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中環在線:內地八樣消費十年冇加價 李華華

2010-11-19  AD




 

大陸啲物價貴過 香港已經唔係新聞,正當CPI創咗25個月新高、「溫4招」又唔知幾時出台之際,有大陸網民就做咗個調查,發現原來大陸仲有8樣嘢係10年來都冇加過價, 甚至仲減過價o忝!

到底乜嘢冇加過價呢?其中一樣係公共交通工具──好似今年1月1日開始,廣州市公交優惠出台,公交、地鐵搭咗16次之後 打六折,BRT票價由原來嘅兩蚊至6蚊人仔改為一律兩蚊;更過癮嘅係,14年前,廣州市公交票價都係兩蚊雞咋!

六合彩10蚊大陸彩票冇加價

另 外就係報紙!好似《廣州日報》咁,10年前都係1蚊,o依家都仲係1蚊,但份報紙就厚咗好多,有讀者話呢個感覺好好!仲有彩票,正當香港六合彩每注由5蚊 加到10蚊嘅時候,大陸同胞買個希望博500萬,收費都只係兩蚊雞,好平呀!至於話食品方面,袋裝醬油同普通鹽,都係同10年前一樣,賣1蚊左右。

有 啲嘢仲勁,係減埋價o忝!好似電話費上網費咁,比起10年前平成一半,電腦、手機、相機呢類電子產品亦都平咗好多……寫到呢度,華華忽然好想加埋香港人啲 人工落去呢!

李華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376

内地客澳门扫货

http://www.yicai.com/news/2010/11/609206.html

周六晚上七八点钟,在澳门满足了一天购物快感的人们拥挤在拱北关口,准备过关回到珠海,他们手里大包小包地提着购物袋,里面装着各式日用品,有人甚至还拖着一两袋泰国米回去。

王晓珺就住在距离关口不远的地方,她总是惊讶于怎么会有这么多人来澳门。“每到周末,从内地过来购物或旅游的人们把澳门塞得满满的。”王晓珺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记者。

王晓珺是澳门土生土长的“80后”,在澳门本地的大学毕业后,在一家公司做办公室文员。在她看来,澳门除了日常用品外,其他的并不便宜,而且是越来越贵。

在珠海人纷纷前往澳门购物的同时,不少澳门人却争相把钱兑换成人民币存到内地,或者购买人民币理财产品。在人流、物流、资金流与内地高度融合后,澳门自身的经济生态也正在发生变化。未来的澳门和澳门元,究竟该如何定位?

物价比内地涨得慢

事实上,不仅内地物价上涨,澳门的CPI也呈现上涨趋势,只是速度较内地更温和些。

王晓珺回忆说,在她家门口有一家卖猪扒包的小食店,她十几岁的时候,还是6元(澳门元)一个,前年涨到12元一个,今年已经是15元一个了。

“尤其是在外面用餐,两个礼拜之后会发现餐牌更新了,价格也变贵了一点点。”王晓珺说。

11月18日,澳门消费者委员会进行的“超级市场物价普查”的数据显示,食用油产品及乳类饮品的零售价格普遍上涨,有个别食用油产品样本平均升幅超过17%,而大米的平均零售价格亦比月前有所上涨。

11月14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到访澳门社区中心时,就曾向市民了解澳门物价和楼价及菜价是否很昂贵等问题。

澳门理工大学“一国两制研究中心”主任杨允中对本报记者分析,澳门自身生产的商品很少,高度依赖进口,尤其是从内地进口。内地涨价,澳门不可能独善其身,澳门现在属于输入性的通货膨胀。

但这依旧不能阻挡内地游客的购物热情。对某些商品而言,即便价格有所上涨,也比内地便宜。比如大米,本报记者走访澳门多家超市,一袋5公斤的金象牌 顶上茉莉香米售价大概是54澳门元(约人民币45元),但广州的超市里一般卖到68元人民币,而有些日用品、化妆品,其售价甚至是内地一半。

大量的购物带旺了澳门整个商业业态。

新马路旁边一个小巷子里的药店老板告诉本报记者,他们的生意越来越好,操着普通话过来买药的内地客人经常挤满店厅,他们甚至来不及仔细阅读药品说明,就大包小包地提回去,药品也经常断货。

澳门人购买力降低

在内地人购买力越来越强的同时,澳门人的钱袋子相对来说却越来越瘪。

9月份以来,人民币汇率的中间价波幅明显加大,曾经一连8个交易日创下汇率新高,当月人民币对美元的中间价由6.8126上升至6.7011,升值幅度达1.64%。而直接与港币挂钩、间接与美元挂钩的澳门元在美元持续疲弱之下应声下落。

杨允中所担心的,是随着人民币的进一步升值,澳门人的购买力优势将越来越弱。

“现在,珠海和澳门之间可谓高度一体化了,就连物价也在朝着一体化的方向演进。”他说,随着内地物价的提高,澳门与内地物价已经在慢慢趋平,某些商品价格甚至还低于内地,这样下去,澳门人无论在内地还是本地购买力都将降低。

比如,澳门很大部分货品来自内地,在人民币升值的带动下,内地的货物也越来越贵,澳门人将用更多的钱购买同等价值的商品。

而澳门一位银行业人士告诉本报记者,他所担忧的是澳门元的贬值,会令澳门元在澳门变得越来越缺乏影响力,甚至港币也会随之失去影响力。

事实上,对很多澳门人来说,与其让手中的澳门元与美元一起日益贬值,不如折换成人民币或以人民币定价的保值品。也有澳门人在珠海买房。

“我身边有不少朋友在珠海买了房子,一方面可以日后养老,更重要的是,内地的房子可以保值增值。”但王晓珺同时也强调,同样的澳门元,能兑换的人民币越来越少,买珠海的房子也不是那么轻松了。

珠海一家银行的负责人告诉记者,他发现,当人民币对美元出现较大的升值波动时,港币或澳门元兑换人民币的业务量就会明显增多。

“比如在9、10月,过来开户的澳门人增多,兑换量加大,但不一定就是储蓄人民币,很多澳门人选择购买保险、基金等人民币理财产品。”上述负责人表示,“而进入11月,量就没那么多,主要是汇率趋向稳定了。”

这位人士告诉记者,其实澳门本地也可以储蓄人民币,但利率较内地低,所以很多人选择过关来珠海,既可以获得高利息又可以享受汇率升值带来的好处。

由于投资渠道受限,港澳人民币市场利率一直低于内地,比如澳门本地银行人民币6个月期存款利率仅为0.75%,而内地6个月定期存款利率高达2.20%。

澳门元何去何从

鉴于这种形势,杨允中认为,澳门元应尽早放弃盯住港币的政策,彻底与美元脱钩,并和人民币挂钩,“否则,澳门的优势将进一步减弱”。

事实上,数年前,关于港币、澳门元与美元脱钩的言论曾一度被热议。近一两年来,香港在构建国际金融中心的过程中,逐渐寻找到了自己在人民币市场的地位。

香港一位学者告诉本报记者,香港目前正加大人民币的蓄水池,立志于构建人民币的离岸市场,包括以人民币为基础的存贷市场及投资市场,这将是除了法定货币港币以外的又一重要基点。

“香港具有成熟的市场经济体制和完善的金融结构,这使得香港能够成为人民币国际化过程中的桥头堡。”他说。

显然,与香港的优势地位相比,澳门还在彷徨。近一段时间,关于澳门元与美元脱钩的言论再次弥漫在澳门的上空。澳门立法议员区锦新就提出,澳门特区政 府是否进一步检讨汇率机制,研究将澳门元与港币及美元脱钩,或转而与人民币挂钩,以体现澳门元的真正价值,也有利于抑制澳门的通胀。

但上述澳门银行业人士对本报记者表示,澳门元与人民币挂钩还有一大障碍,即人民币还不能达到完全自由兑换的程度,这有可能对澳门的主业博彩业造成影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668

佳兆业一周拿地十幅 外资频投内地房企

http://www.21cbh.com/HTML/2010-12-2/4NMDAwMDIwODY4Ng.html

深圳房企佳兆业成为11月土地市场的一匹黑马。当月,佳兆业增加超过200万平方米的土地储备,更创下一周拿地十幅的纪录。

在宏观调控愈加深入的背景之下,佳兆业此举备受关注。

佳兆业大幅拿地并非个案。而房企大举扩张离不开资本的支持,近期国际资本市场热钱汹涌,纷纷投资中国房地产,11月外商投资房地产企业环比暴增157%。

业内人士称,由于通胀压力较大以及负利率的存在,外资看好中国内地房地产,寻求投资和合作的愿望迫切。

房企拿地凶猛

11月29日,佳兆业宣布公司通过竞拍方式,以人民币约8.19亿元,成功投得位于四川省南充市的一幅地块。


这是佳兆业在一个星期内投得的第十幅地块。

此前的11月25日,佳兆业公告称,以12.92亿元竞得9幅四川南充及辽宁营口住宅地块,总占地近74.86万平方米,预计总建筑面积约237.04万平方米。

“公司拿地主要集中于二、三线城市,目前调控政策对这些城市影响不大。”佳兆业总裁黄传奇表示,公司的业务重点在于这些地区的刚性需求,其中有一幅地已经深入到江苏的一个镇。

谈及近期大手笔拿地的原因,黄传奇对记者表示,佳兆业今年开工量比较大,到今年年底有400万平米,明年有700-800万平米的开工量,需要补充土地储备。

据其介绍,截至2010年3季度,佳兆业拥有总建筑面积1250万平方米的土地储备,加上最近新获约260万平方米的土地储备,佳兆业土地储备达到1500万平方米,足够应对未来三至五年的发展。

对于公司的财务状况,佳兆业首席财务官张鸿光表示不必担忧,截至10月底,佳兆业现金达38亿元,年底公司负债率可控制在60%以内。

外资依然看好内地房地产

频繁拿地,离不开大量资金的支持。

在公告拿地的同时,佳兆业还宣布,近期获得香港银行提供3900万美元无抵押贷款,黄传奇又透露,其正与新加坡淡马锡商谈合作事宜。

“目前国际资本市场依然非常看好内地房地产。”张鸿光对记者表示,近期有不少外资机构来找佳兆业,希望能进行一些投资合作,但佳兆业认为,其提出的融资条件成本太高。

佳兆业并非个例。央行数据显示,10月新增外汇占款激增,美国第二轮量化货币政策启动后,游资涌入明显提速,而楼市成为游资的主要聚集地之一。

商务部数据显示,11月份以来,全国完成备案的外商投资房地产企业已达108家,而整个10月份只有42家。

除 了发债、银团贷款外,一些私募基金也在进入房地产业。11月24日,福建房企明发集团公告称,公司向私募基金华平基金((WarburgPincus)发 行15.52亿港元的可转股债券以及3.88亿港元的认股权证,此次发行债转股的资金将主要用于公司购买土地、收购和日常经营。

此次明发选择策略不同的可转股债券,年利率仅为5%。香港资本市场人士分析,虽然年利率较低,但一旦可转股之后,给华平带来的收益也是显而易见的。按之前有些私募进行股权投资的惯例,也很可能附带其他条件,甚至包括“对赌”协议。

“并不是外资就是热钱。”摩根大通中国投资银行董事总经理龚方雄表示,热钱是快进快出的,而国外投资机构投资房地产一般呆三五年,这对中国房地产影响不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831

兩岸三地:內地何時加息? 因念

2010-12-16  AD




 

「今期六合彩號碼是:加息、不加息、加息、不加息、加息、不加息,特別號碼:上調準備金率,頭獎:有人中!」看官本周的心情,是中獎抑或是有賭未為輸?中央政府的行為就是猜不透。

筆 者得悉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閉幕,馬上電賀廣東友人。之前友人指導,香港人要明白中央的心,通脹對中國暫時不是問題,物價提升對農民增收的「利益分佈」,才是 政府密切關注的事情,所以加息決定,絕不輕易。筆者致電友人,真正目的是想聽聽國家金融策略的短期狀況。根據友人意見,應該注意國家幾方面發展。

要去問胡總 人行也不作準

首先,國家已經明刀明槍要控制物價,跟所有能約談的企業、行業學會、政府機關等等,面對面地表達:「哥兒們,幫幫忙,少賺點,讓大家可以過個開心年。」

當然每個企業聽話與否,真是各想各的,有些食用油生產商,你政府不給漲價,我就提前過年──停產,說是不做虧本生意。

這種矛盾,其實不止事業單位。第二個友人注意的,是地方政府與中央之間的角力,自08年尾開始,4萬億元人民幣救市,中央出「雞」,地方出「豉油」,結果甚麼地方債券、銀行向地方貸款等,百花齊放。這些中央必會問「你花了我的錢去哪兒?」,究竟最後演變成怎樣?

還有上周筆者議論過的熱錢問題,這些資金的具體流動方向,從進出中國,到在本土往哪些行業、商品、市場裏轉,也影響國家採取哪種手段控制局面。說來說去,究竟甚麼時候加息?筆者斬釘截鐵地問友人,沒想到友人回應:「你去問胡總吧,上次連人民銀行行長說過的也不算呢!」

因念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233

Facebook创始人百度“蹭饭”或为探路内地市场

http://epaper.nbd.com.cn/shtml/mrjjxw/20101221/2142199.shtml


每经记者 庄春晖 发自上海
昨日(12月20日),Facebook创始人马克·扎克伯格(MarkZuckerberg)及其女友被曝现身百度公司,并与百度CEO李彦宏在百度 员工食堂共进午餐。百度公司人士确认了此事,称扎克伯格系私人探访,与公司事务无关。据悉,此次为扎克伯格这位《时代》2010年年度人物首次来中国内 地,目前并不清楚他的下一步行程及意图。不过,该消息已引起了中国本土互联网界人士的高度关注,有人指出,扎克伯格此行的目的是为Facebook进军内 地市场铺路。
昨日晚间,有媒体报道称,百度发言人郭怡广表示,扎克伯格对中国互联网市场很感兴趣,此次是专程来向中国的互联网人士取经。
“突袭”百度食堂
扎克伯格拜访百度的消息最早是由一名百度内部员工透露的,该员工还附上了抓拍的照片作为证据,不过,该消息不久后被删除。
事实上,扎克伯格来华的可能性已被媒体多次提及,他的现任女友普莉希拉·陈为一名华裔美国人,仍有家人在中国。扎克伯格本人则在近日的 FacebookQuestions服务中提问:“在说普通话的中国城市中,哪些最值得一去?”并关注“如果去北京和上海,最应该看或做哪些事情?”等话 题。
昨日,还有人在北京首都机场及雍和宫等处发现了扎克伯格的身影。中国移动研究院院长黄晓庆在微博透露,当日凌晨,其在回北京的飞机上偶遇扎克伯格,并称赞扎克伯格“十分酷”。
中午,扎克伯格突然现身在北京上地的百度办公大楼,与百度CEO李彦宏谈笑风生,并在员工食堂共进了午餐,随后两人进入7楼的李彦宏办公室,关门“密谈”。
百度公司人士向《每日经济新闻》确认了该消息,表示此行系扎克伯格的私人探访,并非两家公司的商务安排,“马克还是带着女朋友一块儿来的”。该人士称,除当事人之外,没有人知道李彦宏和扎克伯格的谈话内容。
此前,李彦宏与扎克伯格已有过数次面对面交流。今年7月份,李彦宏作为唯一受邀的中国企业代表参加美国太阳谷峰会,曾被目击与扎克伯格亲密交谈;11月中旬的web2.0峰会中,两人再次聚首。
业界热议内地之行
扎克伯格突然造访百度,引发本土互联网界人士高度关注及热议。
创新工场董事长李开复在其微博上转发了扎克伯格来京的消息,但没有发表评论。
乾龙创投创始合伙人查立慨叹,创新起家的Facebook没有太大必要造访中国知名互联网公司,而是应该多与各草根创业团队多多交流。
有一种观点认为,Facebook创始人此行不会仅仅为去某家公司的食堂“蹭饭”那么简单,而是在找寻“分食”内地互联网市场的机会。
成立于2004年的Facebook目前注册人数突破5亿,已位列世界前三大互联网公司之一,但始终踌躇在拥有数亿网民的内地市场之外。此前,扎克伯格 曾流露过进军内地市场的想法,李彦宏也曾在公开场合发表过 “鼓励”Facebook的言论,“我认为像Facebook这样的企业应该考虑内地市场,如果他们的方法得当且有足够的耐心,就会有机会。时间飞逝,互 联网市场增长很快,而且存在许多挑战。如果你们不快点行动,就会失去机会。”
Facebook落地谜局
艾瑞网专家宋安表示,相信扎克 伯格此次以交流为主,“Facebook在美国选择了和微软合作,Twitter则选择了和Google合作,相互制衡。目前内地互联网三大佬:腾讯、百 度和阿里巴巴,以及最近的新浪微博,相互的数据都不开放,都想当老大。李彦宏见扎克伯格,交流的层面可能大于实际合作的可能。”
4399游戏 董事长蔡文胜则对Facebook在内地落地生根的可能性表示了悲观,“Yahoo创始人杨致远第一次到内地是2000年,谷歌CEO施密特第一次到内地 是2005年,Facebook创始人扎克伯格选择2010年到内地。“他们都相隔5年来内地,而且都是如日中天的时候,但最终都没能在内地落地生根。”
不过,目前未有更多“百度午餐”的实质讯息流出。此外人们还在关心,扎克伯格接下来还会造访哪些国内互联网企业,碰撞出什么火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479

內地規定 左丁山




2011-1-15  AD


 

內地不時出現假 新聞,不少網站語出驚人。例如最近傳出平保A股集資,令到平保A股大跌,急忙出聲明澄清。不知是否有見及此,中國新聞出版總署與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推 出一個「關於加強報刊傳播證券期貨信息管理工作的若干規定」,內有十九條規定,包括編採人員、報刊單位之責任,編採人員之財經採訪經驗,編輯要具有五年以 上新聞經驗、熟悉證券期貨業務,記者要有兩年財經報道經驗或證券期貨經驗等等。

中國啲法例、規定、監管有時比香港仲專業、更嚴格,故此不少 環保人士都話中國之環保要求嚴格過香港,要求特區政府學習。殊不知,中國內地最識寫嘢、講嘢,至於真係要執行、推動,就永遠下有對策,法例規定空具條文。 中國新聞界與財經報道有時作大、造假,關鍵不在於編採人員之經驗與知識,而在乎收紅包,有償新聞盛行,公關人員都知,在內地召開記者會,要預先準備定利是 封。話知佢做過十年證券公司,具備十年新聞工作經驗吖,收到上市公司大老闆「貼士」,在微博放風,在報紙吹牛,有乜咁出奇呀。上述之十九條規定貌似嚴正, 實則又係成為一個控制新聞自由嘅藉口,越多規矩定下來,監控機關要人就有更多發財機會。

訓練嚴謹,具專業分析能力,並唔係分析財經,選股票 一定中的嘅保證。美國啲證券分析師行頭競爭激烈,人人資歷相當,薪水花紅吸引,理論上應該好掂喇啩?點知唔係。無獨有偶,《華爾街日報》與《彭博》同在一 月十一日發表報導,指美國分析師每年就標普五百指數成份股研究所發出嘅top buys與top sells(最佳買入與最佳沽出)往往得到出人意表嘅結果。《華爾街日報》從湯遜路透取得2006至2010年嘅華爾街分析師十大推薦股,五年回報率係 9.5%(除稅及交易成本前),實際所得無幾,如果簡簡單單買標普ETF,回報率係11.9%,如果買十隻分析師「最憎恨」嘅股,回報率竟然有 64.3%!《彭博》就查到自09年3月以來,得到最少推薦買入嘅股票竟然升咗165%。而最多推薦嘅股票只係升咗73%啫!香港情況唔知點樣呢?有資源 嘅香港傳媒不妨試做一次調查,為廣大散戶指點迷津。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344

押宝网购“独木桥”富士胶片化妆品内地市场策略受质疑

http://epaper.nbd.com.cn/shtml/mrjjxw/20110126/2199754.shtml

  每经记者 陈时俊 发自上海
2011年1月,经历了淘宝官方店上5个月的网络试销后,富士胶片正式宣布“在中国内地市场开展‘富士胶片化妆品官网+淘宝旗舰店’的网络销售”。
在大牌林立的中国化妆品市场,对富士胶片这张“新面孔”的质疑声并不小。
有业内人士对 《每日经济新闻》表示,目前中国化妆品行业比较庞大,各大化妆品巨头充斥其中,市场竞争十分激烈。此前毫无“群众基础”的富士胶片,却又采取网店销售的模式,消费者在短时间内并不一定会轻易尝试,要获得消费者的认可还需要一个过程。
专攻网络渠道
在后数码时代,以柯达胶卷、富士胶片为代表的众多老牌企业纷纷面临转型的压力。转型后,在医疗健康等领域加大投资的富士胶片,在谈及化妆品业务的具体投入及销售回报时,并未给出相关数字。
“可能尚未达到集团1%的销售收入”,该集团内部人士透露。
2010年9月,富士胶片旗下的化妆品品牌首次以在淘宝平台上开设专卖店的形式进入中国内地市场。早在2009年,该品牌的化妆品已在中国香港地区开设有实体店。
而试销情况似乎并不令人满意。
“其实光在网站上开通网店,把产品放上去,不做任何宣传的话,消费者一点都不了解产品,不会自发跑过来购买产品”,富士胶片株式会社副总裁青木良和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采访时坦言。
在淘宝试销5个月后,富士胶片化妆品开设中文官方网站,通过2个网络渠道进行销售。与此同时,实体店的销售模式依然未被富士胶卷集团采用。“我们希望官网和淘宝旗舰店能够起到相互协同的作用,并通过各方面的宣传促销活动,将网络销路打开”,富士方面表示。
“与传统渠道一样,化妆品企业专攻网络渠道都有相关的风险。成功案例如雅诗兰黛,1年在淘宝平台的销售额可达到几亿元,一些不知名的化妆品企业也可依靠 网络渠道每年销量破亿。但也有许多失败的案例。”国内化妆品行业营销专家张兵武对 《每日经济新闻》表示,“较之传统渠道,把‘宝’押在网络渠道上的机会与风险很难一概而论,需要结合不同企业的实际情况。”
张兵武指出,目前许多化妆品企业都是以“多渠道、多模式”的方法在进行销售,选择不同的模式与其战略和投入资金有着直接的关系。化妆品网络渠道的“方便、平价”的优势已渐渐被大众接受。
“日本模式”或难成功
有业内人士评价富士胶片化妆品在中国的销售为 “照搬日本模式”,即起初依赖网络销售渠道,随后根据销售反馈及市场研究发展实体店业务。然而,对于习惯进入百货商超选购化妆品的中国消费者,能否对富士 专攻网络渠道的策略 “买单”?中投顾问化工行业研究员常轶智表示“很有挑战”。
“一是中国消费者能否在较短时间内完全认知其产品的技术诉 求,并且愿意使用其产品;二是网店的销售形式使得消费者无法现场体验其产品功效”,常轶智指出,“三是现在化妆品网购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富士胶片化妆品在 中国市场的销售还将面临兰蔻、雅诗兰黛、倩碧、碧欧泉等知名化妆品牌的挑战。”
“对于这些已经进入中国市场很长时间、犹如巨人一样的竞争品 牌,我们不可能和他们采取同样的方法来竞争,我们必须要有我们自己的特点。在和消费者沟通的时候,表达产品优势方面的诉求,彻底地传递到消费者那里,让消 费者认知我们的品牌”,富士胶片(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总裁横田孝二对 《每日经济新闻》表示。
横田指出,此前该品牌在日本的销售也是一开始在网络销售,后来才开设了店铺,“目前还没有在中国内地开设实体店、开发针对中国的品牌或建立工厂的计划。不过未来也不排除进入电视购物、店铺销售等其他销售渠道的可能。”
对于富士的“过分乐观”,多名行业人士表示“网络渠道销售并不能完全取代传统销售,富士试图复制的‘日本模式’并不一定能在中国内地市场上奏效。”
日化业资深营销专家冯建军曾明确指出化妆品单一网络销售渠道的弊端。“原本网店渠道作为一个新兴渠道,很多企业也都认为这将是未来市场发展的一个趋势, 但是由于很多企业并没有建立和形成适合自身的目标渠道策略以及准入机制,仓促上阵、盲目竞逐,自然就造成了网店业务对于主渠道的反噬现象。”
“当前富士胶片化妆品最大的问题是,中国的网购发展水平远不及日本规范,且消费者对于网购的‘习惯培养’也尚属于发展阶段,直接以网络销售作为唯一渠道具有很大的风险”,前述业内人士指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829

調控風聲中 九龍倉、新鴻基等內地頻頻拿地

http://epaper.nbd.com.cn/shtml/mrjjxw/20110309/2221175.shtml


每經記者 朱玲 發自廣州
當萬科、保利這些內地大型開發商紛紛聲稱要少拿地的同時,其他資金 「逢低吸納」的熱情沒有減退。港資開發商九龍倉(00004,HK)3月7日公告稱,以7.87億元的價格拿下杭州餘杭地塊。除九龍倉外,其他港資、海外地產商也紛紛出手內地樓市,趁機抄底。
調控嚴厲正是抄底時機?
3月7日,九龍倉發公告表示,以7.87億元價格拿下杭州餘杭地塊,折合樓麵價格3578元/平方米。這也成為該公司進入2011年後,出手內地樓市的第三單,截至1月底,該公司在內地土地儲備為125萬平方米。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九龍倉拿下的杭州餘杭地塊,有公開數據顯示,該區域在2009年~2010年間,最貴的樓面地價高達1.2萬元/平方米,相比九龍倉此次3500多元的樓面地價,已經跌去了2/3。
廣州地產專家謝逸楓認為,內地樓市調控最嚴厲時,正是「抄底」好時機。一方面內地房企今年2月份開始銷售業績嚴重下滑,銷售成交大量下降。而貨幣、信貸政策的緊縮及融資渠道遭遇前所未有的困境,導致內地部分房企資金鏈面臨緊張趨勢。
該人士指出,部分大房企由於擔心擴張過大而資金鏈斷裂,也開始謹慎拿地或者是停止拿地步伐,目的是控制資金流動。內地樓市價格一直保持上漲的趨勢,土地價格相對便宜加上資金上的保障,非內地開發商必然逢低吸納,擴大土地儲備。
業內稱此時仍有風險
記者注意到,除九龍倉外,新鴻基地產(00016,HK)、新加坡的嘉德置地以及愛爾蘭房產商財富控股紛紛出手內地樓市,趁機抄底。
在九龍倉之前,新鴻基地產也對內地樓市動作頻頻。3月3日,該公司聯合世茂以44.72億元的價格拿下南京河西地塊,樓麵價約4752元/平方米,由於多家企業聯合拍賣,其成本又將進一步攤平降低。
新鴻基地產昨日也透露,其位於廣州的項目為規避調控風險,預計年中推出洋房房源,同時該公司也抄底商業地產,積極推廣別墅盤的私家會所、高爾夫球場等商業項目體。
據記者粗略統計,今年1月至今,新加坡的嘉德置地、愛爾蘭最大房地產公司財富控股,以及嘉裡集團等已公佈涉足內地房地產項目投資超100億元。
謝逸楓指出,港資和海外開發商抄底內地樓市也具有一定風險性。首先目前內地樓市處於深度調控期,一旦政策調控繼續加碼和市場陷入一年以上的觀望期,這些企業將承擔政策調控帶來的資金壓力。
「內地市場目前的狀況產生變化,尤其是購房者已經開始產生觀望的心理,政府開始對土地空置和炒地現象進行打擊,拿地的門檻提高都將提高抄底風險。」謝逸楓表示,一旦內地樓市轉向下行通道,抄底資金有被「套死」的可能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089

天安中國內地囤地調查

http://www.21cbh.com/HTML/2011-3-17/xMMDAwMDIyNzExMw.html

香港地產商在內地習慣於捂地待漲的「投資策略」,真正被處理的少之又少,業內都已經習以為常了。

據知情人士最新爆料,香 港老牌地產公司天安中國(00028.HK)在內地項目存在長期停工及相關地塊長期閒置的情況。僅在上海一地,就有數個項目——天安豪園、天安別墅二期天 安陽光半島項目、天安花園三期GS項目等相關工程被爆長期未開工,土地取得時間均至少在2005年前,涉嫌土地閒置。

相關資料還顯示,天安中國部分項目所涉土地,並非公開招拍掛途徑獲得,土地成本低廉,部分地塊所在區域房價已突破2萬元/平方米,但其當年的拿地成本樓板價僅數百元。

類似的土地開發行為帶來的另一種後果是,「經驗」不及港資大鱷的其他眾多開發商,紛紛效仿這種「投資策略」,土地囤積、閒置屢禁不止。

進 入3月,新一輪的土地調控已然展開。國土資源部部長、黨組書記、國家土地總督察徐紹史表示,今年閒置土地仍將是打擊的重點;上海市副市長沈駿日前在該市專 項整治工作動員時表示,上海將在全市範圍開展規劃和土地領域專項整治工作,3月上旬為準備階段,3月下旬至9月自查、互查,10月到12月進行整改。

但本報記者調查瞭解的對囤地、閒置土地等相關行為的整治,力度依然不足以令這些港資開發商改變這種慣用的「投資策略」,而背後的原因,顯然更為複雜。

在滬項目土地或長期閒置?

天安中國投資有限公司主席馮永祥,已故金融巨頭馮景禧之子。和其他港資地產大鱷類似,天安中國很早就進軍內地房地產業,並較早取得成本低廉的大量土地。

一個業內公開的秘密是,如今,這些港資地產大鱷手上依然囤積著不少多年前獲得的地塊,遲遲未開發完成甚至從未動工。此次知情人士透露的涉及天安中國在上海的多個項目,就存在不同程度的類似情況。

天安豪園位於上海閔行區漕寶路1868號,所處地段現為區域中心,配套成熟。但記者在現場看到,如今該項目所在地塊依然雜草叢生,並無任何開工跡象。據周邊居民表示,該項目2008年之後就基本沒有動靜,一停就是近三年。

公 開資料顯示,天安豪園佔地37.8 公頃,總建築面積47萬平方米,其中住宅建築面積約為40萬平方米。容積率1.35,綠化率35.5%。一期總開發面積15萬平方米,由18棟13層小高 層及1棟9層的小高層組成。目前首批5棟13層小高層已建成,其中4棟為當地居民動遷安置房,後續工程尚未動工。

工地現場,大門和小高層外立面掛著農民工追討欠薪的標語。據一位自稱2007年進入該項目工作的現場看管人員透露,該項目2008年5棟小高層建完後,開發商就再也沒有進行後續水電等配套工程,停工至今,開發商也沒有結算工人費用。

天安別墅二期,位於上海市松江區洞涇鎮654—2號,總用地面積314820平方米,總建築面積461059.8平方米;其中住宅用地建築面積443659.8平方米,商業建築面積為17400平方米,容積率為0.68,屬優質別墅地塊。

天安別墅一期早已售磬,但項目二期654—2號地塊遲遲未實質性動工,閒置已久。

記者從項目所在的松江區洞涇鎮城市發展建設有限公司獲悉,該公司為天安別墅地塊的動遷公司,而天安中國方面於2001年拿到654—1號地即項目一期,並先後於2004年和2005年拿到後續地塊即二期654—2號地,此後就長期處於停工狀態。

隨後的調查發現,上述項目還只是天安中國目前在內地龐大囤積土地的冰山一角,背後牽涉的閒置情形可能更為嚴重。

停工400萬平方米

根據公開資料,天安中國在內地的房地產項目,存在類似情況的不在少數。初步測算,天安在不同階段獲得但至今尚未開工的內地項目土地總面積甚至超過400萬平方米。

截 至2010年底,2005年取得的位於松江區654號地塊的天安別墅二期、三期地塊,總建築面積308700平方米,在建工程面積16300平方米,開工 比例僅為5.28%;2001年取得的位於普陀區昌化路的天安陽光半島項目,總建築面積194100平方米,尚未動工,開工比例為0;1998年取得的錦 繡路1028號天安花園三期GS項目,目前開工比例仍舊為0。

上海之外,天安中國在內地其他城市同樣存在類似的低開工率的囤地嫌疑。

公 開資料顯示,2004年取得的惠州淡水地塊,總建築面積783000平方米,開工比例為0;1998年獲得的肇慶高爾夫度假村(2)總建築面積 500000平方米,開工比例2.34%;1998年獲得的福州登云山莊項目,住宅部分總建築面積604500平方米,開工比例1.69%;1994年獲 得的武漢崇仁路地塊住宅部分,總建築面積83500平方米,目前仍處於規劃及涉及階段,開工比例為0;2007年取得的常州天安數碼城項目,住宅部分總建 築面積371700平方米,開工比例為0,商業部分總建築面積458400平方米,開工比例11.95%。

值得注意的是,包括上海在內,天安中國在內地的這些未開工或低開工率的項目,土地取得時間普遍較早,甚至包括了多幅2000年以前的土地,最早取得的地塊追溯到了1994年,至今依然零開工率,土地在手時間長達近17年之久。

如此長時間跨度背後,除了令人疑惑的囤地、閒置問題外,則是實實在在的土地升值帶來的巨額回報。

以天安豪園為例,根據官方渠道披露的上海市有償使用地塊彙總表(2003年1-4月)顯示,上述項目所在的七寶鎮52號地塊[閔字(2003)049號]地塊面積136340平方米,容積率1.4,中標價為112889520元,實際出讓金為33866856元。

計算可知,該地塊以中標價計算的樓板價為591元/平方米,若以實際出讓金價格計算,僅有177元/平方米。8年之後,如今七寶地區的房價早已突破20000元/平方米,此間樓板價上漲超過113倍。

另據記者瞭解,在8年超百倍增值收益之外,當年該地塊出讓是開發商方面與松江區土地管理局簽訂協議之後通過「邀標出讓」形式獲得,更讓業內對這樣的超額收益有了另一層理解。

百倍增值背後的土地閒置真相

記者在調查中發現,固然,每個囤地或者閒置多年未開工的項目,都有其堂而皇之的理由,但這些理由並不能經得起追問。

對於天安別墅二期的長時間停工的原因,來自洞涇鎮城市發展建設有限公司有關負責人的說法是:一是動遷問題,於2009年才真正解決拆遷戶問題;二是松江區土地規劃管理局在2009年出台的「經濟適用房」政策影響到了該項目施工的正常推進,「停工是強制性實施的」。

但另據相關材料記載,該項目2010年5月上旬仍處於方案設計階段,到目前施工圖設計完成時間尚未確定,與上述被強制性停工的說法顯然不無矛盾。

閔 行區規土局方面對天安豪園停工的原因表述則是:閔行區七寶鎮52號地塊,2003年3月18日經閔府土(2003)110號文批准一期用地,天安豪園的項 目公司上海海峽思泉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天安中國旗下)通過邀請招標方式取得了土地使用權,停工近兩年原因主要是動拆遷原因和規劃調整。規劃調整主要涉 及:一是地塊出讓後,根據市中心城七寶地區規劃的要求新增兩條市政道路;二是地鐵9號線開發時臨時借地和增加了變電站、風井、出口等需從出讓地塊中劃出的 土地;三是由於七寶鎮受環評影響,原已批的部分動遷基地無法建設,政府擬將該地塊全部調整為動遷房建設。其中動拆遷原因是地塊未開發完成的主要原因之一, 因為該地塊當時屬於毛地出讓。

不過,該項目公司有關負責人對停工的理由又截然不同:項目停工無法進行的關鍵是2戶居民造成的最後部分地下車庫無法進行,導致整個項目的竣工以及交付。

來 自天安豪園項目施工方——上海新馬集團有限公司有關負責人的說法是,整個項目自2007年底開工至2008年中完成主體5棟樓後,開發商只支付了部分工程 款,整個主體項目工程尚未結清。隨後,天安中國方面與總包單位上海四建達成停工協議,期限為一年。如今一年期限早已超出,停工期限還在無限期延長。

截至記者發稿,來自閔行區規土局的消息稱,天安豪園地塊已納入區閒置地塊追蹤調查。區規土局將盡快和開發商簽訂最後一份補充合同,確定最後的復工和竣工時間,如在規定竣工時間內沒有竣工,政府將回收該地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298

首家內地融資租賃公司香港上市

http://www.21cbh.com/HTML/2011-3-18/3NMDAwMDIyNzM3Nw.html

3月17日,央企中化集團旗下的融資租賃公司——遠東宏信有限公司(03360.HK)宣佈將在香港進行首次公開發行(IPO),最多融資55.49億港元,計劃3月30日在香港交易所掛牌。

遠東宏信計劃發行8.16億股股份,其中10%將於香港公開發售,其餘90%將於國際發售。新股的發售價區間為每股5.2港元-6.8港元。中金香港、摩根士丹利、瑞銀是此次交易的聯席全球協調人及聯席保薦人。

遠東宏信首席執行官孔繁星對記者表示,「遠東宏信具有獨特的商業模式,通過提供一體化的融資租賃以及諮詢等服務來盈利。我們不是高利貸,有68%客戶是回頭客。」孔繁星同時兼任中化集團總裁助理。

6大基礎投資者認購2.5億美元

遠東宏信是首家計劃在香港上市的內地融資租賃公司,重點在醫療、教育、基建、航運、印刷、工業裝備等六大行業開展融資租賃、諮詢及貿易業務。一位參與此次交易的投行人士表示,該公司在香港註冊成立,這一身份將為未來的融資安排提供便利。

大樹底下好乘涼。遠東宏信非執行董事楊林在17日的記者會上強調,公司有足夠的尚未使用之授信,在目前緊縮的環境下,大股東中化集團也會利用集團影響力,為遠東宏信取得銀行支持。楊林的另一個身份是中化集團總會計師。

2002 年開始,遠東宏信向60家國內外財務機構取得貸款融資,各筆銀行融資的平均期限為2.4年。截至2010年9月底,遠東宏信從四大行、股份行、城商行及農 商行、國家開發銀行、外資銀行取得的尚未償還貸款結餘的佔比分別為21.7%、29.5%、8.1%、20.4%及20.3%。

根據招股書,遠東宏信的策略投資者還包括:管理資產達610億美元的資產管理公司KKR、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GIC)以及中金公司。IPO完成後,中化集團將持有遠東宏信47.6%的股份,KKR將持股13.13%,GIC將持股7.87%。

實際上,近期香港股市受中東局勢、日本地震等因素影響而波動,並不是IPO的好時機。不過遠東宏信仍吸引了6名有份量的基礎投資者,合共購買2.5億美元的股份,禁售期為6個月。

根據招股資料,這6名基礎投資者的投資額分別為:高瓴資本管理公司5千萬美元,Owl Creek投資4千萬美元,OZ Funds投資3千萬美元,湧金資產管理公司5千萬美元,新鴻基地產3千萬美元,惠理基金5千萬美元。

中小企業風險可控

遠東宏信計劃把此次IPO融資所得30%用於船務行業的營運資本及租賃業務,70%用於醫療、教育、基建及印刷營運資本。

孔繁星相信,在十二五規劃下,該公司上述六大重點領域都將產生巨大的融資需求。

截至2010年9月30日,其客戶超過3200名,尤其是在環渤海、長三角、珠三角及華中等高增長地區,超過80%的客戶為中小企業,餘下是大型企業。

孔繁星表示,雖然大部分為中小企業,不過可以根據不同行業的情況來控制融資風險。在2007年至2010年前9個月,遠東宏信的不良資產率分別為1.7%、1.9%、1.2%及0.73%,維持於低水平。

數據顯示,遠東宏信的淨利潤從2007年的3100萬美元上升到2009年的6900萬美元,復合年增長率達50%。截至2010年9月底,淨利潤達7700萬美元,同比增長65%。

截至2009年底,國內共有164家融資租賃公司,包括銀行系租賃公司17家,廠商系租賃公司43家,獨立第三方租賃公司104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30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