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 雖然目前有不少小平臺選擇良性退出,但也有不少平臺頻頻爆雷,使投友們成為最後的接盤俠,怎樣的平臺才靠譜?

挑選靠譜的平臺一直是投友們不斷討論的話題,也有很多投友相互推薦平臺,可經過考察發現,並沒有推薦人說的那麽好,找出一個靠譜的平臺猶如大海撈針。雖然目前有不少小平臺選擇良性退出,但也有不少平臺頻頻爆雷,使投友們成為最後的接盤俠。為此,投友們甚是困惑,怎樣的平臺才靠譜?

1.看投資平臺合規與否:地方金融辦備案,銀行資金存管

隨著監管的明晰,行業的無序時代也逐漸成為過去式。2015年12月28日,銀監會聯合工信部、公安部、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等部門起草頒布《辦法》,明確規定P2P平臺為個體與個體之間通過互聯網平臺進行撮合交易的信息中介企業,並且特別劃定了12項“紅線”,即禁止P2P自融,禁止搞資金池、假標和關聯交易、拆標,禁止混業經營,不得承諾保本保息,禁止股票配資、做眾籌業務等。

合規的平臺一定是遠離這12條紅線的,首先在合規性上就可以排除那些純詐騙,或者是披著互聯網金融外衣做非法勾當的平臺。

不僅如此,《辦法》還規定,開展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業務的機構,其機構名稱中應當包含“網絡借貸信息中介”字樣,法律、行政法規另有規定的除外。目前大多數平臺名稱均為金融服務、信息服務公司,以後投資人看名字是否有“網絡借貸信息中介”也可以判斷平臺的合規性了,這也是從準入上對平臺加以規範。

此外,業內人士也提醒投資人,根據辦法,還要看平臺是否在地方金融辦備案,是否與銀行進行資金存管等。

2.看平臺背景“水分”:查詢公開信息如股權結構、驗資報告、工商註冊信息

對於投資人而言,很多人都首先關註P2P平臺地背景實力,從這一點上考量也能最簡單的判斷平臺靠譜與否。一旦平臺戴上“國資”、“風投”這樣的帽子,無形中起到了很大的增信作用。

業內人士表示,對於號稱國資系的平臺,由於行政級別不一,信用背書能力自然不同。但目前也有不少號稱國資系的平臺實為地級市甚至縣級國資背景的平臺,背書意義不大。例如匯錢莊,間接控股股東是河南固始縣縣屬的建設投資公司。根據控制力的強弱,有不少宣傳國資系的平臺其實國資占比很低,或需上追溯兩三層才為國企,這類平臺公信力不大。

為了迎合投資人,很多平臺采用“左手投右手”的虛假增信手段欺騙投資人。業內人士提醒,可以通過查詢平臺已公開的股權結構、驗資報告、工商註冊信息來判斷平臺背景的真實性。如果平臺宣稱與大平臺有合作,也可仔細查看平臺公開的合同,特別是合同上的各類名稱和公章等。

上述人士還表示,對於宣稱已經獲得風投的平臺,投資人可搜索該風投是否為知名風投公司,登錄“全國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查詢平臺是否已做股權變更,或者直接撥打風投機構客服電話咨詢。如果投資的為非上市系實體企業,則要小心其可能存在自融的風險。

3.看平臺的業務模式:看不懂借款產品描述的請不要輕易嘗試

投資P2P,業務的真實性應該作為首要參考因素。“不管平臺擁有什麽樣的背景實力,業務模式和業務真實性一定是網貸投資人首要考慮的因素”,業內人士表示。對於看不懂的標的、看不懂的業務模式,投資人千萬不能輕易嘗試。

目前,P2P平臺上常見的借款產品有小額信貸、企業貸、房貸、車貸、票據、供應鏈金融等。“需要註意的是,由於供應鏈金融產品對平臺本身的資源和產業整合能力要求極高,除非像京東、中石油這樣大型的企業,一般號稱做供應鏈金融的民營系平臺往往涉嫌自融。

對於一些把借款產品描述得特別複雜連專業機構都看不懂的平臺,投資人要保持警惕,謹慎投資。

4.看信息披露是否透明:公開資料越全面越詳細,可信度越高

一直以來,P2P行業存在嚴重的信息不對稱。《辦法》中也規定了,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應當在其官方網站上向出借人充分披露以下信息,借款人基本信息,包括但不限於年收入、主要財產、主要債務、信用報告;融資項目基本信息,包括但不限於項目名稱、類型、主要內容、地理位置、審批文件、還款來源、借款用途、借款金額、借款期限、還款方式及利率、信用評級或者信用評分、擔保情況;已撮合未到期融資項目有關信息,包括但不限於融資資金運用情況、借款人經營狀況及財務狀況、借款人還款能力變化情況等。

“一家平臺信息披露越全面,借款資料展示越詳細越透明,那麽平臺隱瞞問題的難度就會越大”,業內人士表示。他認為,信息披露包括平臺基礎資料公示、運營財務數據、借款人資料展示三大方面。基礎資料公示包括營業執照、高管團隊介紹、股權關系、重要人事任免、股權變更、網站規則調整等;運營財務數據包括貸款余額、交易量、壞賬率、借款人數、出借人數等十幾個指標;借款人資料展示則有借款人個人信息、簽約現場照片、上門考察照片、合同、打款憑證、抵押物照片、審批風控流程等幾十項指標。

因此,投資人可登錄平臺網站按以上方法、提示按圖索驥,綜合各項信息判斷平臺是否值得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