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基金股]金蝶國際(0268、8133)專區

1 : GS(14)@2010-08-21 15:54:45

(留空)
2 : GS(14)@2010-08-21 15:55:27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 ... TN20100818184_C.pdf
3 : GS(14)@2011-03-19 16:56:53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 ... TN20110315571_C.pdf
截至二零一零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止年度的財務摘要:
- 營業額較二零零九年增加約 44.1%至約人民幣 1,436,621,000 元。
- 本公司權益持有人應佔盈利較二零零九年增加約 27.9%至約人民幣271,710,000 元。
- 每股基本盈利較二零零九年增加約 22.6%至約人民幣 0.1312 元。
- 董事會建議派發每股 0.034 港元末期股息。

間公司只靠補貼及特殊利益,盈利基礎不穩...財務還可以..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 ... TN20110315611_C.pdf
5送1紅股
4 : GS(14)@2011-08-02 07:50:58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 ... N201108011434_C.pdf
本公司董事會欣然宣佈,本公司之附屬公司上海金蝶醫療衛生軟件有限公司(「金蝶醫療」)
於二零一一年八月一日与廣州市慧通計算機有限公司(「慧通」)簽定一攬子投資協議,據
此本集團將以大約 120 百萬人民幣的現金交易對價收購慧通 75%的股權,其中大約 46 百萬
人民幣交易對價的支付將根據慧通于 2011 年及 2012 年的淨利潤目標完成率相應調整。本
次收購完成後,本集團將以 30 百萬人民幣的現金和 26 百萬人民幣的非現金資產對慧通進
行增資,最終本集团持有慧通 81.48%的股权(“該交易”)。就本公司董事經作出一切合
理查詢後所知、所獲得之資料及據彼等深信,慧通及其最終實益擁有人均為獨立於本公司
及本公司關連人士之第三者,且並非本公司之關連人士。

隨著中國醫療衛生體制改革,中國醫療衛生行業資訊化需求日趨旺盛。金蝶醫療是本集團
旗下從事醫療衛生行業管理諮詢、IT 規劃、軟體研發、系統集成、實施、運維服務及管理
智庫建設等業務的子公司,以成為公共衛生及區域醫療衛生資訊化領域的領導者為發展目
標。慧通是一家擁有 14 年醫療衛生行業資訊化經驗的解決方案服務商,曾參與衛生部多項
資訊標準的制定,為客戶提供區域衛生資訊化、數位化醫院、電子病歷、醫院資訊平臺、
移動醫療、數位化計劃生育、數位化慢性病防治、區域社區衛生服務、農村衛生資訊化、
區域婦幼保健、醫療行為監管等解決方案與服務,擁有近 300 家衛生局、醫院等客戶。本
集團將通過該交易實現雙方在解決方案、產品、技術、服務及營銷渠道等方面的優勢互補
與整合,進一步提升本集團在醫療衛生行業資訊化解決方案與服務市場的綜合能力,致力
成為中國領先的醫療衛生資訊化整合解決方案服務商。
5 : GS(14)@2011-08-17 08:10:38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 ... TN20110816395_C.pdf
截至二零一一年六月三十日止六個月的財務摘要
- 營業額較二零一零年同期增加 58.00%至約人民幣 844,223,000 元。
- 當期盈利較二零一零年同期增加 45.52%至約人民幣 124,918,000 元。
-  本公司權益持有人應佔當期盈利較二零一零年同期增加 42.98%至約人民幣 126,860,000 元。
-  本公司權益持有人應佔盈利之每股基本盈利較二零一零年同期增加 14.67%至約人民幣 5.050 仙。

實際上只是靠增值稅返還,蝕錢
6 : Sunny^_^(11601)@2011-08-18 10:48:59

呢隻野連續2日上左10大%下跌喎.點解呢?佢有43%增長,不過毛利有微下跌囉.就係因為毛利下跌而跌左咁多落去??PE24倍唔係高喎
7 : Sunny^_^(11601)@2011-08-18 10:48:59

呢隻野連續2日上左10大%下跌喎.點解呢?佢有43%增長,不過毛利有微下跌囉.就係因為毛利下跌而跌左咁多落去??PE24倍唔係高喎
8 : GS(14)@2011-08-18 21:07:47

7樓提及
呢隻野連續2日上左10大%下跌喎.點解呢?佢有43%增長,不過毛利有微下跌囉.就係因為毛利下跌而跌左咁多落去??PE24倍唔係高喎


睇下個報表先啦,增長是假象,實際放緩,扣埋返還蝕錢的
9 : 費根(9475)@2011-08-19 02:42:46

24倍PE,在下都覺得高,之前三十幾pe更加係痴線
10 : GS(14)@2011-08-19 07:24:22

個圖散晒,又死埋
11 : cat(10099)@2011-08-19 22:43:33

授出購股權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 ... TN20110819663_C.pdf

金蝶國際軟件集團有限公司(「本公司」)董事會謹此宣佈,於二零一一年八月十九日,本
公司根據於二零零五年七月十一日採納之購股權計劃授出15,000,000 份購股權(「購股
權」)。授出之購股權須待承授人接納後方可作實,有關詳情如下:
授出日期 : 於二零一一年八月十九日(「授出日期」)
授出之購股權之行使價 : 以3.75 港元認購一股本公司股本中每股面值0.025
港元之普通股份(「股份」)
授出之購股權數目 : 15,000,000 份購股權(每份購股權賦予購股權持有人
認購本公司一股股份之權利)
股份於授出日期之收市價 : 每股股份3.23 港元
購股權之有效期 : 於二零一一年八月十九日至於二零二一年八月十九日
所有購股權承授人概為本公司雇員,而非本公司董事、首席執行官或主要股東,亦非彼等
之任何聯繫人(定義見上市規則)。
12 : yiubili(1221)@2011-08-19 23:22:00

8樓提及
7樓提及
呢隻野連續2日上左10大%下跌喎.點解呢?佢有43%增長,不過毛利有微下跌囉.就係因為毛利下跌而跌左咁多落去??PE24倍唔係高喎


睇下個報表先啦,增長是假象,實際放緩,扣埋返還蝕錢的


想問增長是假象是指因為P.7, 営運其實蝕錢嗎?
單看損益表(P.4) 睇唔出...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 ... TN20110816395_C.pdf
13 : chinahkchina(6377)@2011-08-20 03:57:25

turnover升, 經營溢利升, 點解係倒退? 湯大睇到d乜?
14 : GS(14)@2011-08-20 08:03:59

請參看財務報表附註13
15 : GS(14)@2011-08-20 08:04:42

其他收入-淨值 13 190,710 109,060

13. 其他收入
        
未經審核
   六月三十日止六個月
二零一一年 二零一零年
人民幣千元 人民幣千元
  
補貼收入
-增值稅退還  89,211 57,099
-其他 15,199  3,849
投資物業評估增值 77,970 12,940
業務合併產生的負商譽 — 28,170
其他 8,330  7,002
190,710 109,060

你扣了這些數字就看到間野根本蝕錢
16 : GS(14)@2011-11-16 23:06:35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 ... TN20111115172_C.pdf
本公司之全資附屬子公司金蝶軟件(中國)有限公司("金蝶軟件")依
據二零一一年九月二十五日的股東決議,以及其二零一一年九月二十
六日的董事會決議,已獲许可其可向中國銀行間市場交易商協會申請
註冊,以發行不超過人民幣4.8 億元之中期票據("中期票據")。
於二零一一年十一月十五日, 招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被委託為本期
中期票據之主承銷商,通過簿記建檔、集中配售的方式在全國銀行間
債券市場公開發行,擬發行金額為4.8 億元人民幣,面值為人民幣
100 元,期限為3 年,票面利率依照發行當時市場情況決定。
17 : greatsoup38(830)@2012-01-07 19:05:02

http://blog.yahoo.com/_W7IRY52UU ... ticles/621631/index
最近我跟金蝶(268.HK)的管理層會面溝通,得出最重要的投資信息是2011年下半年的經營情況差過我的預期。由於國內經濟放緩,銀行收緊借貸,企業融資困難,公司來自中小企業的軟件生意增長遠較上半年放緩,經營利潤率繼續受到壓力,我保守估計公司的核心純利增長只有10-20%,少於我原本30%的預測。怪不得她最近的股價江河日下。



中期業績后,金蝶的股價備受壓力,基金(Fidelity和Capital Research)瘋狂沽貨。現價預測2011年市盈率大概是18倍,估值合理,我認為股價已大部份反映去年低於預期的業績。由於短期沒有催化劑,我只會候低買貨,不會高追。



我跟蹤了金蝶很多年,最近她的投資者關系部門主管何先生離開了公司,不知是否跟公司去年業績不好和公司成本控制有關。

18 : 游浪潮(3792)@2012-02-02 21:28:12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 ... TN20120202483_C.pdf

更改公司總裁及子公司首席執行官及董事辭職

金蝶國際軟件集團有限公司(「本公司」)董事會(「董事會」)茲公佈,馮國華先生(「馮先生」), 基於其家庭與個人原因而辭任本公司执行董事、總裁及本公司全資子公司金蝶軟件(中國)有限公司(“子公司”)首席執行官之職務,公司将委任馮先生擔任战略顾问,自二零一二年二月二日起生效
19 : GS(14)@2012-02-02 21:46:20

今年業績應該唔好
20 : Clark0713(1453)@2012-03-27 22:43:03

19樓提及
今年業績應該唔好


截至二零一一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止年度之全年業績公佈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 ... TN20120327812_C.pdf

Yor're right. Very bad.
21 : GS(14)@2012-03-27 23:32:57

應收賬款及其他應收款 7 378,960 272,895
可供出售金融資產 6 11,013 -
應收客戶實施合同款 292,467 119,834

實際債都幾重,實際蝕成2億8
22 : GS(14)@2012-03-27 23:33:15

銷售及推廣成本
二零一一年度的銷售及推廣成本約為人民幣1,229,721,000 元(二零一零年:人民幣785,715,000
元),較去年增加約56.5 %。期內銷售及推廣成本佔營業額的百分比由二零一零年度的54.7%
增長至60.8%,主要由於前瞻性的戰略投資和業務擴張帶來的成本費用上升。
行政費用
二零一一年度行政費用為人民幣254,485,000 元(二零一零年:人民幣162,161,000 元),較
去年增加約56.9% 。期內行政費用佔營業額的百分比由二零一零年度的11.3%增長至12.6%,
主要由於規模擴張及人員增加帶來的管理人員及管理費用增加。
23 : GS(14)@2012-03-27 23:33:32

五、未來展望
儘管二零一一年本集團盈利出現大幅下滑,但本集團的業務基本面仍然充滿活力,中國企業對管
理與IT 解決方案服務的需求在經歷不利宏觀經濟衝擊後將逐步恢復,中國管理與IT 服務市場將
回歸快速增長軌道。本集團將總結報告期內的經驗教訓,將戰略總方針優化為“轉型、聚焦、高
價值”,進一步鞏固“ERP+諮詢”等核心業務,聚焦核心產品,提升產品競爭力與產品利潤,
由銷售導向向交付導向轉型,提升項目利潤,戰略加強分銷業務,提升分銷收入比重,聚焦老客
戶經營,提升客戶忠誠度與經常性的運維服務收入比重,優化業務結構,顯著提升盈利能力。同
時,本集團將借勢雲計算、移動互聯網、社交商務等新的技術革命,探索與壯大“端產品+雲服
務”及社交商務服務等成長與新興業務,成為雲管理的領航者,實現員工發展、夥伴共贏、客戶
成長、股東回報。
末期股息
本公司董事會(「董事會」)將於二零一二年五月十日召開的股東周年大會(「股東周年大會」)
上不建議派發截至二零一一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止年度之未期股息。
(二零一零年每股股息為人民
幣0.029元(港幣0.034元))。
24 : GS(14)@2012-05-06 20:46:41

2012-4-30 MT
...
 

  「我們不僅是在內地市場擴張,在海外市場也有擴張,在亞太市場如香港、台灣、新加坡及馬來西亞,相比內地同業,在海外市場方面,我們是增長最快的。」徐少春表示。

提高員工效率

  徐少春表示,「去年金蝶國際的業績不太好,主要是面對員工成本急增。」自2010年到2011年初,短短一年多時間,金蝶的員工數目就接近萬人規模。

把一些工作外包

  「去年最高峰期11,200員工,現在已控制到9,600員工,雖然員工數目下降,但公司會透過提高工作效率擴大營業額,還有把一些工作外包,留待金蝶員工去做一些價值比較高的項目,最終達到成本降低,收入仍然可擴大,保持一個較高的增長。」徐少春表示。

  徐小春表示,「去年收入增長達到40.3%,只是略低於自04年以來最高的40.8%,市場平均增長25%。公司會探索雲計算與移動互聯網等新興市場機會,推出『端產品+雲服務』解決方案。」

  「自07年開始研究『端產品+雲服務』,今年才全面推出,舉例說,客戶可透過手機使用ERP,例如在上班途中或在理髮店時,都可以透過手機登入ERP,去審批工作流程,或透過金蝶微博與員工溝通,參與投票,為客戶創造更大價值。」
25 : 普通會員(10409)@2012-07-19 20:27:17

金碟呀~ 飛去你該去的地方吧~

盈利警告

本公告乃由本公司根據上市規則第13.09條而作出。
董事會謹此知會股東及潛在投資者,根據本集團對自二零一二年一月一日起至二零一二年
六月三十日止期間的未經審核綜合管理帳目之初步審閱,與二零一一年同期錄得盈利相
比,本集團預期截至二零一二年六月三十日止六個月將錄得虧損。
股東及潛在投資者於買賣本公司股份時務請審慎行事。
本公告乃由金蝶國際軟件集團有限公司(「本公司」,連同其附屬公司統稱「本集團」)董事
會(「董事會」)根據香港聯合交易所有限公司證券上市規則第 13.09 條而作出。
董事會謹此知會本公司股東(「股東」)及潛在投資者,根據本集團對自二零一二年一月
一日起至二零一二年六月三十日止期間的未經審核綜合管理帳目之初步審閱,與二零一一
年同期錄得盈利相比,本集團預計截至二零一二年六月三十日止六個月期間將錄得虧損。該
預期虧損主要歸因於持續惡化的宏觀經濟環境對企業IT支出的不利影響,營業收入出現負
增長。
本公司仍在編制其截至二零一二年六月三十日止六個月的中期業績。本公告所載資料乃根
據本公司管理層對本集團未經審核綜合管理帳目的初步審閱而作出,而該等帳目並未經本
公司核數師審核或審閱且可能須作出調整。本公司預期截至二零一二年六月三十日止六個月期間之業績將於二零一二年八月底之前作出公告。有關對本集團業績的管理層討論及分
析將載於該中期業績公告中。
本公司股東及潛在投資者於買賣本公司股份時務請審慎行事。

       承董事會命
金蝶國際軟件集團有限公司
主席
徐 少 春
中華人民共和國深圳,二零一二年七月十九日
26 : GS(14)@2012-07-19 22:59:47

一早知道他唔掂
27 : ezone2k(22605)@2012-07-19 23:56:48

完美的Triangle, 268 main focus on SME, over-expansion, M&A 玩出禍...

成班基金佬坐哂艇...

Oriental Gold Limited (16.34%)
Billion Ocean Limited (14.16%)
FMR LLC(5.00%)
Matthews International Capital Management, LLC (5.85%)


28 : ezone2k(22605)@2012-07-20 00:02:25

[B]冯国华水土不服无奈离职 金蝶转型战略陷窘境[/B]

P.S. Kingdee bad earnings is under expectation, IBM 空降冯国华為 CEO, Mr Fung jump ship in Feb indicates no good..

http://tech.ifeng.com/it/detail_2012_02/06/12319848_0.shtml

“水土不服”,通常用来形容人的身体健康与自然环境的密切关系,而今天,同样也适用于企业文化与个人间的契合度,如是说来,本土企业俨然成为了职业经理人的沼泽地。

一直以来,具有丰富跨国经验的职业经理人以“空降兵”身份出任本土企业高管的案例并不少见,但无论因企业或个人因素影响,能够成功连任的范例寥寥无几,众优秀经理人似乎都遇到了一个难题:即使再精彩的个人任职经历在不吻合的企业文化面前亦是无能为力,舍弃风光无限的外企工作投身于“民族企业”的他们大多遭遇了“滑铁卢”。

IT商业新闻网获悉,出任金蝶集团总裁及兼任金蝶软件(中国)有限公司CEO仅一年光景的冯国华近日已经离职,金蝶国际发布公告称,冯国华基于家庭及个人原因,辞任公司执行董事、总裁及子公司金蝶软件首席执行官之职务,委任徐少春为公司总裁及子公司首席执行官。

冯国华的离职让业内哗然,“空降兵”任职未满即离开,创业元老重新出山似乎成为普遍的现象,随之而来的,职业经理人VS本土企业家成为热议的话题,曾任IBM前高管的冯国华因何上任仅一年便匆匆离职?一度想放权的徐少春领导下的金蝶将何去何从?当初打算借力冯国华的金蝶转型前景是否可期待?



前任金蝶集团总裁及兼任金蝶软件(中国)有限公司CEO 冯国华

职业经理人VS本土企业家冯国华因“水土不服”无奈离去

1999年,徐少春从SAP“挖角”黄晓俭加盟,成为最早一批聘请职业经理人的中国软件公司。但最终,徐少春的首次尝试以失败告终,黄晓俭又重回SAP旗下。

2002年4月,用友软件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王文京高调引入具有丰富外企资历的何经华。不到两年,素有“打工皇帝”之称的何经华选择离开,用友再度回到创始人管理阶段。

2007年初,何经华再一次选中国产软件公司,出任金蝶国际软件集团有限公司行政总裁兼执行董事,但毫无例外的,两年光景,2008年年底何经华选择辞任。

2010年,曾服务于联想和三星的曲敬东加盟爱国者,2011年5月,已被架空的曲敬东出任爱国者电子副董事长,爱国者董事长冯军兼任爱国子电子总裁兼CEO,但具体工作则由爱国者创业元老高喆负责。离开后的曲敬东公开炮轰冯军,“一个人如果没有道德底线和契约精神,在中国或许可以浑水摸鱼,但在欧美,只有死路一条”。

今天冯国华的离职可谓是历史再一次重演,签了五年协议的他加盟金蝶国际时曾带来了很多IBM人才,率众兄弟一起投身振兴国产软件的行列中,无奈一年便挂冠,包括前任金蝶集团首席人力资源官顾小蓉等同事亦悉数离职。

遥想一年前加盟之初,冯国华曾感慨道:“今天终于加入金蝶了, 这一路走得非常辛苦, 真正说离开奋斗了9年,并取得一定成功的IBM,非常不容易,我几乎是放弃了IBM所有的好意挽留和机会。真正的心理动力是心中有一团火,在燃烧,是时候真正让自己转型并帮助我们民族的企业到新的高度, 我将克服一切困难,为这一理想和使命,努力奋斗!

北京拓尔思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总裁、中国中文信息学会副理事长施水才对此有感而发,他总结道,首先,还是柳传志说得好,要找到“像爱护眼珠一样爱护公司”的主人,职业经理人难做到;其次,不能说IBM的人不优秀,但是外企的优秀人才其实是在大的框架下取得的成绩,个人综合能力不能过分信赖;最后,国内企业问题也不少,这种创业型公司中最容易出现因为参与创业而居功自傲的人,容易否定外部人。

甲骨文(中国)软件系统有限公司人力资本业务发展总监程时旭此前在微博中表示,电话确认了,冯国华今天辞职,从IBM同行得知,此人确实有才,但软件公司向服务转型,自相矛盾太多,服务公司需要提供最优解决方案,就需集成最好最合适产品,那就与自己的软件业务打架。IBM做法是自己不做,金蝶不能。

北京锡恩企业管理顾问公司董事长姜汝祥表示,企业家代表市场需求,职业经理人代表市场规则,空降兵失败表面上是企业家不容,内在原因是市场规则倒退,经理人权谋则生,变革则死。个别失败,责任在个人;大量失败,责任在制度环境。十年前民营创始人的短视可以理解,十年后不可理解。大量民营创始人短视背后,是制度机制创造新的寻租投机机会。

业内分析认为,本土软件公司固有的文化“太硬”,容不下空降兵。确切的说,满怀美好愿景、信心满满的冯国华等人加盟金蝶后遭遇普遍存在的现象:水土不服。事实上,冯国华的离开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外来的和尚也并不好念经,引入职业经理人,金蝶向管理与IT整合解决方案服务商转型,需要充分授权的同时,也需解决内部各种阻力和斗争,相比之下,冯国华更多的是充当一个“打手”的角色,帮助金蝶拿下了不少管理咨询服务大单。

借力冯国华未遂金蝶转型受困陷窘境

移动互联背景下,软件公司向服务公司转型是大势所需,如何为客户提供更多的增值服务将成为未来软件企业竞争的焦点。

记者了解到,2009年,金蝶的咨询、维护等服务收入仅占金蝶总营收的16%,软件销售依旧是金蝶最大的收入来源,占比约59%。

金蝶之所以给出比何经华更加丰厚的薪酬吸引冯国华加盟,主要是看重其在IBM转型期间的经验和在咨询服务方面的操盘能力,而那恰恰是金蝶2011从软件公司向服务型公司转型阶段所需要的。无奈,转型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此愿景的落空让金蝶未来的转型路充满更多的未知色彩。

业内分析认为,随着冯国华的离职,金蝶的转型战略即陷入窘境,软件公司向服务公司转型,成功的条件非常苛刻。“买软件送服务买服务送软件”这样的自以为聪明的交叉销售,无异于自掘坟墓。对于金蝶来说,踏踏实实把产品做好,才是正道,是王道。没有好产品,去谈转型和服务,都是浮云。

来源:IT商业新闻网

编辑:王如
29 : greatsoup38(830)@2012-07-22 19:27:49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bdb8fda0102e0d1.html


kevin_kuo2012-07-20 15:48:15 [舉報]

財兄,00268Kingdee還關注嗎,記得你也買了點。
財報中提到有兩家附屬公司,金蝶沒有股權,但有投票權和經營權,比較奇怪。北京金蝶政務軟件公司和 金蝶電子商務服務(深圳)有限公司,這是我搞不明白的。

博主回覆:2012-07-22 02:53:47

金蝶屬於勞動力密切型工業,買入也只能小注。我買它的主要原因是我認為這個行業會進一步出現整合,現在看來我買得太早了。冬天才剛剛到來。
30 : GS(14)@2012-07-23 22:54:14

文章由 為食仔 » 週一 7月 23日, 2012年 9:34 pm
今日上淘寶, 呢軟件都係買$1-$20, 搞軟件真係執得
31 : greatsoup38(830)@2012-08-04 18:19:38

http://blog.yahoo.com/_W7IRY52UU ... ticles/687575/index
Thomas,現在是black-out period,公司管理層不想講太多,但公司已經發出盈警,上半年的業績肯定很差,最令我驚奇是營業額同比下跌,看來國內經濟放緩令SME減少IT開支的幅度超過預期,短期內很難改變。未來公司的收入增長和成本控制有待觀察。
財務方面,公司最近發行第一期中期票據4.8億元人民幣(3年期息率6%),應該可以舒緩公司短期的現金流壓力。
股價已大幅下跌,分析員不斷下調盈利預測和評級,目前有點像08年金融風暴的時候,正為我提供趁低吸納的機會,我已買回大部份於去年沽出的股份數量,我對金蝶的前景和競爭優勢還是充滿信心。
回覆

  Thomas
    Thomas
    2012年8月3日下午3:33
  事實上我亦有到過金蝶及用友兩所公司探訪(因我有朋友於內地作軟件開發), 用友主要為大型及政府企業作ERP及SAP service, 金蝶主要客戶為民企及中小型為主, 我認為現價已反映營利的問題. 但作為長遠的投資, 這企業誠信我不會有質疑, 只是其定位於這場淘汱賽極為不利, 鍾兄還是小心為上!
32 : GS(14)@2012-08-22 17:55:13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 ... TN20120821375_C.pdf
 營業額較二零一一年同期下降約7.6%至約人民幣779,719,000元
 當期虧損約人民幣225,797,000元(二零一一年同期盈利人民幣124,918,000元)
 本公司權益持有人應佔當期虧損約人民幣210,558,000元(二零一一年同期盈利約人民幣126,860,000元)
 本公司權益持有人應佔虧損之每股基本虧損約人民幣8.374仙(二零一一年同期每股基本盈利約人民幣5.050仙)

重債,虧損增大4倍,至3.1億

本集團截至二零一二年六月三十日止六個月的營業額約為人民幣779,719,000元,較二零一一年同期下降7.6%(二零一一年同期:人民幣844,223,000 元)。
報告期內,本集團軟件銷售收入為人民幣381,672,000元,相對於二零一一年同期下降約21.8%(二零一一年同期:人民幣488,186,000元);實現服務收入人民幣351,955,000元,相對二零一一年同期增長約8.0%(二零一一年同期:人民幣325,826,000元)。
集團截至二零一二年六月三十日止六個月的本公司權益持有人應佔當期虧損為人民幣210,558,000元(二零一一年同期:人民幣126,860,000元)。本公司權益持有人應佔綜合虧損為人民幣211,470,000 元(二零一一年同期:人民幣126,860,000元)。報告期內,淨利潤率約為-27.0%(二零一一年同期:約為15.0%),每股基本虧損為人民幣8.374仙(二零一一年同期:人民幣5.050仙)。
毛利
報告期內,本集團的毛利約為人民幣 534,861,000元(二零一一年同期:約為646,612,000元),下降約17.3%。報告期內,毛利率約為 68.6%(二零一一年同期:約為76.6%)。
銷售及推廣成本
報告期內,銷售及推廣成本約為人民幣625,564,000元(二零一一年同期:人民幣514,337,000元),較去年增加約21.6%。
行政費用及研發成本
報告期內,行政費用為人民幣118,250,000 元(二零一一年同期:人民幣103,798,000元),較去年同期增加約13.9% 。研究與開發成本約為人民幣92,461,000元(二零一一年同期:人民幣83,643,000元),較去年同期增加約10.5%。
四、 未來展望
今年以來,國內外的經濟環境迫使中國企業加快轉型升級的步伐。然而,每一次經濟危機都孕育著管理和IT新一輪的市場機會,中國管理軟件與服務行業前景值得期待。本集團將持續積極探索社交網絡、
移動互聯網、雲計算等新興技術下的產品、解決方案與服務創新,刺激市場新的需求,不斷強化本集團的差異化核心競爭優勢,鞏固在企業管理軟件市場的領導地位。
展望下半年,本集團將繼續落實「轉型、聚焦、高價值」的經營總方針,回歸「產品領先,夥伴至上」的經營思想;增強核心產品的品質與競爭力,繼續推進交付轉型,強化項目風險管理並提升項目盈利,擴大分銷與服務夥伴隊伍,深入挖掘老客戶潛力,進一步優化業務結構,強化組織整合與資源優化,嚴格控製成本費用。同時,本集團在庫存現金和經營性現金流足以滿足內部營運資金和經營需求的同時,更加謹慎的加強資金管理與風險控制。本集團將致力於創新雲管理產品的研發與推廣,致力於成為全球雲管理的領航者,充分發揮「社交化ERP」的應用價值,幫助中國企業實現雲管理轉型。
33 : ijoe79(20432)@2012-08-22 18:47:00

D隻輸咗幾萬,輸晒我上年448漢登D錢,趁1.1X走晒,以後唔敢玩軟件,佢做中小企,都唔知盤數幾時改善到~
34 : GS(14)@2012-08-22 18:47:48

33樓提及
D隻輸咗幾萬,輸晒我上年448漢登D錢,趁1.1X走晒,以後唔敢玩軟件,佢做中小企,都唔知盤數幾時改善到~


衰到貼地至算
35 : 自動波人(1313)@2012-08-22 19:01:33

呢隻傳聞係山寨軟件商
36 : Louis(1212)@2012-08-22 19:10:12

股價(1.15)/每股淨資產值(倍) 1.4575

主要股東

股東名稱 今次持股量 所佔率% 日期

DIRECTOR XU SHAO CHUN 769,341,824 30.610 2011/12/31
CAPITAL RES & MGT 127,698,400 5.080 2012/01/27
不集中!

46是好得多嗎?
37 : GS(14)@2012-08-22 19:14:07

35樓提及
呢隻傳聞係山寨軟件商


是咁買買買,技術唔掂
38 : ijoe79(20432)@2012-08-22 19:18:45

35樓提及
呢隻傳聞係山寨軟件商


商業軟件未用過,佢有出APPS,都係果句熟口熟面囉

大陸做GAME,APPS最好,將外國嘢改成中文版,攪掂~
39 : GS(14)@2012-08-22 19:23:38

山寨貨複製正
40 : ijoe79(20432)@2012-08-22 19:39:37

39樓提及
山寨貨複製正


我就係貪大陸開發軟件成本低先入軟件股,我惡有惡報喇~
41 : GS(14)@2012-08-22 19:51:41

40樓提及
39樓提及
山寨貨複製正

我就係貪大陸開發軟件成本低先入軟件股,我惡有惡報喇~


其實你知唔知間野做乜的
42 : ijoe79(20432)@2012-08-22 19:56:07

商業軟件嘛,客戶係中小企
43 : GS(14)@2012-08-22 19:58:45

42樓提及

商業軟件嘛,客戶係中小企


咁他的對手是乜?大家成本一樣wor
44 : ijoe79(20432)@2012-08-22 20:00:24

哦,明白
45 : greatsoup38(830)@2012-10-20 11:20:01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 ... TN20121019265_C.pdf
有關交易雙方之資料
金蝶國際集團軟件有限公司(“本公司”)連同其附屬公司(統稱“本集團”)是中國軟件
產業領導廠商,是亞太地區領先的企業管理軟件與IT 整合解決方案服務商,其主要業務專
注於企業級管理軟件市場與服務市場。
深圳市金蝶隨手網科技有限公司(“隨手網”)主要面向個人理財軟件市場,從事互聯網與
移動互聯網的個人理財軟件的研究開發工作,為各大智能手機平臺、互聯網平臺、金融網站
和支付網站等提供個人理財軟件。
交易之詳情、原因及益處
本集團通過一系列交易向隨手網出售之資產主要包括用於發展個人理財軟件的硬件設備、相
關知識產權及人員(“出售事項”) , 代價總額為人民幣2,666,491.76 元。本集團認為,鑒
於出售之業務資產為互聯網新興的個人理財業務,屬於本集團之全新的非核心業務,與本集
團之目標市場與主營業務存在較大差異且不存在競爭性,且目前正處於創業投入階段,尚處
於虧損狀態,短期內也難以實現盈利,面臨較大的財務風險與市場經營風險。本集團決定通
過一系列交易將該等資產出售予隨手網,符合本集團之戰略發展需要,有助於集中資源及精
力以加強本集團的企業級管理軟件與服務核心業務,同時降低非核心業務前期投資帶給集團
的財務損失與經營風險。
本集團認為出售事項乃按公平原則磋商並以一般商務條款而作出,交易條款公平合理,亦符
合本集團及股東之整體利益。
46 : greatsoup38(830)@2013-01-05 11:54:11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 ... N201301041111_C.pdf
金蝶國際軟件集團有限公司(“本公司”,連同其附屬公司統稱“本集團”)董事會(“董事會”)謹此宣佈,為配合本集團戰略佈局、高管輪崗和人才發展的需要,本公司委任陳登坤先生(「陳先生」)自二零一三年一月四日起擔任本公司之子公司金蝶醫療軟件科技有限公司("醫療公司")之總經理職務,全面負責醫療公司的整體經營管理工作,並不再擔任本公司首席財務官(「首席財務官」)一職。陳先生仍將繼續擔任本公司執行董事。
陳先生確認彼與董事會並無爭議,亦概無有關彼卸任首席財務官之其他事宜須提呈香港聯合交易所有限公司(「聯交所」)和本公司股東垂注。
董事會同時欣然宣佈,楊健先生(「楊先生」)獲委任為首席財務官,並於二零一三年一月四日起生效。
楊先生,36歲,現任本公司之全資子公司金蝶軟件(中國)有限公司(「金蝶中國」)副總裁。楊先生於一九九九年畢業於廣東商學院取得經濟學學士學位,後取得中國政法大學法學學士學位。楊先生於二零零三年加入金蝶中國,先後負責審計、財務、運營、IT、行政後勤等職務,具有豐富的管理經驗和出色的領導才能。
47 : greatsoup38(830)@2013-03-24 16:55:33

268

重債,虧損增78%,至4.8億
48 : ijoe79(20432)@2013-03-24 17:36:09

上年買d隻輸幾皮嘢,刚刚係年頭賣漢登嘅盈利,好彩止蝕後,套現筆錢買其他股賺ok
49 : greatsoup38(830)@2013-05-12 16:10:50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39969.html
i黑馬 導讀:當創業者們把目光聚焦在娛樂、社交、手游、電商這些熱門品類時,相信沒有多少人會料到記賬這一細分領域裡也有產品能做到6000萬級別的用戶規模,堪稱「屌絲逆襲」。

在發展的瓶頸期,最大的敵人往往就是自己的安於現狀。很多創業者在產品看似無懈可擊,並且已經有了幾千萬用戶後,自我否定總是異常困難的。任正非在華為業績大好時拋出「冬天」論,馬云頻繁的顛覆自我,盤子卻越做越大讓人敬畏。回過頭看,其實沒有什麼放不下的,回歸原點是正道。

結合國內外的發展來看,個人金融市場的快速發展會催動個人財務環境的日益複雜化。個人財務管理將是不可迴避的「剛需」。隨手記雖然在記賬領域搶得了「頭啖湯」,其基於大數據的產品功能價值創新,會更深入用戶生活,並與關聯行業存在不錯的想像空間,值得關注。

以下為隨手記創始人谷風口述:

記賬軟件的市場規模

人們是有記賬習慣的,最先用小本子記,後來在PC上用Excel記,市場上的記賬軟件一度有140多款,證明市場是存在的。但國內記賬用戶不超過1億人,其中大部分還是手工或excel,分到每個產品的用戶都不成規模。

2010年開始,我們決心做出一款最好用的記賬軟件,來整合這個細分市場。目前隨手記免費用戶超過6000萬,市場佔有率50%以上,比其他所有記賬軟件用戶之和還要多;有60萬獨立付費用戶,在付費領域佔據90%以上,其中近30萬的用戶是第一次為軟件付費。

捆住用戶還是主動迎合?

經過8次大迭代,100多次小迭代之後,隨手記已經是一款非常完善和手機記帳軟件,每天有超過300萬人在同時使用。這個時候我們需要跳出來、回歸原點,回答真正的問題:記賬本身有什麼缺點?

很多人在使用記賬軟件的時候最大的障礙是能不能堅持?當我們用小本子記賬時,可以記一段時間停止,然後再開始記,但是記賬軟件在設計的時候就要求不間斷記賬才有用。雖然我們有卡牛等軟件可以通過抓取用戶短信、郵件中信息幫助用戶降低操作繁雜度,但是我們為什麼要強迫用戶堅持呢?

要回答這個問題,首先要看用戶為什麼記賬,通常有以下3種情形:

1、收入變動時。比如剛剛參加工作,需要記錄自己的收支狀況,來養成良好的消費和理財習慣;

2、有不固定收入時。比如做點小買賣,作者寫文章獲得稿費等;

3、特殊事件需要大筆支出時。供房、生小孩、裝修、搭伙外出旅遊等。

在收入發生變動的案例中,通常3、4個月後人們就會逐漸掌握自己收支情況,記賬就會斷掉;而特殊事件的發生又是不定期的。實際上人們對於記賬的要求是多樣化的,但記賬工具只有一個。

我們的策略是提供多賬本和賬本模板,把記賬這一行為結構化:多賬本獨立記賬,滿足用戶不同需求;設計記賬模板,便於用戶使用。例如我們有一個專門用於裝修的記賬模板,裝修會包括很多方面,比如購買家具、基礎裝修等,我們會預置數據,用戶直接按類別記錄即可。最新的「隨手記9」預置了4個模板,我們已設計有20多個記帳場景模板,會在後續的小版本中陸續發出。

預算功能:你是否會用?有價值嗎?

歐美的主流記賬軟件主打預算功能;而亞洲的則是流水賬功能。因為歐美人習慣超前消費,先花錢,然後想辦法還,這時候預算對於他們就顯得格外重要。而亞洲人喜歡量入為出,所以就更喜歡主打消費流水賬功能的記賬軟件。

一個有趣的現象是,據統計人們在有預算的情況下,因為有事先考慮,心理壓力較小,通常會比無預算情況多花30%。

但是在錢比較緊張,又想保證某種財務目標達成,預算就顯得很重要了。如果有明確收支控制目標,預算就有參考作用。

數據的價值

記賬軟件就是一個產生數據的產品,但最大的挑戰是,財務數據比其他數據更敏感。所以我們有幾個原則:1、數據屬於用戶;2、本人的數據用於本人;3、大規模數據分析要過濾掉個人信息。假設做一個你在自己公司同事間的收入排名,你多半不會喜歡這個功能的。

我們希望未來的作用是做數據分析,幫助用戶更合理地管理自己的錢。但是目前還沒完善的數據模型。傳統的簡單分類支出比較價值已經不大,年收入過百萬的人跟月光族比吃飯上誰花的錢多是毫無意義的。

中國人普遍的問題是在投資、消費過程中缺乏基本的財務數據做參考。次貸危機的發生,主要原因之一就是銀行把錢借給了不該借給的人,讓沒有足夠風險承受能力的人購買高風險產品。中國人的財務技能普遍比歐美國家更差。我們未來的方向是通過數據分析幫助用戶制定適合理財和消費策略,意味著我們要不斷突破傳統思路的限制。
50 : GS(14)@2013-08-08 19:45:21

268
重債,虧損降55%,至1.4億
51 : qt(2571)@2013-08-24 23:40:20

中期業績分析員會議之後, 即刻被人掃起, 犀利!!!


52 : greatsoup38(830)@2013-08-25 16:46:33

2013-08-17 iM

金蝶冀收入倍增 雲管理增長迅速   

....
看到這份轉虧為盈的中期業績,主席徐少春分外感觸。他坦言:「去年公司虧損,是我創業20年來第一次。坦率地說,去年的虧損真讓我有些難過﹗但是經過這一年多的調整,今年上半年能夠成功扭虧為盈,是我們全體同事的共同努力,員工士氣也轉好了,我非常高興。」

下半年光景更漂亮

徐少春指出,軟件行業收入有季節性,下半年光景可能上半年更漂亮。「企業、政府採購每年都有個預算,往往在最後一季企業就要完成這些預算,所以下半年,特別是最後一季,我們的收入和利潤往往都是全年最高的。」

金蝶目前專注於兩大業務,分別是傳統的企業管理軟件(ERP)和新一代的企業雲管理服務(Cloud Management)。現時ERP的客戶超過100萬家,而雲管理服務的用戶數目也達到200萬家。公司亦已成功開發60款手機移動應用軟件(Mobile Apps),去年約有4,000部手機使用,今年上半年已躍升至7萬部以上。公司預計年底手機移動應用軟件能增加到80款至100款。

雲管理增長逾50%

徐少春表示,ERP的業務會維持在比較穩定的增長態勢,大概20%增長,不會很高,而雲管理業務增速就能夠在50%以上。「愈來愈多人把數據放在雲上,這是一個趨勢,因為可以降低成本,可以提高數據處理的效率,可以進行在綫分析、統計等工作。」徐少春表示採用雲管理服務的成本比原本系統便宜很多,視乎不同款的服務,成本最低可以減到ERP的十分之一。

上半年金蝶的雲管理服務收入,由600萬元按年上升兩倍至1,850萬元。徐少春認為,今年全年雲管理務的收入增長最少1倍,達到5,000萬元至6,000萬元。去年全年由雲管理服務貢獻的收入大約2,000多萬,若以5,000萬作為目標的話,按年增長約1.5倍,下半年最少要完成3,150萬元生意額。徐少春對此表示很有信心。

資訊科技行業對雲端技術應用有很高評價。微軟全球資深副總裁張亞勤,上周在「2013中國管理?全球論壇」上指出,雲計算是軟件產業和IT產業發展的必然趨勢。其中最重要一點是,因為軟件系統愈來愈複雜,企業需要更多的存儲和工具,而雲的出現把工作變得更靈活、更安全。

金蝶的雲管理服務以租用(或訂閱)的方式收費,200萬家用戶之中目前只約5%至10%是收費,增長空間大。「我們的策略是提供一個免費試用版讓企業體驗,當他們感覺到好,自然會買收費版。」他表示,現在續訂率最少的一款服務亦超過60%,最高的有90%以上。

優化合同小步快跑

為了扭虧,金蝶過去做了不少業務調整,其中一個就是優化合同。徐少春表示,未來會鼓勵簽署更多雲管理服務的合同,也向把大合同分割成小合同,用「小步快跑」的方法吸引更多客戶,令業務永續經營。

他指出,科技變化迅速,以往採用大合同的方式(即一個同合包含多項服務)令服務交付時間較長,有時一個大型的ERP系統交付期可長達兩三年。「在交付的過程中,客戶的需求會因為科技的進步而產生許多變化,原來的合約需要修改,造成公司與客戶溝通上的麻煩。把合同拆細後,服務交付周期縮短,更能迎合客戶的要求。客戶滿意度上升,同一個客戶重複購買服務的比例也提高,客戶數目亦有增長。」

對於不同行業的軟件消費前景,徐少春認為,「比較大的增長還是在製造業。因為中國仍然是世界工廠,而很多製造業的公司目前正急需轉型。在轉型的過程中,他們需要資訊科技的服務,需要企業管理軟件的協助。」第二個行業是房地產。因為中央政府強調城鎮化,房地產也是一個拉動內需的主導產業,當行業快速發展的時候,企業就需要配合現代化的IT管理手段,提升競爭力。
53 : kennyice(39871)@2013-10-04 15:43:16

軟件又開始炒了.
54 : qt(2571)@2013-10-04 17:04:14

影子股?!
55 : GS(14)@2013-10-30 23:53:04

轉盈
56 : kennyice(39871)@2014-01-02 11:06:42

金蝶(268)上周四宣佈,與阿里巴巴共同推出針對內地電子商務企業的財務管理軟件,令企業管控更精細。內地電商高速發展,商務部也提出明年實現電商交易超過18萬億元人民幣,但很多從事O2O(由網上到網下)的電商企業網上運營中心、生產廠家、倉庫和實體店位置分散,對管理帶來困難。
因此,淘寶就邀請了金蝶旗下電商財務軟件,進駐賣家服務平台,借此為淘寶旗下的100萬家企業客戶服務。金蝶推出專業電商財務管理軟件,將可幫助企業及時了解網店的情況。目前已有很多電商選用金蝶的電商財務管理軟件。
除以上消息之外,金蝶大力改善業務結構,提升盈利能力,並成為雲管理的領航者。金蝶已連續第八年被國際數據資訊(IDC)評為內地中小企業管理軟件市場佔有率第一名。去年3月,公司完成新一代ERP軟件K/3Cloud,並在微軟的Windows Azure公佈雲平台的在線營運部署,建起內地首個能通過互聯網使用的在線企業資源計畫(ERP)系統,預期金蝶今年KIS雲管理軟件銷售增速會與去年持平,毛利率可高達80%以上。

盈利將顯著復蘇
去年科網股熱炒,展望今年應該輪到軟件及電貿支援行業力追升幅,除了物流股之外,金蝶大力推展電子商貿支援業務,更食正熱潮。由於移動及雲端業務將對金蝶的ERP軟件業務產生協同效應,預料金蝶今年盈利將顯著復蘇,金蝶股價可寄以厚望。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40102/18575525
57 : lemonwongwong(33038)@2014-02-20 23:22:09

又入埋。。。
58 : mannishmark(26310)@2014-03-03 00:17:00

268 report
59 : qt(2571)@2014-03-17 22:10:43

全年業績
60 : GS(14)@2014-04-08 09:13:30

268
61 : greatsoup38(830)@2014-05-12 00:14:38

2014-05-03 iM

擴大用戶群 金蝶搶攻企業互聯網市場   

以中小企企業管理軟件(ERP)起家的金蝶國際(00268),去年開始推出移動互聯網戰略,積極轉型往企業移動互聯網服務市場發展。金蝶國際主席兼首席執行官徐少春接受本刊訪問時表示,企業互聯網服務市場潛力巨大,目前首要是擴大用戶數量,期望未來3年至5年用戶人數可達上億人,打造中國最大工作商業平台。

成立逾20年的金蝶國際,過往靠ERP服務起家,在內地中小企應用軟件市場的佔有率連續9年都是首位。

不過近年資訊科技市場改以個人市場為主導,主打個人電子消費市場的科網企業迅速崛起,反觀外圍經濟環境不景氣,影響企業在資訊科技方面的支出,以中小企為主導的金蝶亦受到影響,在2012年出現成立以來首次虧損。

徐少春接受訪問時坦言,當時感到有點難過,「現在回想,我認為一方面是當時公司為了擴大軟件服務的比重,增聘了不少人手,另一方面是金蝶正在調整至較輕資產型的公司,但最重要的一個因素,是整個資訊科技行業的變化,由原來ERP市場,逐漸向移動互聯網轉型,這是一個必要的調整。」

事實上,2012年金蝶已開始加強發展企業互聯網市場,並推出雲之家(當時名為金蝶微博,後改名)的企業社交文化協作平台,希望藉發展企業雲端管理市場,為公司帶來新增長動力。

雙核戰略 保地位+轉型

目前金蝶的業務可以分為兩大領域:一是起家的企業ERP市場,主要面向中小企業,提供ERP產品及服務;二是企業互聯網服務,包括雲之家,提供企業移動應用服務的訊通移動開放平台、內地最大在線財務服務平台友商網,及內地快遞與物流資訊查詢服務平台快遞100等。隨著移動互聯網市場急速發展,公司在去年8月更啟動「雙核戰略」,一方面維持在ERP市場的地位,一方面將目光移至移動互聯網,進軍企業移動互聯網市場。

從去年金蝶的全年業績,可見金蝶的轉型策略已取得初步成效。透過成本控制、雲管理業務的高速增長,加上向移動互聯網轉型,公司全年成功扭虧為盈賺1.3億元(人民幣,下同),反觀2012年則虧損1.4億元。

創立金蝶國際的徐少春曾表示,相信移動互聯網市場的下一個浪潮,將是企業市場。他與本刊訪問時指出,目前公司只是在企業互聯網服務方面邁出第一步,這個市場非常大亦非常具想像空間,現時首要任務,是擴大用戶群,朝內地最大工作商業平台這個目標進發。

未來5年 目標1億用戶

為配合移動互聯網戰略,金蝶旗下的ERP產品亦逐步「移動化」,徐少春指出,目前不少金蝶的用戶可透過手機處理企業事務,例如員工直接在手機上提交報銷單、以移動簽到代替傳統的員工打卡紀錄出勤,在手機上處理客戶關係等。

「目前公司有300萬企業客戶,當中ERP客戶100萬家,(企業)互聯網客戶200萬家,使用金蝶軟件的人數大約3,000萬人。我們希望未來3年至5年,企業客戶數目可達上千萬家,使用人數可以超過1億人,每天都在用我們的平台,而且要讓(用戶)透過手機使用這個平台,成為用戶工作和生活的一部分。」

他續指,一旦用戶群達到上億人,公司在工作商業平台以外還可衍生出其他商機,甚至可因此進入其他不同行業。要增加用戶人數,除了靠ERP產品外,金蝶旗下兩大平台--雲之家及訊通將扮演重要角色。

成功研發 辦公室版微信

以企業社交協作平台定位的雲之家,主要用作企業內部通訊之用,同時亦支援員工工作日程安排的功能,方便企業內不同部門進行合作。自2011年推出至今,雲之家的註冊企業達到8萬家,用戶人數達100萬,是內地最大的企業社交協作平台,較大型企業如新世界發展(00017)、萬科及海爾集團等都有使用該服務。

今年1月,金蝶宣佈旗下雲之家公有雲部分將永久免費,並不會限制用戶使用人數,徐少春指出,此舉是希望鼓勵更多中小企使用雲之家平台,增加金蝶平台的流量。對於雲之家日後的商業模式,徐少春表示,雖然公有雲是免費的,但客戶如果想公司提供一些個性化的增值服務,例如希望獲得一些該平台的分析數據,則需要收費,若企業希望有一些度身訂造的設計,則可以使用收費的雲之傢俬有雲平台。

至於訊通,其功能類似於騰訊控股(00700)的微信,但微信主要面向個人用戶,訊通是面向企業,供內部員工使用。同時金蝶亦透過「訊通」發展移動開放平台業務,透過分成模式鼓勵開發商成為合作夥伴,開發移動應用服務。徐少春指出,「訊通」移動開放平台產品雖然剛研發成功,但尚未正式向外發佈時已吸引不少企業如萬科去使用,而為了鼓勵個人或企業成為開發商,金蝶與開發商的分成比例將定在二八之比。

廣開客路 進軍快遞醫療

另一邊廂,金蝶旗下的快遞及物流查詢平台快遞100及醫療衞生行業軟件及服務兩項業務,亦正向移動互聯網方面轉型。據資料介紹,快遞100覆蓋近150家國內及國際快遞公司,可查詢這些公司運送快遞的進度,用戶包括個人或企業。

去年快遞100陸續與百度開放平台的其他項目進行合作,內容涉及移動搜索及移動應用開放平台。徐少春指出,該業務目前經營規模不大,收入大約1,000萬元,但現時每日在快遞100平台上使用服務的用戶人數已達1,000萬人次,除了可以查詢快遞狀況外,亦可以在平台上選擇快遞公司寄快遞。

在醫療衞生行業方面,金蝶亦希望發展移動醫療訊息平台。徐少春介紹,目前金蝶與內地300家醫院合作,當中以廣東省及華南地區為主,市民可以透過手機在移動平台上掛號看醫生,減少排隊的情況。他續指,該業務現時仍處投入期,其收費模式主要是向醫院收費,普通市民都可以使用這個服務。

問3條問題揀人才

科技行業發展迅速,為了保持企業能跟上時代的變化,金蝶員工有不少為年輕人,徐少春指,公司員工的平均年齡約為30歲,希望未來能招聘更多八五後、九十後,亦希望多跟九十後做朋友,跟他們多交流,他笑言:「多跟年輕人交流,永遠保持年輕的心,這也是發展IT行業的一個特徵。」

為了多跟九十後接觸,徐少春早前甚至出席金蝶在深圳總部的招聘會,直接跟九十後應徵者面試。他還透露自己的揀人才秘技,只須問3條問題,就可以決定是否錄用。

「首先我會問:『你的性格是甚麼?』,我非常關注性格,想招敢衝、敢打、敢擔責任的人;第二我會問:『你的職業發展理想是甚麼?』,我對那些理想很大的人會有好印象,不管他是否能做到,但至少有夢想;最後我會反過來問:『有沒有問題要問我?』因為提問別的問題,也能看出一個人的水平。」

金蝶之名源於思念

深圳在九十年代率先改革開放,是不少科技企業的搖籃,徐少春的金蝶正是其中一家。1991年,當時只有28歲的他,向丈人借了5,000元人民幣,在深圳購置了電腦組件,砌出一部286電腦(早期電腦的產品型號),揭開創業路的第一章。

創業之初,公司本來名為深圳愛普,後來才易名為金蝶。談起改名的原因,原來與一首歌有密切關係。當年歌星毛阿敏有一首歌名叫「思念」,徐少春從歌詞中獲得了靈感,他隨即對記者唱道:「『你從哪裡來,我的朋友,好像一隻蝴蝶飛進我的窗口……』就是這個旋律,很好聽,當年我們看到財務人員很辛苦,經常加班,天天打算盤,所以我們想變成一隻蝴蝶,飛到他的窗口,減輕他的工作量。」

行業變遷 坦言戰戰兢兢

在20多年間,金蝶的確推出不少企業軟件,替企業老闆和員工提供解決方案。回想起這些年來科技行業的變化,徐少春感慨萬千,「1995年時我有個摩托羅拉(Motorola)的BB機(即傳呼機),那時候聯絡就靠它,到1996年、1997年我買了一部大哥大(第一代手提電話),現在是用智能手機,這是一台超級小電腦,不但可以打電話,可以用於生活、工作,可以幹很多事情,遠遠超越PC(個人電腦)。」

身處於一個日新月異的行業,徐少春坦言,自己很有危機感,更以「如履薄冰、戰戰兢兢」形容。「除了晚上睡著了、打籃球時、和家人一起時不想工作,大部分時間腦子裡頭都在想工作的事情。你沒辦法,不想不行,不想就會被淘汰。」
62 : GS(14)@2014-05-30 09:25:04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40529/news/ec_ecc1.htm


【明報專訊】WhatsApp及微信等手機即時通訊軟件興起,改變企業內部的溝通模式。金蝶國際(0268)昨日發佈新版「雲之家」平台,專門為企業提供類似微信的通訊軟件,作為內部通訊用。金蝶主席徐少春(圖)昨日在深圳發佈會上稱,雲之家的產品較微信更安全,預計用戶由5月下旬的152萬戶,至今年底前增加1.5倍至380萬戶。

金蝶雲之家的用戶介面,與其他即時通訊軟件如微訊等類似,企業用戶可開設不同聊天群組,再在當中商談工作,並可發放公司通告及召開會議。徐少春表示,由於企業內的員工經常流動,如用微信作為內部溝通軟件,則因員工離職,有機會洩露企業內部訊息,故此雲之家與微信針對不同客戶。

料年底達380萬用戶

目前,雲之家分為公共及私人使用,企業可申請公共帳戶,免費使用基本通訊、分享及社交平台等服務。同時,企業可以付錢給金蝶,訂製一套專用的雲之家軟件,使用更多如企業理財等特別服務,而每年企業亦要付年費,其中內房商龍頭萬科,更是最早一批使用金蝶訂製服務的客戶。

「我們會找第三方開發商,在雲之家的平台上,為企業用戶開發更多不同的應用程式。」徐氏稱,集團會與第三方開發商分紅,開發商每賣一套,金蝶從中分20%收入。同時,雲之家平台上所收集的數據,將儲存在金蝶的伺服器內,若企業想發掘這些數據的價值,則要額外付費。徐少春估計,3至5年內有望形成較具規模的盈利模式,而雲端業務則佔收入一半。

近期,內地政府要求部門停用Windows8,金蝶首席財務官楊健認為,政府鼓勵內地企業或政府部門,使用國產電腦軟件,將有利行業前景。徐少春指出,集團與政府部門有合作,如成立研究中心,並認為企業級辦公軟件,將在政府及國防上有不少商機。
63 : oooooops(2959)@2014-06-03 12:39:06

http://www.yidonghua.com/post/22012.html

管理软件厂商集体患上互联网焦虑症-金蝶篇

昨天我写了一篇《ERP将死?》,收到了很多网友的反馈,有认同的,有反对,但当然我也收到不少骂声,说我是这个行业搅屎棍,可能是这个行业太没有新闻点了已经少有记者关注,我的言论总在被无限的放大。其实ERP将死,我只想说两个观点,一个是企业用户的需求变了,产品架构变了,企业商业模式和业务流程变了,传统ERP已不适应新变化的需求,未来ERP成为记录系统还真不是笑谈。

好了啰嗦了那么多,开始我们今天的话题,管理软件集体迷思互联网焦虑症何时休?

对于管理软件来说现金流是最大考验,金蝶和用友也是国内管理软件行业的佼佼者,两家去年都因现金流问题而陷入困境,那么我们就从此说起。

金蝶四处借钱 移动互联网下被动求变

2012年和2013年是金蝶有史以为最为困难时期,中国管理模式破灭,花重金向IBM学习转型的成本,最后弄得鸡飞狗跳,使得金蝶人才大量流失,更是出现大区团队集体跳槽。而也就从那时起,金蝶的股票跌进了历史低点,被港交所警示为垃圾股。

金蝶四面楚歌,现金流一直不畅是主因,被迫暴力裁员,弄得怨声载道,从12000人裁到6000人,金蝶断臂求生可见一般。

为了支撑金蝶的进一步运转,金蝶也迎来最为艰难的借钱讨生活的日子,主动向华为和腾迅伸手求援,而腾迅开出的条件是要金蝶的随手记做为求援筹码,金蝶不想把自已最成功的杀手级移动产品让给腾迅,在市政府的牵引下,华为伸出援手,帮助金蝶度过危机。

同时向银行抵押深圳金蝶总部办公楼,缓解当时的现金危机。

可是在当时金蝶的老对手用友,也有一项秘密行动,就是在市场上收购已经跌到几毛钱的金蝶股票。可是在最后执行的时候,王文京阻止了这项收购,他觉得太不仁道,如果当时用友出手,金蝶真的很难重新再站在我们面前,所以这个世界没有永远的敌人,徐少春还是感念一下王文京的手下留情。我们也要感谢商界并非只有杀戮,不做朋友但也不一定是死敌。两家还是要联手应对外敌才是王道。

也正因为金蝶在向IBM学习的路上,交了昂贵的学费,也让徐少春真正的痛定失痛,大范围改革重新上路。

砍掉实施周期长,投入成本高,回款缓慢的大型管理软件EAS,将重点放在云端ERP的研发和推广。这样即缓解了现金流快速周转问题,也顺应了当下的云端概念,还为金蝶的转型打下了基础。

金蝶的转型与其说是被动的,还不如说是置死地而后生一次回春,将传统KIS和K3全分销,分公司只保留核心客户,全速发力云管理软件,这也是金蝶股票在2013年能够扭亏为营的原因。

金蝶的转型之路是正确的,至少比用友要快很多,但是金蝶焦虑的是人才,未来的产品走向以及专注中小企业必然要受到来自BAT公司越界的骚扰。

徐少春也曾在公开场合表示:“宁愿竞争死在内部,也不要死在外部,”可见金蝶已切身感受到来自互联网厂商冲击下的压力,特别是腾迅发布企业社交协同试用版后,这条业务线跟云之家重合度很高,金蝶放大抓小的策略,必然要面对更多的竞争对手,除了在社交协同市场要跟泛微、蓝凌、致远等厂商竞争,在ERP领域,还要面对新中大,金算盘等中端ERP厂商的挑战,金蝶的焦虑可想而知。

但是没有办法涉入互联网这个大染缸,就是要面对挑战,谁输谁下台,这就是竞争。

徐少春表示企业要拥抱互联网,第一个就是爱才如命,要特别的去寻找这些帮助转型的互联网人才。第二、要挥金如土,你要敢于投资,在转型的过程当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的电商到目前还没有挣钱,它就是为了美好的那一天,如果你想做一个大的开放平台,你一定要做很多的投资,要有心里的准备,否则你就别搞这种平台转型。第三、杀人如麻,这个杀人不是说我真的要把人杀死,我的意思是说你要在企业内部要鼓励竞争,要死很多产品经理,可能留下来的只有几个,而这些代表公司走向市场,走向成功。

听起来很残酷,但是徐少春已似乎也做了应对一切的准备,必竟金蝶已经死过一次,深知不颠覆自已,就等着被别人颠覆,在产品上金蝶开始全面转型,颠覆掉以前ERP产品,重新设计开发架构和流程。将产品的设计重点建立在基于手机的的移动工作平台,将PC应用转型移动端。在商业模式上,将云之家免费,吸引更多的企业用户,发展增值业务。

将管理软件免费这也是反其道而行之的做法,在免费模式成大势所趋的时候,金蝶也开始尝试新路。

如何即保证现金流还能顺应当前趋势,这是金蝶焦虑的所在。
64 : oooooops(2959)@2014-06-03 12:40:27

http://mp.weixin.qq.com/s?__biz= ... c0c26a8b011c0621#rd

徐少春的青春舞步 却在“大跃进”路上撞了一下腰

话说金蝶有可喜之处,也有可悲之处,在技术创新方面金蝶还是有可取之处,无论是随手记、金蝶中间件、还是EAS平台都能体现金蝶人在技术领域的不断创新和探索。但是金蝶失误也是致命的,但是更多的错误来自于 的因素,可能是徐老大在太过于钟爱毛主席语录,有种老革命坚韧精神和执拗。同时也犯了毛老大当年犯下同样的大错。快步走进共产主义的政治思想,也将金蝶重创的体无完肤,然后开始文化大革命时代,这一招也把金蝶的所有精英骨干清洗的一干二净,只有回望过去才能展望未来,在一些思维和政策上我们无从评价这些企业高管,但是仅以此梳理一下当年过失。

下面我们就来总结一下,老徐这些年都犯了哪些错误,内容中有网友提供的,也有我收集的内容,也许我总结的不够详细,也欢迎网友们随时补充:

1、市场反映慢,这点不仅体现在金蝶的产品,也体现在市场部上,可能是总部不在北京的缘故,金蝶的市场部和用友市场部相比差的级不是一二个档次,一切看用友的速度行事儿。在产品和并购上金蝶也秉承了这个原则,就是跟着用友的后面走,先由用友打前锋,如果市场好就进入,这样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减小了冒然进入市场的风险,但也错失了先机。当年用友T6卖了两年多的时候,金蝶的商贸版才珊珊来迟,市场已被刮分的差不多了,可见在市场反映上有时候也需要大跃进一下。


2、 金蝶搞风投,用友也在搞风投,速达快被风投拖死了,而金蝶的风投却没有一个好东西,不是吸血鬼就是坑爹的主儿,金蝶也因风投耽搁不少事情。在大型的产品研发上,金蝶也投入了巨资准备打造第二个SAP,可是资金不丰厚,风投们还要张着血口要钱,终于狼多抵不过肉少,金蝶出现资金链吃紧是早晚的事情。所以产品没有研发好,资金运作也没有玩好,最后却把自已玩成七伤拳。

3、 下面让我们来认识一个传奇人物,不能说他改变了现在的金蝶,至少和金蝶今天的发展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可能有些人会猜是冯国华,其实冯国华在金蝶的时间不长,还没有站住脚就被干掉了,对金蝶的整体影响还没有那么根深地固。大家还应该认识一下曾良这个人物,此人在美国读了个MBA,也是从曾良时代受其影响,金蝶开启了国际化之旅,08,09年金蝶高管集体在美国参观软件公司。招了一个印度和美国小伙做产品功能翻译,他曾经梦想着把K3、EAS这堆东西卖给外国人。曾良的想法很好,但是错误的判断国际化形式,使得金蝶在国际化路上未能走出国门就倒在了前行的路上,金蝶的这一点跟用友一样,国际化战略的失误,让金蝶失血不少。

4、 研发管理效率低下。软件架构有由产品架构部负责,开发部只负责写代码实现。但产品架构部的人既不懂架构设计也不懂编码;程序员每天要写“耗费”报告8小时都做些什么;产品在客户处发现BUG要对测试工程师和程序员通报批评并罚款。这种管理下谁还愿意创新?产品线总监(一级部门经理)不是研发出身而是销售出身,对软件产品的开发流程一窍不通。很难想象金蝶招了近万人都做什么。

5、 失败的咨询公司。多数人都会认为这是成为压倒金蝶最后一根稻草,一个好好的产品公司不去好好研发产品,搞什么服务咨询呢?但是没有办法,老徐在其它事情上都要比用友慢半拍,唯一在这个事情上选择了大跃进,在咨询这条路上金蝶的确走在了用友的前列,可是这一走不走不要紧,被IBM带进了了深沟里。从IBM高价挖来一推人,又从各大咨询公司几乎双倍公司挖来一堆咨询师。后来发现金蝶完全不懂如何管理咨询团队,随后大家各自散去,留下一堆烂摊子等着金蝶收拾。内部纷争不断也因这次而起。

6、 更为可笑的是管理理念和企业文化。徐少春到处宣扬“中国式管理”,更邪乎的是说“用论语管理企业”。公司还写了首歌,要求都得会唱,年会的时候还会大合唱。另外在企业文化要多说一下,金蝶是裙带关系最为盛行的企业,什么小舅子小姨子小情人呀,内部各种关系错综复杂,同时,大家又以奸商作风为荣,人人在抢单,公司内抢,部门内抢,公司和代理抢得不亦乐乎,甚至服务电话都要向经销商收钱,到期就停,可别忘了经销商打的还是长途啊
7、 其次是错误的在香港上市,你看用友在国内上市,受政府和政策的保护优势明显,金蝶的股票从上市起只窜了两下就一直在风雨中飘摇,用友则不同可以运用多种手段在国内资本市场上风声水起的,所以金蝶在港上市是一个错误的选择.

8、 最后又回到跟用友学习的精神上来,什么都跟用友学,产品跟用友学、市场跟用友学,谁也没有想到王文京来了把阴的,用友在全国各地设分公司的时候,金蝶也忙着跟风全国各地建,结果用友发现走偏了的时候,金蝶已经掉到深渊里了。没办法跟的慢,市场被人家抢了,跟得紧却被人给挖了个坑。

不过从这两年来看,金蝶做了一些调整,徐少春还是敢于挑战自我,包括前不久的NO PC,NO paper的举动,还是有一些不彻底变革不死心的魄力,老徐也真正的彻底领悟当年过失,积极应对新一轮周期的挑战。
包括将随手记,全面转型云管理软件,金蝶这次没有跟用友学,而是跟着自已的心走,这一点老徐比老王有决心,常言道要置死地而后生,希望金蝶在凤凰涅磐后能够重创辉煌,无论是去IOE,还是去SOA,还需要金蝶,用友,浪潮三家的努力,否则缺少限制的SAP将会无法无天。切行切珍惜,用在这里同样合适。
65 : bylee(26720)@2014-06-03 18:26:31

thank you for sharing
66 : greatsoup38(830)@2014-06-03 19:00:48

2014-05-03 iM
擴大用戶群 金蝶搶攻企業互聯網市場   

以中小企企業管理軟件(ERP)起家的金蝶國際(00268),去年開始推出移動互聯網戰略,積極轉型往企業移動互聯網服務市場發展。金蝶國際主席兼首席執行官徐少春接受本刊訪問時表示,企業互聯網服務市場潛力巨大,目前首要是擴大用戶數量,期望未來3年至5年用戶人數可達上億人,打造中國最大工作商業平台。

成立逾20年的金蝶國際,過往靠ERP服務起家,在內地中小企應用軟件市場的佔有率連續9年都是首位。

不過近年資訊科技市場改以個人市場為主導,主打個人電子消費市場的科網企業迅速崛起,反觀外圍經濟環境不景氣,影響企業在資訊科技方面的支出,以中小企為主導的金蝶亦受到影響,在2012年出現成立以來首次虧損。

徐少春接受訪問時坦言,當時感到有點難過,「現在回想,我認為一方面是當時公司為了擴大軟件服務的比重,增聘了不少人手,另一方面是金蝶正在調整至較輕資產型的公司,但最重要的一個因素,是整個資訊科技行業的變化,由原來ERP市場,逐漸向移動互聯網轉型,這是一個必要的調整。」

事實上,2012年金蝶已開始加強發展企業互聯網市場,並推出雲之家(當時名為金蝶微博,後改名)的企業社交文化協作平台,希望藉發展企業雲端管理市場,為公司帶來新增長動力。

雙核戰略 保地位+轉型

目前金蝶的業務可以分為兩大領域:一是起家的企業ERP市場,主要面向中小企業,提供ERP產品及服務;二是企業互聯網服務,包括雲之家,提供企業移動應用服務的訊通移動開放平台、內地最大在綫財務服務平台友商網,及內地快遞與物流資訊查詢服務平台快遞100等。隨着移動互聯網市場急速發展,公司在去年8月更啟動「雙核戰略」,一方面維持在ERP市場的地位,一方面將目光移至移動互聯網,進軍企業移動互聯網市場。

從去年金蝶的全年業績,可見金蝶的轉型策略已取得初步成效。透過成本控制、雲管理業務的高速增長,加上向移動互聯網轉型,公司全年成功扭虧為盈賺1.3億元(人民幣,下同),反觀2012年則虧損1.4億元。

創立金蝶國際的徐少春曾表示,相信移動互聯網市場的下一個浪潮,將是企業市場。他與本刊訪問時指出,目前公司只是在企業互聯網服務方面邁出第一步,這個市場非常大亦非常具想像空間,現時首要任務,是擴大用戶群,朝內地最大工作商業平台這個目標進發。

未來5年 目標1億用戶

為配合移動互聯網戰略,金蝶旗下的ERP產品亦逐步「移動化」,徐少春指出,目前不少金蝶的用戶可透過手機處理企業事務,例如員工直接在手機上提交報銷單、以移動簽到代替傳統的員工打卡紀錄出勤,在手機上處理客戶關係等。

「目前公司有300萬企業客戶,當中ERP客戶100萬家,(企業)互聯網客戶200萬家,使用金蝶軟件的人數大約3,000萬人。我們希望未來3年至5年,企業客戶數目可達上千萬家,使用人數可以超過1億人,每天都在用我們的平台,而且要讓(用戶)透過手機使用這個平台,成為用戶工作和生活的一部分。」

他續指,一旦用戶群達到上億人,公司在工作商業平台以外還可衍生出其他商機,甚至可因此進入其他不同行業。要增加用戶人數,除了靠ERP產品外,金蝶旗下兩大平台--雲之家及訊通將扮演重要角色。

成功研發 辦公室版微信

以企業社交協作平台定位的雲之家,主要用作企業內部通訊之用,同時亦支援員工工作日程安排的功能,方便企業內不同部門進行合作。自2011年推出至今,雲之家的註冊企業達到8萬家,用戶人數達100萬,是內地最大的企業社交協作平台,較大型企業如新世界發展(00017)、萬科及海爾集團等都有使用該服務。

今年1月,金蝶宣布旗下雲之家公有雲部分將永久免費,並不會限制用戶使用人數,徐少春指出,此舉是希望鼓勵更多中小企使用雲之家平台,增加金蝶平台的流量。對於雲之家日後的商業模式,徐少春表示,雖然公有雲是免費的,但客戶如果想公司提供一些個性化的增值服務,例如希望獲得一些該平台的分析數據,則需要收費,若企業希望有一些度身訂造的設計,則可以使用收費的雲之家私有雲平台。

至於訊通,其功能類似於騰訊控股(00700)的微信,但微信主要面向個人用戶,訊通是面向企業,供內部員工使用。同時金蝶亦透過「訊通」發展移動開放平台業務,透過分成模式鼓勵開發商成為合作夥伴,開發移動應用服務。徐少春指出,「訊通」移動開放平台產品雖然剛研發成功,但尚未正式向外發布時已吸引不少企業如萬科去使用,而為了鼓勵個人或企業成為開發商,金蝶與開發商的分成比例將定在二八之比。

廣開客路 進軍快遞醫療

另一邊廂,金蝶旗下的快遞及物流查詢平台快遞100及醫療衞生行業軟件及服務兩項業務,亦正向移動互聯網方面轉型。據資料介紹,快遞100覆蓋近150家國內及國際快遞公司,可查詢這些公司運送快遞的進度,用戶包括個人或企業。

去年快遞100陸續與百度開放平台的其他項目進行合作,內容涉及移動搜索及移動應用開放平台。徐少春指出,該業務目前經營規模不大,收入大約1,000萬元,但現時每日在快遞100平台上使用服務的用戶人數已達1,000萬人次,除了可以查詢快遞狀況外,亦可以在平台上選擇快遞公司寄快遞。

在醫療衞生行業方面,金蝶亦希望發展移動醫療訊息平台。徐少春介紹,目前金蝶與內地300家醫院合作,當中以廣東省及華南地區為主,市民可以透過手機在移動平台上掛號看醫生,減少排隊的情況。他續指,該業務現時仍處投入期,其收費模式主要是向醫院收費,普通市民都可以使用這個服務。

問3條問題揀人才

科技行業發展迅速,為了保持企業能跟上時代的變化,金蝶員工有不少為年輕人,徐少春指,公司員工的平均年齡約為30歲,希望未來能招聘更多八五後、九十後,亦希望多跟九十後做朋友,跟他們多交流,他笑言:「多跟年輕人交流,永遠保持年輕的心,這也是發展IT行業的一個特徵。」

為了多跟九十後接觸,徐少春早前甚至出席金蝶在深圳總部的招聘會,直接跟九十後應徵者面試。他還透露自己的揀人才秘技,只須問3條問題,就可以決定是否錄用。

「首先我會問:『你的性格是甚麼?』,我非常關注性格,想招敢衝、敢打、敢擔責任的人;第二我會問:『你的職業發展理想是甚麼?』,我對那些理想很大的人會有好印象,不管他是否能做到,但至少有夢想;最後我會反過來問:『有沒有問題要問我?』因為提問別的問題,也能看出一個人的水平。」

金蝶之名源於思念

深圳在九十年代率先改革開放,是不少科技企業的搖籃,徐少春的金蝶正是其中一家。1991年,當時只有28歲的他,向丈人借了5,000元人民幣,在深圳購置了電腦組件,砌出一部286電腦(早期電腦的產品型號),揭開創業路的第一章。

創業之初,公司本來名為深圳愛普,後來才易名為金蝶。談起改名的原因,原來與一首歌有密切關係。當年歌星毛阿敏有一首歌名叫「思念」,徐少春從歌詞中獲得了靈感,他隨即對記者唱道:「『你從哪裏來,我的朋友,好像一隻蝴蝶飛進我的窗口……』就是這個旋律,很好聽,當年我們看到財務人員很辛苦,經常加班,天天打算盤,所以我們想變成一隻蝴蝶,飛到他的窗口,減輕他的工作量。」

行業變遷 坦言戰戰兢兢

在20多年間,金蝶的確推出不少企業軟件,替企業老闆和員工提供解決方案。回想起這些年來科技行業的變化,徐少春感慨萬千,「1995年時我有個摩托羅拉(Motorola)的BB機(即傳呼機),那時候聯絡就靠它,到1996年、1997年我買了一部大哥大(第一代手提電話),現在是用智能手機,這是一台超級小電腦,不但可以打電話,可以用於生活、工作,可以幹很多事情,遠遠超越PC(個人電腦)。」

身處於一個日新月異的行業,徐少春坦言,自己很有危機感,更以「如履薄冰、戰戰兢兢」形容。「除了晚上睡着了、打籃球時、和家人一起時不想工作,大部分時間腦子裏頭都在想工作的事情。你沒辦法,不想不行,不想就會被淘汰。」
67 : greatsoup38(830)@2014-07-20 17:13:33

http://www.bennychungwai.blogspot.hk/2014/07/kisqq.html
11 則留言:

  匿名2014年7月15日 上午1:34

  正如你所分析的,金蝶今天成交量驚人,股價爆上2.8,主要是因為和騰訊合作的消息吧=0=長線持有!不過,在啥情況下,才會考慮加單買入?像今天這樣,還能買入嗎?
  回覆
  Benny Chung2014年7月15日 上午2:06

  我會等8月份公司發佈中期業績后,才考慮是否值得加碼!

  今天買入明顯是momentum trading,短線獲利的機會跟賭大細差不多,我還是喜歡百貨公司減價才出手!

  回覆
  回覆
    匿名2014年7月15日 上午4:30

    等八月的中期業績!我想請教:如果公佈的業績勝預期,有不錯的成績,股價通常會上漲,那是否千萬別別風立刻追買,可等回落到合理價範圍再買入?

    又學多了,momentum trading ! 上網查了一下,是否因看好股價收益,才會有這種情況?
    Benny Chung2014年7月16日 上午1:07

    如果業績超預期及股價還未大幅上升,我會考慮加碼。

    momentum trading 指股價短期上升動力強勁,成交暢旺,投機者希望短期股價會再上升而買入。
    匿名2014年7月16日 上午8:51

    謝謝!那如果是momentum trading,
    1. 是否就能看準時機,把減持手上部分的貨套利?
    2. 是否可跟風,加碼?(我明白跟賭博好像沒两樣,當然等大減價買入才是最好)
    回覆
  匿名2014年7月15日 上午6:05

  PE… 43倍?
  會否有點貴呢?有擔心麽?

  謝謝指教.

  P.S. $2.3 左右買入.
  回覆
  回覆
    Benny Chung2014年7月16日 上午1:54

    43倍是2013年PE,今年預測PE是28倍,明年21倍,以高增長的互聯網公司來說,我認為可以接受
    回覆
  匿名2014年7月16日 上午9:00

  區域突破,3個月新高,短炒睇3蚊有機,我在2.77高追了
  如果這種股倒跌了,我反而會驚再跌唔敢買
  回覆
  Benny Chung2014年7月16日 下午7:26

  這是典型散戶或炒家的交易策略,見好就高追,跌的時候反而不敢買,跟價值投資者剛剛相反!
  回覆
  Benny Chung2014年7月16日 下午7:27

  Good luck!
  回覆
  Cnet2014年7月17日 上午10:07

  我就由2.7一路買到落2.1,之後見佢反弾並突破2.5我再加, 其待八月之業績
  回覆
68 : greatsoup38(830)@2014-08-19 23:19:42

虧損降88%,至1,700萬,債一般
http://www.zkiz.com/news.php?id=203743
69 : greatsoup38(830)@2014-08-19 23:25:37

http://www.gelonghui.com/forum.p ... 1733&extra=page%3D1
金蝶國際(00268.HK)昨天發佈了2014年半年報,筆者有幸與該公司董事會主席徐少春及相關管理層進行交流。根據交流的內容情況,筆者大概總結出如下紀要內容及觀點。

賬面業績反映不是太給力,管理層認為是調結構的結果
從昨天公佈了半年報的業績狀況後,金蝶國際的股價沒有多大的反映,還是處於陰跌的狀態。2014上半年金蝶營業收入約為7.4個億,同比只上漲0.7%。淨利潤同比出現大漲,但市場並沒有非常認同。

該公司董事會主席徐少春在交流時認為,「當下能取得這個業績已經相當不錯,並不是自誇,因為我們在不斷的投入與轉型的過程中,還能夠營業收入出現增長,這是很難得。我們可以把業績做的很好,但這就對轉型不利了,轉型肯定會經歷不少陣痛。」

其實,徐少春所談的轉型調結構就是金蝶國際通過ERP與云服務這兩個新方向的不斷發展推進來給金蝶帶來新的藍海。同時據瞭解,金蝶從以往的直銷模式佔大比重的形勢,逐漸向分銷的模式轉變,在2014年的半年報反映,通過分銷的模式佔比達到39%,比去年同期佔比28%。根據筆者瞭解到,分銷模式會比較讓公司省成本,與省心。而且通過分銷模式銷售,金蝶還能從中收取服務費。該公司希望能夠將分銷的比例不斷提升。淨利潤的大幅提升,也正因為是這個原因而推動的。

EPR與云服務這兩個東東什麼時候爆發推動公司發展?
ERP與云服務無疑是金蝶現在的重頭戲。其實金蝶的ERP下面包括三個子產品,分別是KIS、K/3、EAS,其中KIS面向的是小微型企業、K/3分兩種,有面向大中型、有面向中小型的,而EAS最主要面向大型企業。

云服務則主要有友商網、快遞100、云之家,K/3云等。根據交流的情況得知,快遞100目前已經完全盈利,友商網目前能夠做到盈虧平衡,而云之家現在在擴大流量規模,今年不會盈利,而K3云與ERP相關的云服務,則應該是在今年可以盈利的。

目前云服務佔金蝶總收入的約5.4%,該公司的董事長則希望在2018年云服務能夠佔整個金蝶總收入的一半。

談及行業的競爭,金蝶的管理層認為他們現在是行業的第一,並且比行業領先2至3年。主要體現在友商網、快遞100這些區域的運營,因為每個新的方向都是需要時間的,他們有不少的版塊從2006年就開始研發運營。

而關於他們看好的云服務,筆者認為,雖然市場上有許多搞云服務的公司,但有不少的云服務都是針對個人的,其實金蝶的云服務是針對企業而進行,同時筆者看到的是金蝶嘗試通過云服務的技術將工作更有樂趣,更像生活。雖然這這樣說似乎有點扯淡,但確實目前許多人工作與生活就完全不能人為割裂開的,特別在互聯網發達的年代,那麼既然如此,如果能夠將工作中的軟件更人性化,更像在體驗生活,筆者倒覺得金蝶的這個思路未嘗不可。
ERP市場,金蝶則認為也許大型對外企而言,他們更多的是選擇國外的軟件,但國外的軟件在中國的中小企業則完全不是競爭對手,而且金蝶認為對於國外的ERP軟件他們已經具備了抗衡的能力。

即便金蝶總體上說的很好聽,但股價沒有反映,業績沒有反映確實會讓二級市場不買賬?ERP和云服務從概念上難以打動投資人的,關鍵還是反映在業績上。當然筆者認為這是短期的投資邏輯,從中長期來看金蝶確實一個值得關注的成長型具備行業前景的公司。

信息安全:會帶金蝶走向春天?
在整篇文章中,筆者用了許多問號,也許會讓讀者覺得有點不爽。但投資是雙向選擇,是可以探討的選擇,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所以希望通過反映事實後,讓大家去審問、慎思、明辨,這也是筆者一直在學習與踐行的。

再回歸金蝶,管理層認為隨著國家對信息安全越來越注重,特別是政府、軍隊這季極度保密的信息地帶,會給公司帶來更多的機遇,關鍵只要做好產品,做好服務。

徐少春還認為好戲還在後頭,相信互聯網公司,技術公司的「剩者為王」道理,只要剩下來就很好。

其實金蝶的自身關於信息安全是非常重要的,因為他們服務的對象是企業,企業的信息一旦隨意洩露,將構成許多不堪設想,對金蝶而言也是最大的經營風險。

當下,金蝶的產品是採用如360、奇虎的安全軟件技術,自身並沒有安全軟件技術的這塊本領,但為了更好地推動企業發展,徐少春坦言未來不排除收購與移動互聯網公司相關的增強信息安全管理的企業,來彌補金蝶這一塊的空缺。

隨著信息安全談及的越多,金蝶能否沾上邊姑且拭目以待。
70 : GS(14)@2014-09-07 02:15:31

澄清是同268母公司合作,終於做野
71 : GS(14)@2015-03-18 11:05:49

債一般,虧損下降83%,至3,000萬
72 : GS(14)@2015-03-23 17:59:10

268與3888合作
73 : bylee(26720)@2015-03-23 22:34:08

吹水合作?
74 : GS(14)@2015-03-25 00:33:16

當吹水先
75 : GS(14)@2015-05-19 00:59:18

京東認購1成新股
76 : GS(14)@2015-07-13 17:14:02

sell 金蝶中間件予太極股份,並進行合作
77 : greatsoup38(830)@2015-08-21 15:38:40

3.3億現金,虧損降25%,至1,300萬
78 : greatsoup38(830)@2015-08-24 10:49:55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50824/news/ec_ecb1.htm
金蝶獲京東入股 提升倉儲系統
  2015年8月24日

【明報專訊】香港支付系統剛掀起戰幔,內地已準備開拓另一方向。金蝶國際(0268)主席兼首席執行官徐少春表示,集團申請移動支付牌照是希望做B2B,供企業作內部交易、採購,甚至「出糧」給員工,但他認為,與擁有牌照的京東合作反而不夠好,因金蝶希望擁有自家牌照,以取得企業客戶的大數據。

早於今年3月,金蝶已透露正申請移動支付牌照。徐少春進一步表示,由於內地政府暫停審批相關牌照的申請,集團亦轉而物色持有牌照的公司,現正有兩家公司為收購對象。雖然在金蝶持股一成的京東也有牌照,但徐少春卻強調,金蝶希望以自家牌照來積累大數據,尤其金蝶本身是以企業客戶為基礎,目前旗下客戶已經逾400萬家企業,預料年底更會升至500萬家。

冀獲移動支付牌照 惟政府暫停批審

不過,人行現正計劃限制銀行以外的支付系統,包括用戶若未啟用相關驗證,單日支付最多5000元(人民幣‧下同)。徐少春未有正面回應是否對政策樂觀,但表示相關限制主要是針對B2C,並稱5000元對B2B來說金額太低,相信政府未來在B2B會有新政策推出。

早前金蝶獲京東斥資1.7億美元入股,徐少春表示,金蝶除了會以集團系統為京東處理訂單、提高對方效率之外,亦會為對方分析大數據,以改善對方出貨、快遞、售後服務等流程。他又提到,現時集團不缺錢,手持現金逾20億元,暫時不再需要京東一類大企業入股,但旗下業務如雲之家、快遞100、互聯網金融等,卻歡迎接受投資。

目前金蝶力推雲服務,集團線下企業資源規劃(ERP)系統業務與線上雲服務,客戶比例約為一比三。徐少春展望2018年,可將絕大部分ERP客戶撥到雲服務,並預料旗下企業客戶亦急增1.5倍至1000萬家。

79 : GS(14)@2016-03-17 23:45:34

3億現金,虧損增4.5倍,至1.8億
80 : greatsoup38(830)@2016-08-18 08:02:29

賺200萬,輕債
81 : greatsoup38(830)@2017-03-07 02:52:35

盈喜
82 : GS(14)@2017-06-14 14:20:34

金蝶天燕
於全國股份轉讓系統(新三板)掛牌
83 : GS(14)@2017-08-16 17:13:07

轉虧2,200萬,輕債
84 : to10midnight(57269)@2018-01-11 19:53:00

金蝶與華為簽訂戰略合作協議
85 : GS(14)@2018-01-11 21:33:38

勁呀
86 : GS(14)@2018-03-14 16:52:37

3億可變現資產,虧損增37.5%,至1.1億
87 : GS(14)@2018-05-16 17:38:46

本公司董事會(「董事會」)欣然宣佈,於二零一八年五月十五日,本公司與中國長城科
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中國長城」)簽訂了一份戰略合作框架協議(「戰略合作協議」), 雙
方將在市場渠道、產品融合創新、方案設計、咨詢服務等方面實現優勢互補,圍繞自主可
控應用生態環境,開展一系列深入合作,致力為客戶帶來值得託付的信息化解決方案。
根據戰略合作協議,未來雙方將合力加快推進金蝶企業信息化運用於中國長城“PK 平臺”
(“飛騰 CPU”及“麒麟操作系統”)的適配及融合。雙方將充分發揮資源與技術優勢,針
對自主可控雲計算技術與應用等開展聯合技術公關及方案推廣,共同承擔國家自主可控方
面的課題研究等。
此次與中國長城的戰略合作,具有多方面的重要意義。雙方通過本次戰略合作意向的達成,
在互惠共贏的前提下,圍繞企業級市場,全方位展開深層次合作,這將有利於擴大雙方行
業品牌的影響力、市場佔有率,在共用客戶資源、技術服務等方面實現互利互惠,幫助客
戶實現價值提升。本公司亦希望通过雙方的務實合作為構建我國安全可控的信息技術體
系、推動我國網信事業發展貢獻金蝶智慧。
就董事所知及經所有合理查詢,中國長城及其最終實益擁有人均為獨立於本公司及其關連
人士之第三方。
本公司董事會認為,根據戰略合作協議擬進行的合作乃本公司於日常業務過程中按一般商
業條款訂立,而戰略合作協議之條款屬公平合理,並符合本公司及其股東之整體利益。
88 : GS(14)@2018-08-19 07:59:37

輕債,轉盈3,000萬,
89 : GS(14)@2018-09-08 00:59:22

買地
90 : GS(14)@2018-09-20 19:08:59

金蝶國際軟件集團有限公司(「本公司」)董事會(「董事會」)謹此宣佈,本公司自二零
一八年十月十二日(星期五)上午九時正起,於香港聯合交易所有限公司 (「聯交所」)
主板買賣的本公司股本中的普通股(「股份」)之每手買賣單位將由 2,000 股股份更改為 1,000
股股份。
股份現時以每手 2,000 股股份之買賣單位進行買賣。董事局預期,減少每手買賣單位將降低
每手買賣單位的價格,提升股份對投資者的吸引力,並因而可能提高股份的流通性及拓闊本
公司股東基礎。於更改每手買賣單位生效後,股份將以每手 1,000 股股份之買賣單位進行買
賣。
截止本公告日期,(1)本公司確認目前未就任何潛在股權集資活動訂立任何形式的協議、
安排、諒解、意向,但本公司不排除在未來十二個月因潛在的投資或戰略合作機會,以及潛
在的業務擴張及/或潛在併購而需要進行股權集資活動的可能性;以及(2)本公司目前并無
意於未來十二個月進行可能與本公告所載更改每手買賣單位之擬定目的相矛盾的其他企業
行動。
更改每手買賣單位將不會導致本公司股東之相關權利有任何變動。由於上述更改每手買賣單
位將不會產生任何零碎股份,本公司並不需要提供零碎股份之交易對盤安排。董事會認為,
更改每手買賣單位符合本公司及其股東之整體利益。

91 : GS(14)@2018-09-23 23:13:18

股份現時以每手 2,000 股股份之買賣單位進行買賣。董事局預期,減少每手買賣單位將降低
每手買賣單位的價格,提升股份對投資者的吸引力,並因而可能提高股份的流通性及拓闊本
公司股東基礎。於更改每手買賣單位生效後,股份將以每手 1,000 股股份之買賣單位進行買
賣。
截止本公告日期,(1)本公司確認目前未就任何潛在股權集資活動訂立任何形式的協議、
安排、諒解、意向,但本公司不排除在未來十二個月因潛在的投資或戰略合作機會,以及潛
在的業務擴張及/或潛在併購而需要進行股權集資活動的可能性;以及(2)本公司目前并無
意於未來十二個月進行可能與本公告所載更改每手買賣單位之擬定目的相矛盾的其他企業
行動。
92 : to10midnight(57269)@2019-03-18 20:59:19

http://www.aastocks.com/tc/stocks/news/aafn-news/NOW.929461/1
David Webb指是一隻泡沫股份,依賴特定行業的稅收減免、政府補助、房地產投資收益,以及與相關持分者的可疑交易來將利潤入帳。
一向都咁玩,其實都唔係咩大新聞
湯兄點睇佢單野?
93 : GS(14)@2019-03-21 08:28:09

to10midnight92樓提及
http://www.aastocks.com/tc/stocks/news/aafn-news/NOW.929461/1
David Webb指是一隻泡沫股份,依賴特定行業的稅收減免、政府補助、房地產投資收益,以及與相關持分者的可疑交易來將利潤入帳。
一向都咁玩,其實都唔係咩大新聞
湯兄點睇佢單野?


我覺得呢隻野條數好差,所以無沾手,講就勁,做就流
https://webb-site.com/articles/kingbubble.asp
Inside the Kingdee bubble
18 March 2019
On the face of it, Kingdee International Software Group Co Ltd (Kingdee, 0268) might seem like a made-in-Shenzhen success story, a demonstration of what its Chairman, CEO and largest shareholder Robert Xu Shao Chun (Mr Xu) calls "the Chinese management model". Who knew that there is a better way of doing things, unique to China? The stock has more than tripled in the last 2 years.

Dig deeper, and you will find that it's a bubble stock, in a company which has relied on sector-specific tax breaks, government grants, property investment gains and questionable transactions with related parties to book any profit at all. Pour yourself a coffee and we'll explain.

At the closing price of $10.62 on Friday (15-Mar-2019), Kingdee has a market value of HK$35.08bn. The 2018 results published last week show revenues of CNY2.81bn (HK$3.20bn at the year-end rate), so it is trading on 11.0x revenues. You read that right: revenues, not earnings. We'll get to whether there is any E in the P/E later.

Note 4 of the results shows an alarming increase in the "loans to related parties", up from CNY164m to CNY722m. All of this increase happened in the second half of the year, and without any announcement of new connected transactions, if these are. The 30-Jun-2018 interim report showed a balance of CNY134m, because CNY30m had been repaid in the first half. At that point, these loans were to 2 companies controlled by Mr Xu but formerly controlled by Kingdee. The results do not include any explanation for the increase, or any discussion of the balance sheet at all.

2016 disposal: off balance-sheet, but not off-risk
To understand the origin of these loans, we need to review a transaction announced on 28-Jul-2016, in which Kingdee sold interests in 3 companies to Mr Xu:

Shenzhen Qianhai Baidi Network Co Ltd, "principally engaged in the provision of courier and logistics information services such as courier enquiry and tracking services". Kingdee sold 100% for CNY55.7m.
Shenzhen CloudHub Network Co Ltd (Cloudhub), "principally engaged in the provision of mobile Internet enterprise services through a mobile office platform". Kingdee sold 85% for CNY43.3m and retained 15%, subsequently diluted.
Shanghai Kingdee Medical Software Co., Ltd. (SKM), "principally engaged in the development and operation of medical information systems and software and medical records database, as well as the provision of mobile Internet hospital services through mobile service platforms which connect patients and hospitals." Kingdee sold 100% for CNY8.4m.
All 3 were loss-making. No figures for their respective net assets/liabilities were disclosed, but for the total price of CNY107.4m, Kingdee booked a disposal gain of CNY138.8m before tax (CNY133.6m after tax), implying that the 3 had combined negative net assets of CNY31.4m.

The stated reasons for the disposals included "to alleviate further operating margin and financial pressures on the Group". It surely did, and we'll get to that below. However, it didn't eliminate financial risk, because Kingdee generously left outstanding loans to CloudHub and SKM in the amounts of CNY61.7m and CNY105.0m respectively. No reason was given for that. The 3-year loan agreements purportedly pre-dated the sale, being dated 1-Jan-2016, which was a public holiday even in mainland China. On 14-Dec-2018, Kingdee announced that the loans would be extended for another 3 years, but with the Cloudhub loan reduced by CNY30m. Giving reasons for the extension, Kingdee described the two borrowers as "important business partners of the Group" to which it should "continue to provide financial support".

There was no discussion in the announcement of how Mr Xu would divide his time and efforts between his private and public entities. In each case in this article, under the Listing Rules thresholds which were relaxed some years ago, none of the connected transactions was large enough to require independent shareholders' approval, so it was left to the board of directors (excluding Mr Xu) to approve them on each occasion.

Kingdee Medical
Going back further, we see that SKM was set up by Kingdee in 2011 to buy 75% of Guangzhou Wisetop Computer Co Ltd, which it renamed "Kingdee Medical Software Technology Co Ltd" (KMS). The price on that deal, announced on 1-Aug-2011, was CNY120m, of which about CNY46m was subject to adjustment based on 2011 and 2012 profits. Kingdee, via SKM, then injected CNY30m of cash and CNY26m of existing business into KMS to raise its stake to 81.48%. So the outstanding loan of Kingdee to SKM basically represents the high price it paid out to the unnamed vendor of KMS.

The 2011 Kingdee accounts (Note 35(a)) show that KMS made full-year turnover of CNY38.98m and net profit of CNY4.13m, so the P/E on the purchase was about 29. The 2012 accounts (Note 34) show that as a result of the (poor) performance of KMS in 2012, the contingent consideration was reduced by CNY13.01m, recognised as a 1-off gain in Kingdee's income statement. The 2013 accounts (Note 21(c)) show a further reduction of the contingent consideration by CNY23.16m, generating another gain. Despite this, in both years there was no impairment of the goodwill previously paid on the acquisition of KMS. Isn't it great how poor performance of a subsidiary can increase your profits? In the following years there never was any impairment of the goodwill on KMS, but the 2016 disposal announcement reveals that in 2014 and 2015, SKM (including KMS) made losses of CNY7.57m and CNY18.18m respectively.

Cloudhub
Now we turn to Cloudhub. The 2016 disposal announcement stated that in 2014 and 2015, Cloudhub lost CNY24.1m and CNY81.3m respectively.

Reading the Kingdee reports for 2016 and 2017, you might forget that Kingdee had sold 85% of the Cloudhub business. The word "cloud" appears 123 and 151 times in the 2016 and 2017 annual reports. In the 2016 annual report, the Chairman writes "the business volume of CloudHub experienced robust growth." Well he should know - he owned it.

Meanwhile in an unannounced transaction on 29-Feb-2016, Kingdee bought 58% of Shanghai Guanyi Cloudcomputing Software Co Ltd (Guanyi) for CNY247.4m including CNY191.9m in cash and CNY55.4m contingent payout, although Kingdee reckoned on reclaiming CNY16.7m under a profit guarantee. The 2016 accounts detail the transaction in Note 37 but fail to disclose what the turnover or profit contribution of Guanyi was post-acquisition or what it would have been for the whole year. Such disclosure is required by IFRS3 (or its HK equivalent, HKFRS3, para B64(q)). In 2017, the related profit guarantee was cancelled, and Kingdee booked a gain of CNY25.1m, implying that the final earn-out was only CNY13.6m. Kingdee still holds CNY181.3m of goodwill for this acquisition, unimpaired.

The return of Cloudhub
On 6-Mar-2019, a week before the results announcement, Kingdee announced that it would buy back control of Cloudhub from Mr Xu, paying CNY50.5m for his 51.73% stake. The stakes of both Kingdee and Mr Xu had been diluted since the 2016 transaction, reducing Kingdee to 9.13%. The other 39.14% is said to be owned by unnamed independent third parties.

The announcement revealed that in 2017 and 2018, Cloudhub lost CNY140.6m and CNY122.5m respectively, and had negative net assets at 31-Dec-2018 of CNY326.4m. We don't know what it lost in 2016, but if we average between 2015 and 2017, then that would be a 2016 loss of CNY111m, of which (pro rata) about CNY46m was in the 5 months after the disposal. Hence we estimate Cloudhub has lost about CNY309m from its disposal in 2016 until 31-Dec-2018, plus whatever it has lost since then.

Now, we don't (yet) know which related parties increased their borrowings from Kingdee in the second half of 2018 and whether that includes Cloudhub, but whatever outstanding loans there are to Cloudhub will disappear in the Kingdee group accounts when Cloudhub becomes a subsidiary again. Magic!

While Cloudhub was controlled by Mr Xu, there were ongoing connected transactions between Kingdee and Cloudhub in the form of distribution by Kingdee of Cloudhub's products and cross-promotion of Kingdee's products. These transactions were renewed as announced on 2-Jan-2019, and it seems fairly clear that Cloudhub is and always has been an integral part of the Kingdee product offering and strategy - see for example this page on the Kingdee web site. In the 2017 annual report, the Chairman wrote: "the newly-launched CloudHub was further integrated with the Group's Cloud products, including Kingdee Cloud, Jingdou Cloud and Guanyi Cloud...".

In the period from disposal on 28-Jul-2016 to 30-Nov-2018, Cloudhub paid Kingdee fees of CNY37.3m for promoting its "PublicCloud Products", and in the other direction, Kingdee paid Cloudhub CNY61.0m as a distributor of Cloudhub's products and for promoting Kingdee products.

All of this invites the inference that Cloudhub was used as an off-balance-sheet part of the Kingdee group, helping absorb losses on an integral part of the Kingdee product offering while receiving financial support from Kingdee, and is now brought back without those losses ever hitting the Kingdee income statement; instead there will be another large goodwill item representing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purchase price and the negative net assets of Cloudhub. We hope that their software engineering is as good as their financial engineering.

Property investment
Since 2008, Kingdee has had a growing property investment segment which appears to be surplus floors or buildings in its Shanghai and Shenzhen "Research Centers". We say "appears", because the last time there was even the vaguest description of these properties was in Note 9 of the 2012 annual accounts, but even then, there was no disclosure of the exact addresses as required by paragraph 23 of Appendix 16 of the Listing Rules when your investment properties exceed 5% of total assets. At 31-Dec-2018, the investment properties were valued at CNY1.82bn (HK$2.07bn), or about 40% of the net tangible assets attributable to owners of CNY4.57bn (HK$5.21bn).

In the 11 years since 2008 inclusive, Kingdee has booked gains on revaluation of its investment properties of CNY590m and net rental income before tax of CNY453m. There's nothing wrong with the accounting on that, but it does help mask the poor profitability of its software business.

We combed through the management discussion and analyses since 2008 and could not find any mention of the strategy or plan for this business, presumably because there isn't one. No discussion of tenancies, rental yields or occupancy rates, for example. The Kingdee segment analyses simply record it as "Others", even though it contributed CNY150.7m, or 36.6%, of the 2018 profit attributable to shareholders.

Corporate income tax break
Kingdee's main subsidiary, Kingdee Software (China) Co Ltd, is what China calls a "National Important Software Enterprise" (NISE), so it gets a preferential tax rate of 10%. NISE if you can get it. We can't blame Kingdee for eating a free lunch, but it does underline the central planning and sector-favouritism that goes into the PRC economy, and we've seen the same policies encroaching on Hong Kong. The question is whether sector-specific tax rates are sustainable if China decides, as part of its trade negotiations, to stop favouring specific sectors.

Even in the property investment ("Other") segment, Kingdee applies this 10% rate to its revaluation gains and net rental income, although it is difficult to see why it should be treated differently to other landlords. It probably holds these assets through its NISE-qualified subsidiaries because Kingdee staff are in other floors or buildings of the same sites.

VAT tax break
Under PRC Value-Added Tax (VAT) regulations, companies involved in developing software and integrated circuits in the PRC collect VAT at 16% (before 1-May-2018: 17%) on their sales but then get a refund which reduces their VAT (net of VAT they have paid on input costs) to 3% of their sales. This has been a huge contributor to Kingdee's profitability. In 2018, Kingdee booked a VAT refund of CNY178.5m, or 39.8% of its pre-tax profit. In the 11 years since 2008 inclusive, it has booked CNY1.60bn of VAT refunds. This again may be an unsustainable state subsidy. If the refund went away without any rate adjustment, then customers would still be paying the 16% VAT and if they are VAT-registered enterprises themselves, they would still get the input credit for it. So it is hard to see how Kingdee could raise its prices to compensate for the lost refunds.

Government grants
As if the 10% income tax rate and the VAT refunds weren't enough, the state also pours government grants into software developers. Kingdee booked CNY43.3m in 2018 and CNY491m in the 11 years since 2008 inclusive. Again, we can't blame Kingdee for eating a free lunch, but that stream of Chinese take-aways is probably not something to depend on, particularly if China is trying to demonstrate to its trade partners that it doesn't micro-manage the economy or subsidise its corporates.

One-off gains
We've mentioned several of the one-off gains which have supplemented Kingdee's "operating profit" over the years, including the 2016 gain on disposal of Cloudhub and 2 other entities, and the gains on reducing deferred acquisition pay-outs without impairing goodwill. Here's a summary of all of them since 2008:

Kingdee 1-time gains
The core software business
OK, so despite all of that, excluding all the one-off gains, surely the market can't be wrong? Of course it can. Here are the combined core operating profits of Kingdee and, assuming they had never shifted it out-and-back, Cloudhub, starting with the reported "operating profit". As noted above, 2016 is an estimate of 5 months of Cloudhub's losses:

Kingdee core profit
So now you see that even with VAT refunds, the software business struggles to make much profit. After deducting VAT refunds, it made operating losses in 6 of the last 8 years. If you also factor Cloudhub back in, as if they had never shifted it out, then you are looking at a combined operating loss of CNY65m in the last financial year and CNY950m over 11 years. In that time, they've made more investing in property than they've lost on selling software and services.

Yes, revenue has grown, by about 38.9% between 2011 and 2018, or a compound average of 4.8% per year - but that's only a bit more than consumer price inflation, even if the growth rate has been higher in the last 2 years. Investors should not extrapolate that erratic record too far.

Funding and shareholders
Mr Xu currently holds about 24.1% of Kingdee.

Kingdee has conducted 2 substantial fund-raisings, in 2014 and 2015. In 2014, Kingdee issued a US$175m (HK$1357m) bond convertible at HK$3.90 per share, resulting in 348.075m new shares when it had fully converted on 24-Apr-2018. On 16-May-2015, Nasdaq-listed Chinese online retailer JD.com Inc subscribed for 288.526m shares at $4.60, raising HK$1327m gross. That was 10% of Kingdee at the time, although subsequent dilution would make it 8.74% unless it has bought more shares. There has been no subsequent filing. Amongst institutions, Capital Group holds 10.08%.

Kingdee has been quite popular on the Shenzhen Southbound Connect, where the depository currently holds 8.61% of the stock, down from a peak of 15.03% on 28-May-2018. The outstanding aggregate short position disclosed to the SFC was 7.77% at 8-Mar-2019, making it the 5th most shorted stock as a percentage of outstanding shares, excluding H-shares and ETFs. That also means there are 107.77% long positions.

Other corporate governance issues
Apart from the unexplained increase in "loans to related parties", the balance sheet holds some other horrors. Given that the bonds fully converted and with all that money from JD.com, Kingdee has far more capital than it needs. It hasn't invested in data centers or other capital-intensive infrastructure - is outsources that, including to Amazon's cloud. It has fixed assets (excluding the investment properties) of just CNY558m. It has net cash of CNY1511m, and it has financial assets of CNY639m which are probably all "wealth management products" based on the interim report, although we'll have to wait for the 2018 annual report to be sure. The cash flow statement shows a heavy turnover of these - they bought and sold or redeemed over CNY3.7bn of financial assets during the year.

In 2017, Kingdee also seems to have started a money-lending business, with year-end loans to third parties of CNY65m, growing to CNY108m in 2018. The 2018 cash flow statement refers to this as "the micro-credit business".

Despite being listed in HK and having no listing anywhere else, Kingdee holds all its AGMs in Shenzhen, making attendance challenging, particularly if you don't have a Mainland Travel Permit or a visa. We suspect non-employee attendance is minimal. AGM locations should not be chosen for employees who can see their bosses any day that they are available - they are an annual opportunity for outside shareholders to meet with all the directors. A review of the Corporate Governance reports shows that none of the NEDs or INEDs attended the AGM since reports of attendance began in 2013, in breach of then Corporate Governance code provision A.6.7, even though Kingdee claims to have conformed with the Code.

Despite the huge CNY2.15bn (HK$2.45bn) pile of net cash and wealth management products, Kingdee has proposed a dividend of just CNY0.01 for the 2018 year, or about CNY33m in total. How they reach that number, or why they even bother to pay such a token amount, is a mystery. There is no mention of the obese balance sheet in the Management Discussion and Analysis (MD&A) in the results announcement, nor has it featured in MD&As in previous annual reports, in breach of 32(1) and (2) of Appendix 16 of the Listing Rules. Readers would be forgiven for thinking that none of the directors had actually read the balance sheet, and also that the for-profit Stock Exchange of Hong Kong has been failing to enforce its own Listing Rules on disclosure, because they don't want to put more resources into actually reviewing the disclosures.

So what's it worth then?
Enterprise software is a competitive market, but there's clearly a real business in Kingdee - it just rarely or barely makes a core operating profit, is heavily dependent on state favours to its sector, and is run by people who appear to be comfortable with out-and-back transactions over Cloudhub, lending to businesses controlled by the Chairman, investing shareholders' money in wealth management products and starting up a microfinance business; and uncomfortable with the idea of independent shareholders talking to independent directors at AGMs and perhaps asking awkward questions like "where's the return on my equity?" It's difficult to attach much value to such a business and if this is "the Chinese management model" then we'll manage without it, thank you.

Kingdee has a net tangible asset value of HK$1.58 per share including $0.74 of net cash and investments and $0.63 of investment properties, so that provides some modest underpinning. Although Mr Xu calls himself the "controlling shareholder", his 24% stake is not enough to prevent activists pushing for change after the bubble bursts (as all bubbles do), so some of that value could be extracted, but as the stock is trading at 6.7x book value, at this point it doesn't matter.

We'll leave you with this quote from the 2018 results - they may be short on disclosure, but they're very long on technobabble:

"Kingdee created the unique KDDM Cloud dynamic domain model to support personalized Cloud service, and integrated social networking,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Big Data and Blockchain technologies to provide scenario-based platform services for enterprise applications."
94 : GS(14)@2019-04-06 03:44:26

茲提述金蝶國際軟件集團有限公司(「本公司」於二零一九年三月六日發佈的有
關蝶創控股有限公司(「蝶創控股」,作為賣方)與深圳市弘金投資有限公司(「弘
金投資」,於本集團綜合財務報表中被視為受控結構性實體,作為買方)於同日
訂立股權轉讓協議(「股權轉讓協議」)的公告(「前公告」),內容有關弘金投資
建議收購佔深圳雲之家網絡有限公司(「雲之家」)註冊資本約 51.73%的股權。
除文義另有規定外,本公告所用詞彙與前公告內所界定者具有相同涵義。
於二零一九年四月四日,蝶創控股與弘金投資訂立終止協議(「終止協議」),據
此雙方同意終止股權轉讓協議及股權轉讓協議項下擬進行之交易。雙方同意永久
解除另一方在股權轉讓協議項下或與該協議主題有關的任何索賠,責任,義務,
承諾或債務。截至本公告日期,本集團並無根據股權轉讓協議向蝶創控股支付任
何款項,且股權轉讓協議項下擬進行的交易尚未完成。儘管決定終止,董事(包
括獨立非執行董事)仍然認為建議收購事項的條款屬公平合理,並按一般商業條
款訂立,符合本公司及本公司股東的整體利益。終止建議收購事項的原因是,在
公告建議收購事項之後, 市場出現各種關注,協議雙方適當地重新審視前述建議
收購。鑒於股權轉讓協議的簽署和交割之間存在時間差距,雙方借此機會友好地
商討並達成終止建議收購的共同決定。本公司認為此決定可讓管理層專注並投放
更多資源瞭解新的市場機會。
根據終止協議終止建議收購事項后,弘金投資仍為雲之家約 9.13%股權之持有人,
本集團於雲之家之約 9.13%權益將於本公司綜合財務報表中列為於聯營公司之權益。
董事認為終止股權轉讓協議的條款屬公平合理,符合本公司及本公司股東的整體
利益,並且終止建議收購事項並無對本集團現有的業務營運及財務狀況造成任何
重大不利影響。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0420

鑄能控股(8133)專區

1 : GS(14)@2014-10-07 12:24:09

http://webcache.googleuserconten ... zh-TW&ct=clnk&gl=hk

公司簡介












員工人數(香港):

1-5




--------------------------------------------------------------------------------




成立年份:

2003




--------------------------------------------------------------------------------




業務性質:

出口商, 製造商




--------------------------------------------------------------------------------




主要出口市場:

臺灣, 西歐, 香港




--------------------------------------------------------------------------------




產品/服務範圍:

機械配件, 機械零件




--------------------------------------------------------------------------------




年度營業額:

美元 1,000,000 - 4,999,999
2 : GS(14)@2014-10-07 12:24:49

http://ccn.mofcom.gov.cn/1142931
企业基本信息




企业名称:凯特工业科技(惠州)有限公司









通讯地址:广东省惠州市惠阳区秋长镇泗水工业区





邮政编码:516211





经营范围:金属铸件、机械零配件





经营性质:制造商

进出口经营权:



成立年份:2003 年

雇员人数:139



注册资本:



法人代表:





企业网址:





企业介绍:
3 : GS(14)@2014-10-07 19:48:29

1. 做金融鑄件
2. 主要市場在德國
3. 原料為金屬
4. 上市要扮有capex 上
5. 5,000萬營業額,賺1,000幾萬
6. 主要是泵具、閥門及過濾器等生活用品部件
7. 財技佬協助上市
4 : GS(14)@2014-10-07 19:56:23

8. 風險:收入集中、廠、認證、擴充、收款、原料、匯率、電、德國
5 : GS(14)@2014-10-07 19:58:02

9. One man band 廠引兩個財技人
6 : GS(14)@2014-10-07 20:01:22

10. 用廢料變零件,毛利高
11. 精密生產較多
12. 供應商合作多年
13. 廠好少人
14. 廠土地有問題
7 : GS(14)@2014-10-07 20:05:27

14. 主席黃生黑底:641!!!
15. 蔡照明:810、2312
http://centralblogger.blogspot.com/2014/02/blog-post.html
馬年伊始,禤中怡祝願《am730》讀者身體健康,生活愉快!
不要看輕健康和愉快,近日不少朋友咳嗽等,似乎人多擠迫多少也令細菌易於傳染,而生活愉快方面,不能不為昨午身處太和火車站的朋友抱不平,面對塞到大埔墟火車站,實在無計可施,即使最終能登上火車,也只能像沙甸魚般迫在一起,比繁忙時段的洶湧情況有過之而無不及。最慘的是,朋友還於2012年7月打風時捱過在火車站過夜之苦,認真禍不單行。
禤中怡一直覺得,花費不菲,還只落得迫在一起的結果,寧願早點出門,安坐在巴士上,可惜這種集體運輸工具進駐之地,巴士小巴多要退讓,可供選擇著實不多。相信以往需用地產補貼車務的策略恐已過時,因為從2011年3月起,單月乘客量便沒有跌穿1億人次,兼且大部分月份均逾1.1億人次,甚至由去年7月起,更每月處於1.2億人次以上,即使未算不堪負荷,大量乘客能塞在一起,實屬神奇!
有人提議,重設非繁忙時段優惠收費,疏導人流,但今時今日,能找到非繁忙時間恐怕是天方夜譚!
上市公司則有拍案叫絕的場面,中國金融租賃(2312)營運總裁蔡照明於去年11月6日話,希望投放更多時間處理其他事務,辭任該職,但轉頭這位60歲的前任高級公務員,卻於1月22日起,出任該公司總經理職務,莫非在短短兩個多月間便已處理完畢其他事務,重投懷抱?
此外,簡溢傑於去年11月6日才獲委任為該公司聯席公司秘書,卻在今年1月29日起辭任該職,究竟是否有3個月試用期,還有另有原因?可惜公司沒有交代。
顧名思義,這間公司從事金融租賃,實則投資上市及非上市證券,但自08年起,經已連續虧損5年,幫股東合共蝕了逾1.1億元。
此外,該集團於去年底每股資產淨值為9.77仙,對比一年前的11.99仙,足足蒸發了18.5%。難得的是,該集團主席蔡國雄又因需要投入更多時間於其個人業務,故由上周五起辭任主席、執行董事及提名委員會成員職務之際,董事會話要表揚他自07年6月中加入董事局的長期服務及貢獻,向他發放30萬元酬金,認真疏爽。
未計董事酬金,該集團於去年上半年僱用7名員工,總薪金約190.7萬元,即平均一名員工月薪約4.54萬元,對比於2012年同期僱用12名員工的總薪金約163.5萬元,即平均月薪約2.27萬元計,即平均月薪足足大漲1倍!
相信這7名勇士的生產力肯定非比尋常,為公司創造巨大價值,且看公布2013年全年業績時能否化腐朽為神奇。畢竟香港機會處處,信不信由你。

16. 梁淑蘭:8017!!!
17. 鄧耀榮:2312!!!、1046!!!、397!!!
18. 黃嘉盛:8017!!!
8 : GS(14)@2014-10-07 20:08:08

19. 信永中和
20. 2013年盈利降4成,至740萬,2014年上半年轉虧490萬,輕債
21. rubbish company
9 : GS(14)@2015-04-23 09:16:49

8133
10 : GS(14)@2015-04-23 09:31:04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 ... LN20150423004_C.pdf

Prospectus
11 : GS(14)@2015-05-02 00:11:42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50501/news/ww_ww1.htm
創板新股鑄能首日茘10倍
  2015年5月1日

【明報專訊】兩隻新股昨天首日掛牌表現各異,其中在創業板上市的金屬鑄件公司鑄能(8133),股價曾高見2.2元,較配售價0.2元高出10倍,全日收報2.13元,升幅仍達9.65倍。另一新股昊海(6826)則於開市早段潛水,一度低見53.5元,較招股價59元低9.3%,臨近中午收市前,雖曾一度重上招股價水平,並抽高至60.3元,但最終全日收報58.4元,倒跌1%,每手(100股)帳面虧損60元。

12 : greatsoup38(830)@2015-08-05 01:00:44

盈警
13 : greatsoup38(830)@2015-08-13 00:26:39

3個月虧增4成,至390萬,6個月虧增240%,至790萬,1,150萬現金
14 : greatsoup38(830)@2015-11-03 00:19:26

profit warning
15 : GS(14)@2016-02-19 02:18:32

盈警
16 : greatsoup38(830)@2016-04-03 18:54:02

虧損增560%,至1,250萬,550萬現金
17 : GS(14)@2016-06-01 10:42:21

1拆5
18 : greatsoup38(830)@2016-07-28 02:49:36

太陽能電池
19 : greatsoup38(830)@2016-07-28 02:49:36

太陽能電池
20 : greatsoup38(830)@2016-08-21 07:06:34

虧,600萬變現資產
21 : GS(14)@2016-09-27 19:31:02

有關建議收購事項之諒解備忘錄失效
22 : GS(14)@2016-09-28 12:28:14

中國太陽能電池開發
23 : greatsoup38(830)@2016-10-07 02:21:04

賣股
24 : greatsoup38(830)@2016-10-07 02:21:15

賣股
25 : greatsoup38(830)@2016-10-07 02:21:15

賣股
26 : GS(14)@2016-10-28 10:44:25

STOPPED AGREEMENT
27 : GS(14)@2016-10-28 10:44:26

STOPPED AGREEMENT
28 : GS(14)@2016-10-29 13:55:43

戰略
29 : greatsoup38(830)@2017-02-06 00:58:21

有關建議收購事項之諒解備忘錄
30 : GS(14)@2017-03-29 18:20:14

自願性公告
合作框架協議
31 : GS(14)@2017-04-05 12:08:00

茲提述本公司日期為二零一七年二月三日之公佈(「該公佈」),內容有關建議收購事項
之諒解備忘錄。除文義另有所指外,本公佈所用詞彙與該公佈所界定者具相同涵義。
本公司董事會(「董事會」)謹此宣佈,由於本公司與潛在賣方未有於獨家期間內訂立正
式協議,亦未有就延長訂立正式協議之日期達成協議。諒解備忘錄已告自動失效並不再
具有任何效力。至於本集團已預留但潛在賣方並未有要求及作出指示之可退還誠意金,
將不再需要支付及已釋放作為本集團的一般營運資金。
董事會認為,諒解備忘錄屆滿並無對本集團現有業務營運及財務狀況構成任何重大影
響。
32 : GS(14)@2017-04-26 01:10:15

虧,1,000萬現金
33 : greatsoup38(830)@2017-05-04 07:57:55

盈警
34 : GS(14)@2017-07-30 23:14:40

盈警
35 : GS(14)@2017-10-07 16:23:27

出售垃圾光伏場
36 : GS(14)@2017-10-31 11:15:55

本公司董事(「 董 事 」)會(「 董事會 」)謹此知會本公司股東(「 股 東 」)及有
意投資者,根據現時可得資料,預期本集團於截至二零一七年九月三十日止九個月
將錄得的虧損較二零一六年同期錄得的虧損有所增加。虧損增加主要由於本集團截
至二零一七年九月三十日止九個月的產品銷售下跌
37 : GS(14)@2018-03-06 00:23:35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 ... LN20180302104_C.pdf
8133
本公司董事(「 董 事 」)會(「 董事會 」)謹此知會本公司股東(「 股 東 」)及有
意投資者,根據現時所得資料,預期本集團於截至二零一七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止年
度將錄得的虧損較二零一六年同期錄得的虧損有所增加。虧損增加主要由於本集團
截至二零一七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止年度的產品銷售下跌。
由於本公司仍在編製其截至二零一七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止年度的綜合財務業績,本
公告所載資料僅根據董事會對本公司現時可得的資料進行初步評估而作出,有關資
料未經本公司核數師或審核委員會審核或審閱,可能須作出進一步調整。本集團截
至二零一七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止年度的綜合財務業績將於二零一八年三月公佈。股
東及有意投資者務請留意本集團的有關業績。
38 : GS(14)@2018-03-27 07:57:40

虧,700萬現金
39 : GS(14)@2018-04-01 08:52:19

虧,900萬現金
40 : GS(14)@2018-04-05 02:15:52

有意夥伴的資料
據董事所深知、盡悉及確信,有意夥伴為一間於中國註冊成立的公司

有意夥伴及其
附屬公司主要從事開發及推廣生物醫學儀器

於本公告日期

有意夥伴為該等專利的
唯一擁有人

進行有關合作之理由及裨益
本公司為一間投資控股公司

本集團主要於中國從事製造金屬鑄造零部件

隨著中國人口老化及對先進醫療技術的需求增加

本公司認為

中國對先進醫療系統
及儀器的需求龐大,而有關合作將有助本公司拓展本集團業務至富有潛在增長機遇
的領域

這是本公司令業務組合多元化的難得機會

有關合作落實後,將提高本集團
之企業發展,並將符合本公司及其股東之整體最佳利益。
本公告乃由本公司自願作出。由於有關合作須待合作框架協議所載若干先決條件達
成後,方可作實,因此,有關合作未必會落實進行。股東及有意投資者於買賣本公司
證券時務請審慎行事
41 : greatsoup38(830)@2018-06-01 15:40:05

鑄能控股有限公司(「 本公司 」及連同其附屬公司,「 本集團 」)董事(「 董 事 」)
會(「 董事會 」)謹 此 宣 佈,於 二 零 一 八 年 五 月 三 十 一 日,黃 文 冠 先 生(「 黃 先 生 」)
為投入更多時間於彼之其他個人事務,已辭任本公司執行董事兼聯席主席之職位。
黃先生已確認彼與董事會概無意見分歧,亦無有關彼辭任之事宜須敦請本公司股東
垂注。

42 : GS(14)@2018-07-04 01:25:41

自願公告
終止合作框架協議
本自願公告乃鑄能控股有限公司(「本公司」及連同其附屬公司,「本集團」)作出。
茲提述本公司日期為二零一七年十二月一日及二零一八年四月四日之公告(「該等公
告」),內容有關(其中包括)本公司之直接全資附屬公司 Jumbo Peace 與有意夥伴訂立有
條件之合作框架協議就有意夥伴擁有之該等專利相互合作。除文義另有所指外,本公告
所用詞彙與該等公告所界定者具相同涵義。
本公司董事會(「董事會」)謹此宣佈,由於合作框架協議下的若干先決條件於二零一八
年六月三十日或之前仍未達成,合作框架協議已自動終止並不再具有任何效力。
董事會認為,終止合作框架協議並無對本集團現有業務營運及財務狀況構成任何重大影
響。
43 : GS(14)@2018-08-07 17:59:53

虧,300萬現金
44 : GS(14)@2019-02-28 16:54:24

本公司董事(「 董 事 」)會(「 董事會 」)謹此知會本公司股東(「 股 東 」)及有
意投資者,根據現時所得資料,預期本集團於截至二零一八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止年
度將錄得的虧損較二零一七年同期錄得的虧損有所增加。虧損增加主要由於 (i)勞 工
成本增加導致金屬鑄造業務毛利率下降 ;(ii)並無於二零一七年發生之出售附屬公司
之一次性收益 ;及 (iii)新成立的演唱會籌辦業務產生額外行政開支。

45 : GS(14)@2019-04-03 18:42:48

虧,輕債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595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