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眼中國的互聯網江湖,能改變BAT競爭格局的戰略性變量已經所剩無幾,大眾點評無疑是其中最重要的一家。對於大眾點評,BAT的態度基本一致——收之而後快。
但是為什麼最後,最可能的卻是騰訊和大眾點評聯姻?
估值18~20億美金
大眾點評由張濤於2003年4月創立,此前曾獲得4輪融資。
2006年1月,大眾點評網第A輪融資,投資方為紅杉資本,注資金額未公佈。2007年5月,大眾點評網獲得來自Google的第B輪融資。
2011年4月,大眾點評網對外宣佈獲得摯信資本、紅杉資本、啟明創投、光速創投四家風險投資機構的聯闔第C輪投資,金額超過1億美元,估值近10億美元。
2012年8月大眾點評以不低於上一輪估值的價格,獲得紅杉資本等多家投資方6000萬美元D輪融資。
消息人士向i黑馬透露:「騰訊將5億美金入股大眾點評,獲得25%股份」。
按估算,目前大眾點評獲得約2億美元的注資,估值大約在18~20億美金之間。
十年慢公司,一朝突擊O2O
2003年,大眾點評以本地生活消費信息平台,以及獨立第三方消費點評起家。對比起互聯網公司,三、五年一輪上市潮的節奏,走了10年的大眾點評是個慢公司。
在創始人張濤看來,「大眾點評網的商業模式決定了,我們不可能在一兩年內迅速騰飛」。
「自始至終,大眾點評做的都是一個本地化的生意,本地化即意味著只能一個城市一個城市慢慢做,每個城市都要重新開始。從建立社區,引導氛圍再到讓社區用戶持續產生內容以及通過機制保證點評的公正性,沒有兩三年的時間是不可能做好的。」
看起來,不是大眾點評想慢,而是本地生活消費信息平台需要大量的時間積累,但這也恰好是大眾點評的核心「護城河」之一。
而在歷經10年,積累大量信息和用戶資源之後,O2O的風口也到了。張濤不會錯過這個好機會。
張濤在年會上演講表示,「2014年將是大眾點評最不平凡的一年,我們要快起來!」
在2014年新年致辭郵件中,張濤寫到:
「我們定位本地生活消費,希望通過互聯網連接消費者和商戶,提高消費者的生活品質,促使線下服務業的良好發展。這個定位和願景我們堅持了十年,也讓我們擁有業內最多的資源和優勢。這個行業的代名詞 O2O 在 2013 已成為互聯網熱詞,在 2014 年及將來還會繼續升溫,因為通過互聯網特別是移動互聯網來深度改變線下服務業是互聯網下一個大趨勢,下一個互聯網巨頭也一定會從中誕生。」
O2O的風口已經到來,而目前這陣O2O風口,也可以概括成「本地生活服務」,這兒正是大眾點評的主場。
O2O大戰,騰訊佔儘先機,但還缺(大眾點評)
移動互聯網的洪流裹挾之下,O2O(本地生活服務)的卡位時機凸顯,BAT誰不願意放過這個機會。
因為微信,騰訊最有潛力成為中國O2O的霸主。現在移動互聯網領域,已經成了微信推誰,誰就牛逼的節奏。無論是遊戲「天天跑酷」,還是O2O滴滴打車。豌豆莢創始人王俊煜說,「移動互聯網特質之一就是直達行動」。微信如此強大的用戶黏性,使得他能讓用戶輕易的「直達行動」。微信無疑是目前「直達行動」最好的移動互聯網入口。
(i黑馬註:王俊煜所說的「直達行動」,指移動互聯網時代,用戶每個需求都能立即獲得可消費的內容。)
騰訊入股華南城,狂推嘀嘀打車,都是為了構建自己的O2O高頻消費場景。2014年全年的互聯網,將會有兩個關鍵熱詞「移動支付」+「O2O」。而移動支付也與O2O融為一體的。因為O2O的閉環,本質上是「用戶→信息→支付」的過程。
為什麼是騰訊?
對比起百度與阿里,騰訊現在唯一弱勢的是什麼?是信息。而大眾點評的核心資源是什麼?是(本地生活消費)信息。
正是O2O「用戶(直達行動)→信息→支付」的閉環,也決定了阿里為什麼更喜歡高德,阿里最缺乏的是能「直達行動」的移動互聯網用戶。高德有。
而百度實際上也並不缺商務信息資源。
騰訊才是最渴望大眾點評的那一家巨頭
騰訊微生活做了一年沒做成,缺的就是足夠的商家信息,騰訊會全力以赴的爭取大眾點評這個戰略合作夥伴。
並且,大眾點評現在的關鍵是要從「本地生活消費信息平台」轉變成為「本地生活消費平台」的轉變,擁有大量「直達行動」移動互聯網用戶,和完善移動支付系統的騰訊是最好選擇。
雖然消息還未證實,事情很明顯,大眾點評只有去騰訊,才能獲得足夠的戰略重視,獲得最好的資源補充。
業內分析人士說:「這將是影響整個行業的重大事件」。
i黑馬認同這句話,如若收購成真,騰訊已經佔得先機。這是BAT巨頭在O2O領域天王山之戰的開端。阿里入股美團全資收購高德,騰訊或許將拿下大眾點評,都是在為自己補缺。相比之下,百度的收購還有些迷迷糊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