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科技特色》「農夫型」工程師 不做矽谷正夯的事

2016-06-13  TCW

「如果說矽谷的創業家像獵人,那愛沙尼亞的創業者比較像農夫。」說這句話的,是愛沙尼亞規模最大的非營利新創組織「Garage48」共同創辦人凱鈞帝(J?ri Kaljundi),他從二十二年前開始創業,目前經營的共同工作空間,供十數組以上的新創團隊進駐。

這是我們到愛沙尼亞後第一個早上的採訪,隨著訪問的人與企業越多,越能理解這句話的意思。

《經濟學人》稱愛沙尼亞是全球科技界的領導者(It is a world leader in technology.),德國媒體說愛沙尼亞是「歐洲國家現代化的典範」。但我得說,愛沙尼亞是個很「不炫」的科技國。

政府E化服務,省下排隊笨時間

我們懷著期待,拜訪傳奇中的Skype愛沙尼亞總部,原以為是一棟像矽谷許多公司般充滿後現代炫目感的大樓,沒想到建築平凡無奇,入口接待處僅有十多坪大,沒有挑高、沒有櫃台小姐,只有一位埋首工作的人員;再走進當地的新創企業辦公室,用的電腦品牌是惠普、戴爾,而非最「潮」的蘋果。

愛沙尼亞所有跟創新相關的事物或公司,都不炫目。因為他們的創新,是在生活中最務實的細節裡。

他們路上的車子都不起眼,但事實上,這裡有全歐洲密度最高的電動車,也是全世界第一個電動車充電站遍及全國的國家,國民買電動車最多補助一萬八千歐元(約合新台幣六十七萬元),也就是說,愛沙尼亞人只要自付約半價,就能買到最新的特斯拉(Tesla)平價款Model3。每個愛沙尼亞人都有一組跟著你一輩子的ID代碼,政府提供全方位的E化服務,從學生上網查作業、查成績,跨區域領藥、辦證件、註冊公司,甚王國會大選也能線上投票。

「(因為E化服務)我好幾年沒去公家機關了,我們可以省下這些排隊的笨時間,做更有用的事。」塔林科學園區執行長芮(JaakRaie)說。

在這些創新的背後,愛沙尼亞的科技關鍵字是:解方(solution)。

「我們不是做大夢(dream big),所有看起來很創新的電子投票、數位公民制度,都是為了務實解決問題。」凱鈞帝說。不僅政府,在私人企業我們也看見同樣一套邏輯。

愛沙尼亞發展出顛覆全球人類通信模武的Skype,只是為了讓跨國溝通,免受電信公司的高價箝制。

他們創造出個人對個人的跨國匯款企業TransferWise,是為了讓跨境金流免去高額的跨國匯款手續費。目前該公司估值超過十億美元,是繼Skype之後,愛沙尼亞創業者的新精神指標。

愛沙尼亞的科技發展不僅「求解方」,更重視解方的完整度。最明顯的,是政府E化服務「僅此一次」(once-only)原則。不像台灣,辦護照時你得填一次資料、交照片給外交部,辦駕照時要再交資料給交通部;在愛沙尼亞,個人資料會匯流到「X-Road」資料庫中,只要民眾授權,政府或民間單位都能從資料庫中提取資料,不重複擾民。

負責推廣政府E化服務的e-Estonia總監派普拉(Anna Piperal)舉例,一次她在國外度假時,接到政府E-mail提醒她須換發駕照,她只要在網路上授權政府讀取資料,完全不須再填表,甚至政府單位會主動問她:「新駕照要用資料庫裡的大頭照,還是妳想換一張?」回國後,新駕照已經躺在家中信箱。

新創企業一誕生,就有商業模式愛沙尼亞的新創企業同樣如此。凱鈞帝表示,跟美國新創企業習慣先吸引用戶、募資,先燒錢再想商業模武的做法不同,愛沙尼亞的科技新創企業,多數的主題並不「性慼」,但從第一天開始,就有明確的商業模武。

例如,提供科學化農業軟體的「VitalEiclcls」鎖定農夫與農業企業為對象,被全球最大的農業生技公司孟山都(Monsanto)看好而投資;研發排隊管理系統的「Qminder」鎖定零售賣場、銀行、公家機關為客戶,目前已進軍美國;透過一套語言學習公武,號稱兩百小時就能學會新語言的線上平台「Lingvist」,目前最大股東是日本樂天集團。

這些新創公司的生意都很不「炫」,但共通點都是商業模式扎實周全。

但周全,不等於慢。數位公民計畫負責人柯瓊斯(Kaspar Korjus)舉例,該計畫僅花不到一年時間籌備,服務上路後自然不夠完美,因此經歷過三階段調整,甚王連法令也在計畫推出後才又修改,「但我們必須承擔風險,因為太慢,才是最大的錯誤。」

《華爾街日報》也認同愛沙尼亞政府「做中學」的做法,認為美國政府推動資訊服務時,寫好數百頁的企畫書,再建置系統,已經不符合今日的數位生態。工程師做的比說的多,像務實農夫這種事事「求解方」的思維,來自愛沙尼亞人的性格與處境。

「說實話,愛沙尼亞人是好的工程師,但不是好的業務。」Skype愛沙尼亞分公司總經理雅各(Andrus Jarg)比較該國跟其他歐美國家的差異。

他認為愛沙尼亞人往往做的比說的多,不懂得包裝自己,「但我們能在思考與實作之間取得平衡,將事情做得很完整。」這也是愛沙尼亞仍是Skype全歐洲最大研發中心的原因,因為這裡有一群使命必達的工程師。

與其說、不如做,是愛沙尼亞過去一無所有且小國寡民的結果。凱鈞帝認為,愛沙尼亞傳統以農立國的農人精神,讓大家習於埋頭苦幹,而過去物質匱乏,更養成人民動手做(handy)的習慣,「我們這裡的企業在財務上都很自律,跟農夫很像,不能花得比賺的多……,因為這國家從來沒有有錢過。」

他們從創業第一天,就得想好商業模武,而且是想好跨出愛沙尼亞也能用的商業模武。

「我們必須往外走,因為愛沙尼亞是個小國,你必須做國際市場,所以得從第一天就往大處想(think big from day one),這很重要。」Lingvist共同創辦人賈拉卡(OttJalakas)表示。

愛沙尼亞未必會再出現像Skype那樣獲得巨大成功的企業,正如台灣很難再有下一間台積電。但如果這個國家有一百間「不炫」卻穩健、在全球各個利基市場站穩山頭的中小型新創企業,那麼這群科技界裡的「農夫」,便能在全世界遍地結果。

撰文者吳中傑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9803

一加3正式發布,劉作虎:一加堅持做線上,不做線下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6/0615/156602.shtml

一加3正式發布,劉作虎:一加堅持做線上,不做線下
楊博丞 楊博丞

一加3正式發布,劉作虎:一加堅持做線上,不做線下

6G+64G=2499,這聽起來很美好。

i黑馬訊(楊博丞)6月15日消息,今日上午10點,一加手機3在深圳正式發布,這是一加繼一加1、一加2發布之後的第三款旗艦級產品。

按照一加的慣例,仍然是一分鐘報配置。一加手機3采用5.5吋1080p屏幕,高通驍龍820處理器,前置800萬像素+1600萬像素;6GB RAM+64GB ROM;同時支持0.2s指紋識別和Type-C;在網絡制式上支持雙卡雙待全網通,4G+和VoLTE。

03910

一加CEO劉作虎在講到驍龍820處理器配置環節時,他調侃友商:不像某些公司把驍龍820都能包裝成黑科技,也是極無聊的一件事。

同時,劉作虎還表示,要打破行業潛規則,一加不做PPT手機和所謂的青春版的低配手機,只做真旗艦。同時,他還講到,之所以一分鐘講配置是因為不希望僅僅是拼配置,而是講述一些消費者更關心的問題。

在劉作虎看來,所謂旗艦產品,就應該在各方面都稱得上是頂配,除了在一段時間內在市場中具有明顯的競爭力,還要很好的滿足用戶的強需求,讓用戶選擇不糾結。

對於握持感這是消費者比較關心的問題,劉作虎表示一加一直在考慮在一加手機3采用全金屬材質的同時,怎樣保持舒服的手感。

這次的一加手機3為了調背部的弧度調教了一個月的時間,讓整個手機摸起來像湖面,看起來像平面。在顏色上,一加手機3共有兩種顏色可選,分別是薄荷金和冰川灰。並且,一加3擁有砂巖黑、芳綸纖維、竹質、酸枝和黑杏五款不同材質的個性化保護殼供用戶選擇。

2019

在續航方面,一加3采用了DASH極速閃充技術,在息屏狀態下40分鐘就可以充電80%。劉作虎表示,DASH極速閃充采用低壓快充,不像高壓快充會使手機發熱,低壓技術不僅可以增加充電電流的通道,而且可以邊充邊玩,不會使手機發熱。

在氫OS方面,劉作虎承諾永遠不在工具應用中添加廣告,而且一加3會開放系統代碼Device Tree,同時,一加還承諾刷機永遠保修。

同時,在最後,劉作虎對渠道方面問題表示:一加會堅持做線上,不會選擇線下渠道銷售。

一加3國內售價為2499元,海外售價為399美元起。

劉作虎 一加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0563

金融股群益期》不做小自己,布局海外更賺 老三期貨商改寫行規 EPS贏龍頭

2016-08-01  TWM

它市占率老三,卻大膽改遊戲規則,加入國外期交所會員,讓客戶直接下單海外標的,營收、獲利大幅成長。

靠著長期布局,你以為的高風險產業,也能維持穩定獲利,不只是靠天吃飯。

台灣的期貨商中,元大期市占率最高,群益期排行老三,但去年,群益期每股稅後盈餘(EPS)三.五四元,竟首度贏過龍頭元大期,且今年上半年營收年增率大幅成長七五%,光前兩季的EPS,就是去年全年的七成。

一般人可能只聽過「台灣指數期貨」(台指期),即透過預測台股未來指數漲跌賺錢,但事實上,期貨商品涵蓋範圍遠比想像來得廣,從玉米、咖啡到黃金,都可以透過期貨操作。期貨商好比股票經紀商,幫投資人在期貨市場下單。

期貨商有約八至九成的獲利來自手續費,他們就像開賭場的老闆,只要賭客(客戶)上門,他們就賺錢。即便台灣經濟讓客戶對國內產品興趣缺缺,但這次群益期能暴衝成長的關鍵在於,該公司二??九年就積極布局海外市場,讓「賭客」直接下單操作國外股市指數,多出大量選擇。

一九八二年就入行、從研究員做起的群益期董事長孫天山說:「期貨商不要把自己做小了!」像美國最大期貨券商盈透證券(Interactive Brokers)市值高達一百四十億美元(約合新台幣四千五百三十億元),一家券商,就相當於國泰金整家公司市值。

敢跨出去!

一場當機意外,決定轉型

不過,國內期貨是一片紅海市場,元大期國內期貨的市占率更是群益期的三倍左右。

何況,元大期不但是台灣第一家期貨商,又有金控力量加持,相對而書,群益期只是群益金鼎證券旗下的子公司,沒有顯赫的身世,似乎注定是一間小期貨商。

但一場當機意外,讓孫天山放膽走出去,甚至改變了期貨界的遊戲規則。

過去,台灣期貨商要幫客戶下單海外期貨,絕大多數都是透過「國外期貨商」(又稱上手公司)到國外期交所下單,並向上手公司「上繳」費用,但該筆費用不容易轉嫁給客戶,導致群益期海外期貨當時平均毛利率不到四成,比國內期貨商毛利率約五成還低。

壓垮群益期的最後一根稻草,是二??八年八月一天晚上。群益期的海外期貨上手公司系統突然當機,客戶整個晚上不能用海外電子下單,客戶氣得跳腳,「那天我們快被搞瘋掉!」群益期執行副總經理陳文采回憶。

孫天山不願再被上手公司箝制,他飛到新加坡,直接與新加坡交易所洽談,二??九年拿下全台第一家新加坡交易所經紀和自營會員門票,並在當地建自己的機房,甚至拉了一條海底電纜到新加坡,稱為「DMA」(直接市場接入),從此,群益期下單新加坡交易所,不必再透過上手公司。

敢先壓寶!

每年砸25%淨利維護系統

孫天山把這方法遍地開花,群益期一共加入十一家國外期交所結算或交易會員。他指出,為了和國外期交所的資訊系統整合,平均每年要花一億多元在資訊系統的建置和維護上,相當於將群益期的二五%淨利拿出來投資,「其他期貨商沒把握賺得回來,所以不敢投資,但我敢,因為不投資根本沒機會回收。」

那元大期為何不做?當時元大期前身寶來曼氏期貨,背後大股東是英國期貨商曼氏期貨,上手費用較其他期貨商優惠,但二?一一年歐債危機,曼氏破產,元大期相對優勢不在,才開始積極轉去申請新加坡等交易所的交易會員。

繞過上手公司的策略,讓群益期海外期貨平均毛利率上升到七成,但也惹來上手公司不滿。「我們接到寫滿整整八頁的黑函,說我們違法,」陳文采表示,主管機關特地到群益期檢查,「查了一年多也沒事,(金管會)還請我去做教育訓練,談如何申請海外交易所會員資格!」

如今,群益期獲利有六成來自海外期貨,今年上半年更因香港子公司轉虧為盈,營收大幅成長。今年第二季,群益期香港子公司在恆生指數期貨的交易量,市占率排名第四,贏過其他一百多家期貨經紀商,熬了三年,終於成為一隻會下蛋的金雞母。

孫天山並把腦袋動到期貨另外一項成本—結算費用。他表示,明年將到美國芝加哥成立子公司,子公司取得結算會員資格後,每年將可省下一百五十萬美元的結算費用,「我們甚至可以幫其他期貨商結算,增加新收入。」

布局美國子公司可不便宜,投資估價達兩千萬美元(約合新台幣六億四千萬元),除了當地屨用外,孫天山要求本地業務員要把英文練好,考美國期貨營業員證照,才把他們派去美國。「我自己都特地請英文家教,跟我一對一練習英文,」孫天山興致盎然的說起他的下一個大計。

「期貨一直是證券市場的異類,」統一投顧董事長黎方國指出。那麼,群益期肯定是「異類中的異類」,它證明了即使不是市場第一,但聰明轉個彎,跳過舊規則,你可以闖出一片天。

群益期

成立:1997年

董事長:孫天山

主要業務:期貨經紀

成績單:今年上半年營收11.44億元,獲利3.1,億元

撰文者馬自明、張芳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9670

朋友印象創始人栗浩洋:商業六個模型,不做創新就死亡

來源: http://www.iheima.com/top/2016/0812/158115.shtml

朋友印象創始人栗浩洋:商業六個模型,不做創新就死亡
孔樂 孔樂

朋友印象創始人栗浩洋:商業六個模型,不做創新就死亡

企業到底應該從哪幾個角度審視自己的商業模式呢?以下六個模型,值得看看。

8月11日,北科建集團與創業黑馬聯合主辦的“無錫北科建黑馬精創賽總決賽”在江蘇無錫火爆進行,昂立國際教育聯合創始人、朋友印象創始人栗浩洋分享了商業六個模型的創新。

據悉,北科建集團當天還和創業黑馬集團簽訂了戰略合作。

以下為栗浩洋的分享內容節選:

創業者每個人都必然會走無數的錯路,這是非常痛苦的事情。今天我給大家講講創業者如何考察自己的商業模式。

我們常見的商業模式從最早的電商、團購、SAAS、智能硬件、共享經濟、到O2O。但是我們發現通過這些商業模式沒辦法獲得啟發,因為火所以你進入,但這種商業模式的企業卻開始大量陣亡。企業到底應該從哪幾個角度審視自己的商業模式呢?我找出了六個模型。通過它,你反複地衡量自己的企業,基本上到最後都可以得出結論。

營銷模式——別人覺得你“必死無疑”,你卻靠它活了

在整個六大模型里面第一個是營銷模式的創新,我當時做昂立的時候,平時只能招4、5個學生的4月我們做 “百元百分”,3000塊一學期的課程只要100塊,而且期末保證孩子考一百分。這個出來大家都覺得我必死無疑,因為他們覺得我無法承諾期末每個小孩都考100分,並且3000塊一學期的課程收100在當時還未融資的情況下簡直要崩潰。但事實證明我是對的,100塊就可以嘗試一下課程,即使我是騙子家長也願意,結果在這個月份,最少的學校招了三四百個學生,最多的招了3700個。接下來我們做了產品模式的更新,教學理念緊扣提分, 90%的小孩子都提升了5—10分,百分之十幾提高了十幾分,這樣30—40%的家長都續費了3000塊,通過這一模式創新我們占領了市場,迅速殺到了競爭對手不可企及的高度。

當然,嘔吐式地宣傳,不斷地往里砸錢也是必要的。涼茶本身是廣州人喝的,可是加多寶全國人都在喝,雖然你都不知道為什麽喝加多寶的涼茶。所以營銷模式的創新,在產品一定的情況下就塑造了未來。

產品模式——拼錢太傻,滿足顧客心里才是真創新

第二個其實更核心的是產品創新,如果沒有產品創新只有營銷模式肯定會死得快。最新的Vivo手機把所有機場的廣告都壟斷了,它做了一個正面1600像素的攝象頭,關鍵只有一個:美顏。這個產品創新非常小,也並不怎樣值錢。但是它對於沒事在家搔首弄姿、喜歡把自己前拍後拍的那些女孩至關重要。她們一年拍一千多張自拍照發網絡。Vivo找到了這部分消費者真正關心的事情,而且它不光是做了正面像素還做了柔光燈,而且請了宋仲基做廣告。

產品創新一出來,抓住消費者的需求,就會獲得不一樣的溢價。不管是教育、旅遊還是服務,一定是給到了消費者不同尋常的感受,然後才能獲得超乎正常的溢價。在這個拼成本的年代,拼錢是最傻的,但如果在產品創新上你獲得了別人心理的滿足,那這個心理滿足的溢價是非常高的。所以你可以檢視一下自己的產品,有沒有真的做足了這些方面的創新。

管理模式——一定要找到管理能力特別強的合夥人

第三個是管理模式創新。同樣的事情換一個人管就不一樣,一個企業能不能做好很重要的是管理模式。如果你沒有非常強的管理經驗,在管理模式上你是很難獲得創新的,這個時候你一定要找到在管理模式上特別強的合夥人,這是我的切身感受。原來我自己也沒有做過百億級的上市公司,更沒有管過上萬人,鑒於現教育行業管理的落後,我做了創新和複制,把麥當勞華東區的老總找來,讓他管全國的學校,以前我們全國的加盟學校哀鴻一片,後來提升了三個檔次。

管理的創新創業者是很難做到的,除非找到這個領域對的人。

盈利模式——免費是個殺手鐧

盈利模式上,其實有很多不同的做法,鑒於時間關系,我不詳細講。免費是一個殺手鐧,但是盈利的路怎樣走這是一個永恒的話題。

創始人形象模式——打造自己的IP,獲取大量用戶

創始人形象模式,其實很多創始人打造了自己的IP,這個IP出來以後能夠幫助他獲得大量的用戶。

創始人靈魂模式——創始人的企業是他的靈魂代表

最重要的創始人靈魂模式,創始人你的靈魂是什麽,你做出的企業是你靈魂代表,這不是你刻意打造的,而是你自己顯現出來的。

僅僅在一、兩個模式上創新都不夠,要誠心地做事情。你可以捫心自問一下,你自己是什麽樣的性格,你自己的性格在你這個企業里面,是否能使對消費者的權益最大化。你的內心、靈魂與消費者一致的時候,你一定足夠成就一家百億、千億級市值的企業。

商業模式 創業者 投資人 創始人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0138

不做胃鏡也能查出胃癌了!今後驗尿液篩查胃癌有望成真

9月7日消息,上海瑞金醫院研究團隊發現尿液中可以檢測到胃癌標誌物,這預示著今後通過尿液就可以篩查胃癌。中國是胃癌的高發區,早期胃癌癥狀並不明顯,而國人對胃鏡檢查心懷恐懼,往往被查出胃癌時已是中晚期,錯失最佳手術治療時機。

據中新網報道,瑞金醫院上海消化外科研究所朱正綱、於穎彥教授領銜的研究團隊關註到腫瘤研究領域長期被忽視的生物樣本——尿液,並在研究中發現尿液中確實存在胃癌標誌物。瑞金醫院外科研究團隊研究團隊表示,這些新發現的尿液小分子化合物與血清傳統腫瘤標誌物對比,顯示出更好的敏感性與特異性。

研究團隊將這項研究成果發表在國際癌癥研究權威刊物《癌癥靶標(Oncotarget)》上。該成果對於實現胃癌的“無創化”診斷、提高胃癌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有著積極的意義。

由於尿液中的代謝物是小分子物質,原有的檢測設備無法分析測試小分子化合物。瑞金醫院胃癌轉化醫學研究課題組從頭摸索並建立分析方法。研究人員收集取樣,利用分析化學領域的精密儀器(氣相色譜-質譜聯用儀暨GC-MS),對收集到的樣本進行初篩和第二步的定量分析驗證,最終發現氨基酸類和有機酸類共14種小分子化合物有生物學意義,這些新發現的胃癌尿液小分子化合物作為腫瘤標誌物與血清傳統腫瘤標誌物對比分析,顯示出良好的敏感性與特異性,其中有3種小分子在尿中的升高與胃癌不良預後有相關性。

課題組早前已有胃癌血液標誌物研究成果入選上海科技創新中心建設首批轉化專利,由張江知識產權運營平臺買斷並進行試劑盒的制備與報批。醫院方面表示,此次圍繞胃癌患者尿液小分子標誌物的創新性發現亦已申請國家發明專利。

據透露,課題組目前正著手進行尿液新型小分子標誌物的臨床實用檢測方法學探索,希望盡快使這項集醫工、醫理多學科交叉性研究成果早日實現臨床轉化,造福患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3883

先要決定不做什麽 xuyk的博客

來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10b154e0102we0x.html

    前幾天,看到《環球科學》一篇文章說,人做出不合理的決定源於大腦神經反應。
    科學家做過這項選擇巧克力的實驗,分4種情況:
    1、如果你偏愛士力架,要你在士力架與德芙中二選一,你顯然會選士力架。

    2、現在喜歡士力架巧克力的人越來越多,如果只提供3種巧克力,士力架、星河、喜樂,大多數人會選士力架。

    3、如果大大增加可選巧克力種數,比如,提供包括士力架在內的20種巧克力,選擇的結果就變得很分散了。盡管很多人最喜歡士力架,但有時卻會選擇其他牌子的巧克力。

    4、而當把選項驟然減少,對於每個人,只留下2種,一種是士力架,另一種是他最後選擇的其他牌子的巧克力,再讓他二選一,這時,許多本來喜歡士力架的人都納悶不已:為什麽自己沒選士力架?

    類似於上述實驗的現象在股市中也普遍存在,比如,對於一個長線投資者,要他在一只自己非常熟悉而心儀的優質股票與另一只不甚了解的股票之中二選一,他會毫不猶豫地選擇前者;而當他面對市場上幾千只股票時,結果經常會發生錯選。

    這既有趣又有點不可思議吧?

    為了搞明白這種不合理的選擇何以產生的原因,經濟學家們研究了半個多世紀,仍然一籌莫展,不得其解。最近十幾年來,神經科學家開始登場,他們直接研究大腦,寄望獲得這個問題的答案。隨之,誕生了一門神經經濟學,它將神經科學與經濟學聯系起來。

    神經經濟學家認為,大腦是人體中消耗量最大的組織器官,它雖然只占人體2%到3%的質量,但耗能則高達20%。大腦神經元通過電脈沖傳遞信息非常耗能,致使大腦往往無法同時兼顧準確度和效率。有科學家認為,由於保持決策準確度的代價大於收益,因此面對眼花繚亂的眾多選項時,人們常會受到迷惑,從而錯失他們的最優選擇。

    科學家還發現,大腦會忽略可預測的信息,而著重關註意外信息。這也就是說,神經元往往會忽視有邏輯可循的細節;而對意外信息的細節卻特別關註。我猜想,人腦這一固有的生理反應,也許就是股市為什麽會對不確定信息、突發事件或謠言的反應特別敏感和強烈的原因吧?

    神經經濟學家研究顯示,對於兩個選項,如果增加某一選項的價值,比如,將一支普通巧克力棒換成美味的士力架,這時,代表這個選項的神經元就會增加激發速率;而如果增加另一個選項的價值,比如,將另一支普通巧克力棒換成超大塊的,這也就相對降低了士力架的價值,這時,代表士力架的神經元激發速率就會降低。這個神經元激發速率變化的實驗揭示了,人很容易受各種各樣信息的影響或誤導。我操!難怪股市中很多人選股就像“猴子掰玉米”,抓一個,扔一個,再抓一個,又扔一個,結果到頭來一個都抓不好。我猜想,這可能也是神經元活動的緣故吧?

    正因為人腦存在這種固有的反應特征,所以我們每個人也就都不可避免地會經常做出不合理的決定。對此,神經經濟學家提出,我們會做出一些不合理的決定,背後可能是因為我們在衡量不同選項的價值時存在不確定性。

    人腦耗能巨大,常會兼顧不了準確性與效率,那可如何是好?我們是否能夠改善和提高,從而做出更好的決定呢? 神經經濟學家Glimcher說,他的研究已經幫助他找出了具體的策略:

    “現在在做決定時,我不會一下子直接選擇最心儀的選項,而是先排除掉選項里最不好的,將選項數減少到一個可以控制的數量,比如說3個,我發現這真的有用。有時候,你可以從最複雜的事務中學到簡單的東西,而這的的確確可以提高你的決策水平。”

    哇塞!盡管神經經濟學才剛發展起來,時間還很短,充滿了問題與爭論,前面講述的實驗未必一定非常科學,其結論也未必完全正確,但我想,不管怎樣,神經經濟學家有關如何提高決策水平的說法則無疑是很有道理的!這不禁讓我想起投資大師查理·芒格,他的許多思想及論述與其高度一致,殊途同歸!我們不妨重溫其中的幾條:

    1、查理·芒格一般會先註意應該避免什麽,也就是說,先弄清楚應該別做什麽事情,然後才會考慮接下來要采取的行動。

    2、對於複雜的適應系統(註:股市就是個典型的複雜性適應系統)以及人類的大腦而言,如果你采用逆向思考,問題往往會變得更容易解決。如果把問題反過來思考,通常就能夠想得更加清楚。那些精通代數的人知道,如果問題很難解決,利用反向證明往往就能迎刃而解。生活的情況跟代數一樣,逆向思考能夠幫助你解決正面思考無法處理的問題。

    3、好好把握少數幾個看準的機會比永遠假裝什麽都懂好得多。如果從一開始就做一些可行的事情,而不是去做一些不可行的事情,成功的幾率要大得多。這難道不是顯而易見的嗎?

    4、芒格智慧思想最精髓的一句話:

    “我只想知道我會死在哪里,這樣我就永遠不到那里去。”(美國農夫諺語)

    最後,一言蔽之,不要急於決定做什麽,而要先決定不做什麽,減少選項;要死的地方不要去,盡管它們眼下會讓你很舒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4426

還做不做VC?別急著回答先看看這十個問題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6/1027/159456.shtml

還做不做VC?別急著回答先看看這十個問題
經緯創投 經緯創投

還做不做VC?別急著回答先看看這十個問題

西雅圖資深投資人 Jon Staenberg 談創業投資。

本文系經緯創投(微信ID:matrixpartnerschia)編譯自techcrunch.com,由經緯創投授權i黑馬發布。

無論是創業者,還是投資人,大家都希望在下一個十年,下下一個,乃至更長久的未來里實現價值,無論是商業意義上的還是更廣闊維度上的成功。

在當下的市場里,回歸紮實的長期運營和盈利,是生存的要訣。優秀的人總是對自己的定位非常清楚,同時又保有一些好奇心和“天真”。比如投資人要明白一個公司成與不成 99% 都在團隊本身,投資人的作用是他們背後的軍師,運用經驗及思考,幫助創業者去做戰略上的討論和梳理,以及為他們提供高效優質的投後服務,幫助他們找對人,找到錢,打好仗;而好奇心和天真則是說在一個比較長期的角度,去看到未來的趨勢,敢於做出決定,以及有一些情懷。

今天的文章是 Capital & Growth 的編輯 Jasper Kuria 和西雅圖資深投資人 Jon Staenberg 之間的訪談。我們覺得他在投資人與創業者的關系以及面對當下市場的心態等方面分享了一些不錯的觀點。歷史的尖峰時刻總是需要太長的醞釀時間,每一樁影響深遠的事件亦需要一個發展的過程—— “我們正生活在一個難以置信的時代”。以下,Enjoy:

01

吉爾·佩奇那(天使名單中排行第一的天使投資人)說他意識到一件有關於投資的事,就是他對結果的控制是多麽無力,你也有相同的感覺嗎?

當然。我很清楚,大多數投資人總是裝作他們貢獻了許多價值和專業知識,事實上他們並沒有。我的價值就在於和創始人保持了足夠好的關系,所以一旦事情進行得不是那麽順利,他們會第一時間告訴我。然後我會打開名片盒,去聯系能提供幫助的人。

一個投資人能增添什麽價值?幫助雇用、解聘、業務拓展和融資,以及在不多見的情況下,還能提供一些指導。但是如果你問大多數投資公司,它們的投資人有多少會真正參與企業的運營,幫忙撥動“指針”?大多數公司會告訴你沒有多少投資人會這麽做。

貢獻價值是我一直在考慮的一件事情。我如何才能成為一名更好的董事會成員?我如何才能了解一個特定的領域和生態系統?在哪一領域我要更加深入?這一切都很難得出結論,因為如果你不持續更新,你就會變得落後。在這個層面上說,大多數人都是陳舊過時的。如果我能坦率地說出企業的一些小小成功是因為我的支票以外的一些幫助,沒有什麽事情比這更能讓我感到高興。

02

專家們都在描繪一幅創業公司在短期內會變得非常蕭條的景象。你對此有什麽想法?是什麽導致了這一情況的出現?

你知道,這是一個非常好的新聞評論。這全取決於你的時間跨度。如果我們討論的是下一年的蕭條和寒冬,這絕不是我的時間跨度。

我已經入行 30 年了,人們總是跳上船,預測行業趨勢。我們已經有了一個5~6年的繁榮發展期,所以會有所衰退也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我傾向於去看未來十年或二十年。像他們說的一樣系好安全帶,但是如果你的目的在於長期發展,那麽還有很多很好的機會。關於我們能玩出什麽結果,我真的很期待。

03

對於在如今充滿挑戰的時代下正費盡力氣融資的創業公司,你有什麽建議嗎?

有,而且很簡單。如果融資困難,去尋找不必融資的辦法­——獲得盈利。

這個準則是非常健康合理的。很少有公司能夠高速發展到允許它們在短期內放棄盈利的地步。不管它是 Facebook 還是 Youtube,很多人都錯誤地把那些例子當做標準和規範。

我想加入一個能有很大增長的公司,但是搞清楚你的商業模式真正是什麽也非常重要。我不會投資給那些光說自己要獲得 1000 萬用戶的公司。

04

讓我們談談獨角獸。有些估值過高的公司會突然修改他們的估值。如果你是這種公司的一名早期投資人,你會為此而抗爭嗎?

以下是非常實際的答案:我不是一個基金而是一名天使投資人。我沒有這個分量來抗爭,但我對人為地去擡高估值的行為非常反感。

市場會說話,它是健康的體系。只要早期投資人沒有完全耗盡精力,他們就應該對公司的價值有清晰的認識。

05

風險投資人說他們正在尋找 100 倍的回報,因為這才是一個投資基金里促使指針轉動的東西。作為一名天使投資人,你尋求的是相同的回報率還是會很樂意加入中型高利潤的企業?

每個人都這麽說,但是有多少 100 倍的回報是真的?我從事這一行業很長時間了,可以說,沒有多少 100 倍的回報是真的。

和基金不同,我沒有流動性、時機和需要 100 倍回報的壓力。如果我能持續地得到5倍到10倍的回報,我會一直做下去。

如果一個創業者告訴我:“我們將會銷售一年,你會得到雙倍的錢”,這才會真正成為一個好的內部收益率(Internal Rate of Return,簡稱IRR)的結果。

但是如果這是唯一的道路,否則就會閉門歇業,這樣是行不通的。我要的期權風險的確切數目,這不僅意味著公司可以賣的出去也可能意味著公司壯大到可以上市或者和其他公司合並。

06

預言一下未來吧。你覺得什麽產業將會發展壯大,產生巨大的投資回報?

我不想和大家在虛擬現實、大數據、無人機和健康產業里競爭。我有企業背景,我感興趣的是雲技術將如何改變企業。對食品科技我也同樣懷有興趣,投資了食品配方公司Kitchen Bowl。我為科技和食品的結合以及像“如何供養地球上的 100 億人口?”這樣的問題著迷不已。

有一句棒球界的俗語:“專找對方的空子打”。長久以來我都這麽做,明白下一個大事件不會像人們期待得那樣很快發生。因此,我很樂意放棄 100 倍的回報而要那些更加肯定和近期項目的10倍回報。

07

一個創業者或者公司向你推銷時,什麽會讓你感到反感?

當我遇上向我推銷自己的人時,我要弄清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他們的銷售人員有多好?

對我來說,無論是為了賺取資金、顧客還是為了雇到優秀的員工,這一切始終都關於某種形式的銷售。然後就是基礎:你最好了解市場,有激情和在必要時能夠脫離原設的腳本。

創業者在向投資人推銷的時候要知道一件事:那就是大多數投資人會給你開放式的答案。(我被評價為比大多數人都要誠實的投資人。)他們會說:“這看上去很有趣”或者“讓我隨時了解你項目的更新進程”。我傾向於讓人們知道他們的項目是否可行以及為什麽對我來說不行。

08

你認為創業者是否應該在和投資人見面的第一次會議中表現得更加強硬以獲得一個確切的答案(而不讓投資人保持開放式)?

這取決於你認為你的時間有多麽寶貴,但是我會告訴你的。如果我是那個投球的人,我需要知道我該站在哪。如果你的時間對你來說並不寶貴,那為什麽對我來說就是寶貴的?作為一個投資人,我希望創業者可以問我這些難以回答的問題。

09

如果你來挑一個決定創業是否成功的最大因素,它會是什麽?為什麽?(馬克·安德生說是產品的市場契合度,比爾·格羅斯認為是時機,丹·列維坦相信這個關鍵因素是團隊)

實際上我不認為只有一個因素可以決定創業成功與否。馬克·安德生有相關的產品背景,所以他從產品的角度來看這個問題。那比爾·格羅斯是做什麽的?他就在一個時機產業之中。

其他風險投資人可能會說這和團隊有關,因為他們非常社會化和善於與人交際。這是你眼鏡的實際濾鏡。這就不只是一個因素。每一個單一的因素都會產生影響。如果只能說一個因素,那就是一個簡單的生意!

10

你還有沒有一些零星的想法或者建議可以對創業者說的?

我們生活在這樣一個難以置信的有趣時代。

變化的速率正在爆炸式地增長,沒有比現在創業更加簡單容易的了。世界接受新的商業模式的意願也空前高漲。我想要鼓勵更多人來創業,我對在創業領域看到更多變化尤其感興趣,無論是性別還是種族方面的變化。如果這些群體中有任何人在尋求建議或指導,我非常樂意和TA見面。

VC 風險投資 PE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0807

曲凱:對《為什麽我不做VC了?》質疑的回複與思考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6/1027/159455.shtml

曲凱:對《為什麽我不做VC了?》質疑的回複與思考
曲凱 曲凱

 曲凱:對《為什麽我不做VC了?》質疑的回複與思考

投資是一種方式,實操是一種方式,FA 又何嘗不是。

回複:

1)至少要在行業里做10年、20年才能真的看透?

這個觀點本身我是贊同的,但為什麽一定要是連續的10年、20年?而且尤其是對於我所說的“年輕人”來說,10年實業經驗,加上10年投資,我認為大概率是比20年投資來的更有益。更何況,我完全可以2年投資,5年實業,再來20年投資?

我覺得不管做任何事情,最重要的根本都是找到事物的本質,投資是一種方式,實操是一種方式,FA 又何嘗不是。投資是我長久來說最喜歡的事情(我甚至不用把投資當做一個工作或行業),那拉長時間維度來看,我就要做更多有益的事情來補足。引用一段類似的話來表達我的這個觀點就是:

“你 plan 自己的 career 時,要給自己足夠長的時間,比如10年。然後再想,你要成為這個領域最 top 的 3-5 個人,你需要有什麽樣的經歷?”

那麽我個人的觀點是,作為一個沒什麽行業經驗的年輕人進入 VC 行業,連續做10年、20年,並不是對這個問題最優概率的解答。

2)VC已經是很理想的職業了?

VC 已經是很理想的職業了,優點很多人都講過了。能做 VC 本身就是上了快車道,做出暫時離開的選擇也是我個人的問題。我習慣性地追求極致的成長曲線,對時間投入產出比的要求甚至有些偏執,所以希望做的每一個選擇都能效益最大化。雖然有的時候結果可能不是這樣,自己也經常會吃虧。比如可能對於很多人來說,經歷一個行業的低谷確實是能學到特別多東西的。所以這個選擇和理由其實都是很個人化,讓很多人感到不舒服,我覺得也很能理解。

總的來說,我還是在對人生做發散的階段,而人生確實是需要收斂的。這點是我自己總反省,並且要努力去矯正的。對於那些已經在行業內很多年,哪怕是應屆生進來,但有很好的悟性和起點,做好了準備,並且願意一直做 VC 的人來說,我其實真的很羨慕大家。

3)真正懂投資的都不是靠運氣?

我覺得理論和邏輯框架是異常重要的,而很多時候這些東西又來自於經驗。但我也是一個更多強調大勢、而不是個人能力的人。個人能力很重要,但不能抵抗大勢。

所以,我覺得真正有經驗、有理論、有框架的人,所做的事情是在運氣來臨之時,盡量無限大的去放大抓住趨勢的概率,但概率再高,最終也離不開運氣和勢這個基礎。

4)銷售導向和信息不對稱在所有行業都存在啊?

是,類似銷售能力、溝通能力、邏輯思考能力等這些看似最基本的能力,會在職業發展的後期越來越重要,反而很多 hard skills 的重要性會越來越低。

銷售導向和信息不對稱本身不是問題,問題還是我所要說的“年輕人”這個群體。在人生職業生涯的初期就接觸非常重的銷售導向的事情和依靠信息不對稱的行業,是否是好事?

換一種角度來說,最近李笑來在知乎上做了一場12萬人+的知乎 Live,但你要知道李笑來以前不是混知乎的啊。知乎里自己養成的大v,到了真正要變現的時候,反而做不過外部的了,這是為什麽?

對於投資行業也一樣,如果一開始就在行業內去積累人脈、獲取信息,有時候收益效率和質量不一定最高。你可能會發現,自己連續做了五年 VC,積累的很多的人脈和信息,最終卻不如一個做了三年實業又讀了兩年 MBA 再進入行業的人好。當然,這肯定是因人而異的事情,但這個現象是我自己一直在思考的。

所以,我不覺得銷售導向和信息不對稱是不好的,關鍵是如何更好地掌握時間、鍛煉自己、和利用行業特點。

5)看完文章不想做VC了,或本來想做又不想了?

我個人本意當然不是站在很多 VC 從業者的對立面,在上面文章里,我只提出了問題,沒有給出解答,這是不好的地方。對於仍然在做 VC 的人來說我覺得仍然有太多可以做可以學習的事情。從一個只從事過不到兩年 VC 經驗的人來說,如果我繼續做 VC,我:

第一,會在投後上下更多功夫,和創業者走得更近,這也是一種能深入了解行業和實操的方式。

第二,做更多行業研究,讀更多書和國內外的博客,多鍛煉自己的思考能力。

第三,去反過去看更多過去 deal 的資料,尤其是當時的 DD 報告、財務模型和過會討論紀要等,再比對現在項目的發展,這些東西是我覺得最能快速學到投資精髓的事情。

第四,更多地紮到垂直行業內,和行業內的人接觸,而不只是一周聊多少個 FA 推來的案子,制造一種虛假的忙碌感。真正和行業內的資深人士建立聯系,這點是我覺得自己當時做的最不好的地方。

第五,自己多研究下募投管退的各個環節,把很多法律知識等補足一下。

而對於還沒有做 VC 的人來說,其實我覺得 VC 主要是給我打開了一個開關。讓我能夠自我驅動、能夠更好地逼迫和鍛煉自己去 social、能夠更有效地利用時間、能夠嘗試想的更深更有商業邏輯,而這里面有很多地方都是不做 VC 也能督促自己的。多鼓勵自己出來和人聊天,去嘗試接觸那些你本來以為自己接觸不到的人,這可能可以是你的第一步。

6)跳來內容行業,不擔心之後內容行業也走到尾聲?

有人說我進入了內容行業,未來內容也會進入尾聲和低谷。這點我不認同,我是覺得內容早就已經在尾聲和低谷了。從供求關系的角度來說,信息爆炸讓內容存在的價值不斷降低,也讓內容生產者越來越難。

而且內容的主要問題是,生產者和接收方是單向的連接關系,這種關系是不穩定又難以壟斷或激活的。而很多人都在講做社群,本質來講其實是把這種單向關系變成了雙向,這樣就更容易產生信任和品牌,這在傳統媒體時代是很難做到的。再進一步,如果能把雙向關系變成網狀關系,也就有了網絡效應。

從商業理論來講,這是一個必然的趨勢,純做流量會越來越難,很多靠負面、黑人和八卦搏出位的信息更是瓶頸嚴重。所以從單向到雙向再到網狀關系會是我未來不斷嘗試和摸索的事情,我也願意不斷把我所做的事情和背後的思考分享給大家。

其實,創業公司死亡是絕大概率的事件,所以我一直抵觸很多人以預測和評價創業公司的失敗為榮。本來就是99%會發生的事情,有什麽好預測的呢?最有本事的人其實是那些能預測到成功公司的人,所以還是希望大家多以站邊和贊揚創業公司為榮,這才是最有種的。

思考

1)我在一個公開的平臺上,太掏心掏肺的分享很個人選擇的事情,討論一個因人而異的問題,並不夠客觀,這不好。

2)我把一個人群臉譜化了,一不小心“代表”和“評價”了很多人,這不好。

3)我總結了一些其實大家都有感知的問題,並且沒有給出什麽 insight 或解答,這不好。

4)不管是怎樣的內容或個人IP,只要火了就一定會有人蹭熱點,而蹭熱點的最好方式就是提出反對意見,既然做內容了就要接受這個事情。

5)觀點性的文章,好處是會有很多人喜歡,壞處是有觀點就一定有反面觀點。你永遠無法討好所有人。而作為一個活著就是為了習慣性討好別人,特別在意外部評價,希望被所有人喜歡,但實際被所有人黑的處女座,對於寫公號這件事情我猛打了一陣退堂鼓。

6)我有點理解寫《龐麥郎》的鯨書,和寫《耶魯村官》的楊眉了。以後我再也不黑任何文字工作者了,以後郭敬明就是我的偶像了。

唉,上篇的末尾我還在心疼莊明浩老師,最後發現果然自己還是太 naive 了。不被黑最好的方式就是自黑。看完這麽多,如果你還覺得我說的不對,還想黑我,那我也承認我離開就是因為我做的不好,你看這樣好不好?

心疼自己。

曲凱 VC 風險投資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0808

發改委:本輪成品油價不做調整

據發改委網站消息,自10月19日國內成品油價格調整以來,國際市場油價小幅波動,按現行國內成品油價格機制測算,11月2日的前10個工作日平均價格與10月19日前10個工作日平均價格相比,調價金額每噸不足50元。

根據《石油價格管理辦法》第七條規定,本次汽、柴油價格不作調整,未調金額納入下次調價時累加或沖抵。

發改委表示,正密切跟蹤成品油價格形成機制運行情況,結合國內外石油市場形勢變化,進一步予以研究完善。

據悉,這也是今年第四次因調價幅度低於每噸50元而擱淺。截至目前,今年以來,我國汽、柴油價格累計分別上漲每噸670元和645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1823

蘋果最早明年出曲屏iPhone;張一鳴:今日頭條不做醫療推廣 | 黑馬早報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6/1129/160061.shtml

蘋果最早明年出曲屏iPhone;張一鳴:今日頭條不做醫療推廣 | 黑馬早報
朱丹 朱丹

蘋果最早明年出曲屏iPhone;張一鳴:今日頭條不做醫療推廣 | 黑馬早報

樂視網二股東:賈躍亭應壯士斷臂 砍掉房地產等業務

800473290775287385

morning,艾瑞巴蒂~

上圖是新華社拍攝的非洲國家津巴布韋的網吧,在這個錢比紙賤、食不果腹的國度,上網是一件很奢侈的事情。這里的網吧通常收費每小時1至2美元不等。天吶,靜靜當年逃課去上的網吧可沒這麽貴,所以想問,去非洲開網吧創業還有機會嗎?

不多說啦,一起來看今天的早報~

1、珠海國資委:周樂偉任格力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

昨日,據珠海國資委網站顯示,委派周樂偉同誌為珠海格力集團有限公司董事、董事長、法定代表人。同時免去孟祥凱珠海格力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委員職務;周樂偉同誌任珠海格力集團有限公司黨委委員、書記。此前,11月11日,董明珠基於國家的相關規定及本人意願,主動辭去格力集團董事長一職,但仍將繼續擔任格力電器的董事長及總裁。

@思痕片羽:這個周樂偉又是哪里來的,這種空降過來的沒一個真的能把企業帶到正軌上面去的

@嘴角上翹虛偽笑:離開董明珠的格力就是健力寶…

2、樂視網二股東:賈躍亭應壯士斷臂 砍掉房地產等業務

樂視網第二大股東鑫根資本創始合夥人曾強表示,樂視發展方向是對的,但次序是錯的,“應專註於樂視雲、樂視電視等核心業務的發展”,“像是土地、房地產等業務必須要砍掉。”。采訪中,曾強並不諱言,作為投資人,鑫根在一些問題的看法上與樂視存在分歧,比如樂視體育、樂視汽車等。曾強認為,賈躍亭“作為顛覆者的野心和顛覆者的韜光養晦之間的度要把握好。”據稱,鑫根資本投入到樂視生態中的資金已達到150億元。

@花無: 感覺樂視什麽行業都插了一腳

@自言自語的魚_: 其他都砍掉,獨留房地產,或許還有救

3、小米第三季度在印度賣出200多萬手機

印度電商公司Flipkart上周宣布小米自今年8月在當地發布紅米3S和紅米3S高配版後,已經在該國賣出100多萬部。昨日,小米印度主管馬努·賈因則宣布該公司在印度市場當季智能手機銷量超過200萬部,同比增長150%。

@饕哥G:小米好好努力,媳婦的P9我實在用不慣,真心希望下臺機器還能用小米的。

@打悟空的小妖怪:好像在印度vivo賣的比小米多多了

@張酒窩:我可不想將來有一天走在印度大街上,一個粗獷的壯漢對我說:哥們兒,咱倆手機一樣一樣的。

4、張一鳴:今日頭條不站隊BAT 也不做醫療推廣

今日頭條創始人張一鳴近期作客央視《對話》,圍繞今日頭條發展歷程和創業環境發表了看法。他表示目前在中國,BAT是繞不開的話題,今日頭條所能做的是盡量不站隊。張一鳴還在對話中表示,今日頭條目前營收狀況良好,並不缺錢,而且在廣告分發方面,由於現在中國醫療廣告質量普遍較差,今日頭條絕不做醫院推廣廣告。

@超超超氣質:為什麽這麽多人噴還這麽大的下載量?不知道水分到底有多大

5、美圖發行價區間為8.5至9.6港元 美拍實現1160%增長

據彭博社報道,相關消息人士透露,美圖公司將在香港發行5.4億股普通股,IPO定價區間設定為每股8.50至9.60港元,最多將融資約7.1億美元。美圖或將於12月初在香港IPO,傳本周開始公開路演。而據招股書透露,美圖自2016年6月推出的美拍互聯網增值服務業務,在第三季度的營收約人民幣920萬元,實現了1160%的增長,展現出巨大變現機會。

@暈TOOfree: 美圖手機的出現,禍害了多少男同胞……

6、華為將在東京設立尖端技術研發基地

據日本經濟新聞報道,華為將在日本設立尖端技術的研發基地。據悉,華為計劃與日本企業開展合作,推進使所有物體都聯網的“物聯網(IoT)”和“5G”技術實現實用化。

@極度的丶虛偽:以前沒有贊揚過華為,我只想說沒什麽不好的,文化可以停止輸入,科技不能,要不就像大清朝一樣閉關鎖國。

@大惋惜帝國:讓日本技術人才為我所用,這也能找到噴點? 按照這個思路,中國的技術人才都到外企工作才好?

7、關於蘋果的三則消息

蘋果最早明年推出曲屏

據國外媒體報道,蘋果公司最快可能於明年推出配備曲面屏幕的iPhone。據蘋果的供應商稱,他們已被要求增加厚度更薄的有機發光二極管顯示屏(OLED)產量,並提交比三星電子分辨率更高的屏幕樣品,以顯示出蘋果手機的差別。

知情人士稱,將發布的多款手機中的一款將配備OLED屏幕,但考慮到OLED顯示屏的生產成本較高,這款手機的售價可能更高。這款手機是正在考慮的逾10款原型機中的一款,蘋果最終也可能決定不發布這款手機。

@菲菲:最快可能明年上市,那後年上市也不能說你忽悠我……

@echo:還是不明白,曲面屏有什麽用

喬布斯遺願完成 蘋果飛船總部即將完工

據國外媒體報道,蘋果飛船總部主體結構已接近完工,按原定計劃在2017年年初投入使用將不存在問題。最新的航拍圖顯示,蘋果飛船總部的主體結構已接近完工,環形大樓和停車場樓頂的太陽能電池版已經鋪設完成。名為Campus 2的蘋果飛船總部由蘋果時任CEO喬布斯在2011年提出,2013年開始施工,原計劃2016年年底竣工,2017年年初投入使用。

107436260086622179

@dehydeg:不知道國內會不會山寨

@張澤毛:大型客家圍樓

8、美國實體店黑五銷售額下滑

根據Adobe Systems對各大零售商網站的226億次訪問量進行的分析,美國感恩節及第二天(黑色星期五)的在線購物開支同比增長近18%,達到52.7億美元。Adobe Digital Insights總監塔馬拉·加夫尼表示,即便是在周六早晨,消費者的購物熱情依然超出預期。

實體店分析公司RetailNext的初步數據顯示,“黑色星期五”當天的實體店客流下滑近11%,銷售額的下滑超過10%。亞馬遜今年“黑色星期五”的訂單量高於去年,消費者全天購買的玩具超過300萬件。

@好吃的我:美國人民網購剁手也瘋狂,哈哈

@山度士:相比在線下排隊大搶購來說,大家應該更願意在網上用鼠標來搶吧

9、強生計劃200億美元收購瑞士制藥公司

強生公司近日表示正在與瑞士制藥公司Actelion接洽,商談收購事宜。Actelion公司為歐洲最大的生物科技公司,估值近200億美元。這筆收購可能有助於擴大產品線,研發多樣化藥品。Actelion確認了強生公司的收購意願,但稱並非一定會就此達成交易。

今日思想

“如果我們用錢能堆出團隊精神,堆出光榮和夢想,堆出排山倒海的快樂,堆出一支真正的世界強隊,那麽這就是金錢真正應該的最好的去向!”

—— 11月28日,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馬雲向三連冠廣州恒大淘寶隊發賀信。

黑馬早報 黑馬早報神點評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534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