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1973 年日本操控股價的事件

1973年3月,當時股票市場熾熱,華僑日報特寫出一篇外電,評論這次事件的由來。

該事起因是由日本京都資料株式會社的副總裁掌握京都資料的資金調度,為了協助公司集資,於是其及指使之4名以上炒手或利用公司資金約150日圓先大手購入股票,其後向2間證券公司的經理透露其計劃,然後指令社員購買股票,使股價大幅上升至230圓,並以200圓發行新股集資,就此該公司副總裁運用公司資金就為自己賺取最少每股50日圓的差價,以股票表面價值和市值的差價計算,金額為6億圓,但筆者認為票面值和股價無大關係,。

但後來因為該4名炒手因作弊遭拘留,並供出後面的證券公司經理,經理又供出副總裁,最終發現這件弊案。

該作者稱,「垃圾股的名稱之在本港創製,正是日本上述情況的述情況的印刷品,所不同者是日本法律當局經常有所行動,為保障投資人士而努力,而香港似乎仍是視而不見,醜劇還是不斷上演下去。這是天大的黑幕,而無數盲俠在燈撲火呢?」

筆者認為,雖然股票市場的監管已經進步了不少,但是這種遊戲每天還在不斷地上演,可見人心的貪心確實未變也。

關於這文章,筆者亦有幾項對於炒股的流程的概念給大家知道,其實來來去去都是講這些東西,筆者繼續不厭其煩再多談一次:

(1) 隻股炒股通常都要資金和管理層的配合,才能得出最佳效果

(2) 股票最初炒起時,一般都是沒有太多人知道的,只是策劃者和一堆信得過的炒手知道

(3) 到需要炒起的時候,自然會傳達給證券行的相關人士

(4) 經紀聽到後,也會跟著照買,並會傳達給他的客戶,這就是股評及是股友向經紀探聽到的「內幕消息」

(5) 吸引到足夠多的股民後,公司自然會有所行動,或配股,或出售舊股,以吸收公眾的資金

(6) 其後公司就會發放很多好消息,使知名度繼續保持,成交保持高位,總體來說會持續緩慢下跌。但股價期間會有一至兩日的刺激,部分股民會因而降低了戒心,以為轉勢,但實際上卻是希望你多坐一會。

(7) 最終壞消息首次出現,股價暴跌,然後部分股民售出股票,其餘就會等待。

(8) 若第二次公司股權重新集中,加上情況轉好,股價就會重回高位。

近年,使股權集中的手段除了慢慢收集外,亦多了賤價批股,或者大比例的供股。

這種手法的好處,就是不用再等時間收集小股東的股票,就可以作成一次炒作,如果沒有資金的話,或者可以先利用融資,或直接拋售手上股票應付,其後以供股補回貨源,然後花出接近供股集資的資金收購不值錢的物體或借貸予他人,套回大部分資金,使他們股份變成沒有成本,方便他們從中取利。由於這種手法所費時間及金錢大大降低,所以極受部分小型股票莊家的喜愛。

但這樣的手法,卻使小股東的應份大大地減少,但可能因為這些財技高手的手法已經可以避免到所有在法律的麻煩,估計證監會對他們的行為已不能作出任何行動。

按筆者近期所見,仍有不少的股民沉迷在這種騙局之中,雖然有小部分賺到一些金錢,但輸的股民仍然非常多,而股票市場在金錢的層面上只是一種零和遊戲,只要你沒了金錢,另一個人多了接近相同的金額,由此可推論可見那班操控股價的財技分子應該把這些不值錢的股票換得了不少金錢,未來如果股友繼續上當的話,他們金錢只會更多,故特此再次呼籲這些股友放棄這些股票的炒作吧,不然你的金錢也會漸漸被吃光了。

筆者亦在此建議港交所增加條例,無論如何每年的包括配股、供股、發紅利輪及可換股債券合起來發行新股的比例,不可多於現有股本的50%,這樣就避免部分公司因瘋狂收購一些不值錢的資產,發行大量新股,大大減少小股東的應份,導致廣大股民遭受到巨大的損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449

江蘇連曝高利貸崩盤事件 農信社員工成主角

http://www.chuangyejia.com/norm.php?id=2348&PHPSESSID=fd143cb2a39765d6f1ea45b20006cc44

當地一位典當行人士稱,「現在銀行貸款難,有的企業為周轉資金,接一些短期高利貸應急的情況很多。農信社和銀行的人在這方面有資源優勢,能中間介紹。」同時他稱,農信社員工從農信社弄錢出來,自己放高利貸,或當二傳手高利貸給老闆或民間借貸機構,賺個利差也很普遍。

 

江蘇啟東市中心高樓林立,卻遮不住整個城區的雜亂。

 

722,知情人士向記者反映,江蘇啟東近兩個月來,已連續出現了幾起高利貸資金鏈斷裂事件。

 

啟東信用聯社海復分社員工朱某,給高利貸做擔保,並且自己放貸。後借高利貸的服裝老闆逃掉了,放貸者將朱非法拘禁,信用社將其開除,621日,朱跳樓自殺。

 

啟東農行城南分理處一名停職留薪張姓員工,以做工程為由,共借高利貸和貸款3000多萬,因為款項無法還上,6月份「蒸發」。

 

啟東信用聯社新義分社一員工借高利貸、給其他接高利貸者進行擔保。並用貸款周轉高利貸的利息,銀根收緊後,還高利貸的資金鏈斷了。該員工已於6月份辭職。

 

近日,記者趕赴江蘇啟東市對這幾起案件進行了調查。

 

 

「上高速」

 

2011621,一男子從啟東維多利亞大酒店跳下,結束了自己的生命。跳樓者為啟東信用聯社海復分社員工朱某。

 

啟動信用聯社一名小股東告訴記者,朱某跳樓是因為高利貸。

 

該小股東稱,前幾年,朱利用在農信社工作的便利,結識了當地一位做服裝生意的老闆陸某。陸共經營兩家服裝公司,一個是南通盛龍服裝有限公司,另一個是洪春服裝有限公司。

 

南通盛龍服裝公司主要生產銷售梭織類服裝,直接對外出口;啟東洪春服裝公司則以服裝製造、銷售、針紡織品零售主營業務。兩公司均位於啟東市海復鎮。

 

前述小股東透露,後陸某以做生意周轉為由,前後向信用社和當地銀行(主要為信用社)貸款300多萬,並通過其他渠道借取了700多萬的高利貸。總負債規模在1000萬以上。

 

這些債務中,銀行貸款多是通過朱某牽線搭橋的。高利貸中,有130多萬為朱直接貸給陸某。另外,朱還給陸的200萬高利貸做了擔保。

 

朱某直接貸給陸某的130萬元,據上述信用社小股東透露,出自於向啟東信用社和銀行(主要是信用社)的貸款。「朱某事發前曾在啟東購置了一處房產,並無多餘的錢借給陸某。朱利用房產作抵押,通過向啟東信用社和銀行共貸款130多萬,然後放高利貸給了陸某。」他稱。

 

6月前,陸某因為巨額高利貸本金及其利息還不上逃跑。6月上旬,通過朱某擔保向陸某借出200萬高利貸的人,因無法討回已經放出的高利貸,僱傭了5人將朱某非法拘禁。數天後,朱某被放出來。

 

當地一位知情人士稱,隨即信用社將朱某開除。621日,如上文一幕,朱在維跳樓自殺。

 

據啟東警方提供的僅有信息,非法拘禁朱某的5個人已被逮捕。

 

「朱某案只是最近爆出來的案件之一,56月份,我知道的就還有農行和信用社的另外兩個事件。」啟東當地一位人士向記者爆料。

 

該人士稱,啟東農行一名停職留薪張姓員工,以做工程為由,共借高利貸和貸款3000多萬,因無法還上,6月份逃跑。此外,啟東信用聯社新義分社一員工借高利貸、給其他接高利貸者進行擔保,並用貸款周轉高利貸的利息,銀根收緊後資金鏈斷裂。該員工已於6月份辭職。

 

記者隨即趕往農行啟東支行,該支行營業處的客戶經理表示,該張姓員工的確已因為高利貸逃跑,不過因為張是城南分理處的,所以並不瞭解具體情況。因該支行行長不在銀行,記者未能進一步瞭解這3000萬是否涉及農行資金。

 

 

農信社成「二傳手」

 

上述啟東農信社小股東說,「去年至今,農信社員工牽涉此類案件較多。去年初,東海農信社主任給高利貸做擔保,後來此人逃掉了,造成信用社1000多萬的不良貸款。6月這幾個事件,農信社員工也是主角。」不過,這一說法並未得到東海農信社的證實。

 

「以後這類事件還會出現,現在很多當地農信社高管、信貸員和外面的貸款公司有很深的關係,都在忙著搞借貸(即高利貸)生意。」當地一位典當行人士稱。

 

他說,啟東有很多工廠,「現在銀行貸款難,有的企業為周轉資金,接一些短期高利貸應急的情況很多。農信社和銀行的人在這方面有資源優勢,能中間介紹。」同時他稱,農信社員工從農信社弄錢出來,自己放高利貸,或當二傳手高利貸給老闆或民間借貸機構,賺個利差也很普遍。

 

該知情人士透露,目前啟東做高利貸額度在5000萬以上的不多,但2000萬以下的比較多,他估計高利貸總額度應該在15億以上。一般月6分及以上,過了還款期,利息翻倍。比如十天期限6分的月息,如果第十天不還款,利息就要翻一倍,按照12分來算。

 

專門做高利貸機構有些打著房地產中介、理財公司的外衣,有的則私底下交易,並沒有一個實體的機構。

 

「現在很多當地工廠老闆借高利貸還不了就上高速(逃跑)了,一些從事高利貸的借貸公司和個人,高利貸收不上來也就跑了。留下來的就農信社貸款的爛賬。」上述典當行人士感嘆道。

 

帶著瞭解到的情況,記者趕到啟東農村信用聯社。其辦公室秘書稱,信用社已和跳樓的朱某脫離關係了。

 

此後記者到當地人行和金融辦瞭解此事,但人行稱採訪需向總行申請,啟東市金融辦則稱「沒有時間接受採訪。」(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481

“新型瘦肉精”事件疑雲未了:廣東集能仍正常銷售

 http://epaper.nbd.com.cn/shtml/mrjjxw/20110907/2414189.shtml

 9月5日,當《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再次詢問廣東集能生物科技開發有限公司(以下稱廣東集能)相關負責人陳先生,何時向媒體公佈檢測結果時,陳先生稱:“到時再說。”距被媒體曝光廣東集能公司產品含苯乙醇胺A(俗稱新型瘦肉精)一個多月之後,此事仍一團迷霧。
7月25日,媒體報導稱,今年4月份,湖南嶽陽市雲溪區畜牧水產局將廣東集能公司生產的大豬預混料附帶添加小包營養素抽樣送北京檢測。經國家飼料質量監督檢驗中心檢測表明,廣東集能公司的大豬預混料內含有苯乙醇胺A。
此事自始疑點重重。岳陽市雲溪區畜牧水產局查出廣東集能公司產品含新型瘦肉精之後,並未按相關規定通報廣東省農業主管部門,後者也未到廣東集能公司查處。
而廣東集能公司方面表示不認同檢測結果,上述陳先生對記者說,這是對公司的誣陷。
面對諸多疑點,記者趕赴岳陽市雲溪區水產局了解情況,卻無人接受采訪。廣東集能公司也不對外公佈廣東相關部門的檢測結果等相關事宜,在記者長達一個月的追問中,該公司相關負責人陳先生的回复皆是:以後再說。
被曝“新型瘦肉精”數月未處理
7月25日,權威媒體報導稱,今年3月以來,岳陽市雲溪區畜牧水產局對全區的飼料經銷店、經銷商進行拉網式排查。
報導稱,3月中下旬,該局工作人員先後在路口鎮查封和抽取了福建龍海市海新飼料預混公司與廣東集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產的大豬預混料,附帶添加小包營養素。
雲溪區畜牧水產局將上述兩家公司生產的大豬預混料附帶添加小包營養素抽樣送北京檢測。經國家飼料質量監督檢驗中心檢測表明,兩個廠家的大豬預混料內均含有苯乙醇胺A。
據悉,苯乙醇胺A是瘦肉精品種目錄中的一種,與其他瘦肉精品種如萊克多巴胺等相比,同樣可使生豬長速加快、皮紅毛亮、瘦肉率高。人吃了含這種瘦肉精的豬肉後,可誘發高血壓、心髒病等。2010年12月,農業部公告禁止在飼料和動物飲用水中添加該物質。
今年4月18日,岳陽雲溪區畜牧局向當地警方反映,查獲福建省龍海市海新飼料預混公司大豬預混飼料含“苯乙醇胺A”一事,當地警方於4月28日立案偵查,經過2個多月努力,共抓獲福建省龍海市海新飼料預混公司及相關涉案對象8人,搗毀非法生產窩點1個,打掉非法銷售團伙3個。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於7月25日致電岳陽市雲溪區畜牧水產局,詢問廣東集能公司被查出飼料含“新型瘦肉精”一事,該局工作人員稱,案件還在處理中,不方便透露具體情況,但該局會依法對此事進行查處。
但1個多月過去了,雖然其他涉瘦肉精的相關涉案對像已被抓獲,但廣東集能公司卻仍無被查處的消息。
據廣東集能集團官網介紹,該集團成立於2009年,總部落戶於廣州市從化明珠工業園。由廣東集能生物科技開發有限公司、廣州綠安康飼料科技有限公司、四川集能農牧開發有限公司和福州滋農生物肥料科技有限公司等四家企業組建而成。集團主營業務為飼料添加劑預混料、幼齡動物飼料、生物飼料原料、動物保健、種豬養殖、生物肥料、養殖場環境治理以及進出口貿易等。
相關公司產品一直在銷售
廣東集能公司被曝光飼料產品含有“新型瘦肉精”之後,該公司以及廣東省、市農業畜牧部門卻有著相反的意見與結果。
7月25日,廣東集能公司工作人員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公司並不認可岳陽雲溪區畜牧水產局的相關結論,並提出三點質疑:一、當初岳陽市雲溪區畜牧部門抽檢公司產品時,並未有公司人員在場並簽名,公司對檢測程序有疑問;二、公司被岳陽市相關部門檢出的“含新型瘦肉精”的產品,在全國其他多個省份均有銷售,但從未被檢測出此類情況;三、公司有實驗室與相關檢測設備,產品配方均有檢測,但從未發現含“新型瘦肉精”成分。
此後,廣東集能公司還在其公司網站發布聲明稱,岳陽市雲溪區畜牧水產局向該公司出示的檢測報告複印件上(至今未見原件),沒有任何地方標明是該公司銷售的產品,因此,該公司認為檢測報告與其無關。同時,事發後,廣東集能仍照常生產與銷售。
廣東方面:岳陽處理過程違規
8月10日,廣東從化市畜牧獸醫漁業局詹局長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該局從未收到岳陽相關農業畜牧部門檢測出廣東集能公司飼料含“新型瘦肉精”情況的通報,他們也是通過媒體的報導才得知此事。
詹局長說,廣州及從化市的畜牧等部門均會定期檢測廣東集能的飼料產品,從未發現該公司產品含“新型瘦肉精”,要是查出肯定會及時處理,讓群眾放心。對於岳陽畜牧部門聲稱查出廣東集能的產品含“新型瘦肉精”而未向廣東相關部門通報,他感到“很蹊蹺”。
從化市畜牧獸醫漁業局畜牧科張科長對記者說,廣州及從化市畜牧部門在每年的2月、4月、6月、9月等月份,會定期對廣東集能的飼料產品進行抽檢,均未發現含“新型瘦肉精”。
張科長認為,發現飼料中含“新型瘦肉精”是一件非常嚴重的事件,應當及時通報,及時查處。而岳陽畜牧部門聲稱在今年4月份便已查出廣東集能的飼料產品含“新型瘦肉精”,卻從未向廣東相關部門通報,這不符合農業部門的規定,也不合常理。
張科長說,如果廣東集能的飼料產品真含有“新型瘦肉精”,幾個月以來卻未加查處,一直在生產和銷售,那得有多少違規產品流向市場,產生的危害將有多大啊?
張科長還稱,岳陽畜牧部門抽檢的廣東集能飼料產品是該公司去年11月份生產的,屬於過了保質期的產品。過期產品已經失去了檢測的意義。
8月11日,廣東省農業廳飼料辦公室相關負責人介紹,岳陽雲溪區畜牧部門從未向廣東省農業相關部門通報廣東集能公司被查出“新型瘦肉精”一事,只是私下聯繫了廣東集能公司,這根本不符合相關法規。從岳陽畜牧部門發給廣東集能公司的檢測報告複印件來看,也沒有任何地方標明該檢測報告與該公司有關。
同時,記者從廣東省農業廳農業飼料辦公室了解到,經過具有相關檢測資質的廣東省獸藥與飼料監察總所檢測,近期從廣東集能抽檢的所有飼料產品中,未發現含“新型瘦肉精”。
據從化市畜牧獸醫漁業局畜牧科張科長介紹,7月25日,廣州市畜牧、質檢等多部門到廣東集能公司進行抽檢,共抽取了該公司今年2月、3月的9份飼料樣品。經相關部門檢測,亦未檢出“新型瘦肉精”。
岳陽相關部門:“無可奉告” 
8月11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聯繫了岳陽市雲溪區畜牧水產局飼料辦主任楊俊傑,要求就上述疑點進行採訪,楊俊傑卻稱“無可奉告”。
8月26日,記者趕赴岳陽雲溪區畜牧水產局。該局綜合辦公室工作人員稱,局里相關領導去長沙了,而對記者提出的採訪其他相關負責人的要求,工作人員稱,現在關於“新型瘦肉精”一事的採訪事宜,已經交由區委宣傳部新聞科負責。
記者來到區委宣傳部新聞科,新聞科郭主任卻聲稱對廣東集能公司被查“新型瘦肉精”一事不發表看法,在記者的要求下,郭主任聯繫了雲溪區畜牧水產局的相關領導,但郭主任告訴記者,該局領導說採訪要經上級主管部門批准才行。但當記者問“上級主管部門”是哪個部門時,郭主任說不清楚。
廣東集能:面對媒體躲躲閃閃
9月5日,廣東集能公司相關負責人陳先生向記者表示,自岳陽雲溪區畜牧水產局通過媒體公佈其產品含“新型瘦肉精”之後,公司損失很大,產品銷售量已經下降了50%。
此前,廣東省農業廳飼料辦人士也對記者說,據他了解,廣東集能被曝“新型瘦肉精”之後,一些客戶要求退貨。
既然“損失很大”,廣東集能為何遲遲不向媒體公佈廣東省、市對其有利的檢測結果?近一個月來,記者多次與廣東集能陳先生聯繫,但得到的答复總是:以後再說。
8月10日,廣東省從化市畜牧獸醫漁業局張科長對記者稱,廣東集能負責人向她表示,等到廣東省、市相關部門對其產品的檢測結果報告出來後,公司會將相關情況向媒體通報。張科長還透露,廣東集能公司已經準備委託律師維權。當天,廣東集能陳先生也表示以後會向媒體公佈此事。
幾天后,當記者從廣東省農業廳飼料辦了解到,對廣東集能公司抽樣產品檢測結果報告已經正式作出了,但陳先生只是說到時會邀請記者去公司,其他的“以後再說” 。
但到9月5日,關於廣東集能何時公佈廣東省、市相關部門的“檢測結果”等相關事宜,陳先生仍稱:到時再說。
廣東集能集團“新型瘦肉精”之謎受到公眾強烈質疑。“瘦肉精”嚴重危及食品安全,事關公眾生命健康,一家企業產品被指查出含“新型瘦肉精”,卻存在重大分歧與對抗性結論,而岳陽雲溪區畜牧局和廣東集能公司始終不願面對媒體的追問與質疑,表現諱莫如深,令公眾無法獲知真相。更可怕的是,近5個月以來,涉“瘦肉精”案企業的產品仍照常生產和銷售,相關部門也無公開說明,公眾如何能對擺上餐桌的豬肉放心?
重慶沃爾瑪陷“豬肉涉假門” 
專家稱肉類供應商應出具綠色豬肉證書及標識
每經記者胡沛發自成都
◎新聞事件
疑似假冒“綠色豬肉”現身
9月5日,重慶市工商行政管理局通報稱,近期查獲沃爾瑪在渝多家超市涉嫌銷售假冒“綠色豬肉”。據調查,今年以來,重慶沃爾瑪超市3家分店以低價普通冷鮮肉假冒高價“綠色食品”認證的豬肉1178.99公斤,涉案金額4萬餘元。《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昨日(9月6日)走訪沃爾瑪等賣場發現,許多超市儘管打出“綠色豬肉”的招牌,但並沒有出具第三方機構認證的證書和標誌。
目前,案件正在進一步調查中。重慶市工商局表示,將根據最終調查結果,對沃爾瑪超市實施行政處罰。
昨日,沃爾瑪中國在給記者發來的聲明中表示,就重慶工商部門通報的相關商場的問題對廣大消費者表示最誠摯的歉意,並稱對此高度重視。目前正在積極配合相關部門對事件進行全面核查,並對相關商場存在的問題立即糾正和嚴肅處理。
同時,沃爾瑪應急處理小組已對重慶所有門店的相關豬肉產品展開全面核查。
但是,對已購買假冒“綠色豬肉”的消費者權益如何保護等問題,聲明書未作任何說明。
◎記者調查
商場“綠色豬肉”鮮有認證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昨日走訪沃爾瑪成都SM店鮮肉櫃檯看到,在標有“綠色、有機、原生態”字樣的專櫃上,擺放著五六種五花肉、後腿肉、排骨等豬肉種類。
價格顯示牌顯示,帶皮後腿豬肉24.05元/斤,而普通的精品帶皮後腿豬肉是18元/斤,綠色帶皮五花肉22.8元/斤,而普通帶皮五花肉價位是18.9元/斤。在專櫃上,記者發現掛有動物檢疫合格證明,但並沒有發現綠色認證的標誌。正在挑選鮮肉的消費者李女士坦言,“不知道怎麼分辨綠色豬肉和普通豬肉,看起來都差不多,就挑便宜的買。” 
記者走訪市內其他賣場也發現,打著“綠色豬肉”招牌的豬肉不在少數。究竟什麼是綠色豬肉?沃爾瑪銷售員解釋:“綠色豬肉是用糧食餵養的,普通豬肉一般都是用飼料餵養的。”據業內人士介紹,以是否是飼料餵養來判斷二者的區別顯然是誤讀,綠色豬肉就是對健康豬肉的一種統稱,從豬源品種、牧養方式、餵養方式和生長周期等方面,都與普通豬肉不同,其核心有兩點,一是飼養過程中餵的是天然、綠色的飼料,不添加抗生素、激素等藥物;二是生長周期完全達到自然成熟年齡。
如何分辨綠色、無公害豬肉和普通豬肉的區別呢?四川省畜牧食品局信息中心主任錢亮表示,消費者要想鑑別綠色豬肉,首先要看有無綠色、無公害豬肉的標識。“一些包裝上會印有相關標識,但在銷售零散的綠色豬肉時,相關企業也應該出具由農業部農產品質量檢測中心驗證的檢測報告。”他介紹,要銷售綠色豬肉的肉類生產加工企業,應經農牧部門檢測後,申請獲得綠色豬肉證書,有機豬肉還要專門向農業部認證,銷售過程中也應將相關證件的複印件貼在顯眼位置以告知消費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419

雨潤遭遇“瘦肉精”事件:河南一子公司遭內部舉報

 http://hk.eastmoney.com/news/1532,20110908161799546.html

 核心提示:肉食品加工行業的龍頭、香港

上市公司 --雨潤食品近半年來被負面消息纏身,在被曝光出很多對公司不利的負面問題後,記者於近日又接到內部人員舉報,反映雨潤食品的子公司--河南雨潤北徐肉類食品有限公司9月1日的一批產品被檢查出含有“瘦肉精”殘留。

 

  今年三月份以後,媒體廣泛報導豬肉中的“瘦肉精”殘留,引起消費者和行業的廣泛關注。如果本次舉報最終被查證屬實,雨潤將會成為陷入瘦肉精泥潭的第二家大型肉類龍頭企業,這將會對肉類行業的發展和河南雨潤北徐公司的經營產生什麼樣的影響呢?

雨潤產品被舉報檢測出“瘦肉精”殘留

  舉報人提供的線索材料顯示,被爆出生產的產品中含有“瘦肉精”殘留的企業是河南雨潤北徐肉類食品有限公司,該公司位於河南省臨潁縣,主要從事生豬屠宰、冷鮮肉的加工與銷售,問題產品的生產日期是9月1日。

  接到舉報線索後,記者輾轉趕到河南省臨潁縣,在縣工商部門系統中查詢得知,河南雨潤北徐公司是雨潤食品的子公司。

  記者試圖與河南雨潤北徐公司取得聯繫,以核實事件的細節以及最新進展。

  由於河南雨潤北徐公司的門衛管理很嚴格,記者沒有辦法進入廠區,只得通過電話與公司聯繫。接電話的辦公室人員告訴記者,公司總經理在外地出差,並要求記者留下電話,待報告負責人後再決定能否安排接待。當記者詢問該辦公室人員是否知道公司的產品被檢測出含有“瘦肉精”殘留時,他顯得非常謹慎,不願意正面回答記者的問題,隨後即掛斷電話。記者與雨潤集團總部聯繫,有關負責人以正在開會為由未對事件進行置評。

  截止本文發稿時,記者沒有得到河南雨潤北徐公司的任何正式回复,也沒有能與雨潤集團總部取得聯繫。

  涉嫌問題產品哪裡去了

  由於無法在第一時間內與公司取得聯繫,目前記者還不能判斷涉嫌問題產品的去向。

  記者經過了解得知,屠宰企業的冷鮮肉產品一般有兩個去向,分別是通過賣場和超市直接銷售,或者銷售給下游的深加工企業作為生產的原料。根據生產能力的大小,一家屠宰企業的產品輻射半徑在300公里左右。

  據此,記者觀察了進出工廠的送豬車輛,發現生產比較繁忙。記者攔住一位從工廠出來的員工,該員工掛著工作證。記者以某家肉製品工廠原料採購員的名義向該名員工打聽河南雨潤北徐公司一天的屠宰量。該名員工說,現在公司一天的生產量大約在1200頭左右。記者在網站上查詢得知,河南雨潤北徐公司的設計年生產能力為60萬頭,與上述員工的說法基本一致。

  一位不願意具名的業內人士介紹,雨潤的業務門類分為上游的屠宰和下游的深加工兩個環節,雨潤的部分深加工產品的原料就來自於自己的上游工廠。

  記者在河南雨潤北徐公司門口看到,一輛噴印著“雨潤食品”字樣的冷藏車從廠區開出,車號為豫k353xx ,應該裝載了公司生產的產品。如果該批次原料肉產品含有“瘦肉精”殘留,並最終進入下游肉製品生產環節,雨潤下游的深加工高低溫產品銷售將面臨考驗。

  記者在雨潤食品的網站上,查閱到了雨潤食品公佈的2010年年報,在該年報的第13頁和第14頁,發現雨潤食品的下游深加工業務雖然在銷售中佔比不是很大,大概在17%左右,但下游產品的整體毛利率在29%左右,一直給公司貢獻了很多的利潤。如果消費者擔心含有“瘦肉精”殘留的生肉作為生產原料進入下游環節,將會影響到消費者對雨潤深加工產品的信心,從而給公司的經營和淨利潤造成一定的負面衝擊。

  “瘦肉精門”事件對雨潤的負面影響有多大

  有關媒體已經對瘦肉精進行了集中的報導,在這樣的背景下,雨潤子公司河南雨潤北徐公司被舉報涉嫌“瘦肉精”,將會給雨潤食品帶來怎樣的影響和衝擊呢?

  為此,記者採訪了一位不願意署名的行業內人士。

  據該人士介紹,瘦肉精是肉食品加工行業的禁區,千萬不能沾上,大型肉類加工龍頭企業應該格外重視,他同時表示,目前還不太好準確判斷對雨潤的“瘦肉精門”事件舉報真實性有多大。

  對於記者關心的瘦肉精事件對雨潤影響有多大的問題,該人士經過考慮後回答說,如果舉報經查證屬實,還要考慮其他方面的因素,在事情的全部情況沒有充分了解的前提下,很難給出準確的判斷。但是,考慮到瘦肉精的高度敏感性,如果河南雨潤北徐公司不能及時澄清事情的真實情況,而且對產品的流向推測屬實的話,消費者對雨潤深加工產品的信心必然受到打擊。

  記者查閱了相關公司的中報資料,發現“瘦肉精事件”對公司的影響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

  一是市場和消費者對產品的信任度會降低。二是給銷售和經營業績造成了直接的負面影響。

  近半年來的負面質量報導和不利的傳聞已經導致雨潤食品的股價下跌較多,那麼,本次曝光的疑似“瘦肉精門”事件又會給雨潤食品的股價造成怎樣的衝擊?

  某家在香港上市的食品類公司在被爆出“骨湯門”負面消息後,股票價格已經幾乎被腰斬,更進一步加大了資本市場對國內食品類公司的擔憂。

  雨潤食品有著不同於其他企業的管理模式和運營文化,在面對“瘦肉精門”事件的挑戰時,最終交出的答卷會有所不同嗎?

  記者將繼續與雨潤進行聯繫,關注事件的後繼進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420

海上動車事件 思想花園

http://sixianghuayuan2.blogspot.com/2011/09/blog-post_05.html

渤海漏油和溫州動車事件有相似之處,都是一件不算很大的災難,由於高層的愚蠢處理,演變成整個行業的災難。如果中海油的高層有危機意識,這件事可以處理得更好,現在越鬧越大,越不可收拾。

中海油自己在中期業績中說,很重視渤海漏油,但不知道是否知道這對它來說是生死存亡的大事?

動車事件,鐵道部的想法是儘快掩飾事件,當沒事發生。這只是手段,目的是為了保住它的地位。手段達到了,內地傳媒也的確封了口。但對它的處罰,降速,銀行加息,新項目停工,該少的沒有少。結果既然是一樣,為什麼當時不能自爆,反而能掌握主動。

渤海事件也是一樣。如果是傅玉成在,一定會主動出擊,把損害減到最少。

渤海地盆的地質脆弱,下面有多個地震帶,再加上是封閉內海,一出事就很難收拾。從國家安全角度,根本不應該在這裡大肆開採。

中海油目前三分之二的出產來自這裡,這根本是錯的。如果這條被中央質疑,中海油可以休矣。

和動車一樣,現在鐵道部最大的危機是再出一次事故;現在中海油最大的危機是別的渤海油田再出漏油問題。既然蓬萊油田出事的原因是地質結構方面的多,那麼,可以推論,其他的渤海油田也必然存在這方面的問題。

一旦「中國不適宜大規模海上採油」的想法被接受後,那中海油的價值就土崩瓦解了。就好像動車事故後,鐵路公司被質疑的不是什麼訂單,營收,毛利,而是其本身的存在價值。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513

投行完全低估了渤海漏油事件 思想花園

http://sixianghuayuan2.blogspot.com/2011/09/blog-post_3920.html

9月3日前,沒有投行留意到渤海漏油事件的影響,以為是小事。到了今天9月5日,大行開始出報告了,還是完全捉錯用神。例如渣打報告說,如果停產到年底,中海油盈利跌2%,如果永久封井,盈利跌9%,都是很機械的分析。

現在的問題,不是蓬萊油田的問題,也不是每天減產的那6.2萬桶,而是會否有別的油田再出現問題!是整個渤海油井群有多少要停產的問題!

早就有專家指出,渤海地盤地質結構複雜,而目前油井又過密,再加上中海油和外資的合約都是有時限的,外資作業方都是採用急進的作用方式,在合同到期前採油最大化。

也就是說,康菲油井出事並不是偶然的,而是必然的,遲早問題而已。

也就是說,整個渤海油井群存在著巨大的系統性風險,而之前一直外界沒有去留意的。

這和動車事件何其相向,本身存在巨大的系統性風險,一下出事後,就集中爆發。

渤海漏油事件,只是冰山一角,事件發展,很可能只有兩種結果,而其後果,對中海油來說,都是災難性的。

A、再有其他渤海油井發生漏油事件。如果是這樣,在現在的政治氣氛下,中海油恐怕只有停業整頓,分拆一途。

B、 為了避免A的發生,必然進行一次安全大檢查,把有安全隱患的油井關掉。其含義就是,將有相當部分的渤海油井停產。

所以,投行的報告應該是,考慮如果中海油減產30%以上,盈利會減多少!而且,這還是最樂觀的估計,是建在假設別的油井沒有出事的前提上的。事實上,很可能別的油田早已出事了,現在都將無法隱瞞!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514

渤海事件鬧大是因為新董事長不懂得海上石油業務

http://sixianghuayuan2.blogspot.com/2011/09/blog-post_06.html

中海油的前景,取決於:

1)蓬萊油田何時複產。能否短時間內複產。
2)渤海灣內沒有別的油井出事故。

8月初的中期業績會上,中海油今年產量計畫由3.55億桶減到3.31億桶,下調幅度是7%,與蓬萊油田6.2萬桶日產量的比例一樣,說明高層當時已經心知肚明事情的嚴重性,知道會停產,可恨就是不說。

渤海油田占中海油產量一半以上,因為技術問題,全部給外國公司開採。中海油自己只能開採南海和珠江口的淺海油田。

蓬萊油田95年簽約,99年勘探成功,合約期多長也不知道,但在2012年中海油有權收回作業權。這也是康菲石油這次違規操作,導致出事的主因。

看新聞報導,才知道中海油非常弱勢,連上康菲石油油井的權利都沒有,一切任由他們。

中海油的董事長,之前都是內部培養,內部提拔,身經百戰;新的董事長是中石油過來的,對海上採油業務不熟,是這次事故鬧大的主要原因。

如果他懂得業務,早就應該把主導權搶過來才是。王宜林恐怕要問責。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515

投資實錄:分析中恆解約事件的一些思路與思考 梁軍儒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5a73c90102drzt.html


近幾年中恆持續高速發展,步長的合同僅僅是為投資者增加 一點錦上添花的預期。整個合作過程步長只是簽了合同,基本什麼也沒有做然後解除合同,僅僅扮演了一回過客,僅此而已,中恆一直還是按部就班地做事情。大幅 下跌是因為合作的預期落空,投資者根本沒有考慮解除合同的實質,因為合同簽訂時成為焦點,合同解除影響就被無限放大。實際上事件對中恆的核心競爭優勢沒有 任何影響:優於對手的高品質產品,基本藥物獨家產品,一定的品牌號召力。成長最重要的驅動力也沒有絲毫變化,行業高速增長依然持續,產品銷售暢旺,零批差 價使產品存在一定的提價空間,而且在步長幾乎完全沒有出力的情況下,也基本能完成合同目標,還需要擔心什麼呢?設想一下,當初如果沒有與步長簽合同,現在 這樣的業績不是已經大幅超越原來的預期了嗎?也許中恆又已成為追捧對象,股價不止20元了。

    市場質疑中恆的高增長,對比競爭對手的發展就一目瞭然。最近幾年心腦血管行業增長率高達20%以上,07-09年主要競爭對手疏血通注射液 CAGR85%,丹紅注射液CAGR52%,醒腦靜注射液67%,昆明製藥的血塞通產品質量明顯遜於血栓通,今年上半年也增長50%以上,並預期未來幾年 保持高增長,以中恆的產品和地位,完全有持續高增長的基礎和實力。

    股價的下跌總會讓人失去理性,同樣的企業同樣的基本面在不同氛圍下可能會被解讀出截然相反的結果。這次事件充其量只是中恆領導層在戰術層面上的一個失誤,媒體跟風炒作,很多人不假思索人云亦云,甚至把它當成全盤否定中恆的依據,顯然是被下跌和表象迷惑,沒有抓住主要矛盾。

    中恆基本面變化並不大,但居安思危,中恆管理層和大股東盲目擴張一直以來都是我最擔心的風險,未來也依然是長期隱患,需要持續警惕跟蹤,並嚴格控制投資比 例。中恆有高質量的產品,有廣闊的市場空間,如果管理層能專注醫藥事業,專心把拳頭產品做大做強,放棄華而不實的花架子,那麼中恆會是一個令人放心的投資 對象。但管理層卻過於自信,好面子,急於求成,有些想法不切實際,雖然這些暫時都不是致命缺點(僅是性格弱點,目前為止沒有誠信問題),卻增加了企業長期 發展的變數。這次事件也顯示了管理層做事不夠嚴謹、急躁冒進的缺點,未來應該高度關注管理層的言行。當然人無完人,能放心睡大覺的標的本來就是稀有的,沒 有完美的企業,關鍵看缺點對企業的影響有多大,我們能做的就是持續關注,並做好應對策略。

 

下面是中恆事件前後,與網友交流時的一些思路和想法:

很多中恆的投資者對管理層比較信任,但長期我認為中恆的風險一是政策,二是管理層。

5月16日 15:35

 

有網友因為我擔心中恆管理層而擔心起來,澄清一下,我的擔心是在買入中恆前就一直有的了,只是覺得這種缺憾完全可控,才投資中恆。任何企業都會有不完美的地方,跟蹤的時候特別注意就是了。(5月23日 14:31

企業也是短視的,總是喜歡在產品景氣度高峰期時一窩蜂地盲目擴產,投產時常常出現產能過剩行業跌入低谷。中恆與步長合作後並沒有把精力和資源集中到研發有 競爭力的產品中,而是選擇了硫紅黴素、產業園等大而不強中看不中用的項目,幸運的是這些項目還不屬於上市公司,這是我對中恆管理層的擔憂之一。

6月1日 12:10

  

淡定,一個跌停就是黑天鵝了嗎。先看看是什麼原因再說,即使真正出了一些負面因素,只要不是傷及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也沒什麼大不了的。退一步說,即使真的 發生了黑天鵝,如果你的倉位配置控制適當,損失也是有限的。投資過程中黑天鵝是遲早要碰到的,只是概率極少而已,只要不過度重倉,風險就不會太高。巴菲特 最近兩年買的愛爾蘭銀行也是黑天鵝,適當分散就能迴避風險。(2011-08-22 12:34:32)

 

以中恆的基本面看,應該一定不會是影響長期持股的因素(2011-08-22 12:57:30)

 

中恆跌停了,有傳造假,看看丹紅、昆明製藥等幾個同行這幾年的增長,就知道還能假到哪裡去?(8月22日 14:11

 

與步長磋商最壞的結果是解除合同(也未必會發生),上半年步長的貢獻本來就不大,解除合同至多使增速略微降低,影響不會太大,特別是長遠而言,而且提價的可能性反而增加了。(8月22日 23:27

 

這就是羊群效應,悲觀的氛圍中總是只看到最悲觀的東西,現實情況往往不是最樂觀也不是最悲觀。

(8月23日 10:05)

 

樂觀時不過度樂觀,悲觀時不極度悲觀,就是理性。情緒會左右判斷力,同樣的事情不同狀態下投資者的著眼點會截然不同,可能會得出完全相反的結論,剔除情緒影響才能做出正確的判斷。(8月23日 18:34

 

文中這一句最有價值:與財務數據低於預期不同的是,血栓通的銷售極其火爆。23日,多家醫藥銷售代理平台的人士向記者證實,「中恆集團的血栓通今年以來銷售比較旺盛,但是貨源開始緊缺,現在已經賣斷貨了。」
產品銷售暢旺,行業競爭對手昆明製藥預增60-80%也印證了需求強勁,在如此好的情況下中恆有必要內幕交易嗎?另外以今年0.65-0.75元的收益 (與步長解除合同的情況下),市盈率只有24-27倍,估值明顯偏低,知道這些就行了。現在的記者見頂點大的事情就瘋狂炒作(這是明顯的東拼西湊之作), 況且真假都不影響中恆的強大盈利能力和長期增長,再跌一下又如何。(2011-08-24 17:17:56)

 

用過去的漲幅衡量是否投資才是最愚蠢的做法,中國上漲百倍,美國上漲千倍的股票多的是,而且中恆是在下跌80、90%的情況下開始上漲,只有價值與價格才是衡量的標準。(2011-08-25 08:34:42)

 

我根本不覺得中恆的基本面有多大的變化,僅僅是經營的一個小波動而已,市場是非理性的,短期下跌很正常。張裕涉嫌利益輸送125-84跌33%、茅台調節 收入導致利潤大幅波動181-124跌32%、白藥因行業降價預期75-54跌28%,阿膠提價導致銷量下滑61-37跌40%,幾乎每一個企業都會碰到 短期的困難或者估值較高而出現較大調整,這是長期投資經常會出現並且不可避免的事情。(2011-08-25 08:56:34)

 

剔除股價的下跌看中恆事件思路會清晰很多,大部分人其實不是在看基本面,而是只盯著下跌:因為跌停了--所以事情糟透了。做一個情景假設:股價沒有下跌,然後再看事件的性質。(2011-08-25 11:21:48)

 

這個事件包含了很多投資過程中碰到的問題:

1、 要根據掌握的基本事實和常識,而非傳聞、謠言或者大眾輿論獨立思考,獨立判斷。

2、 只有充分瞭解投資的企業,才能有足夠的信心和分辨能力做出自己的結論。

3、投資需要戰略性的眼光,看大局,看主要矛盾,而不能只看表象,過於糾纏於細節,決定長期回報的是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4、不要受市場氛圍的影響,包括對股價、基本面的研判,負面環境下要理性看待基本面因素,不要把負面因素無限放大,或者盲目悲觀。

5、 所謂的專業人士評論與媒體報導很多是垃圾信息,要懂得分辨,不要盲信。

 

 

梁軍儒2011090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529

前事不忘 後事之師——重溫3·27國債期貨事件

http://www.xyzlove.com/Transshipment/Finance/_zqjf_kzdgl/_zqjf_kzdgl.htm

股指期貨對中國證券市場的參與者,是一個全新的事物,特別是股指期貨的槓桿效應及跨市場交易行為,對國家金融決策工 作和監管機構的工作帶來了全新的挑戰。市場穩定、公司穩健、個人穩妥,是每個市場參與者的願望。要真正做到這三個「穩」,需要有三個層面的積極支持和密切 配合,從而建立起三道防線。首先,嚴格職業操守,加強自律管理是規範發展期貨市場的前提條件;其次,健全內部控制體系,完善法人治理結構是規範發展期貨市 場的核心問題;第三,強化外部監管職能,依法維護市場秩序,是規範發展期貨市場的有效保障。

  目前,股指期貨的技術準備工作陸續到位,部分學者和業內人士呼籲監管部門早日推出股指期貨。但是,他們不斷重複的都是發展股指期貨的重大意義和必要 性,少有分析言及股指期貨可能帶來的負面影響。筆者在上海證券中央登記結算公司任職期間,曾參與「3·27國債期貨事件」的善後處理工作,十二年前那個驚 心動魄的場面,至今記憶猶新。


前車之鑑

1992年12月28日,中國第一個標準化證券期貨合約──國債期貨合約正式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掛牌交易,事隔兩年半後發生了「3·27事件」,1995年5月17日中國證監會通知停止國債期貨交易試點。這一切給後人留下了深刻的教訓和無價的教益。

從表面來看,「3·27事件」發生的主要原因是個別會員的蓄意違規和交易監管跟不上。2月23日,交易所宣佈3·27國債期貨最後8分鐘的交易無效。 事後萬國證券公司面臨清盤。3個月後,國債期貨市場關閉。5個月後,萬國證券總裁管金生被以瀆職、挪用公款等罪名判刑17年。上證所總經理尉文淵也就此離 職。

「3·27」國債期貨事件的主角,是1992年發行、1995年6月到期的三年期國庫券,該券發行總量為240億元,1995年6月到期兌付,利率是 9.5%的票面利息加保值貼補率,但財政部是否對之實行保值貼補,並不確定。在「3·27」國債期貨品種的交易上,中國經濟開發信託投資公司(簡稱「中經 開」)做多,萬國證券做空。

當時「萬國證券」與「中經開」正在展開廝殺之際,1995年2月23日,財政部宣佈提高該國債的保值貼補率,即這一國債交易品種不是以原來的每百元面 值按128.50元兌付,而是提高到148元兌付。這一消息的公佈,對做空方無異於泰山壓頂。當日開盤,3·27國債從148.21元一路勁升,攻到 151.98元時,原與「萬國證券」結盟做空的遼寧國發(集團)有限公司(簡稱「遼國發」)突然倒戈:空翻多!在其掌控的「無錫國泰」交易席位上,10分 鐘內3·27國債竟猛衝至155.75元!這意味著什麼?每漲1元,「萬國證券」就賠十幾億元;漲了6元,整個萬國證券全賠進去也是資不抵債。

做空主力萬國證券公司立即陷入困境,使管金生成為背水一戰的賭徒,在148.50價位封盤失敗後,在交易結束前最後8分鐘,空方主力大量惡意透支交 易,以730萬口的巨大賣單打擊價位(一口是200張合約,一張合約是1,000元面值的國債,730萬口就是1.46萬億元面值的國債,而3·27國債 總面值才750億元),1.46萬億元的面值接近1994年全國GDP的三分之一,巨量空單將價格打壓至147.50元收盤,使「3·27」合約暴跌 3.8元,並使當日開倉的多頭全線爆倉。空方主力的蓄意違規行為造成了嚴重的後果和惡劣的市場影響,為避免事態的進一步擴大,當晚,上海證券交易所宣佈最 後8分鐘內已完成的交易全部無效,並從2月27日起休市,組織場外協議平倉。


追根溯源

期貨市場的規範運作、穩健發展,不僅是期貨監管機構、經營管理者及全體期貨從業人員必須共同關注的問題,而且是關係到全社會及所有人的大事。市場穩 定、公司穩健、個人穩妥,是每個市場參與者的願望。要真正做到這三個「穩」,需要有三個層面的積極支持和密切配合,從而建立起三道防線。首先,嚴格職業操 守,加強自律管理是規範發展期貨市場的前提條件;其次,健全內部控制體系,完善法人治理結構是規範發展期貨市場的核心問題;第三,強化外部監管職能,依法 維護市場秩序,是規範發展期貨市場的有效保障。

積極規範券商的市場行為,是保證整個證券市場健康穩定發展的微觀基礎。良好的行業道德和的職業操守,不僅是市場發展健康、有序的要求,而且也是券商自 身生存發展的需要。原萬國證券公司的一筆「3·27」國債期貨品種的違規交易,事後造成了該公司12億元的虧損,最終導致了國債期貨交易試點的停止。在 「3·27」事件,管金生最後下了一個超級大單,730萬口的空單,這一數字相當於3·27國債期貨的本品──1992年國庫券發行量750億的19倍 多,試問在期貨交易中,單子可以亂下嗎?沒有規則限制,交易數量可以超過交易的標的數量?為什麼沒有控制住持倉量?為什麼不設漲跌停板制度?……這些在監 管方面都值得深思。


完善監管

股指期貨對中國證券市場的參與者,是一個全新的事物,特別是股指期貨的槓桿效應及跨市場交易行為,對國家金融決策工作和監管機構的工作帶來了全新的挑 戰。有必要從多方面來改進監管工作。比如,要徹底改變所謂「政策市」的狀況,保證政策信息的公平披露。如果股指期貨推出後,仍然是政策市,不確定因素很大 的話,整個市場就很難有效運作。「3·27國債事件」的一個主要誘發因素,是國債利率政策信息不透明和捉摸不定,市場參與者獲得的政策信息不對稱。

釀成「3·27事件」的具體原因有三點:其一,期貨業務的推出相當倉促,不僅缺乏經驗,也缺乏相應的監管法規,更重要的是對市場風險缺乏必要的認識。 其二,國債期貨市場投機風氣濃,違規造市、超額持倉、內幕交易現象相當嚴重。其三,有關3·27期貨品種的標的券分段計息加息及貼息消息的洩露,是觸發此 次事件的導火線。然後,從監管的角度看,核心問題是倉位的限制和保證金的控制。

前車之覆,後車之鑑。當前我國證券期貨市場已形成統一的法規與監管體系,交易所的佈局趨向合理,風險監控制度與技術更加完善,現貨市場的基礎更為牢 固,「3·27」事件發生的市場基礎不復存在,我國期貨市場完全有能力防範與杜絕國債「3·27」類似事件的再次發生。然而,歷史教訓也應引起我們足夠的 重視。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903

中交股份豆腐渣公路污染事件被披露 兩硬傷為何能上市

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finance/2011-10/12/c_122145279.htm

中國交通建設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中交股份”)是一家很大的公司,業務橫跨海陸,難免會有難堪的事情發生。 眼前有,甘肅豆腐渣式的高速公路問題被披露,先前有海域工程操作中的重污染事件發生。但這些事關企業品牌,信譽以及社會責任的事件不會影響其上市進程。9 月28日,中交股份過會,欲在低迷的股市再“抽血”200億元。投資者疑惑,震驚,別無他法。

  軟肋:“豆腐渣”公路

  9月26日,據媒體報道,投資87億多元建設的甘肅省天水至定西段高速公路,通車不足半年竟出現坑槽、裂縫、沉降等重大“病變”,部分路段必須重鋪。

  據了解,這項工程的施工方為西安萌興高等級公路工程公司(下稱“萌興公司”)。雖然在中交股份的招股書和官網中都沒能找到萌興公司的名字,但幾 番調查之後發現,原來萌興公司的原名為中交二公局萌興工程股份有限公司,這個名字將其與中交股份全資子公司中交第二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下稱“中交二公 局”)聯係到了一起。自此,萌興公司與中交股份的爺孫關係浮出水面。

  在中交二公局官網的子公司鏈接中,記者找到了這家萌興公司,但在中交二公局十多個子公司鏈接中,這家處于風口浪尖的公司的鏈接卻失效。

  資料顯示,天水至定西高速公路全長202公裏,全線投資80億元,其中國家安排中央專項基金16.02億元,其余資金由甘肅省財政、省公路建設資金和國內銀行貸款籌集。工程建設總工期4年,全線竣工時間為2011年5月31日。

  9月29日,甘肅省新聞辦發布消息稱,已經成立聯合調查工作組,欲對天定高速公路質量問題展開調查,主要目的是查明原因,界定責任。主管這條高 速公路的甘肅省交通廳工程處處長談應鵬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天定高速路之所以出現質量問題,“主要是施工管理中各個環節沒有嚴格遵守施工工藝要求。”萌 興公司存在施工控制不嚴的問題。

  作為項目施工方的萌興公司顯然不能置身其外,一旦責任界定,作為控制人的中交股份同樣不能豁免。面對如此大的不確定性,中交股份是否還能安然上市?

  硬傷:海洋環境污染

  如果說“豆腐渣”公路是過會後的問題,負面影響力有限,那麼,面對由來已久的環保質疑,中交股份是否還能繞道?

  今年4月,坊間盛傳中交股份即將回歸A股,當時有媒體曝出,中交股份旗下公司中交煙臺環保疏浚有限公司(下稱“中交煙臺公司”)2010年在山東省乳山港工程施工中發生“特別重大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事故”。

  據報道,2010年3月,中交煙臺公司採取吹填的形式對乳山港航道進行疏浚。施工後不久,乳山港附近海域發生重大污染。對這一環境污染事件,山 東海洋與漁業廳所屬的山東海洋與漁業司法鑒定中心作出的《司法鑒定報告書》顯示,是中交煙臺公司在乳山港航道疏浚吹填作業中產生的懸浮物,導致其周邊海域 內懸浮物含量超漁業水質標準,降低了原有的水質質量,改變了當地漁業水域環境狀況,影響了養殖貝類正常生命活動。

  《司法鑒定報告書》鑒定結果認定,該污染事故造成養殖貝類經濟損失1176萬元,涉及乳山市鎮數十個企業和村莊,污染海域面積780萬平方米,約合11700畝。

  而中交股份對乳山港事件的描述是,2010年2月4日,本公司二級子公司中交天津航道局有限公司下屬子公司中交煙臺公司與乳山港航道建設工程業主方乳山市港航基礎工程有限公司(下稱“乳山港航”)簽訂了《乳山港航道工程施工合同》成為該工程項目的施工方。

  期間,乳山港附近灘涂的22戶灘涂養殖戶以疏浚施工造成其在乳山港周邊海灘養殖的海產品死亡為由,向乳山港航提出索賠要求。截至招股說明書簽署 日,乳山市政府已經對其中的16戶賠償了合計841萬元,其余6戶灘涂養殖戶,因對賠償金額不滿,拒絕接受賠償款。截至本招股說明書簽署日,6名灘涂養殖 戶並未就民事侵權索賠事宜起訴乳山港航和中交煙臺公司。

  中交股份的態度是,根據國家海洋局青島海洋環境監測中心站以及乳山港疏浚施工所在地海洋環境主管部門——乳山市海洋與漁業局分別于2011年5 月10日和2011年5月26日出具的書面證明,中交煙臺公司在乳山港航道工程施工過程中,遵守國家海洋環境保護相關法律法規和規范性文件,沒有因疏浚施 工污染海洋情況的相關處罰。

  但中交股份一直未對山東海洋與漁業司法鑒定中心出具的《司法鑒定報告書》,以及這份司法鑒定可能帶來的影響做出解釋。

  “證監會對申請上市企業有連續36個月的環保核查要求,內容涉及是否存在受過環保行政處罰,是否存在環境糾紛以及其他環保違法違規行為等。乳山 港的問題雖然有司法鑒定,但環保主管部門卻沒有開出罰單,因此,中交股份並不算‘觸線’,但這個事件至今還沒有完結,不排除事態有超出控制的可能,這無疑 是中交股份上市進程中的隱患。”江蘇一家合資券商投行部項目經理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採訪時表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29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