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臨近,你都網購了哪些年貨屯在家里?哪些年貨是網購達人們的心頭好?全國各地的購買力哪里更勝一籌?新華社客戶端聯合京東數據院,推出年貨大數據報道,為你解讀網購年貨的新趨勢。
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越來越多的人選擇旅行過新年。京東年貨節的數據顯示,網友對包括機票、火車票、酒店、門票等產品在內的旅遊出行類年貨的消費能力不斷增強,“旅遊出行”成為銷量最高的年貨產品,食品飲料類年貨只能屈居銷量排行榜的第二位。在銷售額的排行榜中,手機、家電、電腦,穩穩占據前三名,新年換新機成為新的流行趨勢。
屯年貨,離不開“吃”和“玩”。京東年貨節期間,水果禮盒銷量環比增長率達280%,成人奶粉和維生素保健品的銷量環比增長率達到119%和94%。電腦、AR/VR設備、無人機則在銷售額環比增長排行榜上占據重要位置,其中電腦的銷售額環比增長率高達358%。營養品、保健品和智能電子產品成為春節送禮的主流,你是否也為父母親朋選擇了合適的新年禮物?或是狠心買下新設備新裝備犒勞辛苦工作一年的自己?
京東年貨節期間,廣東最喜歡“買買買”,登頂購買年貨地區TOP10,北京、江蘇、上海、浙江、四川、山東、河北、河南和湖北也都擁有強大的購買能力。旅遊出行類商品成為TOP10中除北京、浙江之外各地區最喜愛的年貨,而北京和浙江用戶最喜愛酒類和鞋靴類產品。書中自有黃金屋,萌寵也要歡喜過新年,圖書類和寵物用品類年貨同樣深受網友青睞。
根據京東異地訂單數據,廣西、湖南、江西和湖北最受廣東用戶的牽掛,由廣東產生的異地訂單用戶占比分別為46%、44%、34%、28%。河北、天津、黑龍江、山西、內蒙古、吉林最受北京用戶的牽掛,由北京產生的異地訂單用戶占比均達22%以上。南北兩大城市的“愛”被瓜分,其他省區市的小夥伴也要自己愛自己喲。
在這些異地訂單中,老年高鈣奶粉、堅果禮盒、薯片、微波爐和手機進入銷量單品TOP5。年貨先行、“空手”回老家成為一種潮流。你是否已經選擇好要快遞給父母親朋的過年節禮?
購買年貨的男女比例如何?喜好的年貨有何不同?數據顯示,今年購買年貨的女性占比相較於非年貨節期間京東全站的女性用戶高出了8%,在年貨的采買上,女性扮演了更重要的角色。
“80後”和“90後”同樣也是購買年貨的主力軍,而與非年貨節期間京東全站的比例相比,“60後”的比例也出現了明顯提升,網購年貨的習慣已經從年輕人向年長的一輩滲透,而年長者尤其青睞保健品。
整體來看,春節期間男性和女性都熱衷於旅遊度假,堅果炒貨、休閑零食、餅幹蛋糕等食品類商品也都在年貨必備清單之上,白酒和蜜餞果幹體現出了男女差異。從男性和女性消費的產品中看出,男性更註重體驗,智能馬桶蓋銷量環比增長204%,而女性註重家務,儲物箱銷量環比增長229%,雙方在綠植上都有較大投入,男性女性用戶都在為美好家庭環境而努力。
今年的網購新趨勢你GET到了嗎?你家的年貨備齊了嗎?
(來源:新華社)
建築業是拉動國民經濟增長的重要支柱產業之一。2017年,全國建築業總產值為213954億元,同比增長10.5%,增速略有回升。
對各地來說,建築業與當地的區域經濟和城鎮化發展狀況密切相關。國家統計局公布的2017年各省份建築業總產值數據顯示,去年有7個省份的建築業產值突破了1萬億大關,河南、貴州等中西部省份建築業產值快速增長。相比之下,東北、華北等地增速較為緩慢,不少地區甚至出現負增長。
江浙遙遙領先
數據顯示,2017年突破產值突破萬億大關的省份達到了7個,比上一年度增加了3個,分別是廣東、河南和四川。
江蘇和浙江兩省領跑全國建築業,兩省均超過了2.7萬億大關,分別為27956億元和27236億元。兩省之和占據全國的25.8%,連續多年來占比超過25%,江浙一帶產生了南通建工集團、江蘇建工、中天建設集團、浙江建工集團、廣廈建設集團、昆侖建設集團等一大批建築龍頭企業。
江蘇、浙江兩省是全國建築業發展的大省強省,其突出特點是經濟總量大、發展速度快和行業實力強。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一批江浙建企從幾千萬元的地方建築工程隊,快速成長為產值上百億的建築企業集團,增速遠超國有大型建企。從以前國有大型建企的勞務分包商成為平起平坐的競爭者,江浙民營建企在中國建築業的發展中已占據重要地位。
其中,南通、紹興則是江浙二省建築業傑出代表,兩地在建築業方面的產值占所在省的四分之一左右。例如,在浙江,從“全國建築業產值第一縣”的東陽,到“特級企業數量最多的縣級市”上虞市,以塊狀模式為主要特征的浙江建築經濟,通過區域集聚、產業集聚和企業集聚,不斷發展壯大。
廈門大學經濟學系副教授丁長發對第一財經分析,江浙地區素有經商傳統,商品經濟意識濃厚。改革開放之後,當地集體經濟、社隊經濟快速發展,很多社隊集體經濟從事建築工程。到後期,當地政府因勢利導,引導企業不斷轉型升級和產權制度改革,培育龍頭骨幹企業,實現了所有制結構由國有、集體經濟向民營經濟的轉變。
在江浙之後,第三名的是來自中部地區的湖北,總量不到江浙的一半。從歷史發展進程來看,2000年,湖北建築業總產值454億元,居全國中下遊。2012年總產值躍升至6865億元。自2014年以來,湖北建築業連續3年總產值破萬億,穩居全國第三。目前,建築業為湖北貢獻了220多萬個就業崗位,增加值占GDP的比重達到6.9%。
近年來,湖北省大力實施品牌戰略,扶持了一批傳統特色產業,培育和打造了中建三局、武漢橋建、大冶古建、黃岡窯爐等具有湖北特色的建築業“10大特色品牌”;統籌協調全省建築業企業“走出去”,共有110多家企業在全球40多個國家和地區承接業務,承攬了“中巴經濟走廊”等一批重大標誌性項目。
表1:2017年各省份建築業總產值(單位:億元)
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
廣東僅位列第六
相比之下,廣東建築業產值雖然突破1萬億大關,但僅位列第六,僅為江浙的40%左右。
丁長發說,廣東毗鄰香港,改革開放之後三來一補的外向型經濟快速發展,珠三角不少地方通過租金經濟、土地升值等獲益,或者以小個經濟為主,與江浙地區的集體經濟差別很大。
廣東體改研究會副會長彭澎說,廣東的建築企業也不少,尤其像揭陽、吳川等地從事建築行業的也很多。不過相比江浙地區較高的管理水平,廣東的建築業發展相對滯後,很多還是停留在包工頭、工程隊階段,實力有限。“江浙地區的建築行業發展水平較高,管理水平高,實力雄厚,溢出效應很強,他們很多都走出到外省去,而廣東的建築隊伍都是在本地消化,走出外省的相對較少。很多央企和外地大型企業都進入到廣東市場。”
數據顯示,去年廣東建築業在外完成的產值僅為2196.9億元,僅位列全國第11位,占總產值的比重不到五分之一。
從各省份建築業在省外完成的產值來看,共有13個省份的省外產值超過了2000億元。
其中,浙江和江蘇在全國遙遙領先。浙江以14011.3億的省外產值高居榜首,江蘇省外完成產值達13093.96億元,位居第二。北京、湖北和福建分列3到5位。
從省外占比來看,北京、天津、上海三大直轄市占比最高,其中北京高達69.7%,天津和上海也都超過了50%。三大直轄市的一大共同特點是土地面積較小,經濟發達,基礎設施比較完善,因此本地的建築發展空間較小,企業必須外拓才有更大市場。
三大直轄市之外,浙江的這一比例也達到了51.41%,是除直轄市以外唯一一個占比超過50%的省份。江蘇和福建的占比也都超過40%,外溢能力位居前列。
在榜尾端,13個省份的這一比例低於20%,除了廣東和山東這樣的經濟大省以及海南這樣以旅遊經濟為主的省份外,大部分都來自西部地區和東北。其中西藏、海南、新疆、雲南、寧夏、內蒙古的這一比例都低於10%。
表2:2017年各省份建築業省外完成產值(單位:億元)
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
表3:2017年各省份建築業省外產值占比情況(產值單位:億元)
增速:中西部增長快 東北等地負增長
從建築業產值增速來看,去年有14個省份的增速超過了10.5%的全國平均水平。其中西藏以32.9%的增速位居第一。貴州、雲南和廣西三個西南省份的增速也都超過了20%,分列2至4位。江西、廣東、福建、陜西、湖南和河南分列4到6位。
從前10名的省份來看,除了廣東和福建這兩個東南沿海發達省份外,其余省份都來自中西部地區。而四川、安徽和湖北的增速也都明顯高於全國水平。大體上看,長江中上遊、西南地區,是去年我國建築業增長最快的地方。
而這與區域經濟發展的狀況緊密相關。第一財經記者統計顯示,2017年,西南地區省份的增速繼續領跑全國。統計數據顯示,增速前4名的省份均來自西南地區。其中,貴州去年GDP增速10.2%,增速高於全國3.3個百分點,位居全國第1位。自2011年以來,貴州GDP增速已連續7年、28個季度位居全國前3位。此外,位於長江中遊地區的幾個省份表現也很不錯,江西增速達到8.9%,位居全國第5,安徽達8.5%位居第6,湖南也達到了8%。
丁長發對第一財經分析,全世界發展最好的地區主要都集中在沿海和沿江地區,因為江海的水運十分便利,而水運在整體的交通運輸成本中比較便宜。長江經濟帶的水資源十分豐富,擁有充足的勞動力資源和土地資源,是近幾年沿海產業轉移的重要落腳地。
在沿海產業落地的同時,這些地區的基礎設施建設快速增長。丁長發說,隨著沿海土地、房價等各種要素成本的上升和沿海產業向中西部的轉移,中西部不少地方的人口明顯回流,就近就業趨勢不斷增強,河南、四川、安徽等人口眾多、城鎮化率較低的地區將本地的人口紅利、人才紅利充分發揮出來,通過產業留人、戶籍留人等舉措,這些地方的城鎮化也快速發展,帶動了建築產業的增長。
例如,湖北省統計局的數據顯示,隨著該省經濟社會發展的質效提升,對就業人員的吸引力不斷增強,外出人員持續回流。2017年,全省流動人口為660萬人,其中流入人口為157萬人,比上年增加8萬人;流出人口為491萬人,比上年減少6萬人。安徽省統計局的數據也顯示,2017年全省人口變動情況抽樣調查顯示,安徽省外出人口1057.5萬人,外出人口回流8.5萬人。
相比之下,建築業增速較低的省份,主要來自東北、華北和西北地區。數據顯示,去年共有7個省份的建築業出現負增長,分別是天津、黑龍江、黑蒙古、甘肅、遼寧、吉林和青海。此外像河北增速也只有2.5%。
總體上看,建築業的增速和區域經濟的走勢頗為一致,大體呈現出南快北慢的特征。在本月初舉行的“中國區域經濟50人論壇2018年會”上,國務院參事、國家發改委原副主任杜鷹介紹,2013年以來,我國南方與北方之間的經濟增速開始拉開,增速的差距由2013年的0.6個百分點擴大到2017年的1.4個百分點,2017年南方GDP占全國總量的61%,是1980年以來占比最高的時期,南北經濟發展呈現出全國經濟增長南快北慢和經濟增長占比南升北降的格局。
丁長發說,建築業的發展與區域的固定資產投資緊密相關,東北、華北等地近幾年區域經濟下行比較明顯,經濟增速明顯低於南方省份,固定資產投資增幅也比較小。另一方面,東北地區如遼寧等地的工業化和城鎮化進程比較早,城鎮化率比較高,再加上人口增長緩慢,對住房的需求比較少,建築業自然也受到影響。
表4:2017年各省份建築業產值同比增速
冬天,就應該熱騰騰的吃火鍋!
去年,我們測評了香港幾大快餐品牌的小火鍋;今年,我們一起來測評懶人小火鍋。趁著雙十一,此次從知名火鍋或零食品牌中,挑選了海底撈、德莊、小龍坎、良品鋪子及衛龍的五款懶人小火鍋;售價均在20人民幣以上,理論上食品安全和質素應該都是可以信賴的。
註:每款小火鍋都是我自己花錢買的,此篇為個人試吃體驗,不是廣告!
每家小火鍋的配置其實差不多,都會有盒子、餐具、底料包、粉條包、蔬菜包、肉包、發熱包。除了沒有貨,香港地區我只能買到德莊的全素火鍋外;剩下四個品牌買的都是有肉小火鍋。沒耐心看全文的,先來看總結圖,前後順序按照吃的順序排列的:
最失望:良品鋪子。他家懶人小火鍋是唯一一家食材包使用凍幹技術的小火鍋,粉條占了小火鍋近一半的含量,加上火鍋底料凈含量占比都超過80%了;按照克數算單價竟然比海底撈還貴。我是花著最貴的錢來吃方便粉條的麽請問!!!
最推薦:衛龍。雖然肉類少,但是小火鍋整體搭配很有誠意,內里包裝也很心細,口味也不輸辣條,按克計算價錢非常友好,我要去補單!
還是去店里吃吧:小龍坎比較令我失望,盒子煮起來開始竟然讓人聞到了塑料的味道,肉類吃著能感覺到不新鮮;可圈可點的是他們家是唯一送了幹碟的。德莊可能只買到了全素,吃著感覺不過癮,湯底不夠辣。
可以考慮:海底撈。是試吃的火鍋品牌中表現最優秀的了,值得一試。下面單獨來說每家小火鍋。
良品鋪子燃火鍋
1
他們家的小火鍋盒子看著大,摸起來也很厚實,手感挺不錯。但是打開盒子看到配料的時候,感覺將自己作為方便面升級版本的定位,表達得有點太明顯。
發熱包、火鍋底料包、粉條包幾乎占了一半的食材。剩下的肉包、香菇木耳包、海帶包、凍幹豆腐包,都不是真空包裝;上手感覺很輕,一度讓我懷疑吃不吃得飽。這個包裝比小浣熊幹脆面看著都要土味。
打開包裝看食材:肉及蔬菜的確實很少及幹癟,這個火鍋一半都是粉條撐起來的。
話不多說,開始煮火鍋。
口味上,良品鋪子的鍋底是辣的;粉條入味也不錯;肉煮起來之後吃的比我想象中好。但是,蔬菜表現就很一般了,種類少就不說了,關鍵煮完不好吃:海帶入嘴,感覺像吃紙;香菇一股濃濃的香菇水味道,也讓人主動放棄了。
筷子只配了一雙,可能良品鋪子也覺得這火鍋分量真的只夠一個人吃吧。良品鋪子小火鍋的凈含量只有210克,五家小火鍋中最少的。價格倒不便宜,雙十一折後價格23.88人民幣,建議繞開這一款。
不過從生產銷售的角度,良品鋪子的上遊比較少,只有三家。肉包、海帶包、香菇木耳包全部是一家公司生產——湖北新美香食品有限公司,粉條找的北京德潤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火鍋底料是成都艾家食品有限公司。
說明書上沒有分別說明每個包裝的保質期,給的是整個小火鍋6個月的保質期。
衛龍辣條火鍋
2
有段時間,我特別特別特別特別特別喜歡吃衛龍的辣條!所以看到他們家有辣條火鍋,當然要買來嘗一嘗。
他們家的火鍋盒子是五家中最小的,摸起來也比較薄。就在我擔心會不會被辣條火鍋忽悠了的時候,打開盒子,發現他們配了兩雙筷子,而且料包hin多,感覺應該能吃飽!
辣條火鍋的內包裝,傳承了辣條的真空獨立包裝。除了火鍋底料、粉條外,他們家的蔬菜包整整120克,好開心;雖然沒有肉,但他們有香腸哦;然後配料還有兩包魔芋,兩包豆皮。
並且他們是此次測評中唯一一家每個包裝上還標記了步驟數字,非常懶人friendly。
打開包裝看實物,蔬菜種類很豐富有海帶、香菇、土豆、藕片,而且魔芋跟豆皮量也很足。
然後開煮:
口味上,辣條火鍋的辣度跟良品鋪子差不多,但是他們的底料有不少花椒,還挺有麻度,喜歡吃麻的盆友們可以考慮下。
寫到這里你們一定想問,辣條火鍋,辣條在哪里?煮完吃的時候發現,豆皮就是辣條,有那麽一絲絲衛龍辣條的味道,海帶、藕這些的蔬菜也還蠻好吃;雖然肉類只有香腸,在麻辣火鍋的口感中吃起來還帶一絲甜味,打Call!
再來看辣條火鍋的供應商,一共有六家。四川江中源食品有限公司生產了火鍋底料跟蔬菜包,香腸是四川省宜賓市岷源食品有限公司做的,魔芋爽來自河南漯河市平平食品有限責任公司,豆皮是河南省漯河市衛來食品科技有限公司,粉條是四川廣元市劍蜀食品有限公司的。
其中保質期最短的是魔芋爽跟豆皮,只有6個月;火鍋粉跟香腸可以保存8個月,蔬菜包是9個月,火鍋底料12個月。
小龍坎方便火鍋3.0
3
包裝盒外觀、大小跟衛龍差不多。內包裝簡單分為粉條、肉包、蔬菜包,感覺比較粗狂。但是他們家是唯一送了醋和幹碟的小火鍋,畢竟吃火鍋調味料很重要,所以一開始,我是很期待的。
然鵝,當我把包裝打開放在盤子上的時候,感覺他們家的火鍋食材看著真的太冷淡了。特別你們看到右邊的肉包了麽?我倒上盤子那一刻,心里只想到小時候吃的鄉巴佬雞翅~~
好不好吃,煮一煮就知道了。我要說下,小龍坎小火鍋剛開始煮的時候,有一段時間能明顯聞到塑料加熱的味道,讓人有點擔憂盒子的質量,其他家的盒子都沒出現這個問題。
煮完之後整個鍋看著紅一些了,但是味道吃起來有點寡淡,跟堂食的火鍋感覺差了不是一點點。最要命的是,看著像鄉巴佬雞翅的肉包,煮完後雞尖什麽是只只分明了,但是隔著火鍋湯底的味道,還是能聞到加工時候的不知道什麽化學成分的味道,我就只敢吃了一只雞。
雖然對他們家的小火鍋評價一般,但還是要表揚下他們送了包幹碟,贊!
下面來看供應商。六包材料、六個供應商,除了醋找的是山西晉中健釀坊醋業外,其余材料全部來源於四川。蔬菜包由五虎將食品有限責任公司,像鄉巴佬雞腿的肉包來源於廣漢市康達食品,川粉用的是四川糧之髓食品,蘸料為四川翠宏食品,最重要的火鍋底料源於成都漫味龍廚食品有限公司。
查了下,成都漫味龍廚食品也是小龍坎堂食火鍋店的底料的供應商。
查了下漫味龍廚的老板叫夏誌強,小龍坎的老板叫夏林肖,都沒上市,除了都姓夏,股權上沒查到什麽關聯。
德莊微火鍋全素加量版
4
有肉的德莊懶人火鍋,要麽寄不到香港,要麽賣完了,最後只能買全素火鍋來試一下。我首先想說,盡管德莊全素加量版的總凈含量是所有小火鍋里最多的,但沒有肉的火鍋,即使是懶人火鍋,吃起來還是感覺少了一點什麽。
內包裝看著挺幹凈衛生的,他們家的粉條是紫番薯的,感覺比較特別。但是,餐具他們竟然只給了一只叉子,不太符合吃火鍋的習慣啊~~
倒入盤子中,你們看,量巨大,看著感覺比較小龍坎豐盛多了。馬上煮起來。
BTW,德莊的火鍋盒子,是這麽多家小火鍋中最漂亮的。上層裝菜的盒子是錫類的,外面的大盒子有一定透明度,而且蓋子蓋起來,是一個鴛鴦鍋的造型呢,兩個出氣口。我特意拍照留念,哈哈哈。
至於好不好吃,重口味選手表示味道有點淡,想念辣條火鍋。
德莊的火鍋一共由六家供應商組成。除了做川粉的北京德潤通外,德莊的懶人火鍋料全部來自重慶。蔬菜包是重慶順源同做的,脆豆腐是重慶鑫佳寶食品,豆皮為重慶市珍真脆食品,火鍋底料是德莊自己的農產品開發有限公司做的。
海底撈麻辣嫩牛自煮火鍋
5
中國第一大火鍋品牌的小火鍋還是值得一試的。內包裝主要有底料、菜包、牛肉片包跟粉條組成。
碟子里看起來,肉是真的肉,蔬菜種類肉眼可見的豐盛。並且他們家的餐具包很有誠意,有勺子,牙簽,還有可加長的筷子。煮起來。
湯底味道還算是不錯的,麻辣度都OK。肉是實打實的肉,海帶煮開了也還算厚,但是我最喜歡吃的是粉條。
海底撈的供應商比較少,四包產品有四個供應商。四川省吉香居食品負責菜包,四川羅城牛肉食品做牛肉,濕粉條是北京德潤通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做的,火鍋底料那肯定得是老板自己的公司做的嘍,要麽是鄭州的蜀海,要麽是我大安徽馬鞍山的頤海。
最後一些碎碎念
Last
一個禮拜吃完五個懶人小火鍋後,個人感覺小火鍋整體差異化不大,但肉與蔬菜包煮完食用差異化還是比較明顯的。但無論哪個小火鍋,最能保證口感的穩定性的是——粉條!!!
幾乎每家的粉條都很好吃。我做了統計,良品鋪子、德莊、海底撈的粉條全部是北京德潤農業科技生產的。雖然沒上市,但絕對是懶人小火鍋最大贏家!
然而其他的配料中,供應商還是非常分散的。本次試吃的小火鍋中,除海底撈外,並沒有發現頤海的身影。
當然,小火鍋本身市場還是很小的,不能跟方便面抗衡。
至於葷素搭配上,喜歡吃素菜的朋友,一定記得避開良品鋪子;從種類上說,也不建議小龍坎;剩下衛龍、德莊(全素)還有海底撈的素菜無論從數量還是重量上講,都算能過關。
喜歡吃肉的朋友,肉相對最好的是海底撈;衛龍雖然沒有肉,可是有臘腸也不錯;其他的都不推薦。建議大家直接走去火鍋店吃,或者買點肉用鍋煮懶人火鍋吧。
公號可以加入商品哦,今天讓我試下這個功能,看看你們要不要買一盒海底撈的火鍋(其他品牌微信上還沒有~~)
然後,煮的時候,不要放在玻璃上。因為下層的發熱包加入冷水後(生石灰遇水發熱的原理),溫度最高可達150度,怕把玻璃熱碎了。
最後,如果在家煮,建議上層還是加熱水吧,之前因為加礦泉水,火鍋沒煮熟的故事,我會隨便告訴你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