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別人一步跨進十三億人口市場台灣大學生 赴中國實習去!
|
|
赴中國實習去! 正當多數大學生享受夏日暑假時光時,有一群大學生早在四、五月就開始尋找暑假到大陸實習的機會。 希望善用這兩個月的時間,深入全球矚目的十三億人市場小試身手,搶得先機,為未來職涯鋪路。 撰文‧孫蓉萍
七月九日早上七點半,多數大學生因為放暑假而還在睡大頭覺時,台大財金系三年級學生梁凱傑,因為參加台北經營管理研究院主辦的「台灣大學生赴大陸台商企業
研習」活動,已經穿著畢挺的西裝抵達桃園國際機場,與來自全台各地大專院校的四十五位同學會合,準備搭機前往上海,展開為期六周的研習。有些人第一次出
國,有些人第一次到中國,但從每一張青澀的臉龐看得出來,對於赴大陸研習,有許多興奮和期待。 比照社會新鮮人研習規格
一○四資訊科技集團二○一一年的調查結果顯示,在校期間有實習經驗的畢業生,找到第一份工作的求職期間,比沒有實習經驗的人快三周,起薪也高四分之一。此
外,九五%的企業會因為新鮮人有實習經驗而增加聘雇意願,最主要的原因是實習可以彌補工作經驗的不足,而且也證明他們有較高的企圖心。 另一方面,根據統計,三十歲以下年輕人超過八成有意願到中國就業,於是乎到大陸實習,成為台灣大學生就業的新跳板。
台北經營管理研究院舉辦台灣學生赴大陸台商企業研習的活動已經六年,院長陳明璋說:「我們不但要找台商企業提供研習機會給學生,也要招募台灣的學生,同時
要對企業主、學生、甚至學生家長負責。」因此,這個行前研習活動特別安排了兩天的講習,請政府官員、台商企業代表、學者、曾經參與過活動的學長姊等人來分
享經驗,並且注重紀律,對服裝儀容也有要求,完全是比照社會新鮮人的高標準來進行。 帶給陸企新刺激、新想法 主辦單位要注意學生的安全性,並考量費用不能超出學生負荷,更重要的是讓學生有收穫。這項工作充滿挑戰,但陳明璋堅持要做。如光晟玩具、艾美特電器、上海大潤發等七十四家台商企業,也抱著回饋鄉里、提攜後進的心,希望多給台灣年輕人機會。
中華知識經濟協會祕書長陳祥順指出,今年參與這個活動的總人數達到一六八人,依上海、福州等實習地不同而分梯出發。和往年最大的差異在於,由於台商產業必
須升級,理工科系的人才需求升高。另外大陸工資上漲,台灣員工的忠誠度又比較高,使得台商企業雇用台灣人才的意願愈來愈強烈。 除了到台商企業之外,大陸企業也提供一些實習機會。中國科協青少年科技中心暨中華公共事務管理學會主辦的台灣大學生至大陸暑期實習活動(玉山計畫),提供北京資訊科技、金融、媒體等各行各業的實習機會,為期六周至八周。
二○○七年即開始協助推動這項計畫的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教授汪明生說:「兩岸交流非常重要,中國科協提供實習的單位都是數一數二的企業,例如方正
科技、中央電視台、中國銀行等,對年輕人來說,是難得的機會。」社團法人中華傑出青年交流促進會(傑青會)去年開始,也提供大陸浙江暑期實習,為期三十
天,實習單位包括娃哈哈、加西貝拉壓縮機等杭州、寧波、嘉興、紹興、義烏和舟山六個城市二十八家企業,共一○一人。
傑青會理事長馮國華說:「我們和浙江省人力交流中心合作,他們相當重視這個計畫,而且台灣同學在實習的過程中,尤其在文創和幼教領域,可帶給大陸企業一些
新的刺激。台灣同學更可以利用這個機會,體驗對岸民情的不同。」學生西進實習,為的是往後入職場預做準備,但除了職場上的專業技能,汪明生強調:「台灣學
生工作方面的專業技能,相較於當地人並不遜色。我反而認為,重要的是下班以後的生活。在台灣,下班後可以回家;在大陸,則要想辦法融入當地,適應在地化的
風土民情。比起職場上的專業,能自力更生,忍受離鄉背井這種心理層面的苦,是更重要的能力。」 健全企業實習制刻不容緩 知名國際貨櫃航運公司人力資源課專員陳則斌也認為,「有企業實習經驗的新鮮人來會有加分的印象,主因是具備基本的職場禮儀和基本應對。」至於工作上的專業能力,並非企業的首要考量。
大學生捨棄暑假遊玩時間和打工賺錢的機會,選擇去企業實習,表示他們對自己的未來有期許。一○四資訊科技集團行銷處協理陳力孑指出,其實台灣一些精英分子
對生涯早有規畫。「一般人覺得台灣同學缺乏企圖心,事實上一些學生、尤其是頂尖大學的學生很有想法,他們根本不透過社團或學校找實習機會,而是依據自己的
興趣和專才,很早就透過網路搜尋實習機會,鎖定目標,直接向各企業投履歷應徵,甚至多次自費飛到國外參加面試。」對學生來說,赴大陸實習為他們的職場生涯
預開一扇窗;但是對國家來說,大陸等國外的實習機會,可能讓好的人才外流,甚至畢業典禮也不參加,就急忙趕赴國外就業。
陳力孑呼籲台灣政府和企業也能有一套實習政策,「美國、新加坡等地的大學生九月進大學後,就開始找隔年的暑假企業實習機會,經過面試等多道關卡,六月學期
一結束就開始實習。而且實習不是虛晃一招,學生真的會從中了解這個行業的真實狀況,企業則默默觀察學生各項能力,優秀的同學畢業後,自然會成為這家企業的
生力軍。」陳力孑指出,台灣人才、尤其是在半導體和醫護人才的實力非常強,若能健全企業實習制度,讓學生早日與職場銜接,企業也能錄用合適人才,不但能避
免人才外流,也對提升國家競爭力有所貢獻。 開拓新視野!—— 2012年暑期舉辦赴大陸實習單位與內容主辦單位 實習單位 費用
期間台北經營管理研究院 大陸74家台商企業,如上海大潤發、上海麗嬰房、達芙妮、上海一茶一坐、捷安特中國、緯創資通、建大工業等。
研習費10000元、保證金2000元。(合格者無息退還) 六周,7月初至8月,依地點不同而有不同出發時間。 中國科協青少年科技中心暨中華公共事務管理學會 北京30多家企業,如方正科技、中磊會計師事務所、中央電視台、北京電視台、和訊網、信諾觀典傳播顧問等。 約38000元 六周,6月29日至8月12日。 中華傑出青年交流促進會 浙江省六個城市28家企業,如「Do都城」少兒社會體驗館、娃哈哈、寧波金田銅業、奉化市溪口旅遊、嘉興佳利電子、海力生集團等。 21500元、保證金5000元(合格者無息退還),另有獎學金。 30天,7月5日至8月3日。 註:對象皆為大學三年級以上在校學生,均不支薪。 |
耶魯大學教授Stephen Stearns致北大學生的一封信 xuyk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10b154e0102eb3c.html
本博按:關注方舟子一些打假事件,同時又見許多年輕人好壞不分,缺乏辨偽能力,不禁又想到美國耶魯大學校長的一句話:「中國學生普遍缺乏判斷能力和是非觀念。」真是一語中的。最近,從網上抄錄下一位耶魯大學教授致北大學生的信,給周圍一些年輕人閱讀,有助於他們提高一些認識水平和思想水平。
耶魯大學教授Stephen Stearns致北大學生的一封信
背景:Sterns是美國耶魯大學知名進化生物學家,在北大開課,總計40餘名學生。他在批改學生期末論文時,發現幾名學生有明顯或嚴重的剽竊行為,因此該教授回到美國後,仍然非常傷心,發來郵件致函北大學生。
今天批閱論文的時候,我又遇到了兩例剽竊行為。一例手法老練但是情節嚴重,另一例則是厚顏無恥得令人難以置信。這樣總計就有三名學生因為剽竊而在我的課程中不及格。
假如我前些時候沒有警告過你們,並給你們一次機會去誠實地改正你們的文章,這種事情還會多好幾例。有些同學誠實地告訴了我他們都抄襲了哪些部分,我向他們
表示感謝。這些剽竊行為讓我非常苦惱,不但因為它損害了你我之間的師生關係,也因為它告訴了我一些關於北大、關於中國的事情,而這些事情是你我都不願意聽
到的。它傷害了我們之間的關係,因為我為了當一名好老師而付出了許多努力。我花了許多時間準備課堂講授,又花了許多時間給你們的文章寫下詳盡的反饋。這些
工作都很辛苦。你無法想像,當改到第500篇
文章的細節的時候你是什麼感覺,除非你親身經歷。我做這一切,是為了讓你們學會更清晰地思考問題,學會有說服力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學會培養自己的理性,鍛
鍊自己理解世界的能力。我做這一切,也因為我珍視你們,珍視你們的想法,而且我想,如果你們都能夠清晰地思考、明智地行動的話,這個世界也會變得更加美
好。
在以後的人生道路里,你們當中有的人會成為身居要位的領導,我希望你們能夠德才均備,因為無德無才的領導者所能帶來的可怕災難,我已經見過太多了。就算不
當領導,我也希望你們所有人都能在你們的生命中創造一些有價值的東西,無論你們最後從事什麼。而如果你欺騙的話,你是做不到這一點的。
當我所教的學生從別人那裡偷竊話語和思想的時候,我感到受了欺騙,心情沉重如同跋涉泥沼。我會問自己,我為什麼要給那些存心欺騙我的人上課呢?生命是如此的短暫,太不值得。有比這好得多的事情可以做。
讓人不安的是,剽竊已經成為整個中國行為模式的一部分。中國忽視國際知識產權。比如說,複印我的書徹頭徹尾違反了國際版權協議,使我損失了收入,對我而言近乎直接的偷竊,然而北大人卻對此安之若素。再比如,我只花大約一美元就能在街頭和店舖買到DVD碟,這些碟片在別國要賣上二三十美元。創作它們的藝術家因此損失的大筆收入全是被偷走的,每年幾十億。因為生產劣質商品對消費者造成潛在的健康威脅而不得不召回,中國已經是臭名昭著了。最近美國報紙上刊載的一幅漫畫描繪了中央委員會被指責侵犯人權。猜他們怎麼回答?「往他們牙膏裡擱點東西,看他們還敢吭聲?」經濟繁榮的背後,腐敗已經成為嚴重的問題。就拿礦業來說,每年大約有五千名礦工死去,就因為礦主為了省事為了利潤而不惜違反法律。
礦主的貪婪導致工人死去,象徵著社會階層之間紐帶的斷裂。天道已喪。中國似乎已經迷失了她的道路。孔子說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他還說過,人而無信不知其可。 誠實互惠是信任與社群的基礎。在一個充滿欺詐和背叛的社會中,我們無法生存,這樣的世界成了霍布森(是他吧?哲概的東西快忘乾淨了)式的「每個人與每個人為敵」的
戰爭,險惡而野蠻。若是我們不能相信別人發表的東西,我們就沒法做科研。誰都沒有理由去企圖重複一個不可信的結果,不值得費那功夫;而沒有重複就不會有經
過驗證而可信靠、可共享的知識,也就沒有科學。沒有科學就不會有技術,沒有技術就不會有生產力的穩步發展,經濟水平的持續增長,也就不會給所有人都帶來更
美好的生活。
在你們今後的人生裡,剽竊將會遇到極為嚴厲的懲罰。身為研究生如果剽竊,就會直接開除,沒有學位。身為教員如果剽竊,就會丟掉飯碗。我知道你們可能不信,因為北大那位把整本書翻成中文就署上自己名字出版的社會學家 (這是誰啊...) 僅僅丟了行政職務,卻仍然保有教授之位和薪水。然而事情在別處並非如此。在美國如果發現有人剽竊,此人的職業生涯可以就此毀於一旦。歐洲亦然。
我在北大遇見了如此之多的剽竊,這一事實說明了其它教授和行政官員的所作所為。他們必然是對此頗為容忍,而當發現有人剽竊時,他們未加嚴厲懲罰就遮掩過
去,很可能是因為他們不願丟臉。假如他們真的施以懲罰,剽竊決不會這麼猖獗。給你們當中一些人上課的時候,我感受到了極大的喜悅。我在這裡遇到的年輕的頭
腦,和世界上任何地方比起來都毫不遜色。你們當中許多人都很勇敢,大部分人都很努力,大部分人都很誠實,有些人相當聰明。然而當我離去時,心情是複雜的。
這麼多前途無量的中國年輕人認為要靠作弊才能成功,讓我十分傷心。比起那些被他們竊走思想的人,和那些被他們用竊來的的話語所欺騙的人,他們傷害得還要多
的,是他們自己。
馬化騰:騰訊沒有考慮做手機 大學生應先就業再創業
http://news.cyzone.cn/news/2012/08/27/231656.html
QQ之父、騰訊控股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馬化騰昨晚抵達武漢,將在今日見證騰訊在漢投資10億元項目奠基。在接受本報記者獨家採訪時,首次來漢的他說:「在移動互聯網發展迅猛、全球互聯網企業感受到壓力的時刻,期待在武漢壯大『移動互聯網』產業,成為騰訊的新增長點。」
騰訊在北京、上海、深圳、廣州、成都都有佈局。騰訊武漢研發中心項目位於江夏區廟山開發區羊子山,計劃第一期投入10億元,擬建設「無線互聯網技術研發總部」,預計2014年建成使用。
對此佈局,馬化騰說:「中部地區缺乏一個基地。我們的人才都來自全國各地高校,他們一般都希望回到家鄉附近,方便嘛。我們一定要跟著人才走,哪邊人才多,就要在哪邊設立基地。武漢高校多,我們同事中這一帶的人也超多,大家都願意來這兒。這是個很好的機會。」
他介紹,目前騰訊在漢研發基地的員工已有200名,未來可能會繼續做大,預計將有約2600名員工在武漢辦公。
不建議大學生畢業就創業
現年41歲的馬化騰,1993年畢業於深圳大學計算機及應用專業,1998年創立深圳騰訊計算機系統公司。在許多大學生眼裡,馬化騰是青年創業、創富的英雄。
但是,馬化騰並不建議大學生畢業就創業。他說,現在有不少創業前景特別是移動互聯網方面有非常好的機會。但大學生畢業後直接創業可行度不大,從過去
十幾年來看,成功率不是太高,更多的還是要先去一些公司鍛鍊。「我創業以前也是工作了幾年。大學畢業生還是應該先進入一些企業去工作、積累經驗、學習,然
後再看有什麼機會」。
非原創領域也有創新產品
馬化騰所領導的騰訊是中國第二大互聯網公司、一家全球罕見的互聯網全業務公司,即時通訊、門戶、遊戲、電子商務、搜索等無所不做。對騰訊有一種說法
是:「它總是默默地佈局、悄無聲息地出現在你的背後;它總是在最恰當的時候出來攪局,讓同業者心神不定;而一旦時機成熟,它就會毫不留情地劃走屬於自己的
那塊蛋糕;有時它甚至會成為終結者,佔領整個市場。」因此,馬化騰和他的騰訊引發各種議論,其中爭議較多的是騰訊的創新能力。
馬化騰說:「已經沒有什麼原創的領域了,關鍵是看你的產品有什麼特色。大量創新其實在我們的產品中。比如,我們的微信最近特別火。搖一搖、看附近,
這都是我們原創的概念,這都和別人以前做的完全不一樣。我們在很多方面都領先。我們不在意別人的說法,重要的是把自己的東西做好。」
騰訊沒有考慮做手機
同為互聯網領軍人物的雷軍近兩年推出的小米手機頗受市場歡迎,曾讓馬化騰讚賞。而就在不久前,馬化騰選擇了與TCL合作推出「智屏」。它介於平板電腦和電視之間的跨界產品搭載Android操作系統、內置QQ Service模塊、26英吋,可在客廳、飯桌、睡房等不同應用場景之間移動。
對於騰訊以後會不會跨界發展做終端產品,馬化騰說:「我沒有考慮做手機。」對於與TCL的合作,他說:「『智屏』是騰訊首次嘗試融入家庭應用場
景。」他表示,跨產業的聯動能促進更大範圍的產業資源整合,推動多產業聯動創新。騰訊一直致力將互聯網服務更便捷地接入更多應用場景。
標題陳壬發整合台大學區精華地推豪宅 低調歐吉桑推動北市最貴都更案
|
|
基地位於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與辛亥路口的「台大OPUS ONE」,在近日平淡房地產市況中異軍突起,每坪開價一百七十萬元,兩個月幾近銷罄。讓這件磨了二十年的都更案重見天日的幕後推手,竟是走在路上看不出來是有錢人的歐吉桑︱︱保強建設老闆陳壬發。 撰文‧梁任瑋 這是一個磨了二十年的都更案,漫長的等待歲月,不少老地主陸續賣屋走人,連最初整合的建商也已辭世,直到近日壯麗的接待中心矗立街頭,才讓這段塵封往事重新被發掘。 北市兩大地主都相信他 故事的地點發生在台北市中心羅斯福路三段與辛亥路口的「台大OPUS ONE」,占地約八八三坪,這裡曾是國內最大的文成補習班大本營,如今已成北市極為稀有的大面積都更案,未來更將以豪宅面貌問世。 但就像其他土地難以取得的都更案一樣,這塊土地的背後,也有一段曲折的整合過程。 時間拉回二十年前,眾多建設公司爭相整合這塊土地,不過,尚未與地主談成,中途就遇上亞洲金融風暴,房地產業一片哀鴻遍野,讓全案一度停擺。然而,這塊坐落羅斯福路、辛亥路口兩面臨路的燙金土地,十餘年來,有不少建商私下打探,但都不得其門而入,吃了閉門羹。 直到七年前,兩大地主台頤建設董事長黃月英、信德開發老闆陳重琪攜手合作,並找保強建設擔任都更實施者,才讓這件瀕臨破局的案子重露曙光。 黃月英與陳重琪在一般大眾眼中知名度不高,但在房地產業界,兩人可是大有來頭。 黃月英被同業封為「房地產媽祖婆」,在信義路二段至三段上擁有不少精華地,不少建商見到她都得禮遇三分,開發土地還得向她買地;至於信德開發老闆陳重琪,出身迪化街大稻埕,是前台北一○一大樓董事長陳敏薰的叔叔,同樣是北市大地主。 出身迪化街 捷運宅始祖能讓這兩人信服的陳壬發更非泛泛之輩,他是位於迪化街一段霞海城隍廟隔壁的保強建設老闆,也是強盛染整董事長。 就像大多數的老字號傳產業老闆一樣,行事低調的陳壬發,幾乎未曾在媒體前公開露面,但鮮少人知道,他就是大台北地區「捷運共構宅」的鼻祖。 陳壬發的父親陳澤創辦強盛染整,育有三子一女。一九九一年,交棒給長子陳壬發後,強盛開始跨足建築、寵物疫苗等多角化投資,並推動強盛股票上市。但染整業景氣江河日下,反而轉投資的房地產成績勝過本業。 雖然陳壬發從事紡織,但對於房地產卻一點也不陌生,早在一九八九年台灣房地產全盛時期,他就以個人名義投資台北市建案,甚至還到泰國蓋房子。加上紡織染整業當時也處於高峰期,讓陳壬發的迪化街金主地位穩若泰山。 一九九七年,陳壬發結束東南亞房地產投資,將資金轉回台灣營建業,並以上市的強盛轉投資保強建設,找來好友林武健擔任董事長,搭上台北捷運聯合開發案的起步階段,保強建設變成強盛的小金雞母。 保強建設成立十七年,只推出七件建案,平均三年推一案,每件總銷金額都不超過十億元,但地點不是捷運共構的聯合開發住宅案,就是緊鄰捷運站出口。「因為地點太好,幾乎不用打廣告,就靜悄悄地賣光。」一位房地產代銷業者如此形容。 冠德建設副總經理洪錦欽說,十年前,捷運共構宅沒人做過,也沒人敢做,但保強早於二○○一年就在捷運頂溪站推出共構案,是這類產品的鼻祖。 保強當時公司規模小,也較無品牌優勢,陳壬發主動找上冠德合作,推出了捷運新店區公所站的「都會通」,沒想到市場反應熱烈,快速銷售一空,也讓冠德自此開始投標捷運共構案。 當眾家建商積極搶進捷運聯合開發案市場之際,七年前,一向穩健經營的保強建設另闢藍海,將重心轉向剛萌芽的都市更新案。 陳壬發曾向朋友透露,強盛不是資產股,房地產推案是賺「加工財」,一個建案銷售完才繼續開發下一塊土地,所以不會將資金押在土地上,連迪化街辦公室都是向一銀租的。 陳壬發買土地推案抱持著替紡織本業找出路,在沒有持續推案壓力的情況下,保強建設從未盲目追價買地,反而將心力投注在需長時間琢磨的都市更新案,除了台大OPUS ONE,目前還在整合中山北路台新銀行總部後方的三七三坪都更案,另外也參與一些北市整合中的都更案。 熟識陳壬發的紡織業者說,「他是那種走在路上看不出來是有錢人的歐吉桑,遇到陌生人顯得木訥,一旦熟稔起來,話匣子一開就停不住。」一如他古意的個性,他賣房子同樣不浮誇。 「當時,黃月英與陳重琪找上陳壬發,共同開發羅斯福路三段都更案,甚至將都市更新實施者的頭銜主動讓給保強,兩人退居幕後,看上的就是保強三十年在傳產業建立的殷實形象與穩健的財務基礎。」一位土地開發人士透露。 然而,陳壬發介入後發現,產權之中還有兩百多坪的土地屬於國有地,整合過程仍有變數,於是又投入五億餘元買下國有地,慢慢將基地擴大至八百餘坪,可見口袋之深。 鴨子划水 不曝光宣傳 十餘年前就參與台大OPUS ONE規畫的創意家廣告董事長王明正,原以為這個案子因業主轉換與他無緣,但最後卻峰迴路轉又找他銷售。
王明正透露,「這個案子圓滿完成,三大建商都願意各退一步是關鍵。」例如,地主都想要分配到價值上億元的一樓店面,但是如果都做店面就少了氣派的門廳,其
中一位建商看到陳壬發都掏錢買地,心想應該互相退讓,於是把名下的一戶店面讓出當大門入口,解決紛爭,荒廢多年的都更案才起死回生。 除了業主齊心協力促成,台大OPUS ONE土地整合成功的另一個關鍵,更在於保強建設鴨子划水、不強出頭的處事哲學。 這幾年北市不乏精華地段的都更案,在整合過程發生地主與建商無法達成共識的新聞,但台大OPUS ONE從未有任何新聞與消息曝光,低調到讓不少同業忽略。直到台北市政府核准都更事業計畫與建照之後,外界才驚覺,這宗長達二十年之久的都更案已整合完成。 服務過不少建商的王明正說,每件案子的銷售過程,業主都會趁勢宣傳建設公司品牌,但保強建設卻將對外發言權交給他,三大建商不願曝光宣傳。 不過,畢竟坐落公館與師大商圈中心點,今年四月,王明正只在台大OPUS ONE接待中心外牆貼上一組電話號碼,一個月內就接到兩、三百通詢問電話,加上創意家廣告長期耕耘高總價住宅市場,累積不少客戶名單,六月中旬正式銷售,不少客戶慕名來看屋。 只花兩個月時間,可售的八十戶住宅幾近售罄,而且每坪開價一百七十萬元,坐上北市單價最貴都更案寶座。 隨著銷售進入尾聲,台大OPUS ONE預計年底動工,二○一五年至一六年完工,屆時才入帳。在地產界鴨子划水的陳壬發,終於等到大爆發時刻。 陳壬發 出生:1945年 現職:強盛染整董事長、保強建設董事 經歷:佳和實業副總經理 學歷:政大法律系 台大OPUS ONE 投資興建:保強建設、台頤建設、信德開發基地位置:北市羅斯福路三段、辛亥路一段口基地面積:882.75坪 規畫戶數:148戶 保強建設 成立時間:1995年 負責人:林武健 資本額:2.09億元 推案重質不重量 成立17年僅推7案 推出時間(年) 案名 位置
2001 捷運保強大樓 捷運台北車站出口2004 都會通大廈 捷運新店市公所站出口2005 卡第兒大廈 捷運台電大樓站出口2006
卡第雅大廈 捷運頂溪站出口2009 紀汎希大廈 中山北路一段2012 台大OPUS ONE 捷運台電大樓站出口2013* 中山都更案
中山北路二段44巷28號註*:中山都更案為2013年預定計畫。 資料來源:保強建設 |
平安大學一個不簡單的大學 william頭盔
http://xueqiu.com/9273139325/22256186$中國平安(SH601318)$ 週六應私募圈朋友的邀請,我們一起參觀了但斌說的「王冠上的明珠」中國平安的「大腦」---平安大學。說起平安大學,很多人會問中國平安還有一所大學?是的。我也是因為這個好奇才去看看究竟的。
車
子到了平安大學的校門口,好氣派的,放眼望進去,裡面整個就是一高爾夫球場,大學就安紮在了球場上。
最先看到的就是這十一層的歐式鐘塔,好像每時都在提醒來這裡的人,這裡可不是一所普通的大學喲。大家可能會說了,你是不是閒著沒事幹,跑到雪球寫散文來
了。是的,不願看下去的到此打住,不過你會……
接下來我再介紹一下平安禮堂,至少能容納好幾百人聚會,如果不夠用也不必擔心,平安還準備了平安國際會議中心。中心正前方是大成至聖先師孔子像和偉大的愛
因斯坦。老馬的話鐫刻在其兩者中間,大致意思是說,作人要有文化,做事要講科學,說的真好啊!知行合一哈。從中心往裡面走,更是別居洞天,酒店、咖啡廳、
游泳池應有俱有,還有上百間的講課室和五百間以上的客房。大家一定會後悔又被我騙了,太無聊了講這些。其實一點都不無聊,我只是先讓大家對平安大學有一個
大致的瞭解,這對後面要說的重點是有幫助你理解的。
參觀的差不多了,朋友也介紹的口乾,我們都感嘆一個企業能用10多億打造一所屬於平安
自己的大學,真了不起。這時,有一件事吸引了我的目光,我看到一輛輛平安的專用大巴載著很多年輕人從我身邊駛過,停在了前面已介紹過的平安禮堂門口。我和
朋友正好也閒著沒事,也就過去湊湊熱鬧。亂七八糟聽了一大通,原來這些年輕人是從全國各地到深圳來搞培訓的,還聽說來回機票、火車票都報銷的,真牛!搞什
麼培訓?這麼興師動眾的,好拉風哈。「其實也沒有什麼特別的」。有一個好像是對這裡很熟悉的人說,就是剛進入平安前的基礎培訓,瞭解平安企業及文化,瞭解
平安的金融產品,還有就是如何營銷了、如何建團隊了,總之是和平安金融業務有關的。這個人接著問我「你是不是也來聽課的」,「我是看熱鬧的」。這個人悄悄
小聲說了一句,有什麼熱鬧好看,只要不是大節日,這裡週一到周天,天天如此,每天都有新童鞋來接受培訓----就是洗腦。什麼洗腦?朋友問。保險不好做
啊,現在不叫保險了,太坑爹了,改叫金融綜合服務了,他說。我進一步瞭解才知,金融綜合服務就是保險、信託、證券、銀行業務全做,有點意思,整個一金融拖
拉斯啊。
看看是怎麼洗腦的?我們進入了會場,這時離開會還有一會,只見進來的童鞋大聲暄嘩的有之,圍坐一堆磕瓜子的有之,腫麼,還有穿拖鞋入場的
![[汗] [汗]](http://js.xueqiu.com/images/face/10sweat.png)
。
會議開始沒有多久,我和朋友就給嚇出來了,記得我10多年前好像也參加過類似的聚會哈,那時叫什麼…….賺錢、賺錢、還是賺錢,人生就是賺錢,怎麼賺的不
重要,賺多少才重要。講來講去就是圍繞這個主題。童鞋們聽得雞凍啊,老師講得口水橫飛啊。為何早沒有來這裡---廣寬的天地大有可為啊。
培
訓完後,童鞋們將回到各自的支部(同志們,支部都建立了),為夢想起航了。現實總是在冷靜後才會出現,經過一段時間的實踐難免會有人掉隊或灰心,不要緊。
會議中心和那上百間的課堂會繼續有針對性的開課,繼續培訓。
總有做得好的幸運兒,他們也將再次被安排培訓,不過還多了一項去香港等地旅遊的機會,作為獎勵。好好地幹,人生就是美好滴。
聽聽培訓的學員們怎麼說,這裡真好,不僅免費培訓,還提供免費的食住(有三個餐廳,五百多間客房),我都培訓地胖了。高爾夫、泳池、酒吧、咖啡廳,優雅舒情的小夜曲,會不會還有一段小小的豔遇呢,我的小心臟又蹼地跳動了一小下。
平安大學能提供的都提供了,童鞋們,你們還有什麼理由不出業績,不出業績都不好意思。對了,對一個年輕人來說這種天堂般的生活,呵呵,我都有些把持不住了,我曾經擁有過啊,不能失去! 我要賺錢,我要過這樣的生活,這是內心的吶喊。你可以畢業了,平安人。
除了大節,每天如此,一輛輛平安的專車載著祖國各地的一臉稚氣的年輕人,最多時一天能有2000多名。來這裡培訓、生活、度假,然後從這裡畢業。他們被分配到平安的各各金融業務上,為平安賺取豐厚的利潤。平安這所大學辦得好。
註:以上內容我草根調研了生活在大學周邊的人。
聽他們聊聊天,我腫麼想起美國大片《異形》來了,一個個巨蛋在孵化著,成熟一個,就讓它去戰鬥。
投資一家企業哪裡有這麼容易,我們以為研究到位了,我們以為瞭解企業的產品了、瞭解企業的商業模式了等等這些,真的夠了嗎? 要多瞭解一個企業的領導者啊,事都是人「做」出來的,事也都是人「作」出來的。論語云「以人為本」。
但但童鞋有空也應該多下去走走,去平安大學呼吸一下新鮮的空氣哈。
中國平安的股東多外資企業,西方的東東對不對?西方的價值觀對不對?童鞋們要反思!中國的保險業,你給別人買了這麼多保險,是不是也應該給自己留一份----保險!
就業性大學排名 左丁山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pplement/columnist/%E5%B7%A6%E4%B8%81%E5%B1%B1/art/20121029/18051269一年到終世界上有不少大學排名榜出現,令大學又愛又恨,愛者,如果大學位列前一百名,前五十名,前十名嘅話,校長面上貼金,校友開心,學生與有榮焉,出去搵工都大聲啲,大學籌款亦昂起頭,唔似沿門托缽;恨者,就係各評級機構列下啲評級條件令大學不敢不從,精仔學校依足嚟做,肯定會有著數,但如此一來,大學豈非為排名而活,本身獨立自主性何存?因是之故,美國有一啲文理學院(liberal arts college)拒絕玩排名遊戲,威水大學如芝加哥大學亦曾拒絕一份已經不再發行印刷版本嘅雜誌《美國新聞與世界報導》嘅排名填交資料工作,於是排名下滑,但芝大後來受不住校友壓力,幾年前願意同呢份雜誌合作番,立即打入成美國十大。
玩遊戲有規則,譬如有報刊大學EMBA排名嘅條件之一係大學國際化,於是大學聘用多幾個外籍教員與招收外國學生;條件話要注重性別均衡,於是請人時故意聘請多兩三個女教授;條件話教員要全部係PhD(博士),於是老經驗如退休大賓架,呢類實戰經驗豐富但無博士學位嘅教師會被割愛,諸如此類,做到足之後,大學EMBA排名立即升級。
又有一份排名榜出籠嘞,就係國際先驅論壇報嘅2012 Global Employability Survey(全球就業性調查),報紙委託巴黎顧問公司Emerging及德國就業顧問公司Trendence,從五月十八日至六月十日向全球2500間公司及2200個國際CEO及經理調查,請佢地根據學生之就業能力(employability)為全球大學評級,所謂employability,就係佢地心目中之語言重要性(英語、中文、法文……),學生之地域關係,軟實力(如team player)等等等;結果如何呢?前十名大學係人都識,估中冇獎,就係哈佛、耶魯、劍橋、牛津、史丹福、麻省理工、哥倫比亞、普林斯頓、倫大帝國學院、法蘭克福哥德大學。第十一名,北京大學囉,中國大學上榜嘅有北大(11)、復旦(28)、上海交通(44,去年139,今年大躍進)、清華(84),中國香港有冇大學上名呀?有嘅,就係科大(46)!中文大學呢,不入前100名,只係名列109,與科大相距甚遠。咦有冇睇錯,港大去咗邊,將份名單睇咗三次,港大不入前150名之內,港大仲未搵到新校長,唔駛理會呢份就業性排名啦。
「自行車銀行」開路 大學生信貸員上山下鄉
http://www.yicai.com/news/2012/11/2249290.html不 到海南,你可能很難感受到一家農村金融機構,可以將小額貸款做得有聲有色,特別是針對農戶的小額貸款,讓金融服務真正上山下鄉,並在國內都創下了一定的名聲。
經過5年時間摸索,海南省農村信用社聯合社(下稱「海南農信社」),不僅在小額信貸上創立了自己的品牌「一小通」,還創新了自己的小額貸款模式,即建立了一支全新的大學生小貸隊伍。
在海南農信聯社理事長吳偉雄和海南農信社小額信貸總部主任陳奎明看來,過去農信社呆壞賬多,農戶貸款不良率高,深層原因在於金融機構自身的信貸腐敗,在2003年全國啟動農信社改制之前,這種信貸腐敗普遍存在,已成為基層信貸員一種難以改變的習慣。
「如果不解決這個問題,就沒有今天的海南小額信貸模式。針對老員工已經養成的信貸『吃拿卡要』等習慣,首要就是重新建隊伍,這支隊伍的組成就是應屆畢業生。」陳奎明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說。
2008年,海南農信社著手培養了一支300名大學生小額信貸技術員隊伍。如今,這支隊伍已達500人。
重塑信貸文化
為改變農戶對以往信貸腐敗的歷史印象,海南農信社給這支隊伍明確規定了行為準則:不喝客戶一口水、不抽客戶一支煙、不拿客戶一分錢。以此培養農民對信貸員的信任感。
陳奎明解釋說,這種做法讓農戶產生了一種不還錢會內疚的心理,「因為這些剛畢業的學生就跟自己的子女一樣大小,在平時工作時也結下了很好的感情。」
海南農信社一位畢業於西北師範大學計算機專業的本科生說,剛開始下鄉宣傳小額信貸業務時很難,幾乎沒有人相信,許多農民認為他是騙子。他只能堅持挨家挨戶送小額信貸宣傳單,耐心講解,還幫助幹農活。經過一個月的努力,成功發放了第一組5戶婦女聯保貸款,用於種植辣椒,合計2.5萬元。隨後又成功發放了第二組貸款,合計1.3萬元,並漸漸得到農戶的熱情對待。這種經歷,很多小額信貸技術員都曾遇到過。
這支隊伍不像業內通稱的「信貸員」,而被稱為「小額信貸技術員」。陳奎明解釋說,是因為他們不僅做信貸業務,還要向農戶傳授一些農業技術和知識。只有農民賺到了錢,才能保證正常還貸。因此小額信貸技術員要做到「給農民放款,教農民技術,幫農民經營,促農民增收,保農民還款。」
目前,海南農信社已在全省18個市縣成立了19個小額信貸部,在205個鄉鎮成立了小額信貸服務站,每站配備2~3個小額信貸技術員。目前,有213名小額信貸技術員被海南省科技廳聘為科技特派員,419人兼任中華職教社農民技術培訓輔導員。
已在該行工作一兩年的幾位小額信貸技術員都說:「這項工作閒下來的時候很少,平時就是下鄉宣傳開拓業務,回訪老客戶,經常騎單車騎十七八公里,來回一趟要騎三四個小時,不像以前都是等客戶上門貸款。遇到利息扣款日那幾天,週六週日也經常加班。」
由於下鄉都是騎自行車開拓業務,這支隊伍也被當地農戶稱為「自行車銀行」。他們著統一服裝,帶著水壺,背著筆記本電腦,黨員戴黨徽,團員戴團徽,有些還戴著中華職教社農民技術培訓輔導員和省科技特派員證,深入農戶,為農民培訓和放貸。
本報記者在龍鱗村參觀時,看到的20多名信貸技術員,無一不面色黝黑,其中還有不少女信貸技術員。
「不拜訪貸款客戶的話,我們就下鄉做業務宣傳,一般先宣傳讓農戶自由組合聯保,若要貸款則跟我們聯繫,我們就會進村進行實地調查,有時候還幫農民幹活兒。」幾位小額信貸技術員說。
不同的考核機制
這支隊伍的考核機制和薪酬體制自成一體,並不與農信社裡其他員工一致。
「我們只考核貸款,不考核存款。主要考核貸款覆蓋率、放款客戶數、放款金額等。最主要的是考核放款客戶數,今年就要求每人每季度要新增加15個貸款戶。」海南農信社小額信貸技術員對本報記者說。
這樣做,實際上減輕了小額信貸技術員拉存款的壓力,讓其精力主要用於拓展新的貸款客戶,提高貸款覆蓋率上。
在薪酬上,小額信貸技術員的工資結構也與其他行員不同,由基礎工資、績效工資和年終獎金三部分構成。
其中,績效工資比照信貸員所放貸款收息10%~20%發放,其中一半按月直接發放給個人,一半作為賠償準備金專戶存儲。如貸款出現損失,則用小額信貸員自己的賠償準備金賠償。當本人離開農信社和退休時,多年累積的賠償準備金一次性全部退還本人。
這種薪酬體制被海南農信社自己概括為「把工資發放權交給信貸員」,小額信貸技術員的收入由發展業務多少及風險大小決定。
為打造一支高素質的人才隊伍,海南農信社還出台了《優秀小額信貸技術員掛職基層信用社管理人員辦法》,目前,有多位小額信貸技術員掛職基層信用社主任助理或副主任,甚至市縣聯社主任助理。海南農信社還與海南省委組織部和團省委聯合,讓一些小額信貸技術員掛職鄉鎮團委副書記、團縣(市)委副書記等職位。這些小額信貸技術員日後可在海南農信社內逐步得到提升,或有可能做基層幹部。
價值鏈擴張優於產業鏈擴張(作者:國泰君安王成) 重慶大學金鏑
http://xueqiu.com/8839104147/22503513很多新股的發展模式非常清楚,就是募集資金進行總量上的擴張,而很多企業已經是小行業中的巨人,未來總量擴張對企業是否有利並不確定。
而其餘很多企業的發展更多是依賴產業鏈的擴張,
我認為,投資一個產業鏈擴張的企業只是因為錯過投資一個主業高速增長企業的次優選擇,因為擴張產業鏈本身說明其主業的高速增長期已經過去,並且產業鏈的擴張可能存在重大風險。比如京東方曾經要打造TFT-LCD產業鏈,實際上,該產業屬於技術和資本密集行業,技術進步迅速,每一兩年就更新一代,並且每個生產線的建設投資高達幾十億美元。在這種產業環境下,即使實力雄厚的廠商也會採取聯合投資的方式來合作分散風險。因此,京東方的發展戰略本身就存在問題,而在技術製造領域,企業強調專注是必須的,比如科技行業的中小板企業都是專注某一領域的小龍頭,而試圖打通產業鏈並不是可行的策略。
而相比產業鏈擴張,價值鏈的擴張更值得投資者關注。這裡我們舉一個國際經典案例和國內價值鏈擴張的一個模式,讓投資者明白什麼是價值鏈擴張。
美國醫療產品批發行業是夕陽產業,企業從上游醫藥廠商那裡買進各種藥品和器械,然後賣給醫院和藥店以賺取差價。行業進入門檻低
(重慶大學金鏑:在我國,政策的引導將使醫藥商業的資金門檻越來越高),行業利潤因為競爭變得很薄,比A股的國藥股份、上海醫藥還要薄。而在產業價值鏈中,上游的醫藥廠商和下游的醫院都是技術和知識密集型企業,在價值鏈中處於強勢地位,夾在中間的醫療產品批發企業兩頭受壓,只能慘淡經營。
(重慶大學金鏑:在我國,下游的醫院依舊強勢,但上游的醫藥廠商總體上依舊處於弱勢)
然而在這樣的行業裡,仍然出現了一家成長之星——卡迪亞公司。1991~2001的10年間年平均業績增長率超過40%。其關鍵就是不斷提升自己在價值鏈中的地位。
卡迪亞的策略是不單純做簡單的倒手批發,而是圍繞上下遊客戶需求提供解決方案。在需求創新的基礎上,卡迪亞著眼於整個價值鏈質量的提升,將自己由單純的批發商變成了全行業的服務商。為產業鏈各個環節提供前所未有的服務,並由此創造了一個全新的市場。
比如為上游的醫藥廠商提供高度專業化的配方、檢測、生產、包裝等項服務,使廠商能夠集中精力於藥品研發和推廣的核心過程;比如為醫院提供特殊的醫療手術用品的成套定製服務,不僅省卻了醫護人員挑選、運送手術用品的過程,而且大大降低了客戶的存貨和倉儲費用
(重慶大學金鏑:醫藥商業龍頭企業如國藥似乎正在超此方向努力)。結果,卡迪亞令人驚異地改變了自己在產業鏈中的弱勢地位,通過著眼與整個價值鏈的需求創新,悉心地為上下游各個環節提供服務、創造價值。卡迪亞不僅獲得了驚人的成長速度,而且使其成為了整個產業鏈不可或缺的「鏈主」。
價值鏈整合的核心邏輯是以整合創造價值,主要體現在企業以排他性優勢佔據產業價值鏈的核心環節,從而獲取企業獨特的價值回報。
從價值鏈擴張中挖掘優質企業
回到國內,現在價值鏈擴張還並沒有被國內企業所理解,不過有些企業已經開始這麼發展,比如出口製造企業從OEM到ODM再到TMS就是簡單的價值鏈延伸。
全球價值鏈是由跨國企業在全球化分工體系下推動的一種產業鏈的價值安排,要求廠商集中資源於具有核心競爭力的價值鏈區域,通過整合同一產業鏈上各廠商而形成的跨國界高度專業化的分工合作體系。在此背景下,歐美著名品牌商受勞動力成本昂貴、產業政策等因素的影響,其比較優勢逐漸集中於市場的調研和新產品的設計以及品牌營銷。而產品的開發、生產製造、裝配、物流等業務鏈逐漸向中國等發展中國家廠商轉移,並形成生產製造基地。目前,我國很多出口導向的製造企業大致分為3種類型:
1、單純的OEM製造商:規模普遍較小,研發設計、生產製造能力有限,產品和生產能力多集中在中低檔水平;
2、ODM製造商:即自主設計製造商,具有一定規模、有較強的研發設計和生產製造能力;
3、TMS製造服務供應商:企業通過提供產品設計、製造、裝配、物流和售後服務在內的全方位製造服務,拓展產業價值鏈,提升企業增值能力。
國內這方面的企業中,海鷗衛浴就明確提出其發展目標是要成為全球最具競爭力的水龍頭製造商,為全球前十大衛浴品牌提供全面的供應鏈解決方案,力爭以「最短的供應鏈、最低的成本、最快的速度」幫助客戶實現產品上市。
這個思路就是公司要拓展其價值鏈,這就要求公司在產品模具的設計與製造能力上、物流綜合服務上取得競爭優勢。如果未來一段時間,公司在這方面取得優勢,則可以成為投資者一個很好的投資選擇。
Twitpic CTO:我人生中犯下最大的錯誤就是去讀大學!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33017.htmlTwitter 上第一個照片、影片分享服務 Twitpic 的CTO Steve Corona,在其個人博客中談到,自己人生中犯下最大的錯誤,就是去讀了大學。
當我十八歲的時候,我的父母都期望我去念大學,念大 學也成了我唯一的選擇。我是義大利裔的第二代,我母 親和祖父母遠渡重洋來到美國,從一無所有開始為家庭打拚。因此,不意外的,身為全家族第一個能拿到大學學位的我,背後的壓力可想而知。
我們是中產階級,家庭並不富有,因此我必須每年貸款 44000 美元得學貸來繳學費。沒人能回答我,為什麼我浪費我的時間、精力和生命, 在我根本不想做的事情上面。課堂吸引不了我的注意力,我花一個下午自學,還勝過在教室上 10 周的課。最後,我不再去教室上課了,因為我根本不在乎。我懷疑花時間坐在教室是終極的浪費。我在學第二年的累積 GPA 是 0.33。

最後,我輟學了。校方告訴我,別再回去了。我和室友住在一起,每天寫網站賺取時薪 10 美元的生活費。我對我生命中的所有人說謊,包括我自己。
我只是在暑期實習!
但事實是,我不敢告訴家人我輟學了,我讓他們感到失望。因為我必須要拿到一個學位才算是成功了,而我現在再也不可能成功了。我陷入低潮,並思索是否會就這樣過完我的一生。 400 美元無法讓人過舒服的日子,但對我來說足夠了(我用來付房租和食物,並睡在地板上,因為我負擔不起睡在床上)。我沒有拿到學位,怎麼能夠擁有更好的生活呢?我大學輟學、能有工作已經算很幸運了。
後來,我開始急起直追。我自學 Rails 和 Linux ,同時兼職、接單子。另外,我也在 Craigslist 和 eBay 上賣電腦和相機鏡頭。
像汽車銷售員一樣推銷自己
當是時候該換一個新工作,我決定從最高的目標開始尋找。我選擇在履歷上隱藏我的學歷,讓我的經驗和熱情來說 明一切。而當「大學」這個話題被提到,我已經有一個故事準備好可以說了。
我仍在軟件工程的領域,追尋我的學識和學位。我所有相關的經歷都和自學有關,我寧願花更多時間自學,勝過坐在教室裡。經過幾次的面試後,第一份面試通過的工作,對方提供的年薪是 4 萬 5 千美元。當你過慣了吃簡單食物過活的生活,這薪水其實還不賴。只隔了一天,第二份工作提供的年薪是 6 萬美元。
我相信「沒有大學畢業,就只能領最低薪資」這件事情並不是真的。最糟糕的是,過去我一直在畫地自限,而成功之路早已在那裡等我許久了。
別傻了,接受這份工作吧
當然,如果一個公司願意一年付 6 萬美元僱用我,他們還能提供更高的薪水。但所有人都告訴我,別傻了,接受這份工作吧!現在不是談判的時候。遺憾的是,這次我只考慮年薪 10 萬以上的工作,如果對方願意協商,我很願意多談。
最後,我們協商之後取得了平衡點。過了幾年後,我開始在 Twitpic 工作,我甚至再也沒有提到讀大學的事情了。我開始做一些自己的作品,而唯一重要的,是我的熱情、知識,和經驗。
成功之路就在前方等著你,並不需要取得學士學位才能前往。熱情和成功的推銷自己,才是通往成功的鑰匙!
如果您正在讀大學,又覺得學校的課堂並不吸引你,可以捫心自問,你是否和 Tiwpic CTO一樣,有足夠強烈的自學動機和熱情?
【新財商 之2】杜克大學商學院院長:父母才是最關鍵的「領導力大師」 東方愚
http://www.zhanghua.cn/?p=5203我之前關注威廉 博爾丁(William Boulding),不僅因為他是杜克大學福庫商學院(Duke University's Fuqua School of Business)院長,也不僅因為他是管理學和領導力學大師,而是因其他追根溯源的精神。看過他寫過的一些文章和講過的話,一脈相承的,就是獨立思考,不人云亦云特點。
最近他寫了一篇文章,談「商學院應該培養哪些方面的領導力」。你猜怎麼著?他通篇講的,皆乃他自小從父母身上學到的品質。「不可否認的是,他們的言傳身教影響了今天的我。」
沒錯,父母是最重要的學校,父母才是最關鍵的人生導師。「墨點兒」想傳遞的理念之一亦是如此:我們和孩子一起成長,我們對孩子的影響之大超乎想像;而在讓孩子成為一個人格健全、富有創造力的好苗子之前,我們自己應當也必須成為一個「精神富足者」。
博爾丁教授的一句口頭禪是:「我們最好把它弄明白。」
言歸正傳。我梳理了一下博爾丁文章提及的父母潛移默化傳輸給他的幾種能量。可能有人會說,他的父母分別是經濟學家和社會學家,這麼富有學術氛圍的家庭,並不具有普適的代表性。這些有一定道理。但你必須承認,好的父母——不論職業或是層級——優點是相通的,普通的工薪階層或農民家庭,培養出全球化良才的案例不勝枚舉。
1、目標感。
我母親的目標感在納粹德國侵佔她祖國挪威的那一刻就變得十分明確。正如紐約時報對她的訃告上所言,她將畢生獻給了她認為我們所有人都與生俱來的「愛慕和平的行為」上。我父親的例子則顯得更加複雜一些。紐約時報在對他的訃告中,將他形容為「極受尊敬但並非正統的經濟學家、哲學家和詩人」。在他臨終前我們最後一次交談時,他用極其簡練的語言解釋了他的目標感:這個世界要麼從好變得更好,或者從壞變得更壞,而他一生的工作就是將好結果的可能性最大化。
2、合作制勝。
當我們與價值觀、文化和制度規則非常不同的人、組織和社會群體共事的時候,這些不同就會導致潛在的和實際的衝突。我們是應該相信雙方之間的差異不可調和而選擇退出,還是應該帶著建立橋樑的希望繼續努力?我的父母不相信不可調和的差異,他們相反認為不斷增多的多層面的的接觸將有助於發現共同的利益訴求。從情感上而言,他們更多關注愛而不是恨,並試圖找到所有人和事的優點。只要繼續共事以達到協同合作,爭論是完全可以接受的。
3、深入求證。
對我父母而言,一個論證反對一件事情是不足夠的;他總是會問,「你會支持些什麼以讓事情變得更好?」同樣,如果一個人沒有想通那些並非本意卻可能造成的後果,簡單的支持一件事情也是不足夠的。他就是這樣陶醉於複雜之中,並認為那些植根於自身利益的單純的「支持」和「反對」的立場是滑稽可笑的。
4、創造性顛覆。
對傳統界限進行重新思考。我的父親年輕時便從英國移民到美國,因為他希望對觀點的評價是建立在價值而非社會地位或者資歷之上。他經常以幽默的方式將任何一個組織推向顛覆性的創新領域。他也感覺到經濟學缺少了其他學科的豐富性而不能有效地推進人類的行為和體制。「數學讓經濟學變得嚴謹。不幸的是,它也帶來了一片死寂」,他曾這樣說過。我母親在45歲的時候重返學校攻讀博士學位;在那個年代職業母親是非常罕見的。
5、全球公民。
我父親,當然也包括其他人,提出了「地球就像宇宙飛船」這樣的概念,以提醒人們這樣一個事實:我們所有人依賴共同有限的資源去創造共同無限的未來。共同未來的思維方式會消除創造性的解決問題的諸多障礙。
在這篇文章最後,博爾丁總結道:「我思考著我父母的例子,以及學生和商界領袖或許能從中領悟到的道理:擁有目標感去為他人的生活創造不同;打破障礙去建立協作和推動創新;不要以簡單化和狹隘的個人利益為出發點去確定立場;成為一名全球公民。這些要素構成了有擔當的領導力,一種在我們這個互相依存的世界裡去驅動積極進步的力量。」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