漲,歐美市場估值水平均已在歷史均值水平以上,隨著歐洲經濟復甦開始顯露疲態,美國開始收縮貨幣,歐美股市吸引力確定在下降。在美國,歐洲,甚至印度這樣的主要發展中市場都已大漲一波後,國際資金需要尋找一個風險收益配比更合適的去處,而整體估值更有吸引力(貌似全球主要市場,只有俄羅斯這個奇葩的估值比大中華要低),今年基本沒有上漲的中港兩地股市較好地滿足了這個要求;


2.中港兩地估值這兩年一直都很低,為什麼追落後發生在這個時點?
原因也不複雜:除了歐美股市高高在上,中港市場趴在地上這個原因外,中國經濟下台階後貌似基本企穩,資金對中國經濟硬著陸的擔憂減輕甚至消除,外加上反腐改革,讓政治不確定性有所消除,所以資金殺到中港追落後。恰好又有滬港通推波助瀾,這些因素的共振導致這波追落後行情得以成為現實;


3.沒有大牛市。或者說大牛市概率很小。
格隆前面說了,這波追落後行情是好幾個因素共振達致的,是一個暫時的脆弱平衡,任何一項因素變化,都可能導致行情掉頭,我們看到的大量外資申購A股ETF的情況也可能逆轉(這批海外資金比猴都精,通過買ETF入場,就是做好了隨時開溜的準備)。最關鍵的是,中國經濟確定向下的趨勢不改,明年大概率會再下一個台階,外加美聯儲開始收緊,內外交困,A股大牛市幾率很低。如不出意外,三季度可能就是上述諸項利好因素共振的最後蜜月期;


4.之所以說中國經濟向下趨勢不改,是因為各項數據都表示中國經濟目前只是暫時企穩 PMIPPI這些軟數據的暫時回暖,絲毫沒有掩蓋水泥,工程機械,用電量與發電量,火車貨運這些硬數據的全面下降,多數人寄予期望的經濟復甦被證偽的概率很大,所謂的經濟復甦極可能只是個「偽復甦」,幻覺居多。隨著美聯儲寬鬆貨幣政策的退出,中國目前為了維持經濟下降有一個平緩斜率而採取的局部給力的溫和去槓桿政策,未來的騰挪空間與時間窗會越來越狹窄和侷促,格隆完全不排除明年上半年在美聯儲擠壓下,中國經濟快速下一個斷層的可能。換句話說,A股,包括港股明年的日子,大概率不會好過今年:因為明年是美聯儲收緊與中國經濟再下台階的雙殺組合


5,既然是偽復甦的可能性偏大,那在下半年策略上,三季度很可能就是最後蜜月期。
三季度之後,投資風險大概率會增加。當然,如果你能拋棄大牛市思維,現在就開始去看看一些類似消費這樣趴在地下的,與牛市沒什麼關係的的行業,你的風險權重可能會有改善。



Any surprise?

就沒有一點驚喜的可能嗎?當然也不是。


在格隆看來,一方面我們要對目前內外交困的經濟大環境有一個清醒而客觀的認識,另一方面也要對新一屆政府的改革決心、全局把握與局部調控能力有足夠信心。區別只在於,前者是現在時,在6-9個月內都很難實質改善,這直接決定我們當前的投資戰術。後者是將來時,需要大膽假設,小心求證,且行且觀察。


格隆個人意見,未來最有可能帶來驚喜的是法治改革與國企混合所有制改革這兩個領域。前者將在10月的四中全會上討論,如果超預期,將直接降低中國的國家風險係數,估值水平再上台階也不是沒有可能。而後者如果有效推進,將直接提升中國最大存量資產的經營效率,帶來整個社會財富的增加——但這個涉及所有制和壟斷利益的破除這些敏感項,道阻且長。


目前看來,四個事件指向同一個時間點:「九月底十月初」——四中全會召開、滬港通啟動、地產金九銀十驗證、上市公司三季報業績公佈。這些因素都一致向好的概率很低,支撐當前「估值抬升式」牛市的平衡被打破的可能性很高。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9254

窮人家的流水宴:記得坐在離出口近一點的地方 作者:格隆

http://www.gelonghui.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740&extra=page%3D1
窮人家擺流水宴

巴西狂歡節以其激情澎湃、參與者眾、性感美女如雲而聞名於世,每年都會吸引世界各地數百萬人參加,每個人都肆意揮灑激情,素有「地球上最偉大的表演」之稱。但也正因為如此,幾乎每年狂歡節都會有有火災、擁擠踩踏等悲劇事件發生,於是就有了這句經典的官方溫馨提示:狂歡吧,但記得坐在離出口近一點的地方!

最近有不少市場大佬加入大牛市唱多陣營,只是表述上多少有些留有餘地的取巧。然後就有不少朋友問格隆:你的沒有大牛市的觀點,是不是要做一些修正了?我的回答就是這句巴西官方提示:好吧,你可以接著玩,但一定記得離出口近一點。


格隆知道在人心思漲的大環境下,堅持「小牛市」論,多少會有些不受人待見。格隆之所以堅持闡述這個判斷,是因為大牛市與小牛市性質完全不同,也決定了你的操作模式與最終操作結果完全不一樣。目前的上漲行情,但凡客觀一點,都不難發現有非常醒目的窮人顯擺和鋪張色彩——你不能否認,在美國人確定收縮,中國經濟確定會繼續下台階的雙殺背景下,中國經濟現狀的拮据、困頓、進退兩難顯而易見(相關數據恆河沙數,格隆不列舉了),至少絕對算不上大戶富人家。如果說富人揮霍是因為地主家有餘糧,可以理解的話,坐吃山空的窮人鋪張則多少有些無視家底,自欺欺人的味道:家裡幾乎都揭不開鍋,還大擺流水宴,誰來買單?明天吃什麼?


伊拉克是典型估值提升的小牛市,ISIS戳破了這個幻覺
格隆一再強調了,任何一隻股票、一個公司,乃至一個國家,評估價值的增長都不外乎兩個條件:一是真實盈利水平(社會財富)的增長,二是估值水平的提升(這完全是個情緒和心態的變化,主要受制於對整個社會制度層面的不確定性的評估以及由此形成的風險溢價。在情緒好的時候,原來願意給你10倍市盈率,現在可以給到15倍乃至更多)。其中盈利水平的提升是主動輪,估值水平提升是從動輪。盈利水平的持續提升幾乎必然帶來估值水平的抬升,此時兩者共振基本代表著大牛市的到來,也即所謂的「戴維斯雙擊」。但暫時情緒改善,引致單純估值水平抬升而促發的行情,由於缺乏盈利支撐,基本都只能喧囂一時,最終會現出原形。


很多人會狡辯牛市與否與GDP沒有必然關係。格隆覺得這是沒弄懂經濟學中速度與加速度關係的原因。GDPGross Domestic Product,簡稱GDP)是指在一定時期內(一個季度或一年),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經濟中所生產出的全部最終產品和勞務的價值總和——它大概類似你當年獲得的收入。GDP表面看是個財富總和,但實際是個增量概念,類似物理學中的速度。而GDP增速則表明你當年獲得的收入比去年收入增加的比率,這類似物理學中的加速度——GDP絕對額中會有很多會在當期就被消耗掉,與微觀企業盈利關係不大,但GDP增速則與微觀企業盈利息息相關:對於美國這樣相對高效的經濟體而言,一個點的GDP增速能支撐微觀企業3個點以上的盈利增長,但對於中國這種粗放型經濟體系而言,長期以來,歷史上8個點的GDP增長,只能維持企業盈利勉強達到正增長:換句話說,牛市確實與GDP沒有必然關係,但與GDP增速息息相關。沒有GDP增速支撐,牛市基本是緣木求魚的無源之水。放眼全球,在GDP增速持續下台階的情況下,基本沒有任何一個國家股市有過持續性的大牛市


我們不妨以國家為例來看看評估價值的變化邏輯。

學過高等數學排列組合的能輕鬆看出不同組合裡的差別。如果把盈利水平標記為A,估值水平標記為B,則有意義的不外乎以下幾種組合:

1A上,B也上。這就是戴維斯雙擊,長期大牛市的經典組合。美國是典型代表:美國3%GDP增速,足以支撐實體企業8-9個百分點的盈利增長。教育、科技創新、產權保護、政府治理等制度層面的合理與穩定則保證了美國國家風險溢價在全球始終是最低的——結果就是道指過去百年不斷創新高的走勢。客觀說,巴菲特用他那一套投資方式與邏輯,如果不是在美國,要創造出這麼炫目的投資成績基本就是個奇蹟。


2A有改善,但不醒目,B明顯改善。典型代表是南非、印度、越南、柬埔寨和緬甸。這些國家共同的特徵都是國家制度架構層面持續而明顯的改善,國家風險溢價的走低帶來估值水平的抬升,其股市也給予了典型「小牛市」特徵的回饋;


3A不改善,甚至惡化,單純B抬升。典型案例是伊拉克。伊拉克政治制度的改革與民選政府的執政曾一度令全球資金對其寄予厚望並慷慨給予短期估值的大幅提升:但很明顯,什葉派和遜尼派的教義之爭,民主和平與戰亂之爭,前者對伊拉克人的影響力和重要性要遠大過後者。短暫的政治美好藍圖絲毫不能掩蓋基本面的蒼白乏力乃至惡化。最後戳破這個美麗童話幻覺的是一個叫ISIS的奇葩極端組織——最近美國人實在受不了,派去了自己的F22ISIS直接空襲。



A股、港股會在三季度見頂嗎

既然只是一場窮人家的流水宴,你就肯定不能指望大魚大肉,觥籌交錯能一直延續下去,找個時間離席是需要的,一般最後離席的都不好意思不買單的。至於何時離席,這涉及對7月以來這波行情性質的判斷,以及對下半年趨勢的預判。格隆斗膽談談看法。


7月以來,滬港兩地市場聯袂走出一波行情。未來,尤其下半年怎麼看,格隆幾點看法:

1.A股與港股7月以來的這波行情,性質都一樣,本質上是一波追落後行情。
所謂追落後,是指今年上半年主要盈利市場在歐美股市(也包括一些國家基本面有明顯改善的新興市場國家),全球資金也是在這幾個市場流動。經過今年半年多上漲,歐美市場估值水平均已在歷史均值水平以上,隨著歐洲經濟復甦開始顯露疲態,美國開始收縮貨幣,歐美股市吸引力確定在下降。在美國,歐洲,甚至印度這樣的主要發展中市場都已大漲一波後,國際資金需要尋找一個風險收益配比更合適的去處,而整體估值更有吸引力(貌似全球主要市場,只有俄羅斯這個奇葩的估值比大中華要低),今年基本沒有上漲的中港兩地股市較好地滿足了這個要求;


2.中港兩地估值這兩年一直都很低,為什麼追落後發生在這個時點?
原因也不複雜:除了歐美股市高高在上,中港市場趴在地上這個原因外,中國經濟下台階後貌似基本企穩,資金對中國經濟硬著陸的擔憂減輕甚至消除,外加上反腐改革,讓政治不確定性有所消除,所以資金殺到中港追落後。恰好又有滬港通推波助瀾,這些因素的共振導致這波追落後行情得以成為現實;


3.沒有大牛市。或者說大牛市概率很小。
格隆前面說了,這波追落後行情是好幾個因素共振達致的,是一個暫時的脆弱平衡,任何一項因素變化,都可能導致行情掉頭,我們看到的大量外資申購A股ETF的情況也可能逆轉(這批海外資金比猴都精,通過買ETF入場,就是做好了隨時開溜的準備)。最關鍵的是,中國經濟確定向下的趨勢不改,明年大概率會再下一個台階,外加美聯儲開始收緊,內外交困,A股大牛市幾率很低。如不出意外,三季度可能就是上述諸項利好因素共振的最後蜜月期;


4.之所以說中國經濟向下趨勢不改,是因為各項數據都表示中國經濟目前只是暫時企穩 PMIPPI這些軟數據的暫時回暖,絲毫沒有掩蓋水泥,工程機械,用電量與發電量,火車貨運這些硬數據的全面下降,多數人寄予期望的經濟復甦被證偽的概率很大,所謂的經濟復甦極可能只是個「偽復甦」,幻覺居多。隨著美聯儲寬鬆貨幣政策的退出,中國目前為了維持經濟下降有一個平緩斜率而採取的局部給力的溫和去槓桿政策,未來的騰挪空間與時間窗會越來越狹窄和侷促,格隆完全不排除明年上半年在美聯儲擠壓下,中國經濟快速下一個斷層的可能。換句話說,A股,包括港股明年的日子,大概率不會好過今年:因為明年是美聯儲收緊與中國經濟再下台階的雙殺組合


5,既然是偽復甦的可能性偏大,那在下半年策略上,三季度很可能就是最後蜜月期。
三季度之後,投資風險大概率會增加。當然,如果你能拋棄大牛市思維,現在就開始去看看一些類似消費這樣趴在地下的,與牛市沒什麼關係的的行業,你的風險權重可能會有改善。



Any surprise?

就沒有一點驚喜的可能嗎?當然也不是。


在格隆看來,一方面我們要對目前內外交困的經濟大環境有一個清醒而客觀的認識,另一方面也要對新一屆政府的改革決心、全局把握與局部調控能力有足夠信心。區別只在於,前者是現在時,在6-9個月內都很難實質改善,這直接決定我們當前的投資戰術。後者是將來時,需要大膽假設,小心求證,且行且觀察。


格隆個人意見,未來最有可能帶來驚喜的是法治改革與國企混合所有制改革這兩個領域。前者將在10月的四中全會上討論,如果超預期,將直接降低中國的國家風險係數,估值水平再上台階也不是沒有可能。而後者如果有效推進,將直接提升中國最大存量資產的經營效率,帶來整個社會財富的增加——但這個涉及所有制和壟斷利益的破除這些敏感項,道阻且長。


目前看來,四個事件指向同一個時間點:「九月底十月初」——四中全會召開、滬港通啟動、地產金九銀十驗證、上市公司三季報業績公佈。這些因素都一致向好的概率很低,支撐當前「估值抬升式」牛市的平衡被打破的可能性很高。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925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