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一個每天輕鬆下班的CEO,如何讓自己的企業實現巨額收入?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38220.html

SurveyMonkey是一家非典型技術公司。目前他們已經實現高速增長,收入遠遠超過10億。這家公司有著非常獨特的企業文化,作為公司CEO的戴夫(Dave Goldberg),每天甚至可以非常輕鬆的早早下班,5點半就能安心回到家裡。在第一輪CEO峰會上,戴夫和大家分享了通過用非常規的方式把早期12人的創業小公司變成今天一家著名的領先的網絡調查公司的心得。

不應過度誇大經驗的重要性

傳統企業的思想往往會強調有多年專業工作經驗的人。這家公司並不這樣。 有時候工作經驗並不能完全適用於自己公司的企業文化,這也是為什麼很多公司對待招聘問題都很糾結的一部分原因。一個有工作經驗的員工也許無法達到在前一家公司應有的表現,他們的成功也許就是因為在上一家團隊合作得到的。但是在新招聘的公司,並不一定。招聘人才是需要付出一定代價的,而招聘不適用的人才,更是要付出很大代價。

戴夫的觀點是,「你需要在這兩者找出一個平衡點。其實這樣的錯誤我也犯過,招過一些看起來很有工作經驗的人才進來,但是他們完全不適應我共事的文化。他們的資歷對企業沒有價值。」

對此,戴夫實施自己的企業戰略:培養自己的人才,並加強公司在這個過程中的企業文化。

還有很多人是沒有任何經驗的,但他們很聰明,有能力,也很積極進取。當你招聘到這些人,一定要更加重視和珍惜,只要你願意,他們會是你的「本土人才」。在大多數情況下,這些人會在公司的精心培養下有很高忠誠度,能夠伴隨公司一起成長。

往往冒險培養一個新人要比僱用一個有經驗的高級員工的成本低。作為那些有一定資歷的員工,他們未必能夠適應新的企業文化。而經驗,往往是可以在一個群體長時間合作中積累起來的。真正的企業文化是需要時間慢慢累積起來的,這個對團隊合作是有重大影響的。

最危險的員工是災難…

開除表現不好的員工,是一個容易的決定。某種程度上,能夠提高剩下員工在團隊的工作效率。當然,在情感層面做決定並不容易。然而,要開除一個表現還行但是無法與公司共同發展的人,做這個決定就非常糾結和困難。尤其是對於一個要發展成規模大公司的創業公司而言,需要能夠不斷進步發展的員工。

在某些情況下,這樣的員工可能往往會不滿於僱用一些新來的高級新員工在自己職位之上,他們也許很討厭一直遲遲不升職,可他們往往不去思考其中的原因。

戴夫發現,應對這種情況,是特別具有挑戰性的,因為問題大多在於員工的心態,而不是他們的工作水平。具有壞心態的人不會成為好員工。

在嚴格管理的公司,「糟糕的心態」+「一定工作能力」=「你被解僱了。

會議。誰需要他們?

戴夫之前在雅虎工作的時候,對於每週日程上的常規會議,他參加的並不多。「我比較特殊」,戴夫說,「和大多數CEO相比,我可能比很多在我這個位置上的CEO更反對這種會議。我就這樣。」然而,他會每天留出幾個小時和員工們進行一些非正式討論。當員工想要發表觀點時,他們可以隨時打斷他的話。他的個人管理風格更傾向於沒有安排的隨意的討論,而不是很多有規定時間的安排緊湊的會議。在沒有上級決策的需求下,該公司的團隊結構可以做大部分協調工作。

不打擊,儘量鼓勵員工

在多年來的經營管理下,SurveyMonkey有著非常明確的產品理念。考慮到有越來越多的模仿者,為了保證積極的目標,公司需要有能夠信任的並能制定切合實際的標準的員工。戴夫說,「對於我們一直支持的長期戰略,我相信我們是在做對的事。當然,我基本上是一直在推動團隊前進。我希望我們能夠慢慢的有階段性的進步,而不是一次就達成目標,那樣我覺得就沒有發展性和挑戰性。

如果不給自己制定足夠高的目標,每個人會變得自滿,對自己放鬆要求。當然,如果作為領導者過於極端,也會讓員工們失去信心。作為一個CEO,你一定要認識你自己。

古希臘格言「認識你自己」,直到今天,都還是非常有道理的,對作為CEO而言很有意義。每個人都有弱點,這很正常,發現自身的不足,然後尋找可以與自己互補的員工來幫助自己。戴夫指出,「我並不是一個過程主義者,當然,我知道過程也很重要,但我看重的是結果。我知道我需要什麼,我僱用有所長的員工,這種工作方式能夠運行的很好。」

正是這種謙遜才使得公司有了今天的規模。一個有自知並且能夠瞭解公司需求的管理者才能有能力擴大公司的規模。我們會發現,招聘一個能夠彌補公司缺陷的員工要比在缺陷投入大量精力變成強者更值得。

作為一個領導者,必須要有一種遠見,而這個其實是來自這個管理者每天在做決策上表現出來的自我意識。一個領導者一定要證明他提倡的價值觀。比起領導者說過的話,通常員工更注重的的是領導者的行為。只有言行一致,身體力行,公司才能擁有正確的濃厚的文化。

提倡「工作與生活平衡」的文化理念,不只是說說

一個公司,每天工作20小時,難道只有這樣才能獲得成功麼?不,在戴夫眼中,公司的發展是需要持續不斷的生產力,每年,每季地持續穩步增長才行。現在的事實是,隨著公司不斷的擴大,管理者的作用變得更加重要。而那些資深員工,其中許多人是在家庭和工作中的雙重壓力下忍受煎熬。

「家庭和諧,是我們文化的一部分。這也是公司吸引員工的一個重要因素。我們公司從來不會出現員工小孩通宵玩遊戲然後睡在我們會議現象」。

戴夫每天下午5點半下班,抽出一定時間陪伴家人。晚上8點,當他哄孩子們上床睡覺後,他立刻打開電腦上網投入工作當中。他為員工們做了一個榜樣,讓人們懂得保持家庭和工作平衡的重要性。一位每天花時間陪伴家人的CEO,通過這樣的方式告訴自己的員工,回到家和家人吃晚餐,工作之外有獨立的私人空間,在SurveyMonkey是可行的。雖然有很多領導者都和員工表達過要保持工作與生活的平衡,但做法大相逕庭。作為一個CEO,如果你想塑造一個多元化的團隊文化,你需要用行動證明這一點。

也許每天快馬加鞭地工作對於早期的創業企業而言是可行的,但是從公司長遠利益來說,一旦公司的發展擴大規模,這並不持續。這會讓那些工作人員們處於兩難的狀態,一邊是高壓的任務,一邊是家庭的責任。

當然,戴夫最初並不是這樣。早在1994年,他創辦第一家創業公司時,他採取了初創公司常見的工作狂狀態:

「我一個星期工作七天,每天大概工作14或18個小時,從不請假。那只是我必須要做的。其實並不是很有效率。」

當戴夫創辦了SurveyMonkey後,反觀之前的高壓工作狀態,他意識到要實現公司長遠利益必須要做些不一樣的決策。上任初期,他決意把文化真正落實到行動上,曾經招募的一個產品和工程高級副總裁,當時已經有4個月的身孕。戴夫把SurveyMonkey打造成一個溫暖的家庭,讓團隊成員在工作之外可以有充足的時間享受生活。

保持一個穩定平衡的工作環境,某種程度上,可以降低運營和招聘員工的成本,甚至為招聘潛在僱員提供了一定空間。它使公司在招聘員工的選擇上更多考慮的是他們的優點,不會使他們因為出於家庭的需要而飽受歧視。此外,這使得員工對公司的忠誠度更高,如果競爭對手想要挖牆腳,恐怕很難。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4582

PwC因ENRC欺詐案受調查,相關收入達5千萬英鎊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4505

由於哈薩克斯坦礦業公司Eurasian Natural Resources Corporation(ENRC)涉嫌欺詐,其審計師普華永道也受到英國欺詐重案辦公室(SFO)的調查,普華永道在擔任其審計師期間共收到超過5千萬英鎊收入

該筆收入中有近1600萬英鎊的資金與ENRC2007年頗具爭議的倫敦上市行為有關。在上市前,普華永道就曾表達過懷疑稱ENRC在接受審計時使用偽造的銷售文件

自倫敦上市以來,ENRC的非執行董事們已從該公司獲得近170萬英鎊的董事費(directors' fees)。該公司非執行董事包括前保守黨黨魁Paul Judge,風險投資家Roderick Thomson和德勤瑞士前總裁Gerhard Ammann。他們在2007至2012年間分別獲得61.3萬英鎊、54萬英鎊和51.2萬英鎊的董事費。

ENRC在2012年公佈了5.5億美元的稅前虧損,但上述三位非執行董事的年薪分別上漲15.7%、5%和4.1%。2012年全年,該公司股價累計下跌55%。

在E律師事務所Herbert Smith對普華永道提出的質疑進行調查後,ENRC於2007年12月順利進行IPO。

ENRC在其上市招股說明書中寫道:調查結果表明,審計師要求提交的交易證明確實曾被偽造。但沒有任何證據表明,該公司或公司管理人員意識到相關文件的不真實性

英國重案欺詐辦公室(The Serious Fraud Office,SFO)上月宣佈其已經對ENRC啟動刑事指控程序。該指控圍繞該公司及其位於哈薩克斯坦和非洲的附屬公司進行的一系列涉嫌欺詐、賄賂和腐敗的活動

ENRC表示其將全力配合SFO的調查,它將盡最大努力協助進行全面及透明的調查。

普華永道位於英國的事務所週五拒絕對此發表評論。ENRC在2006至2012年間的年報顯示普華永道曾在此期間因審計及其它財務服務而獲取8040萬美元(約合5170萬英鎊)的收入。

路透社估計,在籌備ENRC的上市工作中,四家投資銀行—ABN Amro Rothschild、德意志銀行、瑞士信貸和摩根士丹利共收到1.18億美元(約合7600萬英鎊)的承銷費用。

2007至2012年間,普華永道對ENRC年報進行正式財務審計時未發表任何反對意見。但普華永道有關ENRC偽造文書的問題已在該公司IPO招股說明書中進行了披露。

週五收盤時,ENRC股價上漲11.5%至292.7英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5220

高成本收入比是否是銀行發展零售業務的必要代價? 小生莊

http://xueqiu.com/7867630065/23875676
之前在《讀招行12年報》文章中雖然說過,招行的高成本收入比,所換來是廉價負債優勢,是值得的,但招行的成本收入比相對來說,高是事實。招行的業務管理費究竟是不是必要的費用支出,高成本收入比是不是零售業務必要的代價,這個問題目前我也沒有確切的數據來論證。只能說有一種模糊的感覺,下文就談談這種不成熟的想法。看看有沒有網友,做過相關研究,傳道解惑一下。

查看原圖由於在披露業務管理費細項上,我關注的幾家銀行的分類不太一樣,暫且先看看相同的項目佔比情況。其中民生的幾個比率跟其他幾家銀行可比性不大,因為成本收入比分母是營業淨收入。前三家銀行,在負債成本上相差不大,所以剔除成本之後的營業淨利潤對比較影響不大;而民生的成本較高,用營業淨收入,會忽略資產端的優勢。只是因為一直有跟蹤民生,所以才把數據並進來。

在員工費用佔比上,即使從09年到12年,呈逐年下降趨勢,招行一直都比工建高出3%以上。表中數據是從09年開始的,也就是說是招行收購永隆銀行以後,不知香港業務的員工高工資,對其影響有多大。不過我記得以前@傑晟JasonZheng 有篇文章http://xueqiu.com/8222772875/22875022,討論過招行人均績效的問題。

在折舊方面,招行、工行、建行的折舊率(折舊費/固定資產淨值)在10%-11%區間,相差不大;民生的的折舊率則在6%-8%之間。工行、建行折舊佔比較高,並非其折舊計提力度大,而是因為固定資產比較多。工行、建行在營業網點上,自有資產比較多,而租賃資產佔比少。這點在折舊費用跟租賃費用的對比上可以看出來。由於工行沒有披露租賃費用,所以接下來主要對比招行與建行。

查看原圖查看原圖
接下來將業務管理費分解為員工費用,租賃、折舊及攤銷費用,跟其他費用。租賃、折舊及攤銷費用可以視為銀行維持網點渠道的必要支出費用。建行的自有物業多,網點租賃較少,租賃費遠遠低於折舊費用。而招行近幾年的網點建設都是依賴於經營租賃,購買自有物業成本較高,故租賃費用佔比高於折舊費用。

在維持網點的必要支出上,建行費用佔比低於招行的原因,在於自有物業佔比高,同時,會計賬目上的固定資產淨值比實際的市場公允價值要低得多。這主要得益於早期廉價的資產購置成本,折舊費用也就低了下來。而招行的資產購置期較近,折舊費用上就要高出許多,加上租賃資產佔比高,這租賃、折舊及攤銷費用佔比也就高了。也就是因為這一點,我之前認為網點建設對零售業務來說有先發優勢。但看看三年來租賃、折舊及攤銷費用佔比的趨勢上看,招行跟建行的差距在縮小。收入的強勁增長,一定程度彌補這三項費用的不足。是否可以認為網點的先發優勢,並沒有構成零售銀行的護城河?

從實際的經營情況上看,招行雖然號稱最佳零售銀行,跟有著先天渠道優勢的四大行比起來,依然有一定差距。網點的先發優勢絕不僅僅在於網點必要費用支出佔比低,更多的還在於早期渠道鋪設所帶來的市場、客戶上的優勢。雖然沒有確切的證據,但如果說招行的高業務管理費用,跟其業務屬性相關的話,那麼招行的高成本收入比,也許就是其在零售上追趕四大行的必要對價。假如這假設成立的話,那麼接下來準備大力發展零售的各家銀行,又該付出多大的成本費用代價,來追趕零售業務的先行者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5540

[惡搞文]頭都大: 「老千收入高過一般工。」

原文參考該文,當日原文如此



「老千收入高過一般工。」
西德獵頭創辦人周亞瑞

西德獵頭創辦人周亞瑞(圖),雖去年為獵頭行業經營最差的一年,但部分金融老千收入超出預期;他舉例說,金融海嘯發生後,股票市場大跌,投資ELN或者廠佬accumulator的企業,損失上升幅度甚大,據精電(710)2008年年報顯示,該年投資ELN相關虧損大約1.2億港元,但大頭蔡薪金仍有所增長,由321.1萬,增加至503.8萬,雖花紅有所減少,導致總收入有所下降,但他作為熟知金融市場情況的人,連普通金融產品也不懂,理應雙減。大傻仔不明白作為一個經常指點江山的高管,在差劣表現下,為當年最高薪金員工,當然說不過去,當年他對此行為稱,「預了人家會說:「你咁叻,你做好你間公司先啦。」,人地講兩句,他就收多兩球,我覺得有著數。

網上論壇 死老千式微

過去幾年,老千成交量沒顯著下跌,去年恒指上升兩成多,雖稱不上牛市,但市況不算惡劣。據周亞瑞說,大部份屬港資財技人擔任高管,面對局面最嚴峻,其中原因是,監管機構多項政策對大老千傾斜,例如小股東或小證券行行為兩單處置失當被罰款,大老千卻有足夠財力,一早全天候打官司對抗監管當局,不過都無用。
大傻仔認為,這些問題都不是致命傷,大老千之死,兇手是科技。在互聯網世代,股壇老千這行業存在價值大不如前。投資者從不同途徑獲取免費財經資訊,從成本和方便角度看,找大老千前科途徑首選是互聯網。
大老千的對手,除了上市公司,還有踢爆老千罪名的網站,對手在科技上的優勢,大至大老千不可能招架。
死老千是式微行業,有能力轉行的應盡快轉行,沒能力的要接受收入不斷下降,但死老千大頭蔡日日講埋一堆兩堆廢話,公司又死下死下,炒股票又唔叻,一蝕就過億,但一日就賺人地洗碗工一個月人工的金額,大傻仔真是想到頭大,點解老細會請舊蝕錢垃圾番去搞壞公司,唔通真是嫌錢多,嫌錢多不如去港鐵站派他份年薪出街,我想去一些僻些的車站,都可以派幾日。上面就點首歌大頭蔡聽,首歌幾有意思,「找不著藉口~」。

大傻仔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8393

渣打評中國公務員收入及選拔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5884

2013年全國各級機關計劃考試錄用公務員2.0339萬名,報名人數高達152萬人。這是真正的百里挑一。千軍萬馬爭做公務員的火爆形勢難免讓人想到這個頭銜背後的諸多優勢。

渣打銀行大中華區研究主管王志浩及其他分析師對中國公務員和普通民眾的收入最近做出評論,大意如下:
 
政府官員的收入比正式工資要高得多,除工資以外有各種形式和規模的實惠福利,從打出租、買食品、到用水用電都有補貼。
 
美國密歇根大學助理教授Yuen Yuen Ang研究發現,2000-2005年,山東省公務員工資僅佔總收入的24%,相當於非工資類收入是工資的三倍。
 
因為非工資形式的收入不會納稅,所以這種收入形式很常見,政府機構會用來規避中央對薪資的規定。
 
上海浦東等一些較富有的地區可以將月薪和非工資類福利結合起來,這要歸功於他們較大規模的稅基。
 
但中國大多數地區還是普遍接受非工資收入這種操作的。
 
政府部門的這類收入靠徵稅、罰款和向業內企業提供服務得來。
 
有時這些服務是強制性的。可能一家公司必須贊助地方行業部門組織的會議,或者一家銀行必須購買其監管機構發行的金融期刊。
 
今年3月的十二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上批准了《國務院機構改革和職能轉變方案》。
 
方案明確提出,要減少和下放投資審批事項,減少和下放生產經營活動審批事項,減少資質資格許可和認定,取消不合法不合理的行政事業性收費和政府性基金項目。
 
今年5月,國務院宣佈取消和下放一批行政審批項目等事項117項。
 
渣打認為,中國企業的稅負相比不算高。中國政府新領導層的一大考驗是抑制行政機關向企業收費。
 
金融時報記者David Keohane引用清華大學經濟系教授李宏彬的觀點稱,可能真正的壞消息是選拔的人才,學校裡成績最好的學生通常不參加這種考試。
 
這是更平庸的學生才做的事。面試時得分最高的人結果證明是平庸的人才。官二代和父母是黨員的孩子比家境較富有的孩子更有可能成為公務員。
 
Keohane認為,把人才推向市場可能是好事,但在政府改革進程如此關鍵的攻關時期,公務員人才選拔的這種形勢會不會讓人有點擔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9332

人均收入僅台灣的三分之一 文創外銷產值是台灣十倍 泰國靠文創 華麗變身文化輸出國


2013-06-17  TWM
 
 

 

二○○九年,美國第一夫人蜜雪兒身穿鮮豔的禮服出席國宴。這個亞洲設計師可不是吳季剛,而是泰國出生的Thakoon Panichgul,也宣告泰國設計風潮興起。十年前,這個國家開始了一場大型創意計畫,從曼谷開始,將文創產業一路推往全球。他們如何只用了十年,就能華麗轉身?

撰文‧楊卓翰

走在曼谷的街頭,泰國年輕人「潮」的程度絕對不輸日韓。這裡年輕人的風格,既不像「哈日族」著重飾品層次,也不像「哈韓族」剪裁大方俐落,而是帶有鮮豔色調、濃厚南國的泰國時尚。

「我穿的是JASPAL,泰國的牌子,設計師在紐約很有名,你不知道嗎?」曼谷街上一名穿著時尚的年輕人,被問到穿著哪個牌子,很驕傲地說。原來,這個叫JASPAL的牌子,有「泰國ZARA」之稱,除了在泰國知名外,今年也在馬來西亞開了四家分店,還找來在紐約設計圈享有盛名的泰裔設計師Nuj Novakhet操刀。原來,泰國時尚,早已走出國界,在世界各地的時裝秀閃耀。

如果你對泰國文化的印象,還停留在便宜的手工藝品、看不完的古寺廟宇,那你真的落伍了。從家具設計、流行服飾到影視媒體,泰國早就大舉將自己的文化輸出。聯合國最新的報告統計,二○一一年泰國文創產業的出口額高達五十五億美元(折合新台幣約一千六百億元);同年根據台灣文化部統計,文創外銷產額僅新台幣一百五十三億元,只有泰國文創輸出的十分之一!

文創產業中心的起點

成立亞洲最大創意設計知識庫為什麼這個人均收入只有台灣三分之一、在我們眼中視作貧窮的國家,只花了十年,竟能將自己的文化優勢發揮到極致,成為台灣望塵莫及的文化輸出國?台灣拚了好幾年的文創產業,卻始終長不大?

《今周刊》採訪團隊追尋泰國文創的原點,來到曼谷最熱鬧的購物中心。就在購物中心頂樓、人來人往的電影院對面,我們造訪了泰國創意設計中心︵Thai Creative and Design Center,TCDC︶。「文化創意」這個抽象的名詞,就是在TCDC這個亞洲最大的創意中心孕育成形,並成為無限商機。

○三年,泰國政府耗資兩百億泰銖,啟動「Creative Thailand」(創意泰國)計畫,要將泰國打造成東協的創意中心。而泰國創意設計中心,就是整個計畫的第一、也是最重要的一步。

泰國創意設計中心結合原木及黑色金屬的高雅裝潢,讓對時尚或設計一點興趣也沒有的人,都想進去沾染一下文化氣息。這裡占地四千五百平方公尺,高達三萬本藏書,可說是全亞洲最大的設計圖書館。每一年,有超過六十萬人次進館。除了具有打造文創產業的象徵意義,泰國創意設計中心也是泰國所有文創及設計的政策發源地以及首腦。「推動文創背後的經濟效應,就是我們最大的責任。」泰國創意設計中心總監諾帕多︵Noppadol Weerakitti︶說。現在,泰國文創已經成長為一兆二千億元的產業。但是在十年之前,文創一詞在泰國甚至尚未出現。

改變泰國核心價值

「勞工成本太高 不能再靠代工競爭」「泰國以前也像其他的國家。我們的專長就是用很低的成本,做出很低價的產品。我們與台灣、韓國很像,都是靠OEM(貼牌生產)來帶動經濟。但是九七年(亞洲金融風暴),把我們狠狠地敲醒。」回顧泰國發展文創產業的緣由,諾帕多說。

「我們發現,只要中國願意,可以買我們十倍多的機器;如果越南來做(代工業),可以用我們十分之一的價格生產。我們的競爭優勢就沒了。」諾帕多認為,製造業是可以複製的,作業流程、管理方法、生產技術,都很容易複製,很快就能在成本低廉、資金便宜的地方發展產業。「所以,我們必須找到新的方法生存。」諾帕多說。

「國家開發文創,其實看的是帶動整個泰國的經濟效應。」工業院副院長Supant Monkolsuthree也指出說:「我們的勞工成本比不過印度、越南、中國的廉價勞工。我們得發展無法複製、價值又高的產業,才能支撐經濟。」這句話從人均收入只有六千美元、不到台灣三分之一的國家政府官員口中說出來,實在耐人尋味。什麼產業無法複製、價值又高呢?

「我們的文化、我們的創意、我們的幽默,是別人學不走的!」諾帕多指指自己的腦袋:「這是一個很顯而易見的路,就是用我們獨特的文化來賺錢。」不過,「要把想法變成真正賺錢的行業,一點都不簡單。」政治大學創新管理教授李仁芳觀察泰國文創深入,他在接受採訪時指出:「泰國不是科技大國,卻是不折不扣的生活大國、文化大國。以前,台灣社會的主流精英,極強調work smart︵聰明的工作︶,創意生活不在主流價值觀的視野中。」不過,泰國的創意生活,也是從政策引爆。

「文化產業政策的成功與否,決定在能否製造一個『充滿創意的氣氛』。」國家知識中心政策研究處處長希利昂(Sirion Hrimpranee)說。把創意和知識深植民心,這就是泰國創意與設計中心的首要工作。

抽象的概念,就要從看得到、摸得到的地方開始。TCDC蒐集全世界三萬本的設計藏書,成為散布知識的重點。泰國文創中心之所以建立在人流量最大的購物中心和電影院旁邊,就是因為要融入民眾的日常生活之中,每年六十萬的高客流量,就是成果。不只如此,TCDC還在全國陸續建起十三個分部,並深入校園講課。

「我們宣傳的目標不是設計系的學生,而是各行各業的學生與民眾。」因為,希利昂指出:「創意絕不只有設計系的學生才有。泰國文創之所以如此蓬勃,就是因為我們鼓勵許多傳統產業中的人才加入。」泰國工業院泰台經濟合作委員會祕書長楊盈政就觀察,現在泰國很多的創意產業創業者,有很大一部分是來自工程師、金融業。「因為很多人都在九七年的金融風暴失業,這對泰國的年輕人來說是一個大覺醒。因為人們失去工作,以前那種安穩的假象不存在,逼迫他們要去冒險。」楊盈政說。

因此,在九七年後,泰國年輕人急著尋找一條創業之路,曼谷時尚計畫其中一項重要的政策,就是「國家文創基金」,提供年輕人創業補助金。泰國政府每年提供中小企業創業的補助金高達二億泰銖,而包括類似台灣的「一鄉一特產」等政策,都密切和TCDC合作。

擴大產業鏈

高速鐵路也有文創風

TCDC把創意帶進民間,但催生文創市場和供應鏈,才是攸關經濟成長的重點。諾帕多說:「文創不只是精緻的工藝品、或是流行樂、小說這些產品。這張桌子、椅子,你剛剛走過的門、你看到的廣告,生活中都是文創商機。」他舉例,最近最令泰國文創產業興奮的大事,就是政府計畫興建的「高速鐵路」。但是,為什麼建鐵路也能跟文創扯上關係?「關係可大了!從車站整體風格、到地板的瓷磚、窗簾、每一個小細節,全部都和設計有關。」諾帕多說。這就是TCDC的另一項任務||把全國商業融入設計的領域。而飾品與家具,正是泰國創意產業最蓬勃發展的項目之一。

泰國百貨公司和其他地方不同的一個特色,就是一定會有一層比IKEA還要大的現代家飾設計品的展示中心。「這裡九成都是來自泰國自己的設計師!」泰國最大的家庭飾品通路Design Square展場經理說,在他身後的泰國品牌家具綿延到好遠好遠。

事實上,泰國光靠家具出口,每年可以賺進五五○億泰銖的外匯,而且從設計到生產,每一分收入都在泰國,而不是台灣家具業擅長的「台灣接單,海外生產」。強大的創意產業更帶動了傳統產業。Material ConneXion是全球第一個材料資訊中心,而亞洲第一家總部,就開設在曼谷。

「泰國成功的關鍵,不在於我們有很好的設計師或是導演,而是我們有完整的產業鏈。」Material ConneXion曼谷分部執行長Chompoonuj Weerakitti說。「泰國政府把整個產業,透過像這樣的平台串聯起來。」將整個產業連成一張緊密的網。

「大家都想當導演、當明星;其實一位導演、一部影片的明星,就需要一千人在背後支撐。創意產業最重要的,是背後的產業鏈。」諾帕多說。工業院院長Pongsvas Svasti就估計,曼谷時尚計畫將會支撐一萬座工廠,以及一百五十萬名勞工。

引入外資

培養當地人才與國際接軌

這正是一般人看到泰國文創亮麗時,所忽視的重點。泰國電影產業能夠揚名國際,強而有力的產業鏈支撐正是關鍵。在亮麗的大銀幕後,其實是政府引進的大型電影公司的投資。○一年,全球最大的電影製作公司法國特藝集團(technicolor)進駐亞洲市場,所選的據點就是曼谷。

別小看電影後製,事實上,一般電影後製經費占預算的一半,對於帶動產業非常重要。導演李安日前在台灣演講,也特別建議政府應發展電影後製工程,可以帶動本地拍片產業。現在,包括好萊塢、中國、馬來西亞、甚至台灣的電影,都特地到泰國進行電影後製,泰國已成為亞洲電影後製中心。

泰國的後製到底強在哪裡?特藝執行長佐丹奴(Giorgio Giordano)指出:「選擇曼谷,就是因為這裡的人才和技術相當成熟,所以我們把泰國當成我們布局亞洲區的起點。」而這也與泰國政府鼓勵後製投資有關。泰國朱拉隆宮大學電影系系主任Raksarn Wiwatsinudom就說,泰國政府每年提供四十億泰銖經費來鼓勵進行跨國合作,並且專為電影產業降低關稅。

泰國政府想藉特藝這樣的國際大廠,提升國內技術及人才。現在特藝在曼谷的一百多名員工裡,有九五%都是當地的人才。泰台經濟合作委員會主席簡世瑜觀察:「﹃少年PI﹄帶給台灣電影工業一線生機,但是台灣政府卻忘了,電影是一個整合性很高的產業,從前製內容、到後製、音效、顏色調校都是非常重要的環節。」政府如何建立起強健的產業鏈,值得向泰國學習。

文創產業需要長期投資

不能只看誰花的錢比較凶

雖然發展了好多年,台灣文創出口產值只有泰國的十分之一,但是講到台灣的文創產業,曾來台灣參訪的諾帕多與希利昂卻異口同聲地說:「我們真的很羨慕台灣!」諾帕多指出,文創產業需要長期投資,不能只看誰花的錢比較凶。真正重要的,還是台灣能與科技結合的文創潛力。「你們的科技業應該可以給你們的文創很大的助力,特別是現在各種行動媒體、APP等,台灣應該可以走得比泰國更快,在這一塊我們可以說還沒開始。」李仁芳則認為,台灣發展創意產業,還是必須先發展出自己的「生活文化」。「當你體驗過好東西,才知道怎樣設計出好東西。從未好好過過日子的人,不太可能設計出感動自己、也感動別人的物件。」他補充:「我不知道台灣算不算生活大國,但這一、兩年來,在青年世代微型創業帶動下,勢頭是愈來愈好。」回到台灣的街頭,一家家高品質的餐飲與本土服飾設計也正嶄露頭角。而今年創業的新形態「APP創業」也慢慢變成主流。台灣創意服務業若能像泰國政府一樣,從激發人才到充實供應鏈一應俱全,誰說下一個輸出創意的亞洲國家,不會是台灣呢?

一分鐘看泰國

首都:曼谷

官方語言:泰語

國家領袖:總理盈拉.欽那瓦

人口:6575萬人

面積:20萬平方公里(台灣的5.5倍)民族:泰族、馬來人、華人

GDP:3657億美元

人均GDP:5678美元

泰國培養軟實力

創造優於台灣的文創外銷產值

台灣 1.5 %

泰國 2.75 %

培養人才(創意產業占全國勞動力比率)文創是「人」的行業,因此擴充人才乃泰國政府發展文創的第一步。反觀台灣,文創產業就業人口成長緩慢,成為文創產業無法躍進的致命傷。

台灣 45052 家

泰國 15 萬家

產業鏈(除了前端設計公司之外,文創產業企業家數)泰國除了金字塔頂端的前端設計公司,整個產業的價值鏈十分健康,也讓國內文創產業從源頭到生產端,都能對經濟產生貢獻。

台灣 70 部

泰國 1662 部

吸引外國專業(2008至2011年國外電影商前來拍攝電影數)為了提振國內電影工業,泰國祭出國內拍攝製作電影免稅招數,吸引國外電影團隊。除了能夠引入國外人才,也帶來實質的經濟收益。

台灣拚了好幾年的文創產業,始終長不大?

——泰國、台灣文創產值比較

泰國(新台幣億元)

家具及家飾品 576

出版業 738

珠寶設計 5470

電影生產 143

電影及戲劇表演 102

廣播、電視 458

設計、品牌及創意資訊 3067

合計 10554

台灣(新台幣億元)

視覺藝術、音樂表演及工藝 857 電影、電視、廣告出版 3987

設計、品牌 1322

合計 6166

資料來源:泰國財政部、中華民國文化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9463

計算收入剩多少 止凡

http://cpleung826.blogspot.hk/2013/08/blog-post_9691.html
大家的投資理財能力如何呢?有否想過有何指標可以作量度?高收入人士由於收入高,儲蓄能力可能很強。有些人一生花費大,買樓、買車、結婚、生小朋友,儲蓄能力都不太好,什麼時候有多少身家,哪有標準?總之要財務自由,被動收入大於生活支出,這是終極目標,中途有否更好的指標呢?

止凡想了又想,終於想到一個有趣的指標,看看打工仔們的投資理財能力。其實這個計算指標很簡單,只要計算人生的工作總收入,再看看現在身家剩下多少,「剩餘身家」除以「工作總收入」,一個數字就能看到你的投資理財級數如何,十分有趣。

舉個例子,假設你工作10年,平均每年扣減稅項之後賺取25萬元,即10年工作以來你總共賺取了250萬(這個數字你看看過往稅單就知)。好了,現在看看你今天的資產總和,物業估值應要扣除尚欠的按揭金額,股票也好,債券也好,還有現金,總共加起來可能有100萬元。你的投資理財能力就是100萬/250萬=0.4。

這個數字會隨著市場上落而改變,亦沒有現金流效果,所以不用太上心,只不過這是一個可以提醒你自己的數字。因為要把數字調高,你應該要慬慎投資及注意支出花費,這與增加收入不太有關係(當然如果收入太低,應付完生活基本開支之後,根本難以有多蝕錢作投資)。

很多人對自己的投資回報都沒有太多記錄,賺點錢就會到處宣揚自己的眼光,蝕了錢就不提,盡快忘記,最多下兩個月減少花費以補償損失之類,這些行為其實沒多大意義,但又是人之常情。所以大多數人都以為自己在投資上總有斬獲,但實際情況連他自己都忘掉了。

如何可以好好控制這類行為,最好是一個有效又簡單的數字,一看便知虛實。上面所提及的數字就是一個好方法,可以叫作「收入保存率」。人生要花費的事情可不少,如果「收入保存率」能達0.5的話,已經算十分不錯,而如果能達到或超過1的話,證明投資理財能力已經超班,好像富爸爸現金流遊戲中能跳上「快車道」一樣,進入另外一個境界。

有一點值得注意,有一些花費是人生必須的,但回看時這些花費還是能計算入「收入保存率」的一部份,例如香港人買樓,如果眼光好、時機夾,你的首期並不會令你的「收入保存率」下降的,反而樓價大升時還幫了你不少。

最重要是想重申一次,投資是一個計劃,並不是入賭場買大細,不同的檢視方法都是用來看看投資計劃的進度及表現,要是沒有這個正確概念,很容易迷途而走錯方向,走了十年廿年都是得個「吉」。當你有了正確概念,你會對這些指標玩意有興趣,慢慢研究如何優化這些數字,所做的動作就彷如上市公司行政總裁每天為公司所做的事情。你們的「收入保存率」又是多少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3412

【每日移動互聯網】搜狐新聞客戶端商業化路徑:入駐媒體獲廣告收入300萬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48667.html

【導讀】華為盒子曝光,8月28日發佈,內置微信應用。Line發佈新平台Line商店,接入多種支付渠道。搜狐新聞客戶端商業化路徑,入駐媒體獲廣告收入300萬。視頻分享應用Vine應用8個月註冊用戶已達4000萬。獨立App應用商業化破局難,或將淪為巨頭「盤中菜」。

【行業動態】

1、北京首批官方打車軟件上線

昨天,北京市出租汽車統一電召平台首批手機叫車軟件上線試運行,包括易達、搖搖、嘀嘀、移步(原移建)四家叫車軟件將以官方身份上線。

記者從市交通委獲悉,為提升96106電召平台效率和乘客即時叫車成功率,手機叫車軟件將與統一電召平台對接。據介紹,首批上線的4款叫車軟件包括易達打車、嘀嘀打車、搖搖招車等最早進入北京市場的叫車軟件,為體現統一性,每款軟件在原名稱前加「96106」。

軟件本身綁定的電話召車平台不變,只是會統一上傳到96106平台上。

2、易信上市24小時用戶破百萬 月底或邁入千萬大關

從8月19日10點至20日10點,易信正式發佈24小時,用戶數量突破100萬!同時易信發佈首日即登上蘋果商店應用排行榜總榜第三、社交榜第一,超越微信、微博。

按照目前發展速度,預計本月底,易信用戶數有望邁入1000萬大關。

據瞭解,易信的同類產品微信達到1000萬用戶數,用時6個半月,近200天。如果易信在10天內達到這一數據,那麼新增用戶增速將是微信的20倍。

3、華為盒子曝光:8月28日發佈 內置微信應用

據內部人士透露,曾在今年CES展會上亮相的華為「電視盒子」將於8月28日與榮耀3共同發佈。此前,華為電商總裁徐昕泉微博曾傳出過類似信息,從曝光的諜照來看,華為盒子將於騰訊合作推出。我們可以看到電視屏幕上微信LOGO。據內部人士透露,華為盒子預裝微信應用,有望在遊戲方面與騰訊深度合作。

4、Line發佈新平台Line商店 接入多種支付渠道

今日,第二屆Line企業年會在日本東京召開。Line公佈了最新業績,並發布了新的平台服務Line商店,其中將接入多種支付渠道。

Line發佈的網頁端獨立銷售平台為Line Store。在這個網頁平台上,用戶將能使用多種付費渠道購買Line的付費服務,如表情貼圖等。其中涉及到的支付渠道包括信用卡、第三方支付服務Paypal、運營商和便利店銷售的預付費卡。

該服務首先在九月向日本和台灣地區用戶提供,然後再延伸到其它國家。

5、搜狐新聞客戶端商業化路徑:入駐媒體獲廣告收入300萬

據內部人士透露, 搜狐新聞客戶端已經悄然在商業化路徑上取得突破,僅入駐媒體《參考消息》就已獲得百萬級別的廣告收入。這一消息得到了《參考消息》新媒體負責人的證實。

知情人士透露,已經簽訂協議的廣告形式是在《參考消息》的刊物中投放品牌展現的廣告,廣告價格的衡量標準參考刊物的日活躍用戶、累積訂閱用戶,整個協議價格在百萬級別,具體數量可能達到300萬。

不過,對於搜狐新聞客戶端整體商業化路徑安排上,搜狐方面沒有表示明確看法,一位內部人士透露,「在具體的平台商業化上,公司管理層還沒有具體的安排,可以讓合作媒體先嘗試。

【行業數據】

8個月!視頻分享應用Vine應用註冊用戶已達4000萬

Twitter今天宣佈,Vine應用註冊用戶已經達4000萬,Vine是Twitter推出的6秒視頻分享應用。

1月,Vine登陸iOS,它可以讓智能手機用戶錄製小視頻。6月時Vine拓展到Android平板,當時有註冊用戶1300萬。

在Vine推出之後,Instagram也增加相似功能挑戰Vine。

【行業觀點】

獨立App應用商業化破局難 或將淪為巨頭「盤中菜」

以「陌陌」、「唱吧」等為代表的獨立App應用在經歷前期的粗放圈地發展後,迫於內部運營成本及外部競爭的壓力,開始將盈利問題提上了議程並探索商業化模式,它們自身產品的先天缺陷及不足也為其商業化的道路添加了阻礙。

以陌陌來說,前期主打基於地理位置的人際交往更多是停留在陌生人層面,由此引發了諸如信息洩露、詐騙財物、色情交易等不少社會問題,這也是陌陌屢遭詬病的主要原因。

隨著百度、騰訊、阿里巴巴等互聯網巨頭在移動互聯領域的佈局,獨立App應用的生存空間被壓縮,它們沒有巨頭企業雄厚的資金支撐,同時在應用生態中各環節的互補導入作用也存在欠缺。在這種情況下,如果不找到差異化的發展路子,勢必難逃出局命運,或被巨頭整合併購。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3938

(獨家)北大荒調查:消失的17億地租收入 大智慧通訊社

http://xueqiu.com/1524241372/24933453
大智慧阿思達克通訊社8月23日訊,麻煩纏身的$北大荒(SH600598)$ 危機四伏。在二季度計提2.3億元減值準備後,北大荒隱瞞地租收入的問題又浮出水面。  

有中國農業藍籌第一股之稱的北大荒,2012年虧損達1.88億元。今年以來,公司寄望於剝離虧損業務實現扭虧,並聲稱將集中發展種植業--這意味著,土地承包收入將成為北大荒未來最主要的業務板塊和利潤來源。

北大荒最大的經營特色是「坐地收租」,旗下擁有16家農場、69.5萬公頃的總耕地面積。由於土地承包收租沒有成本,這塊收入即相當於純利。

據公司年報披露,2010年至2012年,北大荒每年土地承包收入分別為15億元、17.3億元和20億元。而除此之外,北大荒旗下子公司無一盈利。土體承包收入已成北大荒的「救命稻草」。

但據大智慧通訊社近日在北大荒多個農場調查發現,上述土地承包收入比實際收入至少縮水近50%。以2012年為例,其披露的土地承包收入比實際收入少了17億元(全部以水田計),知情人士稱,這部分收入「被大股東『截流』。」

大智慧通訊社就此多次致電北大荒董秘及大股東黑龍江北大荒農墾集團總公司(下簡稱北大荒農墾集團),對方始終未予回應。

**「以糧抵租」模式**

總部位於黑龍江省哈爾濱市的北大荒成立於1998年,由北大荒農墾集團獨家發起設立,並於2002年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

據北大荒公告披露,2012年公司耕地發包總面積為69.5萬公頃,其中收取承包費的耕地面積為59.5萬公頃(893萬畝),2012年土地承包收入20億元,即畝均收入為224元。

然而,上述數據與大智慧通訊社在黑龍江實地調查瞭解到的情況大相逕庭。

在地處松花江下游平原的北大荒新華農場、二九〇農場和江濱農場,接受大智慧通訊社採訪的農戶均表示,近幾年北大荒地租收取的方式是「以糧抵租」,即農戶用糧食抵交地租。

據當地農戶透露,過去三年,農戶每公頃耕地必須上繳給公司2.25噸糧食(折合每畝上繳300斤),按照黑龍江省最低糧食收購價1.4元一斤計算,北大荒平均每畝地租收入至少是420元。北大荒收租總面積為893萬畝,每年相應的地租總收入應該至少在37億元以上(全部以水田計),相比公司2012年年報中的20億元縮水近50%。而這些信息在北大荒公告中從未披露過。

「我承包了240畝地,水田較多。每年交給公司平均一公頃6600元,折合一畝地400多塊。承包費太貴了,已經三年都這樣了。」新華農場職工老陳(化名)說,這幾年都是「以糧抵租」,大概是從2010年開始,公司每公頃收2.25噸糧食,今年更是達到了2.55噸。

在新華農場種地已經超過10年的老林(化名)指著自己的地說,前年每公頃上繳2.25噸,從去年開始漲到2.55噸每公頃,今年也是2.55噸,每噸糧相當於2800元。「我去年貸款了幾十萬,沒辦法,土地承包費太貴了。我手上水田比較多,去年一公頃交給公司8000多元,每畝大約533元。種了10年了,糧價沒怎麼漲,承包費、種子全漲了。」老林說。

而在幾年前從原有農戶買來土地,投入超過60萬的一位農戶則表示:「我已經賺不了錢了,當時買地花了60多萬元,水田居多,現在我想賠錢賣,周邊的農戶沒錢買,我一公頃得交7000多元,每畝513元。」

二九〇農場和江濱農場的農戶也同樣怨聲載道。「承包費用太貴了,一公頃雜七雜八加起來得交8000多塊,這幾年都是這樣交的。」一農戶說。

大智慧通訊社就地租收入問題多次撥打北大荒股份公司電話,北大荒董秘聲稱自己正在開會,隨即掛斷電話。記者通過傳真及郵件發送的採訪提綱,至截稿仍未收到任何回覆。

**消失的17億地租收入**

據記者實地瞭解,北大荒的土地分為水田和旱田兩種,目前水田畝均收租在420元以上,旱田則在300元左右,而其中水田佔大頭。相比北大荒去年年報披露的畝均224元相去甚遠。

據一位接近北大荒高管的人士向大智慧通訊社指出:「畝均超400元完全屬實,北大荒年報中所披露的數據明顯是有問題的。」

北大荒去年年報披露的地租收入為20億元,記者實地調查計算的地租收入則為37億元,這縮水的17億元地租收入究竟去了哪裡?(全部以水田計為37億元,全部以旱田計為26.8億元)

據一位不願具名的知情人士對大智慧通訊社透露,實際的土地承包費和財報披露的數據相差如此懸殊,是大股東「截流」造成的。「當初北大荒上市的這16個農場屬於北大荒農墾集團的優質資產,承包費上漲後和其他未上市農場之間造成了收入差距,因此大股東出面與上市公司談判,將這部分收入截流了,錢也不在上市公司手中。」該人士透露。

該人士對記者表示:「這筆利潤大股東農墾集團完全可以按照透明的操作方式,給予市場公平透明的交代,這塊利潤實際上是可以按照分紅的正常渠道獲得。按照佔股比例,農墾集團完全可以把大部分的分紅拿走,並不需要通過現在這種方式(截流)。如果利潤完全屬實的釋放,那麼北大荒股份的市值必定會提升數倍,那麼對於公司大股東而言實際上是一件好事。」

針對大股東「截流」地租收入的說法,記者多次撥打北大荒農墾集團官網公佈的集團宣傳部電話,但始終無人接聽。

**扣除的糧食去了哪裡**

雖然地租收入是北大荒最主要的利潤來源,但在公司歷年的財務報表中,地租收入業務的相關描述總是寥寥幾筆,除了一串數字外,投資者很難從中知曉詳細信息。

儘管公司在2002年披露的招股書中曾提到:收取的生產承包費,可以是現金或實物(糧食)或兩者兼有的方式。但在此後的財報中就再也沒有交代過生產承包費的收取情況和具體方式。

而事實上,據大智慧通訊社調查,北大荒與農戶之間的生產承包協議是一年一簽,簽完後公司收回合同,並沒有留給農戶,且每個階段的收租方式並不相同。多位農戶表示,糧食不值錢的時候,公司只要錢,這幾年糧食值錢了就只要糧食(即以糧抵租)。

據農戶介紹,農戶每年秋天上繳明年的任務糧,若糧食不夠農戶須自己花錢從他處購買,補足每年的任務糧噸數。「一旦交不足糧食,土地會馬上遭拍賣。」多位農戶向記者表示。

「北大荒之所以不公佈具體收租模式,是因為一旦公佈了每畝的收取數,那麼財報中的承包費用問題就會被曝光。」上述接近北大荒高管的人士說。

大智慧通訊社進一步調查發現,北大荒實際收到的糧食可能遠不止生產承包協議上所簽訂的量。記者獲得的農戶交糧憑證顯示,農戶上交的糧食還會因水分或雜質問題被公司扣下相應數量的糧食。其中一份憑證顯示,農戶上交的糧食因水分被扣除了11.8%,因雜質被扣除了1.2%,都計算為扣重數量。

這一現象遭諸多農戶詬病。有農戶表示,自己上繳10噸的糧食至少會被公司以水分和雜質為由扣除1噸,扣除的糧食不返還,農戶需再補上扣除的糧食數量。「說是按照國家保護價走,但是扣得多,去年拉了30多噸,扣了6噸多,變相增加了(上繳糧食數量)。」一農戶說。

多位農戶證實,即使糧食再好也會被北大荒扣下一定的比例,所以每公頃上交的糧食根本不止2.25噸。

此外,除了每年秋天就要上交第二年的土地承包糧食外,第二年春天,北大荒還會就水費等多項再次收費,每公頃水費400元,各種費用相加總計約1000多元/公頃,按照59.5萬公頃耕地面積計算,一年也至少有6億元收入,而對於這部分收入,記者也未在公司的財報中找到對應的項目。

「對於這樣的歷史遺留問題,我們很想知道新一屆上市公司領導會如何解決地租問題。」上述知情人士說。

發稿:梅嶺/古美儀 審校:張娟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4129

$雨潤食品(01068)$ :毛利升收入降,從良後的雨潤還有機會嗎? 三川財報研究院

http://xueqiu.com/2865847435/25024434
從這份中報來看,我們判斷公司已經基本」從良」。

     毛利率提升

    公司整體毛利率從2.1%提升至4.1%,分部來看,上游毛利率為1.7%,比去年同期的0.6%增加1.1個百分點;下游整體毛利率為18.8%,較去年同期的15.1%上升了3.7個百分點;毛利提升56.2%,至4.19億(港幣 下同)。

     營業額下滑,肉製品深加工是亮點

     而營業額就下跌17.8%至103.03億元,深加工肉製品銷售額(抵銷內部銷售前)為14.81億元,比去年同期增加13.9%(雙匯是13.7%),銷售額和毛利率雙升,只是基數偏小;上游業務的整體銷售收入(抵銷內部銷售前)比去年減少20.5%至91.45億元,屠宰量則比去年同期減少約23%(雙匯增長16.52%),我們估計出售長春雨潤有一定影響。

      補貼收入大幅下降,淨利潤環比扭虧

      政府補貼從去年同期的7.54億元大幅減少60.4%至2.98億元,但得益於毛利提升、良好的費用控制以及出售長春雨潤獲得的2.22億元收益,公司亦錄得經營業務利潤1.24億元,較去年同期減少37.7%,實現淨利潤1777萬元,雖然同比下滑83.39%,但環比去年下半年的7.12億虧損就明顯改善。

      資本支出減少

      投資成本得到較好控制,期內資本開支較去年同期的11.97億元大幅減少44.9%至6.6億元,可以讓投資者略感鬆口氣,因為公司過去的資本支出很多都形成了閒置產能。

      行業暖風頻吹,"從良"後是否還有機會?

      今年5月,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發佈《關於辦理危害食品安全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特別提及私設生豬屠宰廠最高可判處無期徒刑。

       2012年,在中央9部委的聯合整頓下,全國生豬定點屠宰廠及小型屠宰場,分別按年大幅減少了22.5%和27.7%,全國屠宰企業總數同比下降了26.2%;

       按發改委《全國生豬屠宰行業發展規劃綱要(2010-2015年)》,到2015年,全國手工和半機械化等落後的生豬屠宰產能要淘汰50%以上,冷鮮肉佔比要從2010年的不足10%提升到30%以上。

       在行業暖風頻頻和競爭對手高歌猛進之下,"從良"後的雨潤到底有沒有機會?畢竟公司總市值僅有雙匯的9%.

       「不是愛風塵,似被地產誤」,要相信,只要徹底"從良",慢慢洗淨身子,行業有機會,投資者亦會再給機會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442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