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政府養老基金委員會(GPIF)宣布批準將國內、國外股票配置比例從12%提高至25%。批準將日本債券配置比例從60%下調至35%。GPIF未提供短期資產配置目標。
此前多久媒體報道,日本政府養老基金很可能在今天宣布增持股票的決定,這個消息連同日本央行意外追加寬松,推動日本股市一度大漲5%以上。
日本政府養老基金是全球規模最大的養老基金。管理的資金規模達到127.3萬億日元。
GPIF在今日新聞發布會稱:
基於市場標準,預計配置海外股票的回報率在6.2%,
預計海外債券的回報率為3.5%,
預計投資日本債券的回報率為2%。
設定日本債券的衍生品限定在10%。設定日本股票的衍生品限定在9%。設定海外債券衍生品限定在4%。設定海外股票衍生品限定在8%。日本經濟正處於脫離通縮的轉折點。
據日經新聞測算,若GPIF將日股的投資比重目標提高至25%,等同將有高達8兆日圓的資金將流入日股(約合755億美元),且以現行的乖離 容許幅度6%計算,若GPIF將日股投資比重目標設定在25%,也表示GPIF對日股的投資比重上限值將達31%,而以6月底的127兆日圓資產計算,相 當於GPIF可投資在日股的資金規模將高達約39兆日圓。
日本三井住友銀行分析師Ayako Sera稱,日本央行擴大購債規模和GPIF資產配置調整導致日本股市大漲。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複星國際正在尋求增持海外房地產資產,成為中資企業加速布局海外地產的一個縮影。
該公司在過去的一年中有一系列搶眼的行動,包括以7.25億美元購買紐約第一大通曼哈頓廣場,以及對倫敦金融城勞埃德錢伯斯大樓的6450萬英鎊(1.02億美元)收購交易。
負責複星國際地產業務的複星地產總裁徐曉亮說,現在,在銀行貸款和保險商資金的支持下,複星國際正在洛杉磯,巴黎,漢堡,法蘭克福,里斯本和悉尼等地尋求更多房地產交易。他表示,公司已經接近結束一筆在洛杉磯的交易,有望在年底的時候完成。
他還表示,“在國外的大城市里,還有很多資產的價值被低估。“複興正在尋找寫字樓,酒店和住宅資產,不但對完成的建築有興趣,也有意購買開發中的項目。他還說,考慮擴張中的經濟和成熟的監管框架,美國是一個很有吸引力的市場。
複星國際還在考慮房地產服務企業。5月的時候,公司購買了在東京的房地產管理企業IDERA資本管理公司。雙方都沒有披露具體的交易金額。
複興地產表示,名下的資產規模有望在2020年之前從目前的1400億人民幣增長三倍以上,至5000億人民幣(817美元)。公司還計劃將海外物業在投資組合中的占比從目前的21%提高到50%。
加速布局海外
實際上,不僅是複星,萬科、萬達、綠地、安邦保險和泛海控股等中企巨頭紛紛瞄向了海外市場資產項目。
普華永道10月底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中國企業海外並購市場繼續保持活躍勢頭,交易總數為176宗,較去年同期上升31%,創歷史新高。
以下是近期一些頗具代表性的海外收購:
11月6日晚間,泛海控股公告披露,公司境外間接附屬公司泛海控股國際有限公司與Promising Land及Uptalent Investments簽署了《股份買賣協議》,據此,泛海控股國際以38.23億港元收購和記港陸71.36%股份。
今年10月,安邦保險以約120億元收購華爾道夫酒店,開源控股以3.45億歐元完成了位於巴黎香榭麗舍大道唯一的五星級酒店萬豪酒店的收購,公司對外稱以吸引赴法高端中國遊客的增長。
今年6月,萬達集團耗資2.65億歐元從西班牙國際銀行手里購買了馬德里市中心的地標性建築西班牙大廈。
房地產服務企業高緯環球在近期的一份報告中說,很多中國買家近期的海外投資並不太受到利潤的驅動,而是希望嘗試海外市場。地產資本分析和高緯環球提供的數據顯示,海外房地產資產的中國機構投資規模在2014年上半年是51億美元,遠高於2008年同期的7520萬美元。
地產咨詢公司仲量聯行表示,中國進軍海外一定程度上讓人想起了日本在1980年代對外國寫字樓,酒店和高爾夫球場的瘋狂采購。仲量聯行的東亞區董事經理Anthony Couse說,“但是這一波來自中國的采購興趣更加持久。我們看到動機上的不同。”
Couse指出,日本投資者通過舉債大規模提高國內地產價格,以此獲得資金收購海外資產;而中國的買家傾向於多元化、全球化運營。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11月18日,停牌2月有余的華誼兄弟傳媒股份有限公司今日晚間發布公告,將於明日複牌,公告稱:華誼兄弟將向杭州阿里創業投資有限公司、平安資產管理有限責任公司、深圳市騰訊計算機系統有限公司與中信建投證券股份有限公司非公開發行A股股票共計144,985,904股。定增後,阿里、騰訊所持華誼兄弟股份皆為8.08%,僅次於王忠(中)軍並列第二大股東,平安占股2%。
馬雲、馬化騰、馬明哲“三馬”上一次合作是2013年年初,“三馬”聯手組建了一家保險財產公司眾安在線。此番入股華誼兄弟,重聚“三馬”,特別是馬雲、馬化騰身後兩家中國最大的互聯網公司願意“手挽手”共同護航華誼兄弟,足以彰顯王中軍與王中磊兩兄弟的吸引力和粘合力。
華誼兄弟近年通過去電影化、涉足互聯網、實景娛樂完成了內部結構調整——影視娛樂、品牌授權及實景娛樂與互聯網娛樂成為了企業內部的三駕馬車以驅動華誼兄弟從電影公司向娛樂公司的轉型。此番馬雲、馬化騰、馬明哲的“三馬”加持則無疑讓這家剛過完20歲生日的年輕娛樂公司華麗升級變形為娛樂母艦,“戰鬥力”的提升和“戰鬥半徑”的擴展都將是跨越性的。
+阿里巴巴:“手拉手,一起走進好萊塢”
根據公告內容,阿里巴巴將攜娛樂寶、電商平臺、新媒體平臺等資源與華誼兄弟展開從電影項目的制作、宣傳、發行、IP及衍生四個維度的深度合作。制作方面,雙方約定未來3年內,華誼兄弟和阿里影業將共同制作、發行5部電影作品,華誼兄弟將釋放其電影作品投資額的5%-10%給阿里參與投資;宣傳方面,在未來3年之內,雙方將挑選10部華誼電影作品進行“娛樂寶”的業務合作;發行上,優先與淘寶網進行線上首發票務合作的華誼電影作品,將獲得淘寶網優勢資源進行重點宣傳推廣;在IP及衍生方面,娛樂寶合作影片、阿里參投影片及制作發行合作影片的劇本互聯網在線閱讀傳播、音樂作品互聯網在線傳播、電影作品之遊戲及動漫開發均優先與阿里合作。
華誼兄弟董事長王中軍表示,引入阿里的平臺資源後,華誼兄弟的娛樂業務將釋放出更大的增長空間。
阿里作為全球市值最大的互聯網公司之一,其電商生態的成熟特別是支付體驗的領先能夠為華誼的娛樂母艦提供在電影衍生品銷售方面的戰略想象空間和戰術資源優勢。
而阿里與馬雲在全球的影響力也為正在謀求國際化的王中軍提供了登陸好萊塢、邁向世界級娛樂企業的更高跳板,據知情人士透露,馬雲曾在私下里對王中軍表示,很期待“手拉手,一起走進好萊塢”。
+騰訊:IP共享,互聯網娛樂全方位打通
2011年騰訊即以機構投資人的身份入股華誼,王中軍此前曾表示過華誼兄弟成功涉足互聯網娛樂離不開騰訊及馬化騰的幫助。此番增持,自然是水到渠成,互利共贏的再升級。
騰訊近年來大舉搶占IP資源,從動漫、遊戲到文學均呈現出豪取的姿態,此番與華誼的深度合作,重頭自然是雙方IP的共享,並打通各自的業務平臺實現IP流轉和增值。
根據公告內容,華誼兄弟所擁有的影視作品在改編換成互聯網遊戲、網絡文學作品(劇本除外)、動漫作品(電影作品除外)時,騰訊享有優先合作權;騰訊所擁有的網絡遊戲、文學作品在改編成影視作品時,華誼兄弟享有優先合作權。同時,華誼同意將“華誼電影項目”(指由華誼負責開發、制作,且由華誼主導控制的,且華誼享有投資安排決定權的電影項目)項下總投資額的5%-10%釋放給騰訊參與投資。雙方還將共同制作、發行5部(數量暫定)電影作品。
應當說,華誼兄弟與騰訊三年多來的緊密合作,是雙方此番進一步融合的重要前提,如此規模的IP互聯互通可能是互聯網公司與娛樂公司合作的首次,對行業而言亦可能是未來發展的方向。
+中國平安:早已不差錢的華誼兄弟,野心背後的信心助力
華誼兄弟可能是國內電影企業里對使用金融杠桿最熟稔的玩家了,從銀行授信、版權質押到創業板上市,華誼兄弟的勇於嘗試也使得其成為了銀行、金融機構的寵兒。2009年成功在創業板上市後,五年的時間其市值已達290多億,凈利潤從6800萬增至6.67億(2013年),華誼兄弟無論是從內部財務的安全角度還是外部融資手段的多元化角度而言,都已“不差錢”,因此引入中國平安絕不僅僅是簡單的金融技能加強。
公開數據顯示,中國平安已擁有保險、銀行、投資各大業務系列全方位的金融牌照,總資產已逼近4億,目前是中國最大的三家綜合金融服務集團之一。
於平安而言,通過華誼兄弟涉入娛樂產業,能夠有效補充其定位社交金融戰略里的“玩”(其他為衣食住行),憑借華誼兄弟和二馬的相融,馬明哲的中國平安可以享有國內最優的娛樂資源來滿足其社交金融的概念完善,並以娛樂的產品形式和交互方式推動平安的品牌推廣和產品銷售。
對於華誼兄弟而言,金融財團的引入,為其帶來了一個目前其他國內娛樂公司尚不具備的關鍵優勢——超大體量的企業並購案的資源支持,不僅僅是金融資本的充實,還有整個大型並購所需的金融資源支持。用華誼兄弟副總裁胡明的話來說就是:“對於我們突破現有的體量會是一個不可或缺的資源。”
華誼兄弟的國際化戰略還在繼續,近期剛剛在美國成立全資子公司,以及從年初即開始的海外收購嘗試,此番攜手金融財團,再加上阿里與騰訊兩家海外上市公司的影響力支持,相信華誼兄弟很快將展開好萊塢的大手筆並購。
華誼兄弟:如果狼來了,那就做頭狼
今年整個電影產業彌漫著“狼來了”驚恐與焦慮,BAT及其他互聯網玩家在內容原創、制作發行上大規模布局,讓傳統的電影玩家們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壓力。在逐步深入互聯網娛樂和實景娛樂的過程中,華誼兄弟今年卻遭遇電影業務的“小年”,截止到賀歲檔前,前三季度電影票房與往年相比遜色不少,不免讓外界紛紛開始質疑華誼兄弟這家曾經的領軍企業是否在走入歧途。
虎嗅君在今天專訪了華誼兄弟副總裁胡明(專訪全文將在近期刊發),她也就這樣的質疑做了回應,並對華誼兄弟的未來圖景做了展望。
"華誼兄弟最最核心的東西始終是做最頂尖的原創內容,這個肯定是華誼兄弟最最核心的能力。影視娛樂是我們血液里的東西,也是立足之本。
其實今年年初的時候有媒體也會講,好像將來電影公司都會是給BAT打工的,好像感覺“狼來了”,好像我們沒有活路一樣。我始終覺得我們有自己的自信,要在自己核心的這些方面一定要做得更強。另外我們也要順應潮流的變化,其實你會從我們明年電影的片單上能看出來,比如說我們有更多的網絡小說改編的電影,明年我們會開拍遊戲改編的電影,這些比重都會加大,但是我覺得如何拍一部好電影始終是我們最最核心的能力,而且這也是我們合作夥伴所看中的地方。
我覺得中國會超過美國或者跟美國並列第一大的市場,所以我們相信在這樣的市場上中國肯定會誕生世界級的娛樂公司,世界級的標準比如它的市值、他所出品的影片在全球的影響力等等。我覺得今天我們應該能暢想一下,就像五年前誰會相信阿里巴巴能夠到2800億美金的市值,我覺得五年前沒有人會相信這樣的故事。
今天中國已經誕生了世界級的互聯網公司,我們也希望能夠向這些公司去學習和借鑒,努力在這個市場誕生世界級娛樂公司的過程中一直保持自己的領先性。"
華誼兄弟此番定增後已“變形”成為國內領先的娛樂母艦,不僅憑借其在內容原創和電影制作上的核心競爭力引入BAT中的兩匹“狼”為自己護航,而且令中國平安亦加入護航編隊為其未來成為世界級的娛樂企業鋪就金融坦途,顯然華誼兄弟已充實自己體量和結構,可以無懼“狼來了”,而且已有了在娛樂行業里做頭狼的資本——BATH,抑或是HBAT。
《華爾街日報》周四引述知情人士稱,日本伊藤忠商事和泰國首富謝國民的正大集團正在參與談判,可能對中國中信股份有限公司投資數十億美元。
知情人士稱,日本伊藤忠和泰國正大集團可能通過投資獲得中信香港上市業務的部分股權。中信股份回應稱,將繼續與有興趣合作的投資者進行商討。商討處於非常初步階段,公司未與任何投資者訂立任何具約束力的協議。
主營農業的正大集團在中國已經有很長的經營歷史,是中國最大的雞肉出口商。而業務涵蓋幾乎所有領域的伊藤忠可能投資則是日本企業在中國國有公司里相當罕見的大規模投入。分析指出,這筆交易甚至可能預示著中日領導人上個月的北京會晤之後,兩國關系的進一步改善。
中信集團董事長常振明在大學期間學習日語,而公司之前也曾在日本尋求合作夥伴以參與不同的投資項目。伊藤忠在中信名下的資產管理業務中曾有小規模投資。
中信、伊藤忠以及正大集團都是三國最大的企業之一,也都有在亞洲市場積極擴展的野心,同時在不同領域有極其專業的知識。中信的核心優勢在於金融服務,伊藤忠的強項是自然資源和能源,正大集團在東南亞以及中國市場的食品和零售領域有很大市場份額。三家企業都在尋求擴大投資視野,並且對其他領域有極大興趣。
分析指出,三方可能通過這次的投資形成合作夥伴關系,而不是在亞洲地區的資產購置行動中作為彼此的競爭對手存在。
伊藤忠和正大集團之間已經有交叉持股協議。正大集團在7月的時候同意以約10億美元的價格購買伊藤忠商事的4.9%股權,伊藤忠則是以8.54億美元的出價獲得正大集團香港上市業務蔔蜂國際的25%權益。
伊藤忠2011年在中信的香港資產管理業務中投資1億美元,被形容為這個日本最大企業集團與中信之間達成了“全面戰略同盟”。
與伊藤忠商事以及正大集團的戰略結合也是中信多元化股東計劃的另一個重大步驟。中信2014年早些時候曾將非上市母公司中的部分資產出售給在香港上市的旗艦業務,使得全球投資者有機會參與其全部業務。這個在中國國有企業中相當不尋常的做法引發了廣泛關註。中信的市值超過450億美元,其核心資產包括中國最大的券商之一和在澳大利亞的鐵礦石礦場,甚至一個成績不佳的足球隊。
三家公司都有數十年的歷史。中信誕生於1970年代,是鄧小平領導下中國的首批資本主義化企業之一,一直是中國金融改革的開拓者。
伊藤忠商事的歷史則是可以追溯到1858年,創始人伊藤忠兵衛從亞麻交易起家,其家族數百年的經營使它成為自然資源和能源的全球性大投資者。隨著日本人口的老齡化,伊藤忠商事也積極擴展亞洲市場,並建立了零售業務。
正大集團則是中國1978年改革開放以來的第一個外國投資者。公司還在2013年出價94億美元從匯豐金控手中購買了中國第二大保險商平安保險集團的15%股權。創立於1921年的正大集團從飼料和食品起家,隨後進軍零售,電信和房地產,2013年時候集團有410億美元的收入。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港交所披露的數據顯示,繼11月末增持招商銀行A股、民生銀行A股後,安邦保險分別在12月2日、12月3日再度出手,耗資約26.3億元人民幣增持了招行A股和民生A股,為民生銀行第一大股東。
12月2日,安邦保險以平均每股12.312元人民幣,購入2401.2126萬股招商銀行A股股份,共耗資約2.96億元;12月3日,安邦保險又以平均每股8.308元人民幣,購入28051.2284萬股民生銀行A股股份,共耗資約23.3億元。
此次增持之後,安邦保險持有招商銀行A股的持股比例,由10.18%升至11.04%;安邦保險持有民生銀行A股持股量,由5.00%升至7.6%。
華爾街見聞網站上周二介紹過,民生銀行12月1日晚間公告稱,截至11月28日,安邦保險集團及其下屬公司合計持有該行A股股票共計170203萬股,首次達到民生銀行總股本的5%。
民生銀行三季報(截至2014年9月30日)顯示,劉永好通過新希望投資有限公司持有該行4.7%的股份,為第一大流通股股東。
按11月28日民生銀行A股收盤價7.33元/股計,安邦共斥資近58.6億元進行增持。值得註意的是11月28日,民生銀行A股放量大漲,當日漲幅8.59%。
新財富銀行組第一名、國泰君安分析師邱冠華當時指出,安邦保險舉牌民生銀行完全超市場預期,打開巨大想象空間(業務空間和股權空間)。
業務方面:參照中國平安保險集團對平安銀行的存款(直接和間接)拉動就不難理解,作為一家總資產達到7000 億元的保險集團,安邦保險亦有望對民生銀行貢獻相當可觀的存款。除此以外,業務聯動、業務創新亦有望產生良好示範效應。
國泰君安還指出,安邦和舉牌民生還帶來了巨大的股權想象空間,綜合有七方面:
①民生銀行是唯一一家沒有真正控股股東的上市銀行;
②新浪財經2014 年11 月12 日報道安邦保險擬於2015 年啟動香港上市;
③安邦保險正在加速完善金控集團拼圖;
④保險公司資金實力雄厚;
⑤安邦謀求招商銀行董事會席位未如願;
⑥第一大股東持股比例只有微弱優勢;
⑦中民投與民生銀行高管淵源深厚。產生巨大想象空間:安邦、老股東、潛在股東將如何應對?
成立於2011年6月28日的安邦保險,在2012年底時總資產規模達到5100億元。另據其官網最新數據,安邦保險目前總資產規模已達7000億元。縱觀安邦保險目前的版圖架構,包括了產險、壽險、健康險、養老險、國內資產管理公司、香港資產管理公司、保險銷售、保險經紀、成都農商銀行、邦銀金租、世紀證券。
如果說去年安邦保險還只是保險圈的一匹“黑馬”,經過先後舉牌招商銀行、金地集團、收購華爾道夫酒店和比利時FIDEA公司,如今的安邦保險集團已聲名大噪,成為金融圈的一匹“黑馬”。
2013年12月9日,招商銀行大宗交易成交136.78億元,創A股大宗交易新紀錄。一天後,招行公告稱,公司收到安邦財險通知,其通過安邦財產保險傳統產品賬戶增持公司11.33億股A股,增持後安邦保險持有招行總股本的5.00000002%,首次超過公司總股本的5%。
中金當時在研報中稱,“根據招行公告和大宗交易信息,我們判斷安邦交易分兩步:一是12月9 日晚大宗交易11.33億股,交易完成後,安邦持股仍低於5%;二是12月10日在二級市場上買入100 股,持股比例恰好超過5%。”中金還預計,安邦後續仍可能進一步增持。其理由一是法律規定持股5%以上股東六個月內反向操作收益歸上市公司;二是安邦意圖招行董事會席位。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近期,PPTV高管進行了重大調整,原PPTV CEO呂巖離職,蘇寧任命華東二區執行總裁範誌軍先生出任PPTV聚力管理委員會主席,代行PPTV CEO之職。
此外,蘇寧還宣布將大力發展和布局移動、家庭和PC視頻終端。範誌軍透露,2015年PPTV將繼續在視頻內容方面加大投入,重點針對影視劇、體育賽事和自制欄目。
為了阻止盧布崩盤,俄羅斯央行動用了巨額外匯儲備,但是作為全球第五大黃金持有國,俄央行已連續八個月增持黃金。
俄羅斯央行官方網站報告,截至12月1日其黃金儲備上漲至3820萬盎司,而此前一個月儲備為3760萬盎司。按照美元計價,這些黃金儲備價值下跌了8500萬美元。
11月俄羅斯央行外匯儲備總共減少了97億美元,降至4189億美元,創下2009年以來最低。
俄羅斯BCS Financial Group首席經濟學家Vladimir Tikhomirov告訴彭博新聞社,
“黃金儲備量增長,但是其價值卻沒有多大變化,因為黃金價格在下跌。自黃金開始下跌以來,許多央行都在買金。”
今年以來俄羅斯央行趁金價走低大舉囤積黃金,而在本月盧布暴跌後俄央行被迫大舉動用儲備幹預匯市。
11月以來,俄羅斯央行累計幹預匯市12次,總規模超過90億盧布。其中還包括兩次加息,累計升息幅度達到750個基點。盡管如此,盧布依然從45大貶接近80。
市場懷疑如果危機進一步惡化的話,俄羅斯央行或將出售黃金換取美元等硬通貨幹預市場。
華爾街見聞網此前報道稱,據法興銀行的估計,俄羅斯或許已經開始出售黃金。俄羅斯總統普京已經批評央行,沒能在6月份盧比開始迅速下滑及時幹預匯市。
據世界黃金協會稱測算,黃金占俄羅斯央行總儲備的10%,而美聯儲黃金持有占總儲備比重約為71%,德國為66%。
據IMF測算,俄羅斯央行11月購入了接近19公噸黃金,與10月份購金速度持平。自從2005年以來,俄羅斯央行黃金儲備翻了三倍,目前總共持有約1188噸黃金,創下自1993年以來最大規模。
德國商業銀行分析師Carsten Fritsch說:“我們簡直無法想象俄羅斯出售黃金,甚至是有出售的想法。”
“黃金是俄羅斯央行最後的子彈。因為它有儲值功能,是一種不受制於美元,或者歐美制裁的資產。”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為了阻止盧布崩盤,俄羅斯央行動用了巨額外匯儲備,但是作為全球第五大黃金持有國,俄央行已連續八個月增持黃金。
俄羅斯央行官方網站報告,截至12月1日其黃金儲備上漲至3820萬盎司,而此前一個月儲備為3760萬盎司。按照美元計價,這些黃金儲備價值下跌了8500萬美元。
11月俄羅斯央行外匯儲備總共減少了97億美元,降至4189億美元,創下2009年以來最低。
俄羅斯BCS Financial Group首席經濟學家Vladimir Tikhomirov告訴彭博新聞社,
“黃金儲備量增長,但是其價值卻沒有多大變化,因為黃金價格在下跌。自黃金開始下跌以來,許多央行都在買金。”
今年以來俄羅斯央行趁金價走低大舉囤積黃金,而在本月盧布暴跌後俄央行被迫大舉動用儲備幹預匯市。
11月以來,俄羅斯央行累計幹預匯市12次,總規模超過90億盧布。其中還包括兩次加息,累計升息幅度達到750個基點。盡管如此,盧布依然從45大貶接近80。
市場懷疑如果危機進一步惡化的話,俄羅斯央行或將出售黃金換取美元等硬通貨幹預市場。
華爾街見聞網此前報道稱,據法興銀行的估計,俄羅斯或許已經開始出售黃金。俄羅斯總統普京已經批評央行,沒能在6月份盧比開始迅速下滑及時幹預匯市。
據世界黃金協會稱測算,黃金占俄羅斯央行總儲備的10%,而美聯儲黃金持有占總儲備比重約為71%,德國為66%。
據IMF測算,俄羅斯央行11月購入了接近19公噸黃金,與10月份購金速度持平。自從2005年以來,俄羅斯央行黃金儲備翻了三倍,目前總共持有約1188噸黃金,創下自1993年以來最大規模。
德國商業銀行分析師Carsten Fritsch說:“我們簡直無法想象俄羅斯出售黃金,甚至是有出售的想法。”
“黃金是俄羅斯央行最後的子彈。因為它有儲值功能,是一種不受制於美元,或者歐美制裁的資產。”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樂視網12月22日晚間公告稱,公司於當日收到公司董事及高級管理人員共計12人通知,其計劃在未來六個月內(自2014年12月23日算起),根據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和深圳證券交易所的規定,通過深圳證券交易所交易系統允許的方式增持公司股份,合計增持數量為21萬股至51萬股。
公告顯示,公司董事鄧偉、董事會秘書張特、財務總監楊麗傑、副總經理高飛、梁軍、吳亞洲、雷振劍、譚殊、金傑9人均擬增至2至5萬股;公司董事、副總經理劉弘、副總經理賈躍民、楊永強均擬增持1至2萬股。
公告稱,前述人員此次增持是基於對公司未來發展前景的信心,增持所需資金由其自籌取得,增持方式包括但不限於集中競價和大宗交易。
同時,參與本次增持的董事及高級管理人員承諾:在增持期間及在增持完成後6個月內不轉讓所持公司股份。
今天白天,樂視網股票跌停,開盤後不久即直線下挫。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