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新網報道,當地時間27日,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創始人埃隆·馬斯克(Elon Musk)在墨西哥舉辦的國際宇航大會(IAC)上公布了他的火星登陸計劃。他將通過飛船把人類送上火星,最早可能在2025年就能實現這一目標。
第67屆國際宇航大會正在墨西哥瓜達拉哈拉舉行。據美國航天新聞網站Universe Today報道,馬斯克在主題演講中介紹稱,他將開發一套由超大型火箭以及可重複利用的飛船組成的“火星運輸系統”,用於人類移民火星。
英國廣播公司消息稱,馬斯克透露,“火星運輸系統”能夠在80天內將100人送至火星,而在更遠的未來這一時間有望縮短至30天。馬斯克稱,有了這一計劃,人們可以用大約100年的時間實現移民火星,建設一個有自我維持能力的社會。在他的設想計劃里,最終可能會有100萬“火星人”,他們會建立城市,甚至火星上也會有比薩餅店。
馬斯克還宣稱,將把移民火星的票價降低至20萬美元(1美元約合人民幣6.7元)一張票。“目前的關鍵問題是降低飛行成本,從而吸引潛在的誌願者。我們的目標是將成本降低至美國普通住房的房價,即約20萬美元。”
在被問到自己是否會去火星時,馬斯克坦率表示,第一批嘗試登陸火星的人將冒著生命危險,要做好面對死亡的準備。
10月17日消息,據Business Inside報道,此前特斯拉CEO埃隆•馬斯克上周宣布將於當地時間10月17日(周一)推出一款新產品。但是,馬斯克10月16日發推文稱新品發布會將推遲至周三(10月19日)舉行,原因是“還需幾天讓該產品更精致”。
不過這次馬斯克並沒有透露發布的具體產品,特斯拉新產品到底是什麽依舊是個謎,有猜測發布會將重點介紹Model 3,這是特斯拉首款面向大眾消費者的車型。此前,馬斯克在年初時曾說過會再晚些時候召開發布會介紹Model 3;而28日的發布會則是與SolarCity合作的產品,根據馬斯克的說法應該是Powerwall太陽能屋頂和特斯拉充電樁。
目前特斯拉Model3汽車還沒能完成交貨,產品銷量逐漸提升,但特斯拉的產能還無法滿足所有市場需求。
但是,也有推測稱這款神秘新產品會是Autopilot 2.0。Autopilot 2.0是特斯拉半自動駕駛系統Autopilot的升級版。預計特斯拉將在Autopilot 2.0中增加傳感器,以提升汽車自動駕駛功能。
雖然馬斯克2014年10月就已宣布推出特斯拉Autopilot系統,但是消費者直到2015年10月才開始使用該系統。特斯拉下一次新品發布將於10月19日(周三)舉行,恰好是Autopilot系統推出一周年紀念日後的第四天。
8月,特斯拉悄然將Autopilot系統的售價由原來的2500美元上調至3000美元。僅僅幾周之後,特斯拉宣布推送Autopilot 8.0軟件更新,賦予汽車新特性和新功能。
2016年,SpaceX公司創始人、特斯拉首席執行官及SolarCity董事會主席埃隆·馬斯克再為世界獻上了幾份大禮,推動人類向未來又邁進了一大步。
接下來,讓我們一起回顧馬斯克2016大事記。
4月8日,SpaceX公司研發的“獵鷹9號”火箭在發射之後成功回收,降落在海上著陸平臺之上,實現可回收火箭技術的重大突破。本次成功著陸是SpaceX公司可回收火箭技術的一大突破,有助於降低航天產業的成本。
8月,一位名為Joshua Neally的美國司機在回家途中突發肺栓塞。他沒有選擇呼叫救護車,而是選擇使用特斯拉自動駕駛系統前往醫院,最終成功獲救。
特斯拉自動駕駛汽車可以根據交通狀況自動變換車道,但這項新興科技卻卷入了兩場嚴重的車禍,導致一死一傷。
目前,特斯拉正在對自動駕駛汽車進行進一步研究,意圖開發更為高級的算法,使自動駕駛更為安全。
9月27日,在墨西哥瓜達拉哈拉舉行的國際宇航大會上,馬斯克公布了向火星運送人類並最終殖民火星的計劃。馬斯克計劃使人類成為“多星球物種”,並希望將星際旅行的最終價格降至每人20萬美元左右。馬斯克表示,如若計劃順利,人類殖民火星將在十年內實現。
10月28日,馬斯克在洛杉磯環球影城發布由特斯拉和SolarCity設計的新產品太陽能屋頂。該款產品能將太陽能轉化為電能供家庭實時使用,或儲存在Powerwall電池中以備後用。如此一來,家庭能夠自行生產電能,降低電費支出,且更好地控制家庭發電量與用電量。
8月1日,特斯拉宣布以26億美元價格收購太陽能板制造商SolarCity。為了慶祝此次收購,特斯拉以太陽能板與特斯拉儲能電池為美屬薩摩亞的塔烏島供電,以期告訴世界,未來屬於清潔能源。
12月12日消息,據《華爾街日報》報道,知情人士稱,億萬富豪企業家馬斯克(Elon Musk)準備出席候任總統特朗普(Donald Trump)周三在紐約召開的科技行業高管會議。
馬斯克是電動車生產商特斯拉(Tesla Motors Inc., TSLA)和火箭公司Space Exploration Technologies Corp.的首席執行官,他和科技業投資人、在競選期間支持特朗普的企業家皮特·蒂爾(Peter Thiel)關系密切。Thiel是特朗普過渡團隊中的一員,正協助組織本周三的會議。Thiel和馬斯克均是支付公司PayPal的創始人,Thiel的風投公司Founders Fund為SpaceX提供支持。
上述知情人士稱,正如上周六的報道,預計將出席本周三會議的科技公司高管還包括蘋果公司首席執行官庫克、Facebook首席營運官雪莉·桑德伯格 (Sheryl Sandberg)、微軟首席執行官納德拉(Satya Nadella)以及谷歌母公司Alphabet Inc. 首席執行官佩奇(Larry Page)和董事長施密特(Eric Schmidt)。這位知情人士稱,英特爾公司、國際商業機器公司(IBM)、甲骨文公司和思科系統這幾家公司的首席執行長預計也將參加此次會議。
和大多數科技公司相比,馬斯克麾下各項業務的收入更依賴美國政府。
目前尚不清楚周三會議的議程,雖然特朗普已經強調了增加美國本土就業的重要性,並且已將據稱會轉移就業至海外的公司列為目標,包括蘋果和IBM。
近日,據新華社報道,美國特斯拉汽車公司首席執行官埃隆·馬斯克在美國社交媒體推特上說,測試結果顯示,特斯拉Model S P100D汽車從0到60英里(96.6公里)加速(也稱百公里級加速)時間可達2.34秒,速度超過了與樂視公司有戰略合作關系的法拉第未來公司(FF)車型FF91。
1月3日,法拉第未來公司在拉斯維加斯發布了第一款量產車FF91。這一車型在測試中的百公里級加速時間為2.39秒。法拉第未來公司稱這是“全球加速最快的電動汽車”。
對於有人提出,FF91的2.39秒加速時間指的是“精簡模式”時,馬斯克在社交媒體上回複說,特斯拉Model S P100D汽車的2.34秒指的是已市場化的成品車百公里級加速時間,如果在“精簡模式”下,這款車的百公里級加速時間或可降至2.1秒。
另外,馬斯克還表示,特斯拉汽車公司正致力於打造基於機器學習的全新自動駕駛平臺,或將於幾天後發布自動駕駛系統的新版本。
法拉第未來公司3日在新車發布會上將FF91稱為“全球移動第一部生態互聯轎車”“全球加速最快的電動汽車”等。業內人士表示,FF91比法拉第未來公司2016年在拉斯維加斯消費電子展期間發布的概念車有了顯著進步,性能表現令人印象深刻。不過,受價格高昂以及法拉第未來公司在北拉斯維加斯的組裝廠能否如期建成開工等因素影響,FF91的市場前景仍未可知。
1月19日消息,據《華爾街日報》報道,知情人士稱,美國候任總統特朗普的一些高級顧問正在考慮商業和政府資金共同投資太空項目的方式,這麽做是為了加快載人太空探索。
這些知情人士稱,目前尚未形成具體提議,相關細節預計要等到做出人事決定以及美國國家航空及太空總署(NASA)未來幾周宣布新的領導團隊後才能確定。
但在特朗普高級顧問兼首席策略師Steve Bannon的參與下,最近對公私合作探索月球、火星或太陽系其他星球的討論日趨熱烈。本月早些時候Bannon會晤了商業太空探索領域的領軍人物,其中包括SpaceX創始人馬斯克(Elon Musk)和加州莫哈韋宇航中心前首席執行長Stuart Witt。
有其他跡象顯示,特朗普團隊的關註焦點正在轉向讓商業實體在未來探索計劃中發揮更大作用。據三名知情人士稱,在過渡期的下一階段,南加利福尼亞大學(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商科教授、商業太空探索的堅定支持者Gregory Autry已經被選定為派駐NASA的專家團隊的負責人。
Autry主要研究政府如何促進初創太空企業並支持新興的新太空產業。除了馬斯克的Space Exploration Technologies Corp.外,該行業還包括亞馬遜(CEO貝佐斯(Jeff Bezos)創立的Blue Origin LLC。Autry以及這一趨勢的其他支持者認為,商業太空公司將推動技術創新並帶來大量就業機會。
據Business Insider報道,在受到特斯拉用戶的批評之後,馬斯克(Elon Musk)周四發推文表示將繼續留在特朗普的商業顧問委員會,他表示留在該委員會是為了更好地反對移民禁令。
此前據CNBC報道,一些用戶對馬斯克加入該委員會表示不滿,甚至取消了特斯拉Model 3的訂單。值得一提的是,除了商業顧問委員會,馬斯克還是特朗普制造業工作倡議計劃的支持者。
當地時間1月27日,特朗普簽署的行政命令,禁止7個伊斯蘭國家的公民在90天內進入美國。此後,馬斯克也受到了輿論的批評。他在回應批評時稱,繼續留在委員會是為了與其他委員會成員共同對目前的這項行政命令提出反對意見,並對相關政策的修改提出建議。
在Uber CEO卡蘭尼克(Travis Kalanick)宣布退出特朗普的商業顧問委員會數小時後,馬斯克也發表了自己的聲明,內容如下:
今年12月我加入了總統顧問論壇,是為了對一些我認為於國家和世界都很重要的問題提出反饋意見。在明天會上,我會聯合其他成員表達對目前的這項行政命令的反對,並對相關政策的修改提出建議。
顧問委員會只負責提供咨詢,加入該委員會不代表我完全認同政府的行為。我的目標是加速人類社會向可持續能源轉型並發展更高的行星文明。如果能實現這一目標,我們就能創造更多工作崗位並擁抱更加光明的未來。
我理解那些批評者的心情,不過我認為親自參與對一些關鍵問題的討論利大於弊。
據Business Insider報道,牛津大學人類未來研究所(Future of Humanity Institute)本周在YouTube上發布了一段視頻,內容是SpaceX創始人埃隆·馬斯克(Elon Musk)、DeepMind首席執行官丹米斯·哈撒比斯(Demis Hassabis)、牛津大學哲學家尼克·博斯特羅姆(Nick Bostrom)等數位專家學者關於人工智能未來發展的談話。
馬斯克和其他幾位專家被問到:當人工智能發展到與人的智力水平相當的時候,還需要多久才會出現超級智能?
“一旦人工智能發展到相當於人類智能的水平時,還需要多久才能產生飛躍?”麻省理工學院教授馬克斯·泰格馬克(Max Tegmark)問道。他還補充說:“有些人說只需要幾天或幾小時,有人認為可能需要幾千年或至少幾十年。
馬斯克回答:“我認為,如果人工智能達到一個臨界值,即達到相當於人類中最聰明、最富有創造力的人的智力水平時,那麽它就真的可能會在很短的時間內超過人類智力的總和。”
其他幾位專家預測,更有可能的情況是,人工智能在達到臨界值之後需要幾年時間才能成為超級智能,但沒有人認為需要超過100年的時間。而哈撒比斯則說:“我認為這部分取決於人工智能的架構。”
泰格馬克還問及其他幾位專家,他們是否希望看到超級智能的到來緩慢一點,以便人類社會能夠適應。Skype聯合創始人揚·塔里安(Jaan Tallinn)表示:“慢比快好。”
去年10月,博斯特羅姆曾經表示,DeepMind在人工智能開發競賽中已經領先。去年,DeepMind開發的人工智能系統在圍棋比賽中擊敗了世界冠軍李世石。不僅如此,DeepMind開發的其他領域(包括醫療保健和能源管理)的人工智能系統也很先進。
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最新宣布,SpaceX將在2018年將兩名私人乘客送往月球軌道。這將是45年以來,人類第一次重新返回深空。而這一次的“速度之快”、“路程之遠”,將會是史無前例。
SpaceX預計,該任務將會在2018年底進行,即在將美國宇航局(NASA)Dragon2宇宙飛船送到國際太空站之後。因為這個任務使用的也是“龍2”(Dragon2)飛船,該飛船據說可以在深空實現交流,將在今年晚些時候執行第一次不載人前往國際空間站的演示任務。發射的火箭將為“獵鷹9”(Falcon9),該火箭將在今年夏天首次試射。
美國“鋼鐵俠”、SpaceX CEO馬斯克(Elon Musk)周一表示,公司已經和私人乘客接觸過了。這是一次為付費顧客服務的項目,他們已經支付了高額的定金。但到目前為止,公司尚未被授權公布他們的名字。
除了支付高額定金,這兩位乘客還將接受健康檢查,從今年就開始進行相關的初步訓練。到時候,整個旅程將會圍著月球展開,預計總時間為1周左右。馬斯克估計,宇宙飛船將會繞著月球飛行30萬~40萬英里。“整個旅行會遊覽下月球的表面,然後稍微深入到太空”,再回到地球。
私人太空旅行的載人航天項目將會非常賺錢。馬斯克說,太空旅行市場每年至少會有一兩單生意,而這個生意將會給公司貢獻10%~20%的收入。
毫無疑問,史無前例的旅行必定存在風險。馬斯克表示,乘客對於這些危險並不“無知”,“SpaceX會做一切努力來降低風險,但這並不意味著風險是零。他們將會見證這些。”馬斯克還提出,到明年底,Falcon9和Dragon2也都將擁有豐富的太空經驗。
馬斯克還透露,如果NASA希望他們的宇航員能參與私人太空旅行的項目,他會同意的。“NASA一直都擁有絕對優先權。”馬斯克說,“所以如果NASA決定讓這個項目的第一次成為NASA的項目,他們當然可以優先。”
“你情商挺高的。”
“你是在罵我智商低嗎?”
上周和一位互聯網金融公司的人聊天,對方說情商和智商最近成了同事間互相調侃的段子。雖然在科學上沒有關於情商與智商成反比的確鑿證據,但生活中的確難見到兩者都優於常人的人。一般,智力超群的人在待人接物上總給人一種欠缺感,容易被認為是書呆子。
聯想到上周的兩條消息,先是SpaceX創始人埃隆·馬斯克(即特斯拉CEO)宣布要在兩年內用龍飛船二代將2名乘客送往月球並返回,自從1972年阿波羅17號飛船搭載3名宇航員到達月球後,還沒有人再幹過這事;緊接著,亞馬遜CEO、同時也是藍色起源太空公司創始人傑夫·貝佐斯向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和特朗普總統遞交秘密文書,為向月球運輸貨物與設備爭取政府支持,長遠目標是將月球變成人類定居點。
從性格上看,馬斯克與貝佐斯都是智商超高、情商很低的人。《一網打盡:貝佐斯與亞馬遜時代》與《矽谷鋼鐵俠:埃隆·馬斯克的冒險人生》兩本書對此分別有詳細描寫。創業20多年來,貝佐斯對下屬非常苛刻,容不得工作瑕疵,與他標誌性旁若無人的大笑經常交替出現的是發怒時前額鼓漲的青筋。貝佐斯將勤儉節約和加班文化發揮到極致,谷歌那種優越的辦公環境是早年的亞馬遜員工不曾享受的。
與貝佐斯相比,馬斯克更是一個缺乏情緒控制能力的人,他在工作上很難去顧忌對方感受,對工作進展要求苛刻,甚至會對郵件中的錯字大發雷霆。最能體現他缺乏職場人情味的是,馬斯克輕易解雇了跟隨他12年的貼身秘書瑪麗·貝絲·布朗,起因是後者要求加薪。兩人的關系曾一度被視為《鋼鐵俠》中托尼·斯塔克與秘書“小辣椒”佩珀·波茲的現實版。
馬斯克與貝佐斯屬於同時代能代表美國互聯網精神的人。馬斯克早在2002年建立SpaceX,直到2008年在第四次發射時將第一枚私人火箭“獵鷹1號”發射成功,如今SpaceX已經靠發射火箭和制造衛星網絡賺到了錢。相比於探月,殖民火星才是他的終極目標。實際上,貝佐斯組建藍色起源的時間比這更早,只是與亞馬遜所涉獵的電商、媒體娛樂與雲計算領域相比,這家太空公司太過低調。
兩人共同的瘋狂夢想與性格特質可以追溯到童年時期。再成功的商業領域,也能從他的成長經歷中找到日後左右他創業命運的細節因素。比如英語和溝通技能是馬雲成功的兩個基礎,這也是他在幼年時就展現出來的特質。馬雲能在阿里巴巴初創時期獲得蔡崇信這種能決定公司日後存亡的角色,憑借的也是個人魅力。一家公司的風格通常會被打上很深的創始人性格烙印,就像喬布斯之於蘋果。
馬斯克與貝佐斯的童年一個在南非、一個在美國。兩人從小都癡迷讀書、對太空與科幻感興趣、喜歡拆卸與組裝、且專註力異於同齡人。有意思的是,兩人的童年烙印很大程度來自外祖父。馬斯克的冒險精神與賭徒性格和他姥爺約書亞·諾曼·霍爾德曼很像,他一生就是在拆解並組裝私人飛機,帶上家人駕駛它穿越非洲與澳大利亞冒險中度過的。冒險基因隔代遺傳給了馬斯克。貝佐斯則從他外祖父勞倫斯·吉斯(曾是二戰時的美國海軍少校)那里耳濡目染了無所不能的動手能力、在環美旅行中建立的自律與視野、對科幻讀物與太空旅行的興趣等。他們的世界觀養成受了外祖父很深影響。
另一個共同點是,馬斯克與貝佐斯都來自離婚家庭,這可能對他們性格中所產生的偏執以及克服困難的毅力有關。馬斯克童年在南非時經常遭到同學欺負,這對他是一段不願提起的痛苦記憶。貝佐斯童年也因不善溝通又過於耿直而被同伴孤立。從心理學的角度看,越是童年遭到精神壓抑的人,要麽就此沈淪,要麽就越有可能爆發出異於常人的能量,期望以另一個維度的巨大成功重新證明自己、贏得尊重。
早年與馬斯克因Paypal控制權而分道揚鑣後又冰釋前嫌的彼得·蒂爾有句話“我們想要會飛的汽車,而不是140個字符(暗指Twitter)”,表達了他對矽谷創新和想象力的失望。Snapchat母公司Snap.最近登陸紐交所受到投資人狂熱追捧,上市首日股價暴漲44%。被拿來與之對標的Facebook當前市值已經是其2012年IPO時的4倍。矽谷現在熱捧的仍是這些與C端消費者聯系緊密的科技公司。
國內互聯網更是將“實用主義”演繹到極致,即便在“錢來的太容易”的前兩年,投資人也是紮堆進入O2O這種地推色彩濃厚、缺乏技術含量的領域,很少有“傻白甜”去投資那些回報周期漫長的項目。國內的互聯網創業者也不可能出現造火箭的人,國內航天工業不允許民營是一方面,更重要的原因是,創業者們普遍缺乏一個像馬斯克與貝佐斯的姥爺們那樣一生追求自由和夢想的人,以及在這種性格與世界觀中沈澱下來的成長與創業環境。所以說,雙方之間可能相差了一個月球的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