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還在相信負離子空氣凈化器除PM2.5?小心受騙上當

據上海市消保委網站公布的負離子發生器比較試驗結果:號稱可凈化空氣的15款發生器,顆粒物潔凈空氣量均不達標示效果。而據室內環境及微生物汙染控制專家表示,人工發生的負離子,除去的灰塵仍在室內,單純采用負離子技術的負離子發生器產品並不屬於真正意義上的空氣凈化器。

隨著綠色環保理念的深入人心,各種具有空氣凈化功能的電器紛紛進入市場。許多負離子發生器宣稱具有去除PM2.5、凈化空氣功能,此類商品因其售價低、體積小、耗電少,受到年輕消費者的青睞。

對此,近期上海市消保委對上海流通領域銷售的負離子發生器開展了比較試驗。本次試驗購買了15件負離子發生器樣品,價格從88元至689元不等。這15件樣品在銷售網頁上均宣稱,可凈化空氣,去除粉塵、PM2.5、煙霧等顆粒物。其中11件樣品的外包裝或說明書上宣稱為空氣凈化器或凈化器,其余4件樣品在外包裝或說明書上明示具有空氣凈化功能。有4件樣品在網頁或外包裝上註明了商品的適用面積,分別為(3-5)平方米、(8-12)平方米、12平方米、(16-24)平方米。

本次測試的15件樣品凈化原理以負離子發生技術中電暈放電法為主,該方法為在電極上外加高壓直流電源,此類技術在產生空氣負離子的同時,可能伴生臭氧,如果過量將可能危害人身健康。根據GB 4706.45-2008《家用和類似用途電器的安全 空氣凈化器的特殊要求》的規定,此類商品電離裝置產生的臭氧濃度不得超過5×10-6%。測試結果表明,15件樣品產生的臭氧濃度均符合國家標準的要求。

此外,本次試驗參照GB/T 18801-2015《空氣凈化器》中“顆粒物潔凈空氣量”的測試方法,結果顯示,15件樣品顆粒物潔凈空氣量均小於10立方米/小時,適用面積均小於(0.7~1.2)平方米。

針對測試結果,室內環境及微生物汙染控制方面專家、同濟大學教授李振海介紹,負離子廣義上是指空氣負離子,即帶上負電荷的單個氣體分子(氧氣)或多分子團(包括水汽等)。市場在售電器宣傳負離子發生量動輒數百萬個的,指的是人工發生的空氣負離子。

李振海表示,負離子凈化空氣中的顆粒物(如PM2.5、粉塵),被商家大肆宣傳,其原理是通過顆粒物在電暈電場電子轟擊或氧負離子電荷遷移作用下帶上電荷,帶電的顆粒由於庫倫力的作用,凝並成大顆粒沈降或被吸附於墻壁、地面、床單、衣物、桌面等室內的裸露表面,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空氣中顆粒物濃度。但被去除的空氣中的灰塵依舊存在於室內,當然也存在被重新揚起,形成二次汙染的可能,而將汙染物集中收集是空氣凈化器的基本特質,因此不會存在這樣的問題。消費者需要正確認識空氣負離子對室內空氣中顆粒物等汙染物的有限的輔助凈化能力,和它去除汙染物的原理,單純采用負離子技術的負離子發生器產品並不屬於真正意義上的空氣凈化器。

附:上海消保委本次負離子空氣凈化器比較試驗結果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0364

註意了!研究顯示空氣汙染能傷害年輕人的血管

美國心臟病協會《循環研究》雜誌10月25日刊登的一項新研究說,空氣汙染能傷害健康年輕人的血管,這有助於解釋為什麽空氣汙染可能會引發心血管疾病。

由於受地理條件等影響,美國猶他州普羅沃市會周期性出現相對嚴重的空氣汙染,曾被評為美國空氣汙染最嚴重的十大城市之一。從2013年開始,研究人員連續3個冬季抽取普羅沃市72名健康成年人的血樣進行評估,這些人都不吸煙,參加研究時的平均年齡為23歲。

血樣分析結果顯示,每當空氣中直徑小於2.5微米的細顆粒物(PM 2.5)濃度上升時,這些年輕人血樣中的心血管疾病標誌物水平也會出現異常變化。例如,血樣中顯示,血管細胞傷害與死亡情況的微粒數量顯著增加,抑制血管生長與預示血管炎癥的蛋白水平也同樣增加。

參與研究的美國路易斯維爾大學教授阿魯尼·巴特納格爾說,這些發現表明,空氣汙染引發高血壓、心臟病及中風的情況可能比先前認為的更普遍,而且發生在比先前認為更早期的年齡階段。

巴特納格爾說:“雖然我們已經知道空氣汙染可能在高風險易感人群中引起心臟病發作或中風,但這項發現顯示,空氣汙染甚至也能影響看似健康的人群,這表明我們所有人都應關註空氣汙染,而不僅僅是病人或老年人。”

10月24日,歐洲研究人員在《歐洲心臟病學雜誌》上報告說,長期生活在空氣汙染嚴重城市中的人,患高血壓的風險將顯著升高。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0532

聯合國報告:空氣汙染致每年60萬名五歲以下兒童死亡

“空氣汙染是造成每年全球約60萬名五歲以下兒童死亡的一個主要原因,並且每天對數億兒童及他們的未來造成威脅。”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執行主任安東尼·雷克(Anthony Lake)表示,“汙染物不僅對兒童正在發育的肺部造成損害,還可能侵入血腦障壁,永久性損傷兒童正在發育的腦部,從而影響他們的未來。空氣汙染給社會所造成的後果是不容忽視的。”

2016年10月31日,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在最新的《為兒童凈化空氣》報告中指出,全球3億兒童,即大約每七名中便有一名兒童生活在戶外空氣汙染最嚴重的地區,這些地區的空氣汙染水平高出了國際標準的6倍或者以上。

上述報告借助衛星圖像技術首次呈現了正在遭受戶外空氣汙染兒童人口的數量及他們在全球的分布,他們所在地區的空氣汙染水平超出了世界衛生組織規定的國際標準。

南亞成重災區

根據衛星圖像證實,全球約有20億兒童生活在戶外空氣汙染水平高出世衛組織規定的空氣質量標準的地區,這些地區的空氣汙染是由機動車排放、對化石燃料的過度使用、粉塵和垃圾焚燒造成的。

其中,南亞有6.2億兒童生活在戶外空氣汙染超標地區,居世界首位;非洲僅次於南亞,生活在戶外空氣汙染超標地區的兒童達到了5.2億人。東亞和太平洋地區有4.5億兒童生活在戶外空氣汙染超標地區。

同時,研究探究了室內汙染的嚴重影響。室內汙染通常由用於做飯和取暖的煤炭和木柴等燃料燃燒引起,主要受其影響的是農村地區低收入家庭的兒童。

而戶外和室內空氣汙染與肺炎和其他呼吸道疾病有直接聯系,這些疾病是造成近十分之一五歲以下兒童死亡的罪魁禍首,空氣汙染也因此成為影響兒童健康的首要危險因素之一。

具體而言,兒童的肺部、腦部以及免疫系統仍處於發育階段,他們的呼吸道更容易被滲透,因此他們比成人更容易受到室內和室外空氣汙染的影響。此外,幼兒呼吸也比成人要快,與他們自身的體重相比,幼兒吸入的空氣更多。最弱勢的兒童在空氣汙染所導致的疾病面前處境最為不利,因為他們的健康狀況在很大程度上本已不佳,又無法享有完善的醫療服務。

盡量避免兒童暴露在汙染的空氣中

此次,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呼籲采取以下4項措施來保護兒童免受空氣汙染的影響:第一,減少汙染:為了增強兒童的安全和健康狀況,所有國家應努力達到世界衛生組織的國際空氣質量標準。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各國政府應采取如減少使用化石燃料、投資於增加能效和可再生能源等措施。

第二,改善兒童衛生保健服務:投資於全面的兒童衛生保健服務,包括免疫接種活動、提高認知、改善社區管理、使更多的肺炎(五歲以下兒童的主要殺手之一)患者就診,從而改善兒童對空氣汙染的抵抗能力,提高兒童患病後以及受到影響後的康複能力。

第三,盡量避免兒童暴露在汙染的空氣中:工廠等汙染源不應靠近學校和遊樂場所。改善垃圾管理可減少社區內的垃圾焚燒量。更清潔的廚竈有助於改善室內空氣質量。從整體上減輕空氣汙染有助於降低兒童暴露在空氣汙染中的風險。

第四,監測空氣汙染:改善監測力度已被證實有助於降低兒童、青年人、家庭和社區在汙染空氣中的暴露度,使他們更清楚地認識到汙染的成因,並倡導行為的改變以使空氣更安全。

聯合國兒童基金會駐華代表花楠(Rana Flowers)則認為,減少戶外空氣汙染是一項需要長期努力的目標,可以通過立即采取行動來實現。

這些行動包括使用清潔能源、確保良好的通風、建造節能的住宅和學校、在所有室內場所禁煙。花楠表示,家長也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改善兒童對空氣汙染的抵抗能力,以降低患上因空氣汙染所引致的疾病的風險。具體措施包括,減少孩子暴露在煙草環境中、避免營養不良、對6個月以下的嬰兒進行純母乳餵養。擴大肺炎疫苗的接種覆蓋、提供適當的治療以減少肺炎的發病率也是挽救幼兒生命的關鍵措施。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1458

聯合國兒基會:每年60萬5歲以下兒童因空氣汙染死亡

據聯合國網站消息,聯合國兒童基金會31日發表的一份報告稱,世界七分之一的兒童、相當於3億人生活在室外空氣嚴重受到汙染的地區,當地的空氣汙染水平超過世界衛生組織建議質量標準的6倍以上。

兒基會發表的報告題為《為兒童清潔空氣》,使用衛星圖像首次展示了有多少兒童暴露在超過世界衛生組織規定標準的室外汙染之中,並標示出他們生活在地球的什麽地方。

報告指出,空氣汙染是導致每年60萬五歲以下兒童死亡的主要原因。新華社報道稱,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執行主任安東尼·萊克表示,對正在發育中的兒童來說,空氣汙染不僅會危害肺的健康,還能跨越血腦屏障,最終對兒童大腦造成永久性傷害。

根據報告,南亞居住在汙染地區的兒童的數量最多,達6億2000萬人,非洲其次,有5億2000萬人。東亞和太平洋地區共有4億5000萬名兒童生活在汙染超過世衛組織標準的地區。

本月7日-18日,摩洛哥馬拉喀什將召開聯合國氣侯變化公約第22次締約國大會,中國政府將派出由80多位各有關部門的代表組織代表團參會,談判幾十個議題。

此次氣侯大會是《巴黎協定》生效後的第一次締約國大會,主要談判落實《巴黎協定》規定的各項任務,提出規劃安排,督促各國落實2020年前應對氣侯變化承諾,特別是發達國家為發展中國家提供每年1000億美元資金的落實情況以及各國落實國家自主貢獻的行動情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1655

英國一公司計劃在中國賣罐裝空氣:660元一罐!

據紐約時報報道,近日英國公司Aethaer就準備將罐裝空氣作為一種奢侈品,在中國這樣迅速成長起來的市場上推行。這家公司以97美元(約合人民幣660元)的價格,銷售每瓶580毫升的威爾士空氣,為顧客帶來“清晨露水般的感受”。

圖片來源:Aethaer官方網站

該公司28歲的創始人里奧·德瓦茲說,他希望顧客會認為他的商品具有收藏價值,就如同“一位藝術家的雕塑作品或者限量版繪畫”。“潔凈的空氣實際上是非常珍貴的商品”,他說。

罐裝空氣雖然缺乏實用性,但卻是一直讓人們熱議的話題。這個概念並不能真正改變當地的空氣環境——一個人每秒鐘至少需要吸入8到10瓶空氣。但在霧霾嚴重的地方,人們還是對罐裝空氣趨之若鶩。

澳大利亞的空氣公司Green and Clean就計劃從12月起,每月水運4萬罐空氣到中國,並在今後逐步發展至印度、馬來西亞、智利和中東地區。

一些人將瓶裝空氣作為一種好玩的禮物。其他人則買來自己吸,他們認為這能在空氣質量很糟糕的時候,讓自己感到振奮。“它讓我覺得肺部很幹凈清爽,”37歲的潘力(音)說。他在北京的一家科技初創企業工作,每個月要買六瓶左右的空氣。“這種感覺可能只是我的想象,但我什麽都願意嘗試。”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1772

東北多地空氣汙染“爆表” 有城市遲遲不啟動預警

環境保護部6日晚透露,近期,我國東北、華北和華東地區多地相繼出現重汙染天氣,東北地區多個城市“爆表”,但有些城市遲遲不啟動應急預警。

近日,受大範圍靜穩、大霧天氣的影響,氣象條件不利於大氣汙染物擴散,我國東北、華北和華東地區多地相繼出現重汙染天氣,在京津冀區域重汙染天氣尚未消退的同時,東北地區重汙染天氣今年又卷土重來,從哈爾濱開始,沿哈大線一路向西南偏南方向傳輸,直至山東半島、江蘇和安徽北部,波及6個省30多個城市,跨越1600多公里,多個城市“爆表”,汙染程度之重、影響範圍之廣為歷年少有。

環保部介紹,11月2日起,該部相繼派出12個督查組持續在北京、天津、河北、山東、黑龍江、吉林、遼寧、江蘇等省市的重點地區開展督查。現場檢查發現,各地普遍存在重汙染天氣預測預報能力不足、響應級別偏低。

有督查組稱,哈爾濱市嚴重汙染持續26個小時,空氣質量指數(AQI)達到500持續14個小時,但按照哈爾濱市的預警分級標準,僅啟動了藍色預警;大慶市實際重度和嚴重汙染持續37個小時,其中AQI達到500持續24個小時,應啟動紅色預警。但大慶市僅預測到一天重汙染,實際啟動了橙色預警;內蒙古通遼市近2天AQI指數持續達到500,在環境保護部及自治區環保廳督促下,才啟動藍色預警。

環保部介紹,督查還發現,一些城市重汙染天氣應急預案不完善。大慶市對重點大氣排汙企業的重汙染天氣應急響應工作沒有強制性或約束性要求,重點排汙企業也沒有按照預案要求制定配套的重汙染天氣應急響應實施方案,應急響應措施的針對性和可操作性不強。吉林省本級及多個市州未按要求對重汙染天氣應急預案進行修訂,應急響應啟動條件偏高。

此外,企業排放問題仍較突出。環保部介紹,黑龍江省是全國唯一大型燃煤電廠沒有安裝脫硝設施的省份,省內各城市熱電聯產機組熱力管網覆蓋的地區仍存在大量燃煤小鍋爐。東北三省獨立的采暖燃煤鍋爐基本沒有安裝脫硝設施,在一些中小城市甚至連脫硫設施也沒有安裝,超標問題突出。吉林省現場檢查的10家企業中有8家企業存在環境問題;遼寧省沈陽市熱源廠在線監控數據顯示超標排放;山東聊城、江蘇徐州面源汙染管控不到位情況較為普遍。

據《第一財經日報》記者了解,為切實分析此次重汙染成因,摸清來源,研究提出下一步防控建議,環境保護部6日組織召開了會商會議。

中國環境監測總站大氣室主任宮正宇研究員表示,這麽大範圍同時發生重汙染天氣,主要原因還是大氣汙染物排放量過大,這是內在原因,而不利的氣象條件是重要誘因。

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研究員柴發合介紹,東北地區冬季發生的大範圍極重汙染天氣過程,已經連續出現了4年。此次東北、華東地區大範圍的汙染過程,始於11月3-4日黑龍江省哈爾濱、綏化和大慶一帶,重汙染主要源於當地冬季燃煤采暖和生物質燃燒排放,這是導致區域性大範圍重汙染的“元兇”。

5日下午,受東北方向氣流影響,汙染氣團向西南偏南方向持續傳輸,經長春、沈陽至大連一線,跨過渤海灣到達山東半島,並在6日上午影響到江蘇和安徽北部地區。汙染氣團的長距離傳輸,疊加本地的燃煤、工業和機動車排放貢獻,是吉林、遼寧、山東、江蘇和安徽等地多個城市出現重度甚至嚴重汙染的原因,部分城市PM2.5濃度受汙染氣團傳輸的影響可能高達30-50%。

對京津冀地區本次重汙染過程的分析表明,有機組分和硝酸鹽仍是本次過程中PM2.5的主要組分,工業和機動車排放是此次重汙染的主要來源。但隨著各地逐漸啟用燃煤采暖設施,在夜間近地面的高濕環境下,硫酸鹽的二次轉化加劇,對PM2.5的貢獻有所加大。

針對此次重汙染天氣應對過程中暴露出的一些突出問題,柴發合認為,今後大氣汙染治理應著力提高冬季防控措施的針對性,提高冬季汙染治理措施的針對性,特別要關註居民燃煤散燒、供暖設施起爐過程、稭稈露天焚燒等汙染防控。

柴發合說,目前,環保部針對京津冀地區已采取了三大措施:燃煤電廠全部實現超低排放、重汙染工業企業錯峰生產和持續推進能源結構調整(特別是大規模用電和天然氣替代散煤),以確保北京及周邊城市不會出現極重汙染“爆表”現象。但其他地區缺乏重大減排措施支撐,在極端不利氣象條件下,若不提前采取更加有力的應急管控措施,仍有出現“爆表”的可能。

柴發合認為,應強化區域大氣汙染聯防聯控,加快完善相關法律法規,現在的《大氣汙染防治法》僅明確了政府對本行政區域環境空氣質量負責,但未規定其導致的區域性大氣汙染責任。對這種情況要有法律條款,有問責的要求。同時,建立區域性的大氣環境管理機構,完善聯防聯控工作機制,厘清各地相互影響,切實落實責任,才能有效應對區域性重汙染天氣。

“還要盡快完善重汙染天氣應急預案。”柴發合說,應以保障公眾健康為根本目標,降低重汙染天氣預警啟動門檻,提升預測預報能力,完善應急預案,提高措施的可行性和針對性,做到應急措施的有效減排。如遇到極重汙染天氣,要立即啟動有效的管控措施,切實將汙染峰值削減下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2590

蘋果公布iPhone意外關機原因:電池元件在空氣中暴露過久

蘋果公司官網對外公開iPhone意外關機調查進度,並公開了出現此問題的原因。在這份公告中,蘋果公司稱,少數於2015年9月到10月期間生產的iPhone 6s中,某項電池元件被裝進電池包之前在受控環境空氣中暴露時間過長,使電池電量消耗速度快於正常水平,導致意外關機。

關於意外關機原因,目前只有這一種官方解釋。蘋果稱,“經過深入調查,我們尚未發現其它原因。我們將繼續關註和分析顧客的報告。”蘋果同時強調,這並不會引起安全問題。

在11月21日,蘋果已經發布維修計劃,凡在2015年9至10月之間生產,序列號符合要求的iPhone 6s,可以到蘋果官方授權的售後機構免費更換電池,並在今日放出了序列號查詢工具。

近段時間有不少消費者反映,部分iPhone 6s手機在仍有50%-60%電量的情況下自動關機,系統升級後自動關機情況仍存在,在環境較冷甚至室溫環境下均出現自動關機的情況,自動關機後不連接充電器無法開機等現象。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5906

首個空氣凈化器環標公布 除霧霾管不管用關鍵看產品

許多消費者會發現,買來的空氣凈化器不僅噪聲大,空氣凈化的效果也不好,家里該什麽味還是什麽味,甲醛味道更是去不掉。

甚至有人開始懷疑空氣凈化器沒什麽用處,最多是買個安心。

這背後是因為空氣凈化器一直沒有權威、規範的標準。《第一財經日報》記者12月13日從環境保護部了解到,我國首個空氣凈化器環境標誌產品標準已經出臺。

該標準不僅明確了不同大小的房間所用的空氣凈化器產品去除PM2.5、甲醛等有機揮發物的最大凈化指標、噪聲等要求,還首次規定了靜音狀態下產品的凈化指標要求。

在當日環境保護部環境發展中心召開的中國環境標誌空氣凈化器標準發布及推廣試用啟動儀式上,有關專家對記者表示,這一空氣凈化器環境標誌產品標準的出臺不僅能引導行業綠色生產,也能為消費者選擇合適的綠色環保空氣凈化器產品提供指導。

專家稱,近年來,我國環境問題日趨嚴峻,PM2.5、臭氧、氮氧化物和硫氧化物的汙染水平居高不下,導致全國許多城市的持續霧霾。而室內空氣汙染對人的健康影響也不容忽視,大量人工複合材料用於家裝材料、家具和室內物品,其中會釋放甲醛、甲苯等揮發性有機化合物也危害著人體健康。

專家介紹,空氣凈化器行業是一個相對年輕的行業,然而,凈化技術種類繁多,市場火爆的同時,也存在很多的問題。經相關權威部門檢測,很多產品所謂的凈化效能均達不到所宣傳的高性能。空氣凈化器的實際效果與所宣傳的不符,這嚴重影響了消費者對空氣凈化器產品的信心,甚至有消費者對凈化器的產品產生懷疑。

“根據實驗數據顯示,空氣凈化器對去除室內汙染物具有明顯的效果,關鍵是消費者要根據自身的需求選對產品。”專家說。

據本報記者了解,此次制訂的空氣凈化器產品環境標誌標準,從產品設計、生產、使用、到最終的廢棄和回收全生命周期進行控制,該標準除了在生產過程中要求企業在原材料選擇上必須符合電子電氣產品汙染控制要求外,還要求產品在使用過程中去除細顆粒物(PM2.5)的凈化能效不小於5.0立方米/千瓦時,去除甲醛或甲苯的凈化能效不小於1.0立方米/千瓦時。

該標準還明確了根據不同房間的適用面積,來確定對PM2.5、甲醛或甲苯等室內空氣中主要汙染物的潔凈空氣量(CADR)的指標要求。

專家表示,此次發布實施的空氣凈化器產品環境標誌標準將能夠最大程度幫助消費者選擇適合的空氣凈化器產品,以解決室內環境汙染問題,並促進和規範空氣凈化器市場健康發展。

霧霾中的北京城。攝影/章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7631

灰霾面積擴至188萬平方公里 42城空氣嚴重汙染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21日晚從環保部獲悉,監測數據顯示,12月20日,全國空氣質量日均值達到重度及以上汙染的城市共有90個(比19日減少了18個),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共54個(比19日減少了10個),占總數的60%。

其中,全國達到嚴重汙染的城市共42個(比19日減少了1個),京津冀及周邊地區35個(比19日減少了2個),占總數的83%。石家莊市PM2.5日均值最高,達到614微克/立方米,空氣質量為嚴重汙染。北京市PM2.5日均濃度為376微克/立方米,空氣質量為嚴重汙染。

12月20日,我國中東部出現大面積灰霾,遙感監測數據顯示灰霾面積為188萬平方公里,其中,重霾面積為92萬平方公里,占灰霾面積比例的49%。截至12月21日15時,全國空氣質量小時濃度達到重度及以上汙染城市共50個,嚴重汙染的城市共11個。其中,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共40個城市達到重度及以上汙染,嚴重汙染城市達到10個。

截至12月21日15時,北京、天津、石家莊等28個城市均維持重汙染天氣紅色預警;三門峽、駐馬店、周口等20個城市均維持重汙染天氣橙色預警。各地繼續組織落實各項預警應急措施,共同應對重汙染天氣過程。根據最新的環境空氣質量形勢預報結果,12月 22日,受冷空氣影響,擴散條件好轉,汙染形勢自北向南逐步緩解。北京市全天空氣質量以輕至中度汙染為主。

環保部介紹,北京市對全市紅色預警的1200余家企業應急措施落實情況進行檢查,被檢查企業均按要求落實了減排措施;繼續加強機動車單雙號限行管理、禁限車輛查控、交通宣傳引導等措施。

天津市對汙染較重區域進行地毯式檢查,派出6個執法組分不同方向檢查停限產企業的減產措施執行情況,市環保局利用自動監控系統加強對高架源監管,實時監控排放數據,並每隔2小時發布排放情況。

山西省進一步加大工業企業的減排措施力度,重點工業企業減排效果明顯;臨汾市12月20日新增200輛純電動公交上崗服務,目前臨汾市公共交通的24條線路423臺公交全部更換為純電動公交車。

河北省唐山市在原有紅色預警應急措施基礎上,要求自12月18日18時起,全市所有鋼鐵企業大氣汙染物排放量最大的生產環節——燒結機(含豎爐)停產,承擔居民供暖任務的鋼鐵企業和相應的燒結機(含豎爐)除外。

河南省12月19日晚召開重汙染天氣應急應對會議,決定從12月20日零時到12月22日24時在全省範圍內開展“重汙染天氣應對72小時統一集中行動”,重點圍繞督查企業停限產、工地停工、機動車違規上路、企業違法排汙、僵屍企業濫竽充數等行為。

據悉,環境保護部派出的16個督查組,繼續就各地重汙染天氣應對措施落實情況開展督查。

督查中發現,河北省唐山燕山鋼鐵有限公司、河北榮信鋼鐵有限公司、遷安軋一鋼鐵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唐山不銹鋼有限責任公司、唐山興隆鋼鐵有限公司、唐山港陸鋼鐵有限公司等6家公司燒結機、豎爐未按要求停產減排。尤其是河北鑫達鋼鐵有限公司、遷安市九江線材有限責任公司、河北津西正達鋼鐵有限公司等企業惡意應付檢查,在督查組離開現場後,重新開啟燒結機、豎爐。

山東省菏澤中聯水泥有限公司未按《菏澤市重汙染天氣應急預案》要求該企業停止生產,12月17日菏澤市重汙染天氣應急Ⅰ級響應啟動後,直到18日上午才停止生產,並用虛假生產臺賬應對檢查。菏澤金盛熱力有限公司自12月17日8點啟動I級響應至12月19日下午5時,該企業一直未能將停限產措施落實到位。

河南省鶴壁瑞洲紙業、浚縣生物發電有限公司、鶴壁市鴻飛碳素有限公司、濮陽同力水泥有限公司、天邦石油化工有限公司、孟州市正大皮毛有限責任公司等6家企業未落實減排措施,用電量不降反升,增加汙染物排放量。沁陽市永威安防公司12月16日至18日二氧化硫不能穩定達標排放,個別時段小時均值高達1700mg/Nm3左右。

山西省晉中市山西左權鑫源電力有限責任公司、山西安泰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山西宏安焦化科技有限公司、山西新泰鋼鐵有限公司、山西聚源煤化有限公司、山西太谷恒達煤氣化有限公司等6家企業部分時段汙染物超標排放。

環保部介紹,北京市12月20日共處罰建築垃圾、渣土等貨運車違法行為568起,發現違反單雙號行駛行為8萬起、違反國Ⅰ國Ⅱ輕型汽油車禁行行為1.1萬起,違法數量比19日分別下降38%、下降6%、下降8%。督查中發現,一些從事農產品運輸的外埠車輛普遍為重型柴油貨車,這些車輛存在使用強度大、車況差、超標排放嚴重的情況。天津市共查處機動車違反重汙染天氣尾號單雙號限行交通違法行為9557起,其中,大型貨車違反重汙染天氣限行交通違法行為670起,違法數量比18日分別下降了35%和14%。

據悉,環境保護部各督查組針對上述問題,已督促地方政府及相關部門依法嚴肅處理,盡快落實整改要求。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8547

環保部:近四年京津冀區域13個城市空氣質量總體改善

環境保護部1月4日晚向媒體通報稱,從近四年京津冀區域13個城市PM2.5日均濃度來看,該地區空氣質量總體改善,區域重汙染天數大幅減少,優良天數比例明顯上升。

環保部當晚通報了全國及部分地區空氣質量變化情況。從2015、2016年全國31個省(區、市)PM2.5日均值濃度來看,空氣質量總體向好,重度及以上汙染天數占比減少,優良天數比例明顯上升。從區域分布看,京津冀及周邊地區空氣質量相對較差,呈現區域性特征。從時間分布來看,3-10月份空氣質量較好,重汙染天氣主要發生在冬季。

監測數據顯示,2016年,全國PM2.5平均濃度為47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6%。平均優良天數比例為78.8%,同比上升2.1個百分點。

環保部表示,從近四年京津冀區域13個城市PM2.5日均濃度來看,該地區空氣質量總體改善,區域重汙染天數大幅減少,優良天數比例明顯上升,夏季空氣質量改善顯著。尤其2016年8月下旬至9月上旬全區域空氣質量以優良為主。

從區域分布看,汙染濃度呈現北低南高的態勢,秦皇島、承德、張家口空氣質量總體優於南部地區。從季節分布來看,冬季供暖季開始汙染嚴重,重汙染天氣頻發。

2016年,京津冀區域PM2.5平均濃度為71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7.8%,與2013年相比下降33.0%,其中北京市PM2.5平均濃度為73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9.9%,與2013年相比下降18.0%。京津冀區域平均優良天數比例為56.8%,同比上升4.3個百分點,其中北京市平均優良天數比例為54.1%,同比上升3.1個百分點。

從近四年長三角區域25個城市PM2.5日均濃度來看,該地區空氣質量優於京津冀區域,重度及以上汙染天數顯著減少,優良天數比例明顯上升。從區域分布看,汙染濃度呈現北高南低的態勢。從季節分布來看,6-10月份全區域空氣質量以優良為主,重度及以上汙染主要集中在冬季。

監測數據顯示,2016年,長三角區域PM2.5平均濃度為46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3.2%,與2013年相比下降31.3%,其中上海市PM2.5平均濃度為45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5.1%,與2013年相比下降27.4%。該區域平均優良天數比例為76.1%,同比上升4.0個百分點,其中上海市平均優良天數比例為75.4%,同比上升5.2個百分點(圖7-圖10)。

國家衛星氣象中心4日晚發布消息稱,北京等地繼續維持重度霾天氣。4日下午13:40時,FY-3B極軌衛星監測結合14:00時地面監測PM2.5濃度結果顯示:在無雲和少雲覆蓋區域,北京、河北東部、山西中北部、山東東部和中南部、陜西北部和內蒙古中部有輕到重度霾天氣。

其中,北京和河北東部繼續維持重度霾天氣。河北中南部、河南、山東大部、山西南部、陜西中南部等地面監測的霾區上空有雲覆蓋,影響衛星對近地面霾天氣的判識。經估算,FY-3B極軌衛星觀測到無雲區域的可視霾區面積約大於15萬平方公里。

FY-3B極軌氣象衛星監測圖像2017年01月04日1340(北京時)和1400(北京時)地面監測PM2.5濃度

全國霾區預報圖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074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