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國資委總會計師:改革是國企效益回升的重要保障

2016年,國有控股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同比增長6.7%,央企實現利潤總額12326.7億元,同比增長0.5%。

如扣除當年電信資費下調、火電上網電價調整和天然氣價格下調等政策性降價減利影響,中央企業效益比上年增長16.5%。

為何國企能在經濟下行壓力較大的2016年仍拿出一份讓外界滿意的“成績單”?第一財經記者帶著這樣的問題專訪了國務院國資委黨委委員、總會計師沈瑩。

國務院國資委總會計師沈瑩

第一財經:過去一年,國有企業特別是中央企業生產經營企穩向好主要表現在哪些方面?

沈瑩:在2016年,中央企業積極克服石油、鋼鐵等大宗商品價格持續低位波動、產能過剩行業增多等不利影響,加大改革創新、市場開拓、降本增效、結構調整和重組整合等工作力度,重點行業穩產穩銷,主要經營指標企穩向好。主要有以下特征:

一是收入利潤止降轉增。經濟效益恢複增長。2016年中央企業累計實現營業收入23.4萬億元,同比增長2.6%,經濟效益恢複增長。扭轉了自2015年初石油等大宗商品價格斷崖式下跌以來持續下滑的局面。

二是盈利結構優化。中央石油石化企業效益降幅逐季收窄,中央鋼鐵、有色、煤炭等企業實現減虧增利。制造業、醫藥、現代服務業、建築業的效益貢獻持續提升。電子工程、智能制造、智慧城市等新的利潤增長點正在形成。

三是運行質量明顯改善、稅收貢獻穩步增長。當年,中央企業狠抓降本增效、優化資源配置、妥善應對風險挑戰,成本費用總額增幅低於收入增幅0.5個百分點。中央企業在自身發展取得積極成效的同時,也為國民經濟健康穩定運行作出了重要貢獻,2016年上交稅費2.1萬億元,同比增加597.6億元,增長3%,增速比上年加快4.9個百分點。

第一財經:在您看來,國企能夠取得效益提升背後,國資委和國有企業做出了哪些努力?

沈瑩:一年多來,國資委和中央企業向供給側改革聚力加力,加強組織領導,落實責任機制,堅持問題導向,聚焦關鍵環節,狠抓工作落實。八方面重點工作取得積極進展。

一是大力開展降本增效。面對市場下行壓力,國資委督促指導企業大力開展“成本管控、效益否決”專項行動,因企施策壓降成本費用,2016年中央企業成本費用總額增幅低於收入增幅0.5個百分點,百元收入負擔的成本費用同比下降0.5元,有效拓展了盈利空間。

二是著力推進“僵屍”特困企業處置治理。處置“僵屍企業”、開展特困企業治理是中央企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主攻方向之一。2016年,完成398戶“僵屍企業”和特困企業處置治理任務,使企業卸下了包袱,增強了整體盈利能力。同時,國資委組織對10家重點困難中央企業集團,采取“外科手術”與“內科手術”相結合的方式推進改革脫困,整體實現減虧50%,其中中鋁公司等8家央企集團實現扭虧為盈。

三是積極化解鋼鐵、煤炭過剩產能。2016年中央鋼鐵、煤炭企業認真落實國務院部署,調整優化產能布局,化解鋼鐵過剩產能1019萬噸,化解煤炭過剩產能3497萬噸,均超額完成年度任務,發揮了帶頭示範作用。

四是強力壓減戶數層級。2016年中央企業累計減少法人2730戶,93家企業法人總戶數下降,“壓減”經濟成效明顯,共減虧43.9億元。

五是嚴格防控債務風險。國資委高度重視中央企業風險防範,持續加大債務風險監測、管控力度,對部分負債率較高企業實施負債率和負債規模雙重管控;跟蹤中央企業債券情況,對發行規模實行比例管理,指導中國鐵物等企業完成債務重組,妥善化解債務風險,守住了不發生重大風險的底線。在嚴控債務風險的同時,中央企業加大應收賬款、存貨“兩金”管理力度,壓控“兩金”增幅,保持了經營活動現金流健康穩定。

六是推進產業重組整合。2016年,國資委推動了寶鋼與武鋼等5對10家中央企業實施重組,推動專業化重組整合,成立中國航發集團;推動中航工業地產業務與保利集團整合;搭建煤炭資源重組平臺,推動資源向具有專業優勢的企業集中;設立航材共享平臺,促進航空行業航材服務資源整合。

七是推動各項改革措施落地。改組組建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在10家中央企業開展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試點。穩步推動混合所有制改革,確定首批重點領域混合所有制改革試點企業,在10家中央企業子企業開展員工持股試點。加強規範董事會建設,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結構,開展落實董事會職權試點。深化企業內部三項制度改革,逐步建立與勞動力市場相適應、與企業經濟效益和勞動生產率掛鉤的工資決定和正常增長機制。加快剝離國有企業辦社會職能和解決歷史遺留問題,“三供一業”分離移交工作已全面鋪開。通過一系列體制機制改革,進一步激發了企業市場競爭的活力和動力。

八是提升創新發展能力。積極推動中央企業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增強發展後勁。指導中央企業牽頭成立了中國國有資本風險投資基金和中國國有企業結構調整基金。中央企業廣泛開展“雙創”、“互聯網+”活動,搭建各類“雙創”平臺409個。航天航空、高速鐵路、移動通信、飛機制造、核電等領域的技術創新取得突破,為企業轉型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第一財經:2016年,國有控股工業企業的利潤格局發生了一些新的變化,新的利潤增長點在形成。您認為這些變化是哪些因素成的,反映了怎樣的趨勢?

沈瑩:這一輪改革的重點是機制創新和結構調整。經濟下行的時期,傳統重化工產業產能過剩,不能適應市場需求的變化,迫切需要結構調整。

前些年,石油、煤炭等能源行業利潤占比大、效益貢獻多,與當時國家工業化發展階段相匹配。但隨著經濟發展到新的階段,對先進制造業、現代服務業需求增加,這就需要調整結構和轉型。

目前,石油、鋼鐵等傳統重化工業的利潤貢獻在下降,先進制造業、電子工業以及智慧城市建設、現代通信和物流等服務業的效益貢獻在上升。這體現了結構轉換過程中新動能正在培育壯大,結構在優化,這也是經濟企穩向好的基礎。

第一財經:在國企效益轉好的背後,是否也有改革作用的體現?在國企效益V形反轉的過程中,改革扮演了什麽樣的角色?

沈瑩:應對這一輪經濟下行壓力,國有企業采取的最重要措施就是改革。通過深化改革、著力破除體制機制障礙、彌補管理“短板”,這是企業提質增效的重要保障。改革不僅是要完善體制機制建設,也包括布局結構的調整、弘揚企業家精神、調動廣大職工積極性。通過一系列體制機制改革,進一步激發了企業市場競爭的活力和動力。

改革是國企應對下行壓力、遏制效益下滑、實現效益回升、實現穩中向好的重要保障。2017年國有企業還要加快各項改革措施落地,釋放改革動能,為供給側結構調整、提高勞動生產率的改革目標破除障礙,拓展更多的發展空間。

第一財經:目前企業成本上漲的壓力很大,如何在這樣的環境下繼續提升國企效益?

沈瑩:目前價格回升對成本的壓力是新的挑戰,上遊原材料價格上漲對制造業成本有很大影響,這要從兩個方面來應對。

一是國家宏觀政策降成本,通過降稅清費等舉措給予企業政策支持。二是企業通過改革降成本。過去降成本更多地通過壓減企業開支,目前更多地轉向通過深化改革、調整布局結構、優化內部流程、轉變商業模式等多種途徑來降成本。

目前降成本的空間還很大,比如壓縮管理層級,提高了效率,減少管理成本和各種資源的占用。再比如內部流程的優化、區域協同和產業鏈的合作、優化機制降低人工成本等都可以降成本。

降成本已不僅僅是簡單的減少開支縮減費用,更要繼續通過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商業模式的變革、內部流程的優化來降成本。今年如果這些工作都做細做實,對於降成本應該說是非常有效果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7446

統計局:工業利潤保持較快增長 企業效益繼續穩步改善

國家統計局4月27日發布的工業企業財務數據顯示,2017年1-3月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總額同比增長28.3%,增速比1-2月份回落3.2個百分點;其中,3月份利潤增長23.8%,增速比1-2月份回落7.7個百分點。

隨後國家統計局工業司何平博士對這些數據進行了解讀,他表示3月份利潤增速雖有所放緩,但總體上仍處於較快增長水平,是向利潤增長常態的回歸。同時,企業效益總體狀況繼續得到改善。但是也要看到,在企業效益總體改善的同時,一些不利因素也有所顯現:購進價格上漲過快,對實體企業降低原材料成本壓力增大;財務費用由持續下降轉為增長,表明降息對降成本的作用可能有所減弱,需要我們進一步關註。

一、企業效益總體狀況繼續改善,消費品和裝備制造業新增利潤比重上升

3月份利潤增速雖有所放緩,但總體上仍處於較快增長水平,是向利潤增長常態的回歸。同時,企業效益總體狀況繼續得到改善。

一是利潤增長結構有所優化。3月份,全部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新增利潤中,采礦業、原材料制造業比重下降,消費品制造業、裝備制造業比重上升。其中,采礦業所占比重為34.2%,比1-2月份下降0.9個百分點;原材料制造業比重為38.1%,下降9.5個百分點;消費品制造業比重為11.8%,提高0.5個百分點;裝備制造業比重為21.6%,提高6個百分點。

二是利潤率同比繼續回升。3月份,工業企業主營業務收入利潤率為6.47%,同比提高0.49個百分點。

三是回款情況繼續好轉。3月末,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應收賬款平均回收期為38.6天,同比減少1.1天,延續了上月起同比下降的趨勢。

四是“杠桿率”持續下降。3月末,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資產負債率為56.2%,同比下降0.7個百分點。

二、原材料價格上漲較快,煤炭、石油和鋼鐵等行業盈利放緩

3月份工業利潤增速比1-2月份有所回落,主要原因有:

一是原材料價格上漲快於產品價格上漲。3月份,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為107.6%,比1-2月份上升0.3個百分點;工業生產者購進價格指數為110%,比1-2月份上升0.9個百分點,增幅高於出廠價格。初步測算,因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上漲7.6%,企業主營業務收入增加約7513億元,因工業生產者購進價格上漲10%,企業主營業務成本增加約6397億元,收支相抵,利潤增加約1116億元,增量比1-2月份明顯減少,利潤增長對價格上漲的依賴性減弱。

二是分行業看,煤炭、石油和鋼鐵等相關行業盈利放緩。3月份,受價格變動、去年同期利潤基數上升等影響,煤炭開采和洗選業、石油和天然氣開采業、石油加工煉焦和核燃料加工業、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五個行業合計新增利潤752億元,比1-2月份少增950億元,影響全部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增速回落8.5個百分點。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因投資收益同比大幅下降等情況,也一定程度拉低了利潤增速。

三是同期利潤基數偏高。去年3月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同比增長11.1%,增幅比去年1-2月份加快6.3個百分點。

同時也要看到,在企業效益總體改善的同時,一些不利因素也有所顯現:購進價格上漲過快,對實體企業降低原材料成本壓力增大;財務費用由持續下降轉為增長,表明降息對降成本的作用可能有所減弱,需要我們進一步關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7183

“海輪航江”夢想成真:黃金水道何以產生黃金效益

開闊的長江江面上,客貨輪往來穿梭。沿江的碼頭、城鎮和工廠星羅棋布。

5月8日上午,一艘馬紹爾籍5萬噸級海輪停靠在南京港龍潭港區天宇碼頭,正在進行裝載作業。當日下午,這艘滿載著化肥的海輪將沿著長江12.5米深水航道駛向大海。

而在以往,每年只有洪水期才可通行5萬噸級海輪。

8日下午,交通運輸部新聞辦公室、長江南京以下深水航道建設工程指揮部在南京宣布:長江南京以下12.5米深水航道二期工程試運行(試運行一年)航行規則正式生效,對國內外船舶開放航行。

這標誌著,南京至長江出海口431公里的12.5米深水航道全線貫通,5萬噸級海輪可直達南京港,長江經濟帶綜合立體交通走廊建設取得重大進展。

這項“十二五”和“十三五”期間全國內河水運投資規模最大、技術最複雜的工程,使國際近遠洋運輸向我國江內延伸近400公里,“海輪航江”成為現實,長江沿線進入“大港大船”新時代。

5月8日上午,一艘馬紹爾籍5萬噸級海輪在南京港龍潭港區天宇碼頭正在進行裝載作業。攝影/章軻

 

8日上午,江蘇南京港龍潭港區天宇碼頭,長江南京以下12.5米深水航道二期工程試運行。攝影/章軻

 

航道通過能力提升一倍

長江連接我國東、中、西部,是重要的水上運輸大動脈。長江經濟帶覆蓋九省二市,人口和生產總值均超過全國40%,是我國經濟重心所在、活力所在。

對沿江經濟來說,長江航運起著重要支撐作用。而對長江航運來說,長江航道是基礎性、先導性、服務性的設施。

目前,長江是世界上運量最大、通航最繁忙的黃金水道,承擔了沿江地區85%的煤炭、鐵礦石以及中上遊地區90%的外貿貨運量。長江深水航道的運量又占整個長江運輸量的80%左右。

交通運輸部介紹,長江南京以下是我國內河水運最繁忙的區域,年運量16億噸以上,其中海輪承運量超過8億噸。

長江南京以下12.5米深水航道建設工程是《長江經濟帶發展規劃綱要》確定的重大項目。工程範圍從南京至太倉全長283公里,總投資110億元,歷經7年建設。工程分兩期實施,一期工程將12.5米深水航道從太倉上延至南通,2012年8月開工,2014年7月交工投入試運行;二期工程從南通上延至南京,2015年6月開工,2018年4月底通過交工驗收,提前半年完成建設任務。

工程建成後,長江南京以下航道水深從10.5米提高到12.5米,通航海輪從3萬噸級提高到5萬噸級,航道通過能力提升一倍。

長江南京以下深水航道建設工程指揮部指揮長任建華對記者表示,隨著5萬噸級以上海輪航道深入長江400多公里,將進一步提升長江江蘇段的水運品質,促進船舶大型化發展和運輸組織優化,實現更高層次、更高水平的江海聯運、江海直達運輸,增強對中上遊地區的輻射帶動作用。

統計數字顯示,2016年長江12.5米深水航道初通南京後,江蘇沿江8港的海進江貨運量增長31.4%,5萬、7萬、10萬噸級海輪艘次分別為初通前的1.4倍、2.3倍和2.9倍。

長江航道是我國貨運量位居全球內河第一的黃金水道。攝影/章軻

 

長江南京以下12.5米深水航道一、二期工程分布圖。資料來源:長江南京以下12.5米深水航道建設工程指揮部

 

江蘇省交通運輸廳副廳長丁軍華對記者表示,這項工程的建設使得江蘇沿江南北兩岸的港口岸線真正成為優良的深水岸線,江蘇沿江港口大型碼頭泊位能力得到充分釋放,港口樞紐作用更加明顯,沿江交通物流條件更加優越,促進沿江產業結構優化和城市群一體化發展,為江蘇“強富美高”高質量發展提供重要支撐。

這項工程的實施還使得該段航道助航設施更加完善,船舶操縱航行更加順暢,減少因水淺阻航、礙航事件的發生,進一步改善了安全航行的條件,大大降低航行事故率。

8日上午,長江引航中心副主任許崇標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受惠於長江12.5米深水航道的初通,原先需要減載進江的船舶實際吃水得到明顯提升。他舉例說,以往進江到達江陰及以上港口的大型船舶,必須通過福姜沙北水道或南水道,由於水深、航寬、曲率半徑等航道條件限制,需要候潮通過,影響船期及大型船舶通過能力。福中水道開通後,到達江陰及以上港口吃水11.36米的船舶無需候潮等待,加快了船舶的周轉,提升了引航生產組織效率。

許崇標介紹,長江12.5米深水航道初通以來,長江引航中心引領船舶艘次持續增長,船舶凈噸每年保持兩位數增長,“開普型”船舶及吃水10.8米以上的大型重載船舶成倍增長。截至今年4月30日,長江引航中心共引領吃水10.8米以上的重載海輪6181艘次。

第一財經記者從交通運輸部了解到,近年來,按照“深下遊、暢中遊、延上遊、通支流”要求,國家先後實施了長江口深水航道治理、荊江河段航道整治、兩壩間及庫尾航道整治等50余項重點工程,共20多次分時分段提高了長江幹線部分河段航道維護尺度。

目前,長江幹線南京以下航道水深達到12.5米,蕪湖至南京段航道水深達到10.5米,安慶至蕪湖段枯水期航道最低水深達到6米,武漢至安慶段航道最低水深達到4.5米,武漢至城陵磯段航道最低水深達到3.8米,城陵磯至枝江段航道最低水深達到3.5米,宜昌至重慶段航道成為庫區深水航道,重慶至宜賓段最低航道水深達到2.9米。

按照國家《內河通航標準》,長江幹線2687.8公里航道全部達到國家三級或三級以上高等級航道建設標準,一條橫貫我國東中西部的“水上高速公路”日漸成型。

根據《長江南京以下12.5米深水航道二期工程環境影響報告書》,預測長江江蘇段深水航道2020年、2030年海運量將達到9.9億噸、12.7億噸。其中,服務於長江中上遊地區的運量達1.3億噸、1.7億噸。長江深水航道的建設將使長江黃金水道與國際海上運輸網絡實現深水對接,強化江蘇段沿江港口海港特征,拉近中上遊地區與國際、國內市場的距離,改善沿江經濟發展環境。

2017年,長江幹線航道年平均日船舶流量702.9艘,同比增長6.1%,下遊航道更達到942.3艘。長江引航中心介紹,近幾年,長江江蘇段每年有數千艘次超過17萬噸的外輪常態化航行。

“長江南京以下12.5米深水航道建設工程是長江黃金水道建設與發展的一個重要里程碑,將為高質量發展長江航運,構建高效暢通的水上高速公路,深化水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和交通強國建設發揮重要作用。”交通運輸部總工程師姜明寶說。

黃金水道的黃金效益

“一寸水深一寸金”。任建華說,長江12.5米深水航道的開通,將全面提高大型海輪的實載率,5~7萬噸級船型貨物實載率將提升近25%,10~20萬噸級將提升近20%,水運運輸費用大幅降低。

據初步估算,長江12.5米深水航道建成後,5萬噸級以上進江海輪每多裝載1萬噸貨物,可大致節約運輸成本23.3萬元。

按海進江至南京航線的最優運輸船型必要運費率對比測算,二期工程實施後,海進江煤單位運輸費用節約18.7%、進口鐵礦石二程運輸的單位運輸費用節約11.6%,另外,近洋和二程原油運輸、糧食運輸的單位運輸費用也可不同程度降低。

經綜合計算,二期工程實施後,船舶大型化帶來的成本節約2020年、2030年將分別達到9.4億元/年、13.6億元/年。船舶實載率提升後,每年可減少燃油消耗21.6萬噸,減少碳排放量65萬噸;同時還可提高深水岸線資源的利用率,進一步發揮長江水運的運能大、汙染小、成本低、占地少等優勢。

今年4月30日,從寧波舟山港拔錨起航,滿載著2萬多噸鐵礦石的“江海直達1”號順利抵達馬鞍山馬鋼港務原料總廠碼頭,這標誌著我國江海直達船型2萬噸級散貨首制船順利完成首航任務。

舟山江海聯運公共信息平臺的數據顯示,2017年,長江江海聯運量約14.1億噸,約占長江幹線貨物通過量的56%。長江航運發展研究中心的統計顯示,2017年以來,長江沿線鐵水聯運量同比增長高達25%以上。

5月8日上午,江蘇南京港龍潭港區。攝影/章軻

 

8日上午,江蘇南京港龍潭港區天宇碼頭,以及正在出港的貨船。攝影/章軻

 

江陰港港口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華江告訴記者,大船直接開進江陰港,每一噸貨可節省40元物流成本,一艘8萬噸的船舶可節省30多萬元,這對船主來說是一筆可觀收入。

許崇標也介紹,2017年長江引航中心全年為江陰港口集團引領接靠“開普型”船舶273艘,載貨量2300萬噸,企業裝卸費用收入增加3.2億,減少物流成本約11.5億元。二期工程初通直接推動了沿線港口大型船舶到港數量的快速增長,提升了二期工程沿岸港口“大船”效應和運輸效益。

“長江12.5米深水航道的開通,對於港口集團下屬企業來說,是一個很大的福音。”8日上午,江蘇省港口集團營運安全部部長唐文對記者說,這條深水航道開通後,使江蘇段港口成為真正意義上的海港。

江蘇省港口集團公布的數據顯示,南京港船舶吃水超過10.7米的海輪從2016年的40艘次增加到2017年的133艘次;鎮江港自2016年8月23日至2018年3月底,共作業開普船96艘,其中,2016年作業14艘,2017年作業61艘,2018年1-3月作業21艘。

長江12.5米深水航道開通後,滿足了大船進江航運條件,改善了鎮江港貨種結構,提高了鎮江港經營效益,同時降低了貨主成本;蘇州張家港初通至今作業開普船193艘;常州錄安洲萬噸級以上散貨大船靠泊艘次,2016年為451艘,2017年為574艘,同比增長27.3%;揚州港130米以上的船舶從2016年的68艘增加到87艘。2萬-5萬噸級的內貿船從14艘增加到21艘,外貿船從37艘增加到40艘;5萬噸級的內貿船從1艘增加到4艘,外貿船從1艘增加到7艘。

南京港(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李錦對記者表示,長江12.5米深水航道的開通,使南京港樞紐功能顯著提升。南京港將具備與沿海港口基本對等的基礎設施條件,在本地區特別是中上遊地區貨物運輸上的中轉聯運優勢將更加凸顯,江海轉運功能和綜合運輸優勢將進一步放大。

“進港主力船型將由原來的3.5萬噸級散貨船和3萬噸級油船,提升為6~8萬噸的巴拿馬型船舶,該船型為航行於國際航線的主力船型,這也意味著全世界90%以上的船舶將能夠順暢安全地靠泊南京港。”李錦說。

長江12.5米深水航道的開通,最直接受益的是航運企業。寧波北侖船務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陳明告訴第一財經記者,今後,直達南京港的主要船型噸級將得到提升,大型船舶的裝載量也會提高。對於一條普通5萬噸左右的散貨船而言,其TPC(船舶每厘米吃水噸數)為55,以提升2米來換算,相當於每一航次就能增加裝貨約11000噸,經濟效益十分巨大。另外,10萬噸級海輪通過海港減載直達南京港,節約了中間環節,減少了貨物損耗(每次中轉損耗率約為千分之三)。

長江南京以下12.5米深水航道一期工程太倉至南通段於2014年7月就已建成並投入試運行。上海組合港管委會副主任、江蘇省交通運輸廳港口局局長朱培德介紹,深水航道通到南通港後,由海進江到南通港,平均每噸貨物可節省運輸中轉成本約9.8元,僅2014年下半年南通港受益貨運量就達4000萬噸,節約直接運輸成本約4億元,節省燃油8萬噸,減少汙染物排放24萬噸。

朱培德介紹,該工程建成後,平均每年可遞增沿江港口吞吐量約1.3億噸,直接拉動沿江地區國民生產總值GDP約238億元,直接增加沿江地區經濟111億元,新增就業崗位約16.4萬個。

據第一財經記者了解,受益於長江口深水航道,上海國際航運中心、金融中心、貿易中心和經濟中心建設的步伐也進一步加快。

統計數據顯示,上海港2016年郵輪旅客吞吐量289.38萬人次,同比增長76.2%,成為全球第四大郵輪母港。2017年,上海水運口岸(郵輪)出入境旅客297萬人次,增長3.3%。口岸出入境(港)國際郵輪1025艘次,增長0.9%。集裝箱外貿吞吐量3418萬標箱(占全港4023.3萬標箱的84.9%),增長7.2%,連續八年穩坐年集裝箱吞吐量世界第一。

長江口航道管理局測算,長江12.5米深水航道初通以來,超過3億立方米疏浚土直接吹填成陸,其中約1億立方米疏浚土用於橫沙東灘和浦東機場圈圍工程吹填成陸,面積超過7.4萬畝。

生態環境影響降到最低

據《長江南京以下12.5米深水航道二期工程環境影響報告書》介紹,深水航道整治二期工程的水下建築(兩道潛壩)、護灘和切灘施工地點均在鎮江長江豚類省級自然保護區的核心區或緩沖區範圍內。

此外,二期工程的河段還涉及4個國家級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分別為長江靖江段中華絨螯蟹鱖魚國家級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長江如臯段刀鱭國家級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長江揚州段四大家魚國家級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長江揚中段暗紋東方鲀刀鱭國家級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

原環境保護部在《關於長江南京以下12.5米深水航道二期工程環境影響報告書的批複》中要求,建設單位應嚴格落實生態保護措施。合理安排施工時間,和暢洲護岸、潛壩施工應避開每年4月至9月江豚繁殖期,其他涉水工程施工應避開4月至7月魚類繁殖期和仔幼魚發育期、10月至11月中華絨螯蟹成蟹洄遊高峰期。

批複要求建設單位采取超聲波驅魚、控制施工船舶間距、加強對江豚等珍稀水生生物的監測等措施,減少對江豚等珍稀水生生物造成的傷害。制定水生動物緊急救護預案,配備必要的應急設施,及時處理和救護受傷、擱淺的江豚等珍稀水生生物。該批複還同意設立江豚保護專項基金,建設江豚救護基地和水生野生動物監測執法站。

任建華介紹,工程在設計中創新性地采用適合水生生物生長和棲息的生態護底、護岸及壩體的結構形式,在長江水域試驗性地建設10萬平方米人工魚巢和100畝生態浮島,還投入8400多萬元實施增殖放流等生態補償措施,工程在實現整治效果的同時,也改善了生態環境。

2016年4月至7月(和暢洲標段為4月至9月),二期工程全面停止水下施工,為的就是給環保讓道,讓江豚等水生生物繁衍和生態修複擁有良好環境。

任建華介紹,為保護長江江豚等珍稀物種,二期工程指揮部投入了1.2億元專項資金。在多次召開專項專家咨詢會了解江豚的習性後,組織各項目部采取超聲波驅魚、控制船舶間距、加強江豚監測等措施,盡量避免傷害江豚。指揮部還與鎮江江豚保護區管理機構合作,設置江豚救助中轉站,以便萬一江豚受傷,可以第一時間展開救助。自開工以來,二期工程建設未發生因施工原因造成的江豚傷害事故。

長江沿線多個城市飲用水取自長江,對於民眾關心的工程施工會否影響飲水質量的問題,原環境保護部在上述批複中要求,控制施工範圍,取水口附近施工時應設防汙簾,減少懸浮物產生量。施工前主動與相關水廠進行溝通,加強施工期水質監測工作,確保飲用水安全。施工期生活汙水收集後綜合利用,施工船舶汙(廢)水和生產汙(廢)水根據海事部門的相關管理規定,收集後送有資質的單位接收處理,禁止排入江中。

上述環評報告稱,這項工程符合《長江幹線航道建設規劃(2011~2015)》及規劃環評要求,“在全面落實環境影響報告書提出的各項生態保護和汙染防治措施的前提下,工程建設對環境的不利影響可得到控制和緩解。”

任建華表示,“這項工程使生態航道建設領域的理論水平和實踐經驗得到進一步提升,成為我國綠色航道建設的樣板工程。”

據第一財經記者了解,除工程本身的生態環保外,長江水域範圍內的大保護也取得進展。2016年4月,交通運輸部率先在長三角建立船舶排放控制區,內河水域範圍為南京、鎮江、揚州等16個城市行政管轄區域內的內河通航水域。加上港口岸基供電和LNG集裝箱卡車的應用,長三角港航運營開始由“黑”變“綠”。

目前,上海港幾乎所有內河碼頭已具備低壓岸電供電設施;寧波港4套高壓岸電系統已建成投用;江蘇江陰、太倉、南京等地的港口,岸電設備大量投入使用,原來大量船舶停靠帶來的滾滾黑煙難見蹤影。

長江航務管理局局長唐冠軍表示,未來,長江航運一方面將發揮航運運量大、能耗少、綠色環保的運輸優勢,提高效率激發潛能;另一方面,將不斷提高環保標準,推動港口船舶汙染防控和企業轉型升級,讓長江航運走綠色發展之路。

長江南京以下12.5米深水航道6個水道整治點。資料來源:長江南京以下12.5米深水航道建設工程指揮部

 

長江南京以下12.5米深水航道一期工程總體平面圖。資料來源:長江南京以下12.5米深水航道建設工程指揮部

 

鎮江區域和暢洲整治工程示意圖。資料來源:長江南京以下12.5米深水航道建設工程指揮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3693

“減”政府收入給企業“加”效益,上海再推500億降成本組合拳

“為貫徹國家降成本總體要求,上海預計今年新增減負500億元左右,另外清退保證金142億元。”5月9日,在上海市政府新聞辦舉行的發布會上,上海市政府副秘書長、市發改委主任馬春雷介紹上海新一輪降成本計劃時如是說。

在過去兩年,上海市累計給各類市場主體減負超過1530億元,為營造國際一流的營商環境,上海今年打出新一輪減稅降費組合拳,力度依然不小。

這輪降成本組合拳涉及降低稅收負擔、政府性基金征收水平、收費負擔、人工成本、物流成本、能源成本、融資及資金周轉成本、制度性交易成本等9個方面。

在具體的18項政策中,一大部分是落實國家減稅降費政策,比如,自5月1日起,17%和11%兩檔增值稅稅率降至16%和11%;殘疾人就業保障金征收標準上限,將從上海社會平均工資的3倍降至2倍。另一部分則是上海本地推出的新舉措,比如降低4項地方權限行政事業性收費,降低藥品、醫療器械產品註冊費30%等。

“今年一季度,上海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同比增長6.2%,低於全市生產總值6.8%的增幅,也低於全國的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幅。一方面,增速放緩體現了上海降本減負的成效,在前期調研中,企業普遍反映減負力度大、獲得感強。”上海市發改委副主任章雄在會上介紹。

上海降低企業負擔並非簡單的減稅降費,也同時發力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馬春雷表示,上海今年將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比如今年再取消和調整行政審批、評估評審等事項150項左右;規劃工業區塊內產業項目行政審批時間比法定時間壓縮1/3,重大制造業項目審批時間比法定時間壓縮1/2等。

企業成本降低了,上海也實施多舉措保障老百姓該享受的福利不減。上海市人社局副局長費予清表示,我們一方面給企業降費,比如降低失業保險費和工傷保險費;另一方面,今年4月1日對工傷保險和失業保險待遇都進行了適當提高。對社保降費的險種、比例,我們都經過周密測算、審慎研究,在確保待遇不降低、社保基金安全的前提下進行降費。

上海市財政局巡視員袁白薇告訴第一財經記者,相關部門正在抓緊修訂上海市殘保金征收、使用、管理的具體實施意見。同時也要求征收部門在今年集中繳納時全面落實新的政策規定,殘保金征繳的標準下降以後,將不影響對上海殘疾人事業發展所需的財政投入。

馬春雷表示,上海將瞄準打造行政審批最少、收費最少、效率最高、透明度最高的國際一流營商環境,以政府收入的“減”,換取企業效益的“加”,實現高質量發展的“乘”。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3767

國企工資將與效益聯動,全面實行工資總額預算管理

25日,國務院全文發布《關於改革國有企業工資決定機制的意見》(下稱《意見》),明確工資將與國企效益聯動,全面實行工資總額預算管理。

薪酬改革的目的是為了充分調動國有企業職工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中國人民大學國企改革與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李錦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這次改革將真正觸及千萬國企員工的切身利益,廣大國企員工對此次改革文件翹首以盼,而有效調動廣大幹部職工的積極性也是增強國有企業活力的根源和核心。

李錦表示,國企薪酬制度改革本質上是堅持按勞分配為主的基本分配制度,強調把勞動力市場、勞動生產率作為重要考評指標,突出了職工的主體地位。

《意見》的一大亮點是全面實行工資總額預算管理。工資總額預算方案由國有企業自主編制,按規定履行內部決策程序後,根據企業功能性質定位、行業特點並結合法人治理結構完善程度,分別報履行出資人職責機構備案或核準後執行。

其中,主業處於充分競爭行業和領域的商業類國有企業,工資總額預算原則上實行備案制。其中,未建立規範董事會、法人治理結構不完善、內控機制不健全的企業,經履行出資人職責機構認定,其工資總額預算應實行核準制。

其他國有企業,工資總額預算原則上實行核準制。其中,已建立規範董事會、法人治理結構完善、內控機制健全的企業,經履行出資人職責機構同意,其工資總額預算可實行備案制。

國企改革專家、上海天強管理顧問公司總經理祝波善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文件的重大創新點是,對主業處於充分競爭行業和領域的商業類國有企業,工資總額預算原則上實行備案制。改變了過去的“一刀切”審批制模式,便於調動各類型國有企業職工的積極性。

國企工資將與國企的效益實現聯動。工資效益聯動指標將根據企業功能性質定位、行業特點分類確定,突出不同考核重點。對主業處於充分競爭行業和領域的商業類國有企業,應主要選取利潤總額(或凈利潤)、經濟增加值、凈資產收益率等反映經濟效益、國有資本保值增值和市場競爭能力的指標。

根據《意見》,企業經濟效益增長的,當年工資總額增長幅度可在不超過經濟效益增長幅度範圍內確定。企業經濟效益下降的,除受政策調整等非經營性因素影響外,當年工資總額原則上相應下降。

祝波善表示,《意見》對於國企工資與效益聯動機制做了非常明確的界定,尤其是對於不同類型國有企業的工資效益聯動指標進行針對性的界定,反映了不同類型國有企業發展的內在要求及管控要求。

國資委研究中心副研究員周麗莎告訴第一財經記者,國有企業要堅持效益導向,進一步完善調控指標體系、調控方式,強化與經濟效益、投資回報緊密掛鉤的工資決定機制,切實扭轉部分企業工資與效益增長不匹配狀況,確保企業用工總量、工資水平與企業效益、競爭力相適應。

自2003年建立新的國資管理體系以來,對於國有企業的工資管理在不斷規範、不斷強化,解決了此前決定機制無序、行業嚴重不公平等弊端,逐步建立起了國有企業工資總額管理的體系。

2015年9月印發的《關於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指導意見》指出,建立健全與勞動力市場基本適應、與企業經濟效益和勞動生產率掛鉤的工資決定和正常增長機制。推進全員績效考核,以業績為導向,科學評價不同崗位員工的貢獻,合理拉開收入分配差距,切實做到收入能增能減和獎懲分明,充分調動廣大職工積極性。

《意見》對健全工資分配監管體制機制也做了明確規定。加強和改進政府對國有企業工資分配的宏觀指導和調控,落實履行出資人職責機構的國有企業工資分配監管職責,完善國有企業工資分配內部監督機制,建立國有企業工資分配信息公開制度,健全國有企業工資內外收入監督檢查制度。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4796

上班族如何讓休假效益最大化

1 : GS(14)@2013-11-30 15:39:57

http://finance.sina.com.cn/zl/career/20131129/100117478291.shtml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4184

【奇聞】日本貓經濟 效益達1,591億

1 : GS(14)@2016-03-11 00:52:13

到底養狗的人多,還是養貓的人多?日本寵物食品協會的「犬貓飼育實態調查」一直有進行貓和狗口的統計,發現2011年日本家狗數目比家貓的多233萬隻,可4年後即2015年,兩者差距已縮減至4萬隻。而根據關西大學榮譽教授宮本勝浩計算,2015年貓帶來的收益竟高達2兆3162億日圓,即1,591億港元,當地人都稱之「貓經濟」。就例如和歌山貓站長「小玉」和牠的接班人「二玉」,便因吸引了無數觀光客而於2015年帶來40億日圓。宮本教授研究過不少經濟現象,認為能超過2兆日圓的例子相當罕有,可見貓咪熱潮多厲害。出版社出版的貓雜誌,2014年就有86本寵物寫真,比2013年多一倍,其中貓寫真數目比狗更多。雜誌《貓和日》的總編輯宮田玲子就表示,狗奴通常有特別喜歡的狗種,但貓奴則喜歡所有種類的貓,便成為貓雜誌比狗雜誌多的原因。記者:許政資料來源:http://www.petfairasia.com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60310/1952286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7525

Can Bank:七欖助港經濟效益

1 : GS(14)@2016-04-12 17:44:58

剛過去周末本港體壇盛事,除周日早上的九龍東街馬之外,香港國際七人欖球賽更是盛事之中的盛事,每年帶給香港的經濟效益毋庸置疑,更重要的是,欖球球迷基本上都是死忠,即是若閣下在過去周末於大球場門外遇見了兩三隻袋鼠(當然是由人扮的),明年七欖仍然會是這兩三隻,忠實程度遠勝內地旅客對零售商。七欖香港站比賽一向搞得有聲有色,成功吸引不少國際旅客。筆者在讀書時,曾經跟隨一位前港隊球員學習欖球,並有幸可跟隨他入場觀看賽事,所以在讀書期間幾乎每年均會入場觀賽,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球迷的忠誠度。以今年盃賽獲勝隊伍斐濟為例,香港賽站被喻為斐濟隊的福地,斐濟隊過往多次在香港站獲勝,斐濟隊對香港亦尤其喜愛,而來港支持斐濟隊的數十位球迷,基本上都是同一批。2013年欖球總會收入1.5億元,85%來自七欖,欖總在七欖收入有1.275億元,這僅是賽事本身的收益,當年吸引1.7萬名海外旅客觀賽,人均消費2萬元,經濟效益3.4億元。今年巡迴賽下一站在新加坡,某程度上分薄了香港客源,在七欖期間,場外店舖食肆仍非常旺場,鄰近酒店仍有不俗入住率。港府在想辦法挽回強國客的心,不如多辦國際賽事,效益或更佳。散子本欄逢周二刊出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0412/1956701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9047

周顯:拍電影要識計界外效益

1 : GS(14)@2017-01-25 07:30:23

【明報專訊】我當編劇的電影,名叫《私人會所》,現在已經在拍攝之中,如無意外,應該在農曆新年後拍完,打算在5月上映。找我寫劇本主題當然和炒股票有關,我可以肯定,這是香港所有上映過的電影之中,描述股票世界最真實的一面,講出了大量炒細價股的莊家秘密……

這幾年,有不少作家投身拍電影,九把刀是其中一個,陶傑也是其中一個,之後據說還有王迪詩,好像快要成事了。

很多人以為,陶傑的《愛.尋.迷》不算成功,但說這些話的人,應該不懂得電影的市場學。

捧紅新人 羊毛出在豬身上

我先講一個真實的故事:有一個監製,Sell一位娛樂大亨拍了一部電影,娛樂大亨願意投資,但指定要他旗下一位新星當男主角。結果電影上畫,虧了幾百萬元,但娛樂大亨千多謝萬多謝那位監製,馬上要投資拍另一部,為什麼呢?

皆因這部電影令到那名新人受到了注意,後來這新人一步一步的上位,現時片酬近千萬元,正是羊毛出在豬身上,區區蝕幾百萬元算什麼呢?

對,電影就是一門必須要把界外效益也計算上的生意。像《愛.尋.迷》,票房不算成功,但紅了一個羅霖,還有Mandy Lieu也受到了注目,羅霖因此增值而增加了的收入,又何止幾百萬元?問題只在於,投資拍戲的老闆並非羅霖的經理人,因此羅霖增加了的收入和他無關,如果這是羅霖本人或其經理人投資,則這部片已經是一本數利的生意了。

[周顯 投資二三事]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2538&issue=20170124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3888

港初創研發 注射治骨折 加快復元 經濟效益明顯

1 : GS(14)@2017-02-05 10:33:52

【明報專訊】近幾年,醫學界在應用新技術治療骨科病患方面,取得不少進展。繼3D打印技術後,又有公司研究出一套以注射方式來治療輕微骨折以及軟骨磨損的技術方案。這套技術已於去年完成了動物測試,預料今年內將會正式應用於動物方面,並且在今年底或明年初開始人體臨牀測試。

薪創生命科技有限公司(Novus Life Sciences Limited)行政總裁黃棨麟博士、執行董事賴景然博士表示,他們和另一名同學黃仲廉最初是在2013年中,在香港大學醫學院參與有關骨關節炎的研究時想到,何不嘗試以注射方式來治療輕微骨折以及軟骨磨損問題,這樣便可以微創手術代替傳統開刀植入手術,令病人的手術創傷更小,更快復元。

需配合嶄新「骨水泥」

然而,市場上的兩大類「骨水泥」(骨科填充物)磷酸鈣(CaP)及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的黏性都比較高,很易阻塞針頭,不適合以注射方式植入患處。即使以黏性較低的CaP來說,針頭的直徑也要5mm至1cm,仍算偏大。而且,若要在軟骨穿孔注射,那個孔的直徑就必須限制在1mm以內(因為軟骨的復元速度極慢)。因此,他們必須研究出一種黏性較低的新配方「骨水泥」,才能夠令這個構思實現。

後來,他們三人得到一名投資者支持,遂在2014年2月成立公司。同年該公司更成為香港科技園的「生物科技創業培育計劃」的培育公司,並取得「創新及科技基金」的200餘萬元資助。

去年完成動物測試

2015年底,薪創生命透過和納米及先進材料研發院(NAMI)合作,終於研究出一種黏性較低、適合以注射方式植入患處的新配方「骨水泥」。去年,該公司先後在老鼠、豚鼠、大白兔等多種動物身上測試其注射技術治療輕微骨折的方案,目的有兩個。

第一,是要測試該公司研發出來的新配方「骨水泥」是否能夠和骨細胞生物相容。第二,就是要進行力學測試,看看治療效果是否理想。結果,動物測試於去年結束,效果令人相當滿意。

黃棨麟和賴景然表示,這個方案具有多個優點。例如,只需用微創手術在患處附近開3個小孔,分別放入關節鏡、手術工具以及用作注射。注射新配方「骨水泥」的針頭直徑,亦可以小至0.5mm或以下。

而且只須30分鐘,那些注射進骨頭附近的新配方「骨水泥」就會固化,以及變得好像骨頭的一部分。若應用於人類,相信病人即日就可以回家,一星期後就可以恢復工作,其復元速度遠勝過傳統的外科植入手術。而且,手術創傷也小得多,住院時間亦可以大幅縮短,經濟效益相當明顯。

即日可出院 一周恢復工作

另一方面,這個方案的門檻和成本,又比使用幹細胞技術的方案低得多,也較易和較快實現,並且有望在短期內普及,讓大量病人受惠。尤其是成本方面,這種化學合成的「骨水泥」,會遠遠便宜過以幹細胞技術來培植自體的硬骨或軟骨組織。

至於部位方面,手骨、臂骨、胸骨、脊骨的輕微骨折,以及骨關節炎都可以應用。例如,不少長者的脊骨會因為骨質疏鬆,而出現錐體壓縮性骨折。若醫生覺得有需要,其實可以在發現長者脊骨的骨質疏鬆程度偏高時,就在有關位置注射該公司的「骨水泥」,以預防該處出現錐體壓縮性骨折。

又例如,現時長者剝了爛牙,以傳統填充物填補那些空位之後,還要等大約一年,待那些填充物和牙牀骨完全融合,才可以在脫牙位置鑲上螺絲及假牙。將來,就可以在剝牙之後,直接在該處注射該公司的「骨水泥」,一會兒後就鑲上螺絲和假牙。

但他們承認,這個方案亦有其限制。那就是,只適用於較輕微的骨折,例如有裂縫而未有完全斷開者。簡單來說,其應用限制就是和市場現有的「骨水泥」相近。因為在骨頭完全斷開的情形,醫生因擔心承重力不夠,也不會冒險植入市場現有的「骨水泥」來填充,絕大多數都會使用打石膏或鑲金屬板、上螺絲等傳統手段。

明報記者 薛偉傑

攝影 黃志東

[企業創富]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4917&issue=20170203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520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