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掌故
香港股票資訊
神州股票資訊
台股資訊
博客好文
文庫舊文
香港股票資訊
第一財經
微信公眾號
Webb哥點將錄
港股專區
股海挪亞方舟
動漫遊戲音樂
好歌
動漫綜合
RealBlog
測試
強國
潮流潮物 [Fashion board]
龍鳳大茶樓
文章保管庫
財經人物
智慧
世界之大,無奇不有
創業
股壇維基研發區
英文
財經書籍
期權期指輪天地
郊遊遠足
站務
飲食
國際經濟
上市公司新聞
美股專區
書藉及文章分享區
娛樂廣場
波馬風雲
政治民生區
財經專業機構
識飲色食
即市討論區
股票專業討論區
全球政治經濟社會區
建築
I.T.
馬後砲膠區之圖表
打工仔
蘋果專欄
雨傘革命
Louis 先生投資時事分享區
地產
英之見:憧憬進步 黃國英
朋 友養馬,一心引入一匹早熟短途快馬,跑了幾次之後貨不對辦,陣上完全無前速。沒有止蝕,反而懶理甚麼血統根據,轉為憧憬愛駒其實是遲熟的中長途馬,一路越 跑越長。可能評分減得快,次次三甲不入,但陣上交出的少許走勢,叫人繼續期待進步。 類似的例子在馬圈中甚多,自己卻從來不憧憬遲熟,是有「時代巨星」及 「駿馬大師」等例子,但這些中年發威的多捷馬,在3、4歲時候已展現能力,不是三甲不入的材料;而且分析要看整體,佳駟多數早熟,大器晚成的例子極低。 上 述概念亦可以引用在股市,最近甚多新股上市,跌破招股價的比例頗高,有不少人期望這些「破底」新股大器晚成,又或者只要重上招股價,就已經有15-20% 利潤。自己對這種想法不予苟同,近幾年來成功大翻身的例子是有阜豐(546)及維達(3331)等,但比例比5歲才大熟多捷的馬匹更低。 加上最近市底甚 勁,這些新股是在有利的條件下登場,定價過高只是藉口,新股重點是推銷營運模式及理念,合乎市場口味的話,估值不會是障礙,否則比亞迪(1211)及騰訊 (700)無可能成為股王。新股不濟,主因往往是概念無法吸引市場,只有極少數公司最終可以憑卓越業績殺出血路。炒股票與賭馬一樣,還是主力留意年輕時已 有表現的為佳,成功率會高得多。黃國英豐盛融資董事電郵:[email protected]
英之見:認知變異 黃國英
十個賭徒九個半輸,無數人「輸完買,買完又輸」那種永不言敗的精神,並不合乎邏輯;當然有不少人是將賭博作為娛樂,可是這種行為的背後,理應有更大的心理現象作為解釋。 原來在一件事件發生後,人的認知是會有所改變。有下注的話,會歸究偏差,贏錢是眼光獨到、輸錢則是運氣使然、最衰是那球中楣中柱、去到90分鐘球員精神不集中,以至功虧一簣、又或者是球證誤判等等。但假如沒有下注,情況更加玄妙,事前毫不顯眼的線索,忽然間變得清晰明確,例如「包裝大師」爆大冷,馬後砲包括:本身曾在1,600米4捷,(但已是兩年前的事,只不過擊敗「駕進」),慢步速有利前領馬出頭,(但「花好月圓」出閘失機,全盤擾亂大摩步速部署)。 後見之明的存在,令人永遠高估自己,最衰沒有買或走寶的想法,這正是賭徒長期戰意高昂的主因。明白這道理,就知道為何不少人明明事前模稜兩可,市況突破後就大吹大擂自己是先知;至少有3個的士司機對筆者大嘆早知利物浦可贏曼聯。他們並非記憶有問題,只是認知出現偏差。要避免高估自己,藥方是無論有否下注,都要白紙黑字寫下自己的想法,用文字記錄對抗自己認知上的變異,這樣才可真正了解自己的水平。若戰績不堪入目的話,就要離場修練。 文:黃國英豐盛融資董事電郵: [email protected]
英之見:要見好即收 黃國英
賭博其中一個最危險的地方,是用錯誤的方法,一樣有機會贏,甚至大贏特贏,令人更難在過程中察覺失誤,容易埋下大敗的伏線。 最近香港股市大股疲弱,3、4線股則喪炒。身邊明顯多了一班狂派炒家,投資決定不外一個信字,可能聽完一個電話,不用10秒之後,就動用7至8位數字的資金去掃入一隻細股,由於市場氣氛實在太好,用這種反智的模式,由於注碼大回報率又高,偏偏贏得最勁。 憎人富貴極無謂,但在這種環境之中,要加倍注意紀律買貨依然要精挑細選,小心被這種身邊人成功致富的方程式感染,也成為「不要怕,只要信」派系的一分子。 股市周期循環不息,重注盲炒3、4線發達的機會,過去10年至少曾經出現過3次,分別是00年科網股、03年自由行開通以至07年炒資源等,最終在股市中發達的故事沒有幾個得到流傳。 特利細股的環境,通常為時甚短,因為上市公司一方也明白,機會一瞬即逝,要鬥快製造概念吸取資金,所以股票供應會忽然提速,當喪炒資金被抽乾之後,熱潮便告一段落。 孤注一擲致富之後,要懂得見好即收,否則一路叠上去,貪勝不知輸,最後剩下一堆廢紙,才是股市中大部份人的寫照。 文:黃國英 豐盛融資董事 電郵:[email protected]
英之見:陰謀論 黃國英
2010-1-23 AD 「走資?走去邊?點解要走先?」,「個市未大升,大戶未散貨,又點會大跌?」陰謀論測市受歡迎,要用也要先得其法。上述兩個例子,實質上只是情感抒發,就算命中,也不能說是技術取勝。 最近港股大幅調整,在上周三開始自己相當恐慌,當時恒指剛剛要破第一道主要防線21,300點。不是怕中國抽緊銀根,或者歐洲幾個國家的問題浮現,純粹是看盤路,今次跌市完全有備而戰,陰謀論可說是立一奇功。 盤 路恐怖,是窩輪加牛熊證單日成交,去到大約150億元一日,當中牛證遠比熊證活躍,而call輪對比put輪的比例更誇張,以街貨量所需的正股對冲量比 較,call輪大概是put輪的20至40倍之間;換句話說,炒賣大眾衍生工具的短線賭徒中,少於5%是買跌,比例極度傾斜。 太多人用槓桿效用買升,而這批人的特質是欠缺防守力,隨時被迫或者自行止蝕,引發越跌越勁的漩渦效應;所以即使未至於反手大舉做淡,也極有戒心先斬為敬,減持股票增持現金。 今次行動完全是以人多擠迫就有危險作為根據,卻不是空口講白話,完全是有數得計,如果喜歡用陰謀論,一定要學習尋找客觀證據,否則容易變成一直死牛一邊頸,發晦氣盲目死守自己的預設立場。 文:黃國英 豐盛融資董事
讀者之見-第一視頻(82)、嘉盛控股(729)
(1) 今日有位網友程龍在小弟對第一視頻較為看淡的文章,提供一些意見,小弟特原文轉貼如下: 1. 要配股可能是因為耍令09年業績有盈餘給市場看, 因彩票業務在09年7月才招收會員, 不會即時有太大利潤, 但擴展新業務需要大量金錢, 這樣做其實是聰明的雙贏做法, 因一份好的09年成積表對後市有積極及關鍵作用 2. 閣下強調82現在是蝕錢, 但股票是炒未來的, 為何你堅持認為82在09或2010年年不能轉虧為盈 3. 假設現在是牛二調整期, 莊家有沒有可能現在散水, 特別是82手頭上仍有多張好牌 4. 為何你不提82的彩票業務, 據中银國際的最新報告, 單是時時彩在短短5個月之內已累積有500萬客户, 幾乎是整個香港的人口, 不錯股價己上升十五倍, 但市值還只是三四十億左右, 是電盈市值的一半, 但電盈只做香港業務及只有百餘萬客户, 再者, 82還有其他新彩種及可期望的大量新客户(+五個省全的人口及地下彩轉為公彩的趨勢), 為什麽你不提及, 難道82在擁有龐大的網絡但只值數億嗎 5. 中銀交銀及時富雖然是幫82抬轎的, 但總共認真的出了數百页報告的目的是令市場相信, 但現在82若在新業務進展得如火如荼下反而捲錢而去, 此舉的後果是令市場信心大失而82也會失去融資能力, 而目的只是貪那區區二三十億, 這樣做是否有些不智, 因市場不會相信一個老干兩次而82亦會遭受唾棄, 連帶中銀及交銀亦會受牽連 6. 今日得知張力軍減持干餘萬股, 但回溯82在08年失去牌照下仍然沒有減持(當時是真的捲錢而去, 因業務只得概念, 但股市由牛轉熊, 而網上購彩又被禁, 所以股價由4.8跌至1亳之下), 今次在新業務有進展下反而減持是否震倉, 我反而認會若真的散水是不會明刀明槍的減持, 不信請翻查82在07年10月至08年10月的股價表現, 在崩潰式狂插的個程之中並沒有减持, 7. 中央在打壓網上售彩一年後反而授權於82, 中聯通與中移動也相繼與82合係, 以一間小公司來講有這樣的待遇你不覺的奇怪嗎 8. 若現時82大撤退, 只得一個可能性, 就是82認為牛市己完, 又或者82認為這個只是熊市反彈, 但反彈己完, 因此要順勢撤退 9. 但有一點我不明白的是, 為何他行使認股權之後又減持, 意義何在, 請賜教 (2) 小弟不對這些資料表意見,只對某幾點邏輯有錯亂的指出來,並說出我的看法。 1. 要配股可能是因為耍令09年業績有盈餘給市場看, 因彩票業務在09年7月才招收會員, 不會即時有太大利潤, 但擴展新業務需要大量金錢, 這樣做其實是聰明的雙贏做法, 因一份好的09年成積表對後市有積極及關鍵作用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90908/LTN20090908586_C.pdf 以6月30日現金情況看來,約有2.37億現金,扣除配股所得約7,920萬,即約有1.58億,公司上半年虧1,200萬,就算燒5年也燒不完,所以並沒配股需要。但他稱擴展新業務需大量金錢,可能是原因。 當小弟發留言給龍生後,其稱「以財技角度看,這像是批給自己人的貨。事後孔明,這是強烈買入訊號, 該師兄的話也不能說錯,因為接貨者為大基金,像極正經人家說將會有生意大攪,倒也似模似樣」,加上該基金以短線炒作著名,所以或有機會得悉某些計劃進行,反證之,這位網友說得未嘗沒有道理。 但 是,他說因為要2009年業績有盈餘給市場看,則有商榷之處,擴展新業務需大量金錢不是增加營運開支嗎,就算把開支資本化也需每年攤銷,加上開展新業務也 不是一時三刻獲得新收入來源,還要在五個月成功開辦並賺超過2,400萬,並獲得盈餘,這真的是有點問題,況且,發行新股會令每股利潤攤薄,就算賺得了錢 也不多吧。 2. 閣下強調82現在是蝕錢, 但股票是炒未來的, 為何你堅持認為82在09或2010年年不能轉虧為盈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80420/LTN20080420016_C.pdf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90420/LTN20090420553_C.pdf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90908/LTN20090908586_C.pdf 從約2007年借殼以來,公司沒有一年的盈利,就算是去年上半年,都是仍處於虧損情況,雖則虧損情況有好轉,但仍未錄得盈利,所以照這樣看,本年或有機會轉虧為盈,但利潤應不多。 今 年的情況來看,只是本年下半年已有多次行使購股權,因購股權為低價行使為多,這會錄得一定的虧損,本年更有超過3,000萬股獲行使,該等購股權行使價格 和現時股價最少有40仙-2元的差價,以平均數1.2元計算,就已造成3,600萬的虧損了,這就造成帳面上不好看了。 況且,我之前都寫了假設,曰2010年應有少許盈利,但並無計算購股權虧損,故此你的說法是有一點問題的。 http://realblog.zkiz.com/greatsoup/13973 他上半年蝕1,200萬,較去年撇除可換股債的虧7,000萬有改善,下半年它虧了約5,000萬,我打個一半,即今年虧3,700萬,加保證盈利1,130萬,即虧2,500萬,約每股虧1.1仙。 下(此處有誤:應是本年)年當本業平衡,加上短訊業務賺過5,600萬(約7,150萬人民幣x 人民幣匯率(1.138)x 70%)保證盈利,每股盈利兩仙半,下年的市盈率是90倍。 3. 它的市值由約3億翻到現時接近50億,任誰都賺得盤滿砵滿吧,哪有不出貨之理?但是尚未破趨勢,暫時你是對的。 4. 香港有一隻類似同業,並是最正經的華彩控股(8161,前金屬電子交易所),前幾年也獲利,但今年的情況是虧損,所以也不得不當心。還有一隻亞博控股(8279,前萬佳訊)及眾彩控股(8156,前蜂蜂天然生命、蜂林天然生命、中國蜂業集團),也不得不當心吧。 華彩控股本年第3季業績: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gem/20091112/GLN20091112136_C.pdf 6. 反過來看,他4.8元沒有減持,現在2.2元就減持,這代表甚麼? 7. 香港這些太多,有些勞什子開礦公司,和中石油、中海油、中國黃金合作,沒有甚麼特別啊。 9. 這個很簡單,大股東肯定有其他地方有用,這顯示他最佳的投資不是在此。 5,8. 這兩個太主觀,很難談下去。 總的來說,正如另一位網友的龍生的意見「我眼中看見的,是一隻股票由低位炒起,一邊公佈新慨念,好消息,一邊把股價打起,出貨。這生意亦真亦假,可能真做, 但至少大股東可能先把部份股票賣出套利」,我是非常認同的。 (3) 鱷兄對嘉盛控股又發表了一些意見: http://realblog.zkiz.com/greatsoup/13997 我 有看《香港買殼攻略》,光匯石油的例子與嘉盛是有一些分別,薛光林是先付一大筆,直接收購劉東海的股份,不是透過賣出公司進行逆向收購,當中沒有非常重大 的收購出現,而現在鍾卿家打算先收一大筆,卻沒有拿出相應的資產交給上市公司,反而繼續將重要資產控制在自己手中,要用就要付錢使用。 嘉盛在交易中,除了兩年專利費外,還會有合約過檔,可是從總供應協議的金額,以及有限的產能,我對合約的價值有所懷疑,而且亦不知道合約的年期。作為交易重要的一部份,至少應該交代手上合約的總值。 從交易的安排,確實與光匯石油有相似之處,但我有點懷疑利用這種方法的必要性,上市公司收購內地資產非常普遍,賣方一般以離岸公司持有內地公司,交易時將離岸公司轉手,不見得轉手特別困難。 再看專利許可契約,許可權人除了鍾卿家外,還有雷天電池及綽億,雷天電池是一間於英屬維爾京群島註冊成立之有限公司,綽億是一間於香港註冊成立之有限公司,顯然不少專利是由離岸公司持有。 原來鍾卿家還有一招,電動車其實算不上甚麼,他還買了比鄧伯伯更偉大的毛主席昔日座駕,改裝成電動車給人看。 http://www.evuk.co.uk/news/ Anyway, we set off across town at a very brisk pace (in China that is very fast..) weaving in and out of the dense traffic. Our driver did not speak a great deal of English but we learnt on arrival at the TS offices that the car was powered by TS batteries. In fact it was one of two cars that had been hand-built for Chairman Mao and had been bought by the company as demonstrators.(VIP treatment for backpackers in a futuristic ex-Chairman Mao limo - how surreal is that?! EVUK Ed.) . http://visforvoltage.org/forum/2725-richard-hatfield-lightning-motors-presentation-eaa-silicon-valley-meeting Richard's presentation was one of the best I can remember at the EAA-SV chapter meetings. He was very down to earth and well informed. I enjoyed his anecdote about getting to drive Chairman Mao's bomb-proof limo that had been converted to an EV by Thunder Sky! As Richard said, "It's not the best donor vehicle for an EV, but it certainly is unique!" One of the main points I got from his presentation is that he wants to work with tinkerers and converters and can supply complete LiFePo systems that include a BMS system and charger. his quote for the Thunder Sky cells was $0.50/Watt hour (not including BMS). One of the EAA members (Warren) pointed out that Optima yellow tops sell for about $0.35 per Watt hour. Thunder Sky claims that with a proper BMS and charge/discharge cycles within spec, their cells are good for 2,000 cycles at 80% DoD, or 3,000 cycles at 70% DoD. Optimas are good for 200-500 cycles. worst case here you are getting four times the cycle life for less than 1.5 times the cost. Seems like this is a no-brainer, especially with the cost of lead going through the roof. Another crucial point Richard made is that the Thunder Sky cells must be kept within spec for charge and discharge. Also they must be kept in compression while charging. If you treat the cells correctly they will function as advertised, BUT they do not tolerate abuse. This info jives with what I have read on the Thunder Sky Yahoo group. If you use a proper BMS and discharge within spec they are great, if you abuse them AT ALL they die. All in all a great presentation. I plan on contacting Richard to see how much a 40Ahr pack at 48 volts would cost. http://www.evcomponents.com/ProductDetails.asp?ProductCode=TS-LFP40AHA Our Price: $44.00 Nominal Capacity: 40Ah 另外我找到這個代理報價,每安倍小時(AH)大約隻賣USD1.1,出廠價照計有少無多,現在專利費收不多於每安倍小時人民幣0.5元,總供應協議又收每安倍小時不超過0.5美元,剩下USD0.1,中國營運公司目前之電池產品最高產能為100,000,000安培小時。 如要達到1.5 億的保證盈利,其純利率需要達: = 150,000,000 / ( 100,000,000 x (( 1.1 - 0.5) x 7.77(美元對港元匯率) - 0.5 x 1.138(人民幣對港元匯率))) =36.64% 2007年時,雷天的報價是每安倍小時(AH)USD2 http://www.zeva.com.au/tech/LiFePO4.php由此可知道3年內貶值45%,即每年複合貶值: 1- ((1-0.45) / (1^3)) = 18.06% 即是可以說如果兩年內不增加產量的話,公司的營業額及獲利方面也會有一定減少,況且一年貶值18%的產品,假設純利率是40%,並假設單位成本沒有下降,約3年這件東西就會不賺錢了,由此我們可以想想這件東西能否達到36.64%的純利率?
英之見:不投資的風險 黃國英 (Alex Wong)
http://hk.myblog.yahoo.com/alexwongkwokying/article?mid=13062 曼聯歐聯兩戰拜仁,都是先盛而後衰,在大好形勢之下,慘被淘汰出局。這兩場波在進行之中,都出現非常明顯的動力逆轉,首回合曼聯忽然轉保守, 為大戰車路士作準備,次回合奧歷追回 1:3,是拜仁還魂丹,進入下半場前士氣大振,拉菲爾達施華被逐出場,也不外是球隊處於劣勢沉不住氣而已。 一般人賭走地盤,沒有太特別章法,通常都是嫌名牌太熱,等待賠率上升才出手,只是根據賽前的預設立場。例如當阿仙奴對下游球隊,過了幾十分 鐘還是 0:0甚至落後,無論阿仙奴發揮如何,一樣照捧。買走地盤的精粹,應是以臨場形勢作依歸,捕捉形勢逆轉,然後買原本處於劣勢的一方,希望追和甚至反勝,又 或者是買下一隊入球。這種賭法的好處是賠率不至太乏味,不似盲目買熱門欠缺值博率,有時更會越溝越輸得勁。 這兩場波說明動力逆轉這個概念之外,也可以看出一些投資道理。曼聯在取得優勢後,態度轉為保守,希望不失保持勝局,而在次回合領先 3:0之際,的確看似相當穩陣,可惜保守求穩反而累事,而死守的打法,其實是相當危險。 投資亦是一樣,不少人努力半生,積累一筆財富,希望求穩,因此以現金為主,但如果通脹惡化,大幅蠶食手上現金的購買力,一樣一敗塗地。不投 資,一樣有輸的風險,金錢的意義不在乎數字,而在乎購買力。理財上自己寧願效法巴塞以攻為守,也不肯當守財奴。
英之見:最怕入錯貨 黃國英
NBA進入季後 賽,以牌面實力及爭勝決心衡量,都應該是騎士奪冠呼聲最高,唯一是戰術比較單調,縱使人腳相當齊整,每當去到賽事末段關鍵時刻要搶分的話,還是靠勒邦占士 單打獨鬥,上季便是被魔術困死大帝,以致大熱倒灶。今年陣容更強,只要教練夠膽變通,應該不會有太大阻力,唯一最大對手應是魔術。 今季矚 目,除了因為NBA球隊貧富懸殊,令幾支強隊得以收集天下兵器,令強隊對戰戲碼變得更加精采,還有之後的自由球員的去向,會很視乎今次季後賽的結果。以熱 火為例,便未必留得住獲迪。 和NBA大牌球星續約,至少3至5年,年薪以千萬美元計,球隊老闆的風險非常高,一旦入錯貨,會有一段相當長的 低潮要捱,76人及快艇分別落錯注在白蘭特及巴朗戴維斯身上,便是反面教材。 假如自己是NBA球隊老闆,最大的戒心,會是收購鳳凰城太陽的 球員,就算是A史杜達米亞也不例外。理由是尼殊實在太勁,在這個超級控衞的幫助之下,太陽球員普遍會交出偏高的統計數據,令身價水漲船高,一旦離開太陽, 失去尼殊的幫助,表現便大打折扣。 上述概念,在股市中一樣用得着,中資公司要看政策,中央可以看成控衞。在有利的環境中,股價便會飛騰,但 一旦失去靠山就打回原形,最明顯的例子,是兩年前風光的基建股,失勢之後便無力翻身,買錯這些不是那些順流逆流都能夠交出成績的公司,一樣損失慘重。 文: 黃國英 豐盛融資董事 電郵:[email protected]
英之見:睇好曼城 黃國英
2010-5-2 AD 英超第4名之前 相當緊湊,3支爭逐的阿士東維拉、熱刺及曼城分數相若,而曼城還要分別與兩隊再踢一場。論實力,維拉應是稍落下風,第4名應不出熱刺或曼城,自己則看好曼 城來季可出戰歐聯。 純粹看近期演出,熱刺更勝一籌,連勝車路士及阿仙奴,對曼聯一仗雖敗不辱。自己偏看好曼城,最大理由不是實力或狀態,而 是熱刺在關鍵時刻,不只一次令球迷失望,近季唯一例外,是勇奪07-08英聯盃那一次而已。 今季熱刺最大滑鐵盧,當然是英足盃準決賽不敵樸 茨茅夫,而05/06一季在聯賽關鍵最後一仗敗走韋斯咸,將歐聯資格拱手相讓死敵阿仙奴,印象依然深刻;可見熱刺是一支心理質素並不高的球隊,這亦可能是 未能成為超級勁旅其中一個障礙。 曼城今季才正式上位,整隊波的心理質素未受過考驗,今次連戰維拉及熱刺將會顯示級數;不過隊中不乏前度大會 戰將,亦有具感染力的領袖型人物在陣,應該頗大機會可交足功課。 說到關鍵時刻走樣,當然是心魔作祟,不要以為單純是「騰雞」;更常見的狀況 是想得太多,將一套原本已是無意識進行的複雜動作,變成有意識一步接一步的簡單動作,完全失去流暢。變相由老手變新人,自然水準大降;不斷在重要關頭失 準,並非偶然。我們在日常生活中亦要參考類似運動員進入過慮狀態的危險,在任何情況都要平常心面對。 文:黃國英 豐盛融資董事
英之見:看清楚大勢 黃國英
2010-05-09 AD 賭波和投注在分 析上頗為相似,先要有一個中長線實力評估,另外再依據一些特殊情況,找出具值博率的機會。前者是重心,因為後者屬可遇不可求。 以近幾個月為 例,自己一直以曼城作為主打,認定了實力被低估,而且力爭前4,鬥志無疑問,只是在被外界極度看好的個別場次,例如對曼聯一役才避開,過程當然有贏有輸, 但長期埋單肯定有着數。其他中長線看法的例子,包括侯城、般尼不夠班,尹佩斯復出令阿仙奴下滑等。特殊情況是指環境忽然改變,令機會率與賠率出現偏差,富 咸打入歐霸盃決賽,加上韋斯咸提早護級成功,令兩隊在喜洋洋心態作戰,增加入球「大」的機會。 在股市中也大同小異,先要決定大勢來部署,今 次恒指到底是力守上次低位,中國內需股免疫於外圍危機,還是系統性崩潰?這個看法十分重要,決定了策略是逢低買,或是每次反彈都減持。特殊狀況則是一些細 微的機會,太古洋行分拆太古地產利淡,取消則觸發補倉盤,太古走勢和大市相關性極佳。 世界盃即將開鑼,便可以依據上述套路來準備,暫時的中 長線看法,是長捧英格蘭及加納,再攻擊上屆冠、亞軍意大利及法國,巴西亦是一支不穩偏熱的球隊,反而阿根廷似曼城,稍被低估。而在分組賽尾聲時,肯定有特 殊情況製造的機會,不是先知,到時才算。修改中長線看法說易實難,早期看清大勢是真正勝負關鍵,特殊情況頂多幫補而已。 文:黃國英 豐 盛融資董事
英之見:過度自信=固執 黃國英
最近觀摩行家投 資講座,表達能力一流,說服力超強,但過度自信的表現,如果細心細味,便會發覺等同頑強的固執,這種性格對於投資管理會是超級大忌。今次主要收穫,是警誡 自己要適當抽離,將演講和炒賣時的心態分得清清楚楚,否則講座是動聽,輸到嘔血生意一樣要執笠。 舉個例子,講者看淡工業股,和幾個月前在媒 體發表的意見一致,偏偏最近幾個月,工業股卻大幅跑贏大市。當然看淡的話,越高越淡是十分正常,但分析卻未提及市場表現偏差的理由,這種我啱你錯的態度會 鑄成大錯。人總會犯錯,而市場亦永遠比所有人更聰明,錯了幾個月,至少也要細心分析對手推高工業股的原因。 在馬場中,亦經常可看一些固執的 例子,以前蔡約翰訓練的「勇士」,出道頭幾場恍如新生短途馬王,但最後一場勝仗非常驚險,已知實力有疑點,其後要一輸再輸,才令捧場客死心。今季類似的例 子,則有「齊歡唱」。其實香港三、四班短途水準值,一匹有銳氣有些能力的新馬,初期連捷連升並不太難,往往令人過份憧憬是下一匹「精英大師」或「蓮華生 輝」,近兩年卻只出了一匹「鳥語花香」。 以馬喻股,是想說明長線看法不外藉口,隨時輸死人,工業股今年的升幅,到底是炒落後,還是實質上有 基本因素支持,業績後自有分曉,盲目不理市場中期走勢,死守長期看法,到覺得要認錯的時候,可能和大注買「勇士」「齊歡唱」朋友一樣,早已遍體鱗傷。 文: 黃國英 豐盛融資董事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