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中環馬戲團:金管局的奇蹟 陳俊豪

1 : GS(14)@2014-03-10 22:32:55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40310/18651111



                  香港是一個充滿奇蹟的地方。奇蹟一直發生在金融管理局之上。
早前,香港的外滙基金公佈2013年的投資回報,投資收入只有759億元,回報率為差劣的2.7%。有多差?2013年香港綜合消費物價指數上升4.3%。也是說,外滙基金跑輸整體通脹1.6%。輸1.6%的購買力有多大呢?
截至2014年1月,外滙儲備資產大約為3,000億美元。3,000億美元的1.6%即48億美元(約374億港元),是本周二六合彩估計頭獎基金的2,877倍,或者夠700萬香港人一人分一部iPhone。外滙基金不單未能夠為香港人創造財富,跟大市同步,更連最簡單的保值也做不到。
除了香港本地創作的「強搶金」外,我從來沒有見過基金經理多年跑輸大市而可以不用收檔。外滙基金竟然連通脹率也可以跑輸,違反了外滙基金的投資目標,未能保障基金的購買力,而總裁陳德霖依然可以屹立不倒,可以賺取近千萬的年薪,這不是奇蹟,是甚麼?
外滙基金表現多年來為人詬病。要醫病,必先找出病因。我認為外滙基金的病因就是其定位、極低的透明度及缺乏責任心。
我記得,每一次被問及外滙基金差劣的表現時,前總裁任志剛必定會指出,外滙基金是非一般的基金,需要用來捍衞港元。我對任總的解讀是:用近年美國的例子,情況就有如進行量化寬鬆後,聯儲局有多達4萬多億美元的資產用來刺激美國經濟及就業市場復蘇。這4萬多億美元的資產並非用作炒賣賺錢;是為公用,而非私利。不過,被問及其千萬年薪時,任總會重複搬出金管局要追貼私人市場的工資云云。這公私營自相矛盾的理據,正正反映了外滙基金及金管局的定位有問題。
如果外滙基金只是用作捍衞港元,那我們當然不能單憑外滙基金的回報率來評定其團隊的能力。如其定位為牟利的投資公司,面對多年來不合格的表現,總裁必須要負責。

外滙基金欠缺透明度

                可是,負責捍衞港元的支持組合及提高整體投資回報率的投資組合亦同樣歸於金管局管理。要合理評估投資組合的回報,我們必須清楚知道投資組合的投資哲學、資產分佈、風險數據、管理費用等。但現在金管局的安排,令外間無從知道投資組合計及風險後的投資回報的怎樣:究竟是跑贏指數,還是跑輸?更何況,在風平浪靜的日子,成功捍衞港元的代價有多大,有誰知?
我花了不少時間在金管局的網站,希望找一些投資組合的資料,找到的資料竟然比「強搶金」還要少。香港人共同擁有的基金所披露的資料是如此的少,令人失望。而且,投資組合資料欠奉,外界很難判斷成績差劣的主因及其投資理念。短期的市場波幅常有,不會影響長期的投資回報率。但如果成績差劣是因為投資理念及模式出了先天缺陷,這並不是個別管理層及基金經理可以改變得了的,影響亦是長遠的。遺憾地,重要如投資組合資產配置比例背後的數據及研究結論(如有)、長期增長組合及其他投資組合的相連風險有多大等金管局皆沒有透露。
就投資理念及模式,《信報》專欄作家畢老林上周五的〈投資者日記〉探討了享負盛名的挪威主權財富基金及耶魯校產基金的投資理念及模式,並問了一個問題:挪威跟耶魯,香港該學誰?

耶魯挪威經驗可借鏡

                畢老林詳細列出了挪威及耶魯基金資產配置上的不同,並認為「橋歸橋路歸路,南轅北轍不足形容兩者差異」。例如,挪威基金的資產分佈為「六四法則」(60%股票、40%債券)。但耶魯基金資產的分佈則相對多元化,而且股票債券所佔的比例極低(表)。除此,耶魯基金資產流通性極低,對沖基金(absolute return)、私募基金及房地產佔比極高。
惟我認為挪威及耶魯基金的不同只是表面。兩者的投資模式,萬變不離其宗,都源於馬可維茲(Harry Markowitz)的現代投資組合理論。耶魯校產基金的投資總監史文森(David Swensen)一直依賴現代投資組合理論平衡基金投資的風險及回報。資產流通性極低的投資風險較高,但權衡風險、回報及耶魯的超長期投資周期後,耶魯大幅增加另類投資的比例,並小心選擇基金經理分別管理各類投資。
歷史數據亦顯示,耶魯團隊在挑選資產類別及基金經理方面特別出色,因此耶魯基金現在只集中在挑選資產及基金經理,並不會直接參與投資,更會避免隔山買牛。例如金管局動用外滙基金直接參與倫敦地產項目,耶魯基金肯定不會做。有一點是樣樣講錢的金管局肯定沒有:耶魯團隊絕大部份是耶魯校友,熱愛耶魯,放棄了私營市場高出數倍的工資,貢獻母校。Boola Boola!
挪威基金亦是大量引用現代投資組合理論。在2009年,挪威中央銀行更委託了耶魯、哥倫比亞等大學的教授及顧問公司進行研究,透過系統分析,找出挪威基金表現背後隱藏的風險、其基金經理的優勢、各種資產的回報等,再配合挪威人口、養老金的負擔、挪威石油業風險、基金規模等眾多因素,找出最適合挪威基金的投資組合。
雖然其使用的分析工具及方法學跟耶魯基金同出一轍,但因為兩者的本質上的不同,資產分佈及操作亦會不同。例如,挪威基金及國家經濟極依賴石油收入,因此挪威基金應該減少石油業的投資,以分散風險。另外,挪威基金為世界上最大的基金,規模龐大到一舉一動都會影響市場運作,有大量投資機會不能參與。資產流通性低的「另類投資」很多沒有足夠的市場容量,為一例。
挪威及耶魯基金的網站及2013年報披露了他們的投資理念、各項投資的回報,資料詳盡遠遠超於外滙基金。據了解,金管局的2013年報要5月才出版,即年結後差不多近半年才準備好。如果金管局是家上市公司,就肯定會因為太遲而要被罰停牌。或者金管局最需要學的,不是挪威及耶魯基金模式,而是對香港人負責任的心態。

                  陳俊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4383

壞帳或升 金管局籲港銀小心 零售銀行不良貸款率0.48%

1 : GS(14)@2014-04-16 12:41:47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40416/news/ec_eck1.htm


【明報專訊】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早前「提醒」香港須注意對內地貸款風險,昨日金管局馬上「解畫」,副總裁阮國恒稱內地相關貸款風險仍可控,銀行風險管理亦到位,零售銀行整體不良貸款率現為0.48%,處於低水平。不過他同時提醒,將來美國若退市或加息,不良貸款率掉頭上升的機會大於下跌機會。


金管局數據顯示,香港零售銀行的特定分類貸款比率為0.48%,處於低水平。但阮國恒表示,將來美國退市或加息,流動性將收緊,認為不良貸款率「掉頭上升的機會大過再跌機會,要居安思危」,建議銀行要保守。

富邦﹕行業資產質素無大問題

富邦銀行高級副總裁兼消費金融部主管谷祖明表示,該行首季零售貸款資產質素維持良好,加上金管局過去一年對銀行的資本要求大為收緊,相信行業的資產質素不會出現大問題。星展香港大型香港及中資企業主管鄭思禎表示,未見大型及中小企信貸質素出現重大變化,對此並不擔憂,相信監管當局是出於保守審慎原則。

為應對美國退市引致的流動性風險,金管局去年10月推出穩定資金要求,銀行年率化信貸增速若超過20%,多出部分須由年期較長的穩定資金支持。阮國恒昨再透露,需要增資的銀行要同時符合兩條件,即上述的貸款增速規定,以及貸存比率超過70%。不過他強調沒有信貸額安排,亦不設貸存比率的硬性上限指標。

以行業平均計算,2月底港元貸存比率為84.3%,1、2月經年率化的貸款增幅達41.9%,兩項數據均「超標」。

2月底港元貸存比率「超標」

為應對金管局的資本要求,銀行各師各法(見表),早前大新銀行(2356)與母企大新金融(0440)已宣布供股集資,合共向市場「抽水」21億元,有指大新系供股,是因為金管局「鼓勵」其「參考」市場水平調整。

昨日阮國恒多番強調,沒有差異化處理,所有銀行會受劃一標準監管。不過銀行與SFR(穩定資金比率)要求基準相差愈遠,穩定資金要求則愈嚴格。

另外,中銀香港(2388)早前表示,香港的監管可能較《巴三》資本要求更嚴格,為保留更多資金,已將派息比率目標降低;而匯控(0005)為應對歐盟的監管要求,正準備尋求股東授權發行「或有可換股債券」,在發生觸發事件時,有助增加普通股量,確保核心資本比率達標。

明報記者 陳悅、葉浩霖
2 : GS(14)@2014-04-16 12:42:16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40416/news/ec_eck2.htm


【明報專訊】早前IMF報告關注香港銀行對中國貸款增長加快,金管局昨日突然召開記者會,公布有關中國貸款數字的細節。金管局副總裁阮國恒稱目前對內地貸款實際應為2.276萬億元,其不良貸款率僅0.29%,遠較香港零售銀行整體0.48%為低。他又指過去4年都有現場審核內地貸款,認為銀行風險管理有效,目前相關風險仍受控。


金管局《貨幣與金融穩定情》半年報早前曾披露,截至去年底,港銀對內地企業(非銀行類)貸款共計3.6020萬億元,佔總資產19.7%。不過金管局副總裁阮國恒昨日稱,倘撇除貿易融資、債券投資以及表外資產後,實際借予中國客戶的貸款總量實為2.276萬億元。

他續指當中約38%實際是在內地以外地區使用,約60%有抵押或擔保等風險緩解措施。他續指出,內地貸款的不良貸款率僅為0.29%,遠低於整體零售銀行0.48%比率。

計及貿易融資,內地客戶貸款為2.589萬億元。按借款人背景分類,內地客戶貸款中一半是借予大型國企,19%借予內地民企,其餘31%為非內地企業。阮國恒稱,頭十大客戶佔總貸款少於10%,反映風險集中度低,金管局亦有對銀行進行壓力測試,「即使好極端情,看不到要監管關注,相關風險仍可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4487

港元觸上限 金管局「放水」52億

1 : GS(14)@2014-07-02 10:47:29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40702/news/ea_eaa1.htm


【明報專訊】近日港匯持續強勢,在昨天回歸假期,港匯更在歐洲開市時段升至7.75強方兌換保證,逼金管局出手向市場注資52億元。對上一次金管局買美元,沽港元為2012年第四季,當時因為美國推行QE3導致熱錢大量流入香港,在2012年第四季港股亦大升8.7%。金管局「放水」消息,刺激港股在美國的預託證券(ADR)昨晚全線升,但市場人士預料,今次港元強勢,港股未必能重演2012年底的升市。


新加坡黑期到昨晚臨近10時,較香港恒指周一收市高出57點,見23,248點;港股ADR全升(見表),相當於港股上升46點,高見23,236點。升幅較多為匯豐控股(0005),較香港收市升1%,見79.8元。

金管局指出,最近港元需求有所增加,部分反映企業的商業活動所需,包括近期以港元作合併收購的活動和派息。

港匯在昨早9時,從7.7504以下急升至7.7501,及後由下午3時半至6時一直緊貼7.75強方兌換保證(見圖)。為確保港元穩定,金管局宣布按照貨幣發行局機制,合共向市場賣出52.47億元(買入6.77億美元) ,這將引致銀行體系總結餘於7月3日增加52.47億元,至1,691.1億元。儘管匯價在金管局出手後稍有回落,惟及至本報昨晚截稿前,仍貼近7.7501偏強水平。

金管局稱,因短期港元銀行同業拆息接近零,因此銀行體系總結餘的進一步增加對銀行同業拆息應不會有實質影響。

四大內銀派息增港元需求

事實上,每年7、8月份均為主要國企兌換港元用作派息的高峰期,引發市場對港元的需求增加。當中包括較多港人持有的工行(1398)、建行(0939)、中行(3988)及農行(1288)均在7月中至8月初向H股股東派息,牽涉把人民幣兌換成港元。至於金管局提及合併收購活動,相信是指新加坡華僑銀行剛落實向永亨(0302)主要股東收購50.7%股權,當中涉資195億元。

恒生:內地未見錢荒港股增信心

恒生私人銀行及信託服務主管陸庭龍對本報表示,昨天是假期,本港市場無成交,外圍若有大盤操作,很容易影響港元匯率,故觸發金融管的貨幣發行局機制,向市場注資以平衡匯價。宏觀來看,他認為,近期市場氣氛良好,尤其中央實施各項措施支撐經濟,6月底亦未出現錢荒,有助加強市場對港元的信心,對下半年港股走勢亦有支撐。

金管局在2012年10月至12月間曾27次向市場注資壓港匯,總金額高達1071.93億元(見表)。

明報記者 陳悅、陳偉燊、張聞文
2 : GS(14)@2014-07-02 10:47:40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40702/news/ea_eaa2.htm



資金未流入 下半年港股難突破


2014年7月2日





【明報專訊】資金最近持續流入香港,致港元最近處於超強勢,不過證券界認為,未見資金明顯流入港股及新股市場,相信金融管理局入市注資,對港股構成刺激有限。在基金未見明顯增持內地股市時,業界多認為港股下半年只呈窄幅上落,偏向按行業選股,當中較看好的有基建、內房以至科網股。


金管局昨晚指出,由於港匯觸發兌換強方保證,因此向市場賣出52.47億元,並解釋這與企業併購及派息活動有關。匯盈證券董事謝明光指出,即使港匯過去一周偏強,但是未見資金明顯流入市場,因此就算金管局出手向市場注資,不見得對港股構成特別刺激。

花旗:看好內銀基建水泥

花旗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沈明高表示,港股下半年有機會反彈,最主要是看內地經濟何時企穩,以及何時出台改革的具體措施。板塊方面,沈明高看好有週期性反彈及改革可能性兩方面優勢的內銀,及部分基建板塊,如建築機械、沿海水泥。風險較大的則是內房板塊,因為投資增速不斷回落,需求亦不明朗。

同樣,建銀國際證券部董事總經理蘇國堅認為港股在下半年有上升空間,但是升幅有限,始終受到外圍息口上升影響。到滬港通通車後,他不排除基金會從股價已高企的H股銀行股換馬至造價相對較低的A股,影響內地銀行股表現,反之科技、環保及新能源股在資金持續流入下而受惠。

交通銀行首席策略師洪灝卻較悲觀,他預計下半年港股沒有反彈機會,只有波動,因為內地經濟無起色,貨幣政策未放鬆,銀行存貸比調整僅屬微調,遠沒有達到75%的紅線,料恒指將徘徊在20,000至24,000點。不過,洪灝反而認為下半年內房可能有「驚喜」,因為中央或推出刺激措施救市。

近期港股市場受到投資者注意世界盃實事影響,表現較淡靜,瑞信私人銀行大中華證券研究主管周雯玲相信,在賽事之後股市會稍做好,但是只窄幅上落,並且受制於24,000點。在未見基金經理增持內地股市,加上投資者普遍觀望內地商品融資及信託產品問題發展下,港股不見得有太大突破。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4757

金管局首認熱錢湧港股

1 : GS(14)@2014-08-13 16:45:46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40813/news/ec_eca1.htm



【明報專訊】港元匯價自7月起持續走強,金管局在個多月內24度出手,合共向市場注入753.59億元。一直堅持熱錢流入是因為企業派息及併購的金管局,昨日首次承認部分熱錢或流入股市,滬港通是其中一個因素,亦與國際投資者看好新興市場有關,而近日盛傳有關的俄羅斯資金,相信只佔很小部分。

金管局總裁陳德霖昨日指出,近日熱錢湧入可分兩個階段。首階段為7月初至月中,估計當時熱錢流入與實體經濟活動有關,例如企業派息及兩宗大型併購。第二階段則是7月下旬至8月初,他相信此階段的熱錢流入,部分與股市有關。「投資者對港股產生興趣,可以是因為滬港通,亦有可能是內地經濟基調好轉,促使基金經理改變資產配置。」

大戶重新部署 看好新興市場

港元匯價自7月1日起貼近7.75強方兌換保證,金管局當日注資162億元,掀起睽違近兩年的注資潮,直至上周五建行(0939)派發相當於相當於721億元人民幣的H股股息後,港匯始回落,現時徘徊在7.751附近水平。

至於近日有報道指,俄羅斯資金湧入本港造成熱錢。陳德霖指出,金管局沒有跟縱資金的來源,但相信即使有,金額亦不大,因為翻查資料,報道提及的俄羅斯企業並沒持有大額現金。

陳德霖強調,雖然現時市較平靜,但會密初留意美國退市帶來的風險。財政司長曾俊華日前指出本港可能面對完美風暴,陳德霖昨日指,完美風暴的最大影響因素是美國利息正常化的軌跡。「如果美國在停止買債後急促加息,利率與香港出現較大差距,便會引發利息套戥的交易,導致大量資金從港元流向美元。港元一旦回落,貸款及按揭息率定必上升。」

港銀內地貸款 43%非港銀承擔

對於市場關注的內地貸款情,陳德霖指出,截至今年3月,內地相關貸款總額雖然達到2.87萬億元,但當中43%貸款來源自外資行或中資行在香港的分行,它們的信貸風險是由母行承擔,意味只有57%的風險是由本地銀行承擔。不過,金管局最近仍推出兩項措施加強防範其風險。首先要求即使是母行轉介的客戶,香港分行亦要自行做信貸評估,不能單靠母行的分析。另外,香港分行一向沒有存款基礎,多靠母行的短期貸款以支持它們對客戶的長期貸款,因此會出現年期錯配,故當局要求香港分行尋找較長期及穩定的資金來源。

明報記者 廖毅然
2 : GS(14)@2014-08-13 16:48:15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40813/news/ec_eca2.htm
稱佔中未改變外資看法
2014年8月13日

【明報專訊】近日財金官員輪流唱淡香港經濟,財政司長曾俊華日前更指出,經濟風險加上本地政局不穩下,可能在港引發一場「完美金融風暴」。不過,金管局總裁陳德霖昨日卻提到,未有象顯示佔領中環行動改變外國基金經理對港股的看法,認為行動未有影響投資者對中港投資市場的興趣。

金管局滿意演習結果

陳德霖強調,雖然目前未有影響投資者觀感,但不希望看到香港金融體系受到衝擊,作為監管機構,金管局已做好準備應對佔中,早在6月已與多家銀行進行演習,演習結果令人滿意,各方溝通順暢。陳德霖指出,有信心確保銀行在受到衝擊時,核心功能亦不受影響。

財經事務及庫務局長陳家強則在另一場合指出,政府關注目前的政治形勢會否令市場產生炒作空間。他又表示,環球沒有一個較大經濟體表現理想,各國經濟增長都較預期差,新加坡早前已下調全年經濟增長預測,美國聯儲局官員日前亦稱對經濟復蘇進度感失望。至於香港,下半年出口難言樂觀,租金、人工等成本又持續上升,各項數據都不太好,他預料香港經濟難維持以往的增長。

陳家強又稱,美國只會在經濟向好時才加息,然而香港經濟正處於向下周期,因此明年美國一旦加息,會對本港經濟構成一定壓力。
3 : GS(14)@2014-08-13 16:48:38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40813/news/ec_eca3.htm
陳家強:港股估值未算過高
2014年8月13日

【明報專訊】港股7月起憑藉滬港通節節上升,似乎有違政府避免在「通車」前勁炒的原意,不過財經事務及庫務局長陳家強昨日說,自4月公布消息以來,港股上月才有反應,認為港股相對環球其他股市,估值未算過高。

滬港通非升市唯一動力

資料顯示,恒指由7月至昨日累升1499點或6.5%;陳家強認同,7月多番流入香港的資金,當中有部分進入股市。

他續稱,政府一直在評估滬港通對股市的影響,從成交看港股未有過熱,市場對滬港通反應正面,但並非上月恒指上升唯一動力。

此外,港股及A股上半年相對被看淡,現時全球基金經理重新配置部分資金在中港股市亦屬正常。

上海交易所代表近日與陳家強會面,他未有披露雙方見面詳情,僅稱滬港通正式開通日子仍未有定案。本港證券界代表亦在昨日與上交所及港交所(0388)代表見面,有份與會的香港證券學會會長李細燕稱,上交所透露會於滬港通推出前釐清部分細節,包括稅項及交易規則等。陳家強則表示,會在滬港通開車前,盡量在稅項方面有清晰方案。

另外,他亦留意到2700億元RQFII(人民幣合格境外投資者)配額接近用罄,政府將跟進。被問到滬港通的出現是否會影響RQFII業務發展,陳家強認為兩套系統客路不同,可以並存。

郭思治:恒指欠上衝動力

另外,港股昨日先跌後回升。雖然早盤曾回落近百點,並於10天線(約24,590點)好淡角力,但收市前見支持並由跌轉升,最後靠穩升43點至24,689點的接近全日高位水平,連續兩日做好,10天線企穩,不過成交金額只有664.2億元,沽空率為11.2%。耀才證券市務總監郭思治指出,成交仍淡靜,技術上仍欠缺一股欲往上再衝的動力,後市未有明確方向前,任何做好或做淡的決定均不宜過勇。盈富基金(2800)昨天成交達32億元,冠絕港股,沽空金額亦高達14.7億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4989

金管局前高層 星展香港前一姐葉約德經營基金 開心過做banker

1 : GS(14)@2014-09-16 00:26:53

■葉約德直言,創辦聚焦亞洲的精品基金公司,可尋回正能量的快樂。 李潤芳攝



【專訪】金融風暴後,國際監管氣候像鐘擺回到上世紀30年代,環球市場爆煲後全天候收緊規管,風險零容忍下,曾經是百業之母的銀行界,頭號任務變成合規避險而非營運生意。從金管局旗下外滙基金「女掌櫃」到星展(香港)一姐,四年前退下火線重投基金經理行列,夥拍表弟阮清旗創辦聚焦亞洲的精品基金公司RAYS Capital Partners,葉約德直言「現在一定開心好多」。記者:劉美儀



葉約德說基金業亦要合規監控,關鍵是現尋回正能量的快樂,「唔單係因為邊個行業、辛唔辛苦」。看到旗下資產穩步增長,成就感亦油然而生。「而家睇住自己生意,滿足感高好多」。她說,做人同職場專業道理一樣,「環境畀你positive feedback(正面回應),人靚啲,自然充滿信心」。


發掘平價高增值公司

銀行業本是經濟基石,可惜當下市場生態,「睇到仲做緊銀行嘅朋友(banker),生活真係苦悶啲……係花好多時間,確保同事唔好做錯」。雷曼倒閉,亦引發各國對傳統智慧「大即是美」的反思,金融機構「大致不能倒下」所產生的系統性風險,成為國際監管加固防險的頭號目標,歐美亞量寬緩急不同,地緣政治催化世界「立立亂」,亦令環球市場走勢分崩離析。葉約德說,不靠追蹤指數「市上跟住上」、反而重投七、八十年代Bill Miller等大師所奉行傳統價值投資法,發掘平價但被忽略的高增值公司,坐鎮亞洲又熟悉內地網絡的精品型基金公司,「可以話時勢造英雄」,造就冒起空間,「小巧是靈活」。
RAYS Capital踏入3年里程碑,擁有25年投資及對沖基金管理經驗的RAYS Capital合夥人阮清旗透露,目前公司管理的資產總值,從起步時已滾存的5億元(美元.下同)增至8億元,期內平均資產年增長率(連新投入資產)達25%。



環球基金業走向兩極化

旗下兩隻亞太(除日本以外)股票基金「AESOP」(覆蓋大中華中小企)及「AOF」(覆蓋地區性企業),2005年至今每年平均投資回報率,分別為22%及17%,AESOP年初至今更達28.84%,跑贏同期投資基準,兩基金組合投放的公司,未來12至24個月前瞻性盈利增長逾兩成,優於市場平均一成多水平。他認為,環球基金業正走向兩極化發展,一是傳統大型基金旗艦如富達等,受惠於經營規模及市場資金流通性續見優勢;另一極是RAYS Capital等區內精品型公司,以決策快及反應靈活冒起,客群以中型機構及私人家族富戶為主,新資產停留組合內時間較長(平均5至10年),基金可讓已「揀選」的平價優質公司,有空間累進增長回報。葉約德希望該公司資產管理總值未來6至12個月內增至10億元,然後按階段倍增。稍後計劃到歐美推廣,重整募集旗下定息工具基金「Acquarius」,冀兩三年內規模增至5,000萬至1億元。長遠看,精品型基金公司的「sweet spot(優化點)應在20至30億美元規模」,一過40、50億元,又重複過大欠靈活性弊端。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40915/18866493
2 : GS(14)@2014-09-16 00:27:36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40915/18866495


【息率預測】



美國會否提早加息,市場憂慮時明時暗,何時加息及長息會否回升,確實主宰股樓動向。
曾任金管局助理總裁(儲備管理)九年的葉約德,有其一套「睇息」心得。
她認為眾多經濟數據中,聯儲局「最緊要係housing(樓價指數)」走勢,因為直接影響經濟命脈,「每次一話睇息上,housing即係冧」,證明美國樓市「仲未進入平穩路徑」。
上周市場受到聯儲局報告,謂美息升幅被低估影響,加息憂慮重燃。但葉約德覺得只是短暫「雜音」,短期內即使美國短息或上升,「長息上嘅機會唔大」。
猶記得去年中,聯儲局前主席伯南克突發表退市路線圖,震散市場,10年長息從5月底的1.6厘水平升穿兩厘,直撲2.5厘,市場揣測年底或今年初長息升穿3厘大關。
歐量寬 歐美債息不對稱

她又指,睇息不能單以美債息率曲線高低作唯一座標。近日歐洲減息量寬,德國10年期債息已低見1厘,歐美債息一比之下,便產生不對稱結果。
葉約德笑說,經常「醫生睇血壓」,比喻央行當下貨幣政策,高血壓(高通脹)可以對付,「落藥(加息)㩒低佢」,但「血壓低(經濟通縮)冇話乜嘢藥一定推得番高(復蘇),你點推得高通脹」?
無論美息是否明年次季提升,葉約德相信,暫時息率曲線似乎保持拉平(傳統上等於經濟放緩),但世界「立立亂」,哲學會否基因突變,亦難斷言。
3 : GS(14)@2014-09-16 00:27:45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40915/18866498


【投資策略】
受加息陰影籠罩,及滬港通即將開車等正反因素影響下,區內股市投資前景又點睇?
未來數年內地股市吸引

奉行傳統價值投資法、而非追蹤指數計算資產比例分佈的RAYS Capital合夥人阮清旗,認為亞洲市場相較美國的效率滲透,仍有差距(inefficient),內地市場更甚,故此這裏仍可發掘到被忽略的低價值高增值優質公司。
他說只要相信環球復蘇大調已啟動,市場流通性及價值保持,中國當局堅決落實經濟調控及金融改革,「我想未來數年,區內市場特別是股市表現,依然會有支持及投資吸引力」。該公司旗下兩個基金,目前投放大中華區資產佔比約五成,但本港約1,700間上市公司,東南亞約四、五千間公司,絕大部份僅得1名或以下基金公司分析員覆蓋,反映滄海遺珠,可能片地皆是。
《三中》後內地加大推進市場化改革力度,很多板塊展現巨大潛力。他透露其組合中,持有不少韓國零售公司,每年平均逾半收入來自內地旅客消費,顯示中國經濟轉型邁向輸出消費、產業鏈高端化所釋放的商機。
外界預測,內地在人口老化、城填化及中產階級崛起等發展下,十年後40至60歲居於城市人口,將從現時約1億人增至4億,相等於美國人口的兩倍,「他們不再專注買彩電,而是嚮往出國旅遊,關注醫療保健、環保清新技術」,故此保健藥業、環保技術及電動車等領域,肯定是基金經理未來尋寶的焦點。
4 : GS(14)@2014-09-16 00:28:03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40915/18866500
【保健心得】
四年前從星展(香港)退下火線的葉約德,每次見面都更加利落有神,笑容可掬。多年來在金融市場打拼,操盤「睇市」,從摩根信託(後與摩根大通合併)、金管局入市打鱷、星展(香港)到今日RAYS Capital,伊人有何保健心得?
她笑說沒有特別秘訣,但無論做甚麼崗位如何繁忙,「一定要搵時間做運動」,即使到星展後期遇上迷債風波,每周都「keep住做3、4次,每次一小時」。
九十年代,她亦曾習氣功,每次半小時至四十分鐘,但後期發現「打唔到氣功」,因為腦中雜念太多,不能安心定神,於是轉為帶戴耳機或邊看電視,「改行treadmill(跑步機)」。
她指,休息,必須放下繁瑣,讓腦袋呼吸新鮮空氣,進入澄明,不能平息思緒,就不能達致真正安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5573

金管局收「神沙」 首轉3300萬

1 : GS(14)@2015-01-02 09:42:10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50102/news/ec_ecb1.htm

【明報專訊】市民平時購物找續時多少積存一些「神沙」(毫子硬幣),金管局在2014年10月推出「硬幣收集計劃」,兩架收銀車走訪完一轉18區,70個工作天內由4萬名市民手中收集到總值3300萬元的硬幣,並找換成紙幣或者增值八達通。按是次計劃初步資料,平均每人積存了約900個、價值約800元的硬幣。


人均積存約800元硬幣

金管局主管(貨幣)陳葉小明表示,有關兩年計劃自2014年10月6日開始,直到12月14日為止已走訪了一轉18區。收集到3700萬個硬幣,價值3300萬元,重166噸。當中70%為「神沙」,即1、2、5毫。其中90%市民最終選擇取回現金,10%人增值八達通。

葉小明指,除了小部分俗稱的英女王頭硬幣,以及破損硬幣之外,90%收回的硬幣會回流至市場中,這相等可節省了大約1500萬元的鑄幣成本,以兩架收銀車總營運成本為2600萬元計,已對不少成本。

她又指,每逢臨近農曆新年亦是金管局出銀高峰期,去年農曆新年前金管局就要向市場推出總值6500萬的硬幣,以應付例如海味店、便利店、超市、馬會等商家的找續需求。是次收銀計劃有助釋放積存的神沙價值,並減低金管局鑄幣需要及更環保。

葉小明另外指出,即使電子貨幣盛行,但整體對硬幣以及紙幣需求仍然有所增加,主要來自人口增加以及通脹等因素。2013年在市場流動的硬幣價值為66億元,截至2014年11月則已升至68億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6943

金管局變相收緊收租客按揭

1 : GS(14)@2015-01-20 19:17:47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50120/news/eb_eba1.htm


【明報專訊】金管局昨晚宣布向銀行發出指引,提醒銀行在向沒有實際業務的空殼公司做物業抵押貸款時,應遵循之前幾次的逆周期措施的要求,即要嚴限按揭成數上限及做足壓力測試。第二則是將租金收入的扣減率由20%加大至30%或40%,若有借款人以租金收入作為計算供款收入比率,變相會令最多可借的按揭貸款減少。


金管局發言人強調,這份指引不是新一輪逆周期措施。該局回應說,推逆周期措施,目的是提升銀行就物業按揭貸款的風險管理及銀行體系的抗震能力。金管局每一次推出措施前,都會考慮多方面的因素,包括最新的宏觀經濟環境、按揭及房地產市場的發展、市民供款能力的變化等,以決定何時及推出什麼措施。金管局需要繼續觀察市場的發展,在有需要的時候採取合適的逆周期監管措施,確保銀行體系的穩定。

部分銀行定義「營運公司」過寬鬆

目前銀行會向一些營運公司提供以物業抵押的信貸融資,以應付實質業務或者日常資金需要。金管局最近新一輪現場審查發現,部分銀行對「營運公司」定義較為寬鬆,部分公司明顯只作為物業持有、投資或租賃的工具,等同空殼公司,但仍獲得抵押物業的貸款。

據業內人士解釋,部分只用作炒樓的空殼公司可以將同一個物業的餘下「市值」再抵押去貸款,聲稱用作業務運作,變相最高獲得100%的按揭成數。不過有關做法屬「灰色地帶」,大部分銀行都會拒絕批出貸款,問題並不算嚴重。但有個別銀行確有如此經營。

金管局昨日提醒,上述空殼公司應同樣受到逆周期措施規限。按最新的逆周期措施,公司持有的首間物業按揭成數上限為50%。

提高收租客供款入息比率門檻

第二項收緊措施是在計算供款與入息比率時,來自其他投資物業的租金收入扣減率由原本20%,增加至30%,如果沒有租金收入證明更進一步提升至40%,變相提高收租客的供款與入息比率的門檻。有關安排將適用於個人以及公司客。

據了解,有關收緊租金收入扣減對銀行的生意影響比較大,有業內人士說:「相信主要是針對炒樓的公司客,由原本扣減20%加到扣減30%甚至40%,還款安排計唔掂數,即刻借唔到錢買樓。」

收緊收租物業按揭後,假設買家以400萬元購入沙田第一城一個細單位收租,每月租金約1萬元,若買家在申請按揭時未成功租出單位或未能提供租金證明,計入租金收入部分之金額就由8000元降至6000元,若以按息為2.15厘、年期20年計,該名業主個人每月入息最低要求就由18,730元升至20,730.82元,升幅超過一成。

明報記者 葉浩霖、林尚民
2 : GS(14)@2015-01-20 19:19:14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50120/news/eb_eba2.htm



力度較以往弱 料屬擺姿態


2015年1月20日





【明報專訊】今次金管局向銀行發指引,間接地收緊收租客的按揭,力度遠較以往6次逆周期措施為小。消息人士亦說,今次不算是新一輪逆周期措施,但亦不排除向市場發出清晰信息,就是金管局仍「實」樓市及按揭市場的發展,確保一切按照規矩地進行。


經絡﹕對用家無影響

事實上,經絡按揭轉介首席分析師劉圓圓稱,現時市場上投資客數目大減,去年經該公司承做之按揭,業主表明作投資收租用途的整體佔5%,當中需要把租金收入計入個人入息更是少之又少,今次措施並不會對用家有任何影響,故相信對樓市的影響不大。她又認為,買樓收租人士,一般資金會比用家充裕,「好少會計得咁盡」,故即使措施對投資者有影響,相信都是心理上居多,並重申,現時的辣招已經有足夠的防風度。

中原料對市影響不大

中原按揭經紀董事總經理王美鳳亦指出,今次金管局推出的兩項指引,對整體市的影響並不會太大,因在指引推出前,大部分銀行實際上都以七折作計算,另有小部分銀行是以八折計算,故今次金管局只是「劃一」折扣度。

但她補充,過往有小部分投資者會在購買單位但未成功租出前,以市值租金作租金收入,向銀行申請貸款,在今次金管局推指引下,上述個案的租金收入折扣率就收緊至最低六折,相信金管局是希望監管相關例子。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7382

金管局出招後 樓價再升荃灣「窮人恩物區」 呎價破1.7萬

1 : GS(14)@2015-03-03 01:41:10





■立坊座落於荃灣「窮人恩物區」,但呎價已升破17,000元,貴絕區內上車盤。黎樹雄攝


【本報訊】金管局出招打壓細價樓後首個周末日,量跌價反升。由於普遍業主不肯大幅減價甚至反加價,二手交投陷死寂,十大屋苑七個吞蛋。惟近期熱搶的細價樓升勢持續,最少三個上車屋苑在辣招生效後首日齊破頂,其中荃灣「窮人恩物區」呎價更升破一萬七千元,貴絕區內樓盤,逼政府再出招。記者:朱連峰 陳東陽





政府近年不斷出招打壓樓市,但自二○一○年十一月推出額外印花稅(SSD)至今,樓價不足五年已升逾五成,金管局今次再出招,樓價七百萬元或以下細價樓更首度成為打壓對象,按揭成數七成變六成,料只會冷卻短暫買賣氣氛,始終房屋供應不足,樓價難下跌,料持續乾升。



三上車屋苑齊破頂


美聯物業住宅部行政總裁布少明表示,由於普遍業主心態是多重辣招下「賣咗買唔番」,換樓困難,更惜售單位,肯大幅減價業主不多,部份市民又驚樓價跌而觀望,形成二手冰封。布少明表示,加辣後,只是成交量跌,但「價唔跌」。中原地產統計的十大屋苑,金管局出招後首個周六日僅錄得三宗成交,多達七個屋苑吞蛋。新界兩大上車屋苑沙田第一城以及天水圍嘉湖山莊,僅後者開一張單,前者已經連續七天零成交。中原黎宗文表示,第一城「冇人肯減價,所以邊有成交」。全城繼續瘋搶細價樓,全港至少三個上車屋苑,包括荃灣立坊、鰂魚涌南豐新邨及沙田翠華花園等無懼辣招齊齊破頂。其中座落荃灣「窮人恩物區」的立坊,呎價升破一萬七千元。



立坊不足一周搶貴4%


消息指,一伙高層一室實用面積二百四十四方呎開放式單位,過去周末辣招生效後首日以四百一十五萬元易手,呎價高達一萬七千零八元,較屋苑上周三錄得最貴紀錄一萬六千三百多元,不足一周再搶貴4%,成為荃灣史上最貴上車盤。代理指買家為首置人士,趕在辣招生效前、即措施公佈當日入市,首期相差達一成,涉樓價逾四十萬元。原業主二○一三年以三百五十八萬元購入,賬面賺五十七萬元,扣除一成SSD、釐印費及佣金等開支,料實際近乎平手。消息指,南豐新邨五座高層F室,實用面積三百九十一方呎,辣招生效首日以五百九十五萬元易手,呎價一萬五千二百一十七元,較辣招生效前一日同類單位最貴造價五百九十萬元,再搶貴五萬元,兩日兩度破頂。另翠華花園分層戶造出三百二十五萬元屋苑新高。辣招生效後市場錄零星減價,東涌映灣園二座中層戶減價三十四萬元,至五百一十六萬元售出。鰂魚涌太古城錄加辣後首宗成交,恒山閣低層G室兩房則王,減價十萬至九百一十八萬元易手。



市民心聲





資助首期韓小姐:「租緊樂悠居,冇一百萬首期唔好諗上車,辣招冇對症下藥,應該提供首期資助。」





多起居屋周先生:「樓價脫離現實,就算再出招都唔會有太大影響,最直接嘅措施係起多啲居屋。」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50302/1906010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8121

金管局再出招 限財仔多按

1 : GS(14)@2015-03-03 11:01:51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50303/news/ea_eaa1.htm



【明報專訊】金管局繼上周五進一步加辣收緊按揭成數後,昨日突然再度出招,防範不受金管局管理的機構趁機大量借貸予準買家,以免削弱辣招效力。只要準買家身上有來自包括財務公司、發展商或按保貸款,令整體按揭成數超出規定上限兩成或以上,即要下調其供款佔入息比率(DSR)5個百分點;同時重申向銀行借錢經營的財務公司,要遵守金管局的按揭貸款指引。不過,有財務公司表明,銀行難以追查按揭申請人向財務公司借款情,措施的實際作用不大。

明報記者 葉浩霖、劉詠怡

在最新安排下,只要準買家由任何來源,包括財務公司、發展商或按證公司貸款,令總按揭成數較官方上限高出20個百分點或以上,準買家供款入息比率上限便要收緊5個百分點至45%。

舉例按金管局在上周五加辣後,700萬元或以下物業的按揭上限一律下調至六成,若果同時向按證公司申請按揭保險做到八成按揭,或者由發展商安排二按做到八成,已經會觸發收緊供款比率。

不過,中原按揭經紀董事總經理王美鳳相信,新措施對市場影響不大,目前整體市場的按揭借款人的實質供款佔入息比率平均處於35%水平,置業人士一般有充裕還款能力。

最新指引變相減少漏洞

再者按證公司日前亦已宣布,計及按保最高做到九成按揭的買家,其供款佔入息比率不可超過45%。金管局最新指引只是涵蓋了其他貸款途徑,變相減少漏洞,令銀行就高成數按揭的審批準則較為一致。

金管局上周五公布數據,截至去年底6月銀行向「財仔」的貸款金額達250億元,財務公司借出的按揭貸款為80億至90億元,佔整體按揭規模不足1%。不過,金管局昨日推出第二輪措施,則似乎旨在打擊這批依靠銀行作資金來源的財務公司。

打擊依靠銀行資金財仔

金管局原本僅是「建議」銀行不應提供資金予財務金作違反局方要求的按揭業務。昨日則明文要求,港銀要確保其借款予的財務公司不會涉足任何形式的物業按揭業務,除非有關按揭符合金管局要求這意味只有以自己資金運作的財務公司才可繼續做二按、三按等。

冼國林:措施「氣」

金管局在昨日指引文件中表明,會跟進向來與財務公司有重要生意往來的銀行,確保有效執行措施。不過,第一信用財務(8215)主席冼國林就認為,新措施實際作用不大,並坦言銀行根本難以追查到申請人是否有向財務公司借款。至於第二項措施更加「氣」,因為大量「財仔」如第一信用一直只依靠自己資金運作,根本不受到影響。
2 : GS(14)@2015-03-03 11:02:16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50303/news/ea_eaa2.htm
新指引後購「上車盤」 入息需增9%
2015年3月3日

【明報專訊】金管局再出招,變相令買家購入同等價值的物業時需要持有更多首期之餘,亦令買家入息門檻需調高才可上車,發展商認為新盤客路或將受影響,或會考慮以收入更穩定的客群為目標。

業界人士表示,在新規定下,如買家需要購入同一價值的物業時,其本身的收入或持有的首期需較原來更多。假設買家需要購入一個價值600萬元的物業,向銀行及發展商承做80%樓按,分別為一按六成及二按二成,每月供款約為19,020.4元,買家月入下限為46,900元。雖然原有的供款比例上限為50%,不過連同壓力測試,實際上限比率為42.8%才可以較安全過關。

計及壓測 供款上限降至39.2%

新規例下,連同壓力測試實際供款上限比率應為39.2%才可過關,因此假如買家入息不變,在收緊供款比例至45%下,買家每月供款上限僅18,384.8元;如果買家收入可提升至51,100元才可成功買入該個600萬元的物業,即收入相差多達4200元。

恒地﹕新盤客源或受影響

恒地營業(一)總經理林達民認為,金管局連環收緊按揭,連同最新收緊供款比率上限至45%,認為要視乎買家支付首期的能力,或會考慮以收入更穩定的客群為目標,不過可以肯定在連環調整按揭條件下,新盤客源或將受影響,估計樓價或需要調整。面對目前情,林氏稱,公司會考慮推出二按計劃,同時會考慮如何開拓客源。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8161

金管局新要求 5大行提高資本要求

1 : GS(14)@2015-03-17 10:46:55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50317/news/eb_eba3.htm


【明報專訊】為應付《巴塞爾協定III》,金管局昨日宣布指定5家銀行,成為「具本地系統重要性認可機構」,它們在計算監管緩衝資本時,需要把「較高吸收虧損能力資本要求」(簡稱HLA資本要求)計算在內,意味這5家銀行的資本要求,將較其他銀行高。

  這5家銀行分別為匯豐、中銀香港(2388)、恒生(0011)、渣打香港及東亞(0023)。金管局會分階段由2016至2019實施HLA資本要求,而且每家銀行情不同,匯豐在2016年的HLA資本要求為0.625%,中銀香港、恒生及渣打香港則為0.375%,東亞是0.25%,最終在2019年會加至1%至3.5%。

金管局總裁陳德霖表示,新規旨在補足《巴三》框架,透過提升被視為對本地銀行體系有最重大影響的銀行的抗震能力,促進銀行體系的穩定性。金管局將每年更新此名單及適用的HLA資本要求。

匯豐發言人表示,該行已預期當局會實施上述額外的資本要求,匯豐現時有充足的資本。財資市場公會理事陳鳳翔指出,投資者短期內會擔心有關銀行要集資,但長遠來說有助銀行提高穩定性,而且相信金管局早已與有關銀行進行溝通。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861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