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高成本收入比是否是銀行發展零售業務的必要代價? 小生莊

http://xueqiu.com/7867630065/23875676
之前在《讀招行12年報》文章中雖然說過,招行的高成本收入比,所換來是廉價負債優勢,是值得的,但招行的成本收入比相對來說,高是事實。招行的業務管理費究竟是不是必要的費用支出,高成本收入比是不是零售業務必要的代價,這個問題目前我也沒有確切的數據來論證。只能說有一種模糊的感覺,下文就談談這種不成熟的想法。看看有沒有網友,做過相關研究,傳道解惑一下。

查看原圖由於在披露業務管理費細項上,我關注的幾家銀行的分類不太一樣,暫且先看看相同的項目佔比情況。其中民生的幾個比率跟其他幾家銀行可比性不大,因為成本收入比分母是營業淨收入。前三家銀行,在負債成本上相差不大,所以剔除成本之後的營業淨利潤對比較影響不大;而民生的成本較高,用營業淨收入,會忽略資產端的優勢。只是因為一直有跟蹤民生,所以才把數據並進來。

在員工費用佔比上,即使從09年到12年,呈逐年下降趨勢,招行一直都比工建高出3%以上。表中數據是從09年開始的,也就是說是招行收購永隆銀行以後,不知香港業務的員工高工資,對其影響有多大。不過我記得以前@傑晟JasonZheng 有篇文章http://xueqiu.com/8222772875/22875022,討論過招行人均績效的問題。

在折舊方面,招行、工行、建行的折舊率(折舊費/固定資產淨值)在10%-11%區間,相差不大;民生的的折舊率則在6%-8%之間。工行、建行折舊佔比較高,並非其折舊計提力度大,而是因為固定資產比較多。工行、建行在營業網點上,自有資產比較多,而租賃資產佔比少。這點在折舊費用跟租賃費用的對比上可以看出來。由於工行沒有披露租賃費用,所以接下來主要對比招行與建行。

查看原圖查看原圖
接下來將業務管理費分解為員工費用,租賃、折舊及攤銷費用,跟其他費用。租賃、折舊及攤銷費用可以視為銀行維持網點渠道的必要支出費用。建行的自有物業多,網點租賃較少,租賃費遠遠低於折舊費用。而招行近幾年的網點建設都是依賴於經營租賃,購買自有物業成本較高,故租賃費用佔比高於折舊費用。

在維持網點的必要支出上,建行費用佔比低於招行的原因,在於自有物業佔比高,同時,會計賬目上的固定資產淨值比實際的市場公允價值要低得多。這主要得益於早期廉價的資產購置成本,折舊費用也就低了下來。而招行的資產購置期較近,折舊費用上就要高出許多,加上租賃資產佔比高,這租賃、折舊及攤銷費用佔比也就高了。也就是因為這一點,我之前認為網點建設對零售業務來說有先發優勢。但看看三年來租賃、折舊及攤銷費用佔比的趨勢上看,招行跟建行的差距在縮小。收入的強勁增長,一定程度彌補這三項費用的不足。是否可以認為網點的先發優勢,並沒有構成零售銀行的護城河?

從實際的經營情況上看,招行雖然號稱最佳零售銀行,跟有著先天渠道優勢的四大行比起來,依然有一定差距。網點的先發優勢絕不僅僅在於網點必要費用支出佔比低,更多的還在於早期渠道鋪設所帶來的市場、客戶上的優勢。雖然沒有確切的證據,但如果說招行的高業務管理費用,跟其業務屬性相關的話,那麼招行的高成本收入比,也許就是其在零售上追趕四大行的必要對價。假如這假設成立的話,那麼接下來準備大力發展零售的各家銀行,又該付出多大的成本費用代價,來追趕零售業務的先行者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554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