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外匯局:人民幣匯率的彈性將會進一步增強

據外匯局30日消息,日前,國家外匯管理局公布了2016年四季度國際收支平衡表和2016年末國際投資頭寸表,國家外匯管理局新聞發言人就相關問題回答了記者提問。

問:請介紹一下2016年我國國際收支狀況。

答:2016年,我國國際收支繼續呈現“一順一逆”,即經常賬戶順差、資本和金融賬戶(不含儲備資產)逆差。

2016年,我國經常賬戶順差仍處於合理水平。全年順差1964億美元,與GDP之比為1.8%。其中,貨物貿易順差4941億美元,雖然較上年的歷史高位下降14%,但仍顯著高於2014年度及以前各年度水平,顯示我國對外貿易仍具競爭力。服務貿易逆差2442億美元,增長12%,主要是旅行逆差增長,反映隨著居民收入水平提升、相關政策更加開放,國內居民境外旅遊、留學等花費逐步增加,但旅行逆差增幅趨緩,2016年僅增長6%,增幅較上年下降6個百分點。

我國跨境資本流出壓力總體有所緩解,各季度波動性較大。2016年,非儲備性質的金融賬戶逆差4170億美元,較上年下降4%,其中,一季度該項目逆差1263億美元,較2015年四季度的1504億美元下降16%;二季度逆差大幅收窄至524億美元;三季度逆差反彈到1351億美元,為2016年的季度逆差最高值,但仍明顯低於2015年三、四季度的逆差規模;四季度,逆差收斂至1031億美元,較上年同期下降31%。

問:請問2016年四季度經常賬戶順差比初步統計下降了兩百多億美元,是何原因?

答:2016年四季度,我國經常賬戶順差118億美元,較初步統計結果(376億美元)下降了約260億美元,主要原因在於:

一是使用最新數據估算的外商投資企業利潤增加,使得投資收益支出上升,初次收入逆差擴大。平衡表在計算歸屬於外方的外國來華直接投資利潤時,使用國家統計局規模以上外商及港澳臺投資企業利潤數據。統計顯示,隨著我國經濟運行趨穩,企業經營有所回暖。2016年我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較上年增長8.5%,其中,外商及港澳臺投資企業利潤總額增長12.1%。由於編制平衡表初步數時,尚無全年數據,因此初步數估算結果較正式數偏低約200億美元。不過,考慮到初步數已全面記錄了匯出的利潤,因此低估的約200億美元的投資收益支出由於未實際匯出中國,按照權責發生制原則,在記錄平衡表經常賬戶投資收益支出時,還記錄為金融賬戶下境外投資者對華直接投資流入,因此,其主要影響我國平衡表的結構,不影響平衡表的整體狀況。

二是調整旅行收入和支出統計方法,全面采用支付渠道數據,旅行項目逆差有所上升。新方法使用信用卡和借記卡、匯款和現鈔等支付渠道數據編制旅行項目收支。采用新方法測算的四季度旅行逆差規模較初步統計結果擴大約60億美元。同時,2014年以來各季度的旅行收支數據均按照新方法進行了追溯調整,對屬於金融賬戶交易的部分,已從經常賬戶調整至金融賬戶相關項目下。

問:請問2016年跨境資本流動有何特點?

答:2016年,我國市場主體繼續增持境外資產,對境外負債由上年的凈流出轉為凈流入。

一方面,境內市場主體境外資金運用方式更加多元化,對外直接投資、證券投資以及其他投資均呈增長態勢。2016年,境內主體各種形式的對外資產合計增加6611億美元,較上年多增98%。其中,對外直接投資凈增加2172億美元,多增25%;對外證券投資凈增加1034億美元,多增41%;在境外存款、對外貸款等其他投資凈增加3336億美元,多增305%。

另一方面,隨著境內證券市場開放及企業融資需求回升,對外負債由上年的凈流出轉為凈流入。2016年,外國來華直接投資、證券投資和其他投資等外來投資凈流入2441億美元,上年為凈流出1010億美元。其中,一季度凈流出135億美元,二季度起轉為凈流入並逐季上升,分別為771億、842億和963億美元。首先,直接投資項下境外資本繼續保持一定規模凈流入,全年凈流入1706億美元,其中下半年為958億美元,較上半年增長28%;其次,來華證券投資凈流入412億美元,較上年增長512%,體現了我國證券市場對外吸引力的增強以及開放度的加深;再次,來華其他投資由上年凈流出轉為凈流入301億美元,說明境內主體償還境外負債告一段落,跨境融資需求回升。

問:請問2016年末我國國際投資頭寸有何變化?

答:2016年我國對外金融資產、負債及凈資產均呈現增長。2016年末,我國對外金融資產64666億美元,對外負債46660億美元,較上年末分別增長5%和4%;對外凈資產18005億美元,較上年末增加1277億美元,增長8%。

對外資產中民間部門持有占比首次過半。2016年末,我國國際儲備資產余額為30978億美元,其中外匯儲備余額30105億美元。儲備資產占我國對外金融資產總額48%,繼續占據對外資產首位,但比重較上年末減少7個百分點,為2004年公布國際投資頭寸數據以來的最低水平。民間部門持有的對外資產占比達到一半以上,反映我國對外經濟金融交往正在從以往的商品輸出為主,轉向商品輸出與資本輸出並重,以官方部門對外投資為主轉為官方部門與民間部門對外投資並駕齊驅。

對外負債增長主要是由於來華直接投資保持增長和來華其他投資回升。2016年末,我國對外負債中,外國來華直接投資28659億美元,較上年末增長6%,繼續位列對外負債首位,占比61%,反映境外投資者繼續看好我國長期股權投資。同時,吸收非居民存款、接受境外貸款等其他投資負債9849億美元,較上年末增長2%,占負債總額的21%。

問:預計2017年我國國際收支狀況如何?

答:總體上看,2017年我國國際收支將繼續呈現“經常賬戶順差、資本和金融賬戶(不含儲備資產,下同)逆差”的格局,跨境資本流動繼續向著均衡狀態收斂。

經常賬戶順差將繼續保持在合理區間。首先,貨物貿易順差仍會維持一定規模。從出口看,盡管貿易摩擦對我國出口形成一些潛在威脅,但2017年全球經濟總體企穩仍是我國外需穩定的基本保障。同時,隨著“一帶一路”等相關合作穩步推進,區域內國家出口都會受益。從進口看,我國經濟基本面總體較好,國際大宗商品價格將有所回升,進口規模有望趨向基本穩定。其次,服務貿易逆差增速將逐步趨穩。我國服務貿易逆差主要來自旅行項目,隨著近兩年居民境外旅遊、留學等消費需求快速釋放,旅行項目逆差增速已開始回穩;我國企業服務貿易收入和支出結構正在逐步調整,旅行之外的服務貿易逆差已明顯收窄。第三,我國對外直接投資等私人部門投資增多,我國境外投資整體收益有望增長。預計2017年經常賬戶順差與GDP之比將處於均衡合理水平。

資本和金融賬戶逆差有望收窄。一方面,國際環境不穩定、不確定因素仍較多,可能造成市場情緒多變,形成我國跨境資金流動階段性波動。另一方面,一些有利於跨境資本流出入趨向均衡的因素仍會發揮積極作用。一是近期國內經濟有所回穩,相關風險總體可控,國家出臺擴大對外開放積極利用外資的政策措施,外商投資環境繼續優化,有利於推動長期資本流入。二是近幾年隨著我國企業綜合實力和全球資源配置需求的提升,我國對外直接投資迎來高速增長期,在經歷了短期的快速增長後,企業的投資風險意識逐步增強,對外投資將會更加理性和平穩。三是在擴大金融市場對外開放政策方面,我國實施了全口徑跨境融資宏觀審慎管理、推動銀行間債券市場進一步開放、深化QFII和RQFII外匯管理改革等政策,政策效果已開始顯現,未來將繼續吸引跨境資金持續流入。四是隨著人民幣匯率市場化形成機制改革穩步推進,人民幣匯率彈性將進一步增強,有利於促進我國跨境資本流動呈現有進有出、雙向波動的格局。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3644

樂視網:預計2017年將會盈利 樂視大屏將率先扭虧

4月20日消息,樂視網晚間更正年報,在年報中添加了“致股東”等三段前言,稱2017 年是樂視戰略新階段元年,也是關鍵一年,是樂視的“盈利之戰”,樂視大屏將率先實現扭虧。同時值得一提的是,年報刪除了賈躍亭控股和參股6家上市公司股權的相關內容,包括間接持有港股北青傳媒13.72%股權,間接持有網酒網等5家新三板公司股權。

年報中增添的前言談到,樂視網凈利潤增長出現了6年以來的第一次回調,主要原因一方面是公司業務範圍增加,新業務處於成長期造成的利潤總額下降。而2017 年是樂視戰略新階段元年,也是樂視網的關鍵一年,提升上市公司的變現能力、改善公司現金流、實現全面盈利,將成為公司工作的重中之重。

前言稱,樂視大屏將率先實現扭虧。去年樂視致新凈利潤虧損6億多元,這直接導致了樂視網凈利潤的下滑,而根據目前樂視致新的增速,預計2017 年樂視大屏成功實現扭虧為盈利,體現在業績上,預計將為樂視網凈利潤增加數億元。同時也預計2017年樂視網終端、會員以及廣告收入實現新的突破,而進入生態第二階段後,終端、會員、營收、凈利潤等也將成為衡量樂視網標準的重要指標,樂視網至此將進入化反效應的兌現期。

年報中改變較大的還有,刪除了賈躍亭控股和參股6家上市公司股權的相關內容。原年報中,介紹公司控股股東賈躍亭報告期內控股和參股的其他境內外上市公司的股權情況時,有這些:

間接持有新三板上市公司北京網酒網電子商務股份有限公司50.35%股權;

間接持有港股上司公司TCL多媒體科技控股有限公司20.09%股權; 

間接持有港股上市公司酷派集團有限公司28.9%股權; 

間接持有新三板上司公司芝蘭玉樹(北京)科技股份有限1.18%股權; 

間接持有新三板上市公司山西睿信智達傳媒科技股份有限公司10%股權;

間接持有港股上市公司北青傳媒股份有限公司H股13.72%股權; 

間接持有新三板上市公司廣東詠聲動漫股份有限公司5.34%股權; 

間接持有新三板上市公司布丁酒店浙江股份有限公司0.47%股權; 

間接持有 A 股上市公司武漢當代明誠文化股份有限公司0.96%股權。

年報更正後只剩下:TCL多媒體科技控股有限公司20.09%股權、酷派集團有限公司 28.9%股權以及武漢當代明誠文化股份有限公司0.96%股權。刪掉的6家公司股權中,還包括間接持有港股北青傳媒13.72%股權,間接持有網酒網等5家新三板公司股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6165

如果她贏了法國大選,世界將會怎樣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24202

當地時間2017年4月19日,法國馬賽,法國總統候選人勒龐的反對者遊行抗議其競選集會。(視覺中國/圖) 

(本文首發於2017年4月20日《南方周末》)

歷史的序幕在更早前已經拉開。

在2014年5月下旬舉行的歐洲議會選舉中,勒龐女士的國民陣線在法國得票高居第一,反伊斯蘭主義以及對移民的強硬態度正是它人氣高漲的重要因素。

隨著2014年5月歐洲議會選舉的大獲全勝,這些來自歐洲各國的誌同道合者正躊躇滿誌地計劃組成一個個跨國的政治聯盟(議會黨團),這使得傳統主流政黨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壓力。

為了討好國民陣線的支持者,中右翼的薩科齊不得不承諾要求新移民必須先通過“法國價值觀”考試,他提議成立一個兩黨議會委員會以調查可能存在的情報失誤,並增加在街頭執勤的佩槍警察的數量。他表示,若有任何伊斯蘭教領袖散布不符合共和國利益的觀念,法國就應將其驅逐出境。

以法國國民陣線為代表的這些歐洲“造反派”的訴求經常大相徑庭,但與美國茶黨的共同之處是,他們都很憤怒,都向往更單純的時代,都認為權力中心充斥著腐敗專權的官僚……

除此之外,他們大多都來自受擠壓的文化程度比較低的中下層民眾。經濟衰退、大規模失業(尤其是年輕人口失業)以及為應對債務危機而實施的緊縮政策成為他們不滿和憤怒的來源,他們將這些歸咎於全球化和移民。而作為一體化的象征,歐盟則是他們出氣的靶子。

法國是歐盟創始成員國,但一項調查顯示,三分之二以上的法國人認為全球化是“災難性的”;只有41%的法國人表示仍然支持歐盟。當然,不出意料的是,希臘人和意大利人比法國人更不相信聯盟的好處。

但這不過是為自身的問題尋找一個替罪羊而已。事實上,如果僅就進出口總量占GDP的比例來看,德國是歐洲國家中“全球化”程度最高的,但它恰恰是經濟最繁榮、財政赤字和失業率最低的歐洲國家。

眼下,整個西方世界的政治走向似乎也讓馬琳·勒龐順風順水,誌得意滿。

一方面,近來從倫敦、華盛頓和羅馬傳來的消息都在鼓舞著她的事業。特朗普的當選對於勒龐來說無疑是一個巨大的提振,特朗普本人也經常不吝表達對勒龐的贊賞。但作為一個保護主義者,他只關心美國的“重新偉大”,因而不太可能對歐洲的民粹主義運動提供多少實質性的幫助。然而,在海峽對岸,英國政府里的退歐派卻很可能希望促成民粹勢力在法國上臺執政。因為只要歐盟還存在,英國就一定會為從它那里退出支付沈重代價,而現在的法國又恰是在這一點上態度最為強硬的。一旦歐盟消亡,英國面臨的這個棘手問題也就自動消除了。

另一方面,法國穆斯林人口問題、恐怖主義危機以及長期疲弱的經濟和高達10%的失業率,加上民眾對主流政治建制派的懷疑、厭倦和鄙視,對她來說都是不能更有利的機會了。

鑒於法國在歐洲的舉足輕重的地位,一旦勒龐當選總統,必將對歐洲乃至整個世界的現行秩序造成毀滅性的打擊——歐盟解體只不過是最顯而易見的第一個後果,一系列眼下還難以預見的災難性變故將會接踵而至。即便勒龐上臺後軟化了自己的立場,就像特朗普最近表現出來的一些端倪那樣,我們也很難想象她能夠同歐盟的另一支柱、默克爾領導下的德國展開很好的合作。隨著英國的離去,德國和法國的分道揚鑣,歐洲政治或許真的將退回到19世紀的模式。

真正的問題不在於民粹主義有多麽強大,而在於主流政治在當下一系列嚴峻的挑戰和危機面前束手無策,拿不出任何令人看得到希望的解決之道。更要命的是,在當今西方政壇的主流政治領導人中,找不到一個人具備唐納德·特朗普和馬琳·勒龐這樣的人格魅力和煽動能力。

2016年夏天,法國政府借連續發生多起火災之名拆除北部港口加來的難民營。在國際媒體上大名鼎鼎的加來難民營是一片為將近9000名難民提供臨時庇護的龐大棚戶區,他們中的大多數人試圖從那里前往英國。有分析人士認為,法國此舉的目的,主要是為了展現其對於邊境與領土的有力控制能力,為半年後的大選營造有利輿論。因為極右翼民粹主義政治勢力一直將主權和邊境控制當作核心議題而大做文章。

然而,這些零敲碎打的行動只是在被動地應付民粹主義者設置的議題而已,它淋漓盡致地暴露出主流政治沒有能力主動設置自己議程的巨大弱勢。而且,事後表明,拆除加來難民營不僅沒有解決任何問題,反而造成了新的更大的問題。一部分難民幹脆從加來來到巴黎,在法國首都的公園和大街上搭起臨時營地,嚴重擾亂了巴黎的社會秩序,也在民眾心頭留下了新的陰影。

這使得今天的西方政治呈現出某種仿佛是不可阻擋的歷史趨勢。特朗普在競選期間曾說,他的勝選實質上就相當於英國退歐。眼下,就連不支持民粹主義的人們也越來越相信,在意大利、法國、荷蘭以及更多東歐國家,極右翼政治力量一個接一個地上臺,是未來必將發生之事——英國只是意大利的前兆,而意大利只是法國與荷蘭的前兆……直至德國。

2017年2月份舉行的荷蘭大選似乎讓人看到了希望,以至於首相呂特在勝選後宣布:民粹主義的多米諾骨牌在荷蘭被遏制了。但這句話說得太早了。事實上,許多人認為,呂特領導的主流政黨之所以能夠擊敗威爾德斯所代表的右翼民粹主義政治勢力,恰恰是因為他在許多方面主動迎合了民粹主義。歐洲的政治光譜仍在進一步向右轉,這個趨勢不扭轉,法國建制派即使勉強挺過了2017年,也會失敗於下一次大選。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6456

百度與谷歌的下一戰場將會是人工智能?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525/163289.shtml

百度與谷歌的下一戰場將會是人工智能?
南七道 南七道

百度與谷歌的下一戰場將會是人工智能?

觀眾們的一貫錯覺,總以為谷歌的技術要強於國內任何一家公司

來源 | 南七道(ID:nanqidao)

文 | 南七道

近期谷歌的I/O開發者大會再次召開,其宣布了“AI先行”的戰略計劃,並且發布了各種人工智能開放技術,其中現場演示了GoogleLensd智能識圖的植物圖像識別。

而這一技術,遭到了吳恩達的吐槽,其在Twitter稱,這一技術百度早已在三年前實現。

1.webp

值得一說的是吳恩達本人,其既是谷歌大腦的發起人,也是前百度的首席科學家,在整個人工智能界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作為此前這兩家公司共同的頂級科學家,也自然對兩家公司的技術能力極為了解。

而吳恩達目前也已經離開谷歌與百度兩家公司,因此這條內容並不存在任何利益糾葛,更談不上黑幕,屬於就事論事的評論,谷歌確實在該智能領域落後於百度。

而這也推翻了觀眾們的一貫錯覺,總以為谷歌的技術要強於國內任何一家公司,國外的月亮永遠比中國圓,而此事件則可以讓我們重新更為客觀的看待百度以及谷歌。

谷歌識圖技術晚於百度,但人工智能各有所長

谷歌在植物領域的識圖技術確實落後於百度,但這並不是說谷歌整體都落後於百度,百度整體強於谷歌。

事實是,人工智能並非某個單一技術,其涉及各個垂直領域,例如語音識別、自然語言理解、圖像識別、機器翻譯等等。但是每一個垂類領域又可以繼續細分,例如圖像識別可以分為貓的圖像識別、植物的圖像識別,表面上都是圖像識別,但是背後所用到的海量數據,以及算法策略,卻相差極大,就如同木勺與銀勺,表面形態看似相同,但所需要用到的生產技術卻完全不同。

植物的圖像識別的這個點上,百度也確實領先於谷歌,而值得一說的是百度其實在很多領域都領先於谷歌,例如其是首家將深度學習技術融合到廣告系統的公司,而谷歌隨後跟進,同樣在智能翻譯領域,百度在2015年就首創了基於互聯網的NMT深度神經網絡翻譯系統,而谷歌直到2016年才上線基於深度神經網絡的翻譯系統。

當然,谷歌同樣也有領先於百度的方面,但百度之所以能夠在部分領域處於領先狀態,更重要的是因為百度的體量相對於谷歌較小,危機感更強,谷歌擁有全球市場不必焦慮未來,其更樂於投資收購,以及慢慢孵化更超強的項目。而百度卻需要迅速找到更多可以落地,獲得大量用戶的項目,因此其在很多領域領先也是必然的事情。

人工智能技術各有所長,並不是全領域的比拼,公平來講,百度谷歌在不同領域都各有所長,而百度在諸多領域的領先也不是什麽稀奇的事情。

2.webp

百度技術屢屢獲得外媒關註,也是谷歌的痛點

巨頭最大的威脅永遠不是另一個巨頭,往往來自於小公司的進擊,而谷歌以小擊大最終威脅微軟與雅虎,Facebook以小擊大最終威脅谷歌,這些事情一直在重來。

而國外巨頭此前也向來不將國外對手放在眼里,但是近幾年隨著中國互聯網的發展,中國互聯網公司越來越不可小覷,阿里巴巴正在成為亞馬遜的威脅,騰訊正在成為Facebook的威脅,而百度則自然也是谷歌的威脅。

而這一些觀點都不是來自於國內媒體,更多的都是來自國外媒體的發聲,《紐約時報》將人工智能競賽看成是新一輪的中美競爭,而中國公司正在逐漸反超國內。此外《麻省理工評論》也將十大突破性技術第一次頒給百度,並且連續兩年,而將這一獎項交給中國公司,也是首次。

而百度在技術領域確實擁有硬實力,其比谷歌更早的就開放了自身的技術能力,諸如上線語音開放平臺,圖像識別開放平臺,深度學習開放平臺等等,每天都擁有數億的用戶調用次數。此外百度還同時在無人車方面開源了“阿波羅計劃”,徹底開放自身的技術與能力,這種開放的速度也領先於谷歌。

而谷歌也已經在目前真正意識到了百度的潛力與威脅,其在自身也已經在財報中,將百度列為唯一一家中國對手公司,向華爾街開誠布公,則可以看出其對於百度有著真正的敬畏。

3.webp

中美人工智能競賽,百度谷歌是標誌

中國商業場景與谷歌場景不同,百度的技術更懂中文,也更懂國內站長,因此最終勝過更懂英文以及英文網站的谷歌。

因此,百度與谷歌的競爭即是同類技術的競爭,又是差異化的競爭,必須有相同的重點發展技術,也必須有差異化發展的技術。

在這一場人工智能之戰中,二者同時也會繼續這樣的邏輯。在相同技術能力的比拼上,百度與谷歌都是全情投入型,例如無人車、語音助手、度秘dueros、谷歌assistant等等,在前沿投入上義無反顧。

谷歌在此次的開發者大會上,將其整個戰略調整為“AI先行”,而在剛剛召開的百度聯盟峰會上,李彥宏也同樣強調如今已經從智能手機的思維方式跨入到AI時代的思維方式,李彥宏表示互聯網的出現解決了人與人的交流,而未來的人工智能將會解決人與物的交流,萬物可以對話,可以召喚。

而在會上,百度也展示了 DuerOs系統與國安廣視的合作,智能電可以被非常靈活隨意的通過語音調用,而同時也也證實了未來的人來將會從智能手機的操作中解放出來,變為更智能的語音操作、識臉操作,百度也正在各個場景中全力以赴。

因此百度與谷歌的競爭也是差異化的,谷歌由於覆蓋全球市場,因此不可能在各個國家都實現面面俱到的統治,而百度則更註重國內市場,其已經比谷歌更迅速的將新能力運用到業務的增長上,例如信息流分發2.0,AR用於“兵馬俑複原”、“北京朝陽們”等等營銷上,很有可能在未來的智能終端時代實現變現能力的爆發。

谷歌與百度在技術的投入上既有相同又有不同,雙方所專註的市場不同,由於需要應對不同市場,因此在不同的技術點上必然各有所長,抽取孤立的技術進行對比毫無意義。

一個事實是,無論百度還是谷歌,二者分別代表了中國與美國的最強人工智能公司,二者的技術布局最多,並且在多個技術領域都有著最強優勢,因此二者的競爭也是中美人工智能競爭的一個最關鍵標誌。

吳恩達此次對於谷歌的評價是客觀的,一方面反映的是百度確實在諸多技術領域強於谷歌,另一方面反映的則是二者都在圍繞本國市場側重不同的技術領域,從整體來看,二者都並不遜色,雙方各有千秋。

隨著這一波互聯網的發展,中國科技公司的全面崛起,國外科技公司以及媒體都已經在開始敬畏中國科技公司,但同時國內大多數人還是停留在認為外國的月亮一定比中國圓,而這種觀念也是時候做出一些改變了。

百度 人工智能 谷歌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0589

BAT與華為,誰將會是未來人工智能時代的主導?

來源: http://www.iheima.com/promote/2018/0220/167326.shtml

BAT與華為,誰將會是未來人工智能時代的主導?
消費電子資訊網 消費電子資訊網

BAT與華為,誰將會是未來人工智能時代的主導?

由馬雲執掌的阿里巴巴現如今如步青雲,風聲水起,不僅在電商生態領域取得絕對優勢,在其它領域也是闊步前行,如螞蟻金服,阿里雲,量子研究團隊,湖畔大學教育理念等都走在了前沿,不得不佩服馬雲的能力,對未來趨勢的精準把握,和個人在世界上超強影響力。

由馬雲執掌的阿里巴巴現如今如步青雲,風聲水起,不僅在電商生態領域取得絕對優勢,在其它領域也是闊步前行,如螞蟻金服,阿里雲,量子研究團隊,湖畔大學教育理念等都走在了前沿,不得不佩服馬雲的能力,對未來趨勢的精準把握,和個人在世界上超強影響力。

阿里巴巴,騰訊,百度與華為,誰將會是未來人工智能時代的主導?

馬雲在布局人工智能領域,首先基於未來對人工智能的發展方向和使用場景的預判,即針對每個人的大數據分析而畫像出個性化、差異化和訂制化等人工智能優化精準推薦的生動場景,而結合未來的無人駕駛汽車的車內工作和生活消費場景打造的阿里ALiOS系統驅動萬物智能,不僅在IoT領域持續增加投入,面向汽車、IoT(物聯網)終端、IoT芯片和工業領域研發物聯網操作系統,並整合原YunOS移動端業務,還配備了觸控電容屏,以地圖為桌面,除了可實現精微語音交互、遠程控制、智能地圖等功能外,還能在雲端開啟“自學習”等技能,享受豐富的出行生活服務。不難看出阿里的方向是準確的,行動是迅速的! 

阿里巴巴,騰訊,百度與華為,誰將會是未來人工智能時代的主導?

騰訊在溫文爾雅、低調沈穩的馬化騰的帶領下,多年的狼性發展使得騰訊穩坐國內社交第一把交椅無人能撼,一個微信使得十幾億人每天都離不開它,不僅工作,學習,交流交際方面,而且在情感溝通和娛樂及消費處處都會用到,實在是細致全面到強大!

阿里巴巴,騰訊,百度與華為,誰將會是未來人工智能時代的主導?騰訊在人工智能領域的布局同樣重點有汽車領域,騰訊雲通過與蔚來汽車合作打造智慧出行,真正落地“智能+汽車”場景,騰訊雲利用自身智能交通雲平臺,打造安全的車聯網環境。在互聯互通的全球網絡中實時監控每輛車的安全運行數據; 並通過應用人臉識別、語音識別等AI能力,讓汽車變得更加智能,讓用戶的駕乘體驗充滿樂趣和想象,打造未來智能移動空間。騰訊雲的打法是一方面將自身在計算機視覺、智能語音識別、自然語言處理等核心能力以“AI即服務”的形式開放出來,讓用戶“按需獲取”;另一方面,整合騰訊內部AI Lab、優圖實驗室等領先AI技術,結合實際場景打造強針對性,高可用的解決方案,從不同層面全面滿足各行各業的智能化轉型需求。

阿里巴巴,騰訊,百度與華為,誰將會是未來人工智能時代的主導? 除此之處,騰訊在智能快遞,智能醫療影像分析等領域也頗有成效,可以看出騰訊是想與阿里並駕齊驅,爭奪人工智能的制高點。

阿里巴巴,騰訊,百度與華為,誰將會是未來人工智能時代的主導? 百度走的技術路線,百度領頭人李彥宏不僅使百度超越了搜索工具範疇,在人工智能領域更是極早的深耕,培養了國內人工智能領域的超強的前沿核心人才,人工智能概念也是由李彥宏在國內首先提出並倡導,可見李彥宏的技術和眼光的超前過人之處。

阿里巴巴,騰訊,百度與華為,誰將會是未來人工智能時代的主導? 百度這兩年雖然在廣告領域有所詬病,也不時有官司纏身帶來此負面影響,但不可否認百度的技術發展是非常肯定的。百度的語音識別能力,百度的度秘,百度地圖的強大智能化,百度搜索引擎的圖像識別,文字識別能力等都很強大,只是小編愛琢磨研究,所以懂得,相信很多人每天看著百度搜索欄都沒註意它的強大,沒去試用。

阿里巴巴,騰訊,百度與華為,誰將會是未來人工智能時代的主導?

記得有次互聯網大會BAT聚首,當時李彥宏稱贊馬雲當過老師的管理能力就是強,而看人管人洽洽是李彥宏的弱項,致使百度費盡心血培養出來的人工智能的核心人才,在人工智能將要爆發前夕悄然離職另起爐竈,不僅感嘆人心叵測,也應了那句老話,人不能太善,李不夠狠心,管理寬松卻促使某些人的私欲澎漲,使得百度人工智能領域領先的優勢受到影響,但這不會影響到百度的前行。百度希望效仿谷歌的安卓系統,營造一個人人都能嘗試創造優秀產品的環境,未來讓自動駕駛汽車制造商依賴阿波羅,就如同安卓在智能手機廠商心目中的地位。

阿里巴巴,騰訊,百度與華為,誰將會是未來人工智能時代的主導?阿波羅平臺由核心軟件、許多雲服務和GPS(全球定位系統)、攝像頭、激光雷達、雷達等自動駕駛汽車硬件組成。若該項目成功運行,將可能幫助百度後發制人,趕上那些早已研發自動駕駛技術的競爭對手。可見無人駕駛技術方面百度在國內要超越另外幾家公司。

阿里巴巴,騰訊,百度與華為,誰將會是未來人工智能時代的主導?

華為在老將任正非的帶領下,經過多年持續的狼性瘋狂發展,不僅通信基礎領域傲視全球,而且在5G的大勢中掌握主動權。硬件方面手機銷量持續擴大,先進的處理器自己研發,並將新一代Ai芯片第一個用於手機上,並和百度強強聯手,在人工智能領域做足了功課和準備。華為在人工智能領域是少數幾家真正具有端、雲、芯開發能力的公司。

阿里巴巴,騰訊,百度與華為,誰將會是未來人工智能時代的主導?華為提出在智慧互聯時代,要實現端、雲、芯協同的智能體驗,通過華為終端、華為雲服務、華為芯片,為消費者提供全連接服務、流暢和穩定安全的綜合體驗。 

阿里巴巴,騰訊,百度與華為,誰將會是未來人工智能時代的主導? 華為的設想是要打造智能手機、PC、可穿戴設備、智能家居、車聯網以及VR、AR等全場景智能生活體驗。 可見華為的這顆人工智能芯片既可集成化到麒麟SoC中,也可獨立應用於多類型、品牌終端中,實現人工智能所有終端全場景覆蓋。

阿里巴巴,騰訊,百度與華為,誰將會是未來人工智能時代的主導? 以上描述不難看出,阿里騰訊和百度在人工智能領域是屬於軟件強大硬件稍遜的狀態。唯獨華為是硬件夠硬,軟件也不差的現狀,人工智能的心臟就就Ai芯片,血液就相當於阿里騰訊和百度等互聯網公司的大數據和人工智能處理算法,華為也有相當領域的大數據,小米、京東、頭條和美團等也是血液的各大分流,未來主導人工智能大潮的,小編認為很可能是以華為主導的Ai芯片處理器(心臟)連接各大互聯網巨頭(血脈)的人工智能生態大聯盟。

人工智能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1094

投資大鱷羅傑斯:下一次熊市,將會是他有生以來見過最嚴重的一次

投資大鱷羅傑斯今日現身博鰲亞洲論壇現場,這也是他第一次參加博鰲論壇。羅傑斯表示,自己看好中國的環保、醫藥等方面的企業,對農業最為樂觀。

羅傑斯分析,中國政府大力扶持三農,振興鄉村,盡一切努力來幫助那些農村的人民,而這個成本不像高科技行業那麽高,農村人民的生活改善速度會大大超過城市人民。

羅傑斯解釋說,參與農業的方式有很多種,即使不想開拖拉機,還可以振興農村的教育、醫療,以及農村經濟的方方面面發展,因為中國希望消除城鄉經濟的差距,讓農村趕上來。

與羅傑斯對話的IMF前總裁朱民贊同了這個觀點,他表示,十九大報告提到,新時代核心理念從高增長走向高質量的發展,高質量發展的新領域就包括了環保、節能、農村跟農業,這些對可持續的發展都是很重要的。

除此之外,羅傑斯還高度評價“一帶一路”。他認為“一帶一路”是21世紀最重要的舉措,如果不了解它,一定要下功夫做功課。

對於全球經濟的發展,羅傑斯並不樂觀,他提醒,今年年底和明年年初要格外註意債務問題。他分析,從2008年以來就沒有爆發過非常嚴重的金融危機,這就需要引起警惕了,這是不同尋常的,美國每4-8年就會出現一次金融問題。如果下一次出現熊市,那將是我有生以來見過最嚴重的一次,因為全球負債水平達到歷史頂峰。

羅傑斯提醒中國投資者,投資要找那些不管是在好的時候,還是不好的時候,都會受益的公司,環保、醫藥企業都不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2132

蔡東豪:「日本人口將會從2010年的1.27億跌至2050年的1.02億。」

1 : GS(14)@2012-03-10 12:16:02

http://www.sharpdaily.hk/article/index/15307/20120309/64704
「日本人口將會從2010年的1.27億跌至2050年的1.02億。」
聯合國預測

日本正面對人類歷史上從未見過的人口結構災難,人口萎縮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日本生育率從70年代開始下降,多年來日本政府所做的嚴重不足。
或者這不是政府的錯,這是日本全民的錯,面對人口下跌,大部份國家會鼓勵移民,面對如此嚴峻危機,日本始終不歡迎移民。
同樣面對人口危機,其他國家一早便會費心思制定移民政策,希望吸納移民來抵銷萎縮人口,並幫助移民融入社會,成為社會一份子。日本一直捍衛自己的文化,以社會的一元性為榮,擔心移民會影響日本人的生活方式,現時在日本的移民大都是短期勞工或非法移民,日本社會從沒歡迎這些移民融入社會。
日本不肯接受移民,惟有接受人口萎縮帶來的種種問題。日本人在未來日子要抵得痛,這種痛可以很痛,不過是日本人選擇的。

蔡東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8193

秦昊溫柔湊女 47歲伊能靜:我和她將會依靠你

1 : GS(14)@2016-07-09 07:02:08

■伊能靜(小圖)前日在微博貼秦昊餵囡囡飲奶的相。


台灣美魔女、47歲的伊能靜,上月尾生下囡囡「小米粒」,前日她在微博放閃,貼了數張老公秦昊湊女餵奶的照片,更感性留言表示:「你是父親了,你不再四處飄蕩遊戲,你靠岸,由船隻變成陸地,而我和她將會依靠你。」她同時向網友派定心丸,不會因囡囡而減少對前夫所生囝囝及愛犬的愛。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entertainment/art/20160709/19688193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3124

湯文亮﹕香港將會紐約化

1 : GS(14)@2017-01-04 08:12:35

【明報專訊】在英國脫歐之後,我認為倫敦在歐洲影響力將會逐漸被布魯塞爾、法蘭克福等取代,到最後,世界只剩下兩個金融中心,西方是紐約,東方是香港。我相信有很多其他地區的人不同意,但事實就擺在眼前,不過,即使香港成為東方地區的金融中心,相比紐約,仍然有一大段距離,最主要的原因是香港的人口太過集中廣東化,但這個現象即將逐漸改變,有愈來愈多優秀人才從內地其他省份來港,香港逐漸紐約化,10年之後,這個現象將會非常明顯,究竟,什麼是紐約化。

中資新盤未來售各省人士

紐約除了曼克頓地區是金融中心外,其他地區集中了不少從世界各國移居紐約的人,有俄羅斯小區、中國城、小意大利等等,所以在紐約,就好似身處世界各地,可以從各小區了解到其他國家的文化,以及他們的飲食習慣,香港除了金融之外,其他根本無法和紐約相比。

在去年,有不少內地地產商在香港奪得土地,而且價值不菲,很多人非常奇怪,點解內地地產商願意以高價買地,在建成房屋以後,香港人未必能夠承受高昂樓價,其實,內地地產的目標對象並不是香港人,不同地區的地產商的目標對象是他們當地人,以後,就會有不少來自各省各地的人分別聚居在各大型新樓盤,令到那些新樓盤變成各省市縮影,身處香港,就好似處身於中國各省各地,而各省各地文化亦會影響香港,這就是我所說的香港紐約化。

紀惠集團行政總裁

[湯文亮 敢說亮話]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7286&issue=20170104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1166

120打氣信「有你們港將會光明」

1 : GS(14)@2017-08-18 07:53:02

【反東北發展】【本報訊】反新界東北發展前期工程撥款案,13人非法集結罪成,遭高院上訴庭重判入獄8至13個月。東北支援組成員卓佳佳對裁決感到痛心及憤怒,指判刑過重,形容是政治檢控。她又透露,前晚舉辦的聲援集會收到120封熱心人寫給13名入獄者的打氣信,又讀出其中一封打氣信內容,「香港從來未如此黑暗,但因為有你們香港將會光明」。


吳亮星指罪有應得

東北支援組成員、粉嶺北農村及居民聯席成員卓佳佳昨出席電台節目時稱,新界東北發展計劃是官商勾結,村民及示威者只希望政府撤回計劃,指今次判刑「比想像中重」,形容是政治檢控,「(過往)非法集結罪,如果要監禁可能係(入獄)幾個月嘅事」。卓佳佳又透露,前晚舉辦的支援集會收到120封熱心人寫予13名入獄示威者的打氣信,會將信件轉交至各人手中。卓又讀出其中一封信,「香港從來未如此黑暗,但因為有你們香港將會光明,頂住,眼前只是磨練、失意、恐懼,希望你們掛住屋企時,知道有我喺度祝福大家」。粉嶺馬屎埔村民區晞旻稱,當年政府強推新界東北,反對發展新界東北人士已循不同途徑表達訴求。但時任立法會財委會主席吳亮星「粗暴剪布」,令現場氣氛激動「阻也阻不了」。吳亮星昨接受電台訪問時稱,相信很多市民認同破壞立法會或公共治安需判刑,現時結果是罪有應得。一群曾參與學生運動的人士則發表聯署聲明,以「彼以律令為後盾我為公理作前驅」為題,支持所有蒙受囚禁的政治犯。聲明呼籲港人,必須掙脫政權打壓的陰霾,把沉重的心情轉化成堅定的力量,聲明又指必須記住每一位入獄者,也要提醒自己為何而抗爭。■記者譚靜雯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70818/20125214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012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