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周末巨獻:一張圖告訴你美聯儲誰是先知,誰拯救了股市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9569

本周全球金融市場動蕩不安使得美聯儲官員也是頻繁亮相。這其中有些委員的基調火爆,有些委員的名頭響亮,但是市場的反饋卻是一般。反而一位被市場所低估的“先知”卻是真正拯救股市於水火之人。他是誰?不妨先來看看每個人的講話大致內容。

SPX

柯薛拉柯塔

知名鴿派代表,本周16號亮相一次,主基調沒有什麽新意。依然還是需要促進就業和反對2015年加息。(鴿王,你不服?)

普羅索

鷹派代表人物之一,16號同臺亮相。講話主要內容是認為美國經濟感覺良好,通脹預期穩定,堅持美聯儲應該盡早加息。(認準這只鷹)

洛克哈特

依然是10月16日,洛克哈特的看法可以概括為:勞動力市場離正常還很遠,相對於全職工作者,兼職工作者依然將受到親睞。(醬油)

威廉姆斯

本周14號中間派威廉姆斯的態度依然曖昧:雖然他“大放厥詞”表示可能執行QE4,但是他同時又認為2015年年中的加息預期不變。(我想紅一把,但是不能搶風頭)

埃文斯

14號埃文斯的內容則是:美聯儲必須等到經濟強勁複蘇才能加息,但是可能不需要在2016年之前開始加息。(路人)

費舍爾

本周費舍爾還是維持鷹派看法:美國經濟正在好轉中。現在是美聯儲重新考慮“相當長時間承諾”的時機了。(QE4?你在逗我麽?)

喬治

這位女委員的看法:同意大多數人明年首次加息的觀點,明年是美聯儲加息好時機,希望更早加息,但需要逐步行動,經濟並不是反彈式複蘇,今天的經濟形勢遠好於以往。(加息?要敢為天下先)

羅森格倫

17號出場的波士頓聯儲主席基調整體偏鷹派,未改其加息預期——明年年中。(該說的人家都給說了)

費希爾

副主席大人其實是在上周五發言的,同樣是模棱兩可的中間人:加息可能會在明年年中某個時間,但這取決於數據;我們自己也不知道我們何時關註數據。(副主席,又是外國人,低調,低調)

耶倫

有過一次所謂的內部消息傳聞,幫助美股企穩。不過加息?這好像不是我們今天(周五出息)的議題,我們還是來討論討論美國夢這個話題吧?(護法們都出馬了,領導必須有領導的不同)

(先知)布拉德

作為傳統意義上的鷹派聖路易斯聯儲主席本周稱,美國通脹預期下滑,應考慮推遲結束QE,QE應與經濟數據聯系,若經濟持續走好,QE可於12月結束。不過他仍預計明年一季度加息。

推遲QE顯然是一個火爆話題,但是為什麽祭出QE4大旗的威廉姆斯沒有影響力呢?道理很簡單,大多數人沒有意識到布拉德可能才是美聯儲內部最有先知能力的一位,但是那些每年花費上億美元研究費的美股大佬們可是心知肚明。(盡管耶倫在判斷經濟方面也很有見解,但是她當時並未在美聯儲供職)

我們來看看布拉德過往的偉大前瞻性:

2010年夏季,他公開表示對於美國通脹前景擔憂,並認為美聯可能需要啟動新的債券購買計劃來避免通縮。四個月之後,美聯儲開始啟動了其第二輪債券購買,也就是QE2。

當美聯儲正式宣布QE2的時候,大多數委員包括當時的主席伯南克都選擇了固定額度的6000億規模,只有布拉德想要一個開放式的且可變的計劃。事實證明,QE2之後又來了QE3。

在今年初有關退出政策的討論中,布拉德又建議先結束QE3再討論加息,最終美聯儲的大方向也是如此。

如果布拉德的“魔力”依然能發揮作用的話,或許一兩個月我們又會看到美聯儲啪啪啪的自我打臉了。到時候可能問題又來了:拯救股市哪家強?你懂得。(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5420

銀泰傍上互聯網,科技範兒能否拯救百貨?

來源: http://news.iheima.com/html/2014/1017/146887.html

\近年來,處於水深火熱的百貨行業試圖扭轉乾坤,在變革路上使出十八般武藝。

在百貨或深或淺的嘗試中,銀泰商業集團(下稱“銀泰”)的轉型最為搶眼,除了阿里巴巴入股,與百度、騰訊也有千絲萬縷的關系。

從這個層面上講,傳統百貨正在嘗試更現代化一點,將科技範兒、互聯網化這樣的因素植入百貨。問題是,百貨能否因此漸入佳境?

“戰鬥機”銀泰

因為銀泰與互聯網公司愈來愈頻繁地合作,銀泰在業內被稱為“百貨領域的互聯網公司”。

近日,銀泰宣布將接入百度旗下產品BaiduEye(智能眼鏡),進行智能商業領域的探索。此舉意在為消費者提供第一視角消費體驗。百度之所以選擇銀泰作為BaiduEye中國零售業首家合作夥伴,百度研究院副院長、深度學習實驗室(IDL)主任余凱稱,是看中銀泰具備廣泛的實體連鎖優勢和互聯網思維。

銀泰具有互聯網思維的說法源於其與互聯網公司合作,淵源最深的企業是阿里巴巴。今年3月,阿里巴巴以53.7億港元戰略投資銀泰商業。隨後,銀泰與阿里巴巴的合作產物接連推出。

銀泰最為得意的是和支付寶聯手推出了虛擬會員卡“銀泰寶”,打通辦卡、儲值、支付全鏈條。銀泰商業數據顯示,“銀泰寶”上線一個月,通過手機淘寶平臺和支付寶錢包的註冊會員超過170萬人,超過銀泰線下實體門店16年積累的會員總數。

日前銀泰又與阿里巴巴旗下淘點點合作,利用iBeacon的“微定位+室內導航”技術,引進購物中心餐飲導購項目。

在銀泰和阿里巴巴成為一家人之前,去年“雙十一”銀泰與天貓商城進行O2O領域合作,銀泰線下35個實體店參與“雙十一”大促。今年3·8手機淘寶購物節,銀泰再度全力配合阿里。

對於阿里巴巴入股銀泰,不論是外界還是銀泰自身都對未來充滿期待。強勢的阿里巴巴有豐富的會員和海量數據,如果二者能夠互相打通資源,威力無窮。理想的未來是:二者合作後,雙方將實現會員體系、支付體系和商品體系的對接,從而構建一套打通線上線下商業的基礎體系,實現線上線下的商品交易、會員營銷及會員服務無縫聯通。

此外,銀泰也支持微信支付。至此,銀泰已於BAT巨頭牽手。向O2O轉型是銀泰一直刻意標榜的,並且一路風生水起。

“銀泰的一系列轉型,說明銀泰集團董事長沈國軍比較容易接受新鮮事物,有想法就能迅速實行,它在轉型路上走得比較遠。並且銀泰是一家資本意識比較強的企業,從它和阿里巴巴合作能看出。”利群百貨董事會秘書張兵對記者說。

深入合作遇阻

盡管銀泰踏上了變革的快車道,但獲得市場認同並不簡單,其半年報業績沒能給銀泰帶來一點亮色,更是給原本一片慘淡的百貨業潑了一盆涼水。

銀泰半年報顯示,其上半年營收79.17億元,同比增長1.7%,凈利潤5.07億元,同比減少30.72%。同店銷售下跌2.4%。38家百貨門店中有16家門店銷售出現負增長。

只是,互聯網化沒有為銀泰帶來轉機。

與其他百貨一樣,處於陰霾之中的原因老生常談:整體經濟形勢不好;電商沖擊;限制“三公”消費政策。

銀泰的轉型並沒有成為業績提升的催化劑。張兵認為銀泰的改革很難在短期內產生立竿見影的效果,但是在實驗階段,銀泰多走一步,經驗積累得也會多些。

天虹商場股份有限公司招商總監黃國軍表示,銀泰的轉型非常開放,和其他行業結合做得比較多。但目前銀泰只是初步提出願景,怎樣完全推進,最後怎麽落地,都有更高的要求。其轉型效果有待觀察。

銀泰高調宣布阿里巴巴入股之後,二者深入合作的進程也慢了下來。此前設想的各方面系統打通幾乎沒有更新的進展。

有人質疑銀泰的變革效果。北京邑零售商管理咨詢有限公司首席顧問劉暉直言:“互聯網公司和實體商業是兩個不同的系統,難以完全融合。會員、支付、商品的打通只是理論上的願景,要實現這個目標需要付出的成本很高。投入那麽大,大家肯定都不想幹。而且涉及到兩方利益,誰應該付出更多的成本呢?互聯網企業肯定不會出,零售企業現在生意這麽差,也沒能力出。”

銀泰領先於其他企業進行新的嘗試,有可能占領先機,硬幣的另一面是,為試錯付出代價。

銀泰商業CEO陳曉東曾對媒體表示,銀泰網曾推出網絡購卡業務,本意是方便購物卡的消費人群可以網上購卡,但沒想到銷量一直趕不上實體店,而且人們更傾向於去業績好的實體店購買購物卡。所以這方面的投入石沈大海。

如何平衡試錯成本和公司業績,百貨業也是一片混沌。黃國軍表示,未來該怎麽走,大家都不是很清楚,只能慢慢往前走審時度勢再做決定。

銀泰自建的網站銀泰網盡管在傳統零售業中屬於佼佼者,但銷量與重量級的電商企業相比不過九牛一毛,並且虧損不止。

2013年,銀泰網銷售額達9.0億元,占集團總營業額的 5.9%。不過在劉暉看來,銀泰網已然成為雞肋。

電商企業掌握的豐富數據被認為是秒殺傳統零售企業的殺手鐧。不過,這種情況或許正在發生變化。劉暉表示,互聯網公司的數據是自己的數據,不是整個互聯網的數據,並不全面,現在需要的是互聯網數據的共享。這個數據百貨可以花錢買到的,花幾億建個網站並不劃算。

不過,百貨業的小夥伴不以為然,自建網上商城有更為深遠的戰略意義。

黃國軍認為,百貨自建網上商城會經歷一個洗牌過程,但未來還是有機會的。天虹現在布局了獨立於實體店的網上商城,還有終端便利店解決最後配送一公里。“不能割裂pc端和手機端。以後網站結合手機用戶端,能夠更好地發展移動互聯的作用,未來基於LBS的商業肯定大有所為。現在出現一些服裝品牌在線導航,為消費者提供搭配,這些都是基於LBS系統。”

O2O“虛火”

雖然百貨轉型方式各異,開放程度也不盡相同,但大部分百貨樂於向互聯網公司拋出橄欖枝。上品折扣在杭州與騰訊攜手打造微信O2O概念店,王府井百貨嘗試導購數字化,百貨在微信上開通服務號更為常見。

張兵認為,現在O2O炒得比較火,但是線上線下融合需要時間,即便是互聯網思維下轉型速度加快,也需要時間。形式上的O2O達不到實際O2O的結果。

相比之前百貨入駐微信就宣稱自己推行O2O戰略,如今百貨和互聯網公司有了更深層次的合作。除了阿里巴巴和銀泰聯姻,萬達也與百度、騰訊結盟。令傳統百貨欣慰的是,這些巨頭對未來出路似乎也不太明晰,對於合作形式語焉不詳。

張兵分析道,現在的線上線下購物群體相互獨立性,交叉度還不夠。但是從大的趨勢來講,未來商家通過舉辦活動引導,客群的重合度會逐漸增加。他們的融合度越來越高的時候,合並優勢會體現得明顯一些,但這需要過程。

在張兵看來,在經濟環境競爭形勢的推動下,將會出現更多的資本滲透,最後達成線上線下融合。然後反饋到工業生產環節,引起整個供應鏈變革,最後達到新的平衡。

百貨嘗試新的轉型方向無異於進行一場前途未蔔的賭註,短期內效果不明顯,對於未來何去何從百貨們內心茫然,最省心的辦法是購物中心化和品牌調整。

以天虹為例,除了互聯網化,盡量摘掉老套的百貨標簽,進行購物中心化。在商場內增加體驗業態。此外,實現商品的主題編輯,按照場景、生活方式來陳列商品,為消費者提供便利。山東利群百貨的轉型也主要以品類調整、增加體驗式業態為主。

品牌調整的效果立竿見影。黃國軍指出,百貨再怎麽轉型,最核心的還是商品。百貨要要考慮的是,如何提供一個讓顧客更好、快速地以最低成本買到商品的環境。

不過,百貨品牌調整和購物中心化並不能抵禦行業寒冬,而且還有潛在的威脅在靠近。劉暉擔心,除了電商之外,百貨之後還會遇到其他沖擊。比如移動支付、APP等。“未來最有可能沖擊百貨的是APP,細分市場。我看了幾個項目,都沒大力做推廣。有的是品牌商自己做,有的是技術公司做的小型移動商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5434

大空頭:自以為是的央行真能拯救市場?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9830

倫敦金融圈最著名的大空頭、法國興業銀行首席策略師Albert Edwards“滿血”回歸了!兩周之前他剛剛在和央行的“戰鬥中”鎩羽而歸。

 “為了你們的生活,請賣出你所有的風險資產吧!” Edwards的“發功”一開始的確起到了立竿見影的作用,全球股市隨即出現暴跌。但是萬能的央行再一次在危機時刻站了出來,用口頭救市的行動告訴Edwards,“我的地盤聽我的。”

當然,憤怒的Edwards並不會買賬:

用一句話來概括我的觀點就是:全球央行上躥下跳忙的不亦樂乎,也不可能改變經濟周期的本質。2008年金融危機的經驗告訴我們,央行刻意壓制波動率的時間越久,隨後的危害性和影響力就會越大,這是小學生都懂的道理。

市場都對美國經濟複蘇很有信心,把拯救世界的寶都壓在了美國身上。但是美國本身的不確定性就相當大,更不要說全球經濟對其的拖累影響了。事實上,市場根本無需見到真正的衰退,就可能出現恐慌性拋售。1987年10月我們曾經領教過恐懼的威力,只要一丁點的怯意,脆弱的情緒就有機會大爆發。

2015 GDP growth_0

以股市和企業債為首的風險資產目前估值非常昂貴。所謂的複蘇遲遲未能推升通脹的走高,這是十分糟糕的信號。美國5年期通脹利率預期在近5年的時間周期內的回落速度明顯滯後於長期水平,這說明市場過度高估了央行的“控盤”能力。

AE tips_0

上周股市在短期內的急速下跌已經讓我們見識到了波動回升可能隨時到來。盡管央行官員們四處吹風穩定了市場情緒,但是投資者顯然忘記了一個問題:美聯儲不可能永遠不加息。

另外,中國因素依然少不了的話題。上周美國零售數據不佳一度導致股市大跌,但是我認為中國CPI9月跌至1.6%是一個重要信號。通脹走低通常意味著GDP平減指數的下跌,而GDP7.3%的最新數據意味著中國廣義的通脹水平應該只有1.0%左右,通縮陰霾如鯁在喉。

China CPI 1_0

而中國第三季度外匯儲備大降1000億美元未能引起市場關註也令我意外。外匯儲備的增長放緩通常意味著貨幣政策的緊縮。中國企業債的信貸恐慌已經出現了一些苗頭,我認為這些東西都比美國的數據更有參考意義。

China CPI 2_0

最後,我還是要重申一次:為了你們的生活,請賣出你所有的風險資產吧

Edwards和央行誰會是最後的贏家?我們拭目以待。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6354

中國拯救了俄羅斯搖搖欲墜的原油產業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0631

BN-CV687_gas_G_20140519002445

飽受債務困擾的俄羅斯最大石油公司Rosneft終於迎來了“救贖者”。中俄雙方在APEC達成協議,Rosneft將出售其在西伯利亞子公司Vankorneft的10%股份給中石油。這是繼Gazprom和中石油4000億美元天然氣大單之後的又一大手筆。

Rosneft在2015年面臨300億美元的債務償還壓力,因此公司曾嘗試向俄羅斯主權基金申請2萬億盧布(490億美元)的援助,但是遭到了俄官方的拒絕。

分析人士認為,俄羅斯此舉一方面是為了加強與中國的合作關系,另一方面也是為了幫助本國企業及經濟。

歐美國家的經濟制裁和原油價格的節節下跌已經使得許多俄羅斯企業處於困境之中。受到盧布貶值的影響,Rosneft 300億美元債務已經從7月等值的1萬億盧布飆漲至1.4萬億盧布。

俄羅斯媒體Vedomosti報道稱,Rosneft在2014年第四季度和2015年第一季度面臨210億美元左右的債務壓力。Rosneft將通過自有資金和俄銀行的信貸來償還,而2015年余下的90億美元缺口則將通過和中石油的交易來獲得。對於雙方而言,顯然是各取所需:俄方獲得了資金,中方則獲得了一定的資源控制權。

在油價持續低迷的影響下,Rosneft的狀況依然令人擔憂。公司第三季度報告顯示,受到制裁影響,公司未能獲得任何利潤。在9月的時候,公司還大幅裁員4000名員工以降低成本。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8947

【重磅】金珍君黯淡離職,下一個拯救李寧的是誰?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4/1115/147745.html


i黑馬:李寧部分高管已經收到郵件通知,李寧執行董事兼執行副主席金珍君“離職”,李寧本人全權接管李寧,而李寧的下一個目標仍然是尋找新的CEO。

 顯然,金珍君在李寧的兩年並不成功,在被“否定”後,李寧留下了一段苦澀的回憶。但李寧來不及回味,他必須帶領這家公司走上正軌——而新的CEO極可能是西班牙籍的。

即使是擁有“三頭六臂”的金珍君,也沒能拯救李寧,這位之前曾成功帶領達芙妮走出泥潭的韓籍美國人,迎來了人生最黯淡的一天。
11月14日,部分李寧高管已經收到郵件通知,金珍君從李寧“離開”。盡管在一段時間內,金珍君還屬於李寧的人,但李寧本人已經全權接管了這家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公司。

這一幕,是金珍君不曾想到的。

兩年前,金珍君以TPG的身份帶領多名高管接手李寧公司,與李寧先生一起拯救搖搖欲墜的公司,他希望利用自己的經驗與判斷力,可以給這家一度失去方向的公司帶來新的奇跡——李寧先生也同時回歸到了公司,他們倆被部分李寧員工稱為“救世主”。

“坦誠來講,李寧公司所面臨挑戰的強度及難度要比我在其他公司面臨的挑戰更為嚴峻。”金珍君上任就承認說。

現在,一個冰冷的結果是,金珍君沒能在李寧公司上演奇跡,面對繼續虧損的業績以及看不到前景的未來,出局者只能是他。這一幕,跟金珍君的前任原李寧CEO張誌勇的結局極其相似——職業經理人必須埋單。

這就意味著,李寧需要新的“救世主”,可是,誰還能拯救李寧呢?

李寧的身後總會有一個職業經理人幫他打理公司,從陳義紅到張誌勇以及金珍君,下一個會是誰呢?

這兩年金珍君做了什麽?

“原打算金珍君是年底才走,不知道又發生了什麽?”一位李寧離職的高管對《財經天下體育》說,他之前的消息是李寧全權接手還需要一段時間。

看起來,李寧的這個決定有些急迫。但實際上,這個決定並不偶然,在此之前的半年內,財經天下的一個判斷是金珍君的離開會隨時發生,原因很簡單,李寧不堪承受的財報必須得有人埋單。

2012年,李寧在虧損近20億元的情況下,2013年虧損3.92億元,這已是李寧上市以來出現第二次虧損,而今年上半年虧損了5.86億元——到年底,李寧的虧損數還可能會增大!

“坦誠來講,李寧公司所面臨挑戰的強度及難度要比我在其他公司面臨的挑戰更為嚴峻。”上任時,金珍君曾說。

接手李寧後,金珍君用了完全不同於張誌勇的鐵腕手段進行改革。他一上任就更換了大部分的管理層,包括首席財務官、首席產品官、首席市場官、首席供應官、首席銷售官等,而新的團隊擁有豐富的管理和國際化背景。另一方面,他進行零售渠道改革,爭取做到快速反應(補貨等)。

但金珍君也面對前所未有的阻力。由於更換了很多高管,李寧發生了嚴重的離職情況,這就造成了執行力的問題。“張誌勇是商量著來,金珍君太猛了,很多人又不太適應,內心不一定都支持。”一位離職不久的李寧高管說。

尤其體現在零售渠道改革方面,李寧的店鋪多屬於分銷商的加盟店,各種分銷商的利益錯綜複雜,如果沒有強大的執行力做保證,這種改革成效就會大打折扣。

最主要的,財經天下總結一點是,李寧是患上“沒有國企的命,卻得了國企的病。”同樣一件小事,已經沒有創業氛圍與凝聚力的李寧在執行起來都會發生令人意想不到的問題。比如說,贊助CBA第一個賽季的“球鞋風波”,去年在萬事達打架等。

這些是金珍君無法解決的問題。金珍君的改革遭遇種種阻力,這與他之前在達芙妮完全不同。彼時,他在達芙妮的兩年內,幫助其渠道改革,盡管也會遇到分銷商的抵抗,但公司內部是有凝聚力的——那種創業氛圍還在。所以,金珍君的效果很明顯,他幫助達芙妮股價上漲4倍,銷售額增加50%。

金珍君是有過輝煌履歷的,“金珍君的大方向沒有問題,只是需要中層去執行、落實。問題是,中層的領導是否買賬?”一位從李寧離職的高管直截了當地說。

“從某種意義上說,李寧的問題,不能全怪金珍君,”李寧的一位離職的高管說,“問題怪在李寧。”

這多少讓人驚訝!

兩鬢泛白的李寧先生有著極好的口碑,不管是李寧在職還是離職的員工,無一不對他的人品稱贊,但李寧卻有著自己的“死穴”。他是一個運動員,對商業的興趣並不濃,一度他遠離公司讓經理人來全權管理公司——他的“體操王子”的形象要遠大於李寧公司的董事長。

現在,問題又讓李寧先生自己來回答吧。

誰能拯救李寧?

幾位接近李寧先生的人士都對《財經天下》說,近期李寧先生在尋找新的CEO,而這位職業經理人就極有可能是西班牙籍的。“但西班牙人又不懂中國市場。”一位人士說。

李寧的問題很明顯,出在了執行力上,目前李寧手里已經擁有了CBA、NBA的球星韋德等獨一無二的優勢資源(李寧的設計與品牌在國內也是遙遙領先的),但李寧並沒有用到極致。而這些,如果僅靠職業經理人去推動的話,難度肯定很大——保不齊又是下一個金珍君,而時間對李寧公司來說彌足珍貴。

一個例子是,過去多年“跟隨者”的晉江品牌安踏已經超越李寧成為國內體育品牌第一,其董事長丁世忠在今年“十一”期間,令各個高管都到全國各地各個區域市場去“巡店”,現場辦公——他們都沒有度自己的“十一”假期。

這在李寧公司是不可想象的。

“他並不擅長做生意,但很會用人。”李寧公司第二任總經理陳義紅曾經這樣評價李寧。

現在,李寧在失去金珍君的未來一段時間內,李寧先生還是試圖尋找新的CEO。但是,坦白地說,這事情還是得李寧先生自己帶著大家往前沖——親力親為,這比什麽都好。畢竟,這家以他命名的公司,他的行動與感觸都能激勵他的員工們。

“在27歲創立李寧品牌時,我的夢想是做一個激勵人們的中國體育品牌。今年50歲了,這個夢仍未改變。”在去年的年會上,李寧這樣激勵他的1000多名員工。

今年,北京的冬天格外寒冷,進入11月已經讓人披上了厚厚的外套。但對李寧及他的公司來說,在寒冬沒到來之前,必須得“讓改變發生”了。

\李寧及他的公司走向哪里,最終的拯救者還是李寧本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9224

電影市場已變天,拿什麽來拯救華誼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4/1119/147821.html


i黑馬註:  近日,華誼兄弟獲“三馬”力挺,募資36億加大影視投入。同期華誼兄弟宣布,未來3年要投資31部電影,400集電視劇。面臨著整個電影行業的更換代,面臨著好萊塢大片的側面競爭,華誼等傳統影視公司之前的優勢和資源也被市場給邊緣化了,未來華誼的路究竟該走向何方?

\來源:黑問專欄
作者:張誌遠


華誼兄弟宣布,未來3年要投資31部電影,400集電視劇,用的就是這次騰訊、阿里、平安這三家共36億投資中的31億。華誼終於可以一掃之前“電影業務下滑近8成、藝人經紀爆出離職風波”的烏雲,可以豪賭一場了。

但令人擔憂的是,華誼這次透露的信息還是“大片和超大片”策略。但如果還是延續以往傳統的大片思維,那麽還是會這些錢投在那些無互聯網基因的傳統大片中去。如果這樣,這31億怎麽看都像前幾年政府的那“4萬億”的刺激計劃,靠強行的粗放式投資拉動的增長必定帶來的是苦果。
 
電影市場早已經變天了!傳統大片模式救不了華誼
 
不信的話大家可以看看今年賀歲檔和春節檔,將有多部無互聯網基因的大片票房失敗而造成重大虧損。並且2015和2016年是好萊塢大片“最強年”,面對好萊塢大片要側面競爭,例如中國特色的喜劇、愛情、或喜劇魔幻等類型片,硬碰硬會死的很慘。
 
華誼這兩年主營業務的衰敗,不是用一句“去電影化戰略”或“遭遇電影大小年”就能含糊過去的。華誼面對的是在移動互聯網大潮下,每一個傳統巨頭包括互聯網巨頭都面臨的問題:被“破壞性創新”!(詳見我之前的文章《在線售票是對電影發行的“破壞性創新”》、《如何從華誼、光線、樂視手中搶奪一線大片的發行權》、《華誼等傳統影視公司正在被互聯網邊緣化》)。
 
現在整個電影行業都在更新換代:導演由老導演換成新導演,觀眾由一二線城市換成了90後和三四五線城市觀眾。影視產業的權力棒也在不斷交接:從華誼這樣的制作公司交接到光線、樂視這樣的發行公司、以及萬達這樣的院線,再到互聯網(在線售票網站、視頻網站),最終可能被BAT全部收購整合。
 
說的明白些,就是華誼的問題根源來自被市場後來者的“破壞性創新” (《創新者的窘境》一書提出的這個觀點)。整個市場的規則不但不按華誼等傳統大佬的規則走了,而且還是相反的方向走。華誼等傳統影視公司之前的優勢和資源被市場給邊緣化了,它們的“價值網絡”(value network)決定了華誼的路徑依賴,例如華誼龐大的老思維、老資源、老導演、老演員,這些綜合體系決定了華誼只會生產出一批不再受年輕人喜歡的、無互聯網基因的傳統影片。因此這兩年除馮小剛以外的片子接連失利,在市場上被光線、樂視等競爭對手輕松超越。
 
如果沒有意識到這個根本原因,那麽華誼面臨的不僅僅是從行業老大淪為二線公司,更面臨的是逐步被市場邊緣化。
 
以前的華誼,雖然主營業務滑坡,但還是可以通過資本市場運作讓股價上揚實現盈利。但以後會面臨更兇悍的資本玩家,例如北京旅遊(現更名北京文化),以及BAT、視頻網站等,並且他們的電影業務還不錯,這勢必會搶走華誼在資本市場的光環。加上手遊市場也開始飽和,房地產低迷讓影視地產(華誼叫“實景娛樂”)概念失色,所以靠其他的資本運作也將越來越困難。
 
還有要重點說明的就是跨國並購,這是一個巨大的坑,賠錢速度比幾個傳統大片還要多還要快。

早年中國企業的跨國並購都不成功,都得交巨額學費。妄圖以中國的低成本優勢和強大的市場去讓國外的夕陽產業巨頭起死回生,從起點上就錯了。想想TCL並購湯姆遜、宏碁並購西門子、吉利並購沃爾沃,等等這些案例吧。
 
好萊塢電影產業其實已經在已經走下坡路了,北美市場已經開始停滯,觀影人數在下降,好萊塢大片的票房市場主要靠中國等新興的海外市場。所以中國影視公司根本不需要走出去,好萊塢會過來的。
 
所以華誼最應該做的不是走出去,而是“引狼入室”,引進好萊塢技術、制作團隊來中國,為中國觀眾拍適合他們口味的大片。例如可以代理好萊塢過氣藝人在中國的經紀約,讓他們在中國代言和出席活動撈金吧。
 
 
說了以上這麽多,但這並不是華誼一個人面臨的問題,而是整個傳統影視行業都面臨的問題,只不過華誼作為行業老大所以它最先經歷了這個被顛覆前的陣痛。所以把華誼的衰落歸結於華誼團隊的管理或業務水平有失公允。在面臨破壞性創新的情境下,原來的管理水平越高,體系越完善反而更難以掉頭。就跟諾基亞那句著名的話:我們並沒有做錯什麽,但不知為什麽,我們輸了。
 
移動互聯網時代的破壞性創新有三個層次,最低的層次是產品對產品的顛覆;再進一層是品類對品類的顛覆,或者行業對行業的顛覆;最高意義上的顛覆是時代對時代的顛覆。
 
說白了,華誼是敗給了趨勢。
 
鳳凰涅槃,自己革自己的命不是每個人都能做到的。但不自我革命就會先被別人革命,否則這36億將是華誼最後的輝(hui)煌(huo),一個時代的翻篇。
 
這是大勢所趨,任何人都不能打敗趨勢。

==================================================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非i黑馬官方立場

【黑問】是《創業家》傳媒重磅推出的創業問答社區,致力於為創業者解答創業路上的各種困惑,主要分為【創業問答】和【黑問專欄】2個版塊。【黑問專欄】包含各類創業者、投資人、及自媒體的優質文章。歡迎點擊鏈接,向我們投稿,審核通過後將出現在您的專屬【黑問專欄】頁面!優質文章將會通過《創業家》及i黑馬的媒體渠道進行推廣http://ask.iheima.com/?/publish/article/
 

俄央行再出手拯救盧布匯率 俄債也瘋狂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1535

自從6月油價見頂後,原油價格已下跌37%,俄羅斯盧布也是跌跌不休。

隨著油價周二繼續走低,周三美元兌盧布最高達54.87,直逼55一線。周三有交易員稱,俄羅斯央行斥資7億美元幹預匯市試圖提振盧布走勢,這已經是俄央行本周第二次幹預匯市,目前盧布匯率為53.28。周一俄羅斯央行也曾出手幹預,捍衛美元兌盧布匯率54的水平。

俄羅斯10年期國債收益率周三上升了14個基點至10.9%,而5年期信用違約掉期(CDS)也升至354.4基點這一五年新高。這意味著,投資者為了保護1000萬美元的俄羅斯國債不違約,需要花每年35.44萬美元的成本。

盧布緊跟油價走勢:

20141203_RUB2_0

俄羅斯10年期國債也不斷走高。

20141203_RUB3_0

俄羅斯央行11月10日起允許盧布匯率自由浮動,此前俄央行已經斥資300億美元外匯儲備幹預盧布走勢,不過絲毫沒能阻止盧布近期來大幅貶值的勢頭。不過,俄羅斯央行反複重申將在任何可能的時候再次出手幹預匯市以確保金融市場 穩定,避免市場恐慌。周三,俄羅斯央行在其官網上公布曾在本周早些時候賣出7億美元韓為盧布匯率。近期,盧布匯率幾乎每天創下新低。

俄羅斯央行通常不會在幹預匯市後立即向市場公布,通常她會在幹預行為發生兩天後才公布數據。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一張圖告訴你:拯救盧布 普京屢戰屢敗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1699

俄羅斯總統普京已經竭盡所能在阻止盧布下跌。他嘗試出售美元來止跌盧布,他嘗試警告投機者來止跌盧布。然而,他都沒有成功。

在過去的兩個月來,盧布下跌25%,至52.51盧布兌1美元。今年以來,盧布已經下跌37%。全球唯一一個表現比盧布更差的貨幣是烏克蘭的貨幣。

上周,普京在講話中表達了對盧布下跌的不滿。他承諾將推出更嚴厲的措施,以遏制投機者做空盧布。

俄羅斯金融官員現在呼籲俄羅斯國有的出口商采取措施,穩定盧布匯率。投機者認為,在原油收入耗盡後,俄羅斯或將實施資本管控。

Brown Brothers Harriman & Co.’s的全球新興市場策略主管Win Thin表示,

幹預、加息和資本管制都有可能發生。如果三項措施都被使用,我也不會感到意外。

下圖顯示盡管俄羅斯推出一系列的措施,但都沒能止跌盧布。

i23AxRwYptB4

10月3日

俄羅斯斥資9.8億美元來阻止盧布下跌,10月共計斥資300億美元幹預市場。

10月24日

普京稱,俄羅斯不會不經大腦的耗盡外匯儲備來支撐盧布。

10月31日

俄羅斯央行加息 加息幅度大於預期

11月5日

俄羅斯央行表示,將放棄盧布下跌至某一點位後就購買盧布的政策。

11月10日

俄羅斯宣布計劃限制其現金供應。普京稱,限制盧布的流動性肯定會讓投資者受到懲罰。

12月1日

因油價下跌導致盧布暴跌,俄羅斯在外匯市場出售7億美元。

12月4日

普京承諾將推出更嚴厲的措施,以遏制投機者做空盧布。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專欄】粉絲經濟能否拯救數字音樂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4/1209/148254.html

i黑馬註:如果作為特例的線上付費Live現場無法做到推而廣之,數字音樂的破局之路又該如何呢?數字音樂的版權保護,其實更需要在版權之上,進行個性化的創造,形成更多的產品延長線和衍生品,做增值服務。

\來源:黑問專欄
作者:張書樂


據媒體報道,11月18日,“羽泉2014新品發布會”於北京成功舉辦,發布會現場不但由海泉親自展示了二人第十張原創專輯《敢愛》的多種“硬件”載體,更宣布了接下來羽泉將與樂視音樂合作聯手打造第一場線上+線下全流程互動式演唱會——“羽泉聖誕秀·第五季”。

這也是繼與汪峰O2O付費演唱會直播大獲成功後,樂視音樂再次與頂級音樂人攜手推動演唱會付費模式+互動模式的全面革新。

線上付費Live現場似乎成了一直賺不到錢、陷入版權糾葛的數字音樂們的福音。

大牌路線解決不了問題

做線上付費Live現場,其實是許多數字音樂平臺的共識。

早在年初,樂視音樂頻道副總編尹亮就對外透露稱:避開無謂地囤積音樂版權,主要背靠視頻網站做Live現場,試圖做音樂網站中的“設計師品牌”。

而汪峰則是用來試水的一個棋子。尹亮在演唱會後,用刷朋友圈的方式表達了成功的喜悅:為線上付費直播買單的人超過4.8萬,而在次日,又有1.6萬人為回播付費。

但不獨是樂視有奇招,其他的平臺想法也頗為新穎。10月,由光線傳媒制作的大型全媒體互動音樂真人秀《中國正在聽》在京揭開面紗。該節目吸引了庾澄慶、李宇春、蔡依林、李健四位明星聽審加盟,震撼的聲效舞美和直播互動也顛覆國內音樂大片模式。但區別於通常選秀節目的地方是,此次真人秀,有濃烈的互聯網基因。整個秀將沒有“評委”“導師”的設置,只有“音樂聽審”,真正的生殺大權掌握在聽眾的手中,完全的互聯網粉絲投票模式。

大熱綜藝節目《中國好聲音》日前就將其第三季的音樂版權進行單獨分銷,也讓互聯網企業看到了全新的機遇。據獲得《中國好聲音》第三季音樂版權的天天動聽方面介紹,這次與好聲音合作不只是簡單的音樂層面的移植,更是將電視熒屏與手機互聯網首次緊密聯系在一起,喜愛“好聲音”的觀眾可以更直接參與到節目進程中。據稱,天天動聽將與CNR“音樂之聲”等全國百余家電臺緊密合作,依據學員歌曲在平臺上的試聽和下載量推出“好聲音”人氣榜單。相關數據將在“好聲音”節目中不定期公布,為導師評判學員人氣和市場號召力提供可靠依據。

這些利用互聯網音樂分發方式和粉絲經濟模式來進行的數字音樂盈利創新,被輿論所熱捧,或有希望成為解決數字音樂盈利與版權雙重困惑的一把鑰匙。但不同的聲音也在浮現。

“很顯然,版權保護問題,通過線上付費Live現場可以得到很好的解決,也可以創造盈利,但這僅限於個案。”業內人士指出,“汪峰、羽泉、中國好聲音等,都是對公眾有一定號召力的品牌,因此在互聯網上也容易形成粉絲經濟。但對於那些知名度不高的歌手、歌曲和節目來說,這種粉絲經濟不可模仿。”

亦有人測算,按人均30元網絡票計算,6萬余觀眾帶給整個汪峰演唱會的收益也不過近200萬元,對應這場演唱會直播的規模來說,未必賺到了錢。

數字音樂終將收費?

滾石移動CEO李敬認為:中國網絡音樂最終一定走向收費。當然,他的這一觀點有一個大前提,即音樂客戶端的數量集中到兩三家,在幾十家客戶端的時候,收費是沒有可能的。

李敬在接受鳳凰科技采訪時,亦點到了汪峰的案例:“大家覺得看一場演唱會花一千多塊錢買演唱會門票這是OK的,但是網絡上大家認為是免費的,但是這個數據讓我們行業的人非常高興,非常欣喜。樂視並不是一個非常大的網站,它的用戶數並不太多,但是它七萬五千個收費的用戶,一場演唱會30塊錢我們認為收費是比較高的,這麽高的收費,這麽大的比例,我覺得還是好的。”

去除掉同業相輕的內容,很顯然,李敬的話語中,包含了他們對如何收費的思維,即不僅僅是“把音樂擱上去大家就花錢買”,而要提供好的音樂服務,“比如說基於場景的服務,比如說我喜歡誰,在一個特定的場景下適合聽什麽音樂,他就給你推薦,或者有一些大數據的辦法。這都是很典型的音樂服務”。

但在目前,這樣的大數據匹配,似乎還沒有在產品層面真正做到精致。而另一個情況則是,音樂平臺開始強化與知名唱片公司的深層次合作。

11月初,騰訊傳出消息,將作為華納音樂在國內互聯網音樂版權的總代理方,擁有華納唱片的獨家分銷權。之前與華納音樂合作的在線音樂平臺在執行完之前簽署的合作協議後,如果希望繼續獲得華納音樂的版權,則必須通過騰訊QQ音樂才可以。

由此,騰訊直接將版權入口放置在了最上遊,也將維權的力量集中在了一起。“至少過去因為華納音樂多頭合作,而導致許多音樂被盜版後,因無法確定哪個平臺擁有版權,而形成的知識產權真空,將得到有效遏制。”業內人士指出,“騰訊成功壟斷華納的方式,或將被其他平臺效法。而如果僅此一個地方才可下載到聽眾喜歡的音樂,收費也就有了可能。”

但難點在於歌手們現在已經開始走向數字化和網絡化,與傳統唱片公司漸行漸遠,加上想要進入數字音樂市場的企業還有很多,這樣的圖謀並不容易實現。

新的力量在崛起中

據《2014中國音樂產業發展報告》顯示,2013年中國音樂產業市場總規模2716.56億元,而數字音樂市場規模達到440.7億元,占據音樂產業核心層的73.9%。其中無線音樂市場397.1億元,有線音樂43.6億元。

這樣的紅利,讓眾多企業眼熱。作為在2009年就進入該市場的天翼愛音樂,盡管有中國電信的大旗,卻一直沒有多少建樹。然則,在大環境下,其也開始利用手中握有的版權和資源,探索數字音樂市場的新路。

最為典型的是與《中國好聲音》的合作,其首次嘗試電視節目歌曲播出期間,用戶可以同步在愛音樂客戶端進行高品質無損試聽、手機彩鈴訂購、音樂全曲下載等即時服務。這顯然將自己手中的獨家資源發揮到了極致。

同時,天翼愛音樂還出了一個奇招,給了苦於沒有無線互聯網推廣渠道的音樂人一個機會,其“蜂巢”音樂計劃推出後,用戶可以在“蜂巢”的平臺上根據自己的喜好、通過“可見即可得”模式快速制作App,在此過程中,該作品也一站式地完成了版權登記和常規音樂作品問世所需要的營銷推廣。

盡管如此,效果卻未見強大。根據其官方數據,該計劃已經有3200個App問世,並有千余萬的下載量。平均計算,單個App的下載量不過數千,在App以10萬為生死線的大背景下,其傳播力未見比傳統數字音樂平臺為高。

利用眾籌的方式,來實現自己音樂版權的收益化開始嶄露頭角,甚至很另類。眾籌平臺樂童音樂CEO馬客就提到他們平臺目前最大一筆眾籌項目是黑膠唱機,籌款102萬元。

另一個有趣的動向來自網易。通過印象派的個性化定制電商積累了經驗後,近期網易和美特斯?邦威聯合推出一款“音樂內褲”,據媒體報道,在它的褲腰處正中有一個二維碼標識,用手機掃一掃這個二維碼就能連接到網易雲音樂,播放《小蘋果》《倍兒爽》等不同款內褲所對應的歌曲⋯⋯

顯然,網易和樂視、天翼等公司想到了一塊,“所謂音樂版權變現,依然要靠有效的形式來保障版權,音樂內褲很難山寨,也很獨家,就和汪峰的演唱會一樣”。業內人士指出:“數字音樂的版權保護,其實更需要在版權之上,進行個性化的創造,形成更多的產品延長線和衍生品,做增值服務,這樣有強烈個性化需求的時尚人群才會為此買單。僅僅是下載音樂這種老套路,還是免費為好。”【作者:張書樂 微信號:zsl13973399819  每日更新的互聯網產業分析,獨家獨到的觀點火力全開,歡迎訂閱張書樂的微信公眾號】

==================================================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非i黑馬官方立場
點擊鏈接,和作者交流:http://ask.iheima.com/?/people/zhangshuyue
 
 

互聯網如何拯救音樂——降維競爭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4/1209/148247.html

2014年11月16日,百度貼吧韓流之夜O2O演唱會,線下部分在上海體育場上演,與此同時,百度貼吧也通過網絡進行了視頻直播。這是一次新的嘗試,線下與線上同時展開,互動直播。

根據官方數據,在SHINee、Infinite、Tasty、金鐘國等明星號召下,此次演唱會,線上UV破百萬、PV超過500萬、應援總次數達3萬,而演唱會線上觀看門票與應援等總收入接近線下收入。

\(貼吧線上直播頁面 粉絲“應援”)

演唱會直播,或者說,音樂直播時下方興未艾,除百度貼吧之外,更有新浪旗下的9158、雷軍系YY兩家上市公司。可以說,以百度貼吧為代表的互聯網正努力重新挽救音樂產業,而此前,音樂產業曾因互聯網的興起而迅速衰敗。

兩次救贖與一個核心

互聯網摧毀了傳統的音樂產業——以唱片、磁帶為載體的音樂變成MP3,在自由下載的互聯網被顛覆。

伴隨著版權一度的失控,分享、下載的自由、無序,傳統音樂人開始兩種救贖——打擊盜版,向音樂平臺收費;交叉補貼,網絡發布音樂獲取關註度,演唱會商演收費或品牌代言。

互聯網對音樂產業的價值重建,兩次。兩個標誌性事件,一次是喬布斯發布iPod,一次則是以百度貼吧、YY、9158為代表的音樂直播。iPod發布,以付費購買正版音樂的形式,建立了音樂售賣的全新模式。

音樂直播,看上去與iPod重新改寫售賣音樂媒介與形式不同,但本質而言,還是一致的:都是基於獨家內容,都是依靠IP獲取商業回報。iPod下載,有版權限制,必須購買版權,而演唱會或音樂直播,則是在基於IP基礎上為用戶提供獨一無二的演繹。

當然,音樂直播對音樂產業的救贖,價值重建,與現有的演唱會經濟模式,有什麽特點?這是我們接下來要討論的話題——超越長尾,新互聯網經濟範式。

超越長尾

關於互聯網經濟範式,安德森的《長尾理論》被奉為經典,長尾經濟建立在無限貨架基礎上的免費,而收入模式,則是兩點:增值服務與交叉補貼。

所謂交叉補貼,是建立在媒體屬性上的,概而言之“羊毛出在豬身上”,總有客戶為品牌露出付費。而增值服務,則是建立在一個假設之下,用戶龐大後,總會有一部分用戶願意付出一定價值,獲得更好的服務。

\無論是增值服務,亦或是交叉補貼,其實本質上,都是建立在一個數量級基礎上。傳統媒介,以十萬、百萬、千萬為基礎數量級,而在互聯網上,則在千萬、億為數量級,這是交叉補貼中有客戶願意為之付費的基礎,而另一方面,也使增值服務可能性更高——倘若按照1%的付費比例,傳統媒介在1000~10萬級別的付費可能,按照同樣比例,互聯網可以在10萬~1000萬級別。

當然,除了建立在數量級基礎之上,長尾理論的另一個基礎是,邊際成本遞減,甚至為零。固定投資後,用戶的增長不會帶來成本太高增長,甚至沒有增長。

“長尾理論”的範式,的確能夠支撐起當下諸多的互聯網經濟。按照“長尾理論”的範式,套用在百度貼吧上試水的韓流演唱會直播上,也是如此:百度貼吧擁有龐大流量(每天27億PV),直播演唱會,9.9元入場券即所謂的增值服務,超過500萬的網頁瀏覽,也提高了這場演唱會的品牌贊助價值。

\演唱會現場大屏幕上的貼吧吧友“滿屏”表白

不過,在我看來,我們可以重新換個角度,來思考互聯網的經濟模式,這樣更有助於我們理解,音樂直播如何重建音樂產業價值生態。

互聯網本質在於:低緯度。一切經濟革命,都是降維競爭。

“降維競爭”

還記得福特T型車麽?還記得馬丁路德金的宗教改革、禪宗“頓悟成佛”帶來的佛教革新麽?再看看當下,天貓、淘寶對傳統零售的革命性沖擊與顛覆,小米的快速成長。

以上種種“革命”或“顛覆”,看起來毫無聯系,但本質都是一樣的,那就是“降緯競爭”。

一切的商業或活動,都是在特定時間、特定空間、特定人群進行,與此同時,一切的革新與顛覆,都是跳出原有的維度限制,進行降維競爭。

\福特T型車,重組生產流程,改變原有成本結構,以價格降低,擴大了最初的消費人群限制;馬丁路德金與禪宗的“頓悟成佛”,本質上都是將天國入場券的購買門檻降低;天貓、淘寶乃至小米,對於傳統零售、傳統手機的顛覆,則是脫離了傳統“特定空間”的維度限制,重新改寫了零售成本結構。

傳統意義上的商業,是在“空間+時間+人群”的三維空間做交集選擇,而互聯網的經濟模式,則去除了“空間”維度,在“時間+人群”的二維空間做選擇。

當然,“人群”也是個特殊的維度,“人群”也可以通過,男女、年齡、收入、文化、偏好等等多重維度進行再次分類。

要理解,“空間維度”抽離對於互聯網經濟的影響,我們看一組數據便可理解:A集合代表空間有1、2、3、4、5、6,B集合代表時間有2、3、4、6、7、8,C集合代表人群有1、2、3、4、5、6、7、8、9,三個集合交集則為2、3、4、6;倘若抽離空間限制,B與C的集合則為2、3、4、6、7、8。

也就是說,伴隨著空間維度的抽離,原本的市場空間,進一步擴大。

音樂直播如何“降維競爭”,重建價值

互聯網對於傳統經濟範式的意義,除了信息的快速流轉,最大的便是“空間維度”的剝離。“空間”對於傳統的音樂產業,限制十分明顯——知道為什麽演唱會總會開在北、上、廣、深以及成都、長沙這些城市麽?

因為,傳統演唱會要考慮到投入產出,回收成本——除了購買力問題,還要考慮到市場空間的問題——假設100個人中,有1個人會願意購買汪峰演唱會的門票,再假設汪峰演唱會需要100萬的投入,即便門票是10元,在只靠門票實現盈虧平衡的前提下,演唱會必須考慮在1000萬人口的城市舉辦。

當然,以上模式過於簡單,實際上,一場演唱會的舉辦成本遠遠不止這麽簡單。傳統演唱會,包括明星出場費、場地費、燈光音效硬件費用、安保費,不過,即便是在這樣的成本構成下,收入卻也是要在特定的空間、特定時間與特定人群中做選擇。

\超級城市的人口眾多,這是所有演唱會的首要考慮因素,這也意味著願意付費購買門票的人更多。汪峰不在一些小縣城、鄉鎮舉辦演唱會,但這並不代表著那里沒有相應的需求。

這樣,互聯網演唱會,或音樂直播的魅力便體現出來了——它抽離了空間維度的限制,只有時間與人群兩個維度。

這樣聽起來,或許有些難以理解,我們不妨看看貼吧韓流之夜的演唱會數據吧——線下的演唱會現場大約有1萬多人的觀眾,觀眾大都來自上海,以及上海周邊的城市,當然,也會有極其少數來自北京等更遠地區(他們有錢買機票);不過,線上的網絡直播,卻是近百萬級觀眾,觀眾排在前面的有浙江、廣東、江蘇、北京、上海、山東、河南、河北、福建、四川,幾乎是覆蓋全國所有省市,甚至有來自偏遠農村、鄉鎮的。

這就是互聯網的魅力。

\人氣榜揭曉 神話成為貼吧人氣王

這次貼吧韓流演唱會百萬級別的觀眾,除了空間維度的抽離,還在於“人群維度”限制改變——線下演唱會有入場券設定的門檻,從幾千到幾百的限定,加上空間與時間限定,必然也就是這樣的一個數量——當然,線下場館也有限制。

線上的直播,首先能夠排除場館等空間限制,還將觀看演唱會的門檻降低了——9.9元的入場門票,與傳統的票務來比較,也是大大降低了。伴隨著,空間與門檻維度的降低,演唱會的收入,也回歸到“長尾經濟”的範疇。

27億潛在的貼吧PV與實際的百萬級UV與超500萬的PV,進一步提升廣告價值,交叉補貼獲得更高溢價;9.9元的門票與2萬次援應則是增值服務收入。說到底,這就是長尾經濟,也就是數量級的遊戲。

從這次百度貼吧的韓流演唱會的收入來看,線上收入與線下收入基本持平,對於首次線上與線下同步的形式來看,也是不錯的業績。其實,活躍在百度貼吧、YY、9158的許多歌手,他們的線上收入甚至超過了線下。

一個產業只有在從業者有了穩定收入之後,才能重新建立起來,無論是百度貼吧等等的直播互動,亦或是時下的IP之戰,其實都是重建音樂產業的可貴嘗試。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