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內地百貨店狂開 助名牌低成本擴張 黃國英 (Alex Wong)

http://hk.myblog.yahoo.com/alexwongkwokying/article?mid=14931

(原載於東周刊29/3)

金融海嘯後,人類的心理,轉變甚鉅,最顯著的變化有二:首先,是人們分析事情的time-frame,變 得極為短暫-世事無常,一夕之間,股票可盡化雲煙,虛無飄渺,價值投資、長線持有,「你都痴嘅」;其次,「一朝見海嘯,十年怕游水」,每數月甚至更短,就 會傳出一次「危機」:已發生的-杜拜、歐債、雙底衰退、新興市場加息、中東石油危機、日本核電事故;未發生的-利率大升、惡性通脹、美債崩潰、內房泡沫爆 破、中國地方政府債務危機、美國地方政府債務危機、歐豬危機續集等,罄竹難書。

海嘯後人人短視

但流通性過剩,資金苦無出路,加上人人危機意識深重,槓桿減低,注重防守,要再來一次宇宙大爆炸的可能性,不會太 高。從來金融危機,只會發生在人人無限看好,槓桿超高,流通性忽然乾塘,無險可守,怒破大位,意志崩潰,爭相斬倉,才會有低到你唔信的價格。今次日本核電 危機,嚇到「盲搶鹽」,傳媒日撻夜撻,撻你信世界明天末日,恒指也跌不足兩千點,是為明例。無定向上落市應會維持短線以快打快,高沽低揸,至為合適

執筆時,業績公佈期,快將完結。大部分原材料使用者,由於商品價格上升,毛利率受壓,部分抵消了營業額的上升;負債高者,又被利息成本上揚所困,難有極大作為。但有一個亮點,是為在中、港販賣奢侈品的公司。

原先市場,擔心2010年下半年,由於對比09年同期,營業額基數已高,增長率或放緩;第四季時,中央調控經濟,收緊銀根,影響奢侈品的銷量;加上眾散戶,不問估值,破頂後高位衝入戰場,慘遭埋伏,競雙逃亡,股價遂一洩如注。

雖說盛極必,但無證據下,太早看淡,可能錯失良機。從已公佈的本地及國內零售數據,以及業績發佈會管理層的口供,今年一、二月份,股市愁雲慘霧,但同店銷售,按年竟然增長近兩成。2010年春節銷售,已經唔小嘢,2011年竟有如此增長率,不可輕視。

另一有利奢侈品股的因素,是國內百貨公司「開店八萬五」。直至現在,開百貨公司,好過印銀紙,從百貨公司股業績,可得印證。有勢,叠注再賭,不難明白,人人擴大版圖,狂建新店,令店面面積,拋物線上升。

商場利誘名牌進駐

百貨新店瘋狂落成,對租客極為有利。據利邦(891)表示,2010年內,國內開店近100家,連翻新原來舊店,資本開支只為4千5百萬。何以低得如此嚇人?原來是國內地主貼錢,邀其到旗下商場開店。租約條件改善,不在話下。周生生(116)平常國內開店,要年半回本。去年開店近五十家,錄得虧損的新店,竟是屈指可數。景氣之好,超乎想像。

值得一提,國內百貨業,採用分成(turnover rent),代替固定租金。店鋪做成生意,百貨公司收某個百分率的營業額。故無用過慮,所謂租金蠶食盈利的情況。

(客戶持有周生生(116)及利邦(891))

 

總零售面積(平方米)

2010

2011(估計)

2012(估計)

百盛

1,000,000

1,160,000

1,320,000

金鷹

448,040

641,240

830,240

銀泰

528,095

681,745

862,345

茂業

642,289

732,099

948,399

新世界百貨

555,700

715,400

799,400

春天

174,459

301,859

351,559

總共

3,348,583

4,232,343

5,111,943

(資料來源: 野村證劵)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735

謝霆鋒公司或內地創業板IPO

http://www.yicai.com/news/2011/04/741394.html

道13年,31歲的香港藝人謝霆鋒終於迎來了自己事業的高峰,除了剛剛獲得香港金像影帝以外,他創立的「PO 朝霆」製作公司辦得有聲有色,每年盈利8000萬港元,8年下來淨賺6億港元。昨天記者獲悉,謝霆鋒有了更大的野心,準備擴大公司的規模,除了影視後期製 作部分,還準備開展藝人經紀和影視拍攝業務,目前分公司準備讓妹妹謝婷婷擔任CEO,並準備一年內在內地創業板上市。

謝婷婷操盤藝人經紀

謝霆鋒投資的「PO朝霆」製作公司成立於2003年,緣於謝霆鋒的一個念頭。2002年,謝霆鋒拍攝《玉蝴蝶》的MV,當時MV的預算和花費的心思 都足夠,卻始終無法達到預期效果,想不通的謝霆鋒便將整個MV的製作過程捋了一遍,才明白問題出在製作上。謝霆鋒最初學習製作方面的知識,只是單純希望可 以保障自己作品的質量,但後來他發覺香港的製作公司水平有限,導致後期製作通常被澳大利亞、中國台灣等地的公司「包圓」,這讓他一方面覺得意難平,另一方 面也敏銳地意識到其中蘊藏的商機。於是他以房子作抵押,投入過百萬港元創建「PO朝霆」,從一開始的11名員工,到現在香港、上海兩地都有分部,每年盈利 8000萬港元。

昨天記者從「PO朝霆」的內部員工那裡獲悉,謝老闆的野心很大,在後期製作這塊站穩腳跟後,他開始涉足藝人經紀,最近還讓妹妹謝婷婷加盟公司主管這 部分業務。據瞭解,謝婷婷的演藝才能雖然不及父母和哥哥突出,但極具投資眼光。早在2006年,謝婷婷年僅19歲時曾購買了價值千萬港元的股票,在 2007年高點全部拋出大賺近億港元。此外,在謝霆鋒過去的置業過程中,也有謝婷婷的出謀劃策。謝婷婷除了懂得投資理財之外,對娛樂圈的藝人經紀也是瞭如 指掌,於是謝霆鋒決定兄妹合力發展公司上市。至於謝太太張柏芝,就安心在家帶孩子生孩子。

昨天記者從知情人士處獲悉,謝婷婷進入公司後首個任務就是挑新人。據瞭解,謝婷婷正在操盤一個真人秀,該選秀迄今為止已經舉辦過三屆,上屆為電影 《杜拉拉升職記》選拔新人,而這一屆的冠軍則是有望出演土豆網偶像劇《歡迎愛光臨2》的女主角。謝婷婷有意直接將選手簽到謝霆鋒的公司中,希望借助選秀可 以省下一大筆包裝和宣傳的費用。據悉,謝婷婷已經看中了有著「小蕭亞軒」之稱的李納,她曾出演過多部影視作品,包括愛情喜劇《愛情公寓》。在《愛情公寓》 中扮演關穀神奇的王傳君也進入了謝婷婷的法眼。這兩人極有可能成為「謝家班」要捧的首批新人。

券商看好霆鋒公司上市

昨天,記者採訪了某券商分析師王競,據他瞭解,謝霆鋒最近在上海頻頻活動,目的就是為公司上市創造條件,而且這個消息在業內已經傳了很久。他作為券 商的代表也與謝霆鋒有過接觸,為「PO朝霆」做了分析調研,如果增加影視拍攝和藝人經紀這兩部分業務,「PO朝霆」將會增厚公司淨利潤,在主營收入的構成 方面,預計影視拍攝和藝人經紀會佔到1/3,影視和廣告後期製作將佔2/3。王先生表示,謝霆鋒最近多次往返香港上海還有一項任務,就是和保薦機構洽談 IPO上市的事宜,謝霆鋒目標很明確,就是要在內地創業板上市,從而比肩內地娛樂大鱷華誼兄弟。根據目前謝霆鋒公司的盈利狀況,已經完全符合內地創業板上 市要求:最近兩年連續盈利,最近兩年淨利潤累計不少於1000萬元,且持續增長。因此謝霆鋒的公司年內上市應該不成問題,目前要做的就是和保薦機構簽訂協 議,靜待通過證監會審批。昨天記者採訪了謝霆鋒的助手Adrian,他承認謝霆鋒下一步目標是推動「PO朝霆」上市,但具體時間暫時無法透露。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196

兩岸三地:內地最牛投機活動 因念

2011-3-31  AD




 

時光飛逝,文章 見報之日,第一季度結束。金融投資、跨國企業之類的打工皇帝,與上頭老細吵吵鬧鬧後又從新上路,明天總有希望,第二季度再算。不過,平民百姓生活奔波,管 你春夏秋冬,只有當下工夫等住做,還要擔心最低工資生效後有工開否,抑或收入反而減少,下期六合彩後再講。

藝術品熱炒 儼然交易所

說 起發財,近日筆者遇到國內「最牛」投機活動,看官必然聽過炒股、炒樓、炒紅酒、炒辣椒、炒綠豆等,假如筆者說「最牛」是藝術品,肯定看官雞蛋香蕉石斑飯準 備在手。且慢!實情當然不會那麼簡單,發生在天津、上海和深圳的藝術品投機活動,已經變身成交易所。對!還包括發行商、IPO、股價等,一切運作等同港交 所(388)流通的股票。

報道指,天津文化藝術品交易所,去年尾成立,第一批「股票」,由兩幅名為《黃河咆哮》和《燕塞秋》的國畫開始,原 物持有人委託發行商,先把兩幅作品評估價值,然後到交易所申請,把畫作擁有權證券化,比如《黃河咆哮》,估值每平方呎10萬元(人民幣.下同),不要以為 看錯,國內名畫是以呎計的,120平方呎就是1000多萬元,為了預留空間,最後定價600萬元上市,每股申購價1元。

看官當然猜到,每逢新玩兒,國民超額認購固然。1月26日首個交易日,《黃河咆哮》馬上暴漲到2元,春節後更漲至差不多8元,3月份完成任務翻一番到16元,短短兩個月之內,17倍的瘋漲,夠「牛」吧!

筆 者知道悶聲發大財,當事情上了報紙,懂賺錢的人已經袋袋平安。有關報道其實是因為國家有形之手,叫停《黃河咆哮》和《燕塞秋》的交易,手頭上還有這兩隻 「股票」的投資者,因為最後結果,可能是退市,每人收回每股1個大洋。除了停牌,也停止申請新開戶口,因為單單一天「藝」交所,已經有50億元在交易系統 內,如何收科?

因念

[email protected]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264

內地海歸中環搶灘

2006-8-17  NM




內地企業來港上市的熱潮,在過去數月歇一歇後又再來過;今年下半年便有集資額逾百億的中國工商銀行、招商銀行等,排着隊等上市。那些放洋留學、有內地人脈,又有海外工作經驗的內地專才(俗稱海歸派),頓時成為香港金融界的搶手貨。而投資銀行對專責打通國內經脈及拿「刁」(即上市、收購合併及企業融資)的中國部主管尤其渴求;一般主管級底薪每年約二百至三百萬,另外每做到一單「刁」都會有分紅,有些一年分紅可達數百萬美元。

這批內地專才肯捱肯搏,極速上位;好像來自湖南的聶睿(Ray),三十歲不到已是滙豐銀行環球投資聯席董事;祖籍杭州的韓毓祥(Michael)打低百五名申請者,成為新鴻基地產的管理培訓生,是為公司開發上海房地產市場的先頭部隊;而來自上海,在美資投資銀行任職的季衛東(Richard),亦是行內的星級分析員。這些充滿拼勁而且野心勃勃的內地專才殺到,為經常轉工又埋怨辛苦的香港年青人響起了警號。

剛 滿三十歲的聶睿(Ray),於上月中在其九百呎、以七百萬元購入的貝沙灣新居,舉行生日派對。這天他邀請了最少五十人來參加他的燒烤派對,與會者大半是曾 到海外讀書的海歸派。這批內地尖子常詢問對方的工作背景,並互相交換名片,輕鬆的生日派對猶如小型商會晚宴。而Ray亦跑來跑去招呼朋友,即使剛相識的, 亦可像熟朋友般談得不亦樂乎,「識多個朋友,有啲咩事都有人幫手。若果你有事先搵人幫忙,人哋唔相唔識又點會幫你。」

日做十八小時

通 常三十歲左右才會當上投資銀行的聯席董事,但Ray廿八歲那年便在滙豐銀行做到此位,他走的路絕對較其他人快。而他做事效率亦以「快」為宗旨,「做嗰時 就諗點可將所有工作最快做完,一做完便問上司有冇其他可以幫手。我做分析員時就做緊經理嘅工作,係經理時就幫手做副總裁或聯席董事嘅嘢,咁就證明我有能 力。可能因為咁,啲老闆想升人職時會諗到我啩。」

在湖南一個小鎮出生的Ray,本來家境並不富裕,後來爸爸經營房地產生意漸漸富起來,Ray便在湖南中學畢業後到新加坡讀書,其後到英國牛津大學讀政治及經濟,「我十九歲便開始買賣股票,入行是將興趣變成工作。」

Ray入行頭兩年只放過三天假,每天由早上九時工作到凌晨三時,工作壓力大時間又長,但每次完成工作總為他帶來滿足感。由入行至今,他的工作也離不開中國市場,如在德意志銀行時便曾處理過中國人壽、神華能源等的上市,而在滙豐銀行亦做過建設銀行、中國遠洋控股等大型國企上市。事實他早在美國讀書時,已打好大量人脈關係。

在 牛津時曾當亞太學會會長的Ray,與校內的華裔打成一片;他並找來內地學者到學校談中國經濟。而暑假時他還組織清華、北大、復旦等內地大學學生,與牛津、 哈佛、劍橋等世界名校的學生聯誼,人脈關係就是這樣一點一滴得來。連Ray的朋友Andrew,也說Ray最擅交際,讀大學時差不多每三個人便有一個認識 他。

三十歲的聯席董事聶睿

(滙豐銀行環球投資銀行股本市場聯席董事)

年齡:30歲

祖籍:湖南

‧於湖南一中學畢業後,曾到新加坡讀書一年,其後轉到英國完成高中課程。

‧畢業於牛津大學哲學、政治及經濟系。

‧2000年加入摩根士丹利任職分析員,後任德意志銀行投資銀行部經理。

‧2005年加入滙豐至今,主要負責中國市場。

易滿足易退步

想起六年前初到香港時,他被香港人多車多、連行路也像賽跑般快的急速節奏嚇怕,但這兒正是機會所在,「嗰時內地嘅公司崛起,而香港作為最靠近內地嘅國際金融城市,內地公司上市一定揀香港,所以就嚟香港發展。」Ray還特別苦練了一口流利的廣東話。

但Ray計漏了天災一環,○三年沙士疫症爆發,金融界裁員的消息此起彼落,他當時工作的部門,由原本十七人變成只有七人,令他每日都提心吊膽,「我拿工作簽證,無咗份工都唔知去邊。」為此他更加倍努力,一做完手頭工作,即「做埋」其他同事未做完的事,向公司證明自己的存在價值。

「如果一個人容易滿足,好易退步。」所以Ray即使現在住向海高尚住宅,揸的是寶馬跑車,而且市場估計他年薪達五十萬美元,但他坦承自己心裡還是沒有安全感。

開發地產先頭部隊韓毓祥

(新鴻基地產〔上海〕策劃投資部助理經理)

年齡:29歲

祖籍:杭州

‧上海華東理工大學畢業,主修貿易、電腦及資訊學。

‧上海復旦大學經濟學碩士。

‧2002年加入新鴻基地產任管理培訓生。

‧2006年升任現時職級。

 

縱 使祖籍杭州的韓毓祥(Michael)並非從海外回流,但其內地成長的背景一樣惹來新鴻基地產垂青。新地自九七年起便積極發展內地房地產市場,○二年開始 還推行內地管理培訓生(Management Trainee)計劃,聘請內地學生加以培訓,條件是英文要夠流利。首屆以管理培訓生身份加入新地的Michael,現在已是新地上海分公司的助理經理,專責多項大型項目,如籌備上海國際金融中心營運、及參與上海凱旋門的投標等。

Michael 雖是杭州人,但在上海居住了十年,對上海的市況瞭如指掌。「在上海辦事,如果唔識人,樣樣照足啲程序就有排先做到。有朋友幫手當然有效率啲,最重要還是要 知道去哪個部門找什麼人。」好像做土地權調查(Land search),在香港只須上政府網頁便可立即查到;在上海卻要經律師行,再找其他部門方可得到資料。

着緊銜頭不如裝備自己

○ 二年,剛由復旦大學經濟學系碩士畢業的Michael,便決定報名新地的計劃。「當時新地在內地的名堂還未夠響,但我睇過佢哋年報,知道佢哋比內地其他發 展商國際化及穩陣得多。而且呢個計劃可以到新地在香港不同的部門工作,讓我日後發展的根基可打得更穩固。」這計劃單是上海便有百五人報名,最後新地只取錄 了Michael一人。在應徵這個職位前,他把新鴻基地產的五年年報全都仔細閱讀;面試時又與新地高層討論香港的國際金融中心、凱旋門等項目,令他們留下 深刻印象。

由於國內培訓生首年須留在香港受訓練,Michael說初時有點擔心。「第一日返工參加迎新講座,全以廣東話講解,除了某些英文 字,一句都聽唔明,好擔憂自己點樣工作。」Michael於是努力學廣東話,每天下班後便花四小時看連續劇,又特意買了一本廣東話字典,不消兩星期,他便 可聽懂八成的廣東話對話,現在已可以用流利廣東話應對。

他坦言初期對培訓生的銜頭總是感到不滿意,令自己增加不少壓力,「後來想通了,與其 那麼着緊銜頭,倒不如把握機會做一些大型項目,把自己的能力表現出來!」例如他曾要求參與長江三角的發展研究。雖然當地非在上海區,但因正高速發展,潛力 無限,Michael遂藉此主動表現自己。而這次來港,他便是到國際金融中心學習管理模式,為將來管理上海國際金融中心鋪路。外表認真的他一提起年底將會 與未婚妻結婚,不禁笑起來:「我希望努力工作,為自己的家庭做好準備。」

科網股星級分析員季衛東

(大型美資投資銀行副總裁)

年齡:30多歲

祖籍:上海

‧畢業於上海復旦大學生物學系,獲哈佛大學醫藥科學博士學位及沃頓商學院(Wharton Business School)工商管理碩士學位。

‧2003年加入投資銀行界。

‧2005年出任美資投資銀行副總裁至今,負責中國地區媒體及網絡行業的研究。

 

○ 三年才加入投資銀行當分析員的季衛東(Richard),畢業於美國著名沃頓商學院;三年之間由分析員跳上副總裁位置,在行內屬極之快速。現時他在一間美 資的投資銀行工作,主要負責研究中國地區媒體及網絡行業,對象包括阿里巴巴、騰訊科技等。他說在美國讀大學時,正值科網股熱潮,一向留意這行業;雖然畢業 後從事醫藥研究,但一向有投資股票的他,發現自己對金融業的興趣更大,毅然轉行。為了入行,面試時他除了講述財經知識外,還以「買一送一」推銷自己:「請 我回去不但可以研究媒體及網絡行業,而且將來還可以負責研究醫藥行業,可謂買一送一!」

他認為任何事都有一個價值,包括股票,甚至生活, 「看東西時要留意價錢相對於價值,價錢是你付出的,價值是你得到的,價錢可上可落,比較短暫,但價值就是你心中的感覺,不會受外來的事影響。」他還記得○ 三年沙士過後,來香港四處睇樓。縱使身邊的朋友不看好香港樓市,叫他別浪費時間,他還是覺得這是最好的置業時機,於是在半山購入一單位自住,「我認為當時 的樓價絕對低過我心目中的價值,只有人棄我取才可得超值的回報。」

當年在美國畢業後,Richard曾想過留在那兒工作,但美國對他來說只是「五星級酒店」,沒有家的感覺;而香港有西方的辦事系統,又有中國的文化,並且靠近中國,發展空間較大。

在香港工作,其中一個「價值」,在於香港的交通系統,「用十五分鐘便可從中環辦公室回家(家住半山),在其他地方未必可以,省回的時間就可以做其他的事,完全符合我那『以低於平均成本達到高於平均生活質素』的做人道理。」

享受工作每一刻

省 回的時間,他就會不斷看有關股票、投資的書籍,「要寫一份有深度的研究報告,一定要有獨特見解。」去年九月他就拍住同事,有「網絡女王」稱號的Mary Meeker分析師,發表一份長達一百一十八頁的《中國互聯網》報告;一致睇好內地網股;由於高盛看跌,雙方在睇法上的差別成為投資界話題。結果被季衛東 品提過的百度、新浪等美國上市的企業,股價在今年初隨着美國科網股翻生而大升。

曾留學美國多年,他深明中外有別,在外地會先把事辦妥才和別人建立朋友關係,但在中國情況剛好相反。在上海長大的Richard說:「在中國如果無關係是很難辦事,做了朋友反而把任何事也簡單化。」雖然每次出差也只是幾天而已,但Richard把握機會和內地公司高層做朋友。無論工作有多忙,他也會定時打電話問候對方,如對方來港,除了一定找他們食飯,亦會不時致電向他們推介好吃的餐館。季衛東說話的語調總是非常客氣而且謹慎,就是這種態度令他不易得失朋友。

從 事研究媒體及網絡行業市場只兩、三年,但季衛東認為已極度刺激,「金融市場原本已經成日上落,加上媒體和網上行業常有起伏,簡直是Double Volatile(雙倍反覆), 所以做這方面的投資研究更要小心,腦筋要快,但同時心境要平靜。」現在他只有一個簡單的目標,便是像前哥倫比亞廣播總裁Laurence Tisch所講般「高高興興上班,高高興興回家」。對於前一句,他認為已經做到,因他的工作便是自己的興趣,每天也非常享受;他相信只有喜歡自己的工作, 表現才會好。至於後一句,仍是單身的他說尚未完全做到,只可以隨緣。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384

反攻內地o靚仔淘寶掘金潮

2010-7-8  NM




繼eBay和雅虎拍賣後,最潮的拍賣網站是來自內地,由阿里巴巴集團持有的淘寶網。根據官方統計,每日有十五萬香港人在淘寶瀏覽,平均每日成交額達二百五十萬元人民幣。

大部分香港人上淘寶網都是為了買平貨,但有一批香港年輕人卻發現商機,打正香港旗號反攻大陸,閒閒地月賺十萬八萬。足球員轉行賣波鞋

世界盃來到最後階段,對幾乎晚晚睇波的司徒飛來說,可謂苦樂參半:苦的是愛隊阿根廷八強出局,樂的是淘寶網的生意急增三成。他在網上設置了世界盃專區,「單是世界盃版足球,已經賣咗成百個,阿根廷同西班牙的波衫亦一早斷市。」

司徒飛表示:「內地的正貨足球用品好貴,好似世界盃足球,香港賣九百蚊港紙,內地賣千一蚊人民幣。」而他在淘寶網只賣七百多元人民幣,難怪其門如市,「我都係從香港入貨,但係用批發價,所以普遍貨品都賣得平過香港專門店少少。」

車禍改變人生

他之所以有門路以批發價入貨,背後原來有段慘痛經歷。今年二十四歲的他,曾是職業足球員,十五歲便效力南華青年軍,但受傷多過落場,○七年更遇上車禍,「坐朋友電單車尾撞車,腳跟捲入電單車入面,從此無得再踢職業足球,前面條路突然無晒,人生好灰暗。」

只得初中學歷的他頓感晴天霹靂,父母迫他重返校園,但他不願,遂想起自己在○五年已開設了淘寶網戶口,「當初開戶係因為有朋友在內地體育用品專門店工作,可以用員工價買嘢,叫我幫佢哋轉賣出去,分番錢俾我。不過我只係當兼職,每個月最多賺幾千蚊。」

車 禍後,他惟有認真做起來,「其實足球用品喺內地並唔普及,大部分人踢波仲係著布鞋。」加上南華的教練見他因傷被迫退隊,心生憐憫,主動介紹相熟的足球用品 供應商,讓他直接在香港入貨,價錢比幫襯內地朋友的員工價更平,「我每星期帶一、兩次貨去深圳,每次十幾件衫,幾對鞋,銷售額有兩、三萬蚊。」

專揀熱門球隊

但 做生意始終在商言商,不能長久靠人可憐,故待規模漸增,他便主動爭取談判本錢,「我擔保買入某個金額的貨,條件係價錢要更平。」司徒飛表示每年買入近八百 萬元的足球用品到內地轉售,「主要係Adidas同Nike的產品,波衫就要選曼聯、阿仙奴、國際米蘭等熱門球隊,世界盃就入阿根廷、西班牙,少啲非洲球 隊。」惟偶爾也會有死貨,「好似上季利物浦表現差,波衫就賣得唔好。」大部分產品會從香港速遞到深圳,每星期亦派員工來港取貨兩次,「有時海關見我哋多 貨,會唔俾我哋過關,但唔會罰錢或充公。」

現時他透過淘寶網每月賣出近千件貨品,每月營業額約七十萬元人民幣,另外他還會把貨物轉售予內地球隊或足球員,因而每年大賺逾百萬元人仔。難怪他年紀輕輕,便手戴逾七萬元的鑽石勞力士,並在深圳設有兩個辦公室,請了十多名員工協助打理生意。

儘管已進身為老闆,惟他並未放棄足球,在深圳成立一隊業餘足球隊,還把足球夢寄託在細他七年的弟弟司徒富身上,「佢都踢緊南華預備組。」弟弟在南華的履歷,更被他放上淘寶網宣傳,自己則每週踢兩、三次衞生波。他表示世界盃後會到北京做手術,為腳傷作最後努力。

司徒飛小資料

年齡︰24歲

淘寶年資︰5年

淘寶評級︰四鑽石

銷售產品︰足球用品

每月營業額︰70-80萬元

每月盈利︰約15萬元

淘寶掘金步驟

1. 帶備身份證及回鄉證到內地銀行開戶口,以便日後收錢

2. 到淘寶網http://www.taobao.com免費登記

3. 填妥資料後會收到確認郵件,點擊連結便完成註冊,用戶同時已登記了與買家溝通的「阿里旺旺」,以及交收錢銀的「支付寶」

4. 登入淘寶網,在「我的淘寶」點擊「我要開店」

5. 用真名及身份證號碼為支付寶進行認證,並輸入內地銀行戶口,日後便能以該戶口收款

6. 下載阿里旺旺

7. 已可賣貨,但想吸引網民瀏覽,最好設有以下兩項:

消費者保障服務︰為消費者提供「假一賠三」等保障,申請後店鋪網頁有標記顯示,毋須收費,但要按金,金額視乎貨品種類而定,護膚品則為2000元人民幣

旺鋪︰令版面較為漂亮,每季收費150元人民幣,亦可直接幫襯功能較多的旺鋪拓展套餐,每月98元人民幣

歐洲水貨客轉戰國內

買波衫波鞋固然好賺,不過並非人人有門路入平貨,但原來像Joyce般到莎莎、卓悅買化妝品,再靠淘寶網轉售到內地,亦每月穩賺六萬元。

本週日,在三十三度的酷熱天氣下,Joyce拉着車仔到土炮護膚品店彩豐行掃貨,不消半小時已買了二千多元貨品,其後再轉戰莎莎及天使,「幫客買貨,一間搵唔到就要去第二間,有時要行五、六間鋪。」汗流浹背的她說。

零成本開業

她 每週掃貨四次,事前會多行幾間店鋪格價,「一件百幾蚊的貨,卓悅同莎莎價錢有時差幾十蚊。」掃貨完畢後,晚上將貨品拖到深圳拍檔的家中包裝,之後填寫速遞 表格,辦妥一切才趕返香港。她表示走走趯趯雖然辛苦,但勝在長做長有,「有啲內地朋友話我知四川、湖南啲商場,賣嘅化妝品比香港貴成倍。」

她 笑言這門生意原則上有賺無賠,且不用成本,因為客人在淘寶網付款落單後,她才入貨,故此無存貨問題,運費亦由買家支付。儘管自由行令內地人可隨時來港,惟 從湖南來港旅遊的郭小姐,亦表示經常在淘寶網買港貨,「雖然每次來港都買好多護膚品,但還是不夠用,在內地又怕買到假貨,所以會在淘寶找香港代購。」

走水貨出身

Joyce就像其他水貨客一樣,每日帶着大批貨品闖關深圳,即使遇到海關截查,也應付自如:「關員問點解帶咁多面膜,我咪話開美容班,要用咁多,佢又話要拉要罰,我咪扮傻話唔知囉,使驚佢,我嚇大o架!」

應付海關的經驗十足,皆因她中五畢業後便經常參加歐洲水貨團,○三年起更索性帶團做領導。她指走一轉手袋、手錶等水貨可賺十多萬元,惟風險極高,「試過有次辛辛苦苦運貨返到香港後,俾人爆格,成批貨無晒,唔見幾十萬。」

去年底,她發現身邊朋友經常幫襯淘寶網,細看之下見有人做香港代購生意,遂決定分一杯羹,不過單是內地人溝通的用語已考起她,「原來『秒殺』即係低價散貨、『性價比』係貨品功能同價錢是否成正比。」她遂找來朋友的內地妻子夾份開檔,她負責買貨,拍檔則負責與客人溝通。

寄貨連收據

幫客人代購指定護膚品後,Joyce按照香港專門店的正價發售,不過就收人民幣,「淨係匯率已經賺一成幾,加上店鋪時不時減價,好賣的產品我又會賣貴少少,加加埋埋利潤都唔錯。」在芸芸護膚品當中,最好賣的居然是彩豐行的產品,「大陸人好信香港品牌,而家有三成銷售額來自彩豐行。而且買滿一萬蚊面膜,每張半價只需五蚊,但我定價十蚊至十三蚊人民幣,所以每兩個月便一次過買二千張面膜。」

做 網上生意,最難是贏取客人信任,故她先要用香港身份證在淘寶上認證,網頁便會標明是香港商家;之後要每天花十多小時坐在電腦前,回覆客人問題;還將香港生 活照放在淘寶網上,大賣溫情兼港產。最重要是將每件貨的單據連貨寄給顧客,再用香港報章雜誌包裝,博取顧客信任,「不過會畫走個價錢,以免俾客人知我賺幾 多。」

Joyce小資料

年齡︰29歲

淘寶年資︰半年

淘寶評級︰四鑽石

銷售產品︰化妝及護膚品

每月營業額︰20萬元

每月盈利︰約6-7萬元

淘寶突圍四招

1. 用香港報紙及雜誌作包裝,令顧客相信貨源來自香港

2. 連發票及店鋪袋寄給客人,證明香港購買

3. 在網頁內上載一些香港照片及生活照

4. 送神秘小禮物,如買護膚品送試用裝

代購變零售

Joyce的生意可算手作仔,賺的都是辛苦錢。但自○五年已在淘寶搵食的Benny卻把生意企業化,成為首批在淘寶網發圍的香港人。「我太太住深圳,我成日上去探佢,索性做代購,每次都帶護膚品上去。」

他最初每星期帶貨三、四次到國內,三年之後已累積一萬個好評,月賺兩、三萬元。為了迅速增加好評,他不時搞促銷,「例如買滿一定金額有禮物送,仲會辦活動,好似客人買完產品之後,只要在我們網頁登幾張相及用後感,網民投票寫得最好的一個可獲價值六千蚊的LV手袋。」

Benny 認為評級對做淘寶生意有很大幫助,故恃着自己是評級最高的香港淘寶賣家之一,便轉型向內地代理取貨,「有好評同無好評做法唔同,好評多,人哋自然信我,我 唔使再寄張單證明係香港買。其實同內地代理攞貨,咪同香港買一樣。」但他的店名叫「香港網上自由行化妝品」,實有誤導之嫌。

由於一線產品難 攞貨,故他主力代理二線的化妝品牌,「好似大S之前出咗本美容書,介紹咗好多唔出名的護膚品,我哋好評多,就算產品唔出名,客戶都會信我哋介紹。」他請了 六個員工在網上招呼顧客,「全部受過一個月訓練,對每一種產品同護膚方法都好熟。」計及後勤包裝等員工,他請了十個人工作,「依家係薄利多銷,但唔使咁辛 苦囉。」

Benny小資料

年齡︰32歲

淘寶年資︰5年

淘寶評級︰四藍皇冠

銷售產品︰化妝及護膚品

每月營業額︰70-80萬元

每月盈利︰約7-8萬元

評級機制

在淘寶網上,每宗交易均可評級,好評加一分,壞評扣一分,再按分數分為心、鑽石、藍皇冠和金皇冠四級,每個級別的圖案越多,代表分數越高,獲五個相同圖案,即可跳升一級。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702

天價買酒內地「官場現形記」

2011-5-5  NM




內地經濟過去急速發展,基建接連 不斷,變化萬千;然而那種光怪陸離的官場文化,卻歷多年始終不變。近日內地接連爆出,政府部門以公帑買酒私用的醜聞,本刊翻查內地上市公司年報,結果發現 不單「國酒」貴州茅台,另有五家上市酒公司,原來亦被不同的政府部門巨額賒數。這種官員與商家糾纏不清的關係,是現時內地談論最熱的官場文化。

上月中,中石化廣東石油分公司,被網友踢爆以公數一百六十八萬元人民幣(下同)買入茅台「天價酒」,並荒謬表示是「用於非油品經營」引來各方抨擊,結果總 經理魯廣余被拉下馬。自此網民紛紛效法搵「罪證」;上週四,微博之間便互傳一則消息,指內地上市公司貴州茅台今年的年報中,中國民政部及貴州省勞動和社會 保障廳,竟然各「賒」該公司五百及四百多萬元人民幣!外間質疑這些都是「買酒錢」。茅台公司其後澄清,欠款是由於早前答應向民政部捐款予玉樹地震災民,但 民政部仍未發出發票,結果這筆錢被撥入應收賬,而貴州社保廳則解釋這筆是協助企業支付工人欠薪的預繳保證金。不過,茅台事件並非偶然。記者翻查在上海及深 圳交易所上市的數十隻消費股,發現除了茅台外,其他五間上市公司的應收賬款中,竟都有政府機構的名字出現,且這五間都同樣是酒業股,即「巧合地」和貴州茅 台一樣,疑似被內地政府部門「欠酒錢」。

多方推搪無人知情

於深交所上市的安徽古井貢酒,於今年年報中的其他應收款金額前五名中,可見被安徽毫州市樵城區財政局「賒」二千五百多萬元;而甘肅咏州區財政局則「賒」甘 肅皇台酒業母公司近四百萬元其他應收賬;「風馬牛不相及」的北京市中級人民法院,竟「賒」山西杏花村汾酒公司三十七萬元。而賣衫兼賣煙酒的福建七匹狼母公 司,應收賬款中有三千四百萬元,竟來自福建金并鎮人民政府,且佔公司整年應收賬款中近百分之三十!至於四川名酒水井坊的其他應收賬排頭名「賒數王」,竟然 是成都市溫江區交通局,金額達一億零三百萬元!排第三的成都電業局錦江供電局,應收賬亦有六十六萬多。這五間公司中,安徽古井貢酒、山西杏花村汾酒及福建 七匹狼,電話長期無人接聽。而甘肅皇台酒業接待的人員,叫記者致電財務部總監李先生,但找到李先生他又說:「這是證券部負責的。」致電證券部他又推回李先 生,而公司老闆正出差,最後卻無人知情。至於水井坊,經多方轉駁,電話接至應該知情的董事會負責人陸小姐,但她劈頭第一句便抱怨:「唉,為何找我,我都未 有看年報!」她經一輪研究後,解釋交通局的巨額欠款,是旗下房地產公司以前幫助交通局平整土地後未還款的;至於供電局的一律賬,她也不了解,對賬目相當 「糊塗」。

國酒茅台最搶手

事情真相是否如官方所解釋,真是無從稽考,信不信由你。事實上,內地做生意講「關係」,送禮給官員是理所當然,而酒,是當中的首選。中國十大名酒中的茅 台、五粮液、竹葉青、汾酒等等,都極為搶手。當中以五十年茅台這支陳年佳釀,位列官員最愛。這款陳年茅台十年前約四千多元一支,現時每支已達三萬二千元, 有特別版的陳年茅台於國內的拍賣會上,甚至以近二百萬元「天價」成交。被指為「國酒」的茅台,主要產地位於貴州,據說廠房周邊都禁止興建工廠,故水質清 澈,口感極佳。解放後,茅台被指定為國務院的專用酒,前國家主席毛澤東、鄧小平及前總理周恩來先後多次以茅台接待外賓,如五四年出席日內瓦國際會議及七二 年美國總統尼克遜訪華,令茅台變成身份象徵。一名在內地打滾多年的外商說:「我們這些經常與內地官場交涉的人都知,在外間是買不到真的茅台的,因為真的酒 都俾官場『攞晒』,送禮自用。他們請朋友時都愛拿一兩支宴客,並透露是直接向廠商要貨,可幫我們代購。」他歸咎茅台經常出限量版及自稱生產量少,炒高了價 格,成為官場中人送禮及買交情的佳品。據知由於五十年茅台數目愈來愈少,故有不少商人「造假」,「有些商人把一些普通度數及年份的茅台,加入了少少五十年 茅台,就扮高級貨。」能夠喝到真正茅台的,只是身份尊貴的高官。而貴州茅台為凸顯消費者的權力身份地位,甚至推出一些特別版茅台,如奧運版、世博版,最近 的十二生肖版拍賣價每套超過一百萬元!

禮物論價買交情

除酒以外,煙、補品、書畫、茶葉,甚至豬牛肉、油等普通日常食品,都會用來送禮。一名熟悉內地官場文化的商人說,總之是罕有值錢的東西,都是在內地做生 意、打關係的籌碼,內地官員通通都想要:「按想買到多少交情而定,手機、電器已是一般;日本吉品網鮑及花膠一定要舊貨,免收到被輻射污染的;另外不要金飾 要金磚,仲要計大細同磅數。不過講到尾,送禮都不及折現咁好!」不過近年中央倡廉,因此送禮也不能明目張膽。近年流行表面聯誼,實質送禮的飯局,一名常與 內地企業及官員合作的公司高層說:「我見過啲公司請政府官員食飯,除咗一枱都係鮑參翅肚之外,仲有啲名貴煙酒,全部俾啲官員打包拎走。個酒樓經理入嚟埋單 時,仲刻意提高聲線話:「老總,今晚四萬元。」該餐飯食的並不用這樣貴,其實係要明示俾啲官知,已經送咗幾多價錢嘅禮物俾佢哋喇。」內地官員與商家關係一 向糾纏不清,這些都只是冰山一角,在公司賬目上根本未有現形:「俾回佣政府官員已經係行規,但外資同一啲上市公司點會咁做。為免賬目出問題,就會搵一些中 介公司,如投資公司、工程公司等,俾費用佢哋,再由佢哋轉部分費用俾內地不同部門「通關」,所以你根本不能在公司賬目上,看到這些應酬費的天價數字。」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847

內地客炒熱香港樓市 房價遠超1997年

http://www.21cbh.com/HTML/2011-5-19/0NMDAwMDIzOTE0NA.html

受中國房地產熱影響,香港的房產價格創下歷史新高,成為全世界房價最高的城市之一。近日,香港淺水灣赫蘭道11號的一幢豪宅以6.6億港元(約合5.5億人民幣)的價格售出。

80後少婦3.4億在香港購買豪宅,只是內地客搶購香港豪宅的縮影。年初至今,香港樓市在內地限購、通脹等因素助推下,吸引大批內地資金,價格逐步上漲,目前香港樓市均價已遠超1997年高位,這也引發了香港本地對於樓市泡沫的擔憂。

大多數香港本地地產從業者認為,本輪樓市行情及價格、市場環境與1997年很不相同,買家很多為一次性付款,目前香港私宅空置率約為5%,屬合理水平。

但從民間的反應來看,有機構及學者認為,港府有必要進一步採取措施控制樓市升溫,並增加供應來穩定預期。

特色豪宅受內地客追捧

5月初,「香港九龍最貴住宅九龍站凱旋門頂層名花有主,來自惠州的80後少婦黎嘉敏以3.45億港元買下」的消息,將內地客搶購香港豪宅這一事件推向了高潮。

按 照香港中原地產研究的分類,總價在1200萬港元以上的住宅可歸入豪宅。香港中原地產市場部數據顯示,2007年上半年,內地買家在香港購買豪宅的整體金 額佔比不過9.7%,此時中小戶型的購買比例為4.3%;但2010年下半年,內地買家在香港購買豪宅的比例變成28.8%。其中,一手豪宅達到 35.5%。

2011年,內地樓市調控政策趨緊,限購令範圍擴大到全國數十個城市,而同時,一季度及4月CPI高企,通脹預期強烈,市場中遊走大批資金。當這些資金在內地樓市無法進行購買和投資行為後,很多人便將目光投向了香港。

內地充裕的購買力,令很多原本不善內地行銷的本港地產商轉而發掘內地市場。據本報記者不完全統計,前四個月,便有新鴻基地產、嘉裡建設、信和置業、新世界地產等香港地產商,來深圳、上海、北京等地推廣旗下物業。

5月14-15日,記者在香港信和置業旗下樓盤帝峰·皇殿及御龍山瞭解到,這兩個樓盤分別只剩下約20個特色單位,也就是俗稱的千尺豪宅,單價約為15萬至35萬港幣/平方米,每套售價在1000多萬-上億港幣之間。

「年初我們希望今年內地買家能達到30%,現在已經實現了。」據信和置業營業部總經理田兆源透露,帝峰·皇殿30%的買家來自溫州、北京、上海、深圳、內蒙等地,多數為一次性付款,其中一位客戶是在珠三角做生意的,一共買了7套。

信和旗下另外一個位於沙田的項目御龍山,僅剩10餘套特色單位,包括複式天際泳池大宅及天際花園大宅,最大戶型達到390平方米,單套估值上億。

信和置業田兆源介紹,內地買家青睞特色單位,即大戶型,或帶泳池、花園或者露台的單位,社區的會所、景觀對他們也很重要;此外,吸引內地客的是香港的低利率環境,目前香港房貸利率不到2%,遠低於內地的房貸利率。一般而言,內地客在香港能拿到5成貸款。

香港樓價升溫之憂

樓價高企,而香港地價也創新高。

5 月12日,香港地政總署舉行2011年度第二次賣地,連環推出三幅分別位於港島東半山、九龍又一村及新界港元朗的低密度地塊,由於項目均具豪宅概念,涉及 資金規模不大,吸引了包括長江實業、恆基兆業、新鴻基、新世界以及央企巨頭中國海外參與競投,長江實業副主席李澤鉅也親自出席。其中新鴻基地產以44.9 億港元拿下司徒拔道地塊,每英呎樓面地價高達24829港元,即約25萬港元/平方米,成為港島第三幅地王。

新地王是否會助推樓價繼續升溫?港人的擔憂更甚。「現在連元朗那麼偏遠的地方都賣到七八萬/平方米了,兩年前,紅磡的樓價也不過在5萬/平方米左右,」香港本地居民Ben說,香港人現在對樓價怨氣很大。

香港民建聯近日發佈的調查報告顯示,大部分港人均認為現時租金及樓價均超越負擔能力,88.4%受訪者贊成港府復建居屋;超過9成則贊成增建公屋。

4月底,IMF亞洲及太平洋部主任阿諾星(Anoop Singh)表示,香港樓價持續上升,正在醞釀樓市泡沫風險,但特區政府已收緊物業按揭(抵押)成數,相信當局仍會再推出措施,直至香港的樓市風險下降。

香 港金管局總裁陳德霖則強調,香港的存貸比率已由去年的71%,上升至現在的81%,近期已有銀行調高了樓宇按揭息率。陳德霖又警告,由於套利活動影響,美 國一旦加息,預期於2008至2009年間流入香港的6400億港元(約1011億新元)資金,將有機會流出,令利率走勢及資金流向改變,樓市貸款買家將 面臨利率風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132

開發商「抱團取暖」香港資本覬覦內地市場

http://www.21cbh.com/HTML/2011-5-27/yOMDAwMDI0MDkyOA.html

並不樂觀的市場環境,讓開發商之間抱團取暖的心態更為強烈。接連披露的幾宗股權及債券交易背後,便隱藏著這種互惠互利的合作關係。

近期,香港地產商華人置業(00127.HK)入股恆大地產(03333.HK)的子公司,還購買佳兆業(01638.HK)的海外票據,短短一週內的兩筆資本運作,都體現了華人置業對同行「撐到底」的態度。

種種跡象顯示,在海外專業投資機構依然保持著對中國房地產調控政策的「謹慎」態度時,開發商之間的項目合作即股權更迭,已經開始變得頻繁。

開發商間投資增加

如果說2007年那一輪房地產投資高潮中的明星是海外的房地產基金,那麼這一輪,更像是自己人之間的一場合作遊戲。

5 月25日晚,奧園地產集團(03883.HK)發佈公告稱,公司全資附屬公司奧園集團與高速集團、項目公司安徽省高速地產集團(蘇州)有限公司簽訂合作協 議,奧園集團將向項目公司的註冊資本注資共4.5億元人民幣,注資完成後,奧園集團將擁有項目公司的60%股權,而項目公司也將成為奧園地產的控股公司。

奧園集團此番向安徽省高速地產注資完成後,後者將動用該筆款項使註冊資本由3億元人民幣增加至7億元人民幣,而奧園也由此成為該項目的實際控制人。

就在一週前,同樣是位於江蘇省的一個項目的股權轉讓,則引起過更為廣泛的關注。

5月中旬,恆大地產與華人置業均發佈公告稱,恆大將旗下一家名為GRANDDAY的子公司共49%的股權轉讓給華人置業,總交易金額為5億美元(約38.75億港元)。交易之前,恆大地產是這家子公司的全資控股公司。

儘管有報導顯示,此番交易的平均樓面地價為4000元/平方米,較恆大當初僅約200多元/平方米的成本溢價約20倍,但華人置業在其公告中依然對此番交易作出了格外樂觀的評價,稱:此舉讓集團擴大了物業的市場份額,對集團在國內的發展有利。

對於華人置業的收購行為,海通國際發佈的評論稱,交易的溢價使得該項目的估值上升,利於雙方的資產估值,屬於雙贏的交易。

事實上,已經告別單邊上漲格局的房地產市場,已經讓開發商變得越來越沒有安全感,抱團取暖的情結日漸強烈。早在2009年,萬科以及中海等開發巨頭就已經預言,未來開發商之間的合作會更加頻繁。

近期披露的交易,恐怕僅是「冰山一角」。仲量聯行資本市場投資部經理劉裕通認為,調整的市場環境之下,開發商之間的投資機會明顯增多了,而且未來還有進一步增加的趨勢。

劉裕通透露,這一輪的股權合作明顯體現在開發商之間,而海外的專業投資機構卻相對謹慎。「海外機構對宏觀調控心存擔憂,因此近期談的單雖然有增加,但真正簽約的數量並不多。」

對 於海外機構的擔憂,一個頗為直接的佐證便是淡馬錫對佳兆業投資的退出。資料顯示,新加坡淡馬錫控股在5月12日折價拋售其擁有佳兆業全部約8%的股權,套 現約11.8億港元,約合1.5億美元。有分析評論,淡馬錫的退場可能是不太看好內地房地產市場,擔憂宏觀調控的風險。

香港同行曲線投資

在股權合作的同時,香港地產商還在頻繁購買內地房企的債券,以分享內地房地產市場的果實。

日 前,佳兆業和華人置業同時發佈公告稱,前者在2010年4月發行3.5億美元2015年到期13.5%優先票據的基礎上,進一步發行本金總額3億美元(約 23.4億港元)的額外2015年到期13.5%優先票據,華人置業集團的兩個全資附屬公司作為第一認購人,分別認購9000萬美元及6000萬美元;而 1.5億美元則由第二認購人劉鑾雄認購。

同一時間,華人置業也發佈公告稱,公司與佳兆業訂立認購協議,按認購協議條款及條件認購及購買本金合同1.5億美元的相關新增票據。票據按年利率13.5%計息,於2011年10月28日起每半年分別於每年的4月28日及10月28日支付。

事 實上,早在今年1月20日,佳兆業發佈公告稱,公司與華人置業附屬公司新鴻基投資服務有限公司於1月19日訂立認購協議,認購人同意認購及支付佳兆業將欲 發行的本金總額為人民幣20億元,以美元結算的優先有抵押擔保債券,債券按年利率8.5釐計算,預期債券將於2014年到期。

有業內人士評論,華人置業以及新鴻基正是以資本市場的手法玩轉內地房地產市場。這也並非他們的首次運作,早在去年4月,這兩家公司就包攬了恆大地產補充發行的6億美元海外債券,票面利息同樣高達13%。

華人置業表示,認購及購買相關新增票據將為公司提供機會,在現時低息環境下提高投資收入。此外,董事會也考慮到被投資公司是在中國內地從事大型住宅物業及綜合商業物業的開發,而這與該公司計劃加大內地業務的目標一致。

華人置業公司網站的資料顯示,目前該集團在內地的項目主要集中於成都和重慶,再售和計劃銷售項目僅兩三個。從某種程度上看,曲線投資內地開發商的債券,相對於並不熟悉內地市場的香港開發商來說,不失為一個聰明的選擇。

例如華人置業發佈的2010年業績摘要顯示,去年錄得營業收入26億港元,毛利13億港元,其中來自物業銷售方面的經營溢利約4億港元。但其與新鴻基在恆大債券上的利息收益約4億元人民幣,足以與該集團的物業銷售收益媲美。

可以預計,宏觀調控對房價的打壓將直接衝擊開發商的利潤率,在此背景之下,高息發行的開發商海外票據,有望成為手握重金的香港巨頭們更安全和划算的投資方式。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292

並非所有內地股都便宜 艾薩

2011-6-9  NM




下一個股海波浪出現的話,就會將 成人和細路分開。在牛/熊市的時候,個別股票都會有巨大波動。千萬不要因為大市下跌而賣出優良的公司,同樣也不要因為你信一隻股票將會反彈,而買入一家平 平無奇的公司。未到最好時機就下決定的話,你會無可避免地蝕錢,或者賺得較少。國美不俗反彈即沽太平洋恩利

國美(493)首季業績欠了最重 要的資產負債表,但管理層好像想幫股東們一把。公司營業額達$550億人民幣,顯示公司在財務上正進步。不過,就算正在進步,低邊際利潤、同業競爭、高成 本和新分店開業,仍是我們一直要關注的。因成本上漲$4.55億,令國美今年首季毛利增長只有$6.3億。市場上好像有多家公司正面對成本上升這個問題。 我等候上半年業績內的詳盡數據。過去九年,海鮮和捕魚業的市場有增無減,市場對魚類需求增長和不斷漲價,但賣魚的太平洋恩利(1174)令我相當失望。公 司控制到的,只是每股盈利每年有7%增長。財務報表內的數字每年增長,包括負債對股東權益有80%、有大量債主和債仔及經常性集資。他們上半年每股盈利下 跌33%,充斥負面因素,其中包括部分日本銷售數據會延至下半年才入賬。我對這家公司感覺並不良好,如有貨在手,最好趁反彈換馬。

零售電子成本上升

國 際泰豐(873)是間優質公司,業務主要是出售床上用品,當中一半銷量來自國內。我估計,由一○年至一三年間,內地的床上用品銷量每年會有25%複式增 長,屆時全國銷售額可達$2,500億人民幣,而國際泰豐現佔1%市場佔有率,會有能力上升,尤其是他們擁有強勁的品牌和健康的財務報表。過去兩年,棉花 價格上升3倍,而公司主力做棉紗和紡織業務,因此成本上漲是他們要認真對待的問題。不過,我認為這家公司知道自己在做什麼。截至今年二月,國際泰豐去年業 績令人感到樂觀,但我會等待他們今年首季業績才作出決定。「墮落天使」德昌電機(179)的業績其實很不錯,被外評定為「好轉」,但我不喜歡這詞語。我認 為這是一間非常好的公司,但有些地方需要改善。例如他們在未來幾年需要在銷量和邊際利潤上發功,就可食正強勁盈利的波浪,一份超級優良資產負債表便可如願 以償。不要忘記,成本上升是未來幾季要面對的問題。另一家電子公司是偉易達(303),過去九年,偉易達每股盈利上升18倍,而有95%的盈利用作派息。 這是非比尋常的。他們如要擴充,可用$3.33億美元淨現金,收購資產或公司,而不用影響派息。由於控制成本得宜,截至今年三月,偉易達的毛利率下跌 3%,但沒有影響盈利太多。不過,未來電子產品訂單下跌和成本上升,或會阻礙即時復甦。如果市場狂沽他們,即管買入。他們不會破產的!祝君好運!艾薩 [email protected]

艾薩 Isaac Sofaer

Tony Measor的好友及舊同事,本身是特許會計師,有逾三十年投資實戰經驗,現於力寶證券負責管理私人客戶的投資戶口,並在Quamnet撰寫艾薩日誌。其 管理的環球投資組合,在91-00年間增長達十四倍。讀者對港股有任何疑問,歡迎致電郵本刊,中英亦可。[email protected]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627

限制內地人買樓, 干預自由市場? 貓王炒股日記

http://ariesl0501.mysinablog.com/index.php?op=ViewArticle&articleId=3051503

 

股市不濟,我貓王覺得要到週未才找回自己,好整以暇,閱讀了一切舊文章之前,我曾經介紹過任志剛引述了孔子思想做文章,現在再看覺它真的有點穿鑿附會吧!任志剛於20099月底正式從金管局退休,現時他仍然在金融界活躍。中投於去年中委任任志剛出任其國際諮詢委員會成員,任期2年,這亦是繼中國金融學會、建設銀行 (0939)之後,任志剛再度出任內地國有機構的職位。任志剛最近表示,本港樓市的關鍵是政府的政策風險會否有調整,他認為,政府有空間增加土地供應,但他反對限制內地人來港買樓,認為會干預自由市場。

 

我貓王當初理解任志剛的文章,覺得他似乎有點痛恨貨幣氾濫造成的泡沫經濟,使到某些國家在制定政策上無可奈何!當時覺得任總在金融的思維上,是偏左的!最近,聽到一位暴青朋友講述任志剛上述發言,突出否定內地人買樓的話兒,頓時間打破了我對他的形象,不過細看之下,他只謂政府還有其他的調控措施,不一定要限制內地人來港買樓,干預自由市場。不過,這段講話的確引人暇想,究竟他有沒有偏袒之心?還是衝著什麼利益集團而為之?香港樓市危機有目可見,不可不察!又或者說,現在在一國兩制的體系下,種種問題繼續衍生了,若言官員及學者還在爭論什麼主義及理論者!糾正問題的關鍵時機已過了!事實上,香港人的創造力已被侵蝕了,下一屆誰來當持手?接這個燙手山芋要多少的代價?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67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