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酒市場的擠壓式增長,讓越來越多的酒企在年輕消費者市場上尋求突圍。包括五糧液、瀘州老窖、金六福等國內名酒和民酒酒企紛紛開始嘗試年輕化,但目前很多年輕化概念的產品並沒有完全擺脫傳統基因。
上周末金六福的一場新品發布,一改往日傳統酒企新品發布熱鬧的場面,整面的深色幕墻背景,簡潔的文字和數字,科技感的VCR,國內酒企中唯一的一個外籍總裁李奧在臺上情懷爆棚,手持激光筆侃侃而談,看起來更像一場手機的發布會。
這樣一場發布會也是更希望討好年輕的消費者,因為在李奧看來:“今天的中國白酒正在失去對年輕消費者的吸引力”。
“目前白酒消費存在嚴重的年齡結構問題,80、90後的年輕消費者白酒消費在減少。”李奧接受第一財經記者專訪時指出,在中國的白酒消費中,70後占整個消費群體的40%,80後90後只占26%,現在主要消費年齡是45歲。
按照快消品的規律,隨著年齡的上升,消費應該下降,但白酒正好相反。李奧認為這個規律已經脫離了正常,說明白酒存在嚴重的年齡結構問題,白酒消費正在遠離年輕人。而中國的80後和90後的人群約有4億人,是龐大的消費群體,新一代的中等收入家庭也將從中誕生。
因此,金六福希望嘗試推出新產品吸引年輕人的註意力。李奧告訴記者,除了在設計和定價考慮到年輕人的消費特點,產品將主要進入一二線城市和地級市的白酒市場的餐飲和電商渠道,營銷上也轉向爆品、內容、社群、電商的數字營銷模式,著力於打造成超級IP。不過產品在低價的同時還要留足毛利給餐飲渠道和經銷商去配合,這意味著前二、三年內可能面臨無法盈利的局面,但公司願意在渠道和消費者培育上投入。
不僅僅是金六福,事實上近兩年來,國內的白酒企業都已經意識到白酒面臨的消費者斷層危機,多家企業都在進行白酒年輕化的嘗試。記者了解到,目前白酒年輕化多集中在兩個方面,一方面在酒精度和口味的變化上,另一方面則在包裝和營銷方式上。
今年6月,五糧液等酒企啟動了“川酒進酒吧”戰略,並推出了果露酒、預調酒等30多個產品,五糧液集團董事長唐橋表示,白酒正承受行業老齡化、年輕消費者消失的雙重挑戰,誰抓住了80、90後新生代消費群體,誰就抓住了市場的未來。
在今年9月份在貴州舉行的國際酒類博覽會上,記者也留意到,各家白酒品牌都推出了針對年輕受眾的低度數系列酒,包括茅臺的悠米果味酒、五糧液的星座酒、瀘州秀水坊推出的“阿禮九九”等等。
在白酒年輕化的操作中,也誕生了一批如“江小白”、瀘州老窖的“瀘小二”等青春小酒,嘗試利用較小的容量,配合比較時尚的外觀和“語錄體”、“表達瓶”等,以及互聯網和現代營銷模式,吸引80後和90後消費者。
雖然酒企不斷嘗試白酒年輕化,但市場上還沒有看到一呼百應的年輕化白酒產品。年輕化白酒代表品牌江小白的創始人、CEO陶石泉曾對媒體透露,預計2016年銷量有望達到1萬千升,這個總量對於傳統白酒酒企規模而言並不算大。
山東溫河王酒業總經理肖竹青告訴第一財經記者,目前很多以年輕化、互聯網化或個性化為概念的白酒產品很多,但大多還是在包裝形態上個性化,在品牌推廣和互動方面,依然用著傳統白酒產品的打法。目前所謂白酒年輕化很多都是70後甚至60後在研究,未必真的懂年輕人的需求,80後90後的信息接收方式和生活觀念的理解都很不同,不是換個包裝、營造個概念就可以輕易打動。
在李奧看來,年輕消費者不喝白酒的原因,一方面主要體現在消費品供給變化上,在60-70年代,由於消費品匱乏缺少選擇,年長的消費者將飲用白酒作為難得的享受,因此白酒消費能力較強;而年輕的消費者面對的選擇更多,且並不認可過去過量的喝酒方式。另一方面,國內白酒消費呈現亂象,但在互聯網時代,消費者可以廣泛獲取信息,已經認識到過度包裝和酒體品質間的差距,因此失去了白酒消費的欲望。
在第五屆中國酒業市場論壇上,中國酒類流通協會副會長劉員表示,相對於過去白酒的絕對主導地位,酒品品類的選擇將可能更加多元化,多品類化,更加個性化。近年來進口葡萄酒、洋酒、健康白酒的高度擴容都是最直接的印證。如今90後、00後開始逐漸成為為社會的消費主力,這部分消費者不是簡單地買一個溫飽的訴求,而是要求認同感、個性化。
肖青竹告訴記者,白酒年輕化是個很漫長的過程,還沒有具體的標準,一方面白酒需要更加低度化,另一方面則需要突出品牌的個性化和情緒。目前公司也在做一些白酒年輕化的嘗試,包括低度果香型白酒的實驗,將果皮烘幹後放入窖池一起發酵,試圖讓白酒具備洋酒類似的果香味;同時在企業人員結構上年輕化,招募大學生來做品牌經理,借助他們的思維方式來思考產品方向等。
不過對於白酒年輕化的趨勢,國內也有不同的聲音,認為目前的年輕人只是缺少購買能力和年齡閱歷,隨著年齡的增長還將再回歸白酒消費。
但在李奧看來,80、90年輕消費者的成長,消費習慣、營銷方式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尤其在城市市場,傳統酒類營銷的渠道為王已經逐漸被推薦人為王的模式所取代。但最根本的,現有的白酒產品還是上一代人的產品,每一代有每一代的特點,如何找到新一代年輕消費者真正的需求,也是白酒年輕化最大的阻礙。
經歷了酒業寒冬,雖然市場逐漸回暖,但依舊不少酒企布局“跳出白酒賣白酒”了。
11月20日,福建金豐釀酒有限公司宣布該公司明年啟動上市計劃,欲打造成為福建省第一家工業旅遊一體化的酒類上市公司。
該公司董事總經理文光會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說:“公司在工業旅遊板塊投資了6億元打造客家酒文化創意產業園,以4A景區打造,依托福建土樓,以‘金豐客家酒村’深挖客家酒文化,用旅遊配套的功能,讓遊客了解白酒的釀造工藝,同時金豐在旅遊板塊將會引入專業團隊負責經營。”
據了解,目前國內酒企跨界以酒文化為核心開發的旅遊資源並不少見,包括茅臺、五糧液、洋河股份、水井坊、張裕等名酒廠都有相關的項目。
根據茅臺9月在貴州國際酒類博覽會上提供的數據顯示,今年1-8月,茅臺集團工業旅遊收入3000萬元,同比增加78%。呈現出“爆發式”的增長態勢。
此外,茅臺甚至投入巨資改造當地交通、城鎮面貌等基礎設施。茅臺的積極探索,給其他的一些酒企也開拓了一條新的試驗路徑。
為何酒企都如此熱衷於跨界旅遊營銷呢?白酒專家肖竹青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尋求多元化發展主要是酒廠為了賬上閑置資金尋找出路的辦法,開展多元化也是有關聯度的多元化。從方向來看是好事,證明企業已經從渠道驅動轉變成為消費者生活方式提供解決方案的渠道,市場觀念出現了變化。
記者在采訪中獲悉,旅遊是典型的人氣型產業,而白酒的特性是要有好的原料、好的水源、好的生態環境才能釀造出好酒。這就使得酒廠通常都毗鄰原生態的水源地。像是茅臺臨近赤水河、五糧液坐落在被金沙江、岷江、長江分割的小城宜賓等等,兩者的結合有效地互補了各自領域中的缺陷。
福建省酒業協會秘書長朱榕光告訴第一財經記者:“白酒+旅遊,不僅在消費者教育和潛在消費者培育上具有獨特優勢,突破了原有的受眾市場,通過衍生旅遊產品開發,吸引具有特殊愛好的非產業型人群聚集,反過來,也為產業市場升級打開了一個新的增量市場。”
同時,他也進一步補充說:“但從國內目前的情況來看,酒廠利用自身資源發展工業旅遊,只能是個整個產業鏈中的一個補充,而不能成為企業效益的主流。”這其中有怎樣的原因呢?
記者在采訪中留意到,這些風景宜人、自然生態環境優越的酒廠通常交通並不發達。這就使得“白酒+旅遊”的結合雖然潛力巨大,也能共贏,卻還局限在投入多遊客少的尷尬境地。這也是為什麽茅臺要花費巨資去改造當地交通原因之一。
與此同時,生產流程難以全面向遊客開放和旅遊人才上的缺失,都成為國內酒廠旅遊發展的掣肘。
朱榕光還告訴記者,酒水企業發展工業旅遊時,具有相對匹配的戰略資源也是重要的條件之一。尤其是獨立於他人的特色,例如生產工藝、獨特酒體、自然生態環境、廠容廠貌、歷史古跡和文化遺產等等。
此外,與當地政府協作,獲得政府的支持以及企業本身具有雄厚的資金背景也是必要因素。
文光會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福建金豐釀酒在開發其工業旅遊資源時,一方面是看中了本就門庭若市土樓遊。另一方面,當地政府對於該企業在布局工業旅遊項目時,也給予極大的肯定和支持。
根據福建旅遊局提供的數據顯示,2015年赴永定土樓景區旅遊人次達409.31萬人次,南靖土樓景區旅遊人次達278.26萬人次,同比增長分別為11.8%和25.1%。
“白酒+旅遊”模式,對於酒企而言,無疑是一個新的機遇。這種跨界模式對於企業來說,可能會形成一個新的利潤增長點,但挑戰也是巨大的。這需要酒企從自身的企業現實和企業文化角度出發,做好規劃、深度挖掘、不斷探索,找到真正適合自己的“白酒+旅遊”之路。
每到年底,就到了白酒行業的消費旺季,而深港通的開通,在港股市場上的稀缺性也讓白酒板塊備受關註,雙重利好的疊加,白酒板塊近期漲幅不錯。
貴州茅臺一度創出330.45元的歷史新高,而包括五糧液、沱牌舍得、古井貢酒等在內的白酒板塊的其他個股的走勢也相對活躍。
事實上,QFII對於白酒板塊早有布局,最近一段時間更是不斷到白酒上市公司做調研,關註度頗高。
消費旺季疊加深港通兩大利好
深港通於本周一正式啟動,雖然之後的表現平平,但是白酒作為深圳市場特有的、我國香港市場相對稀缺的品種,可謂關註度飆升。
而從以往來看,白酒板塊也幾乎有“逢年底必漲”的規律,旺季的到來也為該板塊增添看點。
根據歷史數據,白酒的春節消費約占全年消費量的30%。由於今年春節提前,12月15日之後將全面進入備貨旺季。數據顯示,11月中旬以來,由於加大了市場供應量,部分白酒市場價格出現不穩定。
“12月份以來,貴州茅臺調整供應政策,允許的打款周期縮短。茅臺調整供給政策,旨在穩定一批價,維持當前的價格區間。目前,茅臺全國一批價大多在1020元/瓶左右,部分地區為1000元/瓶。由於公司實行穩價放量措施,茅臺一批價已站穩千元關口。”長江證券分析師劉顏認為。
中信證券則認為,目前市場通脹預期再起,2017年一季度為明年通脹高點,白酒在通脹周期內歷來漲價多,處於抗通脹考慮渠道可能增加囤貨,以鎖定較低成本並看好後期價格,開瓶率下降或將拉升發貨。
利好的疊加之下,白酒板塊近期表現活躍,整體上漲幅度明顯高於之前。貴州茅臺、洋河股份、五糧液、沱牌舍得、瀘州老窖在近期都有不錯的漲幅。
QFII早有布局
除了市場的熱點轉換之外,白酒板塊的吸引力主要還是來自其自身業績回暖。
今年前三季度,貴州茅臺的營業收入位275.33億元,同比增長了16%;五糧液前三季度營業收入為177億元,同比增長16.97%;洋河股份前三季度營業收入為146.67億元,同比增長7.36%;瀘州老窖、古井貢、順鑫農業也保持兩位數增長。在凈利潤方面,這些公司的業績也同樣出現了回暖的跡象。
值得一提的是,最近一段時間以來,QFII火速調研白酒公司,從中也可以看到外資的偏好。
如11月18日,德意誌銀行、摩根士丹利兩大QFII就調研了洋河股份。
洋河股份在調研中表示,價格是競爭的主要手段之一,理論上大企業提價往往是戰略目的,小企業可能更多是追求眼前利益。提價是否成功和品牌力也有很大關系。公司采取的是小步慢跑的價格策略,今年海天產品也有小幅提價,對於價格公司會理性對待。茅五提價落地,會給行業留下更多價格想象空間。
而在今年三季度末,就有QFII進入洋河股份前十大流通股東之中。USB AG(UBS AG指的歐洲最大的金融控股集團:瑞士聯合銀行集團)就持有公司1510.34萬股,在第三季度的時候還加倉了258.89萬股。
除了洋河股份之外,今年三季度,QFII還新進伊力特一家公司,新進數量為179.99萬股,還增持五糧液、水井坊,另外持有順鑫農業股份數量不變。
而在瀘州老窖11月8日接受的調研中,參與者有早期獲批的QFII機構美林證券和資本研究全球投資。調研問題中,包括對高、中、低檔產品中經銷商是否存在嚴格劃分、國窖1573產能、國窖1573的主要銷售區域、特曲停貨的情況、國窖1573有無提價的計劃、對白酒市場未來高中低檔產品未來走勢的看法、公司有沒有考慮過員工激勵計劃。
在剛過去不久的2016年四季度,A股市場中藍籌股的表現明顯優於小盤股,其中的指數代表滬深300指數以1.75%的漲幅跑贏了中證500同期0.43%的跌幅。
從機構策略來看,公募基金的調倉路徑大體上與指數表現較為貼近。去年四季度,公募基金雖然整體股票倉位變動不大,部分基金加倉了金融、建築、白酒等板塊,調低了軟件信息等板塊的配比,並推動了相關板塊行情的變動。
進入2017年,市場更多的關註焦點落到了基金的真實策略上,比如相比去年四季度它們接下來的策略會有多少程度的變動。浦銀安盛近日發布1月份的策略報告稱,經過前期的調整,風險有所釋放,而且春節前後處於流動性趨緊、經濟回落均難以被證實的窗口期,疊加A股每年的春季大概率會有一波上漲行情,因此人心思漲。但1月大概率是小反彈,幅度有限。行業方面,金融板塊基本面見底,估值偏低,可重點關註。
行業配比:加倉藍籌
據天相投顧統計,全部基金股票平均可比樣本倉位64.49%,股票開放式基金倉位和混合開放式基金股票倉位分別為88.34%和61.65%,總體變化較為有限。
51家基金公司股票倉位在60%以上,股票倉位最高的是中型基金公司摩根士丹利華鑫基金,股票倉位分別為88.33%。大基金公司中,華夏基金整體股票倉位較高達到68.22%;招商基金股票倉位繼續降低達25.79%,建信基金倉位57%。
該季度偏股型基金近40%的基金調減了倉位,倉位增加最多的基金公司是華潤元大基金,去年三季末倉位17.44%,該季度股票倉位增加至72%;而減倉幅度較大的有太平基金和東海基金公司。
從行業板塊的配比來看,基金在該季度熱衷於增配藍籌板塊。據天相統計,參照可比的基金品種,2016年12月末,基金在制造業的配比由9月末的37.99%上升到了39.27%;金融業板塊配比則由3.29%提升到了4.13%;建築業板塊由1.85%提升至1.93%。上述板塊均為藍籌股的集中地。相反,中小市值個股占比較高的軟件信息板塊占凈值比例從5.43%降低到了4.46%。
不過,藍籌股占比較高的房地產板塊也遭遇了基金減倉。比如,配置占比由1.98%下降到1.76%。在房地產價格上漲、萬科舉牌等重磅利好效應揮發之後,投資者對該板塊的投資熱情趨於理性,行業指數價格出現回落。國證地產指數下跌5.01%,行業龍頭萬科A跌幅達到21.47%。
重倉股情況:茅臺大贏家
在天相統計1611只積極投資偏股型基金中,貴州茅臺(600519)在去年四季度成為基金重倉股中的雙冠王,被基金持有數量和持倉市值均列第一。截至去年末,貴州茅臺被184只基金持有,該季度漲幅達12.16%,已被基金連續三個季度重倉持有;五糧液(000858)被150只基金持有,其間漲幅3.36%;上汽集團(600104)被148只基金持有,遠高於去年9月末被48只基金持有的數據,股價在一個季度里上漲7.32%。格力電器被135只基金持有,在去年四季度漲幅10.8%。上述價值藍籌的表現均超越了同期上證綜指、滬深300指數的漲幅,上證指數同期僅漲3.29%,滬深300指數漲1.75%。由此可見,在去年四季度,基金抱團持有的藍籌股跑贏了大市。
該季度,被基金持有市值最多的股票是貴州茅臺(600519),基金持有總市值為69億元,占流通股比例1.65%;美的集團(000333)位列第二,基金持有總市值為58.84億元,占流通股比例3.29%;伊利股份(600887)位列第三,基金持有總市值為57.67億元,較上個季度有增無減,伊利股份本季度漲幅為9.25%;格力電器(000651)該季度基金持有市值略有減少55.08億元,被135只基金持有,本季度漲幅為10%。
有大幅增持必有大量減持。去年四季度,基金持倉市值減少額度最高的個股落到了創業板公司網宿科技上。截至去年12月31日,持有該股的基金數量由上一季度末的107只,劇減至34只,持股數量由7455.64萬股降至4236.48萬股,持倉總市值從51.896億元減少至22.66億元。在基金批量出逃的同時,網宿科技股價也出現了大幅下挫。其間,該公司股價跌幅達到23.19%,而於1月以來繼續延續跌勢,跌幅達到11.75%。
第二大基金減倉股為康得新,無論是持有該股的基金數量還是持股數量亦或者是持倉市值都被腰斬。其中基金數量由59只減少至28只,持倉市值由38.63億元降低至20.81億元。不過幸運的是,該季度,康得新股價不跌反漲,漲幅5.7%。
伴隨著國際黃金價格的調整,黃金股的兩大龍頭遭遇了基金減持。山東黃金基金持股數量由9189.75萬股減少為5422.98萬股,持倉市值縮水15.3萬元;當季山東黃金股價下跌4.4%。中金黃金的基金持股數量由31只減少為25只,持股數量16042.79萬股減少為7626.11萬股,期間市值縮水逾10億元。
盡管金融股整體出現了較大幅度增持。但也有一些個股也遭遇了基金減持。截至2016年末,中國人壽的基金持倉數量由6491.87萬股減少為1622.29萬股,市值縮水10億元。平安銀行的基金持股數量由1.93億股減少為1.187億股,市值縮水至6.72億元。
安徽省近日發布《安徽省“十三五”食品產業發展規劃》(下稱“規劃”),表示將支持安徽省重點白酒企業的兼並重組。
《規劃》指出,十二五期間安徽省白酒產業集中度穩步提高,白酒行業排名前10的企業銷售收入占安徽省白酒行業收入的70%以上。未來安徽省將進一步挖掘本土白酒的文化底蘊,培育壯大並大力推廣徽酒品牌,推動徽酒企業做大做強做優,沖進白酒行業第一方陣。
《規劃》表示,將鼓勵安徽省內白酒行業通過技術改造,構建“低投入、低消耗、高產出、高效益、生態化”的循環經濟發展模式,大力發展生態釀酒。同時,將引導白酒向高檔品質白酒邁進,研發針對不同地域、不同消費群體的多口味白酒,支持重點白酒企業的兼並重組,組建一批規模大、競爭力強的白酒企業集團。
據了解,截止到2016年,安徽省擁有白酒生產企業近500家,A股上市公司共計四家,分別為古井貢酒(000596.SZ)、金種子酒(600199.SH)、迎駕貢酒(603198.SH)以及口子窖(603589.SH)。其中,古井貢酒和金種子酒擁有國資背景,分別以亳州市人民政府和阜陽市國資委為實際控制人。未來隨著安徽省大力推動省內白酒企業兼並重組,這些省內白酒業龍頭均有望扮演重要角色,並從中受益。
今日《點睛》您可滿意?還有更多精彩等著您~請前往App Store、安卓商店搜索“第一財經”或掃描下方二維碼下載第一財經客戶端,好內容為更好決策。
白酒行業發展仿佛也是進入到了2017年的春天。貴州茅臺(600519.SH)股價接連創出新高,自上市以來其累計漲幅約80倍。
數據顯示,2001年8月貴州茅臺上市發行價為31.39元,截止至2017年2月22日,貴州茅臺盤中最高漲幅超1%,尾盤沖高突破366元關口報收於366.52元,市值達到4538億元。根據其2月21日發布的公告顯示,2017年一季度營收128.52億元,同比增長25.38%;凈利潤56.68億元,同比增長15.92%,交出了一份靚麗的答卷。
此外,五糧液(000858.SZ)、瀘州老窖(000568.SZ)、水井坊(600779.SH)等均接力創出階段新高。而山西汾酒(600809.SH)也因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序幕拉開後,從2月13日起,接連15個交易日累計漲幅高達34.39%,達近4年最高點。
第一財經記者在采訪中獲悉,山西汾酒是汾酒集團的核心子公司,1993年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汾酒集團實際持有山西汾酒比例高達70.65%。山西汾酒是國內以白酒為主業的上市公司中,國有股持股比例最高的公司。而山西汾酒因集團公司混改而被推上風口浪尖,股價一路高漲。
2月25日,山西汾酒公司公告澄清,作為上市公司層面,山西汾酒表示,公司並未制定2017年經營目標,員工持股及集團整體上市一事,經征詢,集團公司目前沒有整體上市時間表。
山西汾酒公司股價高漲的背後,除了混改而帶來的市場關註外,白酒板塊的整體上漲也是不容忽視的因素。
“白酒板塊大幅上漲,既因為經歷4年行業深度調整,外部環境整體回暖。也因為白酒企業順應市場積極轉型。白酒產業在2016年度營收超過6000億。” 東方證券首席證券分析師沈陽告訴第一財經記者,“龍頭基本面複蘇趨勢明確。白酒行業分化成長本質上是市場調節下的供給側改革。不同於之前黃金十年白酒企業的全面繁榮,此輪行業複蘇集中在具有品牌、產品、渠道力的企業。且當前龍頭發力提升自身競爭力,增速已顯著超越行業。”
據了解,在2月16日,五糧液、瀘州老窖、 劍南春“結伴”造訪了茅臺,探討了川黔兩省酒企合作落地。其中,茅臺總經理李保芳表態“龍頭酒企要做朋友,不去搞爭鬥”,這被市場認為是中高端白酒市場格局將繼續穩定,拒絕惡性競爭的信號。
另外,第一財經記者梳理多家研究機構研報發現,2017年白酒行業將實現全面複蘇,且通脹預期擡頭和國企改革將成為2017年白酒行情重要催化劑。據了解,2017年一季度通脹預期擡頭,歷史上茅臺價格持續跑贏CPI(居民消費價格指數)漲幅。
此外,2016年五糧液完成國改,實現了經銷商和員工持股,且股票收益超50%。茅臺承諾2017會推進國改,瀘州老窖也透露出有國改打算。
白酒營銷專家肖竹青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白酒行業經歷了數年調整,逐步回歸正常經營,在以茅臺、五糧液為代表的高端酒逐步提價的大背景下,高端酒中龍頭的市占率呈現逐步提高態勢,且未來議價能力越發增強。
肖竹青進一步表示:“未來高端酒市場份額的增長是擠壓式增長,是此消彼長式的增長,未來行業內最慘烈的競爭是以茅臺、五糧液為代表的面子酒和以山東溫河王酒,山西汾酒,湖南湘窖酒和甘肅金徽酒這些主打性價比和地方鄉情的里子酒的競爭。”
白酒行業發展仿佛也是進入到了2017年的春天。貴州茅臺(600519.SH)股價接連創出新高,自上市以來其累計漲幅約80倍。
數據顯示,2001年8月貴州茅臺上市發行價為31.39元,截止至2017年2月22日,貴州茅臺盤中最高漲幅超1%,尾盤沖高突破366元關口報收於366.52元,市值達到4538億元。根據其2月21日發布的公告顯示,2017年一季度營收128.52億元,同比增長25.38%;凈利潤56.68億元,同比增長15.92%,交出了一份靚麗的答卷。
此外,五糧液(000858.SZ)、瀘州老窖(000568.SZ)、水井坊(600779.SH)等均接力創出階段新高。而山西汾酒(600809.SH)也因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序幕拉開後,從2月13日起,接連15個交易日累計漲幅高達34.39%,達近4年最高點。
第一財經記者在采訪中獲悉,山西汾酒是汾酒集團的核心子公司,1993年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汾酒集團實際持有山西汾酒比例高達70.65%。山西汾酒是國內以白酒為主業的上市公司中,國有股持股比例最高的公司。而山西汾酒因集團公司混改而被推上風口浪尖,股價一路高漲。
2月25日,山西汾酒公司公告澄清,作為上市公司層面,山西汾酒表示,公司並未制定2017年經營目標,員工持股及集團整體上市一事,經征詢,集團公司目前沒有整體上市時間表。
山西汾酒公司股價高漲的背後,除了混改而帶來的市場關註外,白酒板塊的整體上漲也是不容忽視的因素。
“白酒板塊大幅上漲,既因為經歷4年行業深度調整,外部環境整體回暖。也因為白酒企業順應市場積極轉型。白酒產業在2016年度營收超過6000億。” 東方證券首席證券分析師沈陽告訴第一財經記者,“龍頭基本面複蘇趨勢明確。白酒行業分化成長本質上是市場調節下的供給側改革。不同於之前黃金十年白酒企業的全面繁榮,此輪行業複蘇集中在具有品牌、產品、渠道力的企業。且當前龍頭發力提升自身競爭力,增速已顯著超越行業。”
據了解,在2月16日,五糧液、瀘州老窖、 劍南春“結伴”造訪了茅臺,探討了川黔兩省酒企合作落地。其中,茅臺總經理李保芳表態“龍頭酒企要做朋友,不去搞爭鬥”,這被市場認為是中高端白酒市場格局將繼續穩定,拒絕惡性競爭的信號。
另外,第一財經記者梳理多家研究機構研報發現,2017年白酒行業將實現全面複蘇,且通脹預期擡頭和國企改革將成為2017年白酒行情重要催化劑。據了解,2017年一季度通脹預期擡頭,歷史上茅臺價格持續跑贏CPI(居民消費價格指數)漲幅。
此外,2016年五糧液完成國改,實現了經銷商和員工持股,且股票收益超50%。茅臺承諾2017會推進國改,瀘州老窖也透露出有國改打算。
白酒營銷專家肖竹青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白酒行業經歷了數年調整,逐步回歸正常經營,在以茅臺、五糧液為代表的高端酒逐步提價的大背景下,高端酒中龍頭的市占率呈現逐步提高態勢,且未來議價能力越發增強。
肖竹青進一步表示:“未來高端酒市場份額的增長是擠壓式增長,是此消彼長式的增長,未來行業內最慘烈的競爭是以茅臺、五糧液為代表的面子酒和以山東溫河王酒,山西汾酒,湖南湘窖酒和甘肅金徽酒這些主打性價比和地方鄉情的里子酒的競爭。”
3月7日消息,今日白酒板塊表現比較強勢,值得一提的是,午後貴州茅臺漲2.44%,報於367.90元,再創歷史新高。截至發稿,瀘州老窖、水井坊等漲近3%,沱牌舍得、五糧液等個股漲逾2%。
消息面上,據貴州茅臺官網信息,3月3日,茅臺集團黨委書記、總經理李保芳在河南進行市場調研時釋放信息:“茅臺無淡季”將成為貫穿全年的主要市場特點;茅臺酒出廠價仍保持穩定暫不會上調,要確保茅臺酒價格管控有效、到位,穩定在合理的價格區間,保持市場健康發展。
李保芳並首次披露茅臺供應情況。除去節假日,每天可生產投放市場的量約為80噸,也只能滿足市場需求的50%左右。
根據此消息,招商證券分析認為,茅臺批價回落預計在1000元左右見底,年底將再度缺貨批價上漲,出廠漲價預期還會再起,且公司將加大生肖酒供應,提升產品結構,全年除了實現量超預期,噸價也將上移,正循環再度加速。
國泰君安則認為以上發言一是向市場量化了供不應求態勢,預計供不應求將是貫穿未來兩年的大趨勢;二是淡季不淡趨勢明顯、批價仍有上漲動力;三是反映廠家既保經銷商利潤、又嚴控價格瘋漲的態度。國泰君安表示,白酒全年不乏催化劑,龍頭估值仍有提升空間,建議繼續增持白酒板塊。
周五(3月10日),滬深兩市低開之後,上午圍繞平盤線窄幅震蕩,大盤波動在僅10個點左右;而受創業板權重的拖累,創業板指稍顯弱勢,大部分時間在水下運行。今日白酒、家電等防禦類板塊受追捧,題材股中以高送轉最強勢。
盤面上,因市場情緒不佳,防禦類的家電、白酒板塊領漲兩市,其中貴州茅臺(600519.SH)、老板電器(002508.SZ)、美的集團(000333.SZ)等多只個股創歷史新高;鋼鐵、造紙、商業百貨等板塊也漲幅居前。
在概念板塊中,高送轉板塊最為出色,其余的題材股如量子通信、鋰電池、新零售、新疆等概念表現一般;昨日火熱的人工智能概念龍頭賽為智能(300044.SZ)臨時停牌,導致整個板塊被悶殺。
上午,高送轉板塊站上最強風口,板塊內有新宏澤(002836.SZ)、雲意電氣(300304.SZ)、優博訊(300531.SZ)三只個股漲停。其中,新宏澤是次新股,昨晚披露上市後首份年報,擬10轉10派2。
而雲意電氣是整個板塊內的靈魂人物,該股已經連拉四連陽,今天終於漲停。目前,已經有94家公司公布高送轉預案,而雲意電氣之前公布10轉28派1元年報高送轉方案,除權除息日為3月3日。今天實際上走的是“填權”行情,而此後高送轉的炒作將開始轉向下一階段—填權炒作。
上午還有一個現象值得關註,在家電、白酒板塊中的不少白馬股已經創歷史新高,比如小天鵝A(000418.SZ)、老板電器、美的集團、華帝股份(002035.SZ)等。另外,貴州茅臺仍然占據兩市第一高價股的寶座,上午股價觸及377元,續創歷史新高。結合昨天創業板定增“無限售期”規則或被取締的消息來看,未來講故事的公司將難以為繼,有業績支撐的白馬股才是將來重點的布局方向。
巨豐投顧認為,指數或以窄幅震蕩為主,主要以個股操作為主。而個股機會上,主要以政策刺激以及業績托底為主。短期看,在成交量沒有有效釋放下,指數還有反複的可能,而熱點未能有效持續下,市場采取觀望態勢。因此,建議目前緊跟市場節奏,總體持股觀望為主,在回調中可考慮逐步低吸。具體操作上,逢低可逐步加倉,重點關註央企改革標的。此外,回落的中小創中質地優良標的,可考慮逐步低吸。
中國白酒的產量占全世界烈性酒產量的30%,但在全球烈性酒市場所占份額卻不足1%。作為世界六大蒸餾酒之一,中國白酒一直未能像白蘭地、威士忌、伏特加、金酒、朗姆酒等其他烈酒在全世界範圍內獲得廣泛認可。
對於中國白酒國際化,貴州茅臺集團董事長袁仁國近期在集團外宣工作會上對第一財經記者說道:“18年前,我們在海外市場上的銷售數字簡直微不足道,18年後,茅臺酒在海外實現銷售收入3.2億多美元(約合人民幣近22億元)。”貴州茅臺發布的公告顯示,2016年公司實現營業總收入為398.56億元,海外收入占比為5.52%。
五糧液股份公司董事長劉中國曾公開表示,在當前國內經濟和消費趨於平緩的形勢下,國際化成了中國白酒必須走的一步棋和未來重點開拓的方向。
中國白酒已經在國際市場上深耕多年。記者在采訪中獲悉,十多年前,茅臺就開始與海外免稅渠道經營商開始合作,而五糧液也是大手筆在海外媒體上做廣告,但至今為止,白酒還只是在唐人街及華人圈內銷售,緊跟其後的還有汾酒、古井貢及水井坊等品牌。
如何突破華人圈,讓中國白酒暢銷世界,尚待探索。
海外市場反饋不佳
“中國白酒沒能進入美國或歐洲主流市場的原因主要還是中國酒業自身,在美國,酒類銷售有非常嚴格的質量、標簽、成分等一系列要求,國內酒業‘寬松管理’慣了,會比較難以接受這種‘管制’。”在美國佐治亞州亞特蘭大經營著數家中餐館和中國超市的鄭淇湍告訴第一財經記者,“來買酒的基本上還是華人,大多數的本地人連白酒是什麽都不知道。”
他也進一步補充道:“目前‘進口’到美國的中國白酒,有不少是沒有完備的進口手續和美國政府規定的質量檢測和標簽許可的,所以會出現一些有趣而滑稽的現象,一些違規‘進口’到美國的中國超市的白酒還打著‘廚房用酒’的幌子,也就是以‘料酒’的名義。這種‘進口’的方式終究難登大雅之堂。”
中國白酒文化歷史悠久且制造工藝獨特,但“出海之路”卻是任重而道遠。根據海關總署信息中心對外披露的數據,從2009年至2016年前8個月,整個白酒外貿平均增速15%左右。但因基數太小,年出口量不足2萬千升。
據了解,由於國內酒類進出口貿易長期存在逆差,而為了鼓勵白酒出口,海關總署不僅在政策上給予了白酒單獨編碼,還讓白酒享受了出口退稅的優惠。在2009年以前,白酒在食品飲料酒大類里沒有單獨編碼,現在細分為飲料、酒及醋,編碼為2008902000,出口退稅率為15%。為了保護國內酒業,烈酒進口普通稅率則高達180%。
盡管如此,記者從海關總署信息中心披露的分析報告得知,多年來,以貴州茅臺、五糧液為代表的中國八大名酒並無一家在出口規模上占據榜首。2015年海關總署的分類統計顯示,廣東珠江橋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180萬升的年出口量超過五糧液集團,成為中國白酒出口規模最大的生產企業,而該企業生產的珠江牌廣東米酒,除直接飲用外,多用於烹調。
文化差異水土不服
行業資深營銷專家肖竹青表示,中國白酒要實現國際化,一方面需要國際化的人才,另一方面則需要通曉國際規則,用國際化的語言來推進中國白酒。他舉例道,可口可樂在中國,能讓原本不喜歡可樂味道的中國人喜歡上可樂。同樣的,我們也需要用國際化的語言來傳播中國的白酒文化,融入當地的生活方式。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酒吧在西方文化中是極為普遍的飲酒場景,然而中國白酒卻難以融入其中。一方面,在酒吧的人們大多喜歡空腹喝酒,而白酒十分濃烈,所以就算進入酒吧也並不好賣。
另一方面,中國白酒在包裝設計上,大多都未針對當地文化而做出調整。在品牌知名度和產品知名度都未打開局面的情況下,“水土不服”則愈加明顯。
記者留意到,近期召開的2017成都春季全國糖酒商品交易會中,有不少外國酒商參與其中。然而,卻是賣酒的多,買酒的少。海外酒水經銷商們看到了中國市場的巨大機遇,但對中國老一輩人中的“心頭好”(白酒)卻知之甚少。
資料顯示,2016年,貴州茅臺(600519.SH)股價較2015年上漲53%,市值達4200億元人民幣(約合605億美元),與全球烈酒第一品牌帝亞吉歐(市值530億英鎊,約合650億美元),兩者只有45億美元的差距。
盡管貴州茅臺作為中國白酒行業的“領頭羊”,在資本市場也是“獨領風騷”。 但要在國際市場上站穩腳跟、占領一席之地,還面臨諸多的挑戰。
一位酒水行業內人士告訴第一財經記者:“國內外酒水的渠道差異很大,中國的渠道是團購形式的,講究開瓶費、進場費、出場費,但是這些銷售行為在國外是禁止的,屬於一種賄賂行為,是違法的。國內許多酒企對於外國的法律法規和銷售渠道都還缺乏一定的了解。”
“國酒茅臺,世界之醉”、“中國的五糧液,世界的五糧液”、“讓世界品味中國”……諸如此類的企業願景不勝枚舉。企業贊助、投放廣告,甚至還開設了Facebook、Instagram等海外主流社交賬號讓當地消費者了解品牌、了解產品。除了喊口號和投入巨資,白酒企業也不妨學習日本清酒打入歐美市場的方式。
白酒行業分析師蔡學飛表示,白酒出口市場競爭趨烈,對於國際化道路,每家企業都有自己的思考。白酒要“走出去”,企業要對產品定位、目標市場的市場準入以及國際化的優先次序做整體考慮,制定合乎自身情況的出口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