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新興板明年推 迎科網股回歸 阿里百度可上市 與港交所「客路」不同
1 :
GS(14)@2015-12-26 11:03:05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51226/news/ea_eaa1.htm
【明報專訊】繼周三(23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明確要設立上交所戰略新興板後,昨日中證監副主席方星海於國新辦記者會上亦進一步表示,戰略新興板明年一定要推。雖然目前未知具體成立時間及申請標準等,但方星海已明言戰略新興板要為境外上市中概股解決回歸問題,市場亦傳正進行美國退市的內地科網股奇虎360及京東旗下京東金融已準備上板。
明報記者 陳子凌
有內地金融學者更稱,只要回歸通道打開,像阿里巴巴、百度這類企業,很有可能回國內上市。
中證監:為美上市大型科企創造條件
據國務院常務會議要求,建立上交所戰略新興板,依法推動特殊股權結構類創業企業在境內上市,是明年資本市場5項重要工作之一,方星海昨日進一步解釋,戰略新興板主要為境內各類創新創業、新興產業的企業服務,亦針對一些境外企業或者有特殊股權結構,例如VIE結構(即以離岸公司持有內地業務)的企業回到境內上市。
方星海又說,目前戰略新興板的具體標準和制度安排還在研究過程中,又認為「很少國家的大型、有影響力的科技型企業是以海外作為主上市地」,故要創造條件讓VIE結構(以離岸註冊公司持有內地的業務)的公司,回到內地可以立即能上市,而且中證監的長遠目標是,這些具影響力企業會把中國作為主要上市地。
武漢科技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所長董登新便認為,戰略新興板是中概股回歸通道,令有影響力的科技企業,例如百度、阿里巴巴等有機會回歸。而且這些企業優質,市場關注度又非常高,一旦回歸A股將受到投資者追捧,再者,戰略新興板申請資格不會只重收益,還更多考慮市值、現金流、總資產等其他非盈利指標,故對這些企業回歸會有一定吸引力。
深港通及QDII2明年齊出台
北京理工大學經濟系教授胡星斗則指出,戰略新興板不會對香港IPO構成威脅,因為香港已經放棄研究同股不同權,因此不會出現「搶生意」問題。
其實今年以來已經有多隻中概股私有化退市,但回歸辦法暫時只能靠借殼A股,像光控(0165)旗下的分眾傳媒便剛於本月實現借殼深圳上市的七喜控股,成為海歸第一股,且回歸後首日便升停牌;另一中概股巨人網絡亦準備借殼。若日後戰略新興板推出,則回歸將更簡單直接,有指剛剛公布美國退市方案的內地科網公司奇虎360,便考慮申請戰略新興板,京東旗下的互聯網金融公司京東金融,也被指打算2017年於戰略新興板上市。
另外,除了戰略新興板,方星海昨日還表示,深港通明年應該會推出,而按照人民幣加入SDR的要求和官方承諾,QDII2(合格境內個人投資者)明年推出是符合需要的。
Uber投降 中國業務讓滴滴 外資科網難敵地頭蟲
1 :
GS(14)@2016-08-07 09:32:29【明報專訊】中國召車軟件龍頭滴滴出行上周公布收購Uber(優步)在中國的全部資產,一統天下。Uber擁有很多優勢,包括龐大人脈和銀彈,但始終無法擺脫滴滴出行的進逼,每年以10億美元的速度在內地狂燒銀紙,向司機及乘客提供補貼,最終還是要將中國業務拱手相讓。連實力強勁的企業也在中國鎩羽而歸,其他初創企業應否步Uber後塵進軍中國?
明報記者 黃展翹
北京風投公司策源創投的合資伙伴Richard Chen稱,商戶要向中國引入一些無法讓對手複製的產品,例如有趣的硬件或軟件服務。像Uber這種基於勞力的召車生意,就難於與其他對手競爭。
京創投伙伴:外資宜引入無法複製產品
在上海經營語言學習網站italki的美籍商人Kevin Chen稱,內地的企業競爭是沒有理智的,「每人都視中國為戰略市場,願投放驚人資金換取主導市場的地位」。
總部位於上海的食品配送服務「外賣超人」的聯合創辦人Lucas Englehardt稱,外國企業在中國市場失利,往往因為它們的應變速度不夠快。他說,以往外資企業往往可以利用銀彈拖垮內地的競爭對手,但中國的競爭對手現在也有大量融資渠道,甚至比外資有更多資金應付割喉戰,滴滴出行併吞Uber的中國業務就是最好的例子。
內企融資能力不遜外資 銀彈失效
路透引述知情人士稱,蘋果今年5月宣布向滴滴出行投資10億美元,是Uber決定向滴滴出讓中國業務的主因。滴滴多次募資後持有過百億美元現金,令Uber為內地業務融資的困難度大增。
Englehardt在內地亦遇到燒銀紙的困局,雖然其背後有德國資金支持,但「外賣超人」已凍結其營銷支出增長,盼對手的燒錢速度比投資者「填氹」的速度快。
貨運初創公司FlexPort的行政總裁Ryan Petersen稱:「要在中國賺錢,就要協助中國企業,而不是與它們競爭。」這家總部位於三藩市的公司,主要向船公司銷售物流服務軟件,目前在香港的分部已取得盈利,並即將在深圳設立分部,而該公司最大的客戶是中國人。
美創企:協助內企 非與它們競爭
Petersen稱,不少美國企業以為自己的產品在美國成功,就可以在中國這巨大的市場發展。不過他指出,要在內地擴張業務,必須與內地企業增強聯繫,當前很多科技企業都低估了進入中國市場的障礙。
Uber最終亦決定以合作取代競爭,將所有中國業務售予滴滴出行,換取滴滴的20%股份,以另一形式立足中國。雙方合併後將獨霸內地召車市場(圖1)。
Inc雜誌分析指出,只要不是網絡媒體初創公司,外資企業在中國仍不乏發展空間。內地目前已有龐大的本土互聯網經濟,雖然沒有facebook,卻有微信;沒有Google,卻有百度;沒有亞馬遜,卻有阿里巴巴。這些中國科技巨擘已有龐大的客戶基礎,比外資企業更能駕馭政府的信息監管要求。
有在中國投資的商家表示,專注發展軟件的高科技公司,以至提供高質素消費品的商戶,在內地亦前景不俗。
[企業地球村]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0147&issue=20160807
美國科網巨企內地難搵食
1 :
GS(14)@2016-08-16 06:24:20【本報訊】美國互聯網Call車巨頭Uber進入中國經營兩年,最終仍須與「地頭蟲」滴滴出行合併,或再一次反映內地重視「國產化」公司,加上網絡防火牆阻截訊息流通,令雄霸全球的美國科網巨頭亦難以在中國經營。中國龐大的網民一直是美國科網公司希望吸納的對象。早年電腦即時通訊軟件ICQ及微軟發佈MSN Messenger,吸納大批網民使用,不過其後騰訊(700)推出類似ICQ的QQ,以本地化功能及特權服務逐步取得內地用戶及收入,在智能手機時代,再推出微信,結果成功「砌低」微軟,MSN Messenger於2014年10月結束服務。至於美國兩大互聯網公司Google及facebook,進入中國都有困難,皆因中國的網絡防火牆要求公司將官方敏感詞的內容刪走,Google以「不作惡」為由退出中國市場,至今仍未正式重返中國。至於facebook創辦人兼行政總裁朱克伯格多次到訪中國,但至今仍無法獲「放行」。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0816/19737947
財經評論:科網業「洪謊之力」
1 :
GS(14)@2016-08-17 07:57:01早前友人到福建探親回來後,驚嘆科網業發展之快。他在麥當勞看見一個「外賣仔」,衝進店內拿到食物後,再九秒九返回電單車上。他晚上宵夜時專誠試一試,不到半小時已送到,算是方便快捷,「咁當然係食番麥記啦,其他嗰啲你敢試咩?」一句說話道出消費者信心問題。中國科網行業發展已用上「洪荒之力」,科網公司不斷嘗試在現實生活內,套用網絡技術,亦即是在傳統行業內「爭飯食」。由購物到電召的士,傳統行業市場逐步被蠶食,同一範疇內的科網企業,亦不斷燒錢及兼併同業。局外人看在眼裏,在不斷創新之下,仍擺脫不到如石器時代般原始、野蠻的發展模式。科網巨頭紛紛宣稱透過在網上平台,可讓消費者在貨比三家及監察下,解決過去傳統行業內不少流弊。然而最近中國三大網上外賣網站之一,「百度外賣」被揭發其網站內有黑心食店,其餘兩家「餓了麼」及「美團外賣」,早前同樣曾被揭有食品安全問題。最大問題是部份黑心食店被禁後,只要改名就可借屍還魂,重新在外賣網站內做生意。更甚者他們會付錢予網站,將自己店舖排名提高,令消費者相信這些是良心食店。科網世界內講求互信,因網上有不同方法令自己隱身,最少外賣出問題後,你很難到黑心店家「找晦氣」。假貨、假評價甚至是假商戶,已是中國網絡經濟的沉疴。當資金追捧所謂明星科網公司時,例如有傳百度外賣B輪融資,估值已升至189億元。這些公司要承受「交數」壓力,在行業陷入激烈價格戰時,對造假問題「隻眼開隻眼閉」似乎是生存下來唯一法則;而背後推動的力量,則來自一個個給消費者的謊言。記者:岑梽豪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0817/19739153
手遊CFO跳槽內地科網 傳年薪2000萬
1 :
GS(14)@2016-08-31 08:08:24【明報專訊】早幾年有名80後香港仔,28歲已由萬人仰慕嘅歐資投行,跳槽去一間當時新上市嘅手遊股要職,換嚟成千萬年薪;到手遊退潮,近排再轉工去一間即將上市嘅科網公司,據講今次年薪逼近2000萬!
呢名香港仔得天獨厚,當年畢業無耐就加入咗歐資投行做互聯網行業分析員,食正當年內地科網潮開始興起,直到2012年跳槽去一隻新上市網遊股做CFO,撞正當年手遊股炒到「㷫烚烚」,呢隻網遊股畀人當手遊股咁炒,佢因為人工有一部分係股票,加上人工好高,加加埋埋都有過千萬一年,恨死唔少舊同事。
直到近年呢隻網遊股愈跌愈深,有朋友同小琴講,呢名香港仔終於又再轉工,今次係去一間內地科網股做CFO,聽講佢今次人工再次三級跳,逼近2000萬!小琴都有揭過吓書,發現呢間公司2015年,即係香港仔加入同一年,出現一名年薪超過1900萬人民幣嘅非董事級高層,似乎都有啲可信性。
畀個提示大家,CFO新東家嘅產品係美女「易容」必備,大家諗吓啦!
[小琴密語]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2560&issue=20160831
黃國英:科網無限好 銀行近黃昏
1 :
GS(14)@2016-10-11 07:49:50【明報專訊】投資者很多時都不應過分追求數字上的回報,否則很容易就會得不償失。在投資操作上的過分緊張,很輕易就會墮入紀律的陷阱,一旦不能堅持,就會千年道行一朝喪!只要一個「驚濤裂岸」,投資者就會「折戟沉沙」,留待後人來「磨洗認前朝」了,這種悲哀的浪漫,是所有投資者都不願經歷的。
最近德意志銀行事件給炒作得沸沸揚揚,未幾又復歸平淡。投資者其實應該細心分析,這件事其實是股東的問題,不是行業的問題。受影響是小股東的權益,股價會暴跌,公司會變成不能賺錢的「喪屍銀行」,但這個惡劣的情況卻不會擴散,並不會對大市有結構性的破壞。而且對大市來說,更有激濁揚清的作用。
罰款於蘋果如浪花 於德銀似海嘯
想想看,蘋果和德銀都是面對同樣近似的罰款,當日蘋果面對百多億美元的罰款,只在開市前下跌了3小時,但不旋踵,就已回復金身,自此就再無得見此日的低位!反觀德銀,同樣類似的罰款,但卻給市場「吹」到猶如世界末日,什麼資金鏈斷裂、什麼雷曼重演、什麼世界末日,就有如雨後春筍,馬上席捲全球!兩相對比之下,原來世界早已出現了富可敵國的「怪獸級」公司!區區的波瀾,其實是可以處變不驚的!
現在那些facebook、Google、亞馬遜、騰訊(0700)、阿里巴巴等,其實早已晉身國家級的公司,隨便罰百餘億美元,股價都不會下挫超過5%!而且反彈極其急勁,一個拗腰,又是一條好漢!投資者回首前塵,才驀然驚覺,原來過去是如此大意地忽視了這樣的好東西!如能及早發現這些金剛不壞之身,又哪需去兜兜轉轉?又哪需去尋尋覓覓?只需一注獨贏,就已永世無憂了!
金融沒落 紙醉金迷不堪回首
德銀不過是一隻正在沒落的金融類股份,一個波動,投資者就惶惶不可終日,就以為世界會應聲急停,但若早些認清世界已變,早些「棄暗投明」,就可以「任憑風浪起,穩坐釣魚船」!你有你去驚惶失措,我有我氣定神閒,箇中分別,根本就是有若雲泥了!
銀行早已是一個過氣的商業模式。那些新興的公司,未有盈利支持,銀行就不敢去放貸;到有朝一日出現盈利,這些公司又極速地壯大到富可敵國,根本對銀行的資金不屑一顧!這些微妙的轉變,就判定了長遠的銀行死刑!銀行現在只能靠派息和回購來支撐大局,但這種飲鴆止渴,只能撐一時,不可能撐一世!相信數年之後,市場就會徹底唾棄這些夕陽行業,妄圖想東山再起,實在不設實際。「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只存在於詩人的感觀,卻並不存在於市場的實際,一旦「不信邪」,後果可以很嚴重,投資者不可不察。
油價否極泰來 可再進一步
最近油價否極泰來,和早前的深不見底,實在不可以同日而語。現在看來,應可以再進一步上揚。油價和債價出現互動,若油價持續走強,則債價會趨弱,市場將會憧憬通脹重臨。另一方面,高油價將會令美國人因為石油消費的增加而逼令其他的消費支出減少,因此市場中資金流向就出現了明顯的變化。在香港,就多了投資者去買中石油(0857)和中石化(0386)這一類的資源股;在美國,那些公用股和消費品股等就一沉百踩,正就是油價上升抑制其他類別的消費的同步反映。
生產商因為油價上揚而導致成本趨升,但市場中的氛圍卻未必容許產品價格上調,這樣的惡劣經營環境下,股價不振就變成順理成章。因為好與劣的股票在市場中對冲了,就導致標普指數趑趄不前;資源類的股份有支持,就推動了道指上升;科網股的強勢又對納指起了強大的推動力,因此美國的三大指數各自發展,是有迹可尋的。
現在的市況是偏好但卻不明朗,債券下跌導致板塊間進行輪換,進而令指數間走勢迥異,若不明白其中關係,投資者就很易會目迷五色。投資者若對走勢困惑不解,卻勉強地以一知半解來作出錯誤的判斷而強行入市,恐怕就會身陷險境而不自知了。
(本欄內容乃獲授權輯錄自香港電台普通話台財經節目《e線金融網》)
豐盛金融資產管理董事
[黃國英 財經新視野]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8173&issue=20161011
科網龍頭總部進駐愛爾蘭 就業增加帶動都柏林樓價
1 :
GS(14)@2016-10-28 05:59:29【明報專訊】隨着科技研發中心和製藥企業陸續扎根愛爾蘭,在經濟增長乏力的歐洲,愛爾蘭2016年GDP增長將約4.9%(歐盟執行委員會預測數據),將連續3年蟬聯歐洲經濟發展最快的國家。 萊坊報告稱,2008年金融風暴後愛爾蘭樓價已回升50%,但距離歷史高位仍有35%空間。
明報記者 姚丁鈺
信息科技和製藥科技產業近年在愛爾蘭得到迅速發展,得益於低企業稅率,微軟、Google、facebook等科技公司龍頭均將歐洲總部設於此處。當地高等院校,尤其以醫學製藥聞名,多數主要醫療器械公司及製藥廠亦在愛爾蘭建廠。
上述產業的發展為就業人口提供大量機會,2015年愛爾蘭的外國直接投資(FDI)就超過1000億美元,位列全球第4,僅次於美國、香港和中國,第一太平戴維斯報告顯示,愛爾蘭現時失業率為7年來最低,且市場預計每年將穩定新增43,000個工作崗位。愛爾蘭人口較年輕,20至39歲之間人口佔28%,比例為歐洲最高;另外,愛爾蘭每千人自然出生率為14.9%,高於歐洲平均水平的10.1%,為當地樓市提供長期需求。
樓價較歷史高位低35%
增長的樓市需求卻面臨當地供應不足,萊坊報告顯示,2015年都柏林的新樓供應僅3000個單位,遠低於當年10,000個單位的新需求。隨樓市已由金融海嘯時回升50%,但仍有增長空間,現時樓價仍較高位低35%。不過,地產投資公司IP Global董事Jonathan Gordon表示,英國脫歐公投後,投資者的投資興趣可能受挫。
萊坊2016年都柏林國際投資者報告稱,都柏林樓市是2008年金融海嘯中最大受害者,都柏林住宅價格指數由2007年最高130以上降至2012年近60水平(見圖);汲取2008年的教訓,2015年樓價指數升幅近50%時,愛爾蘭央行出手調控,引入20%首期比例要求並限定借貸額。
政策收緊的情况下,因首置物業的買家多屬實際需求,所以受影響較小。第一太平戴維斯報告稱,首置買家佔新樓買家總數48%,這些買家借貸較少,用現金買樓的比例較高,尤其是其中的年輕人需獲父母資助。另外,首置買家平均年齡較以前大、有一定積蓄,可能是另一原因。
1房單位租務回報平均7.9厘
第一太平戴維斯報告又稱,2015年初政策收緊,令大批投資者於政策實施前趕「尾班車」買樓,令2015年下半年成交明顯下降,樓市增長亦放緩;不過,這卻令租務市場有價格增長壓力,租金錄得9%增長。現時,都柏林1房單位平均出租回報率7.9厘,第一太平戴維斯建議希望收取租務回報的投資者投資1房戶,因為租務回報最高,在管理上較方便。
[環球樓市]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9160&issue=20161028
科網受惠特朗普減稅 憂反移民礙吸引專才
1 :
GS(14)@2016-11-11 08:02:49【明報專訊】共和黨控制參眾兩院,將入主白宮的特朗普擬上任百日內減稅,料將是美國30年來最大規模的稅務修訂,料減稅措施將明年初登場。蘋果、微軟及Google等在海外持有大量現金的科技巨企將顯著受惠。不過特朗普與科網業關係欠佳,未如希拉里般交出清晰科技政策,更經常抨擊科技巨擘,除批評蘋果未與FBI合作,又指IBM將職位轉移海外等。業界亦憂慮反移民政策,不利科網業吸納外國專才。納指昨早段跌約1%。
競選建議海外匯回盈利 稅率降至10%
特朗普競選時建議,若企業從海外向美國匯回盈利,這些現金的稅率將降至10%,相關措施將對科技產業相當有利。撇除金融機構,目前美國企業在海外持有超過1萬億美元現金,在海外持有最多現金的五大企業,分別為蘋果、微軟、Google母公司Alphabet、思科和甲骨文,全部都是科技公司。以蘋果為例,該公司截至9月24日持有的現金和投資金額達到2370億美元,其中2160億美元留在海外,將資金留在海外可避免向美國繳納35%的企業稅。2004年美國總統喬治布殊曾臨時下調稅率,吸引企業將3120億美元匯回美國。
不過除了稅務優惠,特朗普與科網業有頗大分歧,其主張收緊移民和貿易限制,令重視高技術移民,且大部分業務來自海外的科技企業感到威脅。特朗普在競選期間屢把矛頭指向多家科技巨頭,曾呼籲消費者抵制蘋果以私隱為由拒絕協助FBI調查恐怖分子。
(華爾街日報)
[國際金融]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9238&issue=20161111
資金大遷徙 沽科網追銀行
1 :
GS(14)@2016-11-12 05:25:15【明報專訊】特朗普當選後美國股市出現二分局面,銀行股因美國債息抽升,淨息差擴闊而向好,受金融股帶動道指再創新高,能源股板塊上揚。不過選前「押注」希拉里的科技巨頭卻要捱沽,四大科技股「FANG」(facebook、Amazon、Netflix及Google母公司Alphabet)周四跌至少2%,昨早段仍跌1至2%。納斯達克100指數周四跌1.6%,是9月初以來最大單日跌幅。與道指同日升1.2%相比,兩者差距超過兩個百分點,自2001年3月科網泡沫爆破以來最大差距。
憂遭特朗普報復 科技股捱沽
科網股捱沽的原因眾說紛紜,有分析慮憂特朗普收緊美國對外的貿易政策,令業務以海外為主的美國科技巨頭前景蒙上陰霾。也有市場人士憂慮,科網鉅子幾乎全部押注希拉里獲勝,恐遭特朗普報復。亞馬遜創辦人貝索斯旗下的《華盛頓郵報》在選戰期間為希拉里背書,與特朗普爆發罵戰。特朗普指摘貝索斯收購該報是為了避稅,並為他自己和亞馬遜爭取政治影響力,不諱言若當選總統,貝索斯和亞馬遜就有麻煩。
除了與貝索斯關係緊張,蘋果的私隱政策,以至IBM等企業把職位轉移海外,都屢受特朗普抨擊。美銀美林的數據顯示,基金經理的科技股持倉,較歷史均值高出3個標準差,資源股的持倉低於歷史均值1個標準差。
資金換馬,將注意力集中在銀行股和資源股。市場憧憬特朗普撤銷《多德-弗蘭克金融法案》,意味銀行不僅可恢復自營交易,還可直接投資對冲基金,刺激金融類股連日上漲,金融類板塊升至2008年5月以來高位。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2531&issue=20161112
財金冒險號:特朗普非科網剋星
1 :
GS(14)@2016-11-17 11:15:25特朗普當選僅一周,市場已經唔怕呢隻「黑天鵝」,反而炒特朗普概念股,暫時以資源、銀行之類舊經濟股最吃香,科網為首嘅新經濟股就捱沽。通脹預期升、加息呼聲升、計劃放寬銀行業監管,無疑利好銀行股,跟炒美國銀行股無妨,滙控(005)、渣打(2888)卻博唔過,佢哋唔被美國佬告已經偷笑,何況英國銀行隨時又藉脫歐及意大利下月公投等風險向下炒。至於科網股,係咪真係會被特朗普剋死?加州係民主黨票倉,全個矽谷都唔妥特朗普。對於競選時嘅佢,敵人嘅朋友都係敵人,所以毫不客氣地批評矽谷,到處辣火頭。當選後,再無敵我之分。商人特朗普從政,一定明白商場上無永遠的敵人,政治上都係。正如佢競選時抨擊聯儲局主席耶倫,只因大姐係奧巴馬提名,上任後未必炒佢魷魚。特朗普上任後大把嘢做,邊得閒針對科網公司?按照市場趨勢,科網股其實係贏家。債息升,利率快要跟住上,科網巨企都揸住大把現金,加息起碼會多少少利息收入。咁點解科網股要跌?無非獲利回吐。近幾年科網領導大市,既然市場轉炒低殘嘅銀行、資源股,就先從升得最勁嘅科網股抽資。特朗普明年1月上台後,市場對佢嘅政策憧憬好快會冷卻,對時sector rotation完成,科網股可望回復強勢。笑笑生
mailto:
[email protected]本欄逢周四刊出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1117/19836038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