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Q案4議員恐「主權在民」失守
1 :
GS(14)@2016-12-30 08:11:41【本報訊】特首梁振英高聲力促選民將民主派「vote them out」,結果民主派陣營在立法會選舉交出亮麗的成績單,梁班子繼而向選民「下戰帖」,動用公帑司法覆核劉小麗、梁國雄、羅冠聰及姚松炎四名共獲12.7萬選民授權的議員議席。DQ危機面前,四議員無所懼,但怕「主權在民」的理念,因市民疏於防守被擊潰,呼籲元旦上街,力抗政府濫用公權力,合力守護議會尊嚴。記者:陳雪玲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61230/19881169
讀錯Almighty 陪審員被DQ
1 :
GS(14)@2017-01-12 07:58:20【本報訊】曾蔭權涉貪案前日已選出9名陪審員,但昨卻因英語問題鬧小插曲。一女陪審員昨早宣誓時,疑不懂讀「Almighty」(全能的)一詞,法官考慮案件要用英語審訊,遂主動運用權力免去其職務。及後法庭再抽選出一位新女陪審員,惟她兩度讀錯英文誓詞,遭要求重讀,最終宣誓三次才成功。陪審員昨早以英語宣誓時,有女陪審員讀到「Almighty」時,只能含糊發音,未能正確讀出,更一度望向法庭職員欲以眼神求救。法官陳慶偉及後即問對方是否對該詞不太熟悉,該女陪審員尷尬微笑點頭。陳官稱並非想令她難堪,但仍免去其陪審員職務。法庭及後再選出一名新女陪審員,惟她首次宣誓時先讀錯字,法官要求重讀,第二次說漏自己名字,第三次才讀對,成功補選成陪審員。陳官完成抽選後有感而發,稱往往有很多不能預計的事,如遇到語言困難,但仍感謝各人抽空到庭。■記者蘇曉欣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70111/19893191
佔領西環反釋法 7子被捕DQ案開審在即 黃之鋒質疑政治報復
1 :
GS(14)@2017-01-12 08:05:12■香港眾志林淳軒昨在寓所被警方上門拘捕,傍晚獲准保釋。李家傑攝
【本報訊】去年11月初人大釋法前夕,4,000人晚上前往西區中聯辦示威,一度「佔領西環」。事隔兩個月,警方昨清晨採取行動,最少拘捕7名當日在場示威者,包括香港眾志、社民連及大專政關各兩名成員。香港眾志及多個泛民政黨批評,警方在4名議員被司法覆核前高調拉人,質疑拘捕行動是政治報復。記者︰馬志剛 李家傑警方表示,港島總區刑事部聯同有組織罪案及三合會調查科經深入調查後採取行動,昨晨拘捕7名男子,年齡介乎17至29歲,涉嫌參與非法集結、公眾地方行為不檢、藏有攻擊性武器等罪行,又指拘捕行動仍在進行中,不排除有更多涉案人士被捕。
■被捕的香港眾志林朗彥亦獲准保釋。
泛民促警執法一視同仁
昨早6時左右,警察分別前往香港眾志成員林淳軒、林朗彥、社民連副秘書長周嘉發、成員陳文威、大專政關發言人葉志衍、成員盧德昌等人寓所拍門拘捕,其中周嘉發、陳文威、葉志衍均不在家,陳稍後自行到深水埗警署接受問話,周、葉二人則在灣仔警察總部「主動投案」,至截稿前仍未獲准保釋。香港眾志秘書長黃之鋒質疑,4名立法會議員資格司法覆核將於下月開審,今次拘捕是向相關政團施壓,有政治考慮。多個泛民政黨、團體昨午到警總示威,促請警方執法一視同仁,認真調查羅冠聰遇襲案。社民連指警方刻意包庇撐政府人士,卻重手對待反政府示威者,「政治檢控,一目了然」。到場聲援的人民力量陳志全說:「警方點對和平示威者、點對機場襲擊者,香港市民有目共睹。」公民黨立法會議員楊岳橋形容,施襲者以愛國之名行暴力之實「係愛國賊」,作為立法會保安事務委員會成員,他會在委員會繼續跟進。
羅冠聰遇襲案再拘一婦
林朗彥、林淳軒與盧德昌黃昏獲准保釋,2月中再到警署報到。林朗彥表示,警方以參與非法集結罪名拘捕他,但未正式提出檢控;警察昨早登門手持搜查令,撿走他的眼鏡,據知其他被捕人士亦遭撿走衣物、背囊等。他指出,今次拘捕是大規模報復行動,形容釋法是中共壓下來的大刀,挺身反抗即遭拘捕,認為行動涉政治目的。至於羅冠聰遇襲案,警方昨晚再拘捕一名68歲姓林女子,涉嫌於1月8日在機場襲擊一名24歲姓羅男子,涉普通襲擊及非法集結被捕,正被扣留調查。警方至今就事件拘捕3人,其餘兩名男子已獲准保釋,1月底再向警方報到。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70112/19894133
黃之鋒《華郵》撰文:DQ毀一國兩制
1 :
GS(14)@2017-01-27 07:37:10【本報訊】香港眾志秘書長黃之鋒在《華盛頓郵報》(The Washington Post)撰文,指香港政府在回歸20周年前入稟法院提出司法覆核,要求撤銷羅冠聰等4名民選立法會議員的資格,令香港自治權跌到20年來最低點,呼籲國際社會關注一國兩制正被中共破壞。
「自治權跌至最低點」
黃之鋒聯同紐約大學世界歷史系碩士生敖卓軒在《華盛頓郵報》發表文章,題目為〈Autonomy in Hong Kong is at a20-year low〉(香港自治權跌到20年來最低點)。文章指出,人大就青年新政成員梁頌恆及游蕙禎在立法會宣誓問題釋法,是隨意扭曲法律條文以配合共產政權的政治需要。釋法讓特區政府憑主觀標準,向任何被指違反宣誓守則的反對派議員提出司法覆核,北京促使香港行政機關透過司法制度來裁定立法機關非法,是干預香港事務及破壞香港三權分立。文章指出,北京過往對付港獨分子,現在對付主張自決者,日後便會對付提倡內地民主發展人士。文章又指出,3月特首選舉結果將影響香港未來10年路向,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似乎尚未能決定要支持強硬或溫和路線的參選人,但無論如何,今年7月1日北京都會一如以往慶祝一國兩制成功落實,黃希望國際社會能夠明察事實並非如此。■記者麥志榮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70127/19910431
不滿DQ案 市民禮賓府示威
1 :
GS(14)@2017-01-31 15:53:53昨日大年初三赤口,社民連梁國雄及劉小麗等被司法覆核的立法會議員與香港眾志等約20名示威者,到禮賓府向特首梁振英抗議,不滿梁特動用公帑入稟覆核,圖撤銷4名立法會議員資格。警方昨亦「特別招呼」眾人,在門外以鐵馬攔截示威人士,雙方一度對峙(圖)。而警員人數亦比同日職工盟及街工於禮賓府示威時明顯倍增。示威人士表示,梁振英即使放棄連任,但卻從未退下政治鬥爭的火線,不滿梁振英動用公帑向4位民選議員發動政治清算,試圖顛覆選舉結果。夏家朗攝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70131/19913559
跨境執法DQ風波 美報告:京侵犯港自由評分連跌3年 遜印尼菲律賓
1 :
GS(14)@2017-02-03 02:50:12■銅鑼灣書店負責人李波失蹤多時後,於去年3月回港現身。
【本報訊】總部設在美國的國際人權監察組織「自由之家」(Freedom House)發表2017年世界自由年報。香港的自由總評分連續第3年下跌至61分新低,評分比菲律賓及印尼更低,被列為「局部自由」地區。報告指出,銅鑼灣書店李波等人被失蹤,以及人大釋法等事件顯示中國正侵犯香港的自由,令香港自由度未來有下降趨勢。議員認為,肖建華懷疑被挾返內地,跨境執法事件一再發生,將令國際對香港自由的保障失去信心,長遠會拖垮香港經濟。記者:麥志榮自由之家的年報評估了195個國家及14個地區的自由水平,由專家按照各國實際情況,就25個政治權利及公民自由指標作出評分,每個指標0分最低,4分為最高,所以總評分滿分是100分。香港總評分近年不斷下跌,於2014年為67分,在雨傘運動之後,2015年評分開始下跌至65分,2016年跌至63分,今年再跌至61分,被列為「局部自由」地區。香港與烏克蘭同分,低於印尼的65分及菲律賓的63分,高於51分的新加坡。至於亞洲其他鄰近地區,日本評分為96分、台灣91分、南韓82分,均遠高於香港。年報亦對各地政治權利及公民自由程度作出評分,以1分為最自由,7分為最不自由。香港政治權利評分是5分,公民自由評分是2分,評分與去年一樣。
■青年新政梁頌恆及游蕙禎被指宣誓無效,遭褫奪議員資格。
■左起:梁國雄、劉小麗、姚松炎及羅冠聰被政府入稟要求取消議席。
「肖建華事件損兩制」
年報又將香港,與埃塞俄比亞、南蘇丹等地同列為10個自由下降地區之一,警告香港自由度未來有下降趨勢。年報指出,銅鑼灣書店店員涉嫌被擄返內地,其中林榮基返港後大爆被拘留的內幕;新聞及學術自由的空間萎縮;雨傘運動中誕生的本土勢力在立法會選舉中勝出,人大卻強行釋法以剝奪多名立法會議員資格,均顯示中國正侵犯香港自由。民主黨主席胡志偉指出,繼銅鑼灣書店後,又發生肖建華懷疑被帶返內地事件,違反一國兩制的行為一再出現,必定令國際社會對於香港自由前景感到隱憂,長遠必定會影響香港的經濟發展。胡志偉續指,近年中資大舉進軍香港,已令國際投資者擔心,若香港失去自由、法治的優勢,一國兩制的保障又成為疑問,西方投資者便可能不再選擇香港,當香港變得與內地城市一樣,外資更會直接到內地投資,根本不會考慮香港。
恐動搖港金融地位
支聯會秘書長李卓人指出,銅鑼灣書店事件震動國際,肖建華與李波唯一分別,只是不再用「自己方法」返內地,但在國際社會看來,一定覺得中共又一次跨境執法,一國兩制再被破壞。李卓人又指,若全世界都認為中共可以隨時將內地法律加諸香港,一國兩制便「玩完」,香港不再是司法、行政及立法獨立於中國的特區,長遠會動搖香港作為金融中心的地位,美國將來若與中國爆發貿易戰,香港亦難以獲得特別對待,勢必被牽連。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70202/19915427
斥拒答DQ案議員提問 林鄭暗插曾俊華:損行政立法關係
1 :
GS(14)@2017-02-05 10:36:37■林鄭月娥今舉行造勢會,支持者在綵排時穿上印有「同行RECONNECT」字樣的衣服,盛傳是競選辦副主任的劉鳴煒亦在場。李家皓攝
【特首戰開打】【本報訊】特首參選人林鄭月娥今日舉行分享大會造勢前夕,與勁敵先後到手握至少60票的工聯會拜票;獲工聯會厚待的她針對曾俊華主動出擊,不點名批評曾早前在立法會拒答遭司法覆核議員提問破壞行政立法關係,又暗指其缺乏政治智慧。曾俊華回應時不作反攻,只強調事實是拒答有關議員提問是當時港府決策,問及林鄭是否抹黑,他稱:「你哋自己判斷啦。」記者:呂浩然林鄭造勢前連日接受電子傳媒訪問,她在now專訪中提到,外界覺得她為人強硬只是觀感問題,堅稱過去不少行政立法矛盾,都由她當「和事老」,繼而不點名攻擊曾俊華,提到「某一位官員」在立法會不回應社民連梁國雄等4名遭政府入稟挑戰議員資格的議員提問,「因為話政府好似告緊你喎,我做乜答你嘅問題,都係由我化解」。
標榜自己是「和事老」
標榜「和事老」形象之餘,林鄭更批評該官員:「坐喺你(議員)前面就係唔答你問題,呢個咪就係有少少破壞行政立法關係」,揚言「如果我哋重視行政立法關係,法律意見係一件事,但係政治嘅判斷係另一件事」,她甚至稱律政司司長並無表示,「你(官員)唔可以用一個政治判斷去考慮佢(司長)嘅法律意見」,認為若所有官員行為都由法律意見主導,「咁我哋得一個律政司咪搞掂咯」。她同時自誇處理公共財政是強項,指9,000億儲備夠港府零收入下運作兩年,「所以喺點樣能夠用得好財政盈餘,我覺得一定係投資性嘅開支」,如投放到教育、幫助長者維持身體健康等,又強調會用人唯才,並考慮社會觀感,「因為如果社會上有咗呢種主觀嘅睇法,你令到嗰位同事有啲舉步維艱」。曾俊華昨晚回應林鄭說法時解釋,去年12月2日港府向梁國雄等4人入稟前,林鄭已兩度去信立法會主席闡明港府不回答某類議員提問的立場,強調「呢個係我哋當時的政策,呢個政策係清楚嘅」。而他去年12月5日要出席立法會會議,可能是首位要回答議員提問的官員,故此周末時要求律政司再澄清相關問題的法律立場,曾說:「當時我哋好多嗰啲來往資料,都去咗Carrie(林鄭)個office(辦公室)嗰度,所以佢(林鄭)應該都知悉嗰個事情。」
疑被抹黑 曾:你哋判斷
曾續說,拒答事件發生後引起議員很大意見,當日下午林鄭與議員會面後,「Carrie就將我哋以往嗰個政策改變咗,就話我哋會回答呢啲議員的問題」。他強調尊重林鄭當時的改變和決定,之後也跟隨這政策行事,「所以呢個係整個政策上改變,唔係啲乜嘢特別事情」。被問到是否遭林鄭抹黑?曾稱:「呢個就係嗰個事嘅事實,你哋自己判斷啦」。林鄭昨與曾俊華亦先後拜訪工聯會,惟兩人未有機會碰頭。雖然林鄭未有答允若當選就為標準工時立法,推說所有勞工議題都涉勞工權益並關乎勞資關係,須小心謹慎處理,但工聯會理事長吳秋北未有因此不支持林鄭,反指是否提名某人要先考慮各參選人政綱,非只看單一議題。工聯會榮譽會長鄭耀棠、副會長周聯僑及議員黃國健亦只現身見林鄭,未有與曾俊華會面。曾俊華會後則指,標時問題可以合約工時為起點,因本港各行業的情況不同,一刀切做法未必處理到。吳秋北否認會面安排「大細超」,重申不接受以合約工時解決標時問題,工聯會未決定支持誰人。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70203/19916500
黃之鋒晤衞奕信 談議員DQ
1 :
GS(14)@2017-02-11 18:33:02【本報訊】香港眾志秘書長黃之鋒到英國與多名政界人士會面,包括前港督衞奕信。黃引述對方關注立法會否決政改方案及議員被取消資格,但承認兩人對民主進程有所分歧,但欣賞對方願與他會面。黃於英國時間周三早上與衞奕信及回歸前擔任外交大臣的聶偉敬會面半小時。席間黃提出香港2047年後前途問題、政改方案、特首選舉以至議員被取消資格等事宜。
指對方態度保守
黃形容衞奕信過去對中國以至香港民主進程持保守態度,但對方非常熟悉香港情況,包括知悉代表香港眾志的學生羅冠聰進入議會。衞奕信主動詢問立法會否決政改方案的理據,又問及為何有議員被取消資格。黃解釋,只要提名委員會繼續以機構提名,而候選人需超過一半提委會成員支持才可出閘,就不會支持方案。黃承認,他與衞奕信對此有明顯分歧。黃又向衞奕信強調,羅冠聰並不主張港獨,只因宣誓時「加料」引述印度國父甘地言論,但衞奕信對此並不知情。黃將與另一前港督彭定康會面。黃昨也與英國下議院議長John Bercow會面。黃提出下議院應趁今年主權移交二十周年,辯論香港一國兩制實施情況,香港眾志也樂意出席國會聽證會。黃引述Bercow稱,對此樂見其成,又指香港問題值得關注。黃早前與工黨國會議員兼影子外交國務大臣韋斯特(Catherine West)會面時,已反映英國作為《中英聯合聲明》的簽署國,有責任監察「一國兩制」實施狀況。他引述韋斯特稱,未來數個月會嘗試安排國會辯論等,並繼續在議會內外推動關注香港事務。■特約記者林景輝英國倫敦報道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70210/19923984
DQ法官是不是下一任特首的任務?
1 :
GS(14)@2017-02-26 13:24:53當大部份泛民支持者還在試着從法制原則層面辯論,甚至在網上罵罵共產黨過口癮,拿警察集會的片段興高采烈地再創作時,只有很少數人意識得到「七警案」是更大風暴來臨的前夕。冷靜下來,就會發現這件事的發展模式,幾乎和之前DQ梁、游議員資格的事件一模一樣:都是一樁本地事件刺激了部份建制人物,然後一群「愛」字堆人馬發炮,大陸網民響應聲討,《環球時報》等媒體與一些黨團組織接力跟進,再有鄭永年先生這種等級的智囊行文定調,最後回到香港,發酵成串連兩地的大規模政治運動。接下去就得看中央如何出手了,如果它不打算立刻以釋法等手段修理香港司法系統,此事至少也已形成了壓力極大的聲勢,有助於下一波動作的開啟,或者至少能夠警惕部份司法人員自律。這種兩地交響,由下而上的民粹操作模式,至少是四年以前就有苗頭的了。我非常不願意重提舊作,更不喜歡自詡料事算準(何況這根本不值得高興),但此刻實在忍不住要再說一遍過去三年多我反覆申說的一個觀點。那就是這類運動模式是「可持續」的,其根本邏輯是抓住香港極端本土主義的興起,順理成章地把港人長年的民主普選訴求打上港獨標籤(他們的道理是港人既不承認自己是中國人,又要一人一票產生政府,兩點加起來不是港獨是甚麼?),再將這個原則應用在任何想要應用的地方,以民族大義和國家安全的名義泰山壓頂,最終達致民主化夭折,甚至「一國一制」的結局。可惜三年前我說這些話的時候,通常得到的反應是「香港人自己嘅事,根本唔使理大陸」,甚至「你只是想幫住中共磨滅港人志氣」之類的批評。「磨滅港人志氣」這話說得也沒錯,因為我很悲觀,因為這個邏輯實在是太奇妙了。就以「七警案」為例,它不用和你談太多最粗淺的法理問題,只要抓準警察打的是誰這點就夠了。由於被打的是佔中人士,而佔中又已經被定位成港獨運動,所以警察打的就是港獨。法官判七警入獄,也就等於對付反對港獨的義勇之士,可見法官也在支持港獨。為甚麼香港的法官會支持港獨呢?一來是因為其中有不少代表外部勢力的外籍法官,二來則是香港的司法系統還沒有體認到一國的大原則。依此推論,在逐步掌握住了律政司之後,下一個要整治的當然就是香港的法院了。我知道激動的讀者看到此處一定忍不住要罵我在替他們表述「歪理」,可是不要忘記,政治運動是不用講理的,它只在乎情緒和動力。要是真有那必然到來的一天,當然它會激起不少港人的反抗。然而,根據同樣的邏輯和操作模式,所有反抗自然也是港獨作祟,於是就有理由花更大的氣力去壓制整頓……此後不斷循環,動盪無休無止。在我看來,當下特首選戰就是在選擇這個邏輯和運動模式還要不要持續下去的問題,這也是我過去兩個月屢次在此提起未來特首可能會影響司法人員敍用的原因。表面上看,兩大主要熱門特首候選人對「七警案」的表態都是很相似的。曾俊華在上個月的訪問就已經說過,香港警隊是專業可靠的,避免警民衝突乃是政府的責任。至於林鄭月娥,固然因為他的「體諒警察」遭到不少謾罵;可是平情而論,他不只也強調了不同施政手法在局面緩和上的作用,更明示要尊重法庭裁決。但在言論之外,我注意到的卻是批評此案判決,聲援警方的一眾建制精英,多半同時就是林鄭月娥的支持者。他們的取態,又會不會左右他日後主政的方向呢?巧的很,目前以前述邏輯攻擊選舉對手的,恰好就是林鄭月娥的支持者。儘管曾俊華是個百分百的建制派,而且公開批判港獨;可惜送他入閘的主力是泛民,網上撐他最力的又是他們口中的「黃屍」。於是他們就又可以圓出一個說法了,指摘曾俊華受到港獨勢力污染(猶如我說藍絲左右林鄭),宛如異形入體,它日難免會變成一頭怪物,促成「政權變化」。在未來的日子裏,要再說曾俊華不受中央信任,這肯定就是理由之一。但反過來說,曾俊華這邊也不是沒有故事可講的,那就是他得到多數青年和泛民的支持,而青年與泛民群體正好是極端本土力量的沃土,所以他上台就意味着他能以溫和建制的身份穩住他們,不使局面惡化。更何況他還遇到梁國雄和胡國興的夾擊,他們背後是更講原則更激進的泛民,由此可見他還真不算是「染黃」,值得中央放心。究竟到了最後,那「一人一票」會花落誰家,就看這兩套迥然相異的故事哪一個更動聽了。從曾俊華這一邊來看,肯定會覺得他們的故事更有說服力。不只是因為至今為止的歷次民調和網絡輿情分析指出他的民望更高,也不只是他能得到不少青年和泛民的擁護(也就是潛在激進力量的溫床);更是因為不支持林鄭月娥的人數要比不支持他的高出許多。也就是說,林鄭月娥若是當上特首,將會遭遇更多反對聲音。所以在緩解社會矛盾這一點上,曾俊華的表現或許會比林鄭月娥更好。只不過,中央政府真想看見香港局面穩定,矛盾止竭嗎?我最擔心的是前述那種港獨擴大化的邏輯,以及借之發動的兩地串連,操作民粹的政治運動,會不會是一套既定的治港思路?十幾年前,董建華先生在位的時候,最常用來描述陸港關係的口頭禪是「香港好,中國好;中國好,香港好」。可是今天,透過近年大陸一些言論趨勢的變化,我漸漸感覺到了一種相反推論的浮現,那就是香港不好,才能證明中國的好。例如香港影視以及文化工業,幾乎內地所有批評它衰落凋敝的聲音後面都隱含了一組固定的對比:香港故步自封,中國蓬勃發展。這類言論越是強調香港的衰微,就越有頌揚祖國崛興的意味。而香港之所以退化,通常的分析就是說它開始排外自滿(這點並不算錯),說它的制度出了問題,甚至說它太過洋化、太過自由和民主,於是社會爭議不斷,寸步難行。相較之下,大陸的體制卻能「集中力量辦大事」,效率奇高,效果卓著。換句話講,失色香港恰足以反照出中國體制的優越。於是復興香港的康莊大道自然就是讓香港更加靠攏內地。再以「七警案」為例,若是六、七年前,內地媒體對它的報道取向一定不會是現在這個樣子的。當年的《南方周末》可能會以它為例,向大陸讀者介紹香港的司法獨立;當年的網民可能會羨慕香港,覺得我們對執法者的管束要比大陸嚴格太多。現在呢?《南方周末》卻說香港的司法制度不能不變,網民則把焦點集中在判案法官的國籍和族裔之上。往昔,他們會認為香港有很多值得大陸參考學習的長處;現今,他們則感到香港的體制不如大陸優秀,弊端叢叢。如果沿着這道趨勢,香港的改造和「去殖」就該繼續下去,接下來肯定也會有更多更猛烈的衝突。只不過那種運動是不怕衝突的,因為它就像是個火車頭,更多的衝突就是更多的助燃劑,只會有助於它的增速前進。所以下一任特首就該沿襲鬥爭為綱的路線,逐步攻克香港的各座大山。假如卓有成效,那就是去殖過程的完善;假如烽煙四起,那至少也證明了大陸和諧穩定之必要。話說回頭,我絕不肯定這是不是中央最高「核心」想要見到的前景。我寧願相信他們是理智而現實的,看得到當今國際局勢之詭譎。就像之前我在這裏所說的,中美新冷戰戰雲密佈,香港無論在國安和金融經濟層面上都不能稍有差池。要是香港的司法制度巨變,不受國際信任,這座本可充當國家閥門的金融中心將會失去效用。要是香港的港獨勢力弄假成真,固定持久,那就會為國家平添一處常態的境內前線。無論是那一種情況,在現在這個國際環境之下,對國家而言都是非常凶險的事。選擇那一種選舉故事,背後其實就是對這個境況的回應方式。(選舉結局.香港未來之三)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70226/19940080
四議員DQ案今一連三日審理
1 :
GS(14)@2017-03-03 00:45:22【本報訊】政府繼覆核青年新政梁頌恆及游蕙禎的宣誓後,再就4名立法會議員梁國雄、姚松炎、劉小麗及羅冠聰去年的宣誓提司法覆核,案件今日開審。政府指4人沒按規定宣誓,違反人大釋法內容,即拒絕宣誓,議席自動被取消。4名議員分別由4名資深大律師代表,均指人大釋法沒追溯力,而宣誓只是一個程序和儀式,即使宣誓無效,也不等於拒絕宣誓。
梁國雄:人大釋法沒追溯力
案件今早起一連三日在高等法院審理,由去年裁決梁、游拒絕宣誓兼取消2人議員資格的法官區慶祥審理。4名被告梁國雄、姚松炎、劉小麗及羅冠聰,分別由資深大律師李柱銘、余若薇、陳文敏(名譽資深大律師)及戴啟思代表。4人早前申請法援,但最終只有梁國雄一人獲批。政府認為4人的行為都代表拒絕宣誓,包括梁國雄穿上「公民抗命」T恤、劉小麗每個字停頓約6秒、羅冠聰高音讀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字、高呼「民主自決」、及姚松炎加插內容。但4人指,人大在去年11月7日就《基本法》104條的釋法沒追溯力,不適用於本案,其中羅指就連處理梁游案的上訴庭法官也沒依賴人大釋法。羅指他本人是真誠地宣誓。至於劉小麗在陳詞中指,即使是宣誓無效,也不等於是拒絕或忽略宣誓,監誓人有酌情權處理,包括容許宣誓人再宣誓。劉認為裁定宣誓是否有效涉及價值判斷,亦是政治決定,監誓人是最適合的人選去決定。4人又指宣誓只是儀式,姚認為不按法例要求讀出誓詞內容,不等於拒絕宣誓,宣誓亦不是機械式動作,即使宣誓人讀錯誓詞,也要視乎他當時的思想狀態或目的,而姚當時是有情有可原的解釋。梁國雄則指《宣誓及聲明條例》沒指明宣誓時的態度和方式,故他有自由以何種方式宣誓,他亦已按《基本法》104條要求宣誓;梁又指在2004、08、10及12年他亦以類似的方式宣誓,但從沒人提出批評。案件編號:HCAL223-226、HCMP3378-79、3381-82/2016■記者黃幗慧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70301/19943487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