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家居空氣不流通或致癌

1 : GS(14)@2015-01-24 08:30:10





平日我們較少留意家中的空氣質素,但英國有科學家警告,家居的空氣含有超過九百種化學物或粒子,有機會導致「有毒家居綜合症」(Toxic Home Syndrome),增加患上癌症及心血管疾病風險。



須注意濕度


修咸頓大學過敏症及呼吸道醫學專家豪沃思(Peter Howarth)教授表示,「有毒家居綜合症」是指人們「因家居通風不足而暴露在空氣污染物嚴重混雜的環境,導致更頻密地患上呼吸道及皮膚疾病」。衣服、煮食爐及清潔劑等常見的起居用品當中或含有霉菌、花粉、氡(radon)及一氧化碳等化學物,影響室內空氣質素,令人更容易出現咳嗽、頭痛及打噴嚏等小毛病,較嚴重的會導致眼睛刺痛、肌肉痛、哮喘、發燒、流鼻血及肺病。豪沃思表示,「家中有霉菌反映了空氣不流通及濕度增加,發霉的家居易有較高的塵埃致敏源水平,或會令呼吸道及皮膚狀況惡化;通風不足亦可能帶來非過敏性有毒氣體,損害健康」。豪沃思呼籲人們要注重保持家中空氣流通,建立空氣清新的無毒家居。英國《每日郵報》



無毒家居小貼士


1.確保家居空氣流通2.使用含較少毒素及污染物的環保產品3.避免用噴霧式除臭劑及化妝品4.避免用地毯,因會暗藏塵埃及細菌5.科技產品用完要關機,以免製造有毒電磁場6.入屋前除鞋,避免將花粉及泥塵帶回家7.檢測建築材料,確保家中無氡8.房間髹油漆後,須等到乾透才使用9.盡量在室外晾衫,在室內晾衣物須開窗通風10.定期更換浴簾,避免用易發霉的乙烯基(Vinyl)浴簾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50124/1901431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7419

港第二上市交投差 流通量大減

1 : GS(14)@2015-07-06 16:15:02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50706/news/eb_eba1.htm


【明報專訊】「同股不同權」雖未放行,但據證監口風,不同股權架構公司仍有機會借道第二上市登陸港股。惟目前在港第二上市公司受歡迎程度一般,不少公司已先後撤銷上市。業內認為,不少海外上市的中資概念股已達到本港上市要求,重新考慮第一上市是最好選擇,令第二上市吸引力有限。

明報記者 武君

目前海外企業在港作第二上市僅有8家,其中3家是HDR形式。曾經在港第二上市的澳洲澳華黃金和新加坡凱德商用均已除牌,以HDR形式上市的日本公司思佰益亦在去年撤銷上市,公司當時指原因就是成交稀疏。新濠博亞也於7月3日正式除牌。

查閱資料,大部分第二上市公司在港流通股可謂「買少見少」,如嘉能可(0805)流通股份已降至公司已發行股份的0.3%,哈薩克銅業(0847)流通股份降至僅0.08%。只有南戈壁(1878)和宏利(0945)流通股本較上市時有所增加,但宏利在2010年曾達到過1.2億股的流通量,目前卻僅有3377萬股流通,即較當時減少逾90%。

流通不足的情況下,股份成交必然疏落。過去一年麥達斯(1021)有數周成交紀錄為零,而凱德商用(6813)更有長達1個月無成交的紀錄。即使是鼎鼎大名的UNIQLO母公司迅銷(6288),過去一個月日均成交亦不足3萬份HDR。

鍾絳虹:開放條件增市場靈活

若中概股在港第二上市,是否會面臨同樣窘境,羅兵咸永道資本市場服務組聯席領導合夥人陳朝光認為,目前在港第二上市的大部分是海外企業,流通股份本就不多,導致成交量小,但中概股則由於受到投資者更多關注,未必有相同命運。

中央證券董事總經理鍾絳虹表示,如果本港開放第二上市條件,無疑將增加市場靈活性。對於中概股來港第二上市意義是否不大,目前言之過早,但和投行溝通來看,大部分中概股已經選擇從美國退市回歸A股,就算本港開放第二上市,應不會立即轉。有投行人士指,即使本港第二上市條件拓寬,對中概股吸引力仍然不大,更似監管部門一廂情願。陳朝光則指,中概股回歸A 股上市,耗時較久,第二上市方式更為快捷,相信仍會列入考慮範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1284

買賣期權 注意流通性 初學者先做長倉 風險相對有限

1 : GS(14)@2016-09-15 08:08:40

【明報專訊】9月開始理財版增加期權內容,希望加強投資者對不同投資產品的認識。期權給予投資者印象可能是高風險及高深的投資產品,其實只要明白各種策略,就可以因應自己承受風險及市况入市。期權是一種合約,投資者可以選擇支付期權金(買入期權合約)或收取期權金(沽空期權合約),但初階的投資者可以先玩買入合約,最大風險是虧蝕全部期權金,若純沽空合約收取期權金,風險可以是無限大。而資深投資者可以兩者一齊運用。

買入期權合約,可在合約到期日或之前,決定是否以指定的價格購買或出售相關資產。相關資產是指當行使期權時所購買或出售的資產,可以是股票、商品(例如黃金)、債券、貨幣或指數(例如恒生指數)。期權合約的買方會支付期權金給賣方,以獲得購買或出售相關資產的決定權。另一方面,如你是期權合約的賣方,就會收取買方的期權金,並有責任向買方購買或出售相關資產。

買入期權最大損失僅限期權金

期權可以在交易所以標準合約的方式買賣,或在場外,即透過期權交易商,以自訂合約的方式買賣。期權有兩種,分別是認購期權(Call Option)和認沽期權(Put Option)。認購期權即是賦予買方購買相關資產的權利。當相關資產的價格高於行使價時,買方有權決定是否行使權利。而認沽期權則是相反,是賦予買方沽售相關資產的權利。當相關資產的價格低於行使價時,買方有權決定是否行使權利。

投資者若希望限制本金虧蝕風險,可以作為買方,而買方買入期權要繳付期權金。在買方未能夠行使期權的情况下,買方的最大損失一般只限於已繳付的期權金。另一方面,如果投資者沽出期權,就可收取期權金,但與此同時,由於投資者有責任購買或出售相關資產,故閣下有需要在投資戶口內存入一筆按金。

行使期權 需要繳付費用

如果相關資產的價格變動與閣下的預期背道而馳,閣下有可能需要繳付額外的按金,就如用孖展買賣股票,屆時經紀會要求補倉,存入額外的按金。投資者的潛在損失有可能遠高於所收取的期權金。投資在香港交易所買賣的期權,要支付的交易費用可包括經紀佣金、證監會交易徵費、交易所費用或交易費用,有關費用視乎不同種類的期權而有所差別。此外,在行使期權時,亦需要繳付費用。

香港交易所會對經紀行,設定期權的按金要求。但閣下的經紀行或會收取較交易所要求更高的按金,以防範市場突發波動所帶來風險。在買賣交易所的期權前,閣下一定要明白經紀行的按金要求。港交所網站也會公布及更新每隻股票期權的按金要求。在香港交易所買賣的期權設有莊家制度,以提供流通量。那些經營買賣期權業務的經紀行或交易商在獲委任為莊家後,就有責任為期權提供買賣價。香港投資者教育中心指出投資者投資期權時,可以參考香港交易所網站以便了解更多關於莊家的責任。

沽空設按金要求 防突發波動風險

然而,投資者應明白莊家提供的報價不一定是心目中的理想價格。此外,期權在某些情况下會變得不流通,例如在市場異常波動下,可以出現沒有莊家或莊家不能履行報價的情况,屆時或難以買賣期權。故此,投資者須留意這方面的流通風險。

明報記者

[龍彩霞 理財專題]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3150&issue=2016091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9118

【速遞之神】順豐借殼乾炒秘技!流通市值僅93億人仔

1 : GS(14)@2017-03-03 00:57:23

完成借殼上市的順豐控股,上市5日,日日升停板,大股東王衛身家2,226億港元,逼近香港首富李嘉誠,部份原因應歸功於其借殼財技,一切都是四個字「貨源歸邊」。順豐前身的鼎泰新材,本來股本只有2.33億股,其後「蛇吞象」獲注入順豐快遞業務資產,以發行39.5億新股,即總股本增至41.83億股,然後鼎泰新材再以不低於每股11.03人民幣向不超過10名投資者,配售7.25億股,而根據條例,借殼上市的目標資產原股東股份需從上市之日起鎖定三年,加上鼎泰新材的限售股達到1億股,於是其已發行股本當中,流通股份只有1.31億股,即總股本的3%左右。屈指一算,順豐控股的流通市值只有93億人民幣,相比起總市值達到3,074億人民幣,貨源極度歸邊,難怪升極都有。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0302/1994492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7392

流通量大 料硬幣不易取締

1 : GS(14)@2017-03-22 00:18:35

【明報專訊】分別在香港和雲南長大的劉港城和榮南,最初是在2013年8月,在上海認識的。那時,劉港城是參加當地的一個實習計劃,而榮南則在那裡參加GMAT考試。碰巧,大家都住在同一家私營學生宿舍。

至於萌生硬幣收集機這個創業念頭,其中一個觸發點是,劉港城住在城大宿舍時,同房的美國同學在離港前,將所有本地硬幣都送給他。劉港城初時估計那批硬幣約值300多元,但實際點算後卻發覺其實值800多元,超出其估計一倍有多。後來,他更發覺,一般人似乎都會低估家中儲存硬幣的價值。

的士報攤死結難解

無疑,硬幣收集機這門生意,在一定時間內都應該有需求。因為本地不少報攤、小食店、食肆、零售店、的士等,為了省下按金、月費和交易費等,仍然不願使用八達通、信用卡、EPS等付款方式。劉港城亦認為,即使一般食肆和零售店將來願意採用電子支付方式,的士和報攤這兩個死結都會較難解決,仍然會持續相當長的時間。根據香港金融管理局2015年報,截至2015年底,政府發行紙幣及硬幣流通金額為111.79億元(不計算銀行發行紙幣)。按金額分類,1毫子、2毫子、5毫子仍然佔1.5%、2.1%、3.5%之多。而1元、2元、5元,更分別佔10.0%、15.2%、19.5%之多。由此看來,除非是政府和銀行主動大規模的回收硬幣,或者發行新紙幣來更換硬幣,否則,若要完全停用硬幣,相信還需要很多年。

劉港城表示,不太擔心因為市民和商戶逐漸轉用電子支付方式,而令該公司漸漸無生意可做的問題。因為那時該公司相信已經在全港設下很多網點,亦在市民中建立了足夠的信任,要轉型亦很容易。「屆時,可以在那部機加入其他用途,例如幫公用事業收費等。」他說。

[新經濟新天地]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3636&issue=2017032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8018

劉怡翔:研大灣區人幣全流通

1 : GS(14)@2017-10-22 15:58:03

【明報專訊】財經事務及庫務局長劉怡翔昨日出席立法會,簡報施政報告中有關財金的政策。他透露,當局正與廣東省商討,以大灣區某些地方作為試點,實行人民幣全自由流通。

落馬洲河套區科技園或成試點

劉怡翔表示,廣東省委書記胡春華在今年7月赴港時,也與香港政府提過,希望能在大灣區實現人民幣的自由流通。雖然目前雙方僅限於初步探討階段,並無實質方案,但他認為可以「特事特辦、先行先試」。經初步了解,為降低全自由流通可能造成的影響,可能在大灣區中找某些城市或地區作試點,例如落馬洲河套地區的科技園附近。他認為,香港可以把大灣區作為香港參與一帶一路的踏腳石,希望日後香港的金融人才可參與大灣區的工作。

認為「ETF通」有機會開通

劉怡翔又提到,政府一直就推動「ETF通」與內地當局跟進,認為有機會開通,同時亦正跟進債券通擴至南向通的問題,而這方面本港的系統需要作出調整以配合。他又特別提到,證監會正就投資者身分認證(即實名制)進行研究工作。

至於施政報告提到政府擬發行綠色債券,有立法會議員問到會否以零售形式發行。劉怡翔回應暫未考慮,因為過往經驗所見,市民對定息債券或通脹掛鈎債券較有認知,但綠色債券為浮息債券,而且若要發行零售債券,開發及合規成本會較昂貴。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5587&issue=2017102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2924

美銀美林:H股全流通增港吸引力

1 : GS(14)@2017-11-04 12:48:20

【明報專訊】隨着眾安在綫(6060)以H股形式上市,H股全流通再成市場討論議題。美銀美林發表報告,估計如果所有H股上市公司採納全流通做法,估計屆時因此沽出的H股,規模最高達1220億美元(約9516億港元),相當於港股市值約2.4%。

美銀美林表示,雖然採取H股全流通將對部分上市公司股價造成壓力,但預期對整體市場影響不大;不過,一旦採納H股全流通,赴港上市對中資企業的吸引力將大大增加。

大部分A股溢價大 實行全流通機會微

根據美銀美林統計,主板共有225家H股上市公司,其中有98家目前正兩地上市,其餘127家則僅以H股上市。美銀美林表示,由於大部分A股相對H股仍有大幅溢價,因此兩地上市股份接納全流通機會不大。該行表示,全流通可能需要花很長時間,而且當中可能涉及複雜步驟,包括政府可能將要求股份賣家將收益匯回境內,確保人民幣匯價穩定。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8963&issue=20171104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3565

股份買賣須協議轉讓 新三板流通量低

1 : GS(14)@2017-11-04 13:48:55

【明報專訊】目前內地新三板分成兩大板塊,創新板及基礎板,擁有逾萬家上市公司,融資方式具彈性,可先掛牌後融資,或先融資後掛牌;但當中有公司掛牌後未能融資。其中港人最熟悉的,或許是由恒大集團(3333)分拆的足球會恒大淘寶,上市後成交卻非常疏落。

新三板融資方式具彈性

現時市場所見到的內地新三板,有1.16萬家公司上市,當中屬於創新層的公司佔比只有11.7%。「創新層公司」是指最近兩年符合年均利潤不少於2000萬元人民幣,最近有成交的60個交易日平均市值不少於6億元人民幣的公司,同時要求最近兩年營業收入連續增長,年均複合增長率不低於50%。至於「基礎層公司」,泛指未能夠滿足到前述要求的公司。

同時,由於新三板公司有很大比例取得掛牌資格,同時配套招股融資只佔少數,加上上市後採用的交投方式並非股票市場運作的持續報價及交投運作機制,而用通過做市商安排,或協議轉讓方式促成,實現交投金額及轉讓股份數目根本不多;因此,過去1年新三板陷入寒冬期。近年在港不少企業融資公司,已經不時收到內地新三板公司來港或尋求到A股上市的門路,以解決低估值、低流通量問題。

嘉利國際分拆機器人方案業務至新三板

不過,新三板公司並非完全沒有市場,不少香港上市公司旗下均有分拆公司到新三板上市。較為人認識的如恒大旗下恒大淘寶便是一例;另本港工業股嘉利國際(1050)較早前尋求將旗下從事機器人方案業務的廣東翠峰科技分拆;至於較受市場受落的如從事環保類的公司,仍能夠在新三板進行多輪融資。因此新三板市場並非一無是處。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9988&issue=2017103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3585

禁售期後流通量增 美圖獲納入MSCI

1 : GS(14)@2017-11-19 15:03:22

【明報專訊】全球最大指數編製公司MSCI明晟昨日公布半年度指數檢討,改圖軟件「美圖秀秀」母公司美圖(1357)獲納入MSCI中國指數,今月30日收市後生效,惟消息未有刺激美圖股價,美圖昨日開市輕微高開,收市報12.4元,升0.324%。

值得留意的是,今年5月MSCI曾宣布美圖納入中國指數,惟隨即反口指美圖流通股份不足,令美圖慘食「詐糊」,隨着今年多名上市前投資者在禁售期後陸續沽貨,帶動美圖流通量,MSCI 終再宣布納入美圖。

美圖創始人兼主席蔡文勝表示,集團很高興能在上市一年內即獲納入MSCI中國指數,另一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吳澤源(又名吳欣鴻)補充,此舉不僅是資本市場對集團商業上的認可,亦是對產品和服務的能力的認可。

事實上,MSCI 在5月亦曾宣布,納入美圖成為MSCI中國指數,但一日後隨即推翻決定,原因是美圖上市前投資者股份還處於禁售期,令流通股份不足,最終美圖慘食白果。隨着今年6月的上市前投資者禁售期結束,多名主要股東陸續套現(見表),間接增加美圖流通股份,最終MSCI 再次納入美圖。

分析:市場選擇多 資金未必追入

興證國際資產管理副總裁阮子曦認為,美圖納入MSCI 中國指數,即使有相關指數基金追入,對股價未必有明顯影響。他解釋,近期香港市場上出現互聯網保險、互聯網基建等新經濟股份,投資者擁有更多選擇,資金未必會集中在美圖上。美圖機構投資者接二連三在禁售期後,出售股份套現,他提到,美圖大股東蔡文勝和吳澤源合共持有39.43%股份,股份禁售期將在下月15日結束,但估計屆時蔡、吳不會立即減持,因為外界高度關注蔡、吳的持股量,兩位減持會對股價造成較大的波幅,故兩位套現誘因不大。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2050&issue=2017111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4334

黃國英:騰訊平保流通量大 合基金買股要求

1 : GS(14)@2017-12-26 14:06:52

【明報專訊】每逢長假期,基金經理的取態通常都是審慎為先,在沒有確定因素之前,通常將倉位減低都是最安全的做法,這是兩手準備,假設市况下挫,手上仍然有子彈就可以應變,這是基本的操作,因此在價位相對不錯的情况下減持,就是市場的共識。

股票的流動是靠資金,而資金的流動就要看ETF的走勢。ETF的走勢其實是看股價的強弱而定,市場佔有率大的股票影響就會變大,現在的市况都由高增長股票左右,如果業務上可以「踩過界」,甚至蠶食別人的市場的話,就會十分吃香,就會有壟斷的出現。

業務踩過界有優勢 蠶食別人市場

有些專家說騰訊(0700)來年將難重現今年的境况,因為今年股價上升了一倍,明年就頂多只能升25%,這其實是穩賺不賠的說法。騰訊來年升到800元的話,騰訊就會變成了一個市值達到8萬億的龐然大物,這有可能嗎?當然不能抹殺這個可能,但似乎現今世上還沒有一隻股票達到一萬億美元以上,這樣對騰訊來說是否有點苛求?是否不切實際?這就要投資者自己去理解和決定了。

隨便說說其實穩賺不賠,而且還覺得很「有型」,但結果是否合理就要看你的想像空間了。如果專家說的就是最終結果,相信通街都是有錢人了。言論自由是普世價值,但後果是否需要負責就是另一件事了。「信者得救」還是「信者孭鑊」可以是冰火兩重天,結果只有用時間來證明了。但問題是這些預測對基金經理的操作來說有沒有用呢?

買賣操作不方便 好股也難吸引基金

基金經理的操作其實並不完全着眼在股價,還有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市場的深度。這些強勢大股一天的成交額現在接近100億元,一般基金假如要沽出1億元的貨,以一天6小時的操作來說,可能平均只需要數分鐘就可以處理完畢,但是如果是深度不足的股票,相信要處理數天還沒可能完成任務。在市場中瞬息萬變,基金經理要時刻斬虎屠龍,又怎能左等右等呢?基金經理只會找適合自己的東西來操作,就算你是絕世好股,但不能適應處理也要棄之如敝屣,否則在市場中就會舉步維艱,結果只會是事敗身亡。因此,那些所謂神仙股,其實並非基金經理那杯茶!

生存要有靈活的適應力 不能單看股價

中國平安(2318)、騰訊這些大股始終是基金的寵兒,不能因為今年的升幅大,就預期明年的升幅將會變小繼而拋棄。市場深度甚至可以決定一切,一般散戶沽出一二十萬的股份是輕而易舉的事,當然走位可以靈活多變,但基金經理相對來說就是可能要做個大動作了。如果不能做出大動作,航空母艦也會變成廢鐵,這些隨便說說的廢話其實可以說是語言偽術的一種,只是紙上談兵。在市場中要生存就要有市場的適應力,單看股價而不問其他只能說是「書生論政」而已。

香港的情况早就出現了青黃不接的現象,不單樂壇上只有一個容祖兒獨霸江山,就算在投資市場中,也有同樣的情况。來來去去都是同一班「老鬼」在指指點點,新血並沒有湧現,其實是一個不理想的現象,只能說是市場吸引力不足而後繼無人。年輕人對投資的看法可能滲入一種原罪,認為投資就是邪惡,拒絕探討,就算個別有些想進入市場的人也不知如何入手。

優秀炒家聚集外匯市場 初哥練武之地

若從練武的角度來說,投資外匯比投資股票困難很多,但如果想修練絕世武功,就應該從外匯入手,因為外匯市場集中了全世界最優秀的炒家,而且市場瞬息萬變,投資者在短時間內就可以經歷過大生大死的循環,當投資者有機會原原本本地參透「生死玄關」,才有可能脫胎換骨,這些經歷就是以後賺錢的本錢。

股市卻相對容易得多,既可守,又可等,選擇又多,如果追求技巧就當然要找一個難一點的來開始,早一點受打擊、早一點失敗,才能早一點成功!如果你買了股票坐上十年八載,操作技巧上沒有任何好處,反而只會蹉跎歲月。因此如果有志在這個行業中有作為的話,就要多做功課,期待自己有朝浴火重生。

豐盛金融資產董事

[黃國英 財經新視野]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9275&issue=20171224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573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