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誰需要柯達?

http://www.cbnweek.com/yuedu/ydpage/?raid=2049
    現實再一次證明,專利正是硅谷的新貨幣。


  一些日漸沒落的公司總會以出售專利的方式重新提醒人們關於它的價值。在柯達出售1100項數字捕捉和文檔成像技術專利被法院批准後,就有消息稱蘋果與 谷歌將分別組團參與競購。其中,蘋果聯手了微軟和專利公司Ventures Management LLC,谷歌則與專利公司RPX以及三星、LG、HTC三家基於Android操作系統生產手機的硬件公司結成同盟。


  這是這兩家巨頭在去年競購北電專利之後又一次站在了戰場兩邊。不過這一次情況有所不同,當初北電專利的起拍價為9億美元,最終蘋果花掉了45億美元。 《紐約時報》當時說,每項75萬美元的價格是過去數年中科技專利交易價的4倍。而最新的消息顯示,對柯達專利的出價遠遠低於公司的預期,柯達此前聲稱這些 專利價值在22億至26億美元。


  技術公司可以隨時以專利向任何對手發起戰爭。IBM在全球擁有最多科技專利,其法律顧問Manny Schecter說:「所有人都知道,如果他們嘗試利用專利攻擊我們,他們將遭到同樣的回擊。這將是非常強大的。」


  因為手握強大的專利庫,微軟每年可以向Android手機製造商三星和HTC收取約30億美元專利費—一部智能手機往往涉及上萬個專利;而蘋果和三星之間的訴訟案件是現在最受關注的類似對決。


  美國最大的專利諮詢公司General Patent的首席執行官Alexander Poltorak告訴《第一財經週刊》:「專利作為科技貨幣將會在商業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現在專利已經很少被買來用於實現發明,它是對專利訴訟的一種看 漲期權—專利訴訟將成為商業策略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柯達在兩年前起訴了蘋果和RIM,但最近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最終裁定兩家公司並未侵犯其數碼圖像預覽專利—這是1100項專利的其中一項。而柯達原本打算向蘋果收取10億美元的授權費。非常不巧,這樣的結果無疑對這次出售產生了消極影響。


  柯達一年前就開始嘗試出售這些專利,其中700項涉及數碼相機及其他設備的圖像捕捉、處理和轉換技術,另外400項為涉及圖像分析、操作、標籤以及網 絡服務工具的專利。當時公司們就擔心柯達有破產風險而沒有出手,而也正是由於沒有成功賣出專利,隨後柯達不得不進入破產保護程序。


  對於柯達來說,這部分專利僅佔其1.07萬項專利的10%,並且根據柯達總裁彭安東此前的說法,這只是柯達的儲備專利,並不涉及柯達的核心業務。據柯 達中國新聞發言人稱,目前柯達的核心業務集中在B2B的商業圖文影像市場,這一部分的業務收入已佔到柯達全球收入的70%以上。


  並且在今年1月宣佈申請破產保護之後,柯達已提出計劃逐步退出數碼相機、袖珍攝像機和數碼相框等採集設備市場。


  對於蘋果、谷歌及其他移動設備製造商而言,這些專利將可用於處理相機、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的圖像,改進產品中的攝像頭品質,增強圖像識別能力。但它們 並非是移動通訊方面的核心專利。專利服務公司IPNav的CEO David Pridham對《第一財經週刊》說:「蘋果和谷歌都注意到了柯達的專利組合,但將一些已經向其他關鍵企業授權的邊緣專利組合在一起並不是一個好選擇。」 柯達在數字捕獲方面的專利從2003年至今為公司帶來了30億美元的授權收入。


  Alexander Poltorak認為,柯達專利的最後出售價格將處於1.1億至2.75億美元之間。


  這意味著柯達還要面臨很大的破產風險,因為債權方的壓力已迫在眉睫。柯達之前從花旗集團獲得了為期18個月的9.5億美元的破產貸款,目前,柯達已抽 取了7億美元,並在此基礎上發行了1.14億美元的信用證。若不能依靠此次專利拍賣獲得理想收入償還破產貸款,柯達要在剩下的一年時間裡完成扭虧為盈,解 決多年銷售下滑所致的現金流緊張及股票退市危機則將變得更加困難。


  柯達在2012年第二季度的總營收為10.8億美元,同比下滑27%。淨虧損2.99億美元,相比於去年同期1.79億美元的虧損額同比擴大了6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6302

格羅斯:投資者需要學會適時地變換舞步

http://news.imeigu.com/a/1346983084395.html

(i美股訊)全球最大債券基金——太平洋投資管理公司(PIMCO)首席投資官、「債券大王」比爾·格羅斯(Bill Gross),9月5日在該公司官網上自己的專欄內發佈9月份投資展望,稱我們以金融為基礎的貨幣體系,建立在利差和回報期待可接受的前提下。同時,在貸 款商跳著藍色多瑙河圓舞曲而非林迪舞的新常態經濟中,我們應該走好自己的路?對此,格羅斯的回答是「仔細走好」,並且聲稱歷史性的回報率只是「歷史性 的」,現全文主要內容摘要如下:

花旗集團前首席執行官查克·普林斯(Chuck Prince)曾公開評論說,「只要音樂響起,就要隨之起舞。」這一充滿冒險性和煽動性的評論,讓普林斯的公眾形象變得非常負面,甚至引起了不少的憤恨之 情。然而,數十年前,美國著名經濟學家歐文·費舍爾(Irving Fisher)的大膽評論,卻讓的知名度在一夜間飆升。據悉,在1929年股市大崩盤,以及全球經濟衰退爆發之前不久,費舍爾做出一個非常著名的預言: 「股票價格已經漲到了一個永久性的高水平。」

同樣是預言,結果卻截然不同。不過,在我看來,普林斯的評論或許被不公平地理解。顯然,歷史書 永遠不會特別說明普林斯是在何種情況下給出上述評論的。現在,讓我們假想一下,如果普林斯當時沒有說的那麼淺顯易懂,而是用銀行家的口吻說「繼續提供貸款 是銀行家的工作」,結果會怎樣?也許,結局會完全不同。

今天,普林斯的這段話或許可以為他贏得美國總統奧巴馬親自頒發的自由勛章。總而言 之,我的建議是,我們不應該單憑一句話就評價一個人,而是在理解此人的言論時要試著把話和他所處的位置聯繫在一起。眾所周知,普林斯是全球最大銀行之一的 前首席執行官,是由主權、機構和個人投資者組成的全球金融體系中的一員。

債務過多

毫無疑問,信貸是讓全球經濟 向前發展的必要因素。事實上,如果以物換物被接受是商品形式的話,儘管有愛迪生、貝爾和史蒂夫·喬布斯這樣的奇才,我們在過去幾個世紀中也不會走的太遠。 除非借貸人和儲蓄者願意交換未來承諾,即利用信貸,否則,即便是擁有被當作是交換媒介和衡量商舖價值的現金,也不可能讓實際國內生產總值出現幅度介於3 %至4%的增長。我引用最多的一個卡通人物——大力水手卜派最常說的一句話說,「我很願意為了今天的漢堡星期二給你錢」。正因為如此,麥當勞從100萬美 元的快餐店變成了擁有5000億美元的全球快餐業巨頭,而願意交換的卜派成了輸家。

我們現代的金融體系,過度槓桿化,而且易碎,卻是創造繁 榮的一個有益且多產的組成部分。如果不是這樣,我們的全球經濟將會像某種在二十世紀初期走出黑暗時代的事物一樣。我認為,我們應該為普林斯和卜派鼓掌喝 彩,因為,他們做了一桌子美味的「超級大餐」。但是,為了提升和促進繼續存在的互利關係,借貸者和貸款商都需要在一種營養豐富的環境中運作。不幸的是,事 實並非如此!

卜派可以挑戰重量的腹部,是當前全球借貸者過度槓桿化的鮮活證明。過多的債務,會催生出被迫進食和去槓桿化。實際上,自 2008年雷曼兄弟公司宣佈破產以來,全球金融體系就邁入了這一進程。不僅是家庭,金融機構和許多國家都為了提振緩慢的增長而減少熱量攝入。然而,有一些 國家因此而已經瀕臨衰退或蕭條。顯然,借貸者當前的狀態並不健康。如果歷史可以給我們指引,那麼借貸者和貸款商之間的恢復原狀,將適用於《聖經》中一段對 時間設定的描述:七年的胖,將會伴隨著七年的瘦,甚至會更久。

回報太少

普林斯形象的健康,並不是非常明顯。毫 無疑問,銀行資產負債表和一般債權人需要縮小資產規模,或者擴大股票數量,抑或兩者同時進行。當然,通過金融機構資深的力量無法促進經濟增長。但是,貸款 商現在遭遇的回報率、收益率或稱之為「利差」不足,也是未來幾年內信貸擴大的絆腳石。

貸款商不會輕易將錢借給負債纍纍的借貸人,這是顯而易 見的。不過,貸款商也不願意在投資收益率、利差和回報率極低的情況下擴大貸款規模。這種情況下,在跳舞的普林斯會將歡快的舞步變成華爾茲。當收益率過低, 以及可接受風險息差過窄時,提供貸款就是一種冒險行為。過多創歷史記錄的房租、薪水、養老金和醫療補貼,都迫使金融和貸款機構不得不「二選一」:加大槓桿 化,旨在抵消成本增長;或者減慢或關閉貸款大門,旨在保留資本和最終的特權。鑑於2008年全球金融海嘯的爆發,加大槓桿化實際上是件很難實現的任務。正 因為如此,我們所能看到便是銀行、保險公司和投資管理企業寧願將大把的資金閒置,也不願意增加投資。舉例來看,不久前,美國銀行撤掉了全國範圍內的 1500多台自動取款機。這種行為並不利於貸款率或信貸的增長,自然也不會有助於美國以及全球經濟的復甦。

如果舞步已經慢了下來,那麼,下 一個為問題就不僅僅是舞伴超重那麼簡單了。更加棘手的問題在於,鈔票的價格太低。我們由銀行領導卻以保險公司、投資管理企業和對沖基金為代表的以貨幣為基 礎的金融體系,建立在利差和回報期待可接受的前提下。當信貸被定價在「利差不再有利可圖」時,金融體系就會停滯不前。

就目前金融市場的頹勢 而言,美聯儲和其他央行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這些央行認為,零利率應該會不可避免地催生出有活動且實際的經濟復甦。但是,試想一下,有誰不會在收益率近乎 於零的情況下借錢?答案是,銀行!有誰不會在30年按揭貸款利率為3.5%時借錢?答案是,住房擁有者。是的,他們都不會。不過,央行的銀行家們並不相信 無止境的量化寬鬆和長期再融資操作不會發揮太大作用。要知道,普林斯和卜派正在華爾茲。我們必須承認,以信貸為基礎的金融體系正在被長期的低利率所摧殘, 而央行們把大量廉價流動性注入到銀行體系的做法卻並沒有刺激貸款的增加。

策略推薦

那麼,投資者應該做些什麼?

在 貸款商跳著藍色多瑙河圓舞曲而非林迪舞的新常態經濟中,我們應該走好自己的路?我的回答是,「仔細走好」。同時,我們要意識到,歷史性的回報率只是「歷史 性的」。8月份,我曾在投資展望中指出,「股票的崇拜正在死去」,在過去十年、二十年或三十年的不同時段中,分散化的股票資產組合的收益率均低於長期國債 的收益率,高風險的股票投資收益率低於低風險的國債投資,股票的魅力何在?有反對人士反問說,只有1.7收益的十年國債有魅力嗎?即便是我曾預言股市的表 現優於債市,我仍堅持自己的觀點。或許,只有時間能告訴我們誰對誰錯。

股票的崇拜正在死去

大多數的投資者不享有時間特權,也無法選擇在面對虧損時自己的腰包會癟下去多少。從表面上來看,一名投資者必須學會在現代舞台上跳一種適合回報率減少的新舞步。

如 果我是一名個人投資者,我將會這樣做:根據自己的年齡來平衡資產組合。如果你是年輕人,就購入更多股票。但是,如果你已經六十多歲,那就請購買更多債券, (就像我一樣)。如果你要選擇一名投資顧問、一個對沖基金或EFT,確信你所要支付的費用最小化。畢竟,如果每年的整體回報率僅介於3%至4%,難道你還 要給顧問支付100個基點的服務費嗎?顯然,你不能這麼做。此外,在投資的過程中,一定要小心謹慎。

要知道,由於全球信貸不斷擴張,雙位數回報率的時代已經結束,通脹的時代即將開始。因此,投資者要靠冷靜和理性行事,既不能愛股票又不能恨債券,股票和債券將永遠並存下去,投資人必須兩者兼用,選擇多類型的資產分散化的組合,這可能是最好的明哲保身的投資策略。

如果你是機構投資者,上面的建議也值得參考。除此之外,你還要承認不管是來自股市還是債市的較高回報率,通常是源自那些呈現較高增長的國家和經濟體。同時,不要相信任何國家,其中包括美國,並且不要永遠留在「較為乾淨」的國家。

10 月份,我還將發佈投資展望,屆時,你應該還是保持跳舞的狀態,不過,你跳的可能不是林迪舞,也不是快步舞。原因很簡單,我們所處的以信貸為基礎的金融體系 已經背負了過多的脂肪,而利率過低。也許,你需要跳的是一種節奏更慢的舞步。不過,可以肯定的是,普林斯是正確的:最好一直身處舞池,而不要做一個局外 人。

(i美股 米娜編譯 轉載請標明出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7073

供應鏈管理需要更透明

http://www.cbnweek.com/yuedu/ydpage/?raid=2275
   控制供應鏈成本,提高物流效率,對任何一個企業,尤其是跨國企業來說至關重要,它直接關係到產品的價格優勢,甚至是公司的整體競爭力,是企業管理中非常重 要的一個環節。近日,博世採購與物流全球總裁Karl Nowak在上海與《第一財經週刊》記者李會娜分享了他對供應鏈管理和創新方面的觀點。

C=CBNweekly
N=Karl Nowak

 

  Karl Nowak先生1987年加入博世,先後在人力資源管理,物流管理和供應商開發管理等部門擔任主管職位。其後,他到博世西班牙工廠擔任廠長,隨後成為博世 南美區管理層成員和博世柴油系統事業部管理層成員。2007年2月,他正式成為博世採購與物流全球總裁。2003年至2006年期間,Karl Nowak先生還兼任歐洲質量管理基金會和其戰略委員會的成員。同時也是德國聯邦物流協會的執行委員會成員和顧問委員會主席。


  C: 全球化採購和物流供應鏈管理面臨的主要挑戰是什麼?


  N: 一個是成本控制,一個是供應鏈透明度。供應鏈的不透明會導致庫存增加,造成浪費。全球化供應鏈要求各國間的 緊密聯繫,任何一個國家都可能成為一條供應鏈的起點或終點,單一問題也都可能影響到全球。比如泰國的洪水,日本的地震,甚至任何一個火山活動都必須考慮在 內。如果整條供應鏈不夠透明,便無法確認供應商,甚至是供應商的供應商是否受到影響,就無法對事件快速作出反應。拋開自然因素,如果只考慮業務環境,供應 鏈的不透明將導致無法迅速瞭解不斷變化的客戶需求,最終降低企業的靈活性,甚至公司利潤。


  C: 那麼,應該如何解決這些問題?對於一家跨國企業來說,如何做好在全球的供應鏈管理?


  N: 現在的一些IT工具和社交媒體能夠幫助我們增加供應鏈透明度。在成本控制方面,需要在產品設計的初期,也就 是定義產品階段,就要把針對該產品供應鏈的各個環節考慮在內,比如原材料採購,運輸流程,關稅等,在提高供應鏈效率的同時,節約成本。現在洲際運輸的成本 在持續上升,經濟環境的不穩定也將會繼續。為此,我們發展出了本地化策略,利用當地的資源來生產當地消費者所需要的產品,降低採購成本和物流費用。本地供 應商熟悉當地市場,可以對消費者的需求迅速作出反應,有較高的靈活性。通過這種方式,可以減少風險,設計方便快捷的供應鏈。除此之外,在培養自己內部員工 的同時,也要注重培養和開發優秀供應商。


  C: 如何保持採購和物流供應鏈管理的持續創新?


  N: 供應鏈管理方面的創新,不同於普遍意義上的產品創新,它一部分來源於技術創新但最重要的是供應鏈流程和商業 模式的創新。現在流行的一個新的概念「企業間的供應鏈管理」,通過新的流程管理和商業模式為客戶創造新的價值。企業自身創新的同時,所有相關的公司,如供 應商、次級供應商、客戶都要有創新精神。博世最近3年來,推行了一個激發創新的GENESIS計劃,利用企業網絡平台與供應商積極互動,供應商可以分享它 們的新技術、新流程等供應鏈方面的創新內容,從而影響我們的流程管理、產品設計等各方面。


  C: 隨著中國人力成本的上升和印度、巴西等市場的興起,一些跨國企業開始把加工製造轉移到其他國家,您如何看待這個現象?博世是否會有同樣的動作?


  N: 這的確是一個事實。但人力成本只是構成供應鏈成本的一個部分,所以我覺得問題的核心是如何同供應商一起提高「生產力」。只有當供應商在提高生產效率方面沒 有潛力可挖掘和培養的時候,我們才會考慮轉移的問題,但也會是在同一個區域內去尋找,比如亞太區。供應鏈佈局重心的轉移是一件很「昂貴」的事情,況且,我 們在中國投資帶來的營業額佔全球營業額的很大一部分。所以,我們還是會留在中國的,因為在提高生產效率方面,中國仍有很大的潛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8015

投資需要有前瞻性 潘潘_堅持價值投資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651bc6c0102e12n.html

 前幾天看到篇文章,提到「6年前,1個中興通訊可以換1個五糧液,如今4個中興通訊才抵得上1個五糧液」。當年同樣是高富帥般的白馬股,今日一個仍然高高在上,一個卻跌落地下。

 

   事後來看,中興通訊自2000年以後,毛利率基本還算穩定,但淨利率是逐年下滑,現金流極端不穩定;而五糧液自2003年以後,毛利率、淨利率逐年上升,現金流越來越好。

 

   兩年前,蘇寧電器和格力電器的價格都在13元左右,而現在,蘇寧電器的價格是7元,格力電器的價格是23元,格力的價格是蘇寧的3倍還多。可惜的是,兩年前我將一部分資金投給了蘇寧而不是格力,結果這筆投資到今天損失了一半左右。那時候,蘇寧的開店計劃看起來仍然高歌猛進,格力卻有被美的反超的跡象。

 

   其實當時網上購物已經興起,身邊不少人開始喜歡上淘寶、京東、新蛋購物,2010年年底京東已經達到100億的銷售額並且還在快速成長。應該有許多人能夠預見消費習慣的改變會大大削弱蘇寧的護城河。另外說一下,我比較佩服梁軍儒先生,2011年他和我都觀察到蘇寧的同店收入增速在下降,基本面實際上在惡化。我選擇了繼續持有,而他應該後來選擇了換成其它股票,避免了後面更大的損失。

 

   如果有人能預見房產或者高端白酒價格的快速上漲,並在2003年左右買入萬科或者茅台,自然能賺的盆滿缽滿。

 

   投資需要有前瞻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9445

面對幹擾,我們需要意志力

http://xueyuan.cyzone.cn/shenghuo-shenghuo2/234723.html

對意志力的掌控困擾著幾乎每個人,而且對它的掌控越來越難。作為個體及社群的我們總是在最緊要的關頭失去意志力。

意志力不僅僅幫助我們克服壞習慣,它是協助我們養成好習慣的一種自覺約束,讓我們能夠控制自己的行為。從高效節食到完成困難的工作,意志力無處不在。它是區別高效與低效商人的品質,是我們大多數人都缺少的特質。一份超過100萬人的調查顯示,現代男女自我品質認知中最缺乏的是自制力。而我們所處的外在環境只會惡化這一問題。每天,無盡的外在刺激吞噬著我們,使得自我克制以及專注於積極的個人習慣和待完成任務變得越來越困難。Nicholas Carr在他的書《The Shallows》中提出,互聯網毀掉了我們集中注意力,深入閱讀和思考的能力。John Tierney和Roy Baumeister在他們的書《Willpower(意志力)》中也指出,一個典型的電腦用戶一天內會打開超過36個網站。人們對一個重要備忘的專注總是被來自Facebook的干擾和手機上永無止境的新郵件提示音所打斷。因為習慣了140字閱讀,我們已經是閱讀書籍的殘疾人了。甚至在我寫這篇文章的時候,時時刻刻都經受著零食、維基百科、Twitter和切換任務等各種干擾的誘惑。

可是,你需要意志力作為一種必不可少的品質,從而在工作時實現個人效能,強迫自己為待辦事項排好優先級,度過充滿困難抉擇的漫長的一天,或者僅僅是抵抗來自辦公室茶水間超大包薯片的誘惑。想要持續的業務增長或者升職?培養意志力可能成為你通往成功的捷徑。

與持續衰退的意志力作戰,請考慮以下幾點途徑(部分參考Tierney和Baumeister的建議):

從小事開始實踐。你知道嗎,時刻提醒自己坐直在辦公桌前可以訓練自己大腦裡那塊提醒自己戒煙或者堅持減肥的「腦部肌肉」。研究表明(PDF),即使是定期提醒自己注意保持良好的身體姿態也能逐漸提升你的自我調節能力。同時,定期鍛鍊可以提高自我控制能力,對你各個方面意志力的提升都有好處。

只同時接受一項最困難的挑戰。你今年的新年計劃有多長?你又忽視了其中的多少呢?即使是我給年輕領袖們提出的建議也有5點之多,但是,如果你想改掉(養成)一個習慣,你應該一次只集中精力於一個重點。比如,一開始你打算一天只查看兩次Facebook或者Twitter的信息流。然後,當你漸漸已經沒有Facebook或者Twitter依賴症以後,就可以開始考慮下一步如何實行你的節食和運動計劃了。短期內你的意志力是有限的,過多的任務所導致的「過載」也許會讓你一事無成。

監督,監督,還是監督。想要跑的更快?下次出去跑步記得帶上秒錶。想要創作下一部美國最偉大的小說?記得把每天的寫作字數都更新到Facebook上給朋友們看。你越是用心監督某件事(或者拜託朋友幫忙監督),你就越可能堅持做某事。像自我量化(Quantified Self)這樣的網站就可以提供多種多樣的方式實現自我監督,Mint.com提供的私人理財管理也是一樣的道理。如果你在工作的時候受到來自Facebook或Twitter等社交媒體的干擾,請在每次登錄的時候做好記錄,嘗試每天設立一些小目標來減少登錄的次數。

尋找時間充電。短期內你只有有限的意志力,一旦用盡,你自律和作出正確決策的能力也會直線下降。如果你的工作困難重重,比如,你上午做決策的頭腦絕對比下午清醒。尋找自己的故障期(downtime),甚至吃東西(補充身體所需葡萄糖)都可以幫助你充充電,在對付重要決策和任務前回覆意志力。不午休或者乾脆在午飯時間工作可能為你下午的決策能力以及工作效率帶來負面影響。

保持整潔。一個提高意志力的簡單方式就是在整潔的環境工作。Tierney和Baumeister注意到,像雜亂的桌子或沒鋪好的床這樣的環境因素能夠「影響」你的餘生。而保持整潔乾淨的環境可以幫助你在面對其它挑戰時維持秩序和自律。如果你的辦公室或者臥室在你工作時一團糟,你的第一件工作最好是收拾好周圍的空間,然後你就可能會發現工作的專注度和效率都有所提高。

意志力在信息時代的夾縫中掙扎。我們充滿干擾的生活只會加劇掙扎的痛苦。構建和保持意志力的技巧十分有限,但是這篇文章也許可以幫助你培養對你人生充滿決定意義的自律能力。

為了在工作和生活中維持正軌,你還有其他的點子嗎? (翻譯:絕對樂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9521

克里斯·迪克遜:創業需要把握時機

http://www.yicai.com/news/2012/11/2265170.html

我從未有過投資YouTube的機會,但我不得不承認,如果我當年遇到這個機會,肯定會錯過(當然這將是一個巨大的錯誤)。在YouTube出現前,我很久以來一直在網上留意並記住了數十家公司,這些公司試圖建立眾包視頻網站但都失敗了。所以依此類推,我懷疑Youtube也會失敗。

我當時沒有看到的是,之前的眾包視頻網站創立時間都太早。YouTube開發了偉大的產品,但更重要的是,成立時機正合適。到2005年,眾包視頻的所有條件都已具備--家庭寬帶、數碼攝像機的普及、視頻「剛好可以用」的Flash版,以及為YouTube提供的受版權保護的網絡內容和想嵌入視頻博客的出現。

幾乎所有你在網上開發的東西都以這種或那種形式嘗試過。你不應被此嚇住。先行者包括谷歌、Facebook、Groupon都存在下來,幾乎所有網絡泡沫後出現的其它科技公司都已成功。

企業家都應該問自己「為什麼在其他人都失敗的地方我將成功?」,答案如果是簡單的,「我做的對」或「我更聰明」,那你很可能低估了你的前輩,他們可能比你更聰明、更有才能甚至是偉大的企業家。

相反,你應該解釋為什麼你在最恰當的實機進行創業——解釋時代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為你的成功創造了條件。如果視頻網站的生存環境晚一些成熟——YouTube的成立也還趕得上,但如果他們動作慢一些,就會被其它公司取代。

常常是,成功的必要條件總是先出現,但要知道條件什麼時候完全成熟,卻很難預測。大家都知道互聯網將完全社交化、個性化、移動化、位置化、互動化等,大量新的、成功的新創公司將因此出現。但很難知道這些公司什麼時候大規模出現。

一種降低時機風險的方法是,相應管理好你的現金。如果你想利用現有的趨勢,你應該更積極行動。如果你將希望寄託在新趨勢上,最好降低燒錢速度並長期投資。這需要自我約束和耐心,但也是你獲得真正成功的途徑。

 

編者註:Chris Dixon,身兼創業者(Hunch聯合創始人、Founder Collective聯合創始人)和投資人(多家科技企業,包括Skype、Foursquare、Kickstarter等的早期個人投資者)雙重角色,對初創企業投資有豐富的實戰經驗。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9992

三一集團宣佈總部將遷址北京 稱國際化需要

http://www.21cbh.com/HTML/2012-11-22/4MNDE3XzU2ODg4Mg.html

三一集團即將遷往北京?2012年11月21日,三一集團董事、三一重工董事長梁穩根在內部早餐會上突然宣佈了三一有關遷往北京的決定——三一集團職能總部和各核心事業部將全部遷往北京市昌平區,長沙基地將僅保留泵送事業部。據悉,職能總部的搬遷被要求「兩個月內全部完成」。

20年前的1992年,梁穩根和他的創業團隊曾經作出過第一次「遷都」決定,將總部從漣源遷往長沙,此舉開啟了三一20年的騰飛歷程。本報記者張冬萍長沙報導

職能總部年內完成搬遷

三一集團始創於1989年,2011年銷售收入達到802億元,旗下擁有三一重工和三一國際兩家上市公司。位於長沙的三一職能總部是三一的決策和管理機構,主要包括三一重工董事長辦公室、三一集團總裁辦和三一重工總裁辦,以及行政總部、人資總部、財務總部、經營計劃總部等核心職能部門。此次三一重工職能總部搬遷,「三辦」和三一全部核心職能部門都將遷往北京,涉及30多名副總裁及以上的高管及職能總部1000多名員工。

三一外遷後,將投入北京市昌平區的「懷抱」。早在2003年,三一集團就在昌平區投資設立了北京市三一重機有限公司,從事旋挖鑽機的研發生產,三一重工完成股改之後,三一重機被納入三一重工。目前,三一除了在北京市昌平區建立了樁機產業園外,還計劃投資50億元建立風力發電成套設備產業園。

三一員工以「震驚」兩個字來描述獲得上述消息的心情。「事先沒有任何徵兆,最高層從討論到進入決策程序,大約半個月不到。」

三一重工或變更註冊地

經過20多年的發展,三一集團在國內擁有五大產業基地,產品涉及以「工程」為主題的機械裝備製造業各個領域,這些生產基地和產品線歸屬於六大事業部,其中泵送、路機、港機和起重機位於長沙,是三一的四大核心事業部。此次搬遷,位於長沙的路機事業部、港機事業部和起重機事業部將全部遷往北京,長沙基地將僅保留泵送事業部。

昨日早餐會之後,職能總部在第一時間宣佈了立即搬遷的決定,要求最遲在下月底以前,包括三一重工董事會辦公室、三一集團總裁辦和三一重工總裁辦在內的「三辦」領導班子率先完成搬遷。「北京市昌平區政府熱烈歡迎三一前去投資興業。」

三一四大核心事業部中,除三一港機外,其餘三大事業部均屬於三一重工。在2011年三一重工507億元的主營業務收入中,混凝土泵送機械佔260億,路面機械和起重機械的收入接近60億,而後者將由「長沙製造」變成「北京製造」。不過,三一內部人士稱,事業部經營性資產的具體搬遷方案仍有待進一步協商,前提是平穩過渡,不影響上市公司的正常運營。

對於三一重工的註冊地是否一併外遷,三一內部人士轉述三一最高管理層的說法稱:「能遷就遷。」言下之意是,三一重工去意已決。

[原因]

出於國際化需要

三一重工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高管表示,三一作出將總部遷往北京的決定,主要是出於國際化的需要。「性質和目標就跟1992年三一從漣源遷到長沙一樣。」

11月10日,在京參加十八大的三一重工董事長梁穩根表示,「三一將力圖在2012年實現銷售額達到1000億的『五年目標』已經基本完成。10年後,三一的銷售額至少實現3000億元。」

三一集團要實現從1000億向3000億的跨越,國際化是必由之路,將職能總部遷往要素經濟資源更豐富的北京,便成了自然而然的選擇。據內部人士稱,在總部搬遷的同時,三一集團的發展戰略也將作相應調整。

而11月10日,梁穩根在十八大新聞中心接受採訪時說,「三一的發展得益於湖南這塊土地良好的投資環境,三一不會徹底離開湖南。」

當然,三一搬遷的背後,是否還另有隱情,一切尚待三一自己來解密。記者張冬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0288

中國股市需要QFII嗎? 張化橋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0c88c400101d2n9.html
十年前,QFII正熱。我在瑞士銀行工作,參與這件事。外國的機構投資者把中國證監會和外匯管理局的門都踏破了,央求中國政府多給點QFII 
額度。咱們的政府部門(和公眾)齊聲說,"你們這些老外不就是想來賺我們中國的錢嗎?沒門兒"!於是,這種央求持續了好多年。

世事如雲啊!今年,聽說中國的證監會和股票交易所去了全球做路演,推介QFII。我還聽說QFII們"十分看好中國股市"

我想大笑。如果他們真的看好咱們的A股,A股怎麼會一直跌呢?三十多年前,我一直看到報紙上說"美國人和歐洲人掀起了一股又一股漢語熱潮"。直到1986年我第一次出國,才大吃一驚:我碰到的外國人都不會半句漢語!打那以後,我就不再相信"全世界人民看好中國"之類的謊言。

我認為,QFII本身就是咱們中國人沒有自信心的產物,是自卑,膽怯和島國心態的典型案例。搞什麼QFII?全世界大國小國和島國,都可以把股市開放,唯獨咱們中國有特殊情況。喔!咱們確實有特殊情況:咱們的人民幣不能自由兌換,所以.....。但是,誰規定,人民幣必須永遠像現在這樣!我1983年到人民銀行總行讀研究生的時候,就反覆聽說,"五到十年,人民幣將自由兌換"。這五年目標不斷往後滾動。

世界上大國小國和島國,絕大多數都實行自由浮動的匯率制度和資本的自由流動,唯獨我堂堂中國有特殊情況。別人都不怕索羅斯,唯獨咱們害怕。由於盤根錯節的監管規則,中國企業和中國人每天浪費大量的資源在毫無意義的運作上。我們的貧困不是沒有原因的。蔓延中國的官商勾結不是沒有原因的。

只要跟外國人做生意,咱們就提防別人有賺錢的陰謀。太新鮮了!我在外國銀行工作了將近二十年,一直沒有碰到一個不想賺錢而白白跟中國做生意的外國人!同樣,我也一直沒有碰到一個不想賺錢而白白跟外國做生意的中國同胞!例外:咱們有些國企願意賠錢跟外國人做生意。

做生意從來就是互利互惠的。但是,咱們很多人把貿易關係當成是對別人的施捨。咱們在外資,外貿和外匯方面的絕大多數政策都是以減少施捨為基礎的。當然,傷害的都是中國人自己的利益。

有人反駁我說,"美歐國家不也有大量限制外國企業的政策嗎?"確實如此。但是,那是他們的愚蠢,我們一定要在愚蠢方面競賽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0316

對廣州藥業需要關注什麼 德榮

http://xueqiu.com/6051104112/22815018
對一家公司找出當前最需要關注的點,從而可以便於觀察它的變化,並且可以集中精力。

對廣州藥業需最要關注什麼呢?從對公司上市以來歷史信息,以及近期發生的大事,我認為最需要關注:1、什麼時候能有一個穩定的管理層?2、調研觀察王老吉與加多寶的鋪貨及相應的銷售情況;3、廣州藥業吸收合併白雲山。

一、什麼時候能有一個穩定的管理層?
查看原圖
   這是廣州藥業公司歷史管理層主要成員表格,以及與白藥、阿膠和同仁堂的對比。

   自2000年以來,公司有5任總經理,副總也有很大的變化。試想,一個管理人員明天還在不在這個位置上都不清楚的話,怎樣用心去做好事情?當然,對於一個國企,業績的考核,不達標從而換人;但,常換人又造成更難做。怎樣結束這種事情?

   相對比,云南白藥,王明輝一直是主心骨;東阿阿膠,發生過股權之爭,後來穩定下來了;同仁堂2006年後總經理穩定,從其之後的業績表現也可以看出管理層趨於穩定後的積極作用。

   廣州藥業公司為投資人帶來了什麼樣的業績呢?
查看原圖
註:2008年醫藥商業不再納入合併報表。

   很不理想的歷史業績。另外,再拿一個個人投資者易於觀察的標的----公司藥店,來看一下。
查看原圖
   藥店收入佔比比較小,對業績本身沒有多大影響;但是,由於它易於觀察,我們可以在日常生活中通過這個小窗口來看看公司經營得怎麼樣?

   到目前為止,公司基本上就只有采芝林藥店了,另外有一家盈邦;健民呢,現在大家都知道只有武漢健民了(不屬於廣州藥業)。走進采芝林藥店,也能感受到經營不善的情況,特別是廣州的朋友多去看看。

   廣州藥業手中有很多個好品牌,由於歷史原因,整合不是很好。期待著公司有一個穩定的管理層,持久、穩健地做好這些品牌產品。

   由於廣州藥業吸引合併白雲山,作為廣藥集團的總經理李楚源,目前是大家目光所聚之處,期待李總帶來一個真正的「新廣藥」。管理層是公司成功的重要基礎之一。

二、調研觀察王老吉與加多寶的鋪貨及相應的銷售情況

我認為廣州藥業做紅罐王老吉是有困難的。藥與飲料是完全不同的經營方式,之前做綠盒王老吉,我認為更多是粘了當時的紅罐王老吉的光。面對這樣的困難,公司怎樣,以及能不能克服,需要觀察。

紅罐王老吉相對於廣藥公司來說是個什麼樣的產品?

廣州藥業收入構成中,製造業務與醫藥貿易基本上的五五開的佔比。

查看原圖

   本表是近三年廣州藥業製造業務和貿易業務的毛利率。

   紅罐王老吉所屬的飲料行業平均毛利率在30-40%之間。從毛利率的角度來看,這個產品進入廣藥如果做得好,貢獻是不錯的。不過,飲料產品的銷售費用會非常大,特別是這兩年與加多寶競爭。

   紅罐王老吉的關健,在於能賣出去多少?這裡要區分一下,貨鋪出去,與消費者購買是兩回事。短期內,貨鋪出去就會給資本市場一個刺激;但是,長遠來看,重點是消費者選擇王老吉還是選擇加多寶?

   這很好判斷。通過全國各地的調研信息彙總。1、產品的鋪貨情況;2、觀察終端銷售力度;3、自己及身邊的人會選擇哪個產品?這對於散戶投資人來說是一個優勢,可接觸的產品,這可不是航天飛機。

   紅罐王老吉能給廣州藥業帶來多大的銷售收入,進而形成多大的淨利潤,不好估計;但是,我們可以通過調研來觀察。兩廣地區的涼茶非常地盛行。在廣州的大街小巷,隨時可以見到涼茶鋪。這是一個有消費者基礎的產品。關鍵看公司怎樣經營。通過調研來看廣州藥業是一個黑馬,還是被高估了,是件不錯的事情。

三、廣州藥業吸收合併白雲山

廣州藥業與白雲山主要做什麼產品的?
查看原圖
廣州藥業近三年製造業務和貿易業務的毛利率。

查看原圖

   白雲山A收入構成。
查看原圖
白雲山A近三年各業務毛利率:
查看原圖

   廣州藥業主要是中藥類為主,白雲山則中藥、化藥都有。

   廣州藥業的製造業務毛利率近三年在44%以上;白雲山的中藥材及中成藥業務毛利率在33%-39%之間,佔比小一些。A股市場普遍給中藥類比化藥類更高的估值。

   另外,白雲山的醫藥流通業務,競爭最高時有58%的毛利率!其他幾個大的醫藥流通公司看到這個數據應該是哭還是笑呢?我想,等合併之後,應該不會再有這麼高的毛利率了。

   這是這兩家公司的大概情況。

   公司公告的合併方案是:白雲山與廣州藥業的換股比例為1:0.95,即每股白雲山之股份換0.95股廣州藥業的A股股份。這個價格合適嗎?

   不評價。但是,公告之後,兩家公司都跌停了。

四、總結

對於廣州藥業來說,最重要的事情是怎樣整合自己的,帶來一個穩定的管理層;只有這樣才能讓人用心地去做事情。此次廣州藥業吸引合併白雲山,不知道能不能實現穩定的管理層呢?投資者期待著。

涼茶是兩廣地區很傳統的一個產品,具有很深的基礎。關鍵看公司怎樣經營。這可以通過全國各地的草根調研來觀察。觀察鋪貨、銷售力量的此消彼長;觀察身邊的人喜歡喝哪個牌子。
$廣州藥業(SH60033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2792

投資札記【477】最需要與最賺錢的投資選擇 佐羅股飛揚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04cdd300102e8hb.html

最需要與最賺錢的投資選擇

20130107 02:59  證券時報網  

  投資大師查理·芒格曾說過:「大多數人都不知道自己在投資什麼,拚命擠進一個個火熱的項目。但在我看來,這些項目並非他們想像的那樣能賺錢。」

  「買基金一定要賺錢,而且要買賺得最多的那隻!」很多投資者都按照如此的標準選擇基金,盲目地追求賺錢效應,過於追求短期利益。

  這麼多年來我們看到投資者的「賺錢」標準一直在變,也造成了對基金評判標準的變化。只要在某一階段基金沒有賺錢,那麼就有投資者不滿。投資者不知自己選擇的基金是否與自己的財務目標相匹配,往往將投資的目標設定為「賺錢」,而不是適合自己的,自己「需要」的基金。投資前沒有良好的心理建設,那麼無論盈虧,都會不滿意。

  當在投資過程被貪婪、恐懼膠著帶來的盲目無錯困擾時,是否有想過該如何規避這種盲目性呢?從某種意義上說,只有在事前做好合理的理財規劃,並在實際投資中始終保持冷靜、實時審視投資行為與理財目標的偏差並進行修正和約束,才能保證在資本市場的洪流中不迷失方向。

  作為投資者最需要明了的是: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自己的理財目標、自己的資產配置比例。這樣,才能有的放矢,找到什麼是自己「最需要」,而不是「最賺錢」。(華商基金[微博])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294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