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聯儲9月FOMC引發了美國國債市場的拋售,不過對於那些垃圾債券投資者來說,美聯儲傳遞的信息似乎是一大利好。眾多投資者正在考慮介入垃圾債券市場。
DoubleLine Capital的Jeff Sherman在接受彭博采訪時表示目前市場環境很難尋找到更為合適的投資產品,而垃圾債券6%的收益在低通脹和低增長的經濟環境下十分具有吸引力。Sherman表示該公司一個月前已經開始出售級別較高的債券並轉為買入垃圾債。
對於垃圾債券來說,違約是最大的風險,而耶倫傳遞的信息則剛好緩解了這部分的壓力。首先美國經濟的狀況並不會讓加息的壓力十分明顯,這意味著債市的成本相對較低;而經濟溫和改善的利好則會讓違約概率降低。
截止到2013年末,過去5年垃圾債券的收益已經錄得135%的漲幅,並且整體趨勢依然處於上漲之中。美聯儲的低利率政策和經濟的增長緩慢讓垃圾債券如魚得水。
Sherman表示垃圾債券對於美聯儲加息的敏感度較低,並且經濟長期處於低增長的情況下,垃圾債會產生更高的收益。總計而言,盡管耶倫警告市場存在泡沫,但是她的所做作為其實在為投資者湧入垃圾債券打開綠燈。(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在歐洲央行第一輪TLTRO放貸規模遠不及預期之後,市場開始揣測歐洲央行可能在未來采取更為激進的刺激措施以提振經濟,德拉吉或擇機祭出全面QE大旗。不過歐洲央行內部的聲音暗示市場的期待至少在短期不會實現。歐洲央行執委會委員魏德曼、Noyer和Visco在不同場合均暗示歐洲央行目前未考慮采取進一步的寬松政策(QE)。
歐洲央行執委會委員Ignazio Visco在澳洲出席G20財長會議上表示,過去三個月歐元大幅貶值之後,歐洲央行可能不再需要采取更多的刺激計劃。
Visco認為:
歐洲央行出乎市場預料計的降息幅度和負利率措施已經足以讓歐元貶值,歐洲央行可能不再需要采取更多的刺激計劃。
市場對於TLTRO有一些誤解,第一輪反響平淡並不說明TLTRO完全失敗。12月舉行第二輪的表現才更為重要,歐洲央行認為相當一部分國家的銀行將在12月才會開始借貸。不過對於意大利銀行業而言,歐洲央行的措施正是我們所希望見到的。
TLTRO將是擴大歐洲央行資產負債表的主要構成,而ABS和資產擔保債券所占比例可能相對較小。不過央行正在考慮增加ABS及資產擔保債券所的規模。
歐元區目前並沒有處於通縮狀態,而是一種極度低通脹的情況。並且這種低通脹在歐元區而言是全面性,而非一兩個國家的特例。歐洲央行所做的措施皆在提振歐元區的通脹,以達到央行長期2%的目標水平。
歐洲央行執委會委員、德國央行行長魏德曼在出席G20財長會上表示,貨幣政策只能為刺激經濟帶來有限的幫助。他敦促歐元區內部成員國進行結構性改革,以推動經濟複蘇。
魏德曼表示:
歐洲央行推行的超寬松的貨幣政策環境將降低融資成本,目的是確保經濟增長所需要的流動性。但是不應指望通過貨幣政策來明顯的改善經濟。除了進行結構性改革之外,各國需要執行嚴格的資產負債表審查,以確保整個銀行業的資產健康和金融穩定。
而早先來自economictimes報道顯示,歐洲央行執委會成員Christian Noyer表示歐洲央行目前並沒有考慮擴大(包括國債在內)資產購買的範圍。
在接受德國媒體采訪時,Noyer強調:
歐洲央行並沒有推出全面QE的安排。理解市場對於歐洲央行資產負債表質量和安全的擔憂,目前采取的TLTRO會充分考慮上述風險 。但是我個人十分確信歐洲央行的決定不會造成任何風險。
盡管歐元區目前顯然不是通縮境地,但是通脹處於低位已經過久,將威脅到資產價格的穩定性。歐元的貶值將為資產價格穩定提供幫助,但是歐洲央行對於歐元匯率並沒有明確的目標。
去年對美聯儲收縮刺激的恐懼,導致新興市場遭遇了一場屠殺。巴西、印度、印尼、南非和土耳其遭受打擊最為嚴重。
如無意外美聯儲將在今年10月份完全退出量化寬松,但現在市場表現相對平靜。因為美聯儲等西方主要發達國家仍然實施的低利率,依然與新興國家市場的利率有巨大差距。
但是投資者已經開始評估,當美聯儲最終加息到來時,市場究竟將發生什麽變化?
對企業友好的政治領袖贏得了印度和印尼大選。印度央行成功減小了此前瀕臨失控的經常帳赤字。印尼則減少導致通脹飆升的燃油補貼。
然而在南非和土耳其,經濟學家還沒有看到情況好轉。這兩個國家的前任領導人均成功連任,他們更傾向於短期經濟目標,而不想進行能幫助本國真正走出困境的改革。
巴西情況類似,南美最大經濟體持續的高通脹和疲軟的增長,將導致現任總統羅塞芙必須面對一場勢均力敵的選戰。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美聯儲隔夜公布的會議紀要意外鴿派,引發了市場的劇烈波動。股市和黃金及非美資產瞬間反彈,美元則出現顯著回落。會議紀要中的兩句話成為了關鍵導火索。而昨天的紀要或意味著10月結束QE(量化寬松)之後,聯儲將采取VE(verbal-easing口頭寬松)的方式來安撫市場情緒。
美東時間下午14點美聯儲會議紀要公布之後,股指出現火箭式拉升,道指最終大漲270余點,納指也飆升超過2%。紀要中兩句措辭十分關鍵:“一些委員擔憂歐元區持續的經濟疲軟和低通脹將導致美元的進一步升值,這將對美國對外經濟(出口)造成負面影響”;“一些委員擔憂美元的持續升值將延緩2%的通脹目標達成。”
很顯然,美元的大幅上漲成為了美聯儲的心頭大患,而聯儲的潛臺詞則是在短期內並不會急於加息。這大大緩解了市場的緊張情緒,之前大多數市場人士都猜測紀要會偏向於鷹派。
在本月底結束QE之後,美聯儲已經不太可能故技重施再度推出新一輪的寬松。因此尋找到一種新方式來讓投資者保持相對安心成為了現階段的首要目標。美國銀行的利率策略師Priya Misra相信VE(口頭寬松)將是未來一段時間美聯儲的溝通方式。聯儲官員們可能會利用各種場合強調在真正升息之前將會保持足夠的耐心,從而讓市場平穩度過。
Misra認為在市場明顯的加息預期之下,如果美聯儲可以說服投資者重新評估這種預期,那麽實際上也就意味著某種程度的寬松效果已經達到。雖然這種寬松並不需要購買任何資產或者對利率做出任何調整。(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近期,多位美聯儲官員釋放鴿派立場。不過,並非所有鴿派成員對繼續購債持完全開放態度。波士頓聯儲主席Eric Rosengren近日就表示應按時結束QE,僅在極端情況下才可以考慮繼續QE。
波士頓聯儲主席Eric Rosengren在10月17日表示,美聯儲不應該對金融市場的震蕩做出過度反應。
他認為,QE已經完成了既定目標,9月的非農就業報告就說明了這一點,
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應按計劃在10月的會議上中止債券購買計劃,從而結束所謂的量化寬松。
我不認為我們需要這麽做(新一輪購債項目)。但是,如果未來兩周出現大量信息,其中一半都預示著經濟前景將進一步惡化,那麽,我不排除支持購債計劃延長。
美國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將在10月28、29日舉行貨幣政策會議並發表政策聲明,隨後美聯儲主席耶倫將主持媒體簡會。
上述表態顯示出美聯儲內部支持聖路易斯聯儲主席James Bullard的觀點比較有限。
聖路易斯聯儲主席James Bullard上周四(10月16日)表示,美聯儲可能在本月晚些時候舉行的貨幣政策例會上考慮繼續每月購債行動,原因正是市場動蕩。
作為鷹派官員的James Bullard稱,美國通脹預期下滑,應考慮推遲結束QE,QE應與經濟數據聯系,若經濟持續走好,QE可於12月結束;仍預計明年一季度加息。
就在本月中旬,舊金山聯儲主席John Williams也公開表示,
如果經濟前景顯著惡化,通脹遠不及美聯儲2%的目標,他對開展新一輪的資產購買項目持開放立場。
如果有必要,美聯儲的第一防線將是宣布美國低至零附近的利率將維持到2015年中以後。
繼續QE的觀點目前看來並非廣受歡迎。達拉斯聯儲主席Richard Fisher上周就表示,周三(10月15日)的股市大跌並不意味著經濟複蘇脫軌,談論新一輪QE實在為時過早。
相對於James Bullard對金融市場劇烈震蕩的安撫,Eric Rosengren對近期的金融市場動蕩則相對淡定。他說:
波動性本身不是壞事,不過是反映了市場充滿大量不確定性。然而,僅僅是過去兩周的市場波動並不足以令我從根本上改變我的預期。
上周,美股連續五天的波動性為金融危機以來最嚴重的,標普500指數上周自上個月創下的記錄高位累計下跌6.2%。與此同時,美國國債波動性為2013年時任美聯儲主席伯南克提出“退出QE”提出以來最大。
Eric Rosengren、James Bullard和John Williams今年在美聯儲均不擁有投票權。
Eric Rosengren是美聯儲堅定的鴿派官員。他甚至在最初的時候反對美聯儲開始放緩購債速度的決定。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被稱為“美聯儲通訊社”的《華爾街日報》記者Jon Hilsenrath撰文稱,近期的市場動蕩和全球經濟放緩不會影響美聯儲的決策,本月的FOMC會議將會如期結束QE。
Hilsenrath稱,根據最近美聯儲官員的講話,美聯儲很有可能在本月28日和29日的FOMC政策會議上結束QE。官員們還將評估美國就業市場是否已經好轉,以便為之後的加息打下基礎。
舊金山聯儲主席John Williams上周五接受采訪時表示:“我對於美國經濟前景的預期沒有改變。”
他認為今年下半年和明年的經濟增長將是3%,失業率將會繼續下降,通脹將會逐步升值美聯儲2%的目標。他說:“我的基本預測是,聯儲會如期結束QE。”
上周,聖路易斯聯儲主席James Bullard稱,聯儲應該考慮延長購債計劃,因為美國的通脹預期開始下行。但其他官員並沒有回應他的表態。
Williams稱,只有當實際通脹水平跌至遠低於2%的通脹目標,或者就業市場極度惡化時,他才會考慮新一輪QE。他指出,如果保持超低利率的時間過了預期,這將是經濟前景惡化的第一個跡象。
自2008年12月以來,美聯儲就開始將利率控制在零,並計劃將其保持到明年年中。他說:“我對當前經濟前景的看法不會讓我改變對加息時點的預期。”
波士頓聯儲主席Eric Rosengren周六接受采訪時表示:“我們啟動債券購買計劃,是因為我們需要促進就業市場。而9月的失業率降至5.9%,正是我們想要的進步。”
上周五,美聯儲主席耶倫就美國的不平等做了演講,但沒有提到對就業市場和經濟前景的看法。
Hilsenrath指出,美聯儲官員現在關註的重點,是是否需要改變“相當長一段時間內”保持零利率的措辭。一些人認為應該去掉這種時間上的保證,換之以更加中立的表述:首次加息的時間取決於2%的通脹目標和更低的失業率是否能實現。
但另一些人認為應該保持該表述不變,以避免新措辭讓投資者更加迷惑。(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全球央行競相QE幫助股市和債市在過去幾年風生水起,但是有關QE導致富人更富,窮人更窮的爭論一直沒有停止過。
早在2012年的時候,共和黨總統候選人羅姆尼就曾經表示,QE只是讓股市上漲,其負面後果導致了美國不平等性愈加明顯。
在英國,批評者認為英國央行的寬松措施導致了資產價格和房地產市場的暴漲。那些僅占總人口5%的富有者卻掌握了40%的資產。英國左翼政黨更在其網站上直言不諱:QE只是讓有錢人更有錢。
即便是QE的始作俑者,前美聯儲主席伯南克對此也毫不隱瞞。2010年華盛頓郵報曾報道伯南克認為投資者將會預期到QE的結果:長期的低利率和股市的上揚。
對於市場的不滿,央行執行者們則以“QE是避免經濟更加糟糕的唯一方式”來應對。
前英國央行副行長Paul Tucker2012年在接受下院質詢時一度失態。Tucker 表示,“我不認為QE讓儲蓄用戶受到了傷害。如果我們不采取措施,整個經濟就會崩盤。”美聯儲主席耶倫在面對類似的問題時也強調,“我相信我們采取的措施目的是推動經濟的增長。”
一些經濟學家也支持央行的選擇。蘇格蘭皇家銀行的經濟學家Richard Barwell表示,“任何幫助經濟脫離陰霾的措施都會拉大貧富之間的差距。財富和收入分配不均意味著央行的經濟刺激政策將使得富裕人群更為受益。”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過去幾周股市重現大起大落,而下周二至周三的美聯儲貨幣政策會議又將給市場帶來考驗,因為過去一年來,隨著美聯儲的資產負債表規模增加,標普500一路上行。如下圖所示,聯儲提供流動性的QE項目和資產價格有明顯的正相關關系。
市場動蕩之際,如果美聯儲決定結束本輪QE,國內市場和經濟是否安然無恙?結束QE會不會啟動更大規模的市場調整?近來美聯儲高官和一些評論人士圍繞是否應該本月就結束QE展開討論,主要涉及以下五大問題:
1、美聯儲高官:經濟和就業預期未變,美聯儲應如期撤銷QE。
美聯儲下屬波士頓聯儲主席Eric Rosengren本周說,除非“出了什麽戲劇性事件”,否則美聯儲就應該如期結束本輪QE。Rosengren近幾年是積極鼓吹強力貨幣刺激的高官。本周他說,另一位美聯儲地方聯儲主席——聖路易聯儲主席James Bullard提出的計劃支持力度有限。Bullard認為,今年11-12月應該每月保持購買150億美元資產,今年不要結束QE。
Rosengren認為,美聯儲的QE已經達到了對外公開的目標,今年9月的非農就業報告顯示達標,他的經濟預期也未改變,就業市場會持續好轉,所以他很放心本月末宣布結束QE。
2、知名評論人:美聯儲還不該結束刺激。
知名政經評論家Danny Vinik在雜誌《新共和》上撰文指出,去年美國經濟確實已經好轉,美聯儲有理由讓貨幣政策更趨正常,可經濟還遠未達到全面就業,薪資增長幾乎還和通脹水平一致,等於並未有實質性增長。
與此同時,全球經濟上個月還有惡化跡象,中國、日本和歐元區經濟增長都在放緩。投資者擔心,如果經濟放緩,全球決策者、特別是歐洲央行不會積極收緊貨幣。經濟學家也無法確定,目前已經蔓延到歐美的埃博拉疫情會怎樣影響經濟。
3、投行:要避免市場動蕩,全球央行每季度得投入2000億美元流動性。
華爾街見聞上周文章提到,花旗預計,央行的零刺激意味著投資級債券利率增擴50個基點,股票的季度跌幅略超過10%,全球央行目前每季度需要投入約2000億美元才能避免市場大拋售。花旗認為,資產價格泡沫不是央行最擔心的,央行更擔心重陷經濟衰退,他們幾乎別無選擇,唯有繼續寬松。
美銀美林的策略師預計,美股如果再跌10%,可能美聯儲就要推出第四輪QE,因為以往就有先例。2010年和2011年,美股分別大跌11%和16%,美聯儲都啟動了QE。
4、業內評論者:QE激化國內的不平等問題
上周五美聯儲主席耶倫演講時提到,近來美國不平等現象持續加劇,這事關重大。曾是華爾街高級並購投資銀行家的William Cohan在《紐約時報》撰文稱, 耶倫強調了貧富差距不斷擴大,但她忽視了,從很多方面看,美聯儲的超級寬松都在讓這一問題惡化。
Cohan認為,QE讓窮人更貧窮、富人更富有。美聯儲故意壓低利率,那些可以利用超低利率獲得融資的人就可能得到超出以往的回報。
5、資深記者:全球經濟遭到極大破壞,可能需要永遠推行QE。
英國《每日電訊報》國際商業編輯Ambrose Evans-Pritchard預計,如果各國政府過早撤走刺激,上世紀30年代的大蕭條將遲早重演。
除了經濟蕭條,市場崩潰也是Evans-Pritchard預計的後果。它體現在全球壓力中,因為目前所有工業國家都在避免通縮的陷阱,那是我們應該未雨綢繆的心理門檻。那是經濟學上的十八層地獄,會迫使人放棄一切希望。
而如果相信下周美聯儲會決定如期結束QE,也許必須小心市場拋售。如下圖所示,9月底以來,標普500的漲跌都和美聯儲官員當前的貨幣幹預QE有關。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德意誌交易所旗下通訊社MNI援引知情人消息稱,歐洲央行委員會決定在今年剩余的時間里開啟“坐等”模式,除非歐元區經濟發生任何大的轉向或者通貨緊縮。
知情人還表示,歐洲央行在討論QE時面臨很大的阻礙,該行希望先看到最新宣布的購債措施出現效果。
購買企業債可能隨著進一步寬松措施而開始,但那仍然需要以市場存在相關風險和環境為前提。
有業內人士質疑,除極端情況之外,即便歐央行委員會大體支持QE這個概念,但他們不會同意以購買主權債為主的所謂“歐版QE”。
今日歐股下挫,泛歐績優300指數一度下跌0.76%;德法股指盤中跌幅均超1%。
華爾街見聞網站此前提及,歐洲央行行長德拉吉或擇機祭出全面QE大旗。
不過歐洲央行內部的聲音暗示市場的期待至少在短期不會實現,歐洲央行執委會委員魏德曼、Noyer和Visco均暗示歐央行目前未考慮推行QE。
然而,近期的一系列經濟數據都顯示,歐元區面臨的經濟風險仍大。
歐元區9月CPI同比僅增0.3%,仍徘徊於五年最低位,且遠低於歐洲央行設定的2%通脹目標,表明歐元區通縮風險持續。
歐元區龍頭國家德國的8月工廠訂單、工業產出和出口增速也全線放緩。德國經濟部本月將2014年德國GDP增速預期從1.8%大幅調降至1.2%,將明年GDP預期調降至1.3%。
這可能令歐元區面臨三底衰退風險。如果歐元區增長發動機熄火,那麽歐洲央行就須追加更多刺激措施以對抗經濟下滑。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繼德國媒體MNI獲悉歐洲央行今年不會推出以購買主權債券為主的全面QE後,路透又由歐洲央行的消息人士處獲悉,該央行現行的購買私人部門資產計劃可能不足以達到刺激通脹的目標,明年可能有采取更大膽行動、啟動全面QE的壓力。
昨日歐洲央行公布,上周首次開始購買資產擔保債券,規模合計17.04億歐元(22 億美元)。該央行還計劃,今年後兩個月購買資產支持證券(ABS)。
本月上旬華爾街見聞文章提到,歐洲央行行長德拉吉當時表示,擴大該央行的資產負債表是刺激通脹最後的貨幣工具,目前尚無擴大規模的具體目標,可能與2012年年初的3.1萬億歐元相當。此前德拉吉也說,在啟動購買資產計劃的同時,還會向歐洲銀行提供第二輪低成本貸款TLTRO,該央行的資產負債表將在目前基礎上增加1萬億歐元,回升到2012年年初的水平。
但是,ABS市場流動性低,流動性稀缺的特性意味著,一旦供應吃緊,就有推升ABS價格的風險,歐洲央行將更難以如期購買ABS,當前的購買項目可能難以達到預期的刺激效果。歐洲央行副行長Vitor Constancio本月稱,歐洲央行計劃購買約6000億歐元資產擔保債券和約4000億歐元ABS。可消息人士向路透表示,ABS的實際購買規模將遠低於4000億歐元:
“有人知道(當前的購買計劃)不會奏效。它規模太小,問題又太大、太大。”
“我們很清楚,這兩個市場(資產擔保債券和ABS)沒那麽簡單,它們自身還不足以像我們期望的那樣擴大我們的資產負債表。”
今年12月,歐洲央行將提供第二輪TLTRO。這或許有助於達到德拉吉上述資產負債表的目標,但這批TLTRO僅會讓資產負債表新增82億歐元資產,和目標仍有很大差距。
昨日MNI報道稱,知情者透露,歐洲央行決定今年剩余時間開啟“坐等”模式,除非歐元區經濟發生任何大的轉向或者通貨緊縮,否則不會啟動購買包括主權債券在內的全面QE。該央行目前討論全面QE面臨很大障礙,還是希望先看到最新宣布的購債措施體現效果。
不過,歐洲央行內部反對QE的聲音至少不會讓市場短期內見到全面QE的希望。歐洲央行管理委員會委員、德國央行行長魏德曼、法國央行行長Noyer和歐洲央行副行長Visco均曾暗示,歐洲央行目前未考慮推出全面QE。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