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專欄】粉絲經濟能否拯救數字音樂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4/1209/148254.html

i黑馬註:如果作為特例的線上付費Live現場無法做到推而廣之,數字音樂的破局之路又該如何呢?數字音樂的版權保護,其實更需要在版權之上,進行個性化的創造,形成更多的產品延長線和衍生品,做增值服務。

\來源:黑問專欄
作者:張書樂


據媒體報道,11月18日,“羽泉2014新品發布會”於北京成功舉辦,發布會現場不但由海泉親自展示了二人第十張原創專輯《敢愛》的多種“硬件”載體,更宣布了接下來羽泉將與樂視音樂合作聯手打造第一場線上+線下全流程互動式演唱會——“羽泉聖誕秀·第五季”。

這也是繼與汪峰O2O付費演唱會直播大獲成功後,樂視音樂再次與頂級音樂人攜手推動演唱會付費模式+互動模式的全面革新。

線上付費Live現場似乎成了一直賺不到錢、陷入版權糾葛的數字音樂們的福音。

大牌路線解決不了問題

做線上付費Live現場,其實是許多數字音樂平臺的共識。

早在年初,樂視音樂頻道副總編尹亮就對外透露稱:避開無謂地囤積音樂版權,主要背靠視頻網站做Live現場,試圖做音樂網站中的“設計師品牌”。

而汪峰則是用來試水的一個棋子。尹亮在演唱會後,用刷朋友圈的方式表達了成功的喜悅:為線上付費直播買單的人超過4.8萬,而在次日,又有1.6萬人為回播付費。

但不獨是樂視有奇招,其他的平臺想法也頗為新穎。10月,由光線傳媒制作的大型全媒體互動音樂真人秀《中國正在聽》在京揭開面紗。該節目吸引了庾澄慶、李宇春、蔡依林、李健四位明星聽審加盟,震撼的聲效舞美和直播互動也顛覆國內音樂大片模式。但區別於通常選秀節目的地方是,此次真人秀,有濃烈的互聯網基因。整個秀將沒有“評委”“導師”的設置,只有“音樂聽審”,真正的生殺大權掌握在聽眾的手中,完全的互聯網粉絲投票模式。

大熱綜藝節目《中國好聲音》日前就將其第三季的音樂版權進行單獨分銷,也讓互聯網企業看到了全新的機遇。據獲得《中國好聲音》第三季音樂版權的天天動聽方面介紹,這次與好聲音合作不只是簡單的音樂層面的移植,更是將電視熒屏與手機互聯網首次緊密聯系在一起,喜愛“好聲音”的觀眾可以更直接參與到節目進程中。據稱,天天動聽將與CNR“音樂之聲”等全國百余家電臺緊密合作,依據學員歌曲在平臺上的試聽和下載量推出“好聲音”人氣榜單。相關數據將在“好聲音”節目中不定期公布,為導師評判學員人氣和市場號召力提供可靠依據。

這些利用互聯網音樂分發方式和粉絲經濟模式來進行的數字音樂盈利創新,被輿論所熱捧,或有希望成為解決數字音樂盈利與版權雙重困惑的一把鑰匙。但不同的聲音也在浮現。

“很顯然,版權保護問題,通過線上付費Live現場可以得到很好的解決,也可以創造盈利,但這僅限於個案。”業內人士指出,“汪峰、羽泉、中國好聲音等,都是對公眾有一定號召力的品牌,因此在互聯網上也容易形成粉絲經濟。但對於那些知名度不高的歌手、歌曲和節目來說,這種粉絲經濟不可模仿。”

亦有人測算,按人均30元網絡票計算,6萬余觀眾帶給整個汪峰演唱會的收益也不過近200萬元,對應這場演唱會直播的規模來說,未必賺到了錢。

數字音樂終將收費?

滾石移動CEO李敬認為:中國網絡音樂最終一定走向收費。當然,他的這一觀點有一個大前提,即音樂客戶端的數量集中到兩三家,在幾十家客戶端的時候,收費是沒有可能的。

李敬在接受鳳凰科技采訪時,亦點到了汪峰的案例:“大家覺得看一場演唱會花一千多塊錢買演唱會門票這是OK的,但是網絡上大家認為是免費的,但是這個數據讓我們行業的人非常高興,非常欣喜。樂視並不是一個非常大的網站,它的用戶數並不太多,但是它七萬五千個收費的用戶,一場演唱會30塊錢我們認為收費是比較高的,這麽高的收費,這麽大的比例,我覺得還是好的。”

去除掉同業相輕的內容,很顯然,李敬的話語中,包含了他們對如何收費的思維,即不僅僅是“把音樂擱上去大家就花錢買”,而要提供好的音樂服務,“比如說基於場景的服務,比如說我喜歡誰,在一個特定的場景下適合聽什麽音樂,他就給你推薦,或者有一些大數據的辦法。這都是很典型的音樂服務”。

但在目前,這樣的大數據匹配,似乎還沒有在產品層面真正做到精致。而另一個情況則是,音樂平臺開始強化與知名唱片公司的深層次合作。

11月初,騰訊傳出消息,將作為華納音樂在國內互聯網音樂版權的總代理方,擁有華納唱片的獨家分銷權。之前與華納音樂合作的在線音樂平臺在執行完之前簽署的合作協議後,如果希望繼續獲得華納音樂的版權,則必須通過騰訊QQ音樂才可以。

由此,騰訊直接將版權入口放置在了最上遊,也將維權的力量集中在了一起。“至少過去因為華納音樂多頭合作,而導致許多音樂被盜版後,因無法確定哪個平臺擁有版權,而形成的知識產權真空,將得到有效遏制。”業內人士指出,“騰訊成功壟斷華納的方式,或將被其他平臺效法。而如果僅此一個地方才可下載到聽眾喜歡的音樂,收費也就有了可能。”

但難點在於歌手們現在已經開始走向數字化和網絡化,與傳統唱片公司漸行漸遠,加上想要進入數字音樂市場的企業還有很多,這樣的圖謀並不容易實現。

新的力量在崛起中

據《2014中國音樂產業發展報告》顯示,2013年中國音樂產業市場總規模2716.56億元,而數字音樂市場規模達到440.7億元,占據音樂產業核心層的73.9%。其中無線音樂市場397.1億元,有線音樂43.6億元。

這樣的紅利,讓眾多企業眼熱。作為在2009年就進入該市場的天翼愛音樂,盡管有中國電信的大旗,卻一直沒有多少建樹。然則,在大環境下,其也開始利用手中握有的版權和資源,探索數字音樂市場的新路。

最為典型的是與《中國好聲音》的合作,其首次嘗試電視節目歌曲播出期間,用戶可以同步在愛音樂客戶端進行高品質無損試聽、手機彩鈴訂購、音樂全曲下載等即時服務。這顯然將自己手中的獨家資源發揮到了極致。

同時,天翼愛音樂還出了一個奇招,給了苦於沒有無線互聯網推廣渠道的音樂人一個機會,其“蜂巢”音樂計劃推出後,用戶可以在“蜂巢”的平臺上根據自己的喜好、通過“可見即可得”模式快速制作App,在此過程中,該作品也一站式地完成了版權登記和常規音樂作品問世所需要的營銷推廣。

盡管如此,效果卻未見強大。根據其官方數據,該計劃已經有3200個App問世,並有千余萬的下載量。平均計算,單個App的下載量不過數千,在App以10萬為生死線的大背景下,其傳播力未見比傳統數字音樂平臺為高。

利用眾籌的方式,來實現自己音樂版權的收益化開始嶄露頭角,甚至很另類。眾籌平臺樂童音樂CEO馬客就提到他們平臺目前最大一筆眾籌項目是黑膠唱機,籌款102萬元。

另一個有趣的動向來自網易。通過印象派的個性化定制電商積累了經驗後,近期網易和美特斯?邦威聯合推出一款“音樂內褲”,據媒體報道,在它的褲腰處正中有一個二維碼標識,用手機掃一掃這個二維碼就能連接到網易雲音樂,播放《小蘋果》《倍兒爽》等不同款內褲所對應的歌曲⋯⋯

顯然,網易和樂視、天翼等公司想到了一塊,“所謂音樂版權變現,依然要靠有效的形式來保障版權,音樂內褲很難山寨,也很獨家,就和汪峰的演唱會一樣”。業內人士指出:“數字音樂的版權保護,其實更需要在版權之上,進行個性化的創造,形成更多的產品延長線和衍生品,做增值服務,這樣有強烈個性化需求的時尚人群才會為此買單。僅僅是下載音樂這種老套路,還是免費為好。”【作者:張書樂 微信號:zsl13973399819  每日更新的互聯網產業分析,獨家獨到的觀點火力全開,歡迎訂閱張書樂的微信公眾號】

==================================================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非i黑馬官方立場
點擊鏈接,和作者交流:http://ask.iheima.com/?/people/zhangshuyue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