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記者 張斯 每經編輯 曾健輝
不久前公布了關於電商精準扶貧方面提案的全國政協委員、京東集團董事局主席劉強東,今年首次亮相兩會,一共提交了三份提案。3月7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獲悉,劉強東其余兩份提案分別聚焦於“打造現代流通體系”和“完善電子化政府采購”兩方面。
在零售變革的大背景下,物流體系的完善與現代化的推進支撐著全國零售業態的升級和改造,更是順應品質消費需求,創造品質消費環境的基礎設施保障。如何更好地推進消費升級建設,也成為兩會代表委員們熱議的焦點問題。
商務部日前公布的數據顯示,2017年全國網絡零售額增速為32.2%,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達到15%,比2016年提高2.4個百分點。而同期線下實體店零售額同比增長僅為7.6%,增速較2016年放緩0.9個百分點。
新技術對提升商業流通效率作用明顯,而傳統商業在對大數據、雲計算和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應用上還略顯不足。
在關於打造現代流通體系的提案中,劉強東指出,當前傳統流通企業數字化能力不足,線下傳統商業占比超過80%,但2017年線下實體店零售額同比增長僅為7.6%,遠低於同期全國網絡零售額增速的32.2%;現有商業基礎設施在商業設施布局、物流規劃、倉儲設施用地等方面,也無法適應新型商業發展的需要;當前流通體系仍面臨品質不高、發展不規範問題;現行制度法規(如無人機、無人車等)亟待進一步創新。
因此,劉強東建議從國家層面做出頂層設計,大力推動流通領域數字化升級,發展新型商業基礎設施和品質化流通體系,加快適應新技術應用的制度創新,解決流通體系目前在技術能力、基礎設施、商業環境、法規制度等方面面臨的問題。
在完善電子化政府采購方面,劉強東表示,當前政府治理向精細化、高效率、科學化發展,基於互聯網的電子商務采購模式和大數據技術在政府采購方面的應用前景廣闊,對推動完善我國電子化政府采購有一定借鑒意義。
就此,劉強東建議,推進政府采購全流程電子化,提升政府采購效率和透明度,在政府采購執行機構已經建立起電子商城的基礎上,進一步推動在合同簽訂、交貨驗收、財政支付和報銷等環節實現“電子合同、電子簽收、在線支付和電子發票”等。
此外應發揮大數據技術輔助決策作用,提升政府采購決策水平;加強與電商大數據對接,完善現代化監管手段,如加快供應商誠信體系大數據建設,加強對采購單位、評審專家、供應商、集中采購機構和社會代理機構的考核評價大數據分析,以及利用電商數據建立大數據價格比對、預警機制等。
支持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這是十九大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全國金融工作會議提出的明確要求。剛剛過去的這個周末,內地集中釋放三大政策“禮包”,兩地市場聯通更進一步。
4月20日,中國證監會宣布聯想控股將成為首家H股“全流通”試點公司,標誌著全流通試點正式啟動;同日,證監會宣布允許內地使用香港機構針對港股通提供的投資分析服務;4月21日,全國股轉公司與香港交易及結算所有限公司(下稱“港交所”)簽約,在滬港通、深港通之後,京港兩地市場也將打通,企業可以通過“3+H”方式實現兩地掛牌或上市。
目前,香港市場正在進行近25年來最重大的一次上市制度改革,在對接新經濟公司方面有望實現歷史性突破。加上H股全流通、“新三板+H股”兩地同時上市等舉措,港股一級市場的吸引力將進一步增強。光大證券分析師秦波認為,香港市場有望吸引更多優質資產落地,長期來看對活躍港股全市場有積極意義 。
H股“全流通”撬動2.6萬億市值
經過4個多月的準備工作,證監會公布了第一家H股全流通試點公司,首單花落聯想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去年12月29日,證監會宣布開展H股“全流通”試點,同時表示,試點將按照國務院的部署安排,以“成熟一家、推出一家”的節奏,有序推進試點。
H股全流通是一個特殊的制度問題。目前港股上市的內地公司中,有一部分采用的是紅籌模式,即境內公司直接將境內資產收購或協議控制(VIE)等形式轉移至境外離岸公司,然後以境外離岸公司形式上市,上市一開始即基本等同於“境外全流通”;另一部分則采用的H股模式,即上市時將股份分為內資股和外資股,外資股在港交所上市後可以在境外流通,內資股不能流通。
所謂全流通,即通過制度設計,使這部分不能流通的內資法人股和國有股,轉化為 H 股在港交所上市交易。
“對於 H 股公司來說,最直觀的意義毫無疑問是打開 了新的融資渠道和資本運作空間,使目前無法’變現’的內資股取得市場化定價。”中信證券首席港股分析師楊靈修認為,“全流通”還將為 H 股企業的所有制帶來根本性的改觀,“內資外資股東不一致”問題得以解決,中期將提升公司治理和市場競爭力。在他看來,“H 股全流通”的意義,不亞於 H 股公司在港的第二次上市。
據中信證券統計,目前具有 H 股框架的公司多數為國企,內資股市值大概為港股流通市值 8%。當前 250 家 H 股公司中,98 家為兩地上市,其他 152 家 H 股公司,非 流通內資股的合計等價市值約為 2.6 萬億港幣,為這些公司目前已流通 H 股市值(約 1.1 萬億)的 2.3 倍,相當於目前港股市值的 8%左右。
值得註意的是,目前“全流通”試點僅限於原股東減持和增持本公司H股。具體來說,試點企業相關股東先期可減持其所持有的本公司H股,待相關技術系統升級改造完成後,開通增持本公司H股的功能。
根據證監會此前披露的篩選標準,下一步還將從四個方面來篩選後續試點企業。一是符合外商投資準入、國有資產管理、國家安全及產業政策等有關法律規定和政策要求;二是所屬行業符合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發展方向,契合服務實體經濟和支持“一帶一路”建設等國家戰略,且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優質企業;三是存量股份的股權結構相對簡單,且存量股份市值不低於10億港元;四是公司治理規範,企業內部決策程序依法合規,具備可操作性,能夠充分保障股東知情權、參與權和表決權。
京港聯手推出“3+H”新模式
新經濟公司正成為全球各大資本市場積極“爭搶”的對象,作為多層次資本市場當中相對厚實的基礎層次,擁有近11500家掛牌企業的新三板市場,也成為上層交易所市場青睞的對象。
4月21日,全國股轉公司與港交所在北京前述合作諒解備忘錄,中國證監會、北京市金融局及中國結算相關負責人出席了簽約儀式。根據合作諒解備忘錄,新三板歡迎港交所上市公司來掛牌,港交所亦歡迎新三板掛牌公司到港交所上市。其中,全國股轉公司對掛牌公司申請到香港聯交所發行股票和上市不設前置審查程序及特別條件。
過去五年間,新三板市場從擴容至全國,到推出做市制度、分層制度,以及競價交易制度,規模上取得較大發展。但是隨著政策預期的變化,該市場掛牌公司的發展預期也不得不持續做出調整。
據全國股轉公司透露,部分新三板掛牌公司對赴港上市需求迫切,股轉公司參照滬深上市公司境外發行上市的成熟做法,與港交所通過簽署備忘錄的方式,推出京港兩地同時掛牌上市的“3+H”模式。
根據備忘錄,新三板公司赴港上市,需要遵守《國務院關於股份有限公司境外募集股份及上市的特別規定》及中國證監會相關規定,全國股轉公司不設前置審查程序及特別條件,掛牌公司不需要在股轉系統摘牌,掛牌公司在籌劃申請發行H股期間需要履行信息保密義務,原則上無需申請暫停轉讓。
但是掛牌公司必須遵守嚴格的信息披露規定。一方面,掛牌公司申請發行H股,需要及時披露相關重大信息,包括董事會決議、股東大會決議、中國證監會受理申請材料、向香港聯交所提交申請材料、中國證監會核準情況、香港聯交所聆訊情況、刊發招股說明書、完成股票發行和上市及其他對股票轉讓價格可能產生較大影響的信息。
另一方面,為維護市場公平,確保兩地投資者享有同等的信息知情權,監管部門要求,發行H股的掛牌公司在香港聯交所披露的文件也需要在全國股轉系統指定信息披露平臺同步披露。
對港開放內地“港股通”客戶
滬港通與深港通已經成為內地與香港投資者資產配置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根據港交所數據,2017年滬深港通雙向均出現了大幅資金凈流入,其中,北向成交總額達2.266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94%;南向成交總額達 2.259萬億元,同比增長170%。
隨著內地與香港股票市場互聯互通機制的逐步深化,港股通交易規模不斷擴大,內地投資者對港股通標的相關證券研究報告和投資顧問服務的需求日益增長。作為一個相對成熟的資本市場,香港機構在港股通標的分析師數量、研究能力、研究便利性等方面具有明顯優勢。
在監管層看來,內地證券基金經營機構需要熟悉香港股票市場的投資顧問團隊為其提供專業投資意見,提升基金產品業績表現;香港機構也希望擴展客戶資源,積極參與內地資本市場雙向開放。
為了對“港股通”下內地機構使用境外機構投資分析服務進行規範,證監會20日公布《證券基金經營機構使用香港機構證券投資咨詢服務暫行規定(征求意見稿)》,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
根據上述規定,證監會允許內地證券公司或者其從事發布證券研究報告業務的子公司,將香港機構發布的就港股通股票提供投資分析意見的證券研究報告轉發給客戶;允許內地證券基金經營機構委托香港機構,為證券基金經營機構管理的參與港股通的證券投資基金,提供關於港股通股票的投資建議服務。
值得註意的是,內地機構若違反上述規定,中國證監會將對有關機構及負有責任的人員采取行政監管措施或者進行行政處罰;香港機構違規,中國證監會將與香港證監會通過跨境監管合作機制,依法對有關機構及負有責任的人員進行調查處理。
5月9日,中航科工在港交所公告稱,公司已向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提交的關於參加H股全流通試點項目的申請已於2018年5月9日獲得中國證監會正式批準。根據證監會批準,本公司獲準將不超過3,609,687,934股內資股轉換為H股並上市。
5月16日晚間,樂視網發布公告稱,公司股東曹勇先生、白郁先生所持限售股份已達解除限售條件,2018年5月18日上市流通。本次解除限售股數量為23,435,916股,占公司總股本的0.59%。
此前,樂視網發布的2017年年報顯示,2017年樂視網營業收入為70.25億元,同比降低68%,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虧損138.78億元,同比減少2601.63%。
樂視網今日收盤大跌2.58%,收報4.15元。
聯想控股6月1日在港交所發布公告稱,已完成H股全流通試點股份境外上市相關審批工作,預期轉換H股將於6月7日上午九時正開始於聯交所上市。
公告顯示,公司已向聯交所上市委員會申請批準8.8億股H股上市及買賣,且有關批準已於2018年5月31日授出。
公告稱,公司的H股股份過戶登記處已接獲指示,且轉換H股的相關股票將於2018年6月6日寄發。轉換H股已獲香港中央結算有限公司接納為合資格證券,以作寄存、 結算及交收。預期轉換H股將於2018年6月7日上午九時正開始在聯交所上市。 待境內參加股東完成公告所述的境內必要程序後,其持有試點股份方可以進行買賣。
九州通(600998.SH)25日晚間公告,與騰訊雲計算、東華軟件(002065.SZ)全資子公司東華醫為於24日在北京簽署戰略框架合作協議,就共同開發建設醫院處方外流信息共享平臺以及藥品配送解決方案所涉及的相關權利義務達成一致意見。
這是繼接入微信O2O“藥急送”業務後,九州通再次與騰訊公司開展合作,亦是九州通在“互聯網+藥品流通”領域的又一新嘗試。
國務院辦公廳於2017年分別發布了《關於進一步改革完善藥品生產流通使用政策的若幹意見》(國辦發【2017】13號)和《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2017年重點工作任務》(國辦發【2017】37號)等文件。
上述文件強調:國家“引導‘互聯網+藥品流通’規範發展,支持藥品流通企業與互聯網企業加強合作,推進線上線下融合發展,培育新興業態”;“規範零售藥店互聯網零售服務,推廣‘網訂店取’、‘網訂店送’等新型配送方式”;“鼓勵有條件的地區依托現有信息系統,開展藥師網上處方審核、合理用藥指導等藥事服務”;“試行零售藥店分類分級管理,鼓勵連鎖藥店發展,探索醫療機構處方信息、醫保結算信息與藥品零售消費信息互聯互通、實時共享”。
今年4月12日,國務院常務會議確定發展“互聯網+醫療健康”四大措施,其中第三條明確:探索醫療機構處方與藥品零售信息共享;推行醫保智能審核和“一站式”結算;健全“互聯網+醫療健康”標準體系,加快信息互通共享,強化醫療質量監管和信息安全防護。
公告稱,合作三方根據醫院處方外流的發展趨勢以及實際需求,將利用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互聯網以及區塊鏈技術,結合醫療機構信息化需求,構建“互聯網+醫藥”生態鏈,開展“醫院處方外流信息共享平臺及藥品配送解決方案”的系統研究、設計、建設、推廣和運營。
具體包括:開發與醫院HIS系統與處方外流系統對接的信息平臺,提供醫院內部與醫院外部承接處方的藥房的信息平臺對接方案;提供對處方的合理用藥智能審核方案,保證用藥的安全、合理、有效;提供藥品安全、快捷、準確地送達患者的信息平臺解決方案;提供醫院處方外流及藥品配送全流程的運營管理及應急處理方案;提供就醫院處方外流以及藥品配送系統與國家醫療保險機構、衛生監管部門和藥品監督管理部門的監管系統進行對接的方案;以及提供將前述內容應用於互聯網醫院、智慧醫聯體、遠程醫療、區域HMO以及健康管理等領域的方案。
事實上,早在2000年,九州通就借助互聯網創辦了B2B電商網站“九州通醫藥網”(即“九州通醫藥電子商務交易平臺”)。九州通醫藥電子商務(B2C)線上業務平臺“好藥師網上藥店”自上線以來,業務實現快速增長。2017年,其B2C電子商務業務實現銷售10.78億元。
在2017年年度股東大會上,九州通董事長劉寶林表示,“互聯網+藥品流通”領域,我們最終要做的是通過FBBC模式(“F”即上遊藥品生產企業,首個“B”即九州通,第二個“B”即終端藥店和診所,“C”即消費者。)的構建,打造連接醫藥全產業鏈的健康管理平臺,抓住終端消費者的需求。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未經第一財經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制或建立鏡像。第一財經將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如需獲得授權請聯系第一財經版權部:貴陽銀行8月24日晚間披露半年報顯示,公司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60.42億元,較上年同期增加3.61億元,增長6.36%;實現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22.78億元,較上年同期增加3.76億元,增長19.79%。實現基本每股收益0.99元,較上年同期上升0.16元。
截至報告期末,不良貸款余額19.46億元,較年初增長2.64億元;不良貸款率1.39%,較年初上升0.05個百分點;撥備覆蓋率262.73%,較年初下降6.99個百分點;撥貸比3.66%,較年初上升0.05個百分點;資本充足率11.38%。 貴陽銀行表示,新形勢下,表外業務逐步回表,銀行業資本補充壓力進一步增大。
股權結構方面,證金公司持股由一季度末的2333萬股增至7467萬股,持股比例3.25%,成為公司第一大流通股東、第四大股東。
2樓提及
今年賣不完, 不要緊, 明年再賣, 明年也賣不掉, 也不打緊....反正....
\r\n\r\n藍籌股如騰訊的流通量較高,所以市盈率也比較高,因包含了「流通性溢價」。\r\n\r\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