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亨銀行(00302)$----郎有情妾有意, 錯誤定價的風險? Extreme
http://xueqiu.com/6382272526/26468241$永亨銀行(00302)$----郎有情妾有意, 錯誤定價的風險?
1. 妾有意: 香港大股東要放盤是毫無疑問.兩個基金,Schroders和 Aberdeen Asset, 合計持股大約15%, 成本70以下,如果賣盤成功,估計沒有理由反對。The Bank of New York Mellon持有好多年了,估計也樂於退出。
2。郎有情:追求者眾多,既有國產土豪,也有洋人。新加坡人也有。不再多說。
3。賣家的主要嫁妝:香港銀行牌照,中港澳網點,香港人民幣離岸中心切入點。
4。賣家的主要弱點(放盤):家族銀行,後人可能無意接手經營。
規模小,客戶主要是街坊,老人家,主婦。吸引不到富人客戶。
5。 買家的考慮:
5A放盤的稍有規模的香港銀行屈指可數,302買不到的話,只剩更小更弱的豬頭骨大新銀行。
5B 明年的借錢成本(利率)可能上行。 時間站在賣方一邊。
結論:郎有情妾有意, 剩下價格以及具體條款。
估計收購價:PB1.7---PB2.5 之間 (HKD110---162)
下行風險:賣盤不成,股價跌回70--80元區間
潛在收益: -5% 到 40% (以今日股價115.5計算)
最大概率:PB2 收購 HKD130, 時間:年底公佈
(停牌前幾日平均收市價溢價20%, 估計小散都樂意,大家Happy New Year!)
再次比較(回顧一下
$創興銀行(01111)$的收購歷程,以及2008年永隆銀行的收購歷程)
大家可以猜猜那些人在賣,那些人是在買。
本人今年大失誤之一就是當
$招商銀行(03968)$和
$創興銀行(01111)$ 今年3月份都在18元上下的時候買了3968而錯過1111。結果是3968白忙一年(小賺離場了)回報差天共地。
利益申報:
此文並非投資建議。本人持有
$永亨銀行(00302)$, 並隨時買入沽出。
1111 vs 3968
查看原图1111
查看原图302 vs 1111
查看原图$永亨銀行(00302)$----郎有情妾有意, 錯誤定價的風險?
1. 妾有意: 香港大股東要放盤是毫無疑問.兩個基金,Schroders和Aberdeen Asset, 合計持股大約15%, 成本70以下,如果賣盤成功,估計沒有理由反對。 The Bank of New York Mellon持有好多年了,估計也樂於退出。
2。郎有情:追求者眾多,既有國產土豪,也有洋人。新加坡人也有。不再多說。
3。賣家的主要嫁妝:香港銀行牌照,中港澳網點,香港人民幣離岸中心切入點。
4。賣家的主要弱點(放盤):家族銀行,後人可能無意接手經營。
規模小,客戶主要是街坊,老人家,主婦。吸引不到富人客戶。
5。買家的考慮:
5A放盤的稍有規模的香港銀行屈指可數,302買不到的話,只剩更小更弱的豬頭骨大新銀行。
5B 明年的借錢成本(利率)可能上行。時間站在賣方一邊。
結論:郎有情妾有意, 剩下價格以及具體條款。
估計收購價:PB1.7---PB2.5 之間(HKD110---162)
下行風險:賣盤不成,股價跌回70--80元區間
潛在收益: -5% 到40% (以今日股價115.5計算)
最大概率:PB2 收購HKD130, 時間:年底公佈
(停牌前幾日平均收市價溢價20%, 估計小散都樂意,大家Happy New Year!)
再次比較(回顧一下
$創興銀行(01111)$的收購歷程,以及2008年永隆銀行的收購歷程)
大家可以猜猜那些人在賣,那些人是在買。
本人今年大失誤之一就是當
$招商銀行(03968)$和
$創興銀行(01111)$ 今年3月份都在18元上下的時候買了3968而錯過1111。結果是3968白忙一年(小賺離場了)回報差天共地。
【知識貼】IPO定價?不是腳趾頭想出來的,也不是公式算出來的
來源: http://new.iheima.com/detail/2014/0110/57814.html
停了1年多的IPO重新開閘,投資者熱情高漲,市場火爆。但是小夥伴們你們知道公司在申請IPO時,是怎樣給自己設定每股發行價區間嗎?定價過程都有哪些?i黑馬整理了知乎上的網友回答,希望能有所幫助。知乎網友Luo Patrick(證券公司、投資銀行業務)國內的定價其實都挺簡單的,主要就是PE估值。P=PE倍數*利潤利潤是固定數據啦,PE倍數涉及到當前的市場環境和公司未來成長性,一般會參考已經上市的可比公司PE值適當打個折,然後就算出來估值。DCF估值也是會用到的,但是(我猜)主要還是根據PE來估算,DCF作為佐證。因為DCF的估值太多主觀因素了,很容易操控,不可靠。以上是投行估值部分(不是公司自己給自己估值),這是IPO定價的第一步。第二步是,投行會把估值報告發給一些投資機構,同時組織路演,主要目的在於告訴投資人“我覺得這家公司是非常好的,我估值到XX,你們趕緊來看看吧。”第三步是,投行邀請投資機構來報價,相當於投資人還價:“你覺得值那麽多,但是我們只願意出到這麽多,如果是這個價位的話,我們願意買多少多少。”大多數情況下,投資者報價應該是比投行自己的估值要低一些,有點折扣。如果投資者特別不看好的話,會有非常大的折扣。最後一步是,投行統計一下投資者的報價,算算定在什麽價位能夠把股票全都賣掉,這基本上就是最後的價格。知乎網友FantasticCathy(投資銀行)在成熟市場上,向市場詢價的過程是一個多輪的科學的過程,IPO的定價既不是發行人或者投行用腳趾頭想出來的,也不是用一個或者兩個簡單的公式算出來的。沒做過A股市場,以我最熟悉的港股為例,IPO的市場推介大概是這樣的:香港市場有個“基石投資者”或者叫“基礎投資者”(cornerstone
investor)制度,就是某個投資者在項目正式做簿記之前就簽訂基石認購協議,無論最後定價在定價區間的什麽位置,該投資者都以最後的IPO定價認購事先約定好的一定量股票,或者以股數計,或者以總價值計;同時,該項投資以及投資者簡短背景介紹會在招股書中披露。如果在紅鯡魚(Reds)定稿前基石認購協議已經簽署,那麽就進Reds;如果紅鯡魚趕不上,就進給散戶的香港公開發售招股書。在市場火爆的時候,基石投資者可以用early
commitment換來確定的分貨量;在市場不景氣的時候,好的基石投資者是IPO發行的定海神針
――這里要補充一句,海外市場IPO最後分股票是可以隨意分的,不是按比例的,舉個栗子,長線基金可能拿到下單量的80%,同樣項目上的對沖基金可能不到50%,私人銀行客戶可能是10%由於有這個制度,通常IPO前期的市場推介都是圍繞這找基石來的。基石投資者簽訂的認購協議使得該投資者必須要認購協議規定的股票數量或金額,無論定價在哪個位置。但是大家都不傻啊,憑什麽呀,太貴了怎麽辦,而且能做基石的也都不是路邊的阿公阿婆,都是大機構或者大富豪,即使正式的定價區間還沒有出來,簽協議前總得給人家一個概念吧,人家掏的是真金白銀哦。所以通常會有一個一兩個月的基石投資者溝通過程,先簽個保密協議(現在新的上市流程以後A1就是公開遞交的了,以後就不需要保密協議了),第一次見面互相有個了解,然後投資者回去做做功課,需要的話去公司看看,有興趣再來第二次見面,這次就聊得更深入一些。若是雙方言談甚歡,就都把老板拉出來見見,你覺得多少價錢可以買,我覺得多少價錢可以賣?聊著聊著,大概位置就出來的。主要考量因素:市場大行情如何,同業的都交易在什麽位置,今後幾年的增長速度,未來3-5年的可預見性怎麽樣,行業周期性如何,企業過往有沒有不良記錄,等等,加加減減,在國內、香港、新加坡、倫敦、紐約、波士頓見30-50個機構,深入聊10-20個,投資者和投資者的觀點其實都是差不多的,走完一輪,其實大家心里就都有譜了。就算見過的投資者後來各種原因不做基石了,這些反饋對後面確定價格區間也非常有指導意義。之後,聯交所聆訊結束,投行分析師就該出門做個環球旅行了,這個叫“預路演”,或者叫投資者教育,基本上就是在管理層正式路演之前提前走一圈。分析師會拿著他們的一個"pre-deal
research report"
見投資者,在這個研究報告里面,分析師給出一個公允的估值,但是IPO估值通常需要有一個折價,畢竟你和別的上市公司比沒有公開市場的track
record嗎。在這期間,分析師和銷售會拿回來很多投資者的反饋,有關於基本面的,關於行業的,但是更重要的,關於估值的。基於以上的投資者溝通和反饋,這個時候我們就可以定價格區間了。基本上我們已經知道什麽人大概會在什麽價位下單。定完價格區間,紅鯡魚出街,管理層就上路路演啦,投資者也就可以正式下單。一般來講,整個項目執行最驚心動魄的幾天上演了。最終定價在價格區間的什麽地方,取決於訂單情況,市場情況,發行人的意願。最理想的是比市場一致意見稍低一點點,這樣後市表現的信心就會大一點,所謂的leave
some money on the
table。現實中最後的定價會常常會比較戲劇化,什麽樣的都見過,哎,有時候真想沖上去大吼一聲:“姑奶奶兩天兩夜沒睡覺了,你們利索一點定個價會死啊!”
可是我不能。。。如果是美國市場,還可以高於或者低於原本的價格區間定價,發行規模也可以在最後做調整,而不需要重新做filing至於模型神馬的,模型是投行和投資者用來檢驗公司給出的承諾/預測的真實程度和可實現程度的重要工具,但是在實踐中,尤其在亞洲市場,還是PE,PB最方便溝通啦。
相關公司:
數據來自 創業項目庫
作者:知乎網友 | 編輯:weiyan | 責編:韋
華爾街面試系列之八:高盛面試題之投硬幣遊戲定價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77459
下面是來自高盛的面試題目——投硬幣遊戲。
1. A投一枚硬幣,如果出來的是正面,B給A共1美元,遊戲結束。
2. 如果出來的是反面,再次投——如果出來的是正面,B給A共2美元,遊戲結束。
3. 如果出來的還是反面,再次投——如果出來的是正面,B給A共4美元,遊戲結束。
依此類推,直到投到正面結束,不過第n次投,B要給A共2的(n-1)次方的錢。
高盛的問題是:A要事先給B多少錢,B玩這個遊戲剛好不虧?

答案:整個遊戲其實相當於一個合約,A要事先給B多少錢,也就是給這個合約定價。價格要怎麼算呢?應該是在遊戲過程中,B平均能得到的錢,如果用專業語言來講,就是數學期望(Expectation)。
B平均能得到多少錢呢?應該是每一步B獲得的錢的加總,也就是:

這個式子的結果是正無窮。對於這個結果,華爾街見聞有兩點要說明:
1. 遊戲可以顯示人的風險偏好。有些人,給他2美元,他就願意做B;有些人,給他100萬美元,他才願意做B。金融市場上不同的人風險偏好不同,有人喜歡抄底,有人喜歡追高。不過值得注意的是,這也體現了一種尾部風險的含義——小概率發生的高風險。舉個例子,當前量化交易中,很多時候策略都是掙錢的,但一旦賠錢有可能虧損會很大。
2. A在玩這個遊戲之前,其實應該對B的信用風險做出評判。比如如果他只給了B共100美元,B卻需要給他幾萬美元,B沒有這個錢,那麼這個遊戲當然也沒意義了。
發改委今年二次上調油價,汽油升回新定價機制後最高點
http://www.infzm.com/content/100229
2012年至2014年4月國內油品價格調整走勢圖。 (南方週末資料圖/圖)
2014年4月24日,國家發改委下發通知,4月24日24時起國內成品油價上調。汽、柴油價格每噸分別提高155元和145元,調整後的汽、柴油供應價格分別為每噸8795和7675元。測算到零售價格90號汽油和0號柴油(全國平均)每升分別提高0.11元和0.12元。
據發改委消息稱,此次成品油價格調整幅度,是按照現行成品油價格形成機制,根據4月24日前10個工作日國際市場原油平均價格變化情況計算,並累加上個調價週期未調價金額確定的。4月中旬以來,受地緣政治等因素影響,國際市場油價震盪上行,前10個工作日平均價格有所上漲。
此次為2014年以來的第二次油價上調。2014年至今,油價已經歷三次下調、二次上調和三次擱淺。
2014年第一次上調為2014年2月26日,汽、柴油價格每噸分別上調205元和200元,調整後的汽、柴油供應價格分別為每噸8775和7660元。2014年1月10日和1月24日、3月26日油價進行了下調,1月10日汽、柴油價格每噸分別下調125元和120元,1月24日汽、柴油價格每噸分別下調130元和125元,3月26日汽、柴油價格每噸分別下調135元和130元。2014年2月12日、3月12日和4月10日油價不作調整,約每隔一個月油價擱淺一次。
2013年3月26日發改委發佈了《石油價格管理辦法(試行)》,此後根據新成品油定價機制,成品油價格每10個工作日都會調整一次,該降就降,該升就升。但當汽、柴油的漲價或降價幅度低於每噸50元,折合到每升調價金額不足5分錢,為節約社會成本,零售價格暫不作調整,納入下次調價時累加或沖抵。
從上圖可以看出,此次油價上調是新成品油定價機制運行至今的第9次上調,按照10個工作日一調的週期,油價已歷經了21輪調整週期,共9次漲價9次降價3次擱淺。2013年3月以來為「七漲六跌」,2014年至今為「兩漲三跌三擱淺」。2013年9月13日油價上漲至最高點,汽、柴油價格每噸分別上調90元和85元,調整後的汽、柴油供應價格分別為每噸8795和7955元。之後一年內油價漲跌起伏,不過進入2014年以後,4月24日汽、柴油供應價格分別為每噸8795和7675元。其中,汽油價格達到成品油新定價機制實施以來2013年9月13日的最高水平。
據新京報消息稱,對於後市走勢,隨著夏季汽油消費高峰期的來臨,歐美煉廠開工率和原油加工量增加,將對後期原油市場提供較強支撐。不過,美國原油庫存升至歷史高位,中國經濟增速放緩,歐美經濟數據忽冷忽熱,將在一定程度上打壓油價走勢。
後“白銀定盤價”時代:7家機構爭奪白銀定價權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98022
本文由“黃金頭條”網站供稿,授權華爾街見聞發表。黃金頭條是專業貴金屬網站,為廣大黃金、白銀投資者提供最優秀的市場資訊。
傳統的倫敦白銀定盤價行將壽終正寢,彭博、LME等7家機構開始對新的白銀定價權展開激烈角逐。
在倫敦金銀市場協會(LBMA)上周舉辦的會議上,多家機構向礦商、銀行、珠寶商等市場參與者展示了他們的接替方案。英國金融行為監管局同樣派出了觀察員,對白銀定價權的繼任者選拔進行監管。
根據LBMA網站,參與新一輪爭奪白銀定價權的有以下7個機構:普氏能源(Platts)、大宗商品公司Autilla、洲際交易所集團(IntercontinentalExchange)、倫敦金屬交易所(LME)、彭博、ETF證券和湯森路透/芝加哥商品交易所。
倫敦白銀定盤價起始於1897年,至今已有近120年歷史。每日倫敦金銀定盤價主要由五大黃金、三大白銀做市商通過對比交易訂單確定基準價格,作為現貨價格的參考指標價。其中,倫敦黃金定盤價影響著價值20萬億美元黃金市場的交易。
近年來,白銀定盤價一直由德意誌銀行、匯豐銀行、加拿大豐業銀行共同設定。但今年四月,德意誌銀行於上個月宣布退出倫敦金銀市場定價小組,並縮減大宗商品業務。
由於白銀定盤價的商議和確定過程不能少於三位定價成員,且遲遲未有合適的機構接替德意誌銀行的位置,所以倫敦白銀定盤價將於今年8月14日正式退出歷史舞臺。
自從去年倫敦銀行同業拆借市場(Libor)曝出人為操縱行為之後,金銀市場操縱醜聞也屢屢見諸報端。歐美監管層對金銀市場的監管壓力在逐步增加。在德意誌銀行決定退出白銀定價席位之時,該行還面臨價格操縱的指控。該指控並不針對白銀定盤價,而是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CFTC)一項長達五年的調查,他們懷疑一些國際大銀行操縱了白銀期貨價格。不過,至今他們也沒有找到任何證據。
華爾街見聞網站去年曾提及,英國金融市場行為監管局(FCA)也已就可能的倫敦黃金定盤價內幕交易案展開初步調查,但是還未升級成正式調查。被調查銀行包括巴克萊、德意誌銀行、加拿大豐業銀行、匯豐、法國興業銀行。
何謂市場定價?山東自發債利率低於國債20基點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99056
(以上郭樹清在今年山東兩會期間討論的圖片來自齊魯網。)
本周山東自發自還的地方債竟以低於同期國債約20個基點的利率成功標售,引起業內質疑市場以外的“手”在主導地方債招標。而這一看來非市場化的利率出現在前證監會主席郭樹清領銜力推金融市場化的山東,也是讓人意外的一個原因。
本周四,山東省財政廳公告,當日招標的5、7、10年的地方政府債總額137億元,中標利率分別為3.75%、3.88%、3.93%,較招標前日同期限國債利率分別低20、21、20個基點。
值得一提的是,山東是第二家自發自還債券的地方政府。首家標售這類債券的廣東省與山東的信用評級均為最高級AAA,山東的經濟實力也並非遠勝廣東,本周的資金面比廣東發債時的6月下旬還更緊張,廣東自發債的中標利率卻基本與國債持平。
擔任承銷商的一家機構交易員向路透表示,此次山東地方的財政廳與主承銷商可能未溝通到位,部分機構從推動地方分行業務角度出發,出價過低,引發無序競爭,導致七家主承中至少有兩家未能中標。
北京一大型商業銀行的交易員道出了業內質疑者的心聲:
結果太意外了,這還叫市場化嗎?太絕決了。
國泰君安研究所首席債券分析師徐寒飛也認為,山東本次招標顯示出非市場化因素占主導,信用風險因素在定價中未體現。定價偏低可能部分源於,自發自還地方債由地方政府自行組團承銷,規模較少,非市場化因素如財政存款等,對銀行的需求影響更大。
也有廣東某銀行交易員向上證報表示,原因有兩方面,一是一些機構通過買債表示對地方政府的支持,以換取財政存款,二是估計地方政府之間也會有一些“攀比”因素。預計後續其他省市的發行利率也有可能繼續低於國債。
不過,上海一家商業銀行的交易員認為,地方債屬於地方政府給地方銀行的政治任務,非市場因素占主導,對二級沒有參考意義。
一些業內人士認為,此次山東新債並非市場化定價,對二級影響可能有限,難以確定後續自發自還的地方政府債會向山東看齊。地方政府無疑願意降低融資成本,但也要關註財政部對山東發債是否有相關表態。
自去年3月起,出任山東省委副書記、山東省省長的郭樹清頻頻出擊,從密集調研到山東“金改22條”文件落地,逐步加快山東金融改革步伐。郭樹清此前任證監會主席期間也強調,要放松管制,堅持市場化的改革方向。
此次郭樹清主政的山東以少有的低利率融資,令市場意外,意外之中還有對地方政府無形的“手”左右市場的擔憂。
臨終前再遭痛擊!倫敦白銀定價小組被控操縱市場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101434
匯豐銀行、德意誌銀行、加拿大豐業銀行被控操縱國際白銀市場,涉資數百萬美元。(更多全球財經資訊,請加微信號:wallstreetcn)
7月25日,一位美國投資者J. Scott Nicholson向曼哈頓聯邦法院起訴上述三家銀行,並尋求索賠。據彭博新聞社報道,投資者在起訴書中稱,
這三家銀行非法操縱貴金屬及其衍生品的價格。他們濫用其確定倫敦白銀定盤價的權力謀取不當利益,傷害了以倫敦白銀定盤價作為基準價格的白銀投資者的合法利益。
極端的保密級別是滋生市場操縱的良好環境。在白銀現貨和期貨市場,被告都有通過倫敦白銀定盤價來建倉的強烈動機。這幫助他們攫取了巨額非法利潤。
J. Scott Nicholson尋求對三家銀行開展集體訴訟。
這是首例針對倫敦白銀定盤價的市場操縱訴訟案。此前,類似指控還涉及倫敦黃金定盤價。今年三月以來,針對市場操縱的獨立訴訟不斷,但均針對黃金市場操控。
此前,華爾街見聞網站提及,自從去年倫敦銀行同業拆借市場(Libor)曝出人為操縱行為之後,金銀市場操縱醜聞也屢屢見諸報端。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CFTC)懷疑一些國際大銀行操縱了白銀期貨價格,其中就包括當時仍保留倫敦白銀定盤價席位的德意誌銀行。
不過,德意誌銀行今年4月宣布退出倫敦金銀市場定價小組。如此一來,德意誌銀行、匯豐銀行、加拿大豐業銀行這三家白銀定價小組成員僅剩兩家,無法完成正常定價過程。因此,倫敦白銀定盤價將於今年8月14日正式退出歷史舞臺。倫敦白銀定盤價起始於1897年。
現金觀、創新觀、定價觀:硬件創業應把握好哪些關鍵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4/0730/144534.html導讀:做硬件比做軟件難,為什麼?簡單說,一是資金門檻高;二是商業模式不是特別吸引人,不像做移動互聯網、APP。如果有更好的創業路子,不要輕易碰硬件。如果真的碰上硬件了,大家不要有僥倖心理,一定要踏踏實實地做。具體地說,硬件之難,難在以下幾個方面;而要做好硬件,也要從這幾方面著眼。
7月,黑馬會硬件分會在深圳舉行私人董事會,並邀請分會副會長、方廣資本管理合夥人、華為前高級副總裁、EMT輪值主席洪天峰擔任指導嘉賓。私董會會前,洪天峰就硬件創業的一些要點進行分享,並回答了會員提問。以下是他的口述整理。
重視現金流管理首先,硬件需要的現金比較多,特別是做B2B的。把產品賣給客戶,要採購原材料、芯片,假使採購的款期是一個月,但是客戶半年都不付款,就會造成現金流問題。如何解決?唯一的辦法就是請供應商拉長你的款期,同時讓客戶盡快給你錢。這是一個強化現金流管理的系統工程。
延長款期其實涉及採購問題,如何獲得採購優勢?創業時企業很小,供應商根本不理我們。
其實每個供應商的市場銷售人員都要考核業務的增長性。既然是新公司,就一定要描繪公司的成長願景,讓他看到你的潛力,否則他未必會把好的條件給你,因為這關係到他自己的績效考核。
做B2B行業,現金流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這件事上我們需要有一個負責人,並且對他考核。周轉率、現金流,很大程度體現了公司的管理水平和能力,
這就是硬件公司與做軟件及其他公司的一大不同,而且更多了一層管理。為什麼?因為除了人,還有很多物,有了物以後,管理難度會增加,物就是錢。硬件公司的信息流、物流、資金流三個要捆綁在一起管理,這很難。既然下決心做硬件,就一定要在管理上多花時間,而不只是在產品上。
沿主流路線做硬件創新 我認為真正硬件的產品,技術根本不重要。中國現在所有做硬件成功的公司都是做進口替代的,華為的交換機也是替代朗訊、愛立信,聯想的電腦、海爾的冰箱都是如此。做硬件一定不要創造,不要無中生有。因為硬件有很多基礎的東西,有很多上游、產業配套——芯片都沒有,怎麼創造?
我們做硬件,為什麼我說不要做別人沒有的東西,因為做獨創的東西,很容易走進窄胡同,要走在技術發展的大路上。如果偏離了技術主流,便慢慢就會走到一個窄軌鐵路,以後肯定是高成本、小縫隙,產業支撐也越來越差。
通信領域一個明顯的例子是小靈通。華為沒搞,有些公司做了,現在已經倒閉了。做這個東西會使企業投入很多資源,當時會賺很多錢,以後就沒有了。我們要讓公司可持續發展,的確需要抓住一些機會,但一定要走技術的大路。這又是硬件與軟件的區別:軟件,有一台電腦編一下就行了,不需要基礎配套、支撐的東西,但是硬件需要,所以一定要懂技術的主流,走大路,做替代。
硬件能免費嗎
做硬件有成本,而且跟軟件不一樣,軟件只有一次性的研發成本,硬件不僅有研發成本,還有物流成本、上游器件成本、生產製造成本等,所以硬件不可能免費。大家思考下為什麼硬件免費永遠走不通?不管什麼商業模式,公司準備花多少錢來獲取用戶?做軟件、互聯網,我可以貼100塊錢,你貼1000塊錢行嗎?恐怕不行。但是很多硬件的成本是很高的,你叫誰去貼?所以,
你要說免費,你就問問自己公司在獲取用戶上願意投多少錢?這跟做硬件還是做軟件沒關係。硬件本身是有成本的,這個成本不可轉嫁,因為硬件供應鏈長,供應鏈的合作夥伴憑什麼跟你捆在一起?硬件的物料成本無法迴避。
做硬件一定要紮紮實實,就是要腳踏實地,就是要吃大苦,耐大勞,一步一個腳印的,沒有那麼多兩、三年就燒出來的公司。
競爭關鍵是降成本
所有的硬件公司最終都會成為成本競爭,99%以上的硬件公司最後能否勝利,在於你的成本有沒有競爭優勢。華為有八萬多研發人員,其中有近半是為了降成本工作的,成本是設計出來的,不是壓供應商價壓出來的。
原來我們有一個很大的機櫃,一個機櫃採購價2000多塊錢,是個鐵疙瘩,一稱200多斤,按材料價加上5%的加工費。我們怎麼降價?除非鐵降價了,這不是很難嗎?後來我們想這個機櫃為什麼要那麼重?因為要有結構強度,還要有散熱、通風的要求,我們引進了團隊把所有的東西重新設計,包括結構強度、佈局,最後300塊錢,為什麼?從200多斤重變成30多斤重的東西,這是設計出來的。研發人員應該做高精尖的東西?完全不是,許多都是在做降成本的工作。
很多硬件公司怎麼降成本?讓採購人員壓價,這有時是很難的。但中國的硬件公司一定要靠低成本競爭。原來有一句玩笑話,我覺得有一定道理:美國人發明東西,日本人把它做精,韓國人把它做便宜了,中國人把它做得沒錢賺了。這是對的,中國人做得讓他們都沒錢賺,大家都不做了,你熬下來了就不一樣了,就贏了。
硬件公司要熬,用各種各樣的辦法降低成本,最終成本是你的優勢。
技術是否重要?重要。技術是用來滿足客戶需求的,不是用來證明你有多牛,你可以證明你很牛,但是你的「牛」不會是客戶花錢的動力。客戶因為你牛而花錢,說明客戶是你的粉絲,他很欣賞你,但是絕大部分是你滿足了客戶的需求客戶才會買單。
定價策略 一個產品準備推出來,發現怎麼有那麼多人做?這個世界上永遠是同質化競爭,什麼是同質化?相同的「同」,品質的「質」。做硬件的競爭是成本的競爭,價格策略很重要。
以前我們講一個故事「王小二賣豆腐」,王小二有一天得到神的啟示,知道豆子可以做成豆腐,他就做了。豆腐很好吃,所以每塊賣五塊錢,豆腐的成本是一塊錢。王小三看到王小二賺了很多錢,就琢磨豆腐怎麼做?有一天他明白了,做出來的味道差不多,王小三賣三塊錢。吃豆腐的覺得好像差不多,原來吃不起王小二的豆腐,可以吃王小三的豆腐。吃豆腐的人多了,市場慢慢拉起來了。王小四看到王小二、王小三賺錢了,所以他也做豆腐了,賣兩塊錢。最後大家價格都變成兩塊錢,王小二的市場份額從原來的100%變成30%,王小三從原來的50%變成30%。
這都是成本趨勢,維持高價,市場份額一定會下來。與其是這樣的結果,如果我是王小二,為什麼一開始不把豆腐定在兩塊錢?王小三和王小四可能都不會做豆腐,因為沒錢賺。我們做硬件就要這樣,我們要做王小二,但不要像他那麼貪,要把豆腐的價格定低一點。
我們曾經有一個很厲害的產品,但是出來比別人慢了一年多。他出來的時候,外面大概賣1200塊錢,成本是400塊錢,供不應求。我們一把把價格定在500塊錢。500塊錢的結果是一年半以後,在市場佔了70%的份額。我們做硬件,因為有成本、需要配套售後服務,
我們要怎麼定價?我們的定價需要考慮的不是基於成本的定價,而是基於市場的定價。
中國硬件的優勢:研發低成本
中國企業做硬件能不能低成本?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我認為是可以的。為什麼?因為硬件需要很多研發工作,中國的研發人員是低成本的。 中國大學這麼多年擴招,可能有很多弊病,但我覺得對中國電子行業的發展有非常大的功勞。中國這些年,教育培養了大量的懂得最新IT、互聯網、移動互聯網等各種各樣科學技術的人才,這些人才跟歐美相比不笨,比他們吃苦,工資比他們便宜。我們跟國外的公司做同樣的東西,同樣的錢,他一個人做,我可以五個人做,我總比他做得快,滿足客戶需求就快。加大研發投入不是我們的包袱,反而會成為我們跟國外公司競爭的一個很重要的武器。只要我們瞄準大方向,靜下心來,加大研發力度,默默、用心地做,做幾年肯定會有所成就,這是沒有問題的,大家不要浮躁。
提問集錦
黑馬會會員:我的公司有40名研發人員,之前給他們定的激勵方案好像沒太大作用。研發人員的積極性、研發成果如何跟公司項目、個人能力掛鉤?
洪天峰:我認為不需要考核,可以公開排序,大家的眼鏡是雪亮的,誰好誰不好,40多人還是看得清楚的。從1到40,前面是優,中間是良,後面是合格,最後是不合格。優、良的漲工資,合格的不漲工資,不合格的降工資。及時、公平、公正、公開、多勞多得,我認為不需要做得太複雜。另外,激勵員工,也要描繪願景,激發大家做事情的價值感。
黑馬會會員:創業多年有很多老部下,近幾年我們也不遺餘力高薪聘請優秀、有經驗的人員過來。作為企業的負責人,是保持團隊一直非常優秀,不斷淘汰掉後面跟不上的?還是說允許在一定的時間內,中等的可以學習,逐漸跟上?
洪天峰:一個團隊業務的發展,我們可以納新吐故,也可以納新不吐故,一個公司在高速發展的時候,不是在崗位上換人,而是有更多的崗位需要有人進去,關鍵是對事不對人。對於某個具體的人,因為他在企業創業過程中有貢獻,我們要給這樣的人多一點關懷,給他們一些學習、提高的機會,他進步了就用。另外,當企業還沒有形成很好的價值觀,大量引入新人,其實會有點風險,要找與你價值觀相契合的人。
認購火爆 阿里巴巴或上調IPO定價區間至70美元上方 柳胖胖
來源: http://xueqiu.com/3373518976/31554297
彭博援引知情人士表示,阿里巴巴擬將IPO定價區間上調,最高區間或將在70美元以上。阿里巴巴此前給出的定價區間是60-66美元。據稱阿里巴巴最早將在今日公布這一新的定價區間。
計劃於美國時間9月19日在紐交所正式掛牌交易阿里巴巴,目前正著手在歐洲及亞洲開展第二周的全球路演,試圖吸引更多資金來參與這場史上最大的IPO。不過由於認購火爆,已有知情人士表示,阿里巴巴計劃提前一天停止接受對該集團股票的認購。
據紐約時報報道,承銷商周五告訴銷售人員,阿里巴巴的股票已獲超額認購,而且認購者對目前的價格區間“不敏感”。這表明,承銷投行或許會樂於提高發行價,與通用汽車(General Motors)和Facebook等其他一些大宗IPO一樣。
若按此前定價區間上沿66美元計算,阿里巴巴市值為1627億美元,若提升至70美元則阿里巴巴市值將再增100億美元。
如果按照阿里巴巴IPO承銷商向投資者的推介,該公司對應2015年預期收益的市盈率約為24倍,低於騰訊當前的29倍,更低於Facebook的35倍多。很多投資者認為,一旦阿里巴巴股票開始交易,其估值將達到業界同行的同等水平。這樣看來,本次有合理的財務基礎提高發行價。
若不計入一次性收益,阿里巴巴今年上半年的凈利潤為23億美元。分析師預計,阿里巴巴凈利潤到2015年將增加至近70億美元。此外,阿里巴巴營收將繼續維持快速增長,增速超過30%。這意味著,到2016年時,阿里巴巴的營收或將達到200億美元。
據悉,阿里巴巴的承銷商告訴各自的銷售人員,他們將於周二下午4點結束美國的認購活動。亞洲投資者必須在香港時間周三下午4點之前認購,而歐洲的基金經理則必須在周三倫敦交易時段結束之前提交認購訂單。文/華爾街見聞
認購火爆 阿里巴巴或上調IPO定價區間至70美元上方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8195

彭博援引知情人士表示,阿里巴巴擬將IPO定價區間上調,最高區間或將在70美元以上。阿里巴巴此前給出的定價區間是60-66美元。據稱阿里巴巴最早將在今日公布這一新的定價區間。
計劃於美國時間9月19日在紐交所正式掛牌交易阿里巴巴,目前正著手在歐洲及亞洲開展第二周的全球路演,試圖吸引更多資金來參與這場史上最大的IPO。不過由於認購火爆,已有知情人士表示,阿里巴巴計劃提前一天停止接受對該集團股票的認購。
據紐約時報報道,承銷商周五告訴銷售人員,阿里巴巴的股票已獲超額認購,而且認購者對目前的價格區間“不敏感”。這表明,承銷投行或許會樂於提高發行價,與通用汽車(General Motors)和Facebook等其他一些大宗IPO一樣。
若按此前定價區間上沿66美元計算,阿里巴巴市值為1627億美元,若提升至70美元則阿里巴巴市值將再增100億美元。
如果按照阿里巴巴IPO承銷商向投資者的推介,該公司對應2015年預期收益的市盈率約為24倍,低於騰訊當前的29倍,更低於Facebook的35倍多。很多投資者認為,一旦阿里巴巴股票開始交易,其估值將達到業界同行的同等水平。這樣看來,本次有合理的財務基礎提高發行價。
若不計入一次性收益,阿里巴巴今年上半年的凈利潤為23億美元。分析師預計,阿里巴巴凈利潤到2015年將增加至近70億美元。此外,阿里巴巴營收將繼續維持快速增長,增速超過30%。這意味著,到2016年時,阿里巴巴的營收或將達到200億美元。
據悉,阿里巴巴的承銷商告訴各自的銷售人員,他們將於周二下午4點結束美國的認購活動。亞洲投資者必須在香港時間周三下午4點之前認購,而歐洲的基金經理則必須在周三倫敦交易時段結束之前提交認購訂單。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