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大眾爆款的內容的概率越來越低,絕大部分的爆款意味著某些人群熱議的內容,對另外一個人群來說可能知之甚少,圈層爆款成為新的爆款常態。”4月20日,阿里巴巴文化娛樂集團輪值總裁兼大優酷事業群總裁楊偉東在優酷春集上說。
“圈層文化的興起,把內容和用戶綁定在一起,整個內容鏈路都呈現出開放和開源的趨勢,從策劃、播出到宣發都開始吸收用戶意見,對用戶開放。”
在此基礎上,以互聯網平臺作為主陣地的超級劇集、網絡劇集成為推動劇集創新的驅動力,而網綜在進入大片時代後,從策劃、制作到商業化全面升級,開始了產業化思考和探索。
為什麽大眾爆款的概率越來越低?
楊偉東拿艾瑞咨詢的數據為例,過去一年互聯網視頻用戶平均每人每天會花100分鐘觀看視頻,而這一數字已處於相對穩定的狀態,但與之相比,內容規模處於幾何級數增長中,這就導致內容消費越來越昂貴,面對海量內容用戶開始更多的根據個人喜好主動選擇觀看,圈層隨之出現。
在他看來,互聯網的主戰場已經從過去工具型平臺的競爭轉向內容型平臺的競爭,市場上承載內容的平臺越來越多,視頻內容的數量和種類也越來越豐富。
“我們發現,主要依托新媒體播出的超級劇集和網絡劇集,因為圍繞集中的受眾人群,越來越明顯地成為驅動劇集創新的主要動力之一,包括人設創新、題材創新和結構創新。”楊偉東解釋。
圈層的興起,讓用戶的需求變得尤其重要,超級劇集和網絡劇集發展的核心即是滿足用戶多元化的需求。在此基礎上,楊偉東提出內容制作、宣推向用戶開放將成為內容鏈路的新常態,用戶的意見將貫穿整個內容生產、發行的鏈條。
阿里巴巴文化娛樂集團大優酷事業群劇集中心總經理馬筱楠也指出,在開放內容鏈條的前提下,健美和多元將是優質內容的兩個關鍵詞。健美,即拒絕註水,劇集的長度短同時保證內容濃度和故事濃度;多元,即探索多種垂直類別題材,滿足圈層用戶的需求。
在大片網綜進入產業化的同時,人工智能也開始參與並在這一領域發揮作用。優酷技術團隊在2017年搭建了泛內容大數據智能預測平臺——魚腦,為內容策劃、制作、營銷、商業化提供數據參考和支持。
而在生產環節,優酷和阿里巴巴達摩院深度合作了一款產品“鯨觀平臺”。該產品利用阿里各類的內容理解AI,實現了對長視頻中各個片段的理解,並通過雲剪輯工具,雲轉碼能力賦能視頻創作者,降低創作門檻、提質提量。消費環節,在移動端除了利用“窄帶高清”技術讓用戶用最少的流量看最高清的視頻,提升用戶的觀看體驗,優酷還在長視頻領域首次落地了個性化推薦技術,實現從人找內容到內容找人,讓用戶觀看時長提升10%。
在新一輪中美貿易談判之前傳出美國司法部正在調查華為的消息,剛有所緩和的中美貿易形勢又驟然趨緊,A股市場周四再度大跌,形勢剛有所緩和的破位警報被再度拉響,這一次,藍籌股還能挽狂瀾於既倒嗎?
受到上述消息影響,滬深兩市股指周四開盤之後呈現震蕩走低之勢,盡管國產軟件、芯片等概念股早盤一度意欲拉升,但股指在家電、釀酒、有色等板塊持續走弱的帶動下一路走低,最後迫使這些強勢概念板塊也被迫出現回落,市場整體頹勢明顯。上證指數再度逼近年內新低,破位風險警報再度響起,兩市全天合計成交4249億元,較上一交易日小幅增加。
對於最近兩周的A股市場走勢而言,破位的風險一直存在,上周是在央行降準的刺激下當天破位即被收複,本周則是在政治局會議利好消息刺激下大漲一度遠離,但是這些政策層面的利好在沒有增量資金入市的背景下,往往維持的時間都很短,市場成交量遲遲不能從4000億元左右的地量區域突破,註定了股指短線即便反彈,空間也將非常有限,因為前期的密集成交區已經近在眼前,沒有量能的配合顯然很難突破。
既然目前市場的狀態是上不去,那麽後續更有可能的走勢就是向下尋求突破空間,“久盤必跌”本來就是一句股諺,自然有其樸素的交易原理,當市場沒有源頭活水的增量資金進入改變市場現有生態的情況下,釋放一下市場的做空動能也是一種改變市場態勢的方法,盡管這種方法大多數投資者都不會喜歡,但可能還是會來臨,投資者一定要對此做好預案、防範風險。
與此同時,隨著年報和一季報的公布進入最後的倒計時,市場對於一些財報的反應也開始出現了極端情況。比如有創業板上市公司公布了業績同比增長超過4倍的一季報,其股價周四卻迎來跌停,使得其2018年動態市盈率甚至已經不到15倍。雖然有投資者將此解釋為是因為中報預增幅度降低至1倍多,低於市場預期所致。但以散戶為主的市場預期有時候顯然並不理性,因為去年同期基數的不同使得其業績增速變化較大,但就絕對金額而言,其實變化並不大,業績改善趨勢非常明顯。而這種時候,就需要投資者有一雙發現的慧眼,沙中瀝金,他人非理性恐慌之時就是我們理性買入之際。
“今年將是信用風險集中爆發的一年。”2月底,北京某公募固收部門副總曾如是向第一財經表示。
近日來,信用風險事件接連爆發,其中涉及上市公司違約的也明顯增多。*ST保千(600074.SH)、盛運環保(300090.SZ)、凱迪生態(000939.SZ)等信用風險涉及主體均是上市公司。
與此同時,Wind統計顯示,剔除跨市場交易因素,5月回售總量為627億元,在回售主體中私募公司債數量最多,因此其回售風險尤為值得關註。
在去杠桿、定增收緊的背景下,可轉債一度成為上市公司融資的一大利器。隨著信用風險的不斷出現,市場亦開始擔心可轉債發行方的信用違約風險。不過,分析人士指出,由於可轉債存在下修等條款,且期限較長,因此回售違約的概率較低。
5月回售違約風險更大
5月7日,凱迪生態發布公告稱,其發行的2011年度第一期中期票據“11凱迪MTN1”構成違約,涉及本金6.57億元,利息0.41億元,合計約6.98億元。
“資管新規要求剛性兌付打破,信用風險大面積打破也就在情理之中。”上述北京公募固收部門副總認為,疊加資管新規的要求,今年信用債風險更大。
分析人士指出,債券的違約可能會有連環違約的問題,也就是一期的債券違約大概率會引發後面沒有到期的債券違約。所以,後期債券的違約概率不會低於前期違約概率。換包話說,2018年到期量大的這些瑕疵發行人出現風險的概率更大。
Wind統計顯示,剔除跨市場交易因素,5月回售總量為627億元。進一步來看,5月份債券回售多為交易所債、低評級、私募公司債,由於私募債發債主體多為評級較低、資質偏弱的主體,因此總體上回售風險相對更大。
在稍早一些的4月24日,富貴鳥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富貴鳥”)在上證所公告稱,由於公司前期存在大額對外擔保及資金拆借,相關款項無法按時收回,無法按期償付14富貴鳥到期應付的回售本金及利息,導致本次債券發生實質性違約。
公開資料顯示,14富貴鳥應於2018年4月23日應兌付回售本金6.52億元、第三個付息年度利息5040萬元,其中逾80%債券遭投資者回售。 “14富貴鳥”發生實質違約之前評級就曾遭連續下調,僅在2018年就遭到評級機構東方金誠的三次評級下調。
第一財經梳理發現,近幾年來的信用債風險,除了企業自身經營以外的一些因素,可能是因為實際控制人的原因,比如說涉及重大訴訟、對外擔保代償等等。
“信用風險事件雖然不會馬上引發違約,但是很有可能會帶來二級市場收益率估值上行,從而引發較大的估值壓力。而且債券估值的上升也會加大發行人的融資難度,再融資成本大幅增加。”北京某可轉債分析人士表示。
避免可轉債博弈陷阱
近期陸續有轉債進入回售,有投研人士指出,通過提前介入獲得收益也是一種手段。
“在本次發行的可轉債最後兩個計息年度,如果公司股票在任何連續三十個交易日的收盤價格低於當期轉股價的50%時,可轉債持有人有權將其持有的可轉債全部或部分按面值加上當期應計利息的價格回售給公司。”某可轉債合同如是表示。
第一財經了解到,當轉債價格低於轉股價一定幅度一定時間或者發行人改變募集資金用途的時候,投資人就有權要求回售。往往在這個時候,會觸發下修條款,而迫使發行人下調轉股價。
由於轉債發行人的訴求多為轉股,所以真正觸發回售的案例並不多。歷史上僅僅有7只可轉債曾經觸發了有條件回售,4只轉債觸發附加回售條款。
“如果直接下修到平價附近,可能會有一個跳漲。但博弈失敗,下跌也是有可能的。既然是博弈,肯定是有風險有收益的。”滬上一位可轉債基金經理與第一財經私下交流時便表示。
多位分析人士均指出,單純的博弈下修並非上佳策略,因為影響下修的因素很多,且最終的盈利程度並不一定較高,最終能否贖回也是要看股票是否有趨勢性的行情。
“企業想轉股,而不是還債。如果正股下跌較多,通過下修方式或者把正股拉上去。如果正股拉上去比較難,那麽就是下修。如果嘗試博弈下修,相對轉債指數而言獲得超額收益,我覺得很難,效果不是很明顯。”該滬上可轉債基金經理說。
天風證券認為,在博弈條款中,需要避免幾個陷阱。一是下修預期過於充分時避免參與,此時轉債的交易價格往往不低,風險和收益不成正比;二是考慮信用風險,即使轉債歷史上還沒有發生過違約,信用風險始終是一個需要考量的因素。
據悉,國內的可轉債市場目前沒有發生過信用事件。與國內不同的是,美國可轉債違約並不屬於罕見現象。去年,風波不斷的樂視發生美元可轉債違約,上海奇成某只規模為8000萬美元、投資於樂視可轉債的私募基金於2017年7月7日到期,但樂視沒有按照協議約定贖回美元可轉債,遂構成違約。
近期一個受到市場較多關註的事件是輝豐轉債的大跌。由於環保問題,該轉債正股接到環保部的行政處罰,隨後被證監會立案調查。從情理上說,回售收益率是在不違約前提下持有轉債的最差回報,但實際上隨著證監會的立案調查,該品種信用等級存在被下調的風險。
“近期信用風險增大,可轉債回售違約也存在一定的可能性。不過發生概率並不是特別大。一般而言,當解決回售時,企業可以選擇下修而避免回售。”北京一位賣方可轉債分析人士向第一財經表示。
“可轉債投資品種逐漸豐富,需要投資者特別註意的就是很多轉債要關註股票的基本面。可轉債主要分為兩類,債性強和股性強,多數還是股性較強。隨著品種增多,不像以前主要是銀行為主,需要特別關註基本面,防止碰到正股上也有踩雷的情形。”上述北京公募基金固收部副總也告訴第一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