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英特爾發布頭盔Alloy 攜手微軟將虛擬現實普及到普通PC

美國當地時間8月16日,為期三天的2016年英特爾開發者大會(IDF 16)在舊金山正式開幕,超過6000名開發者參加了會議。在IDF上,英特爾CEO科再奇(Brian Krzanich)和微軟Windows負責人梅爾森(Terry Myerson)攜手宣布,雙方將共同合作推進融合現實(MR)。這項被命名為“Alloy”的MR技術,是一個全新開發的一體化虛擬現實解決方案,能夠實現VR和AR結合的“融合現實”。

另外,梅爾森宣布,微軟明年將發布Windows 10的更新版本,保證主流PC都可以運行Windows Holographic Shell虛擬開始菜單以及相應的融合現實MR和統一Windows應用。

AR與VR的升級——融合現實

該設備是真正意義上的無線虛擬現實眼罩,它擁有自己的處理器和電池,而且可以自主追蹤房屋內的動態,並通過追蹤用戶的手指與虛擬物體進行互動。它還配有內置攝像頭,幫助用戶看到房間內的其他物體以及附近的人。這正是英特爾力推的“融合現實”技術的一部分,也就是將虛擬現實和增強現實整合到統一的體驗中去。

從現場的演示來看,MR相比AR更像VR,但又比VR多了些AR的體驗。具體來說,戴上Alloy頭盔後,用戶將置身於虛擬的環境中,卻能夠利用英特爾實感技術攝像頭“看到”自己的雙手,並直接用自己的雙手(而不是傳統VR中的傳感器和控制器)來跟虛擬世界的元素互動,在虛擬世界進行開門、使用工具等操作。

也就是說,MR不僅僅可以讓用戶進入虛擬世界,更能將現實世界帶入虛擬世界——這是它跟VR最大的區別。雖然這項技術目前剛開放給開發者,具體的產品及應用最早也要明年才面世,但MR所提供的差異化體驗無疑將對尚處於快速發展階段的VR產業產生不小的沖擊。

再度與微軟攜手 MR體驗帶入PC

為了在軟件方面也創造更佳體驗,在推出新技術的同時英特爾還宣布與微軟展開合作,將共同把MR體驗帶到主流PC和應用之中。微軟Windows系統和設備事業部執行副總裁Terry Myersons在臺上表示,未來Windows將繼續升級以支持Alloy一體頭戴式設備的開發,微軟的Windows Holographic平臺也將在Alloy硬件中扮演重要角色,Holographic平臺將於明年面向所有Windows 10 PC開放。

“任何人都可以利用Alloy硬件,將它與Windows Holographic整合,並打造了一個世界級的虛擬現實系統。”英特爾CEO科再奇說。

目前還不清楚Alloy中究竟包含哪些組件,也不知道它的最終售價,但這的確是虛擬現實和增強現實未來發展的重要一步。與Oculus Rift和HTC Vive不同的是,這款設備完全無需連接PC。

在PC時代,英特爾和微軟這對“Wintel”組合,一個負責處理器,一個負責操作系統,兩者的無縫配合,幾乎主導了世界的運算體驗。進入後PC時代後,Wintel組合也遭受了明顯的沖擊,兩家巨頭都未能在移動領域擁有足夠的影響力。

但如今Wintel組合又再次攜手,意在提前布局虛擬現實領域,制定行業標準,讓這一未來技術進入主流消費市場。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0735

赫美集團欲設產業基金 攜手品牌商進軍消費領域

8月29日晚間,中小板上市公司赫美集團發布公告,該公司與消費品品牌運營商藍鐘集團、投資公司奧因投資達成戰略合作,擬在品牌發展及產業基金領域進行合作。

赫美集團公告稱,該公司或其附屬公司、合夥人,將與奧因基金共同發起成立一個合夥企業,以管理人民幣基金,雙方持股比例為80%:20%,該基金成立後將專註於中國本土品牌。

此外,赫美集團、奧因基金、籃鐘集團還將共同成立一個品牌管理與運營的合資公司,以支持上述基金的投資,藍鐘集團與奧因基金將提供大部分所需資源。而合資公司則專註於支持、管理中國本土品牌,為目標公司提供地點選擇、產品定制、員工培訓、品牌戰略及店鋪效率優化等服務。

公開信息顯示,奧因基金是亞洲的另類投資機構,成立16年來發起了19個基金,投資額超過30億美元。“藍鐘集團盡管不為外界所熟知,但其成功運作了不少國際知名品牌,如LV,Daviddoff,Moschino等。”赫美集團CEO李波稱,籃鐘集團有 “品牌背後的品牌”之稱,赫美集團將與其共同成立赫美品牌運營公司,利用後者的品牌運營能力,打造赫美自有品牌、國內有潛力品牌,以及將國外品牌引進。

公告信息顯示,赫美集團原名浩寧達,三個多月之前更為現名。此前,該公司已經形成赫美旅業、赫美商業、聯金所、浩美資產管理、惠州浩寧達、博磊達新能源等產業集群,其下屬的赫美旅業、赫美商業等於萬物板塊,為其布局消費產業打下了基礎。

半年報顯示,2016年上半年,該公司實現凈利潤為9358.65萬元,比上年同期增長62.41%;預計前三季度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28億元- 1.4億元,增長109.55%- 129.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2373

騰訊理財通攜手萬科打造生態閉環

盡管一、二線城市樓市高歌猛進,但房企仍然不忘通過各種渠道,挖掘潛在資金、資源。8月28日,騰訊理財通與萬科宣布,針對年輕白領、大學生等群體,推出通過定投理財,進行購房優惠的活動。

據騰訊理財通介紹,面向年輕白領、大學生等群體,用戶只要在其頁面設置定投計劃,每月定時轉入1000元以上,即可獲得理財收益與萬科購房折扣,若持續定投五年,最高可以獲得3%的萬科購房折扣。若按500萬元的房款計算,3%的折扣,可以節省15萬元。

今年4月,騰訊理財通就與萬科合作,推出理財通百倍收益抵房款計劃,用戶在理財通的收益,可按100被倍抵扣房款,最高可抵扣200萬元。萬科方面當時表示,此舉並非簡單的擴大客群,而是意在打造生態閉環。

在為上述雙方合作進行主題演講時,耶魯大學教授陳誌武認為,今中國經濟依然保持持續增長,通過加杠桿、擴大投資等方式實現增長,但也加重了產能過剩等問題。而未來一年半左右,中國經濟快速增長的概率將會較低。在全球範圍來看,新加坡、土耳其、巴西、南非等國家,2008年以後采取了較多的加杠桿措施,經濟也面臨更大挑戰。

“由於美國2008年以後去杠桿,新加坡等國家采取相反措施,現在要降息、降準刺激經濟,未來美元資產上漲的空間,比其他國家資產的上漲空間要大。”陳誌武認為,下一步中國流動性如果進一步增強,會上推房地產及其他投資市場的價格, 房地產泡沫可能會進一步吹大。但房地產泡沫的風險,可能要到2018年之後才會到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2387

大康農業:攜手海通證券設10億美元基金 投資巴西農業

大康農業9月4日晚間發布公告稱,公司因擬披露重大事項,公司股票於2016年9月2日(星期五)開市起停牌。

根據公告披露,2016年9月2日,公司總裁謝韜先生出席參加“巴西中國高級商務研討會”,聯合海通證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海通證券”)、巴西商團就巴西農業投資達成初步合作意向。同時,公司與海通證券簽署了《合作意向協議》,協議約定共同發起設立《中巴農業發展投資基金》,基金規模為10億美元或等值人民幣(以最終募集規模為準),其中公司投入的資金為不超過基金總規模的20%,主要從事收購巴西農業公司以及投資相關倉儲物流及配套、農產品的深加工、農業金融服務等領域。

經向深圳證券交易所申請,公司股票於2016年9月5日(星期一)開市起複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3349

皇氏集團與360簽署戰略合作協議 攜手布局兒童收費市場

皇氏集團9月5日發布晚間公告,公司與北京奇虎科技有限公司簽署了《全面戰略合作框架協議》,雙方將充分共享和整合資源,聯合實現兒童收費市場的協同拓展。

公司將全面開放其擁有的版權庫,包括影視劇、兒童動漫內容及其衍生品授權,在奇虎360及其子公司、關聯公司擁有並運營的互聯網視頻播出平臺及其他相關互聯網產品、兒童智能產品中投放使用。奇虎360提供全面的互聯網視頻播出服務,開設定制專區或頻道及兒童定制化產品,並提供全面市場推廣及建立內容品牌。

雙方合作後,通過兒童內容及網絡平臺的結合,將有助於雙方共同打造集娛樂、教育、兒童衍生品運營為一體的專業化兒童互聯網平臺,該平臺將重點針對2-12歲兒童進行相應產品開發及內容提供,成為國內首個兒童娛樂、教育專業網絡平臺。

皇氏集團將全面開放其擁有的版權庫,包括影視劇、兒童動漫內容及其衍生品授權,在奇虎360及其子公司、關聯公司擁有並運營的互聯網視頻播出平臺及其他相關互聯網產品、兒童智能產品中投放使用。奇虎360提供全面的互聯網視頻播出服務,開設定制專區或頻道及兒童定制化產品,並提供全面市場推廣及建立內容品牌。

皇式集團前身為廣西皇氏生物工程乳業有限公司,成立於2001年5月31日。2006年11月,廣西皇氏生物工程乳業有限公司整體改制為股份有限公司。公司所屬行業為食品制造業。公司目前主要從事乳制品的研發、生產加工和銷售。2008年獲國家農業部授予“農業產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2009年成為“國家乳品加工技術研發分中心”,2010年,皇氏乳業A股深交所成功掛牌上市。2014年收購禦嘉影視集團有限公司,成為擁有乳制品生成銷售、文化傳媒並行的雙主業上市公司。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3511

巨頭攜手布局車聯網?360行車記錄儀進駐滴滴專車

9月6日,360公司與滴滴宣布達成合作,滴滴專車將裝備360行車記錄儀,推進網約車道路事故辨責與取證,規範司機安全駕駛行為,以確保行車安全。據透露,目前360行車記錄儀已率先安裝在數千輛滴滴專車上,部分城市開始試運營,為合作初期測試。

360車聯網總裁鄧邱偉透露,目前360行車記錄儀已成為滴滴官方推薦行車記錄儀品牌。同時,360行車記錄儀將率先裝備進滴滴專車,後續亦將在軟硬件定制方面展開合作探索。除此之外,由360針對旗下車載硬件開發的360 OS for Car也將向滴滴用戶開放,未來搭載了如360行車記錄儀等硬件的滴滴車主,通過不斷的固件升級,可享受到功能持續豐富、安全不斷加強的優質服務。

滴滴專車總經理付強表示,滴滴向來重視服務品質,而安全更是平臺不斷發展壯大的基石。今年6月份以來,滴滴陸續上線了五大安全舉措,包括“分享行程”、“緊急求助”、“號碼保護”及“人像認證”等安全功能。

360去年推出了首款智能行車記錄儀,依靠產品出色的性能,迄今銷量已突破300萬。目前,滴滴出行已成為國內最大的一站式出行平臺,涵蓋出租車、快車、專車、順風車、代駕等眾多業務線,日成交訂單突破1600萬單。

從業務運作的角度看,滴滴與360的此次合作——通過在滴滴專車上裝備360行車記錄儀,一方面有利於道路事故或司乘糾紛的快速辨責與取證;另一方面亦有助於強化滴滴對於車輛的動態管理,對於提升專車的服務品質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

現在,一個是軟件(滴滴出行),一個是硬件(360行車記錄儀),軟硬件如果能夠有效結合,也為後續推動車聯網制定統一的標準,從硬件接口到大數據積累,甚至做到系統開放都創造了可能。

在國外,有一家叫做Nexar的行車記錄儀公司就是最好的例證。簡單來說,Nexar是一個免費的移動應用,用戶下載安裝在手機上即可使用。它最大的優勢就是可以將行車記錄上傳到雲端,並用運用人工智能去學習駕駛行為模式並且將危險警告給其他司機。一旦產品被大範圍使用,那麽它就可以積累很多有用的駕駛員數據。

但要真正打造一套車聯網體系難度非常大,即便是谷歌的無人車已經積累了6年的測試數據,並實現了上路,卻到現在依然沒有開始量產,更沒有商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3662

帝亞吉歐攜手1919追逐千禧一代

9月21日,知名酒業公司帝亞吉歐與1919酒類平臺(830993)在上海華爾道夫酒店內,簽署了為期5年的戰略合作計劃。此次合作將主要圍繞供應鏈、數據營銷、會員整合、品牌推廣四大領域深入進行。

帝亞吉歐大中華董事總經理朱鎮豪在發布會上表示,目前年輕消費族群日漸成為酒類消費新興力量,將占據消費人群越來越大的比重。作為隨著網絡時代的興起而出生長大的千禧一代,他們更習慣於網絡端或移動端的電商消費模式,足不出戶的購買行為更受青睞。帝亞吉歐註重年輕消費市場的挖掘和滲透。1919線上線下一體化的O2O運營模式符合未來的發展趨勢,這正是促成此次合作的初衷之一。

1919CEO楊陵江告訴第一財經記者:“除了與全球最大洋酒集團帝亞吉歐簽署戰略合作之外,在不久之後,1919還將於更多國際酒商進行戰略合作。”據了解,目前,1919線上線下洋酒(包括進口葡萄酒)比重還不超過20%。

酒類銷售發展至今,已逐漸形成了線上線下結合的酒類生態,線上渠道與線下門店的服務相互補充。使得消費者能夠買到更有競爭力的產品,也大幅擴大了品牌影響範圍。

楊陵江說到:“截止目前,1919全國線下體驗店已經達到900多家。線上線下一體化必是未來的趨勢,也是1919引以為傲的商業模式精髓。帝亞吉歐將為1919註入龐大的酒類資源。此外,全球巨星大衛·貝克漢姆(David Beckham)的新品威士忌翰格雅爵將於11月份在中國發售,屆時消費者也能在1919率先體驗。

朱振豪向第一財經記者透露,帝亞吉歐與1919合作的另外一個原因是看中1919在物流上的優勢與經驗,以及成本控制的能力。“截止上周,1919在400多個城市中國推出的“19分鐘送”,已經突破每日一萬單。過去幾年洋酒市場有很大的調整。

帝亞吉歐與1919的戰略合作,不僅僅是酒業領域的一次商業聯合,更預示著全球互聯網科技蓬勃發展的今天,酒類行業正著眼於新興營銷模式,進一步挖掘市場新趨勢、探索新機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5828

綠色金融再下一城 華夏攜手世界銀行啟動百億京津冀大氣汙染防治融資項目

9月23日,世界銀行與華夏銀行聯手在京召開“綠色金融創新實踐暨京津冀大氣汙染防治融資創新項目啟動會”。該項目是世界銀行在中國資金量單體最大的項目之一,投資規模將超過100億元人民幣,貸款支持期限可達20年。由於項目使用歐元,能夠幫助企業降低融資成本和匯率風險。項目支持範圍涵蓋了降低煤耗、綠色新能源、脫硫脫硝等多個領域。

華夏銀行將按照京津冀大氣汙染防治融資創新項目實施方案,成立綠色金融專門機構,配套相應資源,確保項目的順利實施和目標達成。

世界銀行聯手銀行發展綠色信貸

進入21世紀以來,全球性生態環境問題日益突出。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習近平總書記進一步提出“創新、協調、綠色、開發、共享”五大發展理念,將綠色發展作為新時期國家發展戰略目標與方向。

從區域來看,京津冀地區是我國大氣汙染最嚴重,資源環境與發展矛盾最為尖銳的地區。環保部公布的數據顯示,2016年7月,全國74個城市中空氣質量排名相對較差的後10位中,京津冀地區獨占9席。

世界銀行項目經理王曉東表示,世界銀行通過與包括華夏銀行在內的三家銀行啟動京津冀大氣汙染防治融資創新項目,通過三個項目敲定了銀行融資25億元,撬動8倍杠桿投資,銀行發展綠色信貸的信心大大提高。 同時,世界銀行還將提供450萬美元項目捐款,用於支持銀行開發市場、試點創新產品和結果認證等。

華夏銀行行長樊大誌表示,項目采用結果導向型貸款方式,也就是說項目的執行與實施的結果相關聯,引導金融服務要關註環境保護的效果。華夏銀行將引入外部專家共同評價項目執行效果,確保資金的使用能夠達到目標。

據介紹,項目實施後,預計每年將減少碳排放246萬噸,相當於植樹1億5千萬棵吸收的二氧化碳,能夠進一步促使北京的天更藍、水更清。

樊大誌表示,該項目將為更多金融機構參與京津冀綠色發展提供平臺。項目在實施上確定合作開放的原則,將會和包括銀行、證券、信托、金融租賃等方面的國內外金融機構共同合作。同時,這個項目的實施是華夏銀行綠色金融發展的新機遇。

華夏銀行建立了綠色金融中心,目前已達到1500億綠色信貸規模,用於專門試點創新產品、項目融資、資產證券化、綠色債券等,未來還將擴張到融資難的中小企業客戶。

中國銀監會政策研究局巡視員葉燕斐表示,項目的實施要註意商業模式的可複制,模式可複制能夠保證較大的收益,希望華夏銀行挖掘更多商業模式,同時通過合作引入優秀的工程師人才。

早在本月1日銀監會例行新聞發布例會上,華夏銀行公司金融部總經理肖鋼就透露了項目的進展,由於對金融創新、結果導向概念的理解更加貼近要求,京津冀大氣汙染防治融資創新項目方案獲得了世界銀行執董會的全票通過。這也是六年來在中國的世界銀行項目首次獲得這樣的認同。

在綠色金融業務上,華夏銀行形成了營銷、風控互相配合,總、分、支各層級聯動的運行機制。啟動會上,北京公交集團、中節能建築節能、天津華電南疆熱電、大唐河南清潔能源等企業與華夏銀行北京、天津、鄭州分行簽署了意向合作協議。

華夏銀行發力綠色金融

前不久,G20杭州峰會將綠色金融作為重要議題,國家七部委共同發布了《關於構建綠色金融體系的指導意見》,綠色金融創新發展具備了很好的政策環境。

9月2日,銀監會印發的《銀行業綠色信貸助力經濟結構調整和產業轉型升級》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6月末,21家主要銀行業金融機構綠色信貸余額達7.26萬億元,占各項貸款的9.0%。其中,節能環保、新能源、新能源汽車等戰略性新興產業貸款余額1.69萬億元,節能環保項目和服務貸款余額5.57萬億元。

事實上,華夏銀行在探索綠色金融早已經邁出了探索的步伐。自2008年始,華夏銀行與世界銀行合作的節能轉貸項目,與法國開發署合作的綠色中間信貸項目,已為全國50多個項目提供了超過70億元的低成本資金。 2015年,華夏銀行發起設立規模100億元的“碧水藍天產業基金”,專項支持京津冀生態環境治理。此後,還與國家行政學院共同開展了綠色金融支持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專項研究。2012年以來,華夏銀行綠色金融的業務量累計超過1500億元。

目前,華夏銀行的綠色金融服務已經形成了京津冀大氣汙染防治融資創新貸款、世界銀行能效融資貸款、法國開發署綠色中間信貸貸款、碧水藍天基金、合同能源管理融資、未來收益權資產證券化、融資租賃、特許經營權質押融資等成了八大特色產品體系,涵蓋能效融資、清潔能源融資、環保金融、綠色裝備供應鏈融資四大領域。

樊大誌表示,近幾年,華夏銀行與世界銀行中蒙韓局進行過深入交流,在綠色金融機制建設上有很大收獲。通過與國際機構的合作,提升了華夏銀行的綠色金融能力,也促使該行綠色金融理念、機制、合作平臺上了新的臺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6249

蒙牛攜手昆侖決打出搏擊賽事IP第一拳

9月24日,全世界搏擊愛好者的目光都聚焦在北京市昆侖決世界搏擊中心,一場國際高規格搏擊盛宴在此上演。這場擁有超豪華陣容的比賽是昆侖決世界搏擊中心的揭幕之戰,也是自今年8月蒙牛宣布與昆侖決升級戰略合作、共同打造體育產業大IP以來,雙方的第一次“大動作”。

晚上7點,在世界搏擊中心揭幕儀式之後,巔峰之戰正式上演。壓軸戰中,泰拳王子播求和法國拳手迪倫展開純泰拳規則的對決。在雙方出色的防肘防膝中,播求展現了更積極的進攻實力,完美控制了比賽節奏,多次準確命中對手,並最終憑借點數取勝,贏得了昆侖決首條泰拳金腰帶。

諸神之戰70公斤級世界冠軍賽1/4決賽,世界第一西提猜和播求弟子蘇波邦上演泰國德比,西提猜曾在去年的昆侖決諸神之戰半決賽KO蘇波邦,所以,本場比賽可以說是複仇之戰。不過有了師傅播求親自做場外指導的蘇波邦不負眾望,利用高掃殺手鐧壓制住了對手,最終裁判一致裁定蘇波邦複仇成功,而衛冕冠軍西提猜被淘汰無緣四強。

暴力大鵬張立鵬與英國選手博斯夫過招,這是張立鵬昆侖決次中量級世界冠軍金腰帶的衛冕之戰。第一回合,雙方戰鬥十分頑強多次上演固鎖與掙脫的好戲;第二回合,張立鵬覓得良機背後裸絞降服對手,將自己在昆侖決的連勝紀錄提高到了9場,如願捍衛了昆侖決世界冠軍頭銜。

拳臺上激情的碰撞點燃了現場觀眾的荷爾蒙,比賽過程中喝彩聲、吶喊助威聲不絕於耳,也許正如此前有人預言的那樣,世界搏擊中心正在由西方向東方轉移。體育產業的蓬勃發展的背後是經濟實力的飛升,而在今年7月初,國家體育總局發布的《體育產業發展“十三五”規劃》中就明確把競賽表演業作為八個重點發展的行業之一,獲得了政策和資本的雙重保障的中國格鬥產業在未來想必即將迎來一次跨越式發展。“昆侖決”作為其中後發制人的優秀代表,在剛成立一年的2015年,便被國外權威格鬥媒體評選為全球最佳站立格鬥賽事。

由此也可以看出蒙牛作為體育營銷領域的“老兵”的過人眼光。作為乳品行業中首家與體育機構合作進行跨界營銷的企業,蒙牛與NBA中國合作已經長達十年之久,積累了深厚的體育IP運作經驗,更是早在2009年時便推出史上第一檔電視籃球選秀節目《終極籃徒》,掀起了一代年輕人的籃球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6607

潛行A股五年攜手鮮言:李勇鴻資本玩法似曾相識

遊刃市場多年,潛行數家上市公司,卻始終深藏行跡。若非一場喧囂的跨國並購,資本玩家李勇鴻的廬山真面目,恐怕依舊無人能識。

今年8月初,名不見經傳的中歐體育投資管理長興有限公司(下稱“中歐體育”),因主導收購AC米蘭,陡然間聲名鵲起。而主導收購的神秘買家即為中歐體育主席李勇鴻。

李勇鴻初次在資本市場嶄露頭角,是在五年前控制多倫股份。而除了已更名匹凸匹(600696.SH)的多倫股份,李勇鴻的身影還在數家上市公司出現過。但出入資本市場多年,李勇鴻卻一直藏影匿形。《第一財經日報》調查發現,除多倫股份外,包括中歐體育在內,李勇鴻染指A股上市公司並不直接現身或持有股權,而是通過種種方式隱身幕後。

蹊蹺的是,雖然退出多倫股份多年,但李勇鴻與此後控制人鮮言,至今在業務、人員等多個層面仍在發生聯系。

神秘收購者李勇鴻

今年6月,永大集團(002622.SZ)公告稱,全資子公司永大創新金融服務(深圳)有限公司(下稱“永大創新”)擬參與發起產業並購基金,總規模不超過45億元人民幣,其中永大創新作為劣後級投資人,擬認繳不超過3億元。 
 
8月13日,永大集團再次公告,此前一天,中歐體育向其發出告知函,該公司以5.2億歐元的對價,向Fininvest收購AC米蘭99.93%的股權,並向AC米蘭提供1億歐元貸款。8月29日,永大集團就參與發起產業基金簽訂了確認函。

根據媒體報道,Fininvest新聞發言人曾公開表示,主導此次收購的李勇鴻,正是原多倫股份實控人李勇鴻。

多倫股份2011年年報披露,李勇鴻出生於1969年,祖籍廣東茂名, 1994年移居香港。1994年至1997年任香港安順企業有限公司總經理,1997年至2005年任重慶愛普科技總經理;2005年開始擔任在香港註冊的龍浩國際集團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兼首席執行官。

2011年12月 ,李勇鴻以3.6億元的代價,從福建地產大佬陳隆基手上,收購了多倫股份控股股東多倫投資(香港)有限公司全部股權,由此成為持有多倫股份4000萬股股份、持股比例達到11.75%的控股股東。

出乎意料的是,入主多倫股份僅半年,李勇鴻便將其所持股份轉讓給鮮言,交易作價僅3.4億元。由於沒有及時披露信息以及違反此前公開承諾,李勇鴻2012年受到上證所公開譴責,並被證監會處以60萬元罰款。

經此一役,李勇鴻此後在A股市場少有公開露臉。但記者調查發現,李勇鴻並未就此“銷聲匿跡”,反而先後染指數家公司。2013年,借名下企業廣東鴻遠能源投資有限公司(下稱“廣東鴻遠”)入股深圳凱雷股權投資基金 (下稱“深圳凱雷”),進而舉牌新潮實業(現“新潮能源”),再次在資本市場拋頭露面。

公開資料顯示,2012年11月21日,天津信托成立“沐雪巴菲特一號證券投資集合資金信托計劃”(下稱“沐雪一號”),募集資金6億元,由中國銀行上海分行、深圳凱雷作為優先級、次級委托人,分別認購4億元、2億元。信托計劃成立後,由於深圳凱雷的普通合夥人涉嫌股票交易違規,一度引發“江蘇沐雪信托詐騙案”。

根據新潮能源2012年12月3日披露,深圳凱雷受托以沐雪一號名義,在二級市場上買入新潮能源2365萬股,買入均價4.89元。同時,自然人張拾根也在此期間買入764萬股,並與其構成一致行動人,成為新潮能源當時持股5%的股東。

李勇鴻染指的另一家上市公司便是珠海中富。

據財新此前報道,上市公司珠海中富也出現在收購AC米蘭的財團名單中。報道還稱,早在兩年前,深圳市捷安德實業有限公司(下稱“捷安德”)就在謀求收購AC米蘭,而捷安德的實際控制人為李勇鴻。

捷安德是珠海中富的第一大股東。公告顯示,2014年3月,陷入困境的珠海中富原大股東與張旭、捷安德簽訂協議,將所持珠海中富5.1%和11.39%的股份分別轉讓給後兩者。截至去年底,捷安德持有珠海中富1.46億股,持股比例為11.39%,為第一大股東。

捷安德成立於2009年,是一家個人獨資企業,法定代表人為李嘉傑,實際控制人為劉錦鐘,李勇鴻並不持有其股權。但據《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調查,有一家李勇鴻旗下企業的法定代表人,與最近一年曾與珠海中富發生資金往來的企業法定代表人同名。

2014年5月,捷安德的法定代表人變更為李艷。巧合的是,在鮮言接手匹凸匹後,亦有名為“李艷”的關鍵人物擔任過多個要職。據此前公告,匹凸匹股東深圳柯塞威的法定代表人、執行董事名為李艷。此外,匹凸匹金融信息服務(深圳)有限公司的法定代表人、總經理均為李艷。2014年10月,捷安德法人代表和董事成員再次變更,李艷在捷安德短暫露臉後即消失,李嘉傑成為新的法人代表並延續至今。

收購AC米蘭之前,李勇鴻行事一貫低調神秘,除了多倫股份外,幾乎從未直接在其他上市公司現身。

收購AC米蘭雖然名聲大躁,但李勇鴻在股權上卻與中歐體育沒有任何關系。工商登記資料顯示,中歐體育成立於2016年5月26日,註冊資金1億元,為自然人獨資企業,由陳華山一人出資,法定代表人、執行董事兼總經理均由其擔任,監事則為一個名為姬將的人。

而無論是向珠海中富提供借款的廣東長洲投資有限公司(下稱“廣東長洲”),還是曾舉牌新潮能源的沐雪一號,李勇鴻也都沒有直接現身,而是假手他人完成操作。

根據珠海中富此前披露,2015年10月20日,為償還已逾期的公司債本息、補充流動資金,珠海中富曾計劃向廣東長洲借款1.85億元,珠海中富以總面積不超過17萬平方米的土地使用權作為抵押。

工商資料顯示,廣東長洲成立於2012年,註冊資金5000萬元,登記住所為廣州市天河區天河北路233號中信廣場第四層401之26房,法定代表人為陳建勇,股東為陳建勇、李尚松兩名自然人,由陳建勇擔任執行董事兼總經理。

從股權關系上看,李勇鴻與珠海中富、廣東長洲沒有任何關聯。但李勇鴻、陳建勇之間卻存在千絲萬縷的聯系。2013年初,沐雪一號引發的“詐騙案”曾轟動一時。而作為沐雪一號次級委托人的深圳凱雷的出資人,有一名自然人出資人名為陳建勇。

資料顯示,深圳凱雷共有9名出資人,除了6名自然人出資人外,還有湖北精九投資有限公司(下稱湖北精九)、廣東鴻遠、深圳沐雪股權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三家法人出資人,而廣東鴻遠還是深圳凱雷執行合夥人之一。

根據此前多家媒體報道,廣東鴻遠法定代表人亦名為陳建勇,兩者或為同一人。而廣東鴻遠的實際控制人則名為李勇鴻的自然人。

攜手鮮言的資本迷局

李勇鴻、鮮言這兩名多倫股份原實際控制人,在脫身而去之後,仍然以各種隱秘管道糾結在一起,甚至在今年5月,雙方還通過人員交叉持股而緊密聯系在一起。

而李勇鴻、鮮言之間的隱秘關系,在2012年多倫股份股權轉讓時就已初露端倪。收購之初,李勇鴻在權益變動書中稱,收購是為了實現個人財富增值。但實際上,其向鮮言轉讓多倫股份股權的價格為3.4億元,出現了2000萬元的賬面虧損,與“增值”不符。

除交接多倫股份的控股權外,二者還在多處出現關聯。其中,尤其以李勇鴻掌舵過的“重慶愛普系”與鮮言掌控的“精九系”最為曖昧。

2012年6月,上市公司尚未公告李勇鴻向鮮言轉讓所持股份,而上市公司子公司荊門漢通與精九貿易此時曾簽訂一筆3000萬元的鋼材購銷合同。隨後合同解除,但精九貿易未歸還此筆款項,上市公司也未及時公告。證監會還因此要求多倫股份進行整改。而資料顯示,精九貿易法人代表為方紅星,鮮言2011年至2012年任精九資產管理(上海)有限公司董事。

2013年7月,已將多倫股份控股權脫手的李勇鴻再次現身。鮮言將此前的股權質押解除後,質押給李勇鴻。此舉也引發監管層關註,上證所就在問詢中要求上市公司披露該筆質押的質押的原因和詳細情況。多倫股份隨後公告稱,鮮言與李勇鴻在股權轉讓項目中有過合作,故後續擬與其合作與本公司無關的其他項目,產生上述質押。但因合作項目無後續進展,雙方已解除該質押。

資料顯示,深圳凱雷的出資人之一湖北精九,正是鮮言的關聯方。湖北精九成立於1999年,註冊資金1億元,註冊地為武漢市洪山區工農灣櫻花大廈,股東為饒玉秀、鮮勇,出資比例分別為90%、10%,總經理為鮮栗。

有媒體報道稱,鮮勇、鮮栗與鮮言三者之間存在親屬關系。匹凸匹8月19日公告稱,計劃以1億元的價格,向鮮言控制的匹凸匹網絡科技(上海)有限公司(下稱“匹凸匹網絡”),轉讓匹凸匹金融信息服務(深圳)有限公司100%股權。

匹凸匹網絡的註冊資金3.4億元,股東為北京柯塞威資產管理有限公司(下稱“北京柯塞威”)、深圳柯塞威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下稱“深圳柯塞威”)。其中,北京柯塞威註冊資金1000萬元,股東為鮮勇、鮮栗,深圳柯塞威註冊資金10億元,股東為鮮言,法定代表人李艷,實際控制人為鮮言。

深圳凱雷舉牌新潮能源,即是受湖北精九委托。湖北精九2012年12月4日通過新潮能源披露的公告顯示,湖北精九為深圳凱雷普通合夥人,深圳凱雷則以沐雪一號次級委托人加入信托計劃,並受湖北精九委托,以該信托名義在二級市場買入新潮能源。

雙方最近的聯系,發生在今年5月。根據工商資料,2016年5月之前,湖北精九的股東已變更為馮多倫、冷虹、譚躍群,而鮮勇、饒玉秀已經消失。5月20日,湖北精九股東再次變更,譚躍群退出,鮮栗加入,馮多倫、冷虹仍為股東。

2012年4月,重慶愛普科技有限公司(下稱“重慶愛普”)耗資2.1億元,受讓東平焦化70%股權,而李勇鴻在1997年—2005年間,曾擔任愛普科技董事兼總經理。

將鮮言、李勇鴻聯系起來的,正是馮多倫。“天眼查”顯示,馮多倫現為重慶愛普科技的董事、經理,並在重慶愛普參股的多家關聯公司任職。江蘇張家港渝農商村鎮銀行的一名監事,也名為馮多倫。據其2015年年報,該公司也是重慶農商行股東。

今年7月份以來,瑞萊嘉譽投資企業(下稱“瑞萊嘉譽”)通過多次增持和兩次舉牌,成為ST慧球持股10.46%的第一大股東,在此期間,鮮言也開始在出現ST慧球,並被聘為證券事務代表,曾引發外界關於鮮言與瑞萊嘉譽可能存在關聯關系的猜測。此後,卻發生了ST慧球阻止瑞萊嘉譽信披之事。9月21日,瑞萊嘉譽又提議罷免新近擔任ST慧球董事長的董文亮等全體董事。使得鮮言與瑞萊嘉譽的關系變得迷霧重重。

鮮言以堂堂上市公司前實際控制人的身份,“下嫁”ST慧球任職證券事務代表,而馮多倫、鮮栗進入與鮮言、李勇鴻均有關聯的同一企業,是否與收購AC米蘭有關?也引人遐想。

有市場人士稱,從操作手法上,董文亮、鮮言等進入ST慧球後,公司管理層幾乎集體失聯,與李勇鴻當初在多倫股份所作所為幾乎如出一轍。

不同玩家的同種玩法

在多倫股份大股東位上的半年多時間,是李勇鴻難得的公開露面;但僅以公告來看,其並未發起較大資產重組和運作。然而,就在這半年的時間里其推進未遂的一起重組,卻成為決定多倫股份命運的關鍵轉折點。

2011年12月,李勇鴻在接手多倫股份控股權後就改選了高管成員,並隨即推進了對新疆東平焦化的投資。董事會決議顯示,多倫股份擬以1.8億元入股和增資新疆東平焦化,交易完成後公司持有東平焦化45%的股權。這是家一期工程一年前才剛剛建成的新公司,2011年前11月的凈利潤為731萬元。但審計機構同時發表了保留意見,主要因新疆東平焦化自稱6月及以前的會計原始憑證資料因被盜丟失。

在當年12月30日的股東大會上,此次對外投資被否決。而就在多倫股份擬投資東平焦化失敗後,後者的企業登記信息出現極為頻繁的變更;與李勇鴻關系密切的“重慶愛普系”多位股東露臉,東平焦化的真實背景也逐漸顯現。

2012年,重慶愛普、重慶市新城開發建設公司等先後出現在投資人一欄中,關鍵人物馮多倫也一度擔任東平焦化的法人代表。此外,2012年被李勇鴻帶進多倫股份高管團隊的廖克難、蔣躍中也均在愛普科技、重慶新城開發、焦化東平等公司內任職。

按照李勇鴻當時推進增資東平焦化時的設想,此次對外投資里上市公司將使用自有資金支付對價。若此次投資獲得通過,這或意味著,近2億元的對外投資實際將流進李勇鴻自己人密布的公司中。

事實上,在李勇鴻之前,前任實際控制人陳隆基就曾上演類似的“騰挪大法”;而在其之後接棒控股權的鮮言,而今還正積極奔走運作。利用上市平臺向個別資產輸血、再轉移或剝離相關業務、進而實現套利變現甚至掏空上市公司的玩法,成為了維系在多倫股份三任大股東之間的關鍵邏輯。。

多倫股份早在2008年9月時,以1.2億元出資參股上海惟遠投資,占後者40%股權;參股而不控股的思路,與李勇鴻此後擬收購東平焦化45%股權極為相似。在2010年2月,多倫股份董事會以1.05億元將惟遠投資40%股權出售給北京森隆投資有限公司,即最初的出讓方。

而在陳隆基手上,類似“賠本”的買賣並不只這一筆。2011年9月,多倫股份出售了旗下51%的股權,資產作價5500萬轉讓給北京富成源投資有限公司。公開資料顯示,多倫建設擁有上海市虹口區多倫路二期1號地塊的開發權;正是由上市公司在2005年以6.5億元拍下改地塊,並因此而改名“多倫股份”。這起離奇的低價出售優質資產的同時,陳隆基也持續大手筆減持,並最終在當年年底清倉離場。

值得註意的是,這種玩法還在繼續蔓延和擴張。利用上市公司“滋養”資產再進行轉移,鮮言對此也熟稔於心。

在2012年從李勇鴻手里受讓多倫股份後,子公司荊門漢通就成為鮮言手下的關鍵棋子。一方面,多個優質資產被轉移、主業經營混亂的多倫股份,需要借助荊門漢通的“漢通•楚天城”項目來繼續講故事;另一方面,鮮言通過上市公司對荊門漢通進行增資、提供資金使用,將這塊資產悄然餵養壯大。而後再通過對外擔保、轉讓資產等種種方式,將匹凸匹吃幹榨凈。巧妙的騰挪,就出現在鮮言2015年底將匹凸匹脫手後。荊門漢通於今年3月28日成立荊門漢達公司、湖北漢佳置業兩家全資子公司,並隨後將自己名下兩幅土地過戶至兩家子公司。6月,荊門漢通再次召開董事會,同意鮮言控制的柯塞威大數據公司、柯塞威網絡對漢達公司、漢佳公司進行增資並控制75%股權。

然而,鮮言的這一步當前遭遇麻煩。今年7月,匹凸匹發布涉訴公告稱,已將鮮言、荊門漢通、荊門漢達、柯塞威大數據告上法庭,認為上述增資嚴重損害了該公司利益;要求法院判令確認荊門漢通、漢達公司等股東決定無效,並撤銷股東變更登記等要求。根據最新公告,該案將於2016年12月1日開庭審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661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