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科普】洗完衣服一手熒光 熒光劑真的那麽可怕嗎?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21105.html

最近,微信里流傳這樣一則小視頻:有人用紫光燈檢測出,藍月亮手洗專用洗衣液含有熒光劑,使用後很難清洗掉留在手上的熒光劑,稱“清洗一百次以上才能清洗幹凈”,甚至還說這些熒光劑“68秒鐘進入體內、進入血液”、“7年不走”。

視頻截圖:左圖為燈光下紫光燈照射呈現的顏色;右圖為關燈後紫光燈照射呈現的效果

視頻中,沾滿熒光劑的雙手觸目驚心,而說詞更是讓人心驚肉跳。於是,小編身邊的小夥伴們也紛紛拿紫光燈進行了自家洗衣液是否含有熒光劑的實驗。結果如下圖,小夥伴很是緊張,在朋友圈詢問哪些品牌的洗衣液更靠譜?

截圖來自小編的朋友圈:關燈後,滾筒洗衣機內呈現熒光色

看樣子,關於洗滌用品中含有熒光劑的報道總是讓大家擔憂不已,熒光劑真的那樣可怕嗎?帶著這個疑問,小編給大家找來了科普帖。

什麽是熒光增白劑?

熒光增白劑或稱光學增白劑是一種具有很高量子效率的化合物,在百萬至十萬分之一量級即可對本白色或白色的基質(如紡織品、紙張、塑料、塗料)有效地增白。它能夠吸收波長340~380nm左右的紫外光,發射出波長400~450nm左右的藍光,可有效地彌補白色物質因藍光缺損而造成的泛黃,在視覺上顯著提高白色物質的白度以及亮度。

熒光增白劑本身呈無色或淺黃(綠)色,增白劑在化學結構上具有環狀的共軛體系,例如:二苯乙烯衍生物、苯基吡唑啉衍生物,已經工業化生產的熒光增白劑有15種基本結構類型,近400個化學結構。國內最大類的熒光增白劑為VBL、CXT及造紙用液體增白劑。一般將增白劑分為兩類,一類是水溶性的增白劑,另一類為水不溶性增白劑。前者可用於紙張、塗料、洗衣粉、洗衣液的增白劑,後者可用於化纖、塑料等增白。

說白了,熒光增白劑是一種光學調理劑。它的作用原理是將不可見的紫外光轉化成肉眼可見的紫藍色的熒光,與織物本身的黃光相疊加,發出白光,達到柔和、賞心悅目的增白效果。

此次實驗,是消費者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采用的較為科學的檢測方法。不過,在檢測時要註意區分其他熒光物質,有許多天然的或者人工的物質都可以在紫外光照射時發出熒光,物質不同,所發出的熒光顏色不同。

熒光增白劑對人體有危害嗎?

熒光劑的廣泛使用讓人們開始擔心熒光劑是否會影響人體健康。科學家的研究也逐步向這一領域傾斜。於是,針對熒光劑對人體可能產生的毒性,科學家進行了多個角度的研究,包括對可能產生毒性的劑量的研究、長期接觸的副作用的研究、致敏研究等等。

1999 年,歐洲化學工業協會(CEFIC)和歐洲肥皂洗滌劑協會(AISE)為中心,啟動了“家用清潔產品的人類以及環境風險評估(HERA)”項目。研究結果表明:衣物洗滌劑用熒光增白劑在洗滌劑中長期使用是安全的,不會對人體和環境有負面影響。

2007 年 10 月,日本肥皂洗滌劑工業協會(JSDA)發布了《熒光增白劑對人體健康和環境影響的風險評估結果》報告,其研究結論為:衣物洗滌劑用熒光增白劑對人體與環境都是安全的。

自上世紀 70 年代開始,我國的許多研究人員也曾就熒光增白劑的安全性做了大量研究,並有《合成洗滌劑有毒嗎?》一書出版,肯定了洗滌劑用熒光增白劑的安全性。2008年我國輕工業聯合會出臺了《洗滌劑用熒光增白劑》的企業標準。2016年4月召開的“洗滌用品原料健康風險評估指南”課題專家論證會。專家經過討論,也認定洗滌產品中的熒光增白劑對於消費者是安全的,可放心使用。

熒光增白劑種類很多,有的熒光增白劑被人體吸收後,不像一般化學成分容易被分解。在我國,是允許在洗滌劑、化妝品中使用的,在美國、日本、歐盟等發達國家也將其廣泛用於高檔衣物洗滌劑中。

而用於大部分洗衣液的熒光增白劑為聯苯乙烯二苯基二磺酸二鈉,研究表明其不會經皮膚吸收,對傷口愈合無不良影響,即使誤食,也不會在體內蓄積,通過正常代謝可很快排出體外。即使在使用過程中可能有少量黏附在皮膚上,也不會和人體皮膚發生反應,而且通過日常的洗滌活動,如洗手、洗澡等很容易被完全洗掉。

我們需要擔心嗎?

盡管在各種研究中發現,熒光增白劑無毒或者毒性很低,但我國食品衛生法第六條規定:食品、食品包裝紙、餐巾紙禁止使用熒光增白劑。

對於洗衣液中的“熒光”,消費者無須“如臨大敵”。但為了謹慎起見,對於寶寶衣服和貼身衣物,可以盡量購買和使用不含熒光增白劑的洗衣液。

(綜合科普中國微信公眾號、現代金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9488

【撒哈拉啟示錄之一】創業可怕的是對邊界的無知:傲慢是生存的障礙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6/1126/160041.shtml

【撒哈拉啟示錄之一】創業可怕的是對邊界的無知:傲慢是生存的障礙
林恩民 林恩民

【撒哈拉啟示錄之一】創業可怕的是對邊界的無知:傲慢是生存的障礙

“我需要給自己補充水分,我需要克服艱險,依靠自己的意誌力前行。”

 640.webp (13)

INK(銀客)集團 林恩民

這是【撒哈拉創業啟示錄】第01篇文章  

在飛往撒哈拉的萬米高空,望著機窗外深藍夜空中閃爍的星辰,時差與心底的興奮讓我一時無法入睡,我回憶起此次決心穿越撒哈拉沙漠的那次“機緣”。

幾個月前,我去拜訪漢能投資集團董事長陳宏,請教他關於創業路途中的建議,他說,希望我能更清楚自己的能量有多大。創業過程中,最可怕的是:不知道邊界在哪。

自我的邊界

與陳宏總那次深入對談,讓我警醒。

特別是身處的互聯網金融領域,我必須時刻清晰的知道團隊的能力邊界,公司權利的邊界。就如大劉(劉慈欣)《三體》里那句經典名言“弱小和無知不是生存的障礙,傲慢才是”,在創業的“黑暗森林”中,最可怕的不是業務發展停滯,而是自我迷失,而這個對邊界的迷失,往往來自創始人自身。

當一個人有成時,他會想要征服很多事情,甚至覺得自己是萬能的——這是許多積累了一定財富和社會地位企業家們心里的魔鬼。

事實上,你我皆是凡人,人的能量有是有限的,企業家如果不專註,以為自己無所不能,那他就會在“無人區”失去方向,失去判斷力,我們都明白一艘船迷失在茫茫大海,一個人迷失在無垠沙漠的可怕,你儲備的“物資”將會在徘回中消耗殆盡,最終只有走向死亡。

那次交流對我啟發很大,所以當我從朋友那兒得知有一個企業家穿越撒哈拉沙漠無人區的活動時,我第一反應是:我必須去!花多少時間、吃多少苦我都得去!

當企業到達一定階段,創始人的判斷,對自我的認知往往會出現偏差。縱觀中國商業史,從德隆系、愛多DVD到現在的O2O倒閉風潮,歷史往複,皆是一個個創始人內心對邊界的迷失。我需要警醒,去撒哈拉觸碰自己的邊界。

因為創立INK(銀客)集團,加於我的財富(現在更多是紙面富貴)和社會地位,在撒哈拉無人區的環境下,將會完全被拋棄荒野。在那個腳底只有沙漠、頭頂只有天空的廣闊世界,我將成為最真實的“林恩民”,我需要給自己補充水分,我需要克服艱險,依靠自己的意誌力前行。

我們常說“你的能量超乎你想象”,感覺很酷,但事實上自然界有很多規律、商業有很多規律,創業者需要在精神力量與現實世界中找到平衡點。在商業上,我們不能因為階段性的成功就覺得自己可以違背商業規律,在沙漠中,人類也將觸碰自然規律,遇見最真實的渺小與偉大——我們的潛能究竟多大?我們在極端環境下的應急反應是什麽?我們的邊界在哪兒?

長時間埋頭前行,我需要這樣的時間、空間和緯度,用旅途去認真丈量自己的內心。

同行企業家打趣的說我們這是“回老家”,因為非洲是人類的發源地,我很慶幸有機會能去探索人類的起源、思考人類的發展歷程。很多時候沒有親身經歷永遠無法感知自然的力量,有幸能踏上世界上最大的沙漠,征服它,穿越它,相信會豐富我們的視野,讓我們更加廣闊。

640.webp (14)

“回老家”還有一層意思是,撒哈拉的殘酷與我們的創業環境相同——如果說這世上還有比中國商業競爭更殘酷的環境,撒哈拉一定是其中之一。

文明的邊界

在進入沙漠之前,我們到北非重要樞紐,摩洛哥王國補充物資。

到達摩洛哥的前夜,我特意上網看了著名電影《卡薩布蘭卡》,雖是阿拉伯國家,但摩洛哥有著深遠的多元文化碰撞歷史,二戰時期大量的歐洲人逃離了自己的國家躲避納粹的鐵蹄,而鄰濱北大西洋的摩洛哥北部的城市卡薩布蘭卡,成為從歐洲到美國的重要中轉站。各種文化的碰撞,讓卡薩布蘭卡顯得即傳統,又與時俱進。

在經濟方面可以看出,摩洛哥作為相對開放的阿拉伯國家,也很重視經濟發展,但永遠無法繞過宗教上的制約,這也是宗教超越自己邊界,對經濟與社會的“侵蝕”。

以前我被很多專家洗腦,認為中國是個沒信仰的國家,是很可怕的。但在這里,我的認知有了反轉。

宗教是一種文化,任何文化都是時代的產物,只要是時代的產物就總有過時的一天,因此,最好的文化環境是就是沒有文化,最好的信仰環境是沒有信仰。也許就是老子所說:“天長地久,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其不自生,故能長生。”

在卡薩布蘭卡,我與同行的企業家遊覽了世界上最高的宗教建築——世界第三大清真寺哈桑二世清真寺。在清真寺外面,是卡薩布蘭卡最熱鬧的主幹道。

伊斯蘭教每天要做五次朝拜,那條主幹道上擠滿了車和朝聖的人群,雜亂無章但也顯得欣欣向榮,在卡薩布蘭卡的大巴紮(市集),我們能見到各色人種,以及各國商品,街道上年輕的婦女大多數已經不包頭巾,多種宗教共存,在宗教沒有超越自身邊界的多元文化銜接地,讓這個阿拉伯國家沒有走向極端。

640.webp (15)

(位於北非的卡薩布蘭卡)

今天世界主流文化來自歷史“短淺”的美國,今天宗教堅實的國度總是充斥著極端組織和戰亂。無論是文化、歷史還是宗教,這些文明不分高低貴賤,但如果突破自身的邊界,反而要自食惡果。

我認為,只有讓老百姓吃得起飯,養得了家,病有所醫,老有所養,能有尊嚴有追求的生活,才是好的文明。如果中國能像放下宗教信仰一樣,再放下歷史,那麽創造和引領世界的文明一定是可期的。

640.webp (16)

這恰恰也是我們做企業的使命,讓同胞們能更好地過生活是我們努力的方向。

做事的邊界

在摩洛哥,我們遇見了兩個中國企業,華為與OPPO,因為相對開放的環境,華為非洲總部就設在卡薩布蘭卡。在摩洛哥王國的另外一個城市馬拉喀什,我發現一個有意思的現象:

核心區滿街都是OPPO手機店,旁邊只有一家三星。

在線上眾手機品牌霸占市場的時候,OPPO用線下渠道與全球化破局成功,我下意識地在心里想,創業者總在絕境中尋找生機,這是我們應該學習的,有OPPO的地方也應該有我們銀客,讓北非人民也增加收入,提升幸福感。

摩洛哥有著傳統宗教國家常見的貧富差距,當地人告訴我,馬拉喀什的人口有150萬,優質房產高達3000美金一平米,但是這個國家的GDP還不足北京的三分之一,每年GDP增長不足5%,人均GDP為3000美金,這種經濟狀態下卻還保持了這樣的房價,讓我心生感慨:如果說北上廣深的地產是泡沫,那全世界都在洗泡泡浴。

640.webp (17)

在路上我們遇到了許多貧苦的孩子,我們試著贈予他們食物和零錢,但卻被同行的法國領隊Jimmy制止。他說“這會讓他們養成不勞而獲的習慣”,我想,這就是企業家在創業過程中磨練的“本能反應”,做事的邊界。

我們需要從更長遠的為全局考慮問題,好壞的邊界往往並不從眼前考慮,例如在互聯網金融行業,銀客必須做到“克己”,瘋狂補貼短期讓流水增長誘惑了許多同行,但我明白這只會讓公司更快失控,而練好內力,在風控做到極致,才能走得更遠,你需要把事物看得更深遠。

摩洛哥的經濟文化與中國有巨大的差別,我在這里見識到了迥異的風情和生活狀態,他們也反哺了我對世界和事物的認知。

旅程的剛剛開始,異域的環境與文化對我們已造成了心理和身體上極大的沖擊。初見北非之後,我們將踏入無人區。

撒哈拉創業啟示錄 銀客集團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4859

財科院實地調研:東北財政收入實際降幅沒有那麽“可怕”

前三季度,東北地區經濟運行情況有所回暖,財政運行企穩向好。

中國財政科學院(下稱“財科院”)金融研究中心主任趙全厚在財科院“地方財政經濟運行”調研成果發布會上表示,從東北地區的調研情況看,東北財政收入實際降幅逐步收窄,已趨穩並出現恢複跡象。東北地區2015年財政收入實際降幅並不如統計數字上表現的“可怕”,對地方財政運行的影響也不如想象中的大。

2016年10月下旬至11月,財科院先後派出四個調研組,分赴東部、中部、西部及東北4個地區8個省、16個市、16個縣進行“地方財政經濟運行”大型調研。財科院院長劉尚希在調研成果發布會上表示,目前公共風險和財政風險同時上升,區域之間協調發展的難度越來越大,所以要拓展政策的空間,調動地方的積極性,完善地方財政運行。

東北企業稅費負擔重

趙全厚表示,調研東北地區的政府部門和企業,反映出一些稅費負擔和稅收政策等方面的問題。如遼寧省城鎮土地使用稅三次大規模調高(由2.2元/平方米提高到30元/平方米),黑龍江也達到15元/平方米,已成為企業的沈重負擔。企業認為殘疾人保障金的負擔較重,且存在繳費基準不公平的問題。遼寧省在2014年緩征了河道維護費,2016年又開始恢複征收。

此外,調研的政府部門和企業也反映了一些稅收優惠政策問題,部分優惠政策的優惠面偏窄,稅收調控目標難以實現。部分稅收優惠政策的目錄遲遲不能調整。現行科技企業孵化器的資格是由國務院科技和教育行政部門認定,地方缺乏權限。

東北調研組的報告顯示,經濟下行和減稅等政策性因素是影響財政收入增長的主要原因。經濟增長放緩和企業生產經營效益下滑制約財政收入增長。資源價格下降嚴重影響資源型城市的財政收入。房地產市場低迷帶來土地出讓收入和稅收收入的大幅下降。

此外,近年來國家出臺的營改增等一系列結構性減稅和普遍性降費等政策,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地方財政的減收。為了保持經濟持續健康發展,2016年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實施的企業“降成本”政策,包括小微企業減稅和取消行政事業性收費和降低收費標準等措施,同樣造成一定程度的財政收入減收。

支出領域矛盾突出

報告顯示,東北地方財政支出剛性更突出,重點民生支出在公共預算支出“盤子”中的占比除個別小幅下降或持平外,都有不同程度上升。交通基礎設施等重點建設項目地方配套投資壓力大。近年來,無論是國家和省級重點交通基礎設施建設項目,還是農村修建建制村硬化路面都需要地方政府安排配套資金,加大了地方財政壓力。

體制改革和政策性增支負擔沈重。清理整頓行政事業性收費後原有單位的財政供養需求加大。據測算,僅2015年一年,遼寧省某縣級市就因此增加縣級財政負擔3.5億元,涉及100多個預算單位,在職、離退休人員9000多人,而上級財政將其中大部分支出責任都下壓給了縣級。在理順政府與國有企業關系改革中,地方承接央企分離辦社會職能經費補助缺少必要的穩定增長機制。

趙全厚分析,東北支出壓力形成的原因主要是由於收入減少,地方財政不得不適度收縮支出規模,以減小收支缺口對預算平衡的壓力。改革成本下移到市縣政府承擔,在改革過程中一些事權變動後縣級政府成為改革成本的承擔主體。

東北地區基礎設施建設正處於高峰時期,這體現在政府投資需求大,老工業基地人口老齡化也加大了企業養老保險的支出壓力。

地方債風險高企

報告認為,從調研了解的情況看,東北地區通過近年來的債務置換和新增債務規模的有效管控,債務的增長情況得到明顯遏制,政府付息成本大幅度下降,但依然存在政府債務規模較大,相對指標高企的問題。

趙全厚認為,東北地區政府債務風險較高,經濟下行和“擠水分”因素造成相對指數偏高。政府間投融資事權高度集中於市本級,造成市本級債務相對指標明顯高於全域的相應指標。

財科院副院長王朝才在發布會上表示,東北地區國有企業轉制艱難,剝離企業辦社會包袱重。國有企業轉制剝離企業辦社會、下崗職工的社會保障等方面的問題一直困擾著地方財政,牽制了很大一部分財力。

報告提出了完善東北地區地方財政運行的相關建議。報告建議,要做實財政收入,正確應對財政減收,推動地方政府財政跨年度收支平衡改革。基於新一輪振興東北的需要,適當下放稅權進行改革試點。一是適度下放部分稅收政策的管理權限,提升惠及面。二是出臺針對東北地區特有問題的稅收政策。

在統籌解決城鎮職工養老保險收支缺口問題方面,盡快推動城鎮職工養老保險省級統籌改革到位,完善一次性補繳後續政策,建立與繳費水平相適應的養老金待遇調整機制和務實的收支缺口分擔機制。

趙全厚表示,在完善政府債務管控方面,國家要加強對東北棚戶區改造、剝離企業辦社會和社會保障的資金支持力度。地方政府要註重投資管理,謹慎投資決策,切實防範債務風險。不斷創新投融資機制體制,適度加強股權融資的力度。進一步強化債務管理,提高債務資金的使用效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7263

俄羅斯央行:特朗普不可怕,可怕的是通脹

去年,英國脫歐及特朗普當選美國總統這兩大“黑天鵝事件”震動全球市場。俄羅斯黑客是否暗中幹擾了美國大選目前也尚無定論。但在俄羅斯央行看來,俄羅斯經濟的最大風險並非這兩大“黑天鵝事件”,而是通貨膨脹。

據CNBC 16日報道,俄羅斯央行第一副行長Ksenia Yudaeva稱,盡管英國脫歐及特朗普當選都在預期之外,但俄羅斯經濟及金融市場並沒有受到太大影響。

Yudaeva表示,在上述兩大“黑天鵝”事件出現後,俄羅斯的宏觀經濟政策與其他新興市場相比還算穩定和強勁。Yudaeva稱,俄羅斯經濟增長的最大風險是通脹,而不是制裁升級的潛在可能。

上月,歐盟決定將對俄羅斯的制裁延長至今年年中,美國則宣布了針對俄羅斯的新懲罰性措施,包括出於報複莫斯科幹擾美國總統大選而驅逐多名俄羅斯高級官員。

至於特朗普是否會在本月20日宣誓就職後尋求改善與俄羅斯的關系,這一點尚有待觀察。

Yudaeva表示,接下來一年俄羅斯的通脹目標為4%,預計於年底達成目標。

官方數據顯示,俄羅斯價格增長年率已從去年10月的6.1%下降至11月的5.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2616

美國真正的可怕的地方在哪兒?


Stephen Bannon的前半生,引証了我這十年一直鼓吹的「跨界人生」,永遠,永遠做一個Outsider。他半主的經歷,由哈佛MBAGoldman、美國海軍、荷里活、網站主管、直入白宮。Trump只是個木偶,他背後牽線的人是Bannon。班農的世界觀是:猶太教基督教世界需要打一場全球性的「生存戰爭」。美國們兩大敵人:伊斯蘭世界與中國。他曾預言在南海與中國將有一戰,他才是麒麟才子,得之可得天下。

美國真正的可怕之處在哪兒?不是世界上最強大的軍隊;不是航母;不是Silicon Valley最先進的科技,更不是Wall Street,它可怕的東西不是這些。美國可怕之處在於:


第一,美國的精英體制。
他的用人制度,他的競選機制,能夠確保決策者是一批精英。支那、香港、破島台灣的悲劇,大到國家,小到一個單位,多數的情況是,有思想的人不決策,決策的人沒有思想。有腦子就沒位,有位子就沒腦。美國正好相反,他的金字塔尖體制,正好把一批精英弄上去了。 

因此,第一,美國不犯錯誤,第二,美國少犯錯誤,第三,犯了錯誤他能很快改正錯誤,請看看Hacksaw Ridge鋼鋸嶺對白,聽清楚:US Army make no mistake

蝗蟲,香港人是犯錯誤,這是第一,第二,經常犯錯誤。第三,犯了錯誤很難改正。美國用一個小小的臺灣牽制了中國整整半個世紀。他把這位棋子用到盡了,,這步棋是AlphaGo,走神了,一個臺灣,改變了東亞的國際政治生態。走神了,一個臺灣,改變了東亞的國際政治生態。


中國的對美外交,有措施,冇境界,有細節沒有全域。9.11之後,美國迅速在兩個月之內拿下阿富汗,從西面包抄中國。日本、臺灣、印度的軍事壓力也未減輕。戰略包圍是另外一種,不是軍事,超乎軍事。 

第二,美國的大氣與寬容。
你要到歐洲去,再去美國,你會發現一個重大差異:歐洲早晨大街上沒有什麼人,有的只是蝗蟲,而美國早晨大街小巷有很多健身的人,甚至全日如此。健身是一種品質。健身代表一種蓬勃向上的文化。一個國家有沒有朝氣,看看它有幾多人健身、跑馬拉松就知道了。 

第三,精神和道德的偉大力量。
這是最可怕的。911是一場災難。當災難襲來時,最先倒下的是軀體,但站的是靈魂。有的民族逢災難,軀體未倒,靈魂已繳械。911事件中發生了三件事,都可以讓我們從中看到美國人的力量。


第一件,世貿大樓頂部被飛機撞擊之後,烈焰奔騰,形勢千鈞一髮。樓上的人們通過向下逃生的時候,並不特別慌亂。人往下走,消防隊員往上衝。互相讓道,左行右企並不衝突。有婦女、小孩、盲人到時,人們都自動地讓出一條道來,讓他們先走。甚至還給一條寵物小狗讓路。一個民族的精神不強悍到一定的程度,斷然做不出這種舉動。面對死亡,冷靜如斯,恐怕不是聖人也接近聖人了吧,這是美國人。

第二件事,911的第二天,世界就知道這是阿拉伯恐怖分子所為。很多阿拉伯商店、餐館被憤怒的美國人打爛了。一些阿拉伯商人也受到襲擊。這個時刻,有相當一批美國人自發地組織起來,到阿拉伯人的商店、飯館為他們站崗。到阿拉伯人居住區巡邏,阻止悲劇的進一步發生。這不是真主阿拉號召喎。 

第三件事,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墜毀的那架767客機,本來是要撞向白宮的。後來機上乘客與恐怖分子搏鬥,才使飛機墜毀。因為當時他們已經知道世貿大樓、Pentagon被撞的消息,他們決定,不能無所作為,要和恐怖分子進行殊死鬥爭。

即便是在這種情況下,他們還做了一件事:決定投票通過,是不是要和恐怖分子作鬥爭。在這麼一個生死關頭的時刻,我都不把我的意志強加給別人。後來全體同意,才去與劫機者搏鬥開拖。

什麼叫民主,這就是民主。民主的理念已經深入到他們的生命中、血液裡、骨髓中。這樣的民族,他不興盛誰興盛;這樣的民族,他不統治世界,誰能統治世界?

Trump的重商主義、精英體制The Art of Deal在從用人上一覽無遺。國務卿Rex W. TillersonExxon CEO、商務部長Wilbur Ross是投資大亨、財政部長Steven Mnuchin來自高盛、環保署長Scott Pruitt)不相信氣候變遷及全球暖化理論、勞工部長Andrew Puzder反對提高最低薪資和加班費、白宮國家貿易委員會負責人Peter Navarro著有《致命中國》一系列反華書籍、加上麒麟才子Bannon蘭德精神將貫穿川普內閣,引導美國重返重商主義。

過去30年,每一個沽空美國的人大多失敗告終,包括索羅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4307

美國真正的可怕的地方在哪兒(二)?

在於「格局」。

說到「格局」為何,王家衛《一代宗師》已經做了很好的回答,即所謂「看自己、看天地、看眾生」。Well,我們從《The Art of Deal》中瞭解TrumpBannon如何做刁。


一個人格局的養成和下面兩件東西有關,如果你經常往這兩方面去思考問題,格局自然而然就會大起來:一謂「歷史的深度」。就是我們看一件事情的時候,只是看它短期的成敗、得失和榮辱,還是能放在一個更大的時間尺度之下,去思考它的價值和意義。二謂「世界的寬度」。也許我們會為自己的一點點成績而沾沾自喜,如果僅僅因此就覺得自己天下無敵那格局就太小了,這些是你身旁的So-called政客之流。

在他的商業聖經《The Art of Deal》一書中,Trump寫道:「本人的交易風格簡單直接,設定一個很高的目標,然後步步緊逼,得到我想要的。偶爾我也會妥協,不過多數情況我還是如願了。」這與他在Twitter上發表的那些對戰略觀點相一致。

這就是格局。

Trump在過去兩周拋出的那些前所未聞的言論,完全不符合總統身份,但種種表現恰恰表明了,他有一種天生的才華,能將世界上最敏感的議題、雙邊關係變成令人心驚膽戰的電視真人秀,從此,Big Mouth恐怕要成為家常便飯。

「我不明白,為什麽被One China Policy縛死,除非我們和中國在包括貿易等一系列方面達成協議。」完全符合做刁的核心價值觀,商人特有的聰明才智倒也足夠彌補自己在學識和洞察力方面的欠缺,完全不要做DD。」

「我做Deal時總是抱著最壞的打算的。如果你做了最壞的打算,如果你能承受最壞的,那麼好事就會自然來。」Trump在《交易的藝術》一書中,就是這樣說的。

面皮薄、反應快,Trump身邊的一批顧問、近身隨侍、公公,時刻提醒他向中國挑釁可能引發的災難性後果。不過,顯然他已篤信自己乃是玩弄邊緣政策的大師,且對此沾沾自喜,Make America Great Again,又要襯托企業家的英雄形象,主戰場一定是設置在商場,既然是金融戰,必然包括了資金戰、貿易戰。戰場有了,英雄要出場,怎麼能沒有強盜和小偷呢?指責中國操縱匯率、要發動對華貿易戰,2017年很快會發生。

Trump一機在手,搖身變成自媒体。所有訊息都從Twitter發出,而且他靠著自己的發稿能力,突破主流媒體如《New York Times》、CNN對他的抹黑、封鎖;背後就是Bannon在發功。

二人的速度與精準的決策力。面對各種大爭議問題,總是百無禁忌,除了直搗兩岸40年來禁忌,Trump團隊用了很多鷹派將領,也用了很多華爾街富豪,這可是傳統的美國官僚政治很大的禁忌,但他使來卻一點阻力也沒有;即使是重要職位如國務卿一職,也是千挑萬選選出Exxon石油公司CEO,原先政壇一片譁然,不過也迅速被接受。

Trump行事也見細膩處。例如,他的百日新政計畫,包括移民政策、司法改革、解除金融管制、擴大基礎建設,以及減稅方案;面對重大爭議,川普總是展現捨我其誰的「壯志」,如面對反對他的科技巨擎,川普出口就說,如果股市上升,也許大家會多喜歡我一點點;我們重注科技股,直程愛死佢啦。

面對貧富差距懸殊的問題,Trump不是對富人課稅,反而是對富人減稅,目的是讓避稅資金回美國投資,增加窮人的就業機會。解除金融管制,讓金融股連番大漲;至於擴大基礎建設,讓原物料、基礎建設股走揚;最重要的是大減稅,讓美股提高PE

面對重大爭議,他有一套論述能力。一般建制派的政治人物總想兩面討好,處處迎合選民期待;但Trump用自己的理念來說服選民,這才是他的真本事。

這就是格局。

而你對此全然無知。你只是生活在香港一個狹小的世界裡,並臆想自己是這個小王國的奶媽,全宇宙的中心。

對歷史的深度和世界的寬度的發現和思考,可以指引我們走向一個更寬廣和開放的心智,養成更大的格局。但是,「格局」這個東西,也與你的天賦有關,與你的遭際有關,與你的命運有關,所以在某種程度上,它又是可遇不可求的,因為你無法安排和設計你的天賦和命運。(未完
)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4454

李迅雷:可怕的時滯 房價居高不下也是一種時滯

庫存周期上行難改經濟下行趨勢

今天有記者打電話問:為何在各項經濟數據都那麽好的情況下,鋼材價格卻出現了下跌?我回答,我對鋼鐵價格缺乏深入研究,這或許是庫存因素導致的——當鋼材或鐵礦石庫存水平較低的時候,只要下端需求增加,補庫存的需要就會同步增加,這就導致了現實需求的成倍增長,反之亦然。鋼材價格自2015年末的低點上漲,已經上漲了一年多時間,想必累積了不少庫存,存在去庫存的壓力。

由於經濟活動存在上下遊之間、內外部之間的傳導過程,故出現“時滯”現象。此外,由於傳導速度有快有慢,使得“時滯”也有長有短。例如,在自然界我們總是先看到閃電,然後聽到雷聲,這是因為光速比聲速快得多,故雷聲相對於閃電而言存在時間的滯後。然而,不少人害怕轟鳴的雷聲甚於劃過長空的閃電,但實際上雷聲不具備殺傷力,閃電才是真正有破壞性的力量。

正是由於經濟活動的這種“時滯”,這使得人們時常被表象迷惑,甚至導致決策失誤。例如,對於此輪周期性行業的回暖,不少人認為是新一輪經濟周期的崛起,那為何不是經濟下行這一中長周期中的短暫反彈呢?中國經濟增速的高點出現在2007年,在2008年美國次貸危機之後,中國推出了兩年四萬億元的基建投資刺激政策,這一政策至2011年基本結束,但隨著經濟增速的進一步下行,政府終於在2012年中期啟動了新一輪的經濟刺激。

一個典型的案例是2012年5月27日下午,國家發改委正式核準廣東湛江鋼鐵基地項目動工建設,湛江市長在國家發改委門前難抑激動親吻批複文件。

來源:WIND, 中泰證券研究所王曉東供圖

2013年起,我國的基建投資(不含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增速再度回升,投資規模達到7.1萬億元,之後三年(2014-16年)分別達到8.7、10.1和11.9萬億元,連續四年維持超過或接近20%的高增長,但同期制造業投資增速卻大幅回落,從2012年的22%回落至2016年的4.2%。與此同時,GDP增速也從2012年的7.7%降至2016年的6.7%,說明盡管政府試圖通過大力度的基建投資實現穩增長,但實際效果並不理想。

不過,中上遊行業連續幾年去產能和刺激需求,勢必會帶來中上遊生產資料價格的上漲,如2015年末開始,鋼鐵等一批大宗商品的價格開始蠢蠢欲動,但宏觀層面的刺激政策卻絲毫不敢懈怠,2016年一季度信貸規模達到4.6萬億元,超過2009年為應對次貸危機時的投放規模。因此,盡管經濟出現了轉好的兆頭,但由於時滯的存在,導致了政策上的過度刺激。不僅決策層很難把握經濟的冷熱度,民企也同樣難以做出正確的判斷,如2016年第一季度民間投資出現了斷崖式下滑,這相當於在經濟增速的短期最低點“出貨”。

不難發現,PPI的同比數據自2012年3月開始為負,持續了四年多,直至2016年的9月才由負轉正,但PPI的環比數據則從2016年的3月就開始轉正。總體而言,實體經濟中民間投資者的整體行為與資本市場上散戶投資者的整體行為沒有太大差異,即都是追漲殺跌,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時滯因素,若持續不斷的巨大投入並未在一段時間之後達到預期效果,就會使得人們對經濟更加悲觀。

如今,無論是官方還是民間,大家對未來經濟似乎又有了信心,因為公布的數據很靚麗,如今年1-2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同比增長31.5%,就連出口在3月份都增長了16.4%,創出兩年來的新高。此外,發電量、鐵路貨運量等指標也創出多年來的新高,但這其中大部分數據都可以歸結為2012年中期以來經濟持續刺激所帶來的滯後反應。

靚麗數據背後需要關註兩個方面:一是時滯因素,二是投入因素。時滯因素不再贅述,研究投入因素則是為了考察投入產出比。2016年下半年以來各項經濟指標的好轉,與政府部門舉債、國企高投資和居民加杠桿有關,伴隨著商業銀行信用的大幅擴張,如在2012-2016年的短短四年,商業銀行總資產增加了100萬億元,這包含了國企的信貸擴張、地方政府的債務置換以及PPP等巨大的信息量。

當然,從另一個角度來看,也說明了中國政府在組織資源方面的能力非常強,這是西方國家政府望塵莫及的,如2016年中國政府與國企的投資占GDP的比重接近40%,大約是美國政府投資占GDP比重的10倍左右。從這個角度而言,我們似乎不用太擔心今後幾年政府穩增長的能力,但要改變經濟下行趨勢,恐怕也很難。而且,從短期來看,庫存周期似乎也步入了去庫存階段。

挖掘機銷量肯定不是領先指標

2017年3月,挖掘機銷量同比增長56.2%,一季度挖掘機銷量同比增長98.87%。從絕對值來看,今年一季度挖掘機銷量已接近2012年的同期水平。根據工程項目的施工順序,挖掘機銷量增長將逐步傳導至其他工程機械設備,如今年前2個月,起重機銷量增速超130%,裝載機銷量增速超60%。

進一步查詢數據發現,2011年是中國挖掘機銷量的最高峰,全年達到18.35萬臺,2012年銷量下降35%,2013年下降3%,2014年下降19%,2015年下降了37%,2016年增長25%。也就是說,當2011年中國經濟增速回落的時候,挖掘機的銷量創下了歷史峰值,時滯一年時間。2013-2015年連續三年基建投資高增長,都無法改變銷量大幅下滑的頹勢,直至2016年才出現了經濟回暖和銷量回升的拐點。

挖掘機銷量大幅上升的主因是什麽

來源:WIND, 中泰證券研究所盛旭供圖

盡管小型挖掘機占比最高,但這一輪周期以來這一比值並沒有發生顯著變化。改善最大的是30噸以上的大型挖掘機,而大挖主要應用於采礦業。因此,基建與地產投資的相對於上遊需求的提升幅度並不高,上遊采掘業的需求擴張是最為顯著的。

本人對包括挖掘機在內的工程機械行業缺乏研究,卻遇到過三件有趣的事情。第一件事情是2011年的時候,我的一位做股權投資的研究生同學給我打電話,說他正和很多PE一起與一家搞液壓設備的企業爭搶參股,這家企業有獨特的專利技術且訂單多得根本來不及做,更巧的是,該企業的董事長恰好是我的高中同學——他鼓動我與他一起投資該公司。可惜我是一個風險厭惡型的人,雖然知根知底卻無半分興趣。去年,我又遇到這位研究生同學,詢問起他投資的這家公司是否上市了,他很無奈的表達,由於這家企業之後的業績不如人意,所以無法上市了。此事說明,投資周期性的行業擇時很重要,選擇盈利高點進行投資的風險很大。

第二件事也讓我印象深刻:我高中時的數學課代表,在2012年居然放棄了美國福特汽車發動機部總工程師這一令人羨慕的職位,去了國內某著名工程機械企業負責開發大型發動機。但最終,他離開了這家中國企業,到大學任教了。我沒有問他離開的原因,暗自思忖是否因為這家中國企業在盈利高點時大量引進人才,而在黎明即將到來的最黑暗時刻,卻削減研發費用、裁減高端人才呢?

第三件事情給我的印象更深:2014年11月,我有幸被邀請參加克強總理的座談會,一同參加座談會的有中聯重科的董事長。克強總理與他探討了很多解決工程機械行業產能過剩困境的路徑,如出口至非洲等,希望中國傳統產業能“老樹發新芽”。但從數據來看,2015年工程機械行業的日子比2014年還要難過,盡管基建投資已經連續第三年維持高增長,然而趨勢一旦形成,基本無計可施。

以上三個故事說明,由於時滯因素的存在,我們所看到的未必是令人心馳神往的序曲,很可能是最華麗的謝幕。就像震耳欲聾的雷聲,雖然可能把人嚇得魂飛魄散,卻毫無殺傷力。已經過去的2016年,很可能是中國經濟刺激政策力度最大的一年,今年雖然還有一帶一路大會,有雄安新區的建設熱潮,但基建投資增速未必會超過去年。

有人提到,挖掘機銷量的大增與設備更新周期有關,這也不無道理。有一種說法是設備更新周期等於兩個庫存周期之和,即6-8年。這讓我想起去年汽車銷量大增的原因,也與汽車的更新換代周期有關,隨著保有規模的增長,汽車更新換代的需求對銷量的支撐作用越來越強。一般來講,70-80%的二手車使用年限在6年以下,汽車的平均更新換代周期約為3年左右,而當前處於一個更新換代周期的末尾。疊加汽車報廢補貼政策與購置稅優惠政策對需求的透支,2017年汽車銷量恐怕不能樂觀。今年第一季度,汽車銷量僅增加7%,且乘用車的銷量負增長,也部分印證了這一點。

同樣,挖掘機及其他工程機械銷量高增長的勢頭,估計也持續不了多久。首先,今年的挖掘機銷量再火爆,估計也難以超過2011年的銷量,盡管今年基建投資名義規模估計是2011年的兩倍。其次,這輪庫存周期的反彈,力度非常有限,因為這是在全社會產能過剩的大背景下的弱反彈,越到下遊,需求越弱。

房價居高不下也是一種時滯

當下,相信房價不會跌的人應該占大多數。從統計規律看,在判斷市場趨勢時,大多數人的一致預期總是錯的。

記得在2003年初的時候就有人和我說,美國的房價已經漲了十年,應該不會下跌。我觀察了幾年,果然如此。到了2005年,就連保守的美聯儲主席格林斯潘向國會作證時,也罕見地表示“美國尚未出現全國性房地產泡沫”。盡管當時大家對於存在泡沫的觀點比較一致,但有經濟學家形容為“啤酒泡沫和咖啡(卡布基諾)泡沫”,互相之間不會“串聯”而形成更大的泡沫。各個地方也是根據本地情況調節市場,迫使泡沫慢慢消退。也有的經濟學家認為“貸款渠道的多元化”、“產品結構的多元化”、“貸款利率的多元化和多選擇的重新貸款機制”以及“房地產消費結構呈多元化趨勢”使得泡沫不會破滅。

不幸的是,正是在這種一致預期下,2006年美國房價出現了下跌勢頭,2007年8月起次貸危機席卷美國、歐盟及日本的金融市場。人們總是習慣為現狀找理由,我們如今也是如此,認為中國特色的房地產市場盡管存在泡沫,但房價絕不會下跌,因為土地是受管制的,即供給有限,國家有調控能力。這與2005年的時候,美國人民對“美國特色”房地產市場不會下跌的認識不是有著驚人的相似嗎?

實際上,1993年起這輪美國房地產牛市中,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速的高點發生在2000年,但房價下跌則發生在2006年,說明房價滯後投資增速的拐點六年才開始下跌。中國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速的高點出現在2010年,達到33%,如今已經回落到個位數,說明房地產作為周期性行業,一定會經歷從繁榮到衰退的過程,只是很難預測衰退的具體時間。

與這輪經濟短周期的反彈是通過持續不斷的刺激政策最終才實現的一樣,PPI經歷了四年半的負增長才轉負為正。同樣,對房地產進行調控的政策很早就實施了,但效果一直很不理想。自去年下半年開始,國家對房價的調控力度應該是這麽多年來最嚴厲的——“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限購、限貸、限價等措施在越來越多的城市推出。若2017年及今後幾年房價繼續上漲,則房地產政策還將繼續收緊,這樣對峙下去,意味著房價泡沫會越吹越大,一旦破裂,對經濟的殺傷力肯定更大,就好比過去只需在三米跳板跳水,今後將不得不在十米跳臺上往下跳了。

房價泡沫破裂幾乎在任何一個國家都難以避免,盡管決策者都不希望這一情況發生。但由於人們的認知能力所限,政策調控上容易出現矯枉過正問題。例如,早在2003年,有關部委就聯合發文(《關於制止鋼鐵電解鋁水泥行業盲目投資若幹意見的通知》-102號文)提出,“目前,鋼鐵、電解鋁和水泥三個行業的在建項目生產能力大大超過了預期需求,必將導致生產能力過剩、市場無序競爭、浪費資源和汙染環境,甚至造成金融風險和經濟社會其他方面的隱患”。

事實上,2003年我國鋼鐵產能尚不到3億噸, 2003-2007年中國正處在重工業化的高速發展期,限產並不合時宜。如今,僅河北省的鋼鐵產能就超過了3億噸,全國則超過了12億噸。可見,對預期需求的判斷往往很難準確,實際需求大大超過預期;此外,最應限制鋼鐵企業發展的缺水省份河北,產能擴張的規模卻是最大的,由此也帶來了京津冀地區的嚴重汙染。

但是,調控政策的鈍化不等於政策的時滯效應不會發生,最可怕的是,那麽多調控政策不斷累積,最終可能出現“最後一根稻草壓死駱駝”的現象。由於房價上漲從本質而言就是人口現象,根據人社部對500個村的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監測數據,今年一季度在外務工的人數為27.9萬人,同比減少2.1%。這應該是中國自80年代改革以來首次出現外出農民工的負增長,而中國流動人口的減少則發生在2015年。此外,作為購房主力的25-45歲群體人數的減少,也出現在2015年。我同時還發現,過去作為人口凈流出省份的安徽,去年常住人口竟然增加了60多萬,這意味著其他發達省份或大城市的人口流入量在放緩甚至減少。那麽,推動房價上漲的動力來自哪里呢?除了貨幣擴張因素之外,其他如改善性需求等解釋力度不大。

人口老齡化和人口流動負增長等對房價存在抑制作用的因素未能充分顯示作用,我認為同樣是一個時滯現象。資本品價格的上漲或下跌,都會形成一種趨勢,趨勢一旦形成,其慣性作用要大大超過消費品,這是因為投資者的趨利性和非理性程度超過了消費者。在房價上漲的時候是如此,一旦下跌,我相信也會如此。認為房價只會漲、不會跌,或者要跌也只是小幅度調整的觀點之所以被廣泛接受,是因為當前房價正處在持續上漲的慣性之中,因而忽視了負面的力量正在不斷強化。

美國1993-2006年這輪房地產牛市中,房價年均漲幅大約為6%,在2006-2008年次貸危機中,全國房價的累計跌幅平均為20%左右,個別城市甚至接近50%。

中國自2000-2010年這十年間房價漲幅最快,年均漲幅超過15%,2011年之後房價從普漲過渡到結構性上漲,6年累計漲幅為40%(中國指數研究院公布的百城房價加權指數),盡管後期漲幅趨緩但累計漲幅遠超美國上一輪房地產牛市,如北上深三地房價的累計漲幅估計在15倍以上。此外,這些年來居民房貸余額的增速在不斷加快,2016年新增居民房貸達到4.96萬億元,城鎮居民用於購房的支出占當年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總額的23%,工、農、中、建四大行60%以上的貸款是居民房貸。居民購房加杠桿如此之迅猛,是否有點美國當年次貸膨脹的味道呢?

居民部門大比例舉債購房的時候,其消費能力和需求就會減弱,故CPI已經連續兩個月在1%以下,這就是所謂的按下葫蘆浮起瓢。所以,切勿低估時滯效應,社會經濟是一個大系統,投資與消費往往此消彼長。當你註意到有幾種資產價格泡沫泛起時,實際上泡沫早已擴散了,能夠實行管制的,只是大系統中的很小一部分。

 

(本文來源:微信公眾號lixunlei0722;原題為“可怕的時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5620

李揚:債務不可避免,也不可怕,關鍵是要可持續

近日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我國GDP增速達到6.9%,超出預期。然而,中國當下依舊處於從以制造業為主向以服務業為主的產業結構轉型過程中,在經濟結構轉型時期,各種風險逐步突顯出來。其中資金脫實向虛和資產泡沫堆積等問題互為推手,使得有關金融風險管理方面的探討顯得迫在眉睫。

在4月19日下午舉辦的“金融與發展論壇——管理經濟結構轉型期間的金融風險”上,與會嘉賓討論了中國的債務、杠桿率問題。

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理事長李楊分析稱,中國此前經歷的經濟增速是由經濟結構逐漸變化產生的,是結構性增速。相應的,中國目前經歷的經濟減速是結構性減速,也是由經濟結構逐漸變化所導致的。伴隨這一經濟結構轉型的是,中國的產業結構日益從依賴工業生產轉變為依賴服務業,而中國服務業的勞動生產率低於工業勞動生產率。“中國將繼續向服務業占比增加轉型,因此,經濟增速和勞動生產率將持續下降。”他稱。

而在中國經濟結構性減速的大背景下,金融危機後,全球央行的貨幣調控手段也發生了變化,從間接調控變為直接調控,從價格調控變為數量調控。央行調控的“去中介化”使得其資產負債表擴大,資產結構改變。

對於債務問題,李楊表示,“債務不可避免,也不可怕,關鍵是要可持續。”

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副主任張曉晶具體分析了利息負擔與債務的可持續性問題。他從利息負擔、政府債務可持續性和主權資產負債三個視角分析,認為中國的債務是可持續的。

他介紹稱,中國實體部門加杠桿的進程在2016年初步停止,杠桿率比上一年下降了一個百分點。“但很難說下降趨勢已經形成。一方面,行政去杠桿的色彩還非常濃;另一方面,穩增長還需要由一定杠桿率支撐。”他表示,非金融企業去杠桿是重中之重。

此外,他判斷,利息負擔料將持續走升,超過金融業增加值。但他也表示,這是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代價”。

中信證券董事總經理高占軍則表示,債務高、高杠桿是全球共同的問題。對此,他給出三個建議,即從資產端著手解決債務過高問題,把現有的債務分配到更有效率的產業,實體部門去杠桿的同時在金融部門去杠桿。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6051

美國真正的可怕的地方在哪兒(三)?

曼克頓第八街和W40交差,就是New York Times Building的所在,叫得做紐約時報大樓,NY Times其實得番三兩層,Snapchat紐約總部在這裡,Donald Trump女婿Jared Kushner的公司也在這裡。

在美國,係唔係猶太人,睇個姓就知,「er」尾、「Berg」尾通常都係Jews,每年的《Forbes》雜誌所選出的美國的超級富豪,約有20-25%是猶太人。從更廣的範圍來看,在全世界最有錢的企業家當中,猶太人接近占了一半。

例如石油大王Rockefeller、索羅斯、Facebook小馬、Bernie Sanders等,這些站在財富金字塔尖的人都是猶太人的傑出代表。儘管猶太人僅占全世界總人口的0.3%,他們卻在世界經濟中擁有重要的話語權。

Jared Kushner 80後,今年35歲,美國第一駙馬,2015年,他被《Forbes》雜誌評選為40 under 4040歲以下最具影響力商業人物。這個披著美國總統侵侵家族,華麗外衣的猶太後裔,而當他脫掉這層華麗外衣後你才明白了什麼是貴族?

Jared的祖父母,是波蘭猶太大屠殺的倖存者,千辛萬苦逃到美國。命大福大死唔去,現在Kushner家族已是New Jersey的望族,當地的猶太學院和高中,都是以他的祖父母命名的。家族也是從房地產起家的,這點和德裔侵侵家族很相似。雖然侵侵家族在美國的媒體曝光率,遠超過Kushner家族,但其實後者的財富實力,只會有過之而無不及。這些成就與猶太民族特質高度相關。而作為猶太裔的Jared更是深知,猶太人富過300年,不僅有富二代,更常有富五代,富六代。

佢自己是四個兄弟姐妹裡的大佬,小時候其他同齡人週末去玩,他則會跟著父親去地盤;暑假其他小孩被送到夏令營,他則必須找份暑期工來幹。從小就出席各種生意場合,甚至和議員、外交官見面,他從小就開始體驗老豆的一切行事做法。

他老豆的老豆本來是個木匠,起初在新澤西做建築,英語只會一點點,賺了錢就自己蓋房子,到他1985年去世時,竟然建造了差不多4000間公寓了。與其祖父的穩實地主心態不同,Jared的父親,是個投機主義者,天不怕地不怕,利用貸款和杠杆經營,接手家族生意後不到十年,就讓庫家族成為了,東岸最大的房地產商,公司資產估值十億美元。

這樣家庭教育下的富三代,成績優秀,入哈佛,進紐約大學在法學院和商學院,分別獲得法學博士和MBA學位。在學生時代的他就開始子效父業,購入市區大樓改造為公寓出售,當時就獲利超過2000萬美金。

但就在他就讀紐約大學期間,他的父親卻鋃鐺入獄了,家族當時面臨著冚家鏟的危機。當時他弟弟也剛上哈佛,另兩個妹妹還小,23歲的Jared必須馬上接過家庭的重擔。面對父親、家族的身敗名裂,他的態度很直接:放低姿態,集中力量。

一夜之間,還是學生哥的Jared成為了家族的代言人。週一到週五邊返学,邊打理生意,每個週末還從紐約飛到阿拉巴馬,探訪坐監獄的父親。猶太人常說:不要認為你已擁有的東西都是理所當然。

逆境激發小宇宙,在短短幾年內,Kushner家族在Jared的經營下,實現了Steve Jobs式的東山再起。身為富三代,僅僅守住家業、是不可接受的,這完全不是猶太人的理念。Jewish認為:

1. 財富可通過節儉和儲蓄獲得,若想讓孩子真富足,父母必須做典範。
2. 從小培養孩子們的正確金錢觀,以獲得心靈滿足。
3. 靠讀經書理財,他們對財富的文化傳承,靠的是Talmud《塔木德經》。

4. 從孩子小時候就教導他們如何管理錢包,與如何看待財富的價值,這正是富裕病橫行全球時代的防疫抗體。

每個猶太家庭都有這樣一張財富教育時間表:

3歲:父母開始教他們辨認硬幣和紙幣
4歲:孩子要學會簡單的計算。
5歲:讓他們知道錢幣可以購買的東西、錢是怎樣來的
7歲:看懂價格的標籤,培養錢能換物」的觀念
8歲:教他們去打工賺錢,把錢儲存在銀行裡
9歲:孩子要能制定一周的支出計畫,購物時知道要比較價格
10歲:懂得每週省下一點錢,以備大筆開支之需
12歲:看穿廣告包裝的假像,設定並執行2周以上的開支計畫,懂得正確使用銀行業務的術語,例如什麽叫「Hedge

24歲那年,Jared剛接手家族事業大膽決策:離開Comfort Zone新澤西,把公司遷往紐約發展。於是就有了接下來的這些大刁:

2006年,25歲,他用約1000萬美元家族基金,買下老牌報業《New York Observer》媒體集團。後來特朗普投入總統大選,《紐約觀察家》也是表態支持的報紙之一。

同年底,集團花費18億美元,買下位於曼哈頓中城,41層高的第五大道666號辦公大樓(666 Fifth Avenue),創造了當時全美獨棟辦公大樓,成交價最高紀錄。

2007年,集團賣給AIG集團總價值19億美元的項目。
2008年,正式出任Kushner地產公司CEO一職。
2009年,與弟弟Joshua共同創建Thrive Capital,專注於媒體、網絡公司的風險投資,並成為Instagram的大股東。


2011年,集團成為在美國最活躍的Apartment買家,共購得超過1.1萬棟公寓。
2012年《New York Observer》在他的經營下,業績出現好轉,2013年時收入已經是當初買下時的2.5倍,外界開始稱他傳媒大亨。
2014年,Kushner地產完成了價值20多億美元的Deal
2015年,他被《Forbes》雜誌評選為4040歲以下最具影響力商業人物。


比你有背景、比你靚仔、還要比你努力,好好想想,23歲時你還在做什麽?發夢想買樓? (未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6144

美國真正的可怕的地方在哪兒(四)?


北京長安街,從天安門往東大概7公里,建國門外大街6號,門口大招牌,一個A字一個B字。這就是安邦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的總部所在地。兩棟黑蚊蚊閃亮的聯體建築,厚重大氣,他們買兩棟樓閒置一棟,集團的總資產至2016年年底,已達到約1萬9000億元,保險業資產僅占其中的三分之一左右。正式開業第一年,保費收入就突破了10億元,分支機搆達到22家,後來,安邦保險增選總理之子、龍五、劉總、董叔叔4人進入董事會。一時間,可謂群星閃耀,仲閃過歡樂滿東華。當時,整個揭秘Insider Story刊於我「萬字醬油背後的大茶飯系列

安邦保險創辦人吳小暉是鄧小平的外孫女,201519.5億美元收購紐約著名的Waldorf-Astoria Hotel,阿里巴巴上市,馬雲就是在這家酒店Roadshow,以前江澤民、胡錦濤訪美的時候也住過,這個酒店一直是希爾頓家族所有,現在被中國人買了,多有面子。安邦去年亦出手收購Starwood酒店及渡假村國際集團。


安邦原先打算為Kushner曼克頓第五大道666大樓提供25億美元,該大樓正計劃進行改造工程,目前已經停止,费事俾人話存在利益衝突。

支那的社會認知,還是集體意志、國家意識形態、價值觀、倫理是大於商業範疇的,但美國人不這樣,生意歸生意、官司歸法律,各談各的,政府不管,總统女婿又如何,這是猶太人智慧的精華。支那人要面子,美國人算後賬。


一個政府在重大議題當中,做什麼事應該明確,撫慰公眾心靈的這種事情,屬於政府要管的,為人民服務。需要透明的事情,尤其你涉及到公共利益一定要透明,而不能黑箱作業,這也是政府要管的

最近兩年支那企業到美國買地產的事也多,收購希爾頓Waldorf-Astoria這個刁,希爾頓家族出售的是所有權,但是經營權他們,還有100年,也就是說,酒店是你的了,但是還是歸我管,經營者的權益不會改變。這下雙贏了中國人要的是面,美國人賺自己的錢。

2013年復星買下洛克菲勒家族的One Chase Manhattan Plaza,也有這個意思,後來改了名,洛克菲勒家族也不在乎房子叫什麼名字,純是一個財務上的計算。


支那人長期冇錢,窮就被人看不起,有錢了以後,一般都要威一下。所以買下了這麼多當年赫赫有名的物業。美國人無所謂面子,餓死事大,錢最重要。面子掉地上,還可以搭起來再糊上,要是餓死了,這個面子就沒用了,再加上美國的大企業家現在主要靠公益、慈善傳名,不是靠一幢大樓傳名。如果我在紐約街頭碰到一條女,無家可歸、衣衫襤褸,把她帶回家,占個便宜,結果她懷孕了,最後我養他一輩子,到底是你占她便宜,還是她占你便宜?猶太人算帳,是看到了最後面的那一層。

2005年,Jared結織了Ivanka,兩人同年,1981,都時髦俊美,女的身高180,男的身高196,以後生的BB多高多美,可以打NBA。用侵侵的話來說:你知道這世上公認的最美的姑娘是誰嗎?就是我生的,我的女兒啊,身高六英尺,身材一級正。Ivanka很清楚真正的世家子弟貴族是怎樣的,什麼樣的人能做自己未來的丈夫。當她遇到臉帶酒窩,溫和的Jared,她就早早把自己嫁了。

他們的的日常行程,可以說是從早忙到晚,但每天在他們家裡,都有一定的安排,就是,每天早上做運動,陪孩子玩。每週五在家跟太太孩子共進晚餐。而且嚴格遵守猶太教安息日規範,在週五日落後到週六日落之間,夫婦會熄手機電腦,和孩子們在一起,一起看書、吹水,或烹飪美食。Jared常說,現在太多的人沒法靜下心來,這是一種損失。結婚七年來,這兩夫妻外出從來都是手拖手。

Kushner家族是侵侵的重要軍師。特朗普在一份聲明中稱讚道:Jared是一個大器、大膽的思想者(a big and bold thinker),一個非常出色的女婿,真是珠聯璧合的一對,門當戶對,王子公主,政商一家,加上三個可愛的孩子,恩愛美滿。



Ivanka曾說過,特朗普家族一代能比一代強,總結起來就是:

1.     我們家的文化就是做事情要有目的,要出最大成績。我生下來就知道自己的興趣不是成為娛樂明星。
2.     從我懂事起,就知道想要的一切不會從天而降。我的每一分錢都是自己所掙。
3.     老豆做事很大膽,所以能自創大公司,我花很長時間觀察他怎麼工作,然後我建了自己的公司。
4.     我唔係老豆嘅父親的翻版,也不是他妹仔。父親為家業創下了偉大的品牌價值,我要做的則是將它帶入更高境界。
5.     當好的領導者,你要是看過我老豆怎麼激起員工鬥志的話,你自己都會被帶動起來。
6.     最重要的就是堅持:才華不行,那些有才華的人不能成功的實例太常見;天賦不行,「沒有回報的天賦」都快成一句俗語了;只有教育也不行,這個世界到處都充滿了教育失敗的人。但只要你堅持,你就無所不能。


看看東方,為什麽沒有一些咁出色的富二代、三代?為什麽在公眾視野的都是咁窩囊、咁撚廢?咁樣衰?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627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