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幹貨】黑馬會王培亞:創業需求理論,一共9個層次,你在第幾級?

來源: http://new.iheima.com/detail/2014/0219/58784.html

這個世界是由人和商品兩部分構成,人存在的價值就是去創造商品滿足其它人的衣食住行等各方面的需求,主導這種創造過程的則是形形色色的創業者。創業的本質就是創造,去制造或者創造產品和服務滿足其他人的需求。人一般從事兩種活動,一是生產,一是消費,生產的難度要遠遠大於消費,尤其是主導生產的創業者。在這樣認知的基礎上,黑馬會會員王陪亞(個人微信號:139993971)對人的生產創造過程進行了一定的總結,形成了自己的一套體系。i黑馬將本文分享給大家,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根據商品性質和需求性質,我將人的創業活動一共分成九個層次,這幾個層次在地位上是不分貴賤的,但是在難度上,越往上難度越高。第一層級:生產並銷售已有物質產品,滿足人們已有的物質需求。這樣的產品是目前已經存在的,滿足人的已有的物質需求,這是所有創業活動的基礎與根基,是範圍最廣影響最大的實體經濟。比如,第一產業中的基礎勞動就都是屬於這一層級。農民種植並銷售自己的糧食作物,種植並銷售各種水果,養殖並銷售各種畜牧產品,農民都是在生產這些已經存在多年的產品,滿足整個社會食這一最基本的需求。第二產業中的制造業也是屬於這一層級,從事食品、家電、紡織、煙草、醫藥、化工、金屬、交通設備等產品的生產制造,滿足人們已有的物質需求。在這里,創業者主要是指制造商和品牌商,他們構成了中國制造的主流,構成就是中國無數的大大小小的工廠,無論是最簡單的街邊作坊,還是最先進的諸如富士康之類的現代化工業流水線,他們都在生產人們生活中衣食住行各種商品,滿足人們已有的物質需求。第二層級:僅銷售已有的物質產品,滿足人們已有的物質需求。這一層級相對第一層級最大的不同就是只銷售產品,不生產產品,是最純粹的商人,這是商業和貿易的起源,比較貶義的形容是“投機倒把”和“倒買倒賣”。但就是有了商人這個群體,才加快了商品的流通,讓各行各業的人都能用上適合自己的產品。這一層級可以涵蓋很多的行業和種類,最鮮明的代表有以下幾個:第一, 外貿商,外貿商是我國一個非常大的群體,他們把中國制造與世界聯系在了一起。中國很多加工廠是沒有取得訂單能力的,完全依靠外貿商獲取訂單,外貿商從中賺取差價獲得利潤;第二, 國內的批發商及代理商,他們本質上也是貿易商的一種,不生產產品,代理銷售已經有的物質產品,第三, 零售商,像超市、商場、便利店等,都是銷售實物產品的平臺,由於電子商務的發展,現在零售商又包含傳統零售商和網絡零售商。第一第二層級銷售的都是指已經存在的實物產品,是為滿足人的基本需求而服務的。第三層級:生產並銷售已有的服務產品,滿足單位已有的服務需求。服務是一個非常大的概念,比如第三產業,整個產業都可以叫做服務業,在此,我把服務產品概念進行一定細化和濃縮。第三層級的產品,是生產並銷售已有的服務產品,去滿足單位已有的服務需求。這個概念比較抽象,舉個簡單例子,甲方乙方大家都明白吧?乙方本質上就是銷售服務產品的,可以有以下幾個例子:第一, 軟件服務。新時期科技革命的快速推進,促進了IT行業的蓬勃發展,行行業業都需要進行信息化的改造升級,就出現了無數的軟件公司,為不同行業提供軟件服務。大的比如IBM這樣的跨國巨頭技術咨詢公司,小的比如小飯店的點餐系統,還有例如金蝶用友這樣覆蓋中小企業的標準化的財務軟件,都是生產出一種服務產品,並進行銷售。第二, 廣告服務。廣告行業是一個相當大的行業,從廣告制作到廣告代理到媒體策劃到媒介公共等涵蓋了千千萬萬的公司,甲方乙方是用在廣告行業里最多最廣泛的,處於最高端的是諸如奧美、麥肯這一類的國際4A廣告公司,他們服務於各類的品牌商,制作一條廣告片少則幾十萬,多則幾百上千萬。第三, 物流服務。要致富,先修路,這是各個地方發展經濟的首要條件,只有交通發達了,配套的商業才能發達,而物流則是商品在全國乃至世界範圍內周轉最基本的服務。陸運、鐵運、航空,在不同行業不同領域發揮著不同的作用。服務產品多種多樣,大家可以根據自己公司性質評判屬於哪種類別,自己是屬於甲方還是乙方,提供什麽樣的服務。其實,甲方和乙方是融合的,自己既需要為其它公司提供服務銷售產品,同時也需要購買其它公司的服務。第四層級:僅銷售已有的服務產品,滿足單位已有的服務需求。這一層級比較簡單,跟第三層級是緊密結合的,依托於第三層級存在,本質上就是指第三層級的代理商,自己不開發生產服務產品,僅僅代理已有的服務產品。比如軟件產品的軟件代理商、各種類型的廣告媒介代理公司、咨詢培訓的代理公司等,都是代理銷售別人已經開發出來的的服務產品。第五層級:生產銷售已有的精神產品,滿足個人已有的精神需求。人的需求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基本的物質需求,一種是精神層面的需求,隨著人們物質水平的不斷提高,在精神產品方面的需要越來越多,這就需要不斷有創業者去開發精神方面的產品。已有的精神產品可以有以下種類:第一, 文學。文學是最古老而又源遠流長的學問,小說、詩歌、散文、雜文,古往今來,各種作家名家層出,他們不斷寫出有深度的文學作品,滿足人們在精神方面的需求。承載文學作品的商品就是書籍,書籍是智慧的結晶,我小時候其中一個理想就是成為作家;第二, 藝術。藝術也是一門大學問,文學可以算是藝術的一類分支。繪畫、書法、雕塑、舞蹈、戲劇等都是藝術的主要分支。各種藝術家不斷貢獻自己的智慧,開發各種藝術產品,滿足人的精神需求;第三, 娛樂。現在娛樂是全民化的,娛樂包含電影、電視劇、歌曲、遊戲等各方面,每一類別都對社會影響巨大。現在國家鼓勵發展文化產業,這些滿足人們已有精神需求的產品都可以歸到文化產業中。第六層級:僅銷售已有的精神產品,滿足個人已有的精神需求。這一層級的創業跟上一層級也是緊密結合的,不生產創造精神產品,僅僅銷售精神產品,滿足人的精神需求。在文學方面可以歸類為各類出版社、書籍發行公司等,藝術則是各種展出單位、表演單位,娛樂的載體則是各種電視臺、電影院、網絡遊戲等。現在單純的藝術已經不多,很多都融進了商業的元素。像前段日子風風火火的中國好聲音節目,這個節目不是它首創的,是購買海外的版權,代理發行,同時也進行一定的創作發揮。產品本身好,運營得當,才有可能獲得成功。第七層級:創造並銷售未有的物質產品,滿足未有的物質需求。從第七層級開始,就到了創造的階段,去創造一種產品,創造一種需求。單純的複制很多人都能做到,但是說到創新、創造,就只有一小部分人才能成功。現在人們創業也都熱衷於創新創造,這是高層級的創業,難度最大,風險最大,成功的收獲也最大。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不斷有新的技術出現,才能推動人類文明不斷向前發展。那麽什麽是創造未有的物質產品呢?其實我們現在日常用的很多產品,在原來都是沒有的,當他們誕生後才不斷發展起來的,比如電腦的誕生、手機的誕生,這才只有幾年幾十年的歷史。當第一代的此類產品誕生時,就屬於創造一類未有的物質產品。後來者不斷在此基礎上進行完善。很多存在我們科幻世界中的東西,在一一變為現實。同時,人類在不斷進行新能源、新技術的開發,生物醫藥等技術的發展,各種發明專利,這些都是屬於在進行探索創造。第八層級:創造並銷售未有的服務產品,滿足人未有的服務需求。這一層級則是去創造一種全新的服務產品,或者是虛擬產品,去創造一種新的需求,現在很多互聯網創業集中於這種領域,也是最受關註的領域,因為它在時刻的改變著每個人的生活方式。比如前幾年流行的開心網,在網上偷菜種菜以前是誰也想不到的;現在火爆的微博、微信,時刻在影響著每一個人;層出不窮的各種移動互聯網應用,一項又一項的改變著人的生活方式。這類需求集服務與精神於一體,需要真正動腦去創造。在互聯網企業,主導這個創造的核心是產品經理,產品經理塑造出產品模型,交由IT技術男去實現。產品是未有的,憑空捏造出來的,能否產生商業利益財富增值都一無所知,創業難度最大、風險最大、回報也就越高。這就是資本青睞的地方,像李開複老師帶領的創新工場團隊,主要進行這類產品的創造開發,微信之父的張小龍,也是活生生的把微信創造出來的。第九層級:創造並銷售未有的精神產品,滿足人未有的精神需求。這一層級其實已經不能用創業來形容了,是完全的創造,創業本身是為了獲取財富,而這類的創造很難用財富來衡量,我將其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科學,一部分是思想,這兩部分又是不斷融合的。我們小時候有成為科學家的夢想,當我們長大走入社會中,才發現科學距離我們太遙遠。我們每天在為養家糊口奔波,生老病死各種負擔重壓著,哪還有心思去關心科學。不關心科學並不代表科學不存在,大量的科學家在各種領域潛心進行著鉆研,我們可能看不到他們的成果,但並不代表他們不存在。科學分為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對科學貢獻的認定相對最權威的就是諾貝爾獎,諾貝爾獎成立100多年,見證著各類科學的發展,科學的每一次小的進步,人類都可能會向前邁向一大步。與科學比肩的則是思想,思想更是可以影響上千年的產品。我們現在的社會是思想匱乏的社會,目前國家的指導思想是德國人建立的馬克思主義。中華文明上下五千年,源遠流長,思想最繁榮的時代是春秋戰國時的諸子百家,儒家、道家、陰陽家、法家、名家、墨家、雜家、農家、小說家、縱橫家等百家爭鳴,百花齊放,後有“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孔孟的儒家思想指導了我們數千年的發展。而這些思想的創建者則是我們古時的聖人,孔子、老子、孟子,影響著中華民族數千年。別說當代了,最近千年中國也沒有出現聖人級別的人物,中華民族的國學經典在不斷流失中。在思想方面有成就或者成績的智者可以分為三個層級,第一個層級是大師,第二個層級是宗師,第三個層級則是聖人。大師是指在一定領域造詣深厚、享有聲譽的人,無論是文學還是藝術還是科學,都可以造就大師的領域。現在比較流行的說法是建國後中國無大師,當代的大師很多出現在民國;宗師是對大師的升級,不但造詣深厚,而且到了可以開宗立派的地步,思想已經形成一派;聖人更是在宗師級別上的升級,思想可以影響幾千年。我的學識淺薄、見識淺薄,無法對具體的人或者事進行評點或者評估,但這些都是確確實實存在著的。前兩年剛剛去世的南懷瑾先生,在離世前我對其一無所知,後來才慢慢有了一定了解,這位當世奇人到底是大師還是宗師,歷史自會評價。這一層級是思想與科學的融合,超越了創業的本身,億萬眾生,只有寥寥數人。以上是我根據產品及需求的不同建立的創業需求理論,分成了九個不同的等級,這九個不同的等級很多時候是相互融合的,不是專業學術的知識,大家不必糾結於劃分的是否科學與合理,而是要看一下,對自己本身的創業或者思想體系是否有幫助。自己在開始一個項目前,思索一下,我們創建一個什麽樣的產品,去滿足一些什麽樣的人什麽樣的需求,是自己創建產品,還是去銷售別人已有的產品。環顧九個層級,第二個層級銷售已有的物質產品是創業風險相對最低成功幾率最大的,而第八層級創造並銷售未有的服務產品則是創業難度最高的。大家都需要對自己的性格、對自己的資源進行有效評估,來確定哪種創業模式最適合自己。創業的核心是產品,滿足的是人的需求,這一點創業者一定要想得明白再明白,如果這一點創業者本身都想不清,那麽這個業不創也罷。 相關公司: 數據來自 創業項目庫 作者:王培亞 | 編輯:luhaitian | 責編:陸海天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1352

交易員的38個境界。再翻出來看看,你到了第幾級。 chaseslime

來源: http://xueqiu.com/8224134893/31025567

交易員的38個境界。再翻出來看看,你到了第幾級。(翻譯摘自知乎“AkaHD”)值得一讀。

1. We accumulate information – buying books, going to seminars and researching.

我們積累信息 – 通過購書,參加研討會和自己研究。

2. We begin to trade with our ‘new’ knowledge.

我們用我們自以為的“新知識”開始交易。

3. We consistently ‘donate’ and then realize we may need more knowledge or information.

我們不斷的往市場“捐錢”,然後認識到,我們可能需要更多的知識或信息。

4. We accumulate more information.

我們積累更多信息。

5. We switch the commodities we are currently following.

我們切換自己當前正在跟蹤的期貨/股票/指數。

6. We go back into the market and trade with our ‘updated’ knowledge.

我們返回市場,用我們“更新”了的知識開始交易。

7. We get ‘beat up’ again and begin to lose some of our confidence.

我們又被市場’胖揍’一頓,開始失去了一些信心。

Fear starts setting in.

恐懼來了。

8. We start to listen to ‘outside news’ and to other traders.

我們開始聽“外面的消息”和其他交易者。

9. We go back into the market and continue to ‘donate’.

我們回到市場上繼續“捐錢”。

10. We switch commodities again.

我們又做別的期貨/股票/指數。

11. We search for more information.

我們找更多的信息。

12. We go back into the market and start to see a little progress.

我們回到市場,開始有點兒進步了。

13. We get ‘over-confident’ and the market humbles us.

我們開始有點“過於自信”,市場開始教我們謙虛。

14. We start to understand that trading successfully is going to take more time and more knowledge than we anticipated.

我們開始明白成功的交易需要比我們想象中多得多的時間和知識。

Most people will give up at this point, as they realize work is involved.

大部分人在這兒放棄了,因為他們意識到自己已經投入太多。

15. We get serious and start concentrating on learning a ‘real’ methodology.

我們開始嚴肅起來,專註於學習“真正的”方法。

16. We trade our methodology with some success, but realize that something is missing.

我們成功了幾次,但意識到還少了些什麽。

17. We begin to understand the need for having rules to apply our methodology.

我們開始意識到規矩的重要性,並實踐它。

18. We take a sabbatical from trading to develop and research our trading rules.

我們暫停一下交易,開始研究交易的守則。

19. We start trading again, this time with rules and find some success, but over all we still hesitate when it comes time to execute.

我們又開始交易了,這次有守則制約,成功了幾次,但總得來說在執行的時候還是會有猶豫。

20. We add, subtract and modify rules as we see a need to be more proficient with our rules.

我們修改更新我們的守則。

21. We feel we are very close to crossing that threshold of successful trading.

我們覺得我們離成功交易的門又進了一步。

22. We start to take responsibility for our trading results as we understand that our success is in us, not the methodology.

當我們明白我們的成功是靠我們管住自己,而不是具體方法,我們開始對我們的交易結果負責。(而不是讓方法負責)

23. We continue to trade and become more proficient with our methodology and our rules.

我們繼續靠方法和守則交易,利潤越來越多。

24. As we trade we still have a tendency to violate our rules and our results are still erratic.

我們還是會違反守則,還是會有不穩定的結果出現。

25. We know we are close.

我們知道我們近了。

26. We go back and research our rules.

我們回去加深研究我們的規則。

27. We build the confidence in our rules and go back into the market and trade.

我們在我們的守則里建立起了自信,回到市場繼續交易。

28. Our trading results are getting better, but we are still hesitating in executing our rules.

我們的交易結果變得更好,但我們在執行守則時還是會猶豫。

29. We now see the importance of following our rules as we see the results of our trades when we don’t follow the rules.

我們發現遵守規則的重要性,因為我們不守規矩時結果通常不怎麽樣。

30. We begin to see that our lack of success is within us (a lack of discipline in following the rules because of some kind of fear), and we begin to work on knowing ourselves better.

我們看見交易的不夠好很大程度是因為自己不守規則或者心理恐懼,我們開始檢討自己,更好的認識自己。

31. We continue to trade and the market teaches us more and more about ourselves.

我們繼續交易,市場讓我們更了解自己。

32. We master our methodology and our trading rules.

我們熟練掌握了我們的交易守則和方法。

33. We begin to consistently make money.

我們開始穩定盈利。

34. We get a little over-confident and the market humbles us.

我們有點過於自信,市場再次讓我們謙虛。

35. We continue to learn our lessons.

我們繼續學習。

36. We stop thinking and allow our rules to trade for us (trading becomes boring, but successful) and our trading account continues to grow as we increase our contract size.

我們不用細想,讓我們的守則來幫我們交易(交易開始變得無聊但盈利),我們加大籌碼,交易賬戶也越來越大。

37. We are making more money than we ever dreamed possible.

我們從沒想過能賺這麽多錢。

38. We go on with our lives and accomplish many of the goals we had always dreamed of.

我們開始夢想成真。

絕大多數的“夢想者”還停留在10之前。他們大概永遠也不會突破到15之後。

一個簡單的事實是,我認識的所有成功的操盤手都經歷過這個過程。最快通過的大約用了6個月,最慢的大約五六年。大多數的存活下來的操盤手都有某種對交易的頓悟的瞬間,頓悟之後大約用少於1個月完成這38步中余下的所有。而這個最慢的用了五六年的,我就隱去他的名字了,因為他現在一年的平均收益至少在1億美元以上。”

@火星來的貓 @我是_一級棒 @招財資本 @lampark @wuliang264
$Facebook(FB)$ $奇虎360(QIHU)$ $吉利德科學(GILD)$ $蘋果(AAPL)$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955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