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金管局:香港應扮演綠債市場重要橋梁角色,外匯基金應有ESG元素存在

隨著綠色債券和可持續發展債券的市場越來越大,香港也想在其中分到一杯羹。香港金管局副總裁余偉文稱,金管局一直重視ESG(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主題的投資,更強調整個外匯基金應該都有ESG的元素存在,同時,香港也應該在相關市場中扮演好“橋梁”角色。而市場人士稱,目前市場上綠色債券和可持續發展債券的市場反應都很熱烈,比普通債券回報反而更好。

余偉文稱,金管局一直很關註長期回報,這與ESG的投資主題非常契合。在過去幾年,金管局投資基建項目比較多,而在基建項目投資中,以能源項目居多,如果能夠參考ESG投資主題,那麽對於金管局了解更多新趨勢和機會都非常有利。比如在投資一個風力發電項目的整個過程中,金管局就學習了如何管控不同的風險,這對其整個基建板塊的投資都有很積極的意義。

余偉文稱,金管局還會尋找市場上有經驗的投資人共同投資,比如在做某些項目時會有私募基金介入合作,共同參與項目投資,而在整個過程中,這些私募基金投資人對於基建和能源項目如何估值以及風險管理都非常專業,借鑒專業投資人的經驗,也會讓金管局得到合理的回報。

香港金管局助理總裁劉慧娟稱,外匯基金對於ESG投資元素的存在,不會有硬性規定,但是隨著綠色金融的發展,相應的比重一定會增加。

而港鐵財務總監許亮華用港鐵發行綠色債券的實際經驗告訴第一財經記者,實際上綠色債券的回報率只會比普通債券更好,由於大部分綠色債券的投資人都是非常優質的,所以回報率非常理想。

從市場的角度來說,綠色債券確實供不應求。中國銀行5月31日就成功在境外發行了可持續發展債券和綠色債券,涉及債券發行定價約14億美元,其中可持續發展債券約占30億港元。中國銀行稱,此次債券發行認購反應熱烈,以港元計價的可持續發展債券最終有效訂單達到45億港元,是認購倍數的1.5倍,以美元計價的綠色債券最終有效訂單17.5億美元,為認購倍數1.75倍。

目前,內地和國際綠色金融市場的互聯互通還沒有完成接軌,余偉文認為,香港可以從中扮演重要的“橋梁”角色,香港目前是亞洲第三大債券發行市場,僅次於中國內地和韓國,2018年1月至5月,至少有13筆綠色債券在香港發行,金額超過50億美元。發行人既有來自香港和內地的知名機構,也有多邊投資機構和政策性銀行。

而香港特區政府對於綠色債券的支持力度也非常大,早前計劃推出上限為1000億港元的綠色債券發行計劃。香港金管局助理總裁李永誠稱,這1000億港元的債券發行計劃非常有彈性,今年可能會率先推出,在第二年則會看準機會進行部署,1000億港元是香港的長遠發行目標,並不急於一時間全部發完。

美銀美林亞洲ESG事務研究部負責人Sameer Chopra預計,亞洲未來五年綠色債券發行規模將達到6000億美元,這將為該地區發展低碳經濟所需的投資提供部分支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在2017年增加了1.4%,達到325億噸,去年的增長是在經歷了三年的持平排放後出現的。

美銀美林預計,到2020年,中國的年度綠色債券發行量將達到550億美元,日本和印度各自將達到150億美元,澳大利亞和韓國分別將達100億美元。亞洲未來三年和未來五年的累計發行量很可能分別達到2500億美元和6000億美元,預計中國將占到總發行量的近一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5734

6銀行轉售 60萬客戶資料 金管局拒公開行名「最大嗰幾間冇份」

1 : GS(14)@2010-08-14 13:06:58

2010年08月13日
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 ... 104&art_id=14340299
【本報訊】繼八達通出賣大批持卡市民個人資料後,金管局調查發現,有六間銀行在過去五年曾經出售及轉移客戶個人資料給保險公司,用作推銷保險,涉及逾 60萬名客戶,其中五間銀行以收費方式出賣資料。但金管局以《銀行條例》規定要保密為理由,拒絕公開五間賣料銀行名單。立法會議員批評金管局只顧保護銀行私隱,卻對被出賣資料的客戶不公平。記者:麥志榮

金管局副總裁阮國恒昨在記者會上表示,鑑於八達通出售客戶資料的事件,金管局向全港 25間零售銀行作問卷調查,結果發現有六間銀行在過去五年內,曾經轉移客戶個人資料給無關連的第三者,其中包括兩間較早前被私隱署裁定違反私隱條例的銀行,兩間銀行目前正在上訴。各銀行轉移客戶資料的數目,由 3萬至 20萬不等,合共涉及 60多萬名客戶。
資料給多間保險公司

但他以《銀行條例》有保密規定,拒絕透露六間銀行的名單。他只表示,「最大嗰幾間冇份,市民可以自己向銀行查詢」。滙豐及渣打銀行發言人接受查詢時均表示,並沒轉移客戶資料。
阮國恒表示,被出售的客戶資料,包括儲蓄存戶及信用卡用戶,資料包括姓名、聯絡電話、地址及部份人士的身份證號碼。資料共轉移給四至五間保險公司,用作推銷保險,其中 1間銀行更與保險公司合作推出保險產品。六間銀行轉移資料時,五間有收錢,只有一間沒收錢。各銀行都已停止轉移客戶資料,其中兩間是因近期發生八達通事件,在上月才停止。
聲稱客戶有簽名同意

他又指出,現時不能說六間銀行已違反《私隱條例》,金管局亦無權在私隱問題上執法。六間銀行都聲稱客戶有簽名同意,而在轉移資料前曾諮詢法律意見,認為沒違反《私隱條例》。加上目前有兩間銀行正就私隱署的裁決上訴,金管局會待上訴結果,才決定是否需將其他四間銀行轉交私隱署處理。但金管局作為監管機構,昨已向全港銀行發出通函,要求銀行按私隱署就八達通事件發表的中期報告,在 9月底前完成檢討保障客戶資料的措施,包括申請表的相關條款字體是否太細等。至於現時銀行將推銷產品工作外判給電話直銷中心,雖亦涉及轉移客戶資料,但只要直銷中心事後銷毀資料,就無違反《私隱條例》。
私隱專員公署發言人表示,會與金管局聯絡,主動介入調查其餘四間銀行轉移資料是否違例。
立法會議員王國興批評,金管局不公佈六間銀行身份,令客戶無法知道個人資料有否外洩,對消費者不公平。而事件顯示,出售客戶資料的問題,目前曝光的只屬冰山一角,他要求政府成立跨部門小組全面徹查。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0285

稱遭襲擊國泰地勤昨報案 同事製貼紙 候涉案金管局高層返港抗議

1 : GS(14)@2010-08-14 13:07:27

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 ... 104&art_id=14340654
2010年08月13日

【本報訊】國泰地勤 Stanley Chan本周一疑被送機尾發爛渣的金管局高層錢曾珙襲擊,事發時當值經理沒處理員工的報警要求,還將錢氏一家四口的機位升級。 Stanley昨已報警,案件列作聲稱襲擊案。惡客行為惹起公憤,有國泰員工準備製作 SHAME ON YOU貼紙,準備在「貴賓」回歸當日「冷靜地」到機場「 shopping」抗議。
警稱暫無人被捕
警察公共關係科昨證實,昨午約 3時 20分,接獲一名男子報稱較早前於機場範圍遇襲,案件列作聲稱襲擊案處理,交由機場警區巡邏小隊跟進調查,暫時無人被捕。國泰發言人回應指,公司會配合警方的工作,並會在多方面支援同事。公司昨日已向員工發出內部通告,解釋事件及表達公司一直非常支持前線員工。
國泰本地職員工會主席劉玉光表示,昨午在工會陪同下, Stanley在警署錄取口供達 5小時。
據悉, Stanley昨日放假,有國泰員工指他平日人緣甚佳,今次被襲後得到同事支持。有員工指,因 Stanley已報案,但若有人仍希望本月 18日即錢曾珙返港日,到機場「 shopping」,應保持平靜、冷靜,不要令人感到員工不理性。有國泰員工正準備製作印有「 SHAME ON YOU」及「惡態航空」字樣的貼紙,準備當日表態。
錢曾珙否認指控

立法會議員李卓人前日已去信金管局行政總裁陳德霖要求徹查事件。根據金管局的員工品行守則指引,局方要求員工「在處理各項事務要符合最高的道德標準」、「如果員工的言行舉止未能符合《守則》所載的原則,而其行為令金管局聲譽受損,可能會被紀律處分,包括革職」。
錢曾珙一家四口本周一原定乘搭早上 8時 50分 CX723往吉隆坡。四人在飛起前 20分鐘都未現身,錢曾珙及兒子在飛機起飛前四分鐘趕到,因送機尾大發雷霆,被指以粗言辱罵及動手襲擊一名國泰地勤,但錢早前回覆本報查詢時否認一切指控。
2 : 龍生(798)@2010-08-15 13:03:50

我覺得當日提議話一大班列隊拍掌歡迎 佢呢個提議唔錯喎
3 : GS(14)@2010-08-15 14:34:40

2樓提及
我覺得當日提議話一大班列隊拍掌歡迎 佢呢個提議唔錯喎


我都覺得唔錯,他們真是英雄
4 : 龍生(798)@2010-08-16 14:39:16

其實呢單野都幾難就咁算數,
而家的人等緊佢番黎先搞大佢
不過唔知點攪姐...

如果你話,
一落機, 兩邊有人列隊拍掌作凱旋式歡迎,
出到免稅店那邊則有人穿有SHAME ON U 字句衣服係佢身邊行黎行去
踏出離境大堂有大批傳媒問候佢....

佢呢個旅程都幾愉快, 哈哈哈哈 smiley
5 : 自動波人(1313)@2010-08-16 15:00:08

大家記住有咩事都可以"咋肚痛"

可能會有上賓式的招待
6 : GS(14)@2010-08-16 21:12:05

5樓提及
大家記住有咩事都可以"咋肚痛"

可能會有上賓式的招待


仲要記得有醫生紙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0286

駐銀行經紀 涉誤導婆婆投保 提前生效期避年齡上限 金管局保監跟進

1 : GS(14)@2010-08-22 22:46:50

2010-8-21 HT

  雷曼迷債事件後,不良銷售手法仍禁之不絕!年屆65歲的傅婆婆到銀行處理定期存款時,被轉介至駐銀行的保險顧問,以「保本、高息」游說她買保險,但未清楚說明供款約百萬港元及10年期滿才能取回;又疑為規避65歲的投保年齡上限,將其保單生效日期提前近3個月。

  婆婆直至收到月結單被扣數始發現事件,其子直斥銷售手法存問題,已向金管局及保監處等投訴。立法會議員認為事件涉不良銷售手法,要求監管機構徹查事件。

保誠否認指控 拒撤保單

  不過,英國保誠發言人否認有關指控,並拒絕撤銷保單及退回保費。

  今年5月17日便屆65歲的傅婆婆,於同月20日到渣打銀行新蒲崗分行領取定存利息,當時被職員以高息游說,轉介予駐分行的英國保誠保險顧問梁先生,向她推銷儲蓄計劃,對方只介紹未來10年的回報,並強調「較定期高息及保本」,她不知就裏簽署了文件。

  直至收到銀行月結單,始發現戶口被扣了錢,遂到分行查詢,才知自己簽了保單,未來6年不能斷供,且每年要供款逾16萬元、滿10年才能取回本金及利息,中途一旦斷供,「一毫子都攞唔返」,她頓時感到晴天霹靂。

兒質疑銀行 洩漏母私隱

  傅婆婆的兒子梁先生得悉事件後,遂向渣打分行主管及英國保誠投訴,要求取消保單及退回供款,又質疑渣打向英國保誠洩漏客戶私隱,經紀才得悉其母戶口約有百萬港元,剛好能被該儲蓄計劃「吸盡」。

  保險公司最終願意將投保額降低至每月供款6,000餘元,但梁拒絕,他翻查文件時,竟發現保單生效日期為今年3月1日。他向保險公司質詢,對方職員承認由於該計劃不適合年滿65歲人士,故需提前生效保單。梁先生認為涉違規銷售,已向金管局、消委會及保監處作出投訴。

  英國保誠發言人承認,傅婆婆參加「進寶易」為高儲蓄成分壽險計劃,為管理承保風險,故將一般投保年齡上限訂為65歲,但根據公司行政指引,投保年齡超出上限亦可酌情審批,由於傅婆婆「剛滿65歲、產品承受風險跟一般適齡投保人分別不大」,故推前保單首期保費日,並強調已獲得她同意。

只允減低投保額 兒拒絕

  發言人又指,保險顧問梁先生已清楚向傅婆婆解釋計劃,她亦指定身故賠償的受益人、並已簽收保單掛號郵件,因她並沒有於投保後21日的冷靜期內要求退保,故審核個案後,決定不能取消其保單及退回已繳保費,只能減低投保額。

  渣打銀行發言人承認,為讓客戶有多元化服務,安排英國保誠保險顧問駐各分行,以即時提供壽險服務,但否認有向保險公司透露傅婆婆的個人資料,強調是她自行向保險顧問披露。

  金管局及保險業監理處發言人均表示,已接獲有關投訴,會跟進及了解事件。

  保險界立法會議員陳健波表示,業界處理保單時最多能推前生效日期(date back)6個月,但主要用於一些商討已一段時間、剛過了某年齡而為免保費被提高的客戶,對今次date back的個案感奇怪。

  立法會議員王國興認為,事件涉不良銷售手法:「為簽到保單而將生效日期推前是不合情理、弄虛作假」,要求監管機構徹查事件。

有冤不敢訴 婆婆變抑鬱   

  已屆65歲的傅婆婆自事件發生後,感到非常抑鬱,一直需服降血壓藥控制情緒。

  她透露自己從無接受過正規教育,根本不明白文件內容,職員又無詳細解釋,她連自己買了保險也不知道:「如果我當時知道要每年供逾16萬元,並要10年才能取回所有錢,我根本不會做!」

子斥銀行 騙母親無學識

  一臉憂心的傅婆婆坦言,為怕家人知道自己被騙,初時只能偷偷飲泣,又失眠又食不下嚥,情緒極受困擾;其丈夫察覺不妥,多次追問下她才於上月底和盤托出,丈夫陪同她到銀行交涉不果,終於本月初向兒子透露事件。

  「如果打正旗號是保險公司,我走入去買保險都心甘命抵,但我阿媽年紀又大,又無學識,走入銀行卻被人推銷買保險及作出巨額供款,銷售手法很有問題!」傅婆婆的兒子梁先生,忿忿不平向本報投訴說。

  梁先生又表示,最不滿經紀為做到保單,竟然date back生效日期:「我很憤怒,沒有想過事件會發生在自己家人身上,事件反映監管不足,仍然有害群之馬!」

  連日來為追討逾16萬元供款而感到身心俱疲的傅婆婆坦言,對渣打銀行已失去信心,早前已將戶口存款轉移到其他銀行,希望早日討回公道。

花旗「追魂call」 苦主「夢中」投保   

  花旗銀行被指以不良手法推銷保險,每周3次在熟睡中被電話追魂的鄧女士,為免再被滋擾,在半睡半醒的情況下,「購入」供款10年的保單,其間多次取消保單不果,惟有無奈繼續供款。

  鄧女士指在04年8月5日,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購入需供款10年的保單,每月供款405元,保單內容包括意外完全及永久殘疾、意外醫療費用及人壽保險,10年後可取回供款。

  04年任職夜更保安的鄧女士,患高血壓及嚴重關節炎,當時她擁有花旗銀行信用卡,04年中花旗銀行的保險推銷員,每周2至3次、早上11時至下午3時致電她推銷保險,她已表明正熟睡,即使關掉手電家中電話仍響個不停。

花旗:個案尚在調查

  接近兩個月的電話攻勢,但噩夢原來才剛開始,同年8月她的信用卡帳單多出405元,致電銀行查詢,一女職員促她先繳款,鄧女士表示自己患病,根本不符合買保險,又要求銀行不要再來電,然後繳款了事。

  可惜繳款未能斷尾,每月信用卡帳單均收取保費,她又收到「香港富邦花旗人壽保險有限公司」保單,但從無人向她解釋保單內容。鄧女士再次致電銀行理論,及要求取消保單,女職員解釋她已供款數期,不如購下保單,自此鄧改為自動轉帳供款,以換來耳根清靜。她坦言,不肯定在朦朧時回答推銷員的內容,故不曾作出投訴及求助。

  花旗銀行發言人回覆指,鄧女士個案尚在調查中,故未有足夠資料評論;又指透過電話投保的客人,毋須簽署任何文件,客人同意投保後,便會收到保單,若冷靜期內取消保單,可全數退回保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0450

金管局疑打壓內地豪客 被指干預市場

1 : GS(14)@2011-06-11 12:13:12

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 ... 104&art_id=15332502

金管局推出的五項新措施
物業價值 1000萬元或以上 按揭成數 50%
物業價值 700萬至 1000萬元 按揭成數 60%(貸款額上限 500萬元)
物業價值少於 700萬元 按揭成數 70%(貸款額上限 420萬元)
申請人主要收入非源自香港 貸款額較正常低 10%
以資產淨值為依據批出的住宅按揭 按揭成數 40%
2 : GS(14)@2011-06-11 12:15:25

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 ... 104&art_id=15332503
業界反應
措施過界 影響「上車」
2011年06月11日
3 : xxxlionxxx(10419)@2011-06-11 15:32:23

「惟有學者認為,針對性措施有干預及偏離自由市場之嫌。」- 個D市場原教旨「學者」究竟有無腦??????
4 : idsdown(1658)@2011-06-11 18:10:49

人地都可以用其他方法啫
王sir話叫香港人買左再轉名已經搞掂啦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4713

銀行鬥減按息 金管局不干預

1 : GS(14)@2012-04-28 22:56:12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20428/News/eb_eba1.htm
金管局公布,3月份新取用按揭貸款額按月增加46.8%至112億元。新批出的貸款額按月增加95.5%至281億元。3月份新申請貸款按月增加66.1%,至約1.74萬宗。數字增加主要反映住宅物業成交量的上升。

低息樓按佔比由6.3%茘升至逾半

以最優惠利率(P)作為定價參考的新批按揭貸款所佔比例,由2月份的91.3%輕微上升至3月份的91.9%,逾5成按揭息率定於2厘至2.25厘之間,相較之下,2月份只有6.3%按揭息率定這個水平,當時仍有近七成按揭息率定於2.25厘至2.5厘之間【見表】,反映銀行1個月內減按息1/4厘的現象相當普遍。以香港銀行同業拆息(H)作為定價參考的新批按揭貸款所佔比例,由2月份的3.4%升至3月份的5.5%【見另文】。

金管局表示,根據該局巡查,銀行P按審批仍然謹慎,3月份只有0.6%的按息低於參考水平P減3.1厘,即實際按息2.15厘,金管局將了解銀行定價低於2.15厘是否具持續性,並會繼續觀察市場發展。這反映金管局現時無意插手干預。

2 : GS(14)@2012-04-28 23:00:52

http://www.hkma.gov.hk/chi/key-i ... 12/20120427-3.shtml
主頁 / 主要資訊 / 新聞稿
新聞稿
2012年3月住宅按揭統計調查結果

香港金融管理局公布2012年3月份的住宅按揭統計調查結果。

3月份新取用按揭貸款額較2月份增加46.8%,至112億港元。

3月份新批出的貸款額較2月份增加95.5%,至281億港元。當中,涉及一手市場交易所批出的貸款增加25.4%,至41億港元;涉及二手市場交易所批出的貸款增加127.1%,至218億港元。至於涉及轉按交易所批出的貸款亦增加45.5%,至21億港元。3月份新申請貸款按月增加66.1%,至17,419宗。數字增加主要反映住宅物業成交量的上升。

以最優惠利率作為定價參考的新批按揭貸款所佔比例,由2月份的91.3%輕微上升至3月份的91.9%。其中,大部分息率定於2厘至2.25厘之間。以香港銀行同業拆息作為定價參考的新批按揭貸款所佔比例,由2月份的3.4%升至3月份的5.5%。

3月底的未償還按揭貸款總額按月增加0.4%,至8,033億港元。

3月份按揭貸款拖欠比率維持於0.01%。經重組貸款比率維持於0.02%。

香港金融管理局
2012年4月27日
http://www.hkma.gov.hk/media/chi ... 12/20120427c3a1.pdf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8988

金管局妥協 港銀只須依《巴III》 集資壓力減 東亞恒生最受惠

1 : GS(14)@2012-05-30 23:43:49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20530/News/ec_eck1.htm



《巴III》其中較衝擊銀行資本的一條,是建議銀行投資於金融機構時,要將有關的資本投資從資本中扣除,但資本投資佔銀行普通股本一級資本10%以內,可獲豁免,並設有5年緩衝期,分階段實施。然而,金管局早前向銀行發出的諮詢文件中,建議不設資本扣減豁免,以及毋須分階段、全在明年初執行,因而引起業界反響。

金管局發言人表示,聽取業界意見後,將採納《巴III》相同做法,即設有10%的資本扣減豁免及分5年逐步執行(見表)。事實上,本港銀行如匯豐、恒生(0011)及渣打(2888)等都有投資內地銀行,若金管局原先建議落實,銀行明年便要將其投資從普通股本一級資本中扣除,並且沒有10%的資本扣減豁免。

一名銀行業分析員表示,若金管局對本港銀行實施較其他地區嚴謹的監管,對本港銀行並不公平,「投資者會比較不同銀行的資本充足比率,但不會理會背後的監管是否採用同一套標準。」他認為,建議對東亞(0023)及恒生的影響較大,因為東亞去年核心資本充足率為9.4%(圖),在港銀中屬偏低;恒生則因為持有興業銀行逾一成股權,若明年有關投資需一次性在普通股本一級資本中扣除,影響會較大,但現時分階段實行,可減低對資本的壓力。

可分階段出售非核心投資

有銀行財務總監表示,銀行界一直希望根據《巴III》基本要求實施監管,而非更加嚴謹,現時建議較為適合,因為持有金融機構投資的銀行,除了獲10%扣減豁免外,亦可分階段出售非核心及非策略性的投資,以減低對資本比率的影響。金管局言人則指出,相信不會有銀行單純因為實施《巴III》而需要集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9629

中環在線:銀行請高層金管局要睇過

1 : GS(14)@2012-08-15 18:54:07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20815/16604808
本港金融市場越嚟越靠攏祖國,就連銀行請行政總裁同董事,都要學內地一套,畀金管局助理總裁過目,真人面試,唔係好似家交書面報告咁簡單。
金管局解釋,出呢份銀行請高層指引,主要回應全球金融危機,指面試有助金管局評估呢啲坐喺重要崗位嘅人係咪勝任。
抄中銀監做法
資源有限,金管局唔會見曬所有人,主要睇請人嘅銀行係咪涉及系統性風險、業務性質同規模,仲要睇埋嗰位人兄嘅背景同經驗。面試最長一個半鐘,如有需要,可能要見多次。
有賓架認為,金管局訂出呢個指引係要同內地睇齊,事關中銀監一直都有呢個做法,喺上海、北京仲可能被要求考埋筆試,香港過往嘅做法都算寬鬆。而且,中資銀行派大量內地專才來港,金管局同佢哋唔係咁熟,拍板前見過面始終會安心啲。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1016

金管局指信貸增速快 籲做好風險管理

1 : GS(14)@2013-10-12 16:09:57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31012/news/ec_ecc1.htm

【明報專訊】金管局副總裁阮國恒昨日表示,9月份本港信貸增速仍維持於較快水平,與8月增速相若,甚至有可能超越,呼籲業界做好流動性及信貸風險管理。另他認為美國因債務上限爭議而違約的可能性不大,但若然出現技術違約,環球資金市場將面臨巨大影響,香港更會無可避免受到衝擊。

阮國恒稱,截至8月底止,本港信貸年率化增長18.8%,屬於較快增速。金管局向業界初步收集數據顯示,9月增長動力猶存,撇除月初新股發行活動的一次性影響後,其年率化增速仍與8月相若,甚至可能更高,增長主要是由非本港使用的貸款帶動。

8月信貸年率化增18.8%

他指出,金管局正與銀行商討有關情,了解業界是否有必要加強信貸及流動性管理,雖然暫時未有要求銀行重訂貸款增長計劃,但業界或應考慮相關做法。「現時外圍環境有很多反覆表現,流動性可以變化得很快,希望業界小心處理」。

對於美國陷入債務上限爭議,阮認為出現違約的可能性不大,但仍要小心,「香港作為自由開放的金融體系,無可避免會受到衝擊」。當局已就此提醒銀行,並向部分銀行了解是否有採取額外流動性管理,阮稱銀行亦有相關措施配合。

銀行公會主席兼渣打(2888)香港行政總裁洪丕正指出,萬一美國出現違約,市場避險意識會立時提高,資金會由高風險資產轉入低風險資產,而銀行之間的交投量亦會減少。他以2008年第四季金融海嘯爆發為例,稱當時銀行間借貸幾乎為零,但今次應不會發生這種情。

至於貸款增速加劇,會否引發銀行將貸款重新定價及競爭存款,洪回應說若市場上資金供應不足,貸款利息始終會上升,不過現時未見到這種情,只是市場對貸款增長須更為謹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3853

金管局發指引限銀行貸款增速20%

1 : GS(14)@2013-10-29 00:27:03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31028/news/ec_ecf1.htm




【明報專訊】本港首8個月信貸增長急促,金管局早前表示,將引入穩定資金措施,以確保銀行具有充足資金支持信貸增長。消息人士指出,金管局已於上周五向銀行發出相關措施的指引,若銀行每月的貸款年率化增速超過20%,多出的部分或須透過增加穩定資金支持。有銀行界人士估計,新指引未必會為業界帶來太大影響,亦不見得市場對資金的需求會因此大增。

今年首8個月,本港貸款的年率化增長為18.8%。消息人士指出,金管局刊發的指引中,亦將增資要求的界線相應定於20%水平,銀行的單月年率化貸款增長若超過此界線,多出的部分便須按一定比率,由年期為6個月或以上的穩定資金(包括同業拆借資金及存款證等)支持。另有消息人士表示,除了貸款增速,銀行尚須通過若干項目的考核,才決定是否需要增資。

永隆:要求未算嚴苛

本報就此向金管局查詢,該局表示,為減低環球金融市場不穩定因素對銀行體系、信貸市場及本地經濟可能帶來的衝擊,已發信給部分貸款增長速度較快的相關銀行,要求假如其貸款增長速度持續或超越現時幅度,便須從明年開始確保有足夠的穩定資金配合他們的貸款增長。至於如何考核銀行是否須增資,金管局並未作出評論。

永隆銀行司庫蕭啟洪表示,已初步了解金管局所發出的指引,相信該行要達標並不困難,但對沒有存款基礎的銀行則難言,「新指引主要是希望銀行增加較長期的資金,我們一直都有,若不夠就再稍為增加。不過初步看來,金管局的要求未算太嚴苛」。他認為新指引推出後,業界應不會出現龐大資金需求,從而推高拆息,但由於銀行需持有更多「長錢」,資金成本將會提高。另外,他認為明年貸款增速若持續高企,銀行有可能會提高貸款利率。而今年貸款增長較快,主要由內地相關貸款帶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398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