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眼中國的互聯網江湖,能改變BAT競爭格局的戰略性變量已經所剩無幾,大眾點評無疑是其中最重要的一家。對於大眾點評,BAT的態度基本一致——收之而後快。
但是為什麼最後,最可能的卻是騰訊和大眾點評聯姻?
估值18~20億美金
大眾點評由張濤於2003年4月創立,此前曾獲得4輪融資。
2006年1月,大眾點評網第A輪融資,投資方為紅杉資本,注資金額未公佈。2007年5月,大眾點評網獲得來自Google的第B輪融資。
2011年4月,大眾點評網對外宣佈獲得摯信資本、紅杉資本、啟明創投、光速創投四家風險投資機構的聯闔第C輪投資,金額超過1億美元,估值近10億美元。
2012年8月大眾點評以不低於上一輪估值的價格,獲得紅杉資本等多家投資方6000萬美元D輪融資。
消息人士向i黑馬透露:「騰訊將5億美金入股大眾點評,獲得25%股份」。
按估算,目前大眾點評獲得約2億美元的注資,估值大約在18~20億美金之間。
十年慢公司,一朝突擊O2O
2003年,大眾點評以本地生活消費信息平台,以及獨立第三方消費點評起家。對比起互聯網公司,三、五年一輪上市潮的節奏,走了10年的大眾點評是個慢公司。
在創始人張濤看來,「大眾點評網的商業模式決定了,我們不可能在一兩年內迅速騰飛」。
「自始至終,大眾點評做的都是一個本地化的生意,本地化即意味著只能一個城市一個城市慢慢做,每個城市都要重新開始。從建立社區,引導氛圍再到讓社區用戶持續產生內容以及通過機制保證點評的公正性,沒有兩三年的時間是不可能做好的。」
看起來,不是大眾點評想慢,而是本地生活消費信息平台需要大量的時間積累,但這也恰好是大眾點評的核心「護城河」之一。
而在歷經10年,積累大量信息和用戶資源之後,O2O的風口也到了。張濤不會錯過這個好機會。
張濤在年會上演講表示,「2014年將是大眾點評最不平凡的一年,我們要快起來!」
在2014年新年致辭郵件中,張濤寫到:
「我們定位本地生活消費,希望通過互聯網連接消費者和商戶,提高消費者的生活品質,促使線下服務業的良好發展。這個定位和願景我們堅持了十年,也讓我們擁有業內最多的資源和優勢。這個行業的代名詞 O2O 在 2013 已成為互聯網熱詞,在 2014 年及將來還會繼續升溫,因為通過互聯網特別是移動互聯網來深度改變線下服務業是互聯網下一個大趨勢,下一個互聯網巨頭也一定會從中誕生。」
O2O的風口已經到來,而目前這陣O2O風口,也可以概括成「本地生活服務」,這兒正是大眾點評的主場。
O2O大戰,騰訊佔儘先機,但還缺(大眾點評)
移動互聯網的洪流裹挾之下,O2O(本地生活服務)的卡位時機凸顯,BAT誰不願意放過這個機會。
因為微信,騰訊最有潛力成為中國O2O的霸主。現在移動互聯網領域,已經成了微信推誰,誰就牛逼的節奏。無論是遊戲「天天跑酷」,還是O2O滴滴打車。豌豆莢創始人王俊煜說,「移動互聯網特質之一就是直達行動」。微信如此強大的用戶黏性,使得他能讓用戶輕易的「直達行動」。微信無疑是目前「直達行動」最好的移動互聯網入口。
(i黑馬註:王俊煜所說的「直達行動」,指移動互聯網時代,用戶每個需求都能立即獲得可消費的內容。)
騰訊入股華南城,狂推嘀嘀打車,都是為了構建自己的O2O高頻消費場景。2014年全年的互聯網,將會有兩個關鍵熱詞「移動支付」+「O2O」。而移動支付也與O2O融為一體的。因為O2O的閉環,本質上是「用戶→信息→支付」的過程。
為什麼是騰訊?
對比起百度與阿里,騰訊現在唯一弱勢的是什麼?是信息。而大眾點評的核心資源是什麼?是(本地生活消費)信息。
正是O2O「用戶(直達行動)→信息→支付」的閉環,也決定了阿里為什麼更喜歡高德,阿里最缺乏的是能「直達行動」的移動互聯網用戶。高德有。
而百度實際上也並不缺商務信息資源。
騰訊才是最渴望大眾點評的那一家巨頭
騰訊微生活做了一年沒做成,缺的就是足夠的商家信息,騰訊會全力以赴的爭取大眾點評這個戰略合作夥伴。
並且,大眾點評現在的關鍵是要從「本地生活消費信息平台」轉變成為「本地生活消費平台」的轉變,擁有大量「直達行動」移動互聯網用戶,和完善移動支付系統的騰訊是最好選擇。
雖然消息還未證實,事情很明顯,大眾點評只有去騰訊,才能獲得足夠的戰略重視,獲得最好的資源補充。
業內分析人士說:「這將是影響整個行業的重大事件」。
i黑馬認同這句話,如若收購成真,騰訊已經佔得先機。這是BAT巨頭在O2O領域天王山之戰的開端。阿里入股美團全資收購高德,騰訊或許將拿下大眾點評,都是在為自己補缺。相比之下,百度的收購還有些迷迷糊糊。
一、大眾點評和百度地圖干的都是O2O服務搜索,騰訊在補強這一塊
為什麼這麼說?大眾點評和地圖干的事兒都一樣,都是O2O服務的搜索。
如果說還有一些差別,那就是:大眾點評是「本地生活服務的搜索」;而地圖業務是「本地生活服務+出行服務」的搜索。如果還有不同,那就是大眾點評不僅有搜索,還有服務,服務部分比如優惠券、團購,為此,大眾點評養著幾千名銷售人員。
當然,擁有地圖的百度和阿里也會去收購一些服務,把服務整合進地圖。因為,在O2O的搜索一定是將搜索和服務緊密結合的無縫體驗,這與PC端的搜索表現有很大不同。
因此,在百度做大了百度地圖,阿里收購了高德後,騰訊也極其需要對O2O搜索擁有一定的掌控力。即便相對於百度、阿里對地圖業務的100%股權擁有,騰訊對O2O搜索的掌控力只有目前對大眾點評的20%。
二、騰訊購買線下數據急切
此外,騰訊的急切還表現在,自身缺乏足夠的線下數據。
在入股大眾點評之前,在本地服務方面,騰訊投資的高朋不爭氣,一個月不到3000萬的交易額;而百度投資的糯米網該數據超過3個億,阿里投資的美團該數據超過17個億(大眾點評的團購一個月是10個億的交易額,其它收入是廣告,但廣告不能體現線下的交易數據)。
在出行服務方面,即便騰訊投資的嘀嘀打車在打車市場擁有39%的份額,和有阿里支持的快的相持不下,但打車APP的出行數據最終是沉澱在地圖服務中的,而嘀嘀打車的產品採用的是百度地圖作為定位搜索內核。儘管嘀嘀打車後來也和高德、騰訊地圖有API接入,但從嘀嘀打車中獲取的最多的出行數據是百度地圖,而不是騰訊自己。
因此,騰訊需要花錢去買線下數據,對大眾點評的渴望是非常急迫的。
三、大眾點評不是要騰訊的錢,而是要微信的獨家位置
有人說,大眾點評拿騰訊的錢,是受制於微信對其的震懾力,如果大眾點評不棲息騰訊,騰訊會自己幹。
其實不是。騰訊如果靠自己去做來彌補線下數據,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而且也不一定能做成。讓商家自己去宣傳微信二維碼?這個的確造成了輿論一時的火爆,但你再對比下,和美團、大眾點評的合作商家比,微信二維碼的商家佔到零頭了麼?美團一個月覆蓋的商家是27萬,大眾點評一個月覆蓋的商家是10萬,百度的糯米一個月是7萬,微信二維碼的商家是多少?其中每個月靠微信產生交易的商家又是多少?線下推廣這個活,沒有專門的團隊是不行的。
而如果是用微信扶持自身的高朋?畢竟高朋和大眾點評不是一個量級,對大眾點評產生不了威脅。況且,騰訊自己也對高朋的服務質量不放心,拿微信去推,這麼大的量,很有可能出事。
那麼,大眾點評為嘛要分騰訊股份呢?
拿騰訊的4億美元鈔票?這是其次,事實上大眾點評目前也並不需要那麼多現金。大眾點評對騰訊最渴望的是,微信上歸類於本地生活服務類目的獨家入口。
為了微信上這個入口,大眾點評拿出自己20%-25%的股份去購買。
這個獨家入口在哪呢?在微信「我的銀行卡」頁面下。可以看到的是,微信5.2版已對「我的銀行卡」進行頁面調整,從由上到下的單條縱向排列變為一個類似於APP商店的呈現形式。其目的,就是為了微信支付的場景化,也就是O2O的場景化交易。未來,會有更多的場景類目放在「我的銀行卡」這個頁面下。
而這個入口到底有多大作用呢?直觀的講,獲得了微信在用戶和支付資源上的支持,能為大眾點評未來的獨立IPO帶來更大想像。想像力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首先是用戶量的增多;其次是微信的便捷支付給大眾點評的銷售帶來更高的轉化率;其三是,騰訊的用戶層級非常縱深,能夠給大眾點評帶來三、四線,四、五線城市的業務拓展。
從目前的趨勢已能看到,本地生活服務的交易爆發力已主要來自三、四線城市,而不是一線城市。來自團800的數據,2013年,一線城市的本地生活服務的交易額同比增長48.3%;二線城市交易額同比增長69%;三、四線城市則同比增長93%。而騰訊縱深的用戶層級能夠為大眾點評在三、四線城市增長上帶來幫助。
四、為了在微信這個位置上佔個座,大眾點評實際上淨花了價值6.9億美元的股份
先別激動,想要微信這個入口,你是得付出代價的。代價是什麼?那就是股權。不好意思,不要妄想,騰訊不會拿這個入口去搞什麼開放平台。
不信可以去看看。在目前微信「我的銀行卡」頁面下,除了騰訊自己的,就是嘀嘀打車,嘀嘀打車是給了騰訊股份的。此外,美麗說創始人徐易容說,美麗說也馬上要接入微信「我的銀行卡」,而美麗說也是給了騰訊股份的。大眾點評如果也想在「我的銀行卡」佔有一席,也得給騰訊股份。
說到這裡,第三方創業者可能會絕望,對不起,請接受事實,如果想在微信「我的銀行卡」佔個座,就得讓騰訊看的上你,並且給騰訊你的股份。
那我們來算算,如果想在微信「我的銀行卡」佔個座,得給騰訊價值多少現金的股份好伐?
Yelp市值59億美元,2013年全年營收2.33億美元。大眾點評2013年團購的交易額不到100億人民幣,根據會計要求,團購的銷售額是計入收入而不是交易額,取行業平均的5%毛利率(滿座創始人馮曉海昨晚告訴我,國內團購能做到5%毛利率就不錯了),大眾點評在團購業務的收入也有5億元,再加上與團購收入相近的廣告收入,大眾點評在2013年全年的銷售額也在10億元,約1.7億美元。
按照與Yelp一樣的市銷率,大眾點評如果目前馬上啟動上市,它上市的估值的理論值在43.6億美元。
而大眾點評拿出了25%的股權給騰訊(本次交易騰訊持20%股權,但在大眾點評IPO前,騰訊還有權再拿5%股權),即便不考慮騰訊投資後所給大眾點評帶來的估值提升,僅按目前上市估值算,考慮到騰訊給大眾點評了4億美金,大眾點評給騰訊交的錢是6.9億美元(43.6*25%-4=6.9)。
也就是說,為了在微信「我的銀行卡」佔個座,大眾點評實際上不僅沒從騰訊拿4億美元,反而是給了騰訊6.9億美元,只不過這部分錢是以出讓股份的形式表現的。要知道,如果現在IPO,大眾點評怎麼可能只值20億美元,折價的部分實際上就是給騰訊的錢。
其它創業者們,看到微信「我的銀行卡」買一個位置的花費了麼?
五、騰訊入股大眾點評可能引發的連鎖反應
好了,最後預測一下,騰訊入股大眾點評後可能起到的連鎖反應吧。
1、美團要急了。美團和大眾點評可是直接競爭對手啊。2013年,美團交易額160億,大眾點評團購交易額接近100億,分別排在國內團購的前兩位。此前,美團是和大眾點評公平競爭,現在大眾點評拿自己的股份買了微信在本地生活服務類目的獨家入口,這不是逼著美團也得去找靠家麼?不過這也幫了阿里的忙,此前阿里多次找到美團希望緊密合作,但王興還是堅持和各個平台保持均衡的合作關係。但如今大眾點評和微信聯姻,直逼自己的頭把交椅地位,美團的選擇,要麼和阿里緊密合作;要麼不給大眾點評留時間,馬上啟動上市。
2、百度加強對生活服務的投資。過去一年,百度地圖服務的增長遠大於大眾點評。在有了百度地圖這個「本地生活服務+出行服務」的搜索平台後,百度在服務端也與第三方大力合作,但光合作開放地圖API接口只是第一步。在O2O領域,搜索與服務的無縫整合是大勢所趨。在本地生活服務上,百度已收購了糯米網,但光有糯米網還不夠,與糯米網市場份額差不多的拉手和窩窩也可以考慮入股,以此來做大生活服務領域的規模,但整合難度是有的。此外還有上市希望不大的趕集網。紅杉是趕集網的重要股東,其會留著趕集網多久?
3、百度加強對支付的收購。O2O是個生態,地圖作為O2O服務搜索是平台,但移動端從搜索到服務更為無縫的體驗,需要支付來作為樞紐。相信2014年,百度一定會告訴大家有關支付收購的消息。
4、騰訊是否會收購圖吧?大眾點評是本地生活服務的搜索,而地圖是本地生活+出行服務的搜索。雖然騰訊在出行服務上投資了嘀嘀,但打車APP的出行數據是落地在地圖上,而地圖才是最大價值鏈。此外,大眾點評採用了高德的底層地圖,騰訊地圖自身也有一部分數據採集自高德(騰訊此前為了分攤風險,高德、四維等地圖商都有採集),而如今,大眾點評成了騰訊的嫡系,高德成了阿里的全資子公司,騰訊又與阿里成為目前意識形態上的敵對陣勢。騰訊在地圖業務上出現了戰略真空(雖然騰訊也有自身的地圖業務,但目前市場份額僅不到3%)。而排在國內地圖份額第三位的圖吧則可能成為一個理想的收購對象。圖吧投資方包括IDG和陳一舟的人人。從圖吧的投資方來看,騰訊拿下問題不大。
其核心觀點如下:
1、移動設備迅速在行業內普及,完成了O2O市場教育工作。
張濤談到過去2-3年整個本地化O2O行業發生的較大變化是,隨著智能手機的普及,很多商舖老闆自己也變成了移動端用戶,市場教育工作初步完成。
在商舖老闆對大眾點評的產品有瞭解之後,能給相互合作帶來便利。其次,團購的興起本質是按效果付費的模式,給商戶帶來客流。現在商舖老闆作媒體推廣、打廣告,會率先選擇互聯網。
2、本地生活服務層次更趨品質化
由於大眾點評定位本地化生活服務,張濤談到,在線上部分重點是用戶如何快速查找信息,圍繞優惠券、團購、預訂、外賣等作產品開發。線下部分考慮如何如何與商家深入合作。
針對移動端精準性的特點,大眾點評也力求通過數據分析讓產品內容與層次更豐富。張濤提到,大眾點評在2013年作開放平台2.0,已經將內容開放給行業開發者,帶來一些基於本地化生活場景的創新應用,有些在張濤意料之外。如旅遊類應用與餐飲、地圖的結合。
「消費者一旦解決了生活必需品,解決溫飽問題之後,對生活品質的提高是有需求的。我們能做的領域和設計會越來越多。」張濤談到,大眾點評的服務已經不只是餐飲,包括婚紗攝影、美容美發,這種有品質感的內容服務會越來越精細化,下一步會做文化演出。
最後他說道,大眾點評的定位是提供有品質的生活服務,在移動端整合趨勢。
以下是騰訊科技對話張濤全文:
問:過去一年,(O2O)給您最大的驚喜是什麼?過去本地化商家信息化程度是比較低的,理解上也有些粗淺,您現在看到了這種變化嗎?
張濤:我覺得過去兩三年變化還是非常大的,裡面主要有兩個因素。第一個是移動,以前其實用互聯網的人一般都是偏年輕的,大概十多歲到三十出頭,所以我們打交道商舖老闆他們一般是不用PC的,所以對大眾點評也是不熟悉的。
但是移動出來以後,很多人有iPhone有安卓,所以他自己就變成了用戶,這樣而言對我們的產品就更有瞭解,對我們跟他們產生合作會很方便。第二大因素就是團購的興起,因為它是一個非常好的按效果付費,然後給商戶帶來很多客流,商戶能夠感激到互聯網能夠給他帶來巨大的客流上的影響,會產生很多商戶。
如果三年前你問商戶會怎麼投,他會考慮電台、報紙,然後我們要跟他說互聯網是有什麼好處的。在今天基本上這一層教育基本不大需要了,作為商戶而言他基本上優先考慮的就是互聯網,然後在裡面去選哪一個產品和哪一家合作。
問:移動化已經改變了很多行業。在您做出的每個決策前,都會考慮移動優先的因素嗎?
張濤:特別對大眾點評而言,移動一般都是我們優先考慮的。比如說我們在去年推出了一個預訂項目,我們第一個研發就是在移動上的研發,包括現在推的一系列的事情,我們移動一般都會優先。/O2O其實核心一塊是線上,幫助用戶快速找到信息。
第二塊就是線下,線下怎麼能夠跟更多的商戶合作,提供更多的內容。在這兩塊我們在持續優化,前面提到關於信息查找這一塊,現在我們也是在跟更的商戶進行更深入的合作。比如說我們之前可能只有優惠券,後來做了團購,我們最近預訂業務也做得非常好,現在我們考慮是不是要做外賣,考慮是不是要增加點菜功能。這一系列的怎麼能夠深入跟商戶進行合作的,我們都在做比較深入的研究和探索。
問:數據精準分析會在大眾點評起到什麼作用?
張濤:會是一個非常核心的作用,而且特別是在移動。
因為移動的特點屏幕非常小,上面能夠展示的信息量是不大的,所以如果用戶能夠快捷地找到資料,在這麼小的屏幕下,你就需要對用戶有更清楚更精準的理解,我覺得這是用戶需求方面。第二,移動跟PC相比,對用戶的信息蒐集會更加精準,因為在PC上你不知道這個用戶的一個真實身份的,在移動上用這個手機基本上是唯一的,一直都是這個人。
然後在移動上,比如說自然而然知道他的地理位置,你在周邊這個功能就用得很好,在PC上你其實是不知道的。還有一個很重要的時間,在PC上如果你是早上十一點去找一個餐館,其實你很難知道他是在找午餐還是下午餐還是晚餐,但是如果在移動上十一點基本上是午餐。三點再打開可能是下午茶,晚上十二點基本上夜宵。所以時間這個緯度這個信息也會更精準,雙方一結合,移動上對用戶數據分析,能夠比較精準地推送用戶想要的信息給他,會變得越來越重要也越來越關鍵。
問:移動化帶來了生活方式的改變,您發現下一代年輕人群消費點在哪兒了嗎?
張濤:其實大眾點評的定位,我們叫「點評讓生活更有品質」,其實我們做的都是品質生活的事情。
餐飲是我們起步的一塊,現在我們網站上,很多人用點評來找,我們有一個欄目叫麗人,美容美發,也有生活休閒,按摩SPA,我覺得再下一波肯定是有很多文化方面的,文化演出。我們也做有一個結婚頻道,也是我們在行業領先第一的。怎麼通過來選擇婚紗攝影婚宴。
我覺得我們定位的都是服務類的,而且是比較有品質感的。不是加油站,基本上沒有太大差別。更多是有一種品質生活的,這是我們的定位。而且這是在符合整個小的大趨勢。因為消費者一旦解決了生活必需品,溫飽的問題之後,或者在淘寶上逛膩了之後,他其實更多在對生活品質的提高是很有需求的,而這往往是服務業的東西。所以我覺得隨著我們消費者會越來越對這方面有追求,其實我們能做的領域和設計會越來越多。
問:在移動端還有哪些創新是可以預見的?
張濤:移動端還有很多事情是可以做的,一個是前面說的,怎麼能夠通過數據讓用戶體驗做得更好,在這一塊還是有非常大的空間可以做。另外在移動端會出來一些更多適合移動端的功能和產品。比如說像預訂是非常適合移動端的,也會有其他的一些我們在嘗試做的事情。移動端因為跟PC的用戶使用習慣、場景,而且跟本地又是一個非常天然連接的事情,所以接下來可以做的創新點還是會非常多。
我們開放平台一年前開始,當時因為剛剛開始做,其實在慢慢地往前做一個開放的力度。我們最近剛剛宣佈的開放平台2.0,其實基本上把我們的全部內容開放出去了,所以也是希望能夠促進整個行業的發展。
這裡面我覺得其實應用還是挺多的,而且合作的這些應用,比如說我們以前想得比較多的是像旅遊類的應用,跟餐飲是天然結合的,或者是類似地圖的,其實現在還會看到很多,我們跟Evernote在合作,跟小米也在合作,他們做一個黃頁的撥打,應用場景確實越來越多,有一些都不是在你初期設想當中的,我覺得這是一件好事情。
據港交所消息, 2月19日,騰訊公佈公告,公司全資附屬公司Huai River已於2月12日戰略投資大眾點評20%股權。
騰訊官方網站發佈公告稱,騰訊入股之後,以大眾點評創始人及CEO張濤為首的創始管理團隊繼續擁有對公司的控制權,保持大眾點評的獨立運營和發展。
據公告,騰訊還將與大眾點評進行深度合作。通過此次合作,大眾點評在本地生活 O2O(Online To Offline,在線線下融合服務)領域積累的內容、用戶及線下商戶等優勢將與騰訊旗下的 QQ、微信等社交平台進行深度合作。
公告同時表示,大眾點評未來發展有兩個方向:一是從純粹的信息服務平台到O2O閉環的商業模式升級;二是從一二線城市向三四線城市滲透。從這兩方面看,微信可以幫助到大眾點評。
「具體來說,有了微信的支持,大眾點評可以增加用戶量,微信支付可以給大眾點評的帶來更高的銷售轉化率;其次,騰訊縱深的用戶層級可以給大眾點評在三、四線城市的增長帶來幫助。」騰訊方面表示。
據瞭解,大眾點評於2003年4月成立於上海,提供商戶內容、點評、團購、預訂、外賣等交易服務。截止目前,大眾點評月活躍用戶近億,其中移動流量超 70%;覆蓋全國兩千多個城市,收錄商戶數量超過千萬家,點評數量超過三千萬條。
騰訊投資大眾點評,阿里已著手發起阻截。
據《北京商報》報導,阿里巴巴餐飲O2O業務淘點點2月17日先一步放話,將在全國20個城市招募服務商,先期補貼上億元,加速推進淘點點在各地外賣、點餐商戶中的普及。
儘管淘點點稱招募計劃源於自身業務發展的必要,但不少業內人士指出,此舉意在阻擊騰訊和大眾點評的聯姻。眾所周知,騰訊在移動互聯網和O2O佈局上仍欠缺餐飲這一重要業務板塊,注資大眾點評網即是快速切入該市場,再借助微信支付環節,抄阿里巴巴的後路。但阿里巴巴顯然想在對方整合未穩之際爭取時間,並展示自身在O2O領域的商戶影響力。
而就在2月11日,阿里巴巴剛剛出資收購高德地圖,業內人士認為,阿里巴巴全資後,高德將從單純的工具型產品,轉型到圍繞導航和地理位置信息的本地生活服務平台。
目前,百度、阿里、騰訊都已出招深度介入O2O領域。
據《第一財經日報》報導,從BAT(百度、阿里、騰訊)在O2O的佈局來看,阿里巴巴已經將口碑網、美團網等與大眾點評網業務重合度較高的公司收入麾下,同時推出淘點點、淘寶本地生活。而在收購高德公司之後,阿里可全面拓展O2O戰略:將團購、打車、地圖、購物等進行有效整合,形成O2O領域的巨無霸。
而百度正在基於地圖快速打造生活服務O2O大平台。2012年就已成立LBS(基於位置的服務)事業部的百度,到去年8月時已經有2億以上地圖用戶,商戶數據超過了500萬條,已經覆蓋了全國範圍內85%的最低價格的酒店資源和120萬家餐館信息;再加上被收購的糯米網,魯鎮旺評價,對其未來業務的發展也將產生質量及數量上的突破,也促使了百度O2O業務正式落地。
此前,百度副總裁、投資業務負責人湯和松表示:「任何行業發展到中後期,相當於漏斗收斂的階段,一定會出現大的戰略併購;此外,當新的產業形態出來的時候,那些處於發展中後期的大戶人家,一方面要通過自身內部力量進行二次加速,另一方面也會充分發揮自己錢罐子的作用進行戰略舉動。」
在易觀國際分析師齊劍哲看來,這背後卻是巨頭的不安全感。曾經的PC互聯網,阿里巴巴圈商業鏈、騰訊圈用戶、百度圈流量,如今國內互聯網業正處於產業變革的十字路口,關係鏈、移動用戶積累以及流量入口的開拓等,都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與其耗時積累,不如收購來得簡單快捷。」
在當晚的媒體座談會上,張濤向媒體朋友親述了大眾點評最終選擇騰訊的主要原因。品途網將其口述要點整理如下:
騰訊在哪些方面給予點評的互補?
第一、開放。自3Q大戰後,騰訊的開發理念越來越明顯地體現出來。包括騰訊投資搜狗,甚至最近媒體傳聞騰訊要入股京東的消息(不論是不是真有此事),佔股都不會很多,20%的樣子。其一,有投資覺得雙方合作更順暢,有資金關聯;第二,20%佔股剛剛好,不多也不少。多了,容易打擊創始團隊積極性,不希望被控股,對投資方來說也多了一層管理負擔;少了,跟沒有投資區別不大。
點評一直關心一個核心的問題,合作能給點評帶來什麼實際好處?心態上是不是有控股的想法?大眾點評也跟百度、阿里有過接觸。比如騰訊,是有流量分發能力的,他能夠幫到點評,而阿里、百度在移動端的流量分發能力就要弱一些。有流量分發能力的才能真正幫助到你。
第二、社交鏈。因為點評的內容一直缺少社交屬性,沒有社交屬性的內容無論在質量還是數量上都比較難的得到較高提升。手Q、微信擁有位置屬性,跟本地生活更貼近,分享的生活信息更多一些。在PC端的QQ,很少有人會把自己生活場景中的實景照片分享到上面,這個地理屬性跟點評的主打的吃喝玩樂是很契合的。
第三、附近(LBS流量)。附近的人和附件的商家,這是一個流量入口。微信用戶對生活服務的需要是遠遠大於對地圖的需求,地圖更像一個工具,在附近找個商戶或買個團購,這些輕量級決策在騰訊上完成,相比一眼就能決定的稍重一些的決策在點評上完成。即在移動端,輕量級、長尾應用我們願意在騰訊上完成,而我們有多種變現方式,比如團購有預訂、外賣。把LBS流量變現是我們擅長的事,通過對用戶提供多種服務,把這種LBS流量變現。這是一個四贏的選擇:用戶贏、商家贏、流量平台贏、點評自己也贏。用戶贏,是方便用戶查找附近商戶;商戶贏,通過平台導流用戶,點評的商戶與微信公眾賬號的打通,方便了商戶與用戶的溝通;流量平台贏,雙方分成;點評自己贏,提升了用戶體驗感。
第四、支付閉環。微信的支付是一套賬號體系,比支付寶相對更有用戶粘性。如果支付只作為一個工具去使用,是很難使用戶行為產生較高粘性。支付系統最重要的是那個賬號,不是純支付,純支付只是一個工具。
第五、溝通。微信具有天然的用戶與商戶的溝通關係,比如商戶的微信公號,可以直接與用戶溝通。
企業基因決定企業優勢
點評就是適合做吃喝玩樂的事,是那種相對較輕的決策。點評的產品形態特別適合吃喝玩樂,它就不適合像安居客、搜房那樣的房產交易,也不適合汽車之家、嘀嘀打車。安居客二手房交易面對的是買房的人,對接的一般是房產經紀人,這當中需要解決虛假信息的問題。而做酒店生意,這裡面又涉及很多產業鏈,實際上每個行業都很複雜。
實際阿里不是一個流量入口,他不具備流量分發能力。比如阿里要做視頻,就需要重新建流量。目前國內互聯網只有三個流量入口:百度、360、騰訊(主要從流量分發能力及通過流量分發幫到合作夥伴角度來說)。所以即便阿里收購了高德,實際上也沒有幫到高德什麼,反而是高德在幫助阿里。百度的流量基於搜索引擎是可以計算出來多少流量轉化的,它在移動端流量分發相對弱一些。因此真正具有戰略入股能力的不僅擁有巨大流量且具有流量分發能力。
阿里雖然也做O2O佈局,他的基因,即人和商品發生交易關係,因此他的佈局都是圍繞O2O交易來做。商品交易的基因深植於阿里企業,他去做餐飲做服務,這就涉及內部很多關係問題。比如點評做吃喝玩樂的信息決策,就不適合做安居客房屋交易的決策,不適合58同城分類信息的事。這是一個企業的基因決定了他的產品形態具有什麼樣的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