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變種年金 食息又食本 唐德玲

1 : GS(14)@2013-01-08 00:16:09

http://www.skypost.com.hk/column ... 3%9F%E6%9C%AC/65844
上次跟姊妹Lucy談到退休計劃中,有三分之一可用「年金」來安排。她雖然明白年金是等於自製長俸,但卻不明白年金的運作,所以我再向她解釋。
「我相信妳對年金有初步概念,但我想妳分辨清楚,我們現在買的年金,其實已經改良過,甚至可說是變種的。傳統的年金一般都是受保人一筆過支付保費予保險公司,然後,保險公司按妳的年紀和當時的利率水平,定出一個固定金額,然後當妳在生時定期發放;但現在我建議妳買的年金,是可分階段累積,不用一筆過支付,就等於買保險一樣。」
家人亦能從中受益?
「我想起了,我好像在報紙看過,如果我長命就有着數,因為保險公司會派年金給我,直至我『叮噹』為止;但萬一我比較早身故,我的家人是沒有任何得着的,是嗎?」Lucy經常看報章的財經版,所以她知道很多理財資訊,不過一直不上心,像水過鴨背。
「對呀,妳說的就是傳統年金!大多數情況下,傳統年金的受保人如果早死,之前付給保險公司的保費便『化為烏有』。事實上,這種年金在外國很受歡迎,因為外國人對於將資產承傳給下一代的觀念不及中國人根深蒂固,他們最重視是自己在生時是否夠錢用(如果是這種年金,在生時收取的年金會較高)。不過,我說的變種年金,除了不用一筆過支付外,另一個改變就是,即使受保人支取年金後不久便過身,家人仍然可以收取餘下的年金餘額(具體是現金價值和累積紅利)。」
「咦,如果我長壽,到我去世時,我的家人是不是還可以收到一大筆錢呢?」
除非有保證支付年期
「那有這麼着數?我不是說過,這種年金其實是『食息又食本』嗎?萬一妳不幸較早身故,妳的家人當然可收取一大筆的年金餘額;但如果妳已支取了幾十年年金,等於自己已『食了部分本』,因此,當妳過身時,妳家人收取的年金餘額就會少很多,但總不會像傳統年金一樣,會是『零』(除非訂明一個保證支付年期)!」
「這樣也很公平!沒有理由『又食又拎』吧!」Lucy其實也是個明白事理的人。
先要解決切身問題
「說到這裏,我相信妳也完全明白我建議妳的三合一退休方案的精神,及具體操作吧!我要補充的是,在這個方案之上,妳必須先解決住房的問題,以及醫療和危疾保險。如是的話,妳就可以安枕無憂了!」
「對呀,如果我一直單身,最後剩下太多錢也是沒有用的;但如果預算太緊張,又擔心自己較為長命,『收尾』幾年不知怎樣過,妳這個建議應該不會出現這種情況吧?」
「不會呀,因為當中只有三分之一是『食息又食本』,而這部分又可以『食一世』,妳是擔心妳『拜拜』之後,用剩的錢怎樣安排吧!」
「我還很年青,倒也還沒有想過這麼遠的事!」
(待續)
[email protected]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2113

年金「過三關」 將來輕鬆退休 唐德玲

1 : GS(14)@2013-01-24 00:53:32

http://www.skypost.com.hk/column ... 0%80%E4%BC%91/71324
昨日提到,我身邊最關心退休問題的,都是一些年近50的姊妹,她們都希望透過年金計劃產生現金流,為將來退休後提供一筆穩定收入。
月儲千元也可每月支取八千?
對於年輕的姊妹來說,預備退休好像有點遙不可及,至少現階段大家都提不起興趣去想或談這個問題。她們似乎更願意去花錢扮靚購物,24歲的Tiffany就是一個好例子。
「Lydia姐姐,妳說的年金計劃,對我們來說有點不切實際,我現在每月收入不多,即使每月儲一點錢,將來派出來的年金也只是很濕碎的錢,不如等我收入多一點才開始吧!」Tiffany的收入確實不高,現在每月才不到一萬。但據我所知,她每月花在美容護膚的錢,也超過1,000元。
「其實,退休金的目標,也不是遙不可及的,只要由現在開始,妳每月儲起1,000元,作為年金計劃儲備,以後不用增加供款,只要讓年金收入自己滾存,直到妳60歲,到時也有機會每月支取8,000元左右的退休金,直至終老!」
「嗯,這是甚麼原理呢?」
分三階段 實現複息效應
「簡單來說,這就是複息的力量。舉例說,如果由現在開始,妳每月省下1,000元放入一個12年供款年金計劃,到妳36歲時,估計這份年金每月可派發2,000元左右的現金,維持10或12年(最好選擇12年支取期的年金,因為可支付未來12年的供款。如沒有,10年也可以,因為每月派出來的錢較多),再加上妳本來的1,000元,又重新開始另一份年金計劃,但這次妳已可以每月儲3,000元了。那麼,12年後,即到妳48歲時,妳每月便可以有6,000元的年金收入,維持10或12年,到時再加上妳本來的1,000元,再開始最後一份月供7,000元的年金計劃。到妳60歲退休時(假設),每月便有8,000的年金收入,直至終老(這次選擇終身支取的年金的計劃)。作為三分之一的退休方案,我想也不錯了!妳要記住,妳每月拿出來的供款,一直都只是1,000元而已!如果妳想將來累積的每月年金更多,在第二或第三次的時候再按自己負擔能力增加供款也可以。」
「聽起來很吸引呢?好像是『過三關』玩遊戲呀!」
「對呀,只要將這些年金『過三關』,妳便至少解決了三分之一的退休問題!這也是愈早開始儲蓄,將來就愈輕鬆的道理。所以,不要因為自己現在的收入少就不開始!」
[email protected]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2173

買年金產品 留意收入保證

1 : GS(14)@2014-03-14 09:57:20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40314/news/ec_ecv1.htm



【明報專訊】陳先生打算年初退休,現月入1.5萬。現擁有2個市值約合共900萬元的物業(已供完),自住一間,另一間出租每月收租1.2萬。此外,持有390萬元現金、市值38萬元的債券、每月供款3000元基金(供至63歲,現市值約88萬元)、市值320萬元的股票(三分之二是藍籌和公用股)以及現值40萬元的強積金。同時已購買了10萬美元人壽(已毋須再供款),及已購買了住院保險(三等房),每月供款500多元。


現先回陳先生的數個問題﹕

(1)一般而言,2萬元是足夠的,但仍需視乎生活費等支出而定;同時,亦應留意通脹率,通脹會影響物價,從而決定2萬元是否足夠應付日後開支。

宜買危疾保險

(2)就現時財務安排而言,有需要購買危疾保險,年金則可視乎個人意願,或將來會否有較大的開支來決定,若沒有的話,可以購買年金作其中一項投資;若有其他開支,則暫時不宜購買。但在購買前,須留意以下數項﹕

對於購買年供20萬元的5年年金產品,共需100萬元。雖然該筆款項將運作10年直到71歲開始提取,每年提取10萬元直至91歲,共有200萬元,加上餘下可取回的58萬元,一共可取回258萬元。但須確定每年回報率是否保證了10萬元的收入;由於70歲已屬高齡,此計劃須10年後才提取,屬長期投資,除了資金流動性外,應充分了解上述產品的條款及細則,例如若不幸意外身亡,會否有任何保證回報及其回報額;或者若果提早退保,會否牽涉任何罰則或任何扣減金額。

另外,在購買危疾保險產品時,除了160萬元(90歲餘下可取回的金額)外,陳先生應該向經紀了解該保單之保障額,以避免忽略該保單以保障為主之目的;決定附加住院保險前亦應考慮有關的醫療費用。透過購買危疾保險,可以得到充足的保障。長者罹患嚴重疾病的風險較高,為免一旦不幸地患上相關疾病而陷入財政困難,危疾保險有助減輕財政負擔。在購買的時候,應留意保險計劃所承保之疾病、賠償、限制(如受保人年齡、身體狀等)及有關保費(包括日後會否調整)。

(3)除了現時的資金分配,一般退休人士都傾向以收息,提供收入為主。因此可以考慮購買債券、債券基金或藍籌收息股,就退休人士而言,適合購買較低風險投資產品。

(4)最後,應該及早就遺產作出安排,若不幸地意外身亡,沒有妥善安排遺產,可能會令親人不知所措。

集中藍籌公用股 勝在穩定

投資建議︰

首先,現時陳先生市值320萬元的股票有三份之二是藍籌和公用股,建議全數轉作藍籌和公用股,以保持退休後穩定的收入。藍籌股是績優股,於特定行業中地位重要,派息穩定;同時,公用股代表民生必需業務,不易受外圍經濟影響,因而盈利亦穩定。透過持有320萬的藍籌和公用股,可以為退休後帶來穩定收入。

若藍籌及公用股各佔一半,以長江實業(0001)和港鐵(0066)公司為例,長實平均一年周息率約為2.5厘;港鐵公司平均一年周派息約為2.3厘,估計平均每月收息︰

(160萬元×2.5厘×1/12)+(160萬元×2.3厘×1/12)=6300元

另外,若陳先生有意購買年金產品(100萬元)、危疾保險(125萬元)及附加住院保險(50萬元),5年內共需275萬元,每年約需55萬元。為了應付這筆開支,建議從390萬現金留有50萬元作流動資金,用作應付首年供款開支、日常開支或不時之需,以及50萬元投資於人民幣定期存款,因為流動性高。餘下的300萬元為了令其能繼續增長,可以分為兩部分︰以250萬兌換為人民幣(約200萬人民幣)來購買人民幣債券,如中國銀行(香港)發行的人民幣債券,其票息為3.10厘,每半年派息一次,除了可以定期收息外,亦可以同時享有人民幣升值帶來的利潤。

投資不同年期人債 分散風險

200萬元人民幣購買4種不同年期的債券,一來分散風險,二來方便在到期日取回本金以支付每年所需之供款。

原本持有的38萬債券,估計平均每月收息約為︰(38萬元×0.0475×1/12)=1500元

而10年後,加上每年可從年金產品中取回10萬元,每月收入約為︰

12,000元+6300元+1500元(若繼續購買債券)+100,000元/12=28,100元

最後的50萬元加上原有的88萬元基金可以投放於低風險之債券基金上,如羅德環球基金系列-環球高收益,一年回報率約6.72厘。

美國萬利理財控股 亞太區總裁

[張佩儀 理財信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4401

雙邊搵食 似98年金融風暴

1 : GS(14)@2016-01-19 22:37:42

【推低股滙】港滙急跌,但有金管局鎮守聯滙嚴防脫鈎,炒家純沽空港元現貨「無乜肉食」,因此沽空港滙遠期,推高利率及同時沽空港股期指,才是雙邊搵食的必殺技。情況類似98年亞洲金融風暴時,國際大鱷索羅斯及對沖基金美國長期資本管理公司(LTCM),便曾以雙邊操控手法夾擊港元,當年1年遠期港元溢價,曾拉闊至6000點以上高位,即1年後港滙貶至8.4。



港元遠期沽空溢價增

近日1年港元遠期沽空合約值趨增,溢價由100多點子拉闊至昨日約450點子,即市場預測1年後港滙將走弱至7.8253。上商經濟研究部主管林俊泓認為,近期港元遠期溢價「郁動」,投機者可藉息差擴闊賺取利潤,加上港股走勢同步向下,有類近98年雙邊圖利的可能。港股沽空活動甫踏入2016年即變得活躍,整體沽空率連續12個交易日持續高企在一成或以上,昨錄近12%;恒指在今年短短11個交易日,有9日均報跌,累計至今已瀉12%,至約三年半低位,H指更累挫近16%,直逼2011年8100關的歐債危機時低位,暫為自海嘯年後表現最差的一月。不過銀行界指,重演雙邊操控機會極低,98年風暴後,金管局前總裁任志剛曾推出「任七招」,令本地貨幣基礎大增,沽空遠期挾高利率很難達到,對沖基金再以極高槓桿率衝擊市場的彈藥亦有限。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0119/1945785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4530

無見面近80年金蘭姊妹老人院意外重聚

1 : GS(14)@2016-07-15 05:16:29

英國肯特郡一對情同姊妹的摯友分隔近80年,儘管一個年屆95、一個年屆97,但命運又再安排二人在同一間老人院相遇,而且她們都能一眼認出對方。95歲的貝麗爾(Beryl)及97歲的佩姬(Peggy)最近不約而同,搬到格雷夫森德一間老人院,佩姬說:「當我走入老人院,我就認得貝麗爾,我感到難以置信……經過了這些年,這就似奇蹟一樣。」故事要由約80年前說起,貝麗爾及佩姬在同一間工廠工作,後來成為好朋友,不時一起踏單車、一起度假,可惜在二次大戰期間二人失去聯絡,生活將她們帶到不同的方向。佩姬1941年結婚,有3個子女、2個孫兒及3個曾孫;貝麗爾後來亦嫁作人婦,有2個子女、4個孫兒及2個曾孫。二人婚後都改隨夫姓。佩姬說:「戰爭期間我們的生活是那麼的完全不同,我們就是失去了聯絡。」二人如今不時坐在老人院一角有說有笑,彌補那些年失去的時光。英國《都市報》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0715/1969618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3817

富邦人壽推年金計劃 年息3厘

1 : GS(14)@2016-08-19 06:48:29

【本報訊】富邦人壽今年4月正式在港營運後,推出類近年金的終身保險計劃,每年可穩派3厘息保證回報,而若果資金繼續滾存,新賺取利息可獲3.5厘非保證回報,按市場環境及精算假設計算。該產品最低入場費為8萬港元,保單繳付期為6年,現時由富邦香港銷售。該行保險部主管梁鍵波表示,由於保險產品條款眾多,難以用上述產品與同類型年金類產品比較,「例如出面有啲3厘至4厘息,但不保證回報部份較高,好難比較」。富邦香港現時並與國壽海外合作推銷保險,梁鍵波指,富邦人壽推出的產品能補足現時產品種類,而該行亦會與姐妹公司富邦人壽討論設計產品事宜。另外,富邦香港投資產品部主管陳志恒表示,在深港通開通宣佈批准前2至3個星期,較多人購買H股基金,估計是較多人預期深港通開通前預先部署。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0819/1974213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6442

投資年金計劃 籌備退休支出

1 : GS(14)@2016-09-13 00:07:43

【明報專訊】美國萬通亞洲公布「退休.退憂」調查結果,結果顯示港人的退休信心指數創近年新低至5.4分,主要原因依次為「通脹/積蓄不夠」、「患病」、「失業」、「將來難以預計」及「太長命」。近七成受訪者低估了退休所需的儲蓄,他們認為退休後每月平均所需開支為1.23萬元,所需的總儲備平均409萬元,但若按每年平均通脹率3厘計算,儲備更捉襟見肘。

其中,七成受訪者表示退休將依靠「個人儲蓄」,24%表示依靠「強積金/公積金」,其他受訪者表示將依靠「投資回報」、「靠子女供養」及「生果金」。美國萬通亞洲市務部高級副總裁兼首席市務總監蕭莉玲稱,低估儲備原因主要在於忘記計算通脹,同時,退休規劃中壽命長短這個未知數亦是最大不確定因素,規劃到100歲所需的儲蓄可能較到80歲多至少300萬元。

年金收入應佔退休所需三成

她續稱,年金計劃在美國和日本較為發達,相對人壽保險,它的特點是「不設年限」,隨着人們愈來愈長壽,而通脹等因素令所需支出增多,選擇適合的年金計劃,可建立具持續性的退休儲備,以免因長壽「坐食山崩」,於退休期內耗盡儲備,出現退休臨界點。她建議加入「自願性年金計劃」,而年金收入應佔整體退休所需三成,必須足以應付退休生活的基本需要。

現時美國萬通亞洲的年金產品「目標必達終身年金保」,現行派息率為4.5%,保單保證利率為3%,面向18至65歲投保人,可選擇整付保費保單和定期供款,整付保單最低基本保費為8萬港元(亦接受美元或澳門元,下同)或4萬港元,定期供款最低每年保費為4000港元,年限需為5至57年之間。保單第10個周年日,會派發保證特別回報,即基本計劃每年基本保費的25%(保費繳付年期5至10年)至60%(繳付年期超過20年),或整付保費的5%。另於保單第15個周年日和其後每5年,向受保人派發額外回報,為過往5年平均每月保單價值的4%至5.5%。另外, 除了定額終身年金外,還可選擇遞增終身年金,年金派發可逐年增加。

明報記者

[投資新領域]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0923&issue=2016091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8668

流動資金投萬用壽險 滾存生息似年金

1 : GS(14)@2016-12-23 08:14:33

【明報專訊】筆者的客人Maggie今年46歲,暫時沒有結婚及生育的打算,理財目標相對簡單,主要希望籌劃退休。她計劃55至60歲退休,而退休後希望每月有1.5萬元使用。Maggie現時每月的總開支大約為2.4萬元,她剛剛辭去了現有的工作,打算休息數月再重新出發,預計新工作的月薪與現時應差不多,所以筆者暫時計算她不會有盈餘,因此她的理財籌碼就來自她的資產了。

退休後月花1.5萬 最少儲1700萬

她現時共有約826萬元資產,當中流動性較高的是現金和股票,約660萬元。乍看之下,我們可能感覺Maggie已積聚不少財富,但其實她的理財目標也不小,加上她距離計劃的退休年齡只剩下9至14年,所以如果她不加緊安排,或許未必可以達成目標。

首先筆者會計算Maggie的退休需要,若目標退休後每月可有1.5萬元使用,就是每年18萬元。假設年通脹率為3%,這現時18萬元的購買力,就等於在她55歲退休後的241,905元(56歲)至766,119元(95歲)不等。所以如果Maggie在55歲退休,她共需要逾1823萬元;而如果她在60歲退休,她需要逾1695萬元。因此筆者在前文中說過,她的資源雖不少,但她的退休需要也非常大。

因為Maggie的投資風險承受水平為「中等」,加上她已年屆46歲,所以筆者不建議她採用高風險的理財產品,可考慮使用萬用壽險為自己設立退休戶口,現在把她的流動資金投放於戶口內,生息滾存,到退休時,按年需要取出部分的戶口價值,做法與年金相似。

留意萬用壽險減息增風險

如果Maggie已習慣自己的資產擁有較高流動性,她亦可考慮以3至5年為投放年期。例如市場上某萬用壽險的產品,如果她分5年,每年投放約100萬元,共約500萬元到戶口中,她不但可在56至95歲期間提取逾1823萬元,而且在95歲後,戶口仍有約50萬元的價值。而如果她在60歲才退休,她退休後35年間,提取逾1695萬元,而之後戶口仍有約990萬元的價值。

當然筆者需要提醒Maggie以上的數字是按照現時的派息情况計算,所以如果其萬用壽險減息,她的戶口結餘未必可以完全達成她的退休需要,所以筆者認為Maggie需了解以上風險才開始儲蓄計劃。

月供基金強積金補充退休儲備

如果最壞的情况發生了,Maggie尚可利用月供基金和強積金補充退休儲備。她的月供基金假設年回報為5厘,在供滿後的價值將會是逾143萬元;而強積金假設年回報為3厘,到她退休時價做將是逾130萬元(55歲)或逾167萬元(60歲)。

最後,雖然Maggie有不婚不育的打算,但未來的際遇可能讓Maggie的心態有所變化,最終遇上合適的對象結婚生子亦不為奇。所以建議Maggie要適時審視和更新自己的財務計劃。

盧艷萍

康宏理財服務有限公司助理聯席董事

■理財信箱 歡迎來信

讀者如有理財問題,歡迎來信詢問。

來函:寄香港柴灣嘉業街18號明報工業中心A座15樓 經濟版編輯收

傳真:2558 3964

電郵:[email protected]

◆來信請列明家庭或個人收入、開支、資產、欠債、理財目標及可承受風險。

[盧艷萍 理財信箱]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4425&issue=20161223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9766

張言銘:選年金計劃 保障退休後收入

1 : GS(14)@2017-01-06 08:16:48

【明報專訊】陳先生今年48歲,單身,每月收入約5萬元,擁有一個自住物業,將於明年供滿,現時市值約300萬元。另現有300萬元現金,全放在港元定期戶口,利息1厘。陳先生打算一兩內年退休,並取回公積金約150萬元。陳先生想知道應怎樣投資才可在退休後維持每月約1萬元的收入;他亦希望知道買樓收租能否達成此目標。

先回答以租養老的問題,若陳先生想以買樓收租來達到退休後的每月收入目標,現時一個每月租金約1萬元的物業大約價值330多萬元。以六成按揭計算,貸款金額可以借到198萬元;印花稅方面,由2016年11月5日起印花稅被調高至物業交易價的15%,因為這將會是陳先生的第二個物業,所以不能豁免。印花稅開支需要49.5萬元,加上地產代理佣金和律師費用,首期總開支約185萬元,陳先生可考慮從現時手上的300萬元現金調配。由於現時樓價依然高企,環球經濟狀况依然不穩定,若陳先生擔心現時投資物業的風險,他可考慮利用年金計劃為自己建立一個相對穩定而又全面的退休保障。年金計劃被喻為「自製長俸」,在退休時可以有穩定的收入。市場上的年金計劃,年金派發期有長有短,若想確保退休後得到最大的保障,陳先生可考慮選擇終生年金派發計劃,以保證無限期每月享有年金收入,對冲長壽的風險。

保證派息率或調整 有最短年期要求

一般年金計劃都有儲蓄期或累積期,最短一般是3至5年,或可一筆過投放;年金派發就一般要等10年後才開始。市場上也有即享年金計劃,在一次過繳付年金保費後,即時收取年金,但這計劃只適合年齡介乎55至75歲的退休或準退休人士投保,個別年金計劃的累積期一般派息大約4.5%至4.75%。假設陳先生投保一個年息4.5%的年金計劃,以10年時間供款,每年約17萬元保費,他由58歲起便可以每月領取約1萬元的年金,直至百年歸老。假設陳先生活到100歲,預計總年金收入達到約520萬元。

要注意的是,一般年金計劃累積期的派息率都是非保證的,有機會在累積期內被調整,息率可升可跌;年金計劃一般都會提供最低保證利率,坊間現時大約派息3%。派發保證利率一般都會有最短年期的要求,例如要在第12或15年才會保證計劃享有這最低保證利率。按照陳先生的情况,因為他希望未來一兩年內退休,所以若陳先生想在最短時期內收到每月年金收入,就未必能享有這個保證利率;若要有最低回報率的保證,最快要等到60歲後才可以享有年金收入。

■理財信箱 歡迎來信

讀者如有理財問題,歡迎來信詢問。

來函:寄香港柴灣嘉業街18號明報工業中心A座15樓經濟版編輯收

傳真:2558 3964

電郵:[email protected]

■來信請列明家庭或個人收入、開支、資產、欠債、理財目標及可承受風險。

康宏理財服務有限公司聯席董事

[張言銘 理財信箱]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7321&issue=2017010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1553

特首倡公共年金 業界指難執行 銀債擬加碼 延長年期

1 : GS(14)@2017-01-19 07:59:38

【明報專訊】特首梁振英昨日發表任內最後一份施政報告,其中在退休保障方面,梁振英指擬探討由公營機構營運終身年金計劃的可行性。不過有分析認為,若政府參與,其保證息率應高於市面的3厘,才能為業界帶來競爭,但同時政府亦須承擔龐大風險,有業界人士坦言「唔易做」;另外亦有指風險太大,政府實施的機會不大。

明報記者 徐寶文

梁振英昨日發表今年的施政報告,表明退休保障是針對有需要人士,而非全民,並指政府會研究公共年金計劃(定義見另稿)的可行,探討能否由公營機構營運終身年金計劃,協助長者將一筆過資產轉化成每月穩定的退休收入,從而減少不確定。

另外,施政報告又稱,政府亦會研究增加備受長者歡迎的銀色債券的發行,及延長年期,並鼓勵金融界多研發與退休有關的投資產品。本報曾向財經事務及庫務局查詢是否有確實擴容計劃時,當局僅稱沒有進一步補充。政府於去年7月首次發行銀色債券,規模30億元,為iBond的三成,息率按當時的通脹率而定,但保證息率達2厘,為iBond的兩倍,年期同為3年。

康宏:市面年金多保證3厘息

康宏理財行政總裁冼健岷就公共年金的建議表示歡迎,認為政府參與有助市場發展,令產品選擇多元化,從而提升業內競爭力,消費者亦可有較多的選擇。他稱,目前市面上的年金計劃,年息大約4.5厘至4.75厘,而且一般亦設有3厘的保證息率,故政府應考慮設置高於3厘的保證息率,以吸引長者。

不過冼健岷又稱,高於3厘的保證息率,亦同時為政府帶來龐大風險,因市況不好時或會導致財政壓力,若政府欲仿效外國,在市况好時「積穀防饑」,估計又會受到部分市民批評,指摘年金計劃的庫房「水浸」卻又不回饋市民,坦言這個計劃是一個巨大的承諾及責任,並不易做。

政府承受現金流風險大

御峰理財董事總經理陳茂峰表示,若由政府在背後支持的公營機構,來營運一個終身年金計劃,以提供終身退休保障的話,政府所承受的現金流風險相當大,且由於是終身保障的關係,政府或許錄得虧損。若政府願意承擔風險,就早已推出退休保障,因此這個建議實際上並不可行。反而陳茂峰對銀色債券的擴容表示支持,因其保證息率至少不會低於通脹,對長者的退休生活有一定的作用。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8550&issue=2017011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311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