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央行今日晚間宣布:將主要再融資利率、隔夜存款利率、隔夜貸款利率分別維持在0%、-0.4%、0.25%,維持每月QE規模800億歐元。歐元應聲大漲,一度創兩周新高。
歐央行:維持主要利率與購債規模不變 重申QE會實施至2017年3月
歐洲央行主要再融資利率維持0%不變,隔夜存款利率維持-0.4%不變,隔夜貸款利率維持0.25%不變,維持每月資產購買規模800億歐元不變,符合預期。
歐央行再次強調,QE會實施至2017年3月,如有必要將延長至2017年3月之後。
QE將一直持續到通脹路徑與目標相符之時。預計利率未來一段時間內將維持在當前或更低水平,且將超過QE執行期限。
歐央行按兵不動 歐元迅速上漲創兩周新高
歐元應聲大漲,一度漲至1.1315,創下兩周內新高。截至發稿,漲幅回落至0.52%。
英國9月15日當周央行利率決議為0.25%,並保持資產購買規模4350億不變。
英國央行按兵不動 年內還有兩次會議
英國9月15日當周央行利率決議為0.25%,前值0.25%。另外,英國央行資產購買規模4350億,與前值持平,符合市場預期。
8月會議上,英國央行七年來首次降息,並擴大QE規模。基準利率由0.5%下調25個基點至0.25%。同時,英國央行資產購買規模意外增加600億英鎊至4350億英鎊,並將在未來18個月中購買100億英鎊的公司債。
本次會議之後,今年還剩余兩次會議,分別在11月3日和12月15日。
MPC委員:年內很可能還將有一次降息
利率決議報告顯示,MPC對於經濟前景的看法沒有發生變化,2016年下半年房地產投資和實體經濟幾乎很難有增長。8月份英國CPI同比增長0.6%,低於預期,遠低於2%的目標水平。MPC委員預計,英國將在2017年上半年達到2%的通脹水平。
MPC多數委員預計,如果未來經濟的表現8月份展望相一致,年內還將有一次降息。
而路透的最新調查也顯示,英國央行9月將按兵不動,或在11月再下調利率15個基點至0.1%,在2017年底之前都不會增加QE總規模。
說起居家旅行必備好夥伴角色的方便面,大夥一定嘿嘿一笑,“春運神器”、“加班拍檔”呀,誰沒吃過幾包墊個饑或者應個急。
今年里約奧運會上,方便面也大大露了回臉,劉國梁擺了“泡面宴”,郎平也半夜偷偷吃泡面。
然而,就在大家的眼皮底下,方便面產業卻是危機四伏。
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主辦的第十六屆中國方便食品大會的數據顯示,2015年,中國內地方便面總產量362.49億份,較上年下跌8.54%;銷售額490.91億元,較上年下跌6.75%。
在《北京晨報》的報道中也出現了這樣的數據:自2011年開始,中國方便面銷量持續五年下跌。2015年,中國內地方便面總產量362.49億份,較上年下跌8.54%,今年調整仍在持續。
與此同時,方便面巨頭康師傅不久前交出了十年來最差的一份財報——上半年,康師傅方便面營收為15.42億美元,同比下降13.95%,方便面事業的凈利潤同比下降60.30%至6082萬美元。
方便面真的賣不動了?記者特地去康師傅在杭州的基地一探究竟。
而在杭州,方便面到底賣得如何?杭州人到底還愛不愛方便面呢?
其實業內專家認為,方便面的銷售下滑主要是受方便面是垃圾食品的宣傳影響,但更多的人則認為,這是受到外賣市場做大、消費升級所導致的正常結果。當然,如今層出不窮的方便食品也讓百姓的選擇比以前多得多。
康師傅杭州基地:8條流水線有3條停工
位於杭州下沙的康師傅方便面杭州基地,如今已被開發成工業旅遊點——“夢想探索樂園”,用新穎獨特的方式,普及食品安全。
10月11日中午,記者趕到那里時,有一批來自安徽的客人參觀園區,記者也跟著參觀了康師傅現代化的生產流水線:21道工序,一條流水線每分鐘可生產500份方便面。工作人員介紹,杭州基地主要面向江浙滬皖等地市場銷售,有16條流水線,按照市場需求來安排流水線的作業情況。
記者在其中一個車間里看到,8條流水線中,正常生產的流水線有4條,剩下的4條沒有生產任務,除一條因檢修原因外,其它處於停工狀態。
而另一個廠區的8條流水線有幾條開工,這個問題,康師傅的工作人員沒有回答。
難道因為市場飽和而關停部分生產線?“生產線的生產情況是根據市場的需求來進行調節和安排的,現在產能也快,這里有16條,能滿足不同的需求。”一位工作人員解釋。
不過,康師傅公布的半年報顯示,今年上半年的營收41.91億美元,比上年同期下降13.94%,凈利潤同比下降64.75%,第二季度單季利潤更是大幅下跌87%,創康師傅近十年以來單季利潤的最大跌幅。
康師傅在半年報中稱,上半年集團受到方便面升級短期壓力影響,整體表現不佳。上半年,康師傅方便面營收為15.42億美元,同比下降13.95%,占集團總營收的36.79%;方便面事業的凈利潤同比下降60.30%至6082萬美元。
方便面銷量下滑 原因之一是外賣電商的沖擊
據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日前發布的最新統計分析顯示,目前我國方便面產業已是連續第五年下滑,而且調整還在繼續。2016年1~8月,主要企業仍未能止跌回升。根據對全國22家方便面企業的統計,有9家都出現銷售下跌,多個品牌已開始調整經營方向。
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理事長孟素荷此前在接受媒體時分析認為,2016年,方便面行業仍處於修複期,但整體依舊穩中向好。
“方便面的誕生,本身就是為了方便大家出行,尤其乘坐火車時,方便面和火腿腸組合,方便又耐饑,價格實惠。”浙江工商大學食品工程系主任孟嶽成教授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方便面銷量下滑,並非方便面不健康,而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其中有一點,就是隨著交通工具的升級換代,旅途時間縮短了。而且大家可選擇的方便食品更豐富了。”
也有業內人士分析,方便面行業也被互聯網“撞”了一下腰,尤其隨著餐飲O2O外賣崛起,消費者輕點手機APP就可以坐等美食上門,這在一定程度上也侵蝕了方便面市場。
杭州方便面銷售保持平穩 進口方便面大量進入市場
如果說全國方便面產業已是連年下滑,那麽,杭州方便面市場表現如何?
昨天下午,記者先後走訪了杭州多家超市。在華潤萬家施家橋店,在方便面貨架前,記者留意了半個小時,有三位消費者在這兒停留並最終選購。
家住附近的陳女士,告訴記者,平時會購買方便面,囤在家里備著用。
華潤萬家施家橋店的客服經理趙經理,從電腦中調出了2015年上半年和2016年上半年的數據。數據顯示,在該店總共售出的各類品牌方便面數量,2016年比2015年增加了13%。不過趙經理也表示,“從觀察來看,來超市購買方便面的主力軍基本上是30歲上下的年輕人居多。”
另外一家大型超市的食品管理科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方便面銷量並未發生很大變化。
但也有超市的工作人員表示,近年來隨著方便面種類增多,尤其不少進口方便面進入市場,在總體保持平穩的情況下,或許在一定程度上意味著單個品牌的銷量有所減少。
不少杭州人拒絕方便面 但也有旅行者更愛方便面
那麽,杭州人到底愛不愛方便面了呢?記者在街頭做了一次小規模的攔訪,結果顯示,60%的杭州人還是會力挺方便面:肚子餓時,最便捷的食物;邊打遊戲邊吃泡面不浪費時間;好吃,時不時來一包。
而40%的人表示會拒絕方便面,理由大致有這樣幾個:不健康,不吃;方便面屬於垃圾食品,不能給孩子吃,所以大人一並戒了;在家有人做飯,沒機會吃方便面。
不久前,挖財、阿里旅行聯合發布了一組旅途中方便面消費的數據,數據顯示,有一半以上的旅人在旅途中會吃上幾次方便面。境外遊有31%的人群會攜帶泡面,58%的人會在旅遊目的地買泡面。70後、單身、低收入人群出遊時選擇方便面的比例高。另外,月入2萬以上旅行者對方便面的愛好也是不降反升。
晨悅生活欄目的互動時間為每周一至周四早上8:00~9:00,歡迎親們在留言區暢所欲言,有更多問題也可以在第一財經客戶端參與提問區的互動,您可以到App Store、各大安卓市場搜索“第一財經”或掃描下方二維碼下載第一財經客戶端。
9月也是美國的開學季。最近似乎並沒有什麽特別,同樣的課程,同樣的老師和同學。然而,劉明(化名)中午12點下課後沒有像上學期一樣來到紐約大學附近的餐館吃午飯,而是回到宿舍自己燒飯。
她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在外面吃午飯怎麽也要10美元,既然住在學校附近就回宿舍吃,可以節省一些。”
劉明今年開學剛上大三,從2014年來到紐約求學以來,人民幣匯率就一直下貶,從最初的不到6.2,一路跌破6.7。
今年“十一”過後,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再度明顯走低。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10月10日大幅下調230個基點,並打破“6.7”這一近期的鐵底。之後,一直保持下跌勢頭,數次刷新人民幣匯率自2010年9月以來的最低值。
“家里都是開學前一次換好的,這次開學前就突然從6.5幾變成了將近6.7。一下子都多花了上萬元人民幣。”劉明說。劉明的父母依舊給她寄來相同數額的美元作為學費和生活費,不過因為人民幣匯率下跌,就必須付出更多的人民幣,才能換到與往年相同的美元。劉明比較懂事,體諒父母在中國也算不上土豪,能節省的就節省些,好讓父母不要太擔心。
“時尚皇後”買不動了
此前在2015年8月11日,中國人民銀行實行了人民幣匯率中間價報價機制改革,曾引發匯率暴跌超過1000點,報6.2298。此後由於引入新的定價機制等因素,從那時起,人民幣一年多來已累計貶值逾8%。
上周五(10月21日),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再次大幅下調247個基點,為8月29日以來最大調降幅度。星期一(10月24日),在岸人民幣對美元(CNY)開盤價一度跌破6.77。
與人民幣走弱相對應的是美元持續走強。從今年10月初至今,美元指數已升值超過3%。美國經濟數據,以及美聯儲官員言論所帶來的加息預期進一步強化,都在不斷推動美元相對人民幣以及其他貨幣的升值。
“其實按照比例來說,貶值幅度每次也都不算太多,但是主要是學費加住宿費數量比較大,一次好幾萬美元,一點點匯率波動都會有很大的影響。而且連續兩年人民幣都在貶值。不知道明年開學之前的匯率會是多少,還是現在就節約點,到時候可以有些彈性。”劉明說。
她也有點後悔沒早做安排,“這兩年,人民幣一直下跌,所以我爸媽每學期都是到開學前才兌換美元,希望人民幣多少能升一些。早知道這樣,前兩年不如每年都把5萬美元額度換滿,把所需要的學費都換好。”
如果說留學生是被“綁定”一族,該花的都得花,沒有很大收緊消費的余地,那麽,奢侈品的買家們就開始捂緊口袋了。
在北京工作的王珊(化名)是朋友中的“時尚皇後”。每年都要趁著到美國紐約總部開會時大肆采購高端品牌的衣服和鞋包等。昨天,她在微信群里告訴在紐約的朋友們:她又要來紐約出差了。
“周六周日有空大家吃飯聚一聚吧。”王珊向朋友們發出邀請。朋友們倒是覺得奇怪,“你這一次周末也有空了?不去折扣店爆買了?” 王珊說,“不用啦,幸好以前買了不少,現在再買換成人民幣價格就不合算了。買不動了。”
在紐約負責接待中國遊客團的導遊齊小姐,應該算是最不希望人民幣貶值的人群了。“因為人民幣的貶值,目前美國遊的價格必須上調,結果就是美國遊的線路沒有以前那麽火爆了。最近接待的兩個團都沒有滿員。我們做旅遊的和航空公司一樣,跑一趟成本相對固定,但如果每個團的人少了,利潤就顯著下降。”齊導說,“希望人民幣匯率能夠穩定下來,如果再貶下去,我們只有通過改變線路或者合並旅遊團等辦法來對應。”
交易員見怪不怪
不過,交易員對人民幣近期的節奏已是處變不驚。
“人民幣自從去年突破2013年以來的窄幅震蕩區間之後,就進入了一個震蕩貶值的通道。”在美國一家大型銀行從事美國國債利率交易的交易員李先生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目前市場對人民幣持續貶值都已經有了足夠的思想準備,不會再像去年夏天突然貶值那樣,大出市場的意料。”
他解釋說,“其實人民幣兩年貶值幅度加在一起也就10%左右,而歐元從10月到現在已經貶值了超3%。因為人民幣目前還不可以像歐元那樣自由兌換,所以漲跌幅度也遠沒有歐元和日元那樣大。”
正因如此,人民幣匯率目前還不像歐元、日元那樣對市場消息這麽敏感,“所以相對來說,少了很多短期的波動,更加容易看出中長期的趨勢。”李先生總結道。
從事經濟分析研究的王先生則表示,“人民幣已經在10月1日正式進入了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特別提款權’(SDR)貨幣籃子。如果沒有重大的變化,人民幣將會一直留在SDR貨幣籃子內。所以,中國央行沒有必要為了加入SDR維持一定的匯率,央行的政策將更加自由。”
人民幣貶值對於出口肯定是利好消息——對於中國制造業來說,人民幣貶值能使得出口產品的價格更有競爭力。這兩年來人民幣貶值近10%,對於中國的出口制造企業來說,相當於售價提高了10%,多出來的利潤能大大地緩解因為土地、工資上漲造成的成本上升,緩解出口加工業向東南亞、非洲等人工更為低廉地區轉移的壓力。
當然,中國的部分外貿企業議價能力較弱,美國等強勢采購方的慣常做法是以人民幣貶值為由,壓低進貨價格。盡管如此,總體仍有望保留部分出口制造業的競爭力。
王先生還舉了日元的例子,“日本央行為了刺激出口一直推動日元貶值,為此推出各種擴張性政策,例如負利率、長期利率調控等等。但因為日元可以自由兌換,在國際資本避險需求的影響下,今年以來一路升值,估計夠首相安倍頭疼一陣子了。人民幣自由兌換度相對低一些,所以匯率還可以掌控。”
有序貶值可抑制資本外流
匯率震蕩之下,一些新的交易應運而生。王先生說,“目前有國內的朋友通過微信向我推銷離岸交割的房產。”
通常來說,如果在美國的人要在中國買房子,傳統做法是把美元寄到中國再換成人民幣去買房。而所謂的“離岸交割”,就是免去了國際匯款和結匯的步驟,直接把美元存入賣方在美國開設的賬戶里,賣方就在中國把房產過戶到買方的名下。
“這樣不僅省掉了我的匯款和兌換費用,而且對方還表示,如果我能用離岸交割以美元購房,他還願意把房價下降5%。這個主意聽上去不錯,規避了美元兌換額度的限制,但是作為投資還是算了。”王先生的顧慮也很合理,“沒有退出機制的投資不會是好投資,到時候我要脫手房產換回美元找誰去呢?”
10月24日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再度刷新低點,來源:中國外匯交易中心官網
美銀美林近日給客戶發了一份研究報告,認為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將持續貶值,到2017年年底,匯率將達到7.25人民幣對1美元。該報告認為,在人民幣突破6.7大關、達到6年來新低之後,隨著G20峰會的閉幕和人民幣入SDR,預計中國央行對人民幣貶值更有容忍度。同時,隨著各類規避人民幣不能自由兌換限制的辦法被發明,資本有可能加速離開中國,對人民幣的匯率形成壓力。
在2016年初熔斷之後,上證指數就再也未能回到那時的高點,這就註定了熊市的延續性。但即使是熊市,2016年有許多股票依然風光無限。這對於許多未能及時跟隨那些上漲股票的人來說是一個很大的心理考驗。如果你要跟隨那些上漲的股票,就意味著你可能必須放棄自己原來持有的股票;如果你要繼續堅守原來自己持有的股票,那麽你就有很大的可能獲得負收益。這是一個兩難的選擇,但是我們選擇了後者,於是我們終於獲得負收益。負收益大概有兩種,一是虧損,就是損失了本金;一是回撤,就是獲利回吐。我的投資組合屬於後者。在扣除了打新收益後,今年的負收益為8.45%。由此就引出了以下問題:
■可以避免與無法避免的回撤
如果一個投資者從年初開始一直到年末持有自己的股票置身於這個市場,而沒有追逐熱門股票、頻繁換股交易,那麽他就很可能遭遇回撤。所謂的回撤,就是賬面盈利的損失,即股價、市值或凈值從高點的回落。它與通常所說的“虧損”並不相同。通常所說的“虧損”在我看來指的是本金的虧損。價值投資者一般喜歡在熊市里買進自己熟悉的股票並且持有自己熟悉的股票,考慮到2016年超過2000只股票持續下跌,那麽回撤就可能在所難免了。
股價或市值或凈值的回撤有多種原因:或是股價隨機遊走所致;或是短期高漲情緒回落所致;或是公司業績下降所致;或是黑天鵝事件所致;或是牛市崩潰所致。各種因素的合力作用,使得回撤一定會發生,但是在多數情況下我們並不知道什麽時候會發生。回撤大概有兩種,一是不可避免的回撤。對此我們可能無法避免。比如黑天鵝事件突然產生。一是可能可以避免的回撤,比如市場情緒持續高昂。這種回撤值得我們關註和防範,因為這是考驗我們對人性的感知力。
或許有人認為可以從資金量或倉位對回撤實施“絕對”的控制。但是除非你遠離了熊市,否則我認為這一點很難做到。價值投資者是以價值行事的,當他們認為物有所值時,他們就會買進,而且還會“買得太早”。在這種情況下,不可避免的回撤就很容易發生。回想一下,當年巴菲特買進華盛頓郵報的情形,就可以感知到“回撤”是多麽的正常。回撤並不可怕,可怕的是由人性引發產生的問題。一旦我們理解了不可避免的回撤的問題,才有可能以更好的機會買入“回撤”。
■市場劇烈波動與價值持續低估
回撤本質上是市場劇烈波動的結果,而市場劇烈波動則是任何市場的常態。許多人對於市場的波動極為恐懼,但是對於一個價值投資者不但不構成威脅,反而更有利,因為他們就是要從中找到物美價廉的股票。讀過格雷厄姆的《聰明的投資者》都知道,在對待波動的態度上可以區分出投資者和投機者。投機者的興趣主要在參與市場波動並從中謀取利潤;而投資者的興趣主要在以適當的價格取得和持有適當的股票。
當股價波動較大時,投資者的投資組合價值也一定發生極大的變化。格雷厄姆認為,投資者不應該太受這些股價波動的影響,除非他已經建立的買低賣高的方法。當他在一個上升的市場買進,並且市場持續上升時,他也不一定是一個聰明的投資者。直至他以好的利潤兌現時,那才是真的,除非他肯定不購買股票——一個不可能的故事——或他決定僅在相當低的價位再投資。在一個持續的計劃中,不可能實現市場的利潤。投資成功與否應該用長期的收益或長期市場價格的增長來衡量,而非短時間內賺取的差價。
而對於股市下跌和不成功的投資情況則有所不同。這里短期的和長期的影響是有區別的,除非價格跌幅較大,比如大於1/3,或是反映了該企業地位下降,否則價格下跌對真正的投資者沒有太大的影響。在熊市時,許多較好的股也許售價極低,持有者的票面價值也許會損失50%左右.但這不一定說明其將有長期的影響。“聰明的投資者”的定義是“在其他人都拋售的熊市中購入,在其他人都購入的牛市中拋出的人”。但是,這種方法並不能阻止股價低估了再低估的事實。由於持續的再低估,就有可能導致“回撤”的產生。
■跑輸市場與絕對收益
如今價值投資者跑輸市場似乎變得很不光彩。事實上就有不少人覺得價值投資者不應該跑輸市場,而實際上價值投資者跑輸市場是常有的事,因為價值投資的策略從來都是“次優”的策略。說它是“次優”,是因為價值投資本來就是一門教我們如何不輸錢的課程,體現在投資策略上就是永遠追求“安全邊際”。有人曾經問著名的價值投資者塞思·卡拉曼:“2008年和2009年的金融危機,傳統意義上的價值投資者都很慘,是哪里出了問題,為什麽這些聰明人都沒有躲過去?”卡拉曼是這樣回答的:“歷史上價值投資者在大部分時間都是跑輸的,他們只會在一年中例如百分之一或二的時間內跑贏,所以2008和2009年他們跑輸並沒有特別意外。”
經歷過從2008年至2014年整整七年的投資者應該對那個投資時段記憶猶新。在那個過去的七年時間里,我曾遭遇過兩次“回撤”,一次是2008年,“回撤”了24.26%;一次是2011年,“回撤”了21.01%。兩次回撤發生之後,我都要追問並審視自己,是否做了什麽不正確的事。假如沒有做了什麽不正確的的事,那麽就應該安然若素。去年賺多了,今年就有可能不賺了或者“虧錢”了。而今年不賺了或者“虧錢”了,明年就有可能賺多了。這就是所謂的“均值回歸”。但是長期而言,市值必須複利增長。
價值投資者總是追求絕對回報,而不太關註短期內投資的相對回報。他們只關心是否實現了自己的投資目標,而不是把自己的投資回報與整個市場或者其他投資者相比有怎樣的表現。通過買入低估的證券,然後當價格越來越體現價值的時候賣出以獲得出色的絕對回報,這才是他們唯一關心的事情。以絕對表現為中心的投資者通常眼光看得更遠。他們更喜歡那些需要長時間才能開花結果並且風險更小、被市場遺棄的證券。價值投資者在過往的投資生涯當中,一定有若幹年未能獲得正收益,但是這並無損於他們在長期視野下的超額收益。
■結束語
英國大作家查爾斯·狄更斯在《雙城記》的結束語中這樣寫道:我今日所做的事遠比我往日的所作所為更好;我今日將享受的安息遠比我所知的一切更好。在長期的投資過程中,某一年僅僅獲得負收益很正常,關鍵在於如何正確看待負收益。實際上,心若不動,風又奈何。心靜,才能聽見自己的心聲;心清,才能照見萬物的本性。
世界著名珠寶與腕表品牌蒂芙尼(Tiffany)如今有點焦頭爛額。
今年1月中下旬發布的節假日銷售數據顯示,其位於紐約第五大道的旗艦店,整個假日購物季的銷售額同比下滑14%。這家旗艦店是其全球面積最大、對銷售額貢獻最多的店鋪。
當時,蒂芙尼將業績下滑部分歸咎於總統選舉後店鋪周邊混亂的交通狀況——第五大道旗艦店毗鄰總統唐納德•特朗普旗下特朗普大廈。
2月的第一周,蒂芙尼炒掉了自家的CEO,原因是“董事會對於近期的業績業績表現感到失望。”
蒂芙尼的業績疲軟並非一時。蒂芙尼2015年財年的經營收入達到41億美元,同比2014年下滑了3%。雖不過微降,但卻是當時公司近8年來經營的首次負增長。隨後公司業務並沒有向好發展的跡象,2016年第一季度財報顯示,公司營業收入大跌7.4%,利潤暴跌16.7%;最新公布的節日銷售數據顯示其去年11月、12月的節假日購物季同店銷售額下降2%,而這本該是其銷售最好的季節。
難道這家以藍色盒子聞名世界的公司真是不行了嗎?
這家創建於1837年的美國公司剛開始是以銀制餐具出名,19世紀中期推出了銀制925裝飾品(指含銀量92.5%左右的銀質品)。至今,餐具、銀飾配件這樣的產品在蒂芙尼的整個產品品類中也保持了相當比例。雖然並不帶來高額利潤,但卻足以吸引人們走入店鋪進行消費。這也符合蒂芙尼一直倡導的“節假日應該為自己、家人、朋友挑選一份禮物”。
這一營銷推廣無疑是成功的,甚至“潤物細無聲”般地變成一種“社會習俗”。一位美妝公司的朋友回憶起在數年前接待了美國總部的大老板,待行程結束後,老板送了禮物以表感謝。“我以為是什麽,打開一看就是一個鑰匙扣,但非常沈。”朋友表示,鑰匙扣始終沒用上,因為“那種鑰匙環是非得要你家的門多得好似唐頓莊園才配用。”這算得上是典型的美國有錢人的送禮習慣。從蒂芙尼的財報來看,其銷售的大本營也是來自美國市場,占比近50%。
當然,蒂芙尼最為人稱道,為公司帶來高利潤的還是鉆石產品。19世紀末,公司通過六爪鑲嵌技術一舉從銀飾商轉變為(美國的)“鉆石之王”。然後,這家公司又成功地在上個世紀40年代捕捉到“一顆鉆石永流傳”的趨勢,以婚慶為賣點,並在這一市場稱雄了半個世紀之久。女生們被植入了結婚就應該要一個蒂芙尼鉆石戒指的定論。
不過現在,市場開始產生微妙的變化。這家百年老店如今面臨的新顧客是出生於千禧一代的人群,性格叛逆又反骨。
賓夕法尼亞大學博士後研究員Randy Olson在2015年的時候曾做過一個研究,發現在兩次世界大戰前後,美國人的結婚率都出現激增,但在“大蕭條”時期急劇下降。從較近期的歷史來看,80年代以來美國結婚率開始穩步下降(離婚率也相應下降),而且下降勢頭沒有緩和的趨勢。
換言之,除了本土經濟不景氣,美國人減少禮物預支這一塊兒的預算外,蒂芙尼更擔憂的是,原來的主要顧客,那些來買婚戒的人在變少,人們變得不愛結婚了。
於是蒂芙尼試圖挖掘單身市場,在2014年推出了針對都市女性自購需求的T系列,希望搶占這部分市場。遺憾的是,盡管品牌為此投入大筆營銷費用,該系列卻一直不溫不火,沒有產出期望中的“爆款”。一手打造該系列的設計總監隨後黯然離職。
相對於蒂芙尼等珠寶品牌處於業績受挫,潘多拉珠寶(Pandora)猶如一匹黑馬。潘多拉珠寶主打的手鏈與蒂芙尼的銀制產品在價格上形成正面競爭,公司近年來的業績可謂節節攀升, 2016財年實現總營收202.81億丹麥克朗,同比增長21%;凈利潤為60.25億丹麥克朗,同比增長64%。
但生意百無禁忌,2015年,蒂芙尼終於打起來同性結婚的主意,推出了一組同性婚戒,或是太過於小眾,兩年過去,似乎也沒有掀起什麽大波大浪。
上一輩對於訂婚、結婚、結婚紀念的認真勁頭在這一代人里逐漸消失了。越來越少的人會在重要的紀念日里去店里消費、更換鉆戒。作為蒂芙尼這樣的巨頭或許只能耐心等待下一個黃金時代的出現。
北京時間9日晚,歐洲央行宣布維持三大利率不變、資產購買計劃不變。
歐洲央行發布新聞稿稱,維持主要再融資利率於0%水平不變,維持隔夜存款利率-0.4%不變,維持隔夜貸款利率0.25%不變。同時,歐洲央行將繼續每個月購買800億歐元債券直到3月底,4月至12月則每月購債600億歐元,與12月決定一致。
當日晚些時候,歐洲央行行長德拉基召開新聞發布會,對上述決定作出解釋。
德拉吉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歐洲央行已經刪除了“(運用)所有可用工具”的表達,這是因為通縮風險已經消失。
德拉吉稱,歐洲央行還短暫討論過是否要將“使主要利率在較長一段時間內維持在現有或更低水平”表述中的“更低”刪除。
在德拉吉表示目前已經沒有關於刺激措施的緊迫感之後,歐元有所上揚。
德拉基指出,全球經濟複蘇稍有增強,將2017年GDP增速預期1.7%上調至1.8%,但經濟前景風險依然處於下行,只是風險已經不再顯著,主要與全球因素有關。他預計未來數月歐元區通脹可能持續在接近2%的水平,核心通脹將在中期逐步上揚,將2017年通脹預期1.3%上調至1.7%。
在談及特朗普政府近期對德國的批評時,德拉吉稱,抨擊德國的貿易順差並沒有任何好處,美國已經排除德國是貨幣操縱國。
本月晚些時候,德拉吉將在G20會議上與各國財長和央行行長會面,同時他也將首次與特朗普政府官員碰面。
高送轉式偽分紅、盈利長期不分紅逐漸退場,A股市場利潤分配的風向正在改變,越來越多的上市公司,開始拿出真金白銀現金分紅,甚至包括利潤虧損的公司。
根據公開信息,2016年利潤分配計劃中,以現金分紅的上市公司里,凈利潤、扣非後出現虧損的,迄今至少已有20家。其中,凈利潤虧損超過114億元的中海油服,也拿出2.4億元現金分紅。此外,蘭州黃河、江西長運等凈利潤虧損、已經扣非後實際虧損的上市公司,同樣也推出大額現金分紅方案。
與此同時,個別2016年虧損、仍然現金分紅的上述公司的情況,卻有些反常——盈利年份按兵不動,虧損時卻突然現金分紅。如蘭州黃河,2014年、2015年連續盈利,卻未進行任何形式分紅。此外,還有個別公司,盈利較好的年份,分紅比例較低,大幅下滑之際,卻以數倍於凈利潤的現金分紅。
虧損公司“慷慨”分紅
根據蘭州黃河4月7日披露方案,該公司擬以1.85億股總股本為基數,按每10股派發現金紅利0.66元(含稅),對2016年利潤進行分配,總計分紅1226萬元。
現金分紅總量雖然不多,但相對於上市後長達20余年未現金分紅的公司,已經虧損的蘭州黃河,此舉堪稱“慷慨”。年報數據顯示,2016年,該公司凈利潤虧損2509萬元。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仍虧損1056萬元,同比分別大幅下降136.46%、156.46%。
利潤虧損仍現金分紅,蘭州黃河並非特例。根據公開信息,迄今為止,已公布現金分紅的上市公司中,2016年凈利潤出現虧損、扣非後虧損的,至少已有20家以上,其中中海油服、江西長運、萬澤股份、錦富技術等均是如此。
江西長運年報披露,2016年,該公司凈利潤虧損達9764萬元,扣非後虧損更是達到1.48億元。即便如此,該公司仍然決定,擬以現有總股本2.37億股為基數,向全體股東按每10股派發現金紅利0.3元(含稅)分配2016年利潤,現金分紅總額為711萬元。
相對中海油服而言,上述公司虧損並不算太多。即便出現百億元巨虧,中海油服仍決定現金分紅。年報數據顯示,2016年,中海油服凈利潤巨虧114.5億元,扣非後虧損116.7億元。2016年,該公司將每股派發現金紅利0.05元(含稅),共計現金分紅2.39億元。
除了上述凈利潤虧損的公司,一些依靠政府補貼、處置資產才勉強盈利的上市公司,同樣自掏家底現金分紅。以中航地產為例,2016年,該公司實現凈利潤1.61億元,但扣非後為-3.67億元。而其利潤分配方案為,每10股現金分紅0.7元,分紅總額近4600萬元。
錦富技術、鹽湖股份、萬澤股份等也是如此。2016年,錦富技術實現凈利潤3820萬元,扣非後為-2.5億元,但除了以資本公積金每10股轉增8股外,該公司仍然按每10股派現0.1元(含稅)進行現金分紅,總計現金分紅4794萬元。
鹽湖股份、萬澤股份的情況,也與此類似。2016年,萬澤股份凈利潤7619萬元,扣非後凈利潤為-1.03億元,同比大幅下降1125.38%;萬澤股份同期實現凈利潤3.41億元,扣非後則虧損1.24億元。在此情況下,這兩家公司仍然按每10股派現0.5元(含稅)、0.2元進行現金分紅。
當年凈利潤虧損,或者利潤不足進行現金分紅,上述公司的現金分紅從何而來?實際上,這些公司雖然虧損,但此前均在盈利,而且家底仍然殷實,能拿出現金分紅,均屬於自掏家底,動用往年積累的未分配利潤。
數據顯示,盡管2016年虧損,但蘭州黃河2014年、2015年均實現盈利,此次現金分紅後,該公司仍有3.14億元未分配利潤,江西長運2016年也有可分配利潤2.93億元。而中海油服雖然巨虧,但截至2016年底,其可供分配的未分配利潤,仍達155億元,此次現金分紅後,余額仍達152億元。
盈利年度不分紅
利潤虧損仍然現金分紅,一些上市公司看似反常的“慷慨”舉動,引起了市場高度關註。但仔細梳理不難發現,上述上市公司中,絕大多數的分紅政策較為穩定,過去三年中,每年都進行了現金分紅。
以中海油服為例,2015年,該公司實現凈利潤10.7億元,每10股現金分紅0.68元,共計分紅3.24億元。而在2014年,其凈利潤高達75億元,每股現金分紅達0.48元,分紅總額高達22.9億元,分別占當年凈利潤總額的31%、30%。2016年發生巨虧,才降低了現金分紅比例。
此外,江西長運2014年、2015年也進行了現金分紅,分紅比例為每10股1.9元、1元,分紅總額4504萬元、2370萬元,分別占其當期凈利潤的30.26%、30.735%。此外,中航地產、錦富技術、萬澤股份等,2014年、2015年也進行了現金分紅。
盡管如此,也有一些上市公司,出現了盈利年份不分紅,虧損年份卻現金分紅的反常現象,而蘭州黃河就是如此。
公開信息顯示,2014年、2015年連續兩年,蘭州黃河沒有進行任何形式的分紅,未派發現金股利,未送紅股,亦未進行資本公積轉增股本。而在2014年、2015年同期,蘭州黃河分別實現凈利潤7790萬元、6882萬元。
不但實現盈利,蘭州黃河的現金流同樣不錯。截至2016年12月底,該公司仍有未分配利潤3.26億元,而其虧損也並非由主營業務造成。動用大量資金炒股,在蘭州黃河已是常態。2016年的虧損,主要與炒股有關。
年報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12月底,該公司持有中興通訊、廣匯能源等八只股票,初始投資金額達2.78億元,當期購買金額1.97億元。但這些證券投資,未能給蘭州黃河帶來收益,2016年,其非經常損益中,有2145萬元虧損來自持有的交易性金融資產,占當年該公司全部虧損額的80%以上。
類似情形並非孤例。三維工程年報披露,擬按每10股派現1元的比例,進行現金分紅,共計分紅5032萬元,分紅比例高達該公司當期凈利潤的427.69%。而在當年,其凈利潤1176萬元,同比大幅下降90.64%。
截至2016年底,該公司可供分配利潤為4.1億元。
由此可見,三維工程2016年的現金分紅,主要來自往年未分配利潤。但在2014年、2015年,該公司凈利潤分別為1.54億元、1.25億元,但現金分紅卻僅有4995萬元、5032萬元,雖然分紅比例並不算低,但相對於2016年要穩健得多。
海南礦業的情況則與此相反。2016年,由於虧損2.85億元,該公司決定不分配利潤。但實際上,在此前的2014年,該公司實現凈利潤4.24億元,但當年現金分紅2.8億元,2015年在凈利潤僅有1019萬元的情況下,該公司仍分紅派現5600萬元。
警惕分紅“套路”
一些上市公司大比例現金分紅,多數現金最終都流進了大股東的腰包。部分高額現金分紅的公司,偶爾分紅之後,卻面臨虧損、無紅可分的窘境。
年報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底,三維工程控股股東山東人和投資有限公司(下稱“人和投資”)持股23.1%,曲思秋、孫波、李祥玉分別持股2.96%、1.8%、1.52%,範西四、王春江分別持有0.96%、0.85%,而曲思秋、王春江為人和投資董事、股東;孫波、李祥玉、範西四為人和投資股東,上述各方合計持股約31.1%。
按照持股比例計算,三維工程5032萬元的現金分紅中,人和投資、曲思秋等可以分得約1550萬元。而海南礦業2014年、2015年的3.36億元分紅,絕大多數也進入其控股股東手中。到了2016年,其未分配利潤為2.27億元,已經無利潤可供分紅。
經營較好的年份,為何吝於分紅?分紅政策為何會出現劇烈波動?深圳某私募人士向第一財經分析,通過對業績、分紅的調節,可以達到拉升、打壓股價,或者為後續運作鋪路,以往已經出現類似情形。但對於上述情況,不好過多猜測。4月10日,第一財經撥打三維工程董秘電話,但無人接聽。
“經營好的時候,將利潤留存下來,對上市公司是有好處的,經營不好時分紅,也算是對股東的回報。”上海師範大學副教授黃建中說,但對突擊分紅,或分紅不穩定的高額現金分紅,投資者要引起警惕。而高額現金分紅,可能也隱藏著掩飾業績、掩護大股東減持的可能存在。
對業績虧損仍然現金分紅的做法,監管已經開始關註。3月27日,鹽湖股份披露送轉、分紅方案後,深交所即發布關註函追問:業績下滑,推高送轉是否具有合理性與必要性,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公司凈利潤是否存在虧損。
“虧損當然可以分紅,但盈利不分紅,分紅忽高忽低的,確實不太正常,背後多少可能都有些動機。”武漢科技大學教授董登新分析,現金分紅有利於價值投資、長期投資,但分紅要有均衡的節奏,不能忽高忽低,長期不分紅、分紅劇烈波動的,都要引起警惕,需要監管層加強監管力度,對相關公司的財務真實性加強監控。
4月11日消息,近日央行連續第12個工作日在公開市場上“按兵不動”,新華社發布文章稱,央行按兵不動”無論是為了遏制部分金融市場上出現的“借短投長”、加杠桿投機炒作的風險,還是為了抑制部分熱點城市房地產領域的資產泡沫,調節好貨幣供應閘門、增強政策定力,都是非常必要的。央行在公開市場的“按兵不動”,有著宏觀經濟企穩、市場信心向好的底氣。
“央行的意圖,就是在保持流動性總量基本穩定的前提下,積極推動金融去杠桿、防風險。這也是對市場預期的一種有效引導。”中國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溫彬分析認為。
無論是為了遏制部分金融市場上出現的“借短投長”、加杠桿投機炒作的風險,還是為了抑制部分熱點城市房地產領域的資產泡沫,調節好貨幣供應閘門、增強政策定力,都是非常必要的。
正如溫彬指出的那樣,當前“穩健中性”的貨幣政策言出必行。央行通過暫停逆回購在凈回籠資金,加上此前上調公開市場操作利率,讓金融機構感受到政策決心。今年開始的MPA(宏觀審慎評估)新規把表外理財業務納入廣義信貸範圍,引導金融機構加強資產負債管理、壓縮表外業務,糾正以往過於依賴發行同業存單、大搞期限錯配等做法,也會逐步緩解資金需求壓力。
央行“按兵不動”的12個工作日,橫跨兩個不同時段:3月底是一季度末,4月初是二季度初。對銀行等金融機構業務而言,季末通常是考核的沖刺時點,流動性往往偏緊,更何況今年面臨MPA考核新規;季初是經營的新開端,流動性往往偏松。為何在兩個不同時段上,央行都“按兵不動”?
“雖然MPA考核新規使得3月底流動性相對偏緊一些,但由於有季末財政支出的集中下撥作為對沖,在央行看來流動性沒有大問題。進入4月份流動性壓力大大緩解,就更沒必要通過逆回購做凈投放了。”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陳冀分析。
反映銀行間資金價格水平的Shibor利率在3月底連續小幅上行後,進入4月份以來總體呈小幅下行走勢。價格信號也說明,當前流動性基本穩定。
陳冀認為,雖然當前大小金融機構的流動性情況有差異,但總體而言流動性平穩。央行調控流動性的政策工具和手段充足,有能力保持流動性的基本穩定。
“要保持流動性基本穩定,但並不是所有的流動性需求都要滿足。對那些投機炒作從而加大了金融風險的流動性需求就不應當去滿足,政策就應當發出這樣的信號。”溫彬說。
央行在公開市場的“按兵不動”,有著宏觀經濟企穩、市場信心向好的底氣。今年前兩月的主要數據顯示,中國經濟延續了去年八九月份以來出現的積極向好態勢,海內外對中國經濟的預期在好轉。
“目前實體經濟下行壓力有所緩解,市場信心在增強,這為實施穩健中性的貨幣政策創造了良好的環境,沒有必要去搞寬松的貨幣政策。”華泰證券首席宏觀研究員李超認為。
此外,今年以來人民幣對美元匯率走穩,外匯儲備有所回升,過去一段時間外匯占款持續減少對基礎貨幣供應的沖擊如今有了明顯緩解,也相應減緩了央行通過公開市場操作方式補充流動性的壓力。
展望未來,外有美聯儲可能會繼續加息、世界經濟存在諸多不確定性,內有宏觀經濟企穩基礎仍待鞏固、防範金融風險任務艱巨,貨幣政策操作需要相機而動,不能掉以輕心。“從保持經濟金融穩定和維護國際收支平衡的視角看,未來貨幣政策關鍵是要落實好‘穩健中性’,管好流動性的總閘口。”李超預計。
北京時間5月4日淩晨2點,美聯儲宣布維持聯邦基金利率在0.75%-1%的區間不變,一如市場預期。美聯儲在聲明中也未提“縮表”一事,但仍然對美國經濟狀況釋放了積極信號。
消息公布後,美元指數短線跳漲,截至北京時間5月4日2:40記者發稿,美元指數報99.11。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首席經濟學家奧伯斯費爾德(Maurice Obstfeld)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美國經濟在過去幾周只是出現了階段性疲軟,不會持續,未來美聯儲仍然會先加息,縮表是第二重要的,如果條件允許,隨著正常化進程不斷推進,利率回升,美聯儲會停止對到期資產的再投資,讓資產負債表自然收縮。如果資產在某一時刻集中到期,美聯儲可能也會嘗試緩沖對市場的沖擊。”
短期疲軟無礙強勢經濟
美聯儲在最新發布的FOMC(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聲明中表示,3月FOMC會議以來的數據顯示,美國勞動力市場持續強化,盡管經濟活動有所放緩,但就業穩步上升,失業率下降。消費將持續增長,企業固定投資趨穩,通脹同比增速接近了美聯儲2%的目標,剔除能源和食品的核心通脹仍然低於2%,但長期通脹預期不變。
關鍵在於,美聯儲認為,一季度的經濟數據疲軟僅僅是間歇性的,並稱,隨著貨幣政策漸進式的調整,經濟活動會適度擴張,勞動力市場會進一步增強,通脹在中期會穩定在強於2%的水平。經濟前景面臨的近期風險表現得大致平衡。
這一點令市場大為振奮。近期美國主要經濟數據偏弱,但美聯儲的樂觀預期掃除了市場擔憂。經濟間歇性疲軟體現在:1、1-2月實際私人消費連續兩個月環比負增長,零售額增速同樣下行;2、Markit PMI制造業指數連續三個月下行;3、3月新增非農就業僅9.8萬人;4、3月總CPI同比增速從此前的2.7%回落至2.4%,核心CPI 同樣下行。
不過,上述偏弱的經濟數據很大程度是天氣等短期因素主導,比如近期私人消費的環比負增長絕大部分是居民燃氣及用電量下降導致(與歷史上每年2月的氣溫相比,今年2月的氣溫是1892年以來第二高,僅次於1954年)。
此外,美聯儲也沒有對“縮表”作出指示,只是一如既往地表示:“委員會將維持美聯儲持有機構債券、機構抵押貸款支持證券(MBS)和到期國債拍賣後再投資本金的滾動投資政策。”
金融危機後,美聯儲推行QE,資產負債表規模迅速擴至4.5萬億美元,達到危機前(7500億美元)的6倍。其中,中長期國債占比55%,MBS占比41.7%,中長期通脹指數國債占比2.5%。如今市場的關註點在於,一旦停止再投資,各界預計這不僅會影響美國債市和股市,更將對全球資產造成溢出效應。
巴克萊資本預計,今年美聯儲將再加息兩次,最可能在6月和9月加息,“縮表”可能從今年12月開始。
美元短線跳漲
盡管美聯儲並未加息,但美元對於此次聲明的積極反饋表現美聯儲的樂觀超出了市場預期。這似乎也為未來持續加息奠定了基礎。
其實,從本周開始,此前持續回調的美元就開始蠢蠢欲動。
周一早上,美國兩黨就1.1萬億美元支出法案達成臨時協議,以維持政府運行至9月30日。通過的這個政府預算案, 對於避免政府關門而言非常重要。目前,焦點轉向了明年的財政預算。昨晚美國財長努欽(Steven Mnuchin)表示,美國經濟可以回到3%的增速,但需要兩年左右的時間。
周一晚間公布的美國4月ISM制造業指數錄得54.8,雖然低於預期的56.5, 但已經連續14個月高於50榮枯線水平,表明美國制造業持續擴張。
“美元向下調整接近1個月了,所以美元昨晚開始‘有些想法’了,非常正常,”有外匯交易員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只要美元上行的一小時收盤價格突破99.3, 做多美元,如果收上99.3,目標可能至少指向100;突破不了99.1,美元還將繼續調整。”此次FOMC聲明公布後,美元從98.7附近的低位跳漲後,維持在99.1上下徘徊。
“未來美元的強弱程度仍然取決於貨幣政策變化和特朗普政府的財政政策落實。”奧伯斯費爾德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
未來,歐元的走勢也將部分決定美元走勢,歐元在美元指數中占比最大。福匯(FXCM)分析師朱超對記者表示,4月份的歐元區制造業采購經理人指數為56.7,略低於市場預期和前值的56.8,不過依舊保持在50上方的強勢區域,顯示出歐元區的經濟情況依舊處於擴張的狀態。而稍後公布的歐元區失業率為9.5%,和前值一致,令人失望,歐洲的就業情況依舊不容樂觀,與美國相比就要遜色許多。相對平穩的資料公布後,歐元延續震蕩,沒有對市場造成太多的沖擊。
此外,英國和歐盟的談判在昨日再起波瀾,歐盟成員國再次變得強硬起來,英國和歐盟的分手費或將顯著高於此前報道的600億歐元,先期付款要求提高到至多1000億歐元。包括法國和波蘭推動的對農場的補貼,以及德國反對給予英國部分歐盟資產。若談判雙方分歧加劇,或將對歐元匯價造成壓力。
來源:FXCM
“不過,從歐元4小時的K線上看,歐元在上周一開盤受到法國大選的影響向上跳空高開,而且一周走勢都是在跳空缺口上方運行,沒有任何回補缺口的意思,顯得非常強勢。”福匯分析師認為,歐元整體上維持著高位震蕩的態勢,本周末的法國大選第二輪或將對歐元的走勢做出直接指引。“技術指標,隨機指示STO目前處於50上方的多方市場,而且繼續向上運行,也表明歐元多頭略占優勢。”
在5月7日法國第二輪大選來臨之前,美元仍將迎來4月非農就業數據的沖擊。有“小非農”之稱的ADP報告料顯示,4月凈新增17.8萬個工作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