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後港最大型科網新股 美圖擬集資55億
1 :
GS(14)@2016-11-29 07:22:39【明報專訊】科網股在深港通憧憬下表現不俗,以修圖應用程式「美圖秀秀」聲名大噪的移動互聯網企業美圖食正熱潮,今日展開路演,擬集資最多7.1億美元(約55億元),12月15日上市。這將是繼2007年阿里巴巴之後本港最大一宗科技新股,市場認為若美圖成功掛牌,或促使更多內地科網股選擇在港上市。
明報記者 武君
市場消息稱,美圖公司計劃於深港通開通當日、即12月5日開始招股,集資7.1億美元,招股價介乎8.5元至9.6元,已引入時裝企業寶國國際(0589)母公司Ports International Enterprises Limited作為基礎投資者。路透社旗下IFR報道,美圖計劃集資7.35億美元,估值達到45億美元(約350億元),躋身港股十大科技公司之列。
同樣「幸運撞期」深港通的還有中信建投證券(6066),公司將於今日開始至12月2日招股,集資最多82億元,招股價6.36元至7.26元,一手入場費3666.58元,中信建投國際、瑞銀和農銀國際為聯席保薦人。
中信建投今起招股 3666元入場
中信建投證券董事長王常青表示,很高興招股恰逢深港通,深港通促進中港兩地市場發展,此前滬港通開通,有3.5萬個客戶開通港股通帳戶,也希望深港通正式通車後,投資者同樣踴躍。
公司已經引入10個基礎投資者,認購股份佔全球發售股數的逾六成,其中母公司中信証券(6030)控股股東中信股份(0267),亦透過旗下海外投資公司鏡湖控股認購3.52億股,太平人壽和中國華電集團資本分別認購5000萬美元和2000萬美元股份。
膳源暗盤昨晚飈四成
另外,經營「越棧」等越式餐廳的膳源(1632)今日掛牌,昨日暗盤飈升,在輝立和耀才分別升45%和38.5%,一手賺1800和1500元。信誠證券聯席董事張智威認為,近期新股市場氛圍有所回暖,不過中信建投招股日期正逢意大利公投,投資者或因外圍不明朗而暫時觀望,可能影響招股反應。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0183&issue=20161129
廣田伙拍科網巨頭 智能家居業務俏
1 :
GS(14)@2016-12-29 08:11:02【明報專訊】雖然近期中央政府有意抑制樓價升勢,但效果有待觀察,內房此前大部分盈利相信可以入帳,支持股價。而內房相關行業也同獲看好,其中大行推介深圳廣田集團(深:002482)。廣田屬於建築裝飾行業,而本周一公司發出公告,股東增持了631.78萬股公司股份,交易均價為9.27元(人民幣‧下同),涉及總金額約5859.03萬元。東北證券認為,廣田作為建築裝飾行業的龍頭之一,控股股東大手增持反映對公司發展前景充滿信心。
該公司現時業務主要分為裝飾、智能家居及投資,東北證券認為廣田未來基於業務整合及轉型再有併購,仍會持續。再者,廣田旗下子公司廣田雲萬家與騰訊的子公司湖北騰楚共同投資成立騰訊過家家科技有限公司,東北證券認為今次合作有助發揮廣田旗下業務優勢,相信今次成功經驗會有利日後在全國複製推廣。
料明年門店擴張加速
東北證券更認為明年門店擴張有望加速,或將推動公司互聯網家居裝修業務發展加快。
廣田擬向恒騰網絡(0136)轉讓廣田智能51.6%的股權。恒騰網絡第一大股東恒大集團是國內最大的地產開發商之一,具有龐大客戶後盾,而第二大股東騰訊控股更是內地科網龍頭之一。廣田可以引入恒騰網絡作為廣田智能的戰略投資者,有利於發揮廣田智能、恒大、騰訊三方的資源與技術優勢,業務增長空間大。東北證券預計廣田2016至2018年淨利潤分別為3.42億、4.82億及5.60億元。
(深港通精選)
[深港通]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8783&issue=20161229
北水力撐 港股2016保不失 全年升86點 濠賭科網跑出
1 :
GS(14)@2016-12-31 10:10:19【明報專訊】從年初大跌到「7月翻身」,再到年底因為美元轉強觸發資金從新興市場撤出,港股最終在規模創今年新高的「北水」支持下站重上22,000點,以全年幾無升跌的表現結束2016年最後一個交易日。分析認為,2017年開年市場氣氛仍不明朗,「特朗普效應」及人民幣貶值等問題將繼續影響市場交投情緒,料第一季港股繼續是波動市。明報記者 尉奕陽
港股於2016年最後一個交易日氣氛做好,恒指高開28點後持續攀升,午盤最多升至22,069點,全日收報22,000點,升0.98%;國指昨日升0.9%或82點,大市成交額為537.75億元。滬港通下港股通使用額度64.52億元人民幣,創去年大時代以來「北水南下」最大金額。
建行滬港通買盤近50億
上周五起,經滬港通南下的內地資金便突然激增,繼連續3個交易日單日額度使用逾30億元人民幣後,昨日再用約65億元人民幣。恒指在「北水」支持下連續幾日上行,並在昨日午後出現回落時力保恒指不失22,000點關口。建行(0939)繼續受北水「瘋狂」追捧,全日經滬港通買盤近50億元,成交51.37億元,佔建行總成交額近七成,「粉飾櫥窗」味道頗濃。
回顧過去一年恒指歷經波折,內地於新年伊始實行「熔斷機制」,觸發中港股市大跌,恒指一路下挫至最低18,278點,雖然此後迎來反彈,惟市場似對英國脫歐公投有所警惕,於5月至6月上下反覆,在英國脫歐公投通過後,由於投資者憧憬貨幣寬鬆政策,港股再演「五窮六絕七翻身」的傳統戲碼。恒指曾三度上試並衝破24,000點,惟最終未能站穩。
今年三破24000點 年底打回原形
此後,特朗普當選新任美國總統大增市場不確定性,加上聯儲局「千呼萬喚終加息」,港股於第四季開始回落。累計一年,恒指雖然錄得6085點波幅,全年卻僅有86點或0.4%升幅,幾乎與去年持平,國指累跌2.8%或266點。按波幅計,2016年在過去10年中排第六大,算是不大也不小。
富昌金融研究部總監譚朗蔚表示,大量北水湧入成為港股年末亮點,惟大市成交仍不算活躍,建議投資者關注建行短期波動,雖然恒指來年有機會反彈挑戰今年11月以來22,100點阻力位,惟特朗普對華政策不明亦會困擾中資股。
龐寶林:明年首季多波動
東驥資產管理董事總經理龐寶林認為,2017年投資仍需謹慎,要觀察「特朗普效應」帶來的股市刺激是否會在政策明朗化後「見光死」,再加上人民幣尚未見底,以及內地將於年初迎來新一輪人均5萬美元的走資潮,預料明年第一季港股將多波動。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5449&issue=20161231
科網龍頭「單車租賃App」開戰 騰訊入股MoBike 滴滴拍住ofo
1 :
GS(14)@2017-01-30 09:23:29【明報專訊】去年「單車租賃」在內地爆發式增長,大大小小的單車租賃公司旗下「租車App」鋪天蓋地擴張,迅速佔領主要城市的大街小巷,同時各路資本紛至沓來,騰訊(0700)投資其中一家摩拜單車(Mobike),打的軟件戰中勝出的滴滴則投資另一家ofo單車。業界認為,雖然單車租賃本身難有盈利,但可覆蓋汽車以外龐大外出人群數據,不排除另一科網龍頭阿里巴巴也將親身加入戰場,成為繼「Call車App」後另一新戰場。
明報記者 武君
單車租賃在內地並非新鮮概念,北京、上海、杭州等地方政府早在10年前就開始試行公共自行車租賃,但一直沒能成功,究其原因,主要障礙是只能在固定地點借車、還車,很不方便。近年興起的單車租賃,標榜的就是沒有固定租車點和停車樁,用戶只要通過App,就能在單車已覆蓋的任何區域借車及還車,方便用戶「揮之即來,用完即棄」的心理。移動互聯網第三方數據分析機構艾媒報告預計,2018年中國單車租賃市場規模將突破1億元(人民幣,下同),2019年用戶規模將突破1000萬人(見圖)。單車租賃公司小鳴單車CEO金超慧曾表示,單車租賃市場潛在規模在300億元,市場的整體估值可達20至30倍,即千億美元規模。
小鳴單車﹕內地市場可達300億
資本市場聞風而動,投資者迅速入股看中的單車租賃公司,其中摩拜單車獲得了騰訊、紅杉、高瓴、李開復旗下創新工場以及富士康等重磅投資方的青睞,ofo單車獲得了滴滴、小米和金沙江創投等數十家的投資,兩家公司亦在雄厚資本的推波助瀾下最先跑出,開始了燒錢較量,各自宣稱在內地主要城市各投放數十萬輛的單車。
科網巨頭看中支付市場
在出行領域的上一輪較量中,騰訊支持的滴滴與阿里的快的最終以合併收局,現在摩拜被稱為「單車界的滴滴」,滴滴快的之爭似乎又要重演。耐人尋味的是,滴滴卻投資了ofo共享單車,大有自己人打自己人之勢。易觀汽車與交通出行研究中心研究總監張旭表示,騰訊搶先佈局單車租賃市場,阿里遲早也會進來,應該已在留意目標。雖然燒錢程度較打車軟件之戰收斂,但也會出現大公司不斷併購小公司的情况,當然最後摩拜和ofo也有可能合併,他表示,科網巨頭投資單車,不僅僅是考慮盈利,最主要還是要爭奪支付市場,和現有業務結合,另外就是獲取龐大的用戶數據,為擴展其他領域未雨綢繆。
諮詢機構﹕單車租賃難有盈利
互聯網第三方研究機構艾媒諮詢CEO張毅直言,單車租賃行業本身沒甚盈利,因為車輛購買、維護和耗損加上推廣的成本一定大於收入。不過去年幾乎沒有令人眼前一亮的項目,單車租賃仍僅是一個前衛概念,獨立的基金公司或互聯網公司都渴望在新鮮事物中進行品牌植入,較廣告宣傳更有效,所以投資單車租賃獲得眼球效應的意義大於項目本身。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2999&issue=20170130
科網業規模遠遜矽谷 「軟件」主導汽車發展 德國傳統工業優勢恐漸失
1 :
GS(14)@2017-02-05 10:30:49【明報專訊】德國GDP去年增長1.9%,增幅是5年來最快。作為歐元區經濟引擎,其汽車業更是質量的代名詞,寶馬、奧迪和平治佔據全球豪華房車市場的80%。不過無論是德國工業界以至政界都瀰漫着一股恐懼,就是數碼科技興起正蠶食其工業優勢。
明報記者 黃展翹
德國總理默克爾的幕僚長Peter Altmaier早前的一段話透露了政府的憂慮:「當全球科技界朝向自駕車和電動車發展,軟件可能超越引擎成為汽車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德國汽車業是否還可領先全球?未來一部汽車的價值可能有50%至60%來自數碼設備,20%來自電池,若德國掉以輕心,可能只能賣車窗、座椅和輪子。」
投資當地汽車零件製造商大減
德國銀行業人士指出,現在已沒有人願意投資德國汽車零件製造商,恐其缺乏前景。當地大數據分析公司Datameer創辦人Stefan Groschupf說,數個世紀以來,德國是全球創新的主要動力,但現在停滯不前,業界充斥着官僚主義,不敢冒險,不肯投資新技術,呼籲德國工業界需要醒覺。他透露,創業之初在家鄉德國處處碰壁,深知其數據系統有助德國工業,但業界不感興趣,「敲了很多人的門,但他們的態度是若非甲骨文、微軟或T-Systems也不理會我們」。
為此他在2006年決定遷往美國矽谷,在當地很快接到工作,為蘋果和AT&T建立大數據分析系統。他所創立的Datameer,自2009年創立以來已募集到7600萬美元資金,美國航空、Visa和BT也是其主要客戶。
德國科網業的規模遠遜於矽谷。德國最大的上市科技公司SAP於45年前創立。該國也有一家抄襲美國電商營運模式的Rocket Internet,在新興市場經營網購,不過市場對其業務信心不大,其股價自2014年上市以來已下挫逾四成。
根據科技數據與研究公司CB Insights的數據,全球174家獨角獸初創(unicorns,估值10億美元以上的未上市公司)當中,只有4家是德國企業。德國繼續由「老經濟」主導。安永的數據顯示,德國的100強企業有55家來自工業,包括機械製造、汽車、礦業、能源和化工,只有5家是IT公司。反觀美國的100強企業有20家來自IT和媒體。安永的執行合夥人Mathieu Meyer稱,汽車業在未來20年出現顛覆的變革,這過程由美國掀起,愈來愈多中國IT集團參與其中,而德國仍非常依賴傳統工業的成就,但未來可能逐漸失去優勢。
企業顧問公司Roland Berger預計,若德國不推動數碼改革,到2025年,德國的工業生產值將下降2200億歐元(約1.8萬億港元)。德國官員仍認為德國有機會引領數碼創新浪潮,尤其是在工業網絡方面。默克爾常提及的「工業4.0」(第四次工業革命)就是把全自動化的工廠連線。
德國可再生能源公司Innogy的負責人Peter Terium稱,這種「物聯網」是美麗的,德國有「物」,而矽谷有「網」,將虛擬世界與現實世界聯繫起來。不過連繫各工廠的命脈將是數據,分析大量信息的能力可能比自動化系統發揮更重要的作用。當前問題是數據處理這肥肉,將落在德國公司還是Google等矽谷巨企手上。
數據分析 成連繫各工廠命脈
德國業界認為,其中一家可望把握大數據機遇的德國公司是SAP。它有望成為德國中小企推行數碼化的合作伙伴。SAP的產品和創新主管Bernd Leukert稱,德國許多中小企也是業界之冠,擁有深厚的專業知識及大量知識產權,但它們往往不願意與技術團隊合作,習慣所有工作自己做,但若它們認為可以自行推動數碼化將注定失敗。至於那些願意與技術團隊合作的公司,卻往往找外國公司合作。
領英的聯合創辦人(Konstantin Guericke)說,德國擁有工業設備,卻缺乏物聯網的「生態系統」,很多科網巨企都在矽谷,「你寧可在德國建立自己的系統,還是與美國的業界領袖建立伙伴關係?」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6226&issue=20170205
十大品牌科網手機商當道
1 :
GS(14)@2017-02-12 13:15:45【明報專訊】全球最有價值十大品牌以科網、手機產品為主,把可口可樂、麥當勞等傳統零售、餐飲品牌擠下去,突顯新經濟愈趨重要。十大品牌中,品牌價值按年升幅最大的要數facebook(見表),達82%。不過升幅仍被部分中國科網業品牌拋離。阿里巴巴、微信及騰訊(0700)的品牌價值,升幅分別達94%、103%及124%。由於這些內地品牌的科網服務深入用戶生活不同層面,未來仍有很大的增長空間。
中資科網升幅遠勝facebook
面對消費者的需求不斷轉變,無論是科網業或傳統企業也面臨很大挑戰,需緊貼飲食潮流的飲品及餐廳品牌更是重災區。部分企業的改革似乎難以追上潮流的轉變,例如在健康飲食的潮流下,消費者憂慮汽水等含糖飲品不夠健康,即使可口可樂推出健怡可樂、無糖可樂及不用人工糖製造的天然可樂等選擇,但似乎仍未能顯著刺激需求增長,令可口可樂的品牌價值去年跌了7%。雀巢和百事的品牌價值分別跌17%和4%。面對健康飲食潮流的挑戰,麥當勞、KFC、Subway和Domino's的品牌價值也大幅下滑。
[企業地球村]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9174&issue=20170212
輪輪相扣:科網汽車板塊多亮點
1 :
GS(14)@2017-04-22 10:21:34復活節前後,港股大市表現平平,連續數周上落爭持24,300點位置。假期後的第一個交易日,恒指跌幅進一步擴大,跌穿50天線位置之後,周三最多曾跌200點,強制收回重貨區23,724點以上的所有牛證,尾市收復部分跌幅,全日跌99點,收報23,826點,成交金額報722億元。輪證市場資金重歸活躍,周二單日即錄得逾7,710萬資金流入恒指牛證以博指數反彈,熊證則錄得7,591萬資金獲利離場。儘管大市表現不佳,個別藍籌股卻逆市急升。其中備受追捧的科網股板塊當中,又以瑞聲科技(2018)升勢最為搶眼。市場憧憬其發貨量數據好於預期,資金加速流入認購證部署好倉,周二錄得累計接近4,800萬資金流入,股價周三更逆市急升5.08%,收市報100.3元,刷新歷史新高,正式成為紅底股。投資者若看好,不妨留意瑞聲認購12794,行使價100元,2018年9月4日到期,實際槓桿2.3倍,引伸波幅59.3%。中國3月乘用車銷售數據令人失望,令汽車股板塊近期人氣回落不少。惟近期多家大行紛紛憧憬中國政府或出台新汽車扶持政策,汽車股板塊再次落鑊炒起,作為恒指新晉的藍籌股,吉利(175)無論在業績上抑或股價上的表現都有目共睹。有大行看好其最新發佈的高端品牌汽車Lynk& Co(領克),料可以改善其盈利能力,近期股價回吐後估值更具吸引力,多家券商及投行紛紛調高其目標價,周三股價逆市急升6.42%,為周三藍籌股中升幅最大的個股,收市報11.28元。看好的投資者可留意吉利認購13746,行使價11.8元,2017年12月4日到期,實際槓桿3.4倍,引伸波幅57%。黃集恩法國巴黎銀行上市衍生產品部執行董事免責聲明:本資料由法國巴黎銀行香港分行刊發,其並不構成任何建議、邀請、要約或遊說買賣結構性產品。結構性產品並無抵押品,如發行人或擔保人無力償債或違約,投資者可能無法收回部份或全部應收款項。結構性產品價格可急升或急跌,投資者或會蒙受全盤損失。投資者購買時,所依賴的是發行人及擔保人的信譽。有關資產過往表現並不反映將來表現。牛熊證備有強制贖回機制而可能被提早終止,屆時(i)N類牛熊證投資者將不獲發任何金額;而(ii)R類牛熊證之剩餘價值可能為零。投資者應仔細查閱基本上市檔(包括基本上市檔增編)及補充上市檔內有關結構性產品之相關風險及詳情,自行評估風險,並諮詢專業意見。法國巴黎證券(亞洲)有限公司為結構性產品之流通量提供者,亦可能是其唯一巿場參與者。法國巴黎證券(亞洲)有限公司、法國巴黎銀行香港分行及其聯屬公司均不對結構性產品:(i)能否於預定上市日上市;及(ii)其上市後之流通量,作出任何聲明或保證。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0420/19995334
全球科網股受捧 騰訊破頂蘋果fb股價今年飆逾兩成
1 :
GS(14)@2017-04-29 23:00:23【本報綜合報道】資金熱炒科網股,今年首四個月回報跑贏大市。全球15大市值公司中科網股包攬八席,合計市值30萬億港元。蘋果公司、Google母企Alphabet、微軟、亞馬遜和facebook(fb)等年內股價分別升9%至27%,表現更勝納斯達克指數11%升幅。「股王」騰訊(700)穩守全球最高市值公司第十位,今年累升逾兩成。記者:伍詠雯
科網股備受市場追捧,「股神」畢菲特去年透過投資旗艦巴郡大手掃入蘋果公司;巴郡則以3.2萬億港元市值,為全球最高市值公司第五位。
■iphone銷情佳帶挈蘋果股價近年造好。 資料圖片
全球15強 科網佔8席
除騰訊外,阿里巴巴市值也高見2.2萬億港元,股價今年內勁飆三成,也跑贏主要環球主要股市。南韓三星電子以2.09萬億港元市值躋身全球15大市值公司之列,今年內股價累升超過兩成,回報亦跑贏大市。傳統行業相對科網股表現略為遜色,美資大行摩根大通以2.4萬港元市值打入全球15大市值公司第九位,亦是唯一入圍金融股。石油業巨企埃克森美孚則以2.7萬億港元市值排第七,受累國際油價表現反覆,股價年內累跌近一成。綜合港股今年至今升幅表現最佳的股份中,瑞聲科技(2018)和騰訊表現突出,分別累升53%和29%,優於恒指年內累升12%。外圍方面,納斯達克指數更突破6000點關口,昨日早段創盤中新高,見6048點,反映科網股成為升市主要動力。過去一周fb、Alphabet、微軟與阿里巴巴股價齊創今年新高;蘋果公司、亞馬遜及fb股價今年累升逾兩成。不過,市場不太擔心2000年科網泡沫爆破重演。《華爾街日報》分析指現時納指表現與千禧年難相提並論,首先納指成份股較科網股泡沫爆破時較多樣化。儘管蘋果公司及fb佔納指權重分別逾8%及逾3%,納指近年股份種類越來越多元化。千禧年科網股行業佔指數比例約六成,目前已大幅降至約四成半;期內消費股行業在納指比例,從2011年底的3.2%,上月底已擴大至5.3%。此外,納指於2000年科網泡沫爆破前市盈率高見70倍,納指過去12個月平均市盈率約27.5倍。中投傲揚基金經理溫鋼城表示,在互聯網發展的洪潮下,科網股已是環球基金組合不可或缺一部份,「覺得貴與不貴、看好看淡,只會影響組合持倉比例,但不會一啲貨都無」。他指以恒指為指標計,騰訊連同瑞聲的比例已超過一成,意味基金至少有約兩成科網持倉才保證可追上大市。
專家:科網股勿估頂
溫鋼城認為目前仍不宜為科網股估頂,因為「科網死即股市死」,而雖然部份科網股估值高企,如騰訊估值較facebook貴兩至三成,但在支付及手遊的獨特模式下,仍有再上升憧憬。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0428/20004349
科網巨頭激戰雲端 亞馬遜雄霸四成市場 微軟Google力追
1 :
GS(14)@2017-05-07 14:04:49【明報專訊】近年商界對雲端服務的需求愈趨殷切,愈來愈多企業及政府機構縮減數據中心規模,轉用雲端服務,令雲端市場成為科技巨擘的爭奪對象。當前雲端市場的三大巨頭——亞馬遜、微軟和Google的競爭日趨激烈。雖然亞馬遜網路服務系統(AWS)仍佔據全球雲端服務市場半壁江山,但微軟、Google等正急起直追,差距似乎有收窄之勢。
明報記者 黃展翹
AWS雲端服務的起源可追溯至2000年,當時亞馬遜想發展電子商務服務Merchant.com,協助第三方供應商在亞馬遜電子商務平台運作。亞馬遜需要雲端基礎設施系統來支援這新服務,提供運算、儲存等服務。直至2006年這項內部服務才開始對外開放。
AWS貢獻亞馬遜利潤逾80%
雖然亞馬遜以電子商務起家,但其目前最賺錢的業務卻是AWS雲端服務。AWS上季收入按年增長43%至36.6億美元,季度收入折合成年率為146億美元。這金額相當於亞馬遜總收入的10%,為亞馬遜的淨利潤貢獻了80%以上。受雲端業務等提振,亞馬遜上季利潤躍升41%至7.24億美元。
亞馬遜是三家企業中,唯一明確提供雲端業務數據的企業。微軟的雲端服務平台Azure上季實際收入不詳,但其增幅達93%,幾乎是亞馬遜雲端業務增幅的兩倍。微軟將Azure的收益納入其智能雲端業務(Intelligent Cloud)當中,該業務尚包括其他作業系統,上季收入按年增長11%至68億美元。為提升雲端服務的競爭力,微軟不惜每年斥數以億計美元建數據中心,開發新的雲端工具及產品,甚至與AWS展開割喉減價戰。今年2月,Azure將部分產品減價高達61%。SunTrust分析師Kunal Madhukar表示,不計成本搶佔市場已成為雲端市場的常態,亞馬遜,以至Google都不時減價搶客。由2006年截至去年底,AWS已減價53次。
呈寡頭壟斷 小供應商萎縮
Google雲端平台則在三家公司墊底,其收入佔母公司Alphabet總收入的極小部分。以廣告收入為主的Alphabet,甚至沒有在財報提及雲端業務。不過Alphabet提供的上季「其他業務」收入大幅增長50%至31億美元,當中大部分增長其實來自雲端業務。
分析認為,不夠規模的企業沒有財力發展雲端業務,令市場呈寡頭壟斷局面。市場研究機構Synergy Research Group的數據顯示,截至2月初,亞馬遜的雲端業務市佔率達40% ,微軟、Google與IBM合計佔23%(見圖)。其他規模較小的雲端服務供應商的市佔率則不斷萎縮。
相對於微軟和Google,AWS的收入增幅似乎有所放慢。自2015年第三季以來,亞馬遜每季的雲端收入增長均按年下跌數個百分點。
AWS的龐大業務規模正開始拖慢其增長勢頭。不過從金額來看,AWS過去3年首季的收入增長暫時變化不大。2015年首季收入按年增長1.46億美元,2016年首季增長1.61億美元,今年首季增幅為1.25億美元。
AWS放緩 亞馬遜轉谷AI
分析認為,亞馬遜似乎已意識到其雲端業務經過十多年的發展後,增長動力開始放緩,因此近期正加緊發展人工智能(AI)和Echo智能揚聲器等硬件。兩個項目均與AWS相互聯繫,有助其雲端業務發展。亞馬遜正推出多個AWS新產品,包括改善網上會議的Amazon Chime及提供客務中心技術服務的Amazon Connect 。此外,AWS更將於今年在法國、中國增設服務區,拓展更多新市場。
[企業地球村]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3261&issue=20170507
異動空間:科網師兄弟死穴
1 :
GS(14)@2017-05-13 01:54:03有睇《蝙蝠俠》的話,對Gotham City不會陌生,電影中這是個罪惡之城,貪官污吏,黑幫橫行,犯罪率高得吃驚,幸好有蝙蝠俠與反派抗衡,才能維持治安。現實中,有間沽空機構就叫Gotham City Research,印象中不常搞港股,但今次一出手,就搵隻千億藍籌瑞聲科技(2018)開刀,出沽空報告質疑其毛利率高於正常水平,認為只值40至50蚊,即係要跌一半。報告高明之處,在於學了傳媒「唧牙膏」式爆料手法,講明只係Part1,意味陸續有來。市場最怕不確定性,加上瑞聲股價在高位,有事先走為敬屬人之常情,剛巧通達(698)又在高位批股,動搖投資者信心,令股價滾雪球般下瀉。魏力鮮有推介瑞聲,自己也無買過,主打都係揀舜宇光學(2382),原因不外乎認為做鏡頭的技術含量高過做聲學,手機拍照質素已直逼單反,還有3D感測、VR等功能在進化,增長潛力較大。舜宇、丘鈦(1478)、比亞迪電子(285)等股份跟隊,相信與升太多、驚批股有關,但觀乎ASM(522)批完幾日就創新高,說到尾都係睇批股折讓幅度,以及盈利質素。魏力
http://www.fb.com/2012jason本欄逢周一、五刊出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0512/20018418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