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耐力投资六大投资原则】 耐力投资

http://xueqiu.com/7096399426/52627494

以下六大投资原则,是我们根据长期以来的投资实践总结出来,并将在未来的投资活动中长期坚持的原则。

股权投资原则
   -- 买股票就是买公司, 不懂不碰,不熟不投;
   -- 对标的公司的基本面分析和价值评估,是我们所有的投资与交易活动的基础。

长期投资原则
   -- 公司价值的提升,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
   -- 没有持股三年的心理准备,不要买入任何一只股票 ;
   -- 股价长期不涨时,保持耐心、安静等待 (“闪电来时,你必须在场”)。

逆向投资原则
   -- “7赔2平1赚”的市场规律说明,大部分情况下,“流行的大众观点”总是错误的;
   --  最便宜的价格,通常出现在别人甩卖时;最贵的价格,通常出现在别人疯抢时;
   --  大众贪婪时我恐惧,大众恐惧时我贪婪。

概率投资原则
   -- 投资,是一个面向未来的不确定的世界的概率游戏 ;
   -- 我们不会去刻意追求100%的确定性,但我们会努力去追求“大概率的正确性”;
   -- 我们永远不会为了追求高额利润而用重金去押注小概率事件;
   -- 小概率的“黑天鹅”事件在资本市场上并不少见,我们会为可能的黑天鹅事件做好防范计划。

风险控制原则
   -- 巴菲特说:“投资的第一准则是不要亏钱,第二条原则是永远记住第一条”,我们会时刻记住这条教诲;
   -- 在获取收益和管控风险之间,我们始终会将风险管控放在最优先的位置。

稳健增长原则   
   -- 我们不希望通过承担过高的风险去追求短期的暴利收益,我们更愿意在管控好风险的前提下追求长期的稳健增长;
   -- “滴水穿石、聚沙成塔”–我们相信神奇的复利威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4615

京東10000倍增長的劉三角,ABC原則,211概念

來源: http://www.iheima.com/exp/2015/1104/152581.shtml

導讀 : 京東從2004年一千萬的銷售額,到2013年實現一千億,2014年兩千多億的增長,十年一萬倍成長的背後,到底隱藏著什麽秘密?如何做好企業發展規劃?如何管理好團隊?怎樣控制成本與效率?磁雲科技CEO、前京東集團高級副總裁、京東集團終身榮譽技術顧問李大學為黑馬營十期學員帶來了一堂解剖京東的大課。

 

李大學

磁雲科技CEO、原京東副總裁、CTO

來自·黑馬營十期畢業模塊

戰略劉三角

任何一個企業,特別是創業,去看它成長的話,可以分成三個階段:

階段一:先發優勢階段

要先於別人發現一個市場,發現一個風口,找到這個風口。

階段二:上規模

必須把自己推到一個規模化的階段。

階段三:打造壁壘,打造門檻

要把競爭者排到外面去,要讓競爭者很難模仿你。

在京東不斷成長的過程中,有一個東西沒有變,就是劉強東發明的“劉三角”,這個三角是一個戰略的劉三角,把京東的戰略用一個倒三角形表達出來

這個三角形為什麽是倒著的?是因為就像修房子一樣,我們的地基如果打得越深的話,房子可能就越高,越能承載更多的樓層。所以我們把戰略的三角形倒著畫,意味著這個尖可以插得很深,上面的喇叭口張開,意味著我們可以接待更多的客人。所以最上面是客戶,最下面是團隊。

所以我們會發現,做成一個事業有兩個基礎:團隊和用戶。其中團隊是唯一的基礎,沒有團隊什麽都沒有,一個事業成功是因為團隊,一個事業不成功一定也是因為團隊不行。在京東團隊是最重要的,一個企業的負責人要花可能80%以上的精力在團隊上,而不是在事情上。

在團隊的基礎上,京東主要打造了三套系統,我們認為這三套系統是京東的生命線:

系統一:信息系統;系統二:物流系統;系統三:資金流系統

在這三套系統的基礎上主要打造兩個優勢:成本優勢和效率優勢。要麽讓成本降低,要麽讓效率提升。所以京東產品、價格和服務在三個方面,就能形成一個好的體驗。

這樣一個倒三角形,團隊是基礎,沒有基礎就沒有上面所有的東西,三條生命線是保障,沒有這三條生命線京東很難保障上面所有的一切,然後成本效率是通過大數據不斷的優化形成競爭力,而這上面就是京東的品牌,或者是用戶體驗。

團隊建設 情感紐帶

京東最早的時候就有酒文化,劉強東覺得一個員工在平時是很難跟你說真心話的,但是喝了酒以後氛圍就打開了,酒壯人膽就敢說了,員工就可以表達出來。

2008年,京東也就400多人,劉強東每一年至少有一次機會跟員工喝酒。所以他對員工非常了解,而這批員工隨著企業的發展,先是在北京,後來上海、廣州、成都,就把老員工派出去,老員工就遍布在企業的各個部門。所以他總是能得到第一線的信息,有時候VP發現不了問題,他能第一時間發現。

價值觀

價值觀在團隊中是最重要的。這個價值觀在京東的發展過程中其實也在演化,最初的價值觀首先是用戶為中心,用戶第一、用戶為先。

1、誠信紅線

在京東我們對價值觀的誠信考量里面就有兩條是絕對不能容忍的,叫紅線:

第一條,不能說假話,只要發現一次立即開除。

第二條,不能犧牲公司的利益,不能腐敗。

2、激情

怎樣建立一個有激情的團隊?這是我們創業者一定要註重的,特別是我們自己,我自己有一個概括,我說激情這件事情很簡單,就是誰會笑,只要會笑就可以,多笑給人感覺很有熱情,很有激情,很樂觀。可能我們會碰到很多困難,但面對員工的時候,把最好的一面給他們,大家心氣就不一樣了。激情能夠讓團隊充滿正能量。

有激情的同時,追求卓越,特別是創業者,只有超越,能夠讓這個公司數一數二,做到別人沒有做到的,而不是簡單模仿別人。

這個就在劉強東身上體現得很充分,不論談什麽方案,他希望能夠比對手快比對手好,物流就是一個例子。

3、團隊精神

京東非常強調團隊精神,強調要有大局觀,有全局觀。

4、創新

團隊發展到一定階段的時候,創新會是很難的事情,因為不像創業初期內部流程和很多東西都不成熟,大家都在探索,都能夠接觸到一線的市場信息,然後有創新。但是當團隊大了以後,層級就多了,信息上傳下達不暢,特別是來自於一線的市場信息,要達到最上面非常難。

因此,怎麽建立一個創新的體系就非常重要。最關鍵的是授權,保證最基層的員工接觸到第一手市場信息的時候能夠創新。在京東,老劉認為所有的審批不能超過三級,這就是他的ABC原則C是普通的員工,B是他的上級,A是C的上級的上級。這個原則的意思是說,有關C的決定,B不能單獨決定,A要知道——B對C的任何決定A要知道。比如說我們對C要開除,那B或者是A都要知道,而且內部有規定,如果B不能很好的處理C的問題,C有權越過B向A投訴。

京東鼓勵你創新,鼓勵你試錯。我們認為創新就要寬容失敗,你可以失敗,可以犯錯誤,但是前提是不違背價值觀。

團隊人才篩選

第一類:能力很強,但是價值觀不好。

對於這樣的人往往難以取舍,但京東把這樣的人叫鐵銹。因為銹會腐蝕,整個企業會亂掉。但京東堅持:不管能力多麽強,職級多高,一旦發現問題就把他幹掉。

第二類:能力不行,價值觀也不行。

這樣的人一旦碰到就幹掉,此外還要查查是誰把這個人請進來的。誰面試的,把面試的人也給幹掉。把這樣的人請進來,說明你的眼光不行。

第三類:價值觀很好,能力不太行。

能力不太行是針對崗位來說的,在這個崗位不太行,換一個崗位行不行?比如說搞技術不行,換到倉儲部門行不行?當然不願意幹是一回事。很多時候隨著企業的發展會發現有些人跟不上企業的發展,我們應該做培訓。

企業增長的三個維度

企業增長的三個維度,一個企業銷售額的增長,基本上來自於三個維度:

維度一:產品

大家看到京東不斷的擴他的品類,不斷擴品類的目的就是為了增長。同樣這麽多用戶,我賣的產品越多,用戶購買的就越多,而且產品越多做交叉營銷的機會越多。所以他能夠提高客戶的價值。

維度二:用戶

你去看京東戰略,比如向農村去,或者從一線城市拓展到二線城市,再到三線城市,其實本質是增加潛在的用戶,用戶的增加也能讓公司的規模增長。另外就是做海外、跨境,其實這也是擴展我們的用戶。

維度三:模式

產品和用戶都一定的情況下,我覺得模式就是你的系數,比如原來是1,現在是10,就增長了10倍。

成本效率的“211概念”

京東在不斷的發展過程中,把成本和效率作為最核心的競爭力,而且成本和效率的基礎上提出了211的概念。

這個211是怎麽提的,就是上午11點前下單,下午送到,晚上11點前下單,第二天早上送到,其實就是12小時。當然會比12小時短,因為他有一個刻度以後,盡量在工作時間完成。

京東的211是深入人心,後來在它的基礎上做了311,就是一日三送,在這個基礎上有極速達:三小時送達。

1、 大數據分析

經過大數據分析,可以知道某個地方在單量多少的時候開一個配站是最劃算的。數據可以預測銷量會增加多少,每天的訂單量會增加多少,這樣來決定下個月在哪個地方開配送站。在京東不斷發展的過程中,我們可以不斷地預測下個月要在哪個地方開配送站。

2、 規模經濟

所謂規模經濟就是你有規模就經濟,沒規模就不經濟。比如說配送員,送一單提2毛錢,送100單就20塊錢,但是我單量小的時候跑一條街,如果我單量集中這個樓就送100單了。

規模就能帶來價值,包括京東做到一定規模以後,特別是到了廠商銷量10%以上的時候,就有了話語權,每一年都會搞一個訂貨會,通過訂貨會做規模,承諾廠商說給賣這麽多量,廠商反過去按照訂單的規模,去安排生產,就會把後端的供應成本降下來,材料成本降下來,那麽京東的供貨價格也降下來了

3、供應鏈協同

劉強東經常說,要讓供應商賺到錢,因為他們賺到錢以後才能搞研發,搞研發產品才好,產品好了以後,客人就願意買京東就能夠發展,否則京東去擠壓供應商,讓他們賺不到錢,那麽沒錢投研發,要麽劣質產品,要麽產品就不能創新,所以就很難打造一個良好自增長模式。

用戶體驗

1、客戶終身價值

在電商里面,我們有一些概念還是很重要的,其中一個是客戶終身價值,客戶終身價值很重要,為什麽很重要?我們在獲得一個客戶的時候有成本,叫客戶獲取成本,客戶的獲取成本必須通過客戶的不斷後買,得把成本給攤銷掉,他購買的次數越多,對我們越好。

衡量客戶終身價值的主要指標是複購率指標,品類單一,產品太少,用戶買一次以後要很久才買第二次,而且很容易忘掉你,就是複購率低。

而京東能做到80%以上的複購率,意味著我今年可能花錢換來的客戶,他明年還有80%購買,如果明年銷售要增長100%,我的廣告投入不需要200%的增長,我只需要原來一樣多的廣告費就可以。

2、客戶分群

用戶在點擊購買的時候,或者給我們配送員交互的時候把數據都留下來,我們能夠給用戶貼上標簽,根據標簽對客戶進行分群。客戶分群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概念,因為你對客戶分群以後會發現不同的分群可以有不同的策略,不管是營銷的策略、產品的策略、服務的策略都可以不一樣。

比如說,我們80%的利潤可能來自於20%的顧客,這些顧客我們可以標上VIP,當他的電話打到客服中心的時候就用一些專門針對於VIP服務的客服來接這個電話,對他的服務更好。我們很多策略也可以跟隨這個策略。

還有我們發現有一些顧客是理性購買者,有一些是沖動購買者,有一些是價格敏感的,有一些對價格不敏感。我們就可以改變我們的搜索系統,改變我們的推薦系統。在京東,我們對每個SKU,我們都建立一個價格敏感度模型。所以可以通過建立這樣的模型,讓公司的發展變得可預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8035

朱嘯虎:我的投資原則就是簡單的三個S

來源: http://www.iheima.com/space/2016/0119/153865.shtml

導讀 : 朱嘯虎分享了投資的3S原則:Significant大市場,Scalable可擴張,Sustainable可防禦。

1月16日,金沙江創投朱嘯虎做客天使客微訪談。

金沙江創投打出的口號是“專註於投資立足中國,面向全球市場的高新技術初創企業”,說起來高大上無處著力,不過朱嘯虎細細分析卻又有跡可循,“簡單的說是3S原則”:  

Significant大市場:市場要足夠大,如果是垂直市場就更好;

Scalable可擴張:互聯網就是典型,一次投入,爆炸式盈利,一個指數模型; 

Sustainable可防禦:在中國可防守性特別重要,大公司一定有要上下遊通吃的能力才能守得住。攜程去哪兒、滴滴快的的合並都是為了強化這種可防守性。

2015年,越來越多的老牌投資人從大機構里脫離出來,自創基金,打出了革新VC甚至顛覆VC的旗號。面對VC行業內部的變化,朱總相對謹慎,不談變化而強調傳承——更像是過往的“學徒”制度:

我們VC行業一般說,成熟的VC投資人需要投出1億美金才算交完學費,單個項目賺到1億美金才能拿到VC畢業證書,大家可以按這個標準看看有市場上有幾個畢業了的投資人? 

所以,雖然他自己本人就有各種各樣的傳奇故事——半個小時投滴滴、幾年從“風投門外漢”到“獨角獸捕手”——但在朱嘯虎眼里,相比靈感與天賦,更為重要的是經驗和學習。

比如,強調投不同階段的項目需要不同的經驗和技能:

投早期項目需要創業經驗,才能幫助創業者實現從“零到一”的過程。

投後期項目更需要投行經驗,有沒有分析能力,看不看得懂財務數字更重要。

再比如,強調決策快是源於勤奮的早期工作:

我們投滴滴決策快,是因為做了非常多的前期工作,先判斷本地出行的很多機會;再把市場上所有的出行領域企業看了一個遍;全都不滿意,直到看到了滴滴。這是個漫長的鋪墊過程,沒有這些誰也沒辦法做決策,你還覺得這個過程快麽?

另外,在朱嘯虎看來,2015年另一件里程碑的事情是“O2O的創業周期過去了”:

現在,基本每個大細分領域都有領頭羊,而且很多都已經領跑半年以上,我們是很難拿錢去賭新團隊了——對於投資人而言,O2O的周期已經過去。 

這種周期的結束,最為明顯的標誌,正是2015年頻繁發生的大公司“先並購再抱緊BAT大腿”的標準劇本。資金密集型的O2O勢必要擁抱資本才能打下去,而最好的選擇除了BAT之外幾乎別無他選,從流量到資本,BAT都把其他互聯網公司甩開了幾個數量級。

在2016年必然的局面,就是拿了阿里投資的餓了麽和美團外賣死磕,兩大神仙打架,別提創業者,其實連百度外賣我都覺得很難過! 

最後,朱嘯虎還談了最近幾天繞不開UBER。在他看來,引入中國股東,大筆融錢,大筆花錢的UBER其實“非常努力”,但是“執行層漏洞很多”,幾乎是必敗無疑。

歷史上,從來沒有一家消費互聯網的美國企業在中國獲得成功,以前的易趣、谷歌大家都記得,大手筆的進入,但是在中國都是非常失敗的;UBER現在對中國本地消費者、本地法規的理解非常欠缺不提;但是執行層面都漏洞很多,訂單增長快但是有高比例的刷單,砸高金額的補貼但是相當比例無效。

最近,“去年有75天呆在中國”的Uber創始人在公開場合表示,“如果你想成為中國元素,在中國市場競爭的話,你必須要了解到補貼是你取勝的一部分”。在朱嘯虎看來這樣的發言更突顯了UBER對中國市場理解的膚淺,“補貼只是表面現象,關鍵還在後面的運營效率什麽樣”。

部分專訪實錄:

1. 金沙江創投的口號是“專註於投資立足中國,面向全球市場的高新技術初創企業”,如何理解這樣的投資邏輯? 

其實,我個人目前主要專註於無線互聯網投資,就以這個行業為例子進行解釋。簡單的說是3S原則: 

Significant大市場:市場要足夠大,如果是垂直市場就更好;

Scalable可擴張:互聯網就是典型,一次投入,爆炸式盈利,一個指數模型; 

Sustainable可防禦:在中國可防守性特別重要,大公司一定有要上下遊通吃的能力才能守得住。攜程去哪兒、滴滴快的的合並都是為了強化這種可防守性。

2.2015年VC機構在積極求變。越來越多的優秀投資人選擇出來成立基金;IDG等大型機構在股權眾籌平臺上領投項目等等,您怎麽看待這些VC行業的變化?

VC行業我覺得比較重要的還是在於經驗,很像過往的學徒制,如果沒有積累,還是比較難。我們VC行業一般說,成熟的VC投資人需要投出1億美金才算交完學費,單個項目賺到1億美金才能拿到VC畢業證書,大家可以按這個標準看看有市場上有幾個畢業了的投資人? 

舉個例子,中國互聯網每3-5年一個周期。剛剛過去的電商和O2O,很多經驗教訓是類似的,能不能把上一個周期的教訓用到下一個周期里,就反映出一個好VC的能力。 

3.您本人曾經是非常出色的創業者,您也曾表示這些經歷對您的早期投資幫助很大。這些幫助主要體現在哪些方面?對我們平臺上的投資人有什麽樣的建議? 

投不同階段的項目需要不同的經驗和技能。

投早期項目需要創業經驗,才能幫助創業者實現從“零到一”的過程。投後期項目更需要投行經驗,有沒有分析能力,看不看得懂財務數字更重要。

4.您本人有一個非常出名的綽號叫“快投手”,有很多半個小時內完成投資決策的案例。您是如何看待“快決策”這件事的?為什麽您可以做到這麽快速完成決策呢?

我們投滴滴決策快,是因為做了非常多的前期工作,先判斷本地出行的很多機會;再把市場上所有的出行領域企業看了一個遍;全都不滿意,直到看到了滴滴。

這是個漫長的鋪墊過程,沒有這些誰也沒辦法做決策,你還覺得這個過程快麽?

5.上個禮拜,您曾經提出“O2O的創業周期基本過去了”,如何理解? 

中國互聯網上實際上每3到5年一個周期,過去的十五年,已經過了五個周期。O2O也不會逃脫這個規律——滴滴就是三年前的項目。

現在,基本每個大細分領域都有領頭羊,而且很多都已經領跑半年以上,我們是很難拿錢去賭新團隊了——對於投資人而言,O2O的周期已經過去。 

6.最近,Uber風風火火的宣布拿到20億美元的B輪融資。您立場鮮明的提出世界估值第一的獨角獸Uber不可能在中國市場上戰勝滴滴,為什麽? 

第一, 歷史上,從來沒有一家消費互聯網的美國企業在中國獲得成功,以前的易趣、谷歌大家都記得,大手筆的進入,但是在中國都是非常失敗的;

第二, UBER現在對中國本地消費者、本地法規的理解非常欠缺不提;但是執行層面都漏洞很多,訂單增長快但是有高比例的刷單,砸高金額的補貼但是相當比例無效。

所以從目前運營情況來看,我們感覺UBER想要脫離規律,在中國成功的可能性幾乎很低。

Uber創始人在公開場合說,“補貼戰要打響了,如果你想成為中國元素,在中國市場競爭的話,你必須要了解到補貼是你取勝的一部分”。您怎麽看待這個事情?

其實也只是看到了表面現象,補貼不是成功的關鍵要素,關鍵在於後面的運營效率到底如何。 

7.去年年底,餓了麽傳出要被阿里巴巴控股,在創業公司紛紛抱上BAT大腿的今天,您如何評價當前O2O行業的競爭局面呢? 

朱嘯虎:坦誠地說,中國的創業企業不抱BAT大腿是不可能的,中國的互聯網競爭環境非常可怕。

美國互聯網三巨頭,亞馬遜、google和facebook占據的市場份額大概在70%,剩下的30%是在外面的獨立公司。中國的BAT加上他們投資的企業占市場份額的90%,是最大的流量來源,資金、體量和創業公司差出幾個數量級。

今天在中國創業,我覺得肯定是要抱BAT大腿。尤其是O2O這種資金密集型行業,沒有BAT的支持寸步難行。

目前,餐飲O2O已經形成了典型的巨頭壟斷,對創業者來說非常困難。在2016年必然的局面,就是拿了阿里投資的餓了麽和美團外賣死磕,兩大神仙打架,別提創業者,其實連百度外賣我都覺得很難過! 

部分投資人交流實錄:

【群友@彭*】企業SaaS很火,在BAT殺進來之後,創業公司還有機會嗎?

朱嘯虎:企業應用里,BAT沒有優勢。BAT的優勢在消費互聯網一端,創業者可以在這一領域大膽的去做,關鍵還是要看你能不能把企業抓在手里。你要擔心的是續費率如何,而不是BAT的競爭。

【群友@張*】我想問朱總對餐飲行業消費升級的看法,價值點在哪里。

朱嘯虎:消費升級不是那麽容易,餐飲的消費升級尤為困難。

餐飲的高端消費和公款消費密切掛鉤,現在所有的高端餐飲在目前的環境下都受挫嚴重,短時間內高端餐飲消費比較困難,還是面向大眾的餐飲消費會更有市場一些。

【群友@陸**】汽車後市場朱總投了典典養車,是出於哪種商業邏輯考慮,現在市場上還有一類比較明顯的是以途虎為代表的從電商,供應鏈為基礎的公司,朱總對此怎麽看?

朱嘯虎:

我們喜歡典典養車高頻剛需的切入場景。

高頻剛需很重要,洗車可以切護理、切保險,非常順暢。相比之下,換輪胎的頻次太低——四五年換一次——這種頻次往其他地方切很困難。

如果途虎不補貼,用戶增長會有很大問題,體驗過一次就會知道。途虎客戶要換輪胎,要排隊;想盡快修,途虎的訂單會被取消,直接在店采購,用戶體驗很不好。

所以,低頻模式不是長期持續的模式,相反如果從洗車去切入,頻次比較高

【天小妹】智能硬件項目的估值怎麽估?目前國內拿到風投的硬件類團隊,用戶普遍少

朱嘯虎:

智能硬件我們覺得很難投資。中國智能硬件的品牌性產品很少,大部分都是商品,商品是很可能曇花一現的。所以,這個我們投的比較少,一定要投,要判斷估值的話,可以從傳統性指標入手,比如銷售額、利潤、毛利等等。

其實美國公司也一樣,美國的兩家領頭羊智能硬件公司,GoPro和Fitbit,上市後股價都一瀉千里,所以我覺得在智能硬件上還是要保守。

【群友@程**】請問二手房買賣O2O您如何看?我公司主要以“社群+眾包”共享模式做二手房買賣O2O。

朱嘯虎:

二手房買賣的行業現狀非常慘烈,58趕集、安居客打得非常慘烈,愛屋及屋每個月燒錢非常多。這個行業最大的問題是頻次太低,用戶4、5年才買一次二手房,獲客成本非常高,如果沒有巨頭的資源和巨大的資源支持,這個行業的機會已經很渺茫。

本文為公眾平臺“天使客股權眾籌”(ID:angelclub2014)原創,轉載請註明。天使客股權融資平臺主打精品價值投資路線,早期獲得騰訊創始人曾李青、經緯中國張穎天使投資,目前進入A輪,多個成功項目獲機構下一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2855

國務院:壓縮粗鋼產能1-1.5億噸 原則上停止審批新建煤礦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6/01/4743290.html

國務院:壓縮粗鋼產能1-1.5億噸 原則上停止審批新建煤礦

一財網 重華 2016-01-24 19:23:00

會議決定,按照市場倒逼、企業主體、地方組織、中央支持的原則,一是以更加嚴格的安全、環保、質量、能耗等標準,依法依規推動落後產能限期退出,引導企業通過兼並重組、轉型轉產、搬遷改造等主動退出產能。在近幾年淘汰落後鋼鐵產能9000多萬噸的基礎上,再壓減粗鋼產能1—1.5億噸;較大幅度壓縮煤炭產能。

新華社1月24號消息稱,國務院總理李克強1月22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深入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更大釋放內需潛力;確定進一步化解鋼鐵煤炭行業過剩產能的措施,促進企業脫困和產業升級。

會議指出,城鎮化是中國發展最大的潛力所在。按照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要求,抓住農民工融入城鎮這一關鍵,通過深化改革加快推進新型城鎮化,既是重大民生工程,也有利於擴大有效投資和消費,促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

會議確定,一是放寬農業轉移人口落戶條件,探索進城落戶農民對土地承包權、宅基地使用權和集體收益分配權的依法自願有償退出機制。除極少數超大城市外,全面放開高校畢業生、技術工人、留學歸國人員等落戶限制。國務院已頒布居住證暫行條例,各地要結合本地實際,抓緊制定細則,使有別於以往各類暫住證、含金量更高的居住證制度覆蓋全部未落戶的城鎮常住人口,讓他們盡早在居住地享有義務教育、就業、醫療、法律援助等多項基本公共服務。

二是加快城鎮棚戶區和危舊房改造,提高棚改貨幣化安置比例。將棚改政策支持範圍擴大到全國重點鎮。降低準入門檻,吸引社會資本參與交通、地下管網等建設。運用“互聯網+”推進智慧城市建設,提高公共服務和公共安全保障水平。

三是擴大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範圍,積極發展中小城市,開展賦予鎮區人口10萬以上的特大鎮部分縣級管理權限試點,以特色城鎮發展帶動脫貧攻堅和新農村建設。

四是完善土地、城鎮住房等制度,鼓勵地方利用財政資金和社會資本設立城鎮化發展基金。財政轉移支付、城鎮建設用地增加規模與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掛鉤,中央預算內相關投資向轉移人口落戶較多的城鎮傾斜。為“新市民”更好融入“新城鎮”創造條件。

會議認為,堅持用法治和市場化手段,化解鋼鐵煤炭行業過剩產能,是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舉措,對推動行業結構優化、脫困升級,具有重要意義。

會議決定,按照市場倒逼、企業主體、地方組織、中央支持的原則,一是以更加嚴格的安全、環保、質量、能耗等標準,依法依規推動落後產能限期退出,引導企業通過兼並重組、轉型轉產、搬遷改造等主動退出產能。在近幾年淘汰落後鋼鐵產能9000多萬噸的基礎上,再壓減粗鋼產能1—1.5億噸;較大幅度壓縮煤炭產能。

二是嚴控新增產能。嚴格督查落實國家2013年有關停止備案新增產能鋼鐵項目的決定。原則上停止審批新建煤礦、新增產能的技改和產能核增項目。

三是完善支持政策。設立工業企業結構調整專項獎補資金,按規定對地方化解過剩產能中的人員分流安置給予獎補。支持金融機構做好呆賬核銷和抵債資產處置,完善不良資產批量轉讓政策。支持保險資金等社會資本參與企業並購重組,發展相關產權交易市場。會議強調,要充分認識化解過剩產能的艱巨性和重要性,關鍵是多措並舉做好職工安置。要引導企業主動想辦法、“發內功”,采取靈活工時、培訓轉崗等發揮內部安置潛力。企業確需與職工解除勞動關系的,應依法支付經濟補償,償還拖欠的工資、補繳社會保險費,並做好社保關系轉移接續等工作。支持創業平臺建設和職工自主創業,將國家返鄉創業試點範圍擴大到礦區,鼓勵職工就地就近創業就業。對失業人員按規定發放失業保險,對就業困難人員通過政府購買公益性崗位等給予再就業幫扶,對符合救助條件的及時納入社會救助,讓他們的基本生活有保障。

會議還研究了其他事項。

編輯:汪時鋒

更多精彩內容
請關註第一財經網、第一財經日報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3279

如何挑選靠譜P2P平臺?把握四個原則就好了

來源: http://www.iheima.com/space/2016/0309/154616.shtml

導讀 : 雖然目前有不少小平臺選擇良性退出,但也有不少平臺頻頻爆雷,使投友們成為最後的接盤俠,怎樣的平臺才靠譜?

挑選靠譜的平臺一直是投友們不斷討論的話題,也有很多投友相互推薦平臺,可經過考察發現,並沒有推薦人說的那麽好,找出一個靠譜的平臺猶如大海撈針。雖然目前有不少小平臺選擇良性退出,但也有不少平臺頻頻爆雷,使投友們成為最後的接盤俠。為此,投友們甚是困惑,怎樣的平臺才靠譜?

1.看投資平臺合規與否:地方金融辦備案,銀行資金存管

隨著監管的明晰,行業的無序時代也逐漸成為過去式。2015年12月28日,銀監會聯合工信部、公安部、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等部門起草頒布《辦法》,明確規定P2P平臺為個體與個體之間通過互聯網平臺進行撮合交易的信息中介企業,並且特別劃定了12項“紅線”,即禁止P2P自融,禁止搞資金池、假標和關聯交易、拆標,禁止混業經營,不得承諾保本保息,禁止股票配資、做眾籌業務等。

合規的平臺一定是遠離這12條紅線的,首先在合規性上就可以排除那些純詐騙,或者是披著互聯網金融外衣做非法勾當的平臺。

不僅如此,《辦法》還規定,開展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業務的機構,其機構名稱中應當包含“網絡借貸信息中介”字樣,法律、行政法規另有規定的除外。目前大多數平臺名稱均為金融服務、信息服務公司,以後投資人看名字是否有“網絡借貸信息中介”也可以判斷平臺的合規性了,這也是從準入上對平臺加以規範。

此外,業內人士也提醒投資人,根據辦法,還要看平臺是否在地方金融辦備案,是否與銀行進行資金存管等。

2.看平臺背景“水分”:查詢公開信息如股權結構、驗資報告、工商註冊信息

對於投資人而言,很多人都首先關註P2P平臺地背景實力,從這一點上考量也能最簡單的判斷平臺靠譜與否。一旦平臺戴上“國資”、“風投”這樣的帽子,無形中起到了很大的增信作用。

業內人士表示,對於號稱國資系的平臺,由於行政級別不一,信用背書能力自然不同。但目前也有不少號稱國資系的平臺實為地級市甚至縣級國資背景的平臺,背書意義不大。例如匯錢莊,間接控股股東是河南固始縣縣屬的建設投資公司。根據控制力的強弱,有不少宣傳國資系的平臺其實國資占比很低,或需上追溯兩三層才為國企,這類平臺公信力不大。

為了迎合投資人,很多平臺采用“左手投右手”的虛假增信手段欺騙投資人。業內人士提醒,可以通過查詢平臺已公開的股權結構、驗資報告、工商註冊信息來判斷平臺背景的真實性。如果平臺宣稱與大平臺有合作,也可仔細查看平臺公開的合同,特別是合同上的各類名稱和公章等。

上述人士還表示,對於宣稱已經獲得風投的平臺,投資人可搜索該風投是否為知名風投公司,登錄“全國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查詢平臺是否已做股權變更,或者直接撥打風投機構客服電話咨詢。如果投資的為非上市系實體企業,則要小心其可能存在自融的風險。

3.看平臺的業務模式:看不懂借款產品描述的請不要輕易嘗試

投資P2P,業務的真實性應該作為首要參考因素。“不管平臺擁有什麽樣的背景實力,業務模式和業務真實性一定是網貸投資人首要考慮的因素”,業內人士表示。對於看不懂的標的、看不懂的業務模式,投資人千萬不能輕易嘗試。

目前,P2P平臺上常見的借款產品有小額信貸、企業貸、房貸、車貸、票據、供應鏈金融等。“需要註意的是,由於供應鏈金融產品對平臺本身的資源和產業整合能力要求極高,除非像京東、中石油這樣大型的企業,一般號稱做供應鏈金融的民營系平臺往往涉嫌自融。

對於一些把借款產品描述得特別複雜連專業機構都看不懂的平臺,投資人要保持警惕,謹慎投資。

4.看信息披露是否透明:公開資料越全面越詳細,可信度越高

一直以來,P2P行業存在嚴重的信息不對稱。《辦法》中也規定了,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應當在其官方網站上向出借人充分披露以下信息,借款人基本信息,包括但不限於年收入、主要財產、主要債務、信用報告;融資項目基本信息,包括但不限於項目名稱、類型、主要內容、地理位置、審批文件、還款來源、借款用途、借款金額、借款期限、還款方式及利率、信用評級或者信用評分、擔保情況;已撮合未到期融資項目有關信息,包括但不限於融資資金運用情況、借款人經營狀況及財務狀況、借款人還款能力變化情況等。

“一家平臺信息披露越全面,借款資料展示越詳細越透明,那麽平臺隱瞞問題的難度就會越大”,業內人士表示。他認為,信息披露包括平臺基礎資料公示、運營財務數據、借款人資料展示三大方面。基礎資料公示包括營業執照、高管團隊介紹、股權關系、重要人事任免、股權變更、網站規則調整等;運營財務數據包括貸款余額、交易量、壞賬率、借款人數、出借人數等十幾個指標;借款人資料展示則有借款人個人信息、簽約現場照片、上門考察照片、合同、打款憑證、抵押物照片、審批風控流程等幾十項指標。

因此,投資人可登錄平臺網站按以上方法、提示按圖索驥,綜合各項信息判斷平臺是否值得投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8582

【今日兩會】項俊波:保險牌照審批堅持四大原則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6/03/4760998.html

【今日兩會】項俊波:保險牌照審批堅持四大原則

一財網 一財網綜合 2016-03-13 11:37:00

項俊波強調,社會資本進入保險業要明確核心是姓“保”,樹立扶危濟困、雪中送炭的意識;股東要對保險責任和盈利期限有長期準備,不能撈一把就走。

【今日議程】

3月13日(星期日)

人大會議日程

上午 

舉行第三次全體會議,聽取最高人民法院院長周強關於最高人民法院工作的報告,聽取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長曹建明關於最高人民檢察院工作的報告

下午

代表團全體會議,審議慈善法草案修改稿和最高人民法院工作報告、最高人民檢察院工作報告

政協會議日程

上午

列席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第三次全體會議

下午

小組會議審議各項決議草案,討論“兩高”工作報告

【兩會熱點】

項俊波:排隊申請保險牌照的公司近200家

針對社會關註的“保險牌照審批”問題,保監會主席項俊波13日上午在人民大會堂回應稱,目前到保監會排隊申請牌照的公司近200家,表明社會資本對保險業的發展前景充滿信心。但保險業關系國家金融資源的分配和金融安全,對保險市場準入,保監會是比較慎重的。

項俊波介紹,總的來看,保監會在牌照審批上堅持把握四個原則。【詳細】

保險牌照成“香餑餑” 項俊波:不能把保險當提款機

保監會主席項俊波在人民大會堂“部長通道”表示,目前已有200多家企業排隊申請保險牌照,說明整個社會在關註保險業發展,認同保險業社會和經濟投資價值。但他同時強調,社會資本進入保險業要明確核心是姓“保”,樹立扶危濟困、雪中送炭的意識;股東要對保險責任和盈利期限有長期準備,不能撈一把就走,更不能把保險公司作為提款機,“沒有思想準備就不要來做保險業”。【詳細】

徐紹史:加大制度和金融對雙創的支持

“雙創”作為經濟新動能的重要引擎,一直是發改委等部門政策部署的重點。13日,國家發改委主任徐紹史在回應“雙創”部署時表示,將在制度和融資等多個方面出臺更多措施,支持不同群體的人員加入“雙創”領域。

徐紹史表示,要根據不同產業的特點和發展階段,分別在跟蹤、平行和超越方面進行努力。目前,國家出臺了多個戰略部署,“互聯網+”的部署將引導傳統產業升級,有關部門也在為“雙創”打造眾投、眾創、眾籌等平臺,目的就是要讓雙創繼續發展。【詳細】

確保營改增5月1日落地 國稅總局局長稱將盡心盡力快出方案

國家稅務總局局長王軍在人民大會堂回應了營改增改革的部署。王軍表示,為了保證營改增落地,按時完成任務,將從三個方面進行努力。第一,盡心盡力快出方案。估計“兩會”結束後,國務院很快就會召開常務會議進行審議,審定後我們即配合財政部盡快下發並公開實施方案,以利納稅人遵循。第二,盡心盡力做好準備。第三,盡心盡力幫助企業。【詳細】

肖亞慶回應“三去一降一補”:將確保現有員工利益得到保障

在回應下一步國企改革工作重點時,肖亞慶強調,國企改革將遵循“三去一降一補”(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的思路,首要確保現有員工利益得到保障,要多用兼並重組,少用破產清算。他說,現在大家都在討論90年代末的國企改革,那次改革帶來今天的新局面,帶來了新的產業格局,(所以)今天的調整也會創造更多的新業態,也會產生很多就業機會,為新一輪的社會發展奠定基礎。【詳細】

高虎城:推動中西部和延邊沿江成為下一個開放前沿

商務部部長高虎城在回答媒體提問時表示,消費已經成為“三駕馬車”中最強勁的部分,加強供給側方面的改革是進一步促進消費的工作重點。

對於未來的對外開放政策,高虎城明確將采取更開放的態度。不僅要優化利用外資的領域,更要在“一帶一路”戰略下讓中國的中西部和沿邊沿江地區成為下一個開放前沿。他透露,目前正在制定中西部優勢產業投資指導目錄。【詳細】

知識產權局局長:構建更科學的知識產權利益分配

申長雨表示,近年知識產權保護力度在不斷加大,但和社會期待相比要進一步加強,有關部門將進一步采取措施。具體來看,知識產權局將按中央部署制定嚴格的知識產權保護制度文件,切實保障權益人合法權益;此外,知識產權局將配合全國人大和相關部門推動立法修改,解決周期長、賠償低等問題;再次,有關部門將提高專業審查質量,解決知識產權的源頭問題;除此之外,加強快速維權的建設、保護相關產業發展以及加大行政司法的力度、嚴厲打擊各種侵權行為也是下一步工作重點。【詳細】

苗圩:預計新能源汽車今年將增長一倍

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苗圩13日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中國新能源汽車目前已經進入成長期,去年達到30余萬輛,發展十分快,也是汽車產業調整的方向。他預計,新能源汽車將保持高增長態勢,預計今年有一倍以上的增長。苗圩說,他了解到,越來越多的企業和產品準備加入競爭,國家政策也鼓勵,今後發展態勢會越來越好。【詳細】

司法部部長:將進一步擴大法律援助範圍

針對貧困人口法律援助問題,司法部部長吳愛英13日上午在人民大會堂表示,黨中央、國務院對法律援助工作高度重視,司法部將進一步擴大法律援助範圍,使法律援助的覆蓋人群逐步擴展至低收入群體,惠及更多困難群眾。

在下一步的工作部署方面,吳愛英表示,為了更好地做好困難群眾法律援助工作,司法部將著力做好三方面工作。【詳細】

國家旅遊局局長:廁所供給不足品質不高是旅遊發展最薄弱環節

3月13日上午,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舉行第三次全體會議結束後,國家旅遊局局長李金早在人民大會堂“部長通道”就此前發起的“廁所革命”向媒體作出回應。他表示,目前廁所建設不足、供給不足、品質亟待提升問題,已經成為我國旅遊發展中供給最薄弱的環節、短板。

李金早說,無論是國內還是國際遊客,對我們在廁所上的問題意見最大。國家旅遊局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發起了“廁所革命”,並會堅定不移地推進。【詳細】

文化部部長雒樹剛:將專門制定“十三五”文化扶貧意見

文化部部長雒樹剛在回應“十三五”時期的文化扶貧內容時表示,文化扶貧是整個扶貧工作的重要方面和內容,文化部最近專門制定印發了“十三五”時期的文化扶貧意見,將以縣為單位制定文化建設內容。

他表示,文化扶貧主要抓基礎設施建設、鄉鎮文化幹部建設、縣級圖書館完善等方面,這些方面都要制定最低標準。此外,雒樹剛還強調扶貧過程中要主抓內容,要結合貧困地區特點提供更多的文化產品,要發揮當地的文化資源,特別是地域和民族文化資源,使群眾既創造文化又享受文化。【詳細】

國務院僑辦主任:“華裔卡”暫無出臺計劃

列席全國“兩會”的國務院僑辦主任裘援平13日上午在經過“部長通道”時表示,目前沒有出臺“華裔卡”的計劃,但宗旨是將給他們提供更方便的條件。

裘援平表示,為了進一步踐行開放政策和實現人才引進,有關部門已經推動了許多措施,為長期在華工作和投資的人士提供長期和永久居留的便利條件。例如,2015年7月和今年3月,公安部在上海和北京設立了12條便利外國人長期居留的便利條件,以促進科創中心的發展。【詳細】

【建言獻策】

政協委員董恒宇:25%土地出讓金用於耕地質量建設

“按照‘取之於土,用之於土’的原則,調整土地出讓金使用方向,將25%左右的土地出讓金用於加強耕地質量建設。”在今年兩會上,全國政協委員、內蒙古自治區政協副主席董恒宇說。

他同時建議,將耕地質量調查、監測、管理所需經費納入中央和地方各級財政預算。國家安排專項資金,采取以國家投入為主,地方配套為輔,全面啟動實施耕地質量建設工程,加大耕地質量建設的政策扶持和投入力度。【詳細】

全國政協委員、上海市政協副秘書長周鋒:建議籌建航班時刻交易二級市場

隨著我國航空運輸需求的井噴式發展,航班時刻資源緊缺。全國政協委員、上海市政協副秘書長、九三學社上海市委專職副主委周鋒在提案中表示,建議初次分配保留行政配置方式,並籌建時刻交易二級市場,充分發揮更大規模的存量時刻資源的效用。

周鋒在提案中表示,建議初次分配保留行政配置方式,著重完善相關制度設計。向實施大眾化戰略的航空公司、向新進入航空公司、向國內航空公司開辟中遠程國際航班、向樞紐航線網絡建設所需的時刻傾斜。【詳細】

中泰證券董事長李瑋:資本市場“弱法治” 應著力完善證券法

證監會新任主席劉士余12日下午通過在記者會答記者問的方式,首次公開透露了自己對資本市場關鍵問題的看法以及未來的監管理念。

全國人大代表、中泰證券董事長李瑋認為,劉士余提到“中國資本市場的發展必須堅持市場化、法治化這一根本方向”,這為資本市場的下一步改革發展厘清和明確了思路。在資本市場法治化建設方面,李煒認為要從四個方面予以加強。【詳細】

全國政協委員薛光林:抓住低油價時機 集合大眾資源實現“藏油於民”

自2014下半年以來,國際油價持續下跌,近期一直徘徊在30美元附近,距離2008年146美元的高點,油價已經跌去近八成。

日前,全國政協委員、光匯石油集團董事局主席薛光林提交了一份提案,建議中國應該抓住低油價的大好時機,加快建立油氣戰略儲備。【詳細】

廈航董事長車尚輪:建議構建“海上絲綢之路”空中通道

全國人大代表、廈航董事長車尚輪在兩會期間遞交的提案,建議積極發展民航產業,並以打造民航區域樞紐為重要抓手,搭建東南沿海及海西經濟區對外互聯互通的重要渠道,推動國家“海上絲綢之路”戰略的全面落地,同時也推動國家產業結構轉型升級。【詳細】

【兩會解讀】

兩高報告解讀:2015年審結金融案件逾100萬件

3月13日,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在人民大會堂舉行第三次全體會議,聽取和審議最高人民法院工作報告和最高人民檢察院工作報告。

糾正冤假錯案、打擊金融證券等領域犯罪、非法集資、司法改革、反腐等熱點問題均被納入“兩高”報告。【詳細】

【兩會掘金】

兩會刮起VR風 “上天入地”都可期

今年“兩會”成了VR應用到新聞報道上的首秀,記者們配備的VR攝像機和VR眼鏡,儼然成了各家媒體的“裝X神器”有木有,回頭率百分百,走在了時尚的前端。

用VR設備報道兩會,除了利用VR眼鏡仿佛置身於現場之中,網友也可以在PC端通過拖動鼠標體驗360度全景視頻。

除了視頻,還有媒體曬出了VR全景式圖片的報道,並且起了《360度全景遊XX》的名字,網友打開手機,就可以完成各個方位的場景體驗。擁有身臨其境的感覺。【詳細】

【明日議程】

3月14日(星期一)

人大會議日程

上午 代表小組會議,審議最高人民法院工作報告和最高人民檢察院工作報告

下午 代表小組會議,審議最高人民法院工作報告和最高人民檢察院工作報告

政協會議日程

上午 政協第十二屆全國委員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五次會議

下午 政協十二屆四次會議閉幕會

編輯:朱逸

更多精彩內容
請關註第一財經網、第一財經日報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8822

SAY清風:創業公司如何做管理?問題、原則及工具推薦

來源: http://www.iheima.com/top/2016/0512/155781.shtml

SAY清風:創業公司如何做管理?問題、原則及工具推薦
清風 清風

SAY清風:創業公司如何做管理?問題、原則及工具推薦

人從哪招?錢從哪來?資源去哪找?

黑馬說

近日,SAY CEO清風做客“BAI聞不如一見”欄目,向大家講述了他如何處理“找人、找錢、找資源”,這三個創業公司面臨的棘手問題,以及管理公司的原則。他還分享了公司內部使用的幾款效率提升神器。一個小小的改變,可能就是一個更高效的開始,同在創業路上的你不妨一試。

文 | SAY CEO 清風

今天讓我講創業公司管理,雖然從去年 4 月份開始做這個產品一直到現在,創業將近一年了,但如果不是這個會,我也沒有太多時間總結我們這一年的歷程。

創業公司之痛

這一年不敢回頭看,只敢往前跑,不創業的朋友不一定能理解我這種痛苦。其實最關鍵的點,我仔細想了想也沒什麽特別,主要就是三件事,人少、錢少、資源少,創業公司面臨的可能都是這樣的問題。我們是一家很普通的創業公司,創業幾個人就是從各大互聯網公司出來的一些人。所以,我這一年主要就在解決三個問題:人從哪招?錢從哪來?資源去哪找?

1、找人

去年一年下來最痛苦的一件事,不知道大家有沒有同樣的體會,是找人。從去年開始,不差錢的創業公司越來越多,大家把價碼炒得非常高,剛畢業一兩年的程序員就需要三萬到五萬。當時挖人也很困難,我印象特別深的一次是去中關村,在一家咖啡館里坐著寫代碼,圖個清靜,結果旁邊人的臉就開始發綠光了,然後對我說:哥們你會寫代碼,我們是創業公司……然後我聽他們講創業故事,很有意思。

我感覺很多時候都是朋友,或朋友的朋友介紹過來的。雖然也有公開招聘,但要麽就是收的簡歷太差,要麽就是人家不選擇我們這個小公司。所以,每個公司、每個員工都是我親自談的,一個個找,一個個談。從我們的角度來看,錢雖然融到了,說多不多,說少不少,但也不能揮霍,必須得花在刀刃上。

66441124625625169

2、找錢

我跟很多同樣創業的朋友聊天,我們應該是搬家次數最多的公司。從創業開始到現在,我們搬了可能得有 6 處地方。搬家的原因特別簡單,就是哪不要錢去哪。

最早公司人非常少,就在咖啡館辦公。當時主要是工程師、設計師要交流多一點,不過,四個人占一張小桌子也就夠了。後來人多了,就要占一張大桌子。開始創業的時候沒有太多想法,覺得不花錢就能上班挺好,而且咖啡館的環境也不差。至於最後為什麽還是決定搬到正規場地,一是因為咖啡館人多了之後網速會比較慢,而我們畢竟是公司,這樣肯定影響工作,二就是有時候人家來面試,本來其實聊得都很好,但是問到辦公地點的時候,我一說就那張桌子,人家就會說要考慮一下,應該就是覺得公司不正規。

開始的時候,我們是托投資人在望京 SOHO 3Q 找了一個場地,能免費兩個月。大部隊搬到 SOHO 3Q 後,出現了一個比較大的問題,就是要在晚上 11 點關燈關門。我們是一家創業公司,11 點怎麽可能忙完呢?那時候的狀態差不多天天都得熬到淩晨三四點。不過怎麽說呢,那里的硬件條件還不錯,我們也詢問過價格,一張辦公桌 3200 塊錢一個月,公司 10 個人就是 3.2 萬一個月,真貴。但是時間長了還是不行,銷售也不幹。然後我們就搬到了東直門,找了一個商住兩用的小房子,差不多一萬塊錢一個月。商住兩用房也很頭疼,我們才待了一個半月,水管就修了六回,燈泡也修了好幾回。而且,有些事情自己解決不了,還得給物業打電話,然後為了不耽誤其他人辦公,就得我負責盯著,特別麻煩。

過去這一年,我們為了省錢搬了好幾回家,最後又搬回了望京的聯合辦公區,找了一家便宜的,雖然還是按桌子算錢,但是省心多了。

3、找資源

除了人和錢之外,資源也一樣是問題。在創業初期,我們的大部分資源基本都是互聯網公司的一些資源。開始的時候沒錢,就靠刷臉,比如去找老新浪的同事、老豆瓣同事,包括其他公司的一些朋友。

738817000955845780

就拿瀧澤這個事來說吧,當時大家還以為是我們主辦的,但其實是別人公司辦的,我們是靠刷關系,派了兩個小孩說是瀧澤助理,然後等別的公司停下的時候,他們就直接沖上去。過程大概就是這樣,既有苦的地方,也有好玩的地方。

我們的一些原則

1、唯快不破

首先是要快,事情怎麽快怎麽來,快是第一要務。 

2、信息透明,信息分享

其次是信息透明和分享,公司有十多個人,全公司所有信息大家都得知道,不能只停留在一兩個人身上,也不會這樣。在這個方面,我們會用工具解決一些問題,後面如果有機會可以推薦給大家。 

3、隨時調整優先級

我覺得小公司最重要的優勢就是船小好調頭,發現問題我們可以馬上更改。嚴格說,我們群組的產品變成短視頻社交,在方向是一個很大的動作,所以會有員工離開或者加入,這是很正常的,也是小公司才能做到的。

很多人說要有戰略眼光,但是我們公司一般只排七天的項目,因為只能想到第七天,多一天都不行。雖然可以吹得很遠,比如短視頻的未來怎樣怎樣,可我們不想這麽做。我們只有 IOS 一個版本,給蘋果提審,需要一個審核過程。我們現在的產品是兩天到五天不等,快的兩天過,慢的五天過。我們所有的項目都是踩著這個點走,只要今天過審了,就必提審,加快叠代速度,爭取七天完成規劃。雖然這樣的要求很緊湊,但由於負責人原來是做技術管理出身的,所以控制得一直比較好。

工具推薦

 豆瓣做事有一個原則讓我一直受益到今天,那就是能夠用工具解決的事,絕對不用人。像今天這個時代,下圍棋都下不過機器人,可見工具正在變得越來越重要。我們的產品是七天一個叠代,這就需要依靠很多工具的幫助。

1、ASANA

120405686093474482

我們最重要一個任務管理工具,就是 ASANA。ASANA 是一個國外的項目管理工具,基本上我們全公司的需求、研發、設計、運營都在 ASANA 上處理。原則很簡單,只要這個事咱們決定做,就必須要建進去,而且盡可能對接到具體的人。然後不停地排期,不停地調這個任務。你可以不停地往里面丟任務,PM 的工作就是負責整理這些任務。

2、Sketch

397068005989462329

Sketch 是一個界面設計利器,比 PS 好用,原來用 PS 做設計的時候,設計師與工程師之間有一個鴻溝,不太容易協作,比如描圖、切圖、導入、導出等等,而這在 Sketch 上面就很好處理。Sketch 本身還帶有一些別的功能,是一個非常組件化的設計工具,對提升效率幫助非常大。

3、釘釘

506752554636455806

釘釘是我最近常用的工具,我覺得它的兩個功能都特別接地氣,一個是釘,因為公司難免有非常急的事情,比如說某渠道需要大量推,原本定在 9 點推,結果 9 點 10 分還沒推,這種事情就很緊急。還有一個特別好的功能就是澡堂模式,如果你現在用澡堂模式給一個人發話,那麽你們倆聊天內容就是閱後即焚,而且雙方頭像都是打上馬賽克的,防止截屏。

最初員工翻墻不是大的問題,所以我們最早的通訊工具是Slack,後來發現翻墻很頭疼,我們就用了釘釘,結果發現釘釘的有些功能還真不錯。我們公司差不多有十個實習生,對於實習生來說,釘釘帶的功能很有意思,包括實習生簽到、請假,都不用拿紙,釘釘有專門的簽到、請假流程。

4、Slack

893855191566945912

工程和設計還是用 Slack 多。以前經常會有這種情況,公司角落里坐了一堆神秘的人,開始全公司都沒有人知道他們是幹什麽的,後來才知道是做開發。大家只知道開頭和結尾,卻不知道過程。用了 Slack 之後,全公司任何人都知道哪個工程師改了哪些東西,這些需求都是運營和產品提的,而且工程師做完以後,心里也會覺得靠譜,這能夠減少溝通上的誤會。

5、GitHub

373260746749839429

還有一個重要的工具就是 GitHub。我早期做技術咨詢的時候,發現很多公司沒有 GitHub 這個東西。怎麽能不用 GitHub 呢?這就好像去一家公司,發現沒有桌子。現在,我們經常用 GitHub 作為第三方服務來部署代碼,非常好用。

6、Fir.im

885550665318154013

這是咱們國產服務里做得非常好的 Fir.im。在進行 IOS 軟件開發的時候,除了正常打包,有時候會增加更多的功能,這種情況下,你需要先找用戶,一兩百人的小群體,然後先把新版本裝上,讓用戶感受新功能是怎樣的。為了處理好這些事情,我們經常會通過 FIR.im 工具,讓用戶可以單獨裝一個 APP,試用里面的一些功能。

7、React Native

701698923454770963

還有一個工具是 ReactNative。對於創業階段的公司來說,這是一個很實用的工具。我們為什麽能持續叠代,而且速度還能這麽快,就早期來講,React Native 對我們的幫助非常大,現在也仍然能從中獲得很多好處。

以上就是我今天想要分享的內容,希望能給大家帶來一點啟發,也希望能夠和大家多多交流。

BAT(ID:BAI_VC)

創業管理 工具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5838

中美S&ED經濟成果清單滯後8小時公布 原則性提及BIT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25605.html

中國在對外公布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S&ED)戰略對話成果清單8小時後,再次公布了經濟對話部分的完整成果清單。

美國財政部前一天(當地時間6月7日)在網站上也陸續公布了的提供給美國國內的摘要和經濟成果清單完整版。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中國WTO研究院院長屠新泉,陸續對照了成果摘要和完整版之後, 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說,完整版本中,他最關註的部分是加上了中美雙邊投資協定(BIT)的原則性進展。

此外,與摘要版一致的部分是,其中提及了美國實質性支持且承認了人民幣國際化,但全文未提中方關切的市場經濟地位問題。

《第一財經日報》此前曾報道,從雙方談判結束到正式文本公布有一個或長或短的時間差,是國際談判中的普遍狀況。多位曾深度參與中美S&ED過程的人士對本報記者解釋說,在最後的階段,成果清單由雙方工作人員各自整理、翻譯,經雙方修改同意並確認後,才能對外公布。而經濟對話成果清單也因為涉及的細節更多,比戰略對話成果清單,所需時間更多。

“在這個過程中,還會發生分歧,包括文字的表述等,雙方會通過外交渠道和工作層面來逐步磨合。”其中一位人士說,“比如視頻會議、電子郵件、傳真、電話溝通。”

原則性提及BIT

中國國務院副總理汪洋在S&ED閉幕式上指出,與預期一樣,雖然雙方沒有也不會消除全部分歧,但達成了60多項經濟方面的成果。

對照中美分別公布的經濟對話成果清單,在第二部分——“促進開放的貿易與投資”中,出現了此前兩方都公開表態、十分關切的BIT談判方面的原則性表述。

相關表述是:“就正在推進中的雙邊投資協定談判,中美雙方承諾將於6月中旬交換負面清單改進出價,以反映雙方的共同目標,即致力於實現非歧視、透明、開放、自由的投資體制。中美雙方將加快推進雙邊投資協定談判,以期達成一個能有效促進並確保市場準入和運營的互利共贏的高水平協定。”

屠新泉對本報記者說,他在美國財政部6月7日公布的摘要中,完全沒有看到關於BIT的表述,當時非常吃驚——因為BIT談判是此次中美S&ED經濟對話部分,雙方最重要的訴求。現在從剛剛公布的完整成果清單來看,雖然加上了,也只是一個原則性表述。

“今年是中美BIT談判的最後時間窗口,因為一旦過了奧巴馬任期,不論下一屆是誰做美國總統,都得拖1~2年才有可能重啟談判。”他說。

“也許因為現在雙方還沒有表現出細化、明確的訴求,又因為對美國國內來說,太原則性也導致沒有參考意義,所以並未在此前的摘要中提及。”他說。

商務部前副部長魏建國此前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本次S&ED就此問題達成一致還是有相當大難度的,但年底前,雙方從大局出發,各自努力,還是有希望達成一致。

“我分析,雙方的分歧還是在負面清單方面,美方嫌我方太長。”

清華大學國際關系學院高級研究員周世儉則對本報分析稱,從表態來看,雙方都表達了達成一致的意願。如果一切順利,雙方將在今年秋季達成一致,給奧巴馬留下2~3個月的時間,去做國會工作,以求最終批準。

“出於各種考慮,在奧巴馬的日程之中,是把TPP(跨太平洋夥伴關系協定)的重要性放在中美BIT之前的,”周世儉說,“但也不排除最終考慮到大局,BIT的進展超過TPP。”

周世儉給本報記者算了一筆賬,美國對TPP中其他成員的出口總額,僅有美國對中國出口額的一半,“如果放棄這個大市場,孰輕孰重,他需要再掂量一下。”

中美訴求各有得失

從成果清單全文來看,中美雙方的訴求,各有得失。

周世儉此前對本報記者分析說,經濟對話中,美方本次主要關切有三點:人民幣匯率、產能過剩、BIT談判;而中方主要關切點是美國民用技術對華轉讓、市場經濟地位,以及BIT談判。

中方在人民幣匯率和去產能方面並沒有作原則性讓步。

比如匯率方面,中美雙方共同重申在2016年上海和華盛頓G20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期間達成的關於匯率的承諾,包括將避免競爭性貶值和不以競爭性目的來盯住匯率。與十八屆三中全會所確定的改革相一致,中方將繼續推動匯率市場化改革,允許匯率雙向浮動彈性。中方強調人民幣不存在持續貶值的基礎。

而美國財政部此前公布的摘要和目前完整成果清單,都有較大篇幅表述人民幣國際化部分。

完整成果清單表述為:中美雙方歡迎按照適用法律進一步發展在美人民幣交易與清算能力,在深化中國金融市場的同時,改善美國機構投資者參與中國資本市場的渠道。雙方強調保持中國和外國金融機構公平參與人民幣交易和提供清算服務的重要性。中方承諾在美指定人民幣清算行,作為人民幣代理行清算之外的一個機制。美方歡迎中方初步給予美方2500億元人民幣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RQFII)額度,並期待2016年底前美國機構獲得牌照。中國將根據市場發展和需求提高美國的RQFII額度。美財政部和中國人民銀行至少每年對在美人民幣交易和清算機制聯合評估一次。

“這表現了,繼去年人民幣加入IMF的特別提款權之後,美國政府對人民幣地位和價值的認可和接受。對中國政府來說,也是希望看到的結果。” 屠新泉說。

但中國一直關切的民用技術進口壁壘問題,也只是原則性表述為:“美方重申,繼續促進和便利商用高技術產品對華民用最終用戶和民用最終用途出口。雙方重申,繼續通過中美高技術與戰略貿易工作組深入並詳細討論共同關心的出口管制問題。”,並沒有深入展開。

此外,市場經濟地位問題,則完全沒有提及。

前述多次深度參與S&ED的人士對本報記者說,可以理解,在這個問題上,美方的非經濟因素考慮較多,立場也較為強硬。

他對本報記者說,中國政府此次在市場經濟地位的表態上,已經從此前多年,在雙邊自貿區談判中堅持的承認中國完全市場經濟地位,轉變成重點關註貿易救濟項下的“替代國”這個技術問題。這也是一種策略,因為目前美歐國會、議會等方面壓力非常大,所以將重點改為要求美歐履行義務。由美國商務部自己決定改變對華貿易救濟調查中,使用“替代國”價格做法。

根據中國商務部提供的資料,6月6日,商務部國際貿易談判副代表張向晨出席第八輪S&ED吹風會,介紹“開放的貿易與投資”專題會議時的表述為:中方對美國在對華貿易救濟調查中使用“替代國”價格做法表示關切。《中國加入世貿組織議定書》第15條日落條款與“市場經濟地位”問題無關。中方要求美方按期取消反傾銷“替代國”做法。15條關乎是否履行承諾的問題。中美作為世界貿易的“領頭羊”,應共同維護多邊貿易體制的嚴肅性、權威性。

歐洲方面的最新進展是,歐洲議會以壓倒性票數通過一項非立法性決議,以中國市場未滿足歐盟有關確定市場經濟地位的五個標準為由,不支持給予中國市場經濟地位;而在美國國會中,民主黨更不占優勢,因此反彈的壓力也非常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9975

G20部長會延後一小時,艱難達成首個全球投資指導原則

“好,沒有不同意見。我們鼓掌通過這份聲明。”會議主席、中國商務部部長高虎城在最後的總結中提高了聲調,“我們本身已經創造了歷史,在全球貿易投資治理中,書寫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高虎城作最後總結

二十國集團(G20)歷史上首份貿易部長聲明10日在上海發布。聲明稱:我們同意采取更多行動以實現全球經濟增長、穩定、繁榮的共同目標。貿易和投資應繼續成為經濟增長和發展的重要引擎,有助於創造就業、鼓勵創新、增進福利並促進包容性增長。

除此之外,當日閉幕的2016年G20貿易部長會議還批準了三份文件、達成了兩項共識。其中包括,批準史上首份《G20全球投資指導原則》(下稱《指導原則》);在降低全球貿易成本方面,G20貿易部長們一致決定推動盡快實施《貿易便利化協定》,積極為發展中國家提供相關能力建設和技術援助,努力將全球貿易成本降低15個百分點。

事實上,最終的成果發布會比預計時間晚了一個小時。參與磋商的中國商務部副部長王受文在回答第一財經記者提問時就此表示,這是貿易部長機制化後的第一次會議,參與方都非常重視,討論的問題非常重要,深入地交流,尋求共識,是需要花時間的。“經過我們密集地、甚至是非常困難,但是友好地討論之後,呈現了現在的成果文件。”他說。

歷時半年艱難磋商

高虎城身穿黑色西裝,佩戴寶藍格紋領帶,是今年G20貿易部長會議的主席。他背靠背景板,坐在鋪著深藍色桌布的圓桌會議的主席(CHAIR)位置,兩側分別是G20各國貿易部長、嘉賓國部長代表團等。面向他的另一側,則是包括WTO(世界貿易組織)、ITC(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OECD(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等國際組織的代表團。整個會場,密集坐著500多人。過去兩天(7月9~10日),在上海浦東香格里拉酒店三層的一間會議室里,參加G20貿易部長會議的各方,圍繞如何促進貿易與投資進行了密集磋商。

磋商現場

近年來,隨著金融危機的影響逐漸消退,G20關註重點已經逐步轉向增長戰略、經貿政策等中長期問題,亟待在新形勢下完成從危機應對向長效治理機制的戰略轉型。貿易投資議題,也從過去屬於較少被提及的全球經濟治理短板,上升到了戰略層面。

去年11月G20土耳其安塔利亞峰會上,經中方倡議,G20領導人達成重要共識,要求G20加強在貿易投資問題上的協調合作,指示貿易部長們定期舉行會議,並同意建立支持性工作組。

10日下午,來自全球的媒體在酒店一樓焦急地等待著最後的討論結果。因為,距離原定磋商結束和成果發布會時間,已經延後一個小時。

第一財經最終拿到手的成果文件,是一份共19頁,包含三個附件的《G20貿易部長會議聲明》。內容主要包括“加強G20貿易投資機制”、“促進全球貿易增長”、“支持多邊貿易體制”、“促進全球投資政策合作與協調”、“促進包容協調的全球價值鏈”及“通向杭州峰會”共22條內容。三個附件分別是《G20貿易投資工作組工作職責》、《G20全球貿易增長戰略》及《指導原則》。

高虎城在新聞發布會上說,會議明確反對貿易保護主義,決定將不采取新的保護主義的措施延長至2018年;同意加強區域貿易協定透明度,確保其與多邊規則的一致性;承諾今年底前G20成員全部批準《貿易便利化協定》;同意繼續推進多哈回合剩余議題談判,開啟討論潛在的、符合各方利益的新議題;G20成員中的EGA(《環境產品協議》)談判參加方還就EGA談判的進程達成共識,為早日結束談判奠定了基礎,也將為共同應對氣候變化做出積極貢獻。

本次G20貿易部長會議之前的半年多時間內,成員國高官級貿易代表們曾分別於今年1月、5月、7月在北京、南京、上海召開會議,6月初還在巴黎開了非正式會議。一名參與了前期磋商的相關負責人曾在7月召開的第三次會議結束後告訴第一財經記者,投資磋商比較艱苦,幾乎一個一個字過,艱難推進,“最後一天幾乎連續磋商了24小時,意願都起來了,之前覺得不可能的事似乎有點戲了。”

就在此次部長會議召開前不久,還發生了歷史性的“英國公投脫歐”事件,引發外界對全球經濟不確定性的疑慮。

WTO秘書處首席經濟學家庫普曼就此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英國脫歐會對貿易產生一些影響,歐盟和英國都要重新著手進行貿易談判,這些都會給全球經濟帶來不確定性。此外,對於一些反全球化的行動和言論,他認為這不是好的跡象,“那些努力推行全球化政策的官員,可能也會在國內遭遇阻力。”

全球投資協調最艱難

多位參加此次部長會議的知情人士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投資依然是最艱難的部分,成果最後的達成,讓很多國家代表頗為意外。

其中一名人士表示,最終能夠達成,由中國主導、聯合國貿易發展組織支持、各方利益平衡,是最重要的原因。“G20不是談判,是協商,有共識的成果肯定要妥協。”他說。

這其中,從肯尼亞家鄉休假之後,直飛上海會場的聯合國貿發組織秘書長基圖伊(Mukhisa Kituyi)發揮了協調作用。上述知情人士也表示,在此前的數次會議中,聯合國貿發組織也為各國代表提供了投資議題下的技術支持。

早在2013年9月,基圖伊曾在日內瓦的辦公室里接受第一財經記者的獨家專訪。那是他上任以後首次接受媒體采訪。當時,他就對第一財經記者表達了要促進目前全球碎片化的跨境投資規則整合的強烈意願,並強調,中美分別是全球第一、第二大外資吸收國家,也是對外投資的主力。中美BIT(雙邊投資協定)若能達成,將對全球的投資格局產生深遠影響。

這位在辦公室掛著中國北京民俗畫的秘書長,亦對中國寄予厚望,他認為,中國不僅應該進一步加強在多邊貿易領域的作用,也將成為完善全球投資的最重要角色。

從目前的數據來看,與國際貿易類似,跨國投資狀況也並不樂觀,在客觀上這也是促進G20各方此次達成一致的主要原因之一。

聯合國貿發會議剛剛發布的報告稱,全球投資2015年增長了38%,但投資總量並沒有超過金融危機之前的最高水平。聯合國貿發會議還預測,今年全球投資增速還將下降10%~15%。

雖然跨國並購表現耀眼,但聯合國貿發組織投資司司長詹曉寧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真正評價跨國投資創造價值的指標是綠地投資(創建投資)。因為綠地投資意味著開設新的工廠,意味著擴張產能。並購並不必然創造價值,只是跨國公司在經濟下行期,全球的資產配置策略。

投資方面,高虎城在10日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會議批準了首份《指導原則》,為加強全球投資政策協調做出貢獻。

G20部長會議新聞發布會

《指導原則》確立了反對跨境投資保護主義,營建開放、非歧視、透明和可預見的投資政策環境,加強投資保護,確保政策制定透明度,推動投資促進可持續發展以及投資者企業責任等九大原則。作為世界首份關於投資政策制定的多邊綱領性文件,《指導原則》確立了全球投資規則的總體框架,為各國協調制定國內投資政策和商談對外投資協定提供重要指導,同時為彌合國家間投資政策利益分化、加強多邊投資政策協調邁出歷史性一步,將為促進全球投資增長提供長遠制度性引領。

第一財經記者在最後公布的《指導原則》附件中看到,G20成員提議的9項非約束性原則具體包括:政府應避免與跨境投資有關的保護主義;投資政策應設置開放、非歧視、透明和可預見的投資條件;投資政策應為投資者和投資提供有形、無形的法律確定性和強有力的保護;投資相關規定的制定應保證透明及所有利益相關方有機會參與,並將其納入以法律為基礎的機制性框架;投資及對投資產生影響的政策應在國際、國內層面保持協調;政府重申有權為合法公共政策目的而管制投資;投資促進政策應使經濟效益最大化,具備效用和效率,以吸引、維持投資為目標,同時與促進透明的便利化舉措相配合,有助於投資者開創、經營並擴大業務;投資政策應促進和便利投資者遵循負責任企業行為和公司治理方面的國際最佳範例;國際社會應繼續合作,開展對話,以維護開放、有益的投資政策環境,解決共同面臨的投資政策挑戰。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4075

央行主管報紙:債券違約的處置必須堅持市場化原則

7月23日,央行主管《金融時報》刊文《堅持市場化方式處置債券違約》,金融時報社為中國人民銀行直屬司局級事業單位。文章表示,市場化改革的車輪只能向前絕不能倒退,債券違約的處置必須堅持市場化原則。

文章稱,剛性兌付只治“標”不治“本”,且負作用明顯。在債券違約時,剛性兌付雖然能夠暫時保護投資人的利益,能夠緩解一時的社會矛盾和維穩壓力,但其本質是在“麻醉”投資者的投資理性,使投資者喪失市場風險的判斷能力。在對待違約債券的市場化處置問題上,發債企業、地方政府、主承銷機構和市場監管部門應發揮各自作用,主動作為,充分保護投資者的合法權益。

中央推動市場化出清的決心沒有變。企業債券違約是市場發展中難以避免的現象。近年來,從私募債到公募債、從民企債到國企債、從利息違約到本金違約、從長期債到短期債、從低評級債到高評級債,債券的違約範圍越來越大、違約規模越來越高、涉及的投資者越來越多。但是市場主體並沒有出現整體恐慌、市場流動性整體充裕、債券市場整體穩定。為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央寄希望於通過市場化和法治化的方式解決僵屍企業和資不抵債的國有企業,那些企圖通過“亂”、“鬧”等極端方式實現利益、達到目的的手段將不得人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660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