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同仁堂 基本面分析一:公司結構、產品結構 德榮

http://xueqiu.com/6051104112/22461795
一、公司結構

同仁堂這家343年的老店,公司大、產品多。分析它首先要弄清楚它的公司結構和產品結構。

 1669年北京同仁堂建立;1723年正式供奉清皇宮御藥;1954年公私合營(同仁堂產品配方就是在這個時候公開的。)1997年同仁堂股份上市;2000年同仁堂股份分拆組建同仁堂科技在香港上市。

 實際控制人,北京市國資委。

 同仁堂集團的結構。

經整合,同仁堂集團業務分成三大板塊。製藥業、零售商業和醫療服務。製藥業最具實力,零售藥業發展最快,醫療服務為後起之秀。

2012年7月18日正式掛牌成立六大集團。
查看原圖
新聞報導說公司有人提到除已上市的集團外,其他集團也計劃上市。(公司計劃,能不能成功還要看監管層。)

股權控制結構混亂,同業競爭嚴重。
查看原圖
註:同仁堂科技、同仁堂商業、同仁堂國藥、同仁堂天然藥物,都各自有其他的下屬子公司。但本圖以同仁堂股份的分析為目的,僅列出重點公司。

在集團層面,同仁堂與其他五家公司是平級的;但是,在股份控制上,它又控股同仁堂科技、同仁堂商業、同仁堂國藥。控制關係沒有理順。

同仁堂股份下屬公司簡介
查看原圖
二、產品結構

收入主要來自於母公司、同仁堂科技和同仁堂商業(註:其他業務一併計為同仁堂商業的銷售收入)。2011年各公司收入、利潤情況:
查看原圖
其中:同一控制下企業合併的被合併方在合併前實現的淨利潤:7520.36萬元。剔除這個影響從而得到同仁堂商業2011歸屬利潤。

三家公司合計收入62.93億,大於合併報表的部分是合併抵消影響。

公告對同仁堂商業投資日期是2011年5月26日。由於存在注入資產。2012年同仁堂商業收入結構會發生變化。而且母公司2012年收入結構也會變化。收入結構中,母公司佔比縮小,同仁堂商業佔比增加。

雖然如此,以現有數據來計算收入和利潤和各自佔比,仍然是有意義的。(假設不剔除同仁堂商業合併前的淨利潤。)
查看原圖查看原圖

 接下來再分別看看三家公司主要產品。母公司與同仁堂科技合併算作醫藥工業,同仁堂商業則是商業收入。
查看原圖
醫藥工業主要產品:

 同仁堂股份與同仁堂商業2011銷售收入(工業收入)共計:40.89億,一線產品佔比約39%。

 公司產品種類豐富,擁有800 多個藥品文號。二線產品中,3000-5000 萬的30 多個,

總數超過10 億,整體增速高於20%。

 阿膠銷售2011年9千萬,今年估計過億。由於股權比例。比如1億營業收入,到合併報表的收入貢獻則是5282.8萬。

 即使毛估估二線產品銷售收入14億,加上一線15.9億,離工業總收入40.89億還差了近11億。
查看原圖
其他產品佔比這麼大嗎?是的,同仁堂股份、同仁堂科技它們控股的子公司其他產品或服務的收入呢?這一塊也很大。比如同仁堂國藥,2011年營業收入2.34億,以同仁堂股份和同仁堂科技各自的持股比例各自合併,1.08億歸同仁堂股份(母公司),1.24億歸同仁堂科技。

問與同仁堂走得近的醫藥人士,說同仁堂太複雜,可能連公司裡邊的人都搞不清楚公司結構和產品。

作為一個外部投資者能做的,就是搞清楚它的主要產品在各自市場的競爭情況;合併報表的各家公司的經營管理情況。從而做一個合理的假設推測。又是一個模糊的正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0037

同仁堂基本面分析二:行業競爭 德榮

http://xueqiu.com/6051104112/22471213
說同仁堂的行業競爭,不得不提到同仁堂在1954年的公私合營。在那個時候,同仁堂的名藥配方公開。從此,使得他沒有了云南白藥和片仔癀那樣的獨門秘方。他的名藥都有同行生產,有一些藥的銷售額甚至超過了同仁堂。這使得同仁堂的行業競爭分析複雜。

把主要產品分為三類:一線產品、二線產品及其他產品。

首先,武斷地給同仁堂產品定性一下。從它幾百年來的歷史,它的質量要求來看。可以看出它的產品質量好,同時,價格相對較高。定性地說同仁堂的產品是好產品,這大概八九不離十。由於同仁堂產品線之廣,以我們外部投資者的角度,以我們所能獲取的信息,無法細緻到每一個產品;其實是連一些二線大類都無深入。

只能是關注一線產品,這方面的信息較多。二線看作一個大類,無法細分。其他產品就已經只能處於是一個「產品」這樣一個東西,一個模糊的概念了。

那麼怎樣來進行行業競爭的分析呢?

基於以上的情況。挑選主要的原材料,看主要產品競爭情況,主要產品的消費者市場情況。

這樣一個極其模糊的分類,及基於此分類之上的分析,將使得我們對公司產生距離感。但這個距離並不是美。我們只能是用更多的公司經營分析來補充。同時,這樣的分析在二級市場就會形成,模糊的估值,模糊的PE,當出現問題時,投資者就變成驚弓之鳥。容易流於概念炒作。表現在股票價格指數上,就是波動較大,且較劇烈。

當然,市場比較關心一線產品,相當多的新聞報導及爭論都集中在此。我們把這些產品搞清楚,能夠讓我們在遇到一些負面新聞時,不會成為驚恐的小白兔。

一、醫藥工業,行業內競爭、基本藥物目錄

1、  一線產品

1.1心腦血管類

心腦血管藥已經屬於我國第二大類藥,2010 年我國心腦血管終端用藥市場規模超過1100 億,因為心腦血管疾病中多數病種為長期慢性病,需要長期服用,因此具有副作用較小、活血化瘀療效顯著並且價格合理等優點的中藥製劑在我國心腦血管病藥物市場佔據了重要位置。2010 年我國心腦血管中成藥市場規模達420 億,增速超過20%。

產品:安宮牛黃丸、牛黃清心丸、大活絡丸。安宮牛黃丸裡邊含有麝香。目前國內只有5家企業可以合法使用天然麝香,其中只有同仁堂一家生產安宮牛黃丸。其他廠家生產的安宮使用的都是人工麝香。同仁堂自家也有使用人工麝香的安宮,因為醫保目錄裡的產品是用人工麝香的。同仁堂應該用好這手牌----天然麝香的安宮。與其他公司產品不同。
查看原圖
1.2滋陰補腎類

六味地黃丸是滋補腎陰的基礎方劑,在國內市場有近15 億市場規模,2010年我國滋陰補腎類藥物市場規模約22 億,六味產品佔據滋陰補腎類中藥市場的70%。同仁堂的六味地黃丸在北京、上海、深圳多地的零售市場排名前兩位,其中在北京近八成以上的份額歸其所有。

六味地黃丸市場競爭激勵,有700多家廠在生產。

六味地黃丸整個市場近三年增速不到10%,同仁堂六味地黃丸2011年增長約6%。整體增長較低。
查看原圖查看原圖

近期一個關於六味地黃丸重金屬超標的新聞。這種新聞對於同仁堂這樣的產品質量至上的公司是好事情。但是,觀察事件影響力不夠大。如果能夠像馬皮之於阿膠市場那樣的負面影響程度,那才是好事情。這個事件,短期可能讓同仁堂躺著也中槍,長期來看,可能使集中度提高。新聞鏈接:

http://finance.sina.com.cn/stock/s/20121116/170313702560.shtml

裡邊的一張表格有意思。
查看原圖
1.3婦科用藥

婦科用藥一直是中藥產品的重點戲。

烏雞白鳳丸主治補氣養血,調經止帶。該細分市場格局:
查看原圖
烏雞白鳳丸主治補氣養血,調經止帶。健康網數據顯示,烏雞白鳳丸在調經類產品中市場佔有率達21%,整個烏雞白鳳丸市場規模超過 10 億,市場增速平穩。

同仁堂的烏雞白鳳丸在市場佔有率在北京地區高達94%。當然北京是它的老巢,這份佔有率不錯。但需要在增長在其他地區市場的佔有率。可惜沒有其他地區市場佔有率的信息。只能通過觀察它銷售的改善及佈局來估計。

1.4感冒藥

2009 年,全國感冒藥零售市場總規模達到151 億元,佔當年全國藥品零售總額的13.44%,從發展趨勢來看,2009 年,全國感冒藥的銷售規模比2008 年增長16.92%左右。從用藥結構來看,中成藥佔感冒藥的比例呈不斷上升趨勢,主要得益於近年部分原來強勢的化學藥不時傳出不良反應風險。

1.5清熱解毒中成藥

牛黃解毒片是臨床上常用的清熱解毒中成藥,目前我國清熱解毒用藥市場規模超過60 億,增速在10-12%之間,而近年來隨著抗生素限售令後,藥店的抗生素出現銷路不暢現象,店員們對清熱解毒類中成藥的推薦力度加大,這將成為牛黃解毒片增長的新動力。

1.6阿膠

同仁堂阿膠2010年銷售額5000萬,2011年9000萬,2012估計達1億。放在一線產品中。

以同仁堂這個品牌做背書,它的阿膠增長很快。這也說明了同仁堂品牌的影響力,只要把銷售搞好。同仁堂這塊牌子是很值錢的。

具體這個產品的行業競爭情況看如下文章: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2584ca01013ri4.html

2、  一線產品進目錄情況
查看原圖查看原圖

3、二線產品

二線產品沒有相關的銷售數據及行業佔比數據。但是,我們可以用一線產品的大類把二線產品分類。從而在相應類別出現變化的時候做個估計,不對,應該叫聯想。

該分類僅根據公開信息推測,與公司實際銷售額可能存在較大差異。
查看原圖查看原圖

4、二線產品進目錄情況

4.1同仁堂股份公司二線產品進目錄情況
查看原圖查看原圖

4.2同仁堂科技公司產品進目錄情況
查看原圖查看原圖

二、             同仁堂商業

1、商業的基本情況

2011年5月26日同仁堂發佈公告,以旗下23家零售藥店股權及下屬同仁堂藥店相關資產作為標的,對同仁堂商業投資發展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同仁堂商業)投資,本次關聯交易後,公司對同仁堂商業持股比例達到51.98%,最終實現了對同仁堂商業控股。

同仁堂商業公司專注於發展同仁堂連鎖藥店,經營範圍包括銷售中成藥、中藥飲片、化學製劑藥、醫療器械等。

截至到今年5月,商業集團所屬96家子公司,353家門店,2家中醫院,近百家診所,分佈在24個省市自治區,91個城市,員工總數達到8600餘人。人數眾多,同仁堂員工待遇又好,開支不小啊。

商業公司計劃「十二五」末終端門店達到600家,年銷售達到70億,同仁堂的自有品種銷售達到30億元。銷售是同仁堂的短板,未來600個銷售點對於同仁堂股份、同仁堂科技的藥品銷售有重大意義,也是這兩個上市公司銷售額增長的重要驅動力。同時,加大開辦中醫診所、中醫坐堂醫服務項目既可增加藥品銷售,又是重要的戰略性醫療資源。另外,整體集團目前有915家零售終端,計劃十二五期間再翻一番。

同仁堂商業的銷售作風還是老國企,這方面比同仁堂健康藥業和同仁堂藥材差很多。

但是,也要關注一個比例:

其中股份公司約10%的銷售額發生在公司直接擁有的350餘家藥店,約3%-5%的銷售額通過集團旗下的同仁堂鍵康藥業等公司銷售,其餘依靠自身約百餘家一級分銷商。增加終端是可以促進銷售。但是,以目前的銷售渠道佔比來看,做好分銷商的工作仍是銷售的重中之重。這部分放在分析三的銷售部分一起談。
查看原圖
公司產品有90%是OTC市場銷售。

此次投資將以同仁堂商業為平台整合商業零售,有利於公司進一步拓寬產品的銷售覆蓋面、減少關聯交易、實現投資者利益最大化,對提升公司業績發揮促進作用。

同仁堂商業正逐步成為上市公司 的重要銷售平台。

同仁堂商業的單店利潤和單人利潤在行業裡面是排在前三位的。商業集團很多門面為租賃,隨著股份公司作為後盾,商業集團的發展速度應該更快。
由於 2012-2015 年同仁堂商業將進入較快擴張,對這幾年商業的利潤將會產生一定影響(但由於從公司歷史開店情況來看,當年新開門店大多數並未虧損、少數虧損很小,因此預計只會對利潤增速帶來較少的影響。(商業利潤率低)

2、商業的同業競爭

商業零售比較混亂,集團的大多數公司都有門店。存在同業競爭。
查看原圖
註:數據比較老了,最新的同仁堂商業有門店數已超350家。這裡列的數據,主要是看各公司門店數量的比例。

期待著集團公司支持以同仁堂商業為整合平台,儘可能地將同業競爭的問題解決。但這不會很快。

3、  南京、天津、成都同仁堂

由於歷史的原因,南京、天津和成都都有同仁堂公司,但這幾家同仁堂與北京同仁堂不是一家公司。這個解決起來有點麻煩了。公司對此的解釋是:

1985年商標法沒有實行之前的都為合法,南京同仁堂、天津同仁堂、成都同仁堂,86年同仁堂註冊了商標為00001號,只能通過我們的發展來區分其他的同仁堂,至於後來成立的新的同仁堂,集團公司和股份公司都開始了打假,集團非常關注品牌的保護,打假等非公集團公司都負責一半。

三、原材料

公司原材料部分自已生產,部分外購。但目前沒有自產與外購的比例。從公開信息來看,外購佔比較大。也就是說原材料價格的波動對公司成本影響較大。

投資市場方面比較關注安宮牛黃丸的犀牛角與麝香。犀牛角是肯定沒有了。麝香方面,比較片仔癀公司。片仔癀在經營著幾個養麝基地,雖然效果還不夠明顯,但慢慢地也能提供部分供給,且在未來把握主動權。同仁堂公司目前這在方面沒有動作,麝香存量的變化對它影響更大。

擴展閱讀:
同仁堂 基本面分析一:公司結構及產品結構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2584ca01014hza.html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0038

同仁堂基本面分析三:競爭優勢及戰略 德榮

http://xueqiu.com/6051104112/22483915
一、競爭優勢

 同仁堂最大的競爭優勢是品牌。

創始於1669年,至今已是342年的品牌。1723年正式供奉清宮御藥。產品質量過硬,經歷過這麼多食品藥品質量問題後,同仁堂自身的產品還沒有傳出過重大的質量問題。我想這來自於同仁堂文化,及同仁堂給員工的好待遇。

 據Campaign亞太2012年亞洲最佳品牌1000強報告,在大陸消費者心目中,蘋果領跑品牌價值榜單。該報告是亞太地區規模最大且最具影響力的品牌調查。在中國大陸的調查中,躋身十強的最佳品牌是蘋果、雀巢、香奈兒、索尼、三星、統一、松下、耐克、佳能以及星巴克。中國大陸排名中顯現的另一趨勢是國產品牌的弱勢。在去年的調查中,前二十名中國產品牌佔了八席,而今年僅佔三席,分別是同仁堂(第11位)、康師傅(第14位)以及海爾(第15位)。去年位列前十的蒙牛和百度今年則下滑至第89位和第37位。

 同仁堂名藥又該怎麼定位呢?我認為同仁堂不能將產品確認為優勢。因為產品配方已經在1954年公私合營的時候公開,目前同仁堂的主要產品都有其他廠家生產。在產品方面,堅持質量標準,這是增加其品牌影響力的有力方法,這可以使同仁堂產品區別於其他品牌產品。關於安宮牛黃丸,由於同仁堂是生產安宮的廠家中唯一可以合法使用天然麝香的,這個產品區別於其他品牌。但配方公開,使得它不具有片仔癀那樣的獨家競爭力。

二、公司戰略

公司是怎樣運用它的品牌優勢的呢?我們來看公司的戰略。

與同類型公司作比較能讓我們更直觀地看到公司的戰略選擇,以及該戰略執行的情況。

拿同仁堂與東阿阿膠、片仔癀、云南白藥比較;東阿阿膠、片仔癀是做品牌,高利潤的戰略;而同仁堂則是與云南白藥類似的利潤率相對較低,靠加快總資產周轉來提搞ROE。

具體來看些數據。
查看原圖
 資產負債率2011年的上升,是來自於控股商業公司,商業公司的負債率高,但同年母公司的負債並沒有增加。資產負債率上升,這在一定程度上貢獻了ROE。此次控股後需要觀察公司資產負債水平是否能穩定在這個位置,還是繼續上升。
查看原圖
 2011年淨利潤率下降是因為控股商業公司,剔除該影響,淨利潤率保持平穩。與可比公司比較,淨利潤率與云南白藥相當。
查看原圖
 東阿阿膠、片仔癀的拳頭產品近些年連年提價,這使得利潤率接連上升。但同仁堂產品多年沒有提價。其中在2005、2006年對自定價品種提過價,之後就是在今年對安宮牛黃丸大幅提價70%,這是該產品十年來第一次提價;另外就是對阿膠提價。

 安宮牛黃丸的提價是否具有持續性?由於麝香原料的漲價,且同仁堂是生產安宮廠家中唯一可以合法使用天然麝香的,具有一定的提價能力。但是,又不如片仔癀獨家產品的提價能力。前幾個系列已經談到,安宮不只同仁堂一家生產。安宮在同仁堂的收入貢獻中過小,請看系列一。提價帶來的淨利潤增長效應低。

 總資產周轉率:
查看原圖
 這裡邊2009年的大幅上升,是因為該表使用的數據中對2009年的營業收入進行了追溯調整。剔除該影響,幅度沒那麼大,只是小幅上升。商業公司的很多門面是租賃的,這使得合併商業公司後,營業收入增長,但總資產沒有同比例地增加。這會帶來總資產周轉率的上升。從而正面影響ROE。但是,更加重要的是通過其百餘家分銷商的OTC市場,因為這佔了公司銷售的86%。這一部分放在下邊銷售部分進行分析。
查看原圖
可比公司裡邊,同樣戰略的云南白藥總資產周轉率就很好。

資產負債率:
查看原圖
 可比云南白藥在資產負債率上比同仁堂做得好。

 通過競爭優勢的分析,以及可比公司的比較,及公司戰略的分析。同仁堂定位,或者說通過分析認為它提高ROE的主要方法是提高總資產周轉率。

 由於產品提價能力的限制(除配方公開外,不少產品還是醫保目錄產品,詳見系列二),無法通過像東阿阿膠、片仔癀那樣提價驅動ROE。公司最好的選擇是加快總資產周轉率,也就是增加銷售量,由於價格的相對穩定,其實就是體現在營業收入上邊。怎樣把營業收入不斷地提高?控股商業後,通過自有商業渠道銷售方面更具有了控制能力。更重要佔收入86%的OTC市場,怎樣做好?公司自2003年以來的銷售改革,艱難且曲折。在系列四公司經營裡將詳細分析。

 今年安宮和阿膠提價後,有種說法是公司進入了提價週期,將走上東阿阿膠前幾年或者說現在片仔癀的提價之路。關於這一點,我認為有待商榷。安宮的配方是公開的,這使得它不同於片仔癀。阿膠市場經過2011年東阿阿膠大幅度提價後,東阿阿膠今後的發展都不再是在幅度提價驅動業績了,同仁堂只能是跟隨,最多小幅度提價。這兩個產品在公司的業績貢獻不如阿膠之於東阿阿膠,不如片仔癀錠劑之於片仔癀。其他產品比如六味地黃丸,仲景牌六味地黃丸的銷量甚至高於同仁堂。我認為公司沒有能力走前幾年東阿阿膠及現在片仔癀的路,及通過這條路來驅動業績。

 戰略是一個不做什麼的選擇,從而集中力量做好一件事。我認為公司沒有實力也不應該把提價作為重點;而應該把力量集中於銷售的改革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0039

對廣州藥業需要關注什麼 德榮

http://xueqiu.com/6051104112/22815018
對一家公司找出當前最需要關注的點,從而可以便於觀察它的變化,並且可以集中精力。

對廣州藥業需最要關注什麼呢?從對公司上市以來歷史信息,以及近期發生的大事,我認為最需要關注:1、什麼時候能有一個穩定的管理層?2、調研觀察王老吉與加多寶的鋪貨及相應的銷售情況;3、廣州藥業吸收合併白雲山。

一、什麼時候能有一個穩定的管理層?
查看原圖
   這是廣州藥業公司歷史管理層主要成員表格,以及與白藥、阿膠和同仁堂的對比。

   自2000年以來,公司有5任總經理,副總也有很大的變化。試想,一個管理人員明天還在不在這個位置上都不清楚的話,怎樣用心去做好事情?當然,對於一個國企,業績的考核,不達標從而換人;但,常換人又造成更難做。怎樣結束這種事情?

   相對比,云南白藥,王明輝一直是主心骨;東阿阿膠,發生過股權之爭,後來穩定下來了;同仁堂2006年後總經理穩定,從其之後的業績表現也可以看出管理層趨於穩定後的積極作用。

   廣州藥業公司為投資人帶來了什麼樣的業績呢?
查看原圖
註:2008年醫藥商業不再納入合併報表。

   很不理想的歷史業績。另外,再拿一個個人投資者易於觀察的標的----公司藥店,來看一下。
查看原圖
   藥店收入佔比比較小,對業績本身沒有多大影響;但是,由於它易於觀察,我們可以在日常生活中通過這個小窗口來看看公司經營得怎麼樣?

   到目前為止,公司基本上就只有采芝林藥店了,另外有一家盈邦;健民呢,現在大家都知道只有武漢健民了(不屬於廣州藥業)。走進采芝林藥店,也能感受到經營不善的情況,特別是廣州的朋友多去看看。

   廣州藥業手中有很多個好品牌,由於歷史原因,整合不是很好。期待著公司有一個穩定的管理層,持久、穩健地做好這些品牌產品。

   由於廣州藥業吸引合併白雲山,作為廣藥集團的總經理李楚源,目前是大家目光所聚之處,期待李總帶來一個真正的「新廣藥」。管理層是公司成功的重要基礎之一。

二、調研觀察王老吉與加多寶的鋪貨及相應的銷售情況

我認為廣州藥業做紅罐王老吉是有困難的。藥與飲料是完全不同的經營方式,之前做綠盒王老吉,我認為更多是粘了當時的紅罐王老吉的光。面對這樣的困難,公司怎樣,以及能不能克服,需要觀察。

紅罐王老吉相對於廣藥公司來說是個什麼樣的產品?

廣州藥業收入構成中,製造業務與醫藥貿易基本上的五五開的佔比。

查看原圖

   本表是近三年廣州藥業製造業務和貿易業務的毛利率。

   紅罐王老吉所屬的飲料行業平均毛利率在30-40%之間。從毛利率的角度來看,這個產品進入廣藥如果做得好,貢獻是不錯的。不過,飲料產品的銷售費用會非常大,特別是這兩年與加多寶競爭。

   紅罐王老吉的關健,在於能賣出去多少?這裡要區分一下,貨鋪出去,與消費者購買是兩回事。短期內,貨鋪出去就會給資本市場一個刺激;但是,長遠來看,重點是消費者選擇王老吉還是選擇加多寶?

   這很好判斷。通過全國各地的調研信息彙總。1、產品的鋪貨情況;2、觀察終端銷售力度;3、自己及身邊的人會選擇哪個產品?這對於散戶投資人來說是一個優勢,可接觸的產品,這可不是航天飛機。

   紅罐王老吉能給廣州藥業帶來多大的銷售收入,進而形成多大的淨利潤,不好估計;但是,我們可以通過調研來觀察。兩廣地區的涼茶非常地盛行。在廣州的大街小巷,隨時可以見到涼茶鋪。這是一個有消費者基礎的產品。關鍵看公司怎樣經營。通過調研來看廣州藥業是一個黑馬,還是被高估了,是件不錯的事情。

三、廣州藥業吸收合併白雲山

廣州藥業與白雲山主要做什麼產品的?
查看原圖
廣州藥業近三年製造業務和貿易業務的毛利率。

查看原圖

   白雲山A收入構成。
查看原圖
白雲山A近三年各業務毛利率:
查看原圖

   廣州藥業主要是中藥類為主,白雲山則中藥、化藥都有。

   廣州藥業的製造業務毛利率近三年在44%以上;白雲山的中藥材及中成藥業務毛利率在33%-39%之間,佔比小一些。A股市場普遍給中藥類比化藥類更高的估值。

   另外,白雲山的醫藥流通業務,競爭最高時有58%的毛利率!其他幾個大的醫藥流通公司看到這個數據應該是哭還是笑呢?我想,等合併之後,應該不會再有這麼高的毛利率了。

   這是這兩家公司的大概情況。

   公司公告的合併方案是:白雲山與廣州藥業的換股比例為1:0.95,即每股白雲山之股份換0.95股廣州藥業的A股股份。這個價格合適嗎?

   不評價。但是,公告之後,兩家公司都跌停了。

四、總結

對於廣州藥業來說,最重要的事情是怎樣整合自己的,帶來一個穩定的管理層;只有這樣才能讓人用心地去做事情。此次廣州藥業吸引合併白雲山,不知道能不能實現穩定的管理層呢?投資者期待著。

涼茶是兩廣地區很傳統的一個產品,具有很深的基礎。關鍵看公司怎樣經營。這可以通過全國各地的草根調研來觀察。觀察鋪貨、銷售力量的此消彼長;觀察身邊的人喜歡喝哪個牌子。
$廣州藥業(SH60033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2792

雙匯國際收購美國豬肉生產商解讀 德榮

http://xueqiu.com/6051104112/23996803
雙匯國際收購美國豬生產商解讀

昨晚消息。美國最大生豬及豬肉生產商Smithfield Foods與中國知名肉類生產商雙匯國際控股有限公司在本週三對外宣佈雙方已經達成了一項最終的併購協議。

一、雙匯國際與A股上市雙匯發展關係
查看原圖

雙匯國際以上的那些國際財團,就不列出來了。

圖中股權比例是2012年年報的,整體上市後的比例是:雙彙集團持股60.24%,羅特克斯持股13.02%。

首先,這個收購不是A股上市雙匯的直接行為;其次,需要關注這個動作後的可能動向對A股雙匯有什麼樣的影響。

二、可能影響猜想

Smithfield Foods公司是美國最大的生豬及豬肉生產商。

萬隆董事長對此事的說法是:「我們很高興能夠與Smithfield達成併購協議,這對於雙方企業和股東而言,都將帶來歷史性的機遇。雙匯是中國領先的豬肉生產商,且憑藉30年的業務經驗成為中國肉類加工行業的先鋒。Smithfield是我們行業的領導者,雙方在併購後能夠通過從美國進口高質量的肉產品來滿足中國市場上不斷攀升的需求,還能夠繼續服務於美國和全球市場。併購後的新公司將具有不可匹敵的資產規模,肉類規模和業務的地理範圍。」

如果說雙匯拓展國際業務,或許不是好選擇。但是,從美國進口肉產品,美國豬肉整體比國內便宜;且以國人對美國產品質量的信任,我想這是一個不錯的生意。

三、進口豬肉

進口豬肉受政策影響明顯。進口量,第一來自美國,第二來自歐盟。

2008年,我國豬肉及豬雜進口量大幅增加;2009年因政策及市場因素影響進口減少;此後再度持續增長。
查看原圖
目前國內豬價處於低位,且政府啟動收儲以穩定豬價。在這種情況下,推測短期內進口量不會上升。

進而推測,雙匯國際收購這家公司後,短期內並不會往國內進口大量豬肉。

四、未來預期

由於豬價啟穩,對雙匯未來成本上漲形成預期。但是,這個收購,又對未來從美國進口豬肉以穩定雙匯成本形成預期。這是一個對沖。

從而,這個收購,對雙彙整體是利好。可以說對未來豬價的上漲不必過於擔憂了。

當然,前期流感對肉製品銷售影響這仍需留意。但只是短期影響。

註:僅用於交流,不可作為投資依據。

德榮

2013-5-30於重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624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