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資訊】投行預測下一批新股有望3月初過會 首募錢厚-Tcoins

來源: http://xueqiu.com/8301293543/36449810

大智慧阿思達克通訊社2月9日訊,華東某大型券商投行人士向大智慧通訊社表示,目前了解的情況看,下一批擬IPO企業有望於3月初過會,其所負責的項目也在其中。此外,投行人士表示,由於春節即將到來,2月份工作日明顯減少,所以下一批新股數量或少於本批24家。

上述華東券商投行人士表示,目前了解的情況來看,已經預披露更新的企業下一步將是上初審會,目前上交的為2014年三季度的財報,為下一批過會企業備選;此外,目前部分企業正在積極準備2014年年報,近期上交,也預備沖擊下一批過會新股。
  
該人士表示,其所負責一個創業板項目已經預披露更新完畢,有望於3月初過會。其表示,春節即將到來,2月份工作日較少,所以3月發行新股很可能少於本批24家,在20家左右。
  
華南某券商保代則表示,除了已經預披露更新的企業,近期上報年報的企業也有望成為下一批過會企業備選。隨著新股發行節奏的加快,企業和投行的積極性也明顯加快。其也認為下一批新股過會將在3月初,數量20家左右。
  
根據證監會最新披露的新股基本信息情況表來看,目前滬深兩個交易所已經預披露更新的企業共52家,其中,上交所預披露更新企業有17家;深交所中小板預披露更新企業8家;創業板預披露更新企業達27家。

T姐曰:小T姐掐指一算,本批新股剛剛上市,下批就來了,重力加速度,太快啦!新股,太多,不選,會被撞到地上。[吐血][吐血]

【策略】2月打新報告:建議優先申購東興證券、唐德影視
http://xueqiu.com/8301293543/36346292

@天天靜心課 @非新不炒 @方舟88 @今日話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1535

上海大數據交易中心4月初掛牌 人大代表建議制定大數據法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6/03/4757719.html

上海大數據交易中心4月初掛牌 人大代表建議制定大數據法

一財網 胥會雲 2016-03-05 09:36:00

上海數據資源豐富,已經積累並繼續產生龐大的數據資源。比如,上海擁有世界最大的醫聯數據共享系統,包含了近40家市級醫院,接入了200多個系統,有4000余萬的患者健康檔案和電子病歷;還有4800萬張交通卡、每天30GB交通流量信息數據,亞洲第二的證券交易額,世界第一的貨物和集裝箱吞吐量等

上海市大數據交易中心將於4月初掛牌,並采用會員制的方式運作。

3月4日,全國人大代表、上海市經信委副主任邵誌清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用於交易的數據有很多,包括來自於通訊運營商的數據,廣告類、能源類的數據,以及市場采集的各種數據。

邵誌清對記者說,交易中心采用的是國有控股、市場化運營的方式,股東包括上海信投、申能集團以及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等。

3月4日下午,上海代表團在駐地進行議案集中會簽,邵誌清帶來的是“關於制定大數據法的議案”。

邵誌清說,大數據是國家基礎性戰略資源,大數據發展已成為國家戰略,呈現良好的發展趨勢。

研究資料顯示,2011至2015年全球大數據產業年均複合增長率達到30%,其中中國市場增速高達50%。預計2016至2020年,中國大數據產業仍將保持30%以上的年均複合增長率,是同期IT市場年均複合增長率的兩倍(12%)。邵誌清說,未來5-10年是大數據發展的時間窗口。

隨著“互聯網+”的推進,大數據產業的價值正在凸顯。2015年4月14日,全國首家大數據交易所落戶貴陽,此後,不少城市設立或者醞釀設立大數據交易系統。

此前,上海市副市長周波在參加上海市十四屆人大第四次會議時表示,上海設立大數據交易中心,不簡單追求時間上的第一,而是追求質量上第一,規模上第一。

上海數據資源豐富,已經積累並繼續產生龐大的數據資源。比如,上海擁有世界最大的醫聯數據共享系統,包含了近40家市級醫院,接入了200多個系統,有4000余萬的患者健康檔案和電子病歷;還有4800萬張交通卡、每天30GB交通流量信息數據,亞洲第二的證券交易額,世界第一的貨物和集裝箱吞吐量等。

雖然大數據發展已經呈現良好的發展趨勢,但也存在一些主要問題和不足。

比如,數據資源要素使用不足。公共數據資源主要集中在政府部門、公用事業單位和國有企業,數據開放程度不夠,而市場數據資源的的流通性不夠,因為缺乏流通規則,無法深入加工應用。

同時,大數據深度應用少。雖然業界普遍認為大數據應用和產業發展潛力巨大,但現階段金融、商貿、交通、醫療、先進制造、能源等行業缺乏應用。

最後,則是大數據產業集聚度不高、創業氛圍不夠活躍。邵誌清說,據不完全統計,當前全國大數據企業僅有400余家,大數據產業發展較好的園區數量甚少。

此外,產業政策、知識產權、技術標準等方面還存在不少差距。大數據交易也涉及許多新的理論問題需要解決。

華東政法大學知識產權學院院長高富平此前就表示,大數據交易中的各種數據需要清晰界定,弄清楚來源及其合法性,是否涉及個人信息、商業秘密、國家秘密等。如果涉及個人隱私信息、商業秘密和國家秘密信息,那麽該數據不可交易;如果涉及個人信息,那麽需要進行去身份化處理,才能進入交易。這是大數據交易最難的部分,需要進行研究,制定詳細的規則才能進行。

再比如,數據的使用不具有排他性,如何界定轉讓人與受讓人之間、使用人與其他使用人之間關系,就需要建立數據交易規則。

為了促進大數據產業的發展,邵誌清認為,迫切需要制定相關法律,規範數據采集、流通與應用,保護數據產權、安全和隱私。

邵誌清建議,大數據法具體應該涵蓋的內容包括:規範政務數據共享開放和市場數據交易流通,統籌大數據資源;規範大數據服務於治理能力提升、民生改善和經濟轉型,促進大數據應用;激發各類創新主體活力,實現自主知識產權的關鍵技術和產品突破,發展大數據產業;規範建設大數據功能型設施,加強數據采集和儲備;切實加強數據安全防護,提高安全保障能力;規範政府完善政策措施、健全標準體系,營造發展環境。

編輯:應民吾

更多精彩內容
請關註第一財經網、第一財經日報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8009

人民幣中間價調貶174點 月初購匯情緒升溫

中國貨幣網周二消息,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報6.6451元,昨日中間價報6.6277元,16:30收盤報6.6382,23:30收報6.6423。這是中間價連續6天升值以來,首次調貶。

人民幣兌美元昨日中間價同創逾五周新高。盤中,交易員指出,匯價連續升值並沒有明顯打壓客盤購匯情緒,結合月初因素客盤購匯大增推升成交量,盤中仍需大行提供美元流動性。

當前影響市場主要因素依舊集中美元指數走向、客盤供需和大行的意願。短期看,欠佳美國經濟數據仍會讓美指承壓,但人民幣午後回吐部分漲幅,短期漲勢或有調整。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8293

18個月初創業後,那些找人與找錢的經驗教訓

來源: http://www.iheima.com/top/2016/0805/157938.shtml

18個月初創業後,那些找人與找錢的經驗教訓
沙梓社沙梓社

18個月初創業後,那些找人與找錢的經驗教訓

“投資人”里的“資”,很多人狹隘地理解為“資金”,其實是有偏差的,我認為應該理解為“資源”;對口的資源,往往比錢重要得多。

本文作者沙梓社(筆名),《iOS應用逆向工程》圖書作者。2015年1月,他以技術合夥人的身份創業,做一個互聯網+房地產項目,給業主和中介提供一個SaaS應用,幫助他們將部分日常工作用更科技化的手段完成,提高工作效率。

2016年6月下旬,也就是在18個月之後,因為核心團隊在產品發展、公司規劃、合夥理念上出現分歧,沙梓社結束了這段創業歷程。與此同時,他也從這段經歷中,總結了10篇文章,分別從找人、找錢、找方向、打造企業文化等方方面面進行闡述。以下從找人與找錢的角度進行了複盤。閱讀該作者其他文章,請至http://iosre.com/t/topic/4152

合作夥伴的甄選

什麽樣的業務合夥人算是靠譜的呢?我認為主要有4點需要考察。

良好的人品

人品,是雙方合作毫無疑問的首要前提。對於人品的判斷,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方法和標準,我就不在此以偏概全了,只強調2點很多人忽略的細節。

有句俗話,叫“小公司做事,大公司做人”,創業當然是隸屬於前者了。需要提醒的是,對於那些來自大公司,自身業務水平一般,但混得風生水起的人,一定要深入了解一下,他們的“成功”是不是因為太會“做人”的結果。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如果整天把時間放在“做人”上,就沒有什麽時間去做事了;無所謂對錯,但這種人是不適合參與創業的。

一位非互聯網行業的前輩曾跟我說過這麽一段話,大意是:“你們互聯網人自由創新、開放分享的思維在專業領域是絕對優勢,而在資本運作、人情世故的江湖上也許就是巨大的短板。”隨著時間的推移,我越來越感覺到這句話中沈甸甸的真知灼見。

在現在的中國社會里,三教九流,魚龍混雜,“人之初性本善”的結論,是要打個問號的。初次接觸跟自己利益相關的人時,一定要留個心眼,防人之心不可無。

相符的三觀

三觀的概念很簡單,但是太“哲”了,感覺不夠接地氣。我用一個例子作為反面典型,讓大家感受一下什麽叫三觀不合。(註:以下場景適用於早期核心團隊的所有成員,而不僅僅是合夥人。)

這個例子來源於前公司舉辦的一次活動,當時需要每個人講講自己對“工程師文化”的理解。一位同事在表達自己的看法時,認為工程師文化的一大特點是“大家有話直說,什麽叫工程師文化,就是有什麽說什麽,就事論事”,我同意這是一個好的互聯網創業公司文化,但算不算是工程師文化,再說。

接著,他為了佐證自己的觀點,舉了一個例子:“你看看矽谷的工程師最大的特點就是隨口f***ing,都是這些臟話”。或許是意識到自己的表達有些過火,他又加了一句:“這當然只是一種表現,但說明工程師文化就是非常直接,不加修飾地把自己的感情說出來,不要憋著。”

即使有了第3句話中和第2句話里的強烈匪氣,我仍從這短短的3句話中聽出:

潛意識里,他認為工程師是粗鄙不禮貌的,不然不會舉這種例子;舉這種例子,恰恰說明他對工程師文化的理解停留在很淺的層次。

作為工程師群體的一員,我跟形形色色的工程師接觸得比較多;在我印象里,這種隨口臟話的工程師,占整個群體的比例大概不到5%。同事與我對工程師的認知完全相反,難道他接觸的全都是那5%?

一個人的思維方式、言行舉止正是自己三觀的體現;在上面的例子中,三觀的孰對孰錯要見仁見智,但想必大家對三觀不合已經有直觀的認識了吧。

需要提醒大家的是,找核心合作夥伴的標準,跟找另一半差不多,三觀問題上一定不能將就,必須充分考察。網上說,情侶在結婚前一定要一起出去長途背包旅行一次,看看互相是不是真的適合對方;我很贊同,而且覺得核心團隊在敲定合夥協議前,也應該一起出去搞個自駕遊什麽的,主要是看看幾個人相處別不別扭;人的直覺往往是很準的,如果跟某人獨處時感覺很別扭,那你們倆多半是沒有合夥的緣分了。

自信不等於優越感

自信和優越感的區別,是我在2011年完成碩士畢業設計的初稿時,從我的碩士生導師那里學到的。

簡單地說,自信來自於一個人的內在實力,而優越感來自於一個人的外在表象;自信的體現,是謙虛,是不卑不亢;優越感的體現,是輕蔑,是高人一等。我各舉一個例子,大家感受一下。

我有幸親身接觸過一些頂級技術高手,比如PHP語言的創始人Rasmus Lerdorf,《Mac OS X and IOS Internals: To the Apple's Core》的作者Jonathan Levin和《軟件調試》、《格蠹匯編》的作者張銀奎。

相對於他們來說,我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學生;但是跟他們打交道,我可以非常放松,感覺不到任何老師的架子。只要是討論專業相關的內容,他們一定是侃侃而談;從談話的內容來說,內行人又能明顯聽出他們在各自專業的長期鉆研與深度思考,是一種厚積薄發,舉重若輕的感覺。

因為工作的原因,我也有幸接觸過一些商業房地產中介。他們中的一小部分人,看起來外表光鮮亮麗,穿著筆挺的西裝,戴著碩大的“名表”,開著不錯的小車,但總是給人一種虛張聲勢,用力過猛的感覺。比如,在外面吃飯,服務員的服務明明很到位,但他們對服務員說話的口氣,總像是在使喚下人,沒有半點感謝的意思;跟客戶開會,不斷地強調自己的來歷背景,卻對客戶提出的產品和業務問題含糊其辭、答不上來。

優越感強的人,其實反而是自卑的;他們的自卑來源於內里與外表的反差,需要通過別人能夠感知到的方式來掩蓋自己內在的不足,進而包裝出一個高大上的自己,渴望得到外在的肯定。

而自信的人,因為本身實力的強大和能力的突出,已經能夠自我激勵,對外在的肯定就沒那麽熱衷了。

在創業早期,大家的共同目標應該是把事情早日做起來,其他虛頭巴腦的東西可以先放一放。如果在這個時期,你的合作夥伴表現出了明顯的優越感(比如,特別在意每個人的 頭銜而不是分工),那麽你就要警惕了,他可能只是想享受被稱為 X總所帶來的快感,而不是真正想做事。

比你更優秀

盡可能尋找比你更優秀的合作夥伴。Google首席人才官Laszlo Bock的著作《Work Rules: Insights from Google that Will TransformHow You Live and Lead》中寫道:

A good rule of thumb is to hire only peoplewho are better than you.

招聘尚且如此,合作豈不更甚?

再一個我的切身體會:跟與你差不多,或更優秀的人合作,你們的思維在同一個層面和維度上,溝通起來沒什麽障礙,會輕松一點。

有的朋友可能會問,比你更優秀的人,為什麽要“降級”跟你合作?我的理解是,術業有專攻,你的合作夥伴在他專業上的積累,應起碼跟你在自己專業上的積累持平;你們在各自的專業上優秀程度相當,或有一方更優秀。

有的朋友問,我知道自己還有很大提升空間,但在認識的人里,我已經算比較優秀的了,怎麽辦?

喬布斯給出的解答是:If you haven't found it yet, keep looking.Don't settle.14

總得來說,以上的4點,是我認為靠譜的合夥人必備的素質,是對別人的要求。

初次融資的門道

我們的天使輪融資過程是比較曲折的。具體的時間我忘了,只記得是在去年穿長袖的季節開始融資,先在上海見了幾家沒有理想的投資方;然後到了穿短袖的季節,前後去了北京2次,又見了幾家,進展還是不大;最後是到了穿棉襖的季節,在上海找到了投資方。

有趣的是,我們每階段找融資的心態,都跟當時的天氣差不多:從最開始在上海的萌動期待,到北京的滿懷熱情,到最後上海的心平氣和,經歷了一次心態的起落,體味了一次欲速則不達。這也讓我明白了一個道理:把心思放在找投資上,你就找不到投資;把心思放在做產品上,投資就會來找你,

因為每個投資人的風格都不太一樣,我也僅參與了一輪融資,只見了20來家投資人,這里談3點我的切身體會以及應該註意的地方。

Pitch小貼士

拉投資時,給投資人做匯報的行話叫“pitch”。pitch邏輯如何梳理,幻燈片如何制做,pitch時的語氣、表情應該怎麽樣,把“pitch”作為關鍵詞,網上隨便一搜就是一大堆,很多都說得很有道理,值得集思廣益。

但是,pitch的骨架可以參考別人的,內容卻一定得自己原創。有一點需要強調,就是pitcher一定要知道自己在說什麽,說自己能聽懂的話,不要自欺欺人,不要不懂裝懂,不要盲目使用網上看到的“潮詞”,結果投資人一問就懵圈了。

我記得Peter Thiel(彼得·蒂爾,《從0到1》作者)去年來上海講課時,舉了一個潮詞的例子,引來滿堂哄笑。大意是:

我們的項目是一個基於雲平臺和大數據的分布式VR系統,它支持機器學習和人工智能。

這麽一段玄乎的話,其實啥也沒說。

在我的理解里,pitch跟畢業答辯性質類似。寫好了論文,準備幻燈片,然後在幾位老師面前把你畢業設計的項目給講一遍,讓他們在能夠理解的基礎上肯定你的成績,就達到目的了。在準備pitch時,不妨在腦袋里多過幾遍學校里優秀答辯的細節,他們是如何把老師帶入自己的節奏,引人入勝的:先交代項目背景,然後介紹國內外行業現狀及發展動態,接著引出想要解決的問題,再展開來講自己的解決方案,最後延伸到用戶、市場等等……

不要只看錢

很多創業菜鳥認為,自己現階段唯一需要的就是錢;就像我牽頭做第一個獨立項目時一樣,認為只需要技術人員就可以搞定了。其實這個想法,就跟不少人吐槽的“我有一個好的想法,只差一個程序員啦~”有異曲同工之“妙”,兩者都很幼稚。現在想起來,那時候的我真是傻得可愛。

在互聯網時代,一個完整的商業產品,是由解決方案、商業模式、業務閉環等方方面面因素綜合形成的。單一的App,頂多只能算是解決方案的某一部分的具體實現,只是產品的1/N。

這方方面面的因素,有的是錢可以搞定的,有的是有錢也不好搞定的,有的甚至是錢不能搞定的;但一般都是可以搞定的。“投資人”里的“資”,很多人狹隘地理解為“資金”,其實是有偏差的,我認為應該理解為“資源”;對口的資源,往往比錢重要得多。

在找投資人時,要全面分析公司現階段需要什麽“資”,綜合看待投資人能給你帶來什麽“資”;這2個“資”,都絕不僅僅是錢那麽簡單。一位業界前輩曾跟我說:只有錢的投資人,是最不值錢的。

我深以為然。

另外,雖然我們社會目前的(歪曲)價值觀是有錢即成功,但很多有錢的“成功人士”,本身其實是一泡爛稀泥。如果你碰到了只能給錢,同時還要插手公司業務,或者要求3年上市,甚至約定下輪退出的投資人,那你很可能遇到了賺快錢的投機分子,而不是做事業的翩翩儒商,就要提高警惕了。成天把心思放在投機倒把,算計別人的人,怎麽可能還有心思去做事呢?遠離這種人吧。

留一手

前文中有一句話:你們互聯網人自由創新、開放分享的思維在專業領域是絕對優勢,而在資本運作、人情世故的江湖上也許就是巨大的短板。

我舉一個例子。在第二次去北京找投資時,隨行的有一位CEO的朋友,她介紹了一個投資人,而且這家公司的來頭很大,目前總資產已近2000億元。

我們下午4點多到了這家公司,開始pitch。三伏天里,穿著休閑西裝,戴著金絲眼鏡的X總,十分仔細地聽取了我們的pitch,然後詳細詢問了一些細節,表露出了對我們的濃厚興趣;整個pitch持續了2個多小時,結束後,CEO的那位朋友還跟他們一起吃了飯,回來也跟我們反饋說,他們很感興趣。

但是後來就沒有下文了;他們也沒有主動聯系我們,我們聯系他們時,得到的回複也是“在考慮”。正在我們納悶的時候,他們自己的產品上線了——一個跟我們同一領域,性質一樣的競品。

朋友的朋友,資產2000億的公司,都能幹出這麽low的事來,你還有什麽理由不留一手?

創業失敗融資合夥人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8946

韓獨檢組:最晚應於2月初對樸槿惠進行當面調查

17日據韓聯社報道,負責調查總統親信門的獨立檢察組發言人李圭喆17日在例行記者會上表示,最晚應於2月初對樸槿惠進行當面調查。李圭喆還表示,若樸槿惠拒絕接受調查,事實上無強制手段。

報道稱,獨檢組計劃指控樸槿惠涉嫌第三方受賄及普通受賄。樸槿惠涉嫌幫助與三星電子副會長李在镕繼承集團經營權有直接關系的三星物產與第一毛織合並,並以此為代價要求三星向親信崔順實提供430億韓元(約合人民幣2.50億元)。獨檢組提請批捕李在镕的目的就在於徹查樸槿惠。

李在镕接受調查後被記者圍住

獨檢組認為,多家大企業向Mir和K體育財團提供774億韓元,其中的相當一部分也屬於行賄,行賄總額或達1千億韓元。獨檢組還在調查樸槿惠是否介入文藝界黑名單的制定。文藝界黑名單旨在將被拉黑的1萬多名所謂左翼人士排除在政府補助範圍外。

韓聯社此前分析稱,若首爾中央地法於18日批捕李在镕,針對涉嫌受賄的總統樸槿惠和SK、樂天等其他企業集團的調查也將提速。而樸槿惠以涉賄犯罪嫌疑人身份被立案只是時間問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2827

全國兩會將於3月初在北京開幕

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和政協第十二屆全國委員會第五次會議,將分別於2017年3月5日和3月3日在北京開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4258

樸槿惠彈劾案最終庭審定於24日 有望3月初宣判

2月16日,據韓聯社報道,韓國憲法法院16日進行總統彈劾案第14次庭審,代院長李貞美宣布最後一次庭審將於本月24日進行,要求控辯雙方23日前提交立場材料。

樸槿惠方面對該日程安排提出異議,稱最後一次庭審前應給與充分時間核查證據,23日提交立場材料、24日庭審的做法不符合慣例。主審法官姜日源表示,控辯雙方可將對該日程安排的意見寫入立場材料中,憲法法院會再作討論。

有觀測認為,即便最後一次庭審的日期發生變化,也不會被拖得太遲,憲法法院很有可能在代院長李貞美任期結束的3月13日前做出宣判。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5656

小米最快5月初申請在港上市,估值介於650億至700億美元

根據香港經濟日報報道,小米有望成為香港首批“同股不股權”上市公司。據悉,小米將會趁香港聯交所下周公布上市制度咨詢結果完成最後拼圖,最快5月初提交申請在港上市,然後考慮以CDR形式在內地上市事宜。

據報道,小米最近數月不乏上市前股東售股活動,售股價格顯示公司估值介於650億至700億美元。以該估值計算,能進入香港第12大市值的上市公司(計及A + H市值),略低於市值5500億元的中海油。

根據此前曝光的材料顯示,2015年小米虧損9.8億元,2016年盈利9.13億元,預計2017年盈利75.82億元。

小米去年底便開始籌備在港上市,不過,由於聯交所未定下同股不同權的具體內容,小米智能等待聯交所發布定義創新產業的指引信,然後修訂申請內容。

不過,截至發稿時,小米方面並未公開就上述消息作出回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2468

接近監管人士:資管新規發布沒有推遲,或4月底5月初推出

4月18日,接近監管人士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目前資管新規正在走內部程序,沒有聽說推遲。具體將於4月底或5月初推出。

18日有境外媒體報道稱,因在中美貿易緊張關系加劇之際,決策者的重點轉向維護金融市場穩定,中國已推遲公布資管新規。“此消息是空穴來風。”上述接近監管人士告訴第一財經記者。

目前,我國的資產管理市場規模據稱百萬億元,關於資管新規,從醞釀到征求意見一直牽動著市場的神經。3月28日下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一次會議通過了《關於規範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下稱《指導意見》),正式發布已是箭在弦上。

2017年11月17日,曾經的“一行三會一局”共同發布了《關於規範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征求意見稿)》,隨後向市場征求意見。在今年的“兩會”上,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潘功勝在央行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央行收集了很多意見,會同相關部門對意見進行了認真研究,並且對其中合理內容進行了吸收。”

據第一財經此前獨家獲悉,與征求意見稿相比,正式稿有不少修改,主要是讓新規更嚴謹更有操作性,但大原則不會放松,例如打破剛兌、實行凈值化管理、消除多層嵌套等內容。“新老劃斷”的過渡期應該會有適當延長。但核心不是延長多少時間的問題,而是如何將表外業務回歸表內,變相的賬外經營不能再繼續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2618

美團點評通過上市聆訊,將於9月初進行IPO路演

遞交招股書近兩個月後,美團點評的上市之路再進一步。

第一財經記者了解到,美團點評已經於8月23日通過港交所上市聆訊。同時,負責美團上市的投行已經向投資者發出邀請,將於9月初進行IPO路演。

美團點評正式提交IPO申請之前,坊間流傳,為避免稀釋股權,美團點評計劃按照港交所規定考慮出售該公司約10%的股份,以此計算,美團點評的目標市值將達到600億美元。

但6月25日港交所網站上掛出了美團點評遞交的招股書之後,境內A股和港股股市行情出現普遍下跌,科技股整體形勢並不太好。

據接近美團的中介人士透露,在聆訊前的NDR(非交易路演)期間,大部分機構投資人普遍給出500~550億美元的估值區間。

第一財經記者還了解到,美團點評將於明日正式啟動PDIE(Pre-Deal Investor Education)和分析師路演,並於下周五確定基石投資者。

目前,美團除了外賣和到店業務外(團購),還涵蓋酒店、旅遊、打車、票務、短租、美業、家政、共享充電寶、生鮮電商等各個方面。

美團招股書披露的數據是,2017年,美團交易額達人民幣3570億元,營收339億元,擁有3.1億年度交易用戶數。

自2015年至2016年,美團交易用戶人均每年交易筆數從10.4筆提升至12.9筆,2017年這一數值高達18.8筆,交易筆數三年增長超80%。其中,按交易次數排名前10%的頭部用戶人均每年交易筆數達到了98筆。而美團平臺的在線合作商戶從2015年的約300萬增長至2017年的約550萬,其中2017年活躍商家達440萬。

由於業務線足夠多元化,美團從團購到外賣,再到酒旅、打車等不同領域都受到諸多挑戰。因此,市場普遍的觀點是,這都是“燒錢”打下來的江山。

招股書顯示,2017年美團凈虧損達到190億元。不過,這190億的虧損是包含了“優先股公允價值”的調整前數字。如果按照調整後的數據,2017年美團經調整後凈虧損為29億元。

如果按照經調整虧損凈額計算,美團的調整後凈利潤已經從2015年的-59億元收窄至2016年的-54億元,而2017年進一步收窄至-29億元。

本次公布的招股書還披露了美團現在手上到底有多少彈藥。截至2017年年底,公司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為194億元,短期理財258億元。這意味著,到去年年底,美團賬面上還有接近452億元(約70億美元)的現金儲備。

值得一提的是,雖然美團點評如今還有著鮮明的外賣公司標簽,但在美團點評CEO王興的規劃中,公司的未來是服務電商平臺,美團點評的假想敵是亞馬遜。

“雖然我們看起來像是在發展很多不同的業務,但實際上只是朝著一個目標在努力。”王興曾表示,美團點評是一家圍繞用戶需求為中心的公司。“仔細觀察所有垂直領域後,你會發現他們總會在某個用戶群體形成交集。而就餐、點餐、看電影、旅遊、租車的用戶,基本上就是同一群人。”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未經第一財經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制或建立鏡像。第一財經將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如需獲得授權請聯系第一財經版權部:
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email protected]

責編:劉佳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764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