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未富先貴!印度已成高成本經濟體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70212

26歲的印度Charan農民在距他家鄉700英里之外古爾岡找到了一份工作,在這個繁華的城市呆了三個月後,他迫切需要老板至少加薪10%。否則他就要辭掉這份在工地扛磚頭和黃沙的工作,現在他每月薪水不到100美元。 盡管缺乏電工、水管工等技術工人長期以來困擾著印度社會,但是現在像古爾岡這樣的大城市已經開始缺少像Charan這樣的農民工勞動力。 過去缺乏技能的農村勞動力湧入大城市,為印度社會提供大量廉價勞動力。但是物價上漲,特別是食品通脹暴漲,讓農村勞動力薪酬要求迅速提高,他們還需要雇主提供社會福利保障。 如果雇主不能給一個滿意薪酬,像Charan這些印度農民工非常自信能找到更多的工作,因為在古爾岡遍布工地。 勞動力成本上漲不僅僅在壓縮印度企業的成本,藍領工人工資上漲正在威脅印度央行遏制通脹的努力。 9月份,前IMF首席經濟學家 Raghuram Rajan成為印度央行行長,他宣稱印度經濟增長要重新恢複動力,物價穩定是先決條件。現在印度GDP增速已經跌至5%以下,創10年來最慢。 Rajan自上臺以後連續兩次上調利率,以防止食品價格上漲蔓延到更廣泛的經濟領域。他警告如果價格上漲不顯著降溫的話,下一個月可能將繼續加息。 印度評級研究中心首席經濟學家Devendra Kumar Pant說: “印度已經成為一個高成本經濟體。持續高通脹正在導致災難。” 比如印度人每餐必吃的洋蔥,其價格在過去1年中上漲了190%至每公斤1.60美元。印度洋蔥的價格甚至高於美國,而後者的人均收入相當於前者的35倍。洋蔥價格飆升導致印度蔬菜過去1年中上漲95%。11月印度CPI達到7.5%,創下14個月新高。 藍領漲薪 距印度政府數據,藍領工人工資(包括技能工和非技能工)每年的上漲速度約為15%,快於6%的平均通脹速度,但只是略高於13%的食品通脹。建築工人的狀況略好,據印度建築工業發展委員會的數據,自2009年以來,建築工人工資平均每年上漲18%。 印度開發商Gera Developments主席Kumar Gera說: “通脹導致漲工資不可避免。當工人告訴你掙到的錢趕不上食品上漲速度時,你必須漲工資。” 為了留住工人,一些公司除了提供工地現場的住房外,還設有免費供應食物的食堂,診所,甚至日托和學校。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6859

老齡金融應從年輕人開始準備 “未富先老”不該重演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11/4707171.html

老齡金融應從年輕人開始準備 “未富先老”不該重演

一財網 郭晉暉 2015-11-04 14:42:00

巴曙松認為,在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推動經濟轉型的大背景下,金融行業需要因時而變,及時做出調整。中國人口老齡化形勢日益嚴峻,僅僅依靠政府難以全面解決老年人的養老保障問題。不斷創新多層次、多支柱的養老金融體系,加強政府和市場的有效結合,才是創新老齡金融體系的有效途徑。

當提到老齡金融時,如果你腦海里還是那些顫巍巍在銀行排隊的老頭老太,說明你已經out了。雖然老齡金融仍在起步階段,但為中青年人做養老儲備的金融產品將成為老齡金融的重要組成部分。

中國老年學和老年醫學學會老齡金融分會首任會長巴曙松認為,除了為老年人服務之外,老年金融應該鼓勵養老金融準備年輕化。對社會而言,針對中青年的老年金融產品可以有效緩解養老問題的經濟困境,同時吸收社會閑置資金,提高資金利用率。對個人而言,長時間的養老金融準備可以積累充足的經濟儲備,為老年生活提供更多選擇。

中國老年學和老年醫學學會老齡金融分會是首個研究老齡金融問題的國家級專業學術團體,經民政部正式批準於2015年11月1日在北京清華大學成立。

中國老齡科學研究中心副主任黨俊武表示,全國老齡辦曾經做過一次國家應對人口老齡化的戰略研究,400多位專家研究發現的最大問題就是未富先老。“未富先老是這一代老年人的悲劇,但未來各代老年人不應該再重複這樣的悲劇,否則中國的老齡化就只有危機,沒有機遇。”

黨俊武說,今後金融的重中之重是發展老齡金融, 40歲到59歲的人群應該購買金融產品為自己老齡作準備。而且,這種養老資金一旦購買就是25年或是更長的時間,未來中國將形成一個巨大的、海量的、長期的資本池,它對於養老、對中國經濟發展都會大有益處。

中國政法大學教授胡繼曄認為,與公平性相比,當前社會保障制度的“可持續”更加堪憂。通過發展老年金融或者養老金融可以緩解這種困境。老齡金融涵蓋的範圍很廣,銀行、證券、保險、信托甚至眾籌都可以為老年金融提供服務。

今年,中國建設銀行養老金公司建信養老金公司獲批成立,這是國內首家獲批的“銀行系”養老金公司。建行希望通過養老金公司的組建,為中國養老金市場提供良好服務。

胡繼曄說,銀行體系天然地和每個老人都有非常密切的聯系,老人最相信的就是銀行,而且銀行的網點遍布每個社區,所以老齡金融和銀行的結合應當也為銀行下一步的發展提供了非常多的新的增長點。

巴曙松認為,在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推動經濟轉型的大背景下,金融行業需要因時而變,及時做出調整。中國人口老齡化形勢日益嚴峻,僅僅依靠政府難以全面解決老年人的養老保障問題。不斷創新多層次、多支柱的養老金融體系,加強政府和市場的有效結合,才是創新老齡金融體系的有效途徑。

中國老年學和老年醫學學會老齡金融分會成立,意味著中國老年學以及與人口老齡化研究相關的金融學研究進入了一個跨行業、跨學科合作探索的階段。金融分會將還研究中國老年人經濟現狀和理財需求,為他們設計出適合的金融項目和金融產品。

銀色經濟六人談:除了GDP下滑,老齡化還帶來什麽? >>>

編輯:姚君青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7995

人社部部長談未富先老:將開發老年人力資源

9月6日,“勞動世界的未來高級別三方對話會”在京舉行。人社部部長尹蔚民出席會議並講話。

尹蔚民表示,“十二五”以來,中國的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事業取得了顯著成就。特別是在近年來經濟增速放緩、經濟結構深度調整的背景下,就業規模持續擴大,就業結構更加優化,失業率維持較低水平,就業局勢保持了基本穩定;社會保障制度改革持續推進,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基本建立,社會保障待遇水平穩步提高;收入分配制度不斷完善,勞動關系三方機制作用日益增強,勞動者權益得到有效維護,勞動關系保持和諧穩定。這不僅在中國有效地保障和改善了民生,而且在促進全球生產性就業、擴大基本社會保護、提高勞動收入占比,減少不平等和實現體面勞動方面,提供了中國方案,做出了中國貢獻。

尹蔚民就勞動世界未來的主題,結合中國實際,指出四點看法:

一是充分把握技術進步給勞動世界帶來的機遇。中國政府將結合科技發展,積極推進就業轉型,在推動傳統產業優化升級,以及發展先進制造業、戰略性新興產業、高技術產業中創造就業新崗位;完善創新創業扶持政策,把促進創新創業與發展新產業、新模式、新業態更好結合起來,發展就業新形態,以創新創業拓展就業的新空間。

二是繼續推進結構改革,不斷擴大綠色就業。當前,中國政府正在加快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大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的力度,發展綠色經濟,優化經濟結構。我們將在發展綠色經濟的同時,拓展新的綠色就業空間,推動實現環境和社會可持續的經濟增長。

三是推動發展銀發經濟,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挑戰。目前,中國老年人口基數大、老齡化速度快、“未富先老”,中國將采取開發老年人力資源,拓寬女性就業渠道,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提高勞動力市場配置效率,擴大勞動參與率。同時,探索建立長期護理保險,通過銀發經濟創造更多就業崗位,把老齡化帶來的不利影響降到最低。

四是完善勞動治理體系,推動實現體面勞動。中國將根據未來勞動世界的變化,來審視並不斷完善人力資源社會保障法律和制度。目前,中國正圍繞實現比較充分和更高質量就業的目標,就促進新就業形態發展和有利於促進就業的宏觀經濟政策進行研究。還將結合全面深化人力資源社會保障改革,研究新的生產組織方式、新的就業形式,特別是“非標準”就業形式,對社會保險制度、勞動合同和勞動者權益保護帶來的挑戰,努力從頂層制度設計和法規政策實施的角度,提出相應的解決方案。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3718

應對未富先網貸,報告建議兩維度構建P2P風險緩釋機制

互聯網金融的發展,對於推動我國金融體系升級換代,促進數字普惠金融和經濟可持續發展都具有重要意義。 但這一過程中,互聯網金融個體網絡借貸(P2P)市場因其發展快、規模大、風險事件頻發而備受關註。

日前,北京大學數字金融研究中心發布課題報告《網絡借貸風險緩釋機制研究》(下稱《報告》)稱,我國網絡借貸是經濟發展水平仍然較低、資本市場不發達、沒有完善征信系統、沒有嚴格系統的監管機制、沒有對相關業務詳細統計、公眾習慣剛性兌付的情況下,大量個體投資人對大量個體借款人間展開的借貸業務,如果不采取緩釋措施,可能引發較大風險。

定位難度較大

自從2006 年,宜信在北京成立,推出個人對個人的信用借款以來,到2014年,根據網貸之家的統計,中國網絡借貸成交量已經達到411億美元,超過同期的美國(104 億美元)和英國(24 億美元),成為全球最高。2017年,網絡借貸成交量達到28048億元人民幣,歷史累計成交量在2017年底已經超過6萬億元。

資料來源:清華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互聯網金融實驗室,網貸之家。

此外,網絡借貸風險頻發,問題平臺數已經超過三分之二、還有不少平臺風險尚待暴露。

2015年12月,宣稱“互聯網金融+融資租賃”的A2P(Asset to Peer)經營模式的平臺e租寶被警方立案偵查。事後查明,e租寶非法集資達500多億元、涉案投資人數達到90多萬人。這一標誌性風險事件說明絡借貸因涉及人群廣泛,風險事件社會影響大而需引起高度關註。

截至2017年12月,我國累計出現網絡借貸平臺數為5970家,正常運行平臺為1931家,即累計有 4039 家平臺退出市場。

針對我國P2P市場發展快、規模大,風險事件頻發,不乏借著互聯網金融名義進行的非法活動的現象,2016年8月,《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業務活動管理暫行辦法》出臺,明確要求網絡借貸平臺應在信息中介定位下,以小額分散為原則,服務小微企業、個體經營者和個體消費者。根據這個定位,網貸平臺理應僅僅是為有投資需求和融資需求的借貸雙方提供一個信息交流的平臺,本身不應有任何信用擔保功能。

根據2017年末P2P網貸風險專項整治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下發的“57號文”要求,監管部門原定各地要在2018年4月底前完成主要P2P機構的備案登記工作、最遲 2018 年 6 月底之前全部完成網貸備案。

《報告》認為,盡管目前尚無從得知延期消息的真假,但此類傳言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網貸行業各方目前對於下列兩個重要問題尚未形成共識:第一,在信息中介定位下,網絡借貸平臺存活並獲得可持續的增長、切實服務中國小微企業和消費者的前景如何? 第二,如何緩釋現有1000多家網絡借貸平臺在這些年運營中積累的各類風險,避免觸發系統性金融風險?

未富先網貸

在歐美主要發達國家,人均消費貸交易規模隨著國家經濟發展水平的提升、消費貸融資規模呈現逐步增長的態勢。其中,美國網絡消費貸的發展速度比歐洲更快。2015年,美國的人均GDP約為5.6萬美元,為英國人均GDP的1.3倍、德國的1.4倍,但同期美國消費貸的人均交易額卻達到2.8萬美元,約為英國的2.9倍,德國的4.3倍。

中國網貸發展的情形則屬於“未富先網貸”。2015年中國的人均GDP約為美國的15%,然而中國人均網絡籌資額卻高達3萬美元。雖然2016和2017年由於借款項目數的增長超越了行業規模增長的速度而導致人均借款額有所下降,但仍然與不少發達國家的人均消費貸水平相當。

此外,《報告》通過分析我國網絡借貸平臺的演化路徑發現,目前我國網絡借貸行業因為存在資金池、剛性兌付等現象,和不需要資本金門檻、只需備案就可以獲得準入的純粹信息中介有相當的距離,並存在多重風險。

由於網絡借貸支付成本高、不少平臺沒有足夠多的投資人和借款人、大部分平臺輕風控且大數據分析能力弱等因素,該行業出現了資金池,拆標打包、自動投標和債權轉讓等原本可以提高網絡借貸效率的方式出現異化,平臺偏離信息中介定位,風險很大。

《報告》梳理了網絡借貸可用於分散風險的六類方式:無擔保、自行擔保、第三方擔保、相互保險、保險公司信用保證險和資產證券化,並列舉了其中符合信息中介定位的方式。《報告》認為,在現有風險分擔模式下,要求平臺短時間內迅速轉型為純粹信息中介具有較大困難,單獨使用其中某一種符合信息中介定位的風險分散方式都不足以保障網絡借貸市場風險的釋放。

例如,在理想狀況下,第三方擔保、信用保證險可以幫助緩釋網絡借貸平臺風險,但是因為各自特色和相關規定,這兩類方式當前尚不足以緩釋全行業風險。相互/互助保險是一種可以探索的模式,但實施需要相關牌照,還要防止出現新的資金池。資產證券化這一模式在資本市場比較發達的英美等國也在探索和初步發展中,對仍是發展中國家、資本市場尚不發達的中國而言,采用該模式緩釋網絡借貸風險的可能性同樣較小。

兩個維度構建P2P風險緩釋機制

基於上述原因,《報告》建議,我國需要多管齊下並探索新的風險分擔模式。《報告》認為,只要不存在資金池,自動投標、債權轉讓等工具仍然可以在提高資金配置效率、更好服務中小微企業和個體消費者方面發揮很大作用。因此要結合我國實際,讓網絡借貸平臺成為中國特色的信息中介。而這一定位的底線,是沒有資金池、但是有強大的風控能力。

要實現這一目標,在構建風險緩釋機制方面,《報告》提出了從短期如何消化存量和長期如何讓平臺健康發展兩個角度的建議。

短期內,要防範年度交易量近三萬億、貸款余額過萬億的網絡借貸市場出現大規模的風險爆發,首先需要對市場結構有更深入的觀察。研究顯示,我國網貸市場集中度很高。高的市場集中度意味著,雖然有近兩千家平臺正常運營,但需要重點監測的主要是其中的十分之一左右。

就短期如何消化存量來說,《報告》建議:一是要建立準入機制,平臺應持牌經營;二是要建立網貸準備金制度,要求網絡借貸平臺在監管部門存放一定資金,以應對極端、嚴重的資產違約風險;三是要落實資金存管,取締“存而不管、部分存管”的平臺;四是要建立平臺停業、跑路等風險處置預案,強調平臺倒閉不代表現有債權債務關系解除;五是要及時獲取平臺經營基本數據,建立預警模型。

從長效機制角度來講,《報告》對緩釋風險的建議主要有:第一,加強互聯網金融基礎設施建設,容許資質良好的平臺接入央行征信系統、建立並完善網絡借貸征信系統,降低支付成本;第二,加強平臺信息披露管理,即“誰發布信息,誰承擔責任”;第三,在合規的前提下允許平臺以多種方式分散風險;第四,強調投資者適當性原則,加強對投資人的審核與保護;第五,建立及時、全面、可與國際統計規則對接的網絡借貸統計數據庫;第六,推動穩健的金融創新,平衡防範風險與鼓勵創新之間的關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528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