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什麼產品能讓蘋果一夜變成萬億美元級公司?

http://news.cyzone.cn/news/2012/04/18/225934.html

摩根斯坦利曾分析指出,蘋果股價有望在未來12個月達到1000美元,從而讓蘋果成為萬億美元級公司。那麼什麼產品能讓蘋果在一夜之間達到這個目標呢?答案不是iPad,不是iPhone,也不是iTV,而很有可能是iPay,也即蘋果的支付體系。

想像一下,當你想在Fab上購買某件美術品,或者要訂約某間酒店房間,或者剛好在超市看到自己心儀的產品;只需用你隨身攜帶的iPod、iPhone或者iPad按個鍵就能完成支付,甚至連信用卡號都不用,那將是多麼的方便。而這一切很可能即將來臨。

誰擁有上億級信用卡信息

儘管如今的移動支付已經有了類似Square這樣的便捷支付,但是總體來說仍然還是一個比較痛苦的事情,你不得不建立一個賬號,輸入自己的地址和信用卡信息。而我們在iOS平台購買App則很簡單,因為我們的信用卡信息已經存在於蘋果的體系。iOS就像一個大學俱樂部:它知道你是誰,你去過什麼地方,與此同時,它還知道你的交易記錄。在iOS,無需拿出你的ID,也無需現金就可以完成你的交易。同樣,在Amazon購買物品也很簡單,因為我們的信用卡信息也存在了Amazon的系統,他們知道你的一切。

如今,大量擁有這種信用卡信息的公司將具有很大的優勢,而擁有上千萬這樣數據的公司似乎只有Amazon和蘋果。一個已經身處電子商務,而另一個還沒有。

蘋果的NLP(neuro-linguistic programming)

隨著移動計算時代的來臨,App已經成為這個時代新的星巴克,成為我們新的美麗的原罪。蘋果的NLP(神經語言程序學)已經將我們訓練成為通過App來解決任何問題的人。你有問題?我們有解決方案。這個App可以幫你解決這個問題,那個App可以幫你解決那個問題,它讓你相信,沒有什麼問題是App解決不了的,而且App可以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好。於是各種各樣的App不斷湧現,而你也樂此不疲,不斷嘗試新的App。

我們都成了App的奴隸,犯了App癮,而原因只有一個,它讓人產生愉悅的衝動而且便宜。蘋果今年App的交易額有望達到50億,而通過其30%的提成將拿到15億的收入。而這一切正將越來越多人納入蘋果的支付體系,也讓我們不斷習慣於它、依賴於它。

Paypal去年的收入超過了40億,而其第四季度的交易額就達到了330億,其中手機支付增速顯著,2011年是2010年的5倍。移動支付新秀Square年處理的交易額也達到了40億美元。如果蘋果推出其支付體系,那很可能很快就會摧毀Paypal。而蘋果推出這款產品並非不可能,我們之前曾報導,蘋果可能會在下一代iPhone中推出iWallet,而且取得了這方面的專利。

如果蘋果利用iPhone獲得美國電影票支付市場的10%提成,那麼單就這一項就能帶來約12億美元的收入。這是一個Billion級的純收入。如果獲得1%的酒店銷售份額,那麼這個數字將是60億,而且幾乎是純利潤,如果再提高幾個百分點呢?如果繼續往下做這種簡單的數學計算,那麼結果將是非常可怕的,不僅蘋果能獲得更多的利潤,那些不接受蘋果支付方案的供應商將越來越處於劣勢,因為人們未來可能真的就不需要隨身攜帶各種各樣的信用卡了。而它那不斷增長的iPhone、iPad用戶基數,將成為這一體系的巨大推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745

Skout CEO:我們並非在一夜之間翻身

http://xueyuan.cyzone.cn/gushi-gushi2/227002.html

在「Mike隋」火了之後,陌陌在被扣上「約炮神器」這個不怎麼好聽的外號的同時,其關注熱度也在一定時間內急劇提升。今天要說的 Skout,我們姑且稱之為「國際版陌陌」,不過這並不表示它是陌陌的跟隨者,恰恰相反,它是移動社交的先行者之一。

出師不利,堅持帶來回報

2007 年,Skout 的創始人兼 CEO Christian Wikilund 就開始投入精力開發一款基於地理位置的移動社交軟件。Christian 認為 Facebook 雖勢力龐大,但移動領域卻是薄弱點,如果能夠建立一個基於位置的移動社交網絡,那麼將是一個差異化的切入點。

起初 Skout 是一個與 Foursquare 類似的簽到服務,但由於發佈後對用戶沒有足夠的吸引力,Christian 覺得需要做出些改變。當時,成千上萬的約會網站吸引了他的眼球。之後,Skout 搖身一變,成了一款用於「交友與調情」的移動社交軟件。變身後的 Skout 於 2009 年 2 月在 IDG 舉辦的 DEMO conference (用於展示新產品的科技大會)上展出,並榮獲 DEMOgod 獎項。

不過並不是每一家公司都是 Facebook 和 Instagram,Skout 在轉型之後仍舊沒有獲得太大關注。當時 Google Maps 推出了 Google Latitude(Google 縱橫),業界都認為「基於位置的時代來臨了」,但事情並沒有朝人們所期望的那般快速發展。有許多類似的公司因此都選擇了放棄,Skout 團隊同樣也察覺到了這種模式似乎行不通,並難免心生懷疑。儘管如此,他們在搖擺中依靠對這個領域的信心還是堅持了下來。

「有很多團隊早早就選擇了退出,但我們感覺是時候做一些不一樣的事情了,只是我們並非在一夜之間翻身罷了。」

這份長期的堅持最終帶來了回報:

一年前 Skout 每個月只有 300 萬條消息產生,而一個月前,這個數字已經變成了 4.25 億;一年前 Skout 每個月只有 10 萬名註冊用戶,而現在用戶量正以每天 4 萬到5 萬的速度增長。

打江山,守江山

用戶量的快速增長自然讓 Skout 團隊的壓力也與日俱增,該團隊的人數已經由最初的 3 人增加到現在的 60 人,並打算在今年內將團隊再擴大一倍。Christian 稱 Skout 不會停下創新的腳步,而繼續前進的前提,就是維護好這個好不容易逐漸壯大的移動社區。

儘管 Skout 被一部分人當成「約炮神器」是不爭的事實,但這個團隊並沒打算讓它放任自流。平均每個月有 4 萬名用戶會被屏蔽,而用戶發佈的每一張照片都要經過 4 次審核。按 Christian 的話來說,「午飯時間不應該在舊金山大街上出現的場景,在 Skout 上也不應該出現」。除此之外,Skout 還安排了專人 24 小時處理用戶的舉報。

社區管理是 Skout 最重視的方面之一,因為 Skout 不同於 Facebook。Facebook 的用戶有「社交圖譜」的制約,而 Skout 卻像一個無人看管的場所,如果不加以管制,用戶的為所欲為必將毀掉這個社區。

步伐

4 月 3 號,Skout 成功融資 2200 萬美元。當 BusinessInsider 問 Christian 將如何利用這筆錢的時候,他回答道:

我們在過去四個月已經收支平衡,但這次融資成功並不代表 Skout 準備開始盈利。……這個機會是巨大的,下一個上線的十億人口將以智能手機為入口。……而世界上仍有許多想要見識新世界,認識新朋友的人,這是一個巨大的潛在市場。

我想要它成為這個世界上最大的網絡,我們應該無處不在。我想要快速推進快速擴張,越快越好。

儘管很多人在用 Skout 調情和約會,但 Skout 不想止步於此。Christian 提到除了這兩個目的之外,有的人還用它還認識新的朋友,或者純粹找人聊天找找樂子。人們就像在使用短信一樣,一天會多次登錄,但每次不會花費很長時間。他還提到一個有趣的數據,80% 的 Skout 用戶是單身,而放眼全國,單身的比例只有 50%。這顯示出 Skout 的用戶群有很明顯的傾向性,Christian 透露這個夏天將會發佈大更新,推動 Skout 成為不再只是「調情和約會」才能用的應用。

不過雖說目前完善產品和擴張勢力是第一要務,但 Skout 也在積極探索自己的盈利模式。目前它在 App Store 有一個免費和一個收費版本,收費版本去除了廣告,並要價 3.99 美元。不過很明顯這個價格有些流氓,以致部分人買過之後都大呼「上當受騙」。除了收費版本,Skout 還在應用內出售點數,點數可以購買虛擬物品以及解鎖附加功能。另外,應用內基於地理位置的廣告也是 Skout 的一個盈利點。

國內情況

反觀國內,提供類似服務的有陌陌、微信、米聊等產品。

陌陌是一款只專注於基於地理位置交友的產品,其創始人唐岩在 4 月 9 號通過微博透露陌陌的用戶量已經突破了 300 萬。而關於盈利模式,陌陌團隊表示目前會專注於產品,暫時不會過多地考慮盈利模式,畢竟這一切都要以用戶規模為基礎。

與陌陌相比,基於地理位置的陌生交友只能算是微信和米聊的一個功能,將這三者擺在一起比較其實有些不妥。但基於 IM 模式發展起來的微信和米聊,在用戶量方面顯然更勝一籌,微信已經達到了 1 億,而米聊也有 1200 萬用戶量。如果用戶量達到這個級別的應用集成了與自家類似的功能,這實在讓人無法忽視。

目前看來,騰訊旗下的微信仍舊有無法比擬的優勢:整合 QQ 和用戶通訊錄推薦功能給其帶來了龐大的用戶群,並且它可以說是騰訊移動應用之中的佼佼者。而小米在米聊被微信擊潰的同時,被正試圖用「米吧」來一次華麗的轉身(成效有待驗證)。至於最為稚嫩的陌陌,只能說「專注」是一把雙刃劍。如果說微信和米聊(或米吧)可以利用品牌影響力吸引用戶,那陌陌要吸引用戶的方法大約就只有「出色的產品」和「炒作」了。從長遠來看,只能前者為主,後者為輔,如果本末倒置,那便與自殺無異。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554

港式餐廳的最後一夜

http://www.yicai.com/news/2013/01/2460272.html
對銀發的老夫妻手牽手走到一家港式餐廳門前,「幾時關啊?」老公公問。「今晚12點半。」中年服務員回答說。看看門口排著長龍入座吃最後一餐留念的年輕人,這對老夫妻再望望招牌嘆口氣,顫巍巍地離開了。

這樣的告別場景在香港越來越常見。這是遊客購物熱點銅鑼灣SOGO商場後的駱克道539號,一家名叫利苑粥面專家(下稱「利苑」)的港式餐廳已在這裡經營了42年,但終於招架不住昂貴的租金,決定在昨日結業。

這間約93平方米的鋪面,租金已從每月30萬港元漲至60萬港元,每平方米租金約6452港元。而這裡的「招牌」食物,上湯云吞面28港元一碗,黃沙豬肝粥30港元一份。

這意味著,利苑此前每個月要賣掉10714碗云吞面或1萬份豬肝粥才能夠交月租;而若接受加租,以後每個月要賣21428碗云吞面或2萬份豬肝粥才行。

昨日下午,鋪著老式馬賽克地板磚、裝潢仍停留在上世紀70年代的餐廳內,已坐滿了約百名食客。門外,二十多人正在排隊等候入座,來往市民紛紛拍照留念,一位年輕香港市民竟帶著寵物金毛犬和老舊的大理石店舖招牌合影。「我是這裡長大的。」他告訴《第一財經日報》:「真可惜他們要關門了。」

老闆郭氏兄弟在店內忙得不可開交,已近七旬的郭老二1971年在此開了這家小店,現年51歲的郭老五後來加入經營。生意越做越好,每天收入可以達到3萬港元,一個月約90萬港元,但租金已佔了三分之一,再加上食物原料漲價和員工工資上調,郭老五稱現在每個月只能賺兩三萬港元,如果加租一倍就完全做不下去了,唯有選擇關門大吉,讓十多名夥計各奔東西。

香港土地註冊處資料顯示,該鋪面租金在1971年為2000港元,1981年為2萬港元,2003年已是20萬港元,2008~2013年升至30萬港元。「其實業主都算好人了,旁邊的莎莎租金是95萬元啊。」郭老五說。

「太離譜了,租金比辦公樓還貴!」一位在港工作的外籍人士向本報記者表示,有特色的傳統餐廳和小店在香港越來越少,香港正在變成一個除了名牌購物外沒有獨特風味的城市。

鋪租猛於虎。實際上,過去一兩年由於加租而結業的香港老字號數不勝數。令人唏噓的是,這些鋪面往往被化妝品、珠寶以及其他名牌奢侈品牌立即以高價租下。利苑的舖位據說也已經被前述類別的租客以百萬港元月租租下。

「要賣多少碗粥面才抵得過賣一條金鏈?」香港理工大學社會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鐘劍華向記者表示,黃金地段的鋪面針對消費者的消費形式轉變,是殘酷的事實,但也是市場的自然演變。他說,這些老字號大都被高檔消費品取代,以迎合「自由行」遊客的需求。

即使不被名牌取代,商業模式的轉變也讓家族經營的老字號舉步維艱。「老字號的小本經營,今時今日的處境相當艱難,其也難以和連鎖餐飲店競爭。」他說。實際上,同樣叫利苑,同樣成立於上世紀70年代,利苑飲食集團便從一間傳統粵菜酒店發展成為有22間分店的國際連鎖經營集團。

鐘劍華稱,市場在轉變,香港人的不少集體回憶都在慢慢消失,比如有香港特色的大排檔。儘管在新的競爭形態下改變難以避免,但這讓很多香港人「感覺不好」。但他認為,近幾年來越來越多資金炒作鋪面也是租金上升的重要原因。

他說,不少發達國家也曾遇到過類似問題,如法國巴黎政府在八年前為了保護當地小面包店和咖啡館,通過行政法例規定業主不可為了連鎖店客戶趕走小店租客。他認為,香港特區政府也可以考慮使用類似做法,但在奉行自由市場的香港,需要社會對此取得一定共識。

「有人覺得惋惜,駱克道少一間小店,可能多一間化妝品店、金鋪、表鋪。」一位常光顧利苑的網友寫道, 「有人覺得利苑是地產霸權下的犧牲品,有人覺得麵店總會找到新地方落腳,但對我來說,最重要的,不是這裡的云吞面,而是店裡的冰凍紅豆沙,吃慣吃熟,日久便生情,就是如此無法解釋的簡單」。

「多謝支持」,每個顧客買單時都聽到了這麼一句道別語,利苑那有些生鏽的收款機,終於完成了歷史使命。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3917

曾經擁有的巨大財富一夜之間全部失去,是怎樣的經歷和感受?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40156.html

昨天碰巧遇到一個朋友,非常巧,曾經在大學裡在同一時間段住在同一個宿舍樓(不是同系,當時不認識),同樣因為遭遇911以後的納指崩盤,從意氣風發到失意潦倒,負債纍纍。

他的經歷很傳奇,因為去美國短期出差,偶遇一個創始公司的創始人,相見雖短但是想談甚歡。結果回國後意外收到了來自美國的很有誠意的offer,邀請加盟一起創業。於是他去了美國,然後公司上市,上市當日他的期權就翻了7倍多,出任公司總架構師,一年飛行累計50萬英里,跑遍全球各地,26歲坐擁數千萬美元的資產。他自己說當時只覺得自己就是天選之人,自信空前。

我的經歷和他有些類似,只不過是在國內。某次業界會議上認識了一個朋友,被邀請一起創業,兩年年之內營業額過億,每個月飛行距離繞地球一圈。後來賣了公司,還繼續創業,從0開始,5個月拿到第一輪投資,緊接著第二輪投資意向基本談定。

然後納指就崩盤了。

他的經歷是,股票全砸手裡了,當時他在美國還通過槓槓,炒了一大批股票,全是互聯網股,後來包括他自己公司的股票,都一路狂瀉,他最多的一天,一天之內斬倉50萬美金,點sell的鍵手指都快點斷了。最後的結果是,他賣光自己的一切,還負債10萬美金,當時他的朋友都勸他直接回國得了,反正美國佬無法到中國追債。但是他繼續留在了美國,後來入職大公司,打工掙錢,陸續還清了欠債,最後回國。現在在國內某巨頭外企擔任合夥人級別的管理職位。

我遭遇的是,投資人倒閉,合同上確認陸續到位的投資款嘎然而止,但是公司的現金支出已經隨著擴張急速拉高,我不得已花光了手上的錢,還四處問朋友舉債,最後不得不公司關門,負債百萬。後來開始努力打工,還錢,最終還完了。

關於我當時的感想和經歷,大約在最孤獨的時刻是什麼?這個答案中大略說過一些。

總得來說,和他聊下來,大家都差不多,無非是痛不欲生,每天在自我麻醉和自我反省中反覆煎熬,竭力想去抓住一些哪怕微不足道的精神支撐。

但是說句老實話說,除非自己真正經歷過這些,否則這樣的體會是不可能通過言傳所體會到的。至多給大家聊做一些談資和故事。

未曾經歷過的,是無法真正體會當時的心境和狀態的。而經歷過的,恐怕以後看待生活和看待事物的角度也會產生很大的不同。

聊到最後,我們都同意,這樣的觔斗,恐怕也是一件幸事,因為畢竟發生在我們年輕的歲月裡。如果是中老年的時候再栽一個這樣個觔斗,恐怕是很難從坑裡再爬起來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5410

美國互聯網創業者一夜暴富之後都做些啥?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41918.html

來源:騰訊科技

據國外媒體報導,有時候,人生的財富會在不經意間來到你的身邊,就像中了彩票一樣,而類似的情況在如今硅谷的成功初創企業中也體現的十分明顯。通常來說,在一家初創企業得到收購要約、正式被收購以及資金打入所有者賬戶之前會有一段過渡時間。在這段時間中,待收購的初創企業家們完全可以好好想想自己在突然擁有了如此巨大的資金後該做些什麼的問題。

那麼,初創企業家們在得知自己即將一夜暴富後都會有些什麼樣的反應呢?

以下便是美國知名媒體《商業內幕》為我們篩選出的三個相關案例:

1. 遊戲公司OMGPOP創始人查爾斯-福爾曼(Charles Forman)

去年,OMGPOP創始人查爾斯-福爾曼的銀行賬戶裡僅僅擁有1700美元,並且正在全力開發一款名為「Picturelife」的圖片應用。當時的福爾曼已經離開了自己一手創辦的OMGPOP,並不認為該公司會得到來自任何其他公司的收購要約。

不久後,福爾曼的朋友、同時也是OMGPOP首席執行官的丹-波特(Dan Porter)邀請福爾曼前往紐約參加一個「緊急會議」,當時的福爾曼認為波特是為了給自己慶祝32歲生日。但事實上,社交遊戲巨頭Zynga當時已經同意斥資近2億美元收購OMGPOP。在得知這一消息後,福爾曼幾乎無法相信這一事實,並差點「猝死街頭」。

「我當時正在過馬路,然後就聽到不斷的汽車喇叭聲傳來。這實在是太不可思議了,昨天我的銀行賬戶裡還只有1700美元,但現在我卻擁有了一大筆金錢。」福爾曼在接受《紐約時報》採訪時說道。

目前,福爾曼仍然沒有想好該如何支配這筆資金,但他透露自己有意對一些早期創業公司進行投資。

2. 網上信息管理平台SinglePlatform創始人威利-塞裡利(Wiley Cerilli)

去年夏天,塞裡利將自己的初創企業以1億美元出售給了電子郵件營銷公司Constant Contact。據悉,Constant Contact將支付6500萬美元現金,用以保留員工的500萬美元現金及股權以及基於未來2年內公司財務表現的1000-3000萬美元資金的形式完成對SinglePlatform的收購。

事實上,就在Constant Contact的此次收購案最終確認前的幾週,塞裡利就和自己的妻子坐下來商量如果交易成功後他們應該做的一系列事情,其中包括許多一些一直想要購買的物品,比如一套全新的洗碗機和烘乾機、新襪子以及一台全新電視。

「我們實在想不出其他還需要購買些什麼東西了。」在被問及一夜暴富之後的感想後,塞裡利表示:「這太不真實了。」

3. Tumblr的首名員工、聯合創始人馬爾科-阿門特(Marco Arment)

當阿門特通過AllThingsD網站得知雅虎已經宣佈斥資11億美元現金收購社交博客Tumblr後,阿門特並沒有表現的十分興奮。

「我當時表現的十分謹慎,因為這筆交易還沒有蓋棺論定,也沒有進行官方正式宣佈。我和和其他所有人一樣,都是通過媒體才得知這一消息的。」阿門特在自己的博客中透露道。

隨後,阿門特也和自己的妻子坐下來討論過擁有這筆金錢後該購買一些什麼東西的問題,但他們最終發現自己其實並不需要什麼東西。

「緹夫(Tiff,阿門特的妻子)和我曾經有一次討論過雅虎即將收購Tumblr的傳言,然後我們開始考慮『OK,如果這一消息是真的話,我們該如何支配這麼一大筆資金呢?』。不過,最後我們認為自己並不需要馬上購買任何東西,也不認為自己的生活會迎來巨大轉變。事實上,在大多數人看來,我的生活是相當無趣的。我不經常出門參加派對、也不會購買一瓶1000美元的香檳。無論我變得多麼富有,在絕大多數的日子裡我依舊會穿著牛仔酷和T恤出門。而且,我對加入鄉村俱樂部也不感興趣。」 阿門特說道。

當被問及「在突然擁有了這麼大筆財富後為什麼不進行大肆揮霍時」,阿門特表示:「即使我的賬戶中擁有足夠資金去購買任何一件物品,我也不會這樣做。我不希望自己這樣做,也不希望我的家人認為我是個傻瓜。」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6663

硅谷的人才激勵政策讓人如何一夜暴富

http://new.iheima.com/detail/2013/1204/56838.html

期權有啥用

在硅谷,股票期權獎勵是種可以讓人一夜暴富的激勵機制,對於人才有著極大的誘惑力。我的這個硅谷朋友告訴我,他有個朋友加入了一家創業公司,獲得了公司期權。一年後,這家創業公司被Facebook收購了,他的朋友賺了300萬到400萬美金。

這樣的造富例子在硅谷屢見不鮮,人們常常看到許多朋友因為加入創業公司,賺了數百萬美金;受周圍人言傳身教的影響,更多人被硅谷這種獨特的文化氛圍所感 染,紛紛融入創業大軍,從而打造出更多成功的公司,繼續製造大量富豪……這種良性的循環使得硅谷不斷有創業公司脫穎而出。因此,我認為,股票期權獎勵是硅 谷創業公司能夠吸引到頂級人才、並迅速發展壯大的重要機制,這也造就了獨特的硅谷式價值觀。所以直到今天,在硅谷,仍有許多人想要離開Google、 Facebook、Microsoft和Yahoo,加入到10人以下的創業公司。

一般來講,一個公司在A輪融資後會按照一定的比例劃 分出一個專門的期權池(Employee Stock Ownership Plans)用以獎勵員工。期權池的大小,通俗地說,也就是公司拿出多少比例的股份來設立期權。在硅谷比較流行的做法是,A輪融資後,預留公司全部股份的 15%~30%作為期權池。這個期權池的比例會隨著之後融資次數的增加而被稀釋,在公司IPO之前,期權池會被稀釋到大約5%到10%之間。公司IPO之 後,一般會推出另外一種形式的激勵計劃,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員工股票購買計劃」,讓員工以折扣價格購買公司股票;或者,在給員工發薪水的時候,將一定 比例的薪水折算成股票。通常,員工持有的這些股票會受到一定的限制,比如,在一定時期不能套現,等等。具體的政策,每個公司都會有所不同。

在硅谷,企業普遍實行全員持股或者是大量員工持股,以便在企業內部營造一種共同創業的企業文化。當然,授予期權的數量會根據員工級別、工作類型各不相 同,對公司業務影響力越強的職位會擁有更多的期權。期權的作用在於增強團隊凝聚力和鼓舞整體士氣,它會讓員工有一種主人翁意識,增加對企業的忠誠度;同 時,也能讓員工分享公司的成功和榮譽。

十幾年前,當我在硅谷創辦mySimon的時候,我們沒有多少錢,就借用了一個朋友的辦公室。在 那個辦公室裡,我們面試了一個年輕的康奈爾大學畢業生,她非常年輕,充滿活力。她非常喜歡我們做的事業,所以,沒有任何猶豫,她就加入到我們團隊中,連薪 水和期權都沒有問。當然,我們非常感激她對我們的信任、對公司願景的信心,所以我給了她不少期權,很快,她就成長為mySimon的產品設計總監,在 mySimon被收購後,她也賺到了幾百萬美金。

當然,我離開硅谷已經7年了,這期間,硅谷發生了許許多多的變化:現在的硅谷,創業公司除了要給員工很多股票期權外,也要支付幾乎與其他公司同等水平的工資。但是,獲得更多的期權依然是人才加入創業公司的首要考量。

期權制度在中國

當我第一次來到中國,有一件事讓我聽了很震驚。我聽說一個中國互聯網公司的高管在這家公司IPO後只賺到幾萬美元,這是不可思議的。在硅谷,一個高管通 過IPO至少能賺到幾百萬美元。後來,當我自己開始在中國創業時,我才想通這是為什麼。因為,大多數中國員工不理解期權是什麼,這樣也就無法意識到它的價 值,他們更期望獲得現金報酬,這是一個對創業公司不利的本土文化。

我們都知道,創業公司沒有大量的資源;尤其是與大公司相比,創業公司 更加缺少現金。因此,如果人才只對現金薪酬感興趣,創業公司將很難招聘到優秀的人才。另一方面,現金激勵的文化對大公司而言,是更加有利的。這些互聯網大 公司已經在市場形成了主導甚至壟斷的地位,可以給出比其他公司高20%、30%、甚至更多的薪水,來吸引頂尖人才,對大公司來說根本稱不上壓力,但是對創 業公司而言,風險卻是巨大的,還將可能因此失去巨大的市場。

據我瞭解,目前在中國還有很多人對期權持有懷疑態度,認為期權在變現前就是 白紙一張,不值得信賴。不過,好在我們都看到,中國很多高科技創業公司已經在積極推行期權激勵機制,也已經創造了大批的富豪,這使得越來越多的人才認識到 期權的價值。這非常重要,我期待這種機制能夠融入到中國的創業文化中去。

此外,我覺得,對於員工而言,加入創業公司的目的不僅僅是要賺很多錢,更是一個讓自己迅速成長、並發現自身潛能的大好機會。

當我在硅谷創辦mySimon的時候,我們嘗試招聘更多人才加入團隊,所以我們找了一個兼職招聘專員,他剛好在我們公司隔壁工作,他為我們招聘了一些人 才以後,很快就意識到mySimon在做什麼,於是很想加入到我的團隊中來。雖然他是一個招聘專員,但是我們看到了他在銷售方面的潛能,所以我們聘用了 他。很快,他就成長為公司的銷售副總裁。此後,他又在硅谷許多互聯網公司做了銷售副總裁。

還有,文章前面提到的康奈爾大學畢業生,僅僅 在學校裡做過秘書的工作,如果她沒有在早期階段加入mySimon,她就沒有機會成為一個硅谷領先的互聯網公司的產品設計總監。那個招聘專員,如果沒有跟 我們一起創業、一起成長,他就很難成長為一個優秀的互聯網公司的銷售高管。或許直到今天,他可能還在做招聘專員,或者是高級招聘專員。加入創業公司的真正 好處是,以更大的問題挑戰自己,這樣才可以發現自己真正的天賦和潛力,並且加以運用,這就是我認為任何人都要考慮嘗試加入創業公司的主要原因。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3974

特斯拉股價市值超300億美元,創始人馬斯克身價一夜暴漲11億美元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78058

摩根士丹利將特斯拉目標價由153美元上調至320美元,受消息提振,周二特斯拉盤中大漲超18%,最高達259.2美元,收於248美元。截至今日,特斯拉市值已超300億美元,其創始人兼CEO馬斯克身價一夜暴漲11億美元。彭博社的數據顯示,特斯拉的企業價值已超過300億美元,僅比通用汽車低25%,比福特汽車低40%。企業價值基於公司股票和債券計算得出。2013年2月,特斯拉股價僅位於30~40美元附近;再往前追溯,2010年IPO後的幾天內,特斯拉最低跌至14.98美元。特斯拉股價走勢圖:本周特斯拉宣布將耗資20~50億美元建造全球最大的電池工廠,計劃產能30GW左右,接近全球總和。工廠建成後將為公司帶來額外收入,同時大大降低電動車成本,幫助特斯拉進入中端市場。大摩為何將特斯拉目標價上調了一倍多?摩根士丹利分析師Adam Jonas認為,特斯拉在顛覆價值數萬億美元規模的汽車行業,這給特斯拉再次顛覆數萬億美元規模的電力工業帶來機會。大摩對特斯拉股價的樂觀預計主要是由於看好其在電池領域的未來。特斯拉表示將與合作夥伴共同創造世界最大的鋰離子電池組設備,並建立新的“超級電池工廠(gigafactory)”,該工廠將所有電池生產的元素結合起來。具體來看,大摩預計2028年以前,特斯拉將通過大規模銷售降低電池成本,也即規模效應,其全球市場份額將翻番。如果特斯拉可以通過低成本生產電池,那麽它顛覆臨近產業的可能性將大幅增加。大摩還預計,長遠看,軟件將在汽車行業起到重要作用,特斯拉可能會引領無人駕駛。全球範圍看,無人駕駛可為社會節約5.6萬億美元,特斯拉依舊可能是無人駕駛領域的龍頭。特斯拉是個極具野心的公司,經常給競爭對手沈重的打擊。2013年特斯拉營業收入為25億美元,大摩預計到2016年前,其營業收入將增長超過10倍,2020年前將增長約30倍,2028年前將增長約60倍。大摩表示,特斯拉的前景高度取決於技術創新,不過Jonas指出沒有其它公司能給出更好的前景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1865

緣何好未來擬發債2億 市值一夜蒸發3億? sherry

http://xueqiu.com/3815464690/29276766
北京時間5月16日,昨天$好未來(XRS)$ (原名學而思)遞交SEC文件計劃發行2019年到期,總額不超過2億美元的可轉換票據,也就是可轉債。公司表示:在支付完交易成本後,此次票據發行所得好未來將用於戰略投資和一般公司運營。

  消息發佈後,好未來當晚股價低開低走,截至收盤暴跌19.63%至每股20.22美元,市值15.78億。按照跌幅計算,一晚跌掉3.85億美元市值(7806.00萬*4.94)!

查看原图

    發債為什麼股價掉那麼多呢?

  1、企業為什麼要發債?這裡面有一個背景在於好未來是結構在海外的公司,但是公司盈利卻主要是人民幣形式存在與境內。這樣如果做分紅或者併購諸如寶寶樹等股權在境外的公司,將人民幣兌換成美元有10%的稅,而直接海外發展能夠避免這部分成本,這同時在一定程度上給投資者傳達一個公司將強化投資擴張的信息,這樣安全嗎?

  2、好未來這次發的是可轉債,也就是根據條款,未來票據持有者可以按照意願轉換為公司股票。雖然不是直接增發稀釋,但是這在一定程度上未來確實會稀釋股本,如果按照昨天開盤18億美元市值計算,攤薄10%左右。

  3、另外有投資人認為發行債券對應企業高估,其實這是不恰當的,如果非常高估的背景下直接增發是最恰當選擇,但可轉債是有利息成本的。然而目前整個資本市場風險波動較大,而轉債除了保障本金和固定利息收益外由於附帶的轉股權隱含溢價,所以不排除部分拋售正股是轉換品種的需求。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9462

一夜達標 易明的生活點滴

http://eming620.mysinablog.com/index.php?op=ViewArticle&articleId=5350889
 每天中午交了稿之後,我會非常的留意中、港兩邊的網站什麼時候上載,同時密切留意所評股份的變動。

  周四上午,已經賣了殼的俊和(711)及南華集團(265)分別突然飆升至1.2元及0.45元,不禁令我想到了同樣是已經賣了殼的卓智(982),後者自賣了殼之後回落了不少,近期已經跌至0.25-0.285元之間橫行了一個多星期,會不會是輪到其反彈的時候呢?於是把自己的看法「守住0.25元並突破0.285元可以上望0.32元」的觀點放上網,那天中午其股價收0.27元。

  我知道現場有一位朋友一直在靜悄悄地買入此股,我把我評了此股並交了稿一事告訴他, 他聽說之後下午一開市就馬上於0.275元加了碼。不久他突然告訴我市場成交了兩手一百萬股0.275元,當時我說沒可能那麼快有反應吧?因為稿件還沒上載,不過,隨後不久,稿件真的上載了,結果當天卓智收報0.275元,較周三升了0.005元。

  昨天,卓智以0.27元開盤,開市之後一段很長時間沒有動靜,成交量只有一百六十多萬股,我笑對朋友說如果今天其股價真的升至0.32元他可得送一個金牌給我,不料過了不久,其股價開始慢慢地一格一格地爬升,上午先高見0.3元,下午更升至0.325元收市,結果朋友於0.3-0.31元之間分批獲了利,卓智一夜竟達了標,我也「威威」,這是本周的第二隻了。

  第一隻是周二的和嘉(704),話說於七月八日,其股價突然由0.075元飆升至0.123元,中午跌至0.097元收市,當日我評其有下試0.083元的可能,接著的兩天,其股價分別跌至0.085元及0.082元就反彈至0.1元,我大呼走寶,第三天我幫朋友於0.085元接了貨,並於周一再評其「守住0.082元可以向上挑戰0.092元」,當天「中方」沒有上載,只有「港方」上載,我有點失望,周二照舊幫朋友掛於0.092元賣,詎料上午中段不知道哪來的買盤,三扒兩撥就「掃」至0.095元,我也順利賣掉了,那天之後,其股價又跌至0.085元徘徊了,我貪心,再於0.084元幫朋友回補,結果暫時被困,希望下周可脫身。

  回頭看上周評後於半小時內從0.179元飆升至0.221元的南亞礦業(705),當時評其如果出現回吐的話會跌至0.155元,卻原來本周五已經跌至0.157元了,如果下周跌至0.15-0.155元之間就反彈就更加神奇了。

  我突然在想,周四我曾評普甜(1699)(當日中午收1.14元)有跌至0.81元的可能,昨天其股價曾經低見1.08元,如果下周真的跌至0.85元左右就回升那就更加神、神、神奇了! 

  昨天,我又評太平洋實業(767)如果能守穩於0.135元之上可以向上挑戰0.177元,不知道下周能否兌現?我已經幫朋友於0.135元接了貨,且看下周能否順利「食糊」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6884

15億賣掉公司的老男孩柯利明:我不是一夜暴富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4/10/4026282.html

《老男孩》的制片人柯利明,原本是一個金融行業的“投行男”,卻轉身成為電影門口的“野蠻人”,用一把投資人的尺子稱量出商業價值,並將其成功販賣給資本市場,成為“80後一夜暴富神話”背後的主角。

柯利明

《老男孩》的制片人柯利明,原本是一個金融行業的“投行男”,卻轉身成為電影門口的“野蠻人”,用一把投資人的尺子稱量出商業價值,並將其成功販賣給資本市場,成為“80後一夜暴富神話”背後的主角。

這聽起來很像一部勵誌電影:一個電影行業的門外漢,白手起家,在這個失敗率極高的行業,每次出手都能像快投手一樣準確命中高票房,每一部作品都大賣,短短幾年就聲名鵲起。更加富有傳奇色彩的是,他創立的公司最近以15億元的價格被上市公司收購,而這一年他年僅32歲。

今年夏天的《老男孩》大電影中,《小蘋果》一夜之間成為如空氣一般無法避開的“洗腦神曲”,而在很多人高唱著“你是我的小蘋果,怎麽愛你都不嫌多”時,也有人默默地把錢給掙了。

《老男孩》的制片人柯利明,原本是一個金融行業的“投行男”,卻轉身成為電影門口的“野蠻人”,用一把投資人的尺子稱量出商業價值,並將其成功販賣給資本市場,成為“80後一夜暴富神話”背後的主角。

看似荒誕,又符合當下時代的特征,這是一個浮躁又充滿機會的年代,而解讀柯利明的故事,你可以發現一個真實的“老男孩”,是怎麽在這個黃金年代抓住機會長袖善舞,成為幕後贏家的。在電影行業逐漸被資本操盤的時代,這個故事在未來還會不斷複制嗎?

《老男孩》背後的“老男孩”

柯利明的辦公室,設在朝陽區萊錦創意園的一個酒吧。跟他之前在香港做對沖基金分析師的辦公環境截然相反,而這也是柯利明毅然決定在做了四五年投行之後決定轉型出來創業遇到的動力之一。

“我骨子里不是一個按部就班的人。”柯利明在他的酒吧中接受了《中國企業家》的獨家專訪。這是柯利明和他的哥哥柯久明創立的儒意欣欣影業被A股上市公司中技控股以15億價格收購以來首次對媒體發聲。

出生於湖北黃岡的柯利明在國內讀書時嚴重偏科,初中時英語只考了9分,數學成績卻一直保持著全年級第一的記錄。初中畢業後柯利明前往澳大利亞,獲得貨幣銀行學碩士學位後他按部就班地進入金融行業,在香港Persistent Hedge對沖基金公司任職五年。結果2009年一場毫無征兆的金融海嘯瞬間席卷亞洲,身邊有著多年經驗的金融高手,有的是一起畢業的學長和他尊敬的師長,一夜之間傾家蕩產,而親歷這一切的柯利明毅然決定轉行,並因為從小對文學感興趣,又是李小龍的超級粉絲,柯利明決定棄金融做影視,這也就是儒意影業的前身和起源。

儒意前身成立是在2006年,由柯利明的哥哥柯久明創立,在2009年以前主要的業務是廣告。2009年他加入哥哥的公司儒意廣告,並將公司更名為“北京儒意欣欣影業投資公司”。(以下簡稱儒意影業)

儒意影業一開始選擇的切入點並不是電影,而是先策劃出品了8部電視劇,包括《鐵齒銅牙紀曉嵐4》、《前妻的車站》,以及大家耳熟能詳的《李春天的春天》、《刀客家族的女人》,以及即將播出的電視劇《北平無戰事》等,由於電視劇是一個B2B行業,每年15000劇集的產量讓這個行業的成熟度遠遠高於電影,而在電視劇市場的激烈競爭中柯利明對成本控制、盈利前景的高度敏感和判斷能力發揮到了極致,幾乎到“看完劇本就能大概估算出制作成本”的地步。

在熟悉了電視劇行業之後,柯利明又將目光投向了電影,“電視劇的市場幾乎是飽和的,而且是一個幾乎沒有增長的行業。”柯利明看到了電影行業的巨大空間,“電影行業是最容易變現的,而且每年增長超過30%,我進來投資的增長率不會低於20%吧,除非我太笨。而且如果在行業里面找到增長點可能會更高。”

你還別覺得這是在說大話。從2013年出品第一部電影《致青春》開始,儒意影業已參與策劃出品3部電影——《致青春》、《老男孩猛龍過江》、《小時代3》,每一部都“大賣”,《致青春》票房7.2億,《老男孩》票房超2億,《小時代3》票房接近6億。“命中率”達到了“100%”。

不過,盡管票房加起來已經過了15億,儒意欣欣卻並沒有從電影中賺到多少錢。2013年公司營收869.81萬元,凈利潤-78萬元,2014年上半年,公司營收3092萬元,凈利潤1759萬元。

令人意外的是,盡管電影並不太賺錢,但資本市場卻給出了高估值。8月18日,A股上市公司中技控股發布公告,將以15億元的價格收購儒意欣欣影業100%的股權。15億元的定價,源於儒意影業對未來業績的預期。這家公司預計2015年將實現凈利潤1.3億元,15億元的估值相當於11.54倍的市盈率,與近期被上市公司收購的影視公司市盈率相仿。

去年還不賺錢的一家影視公司,今年就被高溢價收購。這不過是瘋狂的電影行業和A股市場的一個縮影。

這個夏天,不論你是不是關註電影行業,你一定會對文化產業的大井噴印象深刻。全面進軍電影的BAT,60起影視並購550億資金的瘋狂,動不動過幾億的票房,資本市場的漲停,似乎都預示著,這是一個黃金時代。

但這也是一個多數人茫然四顧卻不得其門而入的時代。湘鄂情宣布斥資36億元轉型“大數據”,松遼汽車則募資近40億進軍影視院線,單單一周的時間,就出現了4樁上市公司涉及文化產業的並購案,而這些並購的共同特點是:這些上市公司此前都不是文化產業公司。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462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