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新視野號”締造者Alan Stern:飛掠冥王星背後經歷了什麽?

 “系好你們的安全帶,新視野號已經進入冥王星系統了”。

2015年7月14日上午,NASA “新視野號”任務的首席研究員Alan Stern在簡報上宣布。

經過了近10年時間,48億公里的漫長飛行,NASA“新視野”號探測器終於在這一天成功飛掠冥王星,拍下了冥王星迄今最清晰照片,完成了人類歷史上探測最後一顆大行星的跨時代任務。

直到今年10月底,時隔一年零三個月,新視野號飛掠冥王星的探測數據終於全部傳回了地球。

Alan Stern正是那個“站在”冥王星背後的人。他不僅向太空送去了“新視野”號,還送去了冥王星發現者的骨灰、一枚寫著“冥王星還未探索”的郵票,和來自發射場和飛行控制中心所在地的兩枚硬幣。

“在這個時代,我們是唯一探索太陽系邊際行星的團隊,這樣的探索任務絕無僅有。” Alan Stern不無驕傲地說。

現在的Alan Stern正在為民間登月項目而努力。他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說:“我們可以把21世紀看成這樣一個世紀:人類可以離開自己的地球搖籃,奔向太空。”

飛掠冥王星背後

1930年,羅威爾天文臺的天文學家Clyde Tombaugh 第一次找到了太陽系里行星家族的冥王星,並將其命名為“Pluto”。

一張清晰的圖片,是科學家們研究一顆星球的基礎。但由於冥王星變幻莫測的大氣環境和斑駁難辨的表面,即使哈勃望遠鏡也無法看清,此前人類對它的探索幾乎一片空白。以至於天文學家們曾經錯估了冥王星的質量,以為冥王星比地球還大,所以命名為大行星。

直到後來經過近30年的進一步觀測,才發現它的直徑只有2300公里,比月球還要小。

2006年,冥王星被行星家族除名,降級為一顆矮行星,這讓Alan Stern有些懊惱。

雖然被除名,但人們對冥王星的探索並沒有停止。

在20世紀90年代末,NASA曾制定了一個名為“冥王星-柯伊伯快車”的計劃,探測冥王星和其衛星卡戎以及柯伊伯帶天體。但由於研制經費超支等原因,最終被NASA取消。

此後,美國行星學會發動了“拯救冥王星計劃”運動,最終令NASA改變策略,向全球征集一套有著苛刻要求的新方案:一是在2015年前飛抵冥王星,二是是花費金額不能超過5億美元。

Alan Stern在騰訊 we 大會上表示,為此團隊準備了上千頁的資料,包括管理、設計計劃等,擊敗了其他4組競爭者,最後被選中去執行這一任務。

但只是一場艱難旅程的開始。他們面臨的一大挑戰是資金,新視野號團隊所能獲得的資金非常少,只有旅行者號項目12%的資金支持。為此,Alan Stern團隊不得不作出妥協,例如縮減天線設計,從而節省很多核電池,這也導致新視野號在拍下冥王星的照片後,又花了一年時間才傳回地球。

另一個挑戰在於時間,旅行者號花了12年的時間來進行設計、構建,而自己的團隊只有4年的時間。

曾有人對Alan Stern說,“在這樣的條件下飛掠冥王星幾乎是不可能的,你即使最後成功了,也需要耗費極長的時間和成本。”

經過多年的曲折籌備,“新視野號”探測器終於在2006年1月升空發射。而Alan Stern團隊做的,就是花時間去規劃、導航、註意飛行的情況。他們還準備了三個備份做法,如果發射有什麽問題,可以通過點燃火箭來調整方向。

直到2015年7月,“新視野號”以接近第3宇宙速度經過近10年飛行,成功飛掠冥王星,拍下史上最清晰的冥王星照片。

新視野號的“星辰大海”

Alan Stern把一張太空的照片印在自己名片的左上角,在他眼里,這張照片體現了“新視野號”團隊這麽多年專註的意義:“所有堅持不懈、努力。我們真的實現了。”

“我們沒有想到冥王星與地球有這麽多相似的地方。” Alan Stern激動地說,當“新視野號”飛掠冥王星的情況對外公布後,這個團隊建立的官網湧入了十億級的訪問,和全球幾乎所有主流媒體的頭版報道。

英國物理學家霍金也評價:“這是一項先鋒性的任務。在遠離地球的外太空,這個小小的探測器幫助我們首次觀察到神秘的冥王星,一個位於太陽系邊緣地帶遙遠而寒冷的世界。”

事實上,在新視野號抵達冥王星前,不少科學家曾認為冥王星與另一顆被海王星俘獲的柯伊伯帶天體“海衛一”(Triton)類似,但直到在新視野號抵達時,人們才發現冥王星與海衛一有著較大的差別。例如冥王星表面包含了各種不同類型的地質狀況,而且冥王星擁有五顆衛星,這是海衛一所沒有的。海衛一與冥王星在誕生後沿著不同的方向演化,可以說代表柯伊伯帶天體的不同類型,這有助於科學家對柯伊伯帶天體以冥王星與海衛一這兩種類別進行分類。

不過,考慮到成本問題,“新視野”號對冥王星匆匆一望後,它繼續向更遠的深空飛行,考察太陽系里面的新大陸——柯伊伯帶。按照此前計劃,2017年至2020年,“新視野”號將抵達柯伊伯帶其他天體,這一探測階段可能持續5至10年。

此前,人類對柯伊伯帶並沒有多少了解,但它很可能決定著地球安全。有一種理論認為,6500萬年前,正是一顆近10公里大的柯伊伯帶天體撞向了如今墨西哥所在地,從而導致恐龍滅絕。

Alan Stern告訴第一財經記者,在2019年1月,新視野號飛掠2014 MU69時,最近距離將只有3000至10000公里。這比新視野號距離冥王星最近距離的12500公里還要近,屆時人類將有機會獲得比冥王星精度更高的數據與圖片,並創造人類探測器拜訪過最遠距離天體的新紀錄,此前這一紀錄由旅行者2號創造,並且這一紀錄已保持了近三十年。

屆時,人類科學家將探索這顆小天體的起源與演化過程,以及它的表面情況、地質情況,也會探測該天體周圍是否擁有大氣以及衛星。

他同時透露,通過采用鈈這種核燃料作為能源,新視野號能夠從事更多的太空科學探索使命,至少可以讓新視野號工作20年。

除此之外,Alan Stern還透露,現在他的團隊開始研究商業化太空探索的可能性。“我對今後投入這樣的商業運行,我也感到非常興奮,也非常期待。

他說,現在世界上已經已經有了很多商用的航天飛行器,有些是用於旅遊的,也有用於科學研究的,同時也有從外太空觀察地球的,以及提供更多新的通訊服務。

 “由於這些商業企業和各國政府的大力參與,我們可以把21世紀看成這樣一個世紀:人類可以離開自己的地球搖籃,奔向太空。” Alan Stern說,自己希望從2020年開始實現普通人登月旅行的夢想,讓九天攬月不再是“阿姆斯特朗們”的專利。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252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