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美放慢加息步伐 地緣風險升溫 金價後市阻力1300美元

1 : GS(14)@2017-06-08 00:28:11

【明報專訊】美國上周五公布5月份非農就業數據,非農就業崗位增加13.8萬,遠遜市場預期的增加18.5萬,數據公布後,美元匯價應聲下挫,美匯指數失守97關口,跌至見96.65的半年低位,金價則升見最高的每盎司1279.60美元。

本周將有一系列數據公布,投資黃金及外幣都要留意數據,今周有英、美將公布PMI數據,還有澳洲、日本和歐元區GDP等。另外,澳洲聯儲和歐洲央行都將發布最新利率決議,預計澳洲聯儲或將維持利率不變,但歐洲央行利率決議或整體偏鷹派。

美就業數據差 加息預期降溫

除此之外,英國也將在6月8日(周四)進行大選,隨着英國首相文翠珊的民調領先優勢不斷縮窄,此次大選結果也存在更多不確定性,預料將對市場走勢產生較大影響。另外,就在大選之不足一周,亦即在剛過去的周六,倫敦再度發生連環恐襲,市內三處地點幾乎在同一時間發生暴力襲擊,一輛客貨車在著名景點倫敦橋上剷上行人路及高速撞向人群,博羅市場有狂徒揮刀斬人,倫敦南面的沃克斯豪爾區也發生斬人事件,警方已把今次事件定性為恐怖襲擊。英皇外匯報告表示,黃金市場現在主要受兩大因素左右﹕一是美國聯儲局加息,二是一系列風險事件。在疲弱非農和政治風險升溫情况下,金價連漲第四周,逼近1280美元。

印度黃金消費稅低預期 利好黃金

永豐金融集團研究部主管涂國杉則表示,上周數據不理想,但聯儲局早前態度還是偏鷹,維持收緊的計劃,並不斷有高層為美國經濟背書。不過這次,投資者難免還是要有所擔憂,並重新檢視對於加息的預期,更有人開始懷疑6月會不會不加息。不過,市場傾向本月還是會加息,但之後加息的步調或放慢,當前分歧增加。才令美匯指數遭殃,同時,美股連續創歷史新高,金價受惠較多。在實物金方面,印度黃金消費稅開始加徵3%,這一幅度低於預期,這對於黃金亦是利好。

金價這一波的反彈是從5月中上旬開始,重見1250美元,隨後雖然逐漸靠穩50天線,但動能有所收窄,畢竟還是受到加息周期所影響,升幅受制於1270美元。直到上周五,在多個利好下,金價向上動力終於增強,在50日線的支持下,重拾10日線,並擴大升幅,非常逼近每盎司1280美元,仍有進一步上行的空間,短期阻力位上移至1290美元,第二阻力在1300美元。

大選添暗湧 英鎊防回吐

另外,今周還要密切留意英鎊走勢,現時選舉形勢漸趨不明朗。英國最大在野黨工黨的支持率在大選前上升,與文翠珊所領導的保守黨支持度差距縮小。最新的民調使得投資者不得不考慮發生政治震盪的可能。然而,自提前大選的消息發布後,英鎊大升了約4%,目前僅回吐了一部分升幅,顯示投資人仍維持首相文翠珊及其保守黨將贏得大選的最初預期。近期的一些民調預示的結果從保守黨可能僅獲微弱優勢,到恐有懸峙國會風險,令部分投資人不安,導致英鎊在過去一周走勢反覆。一項新的民調顯示,文翠珊的領先優勢僅剩3個百分點。

英鎊兌美元走勢,當前將先要矚目於1.3050水平,此前歷經多日仍是難越雷池,若未能穿越此區,需防範回吐風險。250天平均線目前位於1.2730,將視為較近支持參考,下一級留意上升趨向線1.2680以至100天平均線1.2580水平。

龍彩霞 明報記者

[龍彩霞 理財專題]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6504&issue=2017060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4418

樓價過高 出現阻力位

1 : GS(14)@2017-06-25 09:11:03

【本報訊】樓市似有見頂之虞,中原城市領先指數CCL按周竟下跌近0.5%,資深地產分析員張一鳴認為,雖然樓市未見會大跌,但市場已慢慢感覺到樓價過高,承接力開始有問題,相信樓價已出現阻力位。



一手承接力減弱

張一鳴指樓價指數下跌一個星期,不代表樓價已出現向下壓力,「好似股市咁,冇可能直升上去,去到某一個位會出現調整,係咪呢個禮拜開始跌市,我睇仲未係」。他認為指數向下,應是美國再加息、儲局縮表等一連串因素,影響買家入市,但未見到急跌或大跌的可能。張一鳴稱經過上月新盤去貨潮後,近期一手承接力減弱,「發展商要重推高成數按揭搶購買力,成數高於樓價100%,去番舊年個市未反彈咁」。由於美國及內地逐步收水,買家心態會調整,「佢哋對見頂會慢慢有感覺」。中大劉佐德全球經濟及金融研究所常務所長莊太量認為,暫時香港經濟及零售狀況都較2015年底跌市時好,相信樓市在高位調整,「唔會再一口氣升十幾個禮拜」,但樓市未似會向下,「除非外圍經濟好差,或者香港經濟連續幾個月差落去」,惟數據反映經濟仍向好。



97年主權移交至今,香港前進還是倒退?「蘋果」與你細數廿載風雨。【回歸二十年】專頁:http://hksar20.appledaily.com.hk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0624/20066818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6721

利字當頭:InsureTech之最大阻力

1 : GS(14)@2017-11-05 17:06:34

新股熱潮,感覺有點像1999年。閱文(772)、雷蛇(1337)熱爆,眾安(6060)已被集體拋諸腦後。話雖如此,今日的新股都有實質業務,不似當年般虛幻;問題只是市場怎樣看它們的內在價值。幾隻新股之間的比較,就像比較蘋果和橙,沒有意義。不過我個人認為,借技術改變保險業,潛在的價值不容忽視。事實上,FinTech不只是流動支付。Blockchain和Smart Contract等技術已經甚為成熟,早就應該用在保險業上;甚至像上星期眾安COO在FinTech Week說,透過大數據設計個人化產品,以AI處理客戶服務和賠償申請,肯定會比現時的模式來得更加有效。究竟現在保險業又是怎樣運作呢?這個「條款為本」(rule based)的行業,本來就應該以AI和Smart Contract去處理;甚麼賠甚麼不賠,甚麼人會受保,甚麼人會被拒絕,條款一定寫得清清楚楚。爭拗,幾乎都是因為消費者對條款細節理解能力有限,例如近日有宗醫療保險索償的訴訟,也反映了香港的保險文化有待改進。保險公司其實按條款向投保人支付「必要醫療所需」的費用,但投保人卻以為只要有醫生加持,就等於是要「賠到十足」。假如由AI去處理每個投保人的申請,根據數據分析,就每份保單特別要注意的事項,要投保人作出個人化的確認,理論上可以避免不少誤會。此外,在外國不少成熟的市場,已經有保險公司以大數據分析服務提供者的操守和水平,並向投保人服務建議。也有保險公司以大數據檢測投保人和服務提供者濫用索償的個案,令平均保費下調。可惜,在香港這個醫生至高無上的社會,在可見將來都不會見到醫療服務有競爭和市場監察。說到底,對InsureTech最大阻力,還是既得利益的政治力量。利世民
http://fb.com/leesimon.hk本欄逢周二、四刊出



來源: https://hk.finance.appledaily.co ... e/20171102/2020213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3803

林少陽﹕日股勢破阻力進慢牛

1 : GS(14)@2017-11-12 16:38:44

【明報專訊】環球股市如入無人之境,即使是近30年來全球表現最差的日本及台灣股市,亦正作勢挑戰多年橫行區頂部阻力,當中較令人注目的,應該是全球第三大經濟體日本,其東京證券交易所股價指數(Topex)自1990年8月跌穿2000點以來,每次反彈均止於1800點,上周五該指數收於1794點,再次貼近這個27年來牢不可破的鐵頂。未來一季將是關鍵,本欄傾向預期,東京及台北股市,將有很大機會在今年底或明年首季終結之前,創出多年或歷史新高,進入一個全新的漫長牛市。

有留意日本政治及經濟發展的讀者,應該知道自從日本泡沫經濟於1990年破滅之後,日本首相的任期每次都極為短暫,直至現任首相安倍晉三上任後,才正式打破27年來的歷史宿命。上月底日本眾議院大選,執政自民黨取得國會超過三分之二議席,而安倍亦順理成章,於周三(11月1日)成功以大比數連任,獲任命為第98任首相。

首相曾換不停 國策搖擺致經濟長期衰退

較早前,日本自民黨於第84次黨大會上,決議延長黨章中規定的黨總裁任期,由「最長兩屆六年」延至「最長三屆九年」。現年62歲的安倍作為執政黨自民黨的黨總裁,其首兩屆任期將會在2018年夏季結束。若安倍明年成功連任自民黨總裁,他將持續領導該黨至2021年9月,成為日本二戰以來任期最長的首相!日本歷史上任期最長首相,目前仍然由明治天皇時期的桂太郎保持,他先後在1901、1908和1912年三度拜相。

既有俄羅斯總統普京及日本首相安倍的先例可循,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或者亦有頗大的機會,打破中國改革開放以來國家主席任期不過兩屆的不成文規定,5年後繼續執掌中國的黨政軍大權。近年的國際民主政治,是否正在開倒車?本欄不是政治專欄,無謂獻醜,我只知,日本過去30年不斷換首相,是國家施政左搖右擺,經濟進入持續近30年長期經濟衰退而不能自拔的其中一個重要原因。

安倍在日本政壇,家底顯赫:父親安倍晉太郎曾是日本政治界的三大領袖之一,外祖父岸信介及外叔公佐藤榮作亦曾任首相,「一家三相」。安倍在2006年至2007年擔任自民黨總裁及日本首相,是日本首位二戰後出生的首相、在當時亦是戰後最年輕首相,惟僅一年以「健康理由」(相信不是腳痛)落台。2012年再度當選自民黨總裁,成為自民黨成立以來首位回任的總裁,同年再次領導自民黨重奪執政權,成為平成時代第一位回任的首相。這位已多次創造歷史的日本首相,其名字長留青史已無懸念。投資者更關心的,很可能是他能否成為當代摩西,帶領日本走出近三十年的「經濟紅海」。

硬件技術領先世界 藉新經濟崛起

長久以來,在電子科技領域,日本人的軟件技術是短板,唯獨硬件技術卻與德國並列世界第一,在東半球更加是獨步武林。隨着人工智能、機械人及自動化生產成為全球製造業的主流,而軟件技術的重要性有所減退,日本在國際經濟上終於有再次出頭的機會,而這正是日本股市打破多年橫行區間最重要的經濟基礎。

以立投資董事總經理 [email protected]

[林少陽 細味投資]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7678&issue=2017110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3963

央行偏鴿 英鎊向上阻力1.33 倘跌穿1.307 或扭轉升勢

1 : GS(14)@2017-11-12 16:43:00

【明報專訊】全球央行逐步展開「收水」步伐,繼歐洲央行宣布明起開始減少買債規模後,英倫銀行上周四宣布10年來首度加息,加息0.25厘,但議息聲明強調未來加息幅度是逐步和有限,反映立場「偏鴿」,拖累英鎊曾見5個月來最大跌幅,兌美元一度低見1.3043美元。雖然普遍分析都看淡英鎊前景,部分更料兌美元會進一步下試1.297水平;但花旗仍看好英鎊後市,指英倫銀行明年可能再加息1次,短期目標價設於1.35。

英倫銀行貨幣政策委員會(MPC)於上周四議息會議後,宣布會上以7比2投票通過把基準利率由0.25厘調高至0.5厘,為該行自2007年7月以來首次加息。惟會議紀錄顯示所有成員都認為,未來加息都會逐步和有限,而且聲明中刪去有關未來加息次數高於市場預期的字眼,拖累英鎊走軟。通脹報告中顯示,該行預計於2019年或之前,將利率上調至1厘,才能有效控制通脹,而目前英國通脹為3%。如此鴿派立場,加上市場早已預期央行會加息,導致英鎊一度跌穿50天和100天線。永豐金融集團研究部主管涂國彬預計,英鎊年內難有大規模升幅,走勢轉弱,而且難以突破9月創下的年內高位1.3656;上周五即使英鎊稍為止跌,但整周累跌0.39% ,並且已連跌3周。

英鎊年初以來反覆向上

事實上英鎊於過去兩個月亦持續受壓,主要受英倫銀行貨幣政策前景和脫歐疑慮影響。英皇外匯報告顯示,技術圖所見英鎊自年初以來反覆向上,重要支持位於1.307,若後市跌破這水平,可能會改變向上趨勢;另一重要支持為250天線1.276,至於向上突破阻力為1.33和1.345水平。

花旗唱好 短線目標1.35

英國近期整體經濟數據表現亮麗,10月服務業和綜合PMI分別意外上升至55.6和55.8,同樣創半年來最強增幅;但華僑永亨銀行發表報告稱,以上利好因素未能支持英鎊,因英倫銀行偏鴿和脫歐談判僵持,料英鎊跌穿1.305後,或向下試1.297。不過,花旗相對看好英鎊後市,認為即使政治不明朗因素會影響英鎊表現,但英倫銀行於本月加息,明年亦可能加1次,設0至3個月目標價為1.35,6至12個月為1.38。

本周市場關注10月英國零售聯盟(BRC)同店零售銷售數據,以及9月製造業和工業生產數據出爐,以上數據表現好壞或能影響央行的貨幣政策。此外,新一輪英國脫歐談判將於本周四至五舉行,英國脫歐事務大臣戴德偉預計不論談判結果如何,都能達成一定基礎協議,如果屬實可能會為英鎊帶來一定支持,因為談判已展開多時卻一直不能取得進展。英倫銀行的聲明中亦坦承,脫歐相關的投資和勞工供應限制進一步令經濟增長放緩,並稱會平衡把通脹引回目標水平速度、以及支持就業和經濟。

非製造業指數理想 帶動美匯指數

上周四除了是英倫銀行宣布議息結果,美國總統特朗普同日亦宣布,提名立場偏鴿的聯儲局理事鮑威爾(Jerome Powell)出任下一任主席,一如市場預期,並打破主席會連任兩屆傳統,但鮑威爾作風與現任主席耶倫相近,相信其審慎貨幣政策將會延續下去。不過,美國上周公布的經濟數據表現不一,拖累美元波動,例如非農新增就業人數為26.1萬人遜於市場預期的;而美國供應管理協會(ISM)公布,10月非製造業指數報60.1創12年新高,最終帶動美匯指數向上,昨天一度觸及95。以上數據未有影響聯儲局12月加息機會,加息預期升至92.3%,整體美元仍然偏強。

王俊騏 明報記者

[王俊騏 理財專題]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3073&issue=2017110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3967

陸振球﹕恒指破頂 阻力變支持

1 : GS(14)@2018-01-22 06:03:11

https://www.mpfinance.com/fin/da ... 2072&issue=20180122


【明報專訊】港股終於升穿2007年的阻力創出歷史新高,成交金額也不斷增加,巿場氣氛升溫。技術上,恒指破頂,上方便沒有阻力位,就算因超買而回吐,前高位也變成了支持,策略應為逢調整吸納,當然,就算大巿向好,也不是所有板塊都可不問價追入,今期Money Monday不少專欄作家都看好券商股,認為業績可以大翻身,現估值仍低。

相對港股氣勢如虹,早前大升特升的比特幣(Bitcoin),上周曾跌破1萬美元,價格較約1個月前高位差不多「腰斬」,雖然上周五收巿回升至1.2萬美元以上,筆者不敢說虛擬貨幣泡沫已爆破,但可以短時間內跌一半,參與買賣說是投資實有點說不過去,承認是投機,反而會更小心控制注碼,不會因投機失利而翻不了身。

不論今年股巿或樓巿是否會如2017年大升,巿場普遍共識是將比去年波動,如是則更考投資者功夫,亦要對巿場有更深入的研究。《明報》將於2月3日(周六)舉行「2018股樓大作戰」投資講座,請來中環資產投資行政總裁譚新強、紀惠集團行政總裁湯文亮,以及《明報》投資版首席評論員張兆聰,一起分析經濟、股巿及樓巿最新形勢和探討如何部署,出席者將可獲贈筆者最新著作《樓巿解碼》乙本,名額有限,不容錯過。報名可到以下網址:link.mingpao.com/52705.htm

明報投資及地產版資深主編

[陸振球 主編的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7194

陳永傑:狂人亂政經 加息有阻力

1 : GS(14)@2018-03-19 04:52:29

【明報專訊】美國總統特朗普頻頻有驚人之舉,搞得政治經濟前景甚不明朗,上周更將美國正副國務卿蒂勒森及戈德斯坦一同「炒魷」。本月聯儲局加息0.25厘的行動如箭在弦,但將來的加息步伐將有阻力,因為政經前路迷糊,聯儲局官員可能「騎驢看戲本──走着瞧」算了。

特朗普上任之後一貫狂人本色,政策不按常理出牌,令內閣要員極度難為,辭職與被辭職頻仍。繼本月初白宮首席經濟顧問科恩請辭之後,狂人最近將正副國務卿兩個要員一齊炒掉。儘管在聯儲局換入多名他的親信委員,但眼見國務卿都被踢走,聯儲局中人亦心知肚明實際情勢。

曾經罵過特朗普是「笨蛋」的蒂勒森,筆者早已感到他遲早要「起身」,但連副國務卿也被辭退則相當意外。

少做少錯 「做錯」隨時被炒

聯儲局新任主席鮑威爾表現是先鷹派後鴿派,市場預期美國今年加息次數大致是坐三(次)望四(次),每次加0.25厘。見到狂人的狠辣作風,「局」內人必然心裏有數,既然多做多錯被炒,少做少錯也被炒,無做無錯也被炒,橫豎怎樣做也可能被炒,不如少做少錯或無做無錯或跟大隊好了,以免有任何動作都無意中得罪更多人。

狂人的狂妄行為,有可能損害聯儲局以至美國政府高層官員的積極性。雖然加息實行利率正常化是有利將來採用減息手段應付不時之「衰」,但狂人使到美國以至全球政治經濟環境亂七八糟,很容易令美國經濟轉壞,又何來加息條件呢?既然如此,「局」內人會靜觀其變,工作積極性大減,加息面對無形阻力

中原地產亞太區住宅部總裁

[陳永傑]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4415&issue=2018031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998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