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重磅】俏江南真的賣了!商務部已批準,張蘭曾否認

來源: http://new.iheima.com/detail/2014/0111/57822.html

1月10日,來自商務部反壟斷局的一紙公告,讓甜蜜生活美食集團控股有限公司收購俏江南的交易意外曝光。i黑馬了解到,這樁交易在2013年10月底曾被報道,但遭到俏江南創始人張蘭強烈否認。商務部10日公布了《2013年第四季度無條件批準經營者集中案件列表》,其中一項是甜蜜生活美食集團通過下屬特殊目的公司,收購俏江南投資有 限公司股權。前者全稱是La Dolce Vita Fine Dining Group Holdings Limited,是在開曼群島註冊登記的特殊目的實體,隸屬私募股權投資公司CVC Capital Partners。2013年11月14日,商務部的批準已經結案。2013年10月底,路透社報道援引消息人士稱,CVC正與俏江南創始人張蘭及管理層尋求一筆1.4億美元融資案,以支應其收購計劃;收購俏江 南多數股權共涉資約3億美元;美銀美林擔任發起人CVC的顧問。當時消息人士透露,交易完成後,CVC通過甜蜜生活美食集團將持有俏江南約69%股份,創 始人張蘭及管理層將持有約31%的股份。不過,商務部最終批準的收購案,是否正如此前傳聞的3億美元持股69%,騰訊財經暫時未獲得雙方確認。2013年10月底,張蘭曾在電話中向騰訊財經否認俏江南將被收購,稱“半點兒都不屬實”,並強調沒有引入其他新股東計劃,希望2014年能在香港上市。如果交易價格正如此前報道所披露,這對俏江南和張蘭來說,並不是一樁特別稱心如意的交易:2008年底,鼎暉以2億元獲得俏江南10.5%股 份,折合俏江南估值約為19億元;而如果CVC以18.3億元(3億美元)獲得69%股權,意味著俏江南估值僅26億元。要知道,2008年時俏江南僅有 40余家門店,而截至2012年底,俏江南門店數已經拓展至71家直營店,2013年又新開了10余家門店。另外,鼎暉未直接涉足俏江南經營;如與CVC 協議確實涉及69%股權,張蘭將失去她一手創辦的企業控制權。1991年,張蘭從加拿大回國後開辦餐廳,俏江南品牌創立於於2000年。張蘭之子汪小菲任俏江南CEO。2011年,俏江南試圖A股上市,未成行。就在俏江南為上市歷經曲折時,國內高端餐飲業陷入低迷。俏江南的同行、上市成功的湘鄂情在就因此經歷了業績驟降。2012年俏江南轉戰香港,但也在通過聆訊後止步,鼎暉退出計劃不得已擱置。2013年6月,張蘭解釋上市時稱當下時機欠佳。張蘭說:“我們現金流很好,品牌也有影響力,等市場好了,能給一個公平的價格。”收購方CVC對餐飲企業確有偏好,這家來自歐洲的私募股權公司,2013年曾以4億歐元購買金寶湯歐洲簡餐業務,金寶湯是全球最大湯品制造商。 相關公司: 數據來自 創業項目庫 作者:李偉 | 編輯:ningyongwei | 責編:寧詠微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8044

江南春取經周鴻禕:分眾傳媒要做應用分發渠道!

http://new.iheima.com/detail/2014/0116/57958.html

1月16日消息 據消息人士透露,分眾傳媒擬將旗下樓宇顯示屏提供熱點功能,向附近人群提供免費無線上網,同時推薦產品、遊戲、應用等。

據業內人士透露,分眾傳媒計劃在2014年,將旗下樓宇顯示屏進行改造,加裝可以提供無線上網的裝置,將這些顯示屏同時變成WiFi熱點。

按照分眾的計劃,凡途徑顯示屏人群的移動設備,都可以通過顯示屏附帶的熱點無線上網,「第一次需要註冊,此後的都不需要」。有知情人士透露,分眾提供的無線上網服務將是免費的,只不過,分眾會根據用戶的特點,推送一些廣告信息,如,推薦安裝遊戲、軟件安裝等。

屏幕的改造並非沒有限制,有知情人士透露,帶髮射無線信號的屏幕可能集中在商業樓宇,而且並非每個樓層都允許,可能被限制在大堂等區域。

雖然屢屢將互聯網精準營銷比作「偉哥、春藥」,但為了應對互聯網精準營銷的衝擊,分眾也在努力改變其只能進行品牌營銷的技術瓶頸。分眾曾經嘗試推出互動顯示屏已經Q卡,希望以此來獲得用戶的反饋,向廣告主證明其效果。

有內部人士透露,江南春這個創意的靈感來自周鴻禕。一次會晤中,江南春問計周鴻禕:分眾如何在移動互聯網時代有所作為?於是周鴻禕就給江南春出了一個將顯示屏變熱點的點子。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8907

【敗局】俏江南遭“強賣”誰賺誰賠:鼎暉收益率僅趕上余額寶

來源: http://new.iheima.com/detail/2014/0120/58068.html

雖然兩次“被收購”傳聞,張蘭都態度微妙、含混不清。然而資本市場的事情往往非黑即白,商務部的“放行”或許意味著這場“被收購”事件已是板上釘釘。2014年年初,臨近春節,高端餐飲佼佼者俏江南沒有因為佳節將至而門庭若市,卻因為一則將被收購的消息,鬧得“年關難過”。近期,根據商務部公布的消息,私募CVC收購俏江南的案件獲得“放行”。吊詭的是,有別於一般交易獲通過後交易雙方喜大普奔的熱烈情緒,被收購方俏江南創始人張蘭淡定中透漏出的婉轉的否定情緒令人摸不著頭腦:“在這個事情上我覺得我沒有任何發言權,人家基金想怎麽宣傳也是人家的事情。我們並沒有簽署協議,如果我們簽合同了,我會第一時間給你打電話。”張蘭這一態度並不難以理解,早在10月份的時候,傳出一直籌備港股上市的俏江南要被CVC“搶親”的時候,張蘭即毫不客氣的回應:“完全不屬實。”時隔三個月,卻傳出商務部的官方認可,豈不是自扇耳光?然而,張蘭的“我們沒有簽署協議”的說法遭到了廣泛質疑,長城證券並購部總經理尹中余介紹表示,“從並購的專業角度來看,這是不可能的,必須是正式並購協議簽訂之後,商務部方面才會受理”。只有雙方簽了並購協議之後,才會去申請。如果商務部審批通過之後,這個並購應該就落實了。另有業內人士也解釋道,“想要通過反壟斷審批的話,一定是有正式並購協議的。如果只是意向的話,商務部不會受理。”那麽俏江南張蘭,這位性格豪爽奔放的女掌門到底是鬧哪樣?“從張蘭前後兩次對‘被收購’消息的反應來看,我認為,以鼎暉為代表的投資機構與張蘭極有可能出現了矛盾。”有業內人士這樣猜測。這種猜測並不奇怪。雙方的梁子一早就結下了。鼎暉要單方面履行對賭協議?張蘭學費交大了無論是去年10月份CVC收購事件剛露端倪,或是今年年初商務部的“放行”通知,兩次張蘭應對的態度都相當被動。這種被動與俏江南與鼎暉2008年的對賭協議有關。2008年俏江南中標奧運競賽場館餐飲供應服務商,極大提升了它的品牌知名度。在此背景下,張蘭和她的俏江南與資本市場出現交集,只是時間的問題。張蘭在老鄉―楓谷投資合夥人曾玉和易凱資本王冉撮合下,初識了鼎暉創投的合夥人王功權,據說兩人性格投契,相談甚歡,這對張蘭而言,是她創業生涯中非同尋常的時刻―俏江南首次被“明碼標價”,而且市場估值高達20多億。為了獲得發展資金,註冊資本金僅為1400萬的俏江南引入了鼎暉創投,鼎暉當時註入約2億人民幣,占有俏江南10.5%的股份。投資條款中設有“對賭協議”:如果非鼎暉方面原因造成俏江南無法在2012年年底上市,那麽鼎暉有權以回購方式退出俏江南。當時籌謀擴張、如日中天的俏江南對這項對賭協議不以為意。然而從2011年開始沖擊上市的俏江南,卻接連在A股、H股碰壁,五年過去了,鼎暉投資的高回報預期成為了黃粱一夢。賬期將至、急於脫身之下,與張蘭撕破臉,想單方面抱住CVC這個“大金主”的大腿是極有可能的。而雙方的貌合神離早在2011年8月一次公開采訪中便埋下了伏筆,采訪中張蘭發泄了她的不滿,認為引進鼎暉是俏江南最大失誤,毫無意義,還曾早就想清退這筆投資,但鼎暉要求翻倍回報,雙方沒有談攏。此事發酵成“張蘭炮轟鼎暉”。而當年的投資人王功權,已在3個月前高調通過微博宣布“私奔”。張蘭懊惱的理由是:“他們什麽也沒有給我們帶來,那麽少的錢占了那麽大的股份。就當我們交了學費吧。”這句話引起了著名的“交學費風波”。當時賽富基金首席合夥人閻焱還揶揄道:“不知鼎暉當年是否拿了把刀架在了俏江南的脖子上了簽的約。若那樣,這場婚姻就一定是鼎輝的不是。若當年鼎輝的投資合約不是武力相挾的城下之約,那麽這樣的譴責及翻盤就顯得太缺乏商業的基本誠信了。”閻焱後來在雷士照明也上演了基金投資人對創始人的逼宮,這自然是後話。毫無疑問,張蘭彼時與鼎暉劍拔弩張的關系也多少是資本與創始人複雜關系的寫照。然而,據稱,當時張蘭清退鼎暉投資的意願被對方雙倍回報的要求嚇退而不了了之。雖然之後,傳聞雙方“一笑泯恩仇”、“冰釋前嫌”,但如今看來似乎也只是傳聞而已。此次傳聞CVC將以3億美金購買俏江南69%的股權,張蘭控制權旁落之余,這筆買賣未必合算,張蘭的“學費”可謂交大了。鼎暉收益率僅趕上余額寶要讓鼎暉重新選擇一次,估計不會再有08年2億人民幣註入俏江南的“壯舉”了。對於張蘭所說的鼎暉“那麽少的錢”拿到了“那麽大的股份”,當年也參與了競價入股俏江南的一家機構的內部人士表示,當初他們自以為出了高價,沒想到鼎暉的出價幾乎是他們的三倍。雖然這位人士沒有說多少錢多大股份,但是他說,當時俏江南的財報是未經審計的。08年時鼎暉用2億元換的了俏江南10.5%的股份,那麽俏江南的估值為19億元。而2013年如果CVC用3億美金獲得69%的股權,這也就意味著俏江南的估值為26億元,每年回報率僅為6%,和余額寶差不多的回報,也難怪鼎暉要退出了。而對於鼎暉投資當年一擲兩億的大手筆都覺得是“那麽少錢”的張蘭而言,如果按照CVC給出的價錢賣出俏江南就“虧大了”。“如果交易價格如2013年10月所傳,這對俏江南和張蘭來說,並不是一樁特別稱心如意的交易,張蘭的否認因此也並不意外。”多位分析人士如是說。如果CVC以18.3億元(3億美元)獲得69%股權,意味著俏江南估值僅26億元。2008年時俏江南僅有40余家門店,而截至2012年底,俏江南門店數已經拓展至71家直營店,2013年又新開了10余家門店。另外,鼎暉未直接涉足俏江南經營,如與CVC協議確實涉及69%股權,張蘭將失去她一手創辦的企業控制權。事實上,在高端餐飲行業“寒冬”之際,CVC的出價也引起了一些專業人士的質疑:“俏江南現在的年凈利潤大約6000多萬元即1000萬美元,如果按照市盈率20到30倍計算,現在市值也就是2億~3億美元,而CVC以3億美元只收購其69%股份,俏江南的總市值將達到4.35億美元,CVC會做這種吃虧的事嗎?”CVC斬首收購:一石二鳥據行業人士介紹,CVC原是花旗集團的子公司,擁有雄厚的資本和人脈。CVC官網顯示,多年來CVC募集金額500億美元(包括CVC Credit Partners),投資者投資於其封閉式投資基金當中,年期通常長達十年或以上,位列球五大私募基金之一。在歐洲和北美,CVC迄今共完成了逾250個公司收購項目。在亞太地區,其中包括大中華區、東南亞區、韓國、日本和澳大利亞,CVC至今共完成了逾30個公司收購項目。目前,CVC正通過CVC五號基金(Fund V)和CVC亞太三號基金(Asia Pacific III)繼續進行投資。CVC列出的數據表示,CVC亞太基金、CVC亞太II號基金和CVC亞太III號基金累計規模達68.45億美元。來自歐洲的CVC集團公司對收購餐飲業有偏好,去年曾以4億歐元購買全球最大的湯品制造商金湯寶的歐洲簡餐業務。更為重要的是,目前CVC的高級顧問是有著“紅籌教父”稱謂的梁伯韜。梁伯韜1988年創立百富勤投資有限公司,1992年百富勤集團因率先安排三家中資公司在香港聯合交易所上市而聲名大噪。2001年到2006年,梁曾任花旗集團投資銀行亞洲區主席及董事總經理,被認為在內地和香港都有極為廣泛的人脈,善於引導內地企業赴港上市。然而,一旦交易成行,俏江南將徹底改朝換代,再上市也跟失去控制權的張蘭沒關系了,CVC的收購可謂一石二鳥。或許會有不甘心者舉出大批收購之後,資本與管理層和睦共處的例子。然而從CVC往日收購案例來看,這點可能性非常小。CVC在歐洲的名聲並不太好。英國《泰晤士報》曾用“詭異”(secretive)一詞來形容這個管理著260億美元的私募大佬:“要是CVC來敲你公司的大門,你以後的日子就會過得很郁悶了。它總是能發現一些你從來不知道的問題,它在調查後得出的結論總是‘你很糟糕’。這並非CVC首次涉足中國,早在2007年,CVC收購珠海中富29%的股權獲批後,其亞洲董事總經理曾多次公開表示“投資期不會少於三年”、“我們不是美式收購,不會換掉管理層,是歐式做法,與管理層合作。”然而,令人始料未及的是收購獲批次日,珠海中富董事會全體6位董事和4位高管全體請辭,同時,兩位監事會成員也請辭。對此,CVC方面只說是“正常人事變動”。這樣的行事風格也令很多企業膽寒。CVC亦毫不掩飾它在中國進行“斬首”式收購(收購行業龍頭企業)的決心。2007年時任亞洲董事總經理何誌傑說:“珠海中富是飲料包裝行業的龍頭。CVC下一步在中國的計劃也是收購有行業代表性的公司,特別是能源類、消費、機械等行業。”結語雖然兩次“被收購”傳聞,張蘭都態度微妙、含混不清。然而資本市場的事情往往非黑即白,商務部的“放行”或許意味著這場“被收購”事件已是板上釘釘。任何模糊的表態對於今日式微的俏江南都已經於事無補。 相關公司: 數據來自 創業項目庫 作者:方雅 | 編輯:ningyongwei | 責編:寧詠微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9486

互聯網金融裡的另類,顛覆式創新還是投機品?——如何看待比特幣 江南憤青

http://xueqiu.com/5564897980/27445202
這裡如果還有一類要特別強調的就是比特幣了,比特幣一時半會不太好解釋,業內爭議太大,我也給不了什麼特別好的看法,因為的確看不明白,相比於其他的互聯網金融而言,比特幣才是個新鮮事物,對於這個事物還是需要給予更多的時間來看,過早的下定論意義不大,我自己有個感覺,互聯網金融如果真有大革命的話,比特幣應該算一個,因為這個屬於完全另一維度的東西,不像其他的互聯網金融模式,都還只是改良性質,優化金融的範疇,比特幣所代表的的東西,就完全是另外一個維度的東西,所以需要換一種思維去理解,單純從金融角度,固有的思維角度,還真不是一般人能看明白的,我看過謝平教授說比特幣可以取代央行的演講,我感覺還是太過於膚淺了,比特幣本身的邏輯體系跟央行是否取代不是一回事,事實上,我們這個年紀思維基本定型,我們即使站在最前沿,可能看到的東西所謂的新,也只是我們自己認為的新,骨子裡還是舊的,沒辦法,邏輯體系不是一日兩日形成的。

所以,我這裡就順便發個牢騷,我自己的感覺,從金融領域來看,還是有專家的,更多的經驗累積,更多的是學習,都可以產生專家,因為金融幾千年以來,行為方式會有變化,但是本質一直未曾改變,經驗推導是有意義的,但互聯網不是,互聯網的邏輯本身就是顛覆和自我顛覆的概念,他需要靠想像力去創造出這個世界未曾有過的東西,才能實現它的成功之路,所以互聯網是很難通過過去對未來實現推演的,你所有對互聯網的瞭解的知識,對於未來可能都會增加你的負擔,而不會成為你的積累。

金融從業確切說,經歷越長,犯的錯誤會越少,互聯網應該是相反的,越具備創造性,越貼近市場,越明白屌絲的想法的人越容易成功,往往還跟年紀無關,所以,互聯網不太會有專家,哪怕成了專家,也很快會被顛覆,固有的思維在互聯網裡面絕對是個大忌,在互聯網的世界裡,堅持和專注的結果不是成功,而往往是死路一條,必須跟上屌絲的節奏,而往往,什麼是屌絲,屌絲首先是人性裡最容易出現的那個群體,人性骨子裡是喜新厭舊的,是驕奢淫逸的,所以屌絲肯定不喜歡在某一個事物上太多時間的停留的,哪怕你再好用,在方便,久了以後,屌絲也會換個不如你的東西用用。這裡也反映了屌絲第二個特徵就是屌絲的忠誠度極低,得屌絲得天下的背後就意味著,你必須時刻知道屌絲在想什麼,你脫離了屌絲的需求,閉門造車基本就是死路一條,在這樣的環境裡,互聯網體現的就是創新範疇,你過去都成功,都可能成為你失敗的理由,因為從過去看未來,基本是看不明白的。

所以,很多互聯網專家拿他的資歷教育我說你不懂互聯網的時候,我首先就會鄙視他,互聯網本身是去權威化的世界,顛覆一個又一個造神的神話,在怎麼偉光正到了互聯網上,還是把我幹趴下,互聯網短短十年的變化,都驗證了這個看法,在怎麼牛逼的人物,也很快會俱往矣,王志東、丁磊、陳天橋,具一代豪傑,而今安在哉?在到也的確還在,只是暮氣皚皚了吧。曾經風光無限的新浪微博,現在如何?兩億用戶的開心網呢?都不見了。互聯網的世界就是顛覆和自我顛覆的世界,講資歷擺譜的事情還是少做做。要來教育我不懂互聯網,首先就得你證明你懂互聯網。互聯網證明懂不懂,很簡單,要麼做個成功的互聯網企業,要麼投個成功的互聯網企業,啥都沒有,你還是那邊涼快那邊去吧。

昨天發微信朋友圈說,「比爾蓋茨超越IBM才幾歲?谷歌創業才幾歲?Facebook才幾歲?不理解和接受年輕人,故作老陳,非要跟年輕人拉開距離的人在談互聯網,本身就是很可笑的事情。世界上就是這樣的,多少人在互聯網上都拿著自己曾經的成功模式來教育那些互聯網創業的人,然後的結果就是被這些他們教育的人搞死了,這個世界成長很迅速,發展很迅猛,五年前的唯品會還只是個想法,現在市值近六十億美金了吧。京東劉強東還是個在他圈子裡毫無聲響的籍籍無名的人,估計每天被人教育這個不懂,那個不懂吧。現在呢?!

想起一段話,送給大家,不知道誰寫的,「任何沒有在微信上發過紅包、領過紅包的人都是需要自我反省的。說明你對新產品、新思維缺乏擁抱的態度。不要說你不是產品經理,互聯網時代,需要的是全員營銷全員服務,否則你就將很可能是一個跟隨者,因為只有深度的參與者才能讓自己的脈搏和這個時代一起共振!」這段話有點嚴重,但是道理是對的,每個做互聯網的人,如果都沒去發過紅包受過紅包,談什麼互聯網呢?這裡反映的是你必須貼近屌絲,理解屌絲,才有可能真正做好你的互聯網產品。從這個角度看,我認為阿里屏蔽微信是個很傻的事情,你可以否定微信,但是你不能否認現在微信的確是屌絲使用最頻繁的工具,刻意要跟微信保持距離,喪失的不僅僅對微信本身的瞭解,而是微信背後的運營思路,你要打敗一個對手,首先還是要成為一個瞭解對手的人,知己知彼,才可百戰百勝,就這麼退出微信,本身並不是互聯網思維。事實上,微信作為工具是及其簡單和可複製的,阿里的來往在功能上完全可以超越微信,但是難點在於騰訊對於社交工具運營思路的爐火純青,對於用戶心理的深刻理解,都是微信值得學習的地方,沒有一個成功是隨隨便便的,你可以看不起他,但是你必須重視他。當然我自己個人也認為,阿里沒必要從社交上跟騰訊打這場戰。

談到互聯網專家,我自己認為,互聯網世界的專家永遠只可能是兩種人,一種是創業者,一種是投資人,這兩類人,哪怕在屌絲,在草根,再不高富帥,都也是專家,因為他比你想的多,思考的多,深入的多,他們前者以自己的身體力行的代價,後者以金錢的代價來證明自己對互聯網的理解,這兩類人都有動力和資格來證明自己對互聯網的理解,唯獨分析師和媒體最沒資格,媒體說白了就是蒼蠅,哪裡臭往哪裡去,哪裡有熱點往那裡住,今天P2P,明天O2O,說白了這是什麼東西也沒弄個明白,只知道市場挺火的,分析師就更是如此了,每天抱一堆數據看來看去,到最後市場都大變樣了,他們還拿早就過時的東西在哪裡扯淡。市場需要的是模糊的準確,而不是精準的錯誤,閉門造車不是互聯網的邏輯。

貌似扯的有點遠了,我寫這麼多,只是想來闡述比特幣的確需要完全不一樣的思維方式去思考,難度實在有點大,我簡單節選了一個朋友的一段對於比特幣的論斷,來代表我的看法,但是他跟我一樣,僅僅只是金融推演,但是我也不得不承認,這種推演意義並不是很大,前面說了,因為很可能完全是兩個世界的討論。我們自己純粹從金融角度來看比特幣,事實上是一文不值的,雖然,這並不代表比特幣真的一文不值,

「作為互聯網時代的新玩意,比特幣的走俏是一種意識形態層面的狂熱。這款由化名為中本聰(SATOSHI NAKAMOTO)的網絡黑客在2009年發明的網絡貨幣,設計的初衷就是對抗現有的貨幣體系——它完全去中心化,也沒有中央銀行干涉,每一個個體都可以參與發行。這種去中心化的思想迎合了互聯網極客們(GEEK)無政府主義的心理,甫一問世,便走紅互聯網世界,並在現實世界的經濟危機中為更多人所熟知。

比特幣的玩家對這一新興產物抱以極高的期待,希望它能成為現實貨幣的替代品,成為互聯網時代交易工具。但若我們撇開複雜的技術,分析比特幣所具有的經濟屬性,這一崇高的理想有可能只是另一種烏托邦,空有意識形態,而缺乏經濟上的可能。甚至於,從它的極易投機的屬性看,這更像是一場互聯網時代的「鬱金香泡沫」,成為投機史上又一場狂歡。

簡單說來,借助精巧的算法,比特幣具有如下的經濟屬性:為規避通脹(或者貨幣超發),比特幣的設計者為其設定了一個遞減的貨幣增長率,在任何時刻,全球比特幣的增長速度都與其總量掛鉤,並且隨著規模的膨脹而放緩。理論上,到2140年,比特幣的總額能且只能達到2100萬個,這種總量上的有限性,一方面,成為擁護者們追捧的理由,因其看似能克服信用貨幣的通貨膨脹問題,而在另一方面,則成為制約比特幣發展的最根本因素。

問題的核心在於,在總量給定的情況下,比特幣的幣值完全取決於市場需求。在比特幣逐漸為投資者所熟知的過程中,需求的擴張自然會推高比特幣的幣值,並使持有者產生嚴重的投機心理——持有比特幣,並不是為了用來交易,而是坐等新的投資者進入,推高比特幣的幣值。這種「等待後來者接盤」的機理,像極了投機史上的泡沫,只不過,這一次的泡沫披上了互聯網高科技的外衣。

作為一種貨幣等價物,幣值的不穩定是致命的——倘若一種貨幣,在一週的時間內貶值100%,完全可以稱為載入史冊的惡性通貨膨脹。而對於比特幣來說,何止經歷了一個100%?在幣值方面,由於摻雜了人類的投機心理,比特幣早已背離了設計者所設想的初衷,也背離了投資者們對其的期待。

除了投機屬性(這點是致命的),比特幣還具有諸多其他的先天不足。比如信用的來源。黃金的信用源自其穩定的化學性質,以及亮麗的色澤(其中包含了一些文化因素),即使退出流通,也可以打造成金飾予以貯藏;法定貨幣的信用來自於央行體系,以及國家法律的強制,借助政權的力量,保證貨幣被交易者接受;而對比特幣來說,它的信用並沒有穩定的保障,完全基於投資者的認可。這也意味著,一旦投資者改變了初衷,比特幣也將徹底淪為垃圾程序,被掃入回收站中。

此外,比特幣的安全性可能也是一個很嚴重的問題,即使它的擁護者們對此抱以迷信。事實上,在2011年下半年,比特幣已經因為黑客入侵而有過一次崩盤。投資者們很難保證,這樣的情形不會在未來重演。

最終分析結論(Final Analysis Conclusion):在人類投機史上,我們看到了太多次類似的泡沫,從早期的鬱金香,到不久前的次貸危機,每一次都被認為「這次不一樣」,但卻總是殊途同歸,以破滅收場。現在,投資者們把同樣的理由給了比特幣,但結局也不會有什麼不同。

比特幣基金會首席科學家加文•安德森警告說:「我還是想對人們說,比特幣是一個實驗。不要投入超出自己可以承受失去的時間和金錢,因為比特幣仍然是一個實驗。它所經歷的市場的反覆無常和技術的差錯越久,我們能瞭解的也越多。信任是需要時間來驗證的。 」

我大概一年前也從非金融角度也推演過關於比特幣的看法,主要是三點,第一點是我看到很多人都把比特幣跟q幣等同,我認為兩者夏截然不同的。事實上q幣背後是等值人民幣作為信用基礎的,所以q幣的誕生過程是不創造信用的,社會總體貨幣體系是均衡的。無論你怎麼玩q幣,都不會給社會貨幣總量產生衝擊。而比特幣不是,比特幣理論上是創造了一種貨幣體系,他存在的信用基礎是人基礎於對恆定貨幣總量的預期,這種貨幣體系,創造了信用,理論上可以理解為發行了新的貨幣,規模如果足夠大,對社會邊會產生各種衝擊。所以的確是一種新的模式,衝擊必然有。

第二點,要清晰簡單的解答貨幣發行的問題,我覺得有必要把歷史的眼光往前推。事實上當一個社會還不夠發達的情況下,是不需要紙幣的發行的,雖然宋朝就有了紙幣的出現,但是那時候的紙幣,其實只是一種結算方式的工具,應該沒太多的信用附加,一張紙幣背後必然代表了一塊金屬貨幣,紙幣存在的必要性就沒有,而我們漢末王莽發行五銖錢,到了隋唐年間,都還在使用,為什麼呢?因為在那個年代,手工作業的效率很低,社會無法生產太多的社會財富讓大家能夠滿足,自產自足的社會裡,商品交易和流通都不需要太多的貨幣來實現,因此金屬貨幣足夠可以滿足社會的需要,不需要紙幣來創造信用替代金屬貨幣,而在大規模的工業化之後,社會財富極大增加,金屬貨幣無法滿足日益擴張的信用結算的時候,紙幣的意義才會出現。

但是貨幣的出現帶來的麻煩事情就挺多了,因為脫離了金銀等金屬貨幣跟紙幣的掛鉤之後,紙幣本質就是一張紙,本身是不具備價值的,那在市場上,到底發行多少紙幣財是合適呢?發多了,錢就不值錢,引發社會問題,發少了,不夠用,無法滿足社會需要也是個問題。所以,各個國家都產生了各自的貨幣發行機制,用來確保市場上合適的貨幣投放相對合適,貨幣投放也是政府對市場經濟干預的一種方式。經濟學上本身也定義了,經濟發展其實必然意味這有貨幣超發的可能性,出現,總量約定很大程度上也是限制貨幣替代的情況發生的。比特幣要取代其他幣種可能性也不大。

第三,最終的感覺,我自己認為對金融的理解,首先金融的背後第一屬性絕對是政治屬性,是政治社會裡對社會整體控制措施的一種。也就是意味著社會不可能產聲明脫離政治屬性的金融體系,而政治是什麼?政治其實是人類社會對缺乏規則的一種不安,人骨子裡是需要被約束和管制的,都有對缺乏規則的俺怕,所以需要行為組織管理,這個是人性深處的必然要求,靠自我組織管理,最終其實是去組織化的,很難穩定和協調發展,後面我會講到平台模式裡面的弊端,就是自我的分佈式方式的核心其實是通過整體的高效率來替代個體的低效率,在日常生活領域這個是適用的,但是在很多領域是寧願整體低效率,也不要個體高效率的,譬如人類的社會犯罪現象,很多時候是零容忍的,貨幣發行關係到社會管理的多個層面,我個人感覺很難任其自我發展,必然要約束到一定體系裡去,所以比特幣的悖論就出現了,如果自娛自樂,那跟金融本質是無關的,一旦影響社會貨幣體系,必須納入監管,去中心化的比特幣,也就只是政治體系裡發行多元化貨幣的一種,所謂的顛覆也就無從談起。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0706

【案例】大S也救不了俏江南:易主幾乎再無懸念

來源: http://new.iheima.com/detail/2014/0228/59083.html

“創業就是要不給自己留一點退路,才能做到第一”,這曾經是俏江南董事長張蘭談“創業經”時的經典語錄。當時的她可能沒有預料到,這句話竟會在2014年一語成讖。商務部的一紙批文證實了俏江南將 “賣身”給私募的傳言:1月10日,商務部公布的《2013年第四季度無條件批準經營者集中案件列表》中顯示,甜蜜生活美食集團將通過下屬特殊目的公司收購俏江南投資有限公司股權,該集團隸屬私募股權投資公司CVC Capital Partners。俏江南不是中國規模最大的餐飲企業,但知名度絕對算得上業內最高,創始人張蘭的兒子、現任總裁汪小菲更廣為人知的身份是臺灣藝人大S的丈夫。可惜,大S的到來只是將汪小菲帶上娛樂版,而沒有讓更多的消費者走進俏江南的大門。實際上,這起收購案早在2013年10月就曾被曝光過,當時流傳的版本是:私募CVC將購買俏江南69%股份,交易之後, 該公司創始人張蘭及管理層持股將降至31%,徹底失去控制權。當時這一傳言,曾經遭到過張蘭的矢口否認,稱其“半點兒都不屬實”。對於這“半點兒都不屬實”的收購案, 現在張蘭接受采訪時終於改口,回應稱: “這一交易只是意向還沒有達成,我們對收購沒有發言權。”不過可以肯定的是,這項收購雙方已經進行過相當深入的溝通。根據我國《反壟斷法》相關規定,經營者向國務院反壟斷執法機構提交的申報集中,應當包含申報書、集中對相關市場競爭狀況影響的說明、集中協議、參與集中的經營者上一會計年度財務報告。這意味著盡管張蘭稱雙方未有簽署合同,但是在向監管部門提交申請書時,雙方應該簽署過有關此次並購的相關文件。也就是說,俏江南易主幾乎再無懸念,剩下的只是時間問題。俏江南品牌創立於2000年,初期的俏江南是一個純粹的家族企業,張蘭家族對公司有著絕對的控制權。當時的張蘭,對於上市這一話題並不狂熱,甚至有些抵觸。但“不差錢”的張蘭也會有失策的時候。2008年,處於高速開店擴張時期的俏江南,陷入了資金困境。張蘭“為了緩解現金壓力,並計劃抄底購入一些物業”,引入外部投資者鼎暉。當時,鼎暉向俏江南註入約2億元人民幣,換取其10.526%的股份。依此計算,鼎暉對俏江南的估價約為20億元,當時俏江南的門店數量為40家。但引入投資者最大的問題是給張蘭帶來了上市壓力。此後的兩年里,經過一系列的包裝與布局,2011年3月,俏江南終於向中國證監會提出了上市申請。可惜的是,這個時間點正好與證監會整肅創業板時間點不巧重合,並提出理論上不支持餐飲類的傳統行業登陸創業板。果然,此後的60天內,監管層未對俏江南的上市申請予以回應,俏江南首次登陸A股的計劃宣告失敗。這次上市失敗後,俏江南與鼎暉之間的矛盾,隨著對賭協議到期時間的迫近而日益激化。在2011年8月的一個公開場合中,張蘭直言“引進他們(鼎暉)是俏江南最大的失誤”,令俏江南和鼎暉的矛盾從幕後浮現到了臺前。而快速擴張也給俏江南帶來了負面影響,再加上此後國內整個高端餐飲行業因為國家打擊三公消費進入“寒冬”,俏江南上市計劃遙遙無期。在這樣的背景下,不少分析人士都認為,CVC的收購要約可能是投資人不想再等待俏江南無望的上市進程,轉而尋求其他的退出途徑。外界流傳的俏江南與鼎暉的對賭協議上規定,如果俏江南無法在2012年底前完成上市,鼎暉有權以回購方式退出俏江南。但鼎暉退出的前提是張蘭給予令其滿意的投資回報,這單純依靠目前俏江南不足百家的店鋪營收是不可能實現的,必須引入其他的註資者參與。而張蘭一直對此次交易遮遮掩掩, “價錢沒談攏”可能是主要原因。按照去年披露出來的交易細節核算,CVC對於目前的俏江南出價為3億美元購買其69%發股權,也就是說對於俏江南的整體估價約為28億元人民幣,這與5年前鼎暉入股時的估價相比並未有顯著的提升,俏江南這幾年的開店數量雖未達到預期目標,但還是實現了規模翻倍,CVC如此作價確實有趁火打劫的嫌疑。另外,此次交易的買方CVC來頭不小。目前,CVC亞洲的操盤手是有著“紅籌之父”之稱的梁伯韜,他的參與對於俏江南在香港聯交所的上市計劃或將十分有利。但深諳內地、香港兩地資本市場的梁伯韜團隊,財技過於出神入化,這樣的接盤者, 對於本就不善於資本市場運作的張蘭來講,實在是段位太高。問題是,2014年張蘭仍以登陸香港聯交所上市為主要目標。連年業績不佳的俏江南想在對餐飲行業反應平淡的港交所贏得市場認可,需要進一步引進新的外部投資人,重新“講故事”。CVC是何方神聖?CVC(私募股權投資公司CVC Capital Partners)是一家來自歐洲的私募股權公司,迄今共完成了逾250個公司收購項目,累計交易額高達1450億美元。其數月前剛剛開始為一只新的亞洲基金籌資, 目標是30億美元。在投資品類方面,CVC對餐飲企業確有偏好,去年以4億歐元購買了金寶湯歐洲簡餐業務,金寶湯是全球最大湯品制造商。總是趕不上好時光的俏江南2008年,店鋪擴張計劃遭遇2008年金融危機。2011年,俏江南試圖A股上市,遭遇創業板整肅,未能成行。2012年底以來,在中央“八項規定”、“六項禁令”等政策的沖擊下,國內餐飲市場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困境,行業陷入了20年以來的冰點。2013年,俏江南被傳資金鏈緊繃,全年開店僅10家。2012年轉戰香港,當時都已經通過聆訊了,可就在此時,因偶然披露的張蘭移民事件(為了上市,張蘭放棄了中國國籍),讓她陷入聲譽危機, 鼎暉退出計劃也不得已擱置。 相關公司: 數據來自 創業項目庫 作者:周紅艷 | 編輯:ningyongwei | 責編:寧詠微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1816

江南春:移動互聯時代的旅遊品牌營銷

http://news.iheima.com/show-9-144011-1.html

首屆中國自駕游大會高峰論壇上,他講到了移動互聯時代的旅遊品牌營銷,以下為江南春的演講內容整理:

今天這個時代,廣告的意義在縮小。我想,兩句話就總結了今天這個世界的傳播路徑:

第一,廣告即內容,內容即廣告。話題才能被傳播,廣告可能只留下一個印象。

英特爾最近資助了巴塞羅那的足球隊,做球衣廣告,就是把英特爾的標誌一印,滿場飛奔。但是看了巴塞羅那的比賽,這2500萬美金花到哪裡了?沒有看到球衣上有英特爾啊?看了很久,終於有人進球了,結果一有人進球,就有歐洲球員脫衣服,一翻開,就是Intel Inside。他可以放棄90分鐘的展示性的廣告不要。我想,萬一不進球怎麼辦?全場一個都沒有看到。但這是今天廣告傳播的一個很重要的理念,尤其是超級大牌、真正有影響力的大牌,他越來越不追求品牌曝光,越來越追求話題化、內容化的營銷。話題在瞬間產生的影響力,比你在90分鐘的所謂的品牌展示,更有價值。這就是今天這個時代傳播的一個路徑。

第二,傳播路徑。今天是一個以自媒體為代表的時代,人人都是媒體,人人都在傳播。這就導致今天媒體的作用改變了。媒體作用,不僅是覆蓋多少人,而是多大能量的激發起自媒體的傳播。所以這就成為媒體一個重大的使命。

我們以前都關注客戶「講什麼」,現在客戶「講什麼」不重要,得想用戶需要看什麼。如果我們播放的東西不是用戶真正感興趣的,這個廣告精確的展示了功能賣點、你想表達的訴求或旅遊本身的價值,就夠了嗎?今天,判斷一個傳播內容好壞,不僅僅是它能不能精確的反映你想表達的意見、觀點、價值,更重要的是他在互聯網世界能不能成為熱點,引發話題,否則就當這個廣告作廢。傳統廣告在寶潔時代,定位非常精準、非常確切,代言人也很好,形象很正面,最終訴求傳遞到位就OK,現在這個時代已經不管用了。因為這個時代,一旦你不能跟這個社會、不能和消費者形成社會話題、形成社會熱點,那你的傳播就只是在曝光,而這個曝光中,價值慢慢在流失。所以今天的傳播,廣告即內容、內容即廣告,人人都是媒體、人人都在傳播,就是這兩句話,概括了當前傳播的兩大要素。

消費者受影響的方式,正在發生改變。如果我們做一些漸進式的改革,一,以用戶為中心思考,不要說你想表達什麼,而看用戶關心什麼,其實用戶關心的事情只有三個事情,資訊話題、娛樂(能不能讓人生得到更多快樂、情趣)、利益,什麼樣的促銷、什麼樣的東西給個人帶來利益。所以以用戶為中心思考他們關心什麼。

第二,提供對他們有價值的資訊和內容,我覺得除了品牌展示、發佈,新品上市之外,很重要的還有數據榜單,比如我們把36條自駕游路線以及各大得獎的車廠信息在分眾上當作內容播出。這些數據榜單會對消費者產生非常大的影響。比如天貓人氣榜、好評榜,已經成為消費者判斷一個產品非常重要的依據。所以,數據榜單發佈非常重要。

第二個部分,就是意見領袖推薦。比如易居中國首席分析師推薦,用他的方法論分析什麼是今天中國市場中這個城市中最有價值的房地產。還有專題欄目的報導,比如我們跟愛駕傳媒都在考慮未來怎樣把今天自駕游大會揭曉的36路逐漸做成欄目。這些內容性欄目對消費者就會產生明顯的影響。因為這是你的資訊,這比實時的廣告發佈可能更有效。

第三,什麼東西在今天市場上最容易內容營銷?大家看電影植入,往往電影植入很多商品不見得會大賣。我曾經是華誼兄弟公司的第四大股東。印象非常深,我們做《非誠勿擾》之後,斯巴魯做了植入,斯巴魯汽車在植入中看到了很多鏡頭,得到非常好的體現,但是比體現更重要的,當中更大賣的是日本旅遊局,一分錢沒有給過。在電影、傳媒中,什麼東西最容易內容化?其實旅遊,你都沒有去給他什麼鏡頭,但是《非誠勿擾2》帶火了三亞。這就是旅遊本身,景觀本身,完全就是一個內容化的東西。未來旅遊營銷我們會聯手愛駕傳媒、驢媽媽、同程網、在路上等專業媒體,在分眾液晶屏推出兩分鐘的《此生必駕36路》。包括專業機構的推薦,同時以專題欄目的展示形式給消費者提供資訊、評選、分享。

主流都市消費在哪裡呢?日常生活軌跡、決策資訊從哪裡獲得?消費者無論到哪裡,線上資訊模式最重要兩個入口,微信微博,百度,而線下最主要的入口,就是公寓樓寫字樓,一個人總要上班、回家。

作為資訊的時候,消費者其實對廣告有免疫能力,對消費者來說,廣告不像廣告,做成資訊,做成此生必駕36路的推介,而這些又是最知名的媒體推出來的,這個時候就對消費者產生了正面說服能力。其實旅遊是非常隨機、非常容易被激發起來的東西。當我們把這些美景推到消費者面前,當作一個欄目跟大家分享,能不能體現旅遊目的地的相關景觀呢?

在移動互聯網時代的旅遊營銷,有一個簡單的標配,一方面生活化媒體,精準傳播,鎖定2億都市主流人群的精準傳播,引發關注的興趣,並且傳播方式是採用欄目展示方式來引發關注和興趣;第二是旅遊專業網絡媒體,深度資訊與評選活動;第三個部分就是社交媒體,加上自媒體分享、影響力擴散。我相信這三個方法是今天新時代旅遊品牌構建傳播的標配。

(摘自江南春在首屆中國自駕游大會高峰論壇上的演講,有刪節)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5964

俏江南改卖盒饭求生记:张兰套现20亿,逐步失去股权的背后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4/0807/144770.html
回頭來看,俏江南的困局是中國傳統餐飲行業與資本市場博弈的一個樣本,其中涉及的家族化經營、標準化生產、現金流、財務透明等多個問題均值得探討。
 
「在3-5年內開300-500家俏江南餐廳」、「未來兩年時間內,俏江南將在全球19個城市建立65家分店,讓全世界認識並瞭解中國的餐飲文化」、「我們希望能夠進入世界五百強」、「做餐飲界的LV」……
 
俏江南董事長張蘭這些「我不是高調,我是自信」的豪言壯語尚在耳畔,中國高端餐飲品牌俏江南卻已經悄然易主,歐洲最大私募股權基金公司CVCCapitalPartners(後文簡稱CVC)宣佈,該公司在俏江南持股比例已達82.7%,這也意味著張蘭家族持有俏江南的股份尚不足五分之一。
 
為衝破高端餐飲業的困局,俏江南在經營策略上也做出改變,今年5月,重慶俏江南開始賣盒飯,每份套餐價格分別為26元和38元,此前北京、濟南的俏江南也推出了盒飯業務。
 
「俏江南的單店面積太大,因此不好轉型,這也算是賣血求生了,」北京合力智創營銷機構總經理馮啟告訴時代週報記者。
 
更嚴重的是,有媒體推算張蘭家族此次買股套現20億元,但有業內人士對此資金數量保有質疑。據風投界資深人士張嘉(化名)告訴時代週報記者,張蘭此次套現只夠支付鼎暉的回購成本。
 
號稱中餐女王的張蘭、京城四少之一的汪小菲、台灣明星大S、高端餐飲、頂級會所,融合了眾多吸引眼球的元素,俏江南是如何走到賣股求生,盒飯救市的地步?張蘭家族又是如何一步步失去俏江南的控股權的?
 
誰的俏江南
 
引入投資者、簽下對賭協議,對賭失敗,痛失股權……太子奶等企業的悲劇如今在俏江南身上重演。
 
流傳了幾個月之後,俏江南股權出讓的消息終於落定。今年4月底,歐洲最大私募股權基金公司CVCCapitalPartners(下稱「CVC」 )宣佈,已獲得相關監管部門批准,完成對俏江南控股權的收購。而且該公司在俏江南持股比例已達82.7%,這高於此前媒體報導的69%。
 
去年10月,俏江南被曝出「3億美元出讓69%的股權」,隨即引發熱議,但張蘭還斬釘截鐵地說:「那條新聞完全不屬實。」
 
但3個月後,國家商務部的一份《2013年第四季度無條件批准經營者集中案件列表》洩露「天機」。一家名為「甜蜜生活美食集團控股有限公司」的企業通過其下屬特殊目的公司收購俏江南股權的案子已經於去年11月在商務部結案。公開資料顯示,這家收購方隸屬CVC。
 
在商務部公告面前,俏江南創始人張蘭被迫改口,稱商務部雖有批覆,但雙方並無具體意向,並未簽訂協議。
 
中投顧問酒店餐飲行業研究員蕭宇嘉對時代週報記者表示:在中央一系列反腐措施之下,公務群體對高端餐飲的需求嚴重萎縮,國內高端餐飲遭遇銷售困境,俏江南也不例外。行業環境趨壞之際,俏江南或將面臨業績下滑、現金流緊張等困境,而此時俏江南也正需要資金及時進行轉型。俏江南作為非上市公司,融資手段有限,因此出售股權換取發展資金成為一種迫不得已的選擇。
 
有媒體推算,去年CVC計劃以約3億美元收購俏江南69%的股權,因此俏江南的整體估值約為27億元人民幣,此次張蘭家族出售大部分股份,應該套現在20億元左右。張嘉表示「不可能這麼多」。
 
跟鼎暉的對賭失敗,被認為是俏江南被賣的主因。2008年俏江南引入鼎暉創投,鼎暉注資約2億元人民幣,佔有前者10.526%的股份,但對賭協議中要求,俏江南最晚在2012年底之前必須上市,若非鼎暉方面的原因造成俏江南無法在2012年底前上市,鼎暉有權以回購方式退出俏江南。
 
「一般對賭協議中的回購調控,約定在10%-12%之間,按照六年計算,加上本金,俏江南也只需要支付鼎暉3.2-3.5億元,如果俏江南估值有27億元,那張蘭只需要賣掉一小部分股份就可以了,完全不需要失去控股權」,張嘉表示。
 
IBMG國際商業管理集團副總裁徐耿超曾表示:俏江南的收購價格被嚴重低估,這是俏江南在上市無望的情況下被迫出售,鼎暉的投資回報率不到一倍。這也印證了張嘉的看法。
 
張嘉告訴記者,今年資本市場對高端餐飲的估值比去年低了一倍不止,「俏江南是輕資產運作,我估計俏江南一年的淨利潤也就5000多萬,按十倍市盈率計算,應該估值只有5-6億元左右,而對賭失敗,需要支付的資金是由大股東而不是企業負責,這樣張蘭家族才不得不賣掉大部分股份,以支付這筆資金。」
 
和俏江南定位、規模差不多的上市餐飲企業小南國,2013年營收13.86億元,而淨利潤只有67.1萬元,同比下滑99.4%。但這樣的業績在上市的餐飲企業中還算好的,湘鄂情等高端餐飲企業直接以虧損告終。
 
俏江南首次上市時,張蘭家族持有俏江南不到80%的股份,因此,張嘉認為,張蘭家族此次賣股多最多套現4-5億元,支付了鼎暉的資金和一些債務後,應該所剩無幾。這也是張蘭家族始終不願承認賣股一事的原因。
 
就在俏江南引入鼎暉這一年,世界知名私募基金公司CVC 北京辦事處成立,當年4月份,CVC旗下的第三隻亞洲基金成功募資41億美元,公司高層人士表示,中國將是該基金投資的重要目標。
 
CVC成立於1981年,脫胎於美國花旗集團,業務遍佈歐洲、亞洲和美國。CVC目前管理約460億美元的資金。其中在亞洲地區投資超過30項,企業價值逾190億美元。在餐飲領域,除了俏江南,CVC去年曾以4億歐元收購了全球最大的湯品製造商金湯寶的歐洲簡餐業務,此後又收購了快餐企業大娘水餃。
 
CVC拿下俏江南,對俏江南而言吉凶難料,「CVC內有著紅籌教父梁伯韜之類的資本高手,或許能完成俏江南的上市夢,但是CVC對企業的投資一般只有幾年,如果轉型不成功,俏江南可能面臨再次易主或拆分的可能,大股東的變更,將給俏江南的發展帶來很大不確定性」,張嘉表示。
 
上市之痛
 
「我個人認為高端餐飲本身不適合走上市融資、廣開門店的路子」, 西貝餐飲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賈國龍當年對時代週報記者的話一語成讖。
 
2008年9月金融危機爆發後,俏江南的經營受到很大影響。張蘭為了緩解現金壓力,計劃抄底一些物業,並決定引入外部投資者,由於和王功權相談甚歡,張蘭最終選擇了鼎暉創投,鼎暉向俏江南注入約2億元人民幣,佔有前者10.526%的股份,而彼時俏江南註冊資金僅為1400萬元。
 
豐厚的資金讓俏江南開始加速開店發展,但這並非免費的午餐。該增資協議簽署後,媒體曾廣泛報導該合同存在「對賭協議」:俏江南最晚在2012年底之前必須上市。於是,上市成為俏江南的首要目的。
 
2011年3月,俏江南向中國證監會遞交了A股上市申請,但在2012年1月份證監會披露的終止審查企業名單中,俏江南赫然在列。
 
在A股上市的嘗試失敗後,在明知港股估值更低的情況下,俏江南還是不得已開始轉戰H股,但俏江南又碰到了新壁壘—「10號文」。在10號文頒佈前,中國國籍人士在中國所經營的企業,將股權從境內轉入自己成立的境外公司,比較容易通過審批。10號文頒佈後,中國公民境內資產轉移到自己的境外公司去持有,需要去外管局審批與登記。
 
為了順利上市,張蘭不惜更改國籍至加勒比島國,2012年年中,俏江南通過了香港聯交所聆訊,獲准於香港上市,但時至今日,俏江南依然未能掛牌交易。張蘭對此的解釋是,港股市場上小盤股並不被人關注,俏江南的團隊去見投資者時發現,對方對中餐標準化有疑義,不願意給出高估值,因此俏江南不急於掛牌。
 
不過,外界推測,當時俏江南已經身陷財務泥潭難以自拔。當年5月,汪小菲對外界承認,造價高達3億元的俏江南集團旗下高端會所—LAN CLUB已被出售。
 
相關資料顯示,在鼎暉入股俏江南的2008年,俏江南僅有40餘家門店,而截至2012年底,俏江南共有71家直營店和4家加盟店,2013年又新開了10餘家門店,但這樣的速度顯然無法滿足張蘭每年開店百家的預期。
 
2013年,全國餐飲業陷入寒冬,行業23年來首次由兩位數增長降為個位數增長。低迷一致延續到2014年,俏江南上市更加遙遙無期,這也為失去俏江南控股權埋下禍根。目前內地餐飲業在A股資本市場上市成功的只有全聚德、西安飲食、湘鄂情三家,且自2009年湘鄂情在中小板上市之後,此後再無餐飲企業成功登陸A股資本市場。
 
在蕭宇嘉看來,俏江南作為餐飲企業,因此也擁有著餐飲企業普遍的上市困難:如現金收付量大,收入確認和成本衡量難以監管,如食品安全問題。尤其是近兩年國內消費者對食品安全格外關注,而中式餐飲由於菜品豐富等標準化建設更難實現,因此存有較大風險。最後俏江南又因行業環境惡化而失去了在香港上市的機會。
 
伴隨著去家族化失敗(在鼎暉建議下,張蘭曾將股份分給管理層們),張蘭曾公開表示:引進鼎暉是俏江南最大的失誤,毫無意義,鼎暉什麼也沒給俏江南帶來,卻用很少的錢稀釋了「那麼大的股份」。
 
不過,鼎暉也倍感冤屈,鼎暉注資俏江南時估價已達2009年15倍P/E市盈率,最後鼎暉投資回報率還不到一倍。
 
上海餐飲行業協會副秘書長金培華曾指出:俏江南的商業模式重營銷而輕菜品,除了環境因素以外,消費者對其菜品的認同程度其實並不高。與此同時,俏江南在標準化方面也投入不足,沒有建設完整的中央廚房模式,無法保證菜品的標準化管理。
 
時代週報記者曾在俏江南東方廣場店門口隨機採訪,沒有選擇俏江南的顧客大部分認為其價格昂貴,還有不少消費者認為味道尚可,但沒特色,性價比不高,而進去就餐的,大部分是團購的顧客。
 
高端餐飲轉型
 
多家團購網站得團購信息顯示,俏江南原價726元的自選雙人套餐,目前只要198元就可團購,49家店通用,只有原價的2.8折,而另一種原價1075元的四人套餐也只售298元。而俏江南的代金券,100元代金券只售75元,20城68店通用。
 
由於團購量大,大部分餐飲企業都要求消費者提前24小時預約,但當時代週報記者撥打俏江南門店電話時,對方表示可隨時過來就餐,「肯定有座位」。
 
除了團購,俏江南還推出盒飯業務,俏江南公關負責人表示,推出盒飯是新利潤增長點。
 
中國烹飪協會發佈的2013年度中國餐飲市場分析報告顯示,2013年全國高端餐飲嚴重受挫,限額以上餐飲企業收入近年來首次負增長。
 
不過,俏江南這樣走大眾化路線能否成功,蕭宇嘉認為,大眾餐飲也存在一定風險,大眾餐飲利潤水平偏低,與高端餐飲此前定位、門店、人才資源相差太大,不利於充分利用已有資源,而大眾餐飲領域競爭也相當激烈。
 
「明年高端餐飲的情況會更糟,房子的租金、人工費用等都在持續上升,就連上菜的服務員工資都要5000元,還要上足保險,利潤率已經降到歷史低點,張蘭現在套現未必不是一個好的選擇」,馮啟對記者表示。
 
而易主之後的俏江南,能否轉型成功,在高端餐飲持續不景氣的情況下,在創始人失去控股權,卻還握有管理權的微妙局面下,在繼續擴張和資本逐利的兩難中,越發不明朗。
 
浮世繪:LAN CLUB 之殤
 
8月5日下午,時代週報記者再次來到位於建國門外LG雙子座大廈的LAN CLUB,還是一樣的裝修和品位,世界名畫掛滿屋頂,來此消費的顧客卻更少了,偌大的幾個廳中,只有稀稀落落十來個人在喝茶、就餐,甚至還沒有服務人員多,晚上的情況也大致如此。
 
40元一杯的果汁,居然不是鮮榨的,而是直接將超市售賣的果汁飲料倒進杯中銷售,而且,還不是那種類似匯源的高濃度果汁,而是含有少量果汁的低濃度果汁飲料。這也許就是為什麼裝修得美輪美奐的高級會所,始終門前冷落車馬稀。
 
這家會所,以蘭命名,連碟子、餐巾都是定製的,上門印有LAN的標誌。在上世紀浩浩蕩蕩的出國潮中,一個叫張蘭的女子滿懷憧憬地去海外淘金,她做著男人都難以承受的體力勞動,同時打了六份工,用了兩年的時間,帶回來兩萬美元,用這筆錢開了她的第一家餐館:阿蘭酒家。
 
2000年,已經擁有了一家海鮮大酒樓的張蘭賣掉所有產業,用所得的6000萬現金,創建了俏江南,憑藉精準的定位和營銷,俏江南很快風生水起,2005年,世界著名企業菲亞特集團提議以10億美元入股俏江南,但被張蘭傲嬌地拒絕了,這也使得她錯過了高端餐飲連鎖發展的黃金時機。
 
彼時,俏江南的現金流還相當好,張蘭一心擴大經營,先走了加盟擴張之路,為後來的食品質量安全埋下隱患,另一方面,俏江南完全輕資產運作,基本所有的經營場所都是租賃的,沒有產權。
 
之後的2006年10月,汪小菲和張蘭又在北京的黃金地段創立了一家頂級時尚會所:LAN CLUB。LAN CLUB營業面積近6000平米,內部共擁有35個VIP包間,以及酒廊、雪茄吧、生蚝吧、宴會廳、法式大餐廳等,可同時容納1200位賓客。
 
這次張蘭可謂一擲千金:在裝修時,花了1200萬元請來了設計巴黎Bacca-rat水晶宮的法國設計師菲利浦?斯塔克(Philippe Starck);「一隻水晶杯上萬、一把椅子18萬,一盞水晶吊燈40多萬」的說法挑戰著人們對高檔餐廳的想像;連衛生間的水龍頭都是純銀打造的天鵝造型。
 
最終,這家滿屋頂鑲嵌著世界名畫的高級會所,總投資超過3億元人民幣,年租金也高達2400萬元。據說,前香港特首董建華就非常喜歡LAN CLUB,而汪小菲最愛看到的,就是每一個進入LAN CLUB的顧客,眼睛睜大,嘴張成O形的那一刻。
 
在經濟領域,有一個著名的摩天大樓定律,說的是摩天大樓建成之時就是危機開始之日,這個定律在俏江南身上同樣應驗。可以想像,這3億元的巨款是如何抽乾了一家餐飲企業現金流的,以往俏江南開店,成本在1000萬-3000萬元,取中間值計算,3億元意味著俏江南一年少開15家(後來俏江南將開店成本控制在500萬元)。
 
2007年,俏江南曾對外宣稱其銷售金額超過10億元,按照餐飲行業10%的平均利潤率計算,那俏江南一年的淨利潤不過1億元,換言之,LAN CLUB花費了俏江南三年的淨利潤,並影響其擴張速度。
 
但這些,都被金碧輝煌的LAN CLUB所帶來的榮耀掩蓋了,2008年,俏江南又在上海開了一家LAN CLUB,這是一個四層的獨立建築,其中掛著當代著名畫家劉小東長10米、寬3米的巨幅油畫《三峽新移民》,這是在2006年的保利秋季拍賣會上,張蘭用2200萬元拍下的。
 
這一年,張蘭成為奧運火炬手,俏江南已被選為奧運定點餐飲提供商之一,旗下的LAN CLUB成為了奧運會指定接待場所。
 
在彼時張蘭的規劃中,俏江南將在3-5年內開300-500家餐廳,每年開出新店100家左右,「下一個十年,當你去巴黎、紐約,你在任何商務的角落,都會看到俏江南;下一個十年末,我們希望能夠進入世界五百強」。
 
而一手打造了LAN CLUB的汪小菲,則有更遠大的理想:在紐約新世貿中心擁有兩層代表世界最高端品質的LAN CLUB、俏江南自己的酒店、香水、服裝……俏江南要做的,是一個來自中國的奢侈品牌,就像是法國的奢侈品協會,擁有涵蓋這個領域各式各樣的產品。
 
但是,這家傾注了張蘭母子全部心血的會所,經營情況卻不甚理想。時代週報記者曾去過兩次LAN CLUB,每次消費者都寥寥無幾,由於生意冷清,服務人員也有些懶散,甚至不會主動給茶水續杯。
 
在香港上市前夕,汪小菲將始終不盈利的LAN CLUB賣掉,接盤方據說為汪小菲一位從事地產行業的朋友,目前汪小菲還在幫助打理。
 
汪小菲自己的說法是:為了專注,「在中國做企業一定要專注,專注一個品牌把市場做穩後再做第二個品牌」。但處於黃金地帶的LAN CLUB定位模糊、經營不善卻是不爭的事實。
 
奇怪的是,彼時微博認證為俏江南蘭會所的副總裁楊凱的用戶在微博上表示,「俏江南出售LAN CLUB是不實際的信息」,而包括俏江南市場公關部經理趙煒在內的多位俏江南員工表示,對於俏江南出售LAN CLUB並不知情。蘭會所北京和上海兩家門店的工作人員也表示,並不知道所工作的「LAN CLUB」已經換了老闆。
 
大股東可以隨心所欲,而管理層則往往毫不知情,這或許是典型的家族式管理的一個縮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8336

【麻煩大了】俏江南落地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03206

因為賣盒飯,俏江南又一次搶足眼球。

八項規定、六項作風,在持久不懈的反腐整風運動下,舌尖上的中國只能從“燕翅鮑”退回到“家常菜”。沒了高端食客,高端餐飲業也只好偃旗息鼓。中國烹飪協會給出了2013年25392億全業總收入、同比增幅創21年最低的數字,A股上市的湘鄂情一年虧損5.6億、業績同比下挫788.8%,更堪稱實驗室中血淋淋的小白鼠標本。

不過,5月12日定向增發圈回36億真金白銀後,湘鄂情就急急懷揣著29.2億支票滿世界和資本市場熱門概念眉來眼去。最終,連公司都更名“中科雲網”——從此與鍋碗瓢盆拱手作別,還因搭上安徽廣電的智能電視終端而令股價不足十天躥升63.3%,創下了9.1元的年內新高。

想必素以女強人面目示人的張蘭,此刻心中更是憤懣。十年前,她拋出過“餐飲業現金流很好,不明白為什麽要拿投資人的錢,拿錢又幹些什麽”的觀點,引來一陣竊笑。但不久她便知曉:只有拿到足夠的錢,方能請動“當代世界設計師第一人”在北京雙子座開出頂尖會所,方能在三至五年內發展出三五百家門店,方能在紐約、蘇黎世、東京、倫敦各開一家店,乃至進軍世界五百強。

或許,張蘭女士現在對於資本市場已有了更深切的認知。順周期時,那些低成本融來的資金可以幫助企業裂變式擴張,而到了逆周期,至少還能留出“華容道”一條,容你且戰且退或索性另起爐竈。

說回盒飯吧。開始販賣26元和38元(也算中高端定位)盒飯的俏江南所圖為何?新聞告訴我們:沖破困局尋求經營轉變。若只是如此,那麽也太低估諸看客的情趣點了。想想,已在香港上市的上海小南國,同樣遭遇高端餐飲行業寒流,此前一年便以南小館形態大賣上海早點,80元的客單價雖說也不平民,可人家放軟身段的企圖總歸明白無誤,卻為何不見全社會圍觀?

往下看,“張蘭套現20億只夠付鼎暉成本”,原來賣盒飯不過是餐前免費贈送的果點,這一條才是破題所在。利用俏江南與投資機構鼎暉廣為人知的恩怨情仇,硬是將一個早已過氣的新聞一番回爐加工再度變成當下焦點。

但是有兩點毋庸置疑:其一,2008年與俏江南對賭的鼎暉,不大可能獅子大開口要去張蘭大半身家;其二,俏江南開賣盒飯,也已與張蘭及其兒子汪小菲沒有切身利益幹系,因為,歐洲最大私募基金CVC此刻才是俏江南一言九鼎的老板,而前者3億美元開價,換得的股權並非一度傳說的69%而是82.7%。某種程度上,創始人手中保留的少數股權更多緣於對心血的不舍,或者是控股方基於公司現狀的某種戰術性慰留。當然,你也可理解為有人行走江湖還需要一張燙金名片。

得出上述判斷只需要一些常識。七年前,鼎暉以2億人民幣換得俏江南10.526%股權時,本就有一個五年上市附加條款。當年同樣有意投資的中金撤出後,鼎暉王功權一力承擔,除了重諾之外自然也要確保自家利益。一般而言,無非是要求俏江南若不能上市,五年的估值需有一至兩倍漲幅,否則以年8%-9%凈回報率外加已派未派股息總和贖回。知道為何此後張蘭又是A股又是港股,甚至不惜自毀“愛國形象”鬧出個“偷換國籍門”了吧,她將自己逼到了“沒有退路”。王功權退隱後,鼎暉行事作風近年有所轉變。不過,但凡識數,也得不出20億的天價吧。

當然,CVC介入無疑是鼎暉話事,可去年12月傳出的3億美元換69%股權額有些不靠譜。要知道,去年上半年俏江南凈利潤已下降43.3%,且看不到絲毫回暖痕跡,96家店面還非清一色直營,你當是93家全直營凈利潤4億人民幣的海底撈嗎?別忘了,CVC同期還拿下了以常州為總部沿著高鐵線迅猛擴張的大娘水餃。梁伯韜,這位紅籌教父,CVC中國幕後軍師,算賬本事可是頗為了得。

無論是吃下大娘水餃,還是接管俏江南,CVC對餐飲業的興趣已是溢於言表,去年其總部還以4億歐元並購全球第一罐裝湯類企業金湯寶。當然,尋求利益最大化才是CVC根本的考量,想7·11在華門店能錄得52%毛利,其中店售盒飯60%的利潤率才是最大的秘訣。從羅森、全家到好鄰居,盒飯或者說快餐制勝都是不二法門。這大概就是俏江南賣盒飯甚至傳出大娘水餃借助前者平臺營銷消息的內含之意吧。過去十年一心在高大上做文章的張蘭,至此也只能認了,形勢比人強。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8883

加減乘除說中行by@江南金馬 matias

來源: http://xueqiu.com/6205861642/31802422

一個說“持有中行轉債N年了,說多了都是淚”,另一個說“大藍籌每年有分紅,沒錯,可市場又慢慢給除權了,白搭”。事實如此,沒錯。我來進一步提供做加減乘除後的數據結論。中國銀行股票,06年7月5日上市首日收3.79元,昨天收2.67元,上市8次分紅共1.092元,複權價3.726元。8年多分文沒賺倒賠0.054元,跌1.42%。不僅如此,還大幅跑輸滬指34.66個百分點。(期間滬指漲33.24%,中行上市日滬指收1718.56)。
     沒錯。中國銀行上市8年多,投資者顆粒無收還倒貼。但這明顯有錯。誰的錯?我下面列出的中國銀行的歷年業績等參數表,會告訴你是誰犯的錯。




  中國銀行上市8年來,凈資產每年遞增,13年底較06年底增116%,平均年增11.6%,若再算上分紅,年均增16.3%;每股收益逐年提高,13年底較06年底增211%,平均年增17.6%。13年凈資產收益率為16.9%。顯然,上市8年來,中國銀行交出來的是業績十分靚麗的答卷。容我再抄錄一句話:“在企業經營中,凈資產收益率較高代表了較強的生命力。如果在較高凈資產收益率的情況下,又保持較高的凈資產增長率,則表示企業未來發展更加強勁。”
  中國銀行虧待投資者了嗎?8年來,分紅持續增加,近年來保持了35%的分紅比例。
  上表前3項,凈資產、每股收益和分紅的增長,均表現出了良好的持續性和穩定性。與此形成巨大反差的是,股價連年走低,市盈率越來越小。昨天滬指2289.87點,比08年底的1820.81點高出25.8%,但同期中國銀行的市盈率不增反降,降幅高達65%。換個算法就看得更清楚。如果按照08年底的市盈率,現在的中國銀行股價應該是7.60元,是昨天股價的2.85倍。按照美國股市銀行股8倍市盈率算,中國銀行股價也應該是5.12元,比現價高92%。
  誰之錯,昭然若揭。錯的不是中國銀行,是市場。是市場把白銀賣成了白菜價。與此對應的是,一定有大量的白菜賣出了白銀價。
  凡是被顛倒了的一定會再顛倒過來,遲早而已。
  中國的事情經常奇葩。人人都知道銀行是大肥肉,銀行越開越多,網店星羅棋布。經濟學家認為銀行利潤率過高,銀行行長說賺錢太多都不好意思了,企業家對銀行羨慕嫉妒恨,連任誌強不久前還抱怨房產商是為銀行打工。如此大熱的銀行,偏偏在股市里一直被冷落乃至被頻澆冰桶。
  在我列出的表格中,特別引人矚目的是股息率。從2011年以來,股息率一直在5%以上。我在前文的回帖中說:“分紅被股價除權的情況,我覺得已經不可能持續下去了,眼下已經到了拐點。因為,與之對應的是股息率逐漸走高。今年6月分紅0.196元,去年12月31日和今年分紅登記日股價分別是2.62和2.77元,對應的股息率分別為7.5%和7%,相當於一年定存利息的兩倍多,不輸企業債利息了。感覺這已經是峰值了。接下去拐向哪里?一是中行業績惡化,盈利和分紅減少;二是中行股價上漲。除此,別無他途。”我是樂觀主義,我選擇後者。
  藍籌股尤其是銀行股的股息率,高得離譜不是中國銀行個案。浦發銀行7%,工商銀行7.31%。
價值是跌出來的。市場底部是可以算出來的。我不諱言,中國銀行股息率7%,讓我聯想到05年封閉基金40%以上的折價率。05年最後一天,我以金陵大雪的名字,在和訊發了近萬言的《加減乘除話基金》,今天的文題就來源於此。8年多了,恍然如昨。既然抄襲了題目,索性再多抄一點內容。反正是我本人的。因為關於中行轉債的東家中國銀行,我想說的更多的還都是老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3143

江南春:媒體的能量在於能撬動多少自媒體傳播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4/1219/148464.html

i黑馬:跨越大半個中國,黑馬創交會的“創業聖火”在12月18日傳遞到了江城武漢,開啟了2014青桐年匯華中黑馬創交會的序幕。這場大趴吸引了4000多名追逐夢想的創業者,他們從武漢、長沙、鄭州、南昌、成都、西安、襄陽、孝感和宜昌等地趕來,齊聚光谷體育場。
 

\2014青桐年匯華中黑馬創交會由《創業家》傳媒、武漢東湖高新區和武漢市科技局共同主辦。2014年,武漢全力實施青桐計劃,引導、支持和幫助青年創業者,點燃了百萬創業者的激情。光谷青桐匯成立一年以來,促進了創業者、企業家和投資人交流和交易,提升了光谷創業服務工作。2014年青桐匯共舉辦了15場,75個優質項目登臺路演,超過40個項目成功融資,總額達5.6億元。其中光谷青桐匯舉辦11場,30個項目成功融資5億元。

“今天武漢的氣場是最強、最熱的,聲音也是最響亮的。”《創業家》雜誌社社長、青桐學院的第一任院長牛文文說,這一年來大家感受到了武漢如火如荼的創業氣氛,青桐計劃誕生的一年里有那麽多導師來到了武漢,有那麽多年輕人加入青桐計劃,有那麽多創業者得到了投資人和社會的支持。“華南是改革開放的發源地,華東是對外開放的主力軍,那麽以武漢為代表的華中就是我國創業創新的未來。”

武漢市委常委、東湖高新區黨工委書記胡立山介紹說,東湖高新區的發展歷時30年,是依托在座的高校學生、教師和科研單位,從草根創業發展起來的。“從1984年的廣埠屯電子一條街,到現在518平方公里3萬多家企業、幾十家上市公司,都是在座的創業者最早發展起來的。東湖高新區的發展歷史是一部草根的創新史,是一部成果轉化的發展歷史。”

分眾傳媒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江南春在會上分享了有關品牌傳播的話題。一個好產品來到市場上,面臨的最大挑戰就是品牌傳播。他認為,在移動互聯網時代,傳播要記住兩句話:第一,移動互聯網時代,廣告不再是廣告,是內容,是娛樂,是話題,你的廣告要敢於植入到社會重大話題和重大輿論,借力傳播;第二,移動互聯網時代人人都是媒體,人人都在傳播,一家媒體的能力已經不再是覆蓋多少人,而是能撬動多少自媒體的傳播。

PPTV網絡電視聯合創始人陶闖是武漢人,也是位連續創業者。他告訴現場的創業者:創業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有三個技巧。第一,要有強大的情商和膽商,第二,投資人不會只看簡單的夢想,還要看創業者是不是有接地氣的商業計劃書、領導力和能夠控制大盤和團隊的能力。第三,投資創業不是賭博和投機,創業者一定要準備好渡過難關,因為成功的概率基本上只有5%。

華中地區經過一個月的層層選拔,最終有6個項目進入i代言黑馬好產品路演環節,分別是OMG雞蛋(創始人劉勇)、NAP智能午睡枕(創始人何寬)、Remix超級平板(創始人周哲),礦化凈水器(創始人彭浩)和UVC變色甲油(創始人劉勇)和空氣凈化器(創始人柳明)。

路演環節邀請了分眾傳媒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江南春、PPTV網絡電視聯合創始人陶闖、同創偉業董事總經理王維、尚格會展創始人張珺和水木年華成員繆傑(黑馬營四期學員)擔任評委。

經過火藥味十足的PK博弈,富含天然的DHA和Ω3、保證絕對安全的OMG雞蛋和“每一滴出水都是母嬰級的直飲標準”的礦化凈水順利晉級,他們將代表華中黑馬進軍北京,與全國晉級的好產品進行最後PK,爭奪最後由劉強東親自代言產品的機會。

大會還為青桐計劃中評選出的100名大學生創業先鋒頒發了獎項,評出了2014年十大青桐計劃之最。“戀愛筆記”項目創始人付小龍拿下了最具份量的獎項——青桐計劃年度之星。


本文為i黑馬版權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侵權必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431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